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当代大学生法制教育研究
现当代大学生法制教育研究
The study of modern college students' legal education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也在逐步完善。法制教育尤其是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是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础。随着高校恶性伤人事件日益增加和大学生法制意识的日益薄弱,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也凸现出来。论文主要从当代大学生法制素养的现状入手,从各个角度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我国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特点,找出了我国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关键词:大学生;法制教育;特点;主要问题;原因
Abstract:With the level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China's socialist legal construction has been gradually perfected.Legal education especially the legal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s the foundation of socialist legal construction.With theincreasing of malignant attack and college students' legal consciousness isweak, the significance for college students of legal education is emerging.This paper mainly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s' legal quality obtains, analyzes various problems of legal education in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leg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find out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China'sleg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s.Key word :college student;legal education;characteristic;the main problem;reason 一.引言
1.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研究背景
从马加爵事件和药家鑫事件,到南京航空大学里一男生因小事把室友刺死,再到复旦大学研究生投毒致人死亡事件。不断涌现的高校恶性伤人事件,充分反映出现当代大学生法制观念的淡薄,进而也暴露了我国当前高校法制教育的薄弱这个问题,因此强化当代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已经迫在眉睫。2.名词解释
所谓法制教育,就是指国家和社会在实施公民教育这个过程中,有组织地对公民进传授常识性、基础性的法律的教育活动。强化当代大学生法制教育是减少甚至杜绝大学生的违法犯罪行为并维护校园和谐稳定的需要。现当代的大部分大学生受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存在依赖性较强、自我自大、漠视他人等等问题,在校园内面对各种纠纷矛盾时,容易产生过激的行为并给他人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甚至严重影响到校园内的安全稳定。强化法制教育,就是为了让大学生明确法与非法的界限,并通过法律的威慑惩戒功能来预防青年犯罪,维护校园秩序。
3.文献综述
国内对法制教育的研究比较迟缓,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出版的书籍著作很有限。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学者发表了一些学术文章如柯卫《当代中国法治的主体基础—公民法治意识研究》和谷春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
国外的法制教育比较注重公民教育,对公民进行法纪教育并培养公民的爱国精神,让公民爱国并遵守法纪。国外的著述大都是都是何保护自己的权益,如道格拉斯·诺思的《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其教育的主要方向是公民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有许多相同之处。其实,公民思想教育在我国的地位也很重要。国外高校对大学生公民教育问题的研究,也将提供很好的启示作用。
二.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特点
1.政治性
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是具有政治导向性教育,它的职能是向大学生传播国家主导性的政治观念和民主法制的观念。社会主义的法制观念作为我国主导性的法制观念,不仅仅反映了工人阶级的意志,也反映人民群众的意志,代表了社会主义国家人民集体的最大利益。社会主义法制包括立法、执法、守法三方面内容,要求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它的基本原则主要有社会主义民主、自由,法律权威至上,法律由国家统一制定和实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向大学生传播了社会主义的法制理念,使大学生能够确立正确的法制观,有效地增强自身法律意识。2.理论性
大学生的法制教育的理论性是指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拥有明显的理论性的特点,这是通过与对普通公民进行的法制教育所进行的比较而得到的结论。大学生法制教育理论性主要表现在: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不仅仅是要求他们熟悉国内法律、国际条约,更主要的是要求他们知道为什么是这样规定的。3.警示性
大学生的法制教育的警示性是指:通过对法律的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预先估计相互间的行为将有怎样的后果,从而使自己的行为符合法律。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在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的同时,也通过许多案例警告大学生哪些行为是可为的,哪些行为是被法律所禁止的,这样产生很好的警示效果。4.系统性
大学生的法制教育的系统性是指在法制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系统的介绍法学理念、法律知识,还要通过模拟法庭等形式在实践中使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法律。因此,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而得到的产物。
三.我国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高校对大学生法制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现今社会上有很多人认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是可有可无的。学好学校安排的各门课程,完成相应的考试,并学会专业知识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而对于他们来讲法律知识并不是急需的,只要家里对他们严加管教,就能够积极遵守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且不会发生违法的事情。在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这种状况下,他们的法制观念往往处于放任自由的状态,其最终结果是导致大学生的法制观念的淡薄,或是受到社会上的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不正确的法制观念,有的甚至达到步入歧途的地步。现阶段有很多大学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的开展和实施一定的投入,并且认识到了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力度还不够。有的大学还没有认识到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性这样的问题,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的开展抱以无用化的心态。如果领导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重视不够,那么很多学生就无法学习到最系统、最全面的法制教育的课程,有害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2.大学生法制教育课时安排略少
