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红枣产业发展前景探析(二稿)

时间:2019-05-15 02:48: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榆林红枣产业发展前景探析(二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榆林红枣产业发展前景探析(二稿)》。

第一篇:榆林红枣产业发展前景探析(二稿)

榆林红枣产业发展前景探析

于海礁

(陕西榆林市果树开发办公室 陕西榆林市 719000)

摘 要:榆林红枣既是历史悠久的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近年来掀起的农业特色产业,长期以来,红枣作为榆林特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从榆林地区红枣基本概况入手,分析了红枣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今后榆林红枣的发展前景,以期引起相关红枣发展部门及人员的进一步重视,加快、加大榆林地区的红枣发展事业。

关键词:榆林;红枣产业;发展前景

1、榆林地区红枣产区基本概况

1.1悠久的栽培历史和丰富的品种资源。

榆林地区是全国红枣五大产区之一,据资料记载,栽植红枣已有三千多年历史,栽植面积主要分布在黄河沿岸的俯谷、神木、佳县、绥德、吴堡、清涧6个县的68个乡镇,1852个行政村。由于栽培历史悠久,所以品种资源十分丰富。表现优良制干品种有中阳木枣、方木枣、佳县油枣、清涧滩枣、木枣等;鲜食品种有狗头枣、脆枣、团枣以及近几年引进的赞皇枣、骏枣、梨枣等。

1.2独特的自然条件。

榆林地区能成为全国、全省的红枣主产区,除有栽植习惯外,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主要原因之一。该区位于黄土高原北部,属暖温带干旱半干旱地区。年均气温10-11℃,没有高低温灾害。但是6-8月份枣的重要生长期,气温月均22-24℃,这段较高的温度非常有利枣树花芽分化和开花座果,昼夜温差大(12-14℃),这一特点相当有利青果有机营养积累;全年日照2608-2962小时,在全国枣区名列前茅;无霜期为170-182天,能充分满足枣树生长期对积温的要求;年均降雨量472-505mm,降雨主要集中在7、8、9月,既能达到枣果生长的需要,又避免了成熟期的裂果和烂果问题。

发展红枣产业符合这一区域生产力水平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这一区域沟壑纵横、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自然灾害特别是干旱频繁发生,枣区各县都是国家级贫困县。在这一地区大量栽植枣树,通过采取配套的治理工程措施,可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林草覆盖率,大大改善生态环境。同时枣树具有适应性强,耐干旱、抗瘠薄等特性,在十年九旱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具有十年九收的奇特效应。

2、榆林红枣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影响我市枣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品种老化,管理粗放,产量低,产业化程度较低,销售市场滞后、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枣园品种老化、单一,达不到理想的收益我市枣农长期以来重产量轻品质,有什么品种苗栽什么苗,目前主要以油枣、木枣等为主,鲜食枣品种较少,且老枣区的品种退化相当严重。

(2)枣农不掌握科学性管理方法,采用传统粗放管理方法老枣园长期以来粗放管理,只采用不投入成少投入的办法,不能进行合理密植。修剪整形不当,不能按照不同品种采用不同的修剪方法,不重视花期管理,导致产量低、质量差。

(3)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体系不健全。产前、政府、科技服务组织缺乏对市场调研、信息采集,对枣农信息的提供、生产计划制定的指导和生产物资的筹措帮助支持不够;产中,技术指导不到位,不能保证林农与市场对接。

贮存保鲜、深加工、销售不到位。具体表现在市场预测少,信息匮乏,枣产品市场发展缓慢,枣树发展规模、生产、深加工、销售各环节之间联系不紧密,传统生产经营模式与现代市场营销矛盾突出。枣果实产后深加工难以适应国内、国际市场需求。果品市场发展滞后,信息网络不健全,服务设施不配套,流通环境不畅通,政府、中间服务组织对市场开发和引导不力。

