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电价制定存在的问题

时间:2019-05-15 02:46: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区域电价制定存在的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区域电价制定存在的问题》。

第一篇:我国区域电价制定存在的问题

我国电力市场定价研究

马龙

(西山公用事业公司

山西

太原

邮编 030053)

【摘 要】电价是单位电能商品价格的总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电价应依据供求关系的变化,消费者的偏好,替代产品的经济比较和市场未来预期的影响等社会因素综合考虑。

在系统的电力市场化改革中,电价形成机制改革既是改革的关键环节,电价形成机制改革的成功与否是衡量改革成败的重要标准。因此,在协调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同时,尤其要重点解决好电价形成机制改革的问题。电价不仅是电力市场供求关系的信号,也是控制电力市场交易的经济杠杆,因此,电价理论成为当前国内外电力学术界的重点研究对象。我国电力工业市场化过程起步较晚,对电价体系和交易机制等方面的理论研究还不成熟,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介绍了电价在区域电力市场、农村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电价;电力市场;区域电价

随着全球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电力工业市场化已经成为一个势不可挡的世界潮流[1]。近百年来电力行业在世界各国都是自然垄断行业,即发电、输配电、售电垂直一体化垄断经营,这种垂直垄断经营模式对于大规模输配电和发电企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同时在保证电力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但在经济迅速发展后,这种垄断经营产生的成本无约束、经营无竞争、效率低下的弊端日益突出[2]。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电力工业体制改革,要求无论是国营的还是私营的电力公司都必须面向市场,参与竞争。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两个:实现电网开放,打破发电、输电、配电、售电一体化的传统结构和地区性垄断;以市场理论为基础,强化电价的经济信号功能及市场协调功能。前者是后者得以实施的条件与保证,后者将具体实现电力工业提高效益,增强活力的改革目标[3]。因此如何制定电价是电价体制改革的关键。

一、绪论

(一)电价

以货币表现的电力产品价值。电的价格形成和运行一方面必须遵循价值规律,以费用和效用为基础;另一方面由于存在独特的生产和价值形成过程,而要求在价值规律的原则下,采取独特的价格机制[4]。

(二)电价影响因素 1.电力成本

电力成本可以分为发电成本、输送成本和交易成本三部分。具体来说,它包括发电所需的燃料费;在输电、配电过程中的损失费;从事电力生产所需的人工费用和管理费用;发电、输电、配电所需的维修费用;设备老化折旧的费用以及更新所需的费用;随着电力负荷的不断增长,还要考虑发电、输电、配电所需的发展和还贷费用 [5]。

2.市场供应需求

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直接影响产品价格的波动,这是市场价值规律的必然。在电力市场中,电价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系统的供求情况。当系统的总需求很大,而电力供应紧张时,电价便会升高;当系统的总需求很小,而电力供应充足时,电价便会降低[6]。

3.输电约束

电网络对电价也有比较大的影响。输电费用包括电网设备使用费或占用费、电网扩建费、网损分摊和维护费和阻塞费。阻塞费用可以理解为一种机会费用,正如维持系统平衡的费用应由导致不平衡的市场成员支付一样,如在新西兰实行的强制损失金和强制补偿金,输电阻塞调度的费用应由引起阻塞的市场成员支付。在输电阻塞严重的地区,由于输电约束而不能将其他低电价地区的电力输送至缺电地区。导致部分节点电价非常高,致使整个市场的出清电价升高。

(三)电价特性分析

电价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发电成本、发电和用户的报价策略、输电网结构、气候和经济形势等因素的共同影响。电价及其众多的相关因素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并呈现出十分复杂的变化特点。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十分复杂和庞大的动力系统[7]。

电力市场中的电力交易价格是一个典型的时间序列。以美国加州电力市场为例,每天的电价是一个具有24个数据点的时间序列,每整点一个交易电价序列。通过对其统一价格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该地区电价时间序列呈现以下特点[8]:

1.电力市场中未来任何时段的电价都是不确定的,它只能由市场供求规律得到。在一个监管有力的市场中,任何人都无法操纵电价,从这个角度而言,电价可以看作是具有一定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

图2—1电力市场5月份两个不同时段的电价曲线

2.电价具有均值回复特性:电力商品的价格也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时高时低,但是平均价格接近于成本。电价围绕着电力价值附近波动。这个特性暗示着,当价格很高的时候,就有一种趋势迫使价格降下来;同样的,当价格很低的时候,就有一种趋势使价格升上去,这显示了产品和消费水平均衡的特性。价格很高的时候,消费者选择降低消费,出现产品供大于求的局面,发电商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就会降低价格来鼓励消费者多用电[9]。

图2—1中可以看出不同时段的电价的均值是不同的,方差也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异方差性。

3.电价变化波动性大。由于电力商品不能有效存储,而电力消费要求实时供需平衡,这使得电力价格呈现出强烈的波动性。与电力系统负荷相比,电价的波动要高出很多,有时可能出现急剧的上升或下降。相比之下,负荷曲线比较平稳,没有电价变化剧烈。

