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张鸿铭同志在市委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
张鸿铭同志在市委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2008年11月18日,根据录音整理)
刚才陈市长传达了省政府会议的精神,对明年工作也作了很好的发言。下面,我再讲三个问题。
一、这次外出学习考察的几点收获与体会
11月9日至15日,市委、市政府组织了市四套班子有关领导、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外出学习考察。在这个时候外出考察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取真经。学习先进地区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对当前困难、推进转型升级的成功经验。二是明思路。通过与先进地区比较,找出台州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明确方向,理清台州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思路。三是增感情。通过与兄弟城市之间的交流,既增进感情,也为今后的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应该说,这次考察,每位同志都大开眼界、大长见识、大有收获,学习考察活动取得圆满成功。主要表现在:一是考察点选得准。唐山、天津、深圳和佛山这四个市都是全国或全省第一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试点城市,各项工作都走在全国前面。这四个城市一南一北,南边的深圳和佛山是珠三角改革开放前沿,而天津和唐山则是北方经济圈的中心,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增长极,很多方面跟台州有相似之处,有很强的可学性和可比性。二是行程排得紧。六天时间马不停蹄的走了四个城市,二、三十个考察点,披星戴月,马不停蹄,效率很高。三是接待规格高。几个城市的主要领导都亲自陪同、亲自介绍。到了天津,黄兴国同志专门接待了我们,天津市四套班子领导都出面会见,市人大副主任全程陪同我们考察。在深圳,我们专门拜访了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专门给我们讲了一课。四是收获大。这次学习考察不但学习了四个地方的好经验、好做法,也开阔了视野,看到自身的差距,每位同志思想上都有很大的震动和启发。此外,我们看望了在天津、广东的台州商会,加强了联系,为推进“市外台州”战略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的看来,这四个地方一番生机勃勃的建设场面和科学发展的理念让大家由衷的感到赞叹和羡慕。体会较深的有六点。
(一)形势越严峻越需要增强信心,信心比任何东西都重要。今年宏观环境趋紧的形势下,他们没有被困难吓倒,反而愈挫愈勇,迎难而上。我们普遍感受到了四个城市的领导干部对城市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他们始终把发展放在第一位,深圳市今年比较早的受到冲击,一季度GDP增速下滑到10.2%,但二季度就回到了 10.5%,三季度
11.5%,预计全年能回升到12%。唐山,28 年前举世震惊的地震,唐山人民挺住了,在困难面前,唐山人民发扬震不跨、压不倒的抗震精神,集中力量开展“四场硬仗”、“五项攻坚”行动,转型升级不断加快,今年1-9月份GDP增长为13.8%。佛山市情况跟我们很相似,他是以加工业为主,以民营企业为主,现有工业产值已有上万亿、GDP1200多亿,在这样高的基数上,今年能够保持16%以上的增速。
(二)各种挑战中始终蕴含机遇,把握机遇就会赢得主动。唐山市明确提出把“抢抓新机遇”作为未来发展的主题,他们牢牢把握唐山湾建设的历史性机遇,部署了“四点一带”,开发四大功能区,特别是抓好曹妃甸建设、首钢搬迁、南堡油田开发,成为环渤海最具活力的增长极,唐山也由此被胡总书记命名为科学发展观的示范区。天津市紧紧抓住滨海新区的配套改革政策,外争政策支持,内增发展活力,天津提出“一轴一带三大城区,八个产业功能区”的发展规划,不断加大港口建设、产业升级、城市配套、招商引资等工作力度,全力打造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增长极”。天津滨海新区2300多平方公里,基本上都是盐碱地,发展空间之大,令人震憾。佛山市抓住国际经济大调整的机遇,大力鼓励优强企业到国内外去收购兼并企业,赢得新的机遇。在他们的发展中,我们体会到,挑战与机遇是相辅相承的,只要应对得当,挑战就会变为机遇。
(三)加快发展的过程就是改革创新的过程,改革创新是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深圳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作为“试验田”和“示范区”为全国提供了很多经验。但深圳不满足、不停步、不固步自封,他们依靠改革创新来渡过难关,依靠改革创新来增创新优势,依靠改革创新来促进新发展。上半年深圳房地产市场波动很大,外界的猜疑很多,但是依靠科学创新,深圳挺住了,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的新路子。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34%,专利申请量连续两年居全国第一,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占全市0.6%土地创造了30%多的GDP,可以说深圳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科技创新强市的样板。天津滨海新区目前体制还不是很顺的,天津滨海新区管委会,仅是一个协调机构,下辖四个区,各区运行有交叉,有竞争也有合作,就是在这种体制下,他们出台了许多实质性的政策、改革性的政策,其中提出了10大项、50小项的改革任务,特别金融、土地、科技等领域的创新,激发了滨海新区建设的活力。佛山无山,南海无海,论资源也没多少,这些年来,他们通过理念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环境创新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的路子。佛山的情况比较贴近我们台州实际,可学可用,佛山的经验要进一步加以消化吸收。比如佛山理念创新,市委市政府提出“传统产业不等于落后产 2 业”,这个理念给我们新的启示。美的集团的内部授权管理模式,“集权有道,分权有序,授权有章,用权有度”,也值得我们加以借鉴。
(四)每一个城市都有各自的潜在优势,关键是如何把潜在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资源赋禀和基础条件,像唐山、天津、深圳都有港口和海岸线优势,这些跟我们台州都有相似之处。所以这次为什么要到唐山和天津学习,目的就是借鉴他们如何把这种潜在的资源优势化为现实的经济发展优势。唐山利用它的滩涂海洋优势招商引资,引进大钢铁、大石化、大港口等重大项目,每天都有1亿多的投入,已经成为全世界瞩目的大工地。天津发挥港口优势和政策优势,大力发展大飞机、大火箭、大乙烯。佛山抓住广佛一体化的机遇,利用制造业基础比较雄厚的优势,引进奇美电子等大企业,做大液晶显示器、白色家电、陶瓷等三个世界级的产业基地,9个中国特色产业基地。每个城市都有潜在优势,关键看我们怎么利用,在错位、差位发展中找定位,把潜在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五)党委政府的运筹能力决定发展实力,统筹兼顾才是真水平。在考察中,除了给大家感触十分强烈的经济建设外,另外印象较深的是他们统筹兼顾的水平和能力,比如说生态环境保护、社会建设、改善民生、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唐山敢建生态城市,敢称幸福之都,他们把开滦煤矿旧矿点70平方公里打造成生态示范区,手笔的确很大。佛山很多人去过,以前佛山天空也是灰的,水也是臭的,路面垃圾不少,但是现在的佛山天蓝水清地绿。在改善民生上,南海有两点给大家很深启发,一个镇级的开发区居然比国家级开发区还先进,产值达到千亿以上,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么大的动迁力度居然没有信访,他们妥善处理了利益格局的调整,兼顾了政府、企业、民众三者利益,不但没有上访,还拿出 30亿与农民分红,给大家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六)抓落实最为重要,执行方能成功。最好的思路、最美的蓝图,如果不去落实,抓而不紧等于不抓,就会等于一句空话。现在发展和改革的任务都十分繁重,但这些地方都能有这么大的推进力度,这么大的进展,关键是执行。唐山 2003年开始起步,曹妃甸原来是0.3平方公里,现在变成300平方公里的开发区,在这么短时间变出来的。唐山的工作精神状态就是“五加二和白加黑”,白天加晚上拼命干,双休日不保证休息。唐山把最得力的干部放在曹妃甸新区工作,到一线锻炼考察干部。天津是一个缺水城市,又是盐碱地,天津要搞绿化,难度很大,成本很高,但是天津实现了在奥运会前奋战150 3 天,种2780万棵树,绿化7000万平方米的任务。这方面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好好消化和学习。
大家一路走,一路议,包括这两天的务虚会,我们都在向这些地方学习,找差距,台州与他们比较在许多方面有不少差距。一是在思想认识上有差距,我们对科学发展的内涵了解、理解的不够,没有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实践始终。二是在发展的速度上有差距。我们没有他们势头这么强劲。特别是佛山,与我们比较类同的产业结构,差不多比例的民营经济,为什么发展速度比我们大。三是在规划的编制上有差距。特别是天津,海河发展保护的规划,功能区的规划,具有极强的超前性和公开性、可操作性,通过展示进一步增强了天津人民对天津发展的信心,让所有人看到了发展的美好蓝图。四是在招商引资上有差距。天津为了引进空客大飞机项目,政府贴了 30 多亿,天津要的不仅是这个企业,他们还要的是产业园区,是配套企业,现在几百家企业进去了,民航产业园区进去了,民航大学进去了。唐山的临港产业区,每平方米成本是1000到1500元,但给企业的价格远远低于围垦的成本。在融资上,我们市本级和各县市区融资能力相对薄弱,天津是市里直接搞,开发部分是分区进行,天津新区则是自己直接融资,唐山现在融资 100多个亿,这里的决窍我们要认真学习。五是在自主创新上有差距。六是转型升级上有差距。七是在城乡统筹上有差距。佛山的城乡区别不大,哪是城哪是乡分不清楚,已经看不出城乡的差距了。八是在深化改革上有差距。深化改革关键在于打破部门利益格局,他们力度很大,而我们在这方面举步维艰。今年的企业应对十策,政府应对五策,有的到现在还不能贯彻到位。九是生态环保上有差距。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仅在认识的高度上有差距,在覆盖的广度上有差距,工作的深度上有差距,在考核的强度上也有差距。十是在工作力度上有差距。相比于唐山、天津这种“白加黑”“五加二”的拼搏精神,专注工作的精神和力度,我们的差距不小。一方面部门苦乐不均,忙的部门的确忙,但也存在有的部门无所事事、人浮于事的现象。
二、如何正确认识当前的形势
关于当前形势,务虚会中大家讨论得比较多。发言中普遍认为台州在未来发展中面临的挑战与压力十分严峻。对当前形势,大家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既要看到当前的困难和问题,也要看到我们面临的机遇。
(一)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影响发展的信心。当前国际经济发展形势还在往下走,金融风暴是源于美国华尔街的世界性金融风暴,其本质是以美元为本位的世界金融 4 体系的危机,次贷危机只是表象,可以说美国绑架了世界经济,世界经济有可能进入一个比较漫长的衰退与调整时期。在这种情况下,对我们的影响已在几个方面逐渐显现出来。第一个不确定因素是出口市场的不确定性。现在的形势对我们的出口市场影响很大,这次广交会的订单只有2800亿美元,消费需求下降,反映出世界经济变化走向和发展的趋势。第二个不确定性因素就是美国和欧洲的贸易保护主义可能抬头,很多专家分析,美国新总统奥巴马已经有这样的苗头,他要求原来出口外向性国家转为内需型,并把海外的制造业企业往回搬,再通过贸易壁垒里的环保、食品安全等屏障,保护本国贸易。第三个不确定因素就是人民币升值压力没有完全减小,当前人民币对欧元升值,但是以后人民币汇率变化还属未知。国际经济环境不确定性直接影响我市出口外向型经济的信心。
(二)我市经济指标增值的持续下行影响今年目标的完成。一是全市GDP一季度增长10.5%,二季度是10.1%,三季度是 10%,四季度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二是规模以上工业,二季度全市增长15.6%,三季度是15.1%,但10月份只有10.1%。三是截止10月份,财政收入总数增幅降到17.5%,地方财政收入增幅 19.7%,根据财政部门预测可能增幅还会受影响。四是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得分在下降,10月份比上月得分下降1.3分,而且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在增大,经济指标持续下滑,影响整体经济目标的完成。
(三)投资的严重不足已经影响台州的发展后劲。这是不是新问题,但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虽然重点项目有所提升,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始终不高,比嘉兴低200亿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工业负增长2.5%,这个现象就是项目少,新开工的项目更少,要想建的项目多,但在建的项目少,这严重影响了企业家的信心,工业技改也在下降。
