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护理突发事件的处理与防范
护理突发事件的处理与防范
北京协和医院 李艳梅
一、突发事件
(一)定义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影响公众健康事件。广义上来讲,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事件,它有两层含义:第一是事件发生的突然性,发生速度非常快,出人意料,第二是事件难以应对,必须采取非常规的方式、措施以应对该事件的发生。
(二)范围 1.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如 2008 年的汶川地震、2010 年的舟曲泥石流以及南方的雪灾等。
2.事故灾害
由于人为原因或技术故障导致的事故、灾害也属于突发事件的范畴。如 2010 年江西火车脱轨、2010 年伊春空难以及辽源中心医院的火灾。
3.公共卫生事件
如 2003 年的 SARS、2008 年的西安新生儿事件、手足口疫情、埃博拉疫情以及疫苗问题、院内感染问题。
二、护理突发事件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也可能会面临着很多突发的事件,如患者突发猝死、突然摔倒、坠床、化疗液外渗、患者自杀、突然停电、火灾、医务人员针刺伤、重大意外伤害事故等。医院是突发事件的高发区域,这与医院所处的背景相关。医院是一个开放的、特殊的社会公共场合,是各类患者就医的场所。近年来各种突发事件,如患者摔伤、坠床、猝死、失窃以及医患纠纷暴力事件等随时在发生。一旦出现这些突发事件,需要护理人员参与其中,进行正确的、紧急的应急处理,否则会增加医疗纠纷的隐患,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三、突发事件的上报
为了完善突发事件的处理过程,将病人的损害降到最低,要制定突发事件的上报制度。
(一)需要上报的几种情况
1.科室进行的重大抢救及特殊患者的抢救需及时上报 2.涉及灾害事故、突发事件所致死亡或多人伤亡的事件 3.知名人士、保健对象、外籍及境外人士的抢救 4.本院职工的住院抢救
5.涉及医疗纠纷或严重并发症患者的抢救治疗 6.大型活动和其他特殊情况中出现的患者
(二)报告程序及时限
1.参加抢救人员立即向科室主任、护士长及有关部门报告。
2.参加院前急救的医务人员向医务处、护理部报告,节假日、夜间向总值班和护理部值班报告。
3.门诊突发事件抢救还应报告门诊部。
4.医务处(总值班)、护理部、门诊部接到报告后向 报告。
(三)突发事件的处置原则
包括应合法性、安全性和保全性,要保证证据,抢救生命,减少损失,迅速准确。
(四)院前突发事件处理
1.院前突发事件由急诊启动急救程序。
2.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包括人员梯队、分级方案、医疗区域设置、医疗设备、药品配备、应急流程几个方面。
3.参加抢救人员一律听从急诊科主任和护士长的指挥,合理安排人员,保证伤员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治。
4.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5.完善各项记录,做到及时、完整、无误。
(五)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理
1.重大、复杂,批量紧急抢救的事件首先要上报。2.迅速成立突发事件处理小组。3.协调准备应对突发事件的条件。4.对重大急救事件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处理。5.医务处护理部可启动急救小分队协助救治。
(六)重大事件处理分级方案 1.Ⅳ级
为一般突发公共事件,伤病员在 1-3 人之间,参加抢救人员为急诊一线、二线、三线、四线人员,在抢救过程中应该报告院总值班,使医院了解相应情况进行处理。
2.Ⅲ级
为较大突发公共事件,伤病员在 4-6 人之间,参加抢救人员为一线、二线、三线、四线、五线人员,应报告院总值班,请求院内部分支援。3.Ⅱ级
为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伤病员在 7-10 人之间,必须要启动一线、二线、三线、四线、五线值班人员参与抢救,必须要报告院总值班、护理部请求全院相关人员、医护人员进行支援。
4.Ⅰ级
为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伤病员在 11 人以上,除急诊一线、二线、三线、四线、五线值班人员要参与抢救外,医务处、护理部需要调动全院的医生、护士,甚至要请求卫生局等相关单位进行支援。
(七)院内突发事件处理流程 1.门诊或病房病人突发意外
门诊或病房病人突发意外时,由本科室先行处置,同时呼叫急诊室、ICU 医生前往参与抢救,必要时将病人转至相关科室进一步救治。
2.患者突发猝死
医务人员应迅速到达现场,按心肺复苏抢救流程迅速进行心肺复苏,参加抢救人员应密切配合,有条不紊,不能慌乱。在抢救的过程中要严格查对,及时做好各项记录。在抢救结束 6 小时内据实、准确记录抢救过程,同时要做好家属的安抚工作,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纠纷。
3.当患者发生坠床、摔倒时
护士立即到达现场,并同时马上通知医生。到现场后要初步判断患者情况,如测量血压、判断患者意识、查看有无外伤等,应就地进行检查,避免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搬动病人而发生脊髓损伤等不必要的后续伤害。协助医生进行必要的检查,同时协助主管医生通知家属,认真记录患者坠床 / 摔倒的经过及抢救过程,详细做好交接班工作,持续观察,向护士长、科主任请示汇报。在抢救结束后 24 小时内按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并进行相应的分析,找出发生的原因进行整改。
4.发生化疗药外渗时
怀疑或确认化疗药外渗,立即停止注射或输液,将针头保留回抽外渗出的药液,使局部留置药液降低到最少。抽出外渗的药液后,用利多卡因局部封闭,可有效防止局部的损害和降低疼痛,同时要报告医生并详细记录药物外渗的情况,对药物外渗局部要持续观察、对症处理,对病人做好安抚工作。
5.当患者有自杀倾向时
当护士发现患者有自杀倾向时,应立即向值班医生和科主任、护士长进行报告,防止病人自杀。要通知家属,要求家属 24 小时进行陪护,以保证患者的安全,要没收患者房间内所有的锐利的物品,锁好门窗,防止意外。对于患者的情况要进行详细的交接班,同时每班护士要加强巡视、关心患者,及时掌握其心理的变化,解除病人思想的顾虑,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6.当患者自杀后
当发现患者自杀后,立即通知医生,即刻赶赴现场,如果病人还有生命迹象应立即进行救治,转送至急诊室或病房进行抢救,当病人生命体征已经完全消失后,应对病房内和自杀现场进行保护,同时要报告医务处(夜间报院总值班)、护理部、保卫处协助主管医生通知家属,做好家属的安抚工作。另外,要将发现自杀的过程以及救治的过程进行记录以备调查。
7.突然停电后
临床医疗工作离不开医疗仪器的正常运行,突然停电后会影响仪器的正常运行,因此,当发生突然停电后,应寻找替代的方法,维持抢救及房间的照明,如开启应急灯、开启手电等。重要的科室如抢救科室、ICU 应配备第二套电路。立即联系电工,同时通知值班医生做好病房巡视,维持秩序,安抚患者,以免发生意外。对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应在呼吸机旁备有简易呼吸器及应急电源,当遇到突然停电时应立即将呼吸机与病人插管脱开,使用简易呼吸器维持呼吸以保证病人的安全。
8.火灾
(1)全院统一火灾报警电话:如“ 6119 ”。
(2)发生小火灾,立即扑救;大火灾无法扑救时迅速组织人力将患者撤离疏散到安全地带,同时拨打报警电话报警。
(3)报告保卫处、医务处、护理部。
(4)稳定患者情绪,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撤离时用湿毛巾、湿口罩或湿纱布罩住口鼻,以防窒息。
(4)尽可能切断电源,撤出易燃易爆危险物品。(5)走消防楼梯,切勿乘电梯。9.医护人员被锐器刺伤
(1)当医务人员被锐器刺伤后应对已经刺伤的皮肤黏膜用肥皂水进行擦洗,用流动水长时间冲洗。
(2)迅速挤出伤口血液,再用碘酒、酒精消毒,必要时清创处理。
(3)被乙肝、丙肝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 24 小时内抽血查乙肝和丙肝病毒抗体,同时注射疫苗。
(4)被 HIV 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 24 小时内抽血查 HIV 抗体,并向专科医生咨询。
(5)被锐器刺伤 48 小时内报告医务处、院感办进行登记,并根据情况定期检查和随访。
四、护理突发事件的防范
(一)建立预案
基于应急管理的重要性,国务院于 2004 年 2 月 28 日 发布了《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 4 个专项应急预案。
按照规定,各级医疗机构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专业技术机构,是最基础的机构,处于应急管理的前沿阵地和核心环节,也是应急事件的多发地带。
