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问题整改闭环管理制度

时间:2019-05-15 03:11: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审计问题整改闭环管理制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审计问题整改闭环管理制度》。

第一篇:审计问题整改闭环管理制度

一、目的

公司审计闭环管理制度

为了促进审计发现问题及提出的建议及时整改落实,提升管理执行力和执行效率,问题整改工作规范化、程序化,结合公司的闭环管理制度,建立从问题发现到整改、从立项到销项的全过程的管理闭环。

二、适用范围

各中心、区域、部门管理及以上人员。

三、审计问题整改闭环管理系统

所有针对审计中发现问题提出的审计建议,业务部分接受以后,或者未接受但提出了变通形式的整改计划并与审计部门达成一致之后,纳入问题整改闭环管理机制,被审计部门将整改计划量化为行动目标。闭环管理主要包含: 问题发现(立项)→责任确定→整改实施→整改验收→评价考核(销项)

四、职责与分工

整改部门及责任人,审计问题相关业务部门(职能部门)经理为整改落实第一责任人,审计问题与某中心相关,需有中心总监界定整改落实责任人的,中心总监作为第一责任人,审计问题与两个以上中心相关的,按审计部门建议的中心或部门作为第一责任人。

督办部门,公司监察中心监察部。验收部门,公司监察中心审计部。

整改任务、完成时间,由整改部门责任人在《落实审计建议计划表》中提报,并与审计部门达成一致。

验收标准,根据审计整改建议确定。

五、闭环管理程序、1、问题立项。

审计部门在正式发布的内部审计报告或管理建议书中,确认的、并针对性地提出审计整改建议的问题,报告或建议书发布日,作为问题立项时间。

2、责任确定。

被审计部门或人员,须在问题立项后7日内,提交《落实审计建议计划表》,以文字形式反馈整改计划,或者提交不能按审计建议整改的原因以及变通形式的改进计划;发送至公司审计部门,审计人员就书面反馈的合理性进行评价,通过审计部门评价的整改计划,由审计部发监察部正式备案,作为被审计部门或人员的责任确定承诺。未通过审计部门评价的整改计划,需在3日内重新提交。

3、整改实施。

整改计划须按计划表中对应的开始时间及完成时间,列入整改部门相关责任人的对应月份工作目标,分解量化为数据性指标,指标权重不得低于5%,确保按计划落实。

4、整改验收。

问题整改完毕,由责任部门或人员提出验收申请,审计部门组织验收,责任部门应提交整改证据。验收通过后,审计部门将证据归档并登记审计台账,整改计划期内未通过验收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并作为新的问题重新立项进行整改。如遇不可抗力等特殊情况需延期整改的,或因经营情况变化,整改计划应作出调整的,由整改责任人提出申请,经中心总监书面审批,报审计部备案。

5、评价考核。

整改计划完成时间对应月份,整改责任人关于计划落实情况的考核数据,由审计部提报。

审计问题整改完成率,作为相关部门经理、中心总监的年度考核数据,由审计部门提报。

五、闭环管理规范要求

在《落实审计建议计划表》填写的整改措施,须符合SMART原则(具体的、可以衡量的、和目标是相关的、可达成的、有明确时间限制的)

六、闭环管理工作的执行纪律

1、问题立项后即纳入监察部检查监控范围,对整改落实各环节未按期取得进展的检查并予以通报,重点监控整改计划表及时提报的情况,按计划完成验收的情况。

2、对于整改计划应列入月度目标的,须将该月工作目标检视表通过OA报监察部备案。

3、未按期提交《落实审计建议计划表》的,中层每次100元成长赞助,高层每次200元成长赞助;未将整改计划列入工作目标检视表的,中层每次100元成长赞助,高层每次200元成长赞助;整改计划期内未通过验收的,中层每次200元成长赞助,高层每次400元成长赞助。

附件1《落实审计建议计划表》

第二篇:隐患整改闭环管理制度

××煤矿隐患整改闭环管理制度

为有效治理事故隐患,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保障职工生命和财产安全,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进一步规范隐患治理闭合流程,现将隐患治理闭环管理“六步”程序规定如下:

一、构建从岗位、班组、区队、专业处室、到矿井的五级隐患排查防控体系,各层次的隐患排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填写安全信息单(隐患排查表)

二、、安全监察处接收安全信息单(包括隐患排查表、上级整改指令书等)。

三、通知整改单位到安全监察处领取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单。

四、安全监察处根据安全信息单填写“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单”(手写)。

1、一个单位一张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单;

2、通知单逐条填写隐患信息,明确隐患整改完成期限,隐患落实责任人等内容;

五、安全监察处根据“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单”填写“安全隐患整改五定表”。

六、安全监察处根据“安全信息单”和“安全隐患整改五定表”填写“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台帐”。

七、安全监察处要随时掌握隐患整改进度,积极督促整改,隐患整改时间前2天,在调度会上通报整改情况,对未按期整改的在调度会上通报并罚款。

八、整改单位在隐患整改完成后填写“安全隐患整改反馈单”(手写)通知安全监察处复查,复查合格的隐患销号,整改达不到标准的不予销号。

1、安全监察处要根据整改标准认真复查;

2、因为客观原因到期不能整改的,必须提前提出书面延期申请经安全矿长、矿长签字同意后到安监处备案做延期处理。

3、逾期未整改又没有提交延期申请的,按规定进行处罚。

九、安全监察处根据“安全隐患整改反馈单”当天闭合“安全隐患整改五定表”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台账”

十、安全监察处将安全信息单、安全隐患整改五定表、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单、安全隐患整改反馈单放在一起存档。

十一、安全监察处每月对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台账进行数理分析,总结当月隐患排查情况,找出安全管理薄弱环节,确定下月安全管理重点并制定相应措施。

××煤矿

2012年9月22日

第三篇:安全隐患排查整改闭环管理制度(模版)

安全隐患排查整改闭环管理制度

涞源县宝泽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第一条 为进一步完善隐患排查整改闭环管理机制,落实隐患排查治理职责,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规范隐患的排查、登记、整治、监督、销号全过程管理,不留空档,确保隐患整治落实到位,有效遏制事故的发生。根据上级安全管理相关制度,结合本局实际,秉着简单易行、便于操作的原则,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安全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各生产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程和制度的规定,或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第三条 事故隐患按危害程度分为二级: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程度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程度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第四条 事故隐患按专业管理分为六类:采煤、掘进、机电、运输、一通三防、其它等六类。

第五条 隐患排查整改闭环管理包含以下十个环节: 1.隐患排查环节:各类安全检查、安监人员日常安全督查、管理人员下井及带班督查、其他从业人员发现或提供的信息。

2.填单登记环节:作业现场隐患确认登记、隐患整改通知单录入登记、安全信息站汇报信息登记。

3.签字确认环节:检查单位和被检查单位责任人对存在的隐患及整改措施签字、确认。本环节包含作出处罚决定。

4.收集整理环节:将隐患信息收集后,进行筛选、分类、建档。5.下达通知环节:按整改责任区划、责任范围向责任人送达整改通知单。

6.整改实施环节:按整改要求,落实整改措施,限期消除事故隐患。7.监控督查环节:在整改限期时间内,对整改情况进行监督检查。8.复查验收环节:接到整改完成报告后,进行整改情况检查、验收。9.信息反馈环节:收集整改信息,对完成情况进行登记、报告。10.销号登录环节:完成整改项目,销号登记;未完成项目,处罚责任单位、责任人,再下达整改通知,落实整改,直至完成整改、销号。

第六条 各类安全检查或督查发现、查出的事故隐患,必须在现场向施工单位通报存在的隐患、注意事项及处置措施,对“三违”行为要当即指出且予以纠正。

第七条 发现可能随时会酿成事故隐患,要立即责令停止作业或停止使用。紧急情况下,必须采取撤人、避灾的措施。

第八条 检查人员出井后,必须填写《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改表》签字;对“三违”行为的个人和隐患单位视情况作出处罚决定。

第九条 其他人员发现或提供的信息,由安全管理部门登入《安全信息汇报登记台帐》,每日由单位主管安全副职审阅、签字,落实整改措施。第十条 被检查单位责任人(矿业主要负责人或安全生产副职)必须在检查文书上签字接受,对存在的隐患及整改措施签字、确认。

第四篇:闭环管理制度

闭环管理制度

闭环管理制度1

一、闭环管理方案实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制,科主任是第一责任人。

二、非必要情况不留陪护;确须陪护者执行一患一陪(病情危重者除外)制度,陪护人员必须是院内护工或家属。陪护固定,如需更换陪护时原有陪床证收回销毁,更换的陪护人员必须详细流调且核酸检测结果阴性者方可申请陪护。

