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护理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9-05-15 03:06: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术中护理的常见问题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术中护理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第一篇:术中护理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术中护理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摘要:目的:研究术中护理的常见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以提高术中护理的效果。

方法:通过对2011~2013年中手术护理记录及护理实践的过程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出关于术中护理的一些常见问题,并有针对性的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结果:术中护理的常见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大大提高了术中护理的效果。

结论:整理、分析解决术中护理的问题,对于提高术中护理效果有积极的意义。减少了术中护理问题的发生,促进了术中护理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术中护理问题对策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5.474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5-0291-02

术中护理直接关系着手术的成功,是手术护理的关键环节。术中护理的问题如得不到妥善的解决。一方面,会影响到手术的效果,给手术带来更大的风险。另一方面,会增大医患纠纷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造成医院的重大损失。因此,解决术中护理问题,规范术中护理行为,强化术中护理安全、法律管理,树立超强的护理责任心是时代对于护理人员的基本要求。

1术中护理的常见问题

术中护理根据手术的大小、手术的方式等,其护理问题存在着一些差异,但也有很多的相似点。通过对2011~2013年手术术中护理的总结可得出以下常见问题:

1.1接错患者。患者在抢救过程中是非常急迫的,要求医护人员迅速、准确,以最快、最有效的方式挽救患者的生命。在这种情况下,慌乱、紧张的环境给护理人员造成了一定的压力。此外,一些危重患者的表达能力受到限制(如昏迷、失语等),难以与护理人员进行交流沟通。在这些情况下易发生接错患者的情况,造成了救治时间的延缓,不利于对患者的抢救,甚至还会引起较严重的护理纠纷。

1.2术中护理记录的不规范。术中护理记录是记录手术护理过程的珍贵资料,对于术后研讨手术状况、总结手术护理等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护理过程中,首先,术中护理记录不完整,忘记、漏记等情况常有发生,影响了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对于护理过程的评估、认知。其次,术中护理记录存在后补现象,记录人员不能即时的、客观的对术中护理进行真实的记录。事后,根据对护理过程的回忆追记护理记录。一方面,手术中紧张情景的影响,记录的真实性、准确性难以保障。另一方面,由于是“回忆”势必会掺杂一些个人情愫,影响了护理记录的真实性、客观性。

1.3术中问题处理不当。在手术过程中会与到多种问题,这些问题的处理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极大的考验了护理人员的应对能力。术中常见的处理不当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用药不当。一方面,准备不足,在紧急情况发生时缺少应急药物,或提前对患者的药物过敏等情况不了解,用错药等。另一方面,由于紧张等因素对医生的口嘱产生误解,导致用错药、输错血等情况发生。第二,输液不当。常见的有输液速度过快,造成患者心肺机能难以承受。或是输液过慢,输送的药物、血液难以满足患者需要,造成患者休克等危险情况发生。第三,术后病例、标本等处理不当。如:术后不能妥善保管手术切下的组织造成患者的组织标本遗失,或与医疗垃圾混放造成组织标本丢失等。又如术中资料存放不当造成患者的影像资料丢失等。第四,护理疏忽问题。术中,患者处于麻醉状态,其生命体征、体位等都需要护理人员密切的监控、纠正。在术中护理中会因护理人员的疏忽等造成患者坠床、呼吸不畅等,影响了手术的进度。

1.4清点有误。清点术后器械等是避免患者术后体内残留杂物的一种手段。如缝针在手术中弹出,护理人员术后又未清点,就埋下了手术医疗事故隐患。又如,清点不清,纱球、止血钳等物品不能核实,造成患者伤口不能及时缝合。延误了患者的手术时间,对于患者的治疗也会造成较大影响。

1.5心理护理不到位。不论是小手术还是大手术,对患者造成的精神压力都是不容忽视的。一方面,患者对于“动刀子”有一定的恐惧心理,有时即使一些微手术也会引起患者的恐慌、紧张。另一方面,受经济、病情等影响,患者的心理会承受很大压力。在此情况下护理人员的一句话都有可能被患者误解或引起患者猜想这一情况也是术中护理的常见问题。

2解决术中护理常见问题的对策

首先,在紧急情况下,护理人员必须稳定自己的情绪,有着临危不乱的定性。在接送患者过程中。一要认真核对床号、患者姓名、患者年龄、病例号等,确保接受手术患者身份的正确性。其次,术中护理记录必须按规定填写,填写内容及时、正确、准确,并确保记录表的整洁、无污染、无污渍。再次,对于术中一些问题的处理要提前做好准备,做到广泛关注、细心查询、精细准备。如用药,提前对患者的药物过敏史、病情等做全方面的了解,预测手术中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准备好药物、血袋、仪器等。例如,老年患者在手术中易出现情绪紧张、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情况,如不及时处理就会影响患者的手术结果。在此情况下,应在术前根据患者情况准备硝酸甘油等降压药,并对服药剂量等充分了解,以应对患者的高血压。此外,对于输液、病例标本等的处理、术中常规护理等都应提前做好准备,熟练的掌握护理方式、方法,避免术中不稳定状况的发生。第四,物品的清点必须有原则,结合护理操作要求,按相关规定及时清点。对术中用到的缝针、纱布、棉球、止血钳等数目快速、准确清点,避免异物留于患者体内造成医患纠纷,并确保手术的进度。第五,重视护理工作的日常学习、实践。对于手术室的相关制度不但要清楚、明了,还要落实到实际中。强化自身的法律意识,懂得在护理过程中如何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并能确保自身权利不受侵害。提前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通过宣教资料、讲解、示范等消除患者心中疑虑,疏导患者不良情绪,争取患者与医护人员最好的配合,促进手术的成功与患者的良好恢复。

3结语

术中护理紧急、危险且情况复杂。术中护理的问题也是多方面的,针对不同年龄、性别、体质的病人,其护理的侧重点也有所区别。对于医护人员,要解决好术中护理的众多问题,最关键的就是“有备无患”。一方面,积极、认真、仔细的准备,避免护理过程中的忙乱。另一方面,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应对各种术中问题的能力,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成功。

参考文献

[1]毕翠凤,《高龄患者在手术中护理问题及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08)123-123

[2]杨燕,《刨宫产术中常见护理问题及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23)88-89

第二篇:护理记录中常见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基层卫生院护理记录中常见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gw3838 【摘要】提高护士书写护理记录的质量,尽量避免护理记录不当造成的医患纠纷。笔者对巍山县的两家基层卫生院2010年出院护理病历抽查中发现的四个方面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并建议护理工作应不断提高患者满意度,体现以“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观;不断改进护理质量;不断增强护理协作。

【关键词】护理 记录 质量 分析与对策

护理记录是护理工作的基础,也是评价护理质量的客观条件之一,是解决医患纠纷的证据,因此做好护理记录至关重要,为此我对巍山县两家基层卫生院2010年护理病历做了抽查,现将抽查情况浅析如下:

一、抽查资料与分析方法

(一)、抽查资料情况

抽取了巍山县两家基层卫生院2010年1月至12月外产科和内儿科2个临床科室每月各抽取各10份出院病历进行检查,检查结果为无缺陷护理病历91份,占抽查总数240份的38%;有缺陷护理病历149份,占抽查总数240份的62%。

(二)、方法

根据《云南省大理州医疗机构护理文件书写质量考核标准》文件精神要求,由医院护理部质量控制小组2名以上成员在每月底到病案室随机抽

要求体温记录单40-42℃相应的时间栏内应填写的项目为:入院、手术、转科、分娩、请假、出院、死亡时间。这项缺陷大部分是由于出院、请假未填写。由于大部分病人是上午办理出院手续而医生又未能及时下达出院医嘱,护士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的护理文件也包括未能完善体温记录单而发生缺陷。

(4)工作疏忽、麻痹、责任心不强:比如眉栏填写不全,住院日期写错,药物过敏史未填写,入院方式、身高、体重、血压漏填、缺页等这些很简单的问题,只要认真书写稍加留心是不应该出现缺陷的。

