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苏市红枣产业发展面临问题对策研究

时间:2019-05-15 02:48: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阿克苏市红枣产业发展面临问题对策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阿克苏市红枣产业发展面临问题对策研究》。

第一篇:阿克苏市红枣产业发展面临问题对策研究

阿克苏市红枣产业发展面临问题对策研究

2009年 02月 22日 18:05

我国相关红枣专家一致认为:“世界的红枣在中国,中国的红枣在南疆,南疆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在不久的将来将成为世界红枣生产基地”。在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引导下,阿克苏市于2002年开始规模化种植枣树,近年来在自治区林果业相关政策和阿克苏地区的正确决策推动下,枣树种植规模迅猛扩大,种植面积由2002年的4396亩发展到2008年的25.l万亩,已经占据了我市果品种植面积的半壁江山,与之相关联的企业也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优质红枣栽培—加工—流通各产业环节之间的链接逐步建主,配套软硬件(金融、经济、技术、信息、公共设施等)日趋完善,阿克苏市红枣产业的产业化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并对群地区150万亩枣产业的健康发展起到良好的示范推广和辐射带动作用。但是枣树的种毕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为尽快实现红枣产业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最大化,我市相关部门组织工作人员、专家针对当前影响阿克苏市红枣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和分析。

一、影晌阿克苏市枣树种植的主要因素

(一)土壤、气候因素。阿克苏市种植枣树发展速度迅猛,农耕地、盐碱地、撂荒地在没有系统开展技术研发的情况下,均以较快的速度在规模种植红枣。虽然枣树具有抗早、耐痞薄、对土壤的适应性强等特点,但我市所处地理环境气候干燥、风沙大、空气湿度低,在沙荒地、盐碱地等土壤结构较差、防护林体系不健全、不能保证枣树基本供水需求的土地种植红枣,枣树成活率较低,也易遭受极端气候引起的冻害。秋冬交替季节,树液尚未完全回流到根部的情况下突然降温,可能会产生枝条冻害。入冬时节的持续降雪,导致白天树皮吸水,晚上吸水的树体内细胞间水分进入冰点产生冻害。若入冬前树体内水分不足,第二年春季树液尚未流动,连续刮干旱风,可能会导致枝梢抽干现象。

(二)枣粮、枣棉问作因素,枣树具有发芽晚、落叶早、生长期短、技疏叶小、透风透光、根系生长高峰出现迟等生飞长习性,所以枣树是实行林粮间作最佳树种之一。枣粮、枣;棉作阳地叫速减少风害的温度水分和作物的生长,在阿克苏市特定的绿洲农业生态系统中,可为枣、粮双丰收创造有利条件,它不但能有效提高水、土、光、热资源的利用率,增加农田单位面积的产值,还有利于良性生态循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农民自身认识因素。近凡年,我市每年以几万亩对目前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的发展红枣政策有怀疑,不知市场需求有多大,经济效益有多高收获的大量红枣如何出售等想法,因此很多农民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种植红枣,在对枣树的土、肥、水等关键栽培管理技术不到位,枣和枣零农间作带来的多重效益认识也不到位,仅考虑问作物棉花二小麦的眼前利益,对红枣的施肥古除草、松土、浇水、越冬保护等各项技术管理措施贯彻不利,导致种植枣树的成活率、保存率低下,树木长势弱,难以表现出枣树带来的生了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四)病虫害因素,枣树在气候干燥的阿克苏市种植与原产区相比,大面积影响枣果丰产、导致树体季度衰弱的危险性病法害较少,目前表现出的主要虫害为:红蜘蛛、蛤壳虫和枣蝇蚊,采用物理、营林或化学防治措施均可达到有虫不成灾的防治效果,但是需加大低成本投气大的物理、生物防啕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否则,将影响产业发展终极目标—枣果有机化,进而影响枣产业的健康发展。

(五)枣树示范基地因素,我市自2002年规模种植枣树以来,能够有一定产量、品种纯正、保存率达90%以上和林相整齐的示范园极少,尤其是农民植的枣树地。建立一定数量的高标准的不同模式的示范园将有利于进一步推动规模化种植枣树和尽快实现枣树的产业化发展,反之枣树不能达到预期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将直接影响到农民蹭收和种植红枣的积极性。

(六)科技投入因素,红枣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是要把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在当前缺少必要的、有效的科技投入用于枣树种植的前期丰产栽培管理、技术培训上,进行大规模的种植,容易形成大面积的低产劣质果园,挫伤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加之在枣产业发展过鸪程中,还有许多前人没有解决和遇到的技术问题,需科技雄人员做好技术储备工作,否则可能会对枣产业发展带来意想不到的阻力和损失,如灾害性天气的预警机制的缺乏,导致幼年枣树连年产生冻害。依据目前枣树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应主要在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生产有机果品技术、专枣果的深加工技术、营养平衡施肥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方面,加大相关技术的研发力度,以解决影响枣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种种技术问题。

二、对策与建议

(一)加快枣树科技推广示范基地建设、加大技术攻关。依据枣树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和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建议由政府拨付专项资金,设立红枣产业化发展基金,用于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可以以村组为基本单位,在噩建立一批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科技示范园”。开展如下科学试验和技术研发,加强技术储备,以不断提高种植墨水平和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技术问题,主要内容如下:

1、不同土壤条件下枣树栽培技术的研究;

2、测土配方、平衡营养施肥技术的研发;

3、促花保果、提高枣果产量和品质技术的研发;

4、灾害性天气预紧机制的试验研究;

5、越冬管理技术的试验研究;

6、节水灌溉制度的试验研究;

7、病虫害综合防治、有机果品生产技术的研发;

8、枣果深加工技术的研发;

9、枣粮棉间作最大限度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技术研发,各示范园的面积为10-30亩,水肥修剪管理可选派和培养农民技术员专门进行技术管理,覆盖面要广泛,要起到一个示范园带动一个村组的作用。

(二)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加快红枣产业的发展也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在管理技术方面,由市政府、科技局牵头,成立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阿克苏市红枣专家顾问团,定期召开研讨会,不断总结管理过程中好的经验和技术措施,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服务,并针对农民文化E:1JT素质低的特点,不断调整制定切实可行的、适合不同种植模式的易操作、实用性强、技术含量高的技术体系。在实用技术培训方面,由市科技局、林业局牵头,争取自治区、地区和市政府的技术培训经费,以乡镇为单位,实行市、乡林管站技术人员负责制,行政管理部门全力配合,定期实施村级农民技术员的技术培训,切实将每一项科学管理技术落实到实际生产中去。

(三)努力实现病虫害防治综合化、元害化。病虫害防治是枣树种植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耗资和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环节,通过科学用药和综合治理,尽可能采用物理的、生物的等非化学方法,达到保护天敌,减少枣呆的农药残留、提高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之目的。

