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的思考(★)

时间:2019-05-15 03:03: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的思考》。

第一篇: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的思考

新时期、新形势下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

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的思考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机关作风建设是机关党建的有效着力点,是我们党提高公信力、巩固执政地位的需要,事关政党形象,事关民心向背,是机关建设一个永恒的主题。认真抓好机关作风建设,对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维护党和政府良好形象,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因此,在新时期、新形势、新要求下如何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提升机关形象、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发展,是强化机关建设过程中必须正视和探讨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主要问题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大力倡导“八个方面”良好风气,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结合实际,全力推进,使机关作风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就现阶段机关作风建设情况来看,总体是好的,广大机关干部群众特别是领导干部能牢记宗旨、转变职能,立足本职、增强服务,廉洁自律、以身作则,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树立了机关的良好形象。但是与时代的发展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意愿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联系群众不够,宗旨意识彰显不到位。一是在机关干部群众中,少数人作风上漂浮,工作不扎实,思想上因循守旧、安于现状、得过且过,缺乏创新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进取心不强,怕担风险、怕担责任,困难面前裹足不前,对地方经济发展、单位发展、个人发展缺乏信心,工作因循守旧,按部就班。二是服务观念淡薄。少数机关人员自我感觉高高在上,脱离干部群众,“官老爷”思想严重,对干部群众的合理诉求和饥寒饱暖无动于衷,甚至造成干群关 系紧张,引发上访事件;少数行政许可、执法部门、服务窗口、服务环节工作人员只收费、不服务或少服务,“吃、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不为群众指引正确的办事途径,不一次性告知,让群众来回跑,“科长现象”现象“屡治不止”。三是推诿扯皮。有的部门协调配合意识不强,对涉及多部门的事议而不决、决而不行,想到好处“抢篮球”、摊上责任“玩乒乓球”、触礁犯错“踢足球”,“中梗阻”问题仍很突出,致使群众该办的事找不到责任的部门、找到负责的部门找不到负责的人、找到负责的人还是办不了该办的事,群众的问题投诉又无门。四是部分机关人员服务素养不高,硬件设施不足,客观上影响了机关服务水平的提高。

(二)决策落实不够,尽责意识履职不到位。一是少数机关领导干部对当前面临的形势和挑战缺乏清醒的认识,缺乏紧迫感、危机感和忧患意识,精神萎靡不振,工作不在状态,有的不想事、不谋事、不干事,没有工作责任心和责任感,对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负责任。有的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搞形象工程,浮在上面,不愿意下基层;有的热衷于开会、发文件、提口号,工作部署多,具体抓落实少;有的以检查评比代替工作,热衷于轰动效应,好大喜功,搞花架子,报喜不报忧,欺上瞒下,甚至弄虚作假;有的怕触及问题和矛盾,怕承担责任,不能主动地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二是有些部门管理松懈,纪律松弛。“领导在家好好干,领导出门松大半。”上班迟到、早退、中途“玩失踪”等现象还存在;上班时间上网、聊天、炒股、玩游戏现象不难见到;“一杯水、一根烟,一张报纸管半天”的坐机关、混日子无所事事的也有人在;认为人民群众天大的事,对自己而言也是鸡毛蒜皮的小事的机关人员也可遇见。三是知识缺乏,观念更新慢,浅尝辄止。少数机关干部平时总是强调工作忙、事务多,而不注重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对新事物、新知识知之甚少,有的任职多年仍对所从事的业务“一知半解”,更不必谈深入基层调研、抓决策落实和尽职尽责了。

(三)开拓创新不够,思想观念解放不到位。一是不积极推行办事公开制度。少数部门没有实行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涉及内部重大事项定时定期公开制度,把公开视为应付检查、评比和敷衍上级的门面工程,至今还有部门的公开栏内容仍是几年前的,办事暗箱操作。二是滥用职权、徇私执法。少数执法部门、执法人员执法行为不规范,执法不严、不公的现象仍然存在。有的部门为追求经济利益,不严格按规定执法,把执法权当成自己部门的“发财权”。一些职能部门个别工作人员滥用自由裁量权,钻政策规定中的弹性空子,在收费或处罚标准的上下限上做文章,擅自降低收费标准,甚至不收费。三是本位主义仍然较重。一些部门想问题、办事情不是从全县大局出发,而是过多考虑部门和小集体利益。如个别收费部门在收费时就高不就低,套用已过期的收费标准或仍按已取消的收费项目“忽悠”管理对象征收不合理、不正当收费。

(四)表率作用不够,廉洁意识体现不到位。一是极少数干部操守不佳,放纵自己,贪享乐、图安逸。有的热衷于声色玩乐,有的无视党纪政纪,不分时间场所沉迷赌博,违反规定参与投资入股做生意,无心工作。二是讲排场,比阔气。有的单位不管需要与否,一味实行高规格搞接待,大吃大喝。三是吃拿卡要时有发生。少数工作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力,向监管、服务对象“吃、拿、卡、要”。四是公款旅游。一些单位以开会、培训、参观学习为名,用公款组织干部职工到外地甚至国(境)外旅游。有的把能在一般会议室召开的会议转移到风景名胜区开,大大增加了会议经费支出。五是公务用车使用管理不够规范。公车私用,无事乱用,车辆使用管理规定、制度难落实。

机关作风建设是机关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与其他工作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连带关系,虽然有些问题是表现在少数的个别的、局部的机关上,但正是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稍不留神就会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将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势必影响地方改革 3 开放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二、原因分析

机关作风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客观原因主要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的。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各种经济加速的转型,社会上一些消极的思想、腐朽的观念和堕落的现象对部分机关干部的思想的影响也日渐凸显,在客观原因影响下机关作风问题反复性特征更加突出;在主观原因方面,则主要是在个人思想认识上、宗旨观念的重视上不够,落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力度还不够,机关作风建设的制度、机制也不够完善,实际工作操作上还缺乏必要的监管措施。

(一)体制机制客观弊端。机关工作人员大都是行政事业编制,都认为自己是吃“皇粮”的,就有坐的是党给的“铁交椅”,端的是人民供养的“铁饭碗”,吃的是政策的“大锅饭”,无形中就让部分机关干部觉得已经买了“终身不失业的保险”,片面地认为工作做多做少一个样,做好做坏一个样,甚至是做的越多还会惹来的麻烦越多、引来的是非越多、招来的矛盾越尖锐,从而产生了对工作上的事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推就推、能躲就躲、能溜就溜的不负责任思想。2008年6月22日,新华网被授权发布《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其中的“要建立公务员正常退出机制”成为当时社会各界舆论反响最为强烈的一句话。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公务员“准出”制度必将出台,这对体制机制原因形成的机关人员惰性思想和不实想法将有一个彻底的改变。

(二)思想工作有形无实。在各种思潮充斥的今天,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利益主体多元化,个人逐利现象日趋明显,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一些部门搞“一手软、一手硬”。有的一味埋头抓经济,搞业务,思想政治学习流于形式,报纸也看,本本也读,但只是走马观花;有的思想 4 政治工作针对性不强,手段方法简单化,不能解决当前复杂的思想问题,不能做到释疑解惑、提高认识、理顺情绪、凝聚人心。致使一些干部惰性思想严重、个人主义、名利思想严重,宗旨观念淡薄,贪图享受,追名逐利,以权谋私,臵群众冷暖于不顾。

(三)奖惩监管机制缺乏。有些机关对干部的考核、使用存在诸多弊端,有时仅片面看数字、看名声而不顾实绩,导致一些干部在数字上做文章,在创名声上下功夫,更有甚者靠接关系“走后门”。当这些人得以重用、提拔时,不仅不能激励先进,反而助长了形式主义等不良风气的泛滥。有些机关奖惩制度不严明、不科学、不合理;有的机关监管不到位,上级是“山高皇帝远”,监督不到,同级是“你不管我,我不管你”,互不监督,甚至同流合污;下级是“怕穿小鞋”而不敢监督,缺乏科学的奖惩、监管机制。

三、对策建议

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各级机关要切实克服和解决作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必须多管齐下,综合治理。

(一)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着力提高机关干部整体素质。党的十七大掀起了新一轮解放思想的热潮,而要解决好机关作风建设问题,根本还是在于思想观念的更新上。要通过不断加强机关干部队伍的培训教育,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克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思想、树立争先创优意识;克服“等、靠、要”的思想,树立抢抓快干意识;克服无过即功、碌碌无为思想,树立无功即过、有为才有位的意识;克服以口才论人才、以过程论英雄的思想,树立全方位看人才、用人才、管人才意识;克服“推、拖、压、顶、懒、散、庸、浮、吃、拿、卡、要”思想,树立勤政、清廉、为民的宗旨意识;克服小富即安、小成则满的小农思想,树立大局面、大发展、快进步的进取意识;克服言行不