4.跳跃和价格尖峰特性。由于用户很低的价格弹性、系统设备的故障、有限的输电容量以及市场力的作用,使得电力市场电价常出现价格的非正常跳跃,出现尖峰电价。图2—2就显示在2000年4月市场出清价出现有很多价格尖峰[10]。

图2—2电力市场5月份两个不同时段的电价曲线

5.市场出清价的周期性规律。电价变化的日周期性是指一天24小时为周期的电价变化所体现的规律性。每日电价也有高峰低谷。在每天同一时刻电价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表现在每天的24小时电价曲线图形变化相似。

6.电价与负荷不同,它不具有总体上随时间增长的特点,今年的电价不一定比去年的电价高。作为生活必需的电能的价格,是随着各种社会、经济、天气、系统的运行状况等因素而不断变化的。

二、我国区域电价制定存在的问题

我国电力行业的长期受到垄断经营方式的影响,供电企业很少考虑到电力市场的竞争问题,造成了我国电力企业严重缺乏忧患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行业之间以及与其他同类行业之间开始了竞争,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会愈来愈烈。在这种形势下,我国的电力企业显得缺乏必要的竞争能力。

(一)区域电力市场电价存在的问题

要想解决目前我国的电力市场的现状就需要改进。“打破垄断与区域电力市场建立模式”是一个好的解决办法,但是建立区域电力市场面临着不小的障碍。

利益上的障碍。主要涉及到地方利益的协调。若把省电力公司变成分公司,成了区域网的儿子,省公司就没权了。电网资产在区域网和省网之间划分,也发生很大的矛盾,谁都想强化自己这块。因为有资产就有交易,就有税收。

制度层面的障碍。现在改革没有法律制度的保障,电力法也没有修改,一些制度都是转轨初期形成的,以至于我们一些新的机构没有法律的依据,缺少与改革相配套的法规制度。

电价政策是市场中最重要的。去年国务院发了一个电价改革方案,但实施困难。还要回过头对电厂按照成本价的办法去核价。东北市场电价改革方案中,两部制电价实际上还是政府审批。

企业制度的问题。厂网分开,大的框架走出去了,但离真正的厂网分开还有相当距离,进展不理想。电力行业国有经济占90%以上,多数还是国有独资。集团公司还没有脱离一体化经营的管理模式,新三会、老三会并存,还没有形成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治理结构。

(二)区域市场问题分析

首先,不要一刀切。省公司不要说一定是子公司,或分公司,可以有独立核算的公司。但基点要建立在区域市场上。

然后,处理好区和省的关系,应该统一的要统一,同时要有分工。应该在区域层次统一的:平台统一,交易规则统一。交易品种应该分工,如现货市场、期货市场、实时市场等等。现在交易量不大,10%-20%,好多市场产品没开发出来,好多问题还没想清楚。

最后,建立区域市场要把握两个立足点,即中国的国情,和电力工业的自身规律。中国的财税体制、管理体系、责任体系都是省为基础。所以省电网公司变为分公司很难做到。另外各省经济发展程度不一,对电价承受能力差距很大。这对市场的模式的形成会有很大影响。电力工业的规律:第一,电的产供销同时完成,电能不能储存,要实时平衡,第二,电的网络性。发电、售电环节可以竞争,但电网是垄断的。这对输配售分开有很大的影响。第三,电力是公共商品,价格的波动对经济影响很大。当前区域电力市场的建设,应该以区域级和省级共存的市场为基础,因地制宜。要打破省级壁垒、壮大区域市场,同时不要忘记未来的全国市场。超越这个立足点,建立一个理想的区域市场,困难重重。

(三)区域市场电价解决办法

1.对解决区域电价制定具体实施的建议

区域电力公司实行计划单列。建议区域性的电力公司独立出来,由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直接授权各个区域电力市场,实行计划单列。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成立后,国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五大集团一样,地位已经平等。未来相当长时期,我国电力市场仍旧是区域电力市场为主。

供需双方自己面对面。进一步改革,建议在省或大区,选一些大用户,在这个范围里自主选择、谈判,按合同执行。让供需双方在新机制里感到完全可行,不影响原有重大利益。积极推进直供大用户供电非常必要。比如煤涨价钢铁肯定要涨价,电也是工业用户的成本,也应该随行就市。南方电网搞竞价,就能真正走通,不走市场就永远走不通。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建立双边的、长期的现货市场,使电力市场从低级到高级发展。

电力监管体制要分工。建议监管体制分成两块,国家电监会和它在区域的派出机构,重点放在发电侧的监管,因为发电侧重点应该是打破省间壁垒,搞区域资源优化配置。国家电监会没有局部利益,监管发电侧市场也能相对公平。省内供电、配电应该由省设立单独的监管机构,面向用户,主要管普遍服务、服务质量、价格。国家监管机构和省级监管机构有分工,又有关联。地方监管机构受国家电监会的指导和协调。这样工作量可以大大减轻,力量也可相对集中。