2、体温单记录缺陷存在原因分析

(1)护士的资历和工作量是影响体温记录单缺陷的关键:体温记录单缺陷与护士资历有关,护士资历越低缺陷发生率越高,特别是工作年限在两年以下的护士缺陷发生率较高。另一方面缺陷发生与工作量有关,上午办理出院的病历发生的缺陷较高,由于工作集中在同一时间段护士未能及时完善,而又工作人员相对不足所致。

(2)部分护士法律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云南省病历书写规范》和《云南省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后,部分护士未能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对体温记录单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记录时粗心大意,缺乏责任感。少部分护士对病情观察抓不住重点,未能仔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生命体征异常。有时为了保持页面的整洁,不出现涂改、刮痕等重新抄写,很容易出现漏项、缺页,这些都是缺乏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一旦发生了医疗纠纷将在可信度上大打折扣。

(3)医院把关不严:护理文书经过了第一关自我书写、自我控制、自

1、护理记录单缺陷存在问题

(1)患者一般情况记录不全,包括患者的姓名、科别、床号、住院号、术前诊断、手术名称等记录。

(2)术中所用物品、器械、敷料、针线等情况记录不全。

(3)术中情况记录不全,包括无菌包检测、止血带使用情况(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等。

2、护理记录单缺陷存在原因分析

医院护士配臵不够,护士一人做治疗,另一人记录,造成危重患者记录、观察、内容记录不全面、缺项等缺陷。部分护士法制观念淡薄,未充分认识护理病历书写的重要性,判断观察病情能力缺乏等原因,造成护理记录缺乏连续性、完整性、客观性。

(四)、手术护理记录缺陷分析

1、手术护理记录存在缺陷问题

(1)护士填写时字迹模糊,潦草,项目填写不全,记录缺乏连续性。由于工作忙碌或粗心,总结部分未填写完全,如出血量、尿量。未填完手术名称项,用物虽进行了清点,但未在清点栏认真填写,出现严重漏项现象。

(2)有涂改现象。未认识到用刮、粘、涂修改的病历为无效病历,护士缺乏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不严格按照《云南省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划双横线修改,就近写正确内容,并签名。

(3)护理记录单与麻醉记录不一致。如手术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手术名称,开始结束生命体征数值不一致。

查房检查病历,每月医院组织大检查,每月护理文书进行总结,每季度进行讨论、分析、反馈,使护理文书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四、对护理记录的建议

1、不断提高患者满意度,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观,重视护理每个环节的服务质量。

2、不断改进护理质量,全过程监控不间断性的患者提供一条龙的优质服务,并将患者满意度作为护理质量的最高标准。

3、不断增强护理协作,增加护理质控透明度,调动和激发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荣誉感。

鸣谢:巍山县委党校、巍山县卫生局、巍山县紫金乡卫生院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S].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1-3.[2]董彩琴,李建新,基层医院护理记录现状调查与对策.护理研究,2004,18(9):1689.[3]肖玉芸.3所医院内外科护理记录缺陷分析与干预措施.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4):59-[4]卫生部医政司。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配套文件汇编[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1-3.[5]董玉梅。从“举证倒臵”谈护理记录的重要性[J].护理管理杂志,2003,3(1):42.[6]王庆珍。浅谈新形式下医疗工作对护理记录的要求[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1):986-987 [7]李雁容,欧阳合意,关小玲.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检查分析与对策.现代医院,2003,3(6):311-312.[8]陈艳,王静,宋欣然.护理文件书写中常见的问题及防范对策.基层医学论坛,2007,11(9B):817-818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小学语文教学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问题1:太在篇章上做文章,过多过细地分析文本而忽略重点语句的教学。

对策:教师应加强对文本的理解,吃透文本的重难点,结合文本所在单元,备课时较系统地归纳出单元训练重点,有指向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在实践性环节上设计可以更充分一些,可以让学生通过课文,联系生活中看到的人、事、物,来做一定的迁移,还可以和写作指导结合得更紧密一些,这样就使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更加充分。

比如教学六年级下册《夹竹桃》这篇文章,有两个出彩的地方。如课文第四自然段中,有几个句子是概括地写:“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写夹竹桃在春、夏、秋三季的形象,老师让学生通过概括的语句调动想象,让学生自己来描绘想象得到的画面,并且反复朗读,加强感受和体验的过程。又如幻想的一段,让学生用模仿的句式来造句,如果能多花点力气,多花点时间,如果老师不给学生点明,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从普通事物中发现其美妙的意趣,也是可以的。

问题2:问题的提出有的过于繁琐,有的偏离语文。

对策:一篇文章问题不易过多,过细。应设计围绕一个大问题逐步深入,引领学生层层深入地与文本对话,递进似地悟出教师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善于提出好的、到位的问题。什么样的问题好,那要看问题解决的实质是什么?语文的问题不能是单纯的追求“非语文的(如科学常识、道德伦理、历史地理等)”,如果产生了“非语文”的问题,允许学生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但最终的落脚点还是为语言的内容和形式服务。在问题中,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相互渗透的关系,相互依托。有时我们提出一些问题,学生无法解决。冲着这一点,就可以说明备课不够充分,学生的学习底细摸得不够清楚,或许从另个方面说明教师的文化底蕴不够深厚。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已迫在眉睫。

课堂是动态生成的,所以学生可能会出现许多意外的问题,也就是说与本课的教学无关,教师要注意掌握分寸,实在不需要解决的,教师要艺术性避开,但不要伤害学生的积极性。需要解决,又无关紧要的问题,教师要掌握火候,不要占据大量的时间。语文课决不是什么问题都需要解决的教学。

问题3:教学目标不清晰,导致学生阅读的盲目性。

教师应该思考,语文有没有引领性的问题?应该是有。其理由,语文是课程,语文教学的阅读与我们平时自由阅读不一样,尽管有人呼吁阅读的自由化,但在教育领域实现不了,教育的功能是培育人和教育人,它是有一定政治色彩的,有一定目的性的,否则我们不能称为教育。这样来看,语文有引领性的问题,那么什么是引领性问题?大的方面说是课程标准强调的,小的方面说是教材编排的意图,那么教师建构的问题首先挖掘教材的意图——生成问题的目标是三维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这些都是统领性问题,但在具体的课文中各有侧重。

对策:不管哪一节语文课,我们都应该抓住关键的问题,围绕一个中心,定准一个基调,升华一种情感„„把“语文”的东西交给学生。这应该才是语文教学的“根”。因此教师应该加深专业知识领域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问题4:课内所学与课外积累发展非常不平衡,课外积累几乎成为一个空白。

对策:我们知道,学生良好的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是课内课外二者的有机结合。一个好的语文老师一定要在学生的心中渗透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多读书,多积累。厚积才能薄发,有了阅读的广度,才会有阅读的深度,也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深入思维,创造性思维。因此每位语文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分步骤、分层次地引领学生大量阅读。

问题5:课堂教学偏离了语文学科教育的特点

如有些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司马光》、《称象》、《亡羊补牢》等课文时,往往在初读课文认认生字后,就抓住文中的创新思维训练点,让学生离开课文漫无边际地想象,寻找乌鸦喝水、司马光救人、曹冲称象及亡羊人补墙的新奇办法,把对课文文字、重点词句、整体内容、思想意义、思考与感悟轻易放过,这样既使创新能力的培养缺乏创新知识基础,又窄化了课程目标,难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

对策: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组织教学活动时,要心中装着教学目标,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否则教学是失败的。为此教师一定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为主要目标,突出重点,提高效率,在40分钟里要做对提高学生素养最有价值的事,要加强基本训练,不能把朗读、背诵、写字、听写、巩固、练习都放到课外,教学活动应紧紧围绕识字、阅读基本任务展开。