一、好大喜功 5 的思想,树立表里如

一、推功揽过的意识;克服本位主义、局部利益不可侵犯的思想,树立小家服务大家、局部服从全局的大局意识。要自觉加强世界观的改造,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切实提高对机关作风建设,要让每位机关干部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和自身职责,增强转变作风的自觉性,做到学习坚持不懈,认识上不断提高,思想上永不松懈。

(二)以突出整改为重点,着力解决基层民众民生问题。作风建设重在解决机关作风问题,提高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机关作风好不好,群众看得牢;作风建设抓得实不实,群众感受直;作风存在哪些问题,群众最有发言权。各级机关要从群众反映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基层意见最大的问题改起,从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和矛盾着手,突出整改,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是提升机关形象的根本出发点。围绕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高标准找差距,高要求定目标,高质量抓整改,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不回避、不掩饰、不护短,是什么问题就是什么问题,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是解决机关作风问题的根本切入点。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到基层、到服务对象中去了解,从基层和群众普遍反映、重复反映的突出问题入手,针对重点领域、重点部位、重点岗位、重点人员,对症下药,逐一解决,才能从根本上做到贴近基层解决问题、贴近源头化解矛盾、贴近群众赢得民心、贴近民众树好形象。

(三)以增强效能为核心,着力优化地方服务环境。服务环境的优劣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机关效能直接关系到投资创业环境。办事效率不高,执行能力不强,服务质量不优,又好又快发展将只是纸上谈兵。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创新管理方式,提高依法行政、文明行政水平,形成科学完善、规范合理、运转高效的行政运行机制。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监管力度,依法依规设定审批事项,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收费规章公开、收费标准公开,精简审批程序,最大限度减少收费项目,切实做到应减尽减,应收才收。正确处理好发展 6 与规范、服务与管理、法定程序与简化操作、严格执法与依法依规之间原则与变通的辩证关系,做到服务领先、原则把关、灵活过渡。要进一步加快服务理念的创新,变监管处罚为主动补漏服务,变等待服务为主动靠前服务,变结果一锤定音为过程时时跟踪提醒,做到特事特办、急事急办、难事巧办、常事快办,不断完善首问负责任、服务承诺、服务提醒、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责任追究等制度。

(四)以制度约束为保证,着力规范健全管理机制。制度决定行动,转变作风根本还是要靠制度。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既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抓好教育和整改,又要从源头上预防,把制度建设作为治本之策,才能标本兼治。制度带有原则性、强制性、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机制能产生动力、形成活力、激发创造力。要认真落实机关日常工作监管规章和制度,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和完善各类实绩考核机制、择优用人机制和奖惩激励机制,并切实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积极探索科学评价机关干部作风建设情况的考核奖惩机制,建立和完善群众评议监督机制、社会各界评机关机制等的科学评价体系和监督评议程序,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同时,要强化舆论监督,加大宣传力度,既宣传正面典型,又曝光反面案例,营造浓厚氛围,形成共识和合力。

四、把握四个原则

一是坚持“长”“短”兼顾。制度规范行动。“长”就是要坚持用长效机制抓机关作风建设和持续有效管理,让好的作风保持下去。机关作风有反复性、复杂性和长效性的特征,所以要抓机关作风建设也必须是对“征”下药,寻找与之对应的保持作风成效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克制机关反复,让良好的机关作风、行为成立机关干部心理和行为上从习惯,在工作中提升、在小事中彰显、在务实中体现。“短”就是要突出短期、局部成效的促进,在特定时期,针对特定情况,7 采取特殊的措施和手段,促进某些意识、认识、思想或是特定机关人群作风的转变和提升。

二是坚持“奖”“惩”并重。有压力才有动力,有利益才能激发出活力,有动力和活力,机关才有生机,才会出新成绩。首先“奖惩”,一是要树立好两个方面的典型——好的和坏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好的榜样树立就是一面先进的旗臶,一个坏典型的树立就是一面反光镜。无论是机关单位整体,还是机关领导干部个人的,榜样树起来了,参照体就有,无形的指挥棒就形成了。二是“奖”要有“奖”,“惩”要有“惩”。要在科学评估机关作风的上,建立起科学的奖惩机制,并要落实到位,让受奖者有“奖”得,受惩者得其“惩”。

三是坚持“专”“泛”并举。“专”就是单一的、有针对性的,就机关作风建设而言,就是要充分利用好各类促进机关作风建设的专项整治活动,把活动办实,落实到每个机关人员,让活动真正取得实效。“泛”就是广泛的、普遍的,就是在“结合”两个字上作文章,就是在其他各类活动开展的同时,思考如何将机关作风建设与之结合起来,达到1+1>2的效果。一方面扩大机关党委(工委)的影响,全面提升机关党建内涵,使机关党委(工委)的工作得到有力体现;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促进全局工作的更好开展,通过抓党建带动全区经济的发展,更好的为全局工作服务。

四是坚持 “传统”“现代”结合。就是要在充分运用好传统的机关作风建设抓手的同时,积极探索新的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的促进机关作风建设的举措、办法、途径。一是要积极培育机关自身独特的文化灵魂和文化魅力。“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同样,机关文化对于促进机关和谐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抓机关文化建设,是机关服务水平上升到一定层次、特定阶段的重要标志。要紧密结合机关特点,加强机关文化建设,创造属于机关自身的文化内涵,形成具有机关特色的团队精神。二是要积极思考和探索现代管理理念在机关作风管理方面的运 8 用。企业用绩效考评的方式考核每位员工在效益上为企业所做的贡献,机关应该从企业的管理理念中得到启发,也应该积极思考如何运用科学的考评方法和手段来考核每位机关干部为机关和地方经济大局所做的贡献,实现机关作风考评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

第二篇:当前机关作风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对全县机关干部作风问题的几点思考 县直机关工委

县级机关的党员干部是推进全县社会经济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的排头兵。近年来,由于扎实开展了先进性教育、作风建设年、创先争优等系列活动,机关党员干部受到教育,作风意识提高,干部形象好转,但也还存在一些与科学发展观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因此,进一步查找机关干部作风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拟定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显得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县级机关干部作风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情况看,县级机关的作风问题集中表现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学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几个方面。

(一)思想作风方面。存在着理论脱离实际,实事求是难的情况。一是有些人解放思想的深度还不够,不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工作思路窄,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按框框做事的问题,有的习惯于单凭老方式老办法想问题、做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缺少开拓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有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得过且过,不推不动。有的习惯于凭主观意志办事,存在着随意性和片面性。二是有些部门的同志大局意识不强,考虑问题时往往不是从国家利益、全局利益、长远利益出发,总是片面强调本部门的利益;有的遇到矛盾不主动协调,不主动解决;有的制定的政策措施,站在既得利益立场,总想把部门利益法律化。三是有些干部言行不一,说话随意,人格形象不佳。个 别人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有意见当面不说,背后乱说,随便议论和传播小道消息的现象,影响团结,影响工作。现在,有一种不好的现象,就是一些党员干部不讲政治,在公开场合不注意影响,讲话口无遮拦,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讲有悖于中央精神,对中央和上级党委的决策、工作评头品足、滥发议论;传播小道消息,把社会上某些妄加猜测的东西当作谈资。这种现象看起来是小事,但影响不好,严重损害党的形象,是党性不纯、作风不正、不讲纪律的自由主义行为,必须加以纠正和防止。四是有些同志刚进机关或刚提拔时对自己要求挺严,时间一长,作风也有所改变,这种现象也需要引起注意。五是存在着说空话的现象。一些同志,因为不了解下情,不结合实际,只能说空话。空话多一些,官话也不少,这就是我们理论脱离实际的结果。

(二)工作作风方面。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问题。一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够。在下去调研时,往往局限在听汇报,了解真实情况少。有的调研深入不下去,来去匆匆,走马观花,发现不了问题。有的调研广度和深度不够,以点带面,信息失真,调而不研,得出的结论不符合实际。有些同志在部署工作时习惯于会开过了工作就算完成,没有精力深入基层,也没有精力思考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摸不准真实情况,提不出有针对性的对策,甚至带着框框搞调查,缺少实际效果。二是有时对上级负责与对下级负责一致性方面把握得不够好,上级重视的就认真办,上级没有部署的事,特别是基层和职工提出的意见和要求,处理的不够及时。三是对处理群众上访问题,往往就事论事,而对引起群众上访的“源头”问题研究和解决的不够。四是工作作风 不够扎实,存在着形式主义,抓工作落实力度不够,有的工作虽然部署了,但抓落实、抓深入、抓拓展不够。五是安排、布臵工作,想的不深,做的不细。浮在上头多,深入实际少;常常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贯彻文件;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少。有的好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不去扎扎实实解决问题。六是个别人在为基层服务方面还存在一些间题。“三进三同”走形式,群众办事遇到“话难听、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干部仍存在服务态度生、冷、硬的现象。有些干部觉得自己官挺大,架子挺大,说话的口气也大,问题也往往出在这,有些干部不能正确对待自己手中的权利。七是有的机关干部事业心不足,责任心不强,工作不认真,办事拖拉,压文现象时有发生。

