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导管相关性泌尿道感染的预防措施
导管相关性泌尿道感染的预防措施
一、插管前准备与插管时的预防措施
1、留置导尿前要进行评估,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插管前要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有无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等,否则不得使用;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尿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口径、类型,通常成年男性选16F,女性选14F。
2、操作人员要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戴手套的程序;一般采用0.5%碘伏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黏膜,男性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注意洗净包皮及冠状沟;女性光清洗外因,其原则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然后清洗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每一个棉球不能重复使用。
3、插管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动作要轻柔,避免尿道粘膜损伤;对留置导尿患者,应采用密闭式引流系统。
二、插管后的预防措施
1、保持尿液引流系统通常和完整,不要轻易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如要留取尿标本,可从集尿袋采集,但此标本不得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导尿管不慎脱落或导尿管密闭系统呗破坏,需要更换导尿管;疑似导尿管阻塞应更换导管,不得冲洗。
2、保持尿道口清洁,日常用肥皂和水保持清洁即可,但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以后还需消毒,患者洗澡或擦身时要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要把导管浸入水中;悬垂集尿袋,不可高于膀胱水平,并及时清空袋中尿液。
3、长期留置导尿管病人,应定期更换导尿管(1次/2周)和集尿袋(2次/周);疑似出现尿路感染而需要抗菌药物治疗前,应先更换导尿管;每天评价留置尿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异管。不主张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来预防尿道感染。
第二篇: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措施--曹丽丽
一、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定义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简称CRBSI): 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标准(符合下列情况之一)
1、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或渗出物排出或有弥漫性红斑。
2、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红斑(除外理化因素所致)。
3、经血管介入性操作,发烧≥38℃,寒战或低血压,无其他原因可解释。
CRBSI的诊断标准
1.实验室(保留导管)
一般情况取两份血,一套来自外周静脉,另一套来自导管内,两份血源的采血时间应接近且同时送检。
2.实验室(不保留导管)
从独立的外周静脉采两套血,同时在无菌状态下取出导管,剪下导管尖端5cm或近心端,一并送细菌室培养。
三、CRBSI的监测 1.观察插管处局部情况及患者的病情 2.及时正确采样与送检
3.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及相关表格 4.积极救治病人
5.分析感染的病原菌,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6.总结经验
四、CRBSI预防措施
(一)管理要求。
1.医疗机构应当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并落实预防与控制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职责。2.医务人员应当接受关于血管内导管的正确置管、维护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的培训和教育,熟练掌握相关操作规程。
