关于村镇银行存在问题的思考

时间:2019-05-15 02:54: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村镇银行存在问题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村镇银行存在问题的思考》。

第一篇:关于村镇银行存在问题的思考

关于村镇银行存在问题的思考

陈永富

2012-3-15 10:09:11 来源:《金融时报》 2012年03月15日

村镇银行是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旨在解决我国现有农村地区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金融服务缺位等问题。截至2011年年末,全国村镇银行的规模已达到726家,在机构数量、资产规模、盈利能力等方面均有了较大突破。但是,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对村镇银行今后的可持续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股本分配不合理,优势难以发挥。《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规定:村镇银行的最大股东或惟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并且最大股东持股比例不得低于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20%,除银行业金融机构之外的单一股东及其关联方持股不得超过10%。这一规定,意在确保发起银行控制权的同时,尽量分散股权,以实现有效的公司治理。但一些村镇银行的母银行认为必须坚持绝对控股才能保证控制权。大股东对村镇银行占有的绝对控股地位,致使村镇银行在成立初期相当于大银行的一个分支机构,难以发挥自主经营权。

法规政策不健全,运营成本高。目前,对农村新型金融组织的财政支持、税收优惠、业务管理等具体规定还不完善。村镇银行也没有享有利率的政策优惠,导致其运营成本过高,盈利空间较小。

没有真正深入农村金融市场,偏离办行宗旨。从已经成立的村镇银行来看,其总部大多设在各试点地区的行政中心所在地,周边的金融和经济环境理想,并不完全符合在金融服务空白地区布局的经营思路,村镇银行呈现“冠名村镇,身处县城”的格局。

社会认知度低,资金来源不足。一是吸收存款难。由于村镇银行起步晚,成立时间短,再加上宣传力度不够等因素,社会知名度较低。一些企业和个人客户对其缺乏了解,错误地以为村镇银行是乡村办的银行,或是私人银行,与其他机构相比,对村镇银行信任程度较低。而且村镇银行网点少,现代化手段缺乏,对客户吸引力小。二是其他资金来源少。村镇银行目前不具备上市融资的条件,因此不能通过公开市场筹集资金。虽然现在村镇银行可以从事资金拆借业务,但是由于同业拆借的时间短,并且银行需要保持一定的资金流动性,其同业拆借的能力也很小。

服务条件不足,业务难以扩展。一是支付结算渠道不畅。有的村镇银行至今没有单独的行名行号,很多村镇银行由于不符要求无法加入人民银行的大小额实时支付系统,只能进行资金的手工清算。二是不能共享银行征信系统服务。根据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村镇银行在开展业务经营中,必须接受所在地人民银行存款准备金、存贷款利率、征信、金融统计等业务的监督和管理。村镇银行贷款信息尚未纳入征信系统,在实际工作中,这既造成人民银行、企业和个人征信信息不完整,又使村镇银行无法进行信息查询和异议处理。三是村镇银行网点少,客户存、取款不便。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从以下方面进行改善:

逐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如果村镇银行改变目前由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最大股东或惟一股东的做法,就可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加快进入农村。例如:可以进一步放宽银行业机构发起人组建村镇银行的条件,探索境内外各类出资者,包括银行、保险、证券、信托、企业和自然人共同发起组建专门控股村镇银行的金融控股公司,逐步尝试由控股金融公司发起组建村镇银行,形成投资多元、主体多样、形式多种的银行格局。放宽有关大股东的政策规定,既有利于形成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又有利于调动所有股东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村镇银行实现良性、健康、长远发展。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由于对象的特殊性,如何保持村镇银行的盈利能力是实现村镇银行可持续经营的前提,国家在政策上应该给予一定的优惠,一是加大对村镇银行的税收优惠和财政扶持力度,可以考虑以“先征后返”形式对村镇银行实施税收优惠,使其享受与农村信用社同样的税率和扶持政策。二是人民银行和银行业监管部门进一步制定政策扶持村镇银行发展,如:可以适当放松利率管制,允许村镇银行更大幅度的调整利率,增加其利息收入,提高服务“三农”的积极性。

推动村镇银行合理定位。村镇银行的成立初衷就是为了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首先要确定自己的目标客户群,即广大农村市场是其服务主体,为“三农”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一是对于已成立的村镇银行,可以采用在农村地区设立新的分支机构来为农村经济提供金融服务。二是对于没有批准设立的机构,银监部门应从严把住市场准入门槛,村镇银行必须设在县(市)以下,或者农村乡镇,甚至是村级。