3、榆林红枣产业前景规划

三、榆林红枣产业前景规划 3.1引进良种,科学选育优良品种。

实现良种化区域化生产品种引进选择,应以适应当地的制干枣品种为主,如方木枣、狗头枣、赞黄大枣、骏枣、中阳木枣及其优良变异类型等;适当发展鲜食品种和加工蜜枣,如鲜食品种牛奶脆枣、狗头枣等,加工蜜枣扁圆团枣、赞黄大枣、方木枣等。加强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的新品种选育和引进如冬枣、金丝小枣、婆枣和赞皇红枣等。在新品种选育上,要根据该市气候、土壤特点,开发适合不同土壤生长的新品种及不同需求的新品种,如对于贮藏用红枣品种应具有:优质、晚熟、耐贮、抗裂果等特点;对于鲜食用红枣品种应选育出不同成熟期的品种。今后应重点研究不同成熟期鲜食红枣品种合另搭配、设施化错季栽培(提前和延后)、调控果实成熟期和货架期短期保鲜。为了保证红枣苗品种的纯度,苗木生产单位应具有三证(苗木生产许可证、苗木经营证、苗木检疫证),方可生产出售苗木。

3.2配置授粉树。

枣树的优良品种中,大多数品种能够自花授粉,且正常结果,但异花授粉可以显著地提高坐果率,对增加果实产量是相当有益的;也有少量的几个品种因花粉不发育或发育不健全,或者自花不孕等原因,单一栽植授粉不良,必须配置相宜的授粉品种,如赞皇大枣也需配置花粉发育良好的马牙枣、九月青作为授粉品种。因此,在定植建园时最好授粉品种进行混栽,这样便于提高果品产量、质量。

3.3及时有效地做好施肥和追肥工作。

每年坚持早春、秋季深施有机肥,保障枣树生长发育所需的基本肥料。促使枣树生长发育好,提高产量和质量。基肥的种类一般以圈肥、厩肥、绿肥、堆肥、人粪尿等有机肥和草木灰为主,掺入部分氮素和磷素化肥,磷肥应在施肥前先与有机肥混合堆沤,防止被土壤固定,以提高肥效。3、4科学合理整形修剪枣树。

依据枣树品种特性、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的生产目的确定合理的树形和修剪方法。该市枣树修剪中常用的树形有:主干疏层形、开心形、纺锤形。枣树不同发育阶段采用不同的修剪方法:幼树整形修剪首先应当按照品种和生产目的,确定树形。定植当年不定干,只拉枝,翌年确定培养中心领导枝和二次枝,逐步培养结果枝;盛果期枣树的修剪主要是,调整好树冠范围内的枝叶密度,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维持好各类枝的生长势,通过更新结果枝组,使其延长结果寿命。

四、结束语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发展榆林红枣产业前景广阔,建议区、市、县各级政府应进一步重视枣产业的发展,出台有关优惠政策,加快基地建设,组建企业集团的思路,制定长远规划,使之成为榆林市致富和增强区域经济优势的支柱产业。

参考文献:

[1]任国兰,司胜利,喻璋等〃枣树病虫害防治[M]〃金盾出版社,2002,(6)〃

[2]陈贻金〃中国枣树学概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4)〃 [3]刘廷俊,赵世华〃发挥地方良种优势大力发展红枣产业[J]〃宁夏林业通讯,2003,(4)

第二篇:关于红枣产业发展

关于红枣产业发展一点思考

传统优势:金丝小枣原产地的土壤、气候条件是独一无二的;本地的栽培管理技术是领先的;金丝小枣的传统消费地域和人群是广大的。金丝小枣这个产业还是有发展空间的,不能丢。

生产现状:近两年红枣产地销售价格低迷,部分枣农在枣园农资投入、管理投入等方面减少,进而导致产品品质下降,商品率降低,枣农收入减少的恶性循环,部分枣农开始砍伐枣树,改种其他作物。产生原因:最主要的是价格因素,上世纪90年代,普通小枣价格在每公斤10元左右,当时普通劳动力价格每天也是10元左右;现在普通红枣价格每公斤5元左右,普通劳动力价格每天80元左右,主要劳动力都选择了外出打工。价格不升反降的原因,一是前几年果品农药残留过高,出口受限,至今未能得到恢复;二是原产地加工缺少龙头企业的带动,对初级产品的需求不足,产业链不长,产品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的农贸市场模式,还在按筐卖,(超市精品干果都是小包装已经按克卖了),附加值过低,反过来影响初级产品的价格。应对策略:

1、改良和调整红枣品种。我县当地看家红枣品种繁多,良莠不齐,进而影响产品的分级、加工,增加企业的劳动力成本投入,甚至有些不良企业以次充好,用猴戴帽的粗劣手法欺骗客户和消费者,影响产品声誉。建议县相关部门或专业协会划定专门区域,移栽当地品种,保留种质资源,而在全县其他大部分区域用三到五年的时间统一

更新改接不超过三个的优良品种。对保留种植资源的区域给予政策性补贴,对更新改接的区域在技术、接穗等方面给予扶持。

2、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一是培育抗虫、抗病、高产、优质,耐粗放管理的优良品种,培育傻瓜枣、懒汉枣,最大程度降低枣农的劳动力成本投入,对培育出像“懒汉棉”一样优良品种的科技人员给予百万元以上的科研补贴或奖金。二是实验示范立体种植养殖模式,利用枣园空地实现多种经营,增加枣农收入,同时调整政策导向,改变林下经济只是扶持退耕还林区域的模式。三是研究红枣的深加工,增加商品种类,拉长产业链,扩大消费范围,对在这方面做出贡献的科研人员和企业给予扶持。

3、培育一批适度规模经营的合作社、家庭农场,解放劳动力。目前对合作社的扶持还是停留在引导上,而没有具体的、量化的扶持政策,应尽快制定这方面的实施细则。

4、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给予优惠,培育出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企业和商标。

5、农业、林业、工商、质检等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对涉及红枣生产加工各个环节的农药、肥料及枣产品加工、流通全程监督,不让不合格农资进入我县、不让不合格产品流出我县。

6、组建红枣产业协会,对枣产品从田间地头到市场,一直到消费群体、消费个体、消费习惯,做好枣产业调查,服务全县红枣产业。XX人民政府政府2014年3月

第三篇:红枣产业发展材料

因地制宜

科学发展 坚定不移实施“枣业富民”战略

中共若羌县委员会

若羌县人民政府

近年来,我县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巴州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自治区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的战略部署,坚定不移实施“枣业富民”战略,目前,全县红枣种植面积累计已达20万亩,2010年红枣总产量3.3万吨,总产值达7.2亿元,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占的比重达到74.66%以上。在红枣产业的强势拉动下,农民人均纯收入更是持续快速增长,从2001年的2216元增加到2010年的14000.26元,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居西部12省市区首位。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理清思路,科学布局红枣产业

自2001年以来,历届县委、政府着眼于县域经济全局战略发展,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探索定位产业发展方向和模式。由于若羌县地处沙漠腹地,夏季酷热少雨,日温差悬殊,年均气温13℃,夏季35℃以上高温日多达65天,年平均降水量31.2毫米,年平均蒸发量2902毫米,年日照时数3103.2小时,≥10℃积温4396.8℃,无霜期198.7天,年均相对湿度39%。经过充分调研和专家论证,认为我县虽水资源匮乏、风沙灾害严重,但丰富的光热、土地资源,却为发展耐旱、节水,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兼得的红枣产业,生产全国最优质的红枣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具有得天独厚区位优势。因此,县委、政府审时度势、因地制宜,以建设中国最优红枣基地为目标,科学规划确定红枣产业发展战略,始终坚持“干群联动、政策扶持、科学管理、科技支撑、龙头带动、品牌营销” 的发展思路,按照农业“四化”要求,始终不渝,常抓不懈,强力推进红枣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干群联动,营造浓厚的产业发展氛围