(二)转变观念、预防为主 1.增强安全管理意识。2.仪器设备的安全维护。3.增设警示标志。
4.做好病情观察,特别是心理活动的观察。5.对存在风险的患者进行持续的评估和防范。6.鼓励每一次不良事件的报告。
(三)落实并修订应急预案
1.在卫生部、医院整体应对突发事件预案的基础上,针对护理工作的专业性、特殊性而制订。
2.其中首当病人意外情况发生的应急预案和护理操作意外的应急预案。因为此类事件的发生重要的当事人、责任者是护士、你在病人身旁遇到此类特殊情况的发生,应如何立即采取有效措施,直接涉及到病人的生命安全,不容一点的犹豫和延误。
(四)临床护士应急能力培养
临床护士是应急预案的直接操作者。应强化应急意识,理解各种护理应急预案是保证病人生命安全有效行使职业责任、社会责任的保证措施。护士应熟练掌握并以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去实施这些应急程序。在实施应急预案时应做到有效、及时。若延误抢救时间可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作为职业护士应做好职业护士的有效职业和安全职业。
(五)护理应急预案的管理改进
对突发事件应做好及时的记录,同时要分析、找出发生突发事件的原因,并制定出整改的措施,定期在全院进行反馈,将护理的预案、培训、管理以及检查作为护理质量管理控制的一部分与其他质量管理同期进行。应急预案的制定应保证科学、有效、切实可行,平时要做好临床护士的应急程序的演练、训练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改进预案。
建立和完善护理应急预案是作为管理者必须做好的事情,护士要加强这些预案的学习和掌握,只有掌握了才能在发生紧急情况时沉着应对、有序处置,将病人的损害降到最低,所以一定要反复学习预案、掌握预案。
第二篇:浅谈体育课堂突发事件的防范与处理
浅谈体育课堂突发事件的防范与处理
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张家界第三中学 李军***
一、什么事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包含两个核心要素,即“突发”与“事件”,也就是说,是教师始料未及的,体育课上突然发生的,同时,又是有前因后果的,称其为事件的。
二、突发事件的来源。
它不是由老师事先安排,而是课堂上偶尔发生的。但是,突发事件本身,既有可能源于老师,也有可能源于学生,还有可能源于场地器材等课堂内部环境,甚至有可能源于课堂外部环境,如其他班级课堂的影响,天气的影响等等。
(一)来源于课堂内部环境的突发事件
体育课堂之内的环境因素有教师、学生、场地、器材等主要教学因素。各因素引发突发事件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但引发的可能性都或多或少的存在。
1,教师引发的突发事件
在体育课堂中,教师依然有可能会引发出某一突发事件。如老师组织不当,口令不完整或口令出错误,出现意料之外的全体学生行动错误的教学场景,影响到了教学的正常进程。教师要关注每个教学环节,确保正确无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突发事件,尤其是将错误发生率尽可能的降到最低。
2、学生引发的突发事件
体育课上的突发事件有一部分可能是源于学生,有的是一个学生所为,有的是多个学生集体所为,而且,突发事件的类型也非常多元,有的是因为调皮捣蛋思想在作怪引发的突发事件,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主观性或故意性;而有的是未曾意想到突发事件,如未能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联系,出现安全事故。要避免体育课上出现不情愿看到的突发事件,就要多注意观察学生,并在教学设计阶段,深入的做好学情分析,对有可能出现突发事件的环节要能够有所预案,力争将负面的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度减少到最低限度。
3、场地、器材引发的突发事件
体育课都需要场地,且大部分的体育课都需要器材,因此,因场地、器材而引发的突发事件也不可轻视。因为,此类突发事件大都与安全事故有关,即危险性会波及到学生的健康与安全。因此,这类突发事件,就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如,一节双手掷实心球的课,同学们分组很乱,拥在一起,一位同学不小心用实心球砸到一位同学的脸部,引发这位同学昏厥这一严重事件,究其原因是教师组织不当。此类突发事件,更应该引起老师们的高度重视,是因为这类突发事件的危险性要远远高于学生调皮捣蛋或教师错误口令或不当组织而引发的事件,课前加强安全检查,及时消除隐患是减少此类事件发生最有效的方法。
(二)来源于课堂外部环境的突发事件
1、外班体育活动引发突发事件的可能性
由于受场地条件、学生人数的影响,一所学校很少有每次只有一个班上体育课的情况,往往都是两三个班,甚至更多的班级同时在一个操场上体育课。这样就难免相互干扰。如:两个半同时上体育课,只有一个球场,一个班要上篮球课,另一个班也要在此上武术课,由于事先缺乏沟通,体育课上两个班级会因占据场地的有利位置而发生冲突。诸如此类的突发事件,也同样不容忽视。
2、气候环境引发突发事件的可能性
体育课受气候条件的影响,随时需要调整活动的场所或量与强度,有时,会因调整不及时或考虑不周全而引发事故,这样的突发事件也不可掉以轻心,如在炎热的夏季上体育课出现的中暑事件,有的尽管没有因中暑而晕厥,但在十分炎热的气候条件下,出现若干个学生精神不振、体力不支、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多数与环境气候有关。这些因气候条件引发的运动性疾病或运动性损伤,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
三、突发事件的防范与处理
体育课上出现的突发事件,有一些是可以事先通过一定的防范措施最大可能的降低的,有的突发事件的发生,假如处理得当是可以减小其负面影响程度的。
(一)突发事件的防范
对于有负面影响的突发事件而言,还是要多考虑防范措施,尤其对于有可能出现安全事故的突发事件更应该加强防范。
1,强化责任提高防范意识
实际上,每个老师在上体育课的时候,都担心出现任何安全事故,因为,一旦出现一例,将带来诸多的难以解脱的麻烦,当然,学生因不同程度的损伤更是深受其害。为了避免此类事件发生,任课教师应在体育课前、课中,乃至课后,都要强化责任提高防范意识,也就是说,要首先想到去防范,既要充分还要细致,否则就有可能因疏忽而引发伤害性突发事件。
2、勤于动手动脑降低事故几率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是传递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健康与文明的使者,当然,没有任何一个老师会在突发的事故面前无动于衷,但被动的处理与主动的排除将收到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为了能够达到最理想的防范效果,需要老师勤于动手动脑。其中,动手是指,最好能够在课前对场地“看个遍”,对器材“摸个遍”。其重要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场地、器材的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将安全事故遏制在隐患状态。如:跳远沙坑是否松动平整?跳高课中发现海绵垫子歪斜是否需要动手归位?看似举手之劳,实际上,将能够发挥很大的防范作用。所以动脑,就是指课前要对教材、场地器材、学生等有一个充分考虑,要有预估能力,把有可能发生的伤害性突发事件充分的考虑周全,做好防范预案。
(二)突发事件的处理
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大都需要老师做出准确的判断并正确、有效的处理
1、对严重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
尤其是对严重程度较大,危机生命安全的事故,老师一定要冷静、机智、高效的处理。冷静,是要求此时此刻不慌张,要依然有章法,思维不紊乱,该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安排的恰如其分。如考虑判断是否需要拨打120急救,是否需要通知校医急速赶到,是否需要采取紧急措施接触暂时性的昏厥症状等。万万不可因过度紧张而“思维短路”。如对骨折的学生采取何种搬运方法才不至于带来更大的伤害,老师要能够掌握不同部位损伤骨折的搬运要求。再如中暑的学生如何应对才能避免更大的风险等等。
2、对中等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
有些突发事件对课的影响,以及对学生的影响介于严重与轻微之间,但它的影响性有时已经足以对课的有效进行带来麻烦,对学生的健康带来一定程度的危害。对中等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虽不像严重事件那么担惊受怕和机智应对,但也不可多过于放松。对于小学生来讲,可以用积累法,如当老师发现有两组同学因比赛出现矛盾争执时,老师采取“看哪一组同学先站好,站的既快又整齐”的方式,就有可能制止这类突发事件。对于高中生来讲,可以根据时机和火候施加教育,采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而导之以行的方式处理该类突发事件。