信息公开和规则问题。“三公”原则,信息公开是基础。现电力市场监管规则中的公开仅是大原则,不够细。国外的规则把可能碰到的事儿都写进去了。规则应该针对两个市场,具有可操作性和公平合理性。全体市场主体都要参与制定,大家认可,市场才会有效率,才能共赢。

三、总结

电价在电力市场实现过程中占据着核心地位。电力市场的理论问题集中在电价上,具体表现为将电力从生产到消费的一切行为都用价格(费用)表示出来。例如:峰谷电价计算;水电电价的确定;无功电费的计算;检修费用的计算;备用费用的计算;输电费用的计算;接网费用的计算;事故损失计算;可靠性费用计算等等。利用电价在市场环境中的经济信号作用,指导、调节、控制电力生产与消费,从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合理组织生产,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

首先,电价不论是在一个政府定价的完全垄断的环境中,还是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财务核算是其最基本的功能。一方面电力生产服务部门依据电价获取收益,维护生产与再生产,另一方面用户根据电价决定用电,核算其用电成本。

其次,电价在市场环境中起着促进生产、引导消费的经济信号作用。这里需要突出强调的是电价引导消费的负荷管理功能,正是电价的负荷管理功能将用户与电力系统更紧密地联系起来,使电力供需双方在一个平等的地位,针对电价做出的相应反应,同时也影响电价的变化,最终达到供需平衡。

此外,电价通过市场机制完成从资源配置、组织生产到产品分配等一系列工作。合理的电价体系在满足市场参与者追求自身效益最大化的同时也实现了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最后,电价作为国家能源政策等一系列经济、政治政策的实现手段,在国民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即使在自由的市场环境中也不排斥政府运用信贷、税收、许可证等手段干涉价格从而达到更高的政治目的。我们将进一步改善我过电价的制定问题,使我国电价不断地完善。

四、参考文献

[1] 于尔铿,韩放,谢开等.《电力市场》[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 [2] 曾鸣.《电力工业商业化运营与电力市场》[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 [3] 尚金成,黄永皓,夏清等.《电力市场理论研究与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4] 杜松怀,温步瀛,蒋传文.《电力市场》[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5] 刘俊勇,万海滨.《电力市场的基本理论及其算例》[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6] 王锡凡、王秀丽、陈浩勇.《电力市场基础》[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7] 杜松怀.《电力市场》[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8] 黄忠祥.上网电价制度探讨[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3。

[9] 张坤、谭忠富.电力市场的产生及其运行模式[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1992.2 [10] 王永福、张伯明、孙宏斌.实时电力市场运营模式[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2,(21):4.7

第二篇: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内容提要: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布局继20世纪80年代沿海发展战略、90年代末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目前新的区域发展格局正成形成,即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实行东西互动,带动中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本文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作了分析,指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对策

区域经济是各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大城市为中心、发展水平相近地区的经济联系和合作加强,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济区。我国区域经济按地理位置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从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厦门、深圳、湛江等整个海岸线为快速发展的经济区域;第二层次是从哈尔滨、沈阳、石家庄、太原、郑州、武汉、合肥、南昌、长沙等内陆属于发展较慢的经济区域;第三层次是西部地区为发展落后的经济区域。

一、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1、从东部沿海的经济发展看

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已进人工业化的起飞阶段,走在全国前列。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形成,并在WTO规则下迅速与国际市场接轨。国民经济以年均10%--11%的速度增长,超过全国平均2个以上百分点,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总量的65%以上,人均GDP达1700美元。这一地区形成3个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经济圈和都市圈,即以广州、深圳和珠海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区,这三个区域相继创造出区域发展的奇迹。今年以来,特别是长三角和珠三角,更是高速赛跑,比翼齐飞,成为我国的制造业中心,占全国经济的权重愈来愈大。

2、从西部大开发取得的进展看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4年里,国债投资及其带动的投资达7000亿元人民币,五大标志性工程:生态环境建设、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两线工程进展顺利。东部资本、港澳台资本和外资加快了西进步伐。产业结构正在调整,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都出现可喜发展的势头。各省市区内的铁路、高速公路、机场、水利、县乡道路、农村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推进很快。重庆、成都、西安等城市建设突飞猛进。

3、从东北经济发展新机遇看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决策的出台,给解决东北问题带来了一次新机遇。东北地区制造业的基础优势和巨大潜力,是东部沿海地区所不具备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现已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政策和操作方法都与西部开发不同,采取直接面对一个个企业的政策和方法,核心内容是用高新技術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传统技术,用市场化的先进管理取代传统管理模式,所需资金采取多渠道筹集方式,包括利用外资和民间资本。