(四)施肥有机化,产品绿色化、品牌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无公害、有机食品的经济价值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枣树栽培者,必须对枣树的施肥结构进行调整,尽量减少化肥的用量,为口大有机肥的使用量,尽快实现施肥的有机化,在确保生态平衡前提下的进行高品质枣果的生产。绿色果品不仅价值高,而且销路好,效益明显优于一般果品。这就要求对枣树的栽培环境、栽培技术、病虫防治以及采后的储运加工等各环节采取绿色标准化作业,实现枣产品的绿色化。

(五)加强枣农间作的管理。根据枣树、棉花和小麦根系的分布规律,枣农间作的主要矛盾在于根系的分布层接近,势必影响根系交错部位的争水争肥现象,主要的技术措施为:依据枣树的需水、肥规律,通过增施肥料,可以减轻枣树对地力的影响,有利于提高间作物和枣果产量。

第二篇:浅析临泽县红枣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浅析临泽县红枣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要:临泽县枣树栽培历史悠久,红枣产业在临泽县有地域优势,发展红枣产业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本文在分析临泽县红枣产业现状的基础上认为,临泽县红枣产业存在有经营管理粗放,枣园老化、融资困难、加工能力低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待临泽县红枣产业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关键字:临泽县;红枣;现状;对策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LinZeXian red jujub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Abstract: Linze County cultivation-with a long history, red jujube industry in Linze County have geographical advantages, red jujube industry development has an important ecolog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value.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Linze County red jujube industry based on think, Linze County red jujube production management are extensive, aging, analyzed the financing difficulties, red jujube processing capacity of low;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make Linze County red jujube industry better development.Keyword: Linze County;red jujube;status;countermeasures

前言

甘肃省地处我国内陆,是红枣起源地之一,境内土壤资源丰富,空气干燥,光热资源充沛,非常适合红枣生长。但由于传统的种植习惯,红枣生产没有受到重视,基本上以零星种植为主,目前生产的枣树都有一定种植年限,新植园在经济林中所占比例很小,本文以临泽县红枣的现状问题展开讨论。

一、甘肃省红枣产业发展现状

甘肃省红枣栽培较集中的县有张掖市甘州区、临泽县,武威市民勤县,白银市景泰县,庆阳市庆城县等,其中临泽县和甘州区为主产区。借助于独特的地理条件,截止2010年底,甘肃省产枣五县枣树种植面积已达25.81万亩,五县种植面积、产量如表1所示。其中,临泽县10.34万亩,红枣产量118675吨,实现红枣产值6600万元,增加值5000万元。全县农民人均红枣收入403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9%。

表1 2010年甘肃省五县红枣种植面积及产量表

市县名称 临泽县 甘州区 景泰县 民勤县 庆城县

红枣产量(吨)

111406 50656 15254.5 7400 4488.7

水果总产量(吨)

118675 119995 31238.6 21330 95392.4

枣树面积(万亩)

10.34 6.7 3.15 2.56 3.06

果园总面积(万亩)

15.43 18.93 4.66 5.26 30.91

数据来源:2011年甘肃农村年鉴

图1 2010年甘肃省五县红枣产量占水果总产量比例图

图2 2010年甘肃省五县枣树种植面积占果园总面积比例图

数据来源:《2011年甘肃农村年鉴》

结合表

1、图

1、图2可知,纵向来看,2010年临泽县枣树种植面积在整个甘肃省五县中位居第一,占临泽县果园总面积的67.01%;枣树种植面积占整个甘肃省五县枣树种植面积的40.06%,其他四县分别为25.96%、12.2%、9.92%、11.86%;以111406吨的产量在甘肃省五县中位居第二,占临泽县水果总产量的93.87%,占整个甘肃省五县红枣产量的58.88%,其他四县分别为26.77%、8.06%、3.91%、2.37%;由以上数据可得出,临泽县红枣产量位居甘肃省红枣主产区第一。临泽县的红枣产业化生产已初具规模,产品远销国内各地,但在生产上依然存在很大的问题。

二、临泽县红枣生产的基本情况

(一)临泽县概况

临泽县地处河西走廊中段,全县辖7个镇,总人口14.88万人,其中农村人口有12.25万人。全县总面积2727.29平方公里,2010年年末耕地总资源20736公顷,现有耕地面积 23.7万亩,有可开发利用的荒地82万亩,其中宜林荒地15.1万亩。全县海拔在1380—2278米,最低1380米(临泽县蓼泉镇),全年日照时数为3052.9小时,年总辐射量146.2千卡/平方厘米,平均气温8.2℃,年降水量122.3毫米,年蒸发量2337.6毫米,无霜期128─203天,平均152天,属于典型的大陆性荒漠草原气候,日照长,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为红枣的种植生产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二)临泽县红枣种植面积趋势分析

在临泽县,农家庭院内外几乎都种植着枣树,就连地埂、渠边、路旁也是。随着红枣特色产业综合开发进程的加快,枣树栽植范围由农民房前屋后向区域化布局扩展,栽植模式由零星栽植发展为枣粮间作、密植园布局、经济复合林网建设、庭院枣园栽培等多种模式。近几年来,红枣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如表2所示:

表2 临泽县2006年—2010年红枣种植面积

项目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枣树面积(万亩)8.51 9.68 13.21 9.31 10.43 果树种植总面积(万亩)15.36 19.06 20.97 17.88 15.43 红枣所占百分比(%)55.4 50.79 62.99 52.06 67.6

图3 临泽县2006年—2010年红枣种植面积趋势图

数据来源:临泽县统计局

结合表

2、图3可知,临泽县红枣种植面积在2006年到2010年5年间增幅不大,2008年枣树种植增长面积比2006年增加4.7万亩,增幅为55.23%,比2007年增加3.53万亩,增幅为36.88%。2008年成为近5年来枣树种植的高峰,随后出现下降趋势,但总体势态平稳。红枣种植面积占果树种植总面积的百分比均超过50%,可见红枣产业在临泽县整个果业中处于主导位置。

(三)临泽县红枣产区分布

临泽县境内有7个乡镇,即沙河镇、鸭暖镇、新华镇、倪家营镇、板桥镇、平川镇和蓼泉镇。2007年沙河镇累计种植红枣2.7万亩,占临泽县枣树种植面积的27.89%以上,年产值达2500多万元。鸭暖镇累计红枣种植面积1.8万亩,占临泽县枣树种植面积的18.59%,年产值达500多万元。临泽县各镇枣树种植面积及比例情况详见表

3、图4:

表3 2007年临泽县各镇枣树区域分布情况

项目 沙河镇

鸭暖镇

新华镇

倪家营镇

板桥镇

平川镇

蓼泉镇

枣树面积(万亩)2.7 1.8 1.32 1.26 1.17 0.9 0.53 数据来源:临泽县统计局

图4 2007年临泽县各镇枣树种植面积比例图

结合表

3、图4可知,临泽县枣树种植区域分布中,沙河镇、鸭暖镇分布范围较大,所占比例为全县种植面积的47%;新华镇、倪家营镇、板桥镇分布范围次之,所占比例为39%;相比之下,平川镇、蓼泉镇分布最少,只占全县种植面积的14%。以上数据表明临泽县红枣生产的主要区域为沙河镇和鸭暖镇。

