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焦作旅游发展之因

时间:2019-05-15 03:16: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焦作旅游发展之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焦作旅游发展之因》。

第一篇:论焦作旅游发展之因

论焦作旅游发展之因,展卧龙岗文化之风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由此而来人们的追求已经有物质层面转向精神层面,随之旅游业快速发展起来,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焦作旅游业是一个后起之秀,但在各个方面都受到广大海内外游客的赞赏和肯定,为其它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焦作旅游业卧龙岗重建

一、历史渊源

焦作历史文化悠久。早在夏商时期这里就有人类居住,古称山阳、怀州,明清时设置怀庆府,是韩愈、李商隐、司马懿、许衡、朱载等历史名人的故里、陈氏太极拳的发源地、“竹林七贤”的隐居地和汉献帝刘协的滴居之地,境内有商代府城遗址、嘉应观等6处全国重旅游市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旅游市场

焦作是一座新兴的旅游城市和美丽的山水园林城市。焦作的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大山大河道化这里的名山名水、好山好水、奇山秀水,在全市绵延 130公里的旅游风景线上,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景区景点1000多处。五年来,焦作市委、市政府通过坚定不移地实施“旅游带动”战略,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山水自然景观、历史人文景观、休闲娱乐景观“三大系列”和云台山、青天河、神农山、峰林峡、青龙峡“五大景区”以及中央电视台焦作影视城等“十大景点”为代表的,以山水峡谷风光为特色的焦作旅游大的格局和框架,形成了焦作山水“春赏山花、夏看山水、秋现红叶、冬览冰挂”四季特色突出、主题鲜明的整体品牌优势。

三、后期宣传

焦作每年都会根据自己的旅游特色,有针对性的面对国内及海外进行宣传。下面是他们近几年的宣传工作:

2002年:

1、焦作市首届红叶节

2、“一会两节”开幕

3、焦作山水旅游网开通

4、焦作市举办“云台之秋”观光采风活动

5、举办山水旅游笔会

6、赴港宣传

2003年:

1、焦作旅游考察团赴港

2、《人民日报》大篇幅报道焦作现象

3、台湾媒体首次接触焦作山水

4、宣传大篷车去徐州促销

5、参加第八届“北交会”

6、第二届焦作山水国际旅游节开幕

7、第二届红叶节

8、焦作山水风光摄影展在郑州举行

2005年:

1、晋冀鲁豫中原协作区旅游联谊会在焦举办

2、宣传大篷车到长三角宣传促销

3、一赛一节重点项目发布签约仪式

4、第三届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和第四届焦作山水国际旅游节开幕

5、十万太极人穿越云台山活动

6、第四届红叶节开幕

7、焦作山水太极魂海南行促销活动

2006:

1、第五届焦作山水国际旅游节北京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2、第五届焦作国际山水旅游节开幕

3、第五届焦作红叶节

4、中国旅游协作区第七届市长年会召开(焦作被授予中国旅游魅力城市)

…………

四、投资

从1999年开始,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焦作市通过强力实施“旅游带动”战略决策,不断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旅游景区(点)创A和中心城区创优步伐,精心策划和积极开展科学的宣传促销活动,不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全市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向前发展。截至目前,焦作全市门票收入达2.65亿元,旅游综合收入达73.97亿元,占占全市GDP比重超过10%。在中原城市群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中焦作市被明确定位为国际山水旅游城市

五、交通

焦作有着便利的交通优势。它地处黄河南北之通道,扼晋豫两省之要冲,自古就是豫西北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境内有焦柳(焦作—柳州)、焦太(焦作—太原)、焦新(焦作—新乡)三大客运线,铁路交通便利。焦作市内公交十分方便,大部分公交无人售票,票价均为1元,最好备好零钱,沿途站牌均会停靠。同时焦作有发往博爱县和武陟县的城乡公交,发车点位于旅游客运站。近邻新郑机场,可方便省外国外游客。焦作依靠自己的自然风景特色,打造了属于自己的一道风景线。相比之下南阳有着悠久的历史,卧龙岗是南阳的人文景观之一,卧龙岗武侯祠,又名“诸葛庐”,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诸葛亮“躬耕南阳”的故址和历代祭祀诸葛亮的地方。1963年南阳武侯祠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然而南阳卧龙岗作为旅游资源与焦作相比却有着天壤之别。下面是我对卧龙岗未来发展的看法,纯属个人见解,如有不当,敬请见谅。

一、投资

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现阶段的开发资金主要来自各地政府、企业和个人投资,地方政府支配财力有限,当地民间资金和建设能力相对薄弱,在开发过程中难免由于资金约束而急功近利,缺乏统一和长远地开发和保护规划,造成很多早期开发的景区布局混乱,大批旅游资源遭到破坏,景区环境极不协调。卧龙岗虽为4A景区,但因投资资金少,内部景观极为单调,对外宣传不足,知名度达不到,无论是平常还是节假日游客都很少,因此我认为政府可以加大投资力度,对内部景观进行统一规划,比如卧龙岗是人文景观,我们可以打造一些小的自然景观作为帮衬,将人与自然结合起来就是另外一种意境了。另外在星期天或者节假日可以举行一些表演活动来吸引本地游客,对外要加大宣传力度,美化周边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吸引外地游客。

二、产品开发

旅游资源开发缺乏整体观念,缺乏统一管理,各景区从自身角度开发各自的旅游资源,造成各景区孤立、分散,没有形成联系紧密的服务网络,使跨景点游览非常不便,降低了景区的吸引力。以大科学家张衡的墓地和故里、“医圣”张仲景的墓地和祠堂、诸葛亮当年躬耕地的武侯祠、全国规模最大的南阳汉画馆等为主的汉文化进行系列开发;玉器、烙画、地毯、丝稠、绣品、骨雕、根雕、盆景、黄石砚等可配合进行开发宣传。

卧龙岗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包括一岗(卧龙岗)、一祠(武侯祠)、一馆(汉画馆)等景点,以文化展示与体验为龙头,融文化创意、文化会展、文化娱乐、文化观光与度假于一体的具有高度文化内涵的新型文化旅游目的地与服务基地。项目规划以武侯祠景区为核心,整体项目按照5A级景区标准打造,分别以诸葛亮智慧文化和汉文化为内涵要素,打造汉文化论坛、汉舞汉乐、汉式餐饮、汉式茶道、汉服制作、汉俗体验、汉式养生和EMBA培训、玉文化体验等特色项目。(本段摘自大河报)

三、交通

1、南阳市交通存在问题

道路交通设施是决定一个城市交通秩序的好坏最基础的条件,南阳市城区各条道路包括桥梁都十分的窄,在上下班时间、节假期间都会堵车严重,何况这还是仅仅对本市人口和外来学生而言,如果开展旅游业,面对更多的人口,我们可想而知。对于交通的基础设施情况也有很多问题,比如:出租车没有服务总台,出租车司机素质都普遍都不高,经常拒载、拼车、胡乱要价;中巴车不进站经营,乱停乱放,兜圈缓行;机动三轮满城飞;公交车站点设置不合理,离路口太近;火车站基础设施陈旧。

