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生转专业的辛酸历程讲解

时间:2019-05-15 03:21: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大生转专业的辛酸历程讲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大生转专业的辛酸历程讲解》。

第一篇:北大生转专业的辛酸历程讲解

北大生转专业的辛酸历程:议选学校还是选专业

2015年12月20日 14:50 新浪教育 微博

微博微信空间分享添加喜爱9

5年前我从这里考上北大,5年后我在这里指导家长

记得5年前的夏天,经过10年寒窗苦读的我,终于如愿以偿的考上全国中学生都向往的北大。自己高 兴,家长高兴,朋友也高兴,光宗耀祖,我们村长专门为我摆了5桌谢师宴,请了县里的的各位领导。在我们县,考个北大可不容易,所以关于我的神话故事至今还 在我们县里广为流传。

那年秋天,我怀着对未来的无限的憧憬,来到了北大(微博)这个美丽的校园。听着辅导员跟我们介绍一个个在社会各界功成名就的校友,对自己的未来也充满了信心。

关于转系

可是没想到大学的开始,就是我人生噩梦的开始,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我选了一个垃圾专业。

当年高考(微博)的时候,年纪尚轻,父母都是农民,根本不懂外面的世界。所以,老师一忽悠“ 只要是北大清华(微博),不管什么专业,都去!” 我就相信了。(批注:孩子年少无人生经验,父母又不是明白人,还遇上个糊涂老师,或者别有用心的老师。可叹呀!)

我虽然出身农村,可不我笨,进学校后马上就融入了北大这个集体,我敏感的觉察到自己上了一个大当。(批注:此时应该立马回头,弃学再次参加高考)记得原来班主任跟我说过,不管什么专业,进了北大都是好的,因为专业可以换,所以,大一我就寻思着转系了。

按照别的学校的要求,转系是要看本专业的大一成绩的。刚上大学的我,凭借着高中时的吃苦精神和一股不服输的狠劲,终于在北大这个高手云集的地方拼了一个不错的大一成绩。

可是,等我转专业的时候,我傻眼了。

我最想转的是光XXX学院,经济类的,进北大以前,以为北大很自由,有能力,想转什么转什么,结果一看光xxxxx

学院的转系规定,明确写着 转该院的必要条件是 高考分数不低于该专业在你们省招生的最低分。也就是我想转金融专业,当年在我们省招的最低690,那么我们这些670考上北大根本没有转系资格。

然后,北大还有一个学院,也是搞经济的,虽然坊间传闻没有前一个好,但是毕竟是经济类的。

我提前准备了三个月的专业面试,提前把个人简历,为什么转系,学习规划都做妥当了,又自己把该院的大一基础课程看了许多。

结果,面试的时候,这些准备都没有用,老师得知我是学理科的,用的一个又一个政治经济学的专业问题向我砸来。最后,可想而知,我没有成功。

我想到和我一起转系的有个心理系,我就问她,你是学文科的,应该成功了吧。哪知道她说,哎,老师问我的都是数学问题,我基本都没学过。

就这样,我从小到大第一次如此努力,却失败得如此得惨,我只好乖乖地回去学我原来的专业。

我这才知道,换个专业,并没有高考时班主任跟我们说得那么轻巧。(批注:此时应该立马回头,弃学再次参加高考。虽然损失一年的时间,但却错的不算太远。)

关于研究生换专业---保研

当我力图大学转专业失败 的时候,我还是不甘心留在那个冷门专业,这个时候已然是大二了,现在的年轻人,彼此之间交流很快,新生事物接触的当然也很快。再见高中同学的时候,已经不 是刚上大学时候听说我是北大就一脸羡慕,而是一听到我是XX冷门专业,就立马头来了怀疑和同情的眼光,有很铁的哥们直言我的专业极难就业,让我一定要找做 准备。可以是我 也知道啊,我这不没转成!

然而,人不能总停留在远处,特别是能考上北大的人,我自然把眼光放在了研究生转换专业之上,高考前的各个砖家都高谈阔论,指点本科学什么,研究生转什 么什么。然后,还找出一个个名人的例子在说明。其实大都是想当然的胡扯,他们根本没有实际操作的经验,即使真有人成功了,背后的艰辛也很难为人所知,而且 很多人的道路都是个例而且根本无法复制。

在本科阶段即将完结,进入研究生阶段,只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保研,还有一种是考研(微博)。(批注:此时已经错失四年时间,回头已晚,但可立马斩断错误的路径,估计此时就业还相对容易。赶紧转向。)

先说保研吧

那些所谓的砖家在网络上,唾沫横飞的告诉家长(微博),什么专业到什么有优秀,导师多喜欢多喜欢,什么本科选学校,硕士选专业。但是扯淡!!!!我的保研路上最大的问题就是成绩不够!

您一定将我打入了” 不努力,打游戏,挂科“的北大差生群吧。实际上,我从不打游戏,大学辛辛苦苦学习,但是北大确实高手太多,我们班60多人,我的成绩在10-15名左右。可是,当我保研申请了光华,CCER,人大(微博),复旦(微博),上交一个又一个金融保研夏令营时候,我被告知,成绩的基本要求是前10%到15%,也就是我根本没有参 加的资格。

无论你是北大的,清华的,还是东财的,西财的,都一样,事实上,老师更希望要的是那些下面学校数一数二的本专业的学生,而不是我们这些顶个所谓北大光 环的人。无疑,我的保研之路,还没出师,就胎死腹中了。(批注: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真是苦海无涯呀!自己却不回头。没办法,孩子人生经验不足,又 无明白人指引,可叹!)