3.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当建立静脉置管专业护士队伍,提高对静脉置管患者的专业护理质量。
4.医务人员应当评估患者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和控制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工作措施。
5.医疗机构应当逐步开展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目标性监测,持续改进,有效降低感染率。
(二)CRBSI预防与控制原则
避免不必要的导管插入,除非有医学指征 导管插入和护理要保持高水平无菌状态 尽可能限制导管留置时间
----WHO
(三)感染预防要点。1.穿刺操作时采用最大无菌屏障 1)帽子--需盖住所有头发 2)口罩--需紧密盖住口鼻 3)无菌隔离衣
4)病人必须被一件大的无菌罩从头到脚覆盖并只留一个小小的开口给导管放置 5)当无法确认严格遵从无菌技术时,例如导管是在紧急情况下置入,必须尽快更换导管而且不可超过48小时。2.严格皮肤消毒
1)插管或更换覆料前使用2%的洗必泰进行皮肤消毒较10%的络合碘或70%的酒精相比血液感染率更低。
2)在置管和更换覆料前不要在皮肤上使用有机溶剂(如丙酮、乙醚)。
3.手卫生和无菌术
1)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2)操作者在穿刺前应行手消毒,并坚持正确的无菌技术。使用了消毒措施后不要再进行置管部位的触诊。
3)插管、维护以及拔除导管过程中应尽量采用不接触技术,戴干净或无菌手套对职业安全和血源性病原体的管理是必须的。4.坚持无菌操作
1)严格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
2)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应当用75%酒精或含碘消毒剂进行消毒,待干后方可注射药物。如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3)导管末端连接的肝素帽保护不当而被污染,或连接输液器时消毒不严、不彻底,均可将细菌带入管腔而引起感染。导管接头被认为是污染导管内面的起始部位。4)护理人员在接上注射针头前,必须以酒精棉球来回擦拭肝素帽处约30秒。范围包括肝素帽顶端及周边,然后再连接输液器,尽量减少输液旁路的操作;输液装置每24小时更换一次,肝素帽3~5天更换一次。5)中心导管压力监测装置更换
尽可能使用一次性传导装置而非可重复使用的装置;
一次性或可重复使用的换能器每96小时更换,同时更换系统其他部件(输液管、连续冲洗装置和冲洗液)。
5.导管部位覆料的选用
1)使用无菌纱布或无菌透明、半透明的覆料覆盖置管部位。2)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如果愈合良好则不需要使用覆料。
3)对于高热、出汗较多,或局部有出血或渗出的患者,则无菌纱布比透明或半透明的覆料更为合适。6.置管部位覆料的更换
1)应当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2)长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无菌纱布每2天更换一次,无菌透明敷料为1-2次/周更换一次。
3)当置管部位覆料变潮、松动、显见的污染或必需查看置管部位时应当立即更换。4)隧道式或植入式中心静脉导管一周更换不超过一次,直到置管部位愈合。5)置管部位不使用抗菌软膏(血液透析置管者除外),因会增加真菌和耐药菌感染的风险。
6)告知置管患者在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保护导管,不要把导管淋湿或浸入水中。如果采取了可降低微生物进入导管的防护措施,如导管和连接设备用防水膜包裹则可进行淋浴。7给药设备的更换
1)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的24小时内或者停止输液后,应当及时更换输液管路。
2)用来输入丙泊酚的输液管每6-12小时更换一次。
3)无针接头的更换 无针接头至少应与给药装置同时更换,无针接头更换频率不应短于72小时,或根据生产厂家的建议更换,以减少感染风险。4)保持三通锁闭的清洁
8.静脉输液液体的管理要求
1)含有脂质的液体(如三合一溶液)应在挂瓶后24小时内输完。
2)对于单独输入的乳剂应于挂瓶后12小时内输完。如果考虑到输液量较大需要更多时间,那么应该在24小时内输完。3)血液和血液制品应在挂瓶后4小时内输完。
9.特殊预防措施 1)在一般预防方法不能有效降低感染时使用:
2)抗生素导管的应用:
在ICU、烧伤、新生儿病房感染率高于3.3/1000置管日,使用涂洗必泰/磺胺嘧啶银或四环素/利福平的导管可以体现出经济效益,而且被证实是减少CRBSI的一项有效措施。
3)抗感染敷料应用:
使用导管大于2个月的患者,在采用感染控制策略后,若CRBSI发病率仍无明显降低,可使用浸有氯己定的海绵敷料。4)抗菌药物封管: 对于长期置管患者,虽然最大程度地遵循无菌技术,但仍有多次CRBSI的发病史,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溶液封管。5)预防血栓形成