扩大村镇银行资金的来源。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媒体,对村镇银行的性质和地位等加以宣传和解释,使广大居民和企业对村镇银行有正确的认识,从而提高社会认知度。二是对村镇银行实行相对较低的差别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给予村镇银行一定的再贷款支持,建立村镇银行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机制,允许村镇银行进入现有的银行之间的支付清算系统,坚持现有的商业银行向经营状况良好的村镇银行发放贷款的政策,引导资金向农村市场回流,扩大村镇银行的资金来源途径。

完善服务功能。一是尽快加入人民银行支付系统,畅通结算渠道。要加入支付结算体系,需要村镇银行开发相关软件,实现自身业务系统与央行相关系统的对接,并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掌握相关技能,为村镇银行及时了解和掌握贷款客户的信用信息、扩宽业务范围,降低业务成本创造条件。二是尽快加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解决查询客户资信难的问题。基层人民银行要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村镇银行征信知识培训,增强工作人员对征信系统的理性认识,为村镇银行尽快接入征信系统奠定基础和条件。三是建议适当降低村镇银行银联入网门槛,促进村镇银行加快发展银行卡业务,实现资金周转的良性循环。

第二篇: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对服务“三农”社会责任认识不足,比较优势尚未充分发挥

一是在发展思路上社会责任感和主动性不足。主发起行是村镇银行的控股股东或惟一大股东,村镇银行的发展政策、高管人员、管理制度、操作系统等均依赖于主发起行,这造成村镇银行尚未清晰认识到自己的特殊性和服务“三农”的职责。在业务开展中习惯于与主发起行的分支机构或与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做比较,在经营初期遇到困难时把原因归结为监管政策限制太多,提出一些诸如放开业务区域限制允许其跨区经营等要求。

二是发展方式脱离实际环境。村镇银行具有贴近社区、贴近农民、决策链条短的优势,应采取“贴身式”服务方式,其信贷服务流程的设计、信贷管理制度的实施、信用评估和信贷风险手段等,均要适应农村中小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户的实际需求。但实际中,村镇银行的业务人员习惯与大“优质客户”打交道,习惯通过财务报表、企业信用等“硬信息”来了解、判断客户,没有建立起以搜集客户“软信息”为主要内容的营销信息系统,在发放小额贷款时仍坚持“抵押贷款”为主,未普遍探索建立一套适合农户贷款的村镇银行信用评级体系,走差异化、特色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尚需不断探索。

三是发展方向上存在重速度、求效益倾向。目前,村镇银行在全国大范围组建,各地村镇银行基于对股东投资报酬的考虑,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急于扩张规模、高速发展、创造收益的现象,直接造成信贷投向偏离“三农”,授信集中度较高,甚至向一些主要商业银行已经压缩或退出的客户发放贷款。

第三篇: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村镇银行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要: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横空出世”已经5年多了,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大规模的发展村镇银行,势必会面临政策监管、风险防控、业务发展等一系列问题。村镇银行做为独立法人的微型银行,其先天不足造成的“顽疾”,如不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加以完善、解决,势必会阻碍村镇银行自身的持续稳健发展。如何在强手如林的行业竞争夹缝中求生存,早日穿越诸多先天不足的发展制约瓶颈驶向“高速路”,是摆在每一个村镇银行掌舵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作为一名村镇银行基层管理者,现结合经营实际,谈一下目前村镇银行发展的现状、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供大家商榷。

关键词: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对策。

村镇银行作为农村金融市场的新兴力量,自设立以来就倍受关注。村镇银行面临着吸储难、结算难等难题,并存在一定程度的离农倾向。村镇银行优势不多,却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在毫无国内业界成熟经验可循的情况下,如何在强手如林的行业竞争夹缝中求生存,穿越诸多先天不足的发展制约瓶颈,是摆在每一个村镇银行掌舵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村镇银行发展状况

(一)全国村镇银行发展情况

为缓解农村地区金融供给不足问题增强农村经济活力,2006

年底银监会放宽了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允许境内外银行资本、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投资农村金融机构,并于2007年1月发布了《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将设立村镇银行作为缓解农村金融抑制、增加金融供给、增强农村金融机构活力的重要措施。我国第一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于2007年3月1日开业挂牌以来,村镇银行在我国陆续出现,成为农村金融市场的一支新生力量。村镇银行设立近几年来,在机构数量、资产规模、盈利能力等方面均有了较大突破。