(四)临泽县红枣主栽品种及主要加工品

临泽县红枣品种有临泽小枣、临泽大枣、美人指枣、梨枣、双辨枣、骏枣、金丝小枣等11个品种,主栽品种为临泽小枣。该枣树树体中等偏上,枣头红褐色,托刺较发达,枣股较小,抽吊力较强,枣吊中等偏上。叶片较大、果重6克左右、最大9.5克,果型大小均一,果皮较厚、光滑,果色为紫红色,果肉较厚,质地致密,较脆,味甘甜微酸,汁液较多,品质上等,9月中旬成熟。

临泽小枣除生食外,可晒制干枣,也可加工成各种枣产品,主要有真空保鲜枣、真空包装枣、太子枣、公主枣、皇珠枣、蜜枣、熏枣、脆枣、酒枣、乌枣等干枣制品和红枣饮料(红枣枸杞汁)、红枣保健醋、枣酒、枣蜜等20多个品种。日常生活中用红枣所制的甜粘食品也琳琅满目、各具风味,如粽子、粘糕、发糕、八宝饭等。

(五)临泽县红枣销售情况

临泽红枣主要以产地销售为主。据统计,全县现有运销大户约100多户,仅沙河、鸭暖、新华、倪家营4个镇现有红枣运销大户90多户,年购销干鲜红枣1100多万公斤,大部分主要向兰州、新疆、宁夏、上海、深圳等地销售,初步形成了以沙河镇兰家堡为中心的长年经销红枣的初级市场。2007年红枣面积为9.68万亩,全县红枣产量达1381万公斤,比1997年增加890.6万公斤,按2007年收购价每公斤2.2元计算,全县产值达3040万元左右,年均增加收入196万元。因此,快速上涨的红枣产量与市场的开拓不足形成矛盾,势必会制约枣业的发展。

(六)临泽县红枣产业建设现况

1、“临泽小枣”商标注册成功

2007年在张掖市工商局、临泽县工商局和临泽县沙河镇红枣协会的努力下,“临泽小枣”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国家商标局在第109期以4104938号初审公告,标志着“临泽小枣”走上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快车道,实现了临泽县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零的突破。“临泽小枣”证明商标的成功注册,必将促进临泽县红枣产业的发展。

2、加工能力逐步提升 临泽县已有具规模的5家以加工干枣、枣饮品为主的企业。主要有以研制红枣系列饮料和红枣制品如九九宝、太子枣、公主枣为经营特色的西域食品公司;以生产红枣熏醋、红枣保健醋为主攻方向的京沙酿造厂;以开发临泽小枣蜜、花粉枣蜜枣泥、枣酒等系列产品为主的昭武食品有限公司;以精选分级、真空保鲜包装经销的荣鑫枣业公司;以加工皇珠枣、蜜枣、熏枣、脆枣、乌枣的临泽红红枣业公司。开创了红枣加工转化、真空保鲜包装、批量流通外销的先河,使地方名优特产优势正在向商品经济优势转化。据统计,2007年临泽县企业总设计生产能力3万吨,年实际加工红枣系列产品2080吨,实现产值710万元,全县红枣加工企业实际年消耗红枣原料500吨。2008年企业年加工红枣能力达6500吨,创产值1600万元,创利税804.6万元,实现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税的目标。

三、临泽红枣的产品优势

(一)红枣种植历史悠久

枣为我国原产,它与桃、李、梅、杏并称“中国五果”。《诗经》有“园有枣,其实可食”和“八月剥枣”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枣树在我国已有广泛栽培。到周代,红枣在我国的食用已很广泛。据史料记载,临泽县的枣树栽植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一种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兼备的优良树种。

(二)品牌优势 申请注册的“临泽小枣”证明商标和“临泽小枣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标志成为临泽县枣业对外宣传的金字招牌。临泽小枣曾被评为“甘肃省优质农产品”,获“甘肃省名、优、特、新产品博览会金奖”、“全国名、优、特、新特产品博览会银奖”、1995年被贸易部评为“中华老字号”产品,红枣枸杞汁、枣蜜获“96香港国际名优特新产品技术博览会最高金奖”和“中国科技精品博览会金奖”,红枣保健醋被卫生部命名为“绿色保健食品”。“临泽小枣”这一无形资产,是临泽县红枣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独特品牌优势。

(三)交通运输方便

临泽县地处河西走廊黄金地段,兰新铁路、312国道穿境而过,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 枣产品外运快捷便利, 具有良好的运输条件。

(四)营养丰富且品质好

临泽红枣具有果实红艳、皮薄肉厚、核小等特点。维生素C含量高,一般为662.7mg/100g,含糖分72.80%,活枣维生素C的含量比苹果多70倍—100倍,干枣含糖量亦很高。据测定,临泽县的沙河枣,含糖量为72.2%,含酸量为1.78%。鸭暖枣含糖量比沙河枣高1.5%,而含酸量比沙河枣低0.31%。鲜枣可食率为95%左右,平均果重3.87克,可食部分占95%左右,肉核比例为10:1,晒干率达64%,果皮韧性强,极耐贮藏运输。抗旱、耐盐碱,粘土,沙土皆可栽植,抗风力较强,成熟后不易裂果,适宜制干,制干率达50%以上,品质较好。

四、临泽红枣产业现存的问题

(一)经营管理粗放,部分枣园老化

临泽县红枣栽培管理粗放,在枣树栽培上,农户对枣树整形修剪、科学施肥等优质丰产栽培技术不重视,过度使用化肥、农药,枣区抗裂、抗虫、抗病能力下降,制约了红枣产业的发展。大部分种植户在采收红枣时,质量意识淡薄,提前突击采摘、棒打棍敲、露天晾晒、不分等级的采收,直接导致干果烂、残、次、劣品严重,价格低廉;截止2010年,全县共有红枣面积10.34万亩,标准示范园不足30 %,红枣老园面积约为8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近77.4%,亩产量为294公斤/亩,远远低于标准枣园800公斤/亩的标准。

(二)融资困难制约红枣加工企业发展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银行可以对农业龙头企业进行资产抵押担保贷款。但临泽县各银行对于红枣加工龙头企业以资产抵押贷款始终尚未给予兑现。昭武食品公司等龙头企业出现贷款、资金周转、发展再生产难等系列问题。此外,政府对红枣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扶持资金总额偏小,加上红枣加工企业自身积累有限,资产总规模小,大多没有有效抵押物,贷款存在困难。红枣加工企业要扩大生产规模所必须的厂房扩建、设备更新、技术引进等方面也都受到资金的制约。

(三)红枣加工企业的发展规模小,产业链不长

现有的5家红枣加工企业生产规模小、能力有限,产品多属初级加工,产品品种雷同、单

一、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效益较低。企业受自然因素、资金、技术、人才、市场因素影响较大,抗风险能力较弱,对农民缺乏足够吸引力,带动作用不明显。难以形成规模优势,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据统计,由于加工企业年加工原枣量占全县总产量的71.8%,一直以来全县接近30%的红枣均以干果和鲜果方式直接进入市场,外观色泽较差,价格低,企业和农户效益都不明显。

