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基层网点风险管理(定稿)
浅谈基层网点合规风险管理
为遏制案件发生,谋求安全、健康、持续发展,响应省联社走向全面合规建设,翁源县联社高度重视,成立专门的合规部门,不断强化合规风险机制建设,努力构建起一个长效的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基层网点作为金融机构大多数风险集中的平台,是合规风险建设的前沿与重点,如何有效加强基层网点的合规建设,是县联社合规风险机制建设的核心内容。作为基层网点合规经理,在此浅谈本人对基层网点合规风险建设及管理中的一些认识。
一、合规风险管理实施的目的
从新巴塞尔协议的内涵上看,合规风险主要是强调银行因为各种自身原因主导性地违反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则等而遭受的经济或声誉的损失,这种风险性质比其他各类风险更严重、造成的损失也更大。因为出现违规风险,不管是否造成经济损失,都会给银行带来至少是声誉上的损害,都会影响到银行的市场价值。因此,实施全面合规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持续稳健发展的前提。
二、合规风险管理存在的现状
县联社借鉴同业机构合规建设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制订了符合本联社发展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而合规风险管理的实施则需要基层网点来具体操作,这就容易出现合规风险管理学习不
一、执行不力和经营理念偏差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合规风险管理学习不一。面对合规风险管理的学习,联社合规部门主要起指导和监督作用,具体内容的学习需要各网点负责人及合规经理的执行,这就导致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一)不同领导,合规风险管理学习程度不同。不同网点因为负责人或合规经理对合规风险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同,造成不同网点之间员工对制度学习的深入程度不同。基层网点往往只有十几个甚至几个员工,负责人的态度对网点的合规建设至关重要,如果网点负责人对合规建设敷衍了事,弄虚作假,处于一种“被动合规”的状态,上行下效,那么员工也不会重视合规建设,主动对待合规风险管理学习。
(二)不同员工,合规风险管理学习态度不同。同一网点,不同员工的学习积极性高低亦会造成对合规风险制度理解的不同。在召开制度学习会议时,部分员工会心不在焉,对合规经理在学习会议上所讲内容不认真中听讲、不做笔记,不参与讨论,学习会议结束后,对所学合规内容懵懵懂懂,一知半解。
(三)不同网点,合规风险管理学习内容不同。县联社把合规风险管理制度下发给各基层网点,规定每个月必须开展两次以上学习,但不同网点之间每次学习的内容必然会不尽相同,学习的进度也会不一样。制度内容学习是单一乏味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合规风险管理学习时必须结合自身网点实际情况,引用一些案列进行讨论,吸引员工学习兴趣,达到学习目的。不同网点,自身实际情况不同,引用案列不同,那么对合规风险管理学习的内容也会不同。
其次是合规风险管理执行不力。不论是综合柜员前后台操作,还是信贷员贷款流程,我们都有完善的合规风险管理制度,如果所有员工都遵循合规制度、合规流程,那么我们银行业必然能安全健康发展。但现实中,受利益的驱使和不正之风的影响,制度的执行往往因事而论,因人而异,导致许多制度形同虚设,部分员工对合规风险管理制度执行认识不到位,没有形成执行合规风险管理制度的良好习惯,一些业务操作依旧沿袭陋习,以信任代替管理、以习惯代替制度、以情面代替纪律的问题依然存在。这主要体现在:
(一)合规风险管理执行不严谨。一些员工纪律制度观念淡薄,业务操作中不能严格按规章制度和流程操作,而是以习惯代替制度。如有的网点为了维护和争取客户,迁就其不合理要求,代客户办理业务,先办理后收取客户资料等情况时有发生;贷款需受托支付时,第三方收款人随意由客户提供,不能保证贷款流向。
(二)合规风险管理执行不规范。有的员工或是碍于情面而违规操作,或是按照上级要求而不敢按章办事,以服从代替制度,从而导致例如审贷分离等内控制度被扭曲而失去应有的约束力,致使信贷风险加大。在常规稽核检查和案件集中排查活动中发现的一些违规违章操作行为,有的虽未形成事实案件风险及重大违规问题,但是潜在的风险隐患不容忽视。
最后是合规风险管理经营理念偏差。在基层网点,合规风险管理所创作的价值并没有在银行的价值体系中得到体现,发展性的业务量指标仍然是考核体系的主导,所以很多网点负责人对合规风险管理的作用认识不足,没有将合规风险管理制度作为规范和约束经营行为的手段,甚至错误地认为,强化合规风险管理会增大经营成本、影响工作效率、制约业务发展,这就导致基层网点为了发展业务,轻视合规风险防范,甚至为了追求业务发展而违规操作。
