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太极拳运动三字经的内容是什么
太极拳运动三字经的内容是什么?
太极拳,稳重心;初学步,后学身;先练形,再用心,意气劲,渐追寻。弓坐腿,中规矩;虚实变,贵自然。腹松净,头顶悬,肘节坠,尾椎垂。含勿过[1],莫耸肩;呼吸气,沉丹田。步如猫,形如鹘,上下随,内外合,气应敛,神宜舒。盘架子,功问己,习推手,练双人:先在心,后在身。心为令,气为旗,神主帅,身驱使,身虽动,心犹静,意不断,势相连。其根脚,发于腿,主宰腰,劲顺遂。松非松,柔化功;展未展,却从容。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务知己,养吾气;及知人,引落空,无不及,随屈伸,气未到,意先吞;意气君,骨肉臣。若中庸[2],理为-[3],立平准[4],气势腾[5]。练千遍,义自见,少理论[6],勤实践。研修法,重桩功。三性备[7],涵其中。首健身,略铺陈:正稳舒,圆缓柔,通心脉,畅血流,下肢壮,泵力张;活肺泡,息深长[8],腹内压,摩肝肠,精神爽,容颜养,中气足,代谢强,升免疫,医道彰。任何式,源一宗,若此法,效相同。偏见者,贬新编,古即好,不分辨。今传统,旧创新;世间事,日日新,与时进,理当然。明道理,善继承,去糟粕,取其精,再提高,更昌盛。
注:
[1]含胸自然舒展,不可着意做成寒背。
[2]中庸是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不偏不倚,不疾不随”,“无过不及,随曲就伸”等等理念就是中;松静自然,似松非松、将展未展,一切以平常姿态对待就是庸。可见儒家思想才是太极拳运动的哲理基础。
[3]王宗岳《太极拳论》: “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
[4]《太极拳论》:“立如平准,活似车轮”。
[5]李亦畲《五字诀》:“气势要有腾挪,精神要贵贯注”。
[6]杨家太极拳衣钵传人,杨澄甫的高足董英杰先生曾很
有见地地指出: “工夫昔人好,理论今人好;实在理论一多,工夫不专,进境反少矣。练功时最好少求理论,多做工夫。”
[7]即武术文化的三属性:健身性、实用性和表演性。
[8]息是呼吸,一吸一呼为一息。
我在学与教太极拳过程中,读了一些太极拳理论参考书籍,不少的“论”、“歌”、“诀”写得都甚是简练,但文字大多颇让人费解,不少地方要推敲猜度。而且它们所述内容相互间多有雷同,尽管提法不同,实质内容则相同。其中比较重要的大抵只有《十三势行功歌诀》(佚名)、《十三势行功心解》(武禹襄)、《太极拳论》(王宗岳)、《走架打手行功要言》(李亦畲)、《五字诀》等5篇。这些所谓经典理论,其实逻辑性不强,要讲明白的内容完全可以精炼文字,撮要阐述,或更详细地解释清楚的。笔者把一些拳论共通性较
强的内容浓缩成一篇,用三字韵文的三字经形式,把对太极拳锻炼的实质、练法、要领、目的及其发展的认识记录下来,供太极拳爱好者作参考,不致被那些文字眼涩而虚泛的众多拳谱所累。《太极拳运动三字经》原文见刊于2005年二月号《武林》杂志。然而,每句3字,同样是把需要说的话的内容浓缩,易记,但理解就不一定人人相同。因此,要对其原意作些解释,令读者更明白,对指导锻炼实践起点作用。
以下是《太极拳运动三字经》要说的具体内容:
太极拳运动的核心问题是抓重心,不论单练走架还是双人推手,在锻炼过程中都将稳住重心作为运动的关键。怎样学习太极拳呢?
要循序渐进。首先要从学步型开始,把弓步、丁步、虚步、独立步等步型练好,接着将上步、退步、进步、撤步、出步、收步扣脚、撇脚等步法学好,把尾闾中正、顶头悬的身型学好。这就是说,要在开始时就把你要学的太极拳套路的架子搭好,然后不懈努力坚持锻炼。从用肢体去打拳,学到用心意去打拳,体会意识引导动作的练习方法。由意念产生气势,气势结合着劲力的虚实、开合、吞吐、卷放,这样的锻炼过程非常漫长。入门引路须口授,工夫无息法自修。在老师指导下,加上自己不间断的苦练与探索,一步一步,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去提高。
弓腿、坐腿是走架入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也是推手的基本功。必须一丝不苟、中规中矩地学,当老师的也要中规中矩地教。弓腿(即弓箭步)时人体重心前移,前腿屈如弓形,但膝盖不可超越脚尖;后腿向前自然伸直,膝盖不可下弯如跪;两脚掌抓地,脚掌缘与足跟不可掀起翻离地面。除了吴式太极拳要求足掌平行(图8-3),其他各式的弓步,前后脚掌都成一定的夹角(一般是450~ 600之间),两脚掌中间要有纵向的步幅一般约为30~50厘米,因人的高矮和工夫程度而异)和横向的距离(前后脚掌内缘之间的距离,一般约10~30厘米)(图8-4)。以这2个距离为边线的一个长方形面积就是保证做运动的人重心的支撑面积。没有了这底座面积,动作就不可能稳定。弓腿时上体必须正直,头顶向上,下颌微收,脊椎节节下垂,两胯松开,腰向下塌,躯干基本与地面垂直。坐腿,即重心后移成虚步,重心线落在后脚上,前脚变轻。坐腿时一定要将胯向后缩回,腹部放松,腰往下塌,保持原先弓腿时上体的身型。这一弓一坐,就是下肢动作的一实一虚,构成运动过程,所以非
常重要。太极拳运动时,不论向前或后退,靠的就是弓腿坐腿。这过程中上体的规律是头顶上悬,尾椎下垂。弓腿时会感觉小腹略微充实(气沉丹田),坐腿时腹部一定要放松自然,不可挺腹或收腹。除了下肢的虚实变化,上肢也有虚实的变化。其变化随动作的意念、技法的要求而变。对上肢动作总的要求是松肩坠肘,臂成弧形(但肘弯的形态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动作的虚实变化而有曲有伸,就是要懂得随曲就伸),展指舒掌。
含胸拔背和松肩坠肘都是杨氏太极拳身法十要其中的2点。含胸拔背的意思是指运动时要求躯干前后的形态——前是胸(胸骨),后是背(背脊骨)——胸背自然伸直。含是挺的反义词,含胸就是不可挺胸的意思,不是要胸骨往里缩陷。拔是拔长,是压缩的反意。拔背是
