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管理办法》及监督检查要点解析(合集)

时间:2019-05-15 02:28: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管理办法》及监督检查要点解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管理办法》及监督检查要点解析》。

第一篇:《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管理办法》及监督检查要点解析

《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管理办法》及食品生产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解析

1、生产环境条件

1.1 厂区无扬尘、无积水,厂区、车间卫生整洁 检查厂区、车间环境,是否符合卫生规范

1.厂区内的道路一般应铺设混凝土、沥青、或者其他硬质材料;空地应采取必要措施,如铺设水泥、地砖或铺设草坪等方式,保持环境清洁,正常天气下不得有扬尘和积水等现象;

2.生产车间地面应当无积水、无蛛网积灰、无破损等;需要经常冲洗的地面,应当有一定坡度,其最低处应设在排水沟或者地漏的位置;

3.查看车间的墙面及地面有无污垢、霉变,不得有食品原辅料、半成品、成品等散落; 问题:1.正常天气下厂区有扬尘和积水问题;

2.车间地面(或墙面)有破损或有当场不能去除的污垢、霉变、积水等。1.2厂区、车间与有毒、有害场所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检查厂区和车间附近是否有污染源

1.重点查看环境给食品生产带来的潜在污染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将其降至最低水平;查看附近是否有有毒有害污染源,或者污染源是否对生产有影响;查看厂区内垃圾是否密闭存放,是否散发出异味, 是否有各种杂物堆放。

2.不得有对食品有显著污染的区域,厂区垃圾应定期清理,易腐败的废弃物应尽快清除,不得有苍蝇、老鼠等;垃圾一般应存放在垃圾房或者垃圾桶内,不得露天堆放; 3.车间外废弃物放置场所应与食品加工场所隔离防止污染;

问题:厂区、车间内或附近有影响生产或可能污染食品的污染源,不能当场消除的。1.3卫生间应保持清洁,应设置洗手设施,未与食品生产、包装或贮存等区域直接连通。检查厂区卫生间设置和卫生情况是否符合要求 问题:卫生间不清洁,可能对食品生产产生影响的。1.4 有更衣、洗手、干手、消毒设备、设施,满足正常使用。

检查企业更衣室设施,是否按规定摆放,更衣室内空气是否进行杀菌消毒,查看是否有洗手设施、干手、消毒设施,并能正常使用。

1.有与生产量或工作人员数量相匹配的更衣设施,保证工作服与个人服装及其他物品分开放置;工作服、帽等有有效消毒措施;

2.更衣室是否消毒,一般可采用紫外线灯、臭氧发生器等进行消毒(如使用紫外线灯,检查是否及时更换,如果灯管发黑应当更换;紫外线灯能否打开正常使用)3.洗手设施能够正常使用;应在临近洗手设施的显著位置标示简明易懂的洗手方法; 4.消毒液的配置和更换应当有使用说明和制度要求,并遵照执行,有记录(消毒液可以是食用酒精或者次氯酸钠为主的高效消毒剂)。

问题:1.个人衣物同工作服混放,更衣室没有消毒设施或不能正常使用;2.洗手、干手、消毒设备、设施不能正常使用;3.无消毒液配置和使用制度,或记录。1.5 通风、防尘、照明、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等设备、设施正常运行 检查方式:查看相应设备、设施是否正常运行。

可能存在的问题:1.通风、防尘、照明、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等设备设施缺乏或不能正常运行;2.暴露食品和原料的正上方的照明设施没有使用安全型照明设施或采取防护措施。1.6车间内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等化学品应与原料、半成品、成品、包装材料等分隔放置,并有相应的使用记录。

检查方式:查看洗涤剂、消毒剂等化学品存放情况,是否有使用记录。

1.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清洗剂、消毒剂等化学品应专门存放,专人管理,不能与食品原料、成品、半成品或包装材料放在一起;领用要有专门记录。

2.除清洁消毒必需和工艺需要,不应在生产场所使用和存放可能污染食品的化学制剂。问题:1.洗涤剂、消毒剂等化学品应与原料、半成品、成品、包装材料等存在混放; 2.洗涤剂、消毒剂等化学品使用记录缺失。

1.7 定期检查防鼠、防蝇、防虫害装置的使用情况并有相应检查记录,生产场所无虫害迹象。

检查方式:查看防鼠、防蝇、防虫害装置是否正常使用,并有记录

问题:1.防鼠、防蝇、防虫设备安装不到位或不能正常运作;2.缺少定期检查防鼠、防蝇、防虫害装置使用情况的记录;3.生产场所发现虫害迹象。

2、进货查验结果

2.1 查验食品原辅料供货者的许可证、产品合格证明文件,无有效合格证明文件的食品原料,有检验记录。

检查方式:分别抽查1-2种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查看供货者的许可证、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应当查验企业是否依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自行检验或委托检验,并查验相关检验记录。

问题:1.不能提供抽查的原辅料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供货者无法提供有效合格证明文件的食品原料,无检验记录;2.索证资料未及时更新,证照过有效期。2.2 进货查验记录及证明材料真实、完整,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少于产品保质期期满后六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少于二年。检查方式:对前项抽查的原辅料品种,检查下列内容: 1.查验是否有对应的进货查验记录;2.查验记录是否真实完整,即如实记录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进货日期以及供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3.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少于产品保质期期满后六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少于二年(对获证超过二年的企业)。

问题:1.无进货查验记录;2.进货查验记录格式不完整、内容缺失;3.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符合要求。

2.3 建立和保存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贮存、保管记录和领用出库记录。

检查方式:对抽查的原辅料品种,检查是否建立和保存了贮存、保管记录和领用出库记录。

1.有贮存要求的原辅料仓库,应有温湿度记录; 2.原辅料有进出库和领用记录。

3.仓库出货顺序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必要时应根据不同食品原辅料的特性确定出货顺序。

常见问题:无原辅料贮存、保管记录和领用出库记录;或者记录缺失或记录不完整。

3、生产过程控制

3.1有食品安全自查制度文件,定期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自查并记录和处置。检查方式:

1.查看企业是否建立食品安全自查制度,查看自查记录,是否定期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检查评价。

2.生产经营条件发生变化或者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潜在风险的,是否按照要求进行处置。问题:1.无食品安全自查制度文件;2.未定期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自查并记录和处置,生产经营状况发生改变,未及时整改或按照要求变更。

3.2使用的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品种与索证索票、进货查验记录内容一致。

检查方式:生产现场抽查1-3种使用的原辅料与索证索票、进货查验记录对照。1.是否与索证索票、进货查验记录一致; 2.是否与产品标签的配料表一致。

问题:1.现场抽查的原辅料与索证索票、进货查验记录不一致;2.使用的原辅料与产品标签的配料表不一致。

3.3建立和保存生产投料记录,包括投料种类、品名、生产日期或批号、使用数量等。检查方式:现场检查生产投料记录 1.是否建立生产投料记录;

2.记录是否完整,是否包括投料种类、品名、生产日期或批号、使用数量等。问题:无生产投料记录,或投料记录不完整。

3.4未发现使用非食品原料、回收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生产食品。

检查方式:现场查看1.原料仓库、生产车间不得有非食品原料、回收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2.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应专门存放,并及时处理;不得在车间内存放;3.抽查的投料记录中不得有非食品原料、回收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非食品原料重点是原卫生部公告的六批48种物质。

3.5 未发现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情况。

检查方式:抽查企业食品添加剂领用记录、投料记录,对照GB 2760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不得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或者抽检产品,进一步验证企业是否存在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3.6 生产或使用的新食品原料,限定于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公告的新食品原料范围内。检查方式:查看使用的原料,在我国无食用习惯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提取物或特定部位,不在《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和卫计委公布的新资源食品名单中,应当先经过卫生部门批准后方可使用。问题:使用未通过批准或公告的新食品原料

3.7未发现使用药品、仅用于保健食品的原料生产食品。

检查方式:原料仓库、车间等场所,以及进货记录、投料记录以及产品配料表中不得有药品和仅用于保健食品的原料(国家卫生部门公布的《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3.8 生产记录中的生产工艺和参数与企业申请许可时提供的工艺流程一致。

