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武昌高三五月调考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时间:2019-05-15 03:42: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届武昌高三五月调考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届武昌高三五月调考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一篇:2011届武昌高三五月调考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高三语文五月调考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A(B项“chāi”应为“chā”;C项“xún”应为“xùn”;D项“luò”应为“là”。)2.D(“懔”应为“凛”。)

3.C(“赔了夫人又折兵”:比喻想占便宜没有占到,反而遭受损失。A项“不情之请”:不合情理的请求。一般称自己提出请求时的客气话,自谦之词。B项“擢发难数”:比喻罪行极多,无法计算,贬义。D项“受宠若惊”:形容受到过分的宠爱或赏识而感到意外的惊喜或不安。)4.A(B项关联词误用,“不管”表条件,而此句前后关系为转折,应改为“尽管”;C项“否认”的是什 么,表意不明;D项句式杂糅,可删除“其目的”,在“文明上网”前加“倡导”一词。)5.D(A项改书名号为引号;B项改问号为句号;C项改顿号为逗号。)6.D(“无法了解地形地貌的变迁和动植物的进化”与文意不符,原文说的是“在很大程度上„„的进化”。)7.C(“地球上所有肥沃土壤的养分都来自沙漠的沙尘”的说法过于绝对。)8.A(“人类以后再不必治理沙尘暴了”的推断缺乏依据且不合情理。)

9.①沙漠拥有世界上大部分的石油。②沙漠出产矿物和非金属物质。③沙漠盛产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准确理解题目中“能源”这一关键词的含义,否则就会答非所问。)10.A(危:高。)

11.B(欧阳修与黄庭坚并非一起游三游洞,而是有先有后。)12.B(钟乳石不是在洞外,而是在洞内。)13.(1)我与两三个朋友在洞内大声放歌,声音轰响,就像是钟磬等乐器加大了我们的音量。(2)我想到自己,感到好笑,是谁排斥我吗?是谁让我流落离散到这里的呢?(3)于是命我作序记叙这件事情,又因为此地是我们三人初次游览的,因此题目就叫做“三游洞”。14.(1)本诗描绘了羁旅之人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2)这两句诗写景,纯用名词(或运用“列锦”的手法),连缀成一个意象组合体。在这个意象组合体中,有声音,有形体;有人物,有动物;有仰望之景,有俯视之景。描绘出生动的视觉形象,营造出凄清冷寂的意境。15.(1)弗兰茨·卡夫卡;(2)韩愈;(3)急于星火;明星荧荧;月明星稀;飞星传恨。

16.C(作者写作顺利的时候才感觉到人生的美好,而不是“只要写作就能感受到人生的美好和幸福”。)17.本文的标题是“内心的故乡”,但开篇却写日本作家川端康成,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①用川端康成 的经历引出作者自己的经历;②点出两人经历的相似性;③含蓄地表达出自己阴暗病态心理形成的原因; ④以及在某种程度上的合理性;⑤为下文写文学改变自己的阴暗心理,成为作者的内心的故乡作铺垫。(共5分,每点1分。)

18.作者说自己“不是城市之子”是因为他明明在北京生活了十多年,却不了解城市的方位布局,无法洞 悉城市的秘密,城市虽美却不是自己真正的故土,总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局外人。作者说自己“也不是自然 之子”,是因为幼时不喜欢自己的家乡,时刻盼望逃离家乡,最终毅然离开家乡;而成年后又不能接受日 新月异、面目全非的家乡,甚至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异乡人”。(共6分,每点3分。)

19.作者“内心的故乡”是文学,是作者在写作中创造的艺术世界。如同游子心中总有着对故乡浓的化不 开的乡愁一般,文学改变了作者对世界的看法,让作者的心平静,有了安全感,是作者灵魂的归宿,是作 者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表达了作者对文学的热爱执着和感恩之情。20.(略)

21.言之成理即可。

22.长报集团3件作品斩获“华赛”金银铜奖。23.(参照湖北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参考译文: 【甲文】

从夷陵州的州府出发,向西北方向走二十里陆路,靠近江的南岸,就是人们所说的下牢关。路很窄,走不了,便下车上船。坐船走了一里左右,听见从两崖之间传出“汤汤”的流水声。于是又

下船走陆路,顺着窄窄的小路走曲折的山路上山,直至山顶,就又从山顶用绳子拴住从高处往下滑。下面的土地渐渐平坦了,有一块大石头遮蔽挡在路中,便弯着腰从石头下面过去。一出去便见开阔的平地,有一个石洞隆起,高六十多尺,宽约十二丈。两根石柱屹立在洞口,把洞口分为三个门,就像三列房子一样。