背脊骨——上至颈椎,下至尾骶——节节往上竖起,直上下行,与顶头悬相结合,把精神领起,不要寒背而形同萎缩。切不可把含搞成陷,把拔背误解为使背肌、肩胛紧张,做成寒背。前贤就是唯恐练拳的人将躯干练成陷胸寒背,形态萎缩,或胸部僵挺,才提出含胸拔背的中庸之道来的。其实它只是提出要躯干形态自然,精神上领,不可太过。有人提出,为了含胸要将两肩锁关节有意识地向前合。如此一合,必然会有点缩胸寒背了。练拳时肩锁关节
不必向前合拢,也不必向外拉展,能放松不耸就得了。贵在自然二字。
初学太极拳要自然呼吸,进一步提高就要注意呼吸与动作的配合。而且是深长细缓匀的呼吸,引领着动作。吸气时动作开展,为虚;呼气时动作收合,为实。这种练法一定要用“腹式呼吸”方法:吸时脐下小腹放松,呼气时小腹随之沉实,这就会对气沉丹田有所体验,拳势呼吸就是依此进行的。
练太极拳,要沉稳轻灵,怎样去做呢?迈步时掌握了弓腿、坐腿虚实的变化,加以缓慢均匀的节律,就如猫在搜捕老鼠时迈步那样的静而轻、缓。同时从整体的架势看,由于精神上领,专注一方,动作在意识活动下进行,因而其形态有如在觅食的鹘鸟那样的敏捷,精神
集中,全神贯注。另外,练太极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肢体的协调,要上下肢动作同时配合,内在的意念活动、呼吸活动要与外形的肢体活动一致,不可割裂。不可先手后脚,先右后左,两手各做各的动作,或者脚迈出还没落地,重心就已前移,左右前后上下完全脱节,那样就不是太极拳了。太极拳运动讲究“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动作由内引外,神舒体静,刻刻在心,不浮不躁,不形于色”。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要把“颐指气使”那种气焰收敛起来,聚精会神,安舒松展。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能用意念引导肢体拳式的活动,锻炼就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了。
所以,练拳过程可比喻于行军打仗,心是精神意识,是主帅,是总司令;身是肢体,是按命令行事,被驱动差遣的使者;平稳、深长、缓慢的呼吸如军旗,引领肢体动作的开合、卷放、蓄发。打拳时,身体四肢虽然在不停地动着,但精神是安静放松的。每一招式都是意念所驱动,肢体不使拙力,一招一式随着意念的绵绵不断,没有明显的停断,势势相连。
太极拳是武术运动,它的动作也是由攻防意识表现去完成的,所以要讲究劲力。而这个劲力不是拙力,它来源于意识,根基在牢牢站稳于地面的脚,发动于下肢肌肉活动,主宰于腰的旋转,通过脊背、臂膀而集中于一处,或放或收。因而太极拳用的劲不是某一个肢体部分的力,而是协调整体集中于一点的很强的劲,动作表现在手而力量来源于腰腿,是势断劲连,劲断意连的。从架子外形上看,太极拳运动似松非松,将展未展,非常柔顺又很恬静
从容,没有一点紧张也没有一点散漫。太极拳运动的最高境界是松静自然。要达至如斯境界,就得花大工夫,结合所有要领经历长久的磨炼。
从技击上说来,太极拳尚柔化,不求主动猛力出击,讲求以静待动,后发制人。人不出击,我就静待,只要敌人稍有动作,我就要占住先机。这就是“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的太极拳“舍己从人”理论。可见,太极拳是化被动为主动的技术,不是只讲慢不讲快,只讲被动柔化,不讲积极进攻的,关键在于伺机而动,抢占优势。因而太极拳练时越慢越好,用时是越快越好!因此,前贤陈式太极拳家陈
鑫先生曾说: “练太极拳,既能慢到十分,又能快到十分。”顾留謦先生说: “太极拳举动轻缓,是为了发展重快。”
太极拳锻炼形式中的单人走架子是练养气的知己工夫。呼吸要深、长、细、缓、匀,练功的关键是把握自己的重心。而双人推手练习,则是在知己工夫的基础上,与人对待,“引进落空,合即出”(诱敌进击而使之落空后,我则乘机出击),用劲无太过,无不及,适其所需就好了。无论走架或推手,都是心意为君(策划),躯体动作为臣(执行),意念在动作之先,感觉要敏锐,即使一根羽毛或一只苍蝇落下来那么轻的力,也能感知,作出反应。
从哲理方面来说,太极拳与周易,与八卦,五行是毫不相干的。它反而处处反映出中庸之道的儒家思想,万变不离其宗。一以贯之的是这个“立身中正安舒”,“不偏不倚”的道理。动作则静如山岳,平衡稳重,左右对称;不偏重于前或后,或左或右;要有前则有后,有左则有右。比如“单鞭”这个架势,躯体中正,两臂张展均衡稳定;两手不可一高一低,一伸一缩,从安静中取势,稳如山岳,气势腾挪。这些道理要从努力实践练习中探究。俚语有云:“拳打千遍,其义自见”,“拳打千遍,身法自然”。要提高,不可只是口头上诵读理论经典。练太极拳到底是习武,要从基本功,从桩步上练出工夫来。功多才会艺熟,空谈理论常不切实际。
太极拳既是武术运动的一部分,它也具有武术运动的共同性,因而也具备武术运动的三大属性,即健身性、实用性和表演性。健身性毋庸置疑了,近百年来大家都知道太极是健身拳,也为医学研究所证实。许多大型活动(如1990年亚运会开幕式等)都以千名太极表演为首选,其表演性也毋庸置疑。唯其技击性是否存在呢?太极拳同所有武艺都一样,功多才能艺熟,熟才能生巧。太极拳也是拳,一拳一脚,踢打摔拿,练得多了起码人的反应也就变
得灵活敏捷些。将主要的技击动作组合形成条件反射,练久了,加之以胆、力,也就会用了。推手是太极拳特有的技击性训练方法,然而也是要多练,经常练才可以派上用场。别的武术也莫非如此!现代武术训练已分两条路走,各有擅长。一个方面是专门化的套路训练,另一个方面是专门化的技击散打训练,都走专业化。要实用,当然得专门训练。任何一种技艺都要经专门化训练才可派上用场,想学会一招半式就能用,那是脱离实际。目前太极拳锻炼虽然对其技击实用性要求不高,或练拳人根本不予理会,但它实在是存在的。正如著名太极拳前辈徐致一先生说: “太极拳的技击工夫和健身效果,原是同一个方法下的两个产物,如果在意识上把每一个动作都看做技击方法,当然可以增进技击工夫,但同时也并不会减低它的健身效果。如果意识作用专注在健身方面,自然可以得到更显著或者更充分的健身效果,但在无形中也有培养技击基础的作用。”