检查方式:检查前应当先查阅企业许可档案。抽查企业生产记录,查看生产工艺和参数是否与申请许可时提交的工艺流程一致。

问题:生产记录中的生产工艺和参数与企业申请许可时提供的工艺流程不一致,未及时提出变更或者报告。

3.9 建立和保存生产加工过程关键控制点的控制情况记录。

检查方式:检查关键控制点控制情况记录,包括必要的半成品检验记录、温度控制、车间洁净度控制等(无微生物控制要求的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不检查“车间洁净度控制”)。查看是否建立关键控制点控制制度;生产的成品是否每批次都有关键控制点记录(抽查1-3批次);关键控制点的记录是否项目齐全、完整,与实际相符。问题:无关键控制点控制情况记录;或者记录不完整,与实际不相符。3.10 生产现场未发现人流、物流交叉污染。

检查方式:查看生产过程中是否有下列情况:1.工人不得从物流通道进入生产车间;2.原辅料、成品等不得从人流通道进入生产车间;3.工人不得未经更衣、洗手消毒等进入生产车间;4.低清洁区的工人不得未经更衣、洗手消毒、戴口罩等进入高清洁区;5.未经过内包装的成品不得出生产车间。

问题:生产现场存在人流、物流交叉污染情况。3.11未发现原辅料、半成品与直接入口食品交叉污染。

检查方式:查看原料、半成品、成品之间是否存在交叉污染情况。

1.查看原料进入车间前是否经过脱包或采用其他清洁外包处理后进入生产车间;除外包装车间外,其他车间内是否有未经脱包的原料,原料表面外包是否有污物(有内包材的原料原则是需要去除外包材;没有内包材的原料需清洁表面后进入车间);

2.查看半成品存放区域,是否会受到污染,是否有标识;查看原料、半成品及成品,是否有专门区域分别存放,是否存在交叉污染。

常见问题:存在原料直接进车间、生熟不分等原辅料、半成品与直接入口食品交叉污染情况。

3.12 有温、湿度等生产环境监测要求的,定期进行监测并记录。检查方式:根据生产要求查看生产现场

1.是否有必备的温湿度控制设备,查看温湿度控制设备是否正常开启,是否定期校准维护,必要时进行现场检测。是否有记录; 2.现场温湿度是否达到要求。

问题:1.有温湿度控制要求的,无必备的温湿度控制设备,或者控制设备不能正常使用,或者无监测记录;2.现场温湿度不能达到要求。3.13 生产设备、设施定期维护保养并做好记录。检查方式:查阅设施、设备维护保养记录

1.应有维修保养制度;

2.应有维护、保养记录,记录项目齐全、完整。问题:无维护保养记录或记录不完整

3.14 未发现标注虚假生产日期或批号的情况。

检查方式:在包装线上和成品仓库中抽查1-3种成品,检查产品标注的生产日期或批号,应与生产记录一致。

问题:虚假标注生产日期或批号

3.15 工作人员穿戴工作衣帽,员工洗手消毒后进入生产车间;生产车间内未发现与生产无关的个人、或其他与生产不相关物品。

检查方式:现场查看工作衣帽及口罩是否按规定穿戴、是否按规定洗手消毒;查看生产车间内是否有与生产不相关物品

问题:1.未按规定标准穿戴工作衣帽及佩戴口罩;2.车间内有与生产不相关的杂物

4、产品检验结果

4.1 企业自检的,应具备与所检项目适应的检验室和检验能力,有检验相关设备及化学试剂,检验仪器设备按期检定。

检查方式:查阅许可要求和产品标准,查看检验设备和试剂是否齐全。

问题:1.检验室中缺少出厂检验项目必备的仪器和试剂;2.检验仪器设备未按期检定;3.检验试剂超过有效期;4.有毒有害检验试剂未专人专柜管理。

4.2 不能自检的,应当委托有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检查方式:1.不能自检的,应当委托有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一般情况应有委托合同); 2.从生产或销售记录中随机抽查1-3批次成品,查看检验报告原件。

问题:1.未建立委托检验制度,未同有资质的检验机构签订委托合同;2.不能提供第三方检验报告原件。

4.3 有与生产产品相适应的食品安全标准文本,按照食品安全标准规进行检验。检查方式:随机抽查1-3批次的产品出厂检验报告,查看其项目是否符合规定。1.检验室中应配备完整的食品安全标准文本,一般要有原辅材料标准、企业产品标准、出厂检验方法标准;2.成品须逐批随机抽取样品,出厂检验项目应满足企业产品标准和产品许可审查细则要求。

问题:1.未配备与生产产品相适应的食品安全标准文本;2.出厂检验缺少项目,不符合出厂检验要求。

4.4 建立和保存原始检验数据和检验报告记录,检验记录真实、完整。

检查方式:抽查1-3批次成品检查(对自检的企业适用):1.出厂检验报告应与生产记录、产品入库记录的批次相一致;2.出厂检验报告中的检验结果(如净含量、水分、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应有相对应的原始检验记录;3.企业出厂检验报告及原始记录应真实、完整、清晰;4.出厂检验报告一般应注明产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执行标准、检验结论、检验合格证号或检验报告编号、检验时间等基本信息。

问题:1.检验报告不规范(如生产日期、取样日期、检验日期混淆,缺少检验依据);

2.缺少出厂检验原始记录;3.出厂检验原始记录不真实或伪造原始记录。4.5 按规定时限保存检验留存样品并记录留样情况。

检查方式:随机抽查1-3批次成品的留样及记录,检查是否与生产记录一致 1.企业出厂检验记录应与实际生产记录相符合;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六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2.企业留样产品的包装、规格等应与出厂销售的产品相一致(直接入口食品),留样产品的批号应与实际生产相符;一般情况下,产品保质期少于2年的,留样产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的保质期;产品保质期超过2年的,留样产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问题:1.记录保存期限不符合规定;2.未进行留样;3.留样记录与实际生产记录不符;4.留样保存期限不符合要求。

5.贮存及交付控制

5.1 原辅料的贮存有专人管理,贮存条件符合要求。

检查方式:抽查企业主要原辅料仓库1-3个,检查:1.原辅料存放应离墙、离地,按先进先出的原则出入库;2.库房内存放的原辅料应按品种分类贮存,有明显标志,同一库内不得贮存相互影响导致污染的物品;3.原辅料仓库卫生条件和贮存条件符合要求;4.原辅料仓库不得存放有毒有害及易爆易燃等物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清洗剂、消毒剂、杀虫剂等应分类专门贮存;5.原料库内不得存放与生产无关的物品;6.原料库内不得存放过期原料,即原料过期或变质应及时清理;原料库内不得存放成品或半成品,尤指回收食品。

问题:1.原辅料未分类存放、专人管理;2.通风、温湿度等贮存条件不符合要求;3.过期原料企业未及时处理及记录;4.原料库中存放成品或半成品,特别是回收食品; 5.2 食品添加剂应当专门贮存,明显标示,专人管理。

检查方式:查看食品添加剂存放是否符合要求(食品添加剂应专门存放,有明显标示;有专人管理,定期检查质量和卫生情况。)

问题:食品添加剂原料与食品原料混放,无专人管理。5.3 不合格品应在划定区域存放。

检查方式:检查企业:1.是否建立不合格品管理制度;2.是否按照制度要求处理不合格品,是否记录处理情况;3.不合格品应放在指定区域,明显标示,及时处理。问题: 1.未建立不合格品管理制度;2.未记录不合格原辅料处理情况;3.不合格品同合格品混放无明显区分。

5.4 根据产品特点建立和执行相适应的仓储、运输及交付控制制度和记录。

检查方式:抽查相关制度和记录,检查

1.是否根据食品特点和卫生需要选择适宜的贮存和运输条件,建立和执行相应的出入库管理、仓储、运输和交付控制制度,是否有记录; 2.重点检查有冷链要求的是否有相关制度和记录。

问题:1.贮存和运输条件不符合食品特点的要求;2.未对出入库管理、仓储、运输和交付控制等进行记录或相关记录不规范;3.有冷链要求的无冷链控制制度或无相关记录。5.5 仓库温湿度应符合要求。

检查方式:查看贮存环境是否符合贮存条件要求

1.有存贮要求的原料或产品,仓库应设有温、湿度控制设施(一般有温度要求的,应安装空调等装置;有湿度要求的,应具备除湿装置;有空气洁净度要求的,应具备空气洁净设备等装置,并提供有资质的检验机构出具的空气洁净度每年的检测报告);2.各类冷库应能根据产品的要求达到贮存规定的温度,并设有可正确指示库内温度的指示设施,装有温度自动控制器。所有温湿度控制应定期检查和记录。