三、合规风险管理应对的措施
面对合规风险管理在基层网点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三个方面问题,本人认为可以针对性的采取以下三种措施来进一步提升合规风险管理工作:
(一)强化制度学习,培育合规文化。为保证基层网点的合规风险管理学习,县联社合规部门应提高网点负责人对合规风险的认识,让其加强对合规风险管理建设的重视,同时制订定期的学习计划,把合规风险管理的学习阶段化、具体化,使不同的营业网点在同一阶段学习同一制度内容,要求员工对学习内容认真总结,每期制度学习必须写心得体会。不定期进行合规风险制度考试,将考核机制作为培育合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成绩优秀员工给予奖励,不及格者给予处罚,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让每一项规章制度深入每一位员工心中,养成良好的合规习惯,树立“合规人人有责”、“主动合规意识”、“合规创造价值”等理念,实现由“被动合规”向“主动合规”的转变,形成内部合规与外部监管的良性互动。
(二)严格处罚标准,提高执行力。之所以导致制度执行力不足,根源在于没有严格的处罚标准,农信社由于历史原因,遗留有遇事讲究“熟人社会”、“人情氛围”等习惯,没有健全完善的奖励惩罚机制,制度执行时紧时松,缺乏严肃性领导重视时执行相对较好,领导监督不到位时形同虚设。例如最简单的着装方面,联社领导开会强调上班必须佩戴领带,不然要罚款,主任回网点传达后,员工佩戴一段时间,发现即使不佩戴也没人监督,不会罚款,自然就不会坚持,这就是因为制度执行过程中缺少有效的维持保证机制。县联社刚设立内审监察部时,对检查出来的日常业务问题,只是提出整改,很少作出处罚,这就使得网点员工对错误认识不深刻,很多业务问题屡教屡犯。这几年内审监察部加强了对日常业务不合规或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各网点每季度稽核通报违规行为大幅度下降,这证明严格的处罚标准有力地维护了合规风险管理制度的执行。
(三)转变经营管理理念,增强合规风险管理意识。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是推进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信社实现审慎经营、稳健发展的根本保证。各基层网点必须尽快转变长期以来传统的观念和思维方式,充分认识到业务发展须建立在风险安全的基础上,没有依法合规、稳健经营的内部环境,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和效益;必须正确处理业务经营与风险管理的关系,确保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同等重要,两者都要抓;必须改进和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将合规风险管理考核体系与网点负责人年度业务绩效考核、职务聘任晋升等工作考评机制结合在一起,正确引导基层网点树立合规风险管理意识和“合规优先,制度先行”的经营管理理念,开创合规风险管理工作新局面,提高农信社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篇:浅谈基层网点风险管理
浅谈基层网点合规风险管理
为遏制案件发生,谋求安全、健康、持续发展,响应省联社走向全面合规建设,翁源县联社高度重视,成立专门的合规部门,不断强化合规风险机制建设,努力构建起一个长效的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基层网点作为金融机构大多数风险集中的平台,是合规风险建设的前沿与重点,如何有效加强基层网点的合规建设,是县联社合规风险机制建设的核心内容。作为基层网点合规经理,在此浅谈本人对基层网点合规风险建设及管理中的一些认识。
一、合规风险管理实施的目的 从新巴塞尔协议的内涵上看,合规风险主要是强调银行因为各种自身原因主导性地违反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则等而遭受的经济或声誉的损失,这种风险性质比其他各类风险更严重、造成的损失也更大。因为出现违规风险,不管是否造成经济损失,都会给银行带来至少是声誉上的损害,都会影响到银行的市场价值。因此,实施全面合规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持续稳健发展的前提。
二、合规风险管理存在的现状