现代人练拳当然首先是为了健身的。太极拳的防治疾病保健作用由它的运动要求所决定。简单陈述如下:中正、沉稳、安舒、圆滑、缓慢、柔和的运动可以加强心血管机能。练太极拳时下肢肌肉有规律地张缩,对血管起了泵力作用,使下肢静脉血液向心脏回流作用加强。深、长、细、缓、均匀的呼吸运动使气管黏膜经常得到良性刺激,使之对外环境(如气温高低、粉尘等)提高了抵抗能力,同时又使肺活量和肺通气量大大增加,胸腺增强,免疫功能大大提高。腹式的呼吸方式,令横膈肌加强了锻炼,腹内压有规律的变化,对腹腔内脏器起到很好的按摩作用,各脏腑的血循环及其组织都得到改善。胃腑乃受盛之官,胃纳改善,人的中气就充足,新陈代谢相应加强,产生减少疾病,脸色变好的效果。这些方面都得到了医学的验证,相应的又丰富了体疗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内容。
说到太极拳的发展,现已产生多个流派,但无论何式何派,它们都是同源而来,各式太极拳的锻炼方法都同样收到锻炼功效的。然而目前社会上有些持偏见的人士,无视现实,扬古抑今,认为古的才是正宗的,对国家体委为推广太极拳而在传统基础上简化编定并推广了几十年,影响深远的套路有不少贬伐之词。认为今不如古,说今天的只是太极操,不是拳术。有的甚至荒谬地著文指称:练新编太极拳套路会伤膝伤身,只有改练所谓的传统套路才有确实的保健效果。这恐怕是一种非常偏激的观点。他们不去想想,现代称之为传统的东西,在产生它们的当代(不过距今100多年)还不是人们创编出来的吗?还不是新编吗?它不会一问世就那么传统。而现代经挖掘整理提高产生出来的套路,在练法与要求上跟过去的传统基本一致,只是删繁就简,难度少了,对肢体的运动承受力要求降低了,运动创伤应有所下降才是。这些套路再经过几十年,它们不也就是传统了吗?世间的事物都在变化,都在前进,都在吐故纳新;所有科学文化事业都在发展提高,与时俱进是当然的道理。经过不断学习,洞识世间变易的道理,善于继承传统,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整理,再加以提高,太极拳运动岂不是可以有更广阔的发展天地吗?哀叹今不如昔的卫道士们应该更新观念,循世界发展的自然规律去看待世间的一切事物,这才是正确的世界观,才能正确评价太极拳运动发展的过去、现状和未来。
第二篇:运动手抄报内容
奥运手抄报内容资料作者:查字典编辑
我要投稿
※奥林匹克运动会竞赛项目是如何规定的,遵行什么原则?
一般由国际奥委会,国际奥委会所承认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及主办城市三方协商决定。确定奥运动竞赛项目有3个基本原则:A、必须是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开展的运动项目;B、对促进身体健康有益的运动项目;C、目前制定有统一的竞赛章程和规则的运动项目。
※奥委会比赛项目至少要包括几个?
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比赛项目至少要包括15个项目。
※奥运会百年历史以来,取消了哪些项目?取消后又恢复的是什么项目?
板球、槌球、高尔夫球、网球戏、兜网球、汽艇赛、马球、罗克球、墙网球、橄榄球。网球自从第一届奥运会列入比赛项目,1928年第九届取消,1988年第二十四届奥运会又恢复为正式比赛项目。
※奥运会运动员的宣誓词通常由谁来念,内容是什么?
根据国际奥委会决定,从1920年第七届奥运会开始安排运动员宣誓。由东道国最著名的运动员左手持旗帜一角,举右手宣读誓词:“我代表全体运动员宣誓,为了体育的光荣和本队的荣誉,我们将以真正的体育精神,参加本届运动会比赛,尊重和遵守各项规则。”自1968年奥运会又增加了裁判员宣誓。
※奥运会吉祥物最早在哪届上出现?
奥运会吉祥物是从1972年在慕尼黑举办的第二十届奥运会出现的,为一只小猎狗的图案,从此形成奥运会的传统。
※世界上第一套奥林匹克纪念邮票哪个国家发行,共几枚?
希腊在第一届奥运会上发行了世界上第一套奥林匹克纪念邮票,共12枚。
※五大洲选手首次聚会在哪届奥运会上?
五大洲选手首次相聚于1904年在伦敦举办的第四届奥运会上。
※奥运会参赛人数最多的是哪届?
参加国家(地区)和运动员人数最多的是第二十五届,有172个国家和地区的10632人。
※有哪几个国家一次不缺席地参加了奥运会?
一次不缺席参加了各届夏季奥运会的国家只有4个:澳大利亚、希腊、英国和瑞士。
※奥林匹克圣火火种如何传递到主办国的?
首先,在奥林匹亚用聚光镜聚集阳光引燃火炬然后传送到雅典,再用飞机、轮船、汽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运送,或徒步将火炬接力传送到主办城市。1926年蒙特利尔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传送火种点燃奥林匹克火炬,但这种做法遭到反对,大家认为这样做失去了传送火炬的意义。从1980年起又恢复了传统的火炬接力传送方式。
※奥运会是由国家申办还是城市申办?如何申办?
奥林匹克运动会是由城市申请主办的。过去,一个国家可以有几个城市同时申请主办某届奥运会,现在国际奥委会对这一规定做了修改:申请主办奥运会的城市,经国家奥委会同意后,由该城市的官方当局向国际奥委会提出;在有几个城市同时申请时,由国际奥委会开会选择其中的一个。这种会议必须在非候选城市的国家里举行,一般情况下至迟在六年前选定。如国际奥委会发觉被选定的城市不适合举行奥运会时,可临时协议,改变地址。
※奥运会金牌数是怎样计算的?
奥运会的金牌数是按照比赛项目(单项数)计算的,并非按照实际颂发的金牌数计算。这是因为,奥运会中有许多集体项目,如球类比赛、接力比赛等,参加决赛获胜的冠军队每人都要获得一枚金牌,但计算金牌总数时,一项只计一枚金牌。银牌、铜牌的计算方法与金牌相同。
※慕尼黑“黑九月事件”是怎么回事?