村镇银行设立经过几年的预热阶段,目前正在经历一个加速的过程。根据规定,村镇银行需要由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起设立。由于银监会将村镇银行限定于中西部及欠发达县域农村地区,发展前景不明朗,大中型金融机构发起设立热情不高,村镇银行数量增长缓慢。但从当前情况看这种现状正在发生改变。据了解,目前村镇银行牌照争夺已日益激烈。截至2011年末,全国共组建新型金融机构786家,其中村镇银行635家,比2010年增加286家。目前,有38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在5家以上,其发起设立村镇银行388家,占村镇银行总数的56.2%。其中有14家银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在10家以上。

截止2011年末,已开业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实收资本369亿元,资产总额2473亿元,负债总额207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316亿元,各项存款余额1706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112%、122%、122%、120%和127%。资产规模在10亿元以上的村镇银行已有9

家。监管指标总体达标,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达到29.5%,杠杆率16.2%,拨备覆盖率1150%。盈利能力不断提升。截止2011年共实现利润35.6亿元,平均单家机构实现利润515万元,比去年末增加278万元。

村镇银行的设立,为当地的农村社区金融服务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由于各地经济、文化存在的巨大差异,村镇银行的发展也表现出了巨大的差异性,发展极不平衡。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客户资源较好,村镇银行由于其灵活的运作机制,对当地的信贷资金投入较大,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发展速度也较快。而在经济基础薄弱的地区,客户资源较差,村镇银行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也较小。

(二)青岛地区村镇银行发展状况

目前,青岛已开业的五家村镇银行已覆盖辖区五个县级市,青岛城阳珠江村镇银行、青岛崂山交银村镇银行正在筹备期间,预计2012年底,青岛辖区实现五县、两区全覆盖。2011年末,青岛辖区已开业村镇银行人员总数194人,较年初增加36人。

截止2011年末,五家村镇银行总资产19.16亿元,较年初增加7.22亿元,增幅60.55%,其中各项贷款10.82亿元,较年初增加4.69亿元,增幅76.65%;总负债14.91亿元,较年初增加5.02亿元,增幅50.72%;其中各项存款12.32亿元,较年初增加4.52亿元,增幅58%。即墨北农商、胶南海汇、莱西元泰和平度惠民四家村镇银行实现拨备前利润4306万元,同比增加

2656万元,增幅161%。

2011年末,青岛辖区四家存量村镇银行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比率、拨备覆盖率、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等主要审慎性监管指标总体达标。涉农贷款合计9.95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92%,其中,农户贷款4.47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41.38%。

二、村镇银行存在的问题

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横空出世”已经5年多了,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大规模的发展村镇银行,势必会面临政策监管、风险防控、业务发展等一系列问题。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中,除了存在吸储难、社会认可度低、现代化支付工具少、政府扶持政策不足等问题,还存在以下问题:

1、生存环境不容乐观。村镇银行的发展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紧密相连。虽然我国农村经济长期看好,但从目前情况看,农村地区的经营环境与城市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农村经济环境仍然较差,农户人均收入水平低。2011年底。城乡居民的收入比仍高达3.1:1。二是农村信用环境较差。农村居民收入不稳定、抵质押物缺乏,个人信息获取难度大。乡镇企业存在有效抵押资产缺乏、担保单位无法落实、财务制度不健全等问题,造成乡镇企业与村镇银行之间信息严重不对称,农村地区的征信体系建设刚处于起步阶段。三是农村金融市场不发达。在农村地区开展保险、担保等业务有利于增强农

村居民的抗风险能力,降低银行信贷资金风险。但目前农村地区保险覆盖面小,担保公司及其他金融中介较少,不利于村镇银行业务开展。

2、竞争压力不断加大。国家对农村经济金融支持力度的加大农村经济金融环境显著改善,农村金融市场重新被各金融机构看好,各类商业银行开始纷纷抢占县域农村金融市场。一是农行重返“三农”市场,并将深入实施县域蓝海市场战略。二是邮储银行机构日益完善,开始涉足农村信贷业务。三是其他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加大对县域市场的布局力度,纷纷在县域开设分支机构,农村金融市场竞争将日益激烈。

当前,村镇银行面临的最主要和最直接竞争对手为邮政储蓄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与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相比,村镇银行除了决策链条短、操作机制灵活、贷款审批时间较短外,别无优势。并在资金实力、网点数量、客户基础、存贷款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处于绝对劣势地位。在村镇银行与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市场定位趋同的情况下,面临巨大竞争压力。