三、护士长遵医嘱、查看绿色健康码、查看核酸检测阴性结果、身份证,各项均符合要求开具陪床证并签名盖章。

四、陪护人员必须持陪床证及身份证陪护患者,陪护必须遵守医院规章制度(坚决杜绝陪床证借给他人,一经发现立即扣押陪床证,并清出医院)。

五、新冠疫情严控期间,坚决杜绝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离开医院,特殊情况确需离开者,科主任、护士长需在“新冠肺炎散点暴发期间患者及陪护人员告知书”上履行双签字程序。

六、新冠疫情严控期间,病区除本病区患者、陪护人员以及医院相关工作人员以外,任何人不得入内。

七、医护人员不得带亲友进入病区,不得在病区接待门诊患者。

八、患者出院时责任护士剪断患者腕带(为患者佩戴腕带松紧适宜,严防脱下借给他人及带出医院)、收回陪床证后,再为其办理出院手续(管床医生配合执行)。

九、无陪护的.患者,由营养食堂负责为患者定餐送餐(定餐人员相对固定,定期核酸检测)。有陪护的由陪护人员去住院大楼8楼取餐。

十、由于限制陪护及探视,责任护士要加强巡视,认真观察病情并满足患者日常所需。如需外出检查确保患者安全。

十一、住院患者或陪护人员入院时需在“新冠肺炎散点暴发期间患者及陪护人员告知书”上签字。

闭环管理制度2

为落实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要求,根据国家、省、市卫健健康管理部门关于加强医疗机构常态化疫情防控的相关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对我院普通病房住院患者、陪护及探视人员进一步落实严格管理,现制定如下管理制度:

一、所有住院病人及固定陪护均需进行核酸检测,做到应检尽检;严格实行一人一陪护,陪人原则上不得更换。

二、所有住院病人及陪人进病区后首先接受体温监测、健康码查验和流行病学调查。如有异常,病人确需住相应专科的收住科内过渡病房,待核酸检测阴性排除新冠肺炎后再转入普通病房。陪人如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或有传染性疾病,应由专人引导至发热门诊或感染科就诊,严禁陪护病人。

三、陪护经核酸检测、体温监测、健康码查验和流行病学调查无异常,由各病区护士长签发陪护腕带,陪护腕带实行实名制,一个陪护腕带仅限一名陪人使用,陪护人员尽量减少离开病房次数,出入需出示陪护腕带。

四、过渡病房的管理:

①每个病区均须设置至少一间过渡病房;

②需住院治疗待排除新冠肺炎且非疑似新冠肺炎的患者须安置到过渡病房;

③严格按照《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指引》要求做好防护;

④转出标准:根据核酸检测、检查结果排除新冠肺炎后转出。

五、住院病人及陪人每天由护士监测体温。若患者体温≥37.3℃,护士立即报告医生并做好处置;若陪人体温≥37.3℃,由专人引导至发热门诊就诊。

六、住院病人及陪人须遵守医院规章制度,佩戴口罩(口罩自备),勤洗手、不串病房、不聚集闲聊、不吸烟、不随地吐痰,不得在病房内大声喧哗,保持病房安静整洁。

七、严格病区探视制度,原则上不得探视,根据病情确需探视的,经健康筛查后如实登记相关信息,全程佩戴口罩进入病区。对重症监护病房、母婴病房的`家属,需遵守相应病区特殊规定和要求,新生儿监护病房谢绝家属探视。

八、陪护人员应身体健康、有陪护能力,陪护期间保证自身安全,发生跌倒、疾病等突发特殊事件导致的后果由自己负责。

闭环管理制度3

1、学校设立专门的隔离室,远离学生活动区。

2、隔离室为临时隔离学生专用房间,外人(其余患者及健康学生)一律不得擅自入内。

3、本室只接待发热患者。

4、保健教师及家长进入隔离室前必须更换外衣,必要时须穿防护服不能穿便服进入隔离室。出来时脱下,摆在隔离室门口封存。

5、接待发热患者必须戴口罩进行诊治,诊治结束立刻洗手消毒。

6、隔离室设施与设备由保健教师专人负责保管,不得丢失。

闭环管理制度4

为进一步做好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最大限度降低感染发生,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在《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二版)》基础上,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修订形成《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三版)》。本技术指南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可参考执行。

一、总体要求

医疗机构承担着发热患者诊断治疗、新冠病毒感染者(包括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疑似患者及无症状感染者,下同)救治、核酸检测以及日常诊疗等多重任务,在为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提供关键技术支撑的同时,也面临较高的交叉感染和疫情传播风险。各地要高度重视医疗机构内新冠病毒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按照本技术指南要求,加强政策资金支持保障,组织有关部门做好协同配合,协调专业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强化感控底线思维,坚守感控底线要求,按照要求配备培训专业性强的感控人员队伍,组织全体工作人员积极参与、主动落实各项感控措施。

二、防控策略

(一)内外同防。实施以“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为基础的感染防控措施,把好医疗机构的人员、车辆和物资“入口关”,对进入医疗机构人员要检测体温,出示健康(行程)码,检查口罩佩戴情况。做好住院患者和陪护人员的健康监测,出现新冠病毒感染疑似症状要及时发现并处置。

(二)医患同防。医疗机构全体工作人员、患者及其陪同人员均应当做好个人防护,在严格落实标准预防措施的基础上,根据疾病传播途径做好额外预防措施,避免发生交叉感染。

(三)人物同防。要做好医患双方人员防护和感染风险预警,对医疗机构内的环境、物品、外来物资等,也要加强风险防控。落实好环境和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措施,加强重点部门环境及重点人群接触后环境的清洁消毒。加强对外来人员和物品的管理,需要时开展环境检测。

(四)“三防”融合。“三防”,即规范工作人员行为、强化行为管控的“人防”;提升感控技能、优化诊疗流程的“技防”;科学使用消毒灭菌剂、相关设施设备的“器防”。将“三防”理念融入到诊疗活动中,降低医疗机构内感染风险。

三、基本要求

(一)完善防控制度、工作流程和应急预案。

各地要严格落实《关于进一步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医疗机构感染防控工作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69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定点医院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78号)等要求,根据新冠病毒病原学特点,结合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以及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完善感染防控制度和预警机制,优化工作流程,制订不同情形下的应急预案并实施演练,确保各部门各环节步调协同、衔接顺畅。

各地要建立既熟悉政策要求又具备较强业务能力的感控专业队伍,承担感染聚集事件处置和检查、协助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指导疫情防控和医疗机构内感染防控工作。

(二)聚焦源头管控,严防感染风险输入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应当优化体温检测、核验健康(行程)码和流行病学调查等预检分诊内容和流程,提升预检分诊能力。落实首诊负责制,加强流行病学问诊,早期识别新冠病毒感染临床症状。对具有可疑症状不能排除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应当规范引导至发热门诊就诊。

严格执行新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应检尽检”要求。根据当地疫情流行态势和防控需要,确定上述人员核酸检测频次,必要时可选择开展血常规、胸部CT、抗体检测。

医疗机构发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人员,应当及时报告当地疾控部门,由疾控等部门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迅速确定医疗机构内密切接触者,明确需实施封控管理和消毒处置的范围,指导医疗机构尽快落实,控制可能的感染源,有效阻断感染传播。

(三)开展全员培训,全面提高感染防控意识和水平。

医疗机构要制订细化本机构的感染防控全员培训方案,进一步强化“人人都是感控实践者”的意识,将感染防控要求落实到临床诊疗活动各环节。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会办医疗机构、专科医院及中医医院等,要进一步重视感染防控工作,梳理本机构存在的薄弱环节,持续开展全员培训。在全员培训基础上,对发热门诊、急诊、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口腔科、耳鼻喉科、重症医学科、内镜室、血液透析中心(室)、CT检查室、核酸检测实验室、手术部(室)等高风险科室和部门制订针对性培训内容,使相关人员熟练掌握新冠病毒感染的防控知识、方法与技能。

(四)加强标准预防和额外预防,建立行为屏障。

标准预防是保护医患双方安全的重要措施,主要包括手卫生、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呼吸道卫生和咳嗽礼仪、诊疗设备及环境清洁消毒、患者安置、安全注射、医用织物洗涤和医疗废物管理等。落实标准预防的关键措施是医务人员的行为要规范,建立起行为屏障;同时,与建筑布局、诊疗流程(见附件1)、物资保障、人员培训等因素密切相关。

额外预防是在标准预防基础上,针对感染性疾病病原学特点和传播途径,以阻断接触传播、飞沫传播或空气传播途径为目的,而采取的针对性综合防控措施。

1.严格执行手卫生。根据《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医务人员应当在接触患者前、清洁或无菌操作前、暴露患者血液体液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5个时刻采取手卫生措施。手卫生措施包括流动水洗手和卫生手消毒等,如有可见污物,应当使用流动水和洗手液清洗双手;如无可见污物,宜使用对新冠病毒有效的含乙醇等成分的'手消毒剂进行卫生手消毒。