1972年第二十届夏季奥运会在慕尼黑举行,会期从8月26日至9月10日,9月5日凌晨,5名巴勒斯坦“黑九月”分子突然袭击了奥运村,抓住9名以色列运动员和2名以色列保安人员,把他们作为人质,要挟以色列当局释放正在关押的256名巴勒斯坦人。德国警方全力营救,未能成功,11名人质被杀,这桩流血惨案,被称为“慕尼黑事件”或“黑九月事件”。这届奥运会因此被迫停赛一天,顺延至9月11日结束,这在奥运会史上还是第一次。这次流血事件引起了体育界人士的震惊,促使以后各届奥运会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
运动会小报
2011年11月3日至11月4日川大附小清水河分校开了运动会;同学们很高兴。
早上8点,同学们和家长都整齐到了学校。班主任王老师让我们再复习了入场式、口号;爸爸们就赶紧在我们的教室门口训练了2次入场式和口号。
铃声一响我们二一班的家长们都在二二班教室门口排好队,准备和我们一起下去参加入场式呢!当我们来到操场上站好队列的时候,广播里响起运动会进行曲的歌声;第一个出场的是国旗,第二个是彩旗,接下来就是鲜花;我们二一班是第一个出场的班级,我们激动地走向舞台中间,一起叫着口号“我运动,我健康,二一班我最棒!”可惜家长们只叫了一次,而我们却叫了三次呢!我们还进行了才艺表演“运动歌”,然后我们走到班级位置上,有的同学去换服装准备跳拉丁舞,有的同学端端正正的站起认真地看其他班的入场式和才艺表演。
这次运动会我们参加了穿越水帘洞、积水成渊、接力赛、拔河、小飞人;在比赛时,入场式、接力赛、拔河、积水成渊、穿越水帘洞得了第一名;可惜小飞人得了倒数第一名。这次运动会让我们学到了要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为班上争取荣誉。希望下一次运动会我们能得到全校第一名!
边框占版面多一点,少抄些关于运动会稿件
1.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里,在这远离城市喧嚣的战地,所有的激情,都在那一阵阵呐喊声中凝结。所有的希望都在呐喊声放飞了。所有的力量也都在呐喊声中升华了.就在激昂的比赛中,运动员们接受了一次次的挑战,一次次超越了自我。他们以自己的行动,充分展现了自己的实力.展现了真我的风采。展现了自己的顽强拼搏的精神.我们期待运动员们成功的喜悦,我们也随时准备送上失败的鼓励。让你们的成功与我们喜悦凝结在那一秒钟,变成永恒!
2.白色的跑道是你们运动的轨迹,台上的呐喊是对你们拼搏的肯定.这是耐力与意志的考验,超越自我,不断突破是你们的目标,当你们体验过从他人身边飞驰而过时,你们将再次获得新的感悟,那便是自我人生价值的体现,更是为班级争夺荣誉的自豪,拼搏吧!努力吧!运动健儿们,胜利就在眼前,我们绝不言放弃.
3、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尝试 尝试中,我们走向成功
品味成功与失败,走过心灵的阴雨晴空 人生如赛场,路途似跑道.运动健儿们,不要放弃每一次的尝试 假如你成功了
这就是下一次前进的动力 假如你失败了
就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继续努力
无论成功与否 重要的是你勇于参与的精神 无论成功与否,我们永远赞同你,你们永远是我们的骄傲 努力吧,运动健儿们!在这激昂的比赛里,尽情展现你们的风采!
4.在阳光的照耀下,跳高的比赛场地格外辉煌,运动健儿们,用他们那矫键的身躯,冲刺着一个又一个的高度。没有尝试,怎会知道自己是否为强者,超越自己,也许会创造一番新天地!运动健儿们加油吧,去创造一份份的奇迹,去创造一份份的惊喜!
5.致跳高运动员 左手遮不住汗水 右手遮不住太阳 满场的眼睛 是满场的期盼。跨出的脚踩在云层 飞跃的心在沸腾 轻捷如燕 威猛如鹰
欢乐扬起了臂膀
沉浸在反复轮回的场面中 汗水流淌过,泪水浸泡过,在阳光下发出光芒。
6.致跳高运动员
一根细细的杆子横放在半空中,它细,然而却是决定你成功与否的坎,不可怕,不要怕,只要你有决心,只要你有信心,这又算得了什么?
没有经历过坎坷就不会有成功的喜悦,一次次地拼搏,一次次地突破,加油吧,努力越过这挡在你前面的坎。
你象一只雄鹰,翱翔在晴空之中
你象一颗金星,闪烁在宇宙之中
你象一匹骏马,驰骋在战场之中
没象是头猎豹,疾驰在草原之中
你象一艘快艇,飞奔在海洋之中
胜利的果实等你摘取
希望的高峰等待你去攀登
人生的路,有坦途,也有坎坷;走过的岁月,有欢笑,也有苦涩。泪水告诉我一个跌倒的故事,汗水使我多了一份沉重,几多成熟。理想毕竟不同于现实,失败是生活的一部分,谁也无法选择,无法拒绝。人生要自己去拼搏,去奋斗,在风雨中百屈不挠、勇往直前,在自己的每个驿站都留下一段无悔的回忆。流泪不是失落,徘徊不是迷惑,成功属于那些战胜失败,坚持不懈,勇于追求梦想的人。
跳跳跳跳
绳绳绳绳 一根绳,两人摇,摇下来像小船,摇上去像小桥,你来跳,我来跳,蹦蹦跳跳多可爱。
因为我运动,所以我快乐
每天我都可以高高兴兴的过,因为我健康;我健康,因为我运动。因为我运动,所以我健康。
生命对于我们而言,只仅仅是一个开始而已,良好的开始意味着美好的结局,所以我们不能马虎得对待我们的开始。那就动起来吧,在运动中建筑起一个健康快乐的自己,在运动中感受一切值得高兴的事,让我们的生命因为它而精彩起来吧!
运动之中,我们体会到生命的可贵之处,感受到生活的快乐。青春不是永恒的,但运动却是永远的。运动没有年龄的限制,没有身份,地位和种族的差别。它不想战争那样残酷,交错着血与泪。它会给我们健康,给我们快乐,带给我们世界最美好的东西。
运动不只可使我们拥有健康,更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乒乓球让我们思维变的敏锐,排球,篮球让我们懂得集体协作的重要性;登山又可让我们知道“下山容易,上山难”的人生哲理,这些所有的运动无一不是给我们益处的。
生命是真实的,运动是真实的,只要我们运动了,那快乐就不是梦,梦也不是梦了。因为我运动,所以我快乐。通向快乐的阶梯正在等着我们去攀登,整装一下,我们出发吧!