2、措施

面对外来游客,最基本的交通工具就是火车,那麽火车站就是本地的一张名片,好的印象就是成功的第一步。针对出租车这一行业可进行统一管理,固定的周期进行培训,提高自己的服务意识。机动三轮车可进行实名制管理,规定活动区域,学习交通规则。道路狭窄这个问题政府应该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扩宽道路,在双向道的中间可种植花草,既隔离了两侧道路,有美化了环境。针对旅游路线,旅游局和交通局可联合开展一条龙的旅游专车,每个景点都有直达的车,为游客提供方便。

四、人力资源

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要把建设高素质文化旅游人才队伍作为基础性工作,探索文化旅游人才培养新机制,培养和保护一批文化艺术创作、文艺表演人才,旅游管理、规划、导游、经营、商品设计人才等,全面提高文化旅游管理水平和服 务水平。

在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旅游业正处于发展的转型期,做大做强南阳旅游,不仅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中原崛起”伟大战略的必由之路。卧龙岗可趁此机会奋力崛起。

参考文献

[1] 新华网河南频道

[2] 郑毅论南阳的旅游规划发展及问题分析 [3] 河南南阳交通分析 [4] 大河报

[5] 许邵立吕连琴等南阳市旅游发展规划 [6] 焦作旅游发展SWOT分析 [7] 焦作旅游问题发展研究

第二篇:论鄂尔多斯旅游文化产业发展

论鄂尔多斯旅游文化产业发展 学专业:

姓名:叶晓波

学号:指导老师:马思睿08级旅游管理0086000

1论鄂尔多斯旅游文化产业发展

引言

近年来,我市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大力发展原煤生产和电力、煤化工等,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经济突飞猛进。我市这种经济增长方式主要还建立在以煤炭为基础的原煤生产和电力、煤化工等煤炭后续工业上,一煤独大,经济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服务业发展滞后等因素制约着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关键词:鄂尔多斯旅游 旅游文化 发展

在现如今鄂尔多斯经济突飞猛进的同时,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对调整鄂尔多斯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鄂尔多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优劣势分析

鄂尔多斯市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奠定了基础。

(一)资源优势:我市旅游文化资源丰富,具有鲜明的地区和民族特色。人文旅游资源和产品主要有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陵、“河套人”文化遗址、古长城、秦直道、隋朝时期的十二连城遗址、草原敦煌阿尔寨石窟、藏传佛教寺庙准格尔召和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等;自然旅游资源和产品有以库布其沙漠和神奇的响沙湾为代表的大漠风光、七星湖和西鄂尔多斯草原、温泉及晋蒙黄河大峡谷等。现代工农业旅游资源和产品有鄂尔多斯绒纺城、神东煤海和恩格贝生态示范区等。同时,鄂尔多斯作为元朝的皇室封地,鄂尔多斯的歌舞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具有元朝宫廷文化的独特色彩,构成了我市浓郁而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浩瀚的民俗风情。

(二)基础优势:我市旅游业的发展从1984年响沙湾、成吉思汗陵相继对外开放而起步。经过20多年发展,现已拥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31家。旅游交通较为便捷,民航通航城市达25个,铁路客车通至北京,包茂、荣乌高速穿过全境。建成高等级公路1000多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1.7万公里。市内已基本形成立体化交通网络,出入快捷方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有良好的交通基础。

(三)生态优势: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3%,植被覆盖率达到75%。经过多年努力,生态环境实现明显持续好转。

(四)资本优势:据测算,全市民间资本蕴藏量1000亿元左右,正在不断寻找新的投资渠道。

(五)品牌优势:一部电影《鄂尔多斯风暴》,一句广告语“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引世人瞩目的“鄂尔多斯经济现象”,已经形成“天骄圣地、大漠风光、民族风情”三大类旅游产品为主的特色鲜明的旅游品牌。

当然,我市的旅游文化产业,在发展中也存在着与周边地区同质性强,旅游旺季短,冬季旅游产品开发滞后等问题。与旅游文化产业发达的先进地区比较,存在着产品开发力度不够,竞争力相对较弱等问题,困扰着产业发展。

二、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在鄂尔多斯市经济结构调整转型中的重要的作用

旅游是在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后,主动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方式而出现的综合性大众活动。旅游文化产业是当今世界最具活力和巨大潜力的跨行业的新兴产业,在经济结构调整转型、促进就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拉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繁荣发展,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内容。旅游文化业关联度高,拉动力强,涉及交通、通讯、餐饮、住宿、商业、娱乐、教育、培训等行业,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可以有效拉动第三产业发展。

(二)增加社会就业。

随着工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农村规模化经营的推进,城市和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旅游文化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扩大、拉动、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的优势产业。

(三)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旅游文化产业是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结合,是一项综合性产业,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带动作用。作为一个富民产业,开发一个景区,可带富一方群众,促进“双向城乡一体化进程”;作为一个新兴朝阳产业,有助于扩大开放,增加人流物流,促进地区交流与合作;作为一个“窗口”产业,能够充分展示和传播传承民族文化,体现地区文明,弘扬民族精神,成为地区走向全国和世界的重要名片。

三、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发展旅游文化产业

要充分认识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重要性,调动方方面面力量,共同推动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理念,加快发展旅游文化产业。

(一)要创新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观念。

任何事务的发展,必须坚持创新的发展理念。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必须在坚持创新精神的引领下不断取得新突破。

(二)要强化大旅游的观念。

旅游文化产业是系统工程,直接或间接为旅游者提供服务并获得收益的,都是旅游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要以大旅游、大文化的观念谋发展,推动旅游文化产业与各产业融合,以大融合建设大产业,以大产业促进大发展。

(三)强化旅游文化产业观念。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珍稀的历史文化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基地。把发展旅游与发展文化产业有机融合,推进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的链接和融合,才能实现历史文化向旅游资源和产品转化。

(四)要全力打造鄂尔多斯旅游知名品牌。

旅游知名品牌建设既包括基础设施硬件的开发,又包括形象、知名度等软件的定位和提升;既包括旅游线路的组合开发,又包括旅游活动、节庆会展等载体的营销策划和强势媒体的宣传。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在规划布局、资源配置、人才培养、宣传营销、制度管理等方面都需要认真分析研究。资源的整合、规划的制定、线路的设计、管理的加强、品味的提升、包装的美化、营销的策划等,都是打造旅游知名品牌必须经历的过程。打造鄂尔多斯旅游知名品牌,要以传统旅游产品为基础,加深旅游与文化的结合力度,不断提升软实力。