导管内血栓形成是发生cvc-ri的重要危险因素,它可使血流中的菌落容易种植在导管壁上而导致相关性感染。
中心静脉置管后,应当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进行常规冲管,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置管期间要保持导管通畅,防止导管血栓形成,应尽量避免自中心静脉导管采血和输血,以免有较小的血凝块沉积或粘附于导管腔内;输液过程加强巡视,防止导管受压、打折或输液器与导管接头脱开造成导管内回血凝固;
第三篇:导管脱落的预防措施
导管脱落的预防措施
导管脱落应积极预防为主,针对脱落的原因认真、切实做好各种预防措施。遵医嘱应用镇静剂,有效进行肢体约束,加强导管的固定,实施心理护理和严密的监护等,避免管路滑脱,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
1.评估意外拔管的的危险因素(非计划性拔管):评估病人的意识状态,年龄、管路固定情况、耐受程度、肢体约束是否得当,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的不适及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2.及时有效的肢体约束;在使用约束带过程中应经常检查约束带内的双手是否脱出,约束带有无移位,松紧度是否适宜、患者肢端有无缺血等。
3.及时使用镇静剂;对需长时间留置气管插管,如清醒不能耐受气管插管或出现烦躁及术后留置气管插管躁动患者,遵医嘱及时使用有效的镇静剂(如异丙酚、咪唑安定),减轻其不适感。但由于患者个体存在差异性,治疗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和镇静水平,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用药量。镇静治疗的患者个体各种反应减弱,应加强呼吸道管理、皮肤护理、基础护理、安全防护等,预防各种并发症及意外的发生。
4.选择适当有效的导管固定;气管插管、中心静脉导管、胃管比较妥善的固定方法是定期测量长度。如在固定气管插管之前,应保持患者面部清洁、干净,双条胶布“8”字交叉固定,对于意识清楚、活动大的患者使用扁带绕颈式固定。这样当病人坐起或出汗时,固定带不易脱落。每日更换胶布及固定带,遇潮湿或松脱及时更换。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注意保持密闭状态,如有卷边、患者出汗等应及时更换。
5.规范护理操作;进行翻身、扣背及各种护理操作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仔细、稳妥。更换体位时动作不可过猛,应先评估引流管的长度,以防牵拉时导管脱出。进行各项检查时应有专人妥善保护导管。
6.加强巡视;护理人员要细心主动巡视,检查各类导管的深度、固定状况、约束的情况等,警惕导管滑脱。各种导管衔接部位有无松动,固定胶布有无卷起,如有及时更换胶布固定。在患者易拔管高危阶段,增加巡视次数,及时发现并阻止患者自行拔管行为,以保证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安全。
7.加强心理护理;向清醒尤其不合作患者解释病情,解释置管目的、作用和脱管的危害及置管后人体的正常不适应,使患者主动配合医护工作。
导管标示使用规范
第四篇:导管的预防措施
富蕴县人民医院
FY---HL---2012---03
导管脱落风险评估单的书写要点
1.风险评估是指护士根据患者病情评估患者发生导管滑脱的危险因素,做好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防范意识。2.患者风险评估首次应有护士在入院或转入24小时内完成,特殊患者如抢救、急产、急诊手术等患者可交下一班进行评估。
3.患者风险评估填写首先按项次评分,评估后应在所选意外事件项目的“口”内写1,发生病情变化,随时评估,按评估的次数写对应的阿拉伯数字。
4.总分<5分为轻度危险,采取一般预防措施。
5.总分5-8分为中度危险及总分≧9分为重度危险,需在风险登记本中记录,采取高危预防措施,应立即启动导管脱落的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每周由护士再次评估。
6.一旦导管脱落时需在特殊情况记录再次置管名称、穿刺时间、姓名及评估,每周由护士再次评估,直至高危因素解除、出院、转科、死亡;上报护士长及护理部,立即采取补救措施,事后认真分析总结,提出防范整治措施。
7.导管脱落风险评估单保管与病历中。详见附表:
附表:
1.住院患者常见置管种类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呼吸机套管、胸腔引流管、腹腔引流管、脑室引流管、中心静脉导管、透析管路、PICC管、胃管、尿管、吸氧管、输液管、静脉留置针、造瘘管等。2.住院患者脱管的高危因素评估
1、评估患者管路:缝合及胶布固定有无松动、管子粗细长短是否按要求实施。
2、评估是否正在翻身、搬运等。
3、评估是否正在更换引流袋或局部换药操作。
4、评估患者精神、神志有无异常、情绪不稳躁动。
5、评估患者病情有无呼吸频率改变、剧烈咳嗽或呃逆等症状。