(三)学风方面。在理论学习上,没有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虚与实的关系。认为理论学习是虚的,工作是实的。存在着理论与实际结合得还不够紧密,理论的指导作用有局限性,表现为制定出的政策其调研论证工作做得不够充分,而且潜意识中还存在一定的本位主义思想。二是干与学的关系。强调业务工作忙,抽不出时间认真学习理论。存在着以干代学的事务主义倾向,理论根底不深,对政策法规理解不透,缺乏一些新知识的掌握,影响了看问题的深度、高度和工作水平。三是学与用的关系。一些同志虽然学习,但浅尝辄止,不善于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存在着做表面文章的现象。

(四)生活作风方面的问题。一是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的意识有所淡化。二是对业务工作要求得多,抓党风廉政建设时紧时松,个别人为政不廉,影响机关形象。个别干部不能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经受不住金钱和物质的诱惑,有不廉洁行为。存在着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和“吃、拿、卡、要、报、占”等不良行为。

机关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的、有客观的。实践证明,机关的问题,如果不抓作风,那么我们相当一批干部就要垮台,我们的工作任务就很难出色的完成。必须看到,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问题,绝不是一般的问题,而是“严肃的政治问题”,我们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就必须把作风建设摆在突出的位臵,下力气抓出成效。

二、按照服务群众的要求,努力把机关作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作风建设是新形势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而机关作风是党的作风的具体体现。因此,我们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坚持加强思想建设与推进作风建设相结合,把学习教育贯穿始终;坚持统一要求与分类指导相结合,把调查研究贯穿始终;坚持领导带动与基层推动相结合,把落实整改贯穿始终;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把制度建设贯穿始终,努力实现机关作风建设的新飞跃。

(一)以解放思想、事实求是为主线,加强和改进机关思想作风建设。思想作风问题的根源是群众观念淡薄,理想信念模糊,革命意志弱化。转变机关作风,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作风建设,从根本上说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思想作风,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根据机关特点,应着力营造好四种环境。一是加强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营造奋发向上的政治环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政治理论学习和灌输,解 决一些深层次的思想认识问题,进而营造奋发向上的政治环境。同时加强干部队伍的宗旨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每位机关干部都要从思想上提高认识,抓好思想教育,努力提高机关党员干部政治素质,少私心,多奉献,要为党和人民多做工作、多做贡献。二是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营造团结和谐的人际环境。要努力营造人与人之间生活上互相关心、工作上互相支持、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三是坚持干部任用工作的六项原则,营造人尽其才的工作环境。古往今来,国以人兴,政以人治。用人的正确与否对党的作风建设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选准用好干部也是改进作风的治本之策。要“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让那些有真才实学、德才兼备、埋头苦干的人心情舒畅,受到重用。四是注重对干部职工心理状态的研究,营造一种化解矛盾、增强团结、推动工作的良好环境。比如从日常议论的焦点注意研究干部职工的心理等,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改进机关作风,推动各项工作深入开展。

(二)以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为重点,加强和改进机关学风建设。我们党历来把端正学风,摆在党的思想建设十分重要的位臵,反复强调要结合新的实践,加强学习。在新形势下机关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尤其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注重掌握其理论实质,善于把基本原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努力做到少应酬,多学习,集中精力和时间做好本职工作。结合工作需要,加强理论学习和科学文化知识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在学习中要肯于吃苦,耐得住寂寞,努力摆脱各种琐碎事务,做到自订计划约束学、见缝插针随时学,这样持之以恒,就一定会 有收获。

(三)以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为群众谋利益、办实事作为落脚点,加强和改进机关工作作风建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与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相违背的,是党性不纯、党性观念不强的表现,其实质是主观主义、个人主义作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已成为影响我们事业发展的一大顽症。密切联系群众是实践“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根本途径。一是要从继续深入进行党的宗旨教育入手,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我们要大力提倡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事业是干出来的,口号提得再多,不如干成一件实事。二是要坚持深入实际,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反对说空话。要从领导干部做起,切实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发现好典型,解决矛盾和问题,回过头来改进自身工作。我们必须从深入调查研究入手,摸清真实情况。理请工作思路,探索基本规律,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改进我们的工作,真正做到勤政为民,真抓实干。三是继续完善政务公开工作,增加办事的透明度,规范审批行为,提高办事效率,树立药监部门的良好形象。四是在解决一些久拖不决的难题上要敢于碰硬。五是抓好服务,提高办事效率。要文明办公,接待热情,用语规范,实行首问负责制。让来机关办事的人,“不难、不怕、不愁”,实现“脸好看”、“事好办”,如果是该办的,提倡立即就办的工作作风。六是把制度建设作为根本点,努力推进作风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抓健全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解决制度建设的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问题,确保已有的制度能够得到有效的落 实和执行,要切实改变那种制度建设“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就是落实不到行动上”的状况。七是把解决突出问题作为突破点,努力在抓落实上取得成效。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我们经常强调“狠抓落实”,但有些“落实”总是变成“落空”,有些事办得不好,不是政策制定得不好,而是落实工作抓得不够。抓落实,要有强烈的自觉意识和责任意识,以“立足于行,重在于做”为工作着力点,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切能够做的事情做起。我们要找出不良作风在本部门本单位的具体表现,抓紧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最关注的问题。八是坚持依法行政,认真履行职责。把依法行政、照章办事作为改进机关作风的一个着力点,真正做到执法权限法定化、执法责任明晰化、执法程序公开化、执法行为规范化、执法监督制度化,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四)以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为重要环节,加强和改进机关领导作风建设。部门与行业作风,是与党的作风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民群众评价党风,首先是看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作风。一是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党组内部议事和决策制度,提高党组的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积极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凡是事关全局性、政策性的重大问题,干部任免、体制改革、重大案件查处、大额财务资金支出等问题的决定,都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和规定的程序,实行集体决策,不搞独断专行、个人说了算。领导干部要努力在各方面为同志们做出表率,做到学习好、团结好、廉洁好、作风好、政绩好。二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努力实现科学决策。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功,是提高科 学决策水平的重要条件,也是转变机关作风的根本方法。领导干部在下基层之前一定要想清楚,下基层到底听什么?怎么听?能否解决问题?一定要做到有的放矢。三是养成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领导工作事关全局,惟有严谨才能避免和减少失误,惟有认真才能坚持不懈、落到实处。四是落实谈话谈心制度。尤其是发现分管范围内的个别干部出现一些苗头性和倾向性的问题时,及时谈话,防微杜渐,这也是对干部的真正爱护。

(五)以教育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目标,加强和改进机关党员干部的生活作风建设。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把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列为议题、写进文件、提醒全党高度重视、制定措施认真解决,这还是第一次。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不是小事。从近年来揭露出来的大量事实看,许多领导干部走上腐化堕落、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是从贪图安逸、追求享乐开始的。许多别有用心的违法犯罪分子,也常常是从所谓“生活小节”上打开缺口的。作为机关干部,要正确对待权利、地位和自身利益,坚持用权为民,依法行政,做人民满意的“公仆”。要克己奉公,耐得住清贫,管得住小节,挡得住诱惑,肯吃苦,能吃亏,默默工作,无私奉献。只有树立正确的“三观”,追求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才能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

抓好作风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要不断地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树立机关干部的良好形象,以新的作风推进全县各项工作实现新跨越。

前干部作风存在的问题

(2012-07-23 09:24:58)8 转载标签: 杂谈 ▼

目前,在我省机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一些不良作风,主要表现在:

“僵”——思想僵化、观念陈旧、墨守成规、固步自封、不思变革,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总是抱着得过且过的思想,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只当和尚不撞钟,图清闲、混日子;没有与时俱进的概念,不学习新知识,缺乏市场经济意识,抱着计划经济的老思想、老经验、老观念不放,作茧自缚,使发展的机遇白白错过。

“怕”——怕担风险,怕遭非议,明哲保身,躲着矛盾走,绕着困难转,只当“传球手”,不做“过河卒”,既缺乏干事创业的锐气,又缺乏化解矛盾的底气;既没有正视困难的勇气,也没有迎难而上的志气,推诿扯皮,传来递去,导致工作一潭死水,暮气沉沉。