3、经营风险日益严峻。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下,村镇银行出现为争取客户而违规放贷、降低信贷标准等现象将不可避免,这将是是村镇银行发展所面临的最大潜在风险之一。随着村镇银行的扩张,村镇一级的分支机构将主要从事普通农户信贷业务。农户居住分散交通不便、贷款额度小、笔数多、工作量大,使得监督农户资金使用情况显得异常困难。农业是弱质性行业,自然再生产过程可能带来风险。这种双重风险将使村镇银行的风险倍

增,村镇银行案防工作任务艰巨。违规操作问题主要有四方面原因:一是内控管理制度不完善或存在缺陷;二是人员整体太年轻,银行从业经验缺乏,合规意识淡薄;三是人才储备不足,岗位未实现必要的精细化设置,内部监督力度不够;四是开业初期重规模扩张,激励约束机制重业绩、轻约束。

另外,随着规模扩张,村镇银行的经营管理、组织架构、业务流程都将发生改变,对风险管理能力、管控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村镇银行面临的风险形势也将更加严峻。

4、流动性管理亟需加强。一是存款增长乏力,存贷比整体偏高。二是存贷款结构期限不匹配,短存长贷问题突出。三是对大户存款依赖性较强,尤其是财政资金。四是各机构对流动性的管理方法简单,均未与其主发起行签订书面的流动性支持协议,以明确权责。

三、村镇银行发展对策

村镇银行做为独立法人的微型银行,其先天不足造成的“顽疾”,如不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加以完善、解决,势必会阻碍村镇银行自身的持续稳健发展。笔者作为村镇银行的经营者,结合经营实际,谈一下对目前村镇银行发展的建议,供大家商榷。

(一)定位求准

村镇银行的设立和发展旨在为当地小微企业、农户县域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目前,村镇银行普遍规模较小,现代化金融工具匮乏,缺少与其他银行竞争的能力,如一味的追求中高端客户,势必会造成村镇银行力不从心,顾此失彼,即便是大额的存 6

款客户,也会给村镇银行的经营带来流动性的压力。而事实上,一些大中型客户以其需求之高,也不屑与村镇银行合作。所以,村镇银行必须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以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等小微客户作为业务发展目标,利用自身灵活、快捷的优势,在大银行顾不到、看不上的地方来发展稳定自己的市场和客户群。以莱西元泰村镇银行为例,在创业初期,我们采用“扫街”的营销方式,先从莱西城乡结合部的几个乡镇入手,在充分的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以乡镇企业和农户大棚种植、畜牧养殖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小微和农户贷款,通过近两年的发展,我行已拥有贷款客户1431户,涉农贷款占比85%。并为40名信誉良好的忠诚客户授信,逐步建立了稳定的客户群。而这些客户不但是贷款客户,不少客户通过日常业务、感情的纽带交流,角色不知不觉发生了转换,由贷转存,成为我行存款的主要来源之一,并且成为我行有说服力的义务宣传员,时时“现身说法”,为我行立足莱西打下良好的口碑基础。

(二)服务求特

村镇银行从“诞生”就注定先天不足,由于网点数量少、产品单

一、服务手段落后,公信力低等问题决定其无法与其他银行平等竞争。而其社会认知度低又不被城乡居民所接受,银行业务的“同质性”使村镇银行无优势可言。村镇银行要立足和发展只能在特色化上下功夫。村镇银行作为独立法人的微型银行,其特点是决策链短、服务灵活,村镇银行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必须

充分发挥特有的优势,扬长避短、因地制宜的研发适合当地业务需求的产品,针对性的拓展业务,以差异化的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其次,村镇银行的发展必须要“本土化”。银行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其业务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的是人脉关系,由于大多村镇银行是“空降兵”,发展“人脉”尤为重要,所以,村镇银行必须迅速的融入当地社会,取得当地人的认可,使自己由“空降兵”迅速转化为“本土化”,这个时间越短,越有利于发展。

另外,在村镇银行的发展过程中,宣传造势是必不可少的,公众形象是银行信誉的外在表现,村镇银行应当多渠道、全方位、深层次地做好自身的形象宣传工作,让社会各阶层、各部门了解设立村镇银行的意义、目的与经营特色,正面引导社会公众认可村镇银行。