2.住院患者脱管危险因素
轻度危险预防措施:主要做好健康教育
1、总分<5分为轻度危险,采取一般预防措施,各类导管标识清楚(除吸氧管、输液管外),须注明置管名称、穿刺时间、姓名。
2、每天早晨固定更换胶布,并做好固定部位的皮肤护理,使皮肤清洁、易于固定。
3、护士应树立管路安全的观念,掌握管路固定的有效方法,护理常规、观察要点、及进行操作时避免管路异常滑脱的措施。
4、标志分明 各种管道应标志分清,分别记录,不可混淆。
5、指导患者正确带管活动,以免不慎管路滑脱。
6、向病人解释呼叫器的使用,保持呼叫器的完好,护士随叫随到。
中度危险预防措施:
1、总分5-8分为中度危险,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巡视,牢固固定各种导管,各部分连接紧密。对管路异常滑脱的患者进行正确的评估,能够采取紧急的处理措施。
2、对于意识清楚的患者置管前向其解释操作的目的、作用、所带来的不适及自行拔管的危害性。告知其拔管时机,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取得患者的配合。
3、对于无法言语的患者,正确灵活的运用非语言沟通,建立文字、图标、手势等沟通形式。
4、做好健康宣教,昏迷躁动、神志不清病人、幼儿或不配合者防止自行拔出导管,必要时使用约束带固定。要详细向家属及患者解释约束的目的,以取得理解和配合。
5、进行导管护理、更换引流装置或局部换药时时;翻身或搬动患者前;妥善固定好各导管动作应轻稳,以防导管脱出。
6、除其患者恐惧心理,并积极配合治疗,各科根据实际情况备好急救用物,如有导管脱落情况发生,及时告知医生迅速处理,防止并发症发生。
重度危险预防措施:
1、总分≧9分为重度危险,需在住院患者风险登记本中记录,采取高危预防措施,应立即启动导管脱落得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2、加强交班及巡视,病情变化随时进行评估,对存在管路滑脱危险因素的患者,根据情况安排家属陪伴及签字。
3、固定牢靠,维持其良好的固定,妥善安全放置。病人翻身、排便、下床时;病人搬移、因卧位改变;应注意保护各管道,防止滑脱、折断或受污染。
4、脱落时需在特殊情况记录再次置管名称、穿刺时间、姓名及评估,每周由护士再次评估,直至高危因素解除、出院、转科、死亡。
5、当发生患者管路滑脱时,医务人员要本着患者安全第一的原则,迅速采取补救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或将损害降至最低。
6、一旦发生导管脱落,护士把脱管经过、病情变化及处理过程,在特殊情况中记录,做好交接班。及时填写患者护理意外事件自报单,上报科护士长及护理部,立即采取补救措施,事后认真分析总结,提出防范整治措施。
附2:预防坠床措施 轻度危险预防措施:
(1)入院及时完成入院宣教告知要点。
(2)提供足够的照明措施,病区预防十跌倒措施上墙病。(3)病区环境、卫生间地面无积水、有小心跌倒/滑道标识。(4)病区环境有潜在危险的障碍物要移开,保证道路畅通。(5)向病人解释呼叫器的使用,保持呼叫器的完好,护士随叫随到。
中度危险预防措施:
在轻度预防措施的基础上,需完善以下措施:(1)尽量将患者安置在再距离护士站较近的病房。(2)按医嘱留家属陪护。
(3)落实病人请假外出制度,并做好解释。
(4)落实相关的护理记录(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告知)。(5)使用床栏给予保护(无床栏,让患者的床尽量一面靠墙)睡觉时请将床栏拉起,离床活动时应有人陪护。
(6)家属或其他人陪同入厕(告知患者及家属现科室卫生间地面较滑,无防滑地板、无防滑措施、为了患者安全请陪同入厕)重度危险预防措施:
(1)评估护士对高危人群及时报告护士,指导责任护士加强病人管理,定期巡视病人(了解加强患者的夜间巡视制度)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2)使用相关的警示牌(在患者床头挂“小心跌倒”标记,并告知患者及家属、提示患者有跌倒的危险性)。(3)加强交接班制度,病情变化随时进行评估。
(4)高风险患者做好健康教育、向家属及患者交代跌倒/坠床注意事项并落实相关的护理记录(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告知并记录,患者及家属签名)。
(5)必要时使用合适的身体约束、使跌倒/坠床的危险降至最小。(6)家属或其他人陪同入厕(告知患者及家属现科室卫生间地面较滑,无防滑地板、无防滑措施、为了患者安全请陪同入厕,并告知患者入厕时请穿防滑鞋)。
(7)外出检查时需用轮椅并全程陪同,对年龄偏大、活动能力较差,应使用平车或带轮病床推去。(8)告知病人及家属有关注意事项;
1.行动不便,无法自我照顾,不能独立下床的病人请家属左右陪护,协助活动。
2.下床时,请慢慢起身,特别是你服用有些特殊药物时,如降压药、安定药等。
3.当您需要协助时,请按呼叫铃,护士会来到您身边。
4.保持地面干燥,如地面弄湿,及时按叫呼铃,请相关人员处理。5.将您的物品收纳于柜中,保持走到畅通。
6.卧床时请拉起床栏,特别是病人躁动不安,意识不清时。7.请穿上合适尺码的衣裤,以免绊倒。8.将您的物品放在您容易取到的地方。9.病房保持灯光明亮,使您行动更方便。10.上厕所如您需要请呼叫护士。
第五篇:关于妇科泌尿道感染的护理措施
关于妇科泌尿道感染的护理措施