问题:1.有贮存温湿度要求的,仓库未安装温湿度控制设备或者设备不能正常使用;2.仓库温湿度控制设备未进行定期检查和记录。5.6 生产的产品在许可范围内。

检查方式:检查企业生产线和成品库中的产品是否在许可范围内。问题:生产的产品超出许可范围(16号令的处理过轻)5.7 有销售台账,记录应当真实、完整。

检查方式:抽查1-3个批次产品,检查企业是否有销售记录;验证销售记录的真实、完整,同批产品的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信息要与生产记录、检验报告、入库记录、出库记录相符,购货者名称要与销售发票、发货单名称一致。

问题:1.未建立销售台账;2.销售记录与生产记录不一致。

5.8 销售台账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检验合格证明、销售日期以及购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

检查方式:抽查1-3个批次产品的销售记录,检查是否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检验合格证明、销售日期以及购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

问题:记录缺失或不完整

6.不合格品管理和食品召回

6.1 建立和保存不合格品的处置记录;不合格品的批次、数量应与记录一致。查看相关制度和记录;是否建立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是否将不合格品单独存放;不合格品是否出厂销售;食品是否有不合格品的处置记录

问题:1.未建立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未记录相关处置情况;2.未按照要求处置不合格品。6.2 实施不安全食品的召回,有召回计划、公告等相应记录。检查方式:查阅制度和记录检

1.查企业是否建立召回管理制度;2.有不安全食品销售情况的企业,是否实施召回,是否有不安全食品召回记录,有召回计划、公告等记录,包含有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情况、向主管部门报告情况、产品的召回记录;3.召回台帐要如实记录产品名称、商标、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等信息;召回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问题:1.未建立召回管理制度;2.存在不安全食品销售的情况,未按要求报告、召回并记录;3.召回记录保存期限不符合要求。6.3 召回食品有处置记录。

检查方式:查阅制度和记录,对有召回食品的企业,召回食品应当有处置记录,可采取补救、无害化处理、销毁等措施,防止其再次流入市场;召回和处理记录信息要相符。

问题:1.召回记录缺失;2.召回记录同处理记录不一致。6.4 未发现使用召回食品重新加工食品情况。

检查方式:查阅记录和车间。1.召回记录和处理记录信息要相符;2.禁止使用召回食品作为原料用于生产各类食品,或者经过改换包装等方式以其他形式进行销售。问题:1.使用召回的食品作为原料进行再加工;2.将召回的食品改换包装再行销售。

7.从业人员管理

7.1、7.2有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检验人员、负责人;有培训和考核记录。

检查方式:查看管理制度、培训计划及抽查培训情况记录。1.有明确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负责人的任命,明确有资质的检验人员。2检查企业培训档案、考核记录及原始签到表;3.现场抽查管理人员若干,询问相关培训内容。

问题:1.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负责人无任命书;2.检验人员无资质。3.未制订培训计划; 4.培训档案记录不全或伪造培训档案。

7.3 未发现聘用禁止从事食品安全管理的人员。

检查方式:检查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聘用制度,抽查相关人员聘用档案(对照黑名单数据库)

问题:聘用有禁止从事食品相关工作的人员从事食品工作

7.4 企业负责人在企业内部制度制定、过程控制、安全培训、安全检查以及食品安全事件或事故调查等环节履行了岗位职责并有记录。

检查方式:抽查记录检查企业负责人在企业内部制度制定、过程控制、安全培训、安全检查以及食品安全事件或事故调查等环节是否履行了岗位职责并有记录。问题:企业负责人未履行相关职责

7.5 建立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直接接触食品人员有健康证明,符合相关规定。查看企业健康检查制度,抽查1-3名现场人员健康证。1.健康证有效期为1年,食品加工人员应当每年进行健康体检并获得健康证明;2.健康证明应当为食品生产经营范围内适用3.患有痢疾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问题:1.抽查的从业人员无健康证或健康证过期;2.未建立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3.安排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7.6 有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制度,并有相关培训记录。

检查方式:查看制度和记录,检查是否有培训制度、计划及相关培训内容记录。问题:未开展培训,或者没有培训记录。

8.食品安全事故处置

8.1 有定期排查食品安全风险隐患的记录。

检查方式:查看记录,检查企业是否定期检查本企业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隐患。

问题:未定期开展检查,或者没有记录。

8.2 有按照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定期演练,落实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记录。

检查方式:查看演练记录,有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并按照预案定期开展食品安全应急演练,有相关演练记录;有落实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记录。

问题:1.无食品安全应急预案;2.未定期开展应急演练;3未落实食品安全防范措施。8.3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有处置食品安全事故记录。

检查方式:对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企业(其他企业合理缺项),查阅企业事故处置记录,企业整改报告,检查企业是否根据预案进行报告、召回、处置等,检查相关记录;是否查找原因,制定有效的措施,防止同类事件再次发生。

问题:1.无记录;2.未认真查找原因; 3.未制订有效的改正措施。

9.食品添加剂生产者管理 9.1 原料和生产工艺符合产品标准规定。

检查方式:抽查1-3批次产品原料及工艺。1.原料应符合产品执行标准要求;2.工艺符合产品执行标准要求

问题:原料和工艺不符合标准要求

9.2 复配食品添加剂配方发生变化的,按规定报告。

检查方式:抽查1-3批次产品配方,同许可批次配方核对。1.实际配方应当同许可申报配方相符;2.变更配方按规定报告。

问题:1.实际配方同许可申报的配方不相符;2.变更配方未按规定报告。

9.3 食品添加剂产品标签载明“食品添加剂”,并标明贮存条件、生产者名称和地址、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用量和使用方法。

检查方式:现场抽查1-3种产品,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对照查看

1.应在食品添加剂标签的醒目位置,清晰地标示“食品添加剂”字样;2.应标示食品添加剂使用范围和用量,并标示使用方法;3.应标示食品添加剂的储存条件;4.应当标注生产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5.提供给消费者直接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注明“零售”字样,标明各单一食品添加剂品种及含量。

问题:1.未标示“食品添加剂”字样;2.未按标准规定标示规范的食品添加剂的中文名称;3.未标示食品添加剂使用范围、用量和使用方法;4.未标示食品添加剂的贮存条件;5.未标注生产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6.提供给消费者直接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未注明“零售”字样。

结果及处理

检查结果:根据检查情况,未发现问题选符合,发现小于8项一般项存在问题选基本符合。发现大于8项一般项或一项以上重点项存在问题选不符合。

结果处理:根据《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管理办法》要求,对检查结果进行处理,结果为符合的,说明中可不填写内容,结果为基本符合的,选书面限期整改;结果为不符合的,选食品生产经营者立即停止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结果处理所使用的相应文书应执行《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印发食品药品行政处罚文书规范的通知》(食药监稽〔2014〕64号)所附执法文书。

第二篇:《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管理办法》及监督检查要点解析_百度.

《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管理办法》及 食品生产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解析

1、生产环境条件

1.1 厂区无扬尘、无积水,厂区、车间卫生整洁 检查厂区、车间环境,是否符合卫生规范

1.厂区内的道路一般应铺设混凝土、沥青、或者其他硬质材料;空地应采取必要措施, 如铺设水泥、地砖或铺设草坪等方式,保持环境清洁,正常天气下不得有扬尘和积水等 现象;2.生产车间地面应当无积水、无蛛网积灰、无破损等;需要经常冲洗的地面,应当有一 定坡度,其最低处应设在排水沟或者地漏的位置;3.查看车间的墙面及地面有无污垢、霉变,不得有食品原辅料、半成品、成品等散落;问题:1.正常天气下厂区有扬尘和积水问题;2.车间地面(或墙面有破损或有当场不能去除的污垢、霉变、积水等。1.2厂区、车间与有毒、有害场所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检查厂区和车间附近是否有污染源

1.重点查看环境给食品生产带来的潜在污染风险, 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将其降至最低水平;查看附近是否有有毒有害污染源,或者污染源是否对生产有影响;查看厂区内垃圾是否 密闭存放,是否散发出异味 , 是否有各种杂物堆放。

2.不得有对食品有显著污染的区域, 厂区垃圾应定期清理, 易腐败的废弃物应尽快清除, 不得有苍蝇、老鼠等;垃圾一般应存放在垃圾房或者垃圾桶内,不得露天堆放;3.车间外废弃物放置场所应与食品加工场所隔离防止污染;