(四)台州自身条件的欠缺影响了区域竞争力的提升。一是台州区位条件的边缘性,相比于考察的四个地区,唐山市人均高速公路里程数全国第一,天津到北京有第二高速通道,现在还准备建设新的高速通道,深圳和佛山更不用说,所以台州交通区位条件的边缘性导致制造业成本的上升。未来几年是交通建设的高潮,全省一半的公路建设计划在台州,前景是好的,但现在的区位条件还是不容乐观。二是台州城市化发展严重滞后,影响了人才的集聚,影响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影响了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的实施。三是产业发展出现断层现象,有的经济学家预测,要避免民营经济在发展当中碰到天花板效 5 应,又陷入低水平增长的陷井。民营经济在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的激烈竞争当中,由于两头在外,效益不高,科技含量不高,新的增长点还没有完全形成,中间就形成断层,有可能掉进陷井,现在这种情况或多或少的存在。
(五)经济风险对社会和谐稳定的影响不断增强。经济危机有社会效应,通过国际市场、国内市场向企业传递产业风险、金融风险,就会导致几个问题。一方面有些企业挺不过这个“冬天”,有些外来务工者本来可以拿12个月工资,现在他们要提前回去,收入减少了,这会对社会的稳定会带来一定影响。同时,工人的工资低,陷入生活困境。二是企业的金融风险有可能影响社会的稳定。政府的财政风险,特别是年底政府性项目的工资欠款问题,企业的工资问题,等等,都会通过一些不同形式表现出来。
现在压力是很大,但要看到在当前形势下机遇也不少,要增强信心,牢牢把握机遇。
(一)全球市场需求变化和行业调整带来的机遇。一是虽然发生金融危机,但人在世界上还要生活要生存,所以满足人民群众必需的生活品和消耗品和消耗资料还是要生产。台州所生产的大部分还是中低档产品,我们的产品通过市场调整开发应该有销路。我们的汽车摩托车的配件,在提升质量后,前景看好,不会没有希望和出路。二是现在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下跌,有利于我们进口必要的原材料。三是有利于引进进口设备。四引进高档管理人才。这些都是机遇。
(二)中央扩大内需、拉动投资政策带来的机遇。现在国家以4万亿拉动内需,同时支持地方政府融资,允许负债,这些都是政策性转型机遇。此外原材料价格下降,劳动用工稳定,制造业成本下降,银行银根放松,贷款利率下调都是发展的机遇。
(三)省委、省政府实行标本兼治、保稳促调总体思路的机遇。刚才铁雄同志传达了省委、省政府会议精神,我们要抓住三个千亿工程的项目,省里拿出了300亿的资金,我们要有足够的项目尽量争取到这部分资金。
(四)台州自身有三个机遇。一是省委省政府给台州民营经济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机遇,这不是全省每个市都有,民营经济就在台州和温州。二是改革开放30周年来台州已经形成的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自成体系,台州的人文精神,台州人素有的硬气、灵气、大气与和气,办法总比困难多。三是沿海产业带开发建设带来的战略性机遇。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把它作为浙江省未来的一个经济增长极。我们要认清面临的这个形势,牢牢把握好这个机遇。我们又不能因中央宏观调控变化,沾沾自喜,高枕无忧,要更加保持清醒头脑,真正做到坚定、清醒、有作为,谋求我们台州经济社会的新发展。
三、明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当前机遇和挑战并存,明年肯定是一个不寻常、不平凡的年份,抓好明年工作事关长远和全局。全市上下必须坚定信心,抢抓机遇,系统推进,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省委“两创”总战略和“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总体要求,坚定不移地推进“三个台州”战略,坚定不移地推进转型升级。具体要求就是四句话。
一是稳字当头,转型为主。稳是基础,转是方向。要在保稳的前提下加快促进调整,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存量与增量的关系,把防止经济下滑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当前来讲,要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各类困难和问题,确保全年主要经济指标稳定增长。在当前情况下我们不能轻言撤退,轻言撤退就会影响信心。要切实增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紧迫感、责任感,明年经济指标的确定,我们既要充分考虑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和被动性,又要保持一定的合理的增长速度。明年各大盘子,发展的盘子、财政的盘子有关部门要抓紧加以研究,着力在转型升级上做足文章。
二是抓住机遇,寻求突破。要清醒有为,辩证地看待困难和挑战,寻找工作的突破。要重点抓住国际市场变化、国家政策调整机遇,力求在优化我市投资结构、完善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方面有新的突破。
三是统筹协调,全面推进。要统筹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者的关系,做到“四位一体”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四是转变作风,狠抓落实。越是困难多、越是任务重的时候,越是考验干部素质、能力、作风的时候,越要发扬求真务实、敢于负责、勇往直前的工作作风,把思想和精力集中到破解难题、狠抓工作落实上来,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成为敢于负责、狠抓落实的模范。
明年工作的主要任务初步考虑是抓好八项工作。
(一)着力增强三个层面的信心。第一个层面是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层面,第二个层面是企业家群体层面,第三是社会公众层面的信心。胡锦涛总书记说,在当前关键时刻,坚定信心比什么都重要,只有坚定信心,携手努力,我们才能共同共渡难关,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增强信心就要以中央宏观调控重大转变为契机,特别是现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按照温家宝总理提出的“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要求,构建标本兼治、保稳促调机制。各级各部门要发动起来,特别是媒体、宣传部 7 门,要做好舆论引导作用。既要认清形势找差距,又要抓典型树立信心。
(二)着力实施“三个台州”战略。“三个台州”战略的实施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体现。今年在“内生台州”战略的实施上,创新发展、节约发展、科学发展这几方面都有很大的进展。在沿海产业带的建设上,今年主要在规划的完善上,在项目的招商上有了新的进展。在“市外台州”上,今年在选资方面有了新的进展。明年我们如何进一步深化“内生台州”战略,主抓科技创新、转型升级。在“海上台州”建设上,要着重抓沿海产业带建设,推动陆海联动,既要搭建创业平台、创新平台、特色平台,关键要在能源、石化、船舶三大产业上做文章,在大项目上做文章,在港口建设、公路建设、围垦上做文章。在“市外台州”建设上,明年主抓招商选资和引智,把“市外台州”高档资源积极引到台州来,实行大招商,做到国资与民资并举,引资与引智并举,同时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促进大合作。这些内容“三个台州”相应的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认真加以深化。
(三)着力促进三大需求的拉动。投资、消费、出口始终是发展的原动力,一定要统筹内外,稳出口、促投资、促消费。首先,是稳出口。对我市来讲总体还是好的,要把这种态势保持住。稳出口就是保企业,也是保民生、促增长、保稳定。要牢牢把握住出口退税调整的机遇,积极调整市场和产品的结构,希望外经贸部门给外贸出口企业以相应的支撑。要加快统筹,统筹外贸和内贸,统筹出口和进口,统筹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服务贸易。二是促投资。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快率先报一批、批一批、增一批、成一批。项目要筛选,总体来讲我们现在盘子还不多,项目不够大。现在发改委交给大家的盘子很好看,到2012年有6300多亿投资,所有项目都要分部门细细加以筛选。要借鉴大石化项目的好做法,报到国家层面的项目必须成立专门班子,要跑部进京。此外,“两年”工作项目都要抓进度,抓进展,只有形象出来了才能鼓舞士气,鼓舞人心。对在建项目要进一步加强督查力度。三是扩消费。扩消费关键是要老百姓消费得起,杭州出台新思路,集中在农民工和农民两大群体上,促进八大消费热点,拉动消费关键是增加低收入家庭的收入。
(四)着力推进三次产业的联动发展。实现三次产业的联动发展是区域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保障。明年我们要着重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下功夫,既要突出装备制造业,完善产业配套,又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现代农业最关键的事情是全力帮助农民增产增收,今年是风调雨顺之年,农产品的丰收却面临卖不出去的问题,这个问题一定要解决。要明确发展现代农业的三大目标,保障农产品的基本供应、高效生态农 8 业、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要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省委工作会议精神,抓紧筹备我们农村工作会议和农业创新大会。第二产业要始终坚持工业立市不动摇。省政府已经提出九大行动计划,市政府已经在筹划出台工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工业始终是台州主导产业,要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
1、如何帮助企业减负。做到减税、减行政规费。
2、如何加强金融支持和保障问题,政府要跟银行沟通,加强合作,解决银行惜贷问题。
3、如何降低企业信贷风险的问题。建立防火墙,防止社会风险。
4、如何加快新兴产业的发展的问题。现有产业要加快配套完善,这方面要向佛山学习,提升传统产业配套,增加附加值。现代服务业也有四个问题: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新兴服务业;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主辅分离。
(五)着力推进三大改革。现在省政府已经把我们确定为省级民营经济配套改革试点,我们要以这个为契机,向改革要动力,向改革要活力。一是要以产权革命为先导,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行业的重组、企业的兼并、企业公司化改造、精细化管理、上市,这是明年的重点,政府要有相应的政策加以支撑和推动。二是加快要素配臵的市场化改革,突破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要发挥资源配臵的基础性作用,有序推进环境资源化和资源有偿使用机制改革,逐步形成用地、用水、用电节能减排的经济杠杆调节机制。要加快建设要素流动市场,建立中小企业的产权交易市场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动市场。要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重组国有资产,加快政府控股的投融资平台搭建。最后是要做好城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支持地方商业银行发展和金融创新。三是要推动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在当前情况下,党委、政府特别是政府的功能要更加得到充分的发挥,政府的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市场管理。要按照科学、高效、廉洁、有为的原则,在简化、优化行政审批方式上做文章,胆子要大点。要放权,进一步精减市里审批的项目,做到一个窗口服务。部门要进一步减少行政性审批的收费项目,提供更加有效的优化公共服务产品。
(六)着力构建三大发展平台。原来市委市政府提出三大板块的概念,中心城市板块、经济强县板块和新经济增长点板块,提出三个一体,城乡一体、市区一体、区域一体,现在提出“三个台州”发展战略,如何有效加以整合。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结合台州实际,明年要做好三大平台,即“一轴一带一群”的概念。“一轴”,就是把灵江、椒江、永宁江三个流域结合起来,要把两岸三次产业联动发展串起来,一并加以考虑。“一带”就是沿海产业带,要逐步成熟和深化,在当前特别要在规划深化上下功夫,组成若干功能区块,9 在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上要有新的进展,围垦的力度上要加大。“一群”,就是台州的城市群。在当前情况下,建设台州城市群是有条件的,现在台州城市群里人口、经济、发展空间都具备了条件。首先是整个城市群的交通网的问题。要加紧建设城际轨道交通,原来初步考虑温岭经过椒黄路三区然后向临海延伸,要加快论证,这是台州城市群的一个纽带。要加快中心城区的内环线建设。要对椒江永宁江两岸的建设尽早规划,进行论证。要保护与开发好绿心,绿心真正是一个稀缺资源,绿心的开发和保护要成为凝聚三区的核心和纽带。其它的重点区块、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希望有关部门认真加以思考,也就是说我们要以“一轴一带一群”来真正促进台州三大板块的竞相、协调、融合发展。