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激发全县人民发展红枣产业的热情,县委、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多种有效形式,广泛深入宣传发展红枣产业的经济效益、生态经济效益和种植技术及农民致富典型,大力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县四套班子领导及县直机关广大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带头走村入户进行宣传和发动,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农民发展红枣产业的信心。同时,全县各级党员干部累计为红枣产业捐款500余万元,并积极深入基层、深入田间地头,“下地带着农民干、组织农民干、干给农民看”,有力促进了红枣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三、政策扶持,奠定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几年来,我们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确保了红枣产业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一是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红枣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实行了县级领导包乡镇、县直部门包村、科技人员分片承包责任制和乡镇党政领导一把手负责制。二是制定优惠政策。组织制定了《红枣产业发展纲要》,设立了红枣产业发展基金,出台了水土开发、税收、取消农田基本水利建设费等优惠政策。不断加大投入,将红枣发展资金纳入预算,仅2010年县财政本级预算安排红枣产业发展资金3000万元,2011年又预算安排红枣发展资金4500万元。三是以林业大工程带动大发展。截止目前,通过退耕还林、三北四期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实施完成的红枣种植面积就达7.7万亩,占到全县红枣总面积的55%,其中仅退耕还林工程就完成4.9万亩,按照国家政策兑现各项补助资金5045万元,仅此一项实现人均增收700余元,为红枣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四、科学管理,打造全国最优红枣品质

严格按照红枣标准体系建设要求,对苗木调进、定植、管理等红枣生产的各个环节严格把关。一是选优红枣种植品种。确定了以优质灰枣为主的品种结构,在产业发展初期每年由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自带队,远赴河南、河北等国内老枣区帮助农民调运优质枣苗。与此同时,为有效防控林果有害生物,我们大力推广酸枣直播和品种改良技术,加大标准化苗圃建设力度,加快建立苗木自繁自育体系。二是加强红枣科学管理。严格按照无公害、绿色、有机红枣生产要求,大力推广红枣先进适用技术,通过领导干部、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一帮

一、手把手、面对面”的宣传和帮扶,消除农民疑虑,全方位开展红枣生产科技服务,提高了农民红枣科学管护水平。积极开展绿色、有机认证工作,完成了3万亩绿色、3.9万亩有机基地认证工作。三是高度重视病虫害防治工作。为预防红枣种植面积大、品种结构单一带来的产业风险,加大了“虫害、风害、冻害”防控力度,实行“固定和聘用”相结合的人员构成方式,组建成立了13支县、乡、村三级林果业机械化防治队伍,按照“统一组织、统一时间、统一药剂、统一配制、统一施药”要求,及时有效开展防治服务,确保了红枣产业和林业生态安全。四是完善红枣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成立了红枣质量安全建设领导小组和红枣管理协会,制定了《关于保证和提高红枣品质的实施意见(试行)》和《若羌红枣种植、加工、销售管理办法(试行)》、《若羌红枣创品牌保品质工作实施意见(试行)》等文件,规范了红枣企业和枣农的生产经营行为,确保了红枣质量安全。若羌红枣的品质上乘,皮薄核小,果形饱满、果面皱纹细浅,色泽紫红色,果肉肉质肥厚,食具粘性、味香甜,总糖≥72%,单果重4.5克,可食率≥90%,水分≤20%-25%,含有18种人体所需氨基酸成份,具有保健、补脾胃、安心肺、退紫癜、延年益寿等诸多功效,被誉为“枣 中极品”、“长寿之果”,深受广大中外客商的青睐。

五、科技支撑,提高产业科技含量

始终坚持把提高科技含量作为做优做强红枣产业的重要手段,不断强化红枣产业的科技支撑能力。一是加强红枣科研,推进科技进步。成立了红枣科技服务中心,与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合作建立了若羌枣树研究所和红枣示范基地。积极开展专业课题研究,完成了《若羌红枣栽培技术规程》、《若羌红枣标准化体系》、《若羌红枣标准化管理规程》等106个科研课题。二是抓好科技培训,提高干群素质。通过“科技之冬”活动和邀请县内外红枣专家讲座、现场观摩会等形式,年均培训农民4万人次以上。全面实施红枣实用技能素质工程,将熟知掌握创新枣树栽培技术作为全县广大干部服务“三农”的基本功,累计培训干部76期、9200余人次。三是坚持以点带面,充分发挥科技示范户典型引路作用。依靠科学管理,我县宋礼、买买提〃依明等一批枣农率先致富,发挥了很好的典型示范作用。吾塔木乡库尔贵村现年63岁的枣农宋礼,通过熟练掌握和运用红枣科学管理技术,2010年46亩红枣收入达90余万元,早在2009年就在全村带头盖起了200平方米的小二楼。红枣已真正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成为若羌农民的“红色银行”和“摇钱树”。