县联社借鉴同业机构合规建设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制订了符合本联社发展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而合规风险管理的实施则需要基层网点来具体操作,这就容易出现合规风险管理学习不
一、执行不力和经营理念偏差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合规风险管理学习不一。面对合规风险管理的学习,联社
合规部门主要起指导和监督作用,具体内容的学习需要各网点负责人及合规经理的执行,这就导致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一)不同领导,合规风险管理学习程度不同。不同网点因为负责人或合规经理对合规风险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同,造成不同网点之间员工对制度学习的深入程度不同。基层网点往往只有十几个甚至几个员工,负责人的态度对网点的合规建设至关重要,如果网点负责人对合规建设敷衍了事,弄虚作假,处于一种“被动合规”的状态,上行下效,那么员工也不会重视合规建设,主动对待合规风险管理学习。
(二)不同员工,合规风险管理学习态度不同。同一网点,不同员工的学习积极性高低亦会造成对合规风险制度理解的不同。在召开制度学习会议时,部分员工会心不在焉,对合规经理在学习会议上所讲内容不认真中听讲、不做笔记,不参与讨论,学习会议结束后,对所学合规内容懵懵懂懂,一知半解。
(三)不同网点,合规风险管理学习内容不同。县联社把合规风险管理制度下发给各基层网点,规定每个月必须开展两次以上学习,但不同网点之间每次学习的内容必然会不尽相同,学习的进度也会不一样。制度内容学习是单一乏味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合规风险管理学习时必须结合自身网点实际情况,引用一些案列进行讨论,吸引员工学习兴趣,达到学习目的。不同网点,自身实际情况不同,引用案列不同,那么对合规风险管理学习的内容也会不同。
其次是合规风险管理执行不力。不论是综合柜员前后台操作,还是信贷员贷款流程,我们都有完善的合规风险管理制度,如果所有员
工都遵循合规制度、合规流程,那么我们银行业必然能安全健康发展。但现实中,受利益的驱使和不正之风的影响,制度的执行往往因事而论,因人而异,导致许多制度形同虚设,部分员工对合规风险管理制度执行认识不到位,没有形成执行合规风险管理制度的良好习惯,一些业务操作依旧沿袭陋习,以信任代替管理、以习惯代替制度、以情面代替纪律的问题依然存在。这主要体现在:
(一)合规风险管理执行不严谨。一些员工纪律制度观念淡薄,业务操作中不能严格按规章制度和流程操作,而是以习惯代替制度。如有的网点为了维护和争取客户,迁就其不合理要求,代客户办理业务,先办理后收取客户资料等情况时有发生;贷款需受托支付时,第三方收款人随意由客户提供,不能保证贷款流向。
(二)合规风险管理执行不规范。有的员工或是碍于情面而违规操作,或是按照上级要求而不敢按章办事,以服从代替制度,从而导致例如审贷分离等内控制度被扭曲而失去应有的约束力,致使信贷风险加大。在常规稽核检查和案件集中排查活动中发现的一些违规违章操作行为,有的虽未形成事实案件风险及重大违规问题,但是潜在的风险隐患不容忽视。
最后是合规风险管理经营理念偏差。在基层网点,合规风险管理所创作的价值并没有在银行的价值体系中得到体现,发展性的业务量指标仍然是考核体系的主导,所以很多网点负责人对合规风险管理的作用认识不足,没有将合规风险管理制度作为规范和约束经营行为的手段,甚至错误地认为,强化合规风险管理会增大经营成本、影响工
作效率、制约业务发展,这就导致基层网点为了发展业务,轻视合规风险防范,甚至为了追求业务发展而违规操作。
三、合规风险管理应对的措施
面对合规风险管理在基层网点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三个方面问题,本人认为可以针对性的采取以下三种措施来进一步提升合规风险管理工作:
(一)强化制度学习,培育合规文化。为保证基层网点的合规风险管理学习,县联社合规部门应提高网点负责人对合规风险的认识,让其加强对合规风险管理建设的重视,同时制订定期的学习计划,把合规风险管理的学习阶段化、具体化,使不同的营业网点在同一阶段学习同一制度内容,要求员工对学习内容认真总结,每期制度学习必须写心得体会。不定期进行合规风险制度考试,将考核机制作为培育合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成绩优秀员工给予奖励,不及格者给予处罚,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让每一项规章制度深入每一位员工心中,养成良好的合规习惯,树立“合规人人有责”、“主动合规意识”、“合规创造价值”等理念,实现由“被动合规”向“主动合规”的转变,形成内部合规与外部监管的良性互动。