3、对轻微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
体育课上还有些突发事件表现出比较轻微,对课和学生的影响都不大,但有时确实会影响到课的顺利开展,影响老师的教法实施,影响其他孩子的学校效果等。因此,对轻微的突发事件也应给与一定
程度的关注,不可置之不理,放任之流。对这类事件,教师需要做到心中有学生,要对事件产生的原因有一个充分认知,是场地器材的缘故还是学生自身的原因?具体原因何在?并对可能产生的结果有一个相对准确的判断,如是否影响孩子们的学校积极性,是否影响孩子们之间的有何与团结?诸如此类的判断分析以后,就要采取恰当的方式给与应对。
总之,体育课上的突发事件,可以说会时有发生,由于其影响程度不同,老师的重视程度也会有所不同,但无论是严重的、中等的,还是轻微的,只要是具有负面影响作用的,尤其是伤害性突发事件,都不可以掉以轻心。
第三篇:学校突发事件的防范、责任划分与处理
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期,社会经济与社会关系正发生着有利于社会发展变化与渐进的演变。而在此期间,学校也随着社会的影响与发展由单一的、封闭的教育机构逐渐转变为面向社会的、服务于教育的社会窗口行业。学校直接面向社会,与社会产生各种关系,由此也给学校带来了诸多前所未有的联系与矛盾,这些矛盾演变或突发地形成了各类事件,在这些事件中也存在着种类法律关系,如何依法加强学校管理,如何防止与减少事件的发生与隐患,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在这些突发事件中学校应当承担哪些法律责任,是当前公立学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通过长期为学校提供法律所遇到的事件、案例和媒体上的案例对这些问题作简要评析。
一、社会转型期的学校
我国公立学校原本是一个由国家投资设立的、单一的、封闭的、由国家事业单位干部以及其他员工从事教育活动的国家教育事业机构。学校的职能是由国家教育行政机构管理,对适龄未成年人以及接受中高等学历教育的人提供教育服务。而在过去的近十年内,由于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加之人口增长与进入适龄未成年人、接受中高等教育者的高峰期,原单一的封闭式教育机构已远远无法适应国家与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于此同时国家对教育方面的投入也落后与教育事业的发展,促使教育服务收费试行了“双轨制”,并迅速向收费生方向靠拢,在观点上,社会转型期突现的各种思潮、观点影响不少的人认为教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一项产业,总总浪潮将学校推向了社会,使之教育机构几乎完全成为直接面向社会提供教育消费的服务业。
与此同时,随着国营企业的经营机制转换、全员合同制推行与国企改制,并辅以社会救济保障体制初设的三大步实现与完成,以及相应的成熟经验,国家人事部逐步开始推行国家事业单位的从事制度改革,首先实行教师社会招聘与原由在编教师的聘用合同制度,成都市自2004年7月1日实行了事业单位进入社保养老保险体系。人事部推行了与企业职工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仲裁相近的人事争议仲裁,为了配合事业单位改革,2003年9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法释[2003]13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司法解释,使人事争议仲裁与司法审判接轨。近期在部分学校进行人事制度与分配制度改革试点。不少的学校早已国家人事制度正式改革前率先进行了内部机制与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改革尝试。
由此以来,学校在教育服务、社会服务领域内、学校与国家教育行政机构、学校与学校、学校与学生及学生家长、学校与社会各企业组织之间产生了广泛的联系,也形成了各类社会关系,学校也在此关系中,在妥善处理这些关系中得以生存与发展。
二、学校与各类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
1、学校与教育行政机关以及其他行政机构之间的法律关系。
教育行政机构是代表国家投资主体对学校进行管理并行使权利,因此学校与教育行政机关之间形成的行政法律关系与国有资产所有人与经营者的民事法律关系。学校与目前机制改革后的国企业不同之处在于,国家对国企实行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国企享有经营自主权与人事权,故国家与国企之间存在的只是财产所有人与经营者之间的法律关系,国家的代表是国有资产管理行政机关,而不存在行政管理法律关系。而学校与教育行政机关之间存在着行政法律与民事法律的双重法律关系。
2、学校与教师员工之间的法律关系。
学校实行社会招聘的教师与实行聘用合同制的在编(指原有国家编制管理机构人员编制,即国家事业单位干部编制,特别说明的是,编制中包括极少的聘用制干部编制,人事部门俗称“合同制干部”)教师之间因招聘合同与聘用合同分别形成劳动关系与聘用合同关系。其中,招聘合同是依据《劳动法》形成的纯劳动关系,而聘用合同是依据人事部改革政策文件所形成的劳动关系,这种劳动关系也属于《劳动法》调整的范围,鉴于人事关系没有法律规范调整,且在编教师与社会招聘与存在享有国家事业单位干部编制身份与相应福利待遇的,人事部门对在编人员有管理权等方面的重要差别,因此人事部至今尚不承认聘用合同关系属于《劳动法》调整,而劳动合同与聘用合同均不属于《合同法》调整范畴,因此就此角度上讲,聘用合同的法律调整尚属于真空或者法律空白。当然这样看法也不完全合适,因为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03]13号司法解释确定审理人事争议案件适用《劳动法》,但人事部并不认同。2004年4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出法函[2004]30号《关于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适用法律等问题的答复》司法文件又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03]13号)第一条规定,“事业单位与其工作人员之间因辞职、辞退及履行聘用合同所发生的争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处理。”这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处理”是指人民法院审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的程序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人民法院对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的实体处理应当适用人事方面的法律规定,但涉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劳动权利的内容在人事法律中没有规定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
这一司法文件得到了人事部认同,这样的结果并不意味着法律规定聘用合同与人事争议属于《劳动法》调整,而是最高人民法院与人事部之间达成的一种“一致”,即双方取得表面一致的必然结果,由于该司法文件上提到的“人事方面的法律规定”根本不存在,至少在形式上未上升成国家法律或行政法规,故实质上讲人事争议的司法解释也被肢离,在审理与处理人事争议的实务中如何具体适用法律难度非常大。
学校除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外,还有不少原工人身份的职工与后勤服务的临时用工,学校与这些人员之间是劳动关系。
3、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