第三篇:争胜小学推广普及太极拳运动实施方案
三台县争胜乡中心小学校
推广普及太极拳运动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
太极拳作为我国民族体育的瑰宝,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产物,她是我们祖先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她始终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在学校体育中开展太极拳的教学,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弘扬民族文化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太极拳强调身心合修,注重精神和体魄的平衡发展,宜于塑造心理、生理都健康。太极拳能醒脑精神,调节神经,特别适合从事脑力劳动的师生和知识分子修炼。
二、工作目标
1、培养对太极拳的兴趣,能熟练完成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的动作,记住口诀要领。
2、学生学习更多式的太极拳法,做到演练整齐、自然,动作规范。部分学生会舞太极剑(扇)。
3、理解太极文化内涵,将自己溶于太极拳文化海洋中,容得下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化解有不同意见甚至对立的人。
三、实施步骤及措施
(一)、启动准备阶段
1、组建“练太极、修身心“活动推广小组、培训骨干、确定教材,落实活动实施方案,校长室负责。
2、组建“弘扬太极文化”信息资料收集小组,主任室负责。
3、学校成立“太极拳演练”推广小组,推广小组作为学校推广太极拳的骨干队伍。学校在近期内启动对推广小组全体成员的培训工作,力争短时间内完成培训任务,工会负责。
4、学校在近期内开展“弘扬太极文化”的各项宣传推 1
广活动。
召开一次“练太极、修身心”教师会,统一思想,提高全体教师对活动开展的正确认识。学校宣传橱窗出好一期专刊,展示“秉承太极文化”的文字图片资料。各班级开一次主题班会,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太极拳”的影像资料,培养学生对太极文化的兴趣。
(二)、全面实施阶段,经过一月左右的时间全体师生对太极拳操练,达到全校师生人人会打太极拳的预定目标,为形成学校特色奠定基础。主要工作为:
1、将“普及太极拳”作为2013年学校工作的一项重点工程抓细抓实,由校长室牵头制订在全体教工中“普及太极拳”的实施计划。3定时间、定制度,做到每位教工人人来打、会打、爱打太极拳,为全体学生作出表率。
2、自本学期起,在全体学生中开始教学太极拳,由学校少先队大队部牵头,艺体组制订在全体学生中“普及太极拳”的实施计划,做到活动开展管理网络齐全,时间安排科学合理,教学中心工作与太极拳操练两不误。操练时间原则上穿插在体育课及课外活动中进行,“太极拳”作为校本课程有机渗透在体育教学计划之中。经过多次研讨,根据太极拳的特点,结合我校的实际,决定分三个阶段落实太极拳教学目标。第一阶段,主要培养学生对太极拳的兴趣,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初步了解太极拳,并在体育游戏中渗透太极拳最基本的手型、步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进行分解动作的传授。
第二阶段,了解太极拳的基本理论,训练太极拳的基本功,基本掌握练习方法,学会24式简化太极拳的全套动作。第三阶段,熟练掌握24式简化太极拳,做到连贯协调、圆活自然,并在练习中感悟太极文化,部分学生能掌握42式太极拳。
3、由学校德育处室牵头,将普及太极拳活动融入学校教科研工作轨道,对活动开展的全过程进行及时的跟踪了解,及时科学分析活动开展中的综合情况与一系列有待修正
解决的问题,定期向学校指导小组反馈信息报告。并在适当时机选择相关课题开展教学研讨。
(三)、巩固提高阶段。通过全面实施阶段的普及,本阶段起把“太极拳”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之中,择机向社会展示,以逐步突现学校的这一特色。
1、自这学期起,学校将全体师生打太极拳列为大课间项目,并精挑细选苗子分别成立教师、学生“太极拳队”,在这两支拳队的带动下推动学校太极拳操演水平由普及向提高提升。
2、学校将弘扬太极文化融入到各类计划之中,将“太极拳”课程作为校本课程列为学校体育教学项目,并列入学校每届运动会的展示与竞赛项目。每学期设立“太极文化周”,开展“太极拳”汇演会操,同时也作为每届教工健全运动会的一个项目。
3、学校教导处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注重于搜集积累“弘扬太极文化”活动开展的各类资料,精心组织相关教师开展专项的教科研究,撰写相关论文,在时机较为成熟的情况下形成一整套有价值的相关资料。
三台县争胜乡中心小学校
二○一三年六月二十日
第四篇:五河县太极拳运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五河县太极拳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前言
二十一世纪,从人类健康角度来看,是一个人类自我保健的世纪,而人类自我保健的手段中,最卓有成效的,首推融健身、防身、修身、养性、娱乐为一体,代表东方文化智慧结晶的——太极拳。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太极拳运动作为全民健身的一个重要运动项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近年来五河县太极拳运动的发展也十分迅速,伴随着全民健身观念的不断加强,太极拳锻炼在很大成度上满足了人们追求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以及不同体质的人都能在太极拳运动中找到乐趣.2 太极拳的概况 2.1太极拳的起源
关于太极拳的起源,历来说法不一。一种说法是太极拳起源于宋代武当山道士张三丰,他在皇帝召见途中受强盗阻拦,夜梦武当山神授以拳法,杀退百余贼人,创造了太极拳。另一说法认为张三丰为元末明初人,在武当山修道炼丹过程中,观察蛇雀之争,探索龟鹤长寿之秘,由此创编了太极拳。另一种说法是陈家沟起源说,这种观点认为,太极拳为明末陈王庭所编创。持此观点的代表人物为武术史研究者唐豪、顾留馨等。唐豪先生在实地考察了河南温县,并查阅了县志和《陈氏家谱》等后得出此结论。主要依据为陈王庭遗诗中有:“叹当年,披坚执锐,扫荡群氛,几次颠险。蒙恩赐,枉徒然!到而今,年老残喘,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闹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趁余闲,教下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作为其编创太极拳之论据;再者,据《陈氏家谱》载,陈王庭为“陈氏拳手、刀枪创始之人也。”由于广为流行的几大类太极拳与陈式太极有着渊源或师承关系,故加重了此说法的权威性。在一段时间内,这一观点曾占主导地位,如《简明武术辞典》等书中均用此观点。