问题:厂区、车间内或附近有影响生产或可能污染食品的污染源,不能当场消除的。1.3卫生间应保持清洁, 应设置洗手设施, 未与食品生产、包装或贮存等区域直接连通。检查厂区卫生间设置和卫生情况是否符合要求

问题:卫生间不清洁,可能对食品生产产生影响的。

1.4 有更衣、洗手、干手、消毒设备、设施,满足正常使用。

检查企业更衣室设施,是否按规定摆放,更衣室内空气是否进行杀菌消毒,查看是否有

洗手设施、干手、消毒设施,并能正常使用。

1.有与生产量或工作人员数量相匹配的更衣设施,保证工作服与个人服装及其他物品分 开放置;工作服、帽等有有效消毒措施;2.更衣室是否消毒,一般可采用紫外线灯、臭氧发生器等进行消毒(如使用紫外线灯, 检查是否及时更换,如果灯管发黑应当更换;紫外线灯能否打开正常使用

3.洗手设施能够正常使用;应在临近洗手设施的显著位置标示简明易懂的洗手方法;4.消毒液的配置和更换应当有使用说明和制度要求,并遵照执行,有记录(消毒液可以 是食用酒精或者次氯酸钠为主的高效消毒剂。

问题:1.个人衣物同工作服混放, 更衣室没有消毒设施或不能正常使用;2.洗手、干手、消毒设备、设施不能正常使用;3.无消毒液配置和使用制度,或记录。

1.5 通风、防尘、照明、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等设备、设施正常运行 检查方式:查看相应设备、设施是否正常运行。

可能存在的问题:1.通风、防尘、照明、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等设备设施缺乏或不能正常 运行;2.暴露食品和原料的正上方的照明设施没有使用安全型照明设施或

采取防护措施。1.6车间内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等化学品应与原料、半成品、成品、包装材料等分隔 放置,并有相应的使用记录。

检查方式:查看洗涤剂、消毒剂等化学品存放情况,是否有使用记录。1.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清洗剂、消毒剂等化学品应专门存放, 专人管理, 不能与食品原料、成品、半成品或包装材料放在一起;领用要有专门记录。

2.除清洁消毒必需和工艺需要,不应在生产场所使用和存放可能污染食品的化学制剂。问题:1.洗涤剂、消毒剂等化学品应与原料、半成品、成品、包装材料等存在混放;2.洗涤剂、消毒剂等化学品使用记录缺失。

1.7 定期检查防鼠、防蝇、防虫害装置的使用情况并有相应检查记录,生产场所无虫害 迹象。

检查方式:查看防鼠、防蝇、防虫害装置是否正常使用,并有记录

问题:1.防鼠、防蝇、防虫设备安装不到位或不能正常运作;2.缺少定期检查防鼠、防 蝇、防虫害装置使用情况的记录;3.生产场所发现虫害迹象。

2、进货查验结果

2.1 查验食品原辅料供货者的许可证、产品合格证明文件,无有效合格证明文件的食品

原料,有检验记录。

检查方式:分别抽查 1-2种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查看供货者的许可 证、产品合格证明文件, 应当查验企业是否依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自行检验或委托检验, 并查验相关检验记录。

问题:1.不能提供抽查的原辅料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供货者无法提供 有效合格证明文件的食品原料,无检验记录;2.索证资料未及时更新,证照过

有效期。2.2 进货查验记录及证明材料真实、完整,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少于产品保质期期满 后六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少于二年。

检查方式:对前项抽查的原辅料品种,检查下列内容: 1.查验是否有对应的进货查验记录;2.查验记录是否真实完整,即如实记录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 号、保质期、进货日期以及供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3.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少于产品保质期期满后六个月, 没有明确保质期的, 保存期限 不少于二年(对获证超过二年的企业。

问题:1.无进货查验记录;2.进货查验记录格式不完整、内容缺失;3.记录和凭证保存期 限不符合要求。

2.3 建立和保存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贮存、保管记录和领用出库记 录。

检查方式:对抽查的原辅料品种,检查是否建立和保存了贮存、保管记录和领用出库记 录。

1.有贮存要求的原辅料仓库,应有温湿度记录;2.原辅料有进出库和领用记录。

3.仓库出货顺序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必要时应根据不同食品原辅料的特性确定出货 顺序。

常见问题:无原辅料贮存、保管记录和领用出库记录;或者记录缺失或记录不完整。

3、生产过程控制

3.1有食品安全自查制度文件,定期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自查并记录和处置。

检查方式: 1.查看企业是否建立食品安全自查制度,查看自查记录,是否定期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

检查评价。

2.生产经营条件发生变化或者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潜在风险的, 是否按照要求进行处置。问题:1.无食品安全自查制度文件;2.未定期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自查并记录和处置, 生产经营状况发生改变,未及时整改或按照要求变更。

3.2使用的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品种与索证索票、进货查验记录内容一 致。

检查方式:生产现场抽查 1-3种使用的原辅料与索证索票、进货查验记录对照。

1.是否与索证索票、进货查验记录一致;2.是否与产品标签的配料表一致。

问题:1.现场抽查的原辅料与索证索票、进货查验记录不一致;2.使用的原辅料与产品 标签的配料表不一致。

3.3建立和保存生产投料记录,包括投料种类、品名、生产日期或批号、使用数量等。检查方式:现场检查生产投料记录

1.是否建立生产投料记录;2.记录是否完整,是否包括投料种类、品名、生产日期或批号、使用数量等。问题:无生产投料记录,或投料记录不完整。

3.4未发现使用非食品原料、回收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超过保质期的食 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生产食品。

检查方式:现场查看 1.原料仓库、生产车间不得有非食品原料、回收食品,及食品添加 剂以外的化学物质;2.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应专门存放,并及时处理;不得在车间内存放;3.抽查的投料记录中不得有非食品原料、回收食品、食品添加剂以 外的化学物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非食品原料重点是原卫生部公告 的六批 48种物质。

3.5 未发现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情况。

检查方式:抽查企业食品添加剂领用记录、投料记录,对照 GB 2760 《食品添加剂使 用标准》 ,不得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或者抽检产品,进一步验证企业是否 存在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3.6 生产或使用的新食品原料,限定于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公告的新食品原料范围内。检查方式:查看使用的原料,在我国无食用习惯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提取物或特

定部位,不在《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和卫计委公布的新资源食品名单中,应 当先经过卫生部门批准后方可使用。

问题:使用未通过批准或公告的新食品原料

3.7未发现使用药品、仅用于保健食品的原料生产食品。

检查方式:原料仓库、车间等场所,以及进货记录、投料记录以及产品配料表中不得有 药品和仅用于保健食品的原料(国家卫生部门公布的《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3.8 生产记录中的生产工艺和参数与企业申请许可时提供的工艺流程一致。

检查方式:检查前应当先查阅企业许可档案。抽查企业生产记录,查看生产工艺和参数 是否与申请许可时提交的工艺流程一致。

问题:生产记录中的生产工艺和参数与企业申请许可时提供的工艺流程不一致,未及时 提出变更或者报告。

3.9 建立和保存生产加工过程关键控制点的控制情况记录。

检查方式:检查关键控制点控制情况记录,包括必要的半成品检验记录、温度控制、车 间洁净度控制等(无微生物控制要求的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不检查 “ 车间洁净度控制 ”。查看是否建立关键控制点控制制度;生产的成品是否每批次都有关键控制点记录(抽查 1-3批次;关键控制点的记录是否项目齐全、完整,与实际相符。

问题:无关键控制点控制情况记录;或者记录不完整,与实际不相符。3.10 生产现场未发现人流、物流交叉污染。

检查方式:查看生产过程中是否有下列情况:1.工人不得从物流通道进入生产车间;2.原辅料、成品等不得从人流通道进入生产车间;3.工人不得未经更衣、洗手消毒等进入 生产车间;4.低清洁区的工人不得未经更衣、洗手消毒、戴口罩等进入高清洁区;5.未 经过内包装的成品不得出生产车间。