“浮”——就是浮漂、浮躁、浮夸。浮漂:就是浮在机关,高高在上,热衷于迎来送往,忙碌于文山会海,就是没有时间下基层了解民情。浮躁:心急气躁,沉不住气,工作华而不实,把思路当结果,将部署当落实,把传递当目的,只有头没有尾。浮夸:好大喜功,热衷于各种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弄虚作假,大吹大擂,只报喜,不报忧,习惯于做表面文章。

“懒”——腿懒,不深入基层,不深入实践,到基层检查工作不过夜,甚至不下车,只听书面汇报,不搞调查研究,懒得走访群众,发现不了问题;手懒,不动笔、不读书、不看报,好的机遇懒得去抓,好的政策懒得去用,乐于轻轻松松、懒懒散散地做“太平官”;脑懒,不思考、不归纳、不总结,执行方针政策时不作思考,不管上面说的话符合不符合基层工作实际情况,只是一味地生搬硬套。

“横”——就是作风粗暴,横行霸道。有的人忘记了自己公仆的身份,满足于“做官当老爷”,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对群众生、冷、硬、横,耍衙门作风,作威作福。有的无视国家的法令政策,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当“猎物”,把手中的权力当成谋取私利的“金葫芦”,到处吃拿卡要,与民争利,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

“乱”——主要表现是违规违纪,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的“乱”了规矩,无视法律、无视纪律,工作不讲程序,天马行空,肆意妄为;有的“乱”了操守,轻则言语低俗、衣冠不整、举止不雅,重则酒后发疯、聚众赌博、打架闹事;有的“乱”了原则,个人主义、宗 派主义问题严重,做事情、想问题总是以不伤害到“我的人”为标准,大搞庸俗的关系学,导致目标任务不能得到有效落实,具体工作无法得以正常开展。干部作风的“乱”,已经成为败坏社会风气、败坏党和政府形象的大问题。

以上这些不良作风虽然只是极少数人的表现,但它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如果这些作风问题不能得到正视,必将削弱党的执政能力,危及党的执政基础。机关干部作风建设是党风建设的有机组成,党政机关直接承担为上级、为地方和基层、为人民服务的重任,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组织者、实施者、执行者,机关干部作风好坏,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机关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机关作风建设是一项经常性、长期性工作,又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以建设求真、务实、廉洁、高效的机关为目标,坚持思想教育与制度建设并举、集中整治与强化管理并重,形成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从我省的实际情况看建立机关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一、教育是基础强化干部思想教育机制建设

作风不正,首先是思想不纯。解决作风问题,应从解决思想问题入手,而教育又是解决思想问题的主要方法。强化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通过“三观”教育,牢固树立宗旨观念。树立宗旨观念,必须结合思想实际,重点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中的群众观、人生价值观、权力观的教育。二是通过教育,振奋机关干部精神。当前,在一些机关党员、干部中还存在着信念动摇的现象,机关党组织要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要组织机关党员干部通过参加短期培训、听党课、参观学习、传统教育、讨论座谈等多种教育形式,使其树立信心、振作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促进机关作风根本好转。三是通过职业道德教育,规范机关干部行为。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道德文明和实现“德治”方略的必要途径。近年来,一些机关单位、行业利用职业垄断特权敲诈勒索、强行收费,利用行政管理职能进行乱摊派、乱收费个别党员、干部在执行公务中徇私枉法、以权谋私、行贿受贿有的党员、干部见利忘义、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等等。这些现象严重败坏了我党和政府的形象。

总之,加强机关干部思想道德教育以作到“四讲”∶一是讲学习。目前对我们广大干部最大的挑战是能力的挑战,最大的危机是本领的危机,最大的恐慌是知识的恐慌。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学习。广大干部都要充分认识加强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立身之本,使学习成为我们的第一需要,形成勤于学习的风气、乐于求知的风气和勇于探索的风气。二是讲创新。有创新的观念,才有创新的作为;有创新的作为,才有超常的发展。要切实转变思维方式,变封闭式思维为开放型思维,变单向型思维为系统型思维,变教条型思维为求实型思维,不断研究新情况、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求得新发展。同时,要根据形势和实践的发展,创新部门工作,创新部门服务,真正把工作重心转到优化环境、抓好服务上来。三是讲实干。各部门、各单位都要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本领、恪尽服务责任,坚决防止和克服部门利益至上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集中精力谋发展,要多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怀爱民之心、善谋富民之策、恪守为民之责、多办利民之事。要大力倡导雷厉风行、奋发进取、务实高效的优良作风,不断提高为基层、为群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四是讲廉洁。要通过加强廉政勤政教育,使广大机关干部进一步增强自律意识,筑牢思想道德防线。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组织监督、群众监督、司法监督和舆论监督作用,对违反有关规定和纪律的行为要坚决进行查处。通过廉洁自律,树立良好形象。

同时,要注重创新教育形式,着力在“实”、“活”、“新”上下功夫。“实”,就是紧密结合干部队伍的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做到“管用”。“活”,就是采取集中学习、外出参观、成果交流、知识竞赛、考试测验等多种灵活的教育形式,进一步增强思想理论教育的吸引力、亲和力、渗透力。“新”,就是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立足实际,大胆创新,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

二、制度是根本,强化机关干部管理机制建设

干部作风上存在的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既有干部主观方面的原因,更有体制和机制方面的原因。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要靠教育,更要靠体制和机制创新。只有逐步建立健全规范的规章制度和监督激励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此,一要健全并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制度。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执行民主集中制既是党的领导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和领导干部生活作风建设的根本制度保证。当前,在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方面还存在着“四个不够”,即发扬民主不够、正确集中不够、开展批评不够、严肃纪律不够。因此,机关党组织要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的作风。不断完善党内选举制度、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制度、党的集体领导制度和党内监督制度等各项基本制度,切实抓好民主集中制各项基本制度的落实。二要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用好的作风选人和选作风好的人。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对作风建设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当前,在某些机关单位出现了选拔任用干部的怪现象:一些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的干部得不到提拔重用,而那些在思想作风和工作中存在这样那样 问题的人,不仅没有受到批评、教育和处理,相反还得到提升。因此,各级党组织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大力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措施,进一步完善干部交流、轮岗和回避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以好的制度选拔人,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既要尊重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看到民主推荐、民意测验和民主评议对干部作风建设的促进作用,更要看到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严格组织考察对干部作风建设的关键性导向作用。凭德才用干部,大家就会争先恐后干事业;凭关系用干部,就有人会到处钻营拉关系;凭“票数”用干部,就有人会不择手段拉“选票”;凭资历用干部,就有人会不求进取靠资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必须把选人用人作为关键环节来抓,坚持党的干部路线,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干部的选拔、任用、监督和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真正形成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从用人机制上保证干部作风好转。

三、监督是保障,强化机关干部监督机制建设

一是加强党内监督,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的监督职能。党内监督,包括广大党员对权力的监督、上下级党组织的相互监督、各级党委会内部的监督、专门监督机关的监督等等。机关作风建设的监督,主要是对机关党员、干部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的监督。要建立机关党风党纪巡视制度。纪委、组织部门和机关工委要根据职能,分别对机关单位党组织和党员的作风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调查了解和监督检查。要加强对机关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监督,及时发现和预防个别党员、干部的社交圈、生活圈中存在的生活作风隐患问题,有效地杜绝打牌赌博、请吃、请玩等不良现象,防止一些社会不良风气和行为侵蚀机关党员干部。要严肃查处机关单位的违纪案件,及时教育和警示党员干部。对机关党员干部中出现的违纪问题要及时查处,做到有案必查、究必到位,决不姑息迁就。二是充分依靠广大群众,加强对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加强群众对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是我国实现人民根本利益最有效的制度。只有充分依靠广大群众,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监督,才能有效地遏制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贪赃枉法等权力腐败现象。为此,要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制度,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全面建立政务服务中心,向办事群众公开工作职责、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办事纪律、办事期限、监督办法和办事结果等等。要进一步推行民主评议、民主测评的制度在考核中要求机关领导在本单位群众范围内实行工作述职和民主测评。同时,还要实行人大、群众对执法机关公开评议的工作。要广辟渠道,广开言路,完善信息“绿色通道”,了解和掌握更多、更真实的信息。同时,定期进行干部 作风评议,召开征求意见会,聘请群众监督员,开展问卷调查,发放征求意见卡,完善群众来信来访制度等,抓好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所提意见和建议的处理和落实,并将结果及时公布,调动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三是加强法律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发挥民主党派的监督作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及地方性法规所规定的内容和程序,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进行依法监督的监督。要充分听取民主党派的建议和意见,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宣传机关好人好事、优秀典型事迹,揭露一些不正之风和丑恶现象。对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舆论监督不设限制、不划框框,凡是涉及干部作风的问题,不怕丑、不护短,予以曝光。要通过多形式、多层面的监督,把干部作风方面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四是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和监督机制,规范和约束干部的从政行为。严格实施科学管理,规范干部行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将行政审批纳入法制化轨道;深化财政制度改革,建立国库集中支付新机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进一步推行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投标拍卖挂牌出让、建设工程招投标、产权交易进入市场和政府采购“四项告知制度”。严格实施有效监督,约束干部行为。强化党内监督,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进一步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强化法律监督,积极通过人大的民主评议和代表质询制、代表视察制、建议答复等形式进一步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强化民主监督,发挥政协参政议政、民主协商职能,认真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建立重大事项听证会等制度,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强化部门监督,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审计和司法等职能机构的监督职能。努力形成对干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监督约束机制。