还有一种说法是王宗岳创拳说,王宗岳在中国太极拳史上的重要地位,为历代拳家所公认。他首次运用易学概念,并阐发《周子全书》于拳理之中,写成《太极拳论》.遂使“太极拳”名称得以确立,其文也成为太极拳传统理论的顶峰:由于王宗岳第一次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太极拳拳理、拳技,且王在武史中有迹可查,故有人据此认为王宗岳总结前人经验,首创太极拳于世,后传人陈家沟:因现存有文献记载,“王宗岳传拳蒋发,蒋再传陈长兴”之说。
2.2 太极拳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武术中,最能体现中国人性格气质的,莫过于太极拳了。太极拳合技击与养生为一体,是一种意气运动。它要求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意动形动,意到气到,气到劲到,劲由内换,柔中有刚,刚柔相济。在技击时,太极拳讲究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小力打大力,从不以拙力取胜。太极拳由一系列螺旋缠绕动作组成,每个动作都呈圆形。从外观上看,太极拳全部是划圆的动作,与其他拳派迥异其趣。
在行拳时,它要求以腰为轴,节节贯穿,以内气催动外形,示柔缓于外,寓刚疾于内,沾手即发,以此体现出避实击虚、蓄而后发、引进落空、松活弹抖的独特技击风格。
在技击原则上,太极拳坚持重在防御,以守为攻,以退为进,即所谓“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太极拳高手们一般不主动进攻,而是防范周严,后发制人。他们多是 等待对方进攻,一搭上手,即粘住不放,舍己从人,顺对方进击的方向,以弧形动作化开 对方的劲力,借力打力,发挥“四两拨千斤”的特长。太极拳利用离心力原理,以腰脊为 中轴,自己一切动作皆为内圈,而始终置敌于外圈。这样,即便内圈的动作慢些,仍可胜 过外圈的“快”,易使对方失去重心。行拳者在舒缓潇洒的旋转之中,随时可以骤然发劲。
太极拳的发力多是弹抖之劲,称为“寸劲”,即在极短距离内,无须大幅度作势,即可将 内劲发出。这是由意气引导,身体诸大关节高度谐调,而于刹那之间爆发出来的一种合力,其劲甚短,其发极速,其力冷脆,具有较大的威力。太极拳讲究以弱胜强,以慢胜快,以少胜多,以巧胜拙,最忌以拙力死拼滥打,最忌硬顶 硬抗。它是一种蕴含着深奥哲理、充满了智慧的拳种,它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处世之道,体现了中国对人生、对宇宙的悟解,可谓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特殊表现形态。
2.3 太极拳的流派
太极拳自明末清初陈家沟陈氏第九世陈王廷创发后(即1645年前后),传衍了约200年,到了陈氏十四世陈长兴陈有本时期(即1840年前后),一直在陈家沟陈氏中口传手教,历经六代人的传承发扬。陈长兴和陈有本二人,感到太极拳传承已久,恐怕许多精华被遗传失弃,便开始由博归约进行总结概括。陈长兴归纳出老架(亦称大架)
一、二路,陈有本归纳出新架(后称小架)
一、二路,作出了重要贡献。时值河北永年广府镇青年杨露禅,向陈长兴求学太极拳。初因家族订出禁约,不肯收其为徒。后杨在陈德瑚家为伙计,陈长兴在陈德瑚家开办武学社,传授子孙太极拳,杨在服务众人中暗中学会了太极拳。杨在深夜习练太极拳时,被陈长兴发现,见其刻苦自学,十分聪颖而有悟性,收其为弟子传授了太极拳。杨经过十八年三进陈家沟学成太极拳后,回乡开办武馆,因有名声被请到北京王宫中去教授太极拳。杨的同乡武禹襄,见他学得太极拳,也奔陈家沟拜师求学。陈长兴因年迈让其随侄儿陈清萍学习。武学会太极拳后,也回到永年广府镇传授,并刻苦钻研太极拳的理论特点。杨在清宫中传授太极拳,结合王公贵族不能吃苦的特点改动深难动作,经其子杨健侯衍定出杨氏太极拳。武经过研究,吸取当时人员的特点改动,经其外甥李亦衍定武氏太极拳。民国初年时期,杨氏太极拳习练人员中,有一满族人全佑传其子鉴泉。其子改汉姓姓吴,吴鉴泉又衍化出吴氏太极拳。武氏太极拳经郝为真,传授给形意、八卦名家孙禄堂,孙又衍化出孙氏太极拳。至此,陈、杨、武、吴、孙五大流派太极拳形成,在全国各地传播。现经国家体委承认,在海内外广泛推广普及。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走访五河县各个运动场所,了解群众性太极拳运动发展的真实现状以及场地设施器材的情况,归纳总结出影响五河县太极拳运动发展的主要原因。
3.2 研究方法 3.2.1文献资料法
根据所研究五河县各个运动场所中太极拳的开展现状与对策相关内容,通过因特网文献搜索引擎:CNKI、EBSCO文献库以及中国国家图书馆文献资料库等途径,查阅并收集各个省、市、县的运动场所所推广普及太极拳模式以及太极拳教学方面的论文文献进行整理归纳。
3.2.1访谈法
通过走访各个运功场所练习太极拳的拳手5人、教授太极拳的教练1人,对其进行访谈,从而了解各个运动场所开展太极拳运动的相关问题。通过归纳整理,针对太极拳练习人数、男女比例、年龄比例等方面,进行细致深入的调查访谈和研究讨论。
3.2.3问卷调查法
针对本文研究内容,设计五河县各个运动场所太极拳运动开展现状的相关问卷5个题项,8个条目。问卷发放对象为:五河县各个大、中、小型运动场所共20个。实际发放问卷20份,回收2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20份,有效率为100%。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 4.1 五河县太极拳发展现状
众所周知,自从杨露禅进京授拳定天下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在这一百多年里,太极拳在飞速的发展及演变着。解放前,太极拳主流派内分出陈、杨、吴、武、孙五大流派,新中国成立以后,太极拳由传统向现代发展,和其他体育项目一样,日益广泛开展,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50年代出现“做操热”、“跑步热”的同时,一股“太极拳热”、也在中国大地悄然兴起。
4.2 太极拳运动参与者特征的分析
根据对五河县各个运动场所中运动员的走访、以及因特网文献库的资料中分析出五河县太极拳运动发展的现状:第一、五河县太极拳练习者存在年龄老化;身体现状并不良好;职业较为稳定;受教育程度较高;已婚率高;女性多于男性;对太极拳的理论知识缺乏了解的现状。第二、练习者对太极拳的健身机理和内涵认识不清、练习效果不佳等是影响学练太极拳积极性的主要因素。五河县太极拳运动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5.1 普及面不广 ,普及的阶层有较大的差别
练太极拳的人绝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者 ,说明太极拳在中老年人这一阶层普及率较高 ,而青壮年这一阶层普及率就差多了。出现这一差别的主要原因是太极拳动作轻柔缓慢 ,很多人都认为太极拳是老人打的拳 ,这是对太极拳认识不全面的表现。其实太极拳是刚柔相济、动静结合的拳术 ,运动量可大可小 ,特别是太极推手这一练习手段很适合年青人练习。
5.2 竞赛水平不高 ,影响力不大
太极拳比赛是各门派公开交流的主要途径 ,除拳、械、套路比赛 ,还有推手比赛。由于各门派的套路不同 ,所以只有推手比赛才能真正起到交流切磋的作用。但目前我国推手比赛水平较低 ,真正能运用太极拳技法的不多 ,所以观赏性较低 ,社会影响力也不大。造成这样结果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宣传不够 ,很多人不知道太极推手是怎么回事;(2)竞赛规则不够完善 ,选手的发挥受到限制;(3)参赛选手水平不高。