(四)渠道组织功能不健全,流通市场管理混乱

临泽县红枣生产大多是一家一户分散式的小规模生产,基本是手工操作,而红枣在外销市场又有集中性的特点。已建立的批发市场在市场设施、交易方式上存在问题,大部分红枣主要通过收购运销大户采用编织袋、纸箱等包装向外整批销售,收购中压级压价、掺杂使假、优劣不分等现象经常发生,有些还采用外地包装销售临泽小枣,收购运销市场呈无序经营状态,没有形成“农民+基地+企业”的“产—供—销”一体化经营之路。

(五)科学技术落后

红枣产业发展基础薄弱,科研基础薄弱,经费投入不足,科技创新能力差,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品种,种植技术不科学,导致病虫害蔓延趋势不断加剧。自2000年以来,沙河、鸭暖、新华等镇红枣主产区相继发生红枣食心虫、枣蝇蚊等病虫害;红枣保鲜加工和包装技术也是有限的,这使得临泽红枣在市场竞争和增加红枣系列产品,扩大产品市场都存在很大的威胁,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撞裂果问题、鲜枣的贮藏保鲜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

(六)品牌宣传滞后

近年来,临泽县在宣传培育“临泽小枣”品牌上效果不明显,保护品牌措施不力,品牌管理没有统一的要求,使用泛滥。种植农户、加工企业、运销大户品牌意识差,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上不能从发展品牌、保护品牌上做起,甚至有意无意的破坏品牌。现有临泽红枣主要消费地也只把它作为一种传统的普通果品进入消费市场,而外地商贩又打着“临泽小枣”的品牌销售各种红枣,使临泽小枣逐步失去品牌效应,严重影响了红枣产业的健康发展。

五、临泽县红枣产业发展的相关对策

(一)推进品种更新换代,减修老枣园

为提高红枣质量及产量,首先应进行品种选优,从临泽红枣、临泽大枣、美人指枣、梨枣、双辨枣、骏枣、金丝小枣等11个种群中选育出若干个品种,形成品系,每个品种都要有突出的优势,对新建枣园,选用良种一步到位;其次,对品种落后的老枣园进行品种改良,分年实行品种更换、新旧交替,逐步达到优质枣园标准;最后,加大发展标准化密植枣园,推广枣园专一化生产,提高单产能力。对原有老枣园,通过进行大树高接换头的办法,加快品种改造,重点发展临泽红枣、早熟梨枣、早脆王等名优品种以适应不同的消费需求,从而增强红枣及其加工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二)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

政府应适当把扶贫资金、科技资金、农业开发资金等资助倾斜到红枣产业上,通过协调各级金融部门(银行、农村信用社)、吸引社会团体或在其它行业先富起来的人投资红枣建设,建立股份制合作果园,建设红枣产业流通体系。积极申报科研项目,将资金用于发展枣产品加工业、市场体系、营销组织等龙头企业和相关产业的建设。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枣业协会向枣农筹集资金,用于红枣产业建设。

(三)做强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

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扩大红枣产品加工增值空间,重点发展和壮大红枣加工企业,充分发挥其引领和带动作用,推动红枣产业发展。红枣加工要由“外销拉动”向以“龙头带动”为主转变,由销售原料为主向销售精深加工产品为主转变。首先,引进新技术,在设施、产品科技含量、竞争性方面强化的红枣生产加工、贮藏龙头企业,通过大力发展仓贮业, 延长企流通周期,使红枣产品均衡上市,进而调控市价,提高效应;其次,要积极改造一批红枣产品加工项目。在引导现有加工企业不断挖掘生产潜力、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加大科技投入,有计划地更新设备,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第三,县政府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引导龙头企业建设集收购、贮藏、贩运、烘干、优选加工、集中外销为一体的产业链,支持本地运销大户就地投资建设小型初级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条,真正把临泽小枣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

(四)完善市场体系,健全营销网络

第一,红枣产业协会组织做到一头连接加工企业,一头连接市场,形成“企业+枣业协会(枣业合作社)+农户”、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克服无序竞争,减少内耗,推动优势产业的发展壮大,不断增强行业的国内竞争力;第二,政府协助协会利用品牌商标保护效应,依法引导企业、种植户统一栽培方式、采摘时间、晾晒分级,统一产品质量、销售价格、产品包装、广告宣传等标准化生产活动;第三,延伸红枣产品批发市场经营链条,在国内各主要终端市场建设直销网点,通过建立产品基地、发展订单农业、建设枣产品采购和物流中心等方式,建立起产品进人城市市场的快捷流通渠道,加强乡镇集市建设,使其成为枣产品市场的有效延伸。

(五)加强科学研究,提高红枣品质

首先,积极与省市科研院所联合,开展临泽小枣选优繁育与推广综合配套增产技术等课题研究,针对病虫害采取统一防治经费、药物器械、防治方法、防治时间、技术指导工作等,组织动员人力物力资源,共同做好病虫害防治,提高红枣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其次,加强红枣加工企业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提高红枣产品的科技含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最后,引进烘干、清洗包装等先进技术、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晾晒、包装工艺、降低烂枣率、提高红枣产品等级,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采用无公害丰产栽培、标准化采收加工、储藏保鲜及产品包装等技术为临泽小枣标准化、无公害化生产奠定基础。

(六)整合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品牌优势

鼓励现有企业之间的联合或合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合,充分发挥优势企业在组织管理、技术培训、市场开拓方面的作用,带动其他企业实现共同发展。就“临泽小枣”品牌投入专项资金,采取媒体广告、参加国际国内食品展览、展销会,以及在县内举办红枣文化节、红枣系列产品经贸洽谈会、红枣品种展示会、红枣风情园旅游观光等多种措施,大力宣传展示临泽小枣的优良品质和种植环境,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按照龙头企业特色深加工“一企一品”的原则,集中力量进行品牌整合,也可为同一类型产品打造统一品牌,如红枣枸杞汁等制订统一的生产标准,严格保证产品质量,最大限度的发挥品牌优势。

参考文献

[1] 王建,窦长保.新疆红枣产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R].现代农业科技,2009(17):2-3.[2] 严青秀,张德志,樊喜平.红枣无公害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5(2):21-23. [3] 冀果信.我国鲜枣出口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J].北京农业,2002(7):4-6. [4] 高颖.阴雨天枣果腐烂问题分析[J].农业工程技术,2007(8):12-14.[5] 陈锦屏.编著红枣烘干技术[M].3版.陕西: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57-59.[6] 任东植,白莉,曲运琴,李峰.发展红枣产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甘肃科技,1998(5):23-24.[7] 刘孟军.国内外枣树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和建议[N].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0(2):78-82.[8] 梁鸿.中国红枣及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的研究[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06:72-73.[9] 甘肃农村年鉴[M].2011(11):367-380.[10] 临泽县志[M].甘肃:甘肃人民出版社,2009:37-45.[11] 李岩,傅泽田,刘雪.农产品供应链管理问题初探[J].农村经济,2008(3):39-41.[12] 中国统计年鉴[M].2010(10):276-285.[13] 马秀岚.绥德县红枣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Z].榆林.2005.