(七)着力抓好三个统筹。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根本方法,一是要始终抓好经济社会的统筹。要大力发展科教文卫体事业,不断增强台州发展的软实力。把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臵。不光是高等教育,着重要抓好职业教育,培养台州制造业城市所需的适用型人才。文化方面,刘云山同志充分肯定了台州“三个三”,要召开现场会,“三个三”是必须的。文化就“三个三”的催化剂。二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公交、水务、信息、环卫四个一体化要加快推进,同时要积极促进城市功能向农村辐射,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这方面我们要学习南海的经验,真正做到政府、企业、群众三方共赢共享,利益均衡。项目落不了地,推进速度慢,主要还是因为没有兼顾农民的利益。三要加大统筹人与自然的力度。要通过污染防治“811 环境保护”行动,腾出新的环境容量,要加快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建设,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等项目,这也是能向上争取资金的。生态保护方面,我们要向先进城市学习,加大植树造林绿化速度,绿化台州。另外,要抓好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工作。
(八)着力落实三大保障。一是思想保障。明年三月份开始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活动,现在就要做好前期各项工作,做好方案。要以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活动为新的起点,开展大讨论,真正实现思想大解放,争取学一次有收获,学一次能进步一次,学一次能够发展到更高更新的层面。要把思想、行为、习惯、制度从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观念中解放出来,牢固树立科学发展意识、责任意识、效率意识。二是社会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深入推进改善民生、幸福台州建设,抓好市委关于民生的66条决定和为民办实事项目的落实。奥运后各种案件在反弹,信访也在反弹,形势非常严峻,要切实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治安、信访和安全生产问题。既要解决新的信访问题,不让它沉积,又要着力逐个解决一些历史积淀的重点信访问题。要继续 10 关注当前困难家庭的生活问题。三是组织保障。首先,服务要更加到位。领导干部和机关干部对企业的“三送”服务要继续抓好,特别是到了年底,领导干部就要下到联系的困难企业去“送政策、送服务、送温暖”,鼓舞人心,表明党委政府跟企业家是站在一起的,是心连心的。同时要继续做好明年蹲点调研的准备工作。其次,选人用人要更加合理。这方面要向先进地区学习,重点岗位、重点工程要着力抽调选拔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得力干部,到艰苦的岗位去锻炼,在工程建设中考察干部。第三,考核要更科学。考核要更新理念,按绩效考核的要求改革考核办法。既要简化,又要突出重点,更要突出绩效。今年的“两个社会”考核和“两年”考核要做相应的调整,项目的建设、项目的报批都要纳入考核。第四,监督要更加有力,市委市政府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抓落实,市委组织部已经出台了各项跟踪考核的措施,要持之以恒。就是要抓住不落实的事,盯住不落实的人,年底进行总结。对于不落实的人,该处理的就要处理。第五,精力要更加集中。要把“一线工作法”落到实处,进一步精简会议,把全市上下领导干部机关干部的精力集中起来,用到各项工作抓落实中去,推动经济社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真正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同志们,两天的务虚会,既是分析形势的务虚会,又是抢抓机遇的动员会。当前机遇和挑战并存,这是真正考验各级党委政府驾驭市场经济能力、领导科学发展能力和执政能力的非常时期,哪个地区觉悟得早,抓得准,就能先人一步。我相信,只要大家携起手来,真正做到上下同心,大力弘扬台州人文精神,一定能实现台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篇:--同志在市委中心组学习会上的讲话
**同志在市委中心组学习会上的讲话
“三农”问题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池州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市,现在还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解决好“三农”问题尤为重要。加快发展、富民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增长点也在农村。没有农业的增收,就没有内需的增长;没有农民的富裕,就没有全市人民的共同富裕;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市人民的小康。“三农”问题,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直接影响加快发展、富民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农业基础地位的估价怎么认识都不为过,对农村工作重视的程度怎么提高都不为过,对农民增收的扶持怎么加强都不为过。
一、保持清醒头脑,科学分析现状,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切实提高对“三农”问题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总体而言,池州“三农”的现状存在着五大矛盾:第一,人地矛盾突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与要求资源支撑长期发展的矛盾日益加剧。现在全市耕地万亩,人均仅亩,已接近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亩的警戒线;全市%的耕地有机质含量不到1%,土壤肥力下降。从1990年到XX年,十年全市耕地净减少万亩,每年净减3300亩,相当于每年减少1000吨粮食的耕地资源量。从XX年到2020年将是池州大发展的关键时期,20年全市人口预计净增10多万人,再加上交通建设、重大项目建设、城镇扩张等对用地产生巨大需求,年均耕地减少量将大大高于前十年的年均水平,人均耕地占有量也将大大减少。
第二,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与提高农业资源效用、发展现代农业的矛盾。全市农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种植业比重大,经济作物比重低;种植业中以粮食为主,比较效益低。龙头企业不强,集约化水平低,带动能力弱。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程度低,增值率低。按照国际通行标准衡量,一个地区农副产品的加工业是否发达,一般以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作参照,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在1∶1左右,发达国家为3∶1,我国平均是∶1,我市仅为∶1。我市畜禽、水产品95%以上为初级产品,茶叶70%为初级产品。
第三,农民增收缓慢与扩大农村内需,繁荣农村经济,实现农村小康的矛盾。多年来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始终在低位徘徊。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272元,比上年增加94元,增长%;家庭经营收入同比仅增长%,几近极限,工资性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近年也因外部原因呈现极不稳定的特点。地区间收入差距扩大。以贵池区与石台县相比,XX年相差1200元,XX年相差1275元。城乡间收入差距呈继续扩大趋。XX年为:1,XX年为:1,XX年为:1,农民收入大大低于城镇职工平均收入增长水平。
,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与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矛盾。全市常住人口文盲率由“四普”的%下降到%,下降了个百分点。但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高个百分点和个百分点。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占%,小学文化程度占%,初中文化程度占%,高中文化程度占%,中专文化程度占%,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
,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城镇化进程滞后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的矛盾。全市城镇化率仅为23%,低于全省5个百分点,低于全国10个百分点。农业劳动力过剩,隐性失业人口基数大,农村劳动力剩余率达%,其中种植业劳动力相对剩余20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压力巨大。农村基础设施薄弱,水、电、路、通信、教育、医疗、保险等方面与城市差距拉大,共享率低,小城镇集聚度低。由于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的生产条件还相当落后。我市“三农”问题的严峻性、艰巨性如果不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不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发展就会受到制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很难实现。我们作为“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就很难向农民交待,就是最大的失职。破解这些矛盾,归结起来就是要着力解决四大实质性问题:的产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前提是农产品的市场化。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起点。现在农民增长缓慢,就是因为农产品的市场化水平太低。绝大多数农民还仅仅是小农经济的自然人,而不是市场经济的自由人。另外,农产品的加工度太低,附加值太低,在市场交换中农民拿不到好价钱,甚至亏本。市场化不只是一个区域性的概念,而是一个国际化的概念。我市农业的发展首先要在农产品的市场化上下功夫,尽快提高商品率,提高竞争力,包括改良品种、打造品牌、标准化生产、提高质量,真正打进国内国际市场。,就不能再搞一家一户、提篮小卖了,要利用产业化的链条,把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农民真正连接起来、带动起来,使农民成为市场的主体。推进这个过程,不仅仅是资金投入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机制转换和体制改革的问题。有了一个好机制,加上一定的资本投入,就能真正地把产业化发展起来。产业化发展的链条中龙头企业是关键。龙头企业的培育壮大,要按市场规则运作,着力在体制创新上下功夫。现有龙头企业要通过民营化、股份化进行改制改造,依托好的机制迅速做强做大。
三是农村城镇化问题。我市的城镇化水平还很低,不足以起到解决农业人口转移问题的牵动和支撑作用。城镇化不仅仅是撤乡建镇的问题,实际上是农村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调整转型的问题。现在户籍制度已经放开,没有了限制,但为什么农民进城不多?这不只是一个消除政策歧视、降低门槛的问题,还有一个进城边际成本的经济问题。农民在城里要站住脚就必须有固定收入。说到底,还是农民收入太低。解决这个问题要从城乡统筹、结构转型来着眼,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运用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加大推进力度。
四是农民增收问题。农民增收不是简单的减负或补贴问题,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不能仅局限于某个单项政策的直接扶助,而要给农民创造一个财富增长的机制,通过综合因素作用产生稳定有效的增收结果。这就要从深层次上、规律性上找到问题的症结,在政策的制定和引导上下功夫。一项好的制度安排往往能解决一个重大的实际问题。八十年代国家对农村实行三大政策:一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农民温饱问题;二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农民离土不离乡,实现了农村初步工业化;三是农民可以离土又离乡,实现了农业人口向城市的流动。这三大政策实质上体现了好的制度安排的巨大威力和效益。在新世纪初,如果我们也从这些根本性方面出发,来研究“三农”问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效果可能更明显。,发挥比较优势,以强烈的发展意识切实把握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解决“三农”问题要有新思路,党的十七大报告、十届全国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央领导同志最近一系列重要讲话对此都有深刻的阐述,我们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并贯彻落实。农村问题说到底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要害是增收问题,而增收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抓好新形势下的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做到发展有新思路、工作有新举措,需要立足于发展,以新的视角、新的着眼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联系池州实际,我们至少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转变观念,拓宽思路:一是城乡统筹看农村。作为市一级中观决策层,我们深刻领会十七大和政府工作报告精神,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农村工作的决策部署,就是要紧密结合新的实际,城乡统筹看农村。今天经济生活乃至政治生活中很多问题反映在农村,但根子可能在城市。在我们工作的指导思想上,不能再象以前那样就农业讲农业、就农村讲农村,必须以政治眼光、全局眼光、长远眼光、辩证眼光看待城乡关系,从战略上、宏观上、整体上把握“三农”问题,从中寻找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制约农民增收的深层次问题和根源性症结,得出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新判断,新见解,以新思路寻求新突破。