关于研究生转专业--考研

再说考研。

保送不了自然就要自己考了。

我自己的考研情况,我考的人大的金融专业,是啊,当年我原本可以当人大金融,可是我却选择了北大的冷门,4年以后,那个原本我可以轻易去的地方,对我来说变得那么遥不可及。

有人要说了,那你一定是你大学没努力。我想说的是,我的错就错在我太努力了。如果对于一个热门专业的学生来说,努力是正确的,因为你选择了正确的方 向。而对于冷门专业的我来说,这叫南辕北辙。。。。。(批注:方向错了,越努力错的越远!最正确的做法是第一时间回头。这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此子此时方明白,可惜晚了些。)

是啊,我要考的是金融。那我自己专业的那些优秀成绩,对我又有什么用呢? 砖家又说了,本科选学校,硕士选专业。可当我选了硕士专业要考的时候,现实告诉我,我们现在认的是研究生的入学成绩,就是英语政治数学和专业课。北大的还是北大门口卖煎饼果子的,我们不管,你先考试上了再说。

很多人要说了,你北大的,一定考得取,会考试嘛,除非你太弱太差。是啊,如果在同一起跑线上,我怕谁啊。可是,实际情况上,那些大学上了冷门的人早就醒悟,还有那些当年高考落榜的学生,他们从大一就准备开始考研了。而 我,北大课程要求巨大,我在大三大四准备考研的时候,还有同时学习本专业北大的极难的四门专业课程,而我所考的人大金融,再也不是当年那个压在北大任何专 业之下的人大金融。因为大家都知道,专业远比学校重要多了。

即使这样,我依然考进了复试,是啊,我是北大的,虽然时间不比别人长,可是我的基础还是不弱,但是这并不是想砖家说的,什么本科学基础有优势,可以说本科专业对我的考研没有半分钱的用,我能过初试,是我白天学晚上学的结果。

可是,最后复试的时候,我又傻了。砖家们又要说了,你北大的,肯定有优势一定有优势,一定是你面试能力太差。

实际上,说说我自己吧,虽然出身农村,但也算是模样端正,大学主动追我的女生不在少数。说道口才,虽然不能说是口若悬河,但是无论什么场合,从不怯场。而实际上,人大老师没有那么不靠谱,他们面试问的都是专业相关的问题。大概覆盖了宏观经济 微观经济 政治经济学 货币银行 国际金融 公司财务 金融工程 会计理论 财政学等都学科的内容。

是啊,最后考察的都是金融相关的内容,复试通过的要不就是那些原来专业,要不就是那些长期准备的同学。老师没有要我,因为我的金融专业掌握的没有别人好。

我本来就不是学金融的啊!我的优势呢?不是北大有绝对优势么?不是本科学基础学科有优势么?

实际,老师根本没问我一个我自己的专业的问题,也没问我一个数学的问题,老师问的都是金融专业的。是啊,他们本来就是做金融研究的。那些砖家,什么本科别学金融学基础学科的言,忽悠了家长,忽悠了学校,可是忘记忽悠金融学科的教授们了!

关于找工作

保送没有去成,考研复试被刷,最后只有找工作了。

如果说,当年我考上北大是到了天堂,那么考研失败就是重新回答了人间,而找工作的经历,则是让我到了地狱。

很多人又有要说了,北大的,一定好找工作,就算是冷门各种单位疯抢啊!

可是实际情况呢,到A单位,A单位说:你北大的,人家应该抢啊,为什么你要到我们这里来?我们不要,我们不收你这个专业,你去B单位看看。到B单位,B单位说:你北大,人家应该抢啊,为什么你到我们这里来啊?我们不要收你这个专业,你到A单位去看看嘛。

砖家们要说了,北大一定优势,冷门一定有各位单位抢,除非你自己太差了!

我很差么?我不知道。我大学期间拿过奖学金、当过学生干部、玩过社团、干过志愿者、完成过学术课题、发表过文章、参加过社会实践、有实习经历、有出国 经历。我这么一列自己都觉得自己特别牛,但事实是在找工作当中,奖学金、学生干部、学术课题、发文章、社会实践,这几项内容从来就没用人单位关心过。

那么用人单位关心什么呢?根据我个人的经历,几乎每参加一次非小组面试,在自我介绍之后,我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这样的:你这个专业跟我们单位不对口 啊,你为什么不选择更合适的工作呢?这个问题到底怎么回答最好,我至今不清楚,但我曾给出过两种不同的答案,一种是我并不认为自己最大的兴趣和专长在我所 学的专业上,另一种是对口的工作找不到。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在这个问题上我没有撒谎,这两个原因确实是我“海投”其他各行各业的主要因素。但是这样的回答 往往引来更多的问题:前一个原因会引发你为什么不换专业的疑问,后一个则会引发你为什么不做学术的问题。

其实这一切都是我的冷门专业带来的后果,有一次我一路过关斩将连过了笔试和三轮专业面试,最后走到了HR终面,但在跟我聊了一会儿以上这些跟专业有关的问题之后,HR很坦诚地说了他的几点看法:

第一,你确实跟我们单位专业不对口,我们几乎没招过你们这专业的人才,因此我很难判断你从事我们这行的前景。如果录用你,我们双方都有风险。

第二,你的学校不错,应该说经很好了,但你的专业实在太冷,如果找不对口的工作,就很难进入单位的核心,这样对你不太公平。

第三,你们找工作可能确实很困难,但这是教育学科设置和就业通道无法对接的问题,不应该由就业单位承担责任。

虽然在这番话之后,HR还和我聊了别的一些问题,但我知道,我肯定拿不到offer了。

我感到郁闷的不是没有offer本身,而是HR跟我说的这些“道理”。我深信,绝对不是只有他们一家是这样看的。

其实,想想,也很正常,现在的企业都那么现实,用人就是要有经济效益,人家凭什么不用本专业的,用你一个外行,就因为你有个北大的牌子,北大的光环?

那一天,我突然清醒了,可是想想,20年心血就此毁于一旦,从小上重点初中,重点高中,到了北大,欢天喜地而又一直兢兢业业不敢丝毫的懈怠,而这终究就是一场梦。(批注:真是让人心酸,无语!)