第三篇:当前机关作风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对全县机关干部作风问题的几点思考 县直机关工委

县级机关的党员干部是推进全县社会经济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的排头兵。近年来,由于扎实开展了先进性教育、作风建设年、创先争优等系列活动,机关党员干部受到教育,作风意识提高,干部形象好转,但也还存在一些与科学发展观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因此,进一步查找机关干部作风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拟定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显得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县级机关干部作风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情况看,县级机关的作风问题集中表现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学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几个方面。

(一)思想作风方面。存在着理论脱离实际,实事求是难的情况。一是有些人解放思想的深度还不够,不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工作思路窄,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按框框做事的问题,有的习惯于单凭老方式老办法想问题、做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缺少开拓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有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得过且过,不推不动。有的习惯于凭主观意志办事,存在着随意性和片面性。二是有些部门的同志大局意识不强,考虑问题时往往不是从国家利益、全局利益、长远利益出发,总是片面强调本部门的利益;有的遇到矛盾不主动协调,不主动解决;有的制定的政策措施,站在既得利益立场,总想把部门利益法律化。三是有些干部言行不一,说话随意,人格形象不佳。个 别人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有意见当面不说,背后乱说,随便议论和传播小道消息的现象,影响团结,影响工作。现在,有一种不好的现象,就是一些党员干部不讲政治,在公开场合不注意影响,讲话口无遮拦,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讲有悖于中央精神,对中央和上级党委的决策、工作评头品足、滥发议论;传播小道消息,把社会上某些妄加猜测的东西当作谈资。这种现象看起来是小事,但影响不好,严重损害党的形象,是党性不纯、作风不正、不讲纪律的自由主义行为,必须加以纠正和防止。四是有些同志刚进机关或刚提拔时对自己要求挺严,时间一长,作风也有所改变,这种现象也需要引起注意。五是存在着说空话的现象。一些同志,因为不了解下情,不结合实际,只能说空话。空话多一些,官话也不少,这就是我们理论脱离实际的结果。

(二)工作作风方面。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问题。一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够。在下去调研时,往往局限在听汇报,了解真实情况少。有的调研深入不下去,来去匆匆,走马观花,发现不了问题。有的调研广度和深度不够,以点带面,信息失真,调而不研,得出的结论不符合实际。有些同志在部署工作时习惯于会开过了工作就算完成,没有精力深入基层,也没有精力思考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摸不准真实情况,提不出有针对性的对策,甚至带着框框搞调查,缺少实际效果。二是有时对上级负责与对下级负责一致性方面把握得不够好,上级重视的就认真办,上级没有部署的事,特别是基层和职工提出的意见和要求,处理的不够及时。三是对处理群众上访问题,往往就事论事,而对引起群众上访的“源头”问题研究和解决的不够。四是工作作风 不够扎实,存在着形式主义,抓工作落实力度不够,有的工作虽然部署了,但抓落实、抓深入、抓拓展不够。五是安排、布臵工作,想的不深,做的不细。浮在上头多,深入实际少;常常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贯彻文件;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少。有的好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不去扎扎实实解决问题。六是个别人在为基层服务方面还存在一些间题。“三进三同”走形式,群众办事遇到“话难听、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干部仍存在服务态度生、冷、硬的现象。有些干部觉得自己官挺大,架子挺大,说话的口气也大,问题也往往出在这,有些干部不能正确对待自己手中的权利。七是有的机关干部事业心不足,责任心不强,工作不认真,办事拖拉,压文现象时有发生。

(三)学风方面。在理论学习上,没有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虚与实的关系。认为理论学习是虚的,工作是实的。存在着理论与实际结合得还不够紧密,理论的指导作用有局限性,表现为制定出的政策其调研论证工作做得不够充分,而且潜意识中还存在一定的本位主义思想。二是干与学的关系。强调业务工作忙,抽不出时间认真学习理论。存在着以干代学的事务主义倾向,理论根底不深,对政策法规理解不透,缺乏一些新知识的掌握,影响了看问题的深度、高度和工作水平。三是学与用的关系。一些同志虽然学习,但浅尝辄止,不善于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存在着做表面文章的现象。

(四)生活作风方面的问题。一是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的意识有所淡化。二是对业务工作要求得多,抓党风廉政建设时紧时松,个别人为政不廉,影响机关形象。个别干部不能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经受不住金钱和物质的诱惑,有不廉洁行为。存在着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和“吃、拿、卡、要、报、占”等不良行为。

机关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的、有客观的。实践证明,机关的问题,如果不抓作风,那么我们相当一批干部就要垮台,我们的工作任务就很难出色的完成。必须看到,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问题,绝不是一般的问题,而是“严肃的政治问题”,我们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就必须把作风建设摆在突出的位臵,下力气抓出成效。

二、按照服务群众的要求,努力把机关作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作风建设是新形势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而机关作风是党的作风的具体体现。因此,我们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坚持加强思想建设与推进作风建设相结合,把学习教育贯穿始终;坚持统一要求与分类指导相结合,把调查研究贯穿始终;坚持领导带动与基层推动相结合,把落实整改贯穿始终;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把制度建设贯穿始终,努力实现机关作风建设的新飞跃。

(一)以解放思想、事实求是为主线,加强和改进机关思想作风建设。思想作风问题的根源是群众观念淡薄,理想信念模糊,革命意志弱化。转变机关作风,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作风建设,从根本上说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思想作风,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根据机关特点,应着力营造好四种环境。一是加强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营造奋发向上的政治环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政治理论学习和灌输,解 决一些深层次的思想认识问题,进而营造奋发向上的政治环境。同时加强干部队伍的宗旨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每位机关干部都要从思想上提高认识,抓好思想教育,努力提高机关党员干部政治素质,少私心,多奉献,要为党和人民多做工作、多做贡献。二是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营造团结和谐的人际环境。要努力营造人与人之间生活上互相关心、工作上互相支持、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三是坚持干部任用工作的六项原则,营造人尽其才的工作环境。古往今来,国以人兴,政以人治。用人的正确与否对党的作风建设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选准用好干部也是改进作风的治本之策。要“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让那些有真才实学、德才兼备、埋头苦干的人心情舒畅,受到重用。四是注重对干部职工心理状态的研究,营造一种化解矛盾、增强团结、推动工作的良好环境。比如从日常议论的焦点注意研究干部职工的心理等,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改进机关作风,推动各项工作深入开展。

(二)以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为重点,加强和改进机关学风建设。我们党历来把端正学风,摆在党的思想建设十分重要的位臵,反复强调要结合新的实践,加强学习。在新形势下机关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尤其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注重掌握其理论实质,善于把基本原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努力做到少应酬,多学习,集中精力和时间做好本职工作。结合工作需要,加强理论学习和科学文化知识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在学习中要肯于吃苦,耐得住寂寞,努力摆脱各种琐碎事务,做到自订计划约束学、见缝插针随时学,这样持之以恒,就一定会 有收获。