(二)严格处罚标准,提高执行力。之所以导致制度执行力不足,根源在于没有严格的处罚标准,农信社由于历史原因,遗留有遇事讲究“熟人社会”、“人情氛围”等习惯,没有健全完善的奖励惩罚机制,制度执行时紧时松,缺乏严肃性领导重视时执行相对较好,领导监督不到位时形同虚设。例如最简单的着装方面,联社领导开会强调上班
必须佩戴领带,不然要罚款,主任回网点传达后,员工佩戴一段时间,发现即使不佩戴也没人监督,不会罚款,自然就不会坚持,这就是因为制度执行过程中缺少有效的维持保证机制。县联社刚设立内审监察部时,对检查出来的日常业务问题,只是提出整改,很少作出处罚,这就使得网点员工对错误认识不深刻,很多业务问题屡教屡犯。这几年内审监察部加强了对日常业务不合规或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各网点每季度稽核通报违规行为大幅度下降,这证明严格的处罚标准有力地维护了合规风险管理制度的执行。
(三)转变经营管理理念,增强合规风险管理意识。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是推进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信社实现审慎经营、稳健发展的根本保证。各基层网点必须尽快转变长期以来传统的观念和思维方式,充分认识到业务发展须建立在风险安全的基础上,没有依法合规、稳健经营的内部环境,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和效益;必须正确处理业务经营与风险管理的关系,确保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同等重要,两者都要抓;必须改进和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将合规风险管理考核体系与网点负责人业务绩效考核、职务聘任晋升等工作考评机制结合在一起,正确引导基层网点树立合规风险管理意识和“合规优先,制度先行”的经营管理理念,开创合规风险管理工作新局面,提高农信社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篇:浅谈对银行基层网点风险管理的认识
浅谈对银行基层网点风险管理的认识
内部控制就是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归根结底其目的就是要回避风险。当前,国内银行间竞争日益国际化、白热化, 银行业面临的风险日趋复杂多变, 国内外银行业案件频频发生,风险日益严峻。从各类风险案件分析来看,各种风险事件之间不是孤立的,是相互联系的,网点只有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才能有效控制其发生。因此各基层网点要将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做为网点的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将全面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做为网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对于基层网点而言操作风险的控制尤为重要,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激烈的同业竞争,如何建立起一套有效的操作风险防范系统,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应用,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风险控制的建设
1.梳理工作流程,建立岗位责任制
基于基层网点现有岗位所有职责详尽罗列,将重复或低效环节进行归并或清除,同时将价值差异较大部分尽可能分开,并够体现岗位的综合化。对岗位职责进行梳理时以主要工作任务为主,即按照其工作任务对部门的重要性和工作量占比确定。基层网点的岗位设立以工作流程为基础,综合考虑工作职能划分、岗位工作负荷及风险防控要求等因素确定网点岗位设置;坚持数量最低原则,岗位设计以维持适当工作负荷为前提,整合工作职责,合理压缩岗位数量;坚持系统化原则,既要避免岗位职责的交叉与空白点,又要保证岗位的相对独立性和衔接性;坚持适宜性原则,从工作实际出发,强调岗位设立的可操作性。岗位职能的确定要保持一定的前瞻性和相对稳定性根据岗位在内部流程中的位置确定岗位职责,确认主要岗位在部门业务流程中的位置,并据此确定部门内主要岗位的工作职责。对于岗位职责描述有主要有三种方式:
1)以结果为依据的描述,如“营销重大项目”、“为客户办理票据结算业务”等;
2)是以工作过程为依据的描述,如“审查和跟踪全行不良贷款的清收、转化进度”等;
3)是综合模式,如“组织并管理重大客户的营销”、“规划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等。