二是跳出农业抓农业。毫无疑问,农业是弱质产业、劣势产业,除了受生产条件、自然条件的局限外,我市农业的产业化层次、集约经营度、产品加工度、产品的附加值都很低。实践证明,按过去的办法就农业办农业,累个半死也没有出路,农民也不欢迎。必须突破陈规,跳出农业抓农业,导入新的理念指导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用办工业的理念办农业。当然,借鉴现代工业的先进理念来发展农业,这有很多具体问题需要研究,这就需要我们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积极探索农村工作新的方式方法。况且在多年市场经济实践中,农民的商品意识、成本意识等市场观念也在逐步增强,这对我们领导农业和农村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三是减少农民富农民。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这个问题大家已经看得越来越明白。农民只有少种粮食,甚至相当多的农民不种粮食才能增加收入,才能富裕起来。减少农民,既要组织好农民外出打工进入城市劳动力市场,同时还要着眼于通过产业化链条带动、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等途径使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来,进入城镇经济和非农产业。当然,减少农民不是不种粮食,粮食还要种,问题是谁来种,怎么种,只有交给专业大户来种,通过龙头企业来带动,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路子,才能从总体上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比较效益。这些问题我们都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注重实际效果,以强烈的创新意识切实研究和制定解决“三农”问题的新举措按照“城乡统筹看农村,跳出农业抓农业,减少农民富农民”的思路,立足于针对性、可操作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解决“三农”问题,我们必须着力抓好以下24项工作:
1、压粮扩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压缩粮食种植面积,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压缩种植业,扩大养殖业,发展特色农业,这是池州在农业结构调整上最现实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事。要尽快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发展规划,根据资源分布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情况确定池州优势农产品的种类和区域布局,指导和推动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培育、壮大、做强池州优势特色农业产业。
2、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培育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仅能实现农产品的转化增值,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而且能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有效转移农村劳动力。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尽快改变目前我市龙头企业少、小、散的局面。培育龙头企业,光靠我们自己内部的存量是不够的,要研究和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包括外来资本进入这个领域,以增量激活存量,靠存量吸引增量,最终扩大总量、提高质量。财政、税务、金融、经贸委、农委等部门要拿出具体措施,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3、以培育个私经济为主体,大力发展乡村工业。新阶段与其说发展乡镇企业,不如说发展乡村工业。把一部分农民变成投资者,变成老板,这就是发展乡村工业。工商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更优惠的政策更方便的办法鼓励农民登记注册办企业。农村不是没有能人,农民不是没有创业的冲动,关键是政策管不管用。结合大力发
展个私经济,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创造条件鼓励支持农民兴办工业企业。把广大农民的创业热情激发出来,我们搞工业园建设、发展乡村工业就有了基础。
4、扩大农产品出口,大力发展创汇型外向型农业。池州是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是我们的优势,这类商品最容易进入国际市场,这类模式最容易与国际接轨。因此,抓外向型经济、抓扩大出口千万不可忽略农副产品。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如何将池州的农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不是卖原料,而是要通过适当整合、包装、加工卖出附加值,以使我市农业的发展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和份额。
5、抓住国家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契机,加快生态家园建设。发展沼气,搞立体循环种养,可以带动农业生产耕作方式的转变,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较快地使农民减本增收、农业减残增效,一举多得,一本万利。梅村等地的实践证明,发展沼气效益来得快,农民容易接受,我们要很好地研究并大力推广。要把建设沼气村作为池州最大的富民工程、农民奔小康的增收工程来抓,抓住国债资金支持农村沼气建设的契机,积极争取国债项目,大力推进以沼气建设为龙头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使沼气建设成为农村经济实实在在的增长点。
6、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加快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这件事已是当务之急。要整合质检、供销、农业等部门的资源,用有限的投入尽快把覆盖全市农村的检测体系建立起来,为农民服务,为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服务。这样标准有了,品牌有了,质量也就上去了。
7、加快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长期以来,池州农产品流通环节非常薄弱,市场发育不足,大街小巷的提篮小卖,不仅制约了农产品的流通,也与城市文明创建相冲突。农民要增收,农产品要变为商品,没有市场不行。因此,要加快以专业批发市场为龙头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尽快把为农民提供产后服务这个产业链上的关键环节接上。现在贵池、东至、青阳都在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快进度。
8、大力发展中介组织。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民自愿结合的以经济利益为连接的专业协会,对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培育农村市场、培养农民经纪人和农村大户都有直接的意义,因为它可以直接靠市场的链接、利益的链接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进入市场抗风险的能力。农村专业协会组织在我市有一些萌芽、有一些雏形,但还很不够,要放手发展,大力扶持。可以打破常规,依托大的农业开发项目组建专业协会等中介组织,通过中介组织带动项目的实施,培育农村经济实体。
9、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方式。要培育多元化的农村推广服务组织,支持多种形式的农技推广服务活动。要充分发挥好现有农机推广队伍的作用。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包括懂农业科技、有志于搞农业经营的干部到生产第一线搞承包,领办、创办各类科技型农业企业,让他们在科技服务中发展成为市场经营的主体,发挥更大的带动作用。同时,要积极支持各类专业协会和龙头企业运用市场机制开展科技推广服务活动。
10、推进农网工程建设。农民对农网作用的认识可能有一个过程,推进以农网工程为标志的农村信息化建设刻不容缓。建立农村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加大对农村的科技信息和市场信息传播,提高农民的信息量,这本身就是体现用工业的理念办农业。要加快推进农网进村入户到企工程,以农村信息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
11、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有序流转。按照中央要求,稳中有进,稳中求活,让土地使用权流转起来,以此推动土地规模经营,解决土地撂荒问题,加快农业劳动力的转移,这个空间很大,也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只要农民接受,各方都有益处,形式上可以大胆探索和创新。要采取适当方式强力推动土地流转,将土地流转与招商引资结合起来,引导各种投资主体介入,以加强对农村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2、搞好土地整理,增加农业后备资源。土地整理是增加农业后备资源、解决人地矛盾突出问题的重要途径。这是一篇大文章,运作起来搞活了就是个新的增长点。现在,浙江省采取全省调控的办法解决土地整理问题,很多投资商投资这方面项目的积极性比投资其他工商项目还要高。他们把整理出来的土地按比例交给当地政府,剩下属于自己的部分再追加投资,发展现代农业,从而带动了规模经营。我们也要做活这篇文章。
13、积极推进减村并乡扩镇。积极有序地推进减村并乡扩镇工作,优化村镇布局,减少农村行政运作的管理成本,加快城镇化步伐,是一件意义深远的大事,各地要很好地研究。有关部门要拿出规划,指导和推动这项工作。经过几年努力,将全市乡镇调整到一个大体合理适度的规模,这样全市城镇化建设的基础条件就会有大的改善。资源要素要相对集聚,到最有条件的地方去发展,这是最基本的经济规律,要下决心干成这件事。当然在具体操作上我们要尽可能考虑方便农民生产、生活的因素。
14、实施强镇战略,推动农业产业带和城镇经济带协调发展。在池州,走过一村又一村,村村象城镇;走过一镇又一镇,镇镇象农村。这个问题我们要反思。要通过减村并乡扩镇,有重点地推进强镇战略,合理布局,梯度推进,形成比较合理的村镇体系。要争取省里政策,沿国省道、沿铁路、沿江建设一批重镇,使其成为当地农村生产要素集聚、劳动力转移的中心和商品交换的集散地。重镇与县城及市区之间形成一个梯度的配置,这样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途径也就有了一个梯度的配置。各地要认真研究这项工作,只要有利于发展,都可以探讨;只要县区有积极性,市里都支持。
15、继续抓好农村税费改革工作,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今年中央决定全面推开农村税费改革,把进一步减轻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负担作为深化改革的一个基本政策取向。要抓住这个机遇认真落实并用足用活有关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要全面落实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措施,做好农业税收的灾歉减免工作,促进农民减支增收。
16、扩大乡财县管乡用试点。我们现在的乡镇布局很不平衡,有的镇根本没有财政能力,必须在优化村镇布局的基础上推进乡镇管理体制改革,降低农村行政管理成本。这是一个减轻农民负担的大课题,也是从根本上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重要措施。省里已经作出了决策,我们要积极探索,做好这项工作。
17、组织好劳务输出,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劳动力到城镇就业和跨地区流动,是沟通城乡经济和发展要素市场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从自发的分散的状态转变到有序组织引导的轨道上来,促进劳务产业大发展,让农民在进城务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劳动部门、农业部门要相互配合,提供信息,搞好服务,切实保护农民外出务工的合法权益。