中室像客厅,右室像厨房,左室像别馆。洞中有一块下垂的钟乳石,敲它,就会发出像钟声一样的声音。左室外有一块形状规则的小石突出,敲它就会发出像磬声一样的声音。这地方还有些石头与土间杂着,撞它就会发出鼓音般“逄逄”的声音。后面还有一块石头像床,可以坐。我与诸位朋友在洞内放声高歌,声音轰响,就像是钟磬等乐器加大了我们的音量。向下看是一条深溪,水声清越,就像是从地底传出来一样。深溪两岸,是高达千寻的苍翠山壁,下面还有小路,山中樵夫背着柴边走边唱,歌声缕缕不绝于耳。

以前白乐天(居易)从江州司马调任为忠州剌史,他的好友元微之(稹)恰好从通州将回北方,乐天携同弟弟知退,和元微之在夷陵相会,喝酒喝得十分高兴,留连忘返不忍离去,所以一起来此洞游玩,洞因为这三人而得名。后来,欧阳永叔(修)及黄鲁直(庭坚)两个人都因为被排斥贬官,相继来到此洞,有的还写了诗文来记录这件事。我想到自己,感到好笑,是谁排斥我吗?是谁让我流落离散到这里的呢?和我一起来游玩的,有学使陈公的儿子伯思、仲思。我不是陈公,(陈公)即使想来这里,也没有缘由,他因为守着官位不能一起来。即使这样那么他来了,到底是有幸还是不幸呢?

像乐天、微之这样的人,就是世俗所说的伟大的人物,地位显赫,名重一时,所以凡是他们足迹经过的地方,都会流传后世,而且那个地方也因为那些人出名。像我这样的人,即使走遍幽奇险峻的山水,和虫儿鸟儿偶尔来偶尔去又有什么不同呢?即使是这样,山川之美,如果是在交通方便的大城市,那么喜好游玩的人就会摩肩接踵地去游玩。然而把它放在荒远偏僻的地方,美好的风景就不能显现出来,人们也就不能直接受到美好风光的熏陶了。唉,这难道是一个人的不幸吗? 【乙文】

不久,(我们)一夜没有睡觉,等到天明即将离开,怜惜这里风景奇异不忍离别,(于是)一面叹息着一面谈话。白行简说:“这里的环境美到了极点,世界上还能有几处呢?为什么此洞下面就和渡口相通,却多年来寂寞无闻,被人抛弃,极少有人到这里来呢?” 我说:“借这件事可以说明另外的事,可以为之深深叹息的(事情),难道只有这件吗?难道只有这件吗?”元微之说:“这句话的确说得对啊!况且我们三人极难相逢,而此美景也极难遇见。现在这两件事都在这里实现了,怎么能没有文章记载此事呢?请每人赋古体诗二十韵,写在石壁上。”于是命我作序记叙这件事情,又因为此地是我们三人初次游览的,因此题目就叫做“三游洞”。洞在距离峡州二十里的北峰下两个山崖相嵌的地方。想让后来有寻幽览胜爱好的人知道这个游览胜地,故而详细地记载了这件事情。

第二篇:2013武汉五月调考语文一答案

【供

(一)】语文

【选择】CABDA BADDCB 【翻译】

(1)如果不是有威望有计谋的重臣,就没有办法使西边的国土安定。(2)晋武帝没有怀疑他,认为贾充推举了合适的人才。(3)因为强盗作乱没有抓获,任恺又被免去官职。【断句】众,能,与,客,与,我,【诗歌鉴赏】

14,(1)空即空旷,点明了桑林空旷荒凉的特点,寒即寒冷,表现边疆八月气候的苦寒,两个字共同体现了边塞环境的艰苦,又烘托了边塞幽并客悲壮的情怀。

(2)作者赞扬了幽并客戍守边疆,慷慨豪迈,保卫祖国的精神,批评了游侠儿骄矜自夸,徒有从武外表却无捐躯赴难,为国牺牲的豪侠气质。16,AD 【17】秋月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苍白的秋月渲染了忧郁的氛围:烘托了我因白天虚伪而生的抑郁心理:让我和妻子从矛盾产生到最终和解的全过程(推动情节发展)