2.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人员防护管理,储备质量优良、数量充足的防护物资。医务人员应当根据暴露风险和开展的诊疗操作,正确合理使用医用外科或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手套、隔离衣或防护服等个人防护用品(见附件2),确保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到位。在隔离病区、发热门诊及核酸采样点、核酸检测实验室等重点场所工作,接触到新冠病毒可能性较大的医务人员,要加强防护,严格落实佩戴医用防护口罩等要求。从事发热门诊、定点医院隔离病区工作的人员要做医用防护口罩适合性测试和密合性测试,合格者方可上岗;每次进入发热门诊、定点医院隔离病区工作前,要做医用防护口罩密合性测试。同时,应当指导、监督患者及其陪同人员,以及其他进入医疗机构人员做好个人防护。

3.正确实施呼吸道卫生和咳嗽礼仪。所有进入医疗机构的人员均应当佩戴合格的医用口罩,不应佩戴有呼气阀的口罩,患者接受诊疗时非必要不摘除口罩。在不影响正常诊疗工作前提下,应当保持至少1米的社交距离。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掩口鼻,手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即刻实施手卫生。

4.加强清洁消毒管理。严格落实《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WS/T368-2012),做好诊疗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地面等)、医疗器械、患者用物等的清洁消毒。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应当即用即弃;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应当在每次使用后进行规范清洁消毒,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宜专人专用。诊疗环境优先选择自然通风,不具备自然通风条件应当选择机械通风或空气消毒措施,合理配置新风系统、回风系统和排风系统,建立上送风下回风的气流组织形式。使用清水和清洁剂彻底清洁环境表面,并使用有效消毒剂对环境物体表面,尤其是高频接触部位进行规范消毒。对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进行规范处理。患者出院后规范实施终末消毒(见附件3),消毒后按《疫源地消毒总则》(GB19193-)进行消毒效果评价。

5.合理安置患者。根据感染性疾病病原学特点、传播方式和特定人员感染风险评估结果,对不同类型感染者、疑似感染者、易感者采取合理的分区分类安置措施,降低不同风险人员因暴露导致交叉感染的机会。

6.规范医用织物和医疗废物管理。新冠病毒感染者救治过程中使用的医用织物,洗涤处置执行《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WS/T508—);救治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的医用织物洗涤处置和医疗废物管理,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五)加强人员管控,减少人群聚集。

医疗机构门急诊应当合理设置就诊及等候区域,优化就诊流程,避免人群聚集。鼓励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远程医疗等技术,提供网上预约和远程医疗服务。发现新冠病毒感染者时,对其本人及密切接触者及时采取规范的隔离控制措施。

加强病区人员管控,对新入院患者落实“应检尽检”要求,设置并合理使用过渡病室,通过采取核酸检测筛查和隔离安置等措施降低交叉感染风险。严格陪护及探视管理,定点医院不安排探视和陪护;非定点医院不探视、非必须不陪护,确需陪护的,要固定陪护人员,不得随意进出病区,严格限制行进路线和活动范围。陪护人员在进入病区前应当持有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合理确定病床使用比例,病床间距不小于0.8米,禁止加床。住院患者在病情允许的前提下,应当佩戴口罩,陪护人员全程佩戴口罩。

(六)关爱医务人员,实施健康监测。

医疗机构应当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和安排班次,优先保障隔离病区、发热门诊及核酸检测等重点部门的诊疗需求,医务人员相对固定,缩短可能暴露的时间,避免医务人员过度疲劳。提供营养膳食,保障医务人员充分休息。做好医务人员疫苗接种工作,落实“应接尽接”要求。根据岗位特点和风险评估结果,合理确定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频次,开展体温和呼吸道症状等主动健康监测,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对参与相关诊疗工作人员要加强管理,必要时,可集中封闭管理,并根据疫情流行情况和防控要求进行核酸检测,需要时可合理开展胸部CT、血常规、抗体检测等检验检查。收治新冠病毒感染者的隔离病区工作人员实行闭环管理。

(七)开展风险评估,实施综合感控。

结合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开展医疗机构感染监测工作。有针对性地持续改进感染风险监测评估机制,完善本区域、本机构感染信息化监测网络,建立完善基于临床症状或症候群的感染病例、感染聚集事件的预警报告机制。发现新冠病毒感染者时,应当按要求及时报告、做好相应处置。加强医疗机构内感染暴发的监测预警,发现疑似感染暴发时应当依据相关标准和流程,启动应急预案,及时规范报告处置。

规范抗微生物药物的合理使用,严格掌握各类抗微生物药物使用指征。提高抗微生物药物使用前和调整用药前病原学检测标本送检率。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对接诊的发热或/和具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在明确病原学诊断前,慎用抗微生物药物、退热药物等,防止不合理用药掩盖症状。

(八)加强患者教育,开展健康宣教。

医疗机构应当对患者及陪同人员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普及新冠病毒感染防控知识,指导正确实施手卫生、呼吸道卫生和咳嗽礼仪,保持安全社交距离,避免人群聚集等。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治疗期或康复期的患者早期运动、合理运动,但应避免剧烈或动作幅度过大的运动。

四、重点科室、部门技术要求

(一)发热门诊。

1.发热门诊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应当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311-)、《应对秋冬季新冠疫情医疗救治工作方案》(联防联控机制医疗发〔2020〕276号)等有关要求。

2.发热门诊诊区应当按照“三区两通道”设置,即污染区、潜在污染区、清洁区和清洁通道(医务人员和清洁物品)、污染通道(患者和污染物品)(见附件1)。各分区之间应当有物理隔断,各区域和通道出入口设有醒目标识。

3.发热门诊及留观病室应当首选自然通风,如使用机械通风,应当控制气流方向,由清洁侧流向污染侧。发热门诊空调通风系统应当独立运行。规范设置管理通风口。

4.医务人员进出发热门诊和留观病室,应当戴医用防护口罩、工作帽、手套、靴套或鞋套(防护服如已有靴套则不需另行加穿),穿隔离衣或防护服(留观病室应当穿防护服),根据诊疗操作选戴护目镜或防护面屏,并严格按照穿脱防护用品规范流程,正确穿脱防护用品(见附件2)。发热门诊医务人员要指导患者及其陪同人员在健康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规范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接诊入境、国内中高风险地区以及集中隔离点发热患者等高风险人群的发热门诊,所有工作人员要严格闭环管理。

5.医疗机构应当将有发热或/和呼吸道症状且无法明确排除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分诊或引导至发热门诊就诊。对发热门诊就诊的患者均应当进行核酸、血常规检测,必要时进行抗体检测、胸部CT检查,以排除新冠病毒感染。核酸检测结果反馈前,应当将患者安置在发热门诊进行留观。接诊儿童患者的医疗机构应当在发热门诊设置单独的儿科诊室或儿科诊区,满足发热患儿就诊需求。发热门诊接诊医务人员应当掌握新冠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特点与临床表现,按照诊疗规范进行诊疗,对新冠病毒感染者要立即转往定点医院,并及时报告。

(二)急诊。

1.落实预检分诊制度,按规定路线引导发热或/和有呼吸道症状且无法排除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至发热门诊就诊。制定完善重症患者转诊、救治应急预案并严格执行。

2.合理设置符合隔离救治要求,可为新冠病毒感染者提供就地急救服务的诊疗区域或急救室。

3.加强人员管控,规范设置等候区域并加强管理,避免人群聚集。

(三)接受诊疗措施时需患者摘除口罩的科室/部门(如鼻/咽拭子采集、口腔诊疗、支气管镜或上消化道内镜诊疗等)。

1.所在地区发生多点散发或聚集性疫情时,应当严格实行一室一医一患,必要时可安排一名医务人员辅助开展工作,避免交叉感染。

2.诊室通风良好,必要时采取机械通风或动态空气消毒措施。

3.实施易产生气溶胶的诊疗操作时,相关医务人员应当做好个人防护,诊疗不同患者应当合理更换个人防护用品。

4.进行支气管镜或上消化道内镜诊疗时,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和患者实际情况,可先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四)血液透析中心(室)。

1.对血液透析患者及其陪护人员,应当根据当地疫情形势定期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进入诊疗区需测温、查验健康(行程)码和流行病学问询。患者接受透析治疗时应当规范佩戴口罩。陪护人员应相对固定。