总结

总之要围绕旅游六大要素(吃、住、行、游、购、娱),加快旅游文化产业体系建设,切实抓好国家A级旅游景区、星级饭店和旅行社的建设,不断提升旅游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旅游企业文化层次和文明服务的水平,提高产业附加值,增加游客消费内容,提升游客消费水平要围绕游、购、娱三要素大做文章,做活文章,做足文章。依托我市优势旅游文化资源,围绕“成吉思汗长眠地,鄂尔多斯蒙古风”旅游总体形象,按照“天骄圣地、大漠风光、民族风情”三大类旅游产品类型定位,进一步加大旅游文化资源的整合力度,突显“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和休闲名城建设的力度,着力打造成吉思汗文化、鄂尔多斯民族风情、遗址遗迹、城市风光四个系列文化类旅游产品。只有全面有效地实施各项有效策略才能不断提升旅游文化产业的层次,才能真正实现旅游文化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天元.中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2] 杜梓.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鄂尔多斯现代化进程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10

[3] 乔明.《鄂尔多斯旅游:把握新机遇 奋战“十二五”》鄂尔多斯旅游局 2011.3

[4] 唐勇 杨忠华 旅游经济与区域文化和谐发展战略研究

[5] 生态旅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中国林业》2007年1A期

[6] 旅游业将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期 来源:经济日报 2010-06-11

[7]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经济社会发展调查—内蒙古社科院文献资料

第三篇:论票据无因性之理论基础

论票据无因性之理论基础

关键词:银行承兑汇票 票据承兑 票据

票据的无因性已经成为众所公认的一条票据法的基本原则[1]。然而,具体论来,我们对这一原则的了解似乎又极其有限。这一原则从何而来?其发展轨迹为何?其背后有何价值判断?

或许我们脚底下的大陆并不想我们想象中那般坚实,尤其是涉及到一个具体的法律制度。而一个法律制度,假如离开其背后的价值选择,仅凭一些冷冰冰的法条是无法获得人们的信仰的,更无法实现它所欲实现的目标。

本文即试图通过对此原则的解析,找出其背后的价值选择。具体思路如下:(1)、何所谓票据的无因性?

(2)、从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看无因性理论的价值趋向(3)、从票据和票据法的历史发展看票据无因性理论

票据行为和票据无因性

物权行为无因性原则并不能代表无因性原则的全部,在德文中,我们所理解的“无因性”被称为“抽象性”,在对这一原则的讨论上,多在物权行为方面展开,而较少涉及其他方面。但是,无因性原则是德国民商法的一个基本原则,其适用不仅仅限于物权行为,在一个更广阔的领域里也有其用武之地——例如债权转让及本文所要涉及的票据行为之无因性[2]。由于无因性原则多在物权行为领域论述,因此本文在论述无因性原则时,难免以其为准。

无因性原则包括内在的无因性和外在的无因性两个方面。在物权行为无因性领域,外在底无因性是指处分行为的效力不以该行为以外存在的负担行为的效力为前提;内在的无因性,或称内在的无因性,是指处分行为本身在内容上也是无目的的[3]。这就是说,处分行为的当事人无需就给予财产行为的目的达成一致。一般认为,票据行为之无因性,系外在之无因性;大多数之票据行为,为不要因行为,但是为担保票据债务之履行所为之附属的票据行为为其例外。“盖票据保证者,乃为担保票据债务之履行所为之附属的票据行为,其担保目的,已经成为行为典型之内容,故类似于债务担保契约,非无色中立。”[4]

当我们在使用票据无因性的时候,往往在两个方面使用。其一,指票据行为的无因性;其二,指票据法律关系的无因性。所谓票据行为的无因性,乃是指票据行为之效力,完全取决于票据法之规定,不受其基础行为效力之影响;而票据关系之无因性,则是指票据关系之存续,不受基础关系之影响。尽管二者具有一致性[5],但是,我们在使用概念时,最好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否则,难免因缺乏交流的平台而产生交流上的困难。

关于票据行为,迄今为止,有三种主要观点:契约说、创造说以及权利外观说。此三者之区别,主要在于票据行为是否以交付为要件。契约说以意思表示之作成依赖于票据交付,亦即交付时票据债务人之意思表示始到达相对人,从而对表意人产生约束力;而创造说则认为票据之作成,即是新财富之形成,从而票据行为成立,此时,若票据因遗失或被盗而为他人所取得,债务人亦应该对此债务负责;而权利外观说则认为票据行为之作成,需有票据之交付,于交付欠缺时,则基于权利外观而负责,只要是有表示的外观,则债务人一概对此负责。权利外观说为二次世界大战后之通说[6]。权利外观理论为票据行为无因性奠定了理论基础。

从物权行为无因性看无因性原则的基本功能

近代民商法以私法自治(又称意思自治)、所有权神圣(又称私权神圣)、过错责任为三大基本原则[7]。此三者之间亦有着逻辑上的一致性。唯有保证所有权之神圣不可侵犯,方能使当事人有资力与资本根据自身意思来决定自己的法律关系;而私法自治的结果,必然是当事人只对自己的过错负责任——此即过错责任之基本含义。可以说此三大基本原则之间,所有权神圣是基础,而私法自治是工具,而过错责任则是保证。

私法自治的基本工具则是法律行为。在罗马法和法国法中,尚没有法律行为这个概念。这个术语的出现要归功于历史法学派。他们在对罗马法的注释和整理过程中发现了契约和遗嘱之间的共同性——作为财产移转的原因均有当事人的意思决定,在此基础上,他们抽象出法律行为这个概念。或许,我们可以认为契约和遗嘱是最早的关于的法律行为的起源,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法律行为是和历史法学派、和潘德克吞法学结合在一起的[8]。也正是“法律行为”这个概念的产生,使得“总则”篇在民法典中有了立足之处,从而形成了德国民法典所特有的编纂体例。

所谓的私法自治,是指“各个主体根据他的意志自主形成法律关系的原则”[9]。而法律行为,则是指以意思表示为中心的,根据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当事人法律关系的法律事实。法律行为的核心则是意思表示[10]。法律行为制度的产生,以及物权和债权的两分,使得物权行为和债权行为(或称处分行为和负担行为)的区分成为必然。因为,假如不承认物权行为,则会发生如下的结果:(1)法律行为的概念仅限于契约和遗嘱等形式,从而使这一概念失去其存在的基础,因为在少数的种上面,根本没有必要抽象出一个更高位阶的属概念——那相当于纯粹在玩文字游戏。没有了法律行为,总则编势必失去其存在的价值。这对民法典来说意味着什么可想而知。(2)无法真正贯彻意思自治原则。不承认物权行为概念,则影响物权变动的意思表示,只能是基于契约的意思表示,这样,当订立契约后,物的交付之前,当事人虽有心反悔,却无力改变。此外,种类物的买卖、未来物的交付,都使得物权行为的独立性成为必要。[11]