学校与学生未成年人这一“特殊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较学校与其他主体之间的关系复杂得多,是多种关系的交织表现。首先,双方之间存在着平等法律关系,即平等民事主体之间基于民事法律规范而发生的民事法律关系。在此法律关系中,学校以民事主体的身份而存在,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对作为相对方的学生并无概括支配、命令的权力,学生也无接受、容忍的义务,而是以平等的民事主体的身份而存在,例如学校因收取住宿费、为学生订购教材、制作校服、收取学费、购买意外保险、体检、学校食堂就餐等事项而与学生形成的民事法律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行使民事权利过程中,可能并不是独立的民事主体,其主体包括是其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共同行使,因为学生无财产,也无独立的财产支配权,支付费用往往是其家长的行为而不是学生的行为。其次是,非平等因素关系(有人称之为“特殊权利因素关系”),其产生这种关系的提前是法律法规赋予学校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职能与责任。学校作为履行特定职能的公法主体,依法享有在其特定职能范围内自主判断、自定规章、自主管理的特别权力。这种依据职能的自主管理权,实际上是法律赋予学校为保证其教育教学管理目标的实现而对其内部事务进行处置的“自主裁量权”。在享有法律赋予自主管理权的同时,也承担着相应的同等的管理法律责任,如果学校疏于管理而发生了后果将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以及其他法律责任(如刑事责任,由于学校不是行政机构,其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产生行政法律关系),因此这一特殊法律关系的法律后果之一仍是承担民事责任,故在实务中不需特别区分平等与非平等关系,而重要的是看是否承担由此引起的民事赔偿责任。学校在行使自主管理权而制定的内部规则约束内部成员(学生)时所生产的内部关系,学校为了维护学校秩序、落实对学生指导管理,为贯彻执行法律法规而制定的约束学生学习与生活行为的内部规范,正是由于非平等因素关系(特别权力关系)的存在,内部规范对主要内部成员的学生具有约束力。
结论: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大致可推定为准教育行政关系,既区别于纯粹的教育行政关系,也区别于民事法律关系,是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和保护的法律关系。教育、管理和保护构成这一法律关系的基本内容,即法律的调整内容。学生(主要指未成年人学生)的人身伤害以及造成他人伤害是以承担民事责任为基础的。在学生伤害案件的实务中,要求学校应当负法定的谨慎义务防止学生受到损害。如果学校必须履行这一义务,则必须证明该义务是否实际上未履行。只有证明未尽此项义务者,学校方承担民事责任。因此,学生伤害事故责任是一般地过错责任,而不是过错推定责任,不能采用推定地方式认定学校具有过错,承担赔偿责任。值得注意的是,因学校性质不同的情况也会形成不同的法律关系而导致承担责任的法律基础不同,例如,民办、民营学校与学生之间应当主要是一种合同法律关系,而义务教育学校及公立学校与学生之间则应该是一种由法律(主要是行政法)直接规定的特殊的教育、管理及保护等权利义务关系。
4、学校与为学校提供服务的企业组织、个体工商户之间的法律关系
学校基本建设、教育设备建设与技术改选更新换代、以及后勤社会化服务都要与诸多的企业组织、个体工商户打交道,如校舍、运动场建设要与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合作;学校改造实作室、食堂要与各类供应商、安装调试单位合作,将食堂、洗衣房、电话超市交给企业或个体工商户经营,以及门卫、清洁卫生项目交给保安服务公司等等,在这些事项过程中,不论是否进行招标投标都要与企业组织、个体工商户之间签订合同并履行合同,因此学校与为学校提供服务的企业组织、服务公司、个体工商户之间是因合同而形成的法律关系,这些关系属于《合同法》调整的范围。
三、《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教育部于2002年8月21日颁布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处理办法》)已于2002年9月1日实施了。由于此前我国缺乏对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处理的统一规定,该处理办法的颁布实施无疑对处理此类事件、纷争有了一个明确具体的依据。但由于《处理办法》属于部门规章其效力层次较低不说,人民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根本不能适用。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案件适用法律规范问题的座谈会纪要》司法文件规定:“现行有效的行政法规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国务院制定并公布的行政法规;二是立法法施行以前,按照当时有效的行政法规制定程序,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务院部门公布的行政法规。但在立法法施行以后,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务院部门公布的规范性文件,不再属于行政法规;三是在清理行政法规时由国务院确认的其他行政法规。”(笔者注:《立法法》于2000年7月1日施行)也不能“参照”(注:不少学者认为人民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仅是可以“参照”适用,其实际作用并不是很大)。对于学生伤害事故发生后,《处理办法》第二章关于事故与责任的规定,只能作为学校排除自己是否存在违反法律规定与未履行管理责任的判别标准,至于在诉讼案件中学校是否承担民事法律责任,只能由人民法院依据民事法律进行认定,人民法院的认定不取决于学校的行为是否属于《处理办法》排除责任的规定,而取决于学校行为是否有民事法律规定的过错责任。
四、学校突发事件的分类
为了便于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较准确的对其认定与处理,这里有必要对突发事件以及有可能发生事故、纷争的情形,按事件(事故)的主体、性质等要素做一个粗略地分类:
(一)、学生伤害事件(事故)
学生伤害事件,一般指学生在校接受教育期间,包括学校组织的校内外各项活动、公益任务、学生实习、军训等活动中、乘坐交通运输工具时,发生的学生遭受人身损害的意外事件。大致可归为:
1、学生意外伤害事件;
2、学生食物中毒事故;
3、学生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治安事件;
4、学生行为触犯刑法的刑事案件;
5、学生患突发疾病事件;
6、学生违反公序良俗的事件。
(二)、教师事件
教师事件,应包括教师与学校,教师与教师或学校员工,教师与学生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的事件。教师与学校、与教师及其他员工之间的事件可通过内部行政、调解或投诉、申诉、劳动争议或人事争议仲裁、民事诉讼、治安管理以及刑事诉讼等方式处理。本文主要讨论因教师行为、教师工作上的疏忽、过失造成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伤害事件。
(三)、合同纠纷
合同纠纷,学校与校外的企业组织、个体工商户之间因合同履行而生产的纠纷事件。这类事件应当依据双方所签订的合同的约定,以及我国《合同法》、《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仲裁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如果发生了诉讼仲裁的,其责任承担与划分由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认定。校内行政处理由学校决定。
本文重点讨论有关学生的突发事件,有关学校合同纠纷的具体问题另文分述,本文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学校与社会各企业经济组织签订的种类合同,往往与学生有着直接或间接关系,合同标的同学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这里也应当阐述。
对于这类合同,学校及有关部门与工作人员,首先要做好详细的市场调查,分析合同可能涉及的法律、权属、知识产权、卫生与质量等要素。例如,某著名国际食品公司与学校签订赞助协议书。由该公司以产品、助学(奖学金)、宣传费、载有该公司商品标志的物品赞助,由学校开展教学活动、宣传以及讲座,借以推动该产品。在这类合同的条款,学校要研究:
1、该公司的法人主体与所属企业单位:该公司在中国有若干产品分公司、在全国各大城市设有办事处。这就需要弄清该公司与产品分公司之间的关系;该公司与办事处的关系;产品分公司与办事处之间的关系;办事处有无签订合同的法人资格或授权书。
2、该公司的产品之间的关系:该公司有哪些类别的产品,这里着重弄清哪些产品系该公司开发的产品,哪些是收购产品,那些是国内开发的产品。该公司商品标志包含哪些产品。弄清哪些商品属于国际商标,哪些是中国商标,该公司承认哪些产品,哪些产品具有知识产权等等。
3、产品的产生许可与产品质量。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涉及到学生,上述产品中,是否存在质量问题。合同中必须载明该公司所提供的产品必须做到“每提供一次,其质量检测报告必须一对一”,产品质量的控制着重在产品质量是否存在导致学生遭受人身损害与卫生疾病两个方面。
4、出现问题或事故的责任划分与承担。
五、突发事件的责任划分
1、学生意外伤害事件
目前学校所发生的所有事件中,学生伤害事故与食物中毒事件较为突出,影响面也较大,自然对学校声誉与发展的负面影响也最大。这里着重讨论与学生有关的事件(事故)的责任认定。学生在学校期间所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的赔偿责任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责任,法学理论界似乎没有定论,由于近几年内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频繁发生,从而引起了司法界、理论界与社会的广泛关注。