2.加强预检、候诊、接诊等区域的管理,采取加强通风、增加候诊面积、合理安排功能空间以及减少人员聚集等感染防控措施。

(五)普通病区(房)。

1.规范设置过渡病室,用于收治暂无核酸检测结果的急诊患者或者隔离排查可疑的住院患者。过渡病室不需按“三区两通道”设置。

2.过渡病室宜设置独立卫生间,通风良好,标识明确,应有防护用品穿脱空间。应单人单间安置患者。

3.建立相关工作制度及流程,病区(房)内发现新冠病毒感染者时,即刻启动相关应急预案,按规范要求实施及时有效的隔离、救治和转诊。

(六)收治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定点医院及病区。

1.各地应当合理确定定点医院,优先选择综合实力好、技术水平高、感控基础好的医疗机构作为定点医院,同步确定备用定点医院,制定完善的定点医院启用和综合保障预案。定点医院和备用定点医院应当制定本机构启用及管理方案。

2.定点医院及隔离病区的建筑布局、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应当符合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标准和规范,配备质量优良、数量充足的个人防护用品,原则上储备量应当满足定点医院满负荷运转30天需求。

3.定点医院隔离病区工作人员应当戴医用防护口罩、工作帽、手套、护目镜或防护面屏,穿防护服、靴套或鞋套(防护服如已有靴套则不需另加穿),并严格按照穿脱防护用品规范流程,正确穿脱防护用品(见附件2)。

4.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应当单人单间隔离安置,无症状感染者、确诊患者可分别同室安置。鼓励有条件的定点医院对新冠病毒感染者进行单人单间隔离安置(带独立卫生间),进一步减少不同病例间相互交叉感染的机会。

5.污染区内应当配有独立包装的个人防护用品和职业暴露应急处置箱,呼吸道职业暴露后的处置流程(见附件4)应当在明显处张贴,以供应急情况下使用。

6.进入定点医院工作的人员,上岗前应当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所在地区发生多点散发或聚集性疫情时,根据疫情发展形势和防控需要,可选择增加血常规、抗体检测和胸部CT检查。

定点医院隔离病区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医务、管理、安保、保洁、餐饮、医疗废物收集转运等人员)及其他直接或间接接触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工作人员(包括专门为新冠病毒感染者提供服务的影像学检查等医务人员、闭环管理人员的通勤车司机等)应当严格实行闭环管理,工作期间安排单人单间集中居住,所有人员在驻地与定点医院间两点一线出行,固定通勤车辆,不得在定点医院内安排驻地。

(七)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

严格落实实验室生物安全制度,规范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相关操作,实验室工作人员做好个人防护,规范处置医疗废物。

闭环管理制度5

为保证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和流行时有效预防和快速应对,及时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和流行,最大限度地减轻疫情造成的危害,保障入住宾客及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上级有关文件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基本原则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对新冠肺炎的预防、疫情监测、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

规范疫情控制的组织、协调、指挥提高应急效率。

二、组织机构

1、成立xxx酒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xxx

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xxx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疫情防控期间的日常工作,负责收集、整理、上报、传递新冠肺炎信息,形成阶段性及总体应急工作报告。

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小组工作职责

1、加强疫情防控宣教。

利用电子屏、微信公众号、宣传图册在大厅对宾客进行新冠肺炎预防宣教。

2、入住人员体温检测。

配备手持测温仪,宾客进入大厅必须戴口罩,引导每个入店客人体温检测,并登记检测温度;对来自疫区的.宾客要主动为其进行测量;对来自疫情区的宾客集中楼层安排入住;建立《宾客健康状况登记表》制度,请宾客填写健康状况和联系方式,并妥善保管备查;

3、做好大厅、客房消毒。

配备84消毒液坚持对大厅、楼道、客房进行消毒,并保持通风。

4、做好工作人员防护措施。

工作人员配备口罩、手套,每次上下班进行体温检测登记,工作场所保持通风、清洁。

指导乘客候车厅内分散候车,不扎堆,人与人保持距离2米。

5、及时报告发热疑似病例。

一旦发现有人员体温超过37.3度,立即转至隔离客房初步隔离,并快速报告市防疫站、治安大队、派出所等部门处理,严格控制事态的发展。

闭环管理制度6

一、目的

为了促进审计发现问题及提出的建议及时整改落实,提升管理执行力和执行效率,问题整改工作规范化、程序化,结合公司的闭环管理制度,建立从问题发现到整改、从立项到销项的全过程的管理闭环。

二、适用范围

各中心、区域、部门管理及以上人员。

三、审计问题整改闭环管理系统

所有针对审计中发现问题提出的审计建议,业务部分接受以后,或者未接受但提出了变通形式的整改计划并与审计部门达成一致之后,纳入问题整改闭环管理机制,被审计部门将整改计划量化为行动目标。

闭环管理主要包含:问题发现(立项)→责任确定→整改实施→整改验收→评价考核(销项)

四、职责与分工

整改部门及责任人,审计问题相关业务部门(职能部门)经理为整改落实第一责任人,审计问题与某中心相关,需有中心总监界定整改落实责任人的,中心总监作为第一责任人,审计问题与两个以上中心相关的,按审计部门建议的中心或部门作为第一责任人。

督办部门:公司监察中心监察部

验收部门:公司监察中心审计部

整改任务完成时间:由整改部门责任人在《落实审计建议计划表》中提报,并与审计部门达成一致。

验收标准:根据审计整改建议确定。

五、闭环管理程序

1.问题立项

审计部门在正式发布的内部审计报告或管理建议书中,确认的、并针对性地提出审计整改建议的问题,报告或建议书发布日,作为问题立项时间。

2.责任确定

被审计部门或人员,须在问题立项后7日内,提交《落实审计建议计划表》,以文字形式反馈整改计划,或者提交不能按审计建议整改的原因以及变通形式的改进计划;发送至公司审计部门,审计人员就书面反馈的合理性进行评价,通过审计部门评价的整改计划,由审计部发监察部正式备案,作为被审计部门或人员的责任确定承诺。未通过审计部门评价的整改计划,需在3日内重新提交。

3.整改实施

整改计划须按计划表中对应的开始时间及完成时间,列入整改部门相关责任人的对应月份工作目标,分解量化为数据性指标,指标权重不得低于5%,确保按计划落实。

4.整改验收

问题整改完毕,由责任部门或人员提出验收申请,审计部门组织验收,责任部门应提交整改证据。验收通过后,审计部门将证据归档并登记审计台账,整改计划期内未通过验收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并作为新的问题重新立项进行整改。如遇不可抗力等特殊情况需延期整改的,或因经营情况变化,整改计划应作出调整的,由整改责任人提出申请,经中心总监书面审批,报审计部备案。

5.评价考核

整改计划完成时间对应月份,整改责任人关于计划落实情况的考核数据,由审计部提报。审计问题整改完成率,作为相关部门经理、中心总监的考核数据,由审计部门提报。

六、闭环管理规范要求

在《落实审计建议计划表》填写的整改措施,须符合smart原则(具体的、可以衡量的、和目标是相关的'、可达成的、有明确时间限制的)

七、闭环管理工作的执行纪律

1.问题立项后即纳入监察部检查监控范围,对整改落实各环节未按期取得进展的检查并予以通报,重点监控整改计划表及时提报的情况,按计划完成验收的情况。

2.对于整改计划应列入月度目标的,须将该月工作目标检视表通过oa报监察部备案。

3.未按期提交《落实审计建议计划表》的,中层每次100元成长赞助,高层每次200元成长赞助;未将整改计划列入工作目标检视表的,中层每次100元成长赞助,高层每次200元成长赞助;整改计划期内未通过验收的,中层每次200元成长赞助,高层每次400元成长赞助。

附件:《落实审计建议计划表》

闭环管理制度7

隔离室是为了加强传染病的隔离,降低传染病的传染率,以确保学生的'健康而设置的临时隔离患病学生专用设施,由专人老师负责,外人不得擅入。

一、隔离室的常规要求:

(1)隔离室位置应相对远离健康班,通风、采光、保暖设施齐全。

(2)每周对隔离室内的桌椅、物品用有效氯500~1000mg/l消毒液消毒一次,不能浸泡的图书需放在阳光下曝晒3—4小时。

(3)每天开门通风,以保证室内的空气流通。

(4)隔离室地面墙壁每天用75%酒精消毒一次,并及时记录。

(5)建立患病学生登记本。

(6)一室内不能同时隔离两个以上病种的患病学生

(7)进入隔离室时必须穿隔离衣,出室时脱下挂在规定处,并做好手部的消毒。

(8)隔离室物品专用,专人负责消毒、保洁,做到物品摆放整齐无杂物、无污染、无安全隐患。

(9)隔离室消毒药物由我机构专人负责保管。

二、隔离室内有患病学生时要做到:

(1)隔离室内的用品专用,用后彻底消毒,进入隔离室必须穿好隔离衣。

(2)学生患传染病应立即隔离,并遵医嘱进行预防给药。

闭环管理制度8

为切实把疫情防控工作落到实处,特制定本制度。

—、对隔离室实施严格管理,公司董事长为第—责任人,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

二、隔离室为临时隔离有发热症状的员工专用房间,非工作人员不得擅自进入。

三、隔离室在疫情未解除之前,不得临时挪作他用。

四、每天开窗通风,以保证室内的空气流通。

五、工作人员进出隔离室前必须按规定做好个人防护,不得穿便服出入隔离室。

六、隔离室设施、设备与物品必须由专人负责保管每日做好登记验收。

七、隔离室每天必须按规定进行消毒,医疗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必须按有害垃圾正确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八、工作人员在下班前必须检查各项设施设备是否正常,门窗是否锁好。

九、对隔离室使用和管理情况及时登记、留档备查。

闭环管理制度9

一、总体要求

(一)坚持属地管理,加强组织领导。各地电影放映场所要严格按照属地党委和政府统一部署,在各地电影主管部门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二)坚持常态防控,健全应急机制。开放营业的电影放映场所,要继续把疫情防控放在首位,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做好防控方案,制定科学可行的具体措施,明确应急处置流程,并根据当地疾控部门最新指导意见及时进行动态调整,确保安全。

(三)落实防控主体责任,做到精细化防控。电影放映场所要严格执行疫情防控规定,健全防控工作责任制和管理制度,落实本场所防控应急预案,把防控责任细化到个人。

二、员工健康监测和管理

(四)做好员工健康管理。要按照当地要求做好员工健康管理,掌握员工出行轨迹等情况,对途经中高风险地区人员实行居家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员工上岗前要检查体温,出现发热(体温高于37.3度)、呼吸道症状时,要暂停工作、及时报告并就医。

(五)强化疫情防控培训。员工应当减少不必要的外出,避免前往人群聚集场所。放映单位应劝导员工春节期间避免离粤,并对员工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培训,确保员工具备必需的防控和处置知识与能力。

(六)严格岗位工作规范。指导员工做好个人防护,正确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减少人员聚集,加强对员工用餐和工作会议的`科学管理。

三、场所防控管理

(七)配备防护用品。电影放映场所要配备口罩、手套等防护物资,并在洗手间配备洗手液及消毒用品,为员工和观众提供必要防护保障。

(八)保持良好通风。加强电影放映场所营业前和营业过程中空调通风系统的运行管理,保持电影放映场所空气清新。

(九)加强清洁消毒。

1.大堂、影厅、卫生间、走廊、疏散通道等公共区域,每日不少于2次喷雾消毒。

2.售取票机、商品售货区、自动贩卖机、公共区域座椅、入口闸机、卫生间等重点区域,每日不少于5次擦拭消毒。

3.影厅座椅扶手、3D眼镜等观众直接接触物品,每场消毒一次。

4.做好垃圾分类处理,防疫用品类垃圾应定点投放,日产日清。

(十)加强防疫宣传。电影放映场所应通过设置提示牌、摆放宣传品、使用电子显示屏、播放映前公益广告片等多种方式,加强疫情防治知识科普宣传,使员工和观众充分了解掌握防治知识、支持配合防控工作。

四、观众进出管理

(十一)做好入场检测。电影放映场所应配备测量体温设施设备,并安排专人值守。扫验健康码,检查体温,未戴口罩和体温37.3度以上者不得进入。在电影院入口配备手消毒剂,引导员工和观众做好手卫生。

(十二)调整售票方式。全部采取网络实名预约、无接触方式售票;原则上每场上座率不得超过75%,并由省电影局在疫情防控部门指导下进行动态调整。

(十三)建立值守制度。安排专人做好现场管理,监督进入影院区域的工作人员和观众必须佩戴口罩,对号入座;电影放映期间不得饮食。

(十四)合理安排场次。电影放映场所减少放映场次,延长场间休息时间,对影厅充分清洁与消毒;不同影厅错时排场,避免进出场观众聚集。

五、设施设备管理

(十五)做好运行前检查。清洁打扫放映机房,设定合理的温度与湿度区间,对供电、排风、光源、还音、冷却等系统进行彻底检查,及时排查隐患。

(十六)加强维护保养。做好放映窗口、设备表面、放映镜头、空气滤尘网、冷镜及光管、散热金属网格等部位或器件的专业清洁工作。定期进行试放映,防止器件老化。保证耗材的充足储备。

(十七)坚持正确操作。在使用放映机、服务器和还音系统等设备时,严格按照规定流程进行操作。

六、突发情况处置

(十八)加强沟通联动。建立疫情应急沟通机制,加强与当地疾控和电影主管部门联动,发生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十九)做好发现疫情时的应对处置。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的电影放映场所,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做好现场管理,配合疾控部门采取隔离措施,加强密切接触者追踪、疫点消毒等工作,并及时关闭场所。

(二十)一旦出现疫情由低风险调整为中、高风险的地区,该地区各类电影活动一律停止,直到调整为低风险地区后,再按疫情防控相关规定恢复开放。

闭环管理制度10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根据上级通知精神和疫情防控的`需要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严格落实各项感控工作要求,现制定如下:

一、门诊管理

(一)严格落实门急诊预检分诊及发热门诊管理。严格执行所有进入医院内人员查验健康码、行程码,询问流行病学史,查看核酸检测报告(落地24小时内)。

(二)普通门诊照常开诊,体检中心,口腔科、耳鼻喉科、眼科、感染科、皮肤科、麻醉门诊、内镜等高危非急诊门诊暂停。东侨院区发热门诊停诊,请发热病人前往宁德市中医院、宁德人民医院就诊。

(三)保证急危重症、孕产妇、儿科、新生儿、血液透析、肿瘤等患者顺利就诊,急诊患者收治可先通过抗原快速检测及核酸检测,抗原检测无异常,先收入过渡病房,待核酸报告结果出来后转入住院病房。(附黄码儿童及新生儿请到黄码定点医院宁德人民医院儿科门诊就诊。)

二、病房管理

根据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严格落实院感管理,实行一患一陪护工作制度,住院陪护以查看行程码和核酸检测结果为准,住院期间患者和陪护人员不能离开病区(除需要检查外)。

全院每日开展核酸检查“应检尽检”,含:医院员工、第三方工作人员(保洁、食堂、超市、保安、实习生、规培生、进修生)、住院患者、陪护。

三、出入管理

患者、陪护及来访人员按照门诊预检分诊、病房管理的要求执行。

(1)门诊、急诊预检分诊通道通行请务必配合安保人员检查,提前准备好行程卡、扫健康码,以便工作人员查看及过闸扫码测温。如遇异常情况请务必配合预检分诊工作人员开展工作。黄(红)码者,不得进入院区。黄(红)码病人,引导去黄(红)码定点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就诊。

(2)结合病区“一患一陪护”及“谢绝探视”管理规定,无陪护证人员一律不得进入病房。

(3)严禁快递车辆进入院区。

疫情防控人人有责,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请务必遵守国家疫情防控法律法规、疫情防控制度及医院就诊流程,配合医院各项疫情防控措施。由此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闭环管理制度11

一、目的:

为严格生产现场泄漏检测、报告、处理、消除的安全管理,控制因泄漏导致的潜在风险,提高生产、设备安全管理水平,严格执行泄漏管理程序,特制订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工艺管道、设备的泄漏管理

三、职责

1.安环部为泄漏安全管理部门。

2.各分厂、部门负责本分管范围内的工艺管道、设备泄漏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

四、内容

1.泄漏的定义、表现形式、分级及主要危害。

1.1泄漏是指工艺介质的空间泄漏(外漏)或者一种介质通过连通的管道或设备进入另一种介质内(内漏)的异常状况。

1.2.1泄漏的表现形式。化工生产过程中的泄漏主要包括易挥发物料的逸散性泄漏和各种物料的源设备泄漏两种形式。逸散性泄漏主要是易挥发物料从装置的阀门、法兰、机泵、人孔、压力管道焊接处等密闭系统密封处发生非预期或隐蔽泄漏;源设备泄漏主要是物料非计划、不受控制地以泼溅、渗漏、溢出等形式从储罐、管道、容器、槽车及其他用于转移物料的设备进入周围空间,产生无组织形式排放(设备失效泄漏是源设备泄漏的主要表现形式)。

1.2.2泄漏表现形式与结果。根据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气体、粉尘泄漏可能导致的结果不同将泄漏分为易燃易爆介质泄漏和有毒有害介质泄漏两种。易燃易爆介质泄漏可导致火灾、爆炸等恶性事故;有毒有害介质泄漏可导致职业病、中毒、窒息、死亡等事故。

1.3液体危险化学品和易燃易爆气体、粉尘泄漏分为轻微泄漏、一般泄漏、严重泄漏和不可控泄漏四级。

1.3.1轻微泄漏:指静密封点的渗漏(无明显液滴)和滴漏(大于5分钟1滴)以及动密封点每分钟滴漏超过指标5滴以内。

轻微泄漏一般是因法兰密封面或垫片失效、阀门不严或密封失效或管线、设备上存在微小砂眼等导致的物料轻微外漏。轻微泄漏因泄漏量少,冷却散发快,一般不会导致着火、爆炸等事故;轻微内漏会导致高压侧介质对低压侧介质的轻微污染。