六、品牌营销,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实施品牌营销和龙头带动战略,做精做强红枣产业。成立了若羌红枣管理协会和行业商会,先后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了“楼兰”等系列商标,取得了若羌红枣“地理产品证明商标”、“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定了各项指标高于国家标准的《若羌红枣地方标准》,统一和规范了外包装及商标、标志的使用,进一步提升了若羌红枣的核心竞争力。坚持“龙头”企业带动,已拥有楼兰枣业股份、三海瓜园、好想你枣业、七星羌都枣业、楼兰庄园枣 业及农业部认定的定点市场--楼兰果蔬综合交易市场等红枣产业化企业20余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自治区级3家;拥有红枣专业合作社17家,初步形成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供销相衔接的机制。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采取展示展销、交易洽谈等形式,积极开展农产品外销平台建设,若羌红枣已远销北京、上海、广州、山东等国内大中型城市,2/3销往疆外市场,其中20%左右走出国门。积极与科研机构、院校合作,加快研发多醣等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高的红枣系列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深入提炼和宣传“楼兰红枣文化”,积极参加乌洽会和内地相关展会,成功举办了六届楼兰红枣节,进一步提升了若羌红枣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经过不懈努力,若羌红枣以其独有的品质先后被评为 “中国红枣优质产品一等奖”、“中国绿色食品上海博览会畅销产品奖”、“中国(国际)首届枣业博览会金奖”、“2008年奥运果品推荐奖”、“2009年新疆名牌产品”等诸多荣誉称号,我县也先后被授予“自治区林业工作先进单位”、“自治区科技兴新先进县”、“ 自治区退耕还林工程先进单位”、“中国果蔬无公害十强县”、“中国红枣产业发展龙头县”、“全国绿色小康县”、“中国红枣之乡”、“国家西部大开发突出贡献集体”等荣誉称号。

七、坚定信心,做强做精红枣产业

今后,我们将抢抓新疆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重大历史性机遇,继续按照自治区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的战略部署,坚持以建设中国最优红枣基地为目标,建立“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科技+品牌+市场”的发展模式,确保今年有1家企业产能达到1万吨、“十二五”末达到5万吨以上、实现产值10亿元以上,力争“十二五”有1家以上企业上市。

(一)加强基地建设,提升基地建设水平为规避红枣一支独大给农民稳定增收带来的风险、构建合理的农民增收新模式,我县将坚持以“红枣产业为主线,设施农业和现代畜牧业为一体”的发展思路,通过发展设施农业为城乡居民及矿区提供蔬菜,辐射青海、西藏等周边区域,打造绿色蔬菜副食品基地;畜牧业丰富县域及周边肉食品市场,粪肥用于有机红枣、设施农产品的生产;三者之间实现良性循环,形成三驾马车并驾齐驱、比例合理,确保农民持续增收。红枣产业上,在稳定红枣20万亩种植规模的基础上适度扩大,将重点转向提升品质和高水平转化。设施农业上,今年计划新建温室大棚2000座,到“十二五”末力争建成万亩设施农业基地。现代畜牧业上“,十二五”末实现全县牛羊年末存栏12万头(只)、出栏4.4万头(只),生猪出栏10万头以上,禽类出栏30万羽以上,建成辐射县域及周边区域的肉食品供应基地。

(二)狠抓加工转化,提升龙头企业带动能力

坚持科学规划引导,形成品牌产品引领、科技服务支撑、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产加销相互衔接的产业一体化经营模式。继续加大引进、培育和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建设,确保龙头企业加工能力始终大于农产品生产能力,红枣等主要农产品当地加工转化率达到80%以上。加快与区内外大龙头企业或大集团合作,快速推动现有龙头企业在技术、质量、经营等方面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