18、继续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发展要有投入。对于欠发达地区,争取国家、省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是现阶段能否把握住当前农业发展机遇的一个关键因素。各级政府要采取各种方式、多渠道争取国家、省级资金支持,以项目带投入。要把争取农业项目资金作为招商引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行考核。要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注重引进外来资本和本地民间资本对农业的投入。要研究财政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方式,提高支持的效果。要打捆、整合各类支农资金,提高使用效益。
19、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成果,加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解决“三农”问题,教育是基础。现在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基本上问题不大,主要是巩固成果。要进一步深化农村教育改革,依托乡镇党校、村民学校建设农村职业培训中心,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通过加强教育,提高素质,才能使农民具备创造致富条件。
20、逐步建立农
村社会保障体系。城乡统筹也包括农村社会保障问题。怎样建立农村低保制度,青阳县作了有益的探索。事物总是由少到多,各地都要开展试点,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浙江将全省农村全部纳入社会保障,这是个很了不起的示范。同时要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合作制度,这方面我们也要很好地研究,探索和总结切实可行的办法。
21、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体制,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要将农村金融问题摆在重要位置抓紧研究,在创新体制和提高服务质量上下功夫、求突破。有关分管同志要深入调查研究农村金融问题,提出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体制的措施,通过机制的建立,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切实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农民贷款难、融资难的瓶颈制约。
22、实施退耕还林还湖还草,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抓住国家加强生态保护、支持退耕还林、优先抓好生态地位重要区域生态治理项目的重大机遇,实施好退耕还林还湖还草工程项目。退耕还林还湖还草要与实施农业产业化项目相结合,力求实效。
23、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县乡公路、农网改造、人畜饮水、电视通村等工程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充分利用国债政策,多渠道融资,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落地,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目前,县乡公路建设已经开工,这是件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一定要把它做好。
24、以十七大精神集中学教活动为契机,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做好“三农”工作,关键在党。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十七大精神集中学教活动,进一步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镇村两级干部要坚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进一步拓宽思路,找准农民增收的切入点,抓住农村发展的增长点,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成为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领路人、带头人和贴心人。
四、坚持与时俱进,善于驾驭全局,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切实加强对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
第一,加强学习。市委中心组要带头学习,特别是学习国家农业方面的一些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同时要结合实际,对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进行分析和认识,把市情农情真正吃透,把理论素养真正提高,切实增强驾驭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能力。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善于在实践中发现农村经济、农民致富中的新亮点、新经验,及时加以总结推广,发挥示范效应,不断取得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发言权、决策权和主动权。
第三,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各级党委、政府要带头转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抓农业农村工作的思维定势和传统方法,善于综合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科技的、信息的手段来调控、指导农村工作,引导、服务农民。
第四,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培养靠得住、有本事的带头人。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围绕中心任务,把村级支部建设好,把带头人培养好。要
与时俱进,勇于创新,配好干部,配好领头人。要注意把那些政治素质好、致富本领强的能人、大户选进党组织、选进村级经济组织,通过双向带动、双向进入、把村两委建设成为新时期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
第五,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解决新世纪新阶段“三农”问题需要有新思路、新举措,但归根到底还在于真抓实干。要实实在在地到广阔天地里与基层的干部群众一道摸实情、出实招、鼓实劲,一项一项地抓好落实,在创新中抓落实,在落实中见实效。今天的学习会已形成了一些好的思路和建议。我上面所归纳的二十几条操作性的办法和措施也仅仅是初步的肤浅的,还有待于结合新的实践进一步加以丰富、完善,加以总结、提炼。这里提出来,是希望能引起大家更深入的思考,继续探索创新,更有力地指导和推动全市的“三农”工作。现在每个领导同志都有联系点,建议大家要经常沉下去,把联系点作为理论创新指导实践创新的实验田,把实验田办成指导引导全市各地不断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的示范田
第三篇:×××同志在务虚会上的发言提纲
×××同志在务虚会上的发言提纲
(2018年月日)
为贯彻落实×××提出的开展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要求,围绕“解放思想、对标找差、强弱补短,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紧密结合×××工作会议精神和分管工作实际,认真梳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找出差距,深入剖析影响制约因素,积极研究探讨谋划改进今后工作质量的思路和举措,调研及相关报告正在进行中。现将有关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存在问题和差距
(一)专业技术人员少,人才缺乏。×××核定编制×××人,实际在职在编×××人,县级×××综合评价要求达到80%。2018年中心准备招聘2名专业技术人员,因报名人数未达到要求,未能招到人。专业技术人员普遍存在身兼多职的情况。×××4人管理×××等多项工作;办公室2人除了日常行政管理外,还兼职健康教育、党建、后勤等10余项工作;×××科实际能开展工作2人,除×××工作外,还兼职×××、×××、×××工作。出现工作疲于应付,不能将工作做细做实。专业技术人员业务能力不强,结构不合理。呈现出“让非专业人员干专业人员工作”现象,有的没有×××资格证,有的业务水平较低,不能准确理解工作技术规范,工作被动应付,导致一些工作开展不了。
(二)×××建设滞后。我县现有承担免疫规划疫苗接种任务的预防接种门诊×处。一是数字化门诊少。×处接种门诊中通过省级数字化门诊验收的仅×处,占总数有25%,全市数字化门诊平均比例×%,比全市平均水平低近×个点。根据×××《关于印发2018年全市×××工作要点的通知》文件要求,11月底前,要求所有预防接种门诊全部建成数字化门诊。二是预防接种门诊不符合《×××预防接种单位建设标准》。×××无预防接种门诊,辖区儿童预防接种由×××和×××承担;×××年服务出生儿童×人、×××服务××××人、×××预防接种门诊年服务出生儿童×人,均存在服务儿童过多情况,严重影响了服务质量。
二、原因分析
(一)疾控队伍的专业性被弱化。多年来,疾控中心作为专业技术机构,人力资源配置忽视专业化,大量非专业人员进入,专业技术人员进入的少,导致专业人才缺乏,出现“会干活能干活的人少,吃饭的人多”现象,专业技术力量薄弱。
(二)未建立疾控事业发展的长远规划。没有综合考虑疾控中心的长远发展问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时政府和社会高度重视,各方面支持力度大,传染病疫情平稳时期疾控工作的重要性往往容易被忽视。
(三)财政投入少,基础建设跟不上。其他县区在接种门诊建设上均有不同程度财政投入,我县建成的3处数字化门诊均为自筹资金建设。
三、意见建议
(一)把好人员准入关,尽快配齐差额人员。建议人事部门把好进人员标准关,抓紧招聘疾控相关专业人员,尤其是预防医学专业大学生,把疾控事业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招进来,减少和杜绝非专业人员的进入。县疾控中心现在在职人员×人,缺编×人,今年计划招考×人,因报名未达到规定比例没招到。建议采取多种招聘形式,逐步配齐相关专业技术人员。
(二)加强疾控人才培养,提升人员工作能力。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每年安排适当比例的专业技术人员到上级业务单位进修学习,鼓励、支持、引导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函授、自学、培训班等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通过邀请专家讲学、举办专业培训班等形式培养提高疾控专业人员业务水平。特别是要优先培训40岁以下年轻专业人员,让年轻人挑大梁,尽早成长为业务骨干,将新进人员派到省、市疾控中心进行轮训,每人2-3个月时间,打好新进人员专业基础,锻炼好队伍。
(三)加快预防接种门诊建设规范化建设,力争数字化门诊达到省市要求。做好我县预防接种门诊调查研究,拿出调研报告,制定建设方案,积极争取市县两级支持,力争今明两年达到上级建设要求。
第四篇:孙金龙同志在市委社情民意座谈会上的讲话
孙金龙同志在市委社情民意座谈会上的讲话(2010年12月20日,根据录音整理)
自2003年开始,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市委每年都召开一次社情民意座谈会。这是发挥人民政协服务大局、履行职能作用的具体体现,是政协委员参政议政、贡献才智的重要渠道,也是党委政府集中民智、凝聚力量的有效途径。我们要继续坚持这一好做法,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
刚才,看了相关会议材料,听了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很有收获。总的感到,内容比较多,信息量比较大,有思路、有观点。从中可以看出,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基层的贯彻执行情况,以及在执行过程中还有哪些环节需要优化,基层的工作状态如何等。同时,也可以感受到,大家对合肥建设与发展的关心,对市委各项工作的支持。在此,我代表市委,向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认真研究采纳,进一步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不辜负大家的信任和支持。
当前,我们即将进入“十二五”时期。前不久召开的中共合肥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合肥市委关于制定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蓝图已经绘就,目标已经明确。我想,关键是要狠抓落实、真抓实干。不抓好落实,再好的思路也是纸上谈兵,再美的蓝图也是空中楼阁。从现在起,我们就要在“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基础上,继续以只争朝夕的精神、舍我其谁的决心、勇往直前的魄力,全力开创合肥更加美好未来。