学校与学生之间的这种法律关系的基本性质,大致可推定为准教育行政关系,既区别于纯粹的教育行政关系,也区别于民事法律关系,是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和保护的法律关系。教育、管理和保护构成这一法律关系的基本内容,学校对学生有教育、管理的权力,同时对学生有保护的义务;学生有接受教育、接受管理的义务,享有受到保护的权利。在教育关系中,发生学校履行教育、管理和保护义务的过错,致使学生受到人身伤害,或者伤害他人,学校产生民事责任。在中小学校学生在校期间遭受人身伤害,是学校未尽保护义务;在中小学校学生在校期间伤害他人,是学校对学生未尽教育、管理义务,对损害的发生应当承担法律责任。这种责任既有教育法的性质,也有民法的性质,应当以民事责任的性质为基础(为主)。
在民办民营学校中,如果双方的合同中明确约定在某些情形下学校必须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时,依据其约定处理;没有约定时,应当按照义务教育学校及公立学校承担赔偿责任的规定处理。义务教育学校及公立学校与学生之间则应该是一种由法律(主要是行政法)直接规定的特殊的教育、管理及保护等权利义务关系。而在义务教育学校及公立学校应承担赔偿责任时,应该按照相关法律的直接规定来处理。当然,如果学校(或其教师)故意侵害学生的人身权利时,就会出现普通侵权责任与上述两种责任的竞合,此时可以由学生来选择对其有利的责任性质来向学校主张。认定学校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为:即存在过错、有损害后果及过错与伤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2、学生食物中毒事故;
学生食物中毒事故,主要是指学生在学校食堂就餐,学生食用学校委托的订餐以及学校在组织种类活动中的外购食品、餐馆就餐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这类事件的责任大体上有:一是、学校直接责任、二是、食物制作单位责任两类。
对于学校自己经营管理的食堂,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学校负有经营管理责任与民事责任。不论发生食物中毒原因为何,学校均有这可推卸的经营管理严重过失与责任,对中毒学生均有抢救、医治、承担医疗费用和损害赔偿责任。对于事故造成严重后果,触犯刑律的直接责任人还应依法承担刑事责任,在教育行政管理方面,教育行政机关可依法追究学校的行政责任。
对于学校将学校食堂交给具有法人资格、卫生防疫许可证的餐饮企业经营的,以及因学生食用餐馆的食品、食品供应商的食品而发生的中毒事件,学校负疏于管理的行政责任与民事责任,其他方面的责任由餐饮企业、食品供应商承担。
3、学生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治安事件;
治安案件,如学生在学校内盗窃公私财产、破坏公私财产,在校内打群架、校周边打群架、殴打教师或他人的,赌博等尚不构成犯罪的治安案件。在这类事件中,其法律责任由学生自负,学校负有相应的管理责任。
4、学生行为触犯刑法的刑事案件;
学生行为构成犯罪,由司法机关处理,学生依法承担相应的刑法处罚。在刑事案件个案中,学校可能负有相应的管理责任。
5、学生患突发疾病事件;
学生在校学校期间,可能会突发疾病,有时还会发生较为严重、甚至危及生命的重大疾病事件,此时学校负有及时救治与及时通知学生家长的责任与义务,如果学校未履行责任和义务,或未用时履行责任和义务的,形成严重后果的,学校需承担民事责任。
6、学生违反公序良俗的事件。
在这类事件中,学校负有采取正确适当的方式,及时批评教育的履行法定管理责任和义务。正确的、适当的方式是指,采取尽可能的控制范围,不得公布学生行为细节以及个人隐私,切实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激化矛盾的方式开展批评教育工作。
六、突发事件的学校责任防范
从宏观上看,发生在学校内的突发事件以及非突发性事件事故,均与学校管理、履行管理责任和对学生的保护义务,不同程度上相关。因此,学校也不同程度地负责任。问题的关键在于在事件中,导致学校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其责任的大小程度,弄清这些问题,才可能有效地、减轻学校的相关责任与赔偿责任。
1、认真履行管理教育与保护学生的职责与义务。
在过去已发生的诸多学生伤害事故中,学校没有直接的伤害过错,大多是由于未尽管理责任或疏于管理的过失,而导致承担民事赔偿的占多数。因此,学校一定要高度重视学校、学生安全保卫工作,依据《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从安全管理、治安保卫、教学安全、物品管理、卫生食品以及应急预案等六大方面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坚决贯彻落实,将安全保卫职责落实到各级、每个干部教师员工与各个环节,坚决消除事故隐患与苗头,采取有效措施防堵管理漏洞,克服与避免出现疏于管理的过失,认真全面履行管理教育与保护学生的职责与义务。
2、及时有效履行告知义务。
告知义务是学校履行管理职责的一个重要方面与措施,也是在学校面对诉讼案件举证中,证明学校是否履行了管理责任的重要证据之一,学校应当在履行管理职责的各个环节上加以落实。
3、突发事件发生后必须采取及时、有效地救治措施与处理措施。
当学生伤害事故发生后,由于学校负有法定的管理教育保护义务,因此不论在何种情形下,学校必须立即起动应急预案,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或伤者、患者进行救治。对于没有伤者的事件中,学校也必须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将事态控制到稳定,不继续扩大的局面并果断处理。
在处理事故发生的同时,应立即采取对其他未发生事故的部门与环节进行全面预防性检查,并贯彻到全校。
4、及时查明原因落实责任,总结经验
事故处理后,学校要及时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并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学校规章制度对直接责任人和相关责任人进行处分,落实责任制度。总结经验,完善与修订规章制度,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并将全面证据资料与相关完整归档保存。
七、突发事件的处理
1、对于学生伤害事故案件,如果认定为学校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不论是调解解决还诉讼解决,其赔偿的项目范围与标准应当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办理。
对于责任比较复杂的案件,案例,某高中某班两男女学生因发生了小矛盾,老师在办公室批评教育解决时,其女生打电话给一校外青年,该青年入校进入正在批评教育的老师办公室,用刀刺其男生胸部,该男生被学校送至附近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在此案件中,刑事责任由该校外青年自负,这不须多言。但学校存在着门卫管理不严的严重安全保卫漏洞、未履行门卫管理职责以及未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否则该青年不可能径直闯入教师办公室,当然包括学校未尽到保护未成年人的义务。如果该案男生家长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人身损害赔偿,该校外青年承担主要赔偿责任的同时,学校此时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可能性极大,那么,学校可能要先行承担人民法院依据《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认定的全部赔偿。对于该女生的行为是否触犯刑律,这由公检法等司法机关认定。是否承担民事赔偿责任,除各方当事人调解的外,也需要人民法院的裁决方能确认。但学校可以依据规章制度以及学生守则给予该女生相应的处分。对于学生的行为,应规章制度与学生守则中加以规定与修订。
2、对于学生食物中毒事故中,除采取及时有效救治措施外,如果学生经抢救医治全愈,将产生有关交通费、家长误工损失、医药费、护理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赔偿支付的处理工作。如果致残或死亡的,还有伤残评定、伤残赔偿金、丧葬事项、死亡赔偿金、以及精神抚慰金等赔偿支付的善后处理工作。
在日常学生食物卫生管理与食物中毒事件中,要注意两个方面:
一、食物中毒的引起的原因较多,排除人为因素,从饮食角度上讲,细菌、毒素、自然毒素以及不良饮食习惯,都可能发生食物中毒或急性胃肠炎,弄清引起食物中毒原因及可能性,根据个案事实、现象与证据作出准确判断,以及及时正确的处置。在学校食堂卫生管理上,除严格按照卫生防疫部门的要求执行外,必须禁止可能产生食物疾病菜品、制作加工工艺,如豆角、胡豆、豆奶、生芽土豆、甜豆浆、生菜、拌菜、凉菜等禁止在学校食堂出售;供餐时食堂内的食物器具、免费菜汤必须有专人看守,防止意外发生与事故隐患。