(三)以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为群众谋利益、办实事作为落脚点,加强和改进机关工作作风建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与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相违背的,是党性不纯、党性观念不强的表现,其实质是主观主义、个人主义作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已成为影响我们事业发展的一大顽症。密切联系群众是实践“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根本途径。一是要从继续深入进行党的宗旨教育入手,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我们要大力提倡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事业是干出来的,口号提得再多,不如干成一件实事。二是要坚持深入实际,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反对说空话。要从领导干部做起,切实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发现好典型,解决矛盾和问题,回过头来改进自身工作。我们必须从深入调查研究入手,摸清真实情况。理请工作思路,探索基本规律,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改进我们的工作,真正做到勤政为民,真抓实干。三是继续完善政务公开工作,增加办事的透明度,规范审批行为,提高办事效率,树立药监部门的良好形象。四是在解决一些久拖不决的难题上要敢于碰硬。五是抓好服务,提高办事效率。要文明办公,接待热情,用语规范,实行首问负责制。让来机关办事的人,“不难、不怕、不愁”,实现“脸好看”、“事好办”,如果是该办的,提倡立即就办的工作作风。六是把制度建设作为根本点,努力推进作风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抓健全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解决制度建设的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问题,确保已有的制度能够得到有效的落 实和执行,要切实改变那种制度建设“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就是落实不到行动上”的状况。七是把解决突出问题作为突破点,努力在抓落实上取得成效。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我们经常强调“狠抓落实”,但有些“落实”总是变成“落空”,有些事办得不好,不是政策制定得不好,而是落实工作抓得不够。抓落实,要有强烈的自觉意识和责任意识,以“立足于行,重在于做”为工作着力点,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切能够做的事情做起。我们要找出不良作风在本部门本单位的具体表现,抓紧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最关注的问题。八是坚持依法行政,认真履行职责。把依法行政、照章办事作为改进机关作风的一个着力点,真正做到执法权限法定化、执法责任明晰化、执法程序公开化、执法行为规范化、执法监督制度化,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四)以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为重要环节,加强和改进机关领导作风建设。部门与行业作风,是与党的作风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民群众评价党风,首先是看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作风。一是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党组内部议事和决策制度,提高党组的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积极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凡是事关全局性、政策性的重大问题,干部任免、体制改革、重大案件查处、大额财务资金支出等问题的决定,都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和规定的程序,实行集体决策,不搞独断专行、个人说了算。领导干部要努力在各方面为同志们做出表率,做到学习好、团结好、廉洁好、作风好、政绩好。二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努力实现科学决策。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功,是提高科 学决策水平的重要条件,也是转变机关作风的根本方法。领导干部在下基层之前一定要想清楚,下基层到底听什么?怎么听?能否解决问题?一定要做到有的放矢。三是养成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领导工作事关全局,惟有严谨才能避免和减少失误,惟有认真才能坚持不懈、落到实处。四是落实谈话谈心制度。尤其是发现分管范围内的个别干部出现一些苗头性和倾向性的问题时,及时谈话,防微杜渐,这也是对干部的真正爱护。

(五)以教育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目标,加强和改进机关党员干部的生活作风建设。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把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列为议题、写进文件、提醒全党高度重视、制定措施认真解决,这还是第一次。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不是小事。从近年来揭露出来的大量事实看,许多领导干部走上腐化堕落、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是从贪图安逸、追求享乐开始的。许多别有用心的违法犯罪分子,也常常是从所谓“生活小节”上打开缺口的。作为机关干部,要正确对待权利、地位和自身利益,坚持用权为民,依法行政,做人民满意的“公仆”。要克己奉公,耐得住清贫,管得住小节,挡得住诱惑,肯吃苦,能吃亏,默默工作,无私奉献。只有树立正确的“三观”,追求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才能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

抓好作风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要不断地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树立机关干部的良好形象,以新的作风推进全县各项工作实现新跨越。

第四篇:和谐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和谐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杨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建设小康社会,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社区功能不断扩大,原有单位制模式下的各种社会事务,由单位统包转向社会管理,社区逐步承担起管理社会事务的职能。因此,建设和谐社区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

一、和谐社区建设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社区是社会的基础,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没有和谐的社区就不会有和谐的社会。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要求我们关注社区发展,进一步做好社区的各项工作,建设安全、和谐、文明、繁荣的社区。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加强城市基层自治组织建设,从建设和谐社区入手,使社区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发挥服务作用。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发挥桥梁作用,在维护社会稳定,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上发挥促进作用”。总书记的讲话明确指出了和谐社区建设的方向和目标。

1、建设和谐社区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经济就难以又好双快地发展。社区是各种社会矛盾的交汇点,我国现在既是经济的黄金发展期,又是各类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凸显期。社会转型必然要造成利益格局的变化和社会阶层的变化。地位的下降会引起人们心理的不平衡,收入的悬殊会使人们暴露出不满的情绪,工作的紧张会增加人们精神的压力,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会给人们带来许多的不适应,人口流动频率的加快会使城市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社会上消极的东西会给人造成负面的影响,再加上突发的天灾人祸,这些影响社会稳定的所有因素虽然都反映在社会,但却都发生在社区,所以社区处在所有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风口浪尖,社区只有防范好了,提前做好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把各种问题消化在基层,才能够形成稳定的适合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

2、建设和谐社区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需要。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人们生活的基本空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城市的人们也逐步从过去的“单位人”转变成现在的“社会人”,单位和企业的社会职能也大量向城市基层组织转移。城市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带来了大量市场解决不了、政府又解决不好的问题,这些问题本质上都关系到居民的切身利益,迫切需要新的社会组织来承担过去由单位行使的社会职能,以实现社会的协调、和谐,社区作为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共同体”和重要活动场所为社会人找到了相应的承接载体。社会人的许多

需求,或者通过社区的社会服务和自我管理得以满足,或者通过社区组织向政府反映得以满足。要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就要从和谐社区建设抓起,完善社区服务和管理,有效发挥社区功能,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和谐社区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纽带。人心向背决定着社会的和谐程度。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活而不乱、稳定有序的社会,“稳定”即不是“万马齐喑”,更不是一潭死水。要实现社会的和谐,就必须加强与群众的沟通联系,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增强党和政府对整个社会的凝聚力。在城市中,社区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地,社会生活的大部分内容在社区完成,社区处在党和政府了解民意的最前沿,是党和政府与市民沟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加强和谐社区建设,就能够充分尊重群众在法律范围内的表达自由,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合理解决利益诉求,倾听群众呼声,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以凝聚人心,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整体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具备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我国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开始刚刚起步,建设城市和谐社区是其中的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需要付出不懈的长期努力。城市社区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基本具备了建设和谐社区的良好基础条件。

(一)社区已成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有效平台

1、社区已形成城市基层的社会共同体。在计划体制下的居民委员会,没有什么活力和凝聚力。工作对象除了居住在社区的老年人外,就是没有单位的居民,功能非常单薄。而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后的现代社区则不同了,除了原有的工作对象外,单位人逐渐演变成了社会人、社区人,流动人口已开始进入社区,总量大大增加。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再加上大量的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保障的功能从政府和单位中不断剥离出来,让社区来承接,这就有力地提升了社区的功能,丰富了它的内容,拓宽了它的工作面,使它从微观的层面担当起了造就大社会的重任,成了能协调和凝聚方方面面的中心,成了功能比较齐全的“小社会”。

2、社区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从社区建设开展十多年的情况可以看出,在基层建立和谐社区的条件也是完全具备的。首先,社区地位提升了,社区工作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其次,社区的对象增多了,功能扩展了,组织加强了,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大了,在基层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第三,单位和居民对社区事务越来越关心了,在群众中有了认同感和凝聚力;第四,社区内外关系在不断理顺,社区的制度建设在不断健全,社区工作出现了良性运行的好势头;第五,社区工作人员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结构有了很大改善,而且还在不断向规范化、专业化、制度化方面发展;第六,社区的硬件设施不断达标,软件也在不断提升,能力有了明显的增强,能为老百姓做的事也越来越多;第七,加强了党对社区工作的核心领导,巩固了党在城市的这个执政基础;第八,特别是党和国家对社区工作的关心和重视,为社区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为社区事业插上了腾飞的双翅。这些都是我们落实中央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有力条件。

三、和谐社区建设中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及分析

(一)社区建设存在问题

虽然我国的社区建设进展顺利,但从整体上看还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从办事处社区建设调研的情况分析,确实存在着一些需要认真研究并切实加以解决的问题。

1、行政化倾向日趋严重。其一,在办事形式上,行政办公场所的色彩浓厚。居民来办事,只要门一关就不知去向。其二,在工作内容上,做上面交办的事情多,为居民服务得少。社区居委会已成为除街道办事处之外的又一个政府派出机构,行政化负担重的结果,就是使社区干部忙于应付各种事务,设法开辟财源,对真正应承担的社区建设等工作却无法投入精力、财力,与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性质背道而驰。

2、工作负担重,压力大。其一,在工作任务上,名目繁多。现在的社区居委会承担了100多项任务,有些部门把自己的职责转嫁给社区,如居民住房入户调查等。其二,在工作要求上,难以达到。一些部门不仅下达工作任务,还要提出许多具体要求,一是要“挂牌”,一个社区居委会多的有10多块牌子;二是要“上墙”,社区活动用房的墙上要挂反映数项工作的负责人员的名单和工作职责。其三,在经济负担上,入不敷出。一些部门没有“费随事转”,把工作或活动所需经费转嫁到社区。如有的部门调查登记只发一张样表,要社区按户数印发;在评比和攀比的压力下,社区为满足有关部门的要求,挂的牌、上墙的版面追求精美花费大。其四,在工作考核上,检查评比多。除街道要求进行的常规检查考核外,许多部门都自行直接下去组织单项检查评比,有的检查已落后于形势的变化。如环境、卫生、绿化、治安等项目在许多住宅区都由物业公司承担,他们收费、他们办事、他们负责,但检查评比时,仍按传统找社区居委会,使社区忙于应付,不知所措。