1.3.2一般泄漏:指静密封点泄漏的液滴小于0。5滴/秒,但尚未形成连续液滴的状态,或动密封点每分钟滴漏超过指标5滴以上。一般泄漏会形成累积,落到高温管线或设备上可引起冒青烟或小火,短时间内一般不会造成较大危害;一般内漏会导致高压侧介质对低压侧介质的较小污染。

1.3.3严重泄漏:指静密封点泄漏的液滴大于等于0。5滴/秒,并达到了液滴成线的状态,或动密封点每分钟滴漏超过指标10滴以上。

严重泄漏可能会引发火灾,并导致周边管线、设备损坏和环境污染,从而导致更大的火灾事故和环境污染事件;严重内漏会导致高压侧介质对低压侧介质的污染。

1.3.4不可控泄漏:指因为密封失效或者管线设备严重腐蚀穿孔、断裂导致的危险化学品突然间大量泄漏的情况。不可控泄漏会因泄漏介质或周边环境不同导致重大火灾、爆炸、人员窒息、中毒死亡等恶性事故的发生。特别严重时,还会对周边居民、厂矿企业、机关学校等造成严重威胁;不可控内漏会导致高压侧介质对低压侧介质的严重污染。

1.4惰性气体泄漏分级参照危险化学品气体泄漏标准。

1.5真空管道泄漏一般指空气进入真空设备管道内部,属于气体泄漏的一种。根据其可能导致的后果分为一般泄漏和严重泄漏两种情况:

1.5.1一般泄漏是指真空泄漏导致管道内真空度达不到操作要求,但进入设备内的空气对生产安全不构成威胁或设备内含氧量低于可构成爆炸环境最小含氧量的20%时(含),认定为一般泄漏。

1.5.2严重泄漏是指真空泄漏导致设备内的含氧量高于可构成爆炸环境最小含氧量的20%时,认定为严重泄漏。

2.管理要求

2.1管理意义。

2.1.1加强泄漏管理是确保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必然要求。化工企业生产工艺过程复杂,工艺条件苛刻,设备管道种类和数量多,工艺波动、违规操作、使用不当、设备失效、缺乏正确维护等情况均可造成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介质泄漏,从而导致事故发生。

2.1.2加强泄漏管理是预防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泄漏是引起化工企业火灾、爆炸、中毒事故的主要原因,要树立“泄漏就是事故”的理念,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泄漏,减少作业人员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提升化工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2.2泄漏管理的主要内容。

2.2.1泄漏管理主要包括泄漏检测与维修和源设备泄漏管理两个方面。要通过预防性、周期性的泄漏检测发现早期泄漏并及时处理,避免泄漏发展为事故。

2.2.2泄漏检测与维修管理工作包括:配备监测仪器、培训监测人员、建立泄漏检测目录、编制泄漏检测与维修计划、验证维修效果等。

2.2.3源设备泄漏管理工作包括:泄漏根原因的调查和处理、泄漏事件的评定和上报、泄漏率统计、泄漏绩效考核等。泄漏检测维修工作要实行pdca循环管理方式。对所有的泄漏事件都要参照事故调查要求严格管理。

2.2.4建立定期检测、报告制度。对于装置中存在泄漏风险的部位,尤其是受冲刷或腐蚀容易减薄的物料管线,要根据泄漏风险程度制定相应的周期性测厚和泄漏检测计划,并定期将检测记录的统计结果上报给企业的生产、设备和安全管理部门,所有记录数据要真实、完整、准确。

2.2.5建立处理、消除管理制度。企业发现泄漏要立即处理、处置、及时登记、尽快消除,不能立即处置的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并建立设备泄漏台账,限期整改。加强对有关管理规定、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和记录文件以及采用的检测和评估技术标准等泄漏管理文件的管理。

2.2.6本公司装置设备、材料采购上要严把质量关,确保所采购的设备、材料质量合格。

2.2.7开工前生产部应组织编制详细的开工方案,对升温、升压等操作进行详细的规定;确保装置在开工和正常生产过程中运行平稳,避免大幅度的温度和压力变化造成的泄漏。

2.2.8生产岗位应对生产区、罐区对一般泄漏情况进行日常检查,及时做到早发现、早治理,防止泄漏扩大。

2.2.9任何人发现化学品泄漏、工艺泄漏时,必须立即采取相应措施,逐级上报。对于大量化学品泄漏,经应急领导小组讨论批准后,请求外部援助。

2.2.10在采取任何控制措施时应本着不会暴漏于化学品危害中或发生任何可能的伤害的原则进行处理。

2.2.11员工必须清楚处置处理化学品泄漏应配带的防护用品、泄漏预防设备及泄漏控制设备的储存位置。泄漏必须以如下的原则处理:停止泄漏、围堵泄漏、清除泄漏。

2.2.12应急领导小组及相关人员必须经过培训,确保能够采取正确的措施预防和控制化学品的泄漏。

2.2.13可能发生泄漏或释放的区域必须进行定期检查。危险化学品仓库、重大危险源罐区、配料罐、聚合釜、dac生产装置区、水合装置区、卸料装置等区域必须按照公司规定进行定期检查,泄漏可能性较大的区域和存放高危险物品的区域,必须进行特护的监测检查。

2.2.14在对有泄漏可能的物质进行运输和装卸时必须格外注意,将泄漏的潜在可能降到最小,员工也要定期进行培训,并在发生事故及时报告。

2.2.15所有设备及工艺的操作程序中必须有适当的规定来预防泄漏或将其减至最少,操作中必须提供总体的要求及细节说明,如操作顺序、设备或管道减压、管线断开、设备净化、停电补救等。

2.2.16各分厂应定期对储罐、管道、排气口、加料口、设备等定期进行检查,装卸原料时不应发生泄漏现象,如有泄漏应及时采取措施。

2.2.17在大量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区域和存在罐、釜、塔满溢可能性的区域,必须准备有泄漏控制器材来防止化学品进入下水道或溢出。

2.3泄漏检测

2.3.1泄漏检测范围。泄漏的检测包括日常巡视检查检测和发生泄漏的专业检查检测。公司各岗位当班员工负责本岗位分管范围内的储罐、设备、管道、阀门、机泵及整个生产过程物料储存、输送、使用的泄漏日常检查检测管理;泄漏的专业定性定量检测一般泄漏由由公司化验室负责,严重泄漏由公司安环部外协专业机构完成。

2.3.2泄漏检测周期。日常检查检测一般一小时一次,发现异常时及时增加检查频率。专业检测按国家相关规定进行。

2.3.3泄漏检测程序。检查检测前应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然后按照逐台逐段进行检查,若发现滴漏、气体外泄,按泄漏的级别及程序进行汇报和处理;每次的检查检测结果要填写有关的记录,记录要求清楚、准确、完整,并在泄漏现场做出标记。

2.3.4泄漏检测方法。日常检查检测主要用眼睛观察、耳朵听声和可燃气体检测仪检测。

空气中油蒸汽的检测所取气、液样要符合规定,取样化验人员要做好安全防护,最少为两人同行,否则不得参与检测取样工作,检测的数据要及时向指挥部报告,若现场检测人员感到不适或接到撤离的指令后,应立即撤离。

2.3.5重大泄漏现场实时监测由公司化验室负责应急环境污染物监测或委托县环保局监测站监测。

2.3.5.1根据泄漏的扩散速度和当时气候、地域特点,确定污染物扩散范围。

2.3.5.2根据监测结果,综合分析环境污染变化趋势,预测事件的发展情况,为公司指挥部决策提供依据。

2.4泄漏的报告。

2.4。1泄漏报告程序。首先发现泄漏人根据泄漏情况及时汇报给当班班长,班长检查落实泄漏级别后,微小泄漏及时通知当班调度和生产部,安排维修人员及时检修;漏点较大但对环境不会造成较大危害时,及时通知当班调度和生产部,安排维修人员及时检修;如果可能造成火灾爆炸事故时,应及时通知当班调度、生产部和安环部,由生产部或安环部负责人汇报给分管经理和总经理,由分管经理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发生重大泄漏事故时应由应急指挥部联络组向县消防、环保、安监、公安、医疗、当地政府等单位报告。