第二篇:北大导游讲解

清华大学校内解说

大家好,欢迎来到清华大学。我姓*。是清华大学**系**届的学生。很高兴能够作为大家的校园讲解带领大家参观游览,希望大家能积极配合我的工作,一起在北大度过一小段快乐的时光。由于校园并不是作为景点开放,清华大学的建校历史。清华大学创办于1911年,初名清华学堂,是一所留美预备学校,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名胜园林区,明朝时是一个私家园林,清朝时是皇家园林的一部分,叫做熙春园,是康熙皇帝的行宫。道光年间,把熙春园分为两个部分,西边的一部分取名近春园,东边的还是叫熙春园。后来咸丰皇帝即位,把熙春园改名为清华园。这就是我们今天清华园的由来。(清华大学校内解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遭到惨败,于1901年与八国联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必须向列强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当时一个美国政府就得到了3200万两,美国政府觉得赔款较多,决定拿出一半赔款在中国培养留美学生。1908年,中美两国达成协议,决定成立留没预备学校,校址选在清华园,经兼管学院和外交部的军机大臣叶赫那拉氏(慈禧太后的姓氏)那桐批准,于1909年开始兴建校舍,1911年4月29日正式开学,取名清华学堂。辛亥革命后,清华学堂改名清华学校。知道1925年清华学校才开始正式招收本科生,当时设立了留美预备部、大学部、国学院研究部,开始由一所留美预备校逐步向完全的综合型大学过度。1928年,国立清华大学才算正式成立,1931年到1937奶奶是清华史上最辉煌的时期。梅贻琦任校长,开始广聘名师,实行民主治校,而且还建立了我国工程教育史上有重要意义的清华工学院。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北平很不安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南开大学纷纷南迁长沙,后又转到云南昆明组建临时“西南联合大学”,抗日战争持续八年,西南联大持续了八年,当时条件非常艰苦,是出人才最多的时期之一。西南联大汇各校菁华,以刚毅坚卓维系中华教育命脉,在此精神的激励下,培养了如诺贝尔获奖者杨振宁、李振道,两弹元勋邓稼先,文学家闻一多、朱自清等名人。(清华大学校内解说)

抗战胜利以后,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清华大学响应国家号召,调出农、文、理、法等学科。纷纷组建海淀区学院路上的八大院校,如北航、北医、地大、北科、农大、矿大等。把工科并入清华大学,北大只保留文科与理科,成为一所侧重基础学科的文理科综合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基础科学的研究人才。1966年-1977年,文革十年校园遭到很大破坏,许多知识分子遭到迫害。1978年以后清华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逐渐恢复了许多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2000年兼并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目前清华有十大学科,只缺农学,在国家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建设,清华已拥有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医药科学和新型工程科学的多学科新型综合型大学。2005年,成立了清华航天航空学院。目前清华有13个学院,54个系。到2011年百年校庆的时候争取把清华大学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型、研究型、开放型的世界一流大学。校本部占地面积6000多亩,在校25000学生,10000教职工,2000名教授,50多位工程院院士,20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9个国家重点学科,20个博士后流动站。这些数字在全国高校都名列前茅。清华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大学之一,目前清华知名人士有神五总设计师王永志等。历代领袖都很重视清华的发展,清华西校门是毛泽东题词。我们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学风是行胜于言。(清华大学校内解说)近春园遗址公园,“近”是远近的近,春是春天的春。公元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近春园也遭到严重破坏。从此沦为荒岛达100余年,直到1979年,学校才决定彻底改造荒岛,在岛上种植草坪,修建假山,亭子。经过几年的改造,荒岛终于成了现在这处具有历史和文化气息的胜迹。孔子的雕像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提出了很多著名的治学思想,这尊孔子塑像是清华毕业生专门从孔子故乡山东曲阜运过来的,他的寓意是希望清华的学生们不要忘记传统的儒家思想,希望工科的学生们能够多多关注人文科学。

临漪榭,临是面临的临,漪是涟漪的漪,榭则是指水边亭子的意思,它是唯一象征性的旧物恢复。

吴晗先生是清华大学历史系毕业生,在校时因学习刻苦,在学术上很有成就,所以被同学们笑称“太史公”。他从清华毕业后,就一直留校担任助教、教员、教授等职,1949年北平解放以后,曾调任北平市副市长。“文革”期间,吴晗因著有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而受到迫害,1969年惨死狱中。后来清华大学师生为了几年这位杰出校友,学着在荒岛上立了一尊吴晗的塑像,并且修建了“晗亭”,这两个字是邓小平亲笔手书的。“荷塘月色厅”是为纪念朱自清而建。他毕业于北大哲学系,1925年应聘清华执教。先后担任过国文系教授、图书馆长,朱自清写过很多散文。其中《荷塘月色》就是描写近春园的景观,这篇文章里描写了一幅美妙的图画:曲曲折折的荷塘,田田的叶子,星星点点的荷花,淡淡的月光,默默的荷香。。这一切都反应了他当时苦闷、孤独的心情。1948年他因贫病交加而死去。临终时他还嘱告家人,不要政府配给的廉价美国面粉,毛泽东称颂他“宁死不食美国救济粮”,后来清华师生为了纪念朱自清同志,就在此建了“荷塘月色厅”以资纪念。厅内悬挂的“荷塘月色”四个大字是朱自清文章中手稿的笔记。对面山上零零阁是校友捐资兴建的,2000年竣工。所以叫零零阁。近春园是清华师生娱乐休闲的场所。清华园区: “水木清华”四字出自晋人谢混的诗《游西池》:“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寒裳顺兰止,水木湛清华”。“湛”是澄清的意思,水木清华就是因为其后有一池塘而得名。现在此建筑物为清华贵宾接待室,校长党委书记也在院内办公室。在此园中,我们还看到为了纪念朱自清同志而修建的自清亭和一尊朱自清的汉白玉雕像。另外有闻一多先生的塑像和闻亭,亭内有一个大钟为清华的珍贵文物,以前按钟声控制作息时间。闻一多先生1932年来清华教书,1946年在云南昆明参加李公朴的追悼会,并在会上登台演讲,痛骂反动派无耻,在回家途中,中弹死亡,碑上的字是“诗人的主要天赋要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这是闻先生的座右铭。