(三)着力开拓市场,延伸外销渠道

坚持把市场开拓能力建设作为红枣特色林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积极开展外销平台建设,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中心城市搭建长期外销平台,加快建设辐射大型农产品市场、超市和龙头企业的营销网络和销售窗口。加大红枣品牌营销力度,实施积极的营销策略,提升红枣产品包装的档次和水平。严格按照标准化生产,引导企业和农户增强主体意识、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完成注册果园和有机果园10万亩,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大力扶持1—2个区域性著名品牌建设,进一步规范红枣的包装、商标、标志的使用,积极有效开展打假行动。建立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重点抓好仓储、保鲜、运输、配送等关键环节工作,积极采取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手段,推动“农超对接”。加快培养眼界开阔、适应变化、勇于开拓、善于研究、会抓机遇、懂生产、懂市场、会经营的复合型农产品营销队伍。

第四篇:动漫产业发展前景

动漫企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动漫产品是文化软实力的突出体现,在宣扬先进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具有一定作用。辽宁省自2004年以来,在动漫服务外包、动漫作品原创、动漫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但辽宁省动漫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均属中小型企业,其发展面临的问题是缺乏原创作品,盈利能力不足;缺乏资金投入,发展后劲不足;缺乏动漫人才,智力支持不足;缺乏发展规划,统筹分工不足。对于进一步推动动漫产业发展,有以下建议:

一是推动企业转变发展方式,进行产业链整合和地域分工。政府应尽快出台《辽宁省加快原创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在税收、融资、贷款等方面对原创企业加以重点支持。

二是整合政府专项资金,开拓多种融资渠道,将原有分散于政府各部门的扶持资金整合为“动漫产业发展基金”,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进行统一管理;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产品,可以采购的方式加以重点支持;政府应出台企业可以出让部分股权的政策规定,吸纳社会资本进入动漫产业。

三是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推进人才交流。由政府牵头,划拨专项资金,在产业园区内组建由高端人才组成的“工作室”;改变人才培养和培训方式,从培养技术人才为主向培养复合型人才转变;鼓励各企业、院校、地区开展合作;合理确立动漫产品权属,改变分配机制,保护著作权人和专利权人的合法财产收入;提高从业人员待遇,做到对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上。

第五篇:关于促进榆林红枣出口的调研报告

关于促进榆林红枣出口的调研报告

李云山

榆林是全国红枣七大主产区之一,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厚实的土壤孕育了颗粒大、味道美、色泽好、品质优的榆林红枣,其市场前景广阔,出口潜力大。然而,榆林目前具备红枣出口资质的生产加工企业仅有两家,且年出口量小,国际市场少。如何进一步推动榆林红枣出口,壮大红枣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不仅是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也是检验检疫部门一项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榆林红枣产业发展概况

(一)基本情况。榆林已有3000多年的枣树栽植历史,遍布全市12县区,目前枣树栽植面积近170万亩,年产量20至30万吨,年产值7.2亿元。枣树栽植面积和红枣产量均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全省的四分之三。清涧、佳县两县的枣树栽植面积和红枣产量更是位居榆林全市前列,分别被国家命名为“中国红枣之乡”、“中国红枣名乡”。2005年,佳县建成全国唯一认证的3万亩有机红枣示范基地。2008年“清涧红枣”通过国家“原产地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

目前,全市有形成规模的红枣加工企业25家,初加工企业63家,季节性加工点230个,家庭式烘烤制干加工点1000多户,保鲜库10余个。红枣加工企业年加工生产能力8

000多吨,产值3亿元。其中清涧县巨鹰枣业公司和宏祥枣业公司被授予“全国食品加工龙头企业”称号。陕西佳县大自然有机食品公司和榆林市黄河红枣业生态开发有限公司已通过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备案,是榆林目前两家具备出口资质的红枣加工销售企业。