问题:生产现场存在人流、物流交叉污染情况。3.11未发现原辅料、半成品与直接入口食品交叉污染。

检查方式:查看原料、半成品、成品之间是否存在交叉污染情况。

1.查看原料进入车间前是否经过脱包或采用其他清洁外包处理后进入生产车间;除外包 装车间外,其他车间内是否有未经脱包的原料,原料表面外包是否有污物(有内包材的 原料原则是需要去除外包材;没有内包材的原料需清洁表面后进入车间;2.查看半成品存放区域,是否会受到污染,是否有标识;查看原料、半成品及成品,是

否有专门区域分别存放,是否存在交叉污染。

常见问题:存在原料直接进车间、生熟不分等原辅料、半成品与直接入口食品交叉污染 情况。

3.12 有温、湿度等生产环境监测要求的,定期进行监测并记录。检查方式:根据生产要求查看生产现场

1.是否有必备的温湿度控制设备,查看温湿度控制设备是否正常开启,是否定期校准维 护,必要时进行现场检测。是否有记录;2.现场温湿度是否达到要求。

问题:1.有温湿度控制要求的, 无必备的温湿度控制设备, 或者控制设备不能正常使用, 或者无监测记录;2.现场温湿度不能达到要求。

3.13 生产设备、设施定期维护保养并做好记录。检查方式:查阅设施、设备维护保养记录 1.应有维修保养制度;2.应有维护、保养记录,记录项目齐全、完整。问题:无维护保养记录或记录不完整

3.14 未发现标注虚假生产日期或批号的情况。

检查方式:在包装线上和成品仓库中抽查 1-3种成品, 检查产品标注的生产日期或批号, 应与生产记录一致。

问题:虚假标注生产日期或批号

3.15 工作人员穿戴工作衣帽,员工洗手消毒后进入生产车间;生产车间内未发现与生 产无关的个人、或其他与生产不相关物品。

检查方式:现场查看工作衣帽及口罩是否按规定穿戴、是否按规定洗手消毒;查看生产 车间内是否有与生产不相关物品

问题:1.未按规定标准穿戴工作衣帽及佩戴口罩;2.车间内有与生产不相关的杂物

4、产品检验结果

4.1 企业自检的,应具备与所检项目适应的检验室和检验能力,有检验相关设备及化学 试剂,检验仪器设备按期检定。

检查方式:查阅许可要求和产品标准,查看检验设备和试剂是否齐全。

问题:1.检验室中缺少出厂检验项目必备的仪器和试剂;2.检验仪器设备未按期检定;3.检验试剂超过有效期;4.有毒有害检验试剂未专人专柜管理。4.2 不能自检的,应当委托有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检查方式 :1.不能自检的,应当委托有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一般情况应有委托合同;2.从生产或销售记录中随机抽查 1-3批次成品,查看检验报告原件。

问题:1.未建立委托检验制度,未同有资质的检验机构签订委托合同;2.不能提供第三 方检验报告原件。

4.3 有与生产产品相适应的食品安全标准文本,按照食品安全标准规进行检验。检查方式:随机抽查 1-3批次的产品出厂检验报告,查看其项目是否符合规定。1.检验室中应配备完整的食品安全标准文本,一般要有原辅材料标准、企业产品标准、出厂检验方法标准;2.成品须逐批随机抽取样品,出厂检验项目应满足企业产品标准和产品许可审查细则要 求。

问题:1.未配备与生产产品相适应的食品安全标准文本;2.出厂检验缺少项目,不符合 出厂检验要求。

4.4 建立和保存原始检验数据和检验报告记录,检验记录真实、完整。检查方式:抽查 1-3批次成品检查(对自检的企业适用 :1.出厂检验报告应与生产记录、产品入库记录的批次相一致;2.出厂检验报告中的检验结果(如净含量、水分、菌落总 数、大肠菌群等 应有相对应的原始检验记录;3.企业出厂检验报告及原始记录应真实、完整、清晰;4.出厂检验报告一般应注明产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执行标准、检验结论、检验合格证号或检验报告编号、检验时间等基本信息。

问题:1.检验报告不规范(如生产日期、取样日期、检验日期混淆,缺少检验依据;2.缺少出厂检验原始记录;3.出厂检验原始记录不真实或伪造原始记录。

4.5 按规定时限保存检验留存样品并记录留样情况。

检查方式:随机抽查 1-3批次成品的留样及记录,检查是否与生产记录一致 1.企业出厂检验记录应与实际生产记录相符合;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质 期满后六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2.企业留样产品的包装、规格等应与出厂销售的产品相一致(直接入口食品 , 留样产品 的批号应与实际生产相符;一般情况下,产品保质期少于 2年的,留样产品保存期限不 得少于产品的保质期;产品保质期超过 2年的,留样产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 2年。

问题:1.记录保存期限不符合规定;2.未进行留样;3.留样记录与实际生产记录不符;4.留样保存期限不符合要求。

5.贮存及交付控制

5.1 原辅料的贮存有专人管理,贮存条件符合要求。

检查方式:抽查企业主要原辅料仓库 1-3个,检查:1.原辅料存放应离墙、离地,按先 进先出的原则出入库;2.库房内存放的原辅料应按品种分类贮存 , 有明显标志,同一库内 不得贮存相互影响导致污染的物品;3.原辅料仓库卫生条件和贮存条件符合要求;4.原 辅料仓库不得存放有毒有害及易爆易燃等物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清洗剂、消毒剂、杀 虫剂等应分类专门贮存;5.原料库内不得存放与生产无关的物品;6.原料库内不得存放 过期原料,即原料过期或变质应及时清理;原料库内不得存放成品或半成品,尤指回收 食品。

问题:1.原辅料未分类存放、专人管理;2.通风、温湿度等贮存条件不符合要求;3.过期 原料企业未及时处理及记录;4.原料库中存放成品或半成品,特别是回收食品;5.2 食品添加剂应当专门贮存,明显标示,专人管理。

检查方式:查看食品添加剂存放是否符合要求(食品添加剂应专门存放,有明显标示;有专人管理,定期检查质量和卫生情况。

问题:食品添加剂原料与食品原料混放,无专人管理。5.3 不合格品应在划定区域存放。

检查方式:检查企业:1.是否建立不合格品管理制度;2.是否按照制度要求处理不合格 品,是否记录处理情况;3.不合格品应放在指定区域,明显标示,及时处理。

问题:1.未建立不合格品管理制度;2.未记录不合格原辅料处理情况;3.不合格品同合 格品混放无明显区分。

5.4 根据产品特点建立和执行相适应的仓储、运输及交付控制制度和记录。检查方式:抽查相关制度和记录,检查

1.是否根据食品特点和卫生需要选择适宜的贮存和运输条件,建立和执行相应的出入库 管理、仓储、运输和交付控制制度,是否有记录;

2.重点检查有冷链要求的是否有相关制度和记录。

问题:1.贮存和运输条件不符合食品特点的要求;2.未对出入库管理、仓储、运输和交 付控制等进行记录或相关记录不规范;3.有冷链要求的无冷链控制制度或无相关记录。

5.5 仓库温湿度应符合要求。

检查方式:查看贮存环境是否符合贮存条件要求

1.有存贮要求的原料或产品,仓库应设有温、湿度控制设施(一般有温度要求的,应安 装空调等装置;有湿度要求的,应具备除湿装置;有空气洁净度要求的,应具备空气洁 净设备等装置,并提供有资质的检验机构出具的空气洁净度每年的检测报告;2.各类冷库应能根据产品的要求达到贮存规定的温度,并设有可正确指示库内温度的指 示设施,装有温度自动控制器。所有温湿度控制应定期检查和记录。

问题:1.有贮存温湿度要求的,仓库未安装温湿度控制设备或者设备不能正常使用;2.仓库温湿度控制设备未进行定期检查和记录。

5.6 生产的产品在许可范围内。

检查方式:检查企业生产线和成品库中的产品是否在许可范围内。问题:生产的产品超出许可范围(16号令的处理过轻 5.7 有销售台账,记录应当真实、完整。

检查方式:抽查 1-3个批次产品,检查企业是否有销售记录;验证销售记录的真实、完 整,同批产品的数量、生产日期 /生产批号信息要与生产记录、检验报告、入库记录、出 库记录相符,购货者名称要与销售发票、发货单名称一致。

问题:1.未建立销售台账;2.销售记录与生产记录不一致。

5.8 销售台账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检验合格证 明、销售日期以及购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

检查方式:抽查 1-3个批次产品的销售记录,检查是否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 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检验合格证明、销售日期以及购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 式等内容。