结合岗位特点,对于工作职责的描述可采取以上一种或多种种方式进行。但列举工作职责不宜过多,否则需要考虑重新进行岗位划分,依据每项工作职责的占用工作时间比例和重要程度,对一个岗位的每项职责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列。
银行基层的各项业务活动都可以分解为不同的环节分设不同岗位,由不同人员负责办理。合理有效的岗位分工是实施操作风险防范的基础。岗位分工是根据劳动组织形式来确定,对于一些不相容的岗位,必须实行岗位分离,以达到相互制约,预防风险的目。
在确定岗位职责任时要突出重点岗位,实施重点监控。选择对在一个业务流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那些控制环节,要进行重点监控。重要的业务环节和工作岗位要定期轮换,不许任何员
工在同一岗位上工作时间过长。所有的业务处理人员必须定期休假,每次休假时间必须达到一定时限;员工休假期间,必须将其负责的工作和资料全部移交给指定人员,不能擅自封存或转移。如现金库管理员的双进双出,重要空白凭证检查核对等等,都是风险防范的重点。
对岗位职责要形成文字材料,有章可查。其主要内容有一是建立全员岗位说明书,对每个岗位都应有相应的书面材料,其内容包括:岗位内容、岗位职责、岗位上下关系和岗位任职条件等等;二是明确业务操作规程手册,业务操作流程让相关人员了解,使每人都知道本人在处理业务时所处的位置,前后作业环节。
2、建立内控监督机构,加强内控队伍建设
内控监督机构对每个岗位、每个部门和各项业务实施全面监督反馈制度,实现与行政管理交叉控制。内控监督机构必须在形式上和实质上保持独立。形式上独立是指检查人员应独立于网点业务和管理人员,不能自己监督自己;实质上监督是指站在国家政策和全行利益上实施稽核。监督工作要制定科学、合理、统一的监督审计程序,要有一定的检查覆盖率和检查频率,涵盖主要业务和重要风险点。内控监督机构人员应由熟悉业务、有责任心、作风正派的人员构成。内控监督机构要制定确实可行的检查实施方案,坚持常规检查与专项检查、现场检查与非现场检查相结合,确保检查到位,不走过场,不留检查盲点。
3.建立违规必究的处罚机制。
严格追究责任。要真正提高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就要强化责任追究,坚决杜绝在工作中出现“羊随大群不挨打,人随大流不挨罚”的现象出现,完善惩诫问责制度,对存在问题整改不到位、有章不循、屡禁不止的责任人要从严处理,实行严格惩诫。按照责任到位、追究到位、惩诫到位、整改到位的原则严肃对违规人员进行查处。在处罚追究时要建立对事不对人的处罚标准,实行统一标准。防止重检查轻整改,必须树立规章制度的权威,对于违反规定的应坚决按标准处罚,对屡查屡犯的应从重处罚,必要时给予通报批评。针对检查存在的薄弱环节、重点部位和业务开拓中存在的问题,制定配套的措施和实施细则。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做到查找重点,对症下药。对整改不到位进行补缺补漏,做到正视问题,认真对待,确保规范;对能整改的,当场予以整改;对既成事实不能整改的从中吸取教训,有效防范,严防“边改边犯”、“改后再犯”的现象;对形式上整改而没有完善制度的,要求继续整改,直到完善制度为止,确保整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二.队伍建设要以人为本,实施人性化管理
当前银行同业之间的竞争成败不仅决取于渠道、客户、技术、产品等方面的优劣,更取决于员工队伍的建设,确切的说人的因素是第一位。银行体制、机构改革不断深化,特别是人事管理制度和薪酬激励制度改革的不断强化,减员、分流给员工带来的安全感、忠诚与信任度下降,员工队伍的思想动态出会出现新的变化.员工工作压力较大,表现出在结算工作中心理失衡的问题,潜藏着操作风险的隐患。竞争上岗,优化分流等做法使一线员工对未来利益不确定性的担忧使他们对银行的归属感下降。在实际业务操作中表现出烦燥、精力不集中等现象,大大增加了操作中出现差错的可能性,进而引发操作风险。随着各项考核机制纲性化,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使其心理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烦燥情绪,可能会致使员工放松对自己的行为约束而引发操作风险。因此如何激发员工的企业归属感和奉献精神应是认真思考的问题。