(三)经营求稳

村镇银行在成立初期,不但规模小,机制也不健全,再加上管理不到位,人员年轻缺乏从业经验,对当地情况了解不足,过分的强调业务扩张是不理性的,也存在着极大的风险。村镇银行的董事会、经营层必须冷静思考,制定符合本行发展的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合规经营、稳步发展。村镇银行自身要注重机制建设的规范化、科学化,提高管理水平和驾驭能力,逐步打造符合村镇银行特点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走支小、支农“专业化”之路。也希望监管部门和发起行能给予适时的指导和引导,使村镇

银行能够确定合理的发展速度,以“稳”字当先,做到可持续发展。

青岛莱西元泰村镇银行青岛路39号 郑磊

第四篇:村镇银行支付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村镇银行支付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思考

村镇银行自成立以来,在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丰富金融服务供给,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支付业务整体发展水平滞后,支付服务和产品创新乏力,迫切需要开拓便捷、高效的非现金支付业务,以更好地服务农村和县域经济发展。

一、村镇银行支付业务发展现状

(一)以间接参与者身份接入主要支付系统。

目前,村镇银行主要通过发起行或其他银行代理等方式接入大小额支付系统。加入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银联系统、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等支付系统的村镇银行数量较少。

(二)线下业务为主,电子支付业务发展较快。

因结算网络和功能尚不健全,村镇银行支付服务多以柜台业务为主,非现金支付业务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随着村镇银行自主发行银行卡节奏的加快,基于银行卡业务的网上支付、移动支付也呈现快速发展趋势。

(三)银行结算账户数量较少。

村镇银行因成立时间晚,提供的支付业务单一,金融服务竞争力不强,导致银行结算账户存量较小,单位账户和个人账户在全部银行机构中所占比例极低。

二、村镇银行支付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定位不清晰,农村支付服务延伸不够。

从现有网点布局看,村镇银行主要在县城设立营业网点,只有少部分村镇银行选择在乡镇地区设置服务网点,而且村镇银行基本都没有参加助农取款点建设。村镇银行经营的主要方向依然是资产负债业务,精力多投放在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上,支付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支付服务对城镇和农村地区辐射能力较弱,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职能定位相冲突,农村地区认知度低,在打通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工程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二)支付业务种类较少,支付服务趋向同质化。

传统的支付工具和手段居于村镇银行支付业务主导地位,且相对集中和单一。在支票、银行汇票、商业汇票、本票四种业务中,村镇银行主要以办理支票业务为主。从电子支付业务看,村镇银行在所在地区布放的ATM数量不多,且多数没有申请银行卡收单资质,无法拓展商户和布放POS机,银行卡受理环境有待改善。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业务主要功能局限于查询和转账汇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银行卡的申请和使用。此外,村镇银行主要由城商行和农商行发起建立,运行方式、内部管理、业务模式、服务手段相差无几,且互相参照借鉴产品服务,导致业务同质化现象严重,差异化、个性化服务不突出。村镇银行在深化支付结算服务,开拓非现金支付产品方面急需加强。

(三)系统建设滞后,清算渠道有待畅通。

目前村镇银行主要使用发起行核心系统,但系统更新完善一般滞后于发起行,导致系统功能不适合村镇银行自身特点和发展需求,系统使用也需要支付较高的运行维护费用。在现代化支付系统建设方面,虽然村镇银行接入了大小额支付系统,但是以间接参与者身份接入导致资金汇划效率低下,而且村镇银行未接入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便捷高效的网上跨行支付业务面临屏障。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能力薄弱阻碍了村镇银行提升支付业务竞争水平,在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大型银行纷纷推出线上支付服务,而村镇银行没有足够能力提供相应的产品和业务。

(四)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风险防控能力偏弱的村镇银行支付从业人员整体学历偏低,而且很多员工是应届毕业生或非银行从业人员,经验丰富的支付岗位员工占比少,原有知识储备不足,现有工作经验积累不够,接受新业务、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弱,缺少系统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对支付结算领域规章制度不能熟练掌握,办理支付业务的合规意识不足。尤其是业务处理不断向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方向发展,传统的手工业务逐渐被替代,这些都对员工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近几年执法检查结果来看,村镇银行在支付结算领域都存在着一定问题,相关业务潜藏着风险,如果出现问题,应急处置措施不力,会影响支付业务的安全稳定运行。