【18】他是一位温柔,善良,宽容的妻子,她的主动和解体现来了 人与人之间应相互理解相互扶持的主题,尤其在生活充满痛苦,迷惘,的时候更应该相亲相爱

【19】在白天,生活虚伪而忙乱生活压力很大,而深夜,苍白忧郁的月亮引发了我对童年对故乡的美好回忆,是月亮给了我慰藉,见证了我们互相理解,真心相爱的幸福

结合具体人生片段如:窗前的梧桐,就像文中的秋月一样,时时刻刻陪伴着我,当我考试失利灰心时,我感觉它在鼓励我,当我因琐事心烦时,它在宽慰我,当我在独自品尝幸福时,它在注视我,我的成长被它见证,我的思绪因它飞扬

体悟这类物象不仅仅是物,更是情感的容器,就如寄托了母爱的合欢树,融入了亲情的项脊轩

【20】丹柯是一位燃烧自己照亮众人的英雄

娜塔莎是一位活泼,单纯,热情而又盲目的执拗容易冲动的少女 【22】浮夸风 寓意 讽刺了空喊口号少有实绩的浮夸现象

第三篇:高三语文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高三语文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C.(A.樵-qiáo; B.技-伎隽-juàn;D.必-毕烩-huì)

2.B.(A.“澳门你好”应该用引号;C.问号应改用句号;D.去掉引文的句号,引号后可用逗号。)

3.D.(“验证”,用实验证明;“印证”,证明与事实相符。调整,改变原有的情况,使适应客观环境和要求;调控,调节控制。“反应”,事情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反映”,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

4.A.(A.曲尽其妙,表现的技巧非常高明, 曲折而委婉细致地将其中的奥妙之处充分表达出来。形容表达能力很强。B.“不孚众望”是不能使群众信服,语意相反,应为“不负众望”。C.“评头品足”是贬义词,原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女人的容貌,也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D.“不一而足”指同类的事物不止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

5.C.(A.结构混乱,句式杂糅,“原因是„„造成的”杂糅,或删去“的原因”或删去“造成的”。B.搭配不当,删去“问题”,或把“成熟”换为“解决”。D.成分残缺,“牢记”缺宾语,可以在“预防”后加上“的要求”。)

二、(9分,每小题3分)

6.C.(“和”与 “礼”是互为表里,互相作用的)

7.B.(“诸子百家”存在于先秦时期)

8.A.(“和谐的文化传统”说法错误)

9.选B。御:治理。

10.解析:选C。连词,表并列/连词,表修饰。A.连词,虽然;B.介词,比;D.介词,用。

11.解析:选C。都是介词,表被动。A.连词,假如、如果/副词,大概;B.连词,还是/形容词,抑郁;D.代词,你,你的/动词,是。

12.解析:选C。“老者”古今均译为“年老的人”。A项,“然后”古义:这样之后;今义: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B项,“县官”古义:官府;今义:县里的行政长官。D项,“及其”古义:及,等到,其,他;今义:用为连词,连接并列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

13.解析:选B。B项与例句均为形容词作名词。A项为形容词作动词;C项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D项为形容词作动词。

14.解析:选A。A项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B项为定语后置句;C项为状语后置句;D项为被动句。

15.解析:选D。①“匪”通“非”,③“耶”通“爷”,④“陇”通“垄”,⑦“田”通“畋”。

16.解析:选D。D项是判断句。A、B、C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

四、(24分)

17.(1)如果老百姓没有被爱护

(2)我们的丈夫,是我们所指望能相守过一辈子的人

(3)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18.(1)“阁中人”所见的景物是,傍晚,雨晴,碧池新绿,双燕归宿。(2分)一派生意盎然的景象与下阙的内容形成对比反衬。或热景衬哀情。(2分)

(答题建模:“写了什么内容”的题目,一定要把景物写全。“有什么作用”的题目,一是从表现手法着眼;二是从与下文的内容感情比较着眼。)

(2)独倚,是独自倚靠。;从雨晴烟晚到黄昏,说明女主人“独倚”的时间很久,且睹双燕,更思亲人。(2分)全诗通过写暮春之景,春景与孤独心情形成对比,寄托了“阁中人”黄昏后寂寞、孤独之情。(2分)

(答题建模:一是解释词义;二是结合具体诗句,上下勾连,点明相关内容;三是结合全文通过表现手法,突出全诗感情。)

19.(1)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2)斗酒十千恣欢谑

(3)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

(4)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5)万里悲秋常作客 亲朋无一字

(6)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钟鼓馔玉不足贵

(7)黎民不饥不寒 然而不王者

(8)俯足以畜妻子 凶年免于死亡 然后驱而之善

五、语言运用(12分)