对于员工的管理法治与德治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在强调按制度办事的时候,必须注意人的道德品质教育,随时关注员工的思想动态。目前在银行基层部门,人治带替法治的现象时有发生。要实现银行业务的正常运转,就要高度重视人的因素,加强对结算业务人员的有效管理。加强一线员工的职业道德及工作责任心,提高员工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目前普遍存在员工对风险认识不足,风险意识淡薄,甄别风险的能力不够,缺乏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法律意识。在工作中主要体现在失职或疏忽,有章不循、违章操作造成的资金损失。新的形势对内控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强员工的人生观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员工职业道德水准,建设企业文化等等是内控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提高每位员工执行内控制度的意识和自觉性,特别是领导干部对内部控制的自觉控制意识和行为,是做好内控工作的根本。
在实际工作中应创建风险管理人人有责、风险管理事在人为的内控文化建设,风险管理必须坚持以正确价值观为导向,切实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经营管理之中,突出了人性化关怀,实行人性化管理,积极构建和谐银行,创造良好的内控环境。要加强对员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坚持不懈地进行风险管理教育、典型案例教育、规章制度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切实抓好风险教育工作,提高全行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遵纪守法观念,做到警钟长鸣
三、进一步强化网点风险管理的措施
与前些年相比,网点内控制度建设迈出可喜的一步,对化解风险、确保依法合规经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正确对待。
1、树立“内控优先、程序至上“的原则
业务开拓与管理的关系。不开拓业务是没有出路的。但开拓业务必须与管理并举,从防范风险的角度来说应该内控优先。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为完成任务的需要,或出于同业竞争的需要,往往是营销在先,开拓在先,内控在后,制度滞后。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内部岗位调整。为了节约人力物力,方便服务,有改革在先制度滞后问题;
(2)拓展业务市场。为了占有市场份额,忽视了规章制度的建设,造成管理制度滞后,在内控上出现一些断层或空白点;
(3)网点人员短缺。为了减少银行相关的费用支出,出于节约人力物力费用的目的,网点结算人员不能满足结算岗位的需要,出现不合理的兼岗现象。
2、建立网点内控文化氛围
与善人居,犹如入芝兰之屋,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犹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说明了外在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网点管理人员对风险管理水平认知程度对员工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网点建立和完善内控机制是推动银行行风险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基础。基层网点应将内控意识和内控文化渗透到每一位员工思想深处,使内控成为每位员工的自觉行为。熟悉自身岗位工作的职责要求,理解和掌握内控要点,及时发现问题和风险,这些都是
加强内控的首要任务。树立正确的业务发展的指导思想,要在追求盈利性的同时,更要重视风险的防范,防止为了片面追求高速业务增长而忽视风险防范和内控机制建设的倾向。网点在实际工作中应创建风险管理人人有责、风险管理事在人为的内控文化建设,风险管理必须坚持以正确价值观为导向,切实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经营管理之中,突出了人性化关怀,实行人性化管理,积极构建和谐银行,创造良好的内控环境。要加强对员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坚持不懈地进行风险管理教育、典型案例教育、规章制度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切实抓好风险教育工作,提高全行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遵纪守法观念,做到警钟长鸣。
3、不断提升内控管理层次,强化内控责任落实。