摘要:目前,感染已成为医学领域突出的问题,医院内感染是医院质量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产后妇女由于其生理和解剖位置的关系,约有2%-4%左右发生产后泌尿系统的感染,最常见的有膀胱炎、肾盂肾炎。护理工作贯穿于防治医院感染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从护理工作者着手,抓住每个环节,重视每个危险因素的存在,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可减少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 泌尿道感染 护理措施
目前,感染已成为医学领域突出的问题,医院内感染是医院质量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产后妇女由于其生理和解剖位置的关系,约有2%-4%左右发生产后泌尿系统的感染,最常见的有膀胱炎、肾盂肾炎。护理工作贯穿于防治医院感染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从护理工作者着手,抓住每个环节,重视每个危险因素的存在,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可减少感染的发生。现将我科防止泌尿道感染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妇科泌尿道感染的易感因素
1.1女性外生殖器的解剖特点,因尿道与肛门位置的关系,将肛门的大肠杆菌带至尿道口造成上行性感染引起膀胱炎,再感染到肾脏而引起肾盂肾炎。由于女性泌尿道短而直,又接近阴道、肛门,故外阴不洁易引起泌尿道感染。1.2年龄因素
老年妇女的泌尿系统随着年龄的增长,肾功能的减退,女性常见骨盆肌肉松弛而出现膀胱膨出、尿失禁、尿潴留,增加了感染的机会。妇女月经期及产妇产后由于恶露的流出,分泌物较多,细菌容易生长繁殖而引起感染。1.3留置导尿管
留置导尿管刺激尿道黏膜易致尿道黏膜损伤,破坏机体防御屏障,因此,增加了感染的机会。1.4抗生素的应用
大量滥用广谱抗生素,易造成菌群失调,引起某些耐药菌株的产生,增加了感染的机会。2护理措施
2.1建立预防医院感染的制度和措施。强化医护人员的院内感染意识,严格消毒制度,完善预防医院感染的屏障系统。
2.2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在一切无菌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预防污染及交叉感染。2.3排空膀胱预防泌尿道感染,加强留置尿管的护理
分娩进行中尽量排空膀胱,减少分娩过程膀胱受压、膀胱受伤的机会。产后督促产妇及时排空膀胱,如有排尿困难,可利用各种方法诱导鼓励其排尿,如热敷腹部,听流水声等。检查产后膀胱是否过度充盈,可触诊耻骨联合上方。使用导尿管前应选择粗细适宜的导尿管,插管时操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黏膜,如导尿管误入阴道应光环导尿管重新插入。导尿管要妥善固定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避免受压、扭曲、堵塞,以保持引流通畅有效。每日定时更换集尿袋,及时倾倒,记录尿量,并观察尿的颜色,发生尿液沉淀、浑浊、结晶应行膀胱冲洗。导尿管及引流管位置应低于耻骨联合,防止尿液返流。每日用5%碘伏溶液擦洗外阴及尿道口两次,并且尽量缩短留置尿管时间,如病情需长期留置导尿管者,每周更换一次导尿管,拔掉导尿管后用5%碘伏溶液擦洗尿道口及会阴部两次,并要及时督促病人多饮水,尽早自行排尿。2.4会阴部护理
要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并做好床单的轻度处理,保持床单的清洁、干燥。指导月经期患者、产妇要及时更换潮湿的会阴垫及内裤,以免潮湿刺激局部皮肤。留置尿管期间每日用5%碘伏溶液擦洗会阴部两次,每次大便后注意肛门及会阴部的清洁,防止粪便及阴道分泌物污染尿道引起泌尿道感染。2.5指导病人多饮水,以增加尿量,预防泌尿道感染。由于产后疲乏、术后不适,患者集体抵抗力降低,患者每日饮水在2500ml以上,以增加尿量,起到机械冲洗作用,有效地预防泌尿道感染的发生。2.6减轻症状,预防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
给予特定的抗生素以杀死致病菌,2天内症状会减轻,需持续治疗10天致14天直至症状完全消失,服药同时并做尿液培养,看细菌对哪种抗生素有效,在换上有效抗生素完全根治为止。摄取足够的液体,每天至少3000致4000毫升以稀释尿中细菌。选择有效的抗生素,尽量缩短用药时间,避免连用抗生素,以免产生各种耐药菌株,降低集体抵抗力。2.7出院指导
指导产妇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换内衣裤;保持会阴部的清洁,注意多饮水,及时排空膀胱;向患者讲解泌尿道感染的诱发因素、症状及护理治疗;正确合理按医嘱服用抗生素,并在治疗期一年内定期复查;让患者了解泌尿道复发症状及时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