一、开创合肥更加美好未来,要继续在思想观念上实现更大突破。“十一五”时期,合肥各方面工作之所以取得较大的成绩,非常关键、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点,就是得益于思想上的不断解放。面对新的形势,面对“十二五”繁重的任务,我们要推进合肥更好更快地发展,最迫切、最重要的还是在于思想认识要有新突破、真突破,思维方式要有新转变、真转变。特别是,我们是在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必须要有与时俱进的新内容、新理念、新实践、新作为。为了实现合肥更大发展,我们要进一步冲破墨守成规、怕担风险的思维定势,树立敢试敢闯、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冲破固步自封、四平八稳的封闭心态,树立眼光向外、大气创业的开放意识;冲破空谈说教、只说不做的不良习惯,树立知行合一、埋头苦干的实干意识;冲破轻视规则、人情变通的落后习俗,树立公平竞争、阳光透明的诚信意识;冲破不思进取、自甘平庸的无为思想,树立自强不息、力争上游的拼搏意识。要通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形成与时俱进的新气象,激发改革发展的新活力,让创新精神涌流,让创业热情激荡,把合肥崛起大业推向一个新阶段。
二、开创合肥更加美好未来,要继续在招商引资上实现更大突破。“十一五”时期,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过去的良好基础上,合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明显进步,工业经济有了飞跃性的突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连破一千亿、两千亿、三千亿大关,总量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实现争先进位;县域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了实质性突破,三县都进入了全省科学发展一类县,肥西县跻身全国百强县。但是,与先发地区相比,我们的盘子还比较小,规模还不够大。合肥以后的发展,还是必须怀着 “追赶者”的心态,各项工作都要坚持好字优先、快字当头,无论是产业发展还是有效投入,无论是消费水平还是群众收入,都要以做大总量为总的要求、为最根本的导向。从这几年的实践中,我们也体会到,合肥是在没有太多可依赖的自然资源、历史人文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合肥发展的不足,主要症结是有效投入不足,是资本形成率不高;合肥要发展,必须以开明开放的理念,吸引全世界的资本、产业到合肥来发展。一句话,我们就是要遵循以引进增量为主、以提升存量为辅的基本路径,就是要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新突破,来夺取“十二五”发展的开门红。广大干部肩负着引领合肥发展的直接责任。市委要求,不懂经济工作的干部不是合格的干部,不会算成本帐的干部不是合格的干部,不会招商引资的干部不是合格的干部。我们要采取更大的力度,把干部逼向招商引资第一线、逼向发展第一线。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县区、开发园区的主要负责同志,市委要求,在统筹抓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上,要把主要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到招商引资上来、集中到招大引强上来,当好“招商书记”、“招商县区长”、“招商主任”。对每一个合肥人来说,我们热爱自己的家园,不光要喊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中,要身体力行,体现在参与、服务招商引资上,体现在优化投资发展环境上来。在合肥,地不分东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都应当积极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动脑筋、想办法、作贡献。这几年,合肥靠的就是闷头干,真干,不只务虚。合肥“十二五”要实现大发展,各个环节都要真干,看准了就大胆地干、坚持不懈地干,不要有过多的顾虑,不要怕无谓的议论。在加快合肥发展上,我们四大班子要统一认识,统一意志,为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开创合肥更加美好未来,要继续在改革创新上实现更大突破。“十一五”时期,合肥因改革创新而发展,因改革创新而更加开放,因改革创新而不断受益。在热火朝天的创新实践中,一大批干部群众转变观念,拓宽视野。但是,创新无止境。面向“十二五”,我们更加需要以创新的观念审时度势,以创新的勇气破解难题,以创新的精神拥抱未来。凡是上级和法律规定没有禁止的,就可以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大胆地干;衡量一个部门、一位同志是不是思想解放,不是看平时的工作,关键要看在有风险时敢不敢冒,在有利弊时善不善断,在有争论时肯不肯干。当然,在创新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挫折、甚至遭遇一些失败。对此,市委的态度是一贯的,坚持以宽松的政策、宽厚的心态、宽容的精神,支持、理解、善待干事创业的人。只要不违法、不违规、不谋私利,我们可以宽容失误,但决不允许不谋事、不干事;我们可以谅解偏差,但决不允许不发展、慢发展。全市上下都要继续高扬创新的旗帜,始终保持虎虎生威的士气、敢为人先的勇气、竞相创新的锐气,让一切有利于改革创新的思想充分活跃起来,让一切有利于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
四、开创合肥更加美好未来,要继续在为民富民上实现更大突破。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也必须依靠人民。“十二五”时期,我们要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总结过去的好经验好做法,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要坚持群众利益优先,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更好地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想着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日常工作中,坚持倾听民声、体现民意、集纳民智,最大限度地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为合肥跨越赶超凝聚更加广泛的社会力量。要把改善民生作为最大的政绩,把保障民生视为应尽的责任,既要抓GDP的增长,更要抓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实事,让人民群众最大程度地享受发展成果。创业是加快发展之本,也是富民安民之策。我们要把支持创业作为致富百姓的重要途径,积极培育创业文化,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大力营造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投身创业的良好氛围,加快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生动局面。
五、开创合肥更加美好未来,要继续在精神状态上实现更大突破。“十一五”合肥发展的实践表明,有了良好的精神状态,原本平平常常的事情可以做得更加有声有色,原本有希望的事情可以干得更好,原本不敢指望的事情也可以“奇迹”般地干成。“十二五”时期,我们要加速合肥跨越赶超步伐,就要学习宿迁在加快发展上的“豪气霸气英雄气”和“用心用情用力干”,尤其是要有一种天下之大、舍我其谁的霸气,不在强者面前示弱,不在先进面前自卑,敢于同强的比、向高的攀、与勇的争、跟快的赛,树一流目标,做一流工作,创一流业绩。实干创新业,亮剑争一流。在新的发展和新的实践中,我们要有永不畏难、永不言败的豪气,绝不因遇到困难而畏首畏尾,绝不因发生矛盾而裹足不前,敢于知难而进、逆势而上,在克服困难中成就大事,在战胜挑战中赢得发展;要有自加压力、负重奋进的勇气,跳出合肥审视合肥,立足全局谋划合肥,在新的起点上树立新的标杆,在挑战自我中超越自我,以更高的目标定位、更高的工作要求,顽强拼搏,勇攀高峰。
六、开创合肥更加美好未来,要继续在凝心聚力上实现更大突破。协力同心,其利断金。“十二五”时期是合肥跨越赶超的又一个关键时期,任务十分艰巨,时间非常紧迫,必须焕发凝心聚力干事业的激情,更好地做到上下同心、目标同向、干群同力,绝对不能在无谓争论中坐失良机,在推诿扯皮中贻误事业,在无端猜测中消磨斗志。对各级领导班子来说,我们必须把心思放在抓发展上,把精力用在抓落实上,多谋事、少谋人,通过“一班人”,带动“一层人”,影响“一群人”。对各级各部门,我们要求,要多协调、多支持、多宽容、多配合,避免出现不和谐的“音调”,把科学发展的主题“一个声音喊到底”,更好地做到部门联动、上下互动,努力形成一切围绕发展、一切服务发展、一切服从发展的浓厚氛围。每一个人都应当自觉从个人利益、局部利益的小圈子中跳出来,以大局为重,以发展为要,特别是在处理具体矛盾和具体问题时,都能换位思考、相互包容,和衷共济、众志成城。因为,合肥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家园,合肥发展了,我们都受益、都光彩。
实现合肥“十二五”宏伟发展蓝图,需要重视和加强新时期的人民政协工作。各级党委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人民政协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更好地把政协工作纳入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主动地同政协多协商、多沟通、多交流,不断改进和提升工作。要支持和保证人民政协充分履行职能,积极推进政协履行职能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对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提出的提案、意见和建议,要认真负责办理,主动抓好落实。要及时帮助解决政协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为人民政协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实现合肥“十二五”宏伟发展蓝图,需要全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广大政协委员共同努力、携手前行。衷心希望大家继续贴近合肥建设与发展的生动实践,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为加快建设与发展营造和谐环境,为实现共同目标凝聚强大力量。
我们坚信,在市委的领导下,有市几大班子和全市广大干部的团结奋斗,有包括政协委员在内的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合肥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第五篇:xx同志在市委中心组学习会上的讲话
xx同志在市委中心组学习会上的讲话
“三农”问题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池州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市,现在还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解决好“三农”问题尤为重要。加快发展、富民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增长点也在农村。没有农业的增收,就没有内需的增长;没有农民的富裕,就没有全市人民的共同富裕;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市人民的小康。“三农”问题,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直接影响加快发展、富民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农业基础地位的估价怎么认识都不为过,对农村工作重视的程度怎么提高都不为过,对农民增收的扶持怎么加强都不为过。
一、保持清醒头脑,科学分析现状,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切实提高对“三农”问题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总体而言,池州“三农”的现状存在着五大矛盾:
第一,人地矛盾突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与要求资源支撑长期发展的矛盾日益加剧。现在全市耕地万亩,人均仅亩,已接近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亩的警戒线;全市%的耕地有机质含量不到1%,土壤肥力下降。从1990年到XX年,十年全市耕地净减少万亩,每年净减3300亩,相当于每年减少1000吨粮食的耕地资源量。从XX年到2020年将是池州大发展的关键时期,20年全市人口预计净增10多万人,再加上交通建设、重大项目建设、城镇扩张等对用地产生巨大需求,年均耕地减少量将大大高于前十年的年均水平,人均耕地占有量也将大大减少。
第二,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与提高农业资源效用、发展现代农业的矛盾。全市农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种植业比重大,经济作物比重低;种植业中以粮食为主,比较效益低。龙头企业不强,集约化水平低,带动能力弱。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程度低,增值率低。按照国际通行标准衡量,一个地区农副产品的加工业是否发达,一般以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作参照,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在1∶1左右,发达国家为3∶1,我国平均是∶1,我市仅为∶1。我市畜禽、水产品95%以上为初级产品,茶叶70%为初级产品。