20.②③①

(答题建模:做连贯排序题,第一步看提示句,看结尾句;第二步根据提供的句子信息推断。提示句“霞光”“淡下去”是重要信息,第②句解释了前面的句意“淡下去”;第③句“红光都消失了”,紧承第②句。第①句颜色变成“深蓝色的天幕”。结构是“绯红—消失—深蓝色”)

21解析:题中要求把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属于变换句式中短句变长句的题型。做此种类型的试题,关键是找到能够充当长句的主体句的那句话。如果以“《红楼梦》”为主语,那样主体句就是“《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其余两句以定语的形式镶嵌到主体句中。同样,如果以“曹雪芹”为主语,那样主体句就是“曹雪芹是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其余两句以定语的形式镶嵌到主体句中。

答案:①以《红楼梦》为主语:《红楼梦》是曹雪芹创作的以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为主题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

②以曹雪芹为主语:曹雪芹是以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为主题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

七、(60分)

23.参照高考评分标准。

第四篇:高三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3分)C(A项读音依次为:ɡē/ɡā、qiào、lì/shuò; B项读音依次为:mó/mú、zài、qínɡ/chè;C项读音依次为:shā/chà、xiù/chòu、ɡuǎng/kuànɡ;D项读音依次为:chàn、màn/wàn、qì/qiè)

2.(3分)D(“南辕北辙”,指自身的行为和目的相反,与欧美两方语境不符)

3.(4分)示例:人生前期因为畏难而放弃(2分),那么后来就有可能错过、失去(2分)。

4.(5分)(代表作1分,颁奖词4分,其中修辞2分,表达2分。超过字数酌情扣分)

示例:

赵丽宏:《为你打开一扇门》《致文学》

之一:是缘分,也是幸运,30篇作品入选实验教材。是汗水,也是智慧,60部集子成就文学人生。之二:他是一个幸福的老师,学子们诵读他的散文犹如千树万树的梨花开放。

余秋雨:《文化苦旅》《行者无疆》《山居笔记》。

之一:借他一生文化苦旅行无疆,寻觅中华笛声何处叹千年。

之二:他因创造文化的历史而载入历史;他因反思历史的文化而唤醒文化。

梁晓声:《年轮》《雪城》《今夜有暴风雪》《我的老师》《父亲》《母亲》

之一:他在那片神奇的土地里追逐青春的年轮,他在当代沉静的雪城中反思生活的暴风雪。

之二:他既是平民代言人,更是灵魂工程师。

史铁生:《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

残缺的身体与健全的心灵交织出的是绚烂的人生。他用文学超越一己之生命苦难,又以苦难点亮他人的心灵之灯。

肖复兴:《早恋》《母亲》《青春梦幻曲》《一个女中学生的日记》《学会感恩》。

他用视野宽阔的思想引导教我们学会感恩,他用循循善诱的方法指导带我们感悟青春。

秦文君:《男生贾里》《女生贾梅》

她的作品是寒冷季节里最让人感动和温暖的礼物,她用爱为每一个孩子创造幸福的快乐童年。

黄蓓佳:《心声》《作文上的红双圈》《派克式左轮》

她用思想引领孩子感知世界,她用深度启迪孩子发展人生。

曹文轩:《前方》《草房子》

他是研究文学的大学教授,是精品迭出的高产作家,更是亲近生活的青年文学教父。

铁凝:《会飞的镰刀》《永远有多远》《哦,香雪》《麦秸垛》

她在文学的梦幻里寻找永远,她在飞翔的天空中捕捉童真。

韩寒:《三重门》《长安乱》《杯中窥人》

犀利的语言,是铁肩担道的社会担当;率直的性格,是向往自由的心灵追求。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5.(3分)B(旧事,往事。“迹”意为事迹。)

6.(3分)B(①思想不受束缚,③臧否古人,率性而为,不受束缚,⑤衣着随意体现其不受束缚。②言其善谈,④言其为人节制、自尊、坦荡,⑥言其爱洁净)

7.(3分)C(“呜呼,仁哉!”是作者赞叹江吟香的话。张冠李戴)

8.(10分)

⑴(3分)帆山子读经书(古代经典)都能通晓(明白),终究不被(受)前代儒士观念的束缚。(“卒”1分,“为……所”1分,基本意思1分)

⑵(4分)善于做学问的人,一定要推求(探究、探求)大道理而顺乎人的性情来实施教化。(“为学”1分,“务”1分;“究”1分,“设教”1分)