因此可以说,物权行为独立性是物权和债权二分的必然结果,是贯彻意思自治原则的要求。但是,物权行为的独立性并不等于物权行为的无因性。从独立性中,我们并不能从逻辑上推导出物权行为无因性。[12]而且,事实上,自罗马法一来,便要求财产权的移转必须要有一定的原因。现行各国民法中关于不当得利制度的设计即是来源于此。因此,物权行为无因性原则势必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但是,当我们从其自身并无法看出其背后的价值。因此,要理解这一原则,势必要联系到财产移转的第三方,从交易安全方面来考虑。

在此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为证。假如甲出卖A物于乙,已经交付。乙复转卖于丙,并且也已经交付。乙交付A物之后,因甲乙之间的买卖存在瑕疵,因此其合同无效。假如在不承认物权行为或者采有因性的立法体例下,此时乙之处分为无权处分,除非丙为善意,其不能取得该物的所有权。此外,假如乙丙的交付为占有改定,丙同样不能取得该物的所有权。在此种情况下,丙所丧失的不仅仅是未取得该物,更重要的是另一次的订约机会;固然可以采取措施,在同乙进行交易之前,对甲乙之间的交易状况进行调查。但是,A物可能是甲自其他人处继受取得,于是,丙又需要去调查甲与其他人之间的交易状况;但是,契约不具有公示性,如要调查清楚,势必要付出很大成本,当这种避险成本大于当事人从交易中可以获得的利益时,当事人就会选择不进行交易,而保持原状。而相反,在物权行为无因性的立法体例下,物权行为独立于债权行为,并且物权行为效力的发生不受债权行为的影响,物权的变动直接取决于当事人双方是否作成了一个有效的物权行为,同时,物权行为以登记或者交付为要件,具有公示性,因而第三人可以凭借外在的表观来判断权利的存在状况,而法律对此合理信赖亦加以保护,从而藉此保护交易安全,促进交易的进行,而交易的进行,则会形成一种双赢的局面,并最终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13]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物权行为无因性的主要功能在于保护交易安全。“无因原则旨在使取得人可以不必对其前手们之间的原因行为进行考察。这些原因行为的无效不应影响受让人享有权利。民法典旨在通过无因原则维护法律交往的方便性和安全性。”[14]正因为无因原则具有以上功能,因此自其正式在德国民法典中确立以来,尽管批评声不断,但作为一个基本原则,始终屹立不动,并因此而影响着权利移转的其他方面。[15]

通过对物权行为无因性原则功能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无因性原则的基本功能在于保护交易安全,从而最终保证交易的迅捷和便利。

那么,票据行为无因性原则作为无因性原则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具有与此类似的功能呢,还是有其特殊性?对此,我们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

从票据和票据法的历史看票据的功能和无因性

一般认为,票据的早期发展包括三个时期:兑换商票据时期,市场票据时期和流通证券时期。[16]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票据产生于12世纪的意大利,当时,欧洲各国贸易发达,但是由于各国票制不统一,因而不利于交易。于是,产生了最初的本票,其具体做法为货币兑换商在某地收受商人现金,然后给相对方一个目的地付款凭证,商人以此凭证向兑换商在目的地的分店和代理店支取现金,从而便利了交易。因为这一时期的票据主要用作货币的代替品,其只能仅限于兑换,故此时期称为兑换商时期。在交易过程中,兑换商因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于是增加了付款委托证书的业务,即委托其他兑换商代为付款,于是,汇票亦产生了。到15世纪,票据开始具有流通职能,彼时,商人往往以支付票据代替现金。一系列相应的制度也开始建立起来,如承兑、保证等。此时是为市场票据时期。迨至16世纪,背书制度产生,票据的流通性大大加强,此时,进入流通证券时期。从以上票据的产生过程来看,票据的功能逐渐增加,其流通性也不断加强。但是,如何能够保证这一工具不被滥用,却需要法律制度的架构。

最初的票据法律制度存在于中世纪的商人法之中,后来随着法典主义的兴起,这些商事习惯法为成文法所吸收,成为国家的正式法律。关于票据法,当今世界上主要存在三大法系:法国法系、德国法系以及英美法系。法国法系以《法国商法典》第一编第8章的内容为代表。法国法系的特点之一便是不承认票据关系的无因性,在其商法典中,票据关系并未与基础关系分开,票据只不过是输送金钱的工具。在德国法系中,票据关系与其基础关系应截然分开,从而使票据成为无因证券。而在英美法系中,英国的票据法和德国法系基本相似,但是形式更为简单。[17]法国法系和德国法系两大法系之区别,除两国法学研究和立法技术之影响外,两国不同之立法背景亦在其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法国商法典制定于1807年,其时工业革命尚未充分进行,因而大规模的商品生产和交换很少出现,这种时候,票据关系之有因并不至于影响过大;而德国票据法于1871年公布实施,当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革命已经基本完成,商品生产和交换大规模的进行对人们而言已经习以为常,这时,一桩交易往往涉及众多的参与者,因而,有必要将票据关系和基础关系相分离,从而维护票据功能的实现[18]。试想,假如票据作为流通工具频频因为基础关系的无效而无效,则人们势必失去对票据的信任,最终会使这一制度形同虚设。而失去票据制度,则这一制度所带来的便利与快捷亦将同时丧失,除非有其他制度可以代替其功能。但一项新制度的试错成本往往是非常高的,在这种情况下,轻易的否认一项长时间沿袭的制度,往往会带来更大的恶!

这一点,我们从法国商法典的改革中也可窥豹一斑。在法国商法典中,因为没有规定票据关系和基础关系相分离,“致妨碍票据之流通及信用,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之需要”[19],后来,于1935年,法国商法典借鉴日内瓦统一票据法进行了修改。

从上面票据的历史和票据法的历史可以看出,票据之产生与发展主要是交易发展的需要。因而,尽管票据具有众多的功能,但是,流通功能无疑是其最基本的功能。[20]这一点,我们从票据的基本特性上也可以看出。

一般说来,票据的基本特性除无因性外,尚包括要式性、文义性、独立性。这几项特性和无因性都是有着内在的联系的。要式性,指票据的制作必须符合票据法的要求,这样,通过对必要记载事项的规定,使得人们可以根据法律的规定来判断票据的有效与否,而无须去追根究底,追查其前手与他人之间的交易关系;文义性,指票据上的权利义务必须严格依照票据上记载的文义而定,文义以外的任何理由、事项均不得作为根据,这样,票据通过票面的记载具有一定的公示性,当事人对此文义的合理信赖均受到法律保护,而基础关系,因不可能成为记载事项,因而票据的有效性与其无关。独立性主要是指在几个票据行为之间,一个行为的无效,并不影响其他票据行为的效力。这一特性主要在于加强票据的流通性,和无因性不同,但两者共同促进票据的流通,保护人们对票据的合理信赖。[21]