第三,农民增收缓慢与扩大农村内需,繁荣农村经济,实现农村小康的矛盾。多年来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始终在低位徘徊。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272元,比上年增加94元,增长%;家庭经营收入同比仅增长%,几近极限,工资性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近年也因外部原因呈现极不稳定的特点。地区间收入差距扩大。以贵池区与石台县相比,XX年相差1200元,XX年相差1275元。城乡间收入差距呈继续扩大趋。XX年为:1,XX年为:1,XX年为:1,农民收入大大低于
第四,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与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矛盾。全市常住人口文盲率由“四普”的%下降到%,下降了个百分点。但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高个百分点和个百分点。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占%,小学文化程度占%,初中文化程度占%,高中文化程度占%,中专文化程度占%,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
第五,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城镇化进程滞后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的矛盾。全市城镇化率仅为23%,低于全省5个百分点,低于全国10个百分点。农业劳动力过剩,隐性失业人口基数大,农村劳动力剩余率达%,其中种植业劳动力相对剩余20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压力巨大。农村基础设施薄弱,水、电、路、通信、教育、医疗、保险等方面与城市差距拉大,共享率低,小城镇集聚度低。由于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的生产条件还相当落后。
我市“三农”问题的严峻性、艰巨性如果不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不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发展就会受到制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很难实现。我们作为“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就很难向农民交待,就是最大的失职。破解
一是农产品的市场化问题。农业的产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前提是农产品的市场化。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起点。现在农民增长缓慢,就是因为农产品的市场化水平太低。绝大多数农民还仅仅是小农经济的自然人,而不是市场经济的自由人。另外,农产品的加工度太低,附加值太低,在市场交换中农民拿不到好价钱,甚至亏本。市场化不只是一个区域性的概念,而是一个国际化的概念。我市农业的发展首先要在农产品的市场化上下功夫,尽快提高商品率,提高竞争力,包括改良品种、打造品牌、标准化生产、提高质量,二是农业产业化问题。发展现代农业、效益农业,就不能再搞一家一户、提篮小卖了,要利用产业化的链条,把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农民真正连接起来、带动起来,使农民成为市场的主体。推进这个过程,不仅仅是资金投入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机制转换和体制改革的问题。有了一个好机制,加上一定的资本投入,就能真正地把产业化发展起来。产业化发展的链条中龙头企业是关键。龙头企业的培育壮大,要按市场规则运作,着力在体制创新上下功夫。现有龙头企业要通过民营化、股份化进行改制改造,依托好的机制迅速做强做大。
三是农村城镇化问题。我市的城镇化水平还很低,不足以起到解决农业人口转移问题的牵动和支撑作用。城镇化不仅仅是撤乡建镇的问题,实际上是农村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调整转型的问题。现在户籍制度已经放开,没有了限制,但为什么农民进城不多?这不只是一个消除政策歧视、降低门槛的问题,还有一个进城边际成本的经济问题。农民在城里要站住脚就必须有固定收入。说到底,还是农民收入太低。解决这个问题要从城乡统筹、结构转型来着眼,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运用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加大推进力度。
四是农民增收问题。农民增收不是简单的减负或补贴问题,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不能仅局限于某个单项政策的直接扶助,而要给农民创造一个财富增长的机制,通过综合因素作用产生稳定有效的增收结果。这就要从深层次上、规律性上找到问题的症结,在政策的制定和引导上下功夫。一项好的制度安排往往能解决一个重大的实际问题。八十年代国家对农村实行三大政策:一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农民温饱问题;二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农民离土不离乡,实现了农村初步工业化;三是农民可以离土又离乡,实现了农业人口向城市的流动。这三大政策实质上体现了好的制度安排的巨大威力和效益。
在新世纪初,如果我们也从这些根本性方面出发,来研究“三农”问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效果可能更明显。
二、坚持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以强烈的发展意识切实把握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解决“三农”问题要有新思路,党的十六大报告、十届全国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央领导同志最近一系列重要讲话对此都有深刻的阐述,我们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并贯彻落实。农村问题说到底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要害是增收问题,而增收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抓好新形势下的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做到发展有新思路、工作有新举措,需要立足于发展,以新的视角、新的着眼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联系池州实际,我们至少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转变观念,拓宽思路:
一是城乡统筹看农村。作为市一级中观决策层,我们深刻领会十六大和政府工作报告精神,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农村工作的决策部署,就是要紧密结合新的实际,城乡统筹看农村。今天经济生活乃至政治生活中很多问题反映在农村,但根子可能在城市。在我们工作的指导思想上,不能再象以前那样就农业讲农业、就农村讲农村,必须以政治眼光、全局眼光、长远眼光、辩证眼光看待城乡关系,从战略上、宏观上、整体上把握“三农”问题,从中寻找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制约农民增收的深层次问题和根源性症结,得出符合客观经 济规律的新判断,新见解,以新思路寻求新突破。
二是跳出农业抓农业。毫无疑问,农业是弱质产业、劣势产业,除了受生产条件、自然条件的局限外,我市农业的产业化层次、集约经营度、产品加工度、产品的附加值都很低。实践证明,按过去的办法就农业办农业,累个半死也没有出路,农民也不欢迎。必须突破陈规,跳出农业抓农业,导入新的理念指导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用办工业的理念办农业。当然,借鉴现代工业的先进理念来发展农业,这有很多具体问题需要研究,这就需要我们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积极探索农村工作新的方式方法。况且在多年市场经济实践中,农民的商品意识、成本意识等市场观念也在逐步增强,这对我们领导农业和农村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三是减少农民富农民。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这个问题大家已经看得越来越明白。农民只有少种粮食,甚至相当多的农民不种粮食才能增加收入,才能富裕起来。减少农民,既要组织好农民外出打工进入城市劳动力市场,同时还要着眼于通过产业化链条带动、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等途径使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来,进入城镇经济和非农产业。当然,减少农民不是不种粮食,粮食还要种,问题是谁来种,怎么种,只有交给专业大户来种,通过龙头企业来带动,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路子,才能从总体上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比较效益。这些问题我们都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三、坚持重点突破,注重实际效果,以强烈的创新意识切实研究和制定解决“三农”问题的新举措按照“城乡统筹看农村,跳出农业抓农业,减少农民富农民”的思路,立足于针对性、可操作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解决“三农”问题,我们必须着力抓好以下241、压粮扩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压缩粮食种植面积,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压缩种植业,扩大养殖业,发展特色农业,这是池州在农业结构调整上最现实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事。要尽快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发展规划,根据资源分布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情况确定池州优势农产品的种类和区域布局,指导和推动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2、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培育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仅能实现农产品的转化增值,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而且能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有效转移农村劳动力。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尽快改变目前我市龙头企业少、小、散的局面。培育龙头企业,光靠我们自己内部的存量是不够的,要研究和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包括外来资本进入这个领域,以增量激活存量,靠存量吸引增量,最终扩大总量、提高质量。财政、税务、金融、经贸委、农委等部门要拿出具体措施,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3、以培育个私经济为主体,大力发展乡村工业。新阶段与其说发展乡镇企业,不如说发展乡村工业。把一部分农民变成投资者,变成老板,这就是发展乡村工业。工商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更优惠的政策更方便的办法鼓励农民登记注册办企业。农村不是没有能人,农民不是没有创业的冲动,关键是政策管不管用。结合大力发展个私经济,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创造条件鼓励支持农民兴办工业企业。把广大农民的创业热情激发出来,我们搞工业园建设、发展乡村工业就有了基础。
4、扩大农产品出口,大力发展创汇型外向型农业。池州是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是我们的优势,这类商品最容易进入国际
市场,这类模式最容易与国际接轨。因此,抓外向型经济、抓扩大出口千万不可忽略农副产品。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如何将池州的农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不是卖原料,而是要通过适当整合、包装、加工卖出附加值,以使我市农业的发展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和份额。
5、抓住国家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契机,加快生态家园建设。发展沼气,搞立体循环种养,可以带动农业生产耕作方式的转变,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较快地使农民减本增收、农业减残增效,一举多得,一本万利。梅村等地的实践证明,发展沼气效益来得快,农民容易接受,我们要很好地研究并大力推广。要把建设沼气村作为池州最大的富民工程、农民奔小康的增收工程来抓,抓住国债资金支持农村沼气建设的契机,积极争取国债项目,大力推进以沼气建设为龙头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使沼气建设成为农村经济实实在在的增长点。