2.4。2任何人发现化学品泄漏、工艺泄漏时,必须立即采取相应措施,逐级上报。对于大量化学品泄漏,经应急领导小组讨论批准后,请求外部援助

2.5泄漏的处理

2.5.1泄漏必须以如下的原则处理:停止泄漏、围堵泄漏、清除泄漏。一般、微小泄漏的处理,由当班调度安排维修及时维修处理。

2.5.2重大泄漏的处理。

2.5.2.1现场保护。由公司岗位班长和值班人员负责,公司应急救援队保卫科的人员到达现场后,由保卫人员负责现场的保护工作。

2.5.2.2化学品泄漏的控制

2.5.2.2.1发生泄漏启动报警

(1)、发生化学品泄漏要及时报警用以通知应急中心和消防队员。穿戴正确的防护用品,在确保人员安全的情况下,及时停止泄漏。停止周围所有工作并确保无点火源。按应急中心指令正确关闭泄漏所在区域生产线。将所有员工撤离至上风向的集合地点。用路障、警戒线或其他隔离物质将泄漏区域隔离,避免其他人员误入其中。

(2.)所有全厂紧急响应决定必须由应急领导小组结合化学品工艺、物料的危害、泄漏原因及天气情况等综合因素,判断并做出决定。

2.5.2.2.2人员安全

(1)、任何化学品泄漏事件中首先应考虑的问题是人员的安全。

(2)、情况紧急时需要控制和阻断所有通道,以免不知情的人员进入。

2.5.2.2.3控制

(1)、必须尽力减小泄漏的危害和影响,直到泄漏完全被控制。如果泄漏会产生蒸汽且物料是水溶性的(如氨气),水雾可以极大程度的降低蒸汽的浓度。如果泄漏物是液体,应首先关闭排放系统各级阀门,阻止物料的泄漏。泄漏得到控制后,即可通过清理,真空吸收,挖掘,使用吸收剂,桶装等措施恢复泄漏现场。

(2)、对于挥发性的液体,可通过使用泡沫灭火器将泄漏成功控制。吸抽的软管可穿过覆盖在泄漏物表面的凝胶状泡沫收集泄漏物。

(3)、对于大量粉尘的泄漏,水雾或水帘能提供有效的保护屏障。总之对于任何形式的泄漏,任何能够正确保护人员,终止泄漏的措施均应被采纳。及时的沟通,清晰理解各自的职责以及正确的响应措施都是安全有效响应的关键。

2.5.2.3 泄漏事故的处理措施

2.5.2.3.1丙烯腈罐区泄漏事故的处理措施

操作人员发现an泄漏时,但一时不能控制局面,应采取如下应急措施:

(1)立即切断贮罐有关联通阀门和电源;

(2)立即向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及时查明am泄漏部位及原

因,下达应急救援指令;

(3)抢险队来到事故现场后,迅速佩戴必备的防护器材和用具,在岗位操作人员的配合下,实施抢险抢修;

(4)当班调度员应做好停车工作;

(5)本岗位及与本岗位较近的岗位除少数人员处理事故外,其余人员应快速疏散到安全地带。

(6)抢救人员到现场后,实施现场中毒人员和受害人员救护;

(7)化验人员到现场对危险源的危害检测,并作出定性定量结论;

(8)针对an泄漏对人体、动植物、土壤、水源和空气造成的危害及可能产生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洗消等措施。

(9)应急救援组应在人员撤离后清点人数,并及时报告公司应急指挥部;

(10)救援组立即将泄漏的an放入事故池中,并加水稀释,再添加naoh、磺酸,生成无毒聚合物,再入污水站处理。

2.5.2.3.2白油罐泄漏事故处理措施

(1)当白油罐(或白油输送管道)泄漏(或大量白油泄漏),但一时不能控制事故局面时,应立即停车,切断有关阀门和电源;

(2)立即用大量的水稀释并向公司救援指挥部报告,迅速通知当班调度员及维修工到现场查明事故原因,及时由现场指挥人下达应急救援指令;

(3)抢险队立即到现场,实施抢救、抢修;

(4)距离白油罐较远岗位可按操作规程停车;采取卸压、切断电源等,避免连锁事故的发生;

(5)当白油罐或白油管道发生严重爆裂,无法实施堵漏作业时,应立即用大量的水稀释,并排到到事故池内,加偏铝酸钠进行消解。

(6)在实施自救的同时,公司救援指挥部应马上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请求社会支援;调动消防队,进行全方位,立体化抢救;

(7)医疗救护人员到现场后,立即救护中毒和受害人员;

(8)根据当时风向,风速和白油泄漏情况,判断其可能扩散的方向和速度,由应急救援指挥部确定通知(或上报)上级领导部门,并通知有可能被白油泄漏污染的居民进行疏散和转移;

(9)事故处理后应对现场进行洗消;

(10)应立即成立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写出事故报告,将事故报告报上级有关部门;

2.5.2.3.3丙烯酰胺泄漏事故的处理措施

(1)当闪蒸器、提浓塔或am贮槽外漏会造成人员中毒,应立即报告公司作停车处理;

(2)调度员通知锅炉停止向干燥机送蒸汽,疏散人员到空气新鲜处;

(3)当人员发现中毒时,应立即通知抢险队现场抢救,将中毒(轻微)送到空气新鲜处呼吸新鲜空气,并吃解毒药品,重者立即送医院救治;

(4)抢修队到现场后,应穿戴防护用品,立即进行抢修。

(5)将泄漏的am溶液收集到固定的容器内,加入cuso4进行消解处理,形成无毒的自聚物。

2.5.2.3.4盐酸、烧碱、丙烯酸贮罐泄漏事故的处理措施

(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采取其它措施保护受害人员;

(2)当危害物触及人身时,立即用大量的清水冲洗,在清洗同时,将沾有酸、碱的衣服迅速脱去,直到冲洗干净为止;

(3)如危害物溅入眼内,要立即用大量的清水冲洗眼、脸然后送医院救治;

(4)如烧伤过重或范围过大时,要将受害者立即送医院治疗;

(5)盐酸、液碱、丙烯酸泄漏,可集中收容入事故池,分别碱、酸进行中和处理。处理后的事故液入污水处理站处理。

2.5.2.3.5蒸汽管道泄漏的处理措施

(1)发现管道蒸汽泄漏的人员,要立即向当班班长、段长、分厂厂长及调度汇报。

(2)分厂及班组有关人员立即到达现场,在保证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查找泄漏点,确定泄漏影响范围,关闭相关阀门,必要时关停总阀。

(3)泄漏处周围要做好安全措施,防止蒸汽伤人。同时要密切监视损坏部位的发展趋势,做好事故预想。

(4)分厂及维修相关人员要尽快决定抢修方案,并上报公司

(5)根据抢修方案,动力分厂组织抢修力量,准备抢修所需材料、工器具等,装设照明,搭设脚手架,办理工作许可证后,对泄漏点进行抢修。

(6)处理人员应做好防烫准备,按要求穿戴防烫服、防烫面具和防烫手套,同时有人进行安全监护。

(7)泄漏点冷却下来后,应组织人员查明泄漏原因,焊接管道,更换发生损坏的阀门或垫片。

2.5.2.3.6天然气泄漏的处理措施

2.5.2.3.6.1天然气泄漏的特点:天然气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具有易燃、可燃气体的双重性,比空气轻。如发生泄漏能迅速四处扩散,引起人身中毒、燃烧和爆炸。

2.5.2.3.6.2天然气的性质和泄漏规律:扩散的气体遇到火源即可发生燃烧和爆炸。一旦发生爆炸,将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更大的灾害。因此,在处理泄漏的过程中,必须坚持防爆重于排险的思想。由于现场人员走动,铁器摩擦等因素易产生火花,势必造成扩散的天然气燃烧爆炸,不仅排险人员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而且周围的建筑物将遭到毁坏。

2.5.2.3.6.3天然气泄漏的应急处理措施

(1)在处理天然气泄漏,排除险情的过程中,必须贯彻“先防爆,后排险”的指导思想,坚持“先控制火源,后制止泄漏”的处理原则,灵活运用关阀断气,堵塞漏点,善后测试的处理措施。

(2)设置警戒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严禁车辆通行和禁止一切火源,如禁止开关泄漏区电源。

(3)天然气一旦发生泄漏,排险人员到达现场后,主要任务是关掉阀门,切掉气源,如果是阀门损坏,可用麻袋片缠住漏气处,或用大卡箍堵漏,更换阀门。若是管道破裂,可用木楔子堵漏。积极抢救人员,让窒息人员立即脱离现场,到户外新鲜空气流通处休息。有条件时应吸氧或接受高压氧舱治疗,出现呼吸停止者应进行人工呼吸,呼吸恢复后,立即转运至附近医院救治。

(4)及时防止燃烧爆炸,迅速排除险情。现场人员应把主要力量放在各种火源的控制方面,为迅速堵漏创造条件。对天然气已经扩散的地方,电器要保持原来的状态,不要随意开或关;对接近扩散区的'地方,要切断电源。