二校门:是清华大学最早的校门,建于1909年,门上端大理石上刻着那桐写的“清华园”三个字。因为校园不断扩建,修建了西大门,所以称此为二校门,十年**年间,二校门曾被推到,在此修建毛主席雕像。91年在一些校友的倡议下经学校同意,安老照片重新修建此门。二校门现已成为清华园的标志性建筑。来参观的师生们都喜欢在这里合影留念。

大家左边这两栋楼是第一、第二教学楼,分别建于52年、54年,是苏式建筑风格,里面有大小教室数间,现在仍在使用。

最北边这个宏伟的建筑就是大礼堂。是清华大学第二批建筑中的四大建筑之一。建成于1920年,它是一座古罗马与古希腊式建筑风格混合而成的。圆顶,铜门,门前有四根两人合抱粗的汉白玉大石柱,看上去非常庄严宏伟,它位于清华大学的中心地带。大礼堂建筑面积1840平方米,高27.6米,里面有1200个座位,是当时国内学堂中最大的礼堂兼讲堂。建礼堂时,美国政府不信任中国的建筑材料与建筑技术,就连设计都是由美国设计师莫非亲手操作。而这个建筑的一砖一瓦全部是从美国先由水路运到天津塘沽,然后运到北京。花费了很大的人力物力,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还有一栋和它一模一样的建筑,很多反帝爱国主义运动也是从这里动员出发,现在我们仍在此举办各种活动。南面的同方部也是清华早期建筑之一,还长期用作8月27号祭祀孔子的地方。„同方‟二字源于《礼记》,„同方部‟是指志同道合者聚集的地方。1936在此为鲁迅先生举行过追悼会。闻一多、朱自清都发表了演说。现在同方部是清华大学校友办公室。清华学堂是清华第一栋教学楼,1911年竣工,是德国古堡式建筑。门上“清华学堂”四个大字是清朝军机大臣那桐所书。1925年在这里增设了„国学研究院',当时著名的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在此办公。1946年作为建筑系的专用馆,梁思成为系主任,现在这里是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办公室。(清华大学校内解说)

日晷是1920(清华目前最优异的一届学生)级的学生送给母校的礼物。它的上端是中国古典计时器,圆盘中央的不锈钢指针正指着地球的南北极两端,圆盘上面刻着十二个时刻。春分以后用太阳在上盘面上的倒影计时,秋分以后用太阳在下盘面上的倒影计时,没有太阳的时候是没有作用的。下部的底座上刻着„行胜于言'四个字,这是1920级学生的名言,也是清华的学风,就是鼓励清华学子少说多做,发扬实干的精神。两边侧面是拉丁文的翻译。

大礼堂东侧是水电水利系,胡锦涛主席毕业于此。

校训碑上八个大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1914年,梁启超先生以《君子》为名,引用《周易》里面„乾‟„坤‟二字的卦辞,在同方部给清华学生做了一次演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就是说人应该像天一样刚健不已,自强不息,努力进取;也应该像地一样柔顺,包容万物,培养出大公无私,宽厚为怀的高尚品格。只有这样才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演讲过后,学校就以此八字为校训,设计校徽,广为流传。

校训碑旁边有一个书形状的标识叫做《悟》,有中国福建清华校友会捐赠。雕塑是铸钢制造的,长2米宽1.3米,由人类的面部和一本巨型的书组合而成,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与教育有着实不可分的关系。书是传播文化的方式之一也是人类学习、进步的工具。同时书中的知识和思想也代表着人类已有的探索成果,昭示我们应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进行新的创造。大家可是去看看,看看自己能否从中悟出什么道理呢?

第三篇:大连北大青鸟发展历程

十年春风育桃李,今朝满园硕果香。北大青鸟大连百杰学校在省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亲切关怀下,在百杰人不懈的努力下,学校规模日益扩大,社会影响力不断提高,根据学校的长远发展战略规划,经政府批准,北大青鸟大连百杰学校升级为为大连北大青鸟学校,原有校区整体纳入学院的统一管理。

回首过去,感慨万千,建校近十年来,百杰人同舟共济,执着追求,虽历经风雨,但十年磨一剑,扬眉剑出鞘,总归换来桃李芬芳时。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百杰在IT教育领域也历经了从生存到发展,再到崛起,到改革以及改革后的迅猛发展,等一系列过程,百杰独创的网络实训工厂,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置身于模拟的接近真实的企业环境中,以项目为主导,按照岗位职责分工,从理论分析到实战演练,让学生亲身体验网络工程设计和管理中的角色和全部流程,加深了学员对技术的真实感受,实现从校园到名企的无缝对接。高峰就业论坛和“赢在明天,万人创业”等就业活动的展开,用事实见证了百杰教育在IT教育这条道路上的探索与前进。

在近十年的时间里,我们辛勤耕耘,逐渐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教学队伍,教职队伍,就业队伍,用技术,教学管理以及就业打造出符合企业需求的毕业生,良好的就业出口又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树立了良好的口碑,良性的循环使得我们在IT教育行业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愈来愈高。

百杰的教师队伍三足鼎立,既有技术精湛、经验丰富、资历深厚的博士硕士讲师团队,又有熟悉劳动力市场信息和资源、了解各行业的求职技巧、精通职业规划流程的职业规划团队,还有为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一直在坚持不懈努力的就业保障团队,三重保障为学生学习就业问道引路保驾护航。