由此可见,票据关系无因性的基础在于票据的流通性,正因为票据作为一种流通工具,需要具有一定的公示性,从而保护第三人的合理的信赖利益,而基础关系因其不具有公示性,因而无法对抗第三人——这也是为什么物权行为要才无因性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在直接当事人之间,债务人得以基础关系的无效对抗票据权利人。

结语:

本文简单的梳理了一下票据行为无因性的理论基础。但是,任何理论的说明离开了立法的支持都是苍白的。然而,当我们将目光投向我们自己的票据法时,这种感觉便会涌向心头,这是我们的无奈,还是还是国人的悲哀?尤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为什么当我们会轻易否认这一制度?一项经过时间老人考验的制度可能有其不足之处,但是,这些不足往往是利益衡量的产物,轻易的否认他们,结果往往是“孩子和脏水一起倒掉”,这对我们的法制建设会有何种影响可想而知,毕竟,我们是在一个一无所有的基础上起步的。

本文主要着眼于理论上的阐发,但是,这可能仅仅是一个开始。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我们的立足点和优势在于我们生活于其中的国家和社会,在于这个社会已经发生、正在发生和即将发生的问题。[22]从这一方面说,本文的论述是非常之浅薄的[23]。但是,笔者的目的在于通过自己的阐述,为这一理论找到其自身的合理性。毕竟,无因性理论作为一项极端抽象的理论,对于习惯于形象思维的国人来说是异常陌生的[24],希望通过这番论述,能够让人们从理智上理解并接受这一观点,而避免出现以前那种可笑复又可悲的情况。至于超乎理智之外的信仰,那种对法律的信仰,则远非一篇小文力所能及,他需要更多的深层次的探索[25]。这种探索尽管艰难,但是很必要。因为“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26]。

第四篇:论发展农村客运之思路

论发展农村客运之思路

“>加快发展农村客运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城市和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农村贸易日益繁荣,城乡交往进一步扩大,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加,农村客运的发展更为迫切。分析农村客运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解决农村客运发展的思路,对于促进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客运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五峰农村客车得到了较快发展,全县8个乡镇100已通客车,104个行政村已有64个村通了客运,通达率达,客运车辆116辆,1090座位,农村客运线路18条,日发32班次。农村客运的迅速发展,方便了广大农民的出行,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条

件,促进了城镇化进程,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农村客运市场受道路状况、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整体上具有客源分散,客流不稳定、效益不高的特点,市场自发力量难以使其健康、持续发展。当前农村客运普遍存在服务质量不高、从业人员素质低、安全形势严峻等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是农村客运发展不平衡。农村客运线路由于受地域、人口、交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在时间和空间上形成客流量的不均衡,冷线热线反差很大,造成客运车辆大多挤在客源多、道路状况好、经济效益高的热门线路上,而支线、冷线无人问津;

二是农村客运市场秩序混乱,非法运营运猖獗。农村客运管理由于点多、面广,有限的执法人员难以顾及全面,一些非法经营者从事运营屡禁不止。尤其是地处偏远的冷线,由于正规经营成本大而不愿经营,为非法营运者的存在留有空

间;

三是从业人员素质低,服务质量差。农村客运的从业人员主要是农民和城镇无业人员,文化水平低,没有经过专门培训,服务意识不强,职业道德水准低,违法经营,欺行霸市,不正当竞争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是经营主体弱小散乱。农村客运多为个体运输户单人单车经营,尽管部分农村客运实行公司化运营,但多数车辆采取挂靠承包给个人的方式,使公司徒具形式,不符合公司“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要求,实际上仍然是个体的分散经营。五是站站基础设施薄弱,难以形成有形客运市场。由于农村客运站点建设从今年才开始起步,大多行政村还没有招呼站牌,车无站可进,人无点可归的现象突出;

六是车辆技术状况低,安全性差。由于农民乘车对安全意识及舒适性要求低,加之农村客运收益率低,农村客运车辆多为干线淘汰的老旧车、小面包车以及

农用车,在山区道路上行驶,安全形势严峻;六是农村公路数量少、等级低。行政村的能车率年年上升,但真正能通班车的路不多,有的路只能行驶拖拉机和农用三轮车,达不到公路等级,没有安全保障,不具有通车条件。

二、农村客运发展措施与思路

(一)创新管理机制,促进市场发展 为使农村客运健康发展,要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按照“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多方参与、互相合作”的原则,积极推动农村客运服务质量、安全状况、经济效益的改善。一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农村客运市场准入和市场退出机制。一方面通过严把市场准入关、车辆技术关、从业资格关,促进市场有序竞争,另一方面加快从业人员和经营者质量信誉考核制度的改革步伐,改变过去“重准入轻退出”的管理弊端,克服市场失灵,实现优胜劣汰,提高管理效能;二是优化管理程序。简化农村客运业务办理流程,推行农村客运优先办理开业、优先安排

客运线路、优先办理相关营运手续、优先办理营运证牌的四优先制度。农村客运统一线路牌、统一喷涂农村客运标志,增强农村客运的可识别性,提高管理的便捷性;三是出台优惠政策,增强农村客运经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农村客运发展不平衡,应根据线路的不同竞争状态、收益水平,划分线路类别,将农村线路划分为发展线、饱和线、延伸线、空白线及热线冷线给予不同的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利用市场机制引导市场主体向农村客运发展,向农村冷线发展。同时,实行动态的激励和约束,对服务质量好,安全水平高的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给予适当奖励,对于服务质量差,安全管理落后的经营者取消其优惠;四是对一些偏僻支线可采取不定线路、不定班次、不定站点,不定票价等灵活经营方式。

(二)改善经营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增进经济效益

经营者是农村客运市场的主体,其构成

结构和运营方式直接关系着市场竞争、服务质量、安全保障及经济效益的优劣。建立科学合理的农村客运经营模式,一是形成合理的组织形式和主体结构。个体、公司等组织形式各有其优缺点,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但实践证明,公司所具有的管理规范、规模效益的特点已使其成为市场的主导经营组织形式。当前农村客运服务质量不高、安全状况较差、经济效益较低与公司组织的不发达息息相关。在推进公司化进程中,要注意市场化的引导,不能搞强制,要注意个体运输方式有其存在价值,其存量要通过规范的市场竞争及市场退出机制来决定。个体