大学生法制教育的课时必须根据实际状况,尽量安排使其合理并有效。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法制教育课程的课时安排普遍少,有些甚至被取消。供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机会随着法制教育课程安排的减少而减少,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也就不能被保证。高校应该重视这个事情,有效地增加法制教育课程的课时长度,并加强日常的管理工作,加强对大学生法制教育课程的考勤,督促大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3.大学生法制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拥有一支素质高的师资队伍是使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取得实际成效、达到预期的效果的重要依靠。但在目前,我国高校的法制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还未完善,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1)师资队伍的专业性不强
目前,我国许多大学进行法制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师基本都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少有法学专业出身的教师。没有经过专业学习和系统培训很难将其本质和精髓学懂、授懂。目前,很多高校的法制教育的教师没有经过法学的统一培训,他们的法律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授课的效果也就会出现相当大的差异,致使本来就时间很少的法制教育课成了形式,教学的效果很难得到保障。(2)教师对法制教育课程缺乏重视
学校和教师均对这门课程有所忽视,这样的态度致使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开展艰难,致使授课教师错失了提升自己法律专业的知识水平的机会,以致于他们在授课过程中容易产生照本宣科、教授的内容古板落后和方式不具有时代性创新性等等现象。有些教师对法制教育内容的理解很有限,在遇到学生提出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法律问题时难以回答。
四.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及造成的危害
1.学校方面的原因
高校法制教育的成败的关键在于学校教育的好坏。通过之前的分析,当前我国的法制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里,在学校方面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1)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单
一、形式化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法制教育课程教学形式单一,实践不能很好的融入到理论中,存在缺乏时代性和一定吸引力这样的现象,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对老师的课堂讲授的内容并没有兴趣。有点兴趣的同学在课上即便认真听,但大多记忆不住所学内容。
(2)大学生法制教育师资建设专业性弱化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法治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作为法治社会公民的大学生应当具备基本法律素质,并且要明白法律是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为了制裁人这个道理。但是,很多高校认为法律课是可有可无的,产生了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等问题。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教师队伍自身的素质参差不齐;二是,给教师进修的培训经费太少,有时甚 至到了很难落实的地步。这就导致了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师资队伍的专业性不强和学生掌握法律知识不到位等诸多问题。老师是直接影响大学生掌握和了解法律知识并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的关键,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对大学生法制观念的树立和未来发展非常关键,不可忽视。2.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大学生的法制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法制观。相反,恶劣的社会环境一定会阻碍大学生的法制教育的发展。在当今社会广泛流行的一些错误的观念会对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些错误观点有着根深蒂固的传统,侵蚀了当代的大学生,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产生了负面影响。在这些观念中,有些观念的功利色彩相当浓厚,例如“民不可告官”等等。这种不正确的观念,学校应当未雨绸缪,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遏止。法律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通过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的宣传活动使大学生克服落后思想的影响。只要工作到位,社会环境所造成的负面的影响可以被降至最低。同时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3.造成的危害
(1)大学生的犯罪率上升加快
当代大学生的违法犯罪行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社会的安全,制约了和谐社会建设。大学生的犯罪活动也有突出的特点:首先,大学生犯罪的人数逐年增加,比例逐年增大。其次,大学生犯罪的领域扩大、影响面更广。这样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学校原本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其他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2)制约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但是这几年来,在校大学生中的犯罪率逐年攀升,不仅仅干扰了学校的正常秩序,有些还对同学的身体、心理上造成伤害,甚至影响了周边社会的安定。大学生的法律素质的提高,将会对其他的社会成员起到积极示范作用,促使其他社会成员自觉的守法,在社会中形成一个良好的法律氛围。大学生出现的违法犯罪行为,必然会对其他社会成员养成守法、护法意识造成有害影响,进而恶化整个社会的法制氛围,最终甚至能够制约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柯卫.《中国法制的主题基础—公民法制意识研究》[M] [2] 谷春德.《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 [3] 道格拉斯·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 [4] 姚茜.《法教育视域中大学生法制教育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5] 吴涛.《当代学生法制教育的思考》[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
第二篇:现当代诗歌研究复习资料
第一章
一、新时期文学主要作者有哪几类?
1.归来作家群,80年代初期。艾青,汪曾祺,郑敏,牛汉,王蒙、张贤亮,昌耀,陆文夫,邓友梅等。2.知青作家群,80年底初期、中期。梁晓声、王安忆,阿城、北岛、舒婷等。
3.新生代作家,出现于80年代中期以降,莫言、刘索拉、马原、苏童、格非、刘震云、余华、翟永明、于坚、柏桦、王家新等。
第二章
三、“今天”诗人群都有哪些诗人?