3、硬件设施有待进一步改善。虽然办事处社区基础设施在平均水平上已普遍达标,但精品很少。活动用房面积普遍在100平米左右,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4、辖区单位和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居民在社区建设的参与程度总体上表现为,居民经济条件较好的社区对

社区居委会的需求弱,参与积极性低;居民经济条件较差的社区对社区居委会的需求强,参与的积极性较高。一是有的辖区单位认为与社区搞共建是找麻烦,只是要钱、要人、要物;有的条条单位老大自居,社区上门搞共建,常被拒之门外或以各种借口拒绝。二是有的社区没有实施共建联动,互惠互利,向辖区单位要求过多,为他们服务较少,义务和权利不统一,使有些单位不愿意参与共建。三是大多数有工作单位的居民,没有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位人转为社区人,对社区居委会的依附性不强,认为社区建设是老头老太的事,是弱势群体的事,与已无关,不愿意参加社区居委会组织的活动,更谈不上主动地去参加社区的活动。

(二)对社区建设存在问题的综合分析

1、从认识层面分析。一些领导同志、职能部门和社会组织,对社区居委会性质和任务定位的认识,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状态下的居委会的认识。还未认识到社区正在成为一种覆盖全社会、为全社会服务,具有新的社会管理和社会运行机制的社会组织。更没有认识到,这种社会管理和社会运行体制和机制的建立本身,就是我国完成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强有力的保证,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是社会的极大进步。

2、从法制层面分析。社区居委会性质的定位,或是涉及社区人财物、责权利的许多具体问题,虽然目前还没有一部很有针对性的“社区法”,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

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以及近年来国家和省、市的有关法规、规章和文件大多已经明确。问题是,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没有得到很好地执行,致使一些问题久拖不决,或愈演愈烈。

3、在体制和机制层面分析。传统的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和官本位体制的影响仍然很深,机械、僵化、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在具体工作中,仍然存在,经常出现。认识不到位,行政不依法,体制、机制改革滞后等,可以说直接影响了社区建设的发展。

4、从客观形势层面分析。目前,流动人口、村转居人员、企业退休人员、待安置的大学毕业生和退役军人、自由职业者等等,组成了浩荡的“社会人”大军,加重了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的任务和难度。城乡各种社会问题、下岗失业问题、贫富差距问题、农民工权益保护问题、困难群体求助问题、戒毒问题、医疗卫生服务问题以及社会治安问题等都向社区聚集。城市社区已成为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基础,在调节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越来越明显地担当着“前沿”角色。

5、从历史必然性层面分析。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选择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在经济改革这一动力摧生下,原来的社会经济关系得以重组、改造或完善。原来不少由政府包办的事务,政府不再包办,而推给社会,原来由企业包办的事务,企业不再包办,也推给了社会。而我国长期以来因

为缺乏社会建设,各种社会组织承接从政府、企业剥离出来事务的能力极其有限,必然导致大量社会事务都沉淀到社区中来。从这个角度看,社区负担过重是一种必然现象,恐怕在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里,这种现象都会存在。

四、整体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加强和谐社区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要求,是今后一个时期社区建设工作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这就要求我们把握社区建设的发展规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按照“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根据中央和省委关于推进社区建设的意见,努力改革创新,精心谋划发展,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不断规范、拓展、创新,进一步加强和谐社区建设,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一)和谐社区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规划长远,分步推进

1、规划长远,分阶段实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明确地包含了“社会更加和谐”的要求。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更高、时间更长、任务更重。我们在完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 9

伟目标之后,还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长期奋斗。因此,我们的和谐社区建设也不是三年两载的事,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和构建和谐社会一样,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目标。我们在制定目标时,既要立足目前,又要着眼长远。近期目标:可从社区环境入手,从老百姓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从困难群体需要提供帮助的问题入手,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长效管理,消化社会矛盾,创建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完备,生活便利的生活环境,促进人居环境和谐,让有困难的人得到帮助,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增强居民对社区的满意度和认同感,这需要三五年的时间;第二阶段的目标。通过和谐社区建设,进一步完善社区党组织的统筹协调机制和社区民主自治机制,提高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使大部分社区建成服务完善、文化繁荣、公平有序、安全稳定、和谐融洽的现代新型的和谐社区,这就需要五至十年的时间;第三阶段的目标。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社区公共利益为纽带,以各种社会组织为载体,以资源整合为保障,构建起政府组织与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体通体合作的社区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以促进政府、社区、居民、社会、企业、生态各方面关系的和谐,从而营造良好的社区自治环境,提升社区民主自治能力,激发基层社会活力,进而提高构建整体和谐社会的能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从时间跨度讲,这个目标将贯彻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全过程。

2、要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和谐社区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其一建立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投入的长效机制。将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全市城镇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市、区政府按一定比例分担,将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居民小区建设规划之中。引入社会资金加强社区公益设施建设,制定优惠政策,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促进公益设施建设的发展;其二建立社区财力保障的长效机制。认真贯彻中央、省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有关规定,科学界定社区规模和职能,合理确定社区经费标准,采取核定基数、定额补贴、分级分担的办法,对优秀社区予以扶持。同时,还要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扩大服务领域,增加社区收入,弥补经费不足;其三建立社区干部激励和约束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社区居委会成员绩效考核办法,对社区工作者实行选聘制;其四建立社区共驻共建的长效机制。充分调动社区内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力量,广泛参与社区建设,最大限度实现社区资源的共建、共享,营造一个共驻共建和谐社区的良好氛围;其五建立社区部门协调配合的长效机制。建立驻社区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抓社区建设的绩效评估体系,把社区成员单位推进社区建设情况纳入政绩考核的指标体系,形成齐心协力支持社区建设的新局面。

(二)拓展社区建设的范围

1、加强社区管理和拓展社区服务。要加强社区管理,提高基层治理水平,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我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居民会议、居民委员会、居民小组在社区管理中的主体作用,研究外来务工人员参与社区居民自治新途径。高度重视解决城乡结合部、新建小区居民自治组织的缺位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实现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的全覆盖。大力指导和引导驻社区单位、物业管理机构和社区民间组织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管理,建立健全共建机制、协商机制和指导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各类机构和组织在社区管理中的作用。

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把服务群众、方便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建设和谐社区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开展面向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特殊群体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保障服务,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努力实现社区服务的网络化、社会化、市场化。切实加强政府对社区服务的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和政策监管,推动城区和街道建立和完善“一站式”、“一门式”服务。切实加强以社区综合服务为主体、各类专项服务相配套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拓展社区服务领域,建立健全功能完善、质量较高的城市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形成和不断完善就业服务、救助服务、安全服务、文化教育体育服务、社会保障服务、卫生和计生服务、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等多元化服务体系。

2、合理利用社区资源。社区设施是社区建设的重要阵地和物质保证。社区设施要立足于挖潜力和新建、置换等多管齐下,注重网络体系建设。社区内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服务设施和项目有条件的都要逐步免费或低偿向社区开放提高社区资源的共享利用率,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要引导商业、医疗、保险等服务业到社区设点,社区内经营性单位为社区居民提供活动场地和服务要给予优先和优惠,并利用现代科技和通讯手段联网运作,构建社区建设网络体系。

(三)加大社区管理模式和工作机制的创新力度

1、加快社区自治进程。从目前来看,普通群众关心和参与的主要领域还是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方面,上访、信访、上诉等还是主要手段。随着社会权利意识、民主意识、法律意识的普遍提高,人民群众将不仅关注切身利益、现实利益,而且会关注群体利益、长远利益;不仅关注经济生活权益,而且会关注政治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权益。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加快,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需求将进一步增长。我们必须顺应形势的发展,在社区建设中不断推进基层民主,完善居民自治。其一,要完善居民民主选举制度,不断扩大社区居委会直接选举的覆盖面。通过社区的直接选举,能有效地保证城市基层居民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随着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社区的直接选举的方式要进

一步推开,程序要进一步规范,方法要进一步简便。全力推进社区居委会民主选举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提高居民群众在社区事务中当家做主的能力。其二,要完善公开制度,把居民群众关注和涉及居民利益的办事制度、办事程序及时公之于众,接受居民群众监督,保障居民群众的知情权。其三,要完善社区成员代表会议制度。居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应依程序按大多数居民意见办理,保障居民的参与权。四要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组织居民有序开展与其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公共服务工作监督评价活动,保障居民群众的监督权。

2、创新社区治理模式。为了有效缓解社区行政化倾向,我们必须采取改革的理念,探索的方法来寻找解决的途径。可以在街道层面设立社区服务中心,把以前下沉到社区的事务,截流在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集中精力,协助政府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了解民情,掌握动态,反映诉求,为居民办实事,做好服务工作,而行政事务一律由街道办事处承担。