问题6:学习方法的形式化,降低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中,新课程倡导自己、合作、探究。具体在教学中,教师应协调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关系,针对不同的内容、要求和具体情况,利用合适的学习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但在听课时发现,一些教师为了体现学习方式的改变,无论什么情况都在课堂上摆“小饭桌”,盲目地进行泛泛的合作探究,结果既使学生在课堂上转来转去,相互影响,不利于学生自主深入地学习和思考,又浪费了教学时间,弱化了学生自我认识基本教学内容和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的训练过程,影响了课程主要目标的达成。

对策:课堂教学中,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要因具体内容而定,对凡要求感知积累的简单内容,宜采取自由默读、背诵等自我感受的学习方式学习;对具有多元思维趋向、利于结合不同生活体验形成独特感受,培养思维个性的内容,宜让学生分别独立体验、思考、再当众展示不同的思维结果,引发多向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学习方式;对疑难的重点内容,则宜借助一些辅助手段或采用合作探究方式共同学习交流,以相互启发,加深理解形成共识,突破疑难,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问题7:课堂教学中拓展的随意性

有效的课后拓展不仅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学习的知识、技能、能力得到发展,而且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但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部分教师把拓展变成课堂教学的点缀,出现了拓展的随意性、形式化。如一教师在教《军神》一课时,学习感悟课文后,让学生说说“刘伯承在手术台上忍受着巨大的痛苦,用手紧紧抓住身子底下的白垫单,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殊不知,什么语言能表达这位将军的坚强意志?一位教师在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说邱少云壮烈牺牲了,但赢得了胜利,在当今“见义智为”的时代,学完课文后,你有什么话要说呢?这样的拓展严重的脱离了教学目标,是失败的。

对策:有效的课堂教学拓展要结合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实际,要选择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拓展模式。如果选择问题思考模式,那么,重点设计在课后思考方面采用哪些手段和方法;如果选择问题作业模式,那么重点设计在作业设计安排方面应采用哪种方式和方法;如果选择问题探究模式,那么重点考虑在问题探究活动设计与安排方面采用哪些方式与方法,究竟选择什么样的拓展模式,由教师依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结合学生需求创新性地选择和确定。

问题8:多媒体手段的滥用取代学生对文本的解读

对策:认清多媒体手段使用的意义:它能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多媒体具有信息量大,传输快,清晰度高的特点,用它来扩展知识、开阔视野,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只能是辅助,不能取代。

问题9:重阅读教学轻识字教学

对策: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学生识字写字的训练,从低年级的握笔姿势、坐姿、好的书写习惯的培养入手。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进书写知识,加强写字训练。

问题11:对新课标准解读过于绝对化

例如新课标中对中年级阶段教学不再提“分段、归纳段意”,有的教师就绝对地服从,不加以自已的理解,无论什么样的课文,一律不采用分段的讲解方法。其实,有些文章学生在初读时的分段是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梳理的。

对策:课程标准是实施教学的行动准则,但理论应是服务于实践,教师就根据学生的学情,课文的特点合理地使用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的最优化要。

一、汉语拼音教学

(一)存在问题

汉语拼音的教学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难点。教学中要求学生熟练地拼读音节,强调背诵默写声母表、韵母表、整体认读音节表,直呼音节。拼音教学与识字教学分开,教学方法单

一、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被动接受学习,教学耗时长,效果差。

(二)对策

1、降低教学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汉语拼音的要求是:“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与1993年秋季开始在全国实施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以下简称“教学大纲”)中的要求相比,汉语拼音教学不再要求背诵与默写,也不再要求直呼音节,把“熟练拼读音节”改为“准确拼读音节”。所以,我们教学时要熟读课标,降低拼音教学要求,减轻学生负担。

2、拼音教学与识字教学相结合。与教学大纲相比,《语文课程标准》把对汉语拼音的要求放在“识字与写字”中,不再单列出来,规定汉语拼音的功能是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查字典,是认读汉字的工具,是儿童识字的“拐棍”。因此,拼音教学离不开识字,只有在识字中,学生才能充分体会到拼音的作用,激发学习拼音的兴趣。也只有充分利用汉语拼音与识字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在识字中巩固汉语拼音,让学生在不断的语言实践中练习,从低段学生的“准确拼读”达到中高段学生的“熟练拼读”,从而实现“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的目标。

3、教学方法力求灵活多样。根据低段学生年龄特征和本班学生特点,充分运用课内外教学资源,在有趣味的娱乐活动中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根本,采用各种教学策略,省时高效完成拼音教学任务。

二、识字教学

(一)存在问题

识字教学方式强调以课堂为中心,忽视学生自主识字,通常以记、读、背、写为主,课后很少引导学生实践、积累汉字,学生学习汉字回生率高,识字远离生活,“会认”的字和“学会”的字一视同仁,增加学生学习难度和学习负担,让学生感到学习汉字很困难,枯燥无味,缺乏情趣,学生参与教学兴趣不高。

(二)对策

1、“学会”的字和“会认”的字分层教学。课程标准强调识字写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要求在这个年龄段多认少写,具体要求认识1600-1800个常用汉字,其中800-1000个会写。提出了“学会”和“会认”两种不同的要求,“学会”的字要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正确书写。而“会认”的字只要读准字音,不抄写、不默写。所以,在教学时要转变以往固有的识字教学观念,即教学大纲对识字的要求,“学会”的字和“会认”的字不能以同一标准教学,增加学生学习难度和负担。

2、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时除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还必须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教学时须遵循“三个规律”:遵循汉字构字规律、遵循儿童识字认知规律、遵循识字教学规律。根据这些规律,我大至归纳了以下识字方法:数笔画识记法,部件分解法,字形分析法,比较识记法,猜谜识记法,儿歌识记法,熟字带生字法,偏旁识字法,看图识字法,编故事识字法,联系生活识字法等。

3、强化生字的巩固。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遗忘规律进行测试时发现:第一天学的知识,第二天保持率为33.3%,第三天为27.8%,第六天保持率降到25.4%,其遗忘规律是从快到慢过渡的。这就提示我们要及时巩固学生所学生字,巩固方法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课堂上以多种形式呈现要识记的字。心理学研究表明:复现形式越多越新,识记的效果越好。教师在教学时相机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让已学生字多次出现,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其中,过到巩固识字的目标。(2)在课内外阅读中巩固要识记的字。课程标准规定第一学段的识字量由原来教学大纲规定的1250个增加到1600-1800个,恢复到建国以来低年级最高的识字量,其目的就是为了学生提前阅读,学生同时也在阅读中巩固识字。(3)在现实生活中巩固要识记的字。现实生活有许多学生识字的学习资源,如校园内黑板报、名人名言、宣传栏,电视的字幕、街上的广告牌、门上的对联、同学老师的姓名等,只要培养了学生识字的兴趣,这些亦可当作学生巩固识字的课堂。

三、阅读教学(一)存在问题

阅读教学是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主要教学形式,是教师教学观念、教学风格、教学行为的具体体现。但目前课堂上基本上是教师问,学生答(且很多是无效问题);教学目标的制定脱离学生实际,还不能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状况出发,而是从教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出发,甚至于直接照搬教参书上的目标;学生阅读量小,教师忽视学生积累等。

(二)对策

1、转变教学观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和阅读体验。教师要从思想上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走出“满堂灌-满堂问”的怪圈。应让学生通过与教师对话、与学习伙伴对话、与文本对话等多种形式,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学会质疑,培养创新精神。

2、联系实际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灵魂,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支配着教学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目标即是指挥棒,所以制定教学目标犹为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在制定课堂目标时首先熟读课程标准,特别是本阶段目标,要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只有清楚上位目标是什么,才能做好下位目标的基本定位。其次,了解本班学生实际,重点是分析学习者的起点能力。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实际情况是教学的出发点,教师不按照学生的已有水平和实际情况,单纯按教学参考书上的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其教学必然是盲目的、无效的。再次,目标的制定要具有一定弹性,要适应学生多方面的需要。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是参差不齐的,制定一个适合全体学生的教学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但班级教学又始终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来开展。因此,应确定教学目标的最低下限,并使目标在一定的幅度内波动。