⑶(3分)寄居在某人家时,偶尔有不如意(不适合心意),脸色马上就表现出来了。(“假馆”1分,“可”1分,基本意思1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1)(3分)①借景抒情,借荒城、寒天、净山、暮日、长河等凄清景象,传达了作者感伤之情;②直抒胸臆,颔联直接点出“伤离”、“愁”的情感;③细节描写(动作描写),以伫立河边的细节,表现作者对友人的不舍。(本题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的分析。每点1分。没有具体分析不得分。)(2)(3分)相逢时的欢愉,分别时的愁苦,分别后的惆怅。(3分)(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与把握。每点1分。)

(3)(4分)(本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明确认可的用字,给1分;用自己的语言对句子进行解读,给1分;准确表达出用字的效果作用,给2分。如仅答出认可的字,没有具体解析则不得分。)

参考答案一:“犹”字好。(1分)孤舟远逝,作者仍然伫立原地,目送远去的朋友。(1分)“犹”字侧重表现伫立时间之长,以及作者主观上的不愿离去,写出了不舍的深情。(2分)

参考答案二:“空”字好。(1分)“空”字表明朋友的孤舟在视野中已经消失,作者空对无际的天水。(1分)“空”字侧重表现出作者失神落魄的神情,更强烈传达出作者对友人离去的惆怅、失落之情。(2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1)雕阑玉砌应犹在(2)则芥为之舟 水浅而舟大也

(3)抱明月而长终

(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5)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6)任重而道远

(7)孤陋而寡闻

(每空1分,有误则不给分)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3分)

11.(5分)

(1)心理:有人分了地就认为地里的树就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并担心政策反复,政府会把田地收走。(1分)品质:看重私利,缺乏信念和坚守。(1分)

(2)心理:不忍砍掉那棵还没有真正长成的树,期望它再长长。(1分)品质:父亲的善良和对信念的坚守。(2分)

12.(6分)

(1)使用比喻手法,(1分)以“雪”的惨白阴冷比喻树桩的“白”,给人一种触目刺眼的感觉,形象传达出父亲看到树被砍伐后心理上的疼痛和伤感。(2分)

(2)使用拟人手法,(1分)“树桩的沉默和蔑视”是对人性贪婪和人们失去敬畏之心的无声控诉。(2分)(如从“岁月的灰黑色”答题,只给1分)

13.(6分)(1)像旗一样直立挺拔的树象征(或比喻)父亲高大的形象及淳厚的美德。(2)“旗”象征“信念或信仰”,旗一样的树不断被伐掉,说明人们逐渐失去了信念或信仰。(3)以“旗”喻“树” 意在说明乡村伦理中的人性与品德能够荫庇后人,可敬可畏,不容亵渎。(每点2分)

14.(6分)

(1)春醒之后一定会有新芽,表明作者对未来的坚定信念。(2分)

(2)改革开放的时代,“钱”似乎左右着一切,人人一心想着致富,作者对失去坚守美德信念的担忧。(2分)

(3)对朝令夕改的政策的忧虑。(2分)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5分)

15.(3分)B(B项“在深层意义上也伤害了学术”,理解正确。A项中“诬陷肖传国,并且„报假案‟炒作自己”是肖传国的说法,不是方舟子遇袭的原因;C项与原文“与其说是错误的名利观念诱导了肖传国,不如说是重“头衔”轻成果的学术体制将肖传国推向了悬崖”句不符;D项“保障学术伦理免遭侵害”更有效的措施应该是完善学术监管体系并切实发挥作用。)

16.(6分)学者的道德底线沦陷、学术伦理缺失;学术功利化(浮躁和名利化);学术机制的扭曲;监管

体系形同虚设。(每点2分,答出3点满分)

17.(6分)学术争鸣正常,要尊重学术伦理,坚持道德操守,不可使学术之争成为意气之争和争强斗狠;坚持真理之辩,要实事求是,作风严谨;学者要反躬自省,通过完善自己的成果来消除质疑;建立科学的学术体制,完善学术监管体系。(每点2分,答出3点满分,意思对即可)

第五篇:2014届高三5月调考历史答案

2014年五月供题参考答案

24.B25.B26.A27.D28.A29.A30.D31.C32.B33.D34.B35.D

40.(1)主要变化:多中心的区域市场向世界市场转变;工业产品成为世界市场的主导。(4分言之有理即可)

影响: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或小农经济开始解体),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转型;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世界市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或日趋半殖民地化)。(6分)