(二)出口情况。以2007年“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为界,之前,红枣出口企业不要求进行卫生备案。专项整治行动开始之后,为确保出口食品质量安全,国家要求所有出口食品、农产品企业都进行卫生备案,由于吴堡县的一家企业卫生条件达不到要求,而被关闭。通过我局对这家企业的帮助整改和技术指导,今年该企业也通过了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备案,具备了出口资质。

2006年至2010年10月底,榆林累计出口红枣26批,135.1吨,货值53.8万美元。其中:2007年以后,出口14批,88.1吨,货值38万美元。全部出口到台湾地区。出口量仅占榆林红枣年加工生产能力的1.69%,货值仅占年产值的1.22%,而且出口市场单一,红枣出口的潜力远远没有挖掘出来。

二、榆林红枣出口存在的问题

(一)红枣基地建设与管理粗放。绝大多数枣园仍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而且受传统“铁杆庄稼”观念的影响,多数枣农重栽植、轻管护,技术推广普及率低;多数老枣园长

期以来只采枣不投入或少投入,不能合理密植,不能科学修剪,不重视花期管护,导致树型紊乱,单产水平低,优枣率下降;新枣园从规划选址、品种选择到栽植管理做不到科学建园、规范管理。导致基础设施建设、新技术应用、新品种改良、科学化管理等方面投入不足,产业化和规模化效益水平较低。

(二)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主要是产前、产中、产后社会化服务跟不上。产前各级技术服务组织对市场调研不深入、信息采集不及时,对枣农指导不到位;产中技术服务、枣园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不及时;产后红枣贮存及深加工业滞后,市场网络不健全,信息渠道不畅,市场营销带有很大盲目性。

(三)红枣加工水平低。由于榆林红枣产业无论是建园、苗木、田间管理,还是成品加工,都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导致整个红枣行业加工水平低下。一是多数加工企业基础差,起步晚,规模小,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机械化水平低,大多为作坊式加工,工艺简单,洗净晾干,打包销售,卫生和质量均达不到要求。二是生产要素整合难,粗加工企业多,精加工企业少;同类加工企业多,龙头企业少;杂品牌多,名优品牌少。没有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的市场营销网络,全市80%以上的红枣以原料出售。

(四)多数红枣加工企业对出口认识不足,存在畏难心理。在调研中了解到,大多数红枣企业对农产品出口的相关知识缺乏了解,认为出口门槛高、指标多、市场开拓难,普遍存在畏难心理,不愿意创新、研发具有竞争力的品牌,更不愿意主动开发国际市场。

三、提升红枣产业化水平,促进红枣出口的建议

要促进红枣出口,必须以地方政府为主导,检验检疫部门大力扶持,建设出符合出口食品卫生备案要求的企业。

(一)狠抓源头管理,建设符合出口要求的红枣基地。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政府引导、财政补贴、以奖代补、技术服务”等措施,本着“栽植标准化、管理科学化、品种优质化”的原则,积极引导枣农按照绿色无公害基地建设标准进行栽植,坚持统一规划、统一苗木、统一栽植、统一密度、统一防虫害、统一田间管理。尽快制定红枣基地建设技术规范,大力推广矮化密植丰产技术,科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坚持科学修剪、科学防虫、科学施肥,实现红枣面积、产量、质量和效益同步增长。针对全市红枣栽培品种多数为传统老品种,品种退化、抗灾能力差等普遍问题,红枣产区在大力发展晚熟制干品种的同时,尽快建立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大力引进推广早熟鲜食品种。老枣园可采取高接换头改良品种。新建枣园应选用不同市场需求的新品种。贮藏品种应具有优质、晚熟、耐贮、抗裂果等特点;