大连北大青鸟教育理念,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院特别设立命题小组,根据合作企业的职业要求,设定多重命题,发挥学员的独创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完善的就业服务,与国内外大中型企业联系紧密,三重就业保障,学生毕业即就业!专注于计算机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与教学,订单培养,直接输送到各大型企业!与联想、IBM、华为、中兴通讯、中国移动、浪潮、神州数码等8000余家企业签订了就业合作协议,毕业可以直接就职,在第一时间免除学生的就业之忧。

在新的一年里,面对IT行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百杰人与时俱进,锐意创新,学校升级为大连北大青鸟学校,我们将逐步发展成为服务山东、辐射周边省市的齐鲁名校。大连北大青鸟学校的此次升级将是学院在IT教育领域新的探索,也是一个根本性的蜕变。

第四篇:北大元培学院发展历程

元培的死与生——北大元培学院观察 九月的时候,我们几个在哥伦比亚大学读书的元培同学一起去见一个北大的学姐。北大的学姐在得知我们来自元培之后,冷笑了一声:我们那一级就有好几个很优秀的被“骗”进了元培。几个同学开始争辩,讲元培如何如何好。学姐再度冷笑。其实,在大一的时候,有很多元培自己的人都在大喊“上当受骗”。不满的情绪在大二大三持续弥漫,但到了大四突然渐渐减少了。毕业之后,之前的抱怨者居然都成了辩护者,似乎从来没有抱怨过。

我报考志愿的时候,理想主义情结不可一世。第一个否定的就是和“金钱”沾边的光华管理学院,第二个否定的就是和“实用”相关的法学院。但那时的我,只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却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历史之深邃,中文之精美,政治之诡谲,均强烈地吸引着我。于是,我便大笔一挥,写下了充满无限可能的两个字:元培。直到进了元培,我才发现我的同学中和我一样对于所谓“专业”迷茫不已的不在少数。中国的高中生们,在题山试海的轰炸下,想要知道自己真正的兴趣是什么,这该是一件多难的事情!

至少在那时看来,元培的前景是令人激动的:挂着北大历史上最著名的校长的名讳、自主选择专业、导师制、弹性学制、宽口径、重基础,这些对一个高中毕业生来说似是而非的概念,一下子在被理想主义洗脑过后的心灵中膨胀开来,放佛这个叫做“元培计划实验班”的东西,真的跟九十年前那个激情澎湃的老人治下的激情澎湃的时代息息相关。于是,背起行囊,我走进了元培。

当我第一次踏进元培的大门,便已经闻到元培死亡的味道。2007年9月,元培计划实验班换掉不伦不类的名字,改成元培学院。元培学院的成立,也就是元培计划的失败,元培从凌驾于各院系之上的计划,变成与各院系平级的学院,数年之前信誓旦旦的将北大变成大元培、仿效欧美建立本科生院的雄心壮志,并不意外地跳票了。成为元培人的第一天,便目睹了大元培的死亡。躬逢其死,倒也爽快,接下来的四年,便有了足够的时间,去观察偏安王朝的小元培怎样在“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中求生存。

元培的时代终结后,小元培的日子更为凄凉。元培的自主选择专业,必须得到各专业院系的配合,然而某些大院系就是公然不配合,由于财大气粗,也就根本无可奈何,只好让钟情于斯的一干人等把苦水往肚子里咽;元培人的跨院系选课,每逢到了期末考试,总是一堆考试撞车,于是又是一干人等,穿梭于元培教务和专业院系教务之间,汇报、挨骂、协调,弄到后来只好一声叹息。我们的第一任院长、高度理想主义的朱庆之教授,在大元培转轨为小元培之后不久,朱院长即挂冠而去、远走香港。朱教授对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汉语言文学是我谋生的手段,而我还有我自己的兴趣。”朱院长心怀天下、目光如炬,断然不肯做这种小朝廷的儿皇帝,除了出走,估计也实在没有其他的方案。我大一上曾选过朱教授的《古代汉语》,至今仍受益于《唐诗三百首》和《古文观止》的诵读,而朱教授也成了本科期间极少数几位给我们的“论文”进行回馈的老师之一。

一个流传很广的、不知真假的段子讲述着元培的辛酸:大概是2002、2003年的样子,在某堂人数爆满的课上,一位老师望着教室后面站满的人群,说出了以下这句话:这堂课选课的人太多了,为保证本系的同学能够选上这课,请元培的同学出去吧!假设这个段子是真实的话,我不知道我的师兄师姐们是在怎样一种众目睽睽之下退出了那个挤得满满的教室。几乎我的所有同级同学们在刚一迈入元培就听到了这个段子,第一次听瞠目结舌,第二次听怒火中烧,第三次听归于无奈,第四次听便开始指责对方为祥林嫂。2007年的元培处境,已经比2002年好得多,起码不大会发生这种公开被歧视的悲剧,然而“非我族类”的颓唐,却依然在举手投足之间弥漫,让每一个元陪人都能感觉到自己似乎是这个园子的异类。