二、要密切注意学生利用或假报食物中毒、胃肠疾病逃课或做他事的情形。学生报案后,因由校医作初步诊断,根据现象与证据及时做出准确综合判断,要求学生立即上医院检查检验,或者要求学生及家长提供学生呕吐物送防疫部门检验,查明病因及病源以便分清责任。如果学生拒绝去医院的要说服与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如果学生坚决不到医院要告知后果自负,或者认定报假案,经确认报假案的,对其依据学生守则以校规给予处分,其相关费用由其监护人全额支付。
3、学生治安案件与刑事案件中,学校在报案、配合司法机关的侦查取证方面的工作中。应征注意报案条件,需要慎重考虑,我国刑法中,不少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有一个起点,这要求学校知晓或查明刑事法律规定,对于学生主要还是帮助教育为第一,如果学生承认错误,有个较好的认识与态度,加上金额不到起点,就不要作刑事案件报案。对于如学校盗窃案件中,设备如果不是新设备财物,就应以折旧价,或案发的市场相应价来计算,而不能以新品购置价计算。另外对于数名学生盗窃案件中,只要不是团伙作案,金额不能合计,此时涉案金额可能不会到盗窃案的起点,即不构成盗窃罪。
案例,某校某外地住校女生,同自己男朋友、亲属到校谎称退学并要求学校退费,学校经办人在未查实确认无误其男朋友及亲属的身份,即为该生办理了退学退费手续,一周后该生父亲到校,称不知道女儿退学一事,其女儿也未回家,并要求学校退费及向公安机关报案。学校考虑到该女生下落不明,如果发生生命危险或其他意外其后果比较严重,也打算报案,同时分析该女生可能因交男朋友家长不同意,与家庭产生矛盾,故退学躲避到其男朋友工作所在地,及未掌握相应的线索,报案公安机关也无法进行侦查,要求其父亲提供线索,后其父亲通知学校已找到该学生。该案中,该女生的父亲原本就知道女儿的情况,此时其要求学校报案,学校应当要求其父亲出具所陈述的事实真实,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书面文件,不接受其的任何要求,以维护学校的权益。该案实际上涉嫌诈骗,该女生、其男友与亲属均属嫌疑人,而学校在未核实查证其男朋友及亲属的身份,未尽其管理职责存在明显过失,应加强管理力度,在没有确认亲属亲友身份,除学生其法定监护人亲自到校外,不得办理退学退费手续。
4、对于学校不承担赔偿责任的意外事件处理。案例,某住校生未到学生浴室洗澡,而私自在宿舍卫生间内冲凉,由于地面有水变滑,该学生不慎摔倒,而恰恰脚后跟碰墙脚的一块破损的磁砖,脚后跟被划伤。在这一事件,学校虽无责任,但仍对该学生及时救治,履行了法定要求应当履行的义务与职责。该学生的受伤与相应的医药费由其自负。学校应在本次事件中,应吸取教训,经常检查学生宿舍以及对需要维修之处进行及时维修。案例,某住校生因身体不适,服用自己从家中带到学校的某部队自行研制生产药物后,产生严重的副作用与身体不适。本案中,学校无过错,事件发生后,学校仍将该生送到医院救治,解除该生的病痛与药物副作用,及时通报其家长到该生家中慰问,同时控制了该生服用的该药及包装。但该生家长却以“学生在校发生事故,学校有责任”为由,拒付医疗费及相关费用,学校用事实与证据反复对其家长作了说明与思想工作,使纠纷得以解决。
5、学生违反公序良俗的事件的处理。一般对未成年人的有违公序良俗的行为,界定为青少年的不良行为,以往的做法是通过批评、教育、帮助、自我认识等方式来使实现青少年克服其不良行为。而今社会正处在传统向现代过渡和转型的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物质财富是大大增加了,社会的物质文明也较以往大大丰富了,人们在物质生活方面已基本获得了温饱后,除追究更丰富的物质享受外,还追究人类与动物最大的区别点,即精神需要。受国外影响追捧诸如BOBO族(即布波族。“布”,布尔乔亚(Bourgeois)+“波”,波西米亚(Bohemia))、小资族、IF族(International Freeman,国际自由族),这些“族”都具有“追求与注重享受更好的生活品质”的特点,都无疑对未成年人形成了不可抵挡的影响,广泛盲目地、超家庭经济能力地追究物质的意识正悄然渗入。社会上其他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的习性,如抽烟喝酒赌博等侵蚀着学生。在校园周边,出现了“钟点房”,无数的网吧,学生早恋现象漫延,校园暴力事件上升,少数学生的行为已大大超过“不良行为”的概括界线。对此,学校为了保证学校广大学生的利益,维护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履行其法定职责净化校园,不得不采取了比以往严厉的措施。
在处理这类事件中,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应当引起学校的足够注意与重视:一是,规范学生校园行为须有相应规定,并告知学生;二是,当学校对平时认为不违法的行为处理时,由于方法不当,可能引起更多、更广泛的法律纠纷与问题。案例,2004年9月1日,成都某高校发生了“情侣大学生抱吻被开除”事件,该校学生刘力(化名)和女友罗娜(化名)因在教室接吻、拥抱,随后顺势躺在地上。被监控录像录下。两人随后被学校该校的《大学学生违纪处分规定》第十三条第三款规定,发生非法性行为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两名学生出于无奈将其母校告上法庭。而校方在函表述,处分决定中所称的“非法性行为”是指违反学校规章,在极不合适的场所,男女双方基于性的需求,身体密切接触的行为。因此,学校认为对他们的处理是正确的。这里暂且不论该校函中的解释是否正确与适当,而学校应当在规章制度中对涉及学生行为的定义,并告知学生知晓,定义要力尽科学准确,不产生歧义,对于非常规用语的使用、定义或术语解释更要慎重。就该案而言,学校有权也有责任对“非法性行为”做出定义与做内部规定,但如果不是函告解释,而是定义与制度中,并告知全体学生,相信两学生会约束自己的行为,本案也许就不会发生,自然也不会卷入诉讼。
该案还有一个值得在处理校内突发事件方式中特别注意的问题,两学生在律师的帮助下向人民法院提起了要求撤销学校处分决定的行政诉讼。且成都市武候区人民法院行政庭也于2004年9月9日做出“中止审理”的裁定,该院行政庭庭长张莉说,早在此案之前,该院就已受理了一起学生状告学校的行政诉讼案,但因公办院校作出的学校管理行政行为是否属于具体行政行为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至今尚未作出答复,因此才裁定中止审理此案。另外在10月份又做出“暂停执行成都某高校对两学生所作的勒令退学处分决定”裁定。学校不论在什么条件下,它只能是国家事业单位,而不可能成为国家行政机关,其行政诉讼主体被告不适格,其次学校做出的处分决定也不是行政行为,因此学校不能成为行政诉讼案件中的被告。因此,学校在制作处分决定时,应当注意载明其处分依据以及处分的性质,以避免卷入不必要的诉讼之中。
6、其他类型事件的处理。而今学校已面对社会,学校在日常与社会各界交往时,遇到以往不可能遇到的许多方面的问题。案例,2004年10月27日新闻媒体报出9月27日《南京师范大学女生停课去陪领导跳舞》事件,新华网江苏频道南京10月28日电(新华社记者 周国洪)发表评述。这一事件中,南京师范大学的行为正如“武汉大学另一位不愿具名的法学院教授指出,即便这是一次真正的学生领导联欢活动,学校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来要求学生必须参加也是违法的”。学校在遇到处理公共关系时应当时刻注意其行为的合法性。
案例:王某等6人均是湖南农业大学2000级的大学生,2004年6月19日,他们因在毕业前参加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水平等级(四级)考试中请“枪手”代考作弊,而被学校勒令退学,学校按照相关规定取消了他们即将获得的学士学位和毕业证书。2004年8月27日,王某等6人以“自己在英语四级考试时请人代考的证据确凿,但在考试前,学校发给他们的《推荐函》中,已对他们合格大学生的身份作出确认,而且他们也完成了所有规定的大学本科教学课程,成绩合格,符合校规中定义的合格毕业生的条件。学校《2004届毕业生毕业前工作安排时间表》表明,2004年6月15日上午学校已经在毕业证、学位证上加盖学校印章。所以,学校扣发毕业证、学位证不具合法性,应予撤消”为由,一纸诉状将学校告上芙蓉区法院。2004年10月中旬,芙蓉区法院在湖南农业大学公开审判时,当庭宣判王某等败诉。
对此案,芙蓉区法院行政庭胡庭长认为,6名原告在全国英语四级考试中请他人代考的事实清楚,学校给予他们的处分严格依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的相关条例。虽然学校在作出取消6名毕业生的毕业证和学位证的程序上有瑕疵,但不是撤消不予颁发6名学生毕业证和学位证这个行政决定的主要因素。学生状告母校,并不是一件坏事,通过这一事件,让我们看到了学生法制观念在加强,知道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合法权利。这个案件也提醒广大学生,要努力学习,不要养成考试作弊的坏习惯。同时也使高校认识到了自己在行政和教学管理上存在一定的缺陷,要规范自己的管理。
八、突发事件的调解处理
从目前学生发生的伤害事件的处理中,大部分当事人都首先采用由学校出面主持双方调解的处理方式。在学校调解的方式中,其成功概率与调解方案的合理程度往往依赖于具体经办人的调解与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但究其根本,情理法是基础,学校主持调解仍要坚持分清责任,摆事实讲道理,方能实现顺利妥善处理之结果。