1.文革刚刚结束,诗歌创作领域出现了一种与当代(十七年、文革)诗歌传统断裂的倾向,他们主要是城市青年。他们的创作很难得到主流文学界的接受和认可,作品不可能在公开的刊物上发表。而这些诗歌却在城市青年和大学生中间拥有广泛的阅读者,并产生强烈反响。
2.于是,一些年轻诗人自办诗刊,印发诗集,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曾风行一时。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北京的青年诗人创办的诗刊《今天》。
3.《今天》创刊于1978年,主编北岛、芒克。共出版9期,曾发表食指、北岛、舒婷、顾城、芒克、江河、杨炼、严力等人的诗歌,1980年停刊。
4.1979年之后,这些诗人及其作品逐渐得到主流文学的承认,《诗刊》《星星》《诗探索》 等先后发表这群诗人的作品。5.北岛等被称为朦胧诗人的一群年青诗人正是通过这本民刊,产生社会影响,并最终被主流文学接受和认可的。
四、结合北岛、顾城等诗人的创作,从当代诗歌发展的角度,阐述朦胧诗的价值和贡献 朦胧诗的贡献和价值
1、诗歌写作对“个体”精神的价值的强调。
---他们的诗歌书写的是个人化的体验,又是时代情绪,诗歌中启蒙精神、理性批判精神 与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相结合,打上了一代人的精神印记
2、颠覆了当代诗歌空洞、虚伪的陈辞滥调和抒情模式,探索新的风格、语言表达方式,代表着“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
----强调表现自我,抒发内心感受,改写了中国诗歌传统写作模式;采用象征、隐喻、反讽等艺术手法,创造新颖、独特的意象,更新了诗歌语言,想象力更加丰富,如“墓志铭”“纪念碑”“黑夜”等意象令人耳目一新,富有审美张力。
3、推动了当代诗歌自由创造、多元并列的艺术创新局面的出现,为后来者提供了前行的动力和经验。
五、何为朦胧诗?
一些年轻诗人自办诗刊,印发诗集,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曾风行一时。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北京的青年诗人创办的诗刊《今天》。《今天》创刊于1978年,主编北岛、芒克。共出版9期,曾发表食指、北岛、舒婷、顾城、芒克、江河、杨炼、严力等人的诗歌,1980年停刊。1979年之后,这些诗人及其作品逐渐得到主流文学的承认,《诗刊》《星星》《诗探索》 等先后发表这群诗人的作品。1980年8月,一位叫章明的发表文章《令人气闷的朦胧》,批评这些年青人的诗歌晦涩、怪癖,朦胧难懂,“朦胧诗”由此得名。
六、于坚是新生代诗人的代表,请以《尚义街七号》或者其他作品为例,阐述新生代诗歌的特点。新生代诗歌的特点
1.以戏谑的方式消解意象的文化内涵 2.以日常化的口语,消解语言的诗性 3.反精英、反崇高的价值取向
4.“朦胧诗”以象征、多重的意象,表达个体生命的体验,张扬人性,体现一代人的觉醒,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承担。
5.“新生代”诗歌则一反常调,把诗歌拉回到当代人的生活现象与实际生存中来。他们主张诗歌与“生命”联系,回到诗歌本身,认为“诗到语言为止”,被评论家称为“存心抹煞现象与本质的界限的倾向”,试图表现生活的原生态。
七、背诵海子的诗歌《亚洲铜》
八、熟读翟永明的诗歌《母亲》
(1)简述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发展过程 现代文学史上的三次女性文学高潮
1.第一次:五四时期,代表作家陈衡哲、冰心、庐隐、凌叔华、白薇以及稍晚些的丁玲、苏雪林、林徽因等。
----女性积极参与当时的文学创作,以文学写作的方式表达有关“个性解放” “婚姻自由”的诉求和个体情感经验。整体而言,这时期女性文学对于女性自身独特的经验这一点并没有充分凸显出来,只是作为五四启蒙话语的一部分,融入建构民族国家的话语进程。2.第二次写作高潮出现在新时期的80年代初。
----这是20世纪中国社会的又一次社会、文化、思想的重大转型时期,这时期女性意识的觉醒,借助于思想的再启蒙、人性的复苏、人道主义思潮而产生的。
-----这时期大部分女作家还没来得及形成自己的话语方式,只能加入到社会主流话语的合唱之中,如张洁、谌容、戴厚英、张辛欣、宗璞、刘真、张抗抗、铁凝、残雪、舒婷、陆星儿,以及稍后得王安忆、方方、池莉,蒋子丹、迟子建。
3.第三次女性写作的高潮是90年代末。这一次与前两次明显不同,女性写作不是借助于整个社会文化思潮,而是依靠女性主义理论自己独立而丰厚的思想资源。
---这时期的女作家非常自觉地坚持性别立场,表现和挖掘独特的女性经验,大胆表达女性意识。她们带来的女性经验和表达方式,是现代文学史上从未有过的。
----陈染、林白、海男、徐小斌、徐坤,以及稍晚些卫慧、棉棉,安妮宝贝(1)简单分析沈苇的诗歌《一个地区》 1.这首诗歌发表于1994年。
2.这首诗歌犹如国画中的大写意,意笔草草,而细读,称得上繁复隽永。3. 这首诗歌的意象空灵、跳跃,意笔洒脱,意韵悠长。
---“太阳、玫瑰、火”三个意象扑面而来,凸显新疆充足炙热的阳光、浓郁的玫瑰香,并由此联想到新疆人热烈奔放的个性,以及烈日下炙烤的沙漠„„浪漫热烈的情调和干燥炙热的气氛被描绘出来。4.简洁有力,令人印象深刻。
接下来诗人思绪放飞得很远,想像北冰洋之白色的蓝。
蓝、白,是诗人对于北冰洋的想象,与冷暖色调新疆形成鲜明对比,分别代表着现实与梦境。这是一个颇为动人的诗歌姿态。跳跃空灵,包容了巨大的空间。
诗人进入梦境,仿佛看到鸟儿,一只,两只,三只,飞过炎热、辽阔和空寂又变幻莫测的大地,就像炎热的午后,昏昏欲睡的慵懒、倦怠、寂寥。
(1)90年代文学的总体趋势和特征
1、商业化背景下,文学整体上呈现多元化态势,既有对于大众文化的认同,也存在抵制的力量,对于人文精神的坚守。
2、雅俗文学之间,形成对立、共存与互补态势。
3、现实主义在新的环境下采取开放的姿态,得到发展。后现代主义文学逐渐收敛其反叛、先锋的姿态,而其中的某些艺术形式、观念广泛渗透于90年代的文学创作之中。
第十三章 三十年代的诗歌
一、殷夫的诗歌创作与中国诗歌会
二、戴望舒的诗歌创作与现代诗派 现代诗歌发展脉络梳理
胡适、郭沫若的诗歌新月派的新格律诗,穆木天、李金发的象征诗。两个传统和倾向:散文化、大众化/纯诗、知识分子趣味
一、殷夫的诗歌与中国诗歌会
殷夫的诗歌与中国诗歌会
殷夫前期的诗歌多是歌颂爱情和自然的,表现青年人的孤寂、激愤,是革命转折时期诗人对革命既向往又隔膜的精神状态的表现。随着革命斗争的深入,殷夫的诗作表现出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大无畏的气魄,风格也越来越粗犷激越、语言趋于质朴自然。 他的诗歌代表着红色抒情诗的早期的艺术高峰。殷夫诗歌的艺术特点
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现实性、战斗性,诗歌体现了革命宣传、鼓动的作用。
多采用浪漫主义的直抒胸臆的抒情方法,具有急迫的旋律和钢铁般的语言,呈现出刚健雄浑的诗风,形成了英雄主义的调子。
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一切所谓圆熟简练,静穆幽远之作,都无须来作比方,因为这诗属于别一世界。
2、中国诗歌会