5.3 传统太极拳教法落后 ,缺少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当代太极拳 ,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太极拳博大精深难以理解 ,学成有相当难度。很多人学拳很多年仍不得要领 ,原因很多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的水平问题。怎样用科学的方法教导学生理解拳理 ,领会精髓 ,少走弯路 ,这是太极拳教学中的关键所在。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落后 ,并且严重阻碍了太极拳运动的发展 ,因此 ,太极拳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培养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更是当务之急。为促进五河县太极拳运动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6.1 做好宣传工作 ,转变陈旧观念
太极拳强身健体、祛病延寿的效果已经得到公认。但怎样才能让更多的人认识太极拳、学练太极拳?我们认为 ,关键要做好宣传工作 ,利用影视、书刊、网络、媒体等多种途径广泛宣传太极拳 ,让人们对太极拳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改变太极拳是老年人才练的狭义观念 ,让更多年轻人喜欢太极拳 ,加入到练习太极拳的行列 ,让更多的人受益于太极拳。
6.2 改革太极拳传统教法 ,培养高水平师资队伍
传统的言传身教 ,师傅教徒弟的方法已经落后了 ,改革势在必行。怎样才能让习拳者少走弯路 ,用最短时间领悟太极拳的拳理与拳法 ,这是太极拳教学改革的重点。通过创办太极拳高校的方式来改革太极拳的教法 ,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最佳途径。具体做法如下:(1)目的:培养太极文化的推广者和传播者 ,继承和发展太极拳艺术 ,改革太极拳传统教法 ,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2)学制:四年 ,入学者大专或同等学历 ,稍知太极拳理论。(3)理论课程:古、现代哲学;人体解剖学;养生学;人体生理学;太极理论;美学等。(4)动作课程:各式太极拳套路、器械套路、推手、散打等。(5)师资:聘请各派掌门人和真正掌握太极拳理论的太极拳师执教。(6)在高校内成立太极拳科学研究所 ,所内集中国内最负盛名的太极拳师开展太极拳科学研究。太极拳的教学也需科研的指导 ,通过研究所内研究人员的科研指导 ,对传统教法进行改革 ,用最短的时间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太极拳师资队伍 ,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太极拳运动行列中来 ,为太极拳的推广打下厚实的基础。结束语
是技击术,更是一种文化”,像西方体育文化传至东方一样,把东方文化通过中国武术传播至西方国家,让世界各民族充分享受东方文化的魅力.在中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人群在学习太极.同时,还有不少太极大师走出国门,陈式太极拳的四大金刚现在就有三位在国外传授太极拳技艺,五大洲办有各种太极学习训练班,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太极拳在全世界拥有一亿多的习练者,真正成为了“ 世界第一健身运动”.在武术的国际传播中,要时刻注意:“太极拳不仅仅是体育项目,还
主要参考文献:
[1]李蓬。广州市社区太极拳活动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月刊,2001(6):
54-56.[2]李相如,等。我国城市社区实施全民健身工程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体育月刊,2001(5): 44-49 [3]安在峰。四十二式太极拳意气势练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1): 20-27 [4]顾留馨。太极拳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1-88。[5]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6]温力,从《武术竞赛规则》修订看武术技术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87(4):31-36.[7]邱丕相。论现代武术运动的主要发展特征[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1):23-26.[8]武冬.太极拳普及套路全书[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9.2-10.[9]陈立农.我过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1).[10]编写组.中国武术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第五篇:太极拳活动宣传页内容
体育场内四周标语:
弘扬太极精神 增强人民体质
生命因运动精彩,体育让梦想成真
我运动、我快乐;我锻炼、我提高
磨砺意志,奋发冲刺;团结拼搏,展现自我
体育场外左右两边标语:
预祝2012年“太极蓉城”成都市首届学校太极拳展示圆满成功!展现自我争创新高
热烈欢迎参加“太极蓉城”成都市首届学校太极拳展示的各兄弟院校师生!友谊第一
团结拼搏
体育场内喷绘:
太极拳赋
太极无极,天地皆在穹窿,星斗运转,若在其里,银河波起,若在其中。
太极有极,招式皆在圆圈,呼吸吐纳,意念操纵,一起一势,法度有规。
太极之美,美在和谐,外圆内方,外展内敛,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太极之乐,乐在过程,妙在联想,兴在奇特,趣在多变,贵在坚持。
刚柔相济——太极拳拳诀
拳似流星眼似电,腰如蛇形脚如钻;
闾尾中正神贯顶,刚柔圆活上下连;
体松内固神内敛,满身轻俐顶头悬;
阴阳虚实急变化,命意源泉在腰间。
道法自然——太极拳溯源
太极拳最初由中国哲学命题“太极”演化而来。太极八卦即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其中的太极即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两仪即为太极的阴、阳二仪。《系辞》又说:“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意指浩瀚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包含着阴和阳,以及表与里的两面。而它们之间却既互相对立斗争又相互资生依存的关系,这即是物质世界的一般律,是众多事物的纲领和由来,也是事物产生与毁灭的根由所在。
阴阳之理——太极拳简介