案例:某校住同一学生宿舍的两名女生,甲女生认为乙女生有点“讨嫌”,遂向班上另一名丙女生讲,丙女生称“找个时间教训她一下”。一天下午,该班10名女生与乙女生理论,乙女生称自己是学跆拳道的,不怕你们,该10名女生恼怒便动手打了乙女生几个耳光,乙女生未还手,后老师调查,基本查清事实。也随即送乙女生到医院检查。乙女生父母从外地来校,10名女生的家长也到校处理,10名女生向乙女生赔礼道歉,家长支付了医药费与慰问费。乙女生随同爷爷到爷爷家居住,爷爷称晚上该女生出现呕吐,即送到医院住院治疗,住院六天出院,共产生住院医疗费2600余元。
在调解处理这类事件中,支付多少费用,哪些费用该支付,又谁承担是关键。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的规定,就本案而言的赔偿项目有:医疗费(含门诊医疗与住院医疗);护理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交通费。就本案而言,精神抚慰费不应当支付。
1、医疗费:
医疗费包括门诊医疗与住院医疗两部分。其中住院医疗费应当是确定病情基础上的治疗费用。医疗费应当由责任一方学生家长支付。
与本次事件无关或经医生确定病情以外的治疗费用不在此内。本案中,乙女生出现呕吐(家长称),如果不是因被打形成诸如脑震荡的呕吐,而是因如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引起的呕吐,其住院治疗费用应当由乙女生家长支付。
另外,除病情需要或床位原因外,应住普通病房,当事人要求或选择普通病房以上的住院床位费的,责任当事人一方仅应按普通床位费支付。
2、护理费:
本案中乙女生住院期间,生活可以自理,本不应当聘请护理,本案中乙女生家长也未请护理。即没有护理费支付的损失,故护理费不在赔偿范围内。
3、住院伙食补助费:目前患者家属多数送饭,而不选择医院食堂。在医院食堂用餐,高档费用太高,低档的一般患者不想食用,故本案没有此项。
4、营养费:
这个项目到底需要支付多少,且与住院伙食补助费间接相关,既然选择较高伙食标准而产生伙食补助费,应当说包含了患者所需要的营养,需要补充的营养不能在餐饭中补充,就不应当选择高标准的伙食,否则扩大的支付由当事人自行承担。对于学生受伤而言,营养品一般食品补充即可,故营养费应当是平时伙食费用支出的一倍即可,如每天学校就餐10元(当地一般生活水平),营养费每天按10元计即可。
5、误工费:
对于本案,医院陪伴与解决实际上一位家长足以,因此应当支付家长一人的误工费,若支付两人不但不合法,且对其他支付费用的家长也不公平。误工费标准应按司法解释的规定办理。
6、交通费:
乙女生家长从外地赶来,临时打的费用应当支付,而返回时应当乘坐长途客车,而不能由其他家长支付。在乙女生住院期间,交通费支付应当根据实际交通需要进行支付,根据本案实际情况,每天约20元即可。
7、其他问题:
(1)、《学平险》赔付的处理。乙女生在学校自愿购买了商业保险险种的学平险,该险种是当地政府与保险公司共同推出的对学生意外伤害、患病的一种特殊险种。虽然购买保险属于家长出资,但不是学生是不能参保的。基于它是一种特殊意义上的保险,其赔付应当部分用于本案的处理。如果10名家长全额赔偿了上述费用,而保险赔偿全额由乙女生家长享有,这也是不公平的,相当于乙女生获得了双重赔偿,其保险本身减少家长负担的意义与功能就失去了。且10名家长全额支付医疗费,就有权要求获得全部费用的支付凭证,如果乙女生家长没有此凭证,也无法向保险公司要求赔付。因此,对此部分,应当友好协商公平分摊相关费用。
(2)、关于精神抚慰金。精神抚慰金的支付不是所有伤害案件都需要赔偿,而要严格依照法律规定,慎重稳妥的加以考虑与处理。目前,可以予以精神损害的赔偿范围已从《民法通则》规定的自然人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和荣誉权扩展到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隐私以及其他人格利益、监护权等方面。其实际处理要坚持以造成受害人精神痛苦为原则,从受害人肢体、器官是否健康、生理功能是否完备、生命是否受到侵害、是否造成精神失常、社会评价降低、受到社会歧视等方面进行考虑。对于侵权情节轻微、未造成严重伤害与精神损害的,一般不应支持家长提出的精神抚慰金支付的要求。
对于精神抚慰金支付的标准,一是依据国家法律与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二是依据当地省级法院的司法文件规定;三是上述没有具体规定的,对于学生伤害的精神抚慰金可以参考当地上年平均收入的1-5倍范围内进行确定。对于成人遭受伤害的,可以参考当地上年平均收入的3-10倍范围内进行确定,充分体现精神损害抚慰金的功能与作用。
总而言之,学校突发事件会涉及到责任的构成要件、举证责任及赔偿范围等很多方面,确定学校各类突发事件的的责任性质对处理此类案件非常重要。在学校突发事件中,学生意外伤害事件与学生食物中毒事件最为突出,但其事件的性质与责任往往相对容易判别,而学生违反公序良俗的事件与其他类型的事件的性质却不易分清。对于学校在什么情形下应当承担责任,什么情形下可以免除责任,《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也作出了一些比较具体的规定,可以作为参考,只有进行了正确定性才能做好应对与适当的处理。学校应坚持以防范为主的处理方针,理顺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弄清事件的原因以及收集与保全必要的证据,对突发事件,尤其是学生伤害事故,做到依法、客观公正、合理适当和及时妥善地处理,从而保护学校及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立新、朱呈义、蔡颖雯、张国宏著《人身损害赔偿--以最高人民法院人身损害赔偿解释为中心》(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
2、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适用法律等问题的答复》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案件适用法律规范问题的座谈会纪要》
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四篇:常见突发事件与处理
校园常见突发事件与处理
活动主题:校园常见突发事件与处理
主办单位:汽电102班
班会目标:
1.让学生了解常见突发事件类型,即让学生知道有那些常见的安全突发事件。
2.让学生懂得怎样去识别与处理常见突发事件。
班会过程:
1、校园突发事件处理应急预案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学院各类突发事件,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建立健全应急机制,确保学院师生员工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和生活秩序,着力构建和谐、平安校园,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强化师生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增加防护能力;明确相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关键岗位的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明确事件、灾害发生时的处理程序及处理方法;力求将事件及灾害的后果降至最低,不因处理不当造成事故或灾害后果加重,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事件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平息事态,确保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成立突发事件处理应急机构,负责领导学院安全稳定工作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2、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程序
1、任何单位或个人在接到突发事件报告时,要做好记录,同时第一时间报告安全保卫中心。安全保卫中心要立即组织力量了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原因、伤亡损失情况等基本情况后,根据事件性质上报学院领导的同时,提出是否启动应急指挥机构的建议。
2、负责突发事件处理的指挥机构启动以后,具体工作按有关预案程序予以组织实施。机构总指挥召开机构成员工作会议,主要内容为:
(1)根据有关预案,部署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研究部署抢险、拯救、调查方案;
(2)按照上级有关规定,研究确定上报情况的对象、内容和方式;
(3)根据情况需要,做出是否成立处置突发事件专项工作组或现场指挥部的决定;
(4)视需要成立现场指挥部,设立现场指挥办公室;
(5)根据突发事件处置情况,视需要提出救援申请。
3、专项工作小组按照会议精神和分工,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取证。