殷夫牺牲后,代表左翼诗歌发展方向和成就的是左联领导下的中国诗歌会。
中国诗歌会是在左联直接领导下的一个群众性的革命诗歌社团。1932 年9月成立于上海,由穆木天、蒲风、杨骚、任钧等人发起,并在1933 年3月正式出版了机关刊物《新诗歌》(1934年12月停刊)。坚持现实主义方向,探索诗歌大众化。1937年4月宣告解体。
2、中国诗歌会
中国诗歌会的诗歌体现两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诗的意识形态化,要求诗人把握和反映现实的时候,站在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立场; 二是要求诗和诗人的大众化。
2、中国诗歌会 中国诗歌会的主张和创作,反映了时代和人民的要求,但是因为过于强调了诗歌语言的通俗,以及对革命现实的表现和把握,所以许多诗作显得苍白浅陋,流于口号和呐喊。
二、戴望舒的诗歌与现代诗派
1、现代诗派
2、戴望舒的诗歌创作
1、现代诗派 1932年施蛰存主编的《现代》创刊,大量刊载戴望舒、卞之琳、冯至、梁宗岱、林庚、废名、施蛰存、何其芳、李广田等诗人的诗歌,他们的创作体现出相对一致的诗歌观念,形成一个成熟的、独立的诗歌群体。现代派诗歌也因这本杂志得名。
后来又出现《现代诗风》《新诗》等杂志,进一步扩大了现代派诗歌的影响,到三十年代中后期其创作和影响达到鼎盛。
1、现代诗派 诗歌观念上体现出两个基本特征和倾向 :
一是要写纯然的诗,也就是说,延续和发展20年代末的纯诗贵族化的诗歌传统。 二是写现代的诗歌,即现代社会中现代人的情绪和体验。
2、戴望舒的诗歌创作
(1)融合西方象征主义诗歌的表现手法,赋予旧的中国古典意象以新的社会心理内涵和新的象征意味,创造出鲜明单纯、含蕴悠远的意象,既具有古典的兴味,有体现现代的经验。如《我的记忆》《印象》。
2、戴望舒的诗歌创作
(2)诗歌中表现的感伤忧郁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情感类型,来自于中国传统文人的失意落魄的体验,同时,也是社会转型时期特有的情绪和体验。诗歌中的感伤、绝望,迷茫的情绪体验就是戴望舒个人的,又是时代情绪,是身处理想、家园失落,而又无力抗争也无法摆脱的时代的青年人的共有的无奈与感伤。《大堰河我的保姆》
一个地主家庭的叛逆者献给他的农民母亲一个善良勤劳的普通农村妇女的颂歌。献给农民母亲的颂歌
诗歌有自叙传的性质,普通的农村妇女大堰河用乳汁养育了诗人。作为地主家庭的叛逆者,艾青的这首诗是献给他的农民母亲一个善良不幸的普通农村女性的颂歌。
艾青的诗歌创作在起点上就与我们的民族多灾多难的土地与人民建立起深刻的血肉联系。“大堰河”这一形象的丰富内涵
诗人以饱含深情的诗句赋予大堰河这一普通平凡的妇女形象以丰富内涵.一个平凡善良不幸的普通农村妇女普通农民的化身孕育生命的大地的象征,沉默、善良、宽厚、坚韧。这首诗歌感动读者的,不只是普通妇女大堰河的不幸遭遇,还有作者如江河般奔涌的情感。
作者饱含深情地讲述大堰河不幸的命运,也渗透着诗人自己身世的悲慨,被亲生父母抛弃的辛酸和屈辱,这些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情感形成不可遏制的力量奔涌而出。艺术特点
口语化的语言,自由体的诗歌形式
综合了象征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艺术表现方法,继承左翼诗歌现实性、战斗性的特点,又克服了由此带来的简单幼稚的口号、呐喊,通过大堰河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表达对于苦难深重的土地和普通农民的真挚情感。《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土地是这首诗的核心意象,诗人怎样创造这一意象?抒发了对土地怎样的情感?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这句诗歌反复出现四次,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苍茫、寒冷、压抑、绝望弥漫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描绘了几个意向性的画面
北方林间的农夫;雪夜的河流上的一盏小油灯,南方乌篷船的蓬发垢面的少妇;年老的母亲;失去了饲养的家畜、肥沃的田地的耕殖者,生活在绝望的污巷里,饥馑的大地,朝向阴暗的天伸出乞援的颤抖着的两臂。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的艰辛、苦难、挣扎。通过流离失所、灾难深重的人民和土地的意象,抒发了诗人沉重、忧郁、悲愤的情感,表达了对于大地、劳动者深沉、真挚的爱。艺术特点
充分体现诗人独有的忧郁的诗情。
忧郁的情感体验来自个人的经历,又是战争背景下,诗人基于现实和历史深刻的观察和思考,对时代情绪的的感应。特别强调意象的营造,体现诗人独特的艺术个性。
以画家特有的敏锐感觉,捕捉瞬间的感觉、印象,描绘这些印象、感觉时,又注入强烈的主观感受。将主观思想情感和外在形象相融合,创造出形象明晰,又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手推车
手推车》分析
诗歌的第一节在黄河流过的地域、阴暗的天穹暗示出辽阔、空旷的境界,营造压抑、悲哀的氛围。
独轮车的尖音企图刺破这天穹,天穹扭曲、痉挛。这是一个新奇的比喻,暗示着除了悲哀,还有对立、抗争。通过听觉印象来写手推车,反衬出北国人民的悲哀。
诗歌的第二节主要通过视觉印象来描绘手推车,背景色彩、色调的渲染,车辙的造型,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和感动。
二、艾青诗歌的艺术特点
1、创造了独特的意象:土地和太阳(光明)表达了诗人对苦难深重的祖国、人民的深爱。
2、忧郁的诗情
既来源于诗人的个性阅历,也来源于对苦难中国和农民命运的深沉思索。
3、创造了散文美的自由体的诗歌形式
诗人以画家的艺术感觉,以诗的语言描绘了多灾多难的中国北方的大地,艰辛劳作的独轮车发出的声音、留下的车辙,象征着北方人们的苦难、悲哀和抗争。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怀。
三、艾青诗歌的贡献
1、创造了具有时代精神,又与传统文化相联系的独特意象,表达了对土地、人民深沉的爱。
在传统文化中,土地养育生命、承载万物。在诗人的笔下,土地是沉默、坚韧、苦难深重的,是中国农民性格和命运的象征。例如,大堰河,冰雪寒冷封锁着的土地,独轮车留下的深深的车辙。
三、艾青诗歌的贡献
土地意象中有感应着时代情绪。面对沉默苦难的土地,诗人心中充满了悲哀和忧郁,这种情感既来自个人经历,又与灾难深重的土地、人民联系在一起。当诗人把自己的感伤忧郁融入到宏大的时代场景之中,我们看到的是诗人对苦难深重的祖国、人民的深爱。
三、艾青诗歌的贡献
2、艾青的诗歌在中国新诗艺术上完成了历史综合的任务,将现代诗歌发展中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诗歌艺术有机融合,标志着新诗在融合中西方诗学方面,不再向传统回归,而是走上了一条自我的发展道路。三分法,即把当代文学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1949—1966),为建国初的十七年;第二时期(1966—1976),为“文革”十年;第三时期(1976—),为社会主义新时期。