太极拳是“太极”的一种派生事物,不等于是“太极”。太极拳的动静,只是“太极”动静的一种,不是“太极”的其他动静或全部。太极拳,是一种传统的武术项目,每一个动作圆柔连贯,每一式都是绵绵不断,犹如太极图的拳术。也是体育运动和健身项目,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古代骑兵的枪法、长柄大刀法。其基本用法是:开、合、发。踩着高跷来使用长枪、长柄大刀。太极始于无极,分两仪。由两仪分三才,由三才显四象,演变八卦。依据“易经”阴阳之理、中医经络学、道家导引、吐纳综合地创造一套有阴阳性质、符合人体结构、大自然运转规律的一种拳术,古人称之爲“太极”。
蔚为大观——太极拳主要流派
太极拳有陈式、杨式、孙式、吴式、武式以及武当、赵堡等多种流派。
1、陈式太极拳
又分老架和新架两种,老架是清初陈王廷所编。从陈王廷起,经过300多年的传习,对原有拳套不断加工提炼,终于形成了近代所流传的陈式太极拳第 1路和第2路拳套。
2、杨式太极拳
河北永年人杨露禅(1800 ~1873),酷爱武术,向陈家沟陈长兴学习太极拳,学成返里传习太极拳,因他能避开并制服强硬之力,当时人称他的拳为“沾绵拳”、“软拳”、“化拳”。
3、吴式太极拳
满族人全佑,清末河北大兴人,初从杨露禅学太极拳大架子,后来拜杨露禅次子为师学小架子,以善于柔化著名。
4、武式太极拳
清末河北永年人武禹襄,初从杨露禅学太极拳,后又学新架太极拳,并在舞阳县得《太极拳谱》,于是以练拳心得归纳锻炼要领为《身法十要》。
5、孙式太极拳
清末河北完县人孙禄堂,酷爱武术,民国初年始跟郝为真学武式太极拳,参合各家之长,融会贯通,遂创孙式太极拳,并著有《太极拳学》。
6、简化太极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推行的简易太极拳套路。
7、武当太极拳
虽然目前有人认为太极拳与武当张三丰无关,不过确实存在武当太极拳。
8、八卦太极拳
八卦太极拳有两类:一为赵堡大架太极拳第十一代掌门赵增福师父所公开的,该拳架系赵堡架第六代宗师张彦。
练功要领
练心肝胆脾肾,六练筋骨皮肉合。
一练拙力如疯魔,二练软绵封、闭、拨,三练寸接寸拿寸出入,四练自由架式懒龙卧,五
步法歌诀
始于尾闾,发于项梗。源泉于腰,发力于腰。
意要身正直,十趾抓地牢,两膝微下蹲,松胯易拧腰,两肘配两膝,八方任逍遥。发力要求
身法要求
意正身直,松肩气下,外方内圆,含胸拔顶,抖胯合腰,手脚相合,气力贯通,三盘连进。
技击歌诀
不打定处。贴身近发,三盘连击。
上打云掠点提,中打挨戳挤靠,下打吃根埋根。身不舍正门,脚不可空存,眼不及一目,拳
太极拳五字诀
一曰心静,心不静则不专,一举手前后左右全无定向,故首要心静。二曰身灵,身滞则进退不能自如,故要身灵。
三曰气敛,气势散漫,便无含蓄,身易散乱。
四曰劲整,一身之劲,练成一家,分清虚实,发劲要有根源,劲起于脚跟,主于腰间,形于手指,发于脊骨。
五曰神聚,上四者俱备,总归神聚。
动静开合——二十四式太极拳
第一式 起势[3] Starting Posture
第二式 左右野马分鬃 Part the Wild Horse's Mane on Both Side
第三式 白鹤亮翅 White Crane Spreads its Wings,第四式 左右搂膝拗步 Brush Knee and Twist Step on Both Side,第五式 手挥琵琶 Hold the Lute
第六式 倒卷肱 Forearm Rollings on Both Sides
第七式 左揽雀尾 Grasp the Bird's Tail-Left Side
第八式 右揽雀尾 Grasp the Bird's Tail-Right Side
第九式 单鞭 Single Whip,第十式 云手 Cloud Hands
第十一式 单鞭 Single Whip
第十二式 高探马 High Pat on Horse
第十三式 右蹬脚 Kick with Right Heel,第十四式 双峰贯耳 Twin Peaks
第十五式 转身左蹬脚 Turn and Kick with Left Heel,第十六式 左下独立式 Push Down and Stand on One Leg-Left Style
第十七式 右下独立式 Push Down and Stand on One Leg-Right Style
第十八式 左右穿梭 Work at Shuttles on Both Side
第十九式 海底针 Needle at Sea Bottom
第二十式 闪通臂 Flash the Arms
第二十一式 转身搬拦捶 Turning body,Pulling,Blocking and Pounding
第二十二式 如封似闭 Apparent Close up
第二十三式 十字手 Cross Hands
第二十四式 收势 Closing Form
以拳正心——人生哲理小故事
人生路上取与舍
《淮南子·人间训》上讲过一个故事,一个老翁丢了一匹马,他正在为失马而伤心的时候,那匹马回来了,还带回了胡人的骏马。得了骏马老人非常高兴,可是,却因骑马摔伤了儿子。儿子残废了,老人又痛心不已。此时,战火纷起,朝廷征兵,他的儿子因伤残被免除了兵役,避免了死于战场。后来人们用“塞翁 失马,安知非福”来形容世事多变,得失无常,坏事可以变成好事。
心窗
一个多愁善感的小女孩,在家里西窗前看见一行送葬的队伍,不禁神情黯淡,泪流满面,蜷缩在窗前发呆。爷爷看见了,把小女孩叫到东窗前,推开窗户让她看,只见一户人家正在举行婚 礼,喜庆幸福的气氛顿时感染了小女孩的心情,她破涕而笑了。从此,在她幼小的心灵中,永远铭刻下了爷爷颇有哲理的教诲:人生有悲剧也有喜剧,有失败也有成功,有痛苦也有欢乐,你不能只推开一扇窗,只看一面的风景!让失去变得可爱
一个老人在高速行驶的火车上,不小心把刚买的新鞋从窗口掉了一只,周围的人倍感惋惜,不料老人立即把第二只鞋也从窗口扔了下去。这举动更让人大吃一惊。老人解释说:“这一只鞋无论多么昂贵,对我而言已经没有用了,如果有谁能捡到一双鞋子,说不定他还能穿呢!”
请不要开错窗
一个小女孩趴在窗台上,看窗外的人正埋葬她心爱的小狗,不禁泪流满面,悲恸不已。她的外祖父见状,连忙引她到另一个窗口,让她欣赏他的玫瑰花园。果然小女孩的心情顿时明朗。老人托起外孙女的下巴说:“孩子,你开错了窗户。”打开失败旁边的窗户,也许你就看到了希望。
拳如其人——拳理与处世之道
为人之道:中正安舒,不偏不倚。处世之道:轻灵圆活,刚柔相济。立身之道:无过不及,自然而然。成功之道;连绵不断,快慢相间。
上善若水——“水”与太极拳
水者,至柔之物。故老子曰:“天下之至柔,莫过于水。”太极拳道法水之动静,用水之柔功。柔者长生,刚者易折。柔是长寿之本,刚是养生之忌。柔者度量大,心胸豁达,易智聪颖,体态儒雅。拳道之技击,因势变化,急缓相应,均赖柔之功。拳论云:“急来则急应,缓来则缓随”;“随人而动,随曲就伸”;“沾粘连随,不丢不顶”;“不即不离,不偏不倚”。柔者,水也。水者,柔也。遵循水性而至柔,是太极拳道至妙法门。
名言名谚——太极拳历代概说
无处不是圈,无处不是拳。——拳谚
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太极拳论》 拳术一道,首重中和。——孙禄堂
无过不及,随曲就伸。——王宗岳:《太极拳论》 先在心,后在身。——武禹襄:《太极拳解》 动贵短,意贵远,劲贵长。——拳谚 光学不练功难精,光练不学意难通。——拳谚
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指。——武禹襄《十三势说略》 柔里有刚攻不破,刚中无柔不为坚。——牛连元《八字法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