4、从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看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东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生产要素大量地向东部地区流动,但产业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梯度转移并没有实现,尽管国家在前几年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但西部地区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发展仍较缓慢。三大地带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东部地区已形成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外来资本,民间资本充分,产业结构升级迅速,制造业、服务业和外贸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西部经济增长主要靠基础建设投资拉动,国有资本仍占主要地位,外资、民间资本不足,制造业、服务业发展不快,投资效益不高。因此,东西部之间的经济总量、发展速度、人均收入水平的差距仍在继续扩大。以西部的GDP增长速度为1相比较,1998年东西部比为1.43:1,2002年扩大为1.57:1。人均GDP,2002年西部约600美元,东部则为1700美元,东部约为西部的3倍。

二、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致使国家总体改革目标进退维谷。由于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对东南沿海地区实行政策倾斜、资金倾斜,加上其地理位置优势,目前东南沿海与中西部的发展差距凸显出来了。向沿海倾斜的区域政策使全国经济重心总体向东南偏移,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类型和产业结构与东部地区也产生了很大差异。东南沿海区域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巨大差异,使以市场为导向的宏观经济改革目标与区域经济发展目标之间发生冲突,使国家总体改革方案难以设计与贯彻落实。

2、中部经济有“凹陷”之忧。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沿海发展战略和90年代末西部大开发

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已成为全国的“经济凹地”,十六大后又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发展和改造”的方针,中部地区经济地位相对下降。中部地区农业比重很大,农村人口过多,由于靠农业发展的出路越来越窄,而制造业又没有出现由东部向中部转移的梯度效应,在东部大发展、西部大开发、东北经济振兴的新形势下,中部地区经济结构转型所面临的国内与国外的压力会加大,“经济凹地”有可能会加深。

3、区域产业结构趋同,重复建设,区域经济特色不明显。一是重复建设,这不仅出现在价高利大的产业领域,而且在基础设施领域尤甚。二是在开放引资上竞相出台优惠政策,在外贸出口上竞相压价,导致过度或恶性竞争,甚至区际联系还要小于与国际的联系。三是存在严重的产业同构现象。加速扩大的地带间经济发展差距,加大了地方政府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兴地富民”的客观压力,迫使一些地方政府在项目投资上置全局性资源浪费、生产能力过剩而不顾,低效益、低水平地重复引进、生产、建设,从而导致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现象不断加剧。这不仅抑制了地区经济比较优势的发挥,丧失了地区分工效益和规模经济效益,而且影响国民经济整体效益的提高。

4、地方割据现象仍比较严重。在地区差距日渐扩大的背景下,受地方利益的驱使,各地方政府或以公开的形式,或以隐蔽的形式实行地方保护主义。如区域间为争夺紧俏资源而展开的资源大战;构筑名目繁多的贸易壁垒和行政壁垒;互相实行资源、技术、人才、商品的垄断和封锁等来保护本地区的利益。不仅造成了流通渠道堵塞,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不能自由流动,而且使地区、行业、企业间的优势无法互补,造成资源浪费,并最终导致竞争、开放、统一的国内大市场难以形成。目前,各地区进一步扩张面临的共同障碍,是行政体制分割,各自为政,行政性区际关系替代了市场性区际关系,难以做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及经济融合。

5、不发达地区的造血功能不足。对不发达地区而言,其基础设施建设明显落后于沿海发达地区,优惠政策也没有绝对的优势,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更为重要的是不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落后,缺乏对外部资金的吸引力。人才缺乏,科研经费不足,使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雪上加霜。

6、“资源换增长”模式普遍存在。很多地方政府用土地和优惠政策招商引资作为促使本地经济发展和GDP增长的最优选择,这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个最普遍的问题。

三、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强宏观调控,进行必要的政府干预。从我国目前体制转轨时期的特殊情况来看,虽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初步形成了,但是市场发育还不充分,各地经济的市场化水平差距很大,全国统一的市场尚未形成。所以政府应通过转变自身职能,促进市场发育,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比较宽松的市场环境。同时,还应通过制定适当的区域经济政策,防止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导致地区差距讲一步扩大。为解决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问题,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政府通过必要的投资倾斜和政策倾斜,加强不发达地区的智力投资,扶持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通过宏观调控措施,达到各个经济区域协调发展的目的。同时寻求“点”的突破,国家在各地区发展的点上集中投入资金、引入技术,培植主导产业,使之成为真正带动周围地区的发展极。

2、淡化行政区划色彩,强化经济区域功能。打破部门、地域界限,本着“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结构优化、效益优先”的原则联合起来,推动城市间、地区间的规划联动、产业联动、市场联动、交通联动和政策法规联动,通过整合区域资源,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壮大跨区域的龙头产业,以较低的成本促进产业优势的形成。整合的思路应是改革和优化政府。改善政府的纵横向权力结构,把握好上下政府分权和集权的度,从法律、组织、风险等方面约束和规范地方政府的行为,使政府真正从管理走向服务,从全能走向有限,从根本上克服和解决“行政区经济”的弊端。走联动发展,共同繁荣的路子。