论发展农村客运之思路

第五篇:会展旅游发展模式之探讨

会展旅游发展模式之探讨

王保伦

会展旅游的出现及发展是在良好的经济背景下,随着会议展览的增多及旅游业的渐趋成熟而出现的一种新兴的旅游类别。从产品的角度讲,会展旅游属于旅游产品中的公务旅游;从其特征来看,会展旅游兼具旅游业和会议展览业之共性,具有引发性、边缘性、综合性、依赖性等特点;从经营现状来看,会展旅游处于起步阶段,尚不具有行业规模和产业特征,只是介于旅游业和会议展览业之间的衍生产品。因此,研究会展旅游的发展趋势和运作模式,必须将会展旅游的概念界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本文也将围绕界定范围之内的内容展开论述。

1.会展旅游的界定

我们所提倡的会展旅游不是让旅游企业去举办各种会议和展览,而是让旅游企业发挥行业功能优势,为会展的举行提供相应的外围服务。无论从会议展览的历史沿革,还是从会议展览的具体活动来看,旅游业所涉及的六大要素都与会展的举办形影相随。而且,会展的成功举办除了参会者的规模或专业性等因素之外,一定程度上还有赖于旅游业的参与程度。因此,为保证会展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和加强对会展旅游这一尚未深入开发的新兴产品的认识,有必要参照国际通行提法和我国会展业发展的实际,对会展旅游的概念重做定义。

世界旅游组织将旅游定义为:以消遣、公务、朝觐等目的到惯常环境之外的地方旅行,时间在12个月内的游客的活动①。依照定义中所提及的旅行动机,我们在旅游的层面下,将公务旅游归为不同于休闲度假旅游、探亲访友旅游、保健旅游、宗教旅游等另一独立的旅游类型。由于公务旅游者出行目的不同,我们可将公务旅游定义为:包括商务旅游、会议旅游、展览旅游、奖励旅游等各种出于工作需要的旅游②。但在本文中,着重就公务旅游中的展览旅游与会议旅游进行研究。在国际上,这两者分属于国际展览联盟(UFI)与国际大会和会议协会(ICCA)两个不同的组织。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两种形式相互融合的趋势,“展中有会,会中有展”。在我国会展经济的实际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对会议和展览的发展笼统称之为会展经济,与旅游相关的则称之为会展旅游的现象。对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会展经济和会展旅游来说,展览旅游与会议旅游合而为一的情况,不利于我们对两者运作规律的认识和进行深入研究与总结,也不利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两者的协调。

因此,我们从狭义的角度,将会展旅游界定为:为会议和展览活动的举办提供展会场之外的、且与旅游业相关的服务,并从中获取一定收益的经济活动。从此定义可以得出,旅游业参与会展活动的目的是开拓旅游市场空间并获取一定的经济收益;而达到此目的手段是根据参会者的不同需求为其提供旅游企业所擅长的服务。由此,会展旅游的服务对象应该落实到具体参加会议和展览的人,并根据参加者参加活动类型的不同,将其细化为会议旅游和展览旅游。此种划分有利于旅游企业依据不同的活动类型提供不同的服务。

1.1 会议旅游会议旅游就是政府、公司、科研机构和民间团体等组织的人员因参加不同类型的会议而派生出来的一项特殊旅游活动。召开会议的目的是解决问题、交流信息或达成共识,那么,作为举办者和举办地为促进与会目的的实现,就要提供完备的会议设施和优质的服务,并凭借其所在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古迹,让参会者在舒适的环境中开展会议活动,并辅助进行旅游景点的游览。因此,不管会议的规模大小和重要程度如何,组织者都将选址放在了首要位置,尤其是国际性会议,在地点选择方面更倾向于环境幽雅、景色优美、空气清新的旅游景区或尚未开发的自然景区,而并非都在人气旺盛的大都市。优秀旅游城市中的一部分因具有会议的先天地理优势和基础条件而成为首选。无论是协会会议、公司会议、政府会议及其他内容的会议,还是大小有别、内外不同的会议,对多功能的会议中心,便捷的通讯、交通服务,配套设施完好的视听设备,文书、同声传译等设备,以及干净、卫生和舒适的住宿、饮食

和娱乐条件及比较专业化的服务均有较高要求。这就要求旅游企业必须依据会议旅游所表现出的特征提供专业化和细致化的优质服务。

1.2 展览旅游

展览旅游是指为参与产品展示、信息交流和经贸洽谈等商务活动的专业人和参观者而进行的一项专门的旅行和游览活动。相对于会议来说,展览要求的是聚人气、讲规模、重品牌,举办地需经济实力强大、基础设施良好、商业环境优越、文化氛围浓郁、信息辐射迅速、进出交通便利。但在初期发展过程中,展览的展馆规模、配套设施、服务水平等方面还存在差强人意的地方,加之展览行业的相对封闭性所导致的服务水准在短期内难有大的改观,并缺少行业服务意识,已经掣肘了会展经济的发展。而旅游企业在人员接待、事务协调、活动安排、票务预订等方面均比专业展览公司具有独到优势,因市场需求和展览活动的激发,展览旅游便应运而生。

所以,旅游企业在开发这一旅游产品的同时,还必须按照展览的分类(综合性展览和专业性展览)和发展变化而调整其服务内容。对专业性展览,旅游企业应该熟悉行业的发展情况和参展者展览之外的需求,能安排与本地同行业的交流与参观访问活动,应该由专业化的旅游企业来承担。对综合性展览而言,规模庞大,人数众多,持续时间长,使单一的旅游企业无力提供所有服务,因此,需要建立战略伙伴或由大型旅游集团来承揽。对其变化趋势进行市场细分,依据企业的优势而有所选择地决定进退市场和开发产品。

2.旅游企业的作为

会展和旅游可以作为独立的产业来发展,但会展的构成要素及圆满完成所需的服务正是旅游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优势。旅游业可以弥补会展业近年来粗放式扩张所隐藏的服务水平低下的问题。而在会展旅游的发展过程中,旅游业将处于从属地位,为会展的举办提供相应服务,协助会展的举办者和举办地树立品牌,这是会展旅游长远发展最关键的因素,这也是会展旅游存在和发展的意义所在。会展往往是围绕一定主题而由主办者发起的,其核心是产品的展示和信息的交流,但一次成功的会展举办需要许多相关的配套设施和众多环节的紧密衔接和配合。如果参加人员的吃、住、行、游、购、娱等相关事宜也完全需要由会展的主办单位来提供与安排,那么,会展的举办单位在这方面要么力不从心,要么无能为力,听凭参会人员徘徊于异地而不知所措,极易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混乱和对会展活动的负面评价。

一个大型或知名展会的举行,对旅游业中的酒店、旅行社、景区、旅游交通、购物均会产生很大的促进带动作用。而现有的会展机构是为某一具体的展会活动服务的,缺少对参会者提供相应服务,因此,旅游企业可以针对会展的主题、营销计划、服务接待计划进行可行性分析,选择企业所能参与的部分。如果旅游企业与会展公司进行专业化分工,会展公司负责展会的招募、宣传、布展和会场内的组织管理工作,旅游企业则向参加商或参观者提供场外的“六要素”服务,各司其职,各取所长,通过专业化的服务令参加商、参观者和当地居民均感便利而满意,从而吸引更多的参与者和获得更多的、持久的支持,从而树立展会的品牌,使会展的带动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最终形成以会展带旅游、以旅游促会展的良性互动的发展新形式。