3、重视积累,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朱永新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重视阅读,就等于给了学生一把学好语文的金钥匙,语文教学效率就会迅速提高。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阅读量达400万字以上,小学阶段达145万字以上,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这些要求在我县目前的语文教学中远远没有达到。所以,我们要在重视课内阅读的同时,还要重视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不仅仅只是为了多读几本书,增加阅读量,重要的还在于通过阅读掌握自学和积累知识的能力,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口语交际教学

(一)存在问题

学生的心理障碍影响口语交际的顺利进行,有些学生因为从小胆子就小,或已经有了自卑的心理定势,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有些学生是因为自尊心太强,担心答错了别人笑话,不敢交流。课堂教学中缺少运用口语进行交际的情境,激发不了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兴趣。忽视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二)对策

1、营造和谐、民主、互动的谈话氛围。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鼓励学生参与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口语交际教学的过程,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生动的、活泼的、有趣的言语交际过程,这样的教学才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点,教师应在尊重学生个性选择的前提下,解放学生的思想,打消学生顾虑,畅所欲言。其次,建立一种真诚、理解的朋友关系,增强学生的安全感。

2、创设真实的生活化的交际情境。教师教学时要根据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依据教学内容,尽量模拟社会生活中交际的实际创设情境,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进行口语交际,无拘无束地自由表达,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既是口语交际训练的重要环节,也是口语交际训练的重要途径。

3、重视对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所以,在学生的交际活动中,倾听与表达同样不容忽视。教师教学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训练学生倾听能力,如复述、转述他人话语,归纳、总结他人语意等。

五、习作教学

(一)存在问题

从学生学习情况来看,学生怕写作文,习作时感觉无话可写,结果形成“编”作文现象。从教师习作教学情况来看,习作指导与讲评实效性不强。

(二)对策

1、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中的需要。我认为,文章应是在生活中想说时才写的,是心声的表露。只有当有真情可表、有真感可发时,作文才是需要。我们进行每一次习作教学时,都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生活积累,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激发学生作文的欲望,使学生想写、有东西可写。这既是教师习作教学时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

2、提倡学生自由表达。课程标准在习作要求上淡化了文体,提倡自由表达,在习作教学时,我们要改革作文“命题”,不要用题目去为难学生,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出发让“命题”成为学生作文的“诱因”,“我手写我心”特别是低中年级更应鼓励自由表达,不受文体、篇章的束缚,有创意地进行习作。

3、注重发挥批改和讲评的诊断与激励功能。要用素质教育的评价观,用热情洋溢的话语鼓励学生,让他们从教师的赞赏话语中得到满足,激发他们下次写话的欲望。同时,教师的评价要客观、真诚,武汉一位语文老师用铅笔书写学生习作评语,告诉学生:“你觉得老师说得不当的可以修改,认为老师写错了的,可以把评语擦去,自己重写。”这样的评价态度,会有哪个学生不喜欢?又会有哪个学生不喜欢这样的老师指导的习作?另外,批改和讲评可以是教师行为,也可以是学生行为,培养学生自我修改、评价的能力,增强学生习作自信心。

综上所述是自己一些不成熟的想法除了上述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尚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靠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中不断钻研、不断完善、不断努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对策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阅读教学所占的课时多,教师花费的心血大,然而,教学的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著名教授杨再隋指出当前语文教学存在“虚、闹、杂、偏”四大重症,著名小学语文专家崔峦痛批语文教学患上“夜盲症、多动症、高热病、浮肿病”①。所以有必要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低效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一、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

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有教育外部的,社会的原因,也有教育内部的,自身的原因。内因是起主要作用的,我们不能总是怨天尤人,要多从自身找找原因。笔者认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虚泛性、被动性、模糊性”是影响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的主要原因。

(一)缺乏科学理论引领,教学具有盲目性

思想引领行动,理论指导实践,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出现的学科定位不明,师生关系失衡,学习方式偏执,文本解读随意,教学天马行空,拓展泛滥成灾等问题,主要是思想认识上的问题,主要是语文教学缺乏科学发展观的引领,缺乏辩证思维。一些教师以一切绝对化的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方式思考问题,使阅读教学的改革从一个极端偏向另一个极端,矫枉过正。比如,以往忽视人文性,而今加强人文性,而又忽视了工具性;以往教师讲得多,学生学得被动,而今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又不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往忽视其他课程资源,而今重视各种课程资源的引进,又忽视了文本;以往每篇课文都要分段,归纳段义、中心思想,而今完全看不到教师引导学生分段和归纳段意了。有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就像天上的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一线教师无所适从。

(二)教学目标不易确立,教学具有随意性

制定明确、恰当、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在教学中,一些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时常出现这样几个问题:一是不认真研究教学内容,解读文本,没有经过自己的内化和吸收;二是仅从教的角度出发考虑教学,不能把学生的实际当作重要的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三是照搬教学参考书上的教学目标,不考虑自己所面对的学生和自己的教学实际。四是制定的目标没有体现三维目标的整合,顾此失彼。如一位教师在执教《晏子使楚》(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课时,确立的教学目标是:①理解晏子是怎么反驳楚王的;②进一步体会晏子过人的才智和善辩的口才;③从晏子的言行感受他的品质。这三个目标都是体现本课的人文感悟的,停留在对文本的内容理解,忽视了对语言的理解与运用,这样的教学目标是不全面,不准确的。

“数学学科清清楚楚一条线,语文教学模模糊糊一大片”。造成教师教学目标不全面,不准确的原因,主要是虽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地提出了语文学习的总目标和各年段的学习目标,但具体到每一册教材,每一组课文,每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就不甚明确具体,全靠教师个人盲人摸象。每一篇课文教什么,不教什么,练什么,不练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多教少,教深教浅,都由教师自己掌控②。由于不易把握,因此,相当一部分教师只会盲目照搬、照抄教参、教案上的教学目标。

(三)语言训练不够扎实,教学具有虚泛性

教师对语言文字训练的内涵,特征把握不准,常常把语文课上成了思想品德课、语文分析课、语文常识课、语文练习课等,训练的目的性不够明确;训练内容贪多求全,不能突出重点;训练只是少数尖子生的表演,不能引导全体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训练只注重结果,不重视优化训练的过程;把语言文字训练与思维训练割裂开来;不重视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培养;形式主义较多而语言文字训练并不扎实。

(四)教师讲解提问太多,教学具有被动性

课堂上教师为主宰,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教师讲得太多,面面俱到,生怕有哪个生字、词语、句子没有讲到,学生考试做不出来;教师问得太多,提问过于繁琐,缺乏针对性、启发性,由于教师讲解、提问的时间太多,学生自己读书、揣摩、思考交流的时间少,独立进行语言实践活动的机会更少。一位教师执教《养花》,一堂课提了96个问题,教师讲文占了课堂的大半时间,学生忙于应对。

(五)评价没有明确标准,评价具有模糊性

评价阅读课目前尚无科学的量化标准,主要是看印象,看评课人的身份和地位,如果是一个权威人士说这节课好,那就是一节好课。

二、解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低效的主要对策 解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费时多、收效微、负担重”的出路在哪里?问题是多方造成的,解决问题也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

(一)辩证指导,科学发展

阅读教学的指导思想,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要以辨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待阅读教学的问题,不迷信专家,不盲从权威,不照搬名师,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阅读教学的规律,对古今中外的阅读教学的经验,要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取其糟粕。要加强阅读教学的各个专题研究,使阅读教学的理论研究成果真正走进课堂,为广大教师所接受。要勇于创新,不断更新理念,改变思路。只有改变阅读教学的思路,阅读教学才有出路。例如,我们要从只“关注教”转向不仅关注教,更关注学;要从“教语文就是教课文”、“阅读教学就是分析内容”转向“教材只是个例子”,“阅读教学要注重语言的运用”等。