面对日益剧烈的市场竞争,提高经营利润固然重要,但银行内部控制问题是防范银行风险和危机的基础条件,是稳健经营、实现安全与效率目标的前提。因此,网点要采取多种形式提升内控管理层次,坚决杜绝“前院‘冲锋’,后院‘起火’”的现象发生。一是加强学习,熟练掌握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定期进行风险排查和案件分析;要晨钟暮鼓地强化防范意识,做到警钟长鸣。要深刻吸取反面典型的沉痛教训,培养网点员工居安思危的在风险管理意识,未雨绸缪地完善预防措施;要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内控管理制度。二是要强化授权管理,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确保授权不流于形式;三是落实防控措施。在日常经营管理中,要注重对风险点的预防,应切记“隐患险于明露,防范胜于补牢,责任重于泰山”。
4、强化“重点人”、“关键人”管理是防险控案的关键
在银行机构面临的诸类风险中,人的风险为其首要风险,如何有效防范人的风险已成为金融系统防险控案的关键。防范人的风险就是要加强对“重点人”管理。所谓“重点人”,就是具备如下“六不”特征的工作人员:一是不思进取,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经常闯“红灯”的人;二是不守纪律,经常迟到、早退、擅离职守的人;三是不安心本职,消极怠工,思想情绪起伏较大,经常散布不满言论的人;四是不服从组织分配或工作安排,我行我素,易犯极端个人主义的人;五是不讲原则讲义气,与社会上存劣人员吃喝玩乐交往过密的人;六是不拘小节,有吃拿卡要或参与赌博的人。对此类人员管理人员要在广泛了解,深入调查,掌握具体事例的基础上,采取分类建档,落实帮教责任人;分层谈心,及时化解其心中症结;定期走访,随时掌握其心行动态;解困济难,变“重点人”为“放心人”,有效防范人员风险隐患。
要在工作中加大对关键人(的指网点负责人、重要岗位人员,库房管理员,重要印章管理员、授权人员)岗位工作轮换力度,我国很多金融案件的发现均是由于对关键人员进行岗位轮换工作后暴露的,因此对关键人员进行适当的岗位轮换在案件风险防范工作中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建立完善银行网点内部控制制度,是银行业务健康发展需要。内部控制制度不是一成不变,它伴随着银行改革的深入,将不断丰富和完善,同时也将推动银行业务更大的发展。
第四篇:关于加强基层网点操作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基层网点操作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
为积极响应省行“合规经营”主体主题活动,有效加强基层机构内部管理,预防和减少由于基层机构风险操作带来的损失,中国银行古交东曲支行在行领导的组织下对前台操作风险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学习和讨论,并采取以下措施控制操作风险。
一、在全行形成风险管理的气氛,提高风险意识。通过培训、教育等多种方式切实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要注意风险防范和效益同时发展,二者缺一不可,要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防治风险的氛围,员工之间要互相监督、互相提醒,要让风险意识时刻留在每个行员的心里。
二、熟悉业务流程,明确关键风险点。业务经理强调每一笔业务都有着规定的操作流程,同时对每一笔业务的关键点也作了详细的说明,写明了注意事项,因此,只要按照流程规定一步步操作就不会有什么大的风险。但有些人认为“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在某些操作上耍小聪明或遇到熟人碍于面子而程序操作,这就为操作风险的产生埋下了隐患,也因此前台人员在办理业务时要以操作流程为线索,排查易导致风险的关键业务环节中的重要风险点,并在办理高风险业务时多加注意,这样才能将操作风险降至最低。
三、加强新业务学习,防范风险。随着中国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对员工的业务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为了适应业务发展的要求,支行经常组织网点人员进行业务学习,总结好的工作经验,然后提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制定解决措施,最后是对本周的新业务进行学习、提问、讨论,争取让所有的网点人员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新业务的关键风险点,以防止因为业务不熟练而带来操作风险。