(1)掌握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
(2)对现场需要的人力、物力支援问题进行协调;
(3)对抢救现场涉及两个以上部门工作交叉问题进行分工;
(4)分析了解事故原因,对现场进行妥善处理;
(5)调查取证。
4、善后工作
(1)相关部门、人员应实事求是,以科学、公正的态度对事件、案件做出理性分析,由专项工作小组指定
职能部门做出书面报告,上报指挥部和学校领导;
(2)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按有关要求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
(3)探望伤病员、死者家属、受害人、慰问受灾群众和抢救人员;
(4)充分利用突发事件的经验教训对广大师生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认真检查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改进工作,避免再度发生突发事件。
3、常见校园突发事件分类
校园内可预见性的应急事件大致有10 余种,可分为一般性事件和重大事件二类。
1、一般性事件:包括停电、停水引致学生起哄;个别突发疾病;意外伤害;打架斗殴、盗窃;外来人员扰乱校园秩序;破坏公物及网络系统安全等。
2、重大事件包括:自杀或非正常死亡;食物中毒;学生罢课、非法游行、静坐等群体性事件;火灾、自然灾害;重大意外伤害;传染病流行,网络信息安全以及影响公共安全及社会稳定的事件等。
4、校园突发事件处理程序与方法
事件处理程序分二个步骤进行。首先要有效制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采取紧急疏散,现场急救、现场保护和封锁,以控制事态的发展,减轻事故后果。其次是请求支援,协助,如及时向上级报告、通知相关部门、报警等。
1、一般性事件处理程序
(1)停电、停水引致学生起哄:后勤服务中心应设立二十四小时全天候的水电值班室。一旦发现停电、停水、漏电、漏水等情况,要立即报告。值班水电工查明原因,尽快恢复供电供水。当班水电工要将处理情况、存在问题、隐患或者尚不能解决的问题,在查明原因的同时报告后勤服务中心,后勤服务中心应立即通知学务部、安全保卫中心及相关部门,同时做好应对措施以及宣传解释稳定工作。
(2)突发疾病、意外伤害:上班时间由校医务室和二级学院辅导员负责处理,学务部人员到场跟进,视病情通知家长,并做好安抚工作。
(3)打架斗殴、盗窃:由安全保卫中心负责处理,相关管理人员及辅导员协助,情节严重时向辖区派出所报警。安全保卫中心将情况调查清楚后,向学生事务中心提供书面调查报告。学务部提出处理意见后,报学院领导审定,形成处理文件。
(4)外来人员扰乱校园秩序:由安全保卫中心或公安机关处理。师生员工有义务及时报告,并协助处理。
(5)破坏公物:一旦发现损坏公物者应及时向安全保卫中心报告,对有意损坏公物尤其是损坏消防设施的责任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学生手册》和学院相关消防设施管理规定进行教育、处罚。
5、突发事件处理注意事项
1、发现事件的任何人员都有责任、有义务、有权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做出反应和报告,对事件知情不报或忽视事件并因此而造成更为严重后果者,将追究其责任。
2、突发事件接报实行首接责任制。即第一个接到报告的人,无论是否与本职工作相关,接报人都应立即向有关部门及领导汇报。各单位、各部门人员在事故处理中要各负其责、齐心协力,不得互相埋怨、推诿,由此导致事件处理迟缓,事态进一步扩者,将追究其责任。
3、对事件的处理要与事件的上报同时进行,紧急情况下先处理事件后汇报。
4、各类事件中有人员须送医院治疗时,由后勤服务中心负责派车立即送医院,非上班时间应指定值班司机(有关部门要建立值班制度,并公布人员、车辆等的联系方式
汽电102班团支部
2011年11月21日
第五篇:突发事件处理与反恐
二、从基础管理抓起,落实突发事件防范工作
突发事件防范工作,是大型商场的一项基础管理工作,它涉及到企业和社会方方面面,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也需要社会各方的配合。要不断加强企业基础管理,全面落实商场突发事件的防范工作。
1、思想重视,认识到位。做好突发事件的防范工作,首先,企业每一位员工特别是企业领导思想重视,认识到位,牢牢绷紧安全这根弦,正确处理好生产经营与安全防范的关系,做到两手抓、两手硬;其次,坚持标本兼治、预防为先原则,把企业安全工作纳入企业党政班子和领导干部目标管理,与经济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和其它业务工作紧密结合,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和一起考核。从以往所发生的大型商场突发事件来看,许多都是由于一些人为因素所引起。2005年发生在南京东路某金店的黄金抢夺案,就是因为营业员当时只顾做生意,放松了对商品看管的警惕性,让罪犯有机可乘。
2、完善制度,措施到位。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尽管突发事件的发生难以预料,但通过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制定各项应急预案,主动防范,可将事件消灭在萌芽之中。一要健全企业安全防范体系和组织构架。每个企业必须建立以企业一把手为首,由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安全领导小组,明确工作目标,使安全工作与企业的经营发展、业绩考核等各项工作紧密结合,协调开展;二要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包括各项应急预案,做到管理有制度,操作有流程,应对有措施;三要加强检查监督,形成常态管理机制。将部门的自检、互查与抽查紧密结合,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层层落实,责任到位。有好的制度,还要靠人去执行,层层落实,责任到人。一要端正思想态度,改变“商场安全工作是企业安保部门的事,与经营部门无关”的片面想法,并加大培训力度,使全体员工了解和掌握有关制度和措施,不断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二要把安全管理制度同岗位职责和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同业绩考核要求紧密挂钩,进一步完善员工岗位职责和要求;三要把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岗位,落实到具体的人。做到安全工作事事有人管,件件能落实。
三、坚持以人为本,及时有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
大型商场的突发事件,一般分为灾害性突发事件、破坏性突发事件和事故性突发事件三种类型。处置突发事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确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突发事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置,将事件所造成的损失和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1、主动、迅速处置灾害性突发事件。所谓灾害性突发事件是指由火灾、暴雨等自然灾害所引发的突发事件。尽管灾害性突发事件不可预测和不可抗拒,但可以积极预防。一旦发生灾害性突发事件,要及时、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扑救,将损失降到最低。首先,要及时报告企业领导,通知企业有关部门,积极组织疏散顾客和员工,确保人身安全。其次,要及时停止营业,保管好商品和货款,防止被盗,协助安保人员维持好营业场地秩序。第三,事后要及时做好善后工作,尽快恢复营业。
2、沉着、果断应对破坏性突发事件。破坏性突发事件包括抢劫、恐吓、斗殴等由人为因素引起的突发事件。大型商场人群集中,流量大,是犯罪分子破坏的首选目标。破坏性突发事件将对大型商场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不良影响。一旦发生破坏性突发事件,要做到不慌不乱,果断沉着,积极应对。如发现可疑物应立即向上级部门报告,由企业领导向公安机关报告。同时注意内紧外松,保护好现场,维持现场秩序和稳定,积极配合公安部门,排除危险,侦破案件。事后要及时做好善后工作,尽快恢复营业。
3、细致、有效化解事故性突发事件。所谓事故性突发事件是指由环境、设施等因素以及服务质量事故所引发的突发事件,包括停电、货架倒塌以及人员伤害等事件。有些事件虽小,但处理不好,有可能激化矛盾,演变为大事。一旦发生事故性突发事件,要积极主动,耐心、细致做好矛盾化解工作,将事件苗子消灭在萌芽之中,及时做好善后工作,尽快恢复营业。
总之,做好大型商场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危、社会经济发展的大事,不可等闲视之。企业各级领导要保持清醒头脑,防患于未然。要不断完善企业基础管理工作,完善各项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