三、村镇银行支付业务发展建议

(一)明确市场定位,提升服务“三农”发展能力。

XX年,银监会发文提出村镇银行要坚持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市场定位,强化支农支小战略定力,防止业务发展“离农脱小”。村镇银行应把县域农村作为蓝海市场,充分利用区域优势,深度挖掘长尾客户资源,立足“三农”实际需求,发展个性化差异化的支付服务,围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养大户、庭院经济经营者等有潜力的客户,加大营销力度,结合客户需求,提供特色支付产品,积极参加助农取款点建设,完善农村地区银行卡受理网络,提升支付市场份额。在支持普惠金融发展、投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中,利用各种渠道,加强自身优势宣传,不断树立良好形象,提高社会认知度。

(二)丰富支付业务种类,增强突发事件下支付服务能力。

非现金支付结算业务是现阶段村镇银行各项业务发展的短板,村镇银行应发挥“小、快、活”的优势,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原则上,增加业务种类和创新开办新业务。一是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增加县域自助网点和ATM的布设,扩大银行卡受理渠道。二是创造条件开通银行汇票、商业汇票业务,丰富票据业务种类,引导客户办理票据业务。三是加强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合作,开展扫码收款业务,拓展县域农村地区商户,扩展服务空间,提高服务速度和效率。四是创新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积极推进网银、掌银建设,加快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增加线上产品供给,提升突发事件下“零接触”支付服务能力,增强支付服务竞争力。

(三)加强系统建设,畅通资金支付渠道。

支付系统的建设是增强金融服务能力、提高资金清算效率的基础,村镇银行应根据自身发展和财务实际,逐步加大科技力量投入,畅通支付渠道。一是加强沟通合作,自主接入农信银系统。通过农信银系统在全国县域的广大网络,促使相关支付业务得到延伸拓展。二是借鉴城商行资金清算中心和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的经验,组建村镇银行联盟。构建村镇银行清算中心,集中解决第二代支付系统接入问题。三是村镇银行要建立健全灾备体系。按照相关标准建设机房,确保网络系统安全,为各支付系统稳定运行提供技术保障。

(四)强化风险防控能力建设,实现支付业务规范发展。

村镇银行应平衡业务创新和稳健经营的关系,结合地区发展实际和经营环境背景,健全完善科学有效的风险防控体系。一是健全内控机制。资金运营风险会随着不断创新的支付服务增加,要针对新业务新产品出台相应操作规程,尤其是票据、账户等易发生风险的业务,使内控机制覆盖所有业务环节,规范各项支付业务发展,从整体上预防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二是完善应急预案。确保应急机制可靠有效,避免或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并保障业务快速恢复运行。三是明确岗位职责,加强教育培训。建立业务培训长效机制,打造高素质支付服务队伍。

(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村镇银行持续健康发展。

政府相关部门和金融管理部门要增强政策扶持和倾斜力度,积极建立村镇银行正向激励机制,引导村镇银行回归本源,立足市场定位,在实现自身发展同时履行社会责任。一是对于在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支持“三农”发展中作出有益实践的村镇银行,政府应根据评估结果给予财政补贴或税收优惠。二是金融管理部门应在村镇银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在移动支付便民工程等支付场景建设项目上,推进村镇银行与相关机构合作,助其拓展支付市场。三是监管部门应在市场原则和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降低相关监管指标等门槛,鼓励村镇银行在经济发展较好的乡镇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完善多层次服务网络体系,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

第五篇:对村镇银行风险问题的审计思考

对村镇银行风险问题的审计思考

发布者: 桑琳(sanglin.zh)发布时间:2010-07-28

访问次数:

西安审计分部 史振洲

中国村镇银行的设立始于2007年,其市场定位是服务三农,是推动农村经济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商业银行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业务结构的重要战略行动。商业银行在村镇银行建设中处于主导地位,是履行社会责任和实现商业利益的有效结合方式。作为村镇银行的控股或主要出资人,商业银行对村镇银行的运作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其经营风险问题也应引起关注和思考。

一、村镇银行面临的风险

1.经营规模小且存款来源不足,面临流动性风险。一是村镇银行目前受到严格的地域限制,不能跨地区进行存贷业务,加上网点少、不能开办对公存款业务,存款来源十分有限。二是村镇银行组建时间短,缺乏现代化金融服务手段,人们对其缺乏了解,认可程度低,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吸收存款困难。三是受到农村信合、邮储等的竞争,存款方面处于劣势,而农村对村镇银行的放贷需求强烈,这样便产生了资金需求和供给的不对称性,从而很容易产生流动性风险。四是由于村镇银行区位特点,储户和贷款客户同属一个地区的农业经营者,而农业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到春季储户和贷款人同时来到银行提取资金,造成银行资金来源的减少和需求的增加,会使流动性问题更为突出。