(二)目标引领,有的放矢 如何来确定教学目标,笔者认为首先必须建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七个目标体系。根据布卢姆目标分类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从纵向来看可以分为七级,即总目标、年段目标、年级目标、每册教材目标、单元目标、每篇课文目标、课时目标。而课时目标是教学的立足点,因此,必须把各级目标有机渗透到每一课时中去。④因此,教师备课,要深入钻研教材,对教材认真分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及特点,把课文放大单元中、放到整册教材中,甚至整个年级、年段中去考虑,从语文学习的知识,学生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基本能力的提高,学生在思想感情上的熏陶、升华等多方面考虑。此外,目标的设定必须全面了解熟悉学生。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目标再好,也是空中楼阁。

有了教学目标,教师明确了自己教什么,学生知道了自己学什么,评价教师教的效果和学生学的效果就有了依据。

(三)强化训练,重在运用

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通过文本的阅读和相关形式的作业练习,促使学生积累语言、“内化语言”和“迁移语言”,达到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所以训练对于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⑤。强化语言训练,要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1.要突出读和背的训练。朗读既是理解语言的手段,也是积累语言,培养情感的手段。读书琅琅上口,熟读成诵,运用时就能脱口而出。背诵是大量积累语言材料的有效方法,学习语言必须记忆,要让学生多读、多背一些名家名篇。

2.读写结合,读中学写。要提倡学生“说课”—说内容、说语言、说认识、说体会、说感悟;提倡学生“写课”—写内容、写要点、写心得、写真情。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要始终贯彻读写结合的原则,加强小练笔。教师要依据教材特点设计仿写、改写、扩写、续写等练笔实践。教了《晏子使楚》之后,让学生夸夸晏大夫。教了老舍先生的《猫》一文后,仿照教材了“说他„„吧„„可是„„”的句式,选择一种你喜欢的动物,写一段话。

3.要重视语言积累。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的方式很多。可以采用朗读、默读、背诵、复述、听写、读写结合等教学手段,让学生熟记语言材料,把课文的语言尽可能内化为学生的语言;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写观察笔记积累写作的素材;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写读书笔记积累语言材料,掌握语言表达技巧;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

4.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课堂充满思维的张力。既要有个人的静思默想,又要有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既要发展形象思维,培养想象力,又要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造力。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的读、思、议,围绕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质疑、讨论。

(四)点拨引导,自主探究

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教是为了不教”。要克服当前阅读教学教师繁琐的讲解分析、提问解答现象,必须引导教师“精讲善问”,把教师的点拨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课堂上遵循“三不讲”原则,即“凡学生自己看书能懂,不教;凡看书不懂但自己想想能够弄懂,不教;想想也不懂但经过学生之间讨论能弄懂,也不教”。

要放手让学生自学,落实“先学后教”。先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达成教学目标,并存疑。教师在让学生先学时应当提出学生学习的要求,应给足时间,否则,就会使学生无的放矢地学,走过场。先学要明确“四个要求”:即明确时间(用几分钟);明确内容(学习教材的第几页);明确方法(在自学时要运用什么方法);明确要求(在自学时要思考哪些问题,准备教师检查)。教师通过对学生先学的检查,就可以确定自己的教了,后教之教应当是教学生先学中的疑难或问题,教师在于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指导学生解决问题。

教师主导而不是主宰课堂。教师的主导体现在指导、引导、诱导、辅导。教师主导作用应体现在把握目标、优化教法、营造氛围、引领感悟、破解难点、梳理质疑、调控节奏、启发小结、适度拓展等方面。

(五)全面评价,正确引领

如何评价阅读课的教学效果,我认为重点要关注教学目标,关注学生,关注效果。从评优课主要评教师怎样教转向重点评学生怎样学,促使教师把备课讲课的功夫花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一方面来,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学会学习。另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在评课的时候,应该听听学生的声音,至少应该包含学生的评价。

教学效果是检验课堂教学的重要尺度。课堂上学生自我探究,90%以上的学生完成教学目标的课就是好课,否则,教师讲得再好,形式再美也不是好课。

总之,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前提是理论要先行,一定要建立科学的阅读教学理论体系;关键是教学目标要定准,特别是应当凸显语文学科的个性;核心是要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提高语言训练的实效性;重点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全面科学地评价阅读教学的效果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保障机制。

一、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上好每一堂课,这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职业要求,但现实并非如此。有的因为某种原因,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用心去上好课;有的因为不知道课堂教学的基本规范(上岗不久的新教师、非本学科毕业的兼职教师多是如此),面对上好每一堂课的要求束手无策;有的因为自身的素质能力有限,对新课程不适应或力不从心而上不好课,等等。

1.课堂预设形同虚设。

有效预设是有效生成的基础。课堂预设的有效性是建立在有效备课的基础上的,但由于现在一些学校过分地强调集体备课和格式化备课,使得一部分教师在共享资源的同时,放弃了有思考、有特点的个性化备课,导致课堂预设与实际教学情景相差甚远,难以达到有效生成。

新课程标准非常强调预设的有效性,要预设有效,教师就不能“一厢情愿”,必须以生为本,首先要从学生的已有知能水平出发进行预设,在研透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同时,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能基础,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其次要从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出发进行预设,要准确把握教材内容与教学要求,既要充分挖掘教材的隐性内容与要求,又要突出教学重点,不要让一堂课承担太多的任务与要求;再次要从教师自身的教艺特长和课的基本类型出发进行预设,使课堂教学更具特色和个性化。

2.教学目标雾里看花。

例如:有一位教师上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课《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其教学过程大致是这样的:

请学生讲述自己所知道的西藏,由此引入课题;让学生分小组学习:一人朗读,众人找出易写错、读错或不明其意的字词;请学生朗读课文,找出修路中遇到的困难和建设者克服困难的办法,其中穿插对一些重点词语的解析。

整堂课下来,给人的感觉是:“听、说、读、写”各方面的教学要求,你不能说没有,都有那么一点体现,但主要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本堂课着重要解决的或提高的是什么不够明确。

虽然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就具体一堂课而言,教学目标可以有多维,同一维度上也可有若干个目标,但主要目标不能过多,否则就等于没有目标,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大打折扣。

3.教学重点凸现不够。

什么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应是基本概念、规律及由内容所反映的学科思想方法,也可以称之为学科教学的核心知识。它是教学设计的必备要素之一,也是课堂重点讲解、练习的内容之一。重点是连贯全局、带动全面,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比较突出的内容,是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知识,也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重点除知识重点外,还有技能、方法的重点。知识内容的重点,一般而言就是教学的重点。但具体落实到一堂课,一篇课文,一节内容,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重点应该会有所差异。听课中主要发现三个问题:一是没有重点;二是不同的学生重点相同;三是重点不落实。

4.教学内容照本宣科。

在调研听课中,发现有许多教师“教材二次开发”的能力比较弱,不能充分挖掘教材的隐性内容,不能整合本学科和相关学科间的有关知识,教学内容脉络不清,纲目不明,只是依据教科书上显性内容照本宣读(讲),上课变成了教材内容的解读(或宣讲)。

例如,一位教师上五年级的科学《维护生态平衡》一课时,除开始时,由复习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系统等引入新课,接下来便是课文内容的逐段解读,连提问也是课本上的思考题。

实际上,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是有区别的。教材内容是确定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但不是惟一的依据。要把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至少要经过这样几方面的处理:一是充分挖掘教材的隐性内容。教材的隐性内容通常包含在图示中、实验中、习题中、思考题中,但往往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二是对教材的显性内容与隐性内容进行梳理、整合。三是根据学生的知能实际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

5.教学手段墨守成规。

主要表现在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上:一是许多教师只在公开教学中使用,平时的常态课很少使用甚至不用。一次,在2所学校连续听6位不同学科的教师的课,结果没有一位教师使用多媒体;二是运用的时机把握不好;三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不够。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教师必须要会用,而且要能经常使用并运用自如。当然,现代教育技术及各种教学媒体在课堂上的运用是为学科教学服务的,具体地讲就是为了更好地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掌握知识技能服务的,因此不能随便用,要有机、有序、有度地运用。