(2)特征:手段多样:国内立法、国际组织等;一国到多国:美国发起,联合多国;由紧到松:70年代后逐渐放宽。(6分)

主要原因:扶植蒋介石政府失败,失去大陆中国;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差异;朝鲜战争爆发;美苏冷战等。(6分)

(3)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欧日崛起,冲击美国地位;中国振兴,第三世界崛起。(3分)

41.主题:明清地区经济发展(2分)

原因:(1)明中期以后,农耕经济的高度发展;手工业发达;商品经济繁荣;瓷器、丝绸、茶叶等商品大量出现,白银成为流通货币;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商帮兴起,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政府重视;人民辛勤劳动。(4分)

(2)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贸易联系加强,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同时使明清统治者走向闭关锁国;明朝中后期,美洲高产农作物通过菲律宾传入中国,为清朝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区域分布奠定了基础;天主教从海路传入中国,明清之际出现“西学东渐”局面。(4分)

影响: 商品贸易、明朝新品种引进等在各大洲之间交流,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联系更紧密。(2分)

如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45.(1)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加深;西方侵略者对清政府提出的革新要求;追求政治民主化的社会思潮与行动带来统治的巨大压力(如:革命党人、立宪派、留学生等);西方文明的进一步传播。(6分)

(2)地方势力的财权、军权迅速增加,独立性增强,统治集团内部瓦解的危险增加;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新式教育让新式知识分子的民主与改革意识增强;革命思想在新式知识分子与新式军队当中迅速传播;革命党人的支持者和同情者得以迅速增加。(9分)

46.(1)杜威: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层次需要由制度层面升至文化层面;

罗素:有选择性学习西方,保持中国在精神文化层面的优势。(6分)

(2)此前多次探索的失败;一战爆发揭露出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中国对西方认识的逐渐加深;半殖民地背景下被压迫者的文化心理;中国传统文化与精神捍卫者的大力宣传。

(9分)

47.(1)二战后期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联合国的成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对战败国的惩处

(2)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前,冷战这条“对抗主线”占主导地位,如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朝鲜战争

70年代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雅尔塔体系这条“合作主线”重新占据主导地位,如第一届欧安会首脑会议的召开以及《赫尔辛基宣言》的通过,缓和成为东西方关系的主题

48.(1)甲午战败,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与高涨;梁启超希望利用小说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梁启超受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影响

主要观点:强调了小说对于社会改革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将其地位提高到经史、语录、律例之上;新小说的创作能开启民智,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指出小说具有“支配人道”的力量,能早就具有现代国民素质的“新民”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梁启超倡导“小说界革命”的影响。(6分)

促进了晚清小说的近代化转型,提高了小说的地位;为新文化运动的“文学革命”奠定基础进一步促进了中华民族民族国家意识的发展

下载2011届武昌高三五月调考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届武昌高三五月调考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5武汉市四月调考语文答案

    2014-2015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调研测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2015.4.16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 B(陶冶鄙薄bó) 2. A 3.B(主宾搭配不当 ) 4. D 二、(共9分,每小题......

    2014武汉四月调考语文答案(最终版)

    2013-2014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调研测 试(四月)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D2.B3.D4.B5.A6.A7.D8.A9.B10.C 11.齐军杀死了燕军将领骑劫,追杀逃亡的燕军,收复了齐国失去......

    郑州四中2014届高三第四次调考语文试题

    郑州四中2013—2014学年上期高三年级第四次调考 语文试卷 试卷说明: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1-4页,第Ⅱ卷4-4页。 第I卷阅......

    2018年武汉市四月调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共5页)

    2018武汉市九年级四月调考语文试卷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与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愧怍(zuò) 拮据 屏气凝神(bng) 莫名其妙 B.商酌(zhuó) 聪慧 栩......

    武汉市2013年元月调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最终定稿]

    武汉市2013年元月调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第Ⅰ卷(30分)一、(共12分,每小题3分)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A、焦灼秀颀(qí)驰骋大气磅礴(bó)B、匮乏濡染(rú)幽咽眼......

    湖北省武汉市2018届高三毕业生四月调考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

    武汉市2018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测试 语 文 试 卷 2018.4.19 本试题卷共10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

    14年四月调考湖北七市(州)高三语文答案(本站推荐)

    2014年湖北七市(州)高三年级联合考试 语文答案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B(B组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A组中的“锻”和“诞”的读音不相同;C组中的“伺”和......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①秦汉时代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②“天”仍然是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