我对元培的认同就是在类似的段子中开始孕育,然后在亲身的经历中开始成长,等到毕业的时候,发现所有的牢骚都成了辩护。在元培的第一课,便是选课。在所有院系均优先保障本院学生的选课权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元培人都或多或少地被挤下若干门专业课。在元培的第二课,便是认生。与一堆专业院系的同学坐在一起,元培人总是很显眼的,或则遗世独立,或则自动抱团,总归有一种他者的感觉。在元培的第三课,便是迷茫。被赋予了在众多专业院系间穿梭而行的权利,也开始了选择越多越痛苦的纠结。每一个元培人都会去质疑:元培准备好了吗?元培带给了北大什么?元培带给了我们什么?我不得不说,元培的成立是草率的,因为它根本没有得到学校和专业院系足够的支撑,也根本没有自己的教学资源;元培什么也没有带给北大,北大并没有因为元培而真的在教育改革上有所迈进,北大还是那个北大,不增不减。这些令人扫兴的答案,应当归咎于昔日政策的制定者。据说当年元培方案的出台,乃是几位海归学者上书校长的结果,其中包括鼎鼎大名的林毅夫教授和张维迎教授。然而,在元培的十年发展史中所真正依仗的力量,不是我们日理万机的校领导、也不是我们飞来飞去的知名学者,而是三五个尚在其他院系兼职的老师。他们游走于诸位领导大人之间、行走在众多专业院系之间,真正地在为元培的前途和元培学生的福祉奔走,有的因为挫折而离去,有的因为希望还在坚守。一个当初被作为事关学校发展前景的改革计划,草草地开局,草草地行进,如果自己不去争取,没有一个人肯来施舍。所谓的冷眼和谩骂,我的元培老师们全部一揽子承受下来,默默地耕耘,默默地拓展。面对一个不负责任的当局,元培人所能依靠的,就是自己。

那么,元培带给了我们什么呢?在我看来,所有元培人的最大收获就是纯粹。和我同一个寝室的,乃是三位当年的奥赛金牌得主,于是我这自高一以后再也没碰过物理、化学的纯文科生,拜此机缘所赐,居然跟他们大谈特谈起夹逼定理、高斯公式、常微分方程等玄之又玄的概念,以及被普及数学史和物理学史。当然我也不忘推销秦始皇、史达林还有卡扎菲,以独裁政治学的视角观察历史上执政者与科学家之间的依存关系。我的左边隔壁的何同学,由理科转经济,精通政史,尤擅逻辑,于是常常和我争辩国是,虽鲜有一致,而多有获益。我的右边隔壁的杜同学,由物理而生态,口头禅便是“战争是人类的癌症、人类是地球的癌症”,理想主义得一塌糊涂,与我实在是一丘之貉。在整个四年期间,我与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着五光十色的学科的元培人相互切磋,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去考虑诸如就业和升学之类的实际问题。这群动如脱兔、静如处子的年轻人,几乎没有一个是犬儒党、跑路党、带路党,他们天真地以为每天所谈论的那些事情会因为他们的谈论而改变,他们也天真地以为总有一天自己会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把高高在上的理想主义践行成低低在下的现实主义。套用最近网络上的一句流行语:这群元培人,要做的是要有光、要有诚的人。

小朝廷终究还是要生存,而且能在困境中庄敬自强,一展赴台之后蒋中正的风范,也才能真正的走出困境。于是,我们有了元培-耶鲁项目,我便有了机会和万里之外纽黑文的杜嘉实(Jorsh Dorsey)结下缘分,也有了机会去聆听和品评耶鲁老师的授课;于是,我们元培的学生开始走出国门,穿越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游走在中心和边缘之间,而我则选择去了台湾一家并不特出的大学,因为我志在登岛;于是,我们有了政经哲和古生物学专业,第一批政经哲专业的毕业同学都成绩斐然,为元培增光添彩。

更令所有元培人感动的是,元培的学生,走上了雪域高原,走进了华夏边陲,以最最纯粹的理想主义,去做最最有现实意义的事情。这些都是元培人自己一步步打拼出来的,而我知道,每一步都很艰难。

我知道,不应该以理想主义强求元培,所以大元培理念的逝去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因为它的提出本来也没有经过合理规划,更没有得到专业院系的同意。大元培的失败,早已经是定局,而小元培的成功,则是我们现在可以孜孜以求的。大元培的死,不是自杀,而是他杀,北大的前途,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会因为大元培的死而付出惨重的代价,所有看笑话的、扔石头的、挖墙脚的院系,也都丧失了大元培本来能带来的机遇,这种鼠目寸光,实在令人惋惜;而小元培的生,乃是所有元培人暴霜露、斩荆棘开辟出来的尺寸之地。不必抱怨黎明前的黑暗,元培人怎样,元培便怎样。在毕业季,所有的元培人已经停止了对元培的抱怨,大家都开始珍惜起这份难得的夕阳时光。在南戴河、坝上的疯狂之后,我们07级元培人在最后一刻凝聚成一个整体。由于专业不同的缘故,即便是同班同学,也鲜有见面机会。借着毕业季的狂欢,许多四年以来没讲过几句话、没见过几次面的同学熟识了,但也就此告别了。

元培ambition(野心)已死,元培ambition(雄心)长存。北大可以永远没有我,而我不能一日没有北大。

临别之际,挥手之间,化用先校长严复的诗句,赠与所有活着的、死去的、离开的、留下的北大人:“震旦虽沉陆,来日必倒悬。太平如有象,把酒会林泉。” 元培理想的重生,就在我们的身上。试看天地翻覆。

(作者系北大元培学院毕业生)

————————————————————

常识为大学生自办新闻实践平台

微博:http://weibo.com/changshibaokanting

博客:http://www.xiexiebang.com/1731594951/yjsNI7Tqh

第五篇:黄宏生北大演讲

创维集团董事长黄宏生在北大的演讲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十分有幸能有这样的一个机会来与各位探讨走向成功的问题。二十年前,我走进大学校园,以一个普通知青的身份。二十年后,我再次迈入校园,以香港创维集团董事长的身份。在两种身份的转换之间就有曲曲折折、斑斑点点的成长痕迹。我愿意以我的经历来为更多的人提供借鉴和帮助。成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但踏遍坎坷终会有阳光大道。江山代有才人出,相信在座的同学在跨出校门,投身社会之际,会有自己正确的选择,亦会做出自己骄人的业绩,明天属于更年轻的一辈请把责任放在你们肩上。