2.1 旅游饭店

经济的全球化和跨国商务活动的增多,将使会议市场的潜在客源急剧增加。三星级以上的饭店由于自身的硬件设施和服务水准决定了其接待对象以会议为主和为各类展览会提供住宿服务,这为星级饭店和度假区在客源开发方面提供了极大的潜在市场。由于会议的计划性比较强,并有具体的要求说明,签有书面性的协议,使饭店可以提前进行准备和调整,而与散客相比,违约的几率小,承担的风险低。会议的举办者在压低成本的驱动下,要求在既定的会务预算下,饭店的会议设施、客房条件、配套服务等方面达到最好。因此,面对会议市场,饭店需要重新定位,依据目标市场而对饭店的设施设备进行重新改造和更新,因为酒店的星级、规模和配套设施将决定举办会议的层次、规格和大小,以及从中可获取利润的大小。在保有较高的会议设施、通信网络、商务中心和辅助性服务等项目的同时,饭店还要重视客史记录的保留和存档,并定期与各会议举办单位保持联系,了解市场的新动向和新需求,以及时抓住时机为其提供服务。

2.2 旅行社

旅行社业由于其招徕、接待的行业特点,很多比较大型的旅行社在长期的市场运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很强的接待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旅行社的介入,不仅可以为展会人员安排接送,代订客房、餐饮、票务,组织参观游览、娱乐消遣活动,提供导游讲解服务,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时提供—些建议以供选择。这样,不仅为参加者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琐事和麻烦,还可以使其享受到最优惠的价格和满意的服务。

因此,旅行社既可以根据会展的市场定位和目标群体提供相应服务,也可以针对某一知名的展会品牌而组织参会人员的来往,或将展会活动纳入到一个旅游线路中,并提供相应的旅游服务,或为参展商在展览之余提供旅游和购物咨询,介绍当地的风景名胜和民情风俗,并按参展商的要求设计合理的短线旅游路线或争取成为会展活动指定的接待方,具体负责整个活动外围事项。小旅行社可以对旅游市场进一步细分,集中自己的优势力量来满足这一具有潜力的会展市场;大旅行社可以凭借其分布广泛的营销网络和接待体系为参加会议和展览者提供全程服务;商务旅行社由于其与企业的紧密关系,在这方面更能依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度身定做,提供相应服务。而对会展市场的挖掘与开拓,旅行社不仅可以获利丰厚,而且还可避开恶性的价格竞争。

2.3 旅游景区

会议的召开和展览的举办,选择的地点要么是风景优美的旅游区,要么是极具现代化气息的大都市。一般会议在日程安排上都考虑到了与会人员的旅游要求,已经提前安排好了游览线路。景区在市场促销方面,应该使自己的名字列入会展活动的安排计划表中,或是指派专人到展览场地进行现场咨询和宣传。一地成为会展的举办地,除了与会展活动紧密联系的硬件设施以外,其整体形象和旅游资源,也是会展的举办者和参与者着重考虑的内容之一。会展为引人入胜的旅游资源、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和别具一格的参与性旅游休闲活动提供了一次展示的机会,也将为忙碌的参加者带来片刻的休息和放松。

3.运作模式

3.1 政府———协会

会展,尤其是国际性的展览和会议,在计划经济和转轨时期,往往带有强烈的行政色彩和形象色彩,其组织和运作是在一些政府部门直接参与下进行的,通过行政手段直接管理会展业,并且不同的部门具有相同的审批权,造成了目前展会政出多门、资源分散、主题雷同、规模小、质量差的市场现象。因此,要进一步促进我国会展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当务之急是转变政府行政职能,使政府由宏观调控、政策制定和具体办展转向总体导向、市场监督为主,各级政府部门不再办展,不再干预和具体参与展会的经营业务,而是在会展业发展过程中扮演为会展发展提供政策、服务和信息支持,并监督市场主体的运作和游戏规则的执行的角色。

政府从会展业中退出来以后,将管理会展业的行政管理职能通过政府授权的方式向社会中介机构,如贸促会或旅游协会等中介机构转移,以减少政府的管理色彩,由会展行业协会、贸易促进发展机构或旅游协会以行业自律的方式负责协调和规范会展市场,或是在条件成熟时,成立在国家贸易促进委员会和中国旅游协会下面设立有旅游协会和旅游企业参加的中国会展业协会,由协会来制定行业规范、会展计划和服务标准,建立行业协调和自我约束机制。这样,可以有效遏制因缺乏权威、统一、有效的会展管理部门和行业自律组织而出现各自为政、市场混乱、恶性竞争的局面。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行政机关主要通过法制监督来调控市场,而市场的自律和规则的制定则主要依靠行业协会组织来进行。

3.2 协会———企业

协会应把政府转移的权力视为为市场主体提供服务和进行协调的一种工具与手段。行业协会在市场中的优势地位决定了协会将是市场中会展主要活动的组织者。行业协会不仅熟悉国内外的行业情况,并与国际相应的协会有多方联系与合作,而且与国内企业联系更为紧密,内引外联,具有很好的组织会展的有利条件。但在目前行业分割的现实条件下,为能更好促进会展业的发展,贸促会、会展协会和旅游协会应摒弃行业偏见和行业利益,共同参与会展市场的游戏规则的制定,各方在考虑到行业本身的需求和特点外,应顾全整体利益,共同参与,优势互补,使制定的规则能真正地起到规范会展市场发展的作用,使其符合市场发展的实际需要,并依据市场的变化及时修改和完善现有的规则和做法,使之利于会展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旅游业的发展脱离不开会展市场的开拓,会展业的发展摆脱不了旅游业所提供的服务,双方相得益彰,互利互惠。因此,要逐渐打破行业垄断,放宽非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进入会展业的限制,并发挥协会组织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和协调,建立起宽松的市场准入环境。

具体到协会的工作方面,其主要是对会展公司进行会议展览的行业服务标准体系的制定,同时对企业进行资质认证、审核、信用评级,为他们提供国内最新的信息和研究成果,并通过招标的形式将一些会展的主办权转移给会展公司,防止同类会展在一地同一时期同时出现,通过竞争可以淘汰一些影响弱、服务差、规模小的展会和公司,有重点地培育一批有条件的中外合资、民营或外国独资会展公司,赋予其一定的经营权,加速会展业的发展,体现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则,使会展市场逐步走向规范和成熟。