3、统筹区域发展规划,建立区域利益调整机制。东部地区要继续发挥引导国家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优先发展高技术产业、出口导向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挥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主力军的作用。中部地区多数都是农业大省,是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的调出基地,充分利用其承东启西、纵贯南北,地处全国水陆运输网络中枢的有利区位和综合资源优势,“东引西进”加快传统工业技术改造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就有可能尽快崛起,成长为推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又一主动力。从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西部大开发战略力图通过实施西气东输、东电西送、南水北调和青藏铁路等通道网络建设,与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等工程,使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为西部地区的产业发展搭建更宽广的平台。

4、理顺资源价格体系。现在我国区域间合理分工和商品交换的主要阻力有两个:一是自然资源产品相对低价、工业制成品相对高价的不等价交换,二是地区分割和地区封锁。因此,协调区域市场需要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其中最为关键是理顺资源价格体系,提高生产要素价格的市场化程度。

5、落后经济区域发挥本地优势,突出特色。中国中西部地区经济落后的普遍现象是:

生活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人口增长快,失业率高,严重依赖农产品和初级产品出口,依附性强,生产力脆弱,交通不发达,自然条件差。根据当代发展理论与区域经济理论,综合考虑中西部的实际困难,当前应当重点抓好的问题是,最大限度地调动落后经济区域的内部积极因素,发挥本地优势,加快自身发展。

6、加强东、中、西部企业合作。当前最重要、最现实的就是引入东部和中部的市场主体,在东中西联动中,推进西部大开发。东中西部经济技术合作,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到90年代中后期,一直以商品贸易为主,投资与企业并购仅占15%,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情况有所变化。近年,东部地区一批优强企业,如康佳、“三九”、娃哈哈、白猫集团、春兰集团等采取多种方式进入西部,除必要的资金投入外,更多的是注入管理模式、转移技术、提供商标使用与营销网络等等。这样,既满足了东部优强企业低成本扩张的需求,扩大了市场空间与原材料来源,又解决了西部工业崛起中受到的资金、技术、经营管理、市场拓展等多方面的约束,加快了西部工业化的进程,取得双赢效果。

第三篇:区域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区域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区域经济是各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大城市为中心、发展水平相近地区的经济联系和合作加强,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济区。我国区域经济按地理位置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从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厦门、深圳、湛江等整个海岸线为快速发展的经济区域;第二层次是从哈尔滨、沈阳、石家庄、太原、郑州、武汉、合肥、南昌、长沙等内陆属于发展较慢的经济区域;第三层次是西部地区为发展落后的经济区域。

一、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1、从东部沿海的经济发展看

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已进人工业化的起飞阶段,走在全国前列。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形成,并在WTO规则下迅速与国际市场接轨。国民经济以年均10%--11%的速度增长,超过全国平均2个以上百分点,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总量的65%以上,人均GDP达1700美元。这一地区形成3个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经济圈和都市圈,即以广州、深圳和珠海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区,这三个区域相继创造出区域发展的奇迹。今年以来,特别是长三角和珠三角,更是高速赛跑,比翼齐飞,成为我国的制造业中心,占全国经济的权重愈来愈大。

2、从西部大开发取得的进展看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4年里,国债投资及其带动的投资达7000亿元人民币,五大标志性工程:生态环境建设、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两线工程进展顺利。东部资本、港澳台资本和外资加快了西进步伐。产业结构正在调整,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都出现可喜发展的势头。各省市区内的铁路、高速公路、机场、水利、县乡道路、农村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推进很快。重庆、成都、西安等城市建设突飞猛进。

3、从东北经济发展新机遇看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决策的出台,给解决东北问题带来了一次新机遇。东北地区制造业的基础优势和巨大潜力,是东部沿海地区所不具备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现已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政策和操作方法都与西部开发不同,采取直接面对一个个企业的政策和方法,核心内容是用高新技術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传统技术,用市场化的先进管理取代传统管理模式,所需资金采取多渠道筹集方式,包括利用外资和民间资本。

4、从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看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东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生产要素大量地向东部地区流动,但产业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梯度转移并没有实现,尽管国家在前几年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但西部地区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发展仍较缓慢。三大地带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东部地区已形成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外来资本,民间资本充分,产业结构升级迅速,制造业、服务业和外贸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西部经济增长主要靠基础建设投资拉动,国有资本仍占主要地位,外资、民间资本不足,制造业、服务业发展不快,投资效益不高。因此,东西部之间的经济总量、发展速度、人均收入水平的差距仍在继续扩大。以西部的GDP增长速度为1相比较,1998年东西部比为1.43:1,2002年扩大为1.57:1。人均GDP,2002年西部约600美元,东部则为1700美元,东部约为西部的3倍。

二、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致使国家总体改革目标进退维谷。由于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对东南沿海地区实行政策倾斜、资金倾斜,加上其地理位置优势,目前东南沿海与中西部的发展差距凸显出来了。向沿海倾斜的区域政策使全国经济重心总体向东南偏移,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类型和产业结构与东部地区也产生了很大差异。东南沿海区域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巨大差异,使以市场为导向的宏观经济改革目标与区域经济发展目标之间发生冲突,使国家总体改革方案难以设计与贯彻落实。