“四分法”:十七年文学、文革时期文学、新时期文学(80年代文学)、世纪之交的文学。
二分法”,如把当代文学的发展分为“前二十七年”(1949—1976)和“社会主义新时期”(1976—)。这一划分的依据是一体化形成与解体作为划分的依据。第九章 新边塞诗
新边塞诗:在上世纪60年代,闻捷、贺敬之等诗人所创造的新疆题材的诗歌,被称为新边塞诗。代表作家闻捷、周涛、杨牧、章德益、李瑜等。
80年代初期,新边塞诗真正成为一个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诗歌流派,这些诗歌以新疆(西北地域)广袤的、奇特的自然风光为背景,风格豪放阔大,抒发了对开拓者的赞美,呼应着奋发进取的时代精神。新边塞诗人身份及身份认同的变化
60年代的诗人,如闻捷,身份是过路客、观光客,诗人对于新疆的想象是一种异域化。
80年代的诗人,如杨牧、周涛、章德意等,政治流放者、流寓者,仍然没有超越异域化的抒写。 90年代的诗人,如沈苇、刘亮程、秦安江等,新疆人,抒写这块土地上的生存艰辛和丰富多彩。
闻捷的诗歌创作:《吐鲁番情歌》是闻捷诗集《天山牧歌》中的一组情诗,歌颂了新时代的爱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为当时诗坛所瞩目。
闻捷的诗集《吐鲁番情歌》的艺术特点:
1、把爱情生活和劳动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揭示青年男女崭新的精神和爱情观,是这组情诗的主旋律。
2、通过单纯明朗的艺术形象,揭示青年男女在爱情生活中心理、情感变化。
3、有人物、生活场面和情节,具有小叙事诗的基本因素。
4、体现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
第三篇: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模式研究
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模式研究 ——强化大学生法律教育势在必行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李文娟
摘 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大学生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由于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给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为了祖国的未来,加强大学生法律知识教育,树立法制观念,是高校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大学生、历史使命、法律意识淡薄、法律教育的重要性
College Students'Research ——It Is Imperative To Strengthen College Students' Legal Education
Li Wenjuan
(Hubei Three Gorges Polytechnic, Yichang 443000, Hubei, China)
Abstrac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legal system country, college students take on an important historical mission in building a Chinese-style socialism and realizing great revitalization of Chinese nation.Becaus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legal consciousness is poor, thus causing bad influence to the society.For the motherland future,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for college political education to strengthen the college students’ law knowledge education and set up concept of law.Key Words:college student, historical mission, poor legal consciousness, importance of legal education
当今大学生,有相当一部分人法律意识淡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对法律知识普及尤为重要,众所周知:市场经济从某何种意义上讲就是法制经济。这就要求全体国民普及法律知识,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⑴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他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主力后备军力军,大学生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尤为重要。
一、法律意识淡薄的危害
法律意识是人们对于法(特别是现行法)和有关法律现象的观点、知识和心理态度的总称。法律意识是一种观念的法律文化,对法的制定实施是非常重要的。
近几年来,大学生犯罪率呈现不断攀升的趋势,从清华大学刘海洋泼熊事件到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事件,从伤动物到杀人,说明了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不知道硫酸泼熊是违法的,说明法律知识的缺失;另一个就因为一次打牌吵架,因为不满而痛苦,杀害了同寝室的四名同学,无知、荒谬、残忍、悲哀!
当代大学生缺乏应有的法律知识,对现行法律法规知之甚少,法律意识淡薄,导致高校学生违法乱纪,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1、危害自己。由于大学生法律知识欠缺,一方面,因为不懂法,违反法律法规,有着大好前程的大学生锒铛入狱甚至被判处死刑,害人害己;另一方面,因为不懂法,不能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譬如:有些大学生利用寒暑假打工,结果工期到了拿不到工资;有些学生对最基本的试用期都不清楚,毕业后找工作,合同也不签,有的签了合同也不规范,合同期两年,试用期6个月。这就违背《劳动法》规定不超过60日的规定。究其原因就是对《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基本法律常识不了解。