[14] 薛维堂,霍建强.吴堡县红枣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北方果树,2009,(6):44. [15] 王希军.临泽县统计局,临泽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R].2011.11 [16] 张书俭,胡光明,杨振营.沧州红枣滞销原因与解决对策[J].北方果树,2003,18(3):76-77.[17] 管芩澜,新疆红枣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湖北:华中农业大学,2010:1-13.[18] David S.Levi.Philip K.and Edith S.L.Designing and Managing the Supply Chain Concepts,strategies, and Case Studies[R].Irwin McGrawHiel,2000 [19] Anne T.Coughlan Erin Anderson Louis W.Stern Adel I.El-Ansary,《Marketing Channels》,tsinghua university,2001

致谢

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完成了毕业论文。在此,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郭艳俊,在论文选题、总体方案制定、方案确定、调查研究工作开展和论文撰写过程中,均得到了郭艳俊老师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她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严谨务实的学术态度,平易近人的待人方式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值此论文完成之际,谨向郭艳俊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在论文撰写以及调查过程中还要感谢我的朋友,在此也向他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最后,再向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对本文进行评审的并提出宝贵意见的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三篇:临县红枣产业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临县红枣产业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2009年06月12日 18:22:38 来源:新华网山西频道

红枣产业作为贫困山区临县的一项经济林果品产业,是立足当地有力的山区条件,因地制宜,突出区域特色和品质优势发展起来的农民增收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红枣产业已发展成为临县的特色主导产业。然而,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自然灾害的频发,临县红枣产业正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抓好红枣产业的发展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民增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红枣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加快全县红枣产业的发展,使之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县委、县政府提出了“100万亩红枣林覆盖临县”的目标,按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思路,每年以 6万亩的速度发展密植优质枣园,不断扩大红枣栽植面积,举全县之力建设“全国红枣第一县”。目前全县红枣林面积已突破80万亩,覆盖16个乡镇、400余个村和30万农业人口;年产量达2.5亿斤,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县级规模之首;产值突破3亿元,占到全县农业总产值的42%;红枣收入占枣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红枣产业已成为全县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一是注重实施标准化管理。采用高标准水保整地、优良品种栽植、病虫害统一防治等措施建成了高家塔、开阳、庞家庄、雷家沟等一批红枣科技示范园区。通过实施“三集”水保整地、科学栽培、生态防虫、红枣气象信息预报、枣园放蜂等标准化管理措施,保证了园区红枣的正常生长。

二是注重发展优质化品种。在每年发展6万亩优良品种的基础上,对老枣园采取嫁接改良,每年完成品种改良2万亩,发展了赞皇、虎枣、木枣、金昌一号等20余个优质品种。2004年,山西木枣精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克虎镇3万亩有机红枣林通过国家70多项质量指标严格检验,全国首家通过中国认证中心红枣质量认证,获得了打入国际市场的第一张门票,树立了临县红枣在全国的品牌形象。

三是注重采取系列化加工。为实现红枣系列化生产,最大限度地挖掘红枣的增收潜力,组建了天渊、鸿潮、碛口红、奥华等20余家红枣加工龙头企业和200余个红枣加工户,依托建设的2000余座红枣烘干房,进行红枣的初精细加工,全县的红枣加工转化能力达20%。尤其是2006年以来,县委、县政府通过积极争取,选定了天渊枣业有限公司年产5000吨牛奶伴侣、碛口红工贸有限公司年产80吨红枣香精和鸿潮食品有限公司年产3900吨红枣系列产品的等3个红枣产业项目,纳入了市“双百双千”项目,这些项目产业链条长,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能够带动周边部分剩余劳动力就业。

四是注重加快市场化营销。全县扶持了1000余名红枣经纪人常年从事红枣的营销,建立起了林家坪、克虎、三交、正觉寺4个红枣批发市场,目前正在建设大型红枣加工产地批发市场。通过发展天渊、鸿潮、碛口红等20余家红枣加工企业、建设红枣批发市场,推动了红枣产业规模化、市场化发展,形成了“生产有基地,加工有龙头,销售有网络”的产业化发展格局。目前我县生产的真空油炸枣、贡枣、酒枣、黄河枣等二十余种产品已占领了东北、西北市场,并出口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

五是注重搞好宣传。2008年以来,我们充分挖掘枣文化,经县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把枣树确定为“县树”。开展了红枣文化体系建设,组建了红枣网站,搭建了临县红枣与市场连接平台,宣传临县的红枣优势,展示临县的红枣产品。编写了《湫虹》红枣专刊,《红枣与健康》、《有机红枣管理知识读本》等丛书,为加快全县红枣产业发展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二、红枣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基地建设规模不大,管理方式粗放。临县每年栽植的枣林面积在6万亩以上,但由于苗木的品种、质量不高,农民整地标准、栽植密度不统一,加之技术水平低和后期管理粗放,造成幼苗成活率低和长势差的局面,导致红枣产量低而不稳。同时,主产区级别以农户个体种植为主,产地分散、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园林化红枣基地少,产业化和规模化效益难以发挥。

二是品质结构不合理,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侵袭。临县红枣优质品种较少,以木枣为主,颗粒较小,含糖量低,肉薄核大,市场竞争力弱。虽然近年来先后引进嫁接了部分赞皇大枣、俊枣、虎枣等,但较为零散,不成规模达不到优质目的,难以形成强势的吸引力。由于品种单

一、品质低下,枣树老化,产量下降,以至于面对突然来临的自然袭击难以承受。一种是裂果,表现为成熟期遇雨后果实开裂、霉烂;另一种是落果,表现为开花期受病虫害影响果实提前脱落。近两年来,临县红枣连续遭受了较为强大的春季红枣病虫害和秋雨裂果袭击,这两年病害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受灾面积越来越大,受害程度越来越高,农民缺乏有效预防手段,致使临县80万亩红枣2007年几乎全部绝收,2008年又有30%绝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5亿元,农民损失惨重,纷纷对红枣产业失去栽植的信心,整个红枣产业发展正面临毁灭性威胁。

三是组织化程度低,服务体系不健全。县内红枣协会和合作组织少,生产和流通的组织化程度低,枣农管理枣园的能力弱。各职能部门对枣农和加工企业技术培训、信贷支持、市场销售等环节服务力度不够,受红枣生产加工季节性强,加工企业难以筹集大量周转资金来贮备加工原料,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红枣加工企业的规模化发展,同时也制约了红枣产业的发展。

四是产品深加工不够,产业档次不高。临县80万亩栽植面积,正常年景产量1亿公斤以上,全县没有一户成规模的红枣加工企业,仅有20余户小型红枣加工企业、加工量不达总产量的20%,从种植到采摘包装、储存到保鲜等生产全过程技术落后,主要还是沿用传统粗放的手段。受资金短缺、销售渠道不畅的影响,加工企业标准化技术的组装配套不够,不能实现优质生产,发展集约经营,提高产业效益,严重制约着红枣加工业的发展。由于市场体系不健全,红枣生产无法进入有序市场指引下良性健康发展的轨道,致使近80%的红枣停留在出卖干果和鲜果初级阶段,价格由九十年代初期每斤原枣3元以上跌落为近年1元左右。作为临县农业发展的支撑产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影响。