2、中部经济有“凹陷”之忧。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沿海发展战略和90年代末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已成为全国的“经济凹地”,十六大后又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发展和改造”的方针,中部地区经济地位相对下降。中部地区农业比重很大,农村人口过多,由于靠农业发展的出路越来越窄,而制造业又没有出现由东部向中部转移的梯度效应,在东部大发展、西部大开发、东北经济振兴的新形势下,中部地区经济结构转型所面临的国内与国外的压力会加大,“经济凹地”有可能会加深。

3、区域产业结构趋同,重复建设,区域经济特色不明显。一是重复建设,这不仅出现在价高利大的产业领域,而且在基础设施领域尤甚。二是在开放引资上竞相出台优惠政策,在外贸出口上竞相压价,导致过度或恶性竞争,甚至区际联系还要小于与国际的联系。三是存在严重的产业同构现象。加速扩大的地带间经济发展差距,加大了地方政府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兴地富民”的客观压力,迫使一些地方政府在项目投资上置全局性资源浪费、生产能力过剩而不顾,低效益、低水平地重复引进、生产、建设,从而导致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现象不断加剧。这不仅抑制了地区经济比较优势的发挥,丧失了地区分工效益和规模经济效益,而且影响国民经济整体效益的提高。

4、地方割据现象仍比较严重。在地区差距日渐扩大的背景下,受地方利益的驱使,各地方政府或以公开的形式,或以隐蔽的形式实行地方保护主义。如区域间为争夺紧俏资源而展开的资源大战;构筑名目繁多的贸易壁垒和行政壁垒;互相实行资源、技术、人才、商品的垄断和封锁等来保护本地区的利益。不仅造成了流通渠道堵塞,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不能自由流动,而且使地区、行业、企业间的优势无法互补,造成资源浪费,并最终导致竞争、开放、统一的国内大市场难以形成。目前,各地区进一步扩张面临的共同障碍,是行政体制分割,各自为政,行政性区际关系替代了市场性区际关系,难以做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及经济融合。

5、不发达地区的造血功能不足。对不发达地区而言,其基础设施建设明显落后于沿海发达地区,优惠政策也没有绝对的优势,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更为重要的是不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落后,缺乏对外部资金的吸引力。人才缺乏,科研经费不足,使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雪上加霜。

三、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强宏观调控,进行必要的政府干预。从我国目前体制转轨时期的特殊情况来看,虽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初步形成了,但是市场发育还不充分,各地经济的市场化水平差距很大,全国统一的市场尚未形成。所以政府应通过转变自身职能,促进市场发育,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比较宽松的市场环境。同时,还应通过制定适当的区域经济政策,防止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导致地区差距讲一步扩大。为解决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问题,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政府通过必要的投资倾斜和政策倾斜,加强不发达地区的智力投资,扶持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通过宏观调控措施,达到各个经济区域协调发展的目的。同时寻求“点”的突

破,国家在各地区发展的点上集中投入资金、引入技术,培植主导产业,使之成为真正带动周围地区的发展极。

2、淡化行政区划色彩,强化经济区域功能。打破部门、地域界限,本着“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结构优化、效益优先”的原则联合起来,推动城市间、地区间的规划联动、产业联动、市场联动、交通联动和政策法规联动,通过整合区域资源,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壮大跨区域的龙头产业,以较低的成本促进产业优势的形成。整合的思路应是改革和优化政府。改善政府的纵横向权力结构,把握好上下政府分权和集权的度,从法律、组织、风险等方面约束和规范地方政府的行为,使政府真正从管理走向服务,从全能走向有限,从根本上克服和解决“行政区经济”的弊端。走联动发展,共同繁荣的路子。

3、统筹区域发展规划,建立区域利益调整机制。东部地区要继续发挥引导国家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优先发展高技术产业、出口导向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挥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主力军的作用。中部地区多数都是农业大省,是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的调出基地,充分利用其承东启西、纵贯南北,地处全国水陆运输网络中枢的有利区位和综合资源优势,“东引西进”加快传统工业技术改造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就有可能尽快崛起,成长为推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又一主动力。从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西部大开发战略力图通过实施西气东输、东电西送、南水北调和青藏铁路等通道网络建设,与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等工程,使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为西部地区的产业发展搭建更宽广的平台。

4、理顺资源价格体系。现在我国区域间合理分工和商品交换的主要阻力有两个:一是自然资源产品相对低价、工业制成品相对高价的不等价交换,二是地区分割和地区封锁。因此,协调区域市场需要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其中最为关键是理顺资源价格体系,提高生产要素价格的市场化程度。

5、落后经济区域发挥本地优势,突出特色。中国中西部地区经济落后的普遍现象是:生活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人口增长快,失业率高,严重依赖农产品和初级产品出口,依附性强,生产力脆弱,交通不发达,自然条件差。根据当代发展理论与区域经济理论,综合考虑中西部的实际困难,当前应当重点抓好的问题是,最大限度地调动落后经济区域的内部积极因素,发挥本地优势,加快自身发展。