6、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加快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这件事已是当务之急。要整合质检、供销、农业等部门的资源,用有限的投入尽快把覆盖全市农村的检测体系建立起来,为农民服务,为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服务。
7、加快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长期以来,池州农产品流通环节非常薄弱,市场发育不足,大街小巷的提篮小卖,不仅制约了农产品的流通,也与城市文明创建相冲突。农民要增收,农产品要变为商品,没有市场不行。因此,要加快以专业批发市场为龙头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尽快把为农民提供产后服务这个产业链上的关键环节接上。现在贵池、东至、青阳都在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要进一步加大力
8、大力发展中介组织。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民自愿结合的以经济利益为连接的专业协会,对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培育农村市场、培养农民经纪人和农村大户都有直接的意义,因为它可以直接靠市场的链接、利益的链接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进入市场抗风险的能力。农村专业协会组织在我市有一些萌芽、有一些雏形,但还很不够,要放手发展,大力扶持。可以打破常规,依托大的农业开发项目组建专业协会等中介组织,通过中介组织带动项目的实施,培
9、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方式。要培育多元化的农村推广服务组织,支持多种形式的农技推广服务活动。要充分发挥好现有农机推广队伍的作用。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包括懂农业科技、有志于搞农业经营的干部到生产第一线搞承包,领办、创办各类科技型农业企业,让他们在科技服务中发展成为市场经营的主体,发挥更大的带动作用。同时,要积极支持各类专业协会和龙头企业运用市场机制开展科技推广
10、推进农网工程建设。农民对农网作用的认识可能有一个过程,推进以农网工程为标志的农村信息化建设刻不容缓。建立农村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加大对农村的科技信息和市场信息传播,提高农民的信息量,这本身就是体现用工业的理念办农业。要加快推进农网进村入户到企工程,以农村
11、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有序流转。按照中央要求,稳中有进,稳中求活,让土地使用权流转起来,以此推动土地规模经营,解决土地撂荒问题,加快农业劳动力的转移,这个空间很大,也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只要农民接受,各方都有益处,形式上可以大胆探索和创新。要采取适当方式强力推动土地流转,将土地流转与招商引资结合起来,引导各种
12、搞好土地整理,增加农业后备资源。土地整理是增加农业后备资源、解决人地矛盾突出问题的重要途径。这是一篇大文章,运作起来搞活了就是个新的增长点。现在,浙江省采取全省调控的办法解决土地整理问题,很多投资商投资这方面项目的积极性比投资其他工商项目还要高。他们把整理出来的土地按比例交给当地政府,剩下属于自己的部分再追加投资,发展现代农业,从而带动了规模经营。我们也
13、积极推进减村并乡扩镇。积极有序地推进减村并乡扩镇工作,优化村镇布局,减少农村行政运作的管理成本,加快城镇化步伐,是一件意义深远的大事,各地要很好地研究。有关部门要拿出规划,指导和推动这项工作。经过几年努力,将全市乡镇调整到一个大体合理适度的规模,这样全市城镇化建设的基础条件就会有大的改善。资源要素要相对集聚,到最有条件的地方去发展,这是最基本的经济规律,要下决心干成这件事。当然在具体操作上我们要尽可能考虑
14、实施强镇战略,推动农业产业带和城镇经济带协调发展。在池州,走过一村又一村,村村象城镇;走过一镇又一镇,镇镇象农村。这个问题我们要反思。要通过减村并乡扩镇,有重点地推进强镇战略,合理布局,梯度推进,形成比较合理的村镇体系。要争取省里政策,沿国省道、沿铁路、沿江建设一批重镇,使其成为当地农村生产要素集聚、劳动力转移的中心和商品交换的集散地。重镇与县城及市区之间形成一个梯度的配置,这样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途径也就有了一个梯度的配置。各地要认真研究这项工作,只要有利于发展,都可以探讨;只要县区有积极性,市里都支持。
15、继续抓好农村税费改革工作,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今年中央决定全面推开农村税费改革,把进一步减轻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负担作为深化改革的一个基本政策取向。要抓住这个机遇认真落实并用足用活有关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要全面落实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措施,做好农业税收的灾歉减免工作,促进农民减支增收。
16、扩大乡财县管乡用试点。我们现在的乡镇布局很不平衡,有的镇根本没有财政能力,必须在优化村镇布局的基础上推进乡镇管理体制改革,降低农村行政管理成本。这是一个减轻农民负担的大课题,也是从根本上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重要措施。省里已经作出了决策,我们要积极探索,做好这项工作。
17、组织好劳务输出,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劳动力到城镇就业和跨地区流动,是沟通城乡经济和发展要素市场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从自发的分散的状态转变到有序组织引导的轨道上来,促进劳务产业大发展,让农民在进城务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劳动部门、农业部门要相互配合,提供信息,搞好服务,切实保护农民外出务工的合法权益。
18、继续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发展要有投入。对于欠发达地区,争取国家、省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是现阶段能否把握住当前农业发展机遇的一个关键因素。各级政府要采取各种方式、多渠道争取国家、省级资金支持,以项目带投入。要把争取农业项目资金作为招商引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行考核。要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注重引进外来资本和本地民间资本对农业的投入。要研究财政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方式,提高支持的效果。要打捆、整合各类支农资金,提高使用效益。
19、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成果,加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解决“三农”问题,教育是基础。现在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基本上问题不大,主要是巩固成果。要进一步深化农村教育改革,依托乡镇党校、村民学校建设农村职业培训中心,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通过加强教育,提高素质,才能使农民具备创造致富条
20、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城乡统筹也包括农村社会保障问题。怎样建立农村低保制度,青阳县作了有益的探索。事物总是由少到多,各地都要开展试点,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浙江将全省农村全部纳入社会保障,这是个很了不起的示范。同时要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合作制度,这方面
21、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体制,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要将农村金融问题摆在重要位置抓紧研究,在创新体制和提高服务质量上下功夫、求突破。有关分管同志要深入调查研究农村金融问题,提出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体制的措施,通过机制的建立,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切实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农民贷款难、融资难的瓶颈制约。
22、实施退耕还林还湖还草,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抓住国家加强生态保护、支持退耕还林、优先抓好生态地位重要区域生态治理项目的重大机遇,实施好退耕还林还湖还草工程项目。退耕还林还湖还草要与实施农业产业化项目相结
23、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县乡公路、农网改造、人畜饮水、电视通村等工程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充分利用国债政策,多渠道融资,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落地,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目前,县乡公路建设已经
24、以十六大精神集中学教活动为契机,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做好“三农”工作,关键在党。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十六大精神集中学教活动,进一步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镇村两级干部要坚持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进一步拓宽思路,找准农民增收的切入点,抓住农村发展的增长点,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成为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领路人、带头人和贴心人。
四、坚持与时俱进,善于驾驭全局,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切实加强对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
第一,加强学习。市委中心组要带头学习,特别是学习国家农业方面的一些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同时要结合实际,对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进行分析和认识,把市情农情真正吃透,把理论素养真正提高,切实增强驾驭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能力。
深入实际,善于在实践中发现农村经济、农民致富中的新亮点、新经验,及时加以总结推广,发挥示范效应,不断取得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发言权、决策权和主动权。
第三,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各级党委、政府要带头转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抓农业农村工作的思维定势和传统方法,善于综合运用经
济的、法律的、行政的、科技的、信息的手段来调控、指导农村工作,引导、服务农民。
第四,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培养靠得住、有本事的带头人。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围绕中心任务,把村级支部建设好,把带头人培养好。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配好干部,配好领头人。要注意把那些政治素质好、致富本领强的能人、大户选进党组织、选进村级经济组织,通过双向带动、双向进入、把村两委建设成为新时期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
纪新阶段“三农”问题需要有新思路、新举措,但归根到底还在于真抓实干。要实实在在地到广阔天地里与基层的干部群众一道摸实情、出实招、鼓实劲,一项一项地抓好落实,在创新中抓落实,在落实中见实效。
今天的学习会已形成了一些好的思路和建议。我上面所归纳的二十几条操作性的办法和措施也仅仅是初步的肤浅的,还有待于结合新的实践进一步加以丰富、完善,加以总结、提炼。这里提出来,是希望能引起大家更深入的思考,继续探索创新,更有力地指导和推动全市的“三农”工作。现在每个领导同志都有联系点,建议大家要经常沉下去,把联系点作为理论创新指导实践创新的实验田,把实验田办成指导引导全市各地不断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的示范田。
第五,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解决新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