五是品牌宣传滞后,营销手段落后。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广告社会。营销手段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信息化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酒香不怕巷子深”、“皇帝女儿不愁嫁”等思维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巴成为企业发展的桎梏。对于一户企业或者一个地域来说,要想做大做强做出品牌,产品质量是关键,但是无孔不入的宣传战略才是迈向品牌的生命之门。由于现有的贮藏与营销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大都采用传统的营销手段,不能适应生产和市场流通需要。加之地方政府和企业自身品牌宣传培育工作滞后,培育地方自主品牌的意识不强,加之职能部门帮助枣农和企业打品牌树形象的力度不够、投大不到位,“临县红枣”品牌效应没有显现出来,以至于出现临县红枣企业挂靠外地红枣品牌闯市场的现状。

三、红枣产业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临县红枣产业发展的目标是建成100万亩红枣产业基地。不光是量的目标,更是品质、管理、营销等生产环节的提挡升级。今后红枣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以效益为中心”,坚定不移地建设全国最优红枣基地,提高红枣产业的质量和效益,把临县红枣培育成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继续巩固红枣产业在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农民增收中的支柱地位,推动临县红枣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壮大基地规模。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有规模才有市场,没有规模,就没有市场,也就没有竞争力,龙头企业是农业和农民进入市场的纽带,也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要重点发展和壮大加工企业,依靠龙头企业的内联外拓功能,实现千家万户分散生产红枣与统一市场的对接,把基地、农户、企业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有效解决生产与流通、生产与市场的矛盾,加快推行“加工企业+基地+农户模式”,推动红枣产业做大做强。要充分发挥县内自然资源优势,通过科学规划和正确引导,形成连片种植,迅速扩大红枣生产规模,3-5年内全县新栽植优质红枣林20万亩,实现八堡、克虎、曲峪、丛罗峪、兔坂、碛口、刘家会等7个乡镇的红枣林全覆盖,确保我县红枣面积达到100万亩,年产量达到3.1亿斤,年加工转化率达到50%以上,全县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000元,枣区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000元,从而奠定我县红枣生产在全省、全市的主导地位。

二是加快品种改良和中低产枣园的改造,提高红枣质量。要协调组合科研力量,不断研究开发新技术,组装配套实用技术,解决制约红枣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难题,为培育地方优势特色品牌和红枣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同时,在重点红枣产区加强示范园区建设,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培训活动,通过各种形式,把先进技术传授给农民,切实提高农民栽植技术水平和经营效益,调动生产积极性,扩大生产规模。

三是全面推行红枣标准化管理,着力打造临县红枣品牌。全面推行无公害红枣标准化有机生产技术,实行枣园放峰、引水浇灌、枣园养鸡等生物防治病虫害措施,用有机肥取代化肥、激素,扩大有机红枣生产基地。推行红枣园标准化生产挂牌制度,通过检测对达到无公害标准的红枣园统一挂牌;健全红枣质量检测体系,按国际标准建立红枣质量检查中心,配备各种检测设备,规范红枣质量检测手段和规程;实行无公害市场准入制度,县内建立无公害红枣批发市场,达不到无公害标准的,不能打无公害的牌子,达不到有机红枣标准的,不准冒充有机红枣销售。

四是创优发展环境,增加红枣产业投入。加快发展红枣专业合作社,以红枣生产合作社为龙头,以各乡镇红枣协会为依托,加快对全县枣农的红枣无公害综合丰产技术的系列培训活动。同时,要为红枣产业化开发营造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加快规划建设红枣专业批发市场,形成交易加工、信息、储藏等区,使枣农和商家取得双赢。要创造条件,搞好服务,吸引更多的外地客商来临县进行红枣精加工、深加工,致力于培养一批红枣加工的技术人才、加工企业,开发红枣系列产品。要组建临县红枣销售集团,在全国各大城市建立红枣销售点,通过经纪人队伍把临县红枣销到国内外。建议上级部门建立直接投资机制,注入资金扶持贫困地区红枣产业开发。同时,积极协调各方面力量,建立红枣产业开发绿色通道,在红枣产业开发用地、扶贫开发、技术、信贷、销售等各个方面制定优惠政策,理顺各部门关系,从农民增收大局出发,给予支持。

五是强化服务,逐步完善流通体系建设。一是支持和引导红枣主产区建立红枣协会和合作组织,发挥他们在组织生产和流通方面的作用。二是积极协调金融部门,加大信贷资金支持力度。加快招商引资步伐,逐步完善流通体系的建设,积极落实招商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和民间资本,投资红枣产业流通体系建设,推动红枣产业整体效益提高。三要建立红枣病虫害联防机制。建议上级政府出资建立枣区病虫测报网,投资购置大型防虫器械,组织农民防治病虫害,保证红枣产品质量。四要建立红枣与农作物病虫害生物体系。通过引进既能增收又能制约红枣林地病虫害的农作物,在红枣林间空地种植,来实现生物互制,降低防虫成本。

六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发展氛围。一方面要积极办好临县红枣网站,扩大对外宣传窗口,及时发布临县红枣生 产、加工的动态,搞好与外界连接的纽带;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招商引资等形式大力做好红枣产业的宣传工作,将临县的红枣宣传出去,创名牌,创品牌,使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另一方面积极组织红枣生产企业、加工大户、红枣经纪人外出参加各类红枣博览会,积极推销产品,提高市场知名度,注重培育和打造“临县红枣”品牌。(中共临县县委书记、县长 刘永平)

第四篇:关于红枣产业发展

关于红枣产业发展一点思考

传统优势:金丝小枣原产地的土壤、气候条件是独一无二的;本地的栽培管理技术是领先的;金丝小枣的传统消费地域和人群是广大的。金丝小枣这个产业还是有发展空间的,不能丢。

生产现状:近两年红枣产地销售价格低迷,部分枣农在枣园农资投入、管理投入等方面减少,进而导致产品品质下降,商品率降低,枣农收入减少的恶性循环,部分枣农开始砍伐枣树,改种其他作物。产生原因:最主要的是价格因素,上世纪90年代,普通小枣价格在每公斤10元左右,当时普通劳动力价格每天也是10元左右;现在普通红枣价格每公斤5元左右,普通劳动力价格每天80元左右,主要劳动力都选择了外出打工。价格不升反降的原因,一是前几年果品农药残留过高,出口受限,至今未能得到恢复;二是原产地加工缺少龙头企业的带动,对初级产品的需求不足,产业链不长,产品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的农贸市场模式,还在按筐卖,(超市精品干果都是小包装已经按克卖了),附加值过低,反过来影响初级产品的价格。应对策略:

1、改良和调整红枣品种。我县当地看家红枣品种繁多,良莠不齐,进而影响产品的分级、加工,增加企业的劳动力成本投入,甚至有些不良企业以次充好,用猴戴帽的粗劣手法欺骗客户和消费者,影响产品声誉。建议县相关部门或专业协会划定专门区域,移栽当地品种,保留种质资源,而在全县其他大部分区域用三到五年的时间统一