6、加强东、中、西部企业合作。当前最重要、最现实的就是引入东部和中部的市场主体,在东中西联动中,推进西部大开发。东中西部经济技术合作,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到90年代中后期,一直以商品贸易为主,投资与企业并购仅占15%,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情况有所变化。近年,东部地区一批优强企业,如康佳、“三九”、娃哈哈、白猫集团、春兰集团等采取多种方式进入西部,除必要的资金投入外,更多的是注入管理模式、转移技术、提供商标使用与营销网络等等。这样,既满足了东部优强企业低成本扩张的需求,扩大了市场空间与原材料来源,又解决了西部工业崛起中受到的资金、技术、经营管理、市场拓展等多方面的约束,加快了西部工业化的进程,取得双赢效果。

国贸02级3班

吴挺业

0203067

第四篇:我国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

案例【4】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包括:

中国银行与政策性专业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全国及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非银行商业机构;外资金融机构,外国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中外合资金融机构;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及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文中可以看出现有金融体系结构已经比较完善,资产总量上较“十一五”其有了较大提高。

但实践过程中仍存在较大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问题:

(1)金融机构体系的结构性比例失衡,抑制了金融机构机构之间的平等竞争。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机构体系中占主导地位,制约了金融机构间的平等竞争,新型商业银行难与国有商业银行开展平等竞争。

(2)金融机构体系的结构性缺陷仍比较突出。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产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产差距过大,证券业保险业整体规模偏小。长期以来,中国金融体系一直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直接融资发展缓慢,导致证券也发展规模明显偏小。与国际大型投资银行相比,初总股本外总资产及管理总规模仍然过小。

(3)证券业的市场集中度不足,市场份额过于分散。这种小型化分散化的格局,很难与国际化全能化投行相竞争。

另外我国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按行政区划设置,加上机构臃肿,冗员过多,不利于切实强化金融监管和提高中央银行的工作效率。国有商业银行作为重要的金融企业,其自我约束、自主经营的企业属性未能真正体现出来,在统一法人管理、机构设置、内部控制和经营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矛盾与问题。金融监管力度不够,金融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不完善,对少数机构的市场准入把关不严,市场退出缺乏及时有效的控制手段,社会上非法设立金融机构、非法或变相从事金融业务、非法集资的现象屡屡发生,部分地区的金融秩序仍比较混乱。随着我国经济、金融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涉外金融风险也有所加大。是科学技术在金融业务中的运用,特别是一些个别产品创新的擦边球现象,如各种

各样的支付卡现象,各种各样的支付体系

第五篇:我国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

问题:1.城市建设和开发无序扩张,不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地方政府管理行为与土地资源特性的矛盾。](盲目依靠外延扩张方式推进城市建设,不切实际地修建宽马路、大广场,占用大量土地,降低了土地利用效率;一些地方兴建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科技园区、高尔夫球场、高档住宅、高档别墅区等,竞相开展“圈地”运动,形成过度投资;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囤积土地,等待地价上升后再转让开发,以牟取高额利润)

2.乱占滥用耕地问题突出,严重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征地补偿制度不

尽完善。](耕地占补不可能做到平衡,造成耕地面积连年减少,粮

食播种面积下降,粮食总产量和人均粮食占有量连续几年减少,提高粮食供给能力和保持粮食供求平衡的任务相当艰巨,严重影

响国家粮食安全。)

3.征地补偿资金不到位,被征地农民利益得不到保障。[新开垦耕地实

际无法达到“占补平衡”。](一是一些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未征得农

民同意的情况下,擅自流转农民已承包使用的土地,使农民失去

赖以生存的土地。二是一些地方政府按照法定低限标准支付被征

地农民征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被征地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

未能得到其应得的收益。三是地方政府及村集体经济组织拖欠、截留、挪用农民征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问题较为普遍,失地农

民的长远生计缺乏保障,农民群体上访事件频发,在一定程度上

影响了社会稳定,并可能成为长期不稳定因素。)

4.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管理不严格,收入流失现象比较严重。[土地管理事权与财权相脱节。](一是一些地方政府通过压低地价、实行零地价,甚至“负地价”盲目招商引资,擅自减免土地出让金、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一些单位和个人自行将公益用地转为经营用地或擅自改变容积率等,造成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的大量流失。二是一些地方土地出让金收入脱离财政监督和管理,在政府财政体外循环,资金滞留在有关主管部门和单位,使用管理缺乏必要的监管制度,截留、挤占、挪用现象时有发生。例如,2003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收入5421.3亿元,缴入国库的纯收益仅占出让金收入的8%。三是一些地方土地出让金扣除土地开发费用、业务费用后,没有将土地纯收益按规定缴入国库,而将其长期滞留在财政专户管理,无法如实客观地反映财政收入状况。)

建议:1.调整国有土地出让金征收管理政策,遏制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土地收益的短期行为。

2.允许农民将承包集体土地作价入股参与土地开发项目,保障失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权益。