根据相关媒体资料显示,2009年1月5日开业的双流诚民村镇银行,3月底的存贷比就达到97.35%,6月底进一步攀升到106.71%(其间向母行江苏江阴农村商业银行拆借5000万元).2009年末,其上报银监部门的数据为:存款余额35304万元,贷款余额26417万元,存贷比为74.83%,低于75%。但其实际的存贷比为104.40%,因为有1亿元的存款是年末突击从其他银行转入的,之后又迅速转走。村镇银行这种小区域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模式很容易产生流动性风险。

2.抵押工具缺乏,贷款风险控制难度大。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抵押品一般要求具有变现性,而村镇银行面向三农,主要是农户或以农为依托的微小企业,无法象企业一样出具企业财务报表来提供个人资产状况证明;能够提供的诸如没有房产证的房屋、小企业厂房设施、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等抵押品又很难变现。贷款时,往往依照村镇银行对客户的简单信用评级来办理发放,需要联保和较少的担保作为风险控制手段。现在处于初级阶段的村镇银行资本金数额较小,对于风险的抵御能力较弱。即使是有一些简单的风险控制手段,也不能有效消除贷款业务中最主要的贷款信用风险。

3.内控能力不足,操作风险大。一是风险意识淡薄、合规操作意识差。从目前大多村镇银行的人员结构来看,一般是由大股东派董事会人员,行长外,前中后台工作人员一般当地招聘,经培训后上岗。由于招聘人员大多来自村镇,风险意识淡薄,容易以感情代替内控制度,使各业务操作环节上的监督制约形同虚设,操作随意,从而产生风险。二是由于村镇银行刚刚起步,业务发展和同业竞争压力较大,在经营理念上出现重营销轻管理的理念偏差,盲目追求业务发展规模,而忽视风险管理和防范,轻率授信,甚至违规做业务,留下风险隐患。据媒体报道:某村镇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和政府平台贷款余额为23081万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比例高达63.9%,其中政府平台贷款余额巨大,留下很大风险隐患。三是村镇银行属于新式业务,面对扁平结构模式,风险管理机制完善需要一个渐进过程,还缺乏对风险控制的整体把握能力,业务流程中的关键风险环节还没有进行标识和区分,关键风险点和风险控制措施还不明确,业务操作人员难以识别风险控制的重点和难点,操作风险管理压力大。四是监管跟不上。村镇银行发展速度快,地方政府,中央银行和银监会之间的分工尚不明确,监管政策法规还没有成型,加之村镇银行地处基层,监管部门由于在时间、人员等问题往往不到位、不及时、不彻底,容易滋生操作风险。

4.外部环境复杂,市场风险很大。村镇银行服务面向“三农”,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农村政策性保险又不健全,村镇银行面对的市场风险很大。一是农业作为弱势产业,本身具有很大的风险。农业和农民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很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同时农村相关的灾害保险不发达,一旦发生自然灾害,损失难以避免。同时,农村产业发展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一种产业很容易出现大起大落,不易把握其发展状况。比如陕西曾连续发生大量砍伐猕猴桃树、苹果树事件,去年成片的蔬菜被耕种机犁在地里等类似事件。它们都会给贷款造成很大的风险。二是村镇银行提供的信贷资金,其项目基本上是小型的生产或经营,单个农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时常处于不利的地位。加上农产品市场信息闭塞,许多农民对市场缺乏必要的了解,又无有效的信息渠道加以引导,一旦遇到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将直接影响到贷款的归还。三是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滞后,缺乏科学统一的信用等级的评定标准。村镇银行在对农户信用等级评定时,仅考核农户是否有欠贷和村组提留及税费的情况,没有考察农户的资产情况、信用及道德水平;农户信用资料收集难,多数农户以种养业为主,经济档案资料不全,信用评级缺乏依据。

二、化解村镇银行风险的管理建议

1.通过市场竞争化解流动性不足。一是要依托其投资主体商业银行,借助其技术、网络优势强化其结算、代理、理财等业务领域的竞争,广泛扩大影响,吸收存款资金。二是开展与商业银行的战略合作,形成优势互补联盟,在其资金短缺时,取得其资金拆借的支持。三是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在一定范围内,允许村镇银行吸收对公存款、进入同业资金拆借市场,并争取央行支农再贷款资金,以扩大村镇银行的资金实力;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在贷款利率政策上给予村镇银行更大地浮动权限,税收方面给予政策扶持,使得村镇银行逐步发展壮大起来。