人生关键处只有几步 看到诸位同学年轻而充满激情的面庞,我深切地感受到自己似乎又回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青年时代。的确,人生道路只有在往后回顾的时候,才能觉察它的真谛,但我们却必须向前活着。天将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我觉得这是自古不变的真理。我在海南琼中县黎母山区度过了四年半的知青生涯。16-20 岁的花季只能用艰苦卓绝来形容,那里荒无人烟、猛兽出没,整日与大山作伴,我并没有迷失未来的方向,明晰的一点就是不能虚度光阴,每天写日记,看《十万个为什么》,复习中学课程。《基督山伯爵》一书的最后一句话是:“人生就是等待和希望,我终于等来了 1977 年的高考,它成了我人生的转折。在年轻的时候经受一点苦,绝对不是坏事,有过那样一段经历,所有的困难我都能泰然处之,绝不逃避。岁才迈进大学校门的我十分珍惜这个机会。在班上提问最多的总是我,我喜欢追根究底,缠着老师不放,别人总觉得向教师提那么简单的问题十分可

笑,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把问题彻底弄明白,我是只笨鸟,就要先飞,争分夺秒是我的招数。四年下来,我的成绩全年级第一,平均分 93 分,我喜欢笑到最后。大学不仅是学习知识的所在,同时是结交朋友的所在。那些诸如“广东十大三好学生“之类的称号只不过是那段历史的注解而已。我更为看重的自己的班长生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才会有能力组织团结各有想法的人聚拢于自己的周围,这无疑是做大事的基础。一个人很难单枪匹马的成功,我能营造出如此广阔的创维空间,正是在于许多的友人的支持。一个人一定不能过高地估计个人的力量,所有的成功都来源于合力,真正的合力。一个人要靠两条腿走路,一条是自身的才干和毅力,而另一条则是广泛和无坚不摧的人缘。这是走向成功的两宝。

学会放弃 放弃已有的一切难于从零开始。人如果总是躺在功劳簿上,不求新的突破,便会泯然众人矣,我宁愿选择螺旋式上升的人生曲线,也不选择平直的生活道路。告别校园后,我走进了中电华南进出口公司。初入社会我发现生活并不是想象的那样美好,每天面对的是琐碎的一切。我曾经在冷板凳上坐了一年多无人问津。但我懂得给自己创造机会,我主动向领导请缨,要求成立极有发展前途的电脑事业部。果然,在我的努力下,这部门的经济效益在整个华南公司首屈一指。最高时达到公司的 80,当我由助理工程师到电脑事业部部长、副总经理,并成为公司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常务副总经理副厅级,完成了别人看来是火箭式的飞跃时,我想到不是如释重负,坐享其成,而是更深的思索,我觉得自己应该从另一个角度去体验和实现人生价值。我萌发了创业的念头,而这个念头的代价是放弃来之不易的成绩。

承受失败 我开始走令常人难以理解的人生道路。多年的电子贸易生涯使我清楚地知道了中国电子产品的水平。广东不缺外贸人才,缺的是高科技电子企

业。创建电子企业成为我的初衷。但生活给予我的礼物是接连不断的打击。我以代理电子产品出口、组织进料加工开始资本积累,原来生意场上的朋友瞬间成为竞争对手,纷纷为各保其身而割袍断交,人地两生的我处于于经济拮据、孤立无援的境地,加之基础薄弱,市场不熟,生意经济的中间环节太多,货品难以出手,连连出现亏损,急切之中我病到了两个月。但雪上加霜的打击却丝毫不心慈手软,1989 年我筹集有限的资金在东莞办了第一个电子企业,生产彩电遥控器,由于技术失误不能成气候。其时,香港开始丽音广播的试播。我又抓住机会与飞利浦合作开发解码丽音机,以期先声夺人,但丽音广播需要另设人员进行编码方可实现。正当我全力投资该项目时香港台因试播后成本太高,突然停播丽音信号,顿时造成大量丽音产品的积压。操之过急的开发使我又损失了 500 多万港币。为背水一战,我又咬牙签署了个人担保贷款。组织队伍开发彩电。当时国际上已兴起第三代集成电路,而我们的彩电明显滞后,300 万的开发费用付之东流。对我而言,这正是孤海行舟一条船的关键时期。我不能走回头路,我要坚持下去,在失败的痛苦中我也逐渐看清企业的走向和定位。功夫不负有心人。1991 年,香港著名的彩电企业讯科集团因财政困难,急于出让,由于当时世界彩电市场每年销售可达 1.5 亿台,潜力巨大,争购者如鲫而至,香港录像带大王瑞林集团用十几个亿收购讯科。但在人才的选拔和任用上,它将原讯科集团有才之士一并排挤,从英国调来生手打理,引起内部混乱。我觉得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抓住机会游刃口舌,用半年时间的不懈努力将 30 余名怀才不遇而有专长的科技人才纳入自己旗下,并出让 15的股权吸引他们技术入股,使自己这间名不见经传的公司获得了相当的技术支撑。9 个月后,即 1991 年底,创维就推出了新型电视,并在德国展览期间出人意料地获得了 2 万元订单,银行贷款随之而来,利用信用额度的滚动支撑,我得以还债翻身。在初试成功的喜悦之后,我不断督促企业推陈出新,率先开发出具有自动识功能的新型彩电。产品制式的普遍适应性使创维要全球 85 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稳固可靠的销售网。1992 年,我已拥有年产 20 万台彩电的东莞生产基地,开始不满足单纯外销,决心踏入国内彩电市场。经过广泛调查和接触,创维与中国电子器件工业总公司合资成立了深圳创维HGB 电子有限公司。开始挤进国内彩电市场,我相信自己会成功。