3.落实征收土地闲置费政策,打击囤积和炒作土地行为。

4.设立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管理专账,由政府统筹安排。

5.建立健全国有土地管理信息制度,加强国有土地收益监督管理。

我国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

1.法律制度落实不到位

A相关法律的权威性被弱化

B《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刚性被柔化

C基本农田保护措施难落实

D各地基本农田保护指标不均衡

E土地征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2.地方政府未尽守土之责

3.执法监察在耕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A执法监察工作有时受地方政府左右。

B基层国土所执法监察人员宠杂。

C有些地方建立的县、乡(镇)、村三级执法监察网络执行效果不佳

4.人口、农民在耕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建议

1.大力宣传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增强全民保护耕地意识

2.完善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在耕地保护方面空白,增强法律对耕地保护的严肃性

3.确立科学发展观和政绩观,加强地方政府耕地保护责任

4.加强土地执法监察队伍建设,提高土地执法质量

5.科学管理、合理使用耕地保护方面资金,切实保证耕地的数量和质量

6.科学挖潜存量土地,“开源”和“节流”并举保护耕地

7.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对耕地保护的积极性

我国征地拆迁存在的问题

1.农村土地产权转移时利益分配不均

A一是补偿标准偏低。

B有的地方的安置资金、住房等到位不及时

C安置方式单一

D对被征地农民长远生活保障缺乏考虑。

2.对“公共利益”的范围缺乏明确界定

3.征地审批程序需要精简

4.征地实施程序需要认真落实

5.征地补偿安置政策不统一

6.被征地农民未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的城市公共资源及社会保障

建议提高征地补偿标准,推行安置方式的多样化【应坚持同地同价的原则,全面落实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近区域的土地,即便是国家重点工程和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征地,其征地或建设用地补偿价格应相同,不因其用途、规划限制等因素而有所区别。同时,要逐步、适度提高对直接支付给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安置费用在征地成本、国有土地出让综合价款中的比例。】

2.大力推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一是征地补偿安置方案从货币安置为主改为社会保障安置为主;二是征地涉及被征农民安置,没有实行社会保障安置的,不得批准征地;三是实行征

地补偿费预存制度。】

3.逐步缩小土地征收范围【征收应以公共利益为目的,国家应明确界定公益性和非公益性的范围,建议:国家征收农民集体土地,应当严格用于不以盈利为目的、为社会公众服务、效益为社会共享的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以及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大经济发展项目】

4.进一步规范征地管理【一是切实加强农村土地管理,强化基础工作。二是提高征地工作透明度。三是提高征地审批效率。】

5.大力发展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市场【应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前提下,抓紧构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市场的发育模式,建立集体建设用地的价值分配机制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市场的监督管理机制,注意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分配与征地安置补偿收益分配的衔接。】

6建立国家对西部地区征地补偿经费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各级政府对于适度、逐步提高征地农民的补偿都没有异议,但关键的问题在于补偿的资金从哪里来。我们建议可以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来解决由此出现的缺口问题;同时,充分考虑西部地区的财力困难,建议中央和地方财政对西部地区的铁路、水利及其他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征地补偿安置予以倾斜或补贴,以确保工程进度,维护被征地农民利益。】

下载我国区域电价制定存在的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区域电价制定存在的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国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领导重视程度不够,会计人员更换过于频繁 在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和非公有制股份企业,很大一部分报账员没有从业资格证书,有的报账员身兼数职,有些单位......

    我国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

    浅谈我国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1. 各自为政、低水平重复建设,资源难以共享各级、各部门的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存在低水平......

    我国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引言改革开放二十年是我国的民营企业取得了蓬勃发展的二十年,也是一些民营企业经历兴衰荣辱的二十年。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民营企业付出......

    我国依法治国存在的问题

    首先,需要阐述以下什么是法治国家,简单地说,法治国家就是指主要依靠 正义之法来治理国政与管理社会从而使权力和权利得以合理配置的社会状态。关 于法治国家,其基本构造和社会条......

    我国金融监管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金融监管现状及存在问题 所谓金融监管是指金融主管机关根据法律赋予的权力,依法对金融机构及其运营情况实施监督和管理,以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保护存款人和投资者的利益,保......

    我国电价改革市场化曙光乍现

    我国电价改革市场化曙光乍现 我国电力等资源品价格长期在均衡价位下方徘徊,相当于对高耗能大户形成隐性补贴,这并不利于节能减排事业的推进,电力定价体系需要得到厘清。 时至年......

    我国现行电价管理体系分析

    我国现行电价管理体系分析 电力市场的兴起使电价问题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电价在电力市场中起着优化资源配置、组织市场、促进流通、平衡利益等一系列重要作用,文章主要从电......

    我国现行电价管理体系分析

    华北电力大学成人教育毕业设计(论文) 华北电力大学成人教育 毕业设计(论文) 论文题目: 我国现行电价管理体系分析 学生姓名: 张磊 学号 09301233 年级、专业、层次: 09级 电力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