四、加强检查,强化问题整改落实。支行在不断发展业务的同时不忘进行各项风险检查,包括现场非现场检查、行领导自查、上级行抽查等,各项检查的目的都是为了预防风险的发生。对于检查出来的问题首先查找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将此问题作为下次检查时的重点检查对象持续关注,以使问题得到彻底的解决,最终通过检查和解决问题来提高全行防范风险的能力,促进全行业务的不断发展。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有从一点一滴抓起,防微杜渐,未雨绸缪,才能产生质的飞跃,才能真正做好基层网点的风险管控,并真正实现零案件。
最后,我相信通过全行员工的不懈努力以及对制定措施的有效执行,中国银行古交东曲支行一定会在“合规经营”主题活动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张翠仙
2015年9月1日
第五篇:20101108 浅析基层网点柜面业务的操作风险
浅析基层网点柜面业务的操作风险
商业银行基层网点的柜面业务是商业银行日常经营和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电话银行业务的普及程度还不够高的情况下,柜面业务仍旧是联系银行和客户的主要渠道和纽带之一,因此,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管理至今仍然是银行内部管理的重中之重。
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存在如下几种分类:一是操作失误型,员工在业务操作执行、传递和流程管理中,由于责任心不强、专业技术不过关以及偶然失误等原因导致的前台业务操作风险事件。二是主观违规型,员工在熟知流程或制度规定的前提下,随意简化操作流程等违规行为。这类风险事件数量不多,但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三是内部欺诈型,员工在其自身需要得不到有效满足,受其思想状况、道德修养、价值取向的影响和左右,放弃有关法规制度、职业道德,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四是外部欺诈型,员工在办理业务的过程中被客户用欺诈的手段利用,给银行带来潜在的风险。如由于柜面把关不严,对客户提供的证件、资料审查不严,造成虚假开户而引发的案件,及随着网上银行业务的逐步推广,呈现出利用高科技犯罪的趋势。又如近年来出现的大量假银行承兑汇票、假存单等。欺诈是我国商业银行中最突出的前台业务操作风险表现,造成的损失也十分巨大。五是技术风险型,设备配置不完备、操作系统不稳定、业务流程不严密而引起的风险。
柜面操作风险产生的原因如下:一是员工数量与业务量不匹配,导致“操作疲劳”,对风险事项的识别能力下降。二是职业道德教育开展不够,员工缺乏必要的职业道德规范培训,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三是管理岗位人员经常变动,内部管理者轮岗时间偏短,致使岗位制约难以有效落实。四是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柜面员工考核激励办法不科学。五是流程频繁整合,风险较大的业务,系统控制程度不高。
加强柜面操作风险的防范需要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人员管理,建立一支稳定的员工队伍。要强化操作风险意识,营造良好的内控氛围,让所有员工都具有风险治理意识。同时,发挥员工在操作风险治理上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并听取员工在风险治理上的意见和建议;构建布满活力的机制,做到人尽其才,形成奋发向上的氛围。
二是加强风险意识教育。注重员工思想道德的培育、法律意识的培养及工作技能的培训,使其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杜绝麻痹大意的思想,不给任何犯罪分子留可乘之机;把学习教育同创建学习型银行、争做知识型员工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制度、培训、交流相结合,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三是完善操作风险内控体系。对柜面业务操作风险反映出的管理漏洞、薄弱环节和隐患进行查遗补漏和制度建设。再造柜面交易操作风险控制流程,强化事前控制,优化事中控制,合理进行事后控制,建立科学有效、防患于未然的能覆盖所有柜面业务和岗位的事前、事中、事后检查监督防范体系,既要对违章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也要进一步落实和强化监督岗位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