6.教学过程重教轻学。

一方面,一些教师在课堂上的表情和肢体语言过“火”,给人以装腔作势、作“秀”的感觉。另一方面,多数教师在课堂上还是采用“过去式”教学,即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实践操作;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活动、教师评价的模式。而且,教师的注意力、观察对象只集中在少数几个学生身上,不能有效地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状况。就是学生的随堂练习多数也是“信手拈来”,设计不精。

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思考

1.优化备课环节,提高课堂预设的针对性。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新课程实施后,一度强调集体备课,其目的是集思广益,通过资源共享,帮助一部分教师能深刻理解课标理念,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有效进行课堂预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集体备课特别是过分强调后,也显现出对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负面影响:一是导致部分教师失去了主动“学习、研究、思考”的动力;二是使教师的备课因格式化、程式化,而变成为一种“形式”;三是影响了课堂预设的针对性,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要强化备课管理,做到集体备课与独立备课相结合,以独立备课为主;格式化备课与个性化备课相结合,以个性化备课为宜;常态化备课与研究性备课相结合,以研究性备课为重。要强调备课的针对性、指导性、预设性,充分发挥备课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作用。

2.研读课标教材,准确把握课程理念和教学目标。

从调研的情况看,普通存在三个问题:一是有相当数量的教师包括新分配的师范类毕业生对新课标的内容、要求不熟悉;二是对新课程倡导的理念、方法理解不到位;三是对教材体系不熟悉,对有关课程内容的地位与作用不甚明了。所以,为了进一步推进与深化课程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校要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有考核地组织教师进行课标和教材的再研读,把它作为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有效发展的重要举措。

3.制定教学范式,保证学科教学的基本质量。

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方。虽然新课标对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已不像从前那么强调,但不强调不等于不要。要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在总结经验、汲取精华的基础上,不断修订完善适合自己学校的课堂教学常规与范式,使广大教师不但明确上好一堂课应包含哪几个步骤、基本环节;评价一堂课优劣的基本标准是什么,还要让教师自觉地、严格地按照常规与范式去做,使课堂教学的基本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

4.强化技能训练,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基本能力。

课堂教学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清概念讲明原理,使复杂的方法简单化等等,都需要教师运用一定的技艺。一方面,现在师范院校变成综合性大学后,师范教育的“师范性”被弱化,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训练被忽视,导致新教师上岗的“入格”准备不充分,难以适应;另一方面,随着以数码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不断涌现,“老”教师也显得不适应,也需要有一个学习、熟练的过程;再有像科学这样的课程,由于缺乏素质较高的专兼职教师,一些教师在课堂上难以规范地独立完成教材所规定的课堂实验,所以教学微格技能的培训应成为校本教研的主要内容之一。

5.重视课堂评价,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评价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风向标。学校和教研部门在运用评价时,要防止二个倾向:一是用优质课、比赛的标准、要求来评价教师常态课的质量;二是评价标准程式化,不分学科、教学对象、教学条件,教师自身素质机械地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要“以评促建”,通过评价,促使学校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教学过程”管理的规章制度;要“以评促改”,通过评价,促使教师不断改进和优化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要“以评促学”,通过评价,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地位不断凸现,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要“以评促优”,通过评价,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质量标准、教学范式、课堂常规达成共识,为广大教师树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好课标准,从而使多数课堂的教学更有效。

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门艺术。问题是思维的向导,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的催化剂。提问设计有一定的技巧性。精当的提问,可以起到疏导作用,使智慧之水源源而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健康发展。反之,则会把智慧之源堵塞,当然不能“开其意,达其辞”,学生智能的发展也必然受到阻碍。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向学生提问呢?下面谈谈个人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提问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会学生独立思考,我们就给了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阐述自己的观点。我们不能要求学生放弃一切活跃的思考,盲目地相信某种结论。”而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是体现该思想的重要手段。如果课堂提问能使学生乐意求知,甚至乐此不疲,那么他们获取知识的进境就不可估量。

如《开国大典》一课,没有什么所谓的优美语言和惊人的句段。因此,要想把课文讲得生动感人,可以通过那些普通而闪光的词语,进行兴趣提问。我在讲这篇课文时,有意将“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这句话中的 “直奔”换成“走向”,板书在黑板上,要求学生分析这句话在课文中的地位和作用。开始,很多学生认为这么平常的语句,有什么值得深究?后来有一位同学发现黑板上写的不同,就举手提问:“老师,黑板上这句话换了一个词,应该是‘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这个提问,激起了全班同学的兴趣,于是,我就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大家认真辨析“直奔”“走向”的含义。通过辨析,大家一致认为,“直奔”比“走向”好,“走向”是指人们有目的的,但却是漫不经心的,而“直奔”却可以体现人们激动急切的心情。

二、提问要注意发散学生的思维

教师必须明确提问不等于随意发问,也不能为提问而提问。好的提问应该富有启发性,所提问题应能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如在教学《乌鸦喝水》一文后,引导学生想:“乌鸦的办法挺好的,你能想出其它办法让乌鸦也能喝到水吗?”有的学生说:“找来一根空心草的杆子,伸入瓶子,就像我唱可口可乐一样。”有的学生说:“捡个塑料袋,把水倒到塑料袋里,乌鸦就能喝到水了。”学生纷纷发言,创造思维的火花自然就迸发出来了。总之,课堂提问要问得恰当、巧妙,切中要害,即要突出知识的重点,又要有条理,一环扣一环,这就要我们平时认真钻研教材,深入研究教育教学理论及学生的心理。广泛吸取各方面教学经验及优良教学方法,兼收并蓄,博众取长,这样,才能设计出好的课堂提问,达到启迪学生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第四篇: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摘要: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工程项目管理的引进,增强了我国建筑业的市场竞争力。但是目前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鉴于项目管理对我国建筑业发展的重要性,本文对这些问题做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保证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健康、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问题;对策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业也是蒸蒸日上。但是建设过程中,很多建设单位盲目的最求利润最大化,而忽视了整个项目的进度、成本、质量的综合效益。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能够很好地协调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它是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工程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近年来,国内也普遍采用工程项目管理,能够缩短工期,降低工程造价,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我国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也逐渐向国际靠拢,积极引进国际上通用的项目管理模式,例如项目总承包(EPC承包模式)、Partnering模式、CM承包模式等等,并与中国的基本国情相结合,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道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基本内容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是指按照一定的客观经济学规律,并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将各种资源应用于拟建设的工程项目中,对项目的整个过程进行的计划、组织、实施、协调、控制的管理,以实现所期望的目标。这里所说的资源包括人、材料、机械、资金、信息、科学技术以及市场等等。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不仅局限于实施过程,而是扩展到从立项到交付使用维护全过程的管理,包括项目建议探讨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文件阶段、建没准备阶段、项目实施阶段以及竣工验收阶段,各个阶段相互衔接、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主要包括成本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以及安全管理等等。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方法,除了具体的技术性方法,还要向前后期的评价延伸,要考虑近期的热点话题:可持续、协调性的发展,要做到项目与环境、社会相协调。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作用

随着建筑业市场的发展的不断壮大,建筑业间的竞争的也日益加剧,因此,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在建筑工程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项目管理不仅融合了管理实践经验,还为管理提供了理论工具,使得跟多的建筑企业经营者将项目

管理广泛地应用到建筑施工的具体环节中,使得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日益系统化、科学化。有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大中型的建筑工程项目的平均工作量的产值,每天大约有10——50万元。换句话说,如果影响了进度,那就意味着会有重大的经济损失。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可以有效协调进度、质量、成本之间的关系,确保实现建筑业的高效利益,据资料分析,同时期、同环境、同结构的建设项目,通过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可使得每工日所完成的工作量提高50%。通过实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可以减低建设成本,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工期,实现建筑项目的经济效益。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常见问题