更新改接不超过三个的优良品种。对保留种植资源的区域给予政策性补贴,对更新改接的区域在技术、接穗等方面给予扶持。

2、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一是培育抗虫、抗病、高产、优质,耐粗放管理的优良品种,培育傻瓜枣、懒汉枣,最大程度降低枣农的劳动力成本投入,对培育出像“懒汉棉”一样优良品种的科技人员给予百万元以上的科研补贴或奖金。二是实验示范立体种植养殖模式,利用枣园空地实现多种经营,增加枣农收入,同时调整政策导向,改变林下经济只是扶持退耕还林区域的模式。三是研究红枣的深加工,增加商品种类,拉长产业链,扩大消费范围,对在这方面做出贡献的科研人员和企业给予扶持。

3、培育一批适度规模经营的合作社、家庭农场,解放劳动力。目前对合作社的扶持还是停留在引导上,而没有具体的、量化的扶持政策,应尽快制定这方面的实施细则。

4、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给予优惠,培育出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企业和商标。

5、农业、林业、工商、质检等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对涉及红枣生产加工各个环节的农药、肥料及枣产品加工、流通全程监督,不让不合格农资进入我县、不让不合格产品流出我县。

6、组建红枣产业协会,对枣产品从田间地头到市场,一直到消费群体、消费个体、消费习惯,做好枣产业调查,服务全县红枣产业。XX人民政府政府2014年3月

第五篇:红枣产业发展材料

因地制宜

科学发展 坚定不移实施“枣业富民”战略

中共若羌县委员会

若羌县人民政府

近年来,我县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巴州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自治区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的战略部署,坚定不移实施“枣业富民”战略,目前,全县红枣种植面积累计已达20万亩,2010年红枣总产量3.3万吨,总产值达7.2亿元,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占的比重达到74.66%以上。在红枣产业的强势拉动下,农民人均纯收入更是持续快速增长,从2001年的2216元增加到2010年的14000.26元,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居西部12省市区首位。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理清思路,科学布局红枣产业

自2001年以来,历届县委、政府着眼于县域经济全局战略发展,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探索定位产业发展方向和模式。由于若羌县地处沙漠腹地,夏季酷热少雨,日温差悬殊,年均气温13℃,夏季35℃以上高温日多达65天,年平均降水量31.2毫米,年平均蒸发量2902毫米,年日照时数3103.2小时,≥10℃积温4396.8℃,无霜期198.7天,年均相对湿度39%。经过充分调研和专家论证,认为我县虽水资源匮乏、风沙灾害严重,但丰富的光热、土地资源,却为发展耐旱、节水,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兼得的红枣产业,生产全国最优质的红枣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具有得天独厚区位优势。因此,县委、政府审时度势、因地制宜,以建设中国最优红枣基地为目标,科学规划确定红枣产业发展战略,始终坚持“干群联动、政策扶持、科学管理、科技支撑、龙头带动、品牌营销” 的发展思路,按照农业“四化”要求,始终不渝,常抓不懈,强力推进红枣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干群联动,营造浓厚的产业发展氛围

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激发全县人民发展红枣产业的热情,县委、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多种有效形式,广泛深入宣传发展红枣产业的经济效益、生态经济效益和种植技术及农民致富典型,大力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县四套班子领导及县直机关广大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带头走村入户进行宣传和发动,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农民发展红枣产业的信心。同时,全县各级党员干部累计为红枣产业捐款500余万元,并积极深入基层、深入田间地头,“下地带着农民干、组织农民干、干给农民看”,有力促进了红枣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三、政策扶持,奠定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几年来,我们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确保了红枣产业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一是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红枣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实行了县级领导包乡镇、县直部门包村、科技人员分片承包责任制和乡镇党政领导一把手负责制。二是制定优惠政策。组织制定了《红枣产业发展纲要》,设立了红枣产业发展基金,出台了水土开发、税收、取消农田基本水利建设费等优惠政策。不断加大投入,将红枣发展资金纳入预算,仅2010年县财政本级预算安排红枣产业发展资金3000万元,2011年又预算安排红枣发展资金4500万元。三是以林业大工程带动大发展。截止目前,通过退耕还林、三北四期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实施完成的红枣种植面积就达7.7万亩,占到全县红枣总面积的55%,其中仅退耕还林工程就完成4.9万亩,按照国家政策兑现各项补助资金5045万元,仅此一项实现人均增收700余元,为红枣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四、科学管理,打造全国最优红枣品质

严格按照红枣标准体系建设要求,对苗木调进、定植、管理等红枣生产的各个环节严格把关。一是选优红枣种植品种。确定了以优质灰枣为主的品种结构,在产业发展初期每年由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自带队,远赴河南、河北等国内老枣区帮助农民调运优质枣苗。与此同时,为有效防控林果有害生物,我们大力推广酸枣直播和品种改良技术,加大标准化苗圃建设力度,加快建立苗木自繁自育体系。二是加强红枣科学管理。严格按照无公害、绿色、有机红枣生产要求,大力推广红枣先进适用技术,通过领导干部、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一帮

一、手把手、面对面”的宣传和帮扶,消除农民疑虑,全方位开展红枣生产科技服务,提高了农民红枣科学管护水平。积极开展绿色、有机认证工作,完成了3万亩绿色、3.9万亩有机基地认证工作。三是高度重视病虫害防治工作。为预防红枣种植面积大、品种结构单一带来的产业风险,加大了“虫害、风害、冻害”防控力度,实行“固定和聘用”相结合的人员构成方式,组建成立了13支县、乡、村三级林果业机械化防治队伍,按照“统一组织、统一时间、统一药剂、统一配制、统一施药”要求,及时有效开展防治服务,确保了红枣产业和林业生态安全。四是完善红枣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成立了红枣质量安全建设领导小组和红枣管理协会,制定了《关于保证和提高红枣品质的实施意见(试行)》和《若羌红枣种植、加工、销售管理办法(试行)》、《若羌红枣创品牌保品质工作实施意见(试行)》等文件,规范了红枣企业和枣农的生产经营行为,确保了红枣质量安全。若羌红枣的品质上乘,皮薄核小,果形饱满、果面皱纹细浅,色泽紫红色,果肉肉质肥厚,食具粘性、味香甜,总糖≥72%,单果重4.5克,可食率≥90%,水分≤20%-25%,含有18种人体所需氨基酸成份,具有保健、补脾胃、安心肺、退紫癜、延年益寿等诸多功效,被誉为“枣 中极品”、“长寿之果”,深受广大中外客商的青睐。