2.以服务三农为宗旨,根据经济区域特点,进行金融创新,优化经营环境,最大限度降低信贷风险。一是加强与驻地商业银行的业务合作,通过对大中型项目的联合贷款,或者为县域经济同一产业链上的不同需求主体提供信贷支持,扩大金融供给规模。二是根据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参与县市、乡镇政府的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建设规划,加强与政府部门合作,创新信贷产品,扩大金融服务对象。三是积极利用银监会、保监会对涉农贷款的相关政策,要建立农村风险补偿与转嫁机制。按照“银行+保险公司”模式,开办由村镇银行放款、农户承贷、保险公司担保的贷款品种;或者按照“企业农户+银行”模式,开办由企业和种养大户签订协议、农户给企业签订单、企业给农户贷款做担保的贷款品种。四是大力改善村镇银行信用环境,增加违约者的机会成本,培养和打造一批愿与村镇银行进行业务往来的客户群。同时,要加快农村个人诚信系统的建设,在全面采集个人信息的基础上为农民建立信用档案,使得农民诚信水平不断提高,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环境得到优化。+ 3.将各项操作风险管理措施落到实处。一是严把进人关,强化教育与培训。在员工招聘时,制定符合岗位要求的员工准入条件,确保高素质人才进入村镇银行员工队伍。在对员工培训时,不仅要培训其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使所有员工了解操作风险,提高对风险的敏感性,使其在业务拓展的同时重视风险识别与控制,将“操作风险管理”融入到日常业务操作和管理过程中。而且要加大对业务的培训力度,提高员工业务技能,使其尽快熟悉岗位各项要求、相关规章制度和业务操作规程,把各项规章制度要求落到实处,从而真正起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作用,有效控制操作风险。二是要借鉴控股商业银行成功的内控管理经验,结合自身业务特征,梳理关键风险点。聘请大股东银行的风险控制技术人员,根据村镇银行业务操作流程,梳理排查易导致风险损失,或对造成损失有显著影响的关键业务环节中的重要风险点,并依据有关规章制度,制订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为管理和操作人员提供有力的工作遵循依据。三是加强监督检查,提高检查质量,积极落实整改,强化问责制。四是大股东银行应该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加强对村镇银行的检查和督促,抓住重点,对容易导致案件和造成资产损失的薄弱环节和岗位进行重点核查。五是监管部门包括人行、银监会和地方政府也应加强对村镇银行的监管,不仅出台相应的政策,同时要加强现场和非现场检查,避免出现操作风险,以促进村镇银行健康发展、安全运行。

下载关于村镇银行存在问题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村镇银行存在问题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解决村镇银行运行中存在问题的建议

    三、解决村镇银行运行中存在问题的建议(一)充分认识村镇银行的独特性,明确村镇银行的定位。组建村镇银行有一个最大的政策背景,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工......

    村镇建设管理存在问题

    村镇建设存在问题 当前在全镇村镇建设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村镇建设管理机构不健全,因专业技术人才比较缺乏,工作人员无执法证件等,导致工作阻力较......

    村镇银行存在的不足五篇

    村镇银行存在的不足一、硬件设施、软件系统不完善 受国家相关政策和村镇银行自身规模等诸多因素限制,许多系统未能开通,硬件设施远远落后同业: (一)大小额支付系统未开通,限制了村......

    浙江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浙江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嘉兴学院 朱美丹 摘要:农村村镇银行作为农村金融体系中一个较为新兴的事物,其的作用正日益的体现出来。可以说村镇银行的出现较好的......

    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究(共5篇)

    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究 2010年03月22日00:00 金融时报 [李彦东] 访问次数:3892 字体:大中小 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设试点地区之一,吉林省截至2009年11月末共设立......

    银行工作总结存在问题

    2009年银行客户经理个人工作总结 2009年各项工作基本告一段落了,一年来我能始终如一的严格要求自己,严格按照行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来进行实际操作。在我的努力下,2009年我个......

    对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对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思考摘要村镇银行作为农村金融改革的新生事物,对解决基层农村融资难,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文章主要分析了目前在我国发展村镇银行的机......

    村镇银行发展的几点思考

    村镇银行发展的几点思考不同产权模式、组织体制、治理方式的村镇银行纷纷组建,作为服务县域、服务“三农”的这类新型银行机构,尤其需要因地制宜,办出特色,发挥作用。有的人士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