问题:记录缺失或不完整 6.不合格品管理和食品召回

6.1 建立和保存不合格品的处置记录;不合格品的批次、数量应与记录一致。查看相关制度和记录;是否建立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是否将不合格品单独存放;不合格 品是否出厂销售;食品是否有不合格品的处置记录

问题:1.未建立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未记录相关处置情况;2.未按照要求处置不合格品。6.2 实施不安全食品的召回,有召回计划、公告等相应记录。

检查方式:查阅制度和记录检

1.查企业是否建立召回管理制度;2.有不安全食品销售情况的企业,是否实施召回,是 否有不安全食品召回记录,有召回计划、公告等记录,包含有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 费者情况、向主管部门报告情况、产品的召回记录;3.召回台帐要如实记录产品名称、商标、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等信息;召回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 2年。问题:1.未建立召回管理制度;2.存在不安全食品销售的情况,未按要求报告、召回并 记录;3.召回记录保存期限不符合要求。

6.3 召回食品有处置记录。

检查方式:查阅制度和记录,对有召回食品的企业,召回食品应当有处置记录,可采取 补救、无害化处理、销毁等措施,防止其再次流入市场;召回和处理记录信息要相符。问题:1.召回记录缺失;2.召回记录同处理记录不一致。

6.4 未发现使用召回食品重新加工食品情况。

检查方式:查阅记录和车间。1.召回记录和处理记录信息要相符;2.禁止使用召回食品 作为原料用于生产各类食品,或者经过改换包装等方式以其他形式进行销售。

问题:1.使用召回的食品作为原料进行再加工;2.将召回的食品改换包装再行销售。7.从业人员管理

7.1、7.2有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检验人员、负责人;有培训和考核记录。检查方式:查看管理制度、培训计划及抽查培训情况记录。1.有明确的食品安全管理人 员和负责人的任命,明确有资质的检验人员。2检查企业培训档案、考核记录及原始签 到表;3.现场抽查管理人员若干,询问相关培训内容。

问题:1.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负责人无任命书;2.检验人员无资质。3.未制订培训计划;4.培训档案记录不全或伪造培训档案。

7.3 未发现聘用禁止从事食品安全管理的人员。

检查方式:检查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聘用制度,抽查相关人员聘用档案(对照 黑名单数据库

问题:聘用有禁止从事食品相关工作的人员从事食品工作

7.4 企业负责人在企业内部制度制定、过程控制、安全培训、安全检查以及食品安全事 件或事故调查等环节履行了岗位职责并有记录。

检查方式:抽查记录检查企业负责人在企业内部制度制定、过程控制、安全培训、安全

检查以及食品安全事件或事故调查等环节是否履行了岗位职责并有记录。问题:企业负责人未履行相关职责 7.5 建立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直接接触食品人

员有健康证明,符合相关规定。查看企业健康检查制度,抽查 1-3 名现场人员健康证。1.健康证有效期为 1 年,食品加 工人员应当每年进行健康体检并获得健康证明;2.健康证明应当为食品生产经营范围内 适用 3.患有痢疾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 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问题:1.抽查的从业人员无健康证或健康证过期;2.未建立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3.安排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 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从事接触 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7.6 有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制度,并有相关培训记录。检查方式:查看制度和记录,检查是否有培训制度、计划及相关培训内容记录。问题:未开展培训,或者没有培训记录。8.食品安全事故处置 8.1 有定期排查食品安全风险隐患的记录。检查方式: 查看记录,检查企业是否定期检查本企业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隐患。问题:未定期开展检查,或者没有记录。8.2 有按照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定期演练,落实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记录。检查方式:查看演练记录,有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并按照预案定期开展食品安全应急演 练,有相关演练记录;有落实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记录。问题:1.无食品安全应急预案;2.未定期开展应急演练;3 未落实食品安全防范措施。8.3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有处置食品安全事故记录。检查方式: 对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企业(其他企业合理缺项),查阅企业事故处置记录,企业整改报告,检查企业是否根据预案进行报告、召回、处置等,检查相关记录;是否 查找原因,制定有效的措施,防止同类事件再次发生。问题:1.无记录;2.未认真查找原因; 3.未制订有效的改正措施。9.食品添加剂生产者管理

9.1 原料和生产工艺符合产品标准规定。检查方式:抽查 1-3 批次产品原料及工艺。1.原料应符合产品执行标准要求;2.工艺符 合产品执行标准要求 问题:原料和工艺不符合标准要求 9.2 复配食品添加剂配方发生变化的,按规定报告。检查方式:抽查 1-3 批次产品配方,同许可批次配方核对。1.实际配方应当同许可申报 配方相符;2.变更配方按规定报告。问题:1.实际配方同许可申报的配方不相符;2.变更配方未按规定报告。9.3 食品添加剂产品标签载明“食品添加剂”,并标明贮存条件、生产者名称和地址、食 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用量和使用方法。检查方

式:现场抽查 1-3 种产品,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对照查看 1.应在食品添加剂标签的醒目位置,清晰地标示“食品添加剂”字样;2.应标示食品添加 剂使用范围和用量,并标示使用方法;3.应标示食品添加剂的储存条件;4.应当标注生 产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5.提供给消费者直接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注明“零售”字 样,标明各单一食品添加剂品种及含量。问题: 1.未标示“食品添加剂”字样; 2.未按标准规定标示规范的食品添加剂的中文名称; 3.未标示食品添加剂使用范围、用量和使用方法;4.未标示食品添加剂的贮存条件;5.未标注生产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6.提供给消费者直接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未注 明“零售”字样。结果及处理 检查结果:根据检查情况,未发现问题选符合,发现小于 8 项一般项存在问题选 基本符合。发现大于 8 项一般项或一项以上重点项存在问题选不符合。结果处理:根据《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管理办法》要求,对检查结果进行处 理,结果为符合的,说明中可不填写内容,结果为基本符合的,选书面限期整改;结果 为不符合的,选食品生产经营者立即停止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结果处理所使用的相应文 书应执行《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印发食品药品行政处罚文书规范的通知》(食药监稽 〔2014〕64 号)所附执法文书。

第三篇:《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管理办法》

《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

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3号)

2016年03月08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

第23号

《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管理办法》已于2016年2月16日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5月1日起施行。

局 长 毕井泉 2016年3月4日

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日常监督检查,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保证食品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含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者执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以及食品安全标准等情况实施日常监督检查,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应当遵循属地负责、全面覆盖、风险管理、信息公开的原则。

第四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监督指导全国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工作。

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指导本行政区域内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工作。

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实施本行政区域内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工作。

第五条 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实施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在全面覆盖的基础上,可以在本行政区域内随机选取食品生产经营者、随机选派监督检查人员实施异地检查、交叉互查。

第六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及其从业人员应当配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实施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保障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第七条 省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信息化建设,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记录、汇总、分析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信息,完善日常监督检查措施。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提供食品生产经营相关数据信息。

第二章 监督检查事项

第八条 食品生产环节监督检查事项包括食品生产者的生产环境条件、进货查验结果、生产过程控制、产品检验结果、贮存及交付控制、不合格品管理和食品召回、从业人员管理、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等情况。

除前款规定的监督检查事项外,保健食品生产环节监督检查事项还包括生产者资质、产品标签及说明书、委托加工、生产管理体系等情况。

第九条 食品销售环节监督检查事项包括食品销售者资质、从业人员健康管理、一般规定执行、禁止性规定执行、经营过程控制、进货查验结果、食品贮存、不安全食品召回、标签和说明书、特殊食品销售、进口食品销售、食品安全事故处置、食用农产品销售等情况,以及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展销会举办者、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食品贮存及运输者等履行法律义务的情况。

第十条 餐饮服务环节监督检查事项包括餐饮服务提供者资质、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原料控制、加工制作过程、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及公示、设备设施维护和餐饮具清洗消毒、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等情况。

第三章 监督检查要求

第十一条 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市、县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计划,根据食品类别、企业规模、管理水平、食品安全状况、信用档案记录等因素,编制日常监督检查计划,实施食品安全风险管理。

日常监督检查计划应当包括检查事项、检查方式、检查频次以及抽检食品种类、抽查比例等内容。检查计划应当向社会公开。

第十二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有关食品生产经营者义务的规定,制定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

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根据需要,对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进行细化、补充。

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实施日常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监督检查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标准、专业知识以及监督检查要点的培训与考核。