鲜食品种应选育早熟品种,做到不同成熟期红枣品种合理搭配,积极实施错季栽培,有效调控果实成熟期和采储保鲜期,有效降低红枣产业风险。

检验检疫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的技术培训和咨询,特别积极引导企业加快有机红枣基地建设。按照国家有机食品种植标准,从选址抓起,应保证基地周围无污染源,对栽培土壤和灌溉水源进行农残和重金属含量检测,并符合相关规定。基地应建立种植操作规范、农业化学品管理制度、采收运输管理制度、疫情监控与病虫害防治制度、有毒有害物质检测制度、产品溯源管理制度,配备具备一定的栽培和植物保护等专业知识的植保员。同时,要对已通过美国NOP、欧盟EU及中国有机产品认证的佳县红枣基地,应给予大力扶持,保护有机红枣基地的健康发展。

(二)加快红枣深加工研发力度,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针对目前市场上红枣产品种类少、质量差、品牌杂的现状,建议红枣加工企业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科研机构的支持,从生产产品、生产商品转向生产品牌,自主创新,进行红枣深加工,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高的红枣品牌。第一要提高红枣保鲜保藏技术,第二要选择先进加工工艺和加工方式,第三要利用红枣药食同源的特性,积极开发新产品。

作为检验检疫部门,一是积极向企业宣传出口食品、农产品方面的政策、法规以及优惠政策等相关检验检疫知识,帮助企业树立对红枣出口的信心。二是认真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产品质量,指导企业进行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备案,并使其通过。

(三)打破传统,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之路。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制定积极扶持政策,健全激励机制,着力用工业化理念指导红枣产业发展,全力推进红枣产业由“农业产业形态向工业化形态”转变。大力推进全市红枣加工业由作坊式加工业向现代化加工业转变,由初加工业向精深加工业转变,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大力推广“集团公司+专业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枣农”的生产经营模式,以集团化构建、专业化加工、品牌化销售、科学化管理、节约化经营格局为原则,最大限度地将红枣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品牌优势,经济优势。

检验检疫部门应积极加强与农业、林业、商务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充分利用政策、信息、技术等方面优势,引导和鼓励红枣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并从基地建设管理、生产环境布局、生产过程控制到产品的检验、包装、储存、运输等环节的对企业进行培训和指导,确保出口红枣符合相关技术、卫生标准,符合进口国的要求。

促进红枣出口,既是贯彻落实榆林“特色农业富民”的要求,也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检验检疫部门应切实发挥职能,积极做好这项工作,为农民增收,为企业创收,为榆林外贸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系榆林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

下载榆林红枣产业发展前景探析(二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榆林红枣产业发展前景探析(二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成立红枣协会助推红枣产业发展

    我县成立红枣协会助推红枣产业发展 11月22日,xx红枣协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xx农业园区召开,标志着我县红枣协会正式成立。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xx,副县长xx及县红枣协会全体......

    中国IT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中国IT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访日本JBCC株式会社代表取缔役社长石黑和义作为亚洲最大的系统集成公司、日本国内规模最大、影响最强的系统集成公司之一的日本上市公司JBCC株......

    煤化工产业发展前景(模版)

    经过了2004年、2005年建设高潮之后,2006年我国化工业仍然创造了“十一五”开局的建设热潮。不过,2006年中国煤化工发展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思考以及向理性的回归的预示:“环保风......

    儿童乐园产业发展前景报告

    儿童乐园产业发展前景报告 儿童乐园发展前景报告的定义 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

    天海绿洲大力打造有机红枣产业

    天海绿洲大力打造有机红枣产业中国经济网北京讯(记者 王城)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泽普县人民政府和新疆天海绿洲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京推介有机红枣,大力发展红枣产业。新疆......

    浅谈安吉竹产业发展前景

    浅谈安吉竹产业的发展前景 摘要:安吉县是中国十大竹乡之首,地理条件优越,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厚。近年来安吉县政府制定了以生态立县的目标,并在竹文化的引领带动下,竹产业发展迅......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科技日报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并且将在3—5年内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能源消费国。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尽管中国的人......

    水处理产业2014年发展前景可观

    水处理产业2014年发展前景可观 近期大盘横盘震荡,消息面上多空交织:“央行间歇性暂停逆回购,市场流动性再度趋紧”,流动性阴晴不定或左右市场涨跌:“大股东、高管们再度出手,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