随着近年来我国大规模基本建设的开展,工程项目管理与以前相比,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成绩是显著的。但同时暴露出的问题也是很多的,诸如建设费用超、建设工期拖延、工程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频发,不仅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同时造成很不好的社会影响。这些事件的发生,无疑都是工程项目管理不规范造成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项目管理观念淡薄,相关法律、法规、体制不够健全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认识,没有意识到项目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和显著效益。大部分企业更多地关注工程技术,而忽视了项目管理,导致能保证工程的质量、特征和性能,但是不能保证项目整体的效率和效益。另一方面,与建筑市场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体制不够健全,比如《建筑法》、《招投标法》以及《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都没有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相关实施准则作明确的规定。没有法律、法规的限制,就不能使项目管理达到科学化、标准化和国际化运作的要求,也就从根本上限制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

4.2建设项目管理不规范

目前的建筑业市场管理不规范,普遍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很多企业都看到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利润很大,因此,很多企业都争相进入市场,从中也混杂着一些不具备从业能力的企业,由于这些企业素质能力低下,人员技术水平很差,不但给业主造成巨大损失,而且对整个工程项目管理市场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另外,由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相关的规范,标准不够完善,也给工程项目管理质量、进度、成本管理都造成一定的影响。

4.3项目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是一种高智能的技术服务性工作,要求配备工程、经济、管理等学科复合型知识的人才, 还需要具备丰富的工程项目实施经验。发达国家

对这类人才相当重视,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行业,来培养和资质鉴定这类人才。比如,美国PMI学会主办的项目管理专业资质PMP考试和资质证书,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但是我国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研究起步比较晚, 所以,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的软、硬环境都十分落后, 这是造成我国建设项目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的主要原因。

4.4建设资金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都想从中分一杯羹。为了在招标过程中,能中标,大部分施工企业都会采用降低工程价的方式来确保中标。较低的工程价使得很多施工企业在资金周转方面遇到一些困难。为了能正常运作,大部分企业需要从项目抽取一定的资金,而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资金的正确使用,而且使得部分施工企业不能对项目的制造成本、利润等指标进行合理的分析,甚至对现场施工的整体成本都弄混淆,最终造成工程项目资金缺口大,而影响了工程项目的正常施工。

4.5项目管理过程中缺乏信息化技术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进程,现代大型项目及其管理往往都具有投资主体国际化,项目实施及运营所需资源国际化、项目市场环境及市场条件国际化等特点。建筑产业的国际化,就要求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各个建筑参与方之间的信息交流。信息技术是在20世纪60年代进入建筑业的,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仅仅应用于产生信息。例如有限元分析、CAD以及各种办公自动化软件,而忽略了对信息的传递与共享。建设项目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大流量的文档或资料,这些信息仅仅靠人为的打印、复印和传真等纸质的传递,效率低下,因为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长,参与方多,生产工艺复杂,纸质的传递不能实时传递,从而影响建设施工。所以,在工程项目的规模和数量急剧增长的情况下,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只有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才能满足其快速发展的要求。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问题的对策

5.1增强工程项目管理观念,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目前,我国建设项目管理观念比较淡薄,因此,我要增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观念。我们要想方设法使人们意识到项目管理在工程项目建设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所以,我们要加强项目管理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可以在学校加入这方面的课程,进行宣传和教育。但是,仅仅这样做是不够的,还要从法律方面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通过法律手段强制推行工程项目管理规范。2003年2月3日,建设部颁布了《关于培育和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指导意见》

文件,这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在我国的健康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法律的强制性要求,来提高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水平,从而逐步缩小我国和世界先进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差距,进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

5.2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要规范化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首先要求在思想上要有创新观念。观念影响和决定着人们的精神和素质。随着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建筑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只有创新的观念,才有可能超越别人,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其次,要采用科学的工程项目管理方法。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方法的精髓是“以目标来指导行动”,也就是说要以实现最终的目标为最根本目的,而开展的一系列的行为,但是要注意行为的科学化,合理化,制度化。要根据最终目标而制定计划,不能片面强调某一个目标,要强调工程项目的综合效益。

5.3注重项目管理人才培养

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重视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二是重视公司内部非人才培养。

项目管理人才不仅要技术,还要懂经济、善管理,同时还要精通计算机。这样的人才培养离不开高等院校的培养。目前,国内已经很多高校开设了“工程管理”这个专业,该专业主要培养的就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类的人才。该专业的学生一方面要通过学习工程、管理、经济、计算机方面的理论知识,还要利用假期的课程设计、实践来积累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

对于公司内部人才的培养,要对专业队伍进行适当的强化培训,包括知识培训、技能培训以及心态培训三个环节来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积极进取,注重现场经验的增加。另外,公司内部还要实行工作绩效考核,对各个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表现和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和反馈,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决定惩罚与奖励,来激励先进,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5.4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建设工程项目中的资金使用可采用项目承包的方式:在施工过程中,项目资金到达之以后,由公司按比例扣除需要上缴的费用,若需要调剂项目资金,需要先与分公司协商确认,余款部分由分公司安排使用。当项目部的资金未到位时,要尽量优化付款方式,良好的付款方式往往意味着低廉的价格和优质的服务。

5.5加强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建筑业生产效率,并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建筑业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水平和能力,是21世纪建筑业发展的重要课题。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旨在通过有效的项目信息传输的组织和控制为项目信息的协调和共享服务。首

先要明确,整个建设项目组织结构中实施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单位或部门,选择符合建设项目信息化岗位要求的专人负责信息化工作,并制定并绘制建设项目信息分解图、与信息化相关的工作流程图和信息流程图等,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建设项目信息化处理平台,建立基于 Web 的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提供基于互联网的项目管理和信息交流, 真正实行网上办公,目前大部分企业都开发了项目信息系统,来对项目管理有关的数据进行采集、记录、存储、过滤,并把处理后的结果展现给项目管理人员。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实施工程项目的各个参与方都分布在不同的地点,信息处理还要充分考虑利用远程数据通信的方式,例如通过电子邮件收集信息和发布信息;通过基于互联网的项目专用网站(Project Specific Web Site,简称PSWS)来实现业主方内部、业主方和项目参与各方以及项目参与各方之间的信息交流、协同工作和文档管理等等。结论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由于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经验还不够,尤其是国际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经验很不足,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必须正视项目管理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积极面对,并认清其发展方向,采取相应的对策。只用这样,才能提高我国项目管理的水平,缩短与国外项目管理的差距,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使得建筑业不断发展壮大。小清新文章来源——海内论坛:www.xiexiebang.com

参考文献:

【1】何永哲,王宏涛.发达国家工程监理管理对我国项目管理的启示【J】.山西建筑,2009,35(18)

【2】王笑藏.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3).【3】黄智勇.奏议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广西恭学院学报,2004,15(1)

【4】赵霞.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浅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3).【5】鸿常胜,浅谈施工企业工程项目信息管理【J】.科学之友,2005(15).

第五篇:语文教学中常见问题及对策(最终版)

语文教学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问题1:太在篇章上做文章,过多过细地分析文本而忽略重点语句的教学。

对策:教师应加强对文本的理解,吃透文本的重难点,结合文本所在单元,备课时较系统地归纳出单元训练重点,有指向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在实践性环节上设计可以更充分一些,可以让学生通过课文,联系生活中看到的人、事、物,来做一定的迁移,还可以和写作指导结合得更紧密一些,这样就使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更加充分。比如教学六年级下册《夹竹桃》这篇文章,有两个出彩的地方。如课文第四自然段中,有几个句子是概括地写:“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写夹竹桃在春、夏、秋三季的形象,老师让学生通过概括的语句调动想象,让学生自己来描绘想象得到的画面,并且反复朗读,加强感受和体验的过程。又如幻想的一段,让学生用模仿的句式来造句,如果能多花点力气,多花点时间,如果老师不给学生点明,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从普通事物中发现其美妙的意趣,也是可以的。