2、危害家庭。大多数的中国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带着父母 的期盼、带着自己未来的梦想去上大学,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们是父母希望,是家庭和谐的纽带。孩子犯罪,会毁灭一个家庭甚至更多的家庭,酿成家庭悲剧,马加爵事件,造成四个家庭的悲剧,给他们的亲人造成永远的伤害,从而给社会造成不安定的因素。
3、危害国家社会。大学生犯罪率的不断攀升,且大学生犯罪属高智商犯罪,给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越来越多的人质疑我们的教育到底为哪般?因为大家都知道,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担负国家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培养大学生目的是为了建设小康社会、强盛中国。而少数大学生却是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高科技犯罪活动,比如:卢某系北京某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2000年6月,卢某从网上下载了“黑客”软件,破译并盗取了北京创原世纪公司的上网账号及密码。卢某不仅自己使用该公司的上网账号及密码,还得意地告诉同学:“这个帐号是黑来的。不要钱就可以上”。2000年10-11月间,卢某在网上发布消息,以每100元使用三个月的形式,将该公司的账号及密码在网上销售,从中获利4000多元。卢某行为获利4000多元,给公司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6万元。当卢某因涉嫌盗窃罪被追究刑事责任时,他自己辩解并没有偷东西。在忏悔时卢某痛哭流涕地说:要是知道是犯罪,也不会向同学、好友宣传此账户,更不会去叫卖了,以致对该公司造成重大损失。⑵
从上面的事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法律知识缺失,法律意识淡薄,不懂法,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是违法的,多么的无知,多么的令人痛心。所以,笔者认为加强大学生法律知识、法律意识教 育迫在眉睫。
二、加强法律教育对策
1、学校重视。首先,思想上重视。法律教育不仅是政治教师的事情,更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制定相应的措施,加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其次,课时上满足法律理论教学。再次,实践教学。比如:宣传策划法制专栏、请法律专家给讲座、《今日说法》、《法治在线》进课等措施,加强学生对法律理解的直观性。
2、教师素质的提升。作为法律基础课的老师,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的提升自己理论和实践水平。其次,建立对法律教师长期的培训体制。社会在进步,知识也是日新月异,教师如果不进行定期培训,知识就会短路。所以要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满足学生的需要。再次,善于接受新生事物。对新公布的法律法规要有高度的敏感性,及时的传授给学生。
3、教材改革。法律基础知识教材进行不断的改进,从开设《法律基础》改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法制社会应该加大法律教育,教材的改革,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无意的减弱对法律知识的教育,原来的一本书现在改成主要两章内容,即:《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和《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课时各高校不同,从4课时到14课时不等,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把教材的法律知识讲授给学生,就只能是个大概,教师讲大概学生就更糊涂了。笔者以为,《法律基础》课应独立开设,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法律知识,降低学生因无知而犯罪的几率。
4、改善教学环节。首先,丰富课堂内容。不照本宣科,注入新的内容,加大信息量,补充内容应与学生所学专业结合起来,具有针对性。其次,案例教学。课堂教学,案例要结合大学生的特点,要以案例说明法理,使学生对法律产生兴趣。再次,互动教学。课堂引入讨论机制,让学生课后查找案例,师生分析、讨论相关的案例,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法律的主动性,增强法律意识。
5、加强大学生自身素质教育。首先,加强大学生的德育教育,要学生树立要做事先做人的观念;其次,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掌握一技之长,为将来走向社会打基础。再次,认识法律的涵义,加强学生法律意识教育,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积极参与法律实践,从而培养法律思维方式;树立法律信仰,宣传法律知识,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最后,加强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在做违法乱纪的事情时不要抱着侥幸的心理,中国古语说的好:“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百密必有一疏。”更不要为了泄愤而上犯罪的道路,要知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卢梭说过: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他形成了国家的真正宪法,他每天都在获得新的力量,当其他法律衰老或消亡的时候,他可以复活那些法律或代替那些法律,他可以保持一个民族的精神。所以,增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每个公民都应该知法、懂法、用法、守 法。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必须学好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不仅自己要遵纪守法,而且要做普及法律知识的宣传者,所以,加强大学生法律教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⑴党的十五大报告
⑵网络案例
作者简介:李文娟(1968—),女,民进会员,陕西大荔人,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研究