五、科技支撑,提高产业科技含量

始终坚持把提高科技含量作为做优做强红枣产业的重要手段,不断强化红枣产业的科技支撑能力。一是加强红枣科研,推进科技进步。成立了红枣科技服务中心,与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合作建立了若羌枣树研究所和红枣示范基地。积极开展专业课题研究,完成了《若羌红枣栽培技术规程》、《若羌红枣标准化体系》、《若羌红枣标准化管理规程》等106个科研课题。二是抓好科技培训,提高干群素质。通过“科技之冬”活动和邀请县内外红枣专家讲座、现场观摩会等形式,年均培训农民4万人次以上。全面实施红枣实用技能素质工程,将熟知掌握创新枣树栽培技术作为全县广大干部服务“三农”的基本功,累计培训干部76期、9200余人次。三是坚持以点带面,充分发挥科技示范户典型引路作用。依靠科学管理,我县宋礼、买买提〃依明等一批枣农率先致富,发挥了很好的典型示范作用。吾塔木乡库尔贵村现年63岁的枣农宋礼,通过熟练掌握和运用红枣科学管理技术,2010年46亩红枣收入达90余万元,早在2009年就在全村带头盖起了200平方米的小二楼。红枣已真正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成为若羌农民的“红色银行”和“摇钱树”。

六、品牌营销,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实施品牌营销和龙头带动战略,做精做强红枣产业。成立了若羌红枣管理协会和行业商会,先后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了“楼兰”等系列商标,取得了若羌红枣“地理产品证明商标”、“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定了各项指标高于国家标准的《若羌红枣地方标准》,统一和规范了外包装及商标、标志的使用,进一步提升了若羌红枣的核心竞争力。坚持“龙头”企业带动,已拥有楼兰枣业股份、三海瓜园、好想你枣业、七星羌都枣业、楼兰庄园枣 业及农业部认定的定点市场--楼兰果蔬综合交易市场等红枣产业化企业20余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自治区级3家;拥有红枣专业合作社17家,初步形成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供销相衔接的机制。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采取展示展销、交易洽谈等形式,积极开展农产品外销平台建设,若羌红枣已远销北京、上海、广州、山东等国内大中型城市,2/3销往疆外市场,其中20%左右走出国门。积极与科研机构、院校合作,加快研发多醣等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高的红枣系列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深入提炼和宣传“楼兰红枣文化”,积极参加乌洽会和内地相关展会,成功举办了六届楼兰红枣节,进一步提升了若羌红枣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经过不懈努力,若羌红枣以其独有的品质先后被评为 “中国红枣优质产品一等奖”、“中国绿色食品上海博览会畅销产品奖”、“中国(国际)首届枣业博览会金奖”、“2008年奥运果品推荐奖”、“2009年新疆名牌产品”等诸多荣誉称号,我县也先后被授予“自治区林业工作先进单位”、“自治区科技兴新先进县”、“ 自治区退耕还林工程先进单位”、“中国果蔬无公害十强县”、“中国红枣产业发展龙头县”、“全国绿色小康县”、“中国红枣之乡”、“国家西部大开发突出贡献集体”等荣誉称号。

七、坚定信心,做强做精红枣产业

今后,我们将抢抓新疆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重大历史性机遇,继续按照自治区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的战略部署,坚持以建设中国最优红枣基地为目标,建立“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科技+品牌+市场”的发展模式,确保今年有1家企业产能达到1万吨、“十二五”末达到5万吨以上、实现产值10亿元以上,力争“十二五”有1家以上企业上市。

(一)加强基地建设,提升基地建设水平为规避红枣一支独大给农民稳定增收带来的风险、构建合理的农民增收新模式,我县将坚持以“红枣产业为主线,设施农业和现代畜牧业为一体”的发展思路,通过发展设施农业为城乡居民及矿区提供蔬菜,辐射青海、西藏等周边区域,打造绿色蔬菜副食品基地;畜牧业丰富县域及周边肉食品市场,粪肥用于有机红枣、设施农产品的生产;三者之间实现良性循环,形成三驾马车并驾齐驱、比例合理,确保农民持续增收。红枣产业上,在稳定红枣20万亩种植规模的基础上适度扩大,将重点转向提升品质和高水平转化。设施农业上,今年计划新建温室大棚2000座,到“十二五”末力争建成万亩设施农业基地。现代畜牧业上“,十二五”末实现全县牛羊年末存栏12万头(只)、出栏4.4万头(只),生猪出栏10万头以上,禽类出栏30万羽以上,建成辐射县域及周边区域的肉食品供应基地。

(二)狠抓加工转化,提升龙头企业带动能力

坚持科学规划引导,形成品牌产品引领、科技服务支撑、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产加销相互衔接的产业一体化经营模式。继续加大引进、培育和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建设,确保龙头企业加工能力始终大于农产品生产能力,红枣等主要农产品当地加工转化率达到80%以上。加快与区内外大龙头企业或大集团合作,快速推动现有龙头企业在技术、质量、经营等方面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

(三)着力开拓市场,延伸外销渠道

坚持把市场开拓能力建设作为红枣特色林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积极开展外销平台建设,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中心城市搭建长期外销平台,加快建设辐射大型农产品市场、超市和龙头企业的营销网络和销售窗口。加大红枣品牌营销力度,实施积极的营销策略,提升红枣产品包装的档次和水平。严格按照标准化生产,引导企业和农户增强主体意识、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完成注册果园和有机果园10万亩,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大力扶持1—2个区域性著名品牌建设,进一步规范红枣的包装、商标、标志的使用,积极有效开展打假行动。建立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重点抓好仓储、保鲜、运输、配送等关键环节工作,积极采取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手段,推动“农超对接”。加快培养眼界开阔、适应变化、勇于开拓、善于研究、会抓机遇、懂生产、懂市场、会经营的复合型农产品营销队伍。

下载阿克苏市红枣产业发展面临问题对策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阿克苏市红枣产业发展面临问题对策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形势下发展肉鸡产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新形势下发展肉鸡产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鸡产业在我国是个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多年来,在各级各部门和业界同行的共同努力下,肉鸡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目前已成为我国农......

    陕北红枣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其对策

    陕北红枣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其对策 摘要:本文介绍了陕北红枣的现状和发展优势,分析了红枣产业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促进陕北红枣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

    北京旅游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北京旅游产业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摘要:本文对北京市旅游产业的特点、发展状况的分析,北京市旅游产业当前的若干问题,并国际旅游产业发展的经验,与省市旅游产业的对比,对如何首......

    成立红枣协会助推红枣产业发展

    我县成立红枣协会助推红枣产业发展 11月22日,xx红枣协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xx农业园区召开,标志着我县红枣协会正式成立。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xx,副县长xx及县红枣协会全体......

    贵州省大健康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贵州省大健康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贵州省大健康产业发展应避免的问题 随着《关于加快推进新医药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贵州省新医药产业......

    安徽省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安徽省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1. 安徽省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1.1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2007年,安徽省电子信息产业继续保持了持续、健康的发展趋势,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与效益......

    吉林省粮食加工产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吉林省粮食加工产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吉林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应不断深化粮食加工产业的发展。大型粮食加工企业要走精深加工之路,中小企业要加强联动,打造产......

    经营性科普产业的发展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经营性科普产业的发展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由科普教育基地现状引发的思考杨冠楠(山东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副主任科员,济南250001)[摘要]由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的现状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