问题2:问题的提出有的过于繁琐,有的偏离语文。

对策:一篇文章问题不易过多,过细。应设计围绕一个大问题逐步深入,引领学生层层深入地与文本对话,递进似地悟出教师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善于提出好的、到位的问题。什么样的问题好,那要看问题解决的实质是什么?语文的问题不能是单纯的追求“非语文的(如科学常识、道德伦理、历史地理等)”,如果产生了“非语文”的问题,允许学生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但最终的落脚点还是为语言的内容和形式服务。在问题中,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相互渗透的关系,相互依托。有时我们提出一些问题,学生无法解决。冲着这一点,就可以说明备课不够充分,学生的学习底细摸得不够清楚,或许从另个方面说明教师的文化底蕴不够深厚。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已迫在眉睫。

课堂是动态生成的,所以学生可能会出现许多意外的问题,也就是说与本课的教学无关,教师要注意掌握分寸,实在不需要解决的,教师要艺术性避开,但不要伤害学生的积极性。需要解决,又无关紧要的问题,教师要掌握火候,不要占据大量的时间。语文课决不是什么问题都需要解决的教学。

问题3:教学目标不清晰,导致学生阅读的盲目性。

教师应该思考,语文有没有引领性的问题?应该是有。其理由,语文是课程,语文教学的阅读与我们平时自由阅读不一样,尽管有人呼吁阅读的自由化,但在教育领域实现不了,教育的功能是培育人和教育人,它是有一定政治色彩的,有一定目的性的,否则我们不能称为教育。这样来看,语文有引领性的问题,那么什么是引领性问题?大的方面说是课程标准强调的,小的方面说是教材编排的意图,那么教师建构的问题首先挖掘教材的意图——生成问题的目标是三维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这些都是统领性问题,但在具体的课文中各有侧重。对策:不管哪一节语文课,我们都应该抓住关键的问题,围绕一个中心,定准一个基调,升华一种情感„„把“语文”的东西交给学生。这应该才是语文教学的“根”。因此教师应该加深专业知识领域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问题4:课内所学与课外积累发展非常不平衡,课外积累几乎成为一个空白。

对策:我们知道,学生良好的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是课内课外二者的有机结合。一个好的语文老师一定要在学生的心中渗透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多读书,多积累。厚积才能薄发,有了阅读的广度,才会有阅读的深度,也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深入思维,创造性思维。因此每位语文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分步骤、分层次地引领学生大量阅读。

问题5:课堂教学偏离了语文学科教育的特点

如有些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司马光》、《称象》、《亡羊补牢》等课文时,往往在初读课文认认生字后,就抓住文中的创新思维训练点,让学生离开课文漫无边际地想象,寻找乌鸦喝水、司马光救人、曹冲称象及亡羊人补墙的新奇办法,把对课文文字、重点词句、整体内容、思想意义、思考与感悟轻易放过,这样既使创新能力的培养缺乏创新知识基础,又窄化了课程目标,难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

对策: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组织教学活动时,要心中装着教学目标,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否则教学是失败的。为此教师一定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为主要目标,突出重点,提高效率,在40分钟里要做对提高学生素养最有价值的事,要加强基本训练,不能把朗读、背诵、写字、听写、巩固、练习都放到课外,教学活动应紧紧围绕识字、阅读基本任务展开。

问题6:学习方法的形式化,降低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中,新课程倡导自己、合作、探究。具体在教学中,教师应协调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关系,针对不同的内容、要求和具体情况,利用合适的学习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但在听课时发现,一些教师为了体现学习方式的改变,无论什么情况都在课堂上摆“小饭桌”,盲目地进行泛泛的合作探究,结果既使学生在课堂上转来转去,相互影响,不利于学生自主深入地学习和思考,又浪费了教学时间,弱化了学生自我认识基本教学内容和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的训练过程,影响了课程主要目标的达成。

对策:课堂教学中,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要因具体内容而定,对凡要求感知积累的简单内容,宜采取自由默读、背诵等自我感受的学习方式学习;对具有多元思维趋向、利于结合不同生活体验形成独特感受,培养思维个性的内容,宜让学生分别独立体验、思考、再当众展示不同的思维结果,引发多向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学习方式;对疑难的重点内容,则宜借助一些辅助手段或采用合作探究方式共同学习交流,以相互启发,加深理解形成共识,突破疑难,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问题7:课堂教学中拓展的随意性

有效的课后拓展不仅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学习的知识、技能、能力得到发展,而且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但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部分教师把拓展变成课堂教学的点缀,出现了拓展的随意性、形式化。如一教师在教《军神》一课时,学习感悟课文后,让学生说说“刘伯承在手术台上忍受着巨大的痛苦,用手紧紧抓住身子底下的白垫单,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殊不知,什么语言能表达这位将军的坚强意志?一位教师在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说邱少云壮烈牺牲了,但赢得了胜利,在当今“见义智为”的时代,学完课文后,你有什么话要说呢?这样的拓展严重的脱离了教学目标,是失败的。

对策:有效的课堂教学拓展要结合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实际,要选择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拓展模式。如果选择问题思考模式,那么,重点设计在课后思考方面采用哪些手段和方法;如果选择问题作业模式,那么重点设计在作业设计安排方面应采用哪种方式和方法;如果选择问题探究模式,那么重点考虑在问题探究活动设计与安排方面采用哪些方式与方法,究竟选择什么样的拓展模式,由教师依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结合学生需求创新性地选择和确定。

问题8:多媒体手段的滥用取代学生对文本的解读

对策:认清多媒体手段使用的意义:它能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多媒体具有信息量大,传输快,清晰度高的特点,用它来扩展知识、开阔视野,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只能是辅助,不能取代。问题9:重阅读教学轻识字教学

对策: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学生识字写字的训练,从低年级的握笔姿势、坐姿、好的书写习惯的培养入手。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进书写知识,加强写字训练。

问题10:教师专业素养的缺失

教学中有些教师发生专业知识传授的错误或对语文常识性知识模糊不清。

对策:语文教师要多读书,多读专业书籍,不断学习,加强对所教学科知识的了解,提高专业素养。

问题11:对新课标准解读过于绝对化

例如新课标中对中年级阶段教学不再提“分段、归纳段意”,有的教师就绝对地服从,不加以自已的理解,无论什么样的课文,一律不采用分段的讲解方法。其实,有些文章学生在初读时的分段是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梳理的。

对策:课程标准是实施教学的行动准则,但理论应是服务于实践,教师就根据学生的学情,课文的特点合理地使用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的最优化要。

下载术中护理的常见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术中护理的常见问题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骨科护理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样例5]

    骨科护理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 摘要:骨科的住院患者因车祸或意外事故致伤者居多。其特点为:急诊多、多发伤及复合伤多,病情复杂,变化快,病程及卧床时间相对较长,生活护理繁重,患者及......

    小学语文教学中常见问题及对策五篇

    小学语文教学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问题1:太在篇章上做文章,过多过细地分析文本而忽略重点语句的教学。 对策:教师应加强对文本的理解,吃透文本的重难点,结合文本所在单元,备课时较......

    中职人物素描教学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中职人物素描教学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摘 要】人物素描教学是中职美术教学中重要的基本功训练项目,文中通过当前中职美术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探讨,以求找到解决......

    行政机关公文格式中常见问题及对策5篇

    行政机关公文格式中常见问题及对策行政机关的公文,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公文格式规范化,是办公自动化的客观要求,也是充分发挥公文......

    幼儿教学中常见问题及对策[合集5篇]

    幼儿教学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摘要:幼儿教学对于幼儿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其研究具有很大的意义,本文以下内容将对幼儿教学中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以供参考。关......

    建筑材料检测常见问题及对策

    建筑材料检测常见问题及对策 甄五昌 甘肃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甘肃 兰州 730050 摘要: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是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之一,是确保建筑工作质量的重要前提。......

    教学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教学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 一个和谐的班集体。师生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能否正确有效地处理好师生之间的问题直接决定......

    中考作文常见问题及对策

    中考作文常见问题及对策 每年各地的中考作文都会涌现不少形式独特、内容新颖、语言亮丽的创新佳作,同时也会出现一些文不对题、语言苍白、立意陈旧等存在这样或那样问题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