联系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育场路31号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语数教研室 邮 箱:443000 2012-1-15 6
第四篇:大学生法制教育案例
大学生法制教育案例
【背景概述】
某晚凌晨1时许,大二学生小王(男)正在学生宿舍里玩电脑游戏,忽听见楼下传来阵阵喧闹声。仔细一听,原来是宿舍边上的某超市员工宿舍发出的。小王此前已向宿舍管理员提出意见,要求他们夜晚保持安静,但均未收到实际效果。这次,小王实在忍无可忍,于是下楼一探究竟。走到门口,小王发现员工宿舍的门开着,于是推门进去。突然,外面冲进来几个人,对小王一阵拳打脚踢,并被扯下上衣,拍下照片。他们告诉小王,要想拿回照片,必须交5000元现金。第二天,小王心有不忿,纠集部分社会人员与该员工谈判,谈判不成继而动武。混乱中,双方人员均有受伤。
【具体措施】
1、得知小王受伤的消息后,学院马上将此事上报学校保卫部门,并建议小王报警处理。
2、向小王相信询问事发经过,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在得知小王担心受到打击报复后,一方面稳定小王的情绪,另一方面通过学校保卫部门了解公安机关对该事件的处理,配合公安机关调查了解案情、搜集证据。同时,向小王的家长通报该情况,向小王所在班级的主要学生干部说明情况,在家长和学生干部的共同配合下,保证小王的人身安全。
3、对小王进行法制教育,明确其使用武力手段解决问题的做法是错误并且违法的。告知其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学校校纪校规,教育其要相信法律,不要使用“私力”救济手段,更不要使用武力手段解决问题。
4、立即在学院内向全体学生进行安全法制教育,教育全体学生一旦遇到类似情况,切忌违反法律使用武力,必须立即向学院汇报或报警处理,要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形成法律信仰,遵守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依法办事。
【工作成效】
一方面,小王的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相关人员受到了责任追究,学校也加强了宿舍安全管理。另一方面,小王也因此事受到了深刻的经验教训,也让小王及全体同学接受了法制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形成良好的法律信仰。
【经验启示】
1、通过此案,反映了当前大学生法制教育欠缺实效性。
首先,法制教育定位不科学。法制教育长期附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独立性,得不到应有的重视。2005年,教育部将分别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合并为一门必修课,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时安排调整为48学时,其中,原“法律基础”课程仅占教学内容的1/3,教学时数则被压缩为12——18学时。
其次,法制教育目标不明确,把法制教育等同于法律知识教育。目前,法律基础课程的内容涵盖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经济法、诉讼法等法律部门,涉及的知识面很广,所以教学只能点到即止,泛泛而谈。同时,教学内容过于强调法律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法律信仰的培育,这就造成部分学生法律信仰缺失,学而不用,知而不信。
最后,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单一,考核方式不尽合理。法制教育的教学方法陈旧,难以摆脱“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缺乏案例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诊所式教学等新的法制教育方法。学生只是单纯地记笔记、背笔记、考笔记,成绩只是单纯地凭期末考试成绩来评定,法律知识得不到实际运用,考试结束后学生就忘记了。
2、高校应当进行以法律基础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法制教育改革,提高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首先,应当明确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目标定位。“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将形同虚设。”因此,必须改变对大学生法制教育目标的认识,支持从法律知识教育到法律信仰教育的转变。另外,法制教育应当从附属于思想教育的阴影中解脱出来,赋予其本身的体系的独立地位,着手培养青年大学生的法律素养。
其次,以法律基础课程改革为核心,加强法律基础课程改革的广度与深度。第一,实行课堂讲授与课外实践结合。一方面,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传授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参观法院、监狱等课外实践活动加深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第二,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通过法律辩论赛、模拟法庭、法律诊所等课外活动,让同学们认识法律,信仰法律。第三,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结合。将法律知识贯穿专业知识教育的全过程,向同学们传授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知识。
再次,以公民意识教育为发展方向,向大学生普及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知识。大学生法制教育与公民意识教育在教育目标上存在一致性,法制教育应当以公民教育为其发展方向。通过公民意识教育,教育大学生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信仰法律的公民,正确行使权利,合法履行义务的公民。
最后,实现高校教育管理法治化。高校是实施大学生法制教育的主要场所,因此,在高校的管理中,也应体现法律理念,营建民主、平等的校园生活。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平等地对待学生的权利,使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处处受到法律理念的熏陶,逐步形成对法律的尊重和信仰。第一,要实现民主化的学校管理,充分尊重学生的知情权、参与权;第二,要树立学校规章制度的权威;第三,要建立合理、畅通的学生维权渠道。