第十四条 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实施日常监督检查,应当由2名以上(含2名)监督检查人员参加。

监督检查人员应当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随机选派。

监督检查人员应当当场出示有效执法证件。

第十五条 根据日常监督检查计划,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随机抽取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中的部分内容进行检查,并可以随机进行抽样检验。相关检查内容应当在实施检查前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予以明确,检查人员不得随意更改检查事项。

第十六条 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每年对本行政区域内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日常监督检查,原则上应当覆盖全部项目。

第十七条 实施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对重点项目应当以现场检查方式为主,对一般项目可以采取书面检查的方式。

第十八条 鼓励食品生产经营者选择食品安全第三方专业机构对自身的食品生产经营管理体系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日常监督检查的参考。

第十九条 监督检查人员应当按照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和检查结果记录表的要求,对日常监督检查情况如实记录,并综合进行判定,确定检查结果。

监督检查结果分为符合、基本符合与不符合3种形式。

日常监督检查结果应当记入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

第二十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开放食品生产经营场所,回答相关询问,提供相关合同、票据、账簿和其他有关资料,协助生产经营现场检查和抽样检验。

第二十一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监督检查人员要求,在现场检查、询问和抽样检验等文书上签字或者盖章。

被检查单位拒绝在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记录表上签字或者盖章的,监督检查人员应当在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记录表上注明原因,并可以邀请有关人员作为见证人签字、盖章,或者采取录音、录像等方式进行记录,作为监督执法的依据。

第二十二条 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于日常监督检查结束后2个工作日内,向社会公开日常监督检查时间、检查结果和检查人员姓名等信息,并在生产经营场所醒目位置张贴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记录表。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将张贴的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记录表保持至下次日常监督检查。

第二十三条 对日常监督检查结果属于基本符合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就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书面提出限期整改要求。

被检查单位应当按期进行整改,并将整改情况报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督检查人员可以跟踪整改情况,并记录整改结果。

第二十四条 日常监督检查结果为不符合,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潜在风险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立即停止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第二十五条 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食品生产经营者存在食品安全隐患,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的,可以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进行责任约谈。

责任约谈情况和整改情况应当记入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

第二十六条 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实施日常监督检查,有权采取下列措施,被检查单位不得拒绝、阻挠、干涉:

(一)进入食品生产经营等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二)对被检查单位生产经营的食品进行抽样检验;

(三)查阅、复制有关合同、票据、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四)查封、扣押有证据证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者有证据证明存在安全隐患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工具和设备;

(五)查封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场所;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措施。

第二十七条 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应当进行立案调查处理。

立案调查制作的笔录,以及拍照、录像等的证据保全措施,应当符合食品药品行政处罚程序相关规定。

第二十八条 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违法案件线索,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或者超出管辖范围的,应当及时移送有权处理的部门;涉嫌构成犯罪的,应当及时移送公安机关。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撕毁、涂改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记录表,或者未保持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记录表至下次日常监督检查的,由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2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进行处理。

第三十一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有下列拒绝、阻挠、干涉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监督检查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进行处理:

(一)拒绝、拖延、限制监督检查人员进入被检查场所或者区域的,或者限制检查时间的;

(二)拒绝或者限制抽取样品、录像、拍照和复印等调查取证工作的;

(三)无正当理由不提供或者延迟提供与检查相关的合同、记录、票据、账簿、电子数据等材料的;

(四)声称主要负责人、主管人员或者相关工作人员不在岗,或者故意以停止生产经营等方式欺骗、误导、逃避检查的;

(五)以暴力、威胁等方法阻碍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

(六)隐藏、转移、变卖、损毁监督检查人员依法查封、扣押的财物的;

(七)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提供虚假证言的;

(八)其他妨碍监督检查人员履行职责的。

第三十二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拒绝、阻挠、干涉监督检查,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规定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第三十三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以暴力、威胁等方法阻碍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涉嫌构成犯罪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第三十四条 监督检查人员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存在失职渎职行为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对相关责任人追究行政责任;涉嫌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等的日常监督检查,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6年5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2016《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管理办法》试题答案(BS2016-3)

《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管理办法》试题(BS2016-3)

姓名:

岗位:

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50分)

1、《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管理办法》制定的目的是:为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日常(监督检查),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保证食品(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2、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含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者执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以及食品安全标准等情况实施(日常监督检查),适用本办法。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应当遵循(属地负责、全面覆盖、风险管理、信息公开)的原则。

3、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实施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在全面覆盖的基础上,可以在本行政区域内(随机选取)食品生产经营者、随机选派监督(检查人员)实施(异地检查、交叉互查)。

4、食品生产经营者及其从业人员应当(配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实施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保障)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5、省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信息化建设,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记录、汇总、分析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信息,完善日常监督检查措施。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提供食品生产经营(相关数据信息)。

6、食品生产环节监督检查事项包括食品生产者的(生产环境条件、进货查验结果、生产过程控制、产品检验结果)、贮存及交付控制、不合格品管理和食品召回、从业人员管理、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等情况。

7、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实施日常监督检查,应当由(2名)以上(含2名)监督检查人员参加。监督检查人员应当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随机选派)。监督检查人员应当当场出示(有效执法证件)。

8、实施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对(重点)项目应当以(现场检查)方式为主,对一般项目可以采取(书面检查)的方式。

9、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开放)食品生产经营场所,回答相关(询问),提供相关(合同、票据、账簿)和其他有关资料,(协助)生产经营现场检查和抽样检验。

10、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监督检查人员要求,在现场检查、询问和抽样检验等(文书)上(签字)或者盖章。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被检查单位拒绝在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记录表上签字或者盖章的,监督检查人员应当在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记录表上注明原因,并可以邀请有关人员作为见证人签字、盖章,或者采取录音、录像等方式进行记录,作为监督执法的依据。(对)

2、对日常监督检查结果属于基本符合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就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书面提出限期整改要求。被检查单位应当按期进行整改,并将整改情况报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督检查人员可以跟踪整改情况,并记录整改结果。(对)

3、日常监督检查结果为不符合,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潜在风险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立即停止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对)

4、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食品生产经营者存在食品安全隐患,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的,可以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进行责任约谈。责任约谈情况和整改情况应当记入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对)

5、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应当进行立案调查处理。立案调查制作的笔录,以及拍照、录像等的证据保全措施,应当符合食品药品行政处罚程序相关规定。(对)

6、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违法案件线索,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或者超出管辖范围的,应当及时移送有权处理的部门;涉嫌构成犯罪的,应当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对)

7、食品生产经营者撕毁、涂改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记录表,或者未保持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记录表至下次日常监督检查的,由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2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对)

8、食品生产经营者拒绝、阻挠、干涉监督检查,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规定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对)

9、食品生产经营者以暴力、威胁等方法阻碍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涉嫌构成犯罪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对)

10、只要有药品经营许可证就可以经营保健食品。(错)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实施日常监督检查,有权采取下列措施,被检查单位不得拒绝、阻挠、干涉:(ABCDEF)

A进入食品生产经营等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B、对被检查单位生产经营的食品进行抽样检验;

C、查阅、复制有关合同、票据、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D、查封、扣押有证据证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者有证据证明存在安全隐患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工具和设备;

E、查封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场所; F、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措施。

2、食品生产经营者有下列拒绝、阻挠、干涉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监督检查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进行处理:

(ABCDEFGH)

A、拒绝、拖延、限制监督检查人员进入被检查场所或者区域的,或者限制检查时间的;

B、拒绝或者限制抽取样品、录像、拍照和复印等调查取证工作的;

C、无正当理由不提供或者延迟提供与检查相关的合同、记录、票据、账簿、电子数据等材料的;

D、声称主要负责人、主管人员或者相关工作人员不在岗,或者故意以停止生产经营等方式欺骗、误导、逃避检查的;

E、以暴力、威胁等方法阻碍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

F、隐藏、转移、变卖、损毁监督检查人员依法查封、扣押的财物的;

G、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提供虚假证言的;

H、其他妨碍监督检查人员履行职责的。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食品销售环节监督检查事项包括哪些?

答:包括:食品销售者资质、从业人员健康管理、一般规定执行、禁止性规定执行、经营过程控制、进货查验结果、食品贮存、不安全食品召回、标签和说明书、特殊食品销售、进口食品销售、食品安全事故处置、食用农产品销售等情况,以及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展销会举办者、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食品贮存及运输者等履行法律义务的情况。

2、保健食品零售企业须在何处办理何种许可手续方可经营?