创业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随着新产品越来越少,产品质量的下降,国内外索赔竞有了 3000 万之巨,我又一次感到四面楚歌。必须有一批技术过硬的顶尖人才,才会为长远发展打基础,我跋山涉水,将在数字技术开发方面技高一筹的同学从北京请来,又将促进国内市场开发托负于富有经验的老手。为公司充实了一批新军,竞争机制也被引入,下沉的船又浮起来了。成功是辛酸的集合 人生的路只有躬行,才知道其中的酸甜苦辣,畏惧困难,不敢前行的人比那些走弯路的人还不如。我总觉得世界上 1的人是吃小亏赚大便宜,而 99的人是赚小便宜吃大亏。而大多数成功人士能源于那 1。不能光看眼前利益,你们踏入社会学做事,首先要学做人。“诚信为本,仁爱为怀、谦虚刻苦、自强不息”才是正理。成功的背后是辛苦,是勤奋、是执著、是毅力、是专心。年轻人的成功绝不是在有空调的房子里喝茶、看报。也不是在腰包鼓后向周围人炫耀。仅以待遇来选择工作,判断好坏是肤浅的。你们的选择一定要将眼光放远,看 3-5 年以后什么是适合你的,而不是在走出校门之后就踏进安乐窝,一事无成。最基层的工作往往能给予你全面的锻炼。它所给予你的经验远远超过在安适的单位单调地从事某一环节的研究。你应该要求自己全面发展,而不仅仅在小的领域满足。你们能行的,你要相信自己,决不气馁。你要相信自己的天赋,有做某事的能力

以及无论如何也要完成的意志。生命给予每个人以机会,尤其对于有知识的青年来说,未来的成功都成长于今天,请看重每一天的耕耘。成功不仅仅是财富的积聚,这是我在企业界沉浮多年的感触。古人云“钱财是身外之物”并不是虚言。从东南亚的金融危机来看,有多少富豪大亨的财富瞬间乌有。曾经呼风唤雨的百富勤头领梁伯韬败走麦城。仅以金钱的数量来构筑成功之桥,终会因支撑的不够而崩溃。应该说,时势造英雄。时代给予了你们这一代的机会太多了。多得或许你自己都不明白应该做什么。“一生只做一件事”便是一种启示,一定要专心致志地投入一件事,全力以赴。你专心打一口井,胜过你打十口挖不出水的井。你们当中有些人或许会在 3-5 年内发达起来,成为最年轻的一代企业家。但重要的是永远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不能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忘乎所以。人生的路很长,但关键处只有几步,走好这几步,便会柳暗花明,豁然开朗去争取吧 “天生我材必有用”谨以此句与大家共勉。

作者简介: 黄宏生,创维集团董事局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委员及深圳市政协常委。1957 年出生,祖籍海南,现居香港。1973 年黄宏生高中毕业,插队于海南省黎母山区,并担任第三分场林场场长。他历尝艰辛,常以保尔柯察金名言自勉。1977 年,中国恢复高考,他进入华南理工学院无线电系学习,在校期间,历任班长,曾被选为“广东省十大三好学生”。1982 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在中电华南进出口公司,通过不懈努力,他主动请缨成立了电脑事业部,曾创造经济效益占整个华南公司 80的奇迹,并成为公司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常务副总经理(副厅级)。1988 年他辞去公职,赴香港创业。1989 年,黄宏生在香港注册成立创维公司,之后以技术入股的方式,诚邀香港讯科集团技术精英加盟,同年,在德国家电博览会获海外第一笔订单。1993 年创维进军国内市场,与中国深圳彩电总公司、中国电子器件工业总公司合资成立创维-RGB

电子有限公司。经过十几年经营与开拓,创维成为中国彩电三强之一,业绩卓著。2000 年 4 月 7 日,创维成功在香港主板上市,融资 10 亿港元。与此同时,因其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巨大的经营业绩,黄宏生本人获得了广东省政府经济顾问、深圳荣誉市民、香港青年工业家等多项社会荣誉。

下载北大生转专业的辛酸历程讲解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大生转专业的辛酸历程讲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个从富二代到负二代创业辛酸历程

    一个从富二代到负二代创业辛酸历程我一直都相信自己常常听长辈说的那句话:“不要怕自己写的不好,只要你敢写就有人敢看”我不怕别人怎么看待我,所以我写的不好就不要怪我哈!我不......

    清华大学、北大讲解(5篇材料)

    清华、北大讲解词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清华大学。我姓*。是清华大学**系**届的学生,家乡是***。很高兴能够作为大家的校园讲解带领大家参观游览,这次接待活动是由清华大学学生......

    高三转艺术生

    问题:寻找一个可以考上文化艺术管理专业的方法 最佳回复: 我是六月份刚参加高考,是即将上大一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因为文化艺术管理专业和编导专业的考试有许多相似的内容......

    农村学生辛酸高考路:咱们都是“次品生”?

    农村学生辛酸高考路:咱们都是“次品生”?八仙中学的高中生源,就是咱们这些被县中和重点中学淘汰下来的“次品”。今年我大学毕业,回忆自己一路来的经验,假如说把我和伙伴们所经验......

    北大法学硕士考研参考书目推荐(转)

    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 北大法学硕士考研参考书目推荐(转) 专业课信息部分: 1 因为北大法学院对于法学硕士没有指定的参考书,所以在此我向大家推荐一些参考书目。......

    告诉你我的上北大MBA历程

    告诉你我的北大MBA历程 上传者:泰祺教育 “当你想清楚自己的处境和究竟想要怎样的生活,自然就会做出选择并咬牙坚持。” 人物:李林 年龄:30岁 职业:某大型国企资本部职员 成真梦......

    转专业申请书

    尊敬的校领导.院领导.系领导. 你们辛苦了!我叫胡伟,性别男,来自湖北xxx,是我院xxx系xx管080131班的一名学生。因入学时写的服从调剂将专业给错调了,在入学半年的时间里辅导员和各......

    转专业申请

    转专业申请书 尊敬的各位化学化工学院的领导、老师们: 你们好!我是2011级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02班学生邵祥胜,首先为这份申请书给您带来的种种不便说声抱歉,同时也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