【政策依据】 1、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2011-2015)〉的通知》(中发〔2011〕6号)要求,“六五”普法的目标是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2、2002年,《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不断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法律素质”是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目标。3、2005年,教育部将“思想道德修养”课和“法律基础”课整合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并明确规定该课程是大学生的必修课,其基本内容和任务是“主要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4、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将“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增强遵纪守法观念”列入“以大学生全民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的范畴。【建议推广范围】
建议先在校内试行,时机成熟时可推广至全市、全省高校。
第五篇:大学生法制教育心得体会
管理系大学生法制教育心得体会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仅仅靠具有某一方面知识的专业人才已无法解决,而是大量需要具有综合性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学技术的不懂法律,就不能很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不能更好地利用现有的政策法规来促进科技产业的发展。法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它日益受到高等院校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重视。对大学生加强法制教育,一方面是因为法律已渗透到社会生活、人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已把法律素质作为一项重要指标来要求自己。
学习后对《刑法》的认识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极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其阶级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应当负刑事责任,给予犯罪人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刑法有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之分广义刑法是指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以及非刑事法律中的刑事责任条款。狭义刑法是指刑法典。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刑法本身具有的﹑贯穿全部刑法法规﹑体现我国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基本精神﹑指导和制约全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过程的基本准则法。新刑法规定了刑法的三个基本原则,即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应原则和适用法律一律平等原则法。
学习后对《民法》的认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为了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正确调整民事关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总结民事活动的实践经验,制定本法,自1987年1月1日起施行。
《民法通则》是我国对民事活动中一些共同性问题所作的法律规定,是民法体系中的一般法。所谓民事活动是指:公民或者法人为了一定的目的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行为。如买卖、运输、借贷、租赁等。进行民事活动时,应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守法的原则。
学习后对《劳动法》的认识 《劳动法》是国家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而制定颁布的法律。从狭义上讲,我国《劳动法》是指1994年7月5日八届人大通过,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从广义上讲,《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以及调整与劳动关系密切相隧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劳动法》作为维护人权、体现人本关怀的一项基本法律,在西方甚至被称为第二宪法。
其内容主要包括:
劳动者的主要权利和义务;劳动就业方针政策及录用职工的规定;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与解除程序的规定;集体合同的签订与执行办法;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制度;劳动报酬制度;劳动卫生和安全技术规程等。
在学生中开展法制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相信学校有决心进一步集思广益,积极探索,常抓不懈,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而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在学习了这些法制知识后,更应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做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大学生。在这样一个充满人文教育和关怀的校园里,是多的幸福和畅快啊!
衷心希望我们学校发展的越来越好,我们学校的法制教育可以进行下去,让我们学校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当代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