3.3 会展公司———旅游企业

会展是一项操作性极强的系统工程,从招募到布置到进行,涉及许多部门,牵扯到许多环节,会展商不可能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场外服务。一次会展的举办除了目的的达到程度、问题的解决情况、参加企业的知名度、信息的扩散程度和交流程度、新产品的推出情况作为衡量会展成功的标准外,是否有高质量的观众和完善的会展服务及媒体宣传对其成功与否也起关键作用。因此,与旅游企业合作,对举办者来说是一个“双赢”的选择,对参加者来说是一个满意的结果。

在会展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会展业尚未形成专业化分工协作的格局,这制约了会展规模经济的发挥,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纷乱现象也是在所难免的。但通过开放的市场竞争,将会逐步解决此类问题,并使办得好的展会在竞争中走向集中,新的名牌展会在这场竞争中将脱颖而出,也使在各地举办的展会将逐步形成合理的布局。竞争必须依靠经济规模所形成的经济实力,在国内有意识地组建会展集团是增强竞争实力的良好途径。会展公司之间的兼并、收购或联合是组建会展集团的主要途径,以目前实力强大的会展公司或旅游公司为核心组建会展集团或旅游集团,因此,各级政府部门应摒弃地方(或部门)利益保护,鼓励公司之间在竞争中进行跨地区、跨部门的战略重组,组建专业性的会展集团,或在旅游集团下设会展公司,强化企业的协同作用,扩大经营服务范围,提高企业组织规模,增强竞争实力。只有公司的实力增强了,才能推动会展业的发展,尤其是面对国外大型、有丰富经验的会展公司,才能在市场中谋得一席之地。

此模式的中心是围绕着游戏规则安排的。政府和市场发挥着各自的功能与优势,共同评价现已形成并指导企业运行的游戏规则,但政府赋有监督经济正常运行的经济职能,对会展市场也不例外。作为规则的制定者———协会和规则的接受者———企业,他们所围绕的中心也是均已认可并执行的游戏规则,双方根据规则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职责。这种围绕游戏规则所建立的模型,将会减少很多的人为因素和官僚行为,使会展市场在刚开始发展中就按照市场规律行事,有利于会展业的成熟,也有利于与国际接轨。

在会展旅游市场中,会展公司与旅游企业在游戏规则的指导下,相互合作,共同推动会展旅游市场正常运作。会展公司招募、组织和安排参加者,并接待参加者和展览的参观者,同时寻求旅游企业的支持;旅游企业配合会展公司,为参加者和参观者提供相应的服务,并满足会

展公司提出的不同要求;参加者与参观者的交流主要体现在会展旅游方面,双方通过面对面的沟通,达到了信息传递与接受的目的。展览公司、旅游企业、参加者与参观者双方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在游戏规则的指导下,形成一个运转良好的市场秩序。

4.应注意的问题

4.1 会展行业的经济效益显著,连带效应大,但会展经济现在是否能成为一支经济力量和新兴产业,在某几个城市可以,如果范围扩大,则有点言过其实。会展经济在中国目前的状况是点状的,仅局限在少数大城市或旅游名城,影响力还有限,辐射作用还不明显,且会展经济的发展还处于初期,能否成为当地经济的推动力和可倾力发展的一个产业,还有待大的经济环境和其本身实际情况的改善。因此,将会展作为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的经济助推器时,应量力而行,视具体情况而定,忌盲目跟进。会展旅游是否能作为一个城市经济和旅游发展的标志予以推广,应三思而后行。

4.2 作为服务业的展览业,优质的服务是会展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而旅游业以其专业优势正好可以满足这一需求。但作为会展服务的提供者本身也要树立真心真意为参展商和观众服务的思想,满足他们对会展活动的合理要求。从会展场地的工作人员、会展的主办承办单位的工作人员到相关行业的服务人员,必须明确为参与者服务是会展活动的宗旨。会展活动不应仅体现在当时的轰动效应,更应考虑到长远效应,考虑到参加者对会展活动的追想,对各种服务的回味和展会品牌的树立。

4.3 科技的发展,使会展活动的举行有了多种方式可供选择。尤其是网络的普及,对现实的会展造成了或大或小的冲击,一些原先需要进行实际活动的会展转向了网络,分割了一部分传统会展的市场和利润,压缩了一部分会展旅游的市场空间。但网络自身存在的局限性和虚拟性,使它不可能替代传统的会展业,也不可能省略掉交往之间的服务,而只是为传统的会展业和新兴的会展旅游业提供了一个可资利用的技术工具。因此,我们必须关注科技动态及会展业的发展趋势,寻找网络技术与传统会展业和现代会展旅游业的结合点,更加突出服务的必要性与快捷性,变网络技术的挑战为我们市场开拓的机遇,使双方相互补充,共同推进会展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4.4 参与会展行业的旅游企业,不要仅停留在争机票、订房的差价上,而是应使自己的服务融入到整个会展活动中去,甚至细微到参展商的临时需求,这样旅游企业才能真正地参与到会展活动中去,也才能在具有巨大潜力的会展市场上占得一席之地。

下载论焦作旅游发展之因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焦作旅游发展之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因发展辞职报告

    因发展辞职报告1 尊敬的领导:您好!我很遗憾自己在这个时候正式向提出辞职申请。来到x年,正是在这里我踏上了社会,完成了自己从一个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在这x年里,有过欢笑,有过......

    论体验经济时代乡村旅游的发展

    论体验经济时代乡村旅游的发展 作者简介 孙飒( 1981-),女,浙江上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 游营销。 摘要 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要求我们用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旅游业。笔者在分析了......

    论凤凰古城的旅游发展与保护

    论凤凰古城的旅游发展与保护 摘要:通过对湘西凤凰古城的旅游旅游开发现状的分析研究, 阐明了凤凰古城在的保护与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同时分析了旅游开发对原生态资源的保......

    发展农村客运之我论(合集)

    文章标题:发展农村客运之我论农村客运作为农村社会重要的交往方式和生产方式,是城乡均衡发展的基本条件和重要切入点,其事关农民出行权利的保障,对于完善道路运输结构,实现跨越式......

    论工会工作之创新发展与协调

    公司诉 讼理由是什么?论工会工作之创新论工会工作之创新作者张喜亮中国社会业已站在了新的历史的起点上。这个新的历史起点就是党中央部署的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

    论旅游文化与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论旅游文化与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摘要:中国旅游经济面临着空前激烈的市场竞争,旅游业要与世界接轨、走向现代化,必须以发展旅游文化为本,走文化型旅游经济发展的道路。旅游就其本质......

    论旅游发展业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论旅游发展业与城市规划 *** 洛阳理工学院工程管理系B120801班 摘要:文章主要针对中国旅游发展业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分别阐述了旅游发展业与城市规划各自的发展。论述了现......

    论旅游文化与(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论旅游文化与(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摘要:中国旅游文化与旅游关系紧密,不可分割.旅游文化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基石,是中国旅游业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本文叙述了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