资阳市雁江区莲花街道办事处课题组

2009年3月15日

第五篇:中国食品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管 制 经 济 学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及解决办法

姓 名 胡 克 学 号 120107100112 学 院 经济与国际贸易学院 班 级 12经济(1)教 师 朱晓燕

2014年12月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及解决办法

摘要:近些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中国的食品安全“四面楚歌”,各种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由此可以看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已迫在眉睫。

关键字:食品安全;管制;法律制度;消费者

一、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food safety)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根据倍诺食品安全定义,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食品安全也是一门专门探讨在食品加工、存储、销售等过程中确保食品卫生及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隐患,防范食物中毒的一个跨学科领域,所以食品安全很重要。

二、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食品安全问题的存在不止于当今,其产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不管是食品开发商利欲熏心,各部门责任边界暧昧不清,还是法律惩罚力度欠缺,质监松懈等问题,都是引发食品问题的表面因素,更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现有食品安全监管的领导体系制度上。以下从多个角度对食品安全问题产生原因做具体分析。

(一)法律体制的羸弱

1.法律体系不健全 由于我国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不完善,作为保障我国食品安全核心的《食品卫生法》,并无法对整个链条的每一环节进行严格而有力地监管,致使许多执法空隙和安全隐患的存在。

首先,现有的一些食品其安全的标准水平规定偏低。许多指标不仅没有达到国际标准,甚至远远低于国际指标,而更多重要的标准至今还尚未制定出来,形成食品安全隐患的巨大漏洞,这都为那些不法厂商、企业提供了可乘之机,违法生产超低标准、不合标准的食品的行为愈演愈烈。

其次,对违法者处罚相对过轻。根据我国现有《食品卫生法》的相关规定,食品安全违法者均做罚款处理,违法企业也仅是责令“停止生产经营”、“没收违法所得”,或者处以额度不高的罚款,只有“情节严重”才会被“吊销卫生许可证”。但相对于某些暴利型产品,罚款显得微不足道,处罚行为显得杯水车薪,违法者不怕被罚,食品安全问题只增不减。

2.执法部门的失责

执法部门的不作为。执法部门针对食品违法者的执法行为不到位,不能尽其所责是执法部门最大的不作为。在食品法已经存在缺陷的条件下,执法人员不能严禁恪守法律条款对食品违法问题做严厉的打击,甚至为避免麻烦和安全对违禁食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对于消费者的投诉,更是存在处理速度慢,推诿扯皮等突出现象,严重损害到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生产环节问题

1.食品生产集中化程度低

食品生产集中化程度低,就造成了标准的难以实施,产品质量的信息难以汇总。不利于企业增强良性竞争意识,提高食品质量。而作为食品来源的农鱼牧业,其质量状况受到农药、环境、污染等多方面的影响。无法从食品源头进行监控,必然导致食品不符合安全卫生要求。

2.生产利益驱使

生产者缺乏社会责任感。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均追求利润最大化,质检过严必然提高成本,使利润缩减。相对而言大企业控制较严,但是三鹿“三聚氰胺”事件的发生让我们看到了大企业的严格质量控制形同虚设。更有利益的驱使下的食品生产者,置消费者生命安全与不顾,生产违法违规的食品以牟取暴利。

(三)管理缺陷

中国的食品监管一直采取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方法,整个体制错综复杂,各部门要么职责分工不清,分段执法、各依一法,重复执法,要么无人监管、相互推诿。这就给某些食品行业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提供了违法渠道。而有些政府为了经济指标的提升,放松对监管部门的监管,从而导致质管部门和监管部门没有把握好质量关。

(四)消费者的盲动

消费者缺乏食品安全意识,也是食物安全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多数消费者由于低收入,消费能力不足的基础上缺乏相应的常识,往往忽略食品的质量问题。更有消费者抱着侥幸心理购买无质量保障食品,认为这种食品使用并无大碍。在消费者这种心理的支持下,无疑为问题食品的销售打开了门路。其次,消费者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对食品安全引发的消费者权益损害,消费者却面临着索赔困境。原因在于①食品质量责任不易认定;②消费生产信息不对称,费者举证存在困难③食品安全鉴定费用高,消费者自认倒霉心态严重。这些都是造成权益受损后索赔难的重要原因。

三、食品安全管制

(一)政府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加强对食品质量的安全监管

加强对食品的准入市场管制,提高食品的准入市场门槛,严防“三无”食品流入市场;有效规范食品生产者的生产、经营行为,坚决取缔无证生产、无证加工食品的行为;整合食品安全监督、检测资源,更新检测装备,加强对食品质量安全的监测,对食品从生产、加工、管理、贮运、包装到销售的全过程都要进行严格的监控;全面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劣食品和不合格食品的违法犯罪活动;规范食品采购渠道,从源头上控制不安全、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集成食品安全管理主体,变多头管理为责任主体明确的单一垂直管理体系。加强源头控制,治理环境污染,推广可持续农业技术,减少农牧业中化学制药的使用,保障消费者获得安全的食物供应。

(二)完善中国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首先,应当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安全标准系统。对此,我国可以借鉴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进一步细化和规范食品安全生产领域内的法律制度,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食品安全方面的具体标准。同时,要提高中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使中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相接轨。其次,要加强法律法规对危害食品安全行为的惩罚力度。通过借鉴国外的巨额赔偿制度,对生产和销售质量不合格、不安全食品的厂商处以高额罚款,情节严重的还应当加重追究其刑事责任,以达到足以震慑其危害食品安全行为的作用。

(三)向广大消费者宣传、普及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

促使消费者增强食品安全意识,提高辨别问题食品的能力,自觉抵制“问题食品”,把食用不合格食品杜绝于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之外。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等工具,定期组织健康饮食宣传活动,有计划地报道食品安全知识,并且要及时曝光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一些不法厂商及其商品,披露最近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以保障消费者的消费知情权。

(四)新闻媒体要严守职业道德,避免跟风乱报道

强化企业责任。作为一个食品企业,生产安全的食品,不仅是它长期生存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证,也是其应该具备的社会责任和基本道德。因此,必须严格按照食品标准生产和加工食品。要建立从原材料进厂到成品出厂的全程质量监控,不能仅仅把重点关注在最终产品的监测上,而是要对原辅材料的供应、食品加工、流通等每一个环节进行分析、控制,建立质量信息的可追溯机制。完善食品安全快速反应机制,发现质量问题,及时处理,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要提高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实现规模种植或规模养殖,控制原料质量。

四、总结

接连不断的食品安全问题,给人民群众的健康,带来了损害,引发了消费者对不良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谴责,对政府监管部门的不满,使食品安全的问题成了社会舆论的焦点。分析问题产生的本质原因并就根本入手研究解决办法是食品安全问题解决的最佳,也是唯一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华新闻网.关注中国食品安全问题 [EB/OL].http://news.china.com/focus /shipinanquan/.

[2]百度百科.食品安全 [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xYj0DYKyB allYyf7UuqxpMAUDkqk7X9sC0IMt0rvoS_LIoL3C7oJuTC2VYqYR81SslGwWpiPPTTHOLhr8w0Ydy9OUjmn2eF1v6RQWhMpUKW .

[3]周凯 .“问题馒头”拷问超市食品安全监管【J】.中国青年报,2011. [4]中国政策论坛.六部委直面食品安全问题 呼吁做食品要有良心【M】.学术期刊,2011.

下载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九年级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九年级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现在九年级学生普遍没有升学意识,虽然每天来得很早,但学生到教室后没有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虽然在上次家长会和学生会议上针对早自习读书的状态,对......

    公安基层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基层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今年是公安部提出的“基层基础年”。强化基层、夯实基础,是实施科技强警战略的关键,也是实现公安科技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所在,基层基础工作必......

    切实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

    切实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省直机关工委课题组2008年第7期 ——党的建设为了更好地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指示精神,去年下半年,我们就机关作风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入......

    城管执法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的思考

    城管执法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的思考 xxx 摘要: 城管执法一直以来都是政府公共职能的热门话题之一,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管理执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座城市的文明......

    浅论机关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论机关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机关作风是机关干部素质的外在表现,干部素质是机关作风的内在根本。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要把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放到突出位置,要把解决干部队......

    XX公司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ERP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一、 需要部门间协商的问题 1. 会计期间问题 由于车间生产周期、考核等原因,导致车间和仓库会计期间不统一,比如有的车间每月16日出报表,而有的......

    浅析新形势下劳动竞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浅析新形势下劳动竞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摘要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生产力结构、生产运行方式不断变化,传统的劳动竞赛逐步暴露出许多不足,影响了劳动竞赛效果的发挥。本文就......

    新形势下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对策思考

    新形势下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对策 机关作风建设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州直机关的作风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州委、州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能否落实,关系到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