答:保健食品零售企业需在当地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办理保健食品经营许可,取得《食品流通许可证》(加注经营范围为保健食品)后方可经营保健食品。

第五篇:《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23号

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日常监督检查,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保证食品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含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者执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以及食品安全标准等情况实施日常监督检查,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应当遵循属地负责、全面覆盖、风险管理、信息公开的原则。

第四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监督指导全国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工作。

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指导本行政区域内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工作。

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实施本行政区域内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工作。

第五条 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实施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在全面覆盖的基础上,可以在本行政区域内随机选取食品生产经营者、随机选派监督检查人员实施异地检查、交叉互查。

第六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及其从业人员应当配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实施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保障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第七条 省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信息化建设,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记录、汇总、分析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信息,完善日常监督检查措施。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提供食品生产经营相关数据信息。

第二章 监督检查事项

第八条 食品生产环节监督检查事项包括食品生产者的生产环境条件、进货查验结果、生产过程控制、产品检验结果、贮存及交付控制、不合格品管理和食品召回、从业人员管理、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等情况。

除前款规定的监督检查事项外,保健食品生产环节监督检查事项还包括生产者资质、产品标签及说明书、委托加工、生产管理体系等情况。

第九条 食品销售环节监督检查事项包括食品销售者资质、从业人员健康管理、一般规定执行、禁止性规定执行、经营过程控制、进货查验结果、食品贮存、不安全食品召回、标签和说明书、特殊食品销售、进口食品销售、食品安全事故处置、食用农产品销售等情况,以及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展销会举办者、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食品贮存及运输者等履行法律义务的情况。

第十条 餐饮服务环节监督检查事项包括餐饮服务提供者资质、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原料控制、加工制作过程、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及公示、设备设施维护和餐饮具清洗消毒、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等情况。

第三章 监督检查要求

第十一条 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市、县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计划,根据食品类别、企业规模、管理水平、食品安全状况、信用档案记录等因素,编制日常监督检查计划,实施食品安全风险管理。

日常监督检查计划应当包括检查事项、检查方式、检查频次以及抽检食品种类、抽查比例等内容。检查计划应当向社会公开。

第十二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有关食品生产经营者义务的规定,制定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

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根据需要,对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进行细化、补充。

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实施日常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监督检查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标准、专业知识以及监督检查要点的培训与考核。

第十四条 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实施日常监督检查,应当由2名以上(含2名)监督检查人员参加。

监督检查人员应当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随机选派。

监督检查人员应当当场出示有效执法证件。

第十五条 根据日常监督检查计划,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随机抽取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中的部分内容进行检查,并可以随机进行抽样检验。相关检查内容应当在实施检查前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予以明确,检查人员不得随意更改检查事项。

第十六条 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每年对本行政区域内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日常监督检查,原则上应当覆盖全部项目。

第十七条 实施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对重点项目应当以现场检查方式为主,对一般项目可以采取书面检查的方式。

第十八条 鼓励食品生产经营者选择食品安全第三方专业机构对自身的食品生产经营管理体系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日常监督检查的参考。

第十九条 监督检查人员应当按照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和检查结果记录表的要求,对日常监督检查情况如实记录,并综合进行判定,确定检查结果。

监督检查结果分为符合、基本符合与不符合3种形式。

日常监督检查结果应当记入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

第二十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开放食品生产经营场所,回答相关询问,提供相关合同、票据、账簿和其他有关资料,协助生产经营现场检查和抽样检验。

第二十一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监督检查人员要求,在现场检查、询问和抽样检验等文书上签字或者盖章。

被检查单位拒绝在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记录表上签字或者盖章的,监督检查人员应当在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记录表上注明原因,并可以邀请有关人员作为见证人签字、盖章,或者采取录音、录像等方式进行记录,作为监督执法的依据。

第二十二条 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于日常监督检查结束后2个工作日内,向社会公开日常监督检查时间、检查结果和检查人员姓名等信息,并在生产经营场所醒目位置张贴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记录表。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将张贴的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记录表保持至下次日常监督检查。

第二十三条 对日常监督检查结果属于基本符合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就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书面提出限期整改要求。

被检查单位应当按期进行整改,并将整改情况报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监督检查人员可以跟踪整改情况,并记录整改结果。

第二十四条 日常监督检查结果为不符合,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潜在风险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立即停止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第二十五条 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食品生产经营者存在食品安全隐患,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的,可以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进行责任约谈。

责任约谈情况和整改情况应当记入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

第二十六条 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实施日常监督检查,有权采取下列措施,被检查单位不得拒绝、阻挠、干涉:

(一)进入食品生产经营等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二)对被检查单位生产经营的食品进行抽样检验;

(三)查阅、复制有关合同、票据、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四)查封、扣押有证据证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者有证据证明存在安全隐患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工具和设备;

(五)查封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场所;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措施。

第二十七条 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应当进行立案调查处理。

立案调查制作的笔录,以及拍照、录像等的证据保全措施,应当符合食品药品行政处罚程序相关规定。

第二十八条 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违法案件线索,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或者超出管辖范围的,应当及时移送有权处理的部门;涉嫌构成犯罪的,应当及时移送公安机关。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撕毁、涂改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记录表,或者未保持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记录表至下次日常监督检查的,由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2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进行处理。

第三十一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有下列拒绝、阻挠、干涉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监督检查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进行处理:

(一)拒绝、拖延、限制监督检查人员进入被检查场所或者区域的,或者限制检查时间的;

(二)拒绝或者限制抽取样品、录像、拍照和复印等调查取证工作的;

(三)无正当理由不提供或者延迟提供与检查相关的合同、记录、票据、账簿、电子数据等材料的;

(四)声称主要负责人、主管人员或者相关工作人员不在岗,或者故意以停止生产经营等方式欺骗、误导、逃避检查的;

(五)以暴力、威胁等方法阻碍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

(六)隐藏、转移、变卖、损毁监督检查人员依法查封、扣押的财物的;

(七)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提供虚假证言的;

(八)其他妨碍监督检查人员履行职责的。

第三十二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拒绝、阻挠、干涉监督检查,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规定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第三十三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以暴力、威胁等方法阻碍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涉嫌构成犯罪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第三十四条 监督检查人员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存在失职渎职行为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对相关责任人追究行政责任;涉嫌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等的日常监督检查,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6年5月1日起施行。

下载《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管理办法》及监督检查要点解析(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管理办法》及监督检查要点解析(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管理办》问答(合集五篇)

    《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管理办法》问答 2016年03月08日 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生产经营监管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统一负责。为贯彻落实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

    加强日常监督检查

    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坚持“动、查、纠、通、记”常抓不懈 今年冷工质量监督工作始终坚持常抓不懈,本着自己体会总结的“动(多走现场)、查(发现问题)、纠(即时纠正)、通(信息共享)、记(详......

    医疗机构监督检查要点

    医疗机构监督检查要点 一、执业行为 1、检查内容 (1)《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是否有效 (2)医疗机构是否按规定时间校验 (3)医疗机构的名称、地点、法定代表人、诊疗科目等是否与执......

    银行业务检查监督管理办法

    银行业务检查监督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切实规范业务检查监督行为,提高检查质量;有效提高业务检查监督效率,降低检查成本;充分共享业务检查监督信息,提高检查效益,促......

    日常监督检查考核细则

    日常监督检查考核细则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明确关于员工劳动纪律、工作质量、安全等相关考核细则。 本标准适用于制造一部全体员工。 2 职责 2.1 制造一部所有管理人员负......

    2016年日常监督检查工作方案

    2016年日常监督检查工作方案 一、日常监督检查范围 全县药品及药包材生产企业,医疗机构制剂室。 二、工作分工及安排 药品、药包材生产和医疗机构制剂配制的日常监督检查由食......

    文档日常监督检查考核制度

    日常监督检查考核办法试行 1 总则 1.1 为确保公司服务质量落实管理责任保证日常监督检查制度有效执行特制定本办法。 1.2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 1.3 公司实行部门值班经理日常......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督检查要点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督检查要点餐饮经营监督管理过程中食品安全检查工作项目比较繁多,但每个细节都关系到消费人群的人身安全和健康,学校幼儿园食堂食品安全监管更要求执法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