(5)用开花水枪对泄漏处进行稀释、降温。

(6)对进入天然气泄漏区的排险人员,严禁穿带钉鞋和化纤衣服,严禁使用金属工具,以免碰撞发生火花或火星。

2.5.2.3.7泄漏着火处置措施

(1)、小火用干粉灭火器或泡沫灭火器灭火。

(2)、大火用喷水或喷水雾。

(3)、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要把盛有可燃液体或气体的容器运离火灾现场。

(4)贮罐灭火时启用泡沫灭火系统灭火,并要与火源保持尽可能大的距离或者使用遥控水枪或消防水枪。

(5)使用大量水冷却盛有危险品的容器,直到火完全熄灭。

(6)如果容器的安全阀发出声响,或容器变色,应迅速撤离。

(7)切记远离被大火吞没的贮罐。

2.5.2.3.8进入泄漏现场应注意的防护措施

(1)配备个人防护用品;

(2)易燃易爆区禁带火种;

(3)确定波及区人员撤离方向及有关措施;

(4)应急处理要服从统一指挥,严禁单独行动;

2.5.2.3.9泄漏源的控制措施

(1)迅速采取关闭阀门、停止作业或改变工艺流程、物料走副线、局部停车、打循环、减负荷运行等措施;

(2)堵漏,采用合适的材料和堵漏技术手段堵住泄漏处;

2.5.2.3.10泄漏处理过程中的公众安全与急救

(1)立即将泄漏区周围至少隔离50米。

(2)撤离非指派人员。

(3)停留在上风向。

(4)不要进入地势低洼地区。

(5)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用大量清水冲洗物料污染处。

(6)呼叫120或者其他急救医疗服务中心。

(7)如果患者停止呼吸,应进行人工呼吸;

(8)如果出现呼吸困难应进行吸氧。

(9)脱去并隔离受污染的衣服和鞋子。

(10)保持患者温暖和安静。

(11)应让医务人员知道事故中涉及的有关物质,并采取自我防护措施。

2.6泄漏的消除

2.6.1泄漏物的消除处理

(1)围堤堵截,筑堤堵截泄漏液体或引流到安全地点,防止外流;

(2)稀释和覆盖

(3)收容(集)大量泄漏可用隔膜泵将泄漏物料收集到容器或储槽内,泄漏量小时,可用木屑、吸附材料、中和材料等吸收中和,并收集到密闭容器中

(4)废弃,将收集的废弃物按国家危险废弃物的处理法规处置,用消防水洗消含有少量物料的废水排入污水处理系统处理

2.6.2泄漏应急救援的终止

2.6.2.1应急终止和条件

(1)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2)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内;

(3)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彻底消除,无续发可能;

(4)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必要;

(5)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共免受危害。

2.6.2.2 应急终止程序

(1)现场救援由指挥部确定终止时机,或由车间提出,经现场指挥部批准;

(2)现场救援指挥部向所属各专业救援队伍下达应急终止命令。

2.6.2.3终止后的工作

(1)由事件单位查找事故原因,防止类似事故的重复出现;

(2)泄漏突发事件总结报告于应急终止后上报;

2.6.3泄漏的后期处置

2.6.3.1现场监测和恢复

(1)应急救援过程中和结束后,由专业应急救援组和事故部门向应急指挥部汇报,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环保和职业卫生监测机构对事故现场的安全、环境污染和岗位有毒有害因子进行监测、评估、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消除。

(2)应急救援结束后,对于被事故损坏的设备、设施、装备需要委托专业部门进行监测评估,满足安全生产条件后,方可恢复生产。恢复方案由事故部门提出,由公司生产部组织实施,消除事故及其救援过程中留下的隐患,防止事故“死灰复燃”。

2.6.3.2善后及赔偿

善后处理由公司善后处理组负责接待、安抚伤亡人员家属,依法进行善后处理赔偿。公司财务、公司办、安环部等部门负责办理事故损失认定、核准和赔偿事宜。

五、系统识别泄漏风险,规范工艺操作行为

1、全面开展泄漏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依据有关标准、规范,组织相关人员对可能存在的泄漏风险进行辨识与评估,结合岗位实际设备失效数据或历史泄漏数据分析,对风险分析结果、设备失效数据或历史泄漏数据进行分析,辨识出可能发生泄漏的部位,结合设备类型、物料危险性、泄漏量对泄漏部位进行分级管理,提出具体防范措施。当工艺系统发生变更时,要及时分析变更可能导致的泄漏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

2、定期对易发生逸散性泄漏的部位(如管道、设备、机泵等密封点)进行泄漏检测,排查出发生泄漏的设备要及时维修或更换。实施泄漏检测及维修全过程管理,对维修后的密封进行验证,达到减少或消除泄漏的目的。

3、各分厂、岗位根据所使用的物料危险性和泄漏量,对可能发生严重泄漏的设备,要采取第一时间能切断泄漏源的技术手段和防护性措施。实施源设备泄漏事件处置的全过程管理,加强对生产现场的泄漏检查,努力降低各类泄漏事件发生率。

4、规范工艺操作行为,降低泄漏几率。操作人员要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工艺参数大的波动。装置开车过程中,对高温设备要严格按升温曲线要求控制温升速度,按操作规程要求对法兰、封头等部件的螺栓进行逐级热紧;对低温设备要严格按降温曲线要求控制降温速度,按操作规程要求对法兰、封头等部件的螺栓进行逐级冷紧。要加强开停车和设备检修过程中泄漏检测监控工作。

5、加强泄漏管理培训。各分厂、部门要开展涵盖全员的泄漏管理培训,不断增强员工的泄漏管理意识,掌握泄漏辨识和预防处置方法。

六、全面加强泄漏应急处置能力

1、建立和完善生产装置、物料储罐泄漏报警系统。公司按照《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gb50493)和《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gbz/t223)等标准要求,在生产装置、储运、公用工程和其他可能发生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料泄漏的场所安装有相关气体监测报警系统,重点场所安装有视频监控设备。各分厂、部门要加强管理

2、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要对报警及处理情况做好记录,并定期对所发生的各种报警和处理情况进行分析。

3、建立泄漏事故应急处置程序,有效控制泄漏后果。对泄漏物料要妥善处置。对于高风险、不能及时消除的泄漏,要果断停车处置。处置过程中要做好检测、防火防爆、隔离、警戒、疏散等相关工作。

七、强化考核

1、加强泄漏管理内部审核。要建立泄漏台账、现场检测或检查记录等泄漏管理文件。

2、加强对泄漏管理的检查考核。加强对泄漏管理过程、结果的检查考核,确保泄漏管理实现持续改进。对各部门和岗位的泄漏管理状况进行绩效考核。

八、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实施。

闭环管理制度12

1.室温宜保持在20℃~22℃为宜,湿度应保持在50~60为好,要有监测温湿度的装置。ICU房间应定期消毒处理,室内空气培养要求细菌总数在200个每立方米(200个/m3)以下。控制出入人员的数量,减少其流通量。开门窗换气,一般每日2~3次,每次20~30min。

2.紫外线照射、84消毒液,可配成1:500的溶液进行喷雾。

3.严格洗手制度任何正常人皮肤上都有细菌存在,其中有少数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等,在正常人皮肤上不致引起感染,若一旦转移到人体易感部位,如伤口、肺部或泌尿生殖器等部位,尤其是在重症患者极易引起感染。为减少人与人之间的传播,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在接触两个患者和两邻床之间,为病人作查体前,各种技术操作及无菌操作前,处理尿壶、便盆后,进入或离开ICU时,均应认真进行手的清洗,必须要在清洗后用75的'酒精溶液进行擦拭消毒。

4.ICU内墙壁、天花板,应保持无尘和清洗,每日应清洁处理,可用含氯消毒液500mg/L彻底擦洗一次。门窗、床柜、病床及各种装备仪器表面每日需用500mg/L84消毒液擦拭。各种各式的抹布分开使用,分类放置,每人每桌一块,定期消毒。地面可用500mg/L的84消毒液清洁处理,每日应不少于4次。

5.严格隔离制度转送进入ICU与进手术室一样,应当使用清洁车或活动床。严格掌握患者进入ICU的分房标准,为了预防交叉感染和防止其散布,进入ICU的患者一定要分房治疗,如患者本人无感染但需要肾透析者,宜住单房间。有潜在感染病例如气管切开、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须住单房间。有传染病患者、器官移植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以及有明显感染者如开放性化脓或引流的脓胸病人等均需住隔离房间。隔离房间应在位于通气道的末端或ICU之外。

6.ICU内的机械通气应定时按说明更换通气机的细菌滤过器,以及每24h换一次通气的管道和连接器,为预防院内感染的主要措施。雾化吸入器在使用前后应适当消毒处理。ICU内使用雾化吸入器管道一般都是用1000mg/L的84消毒液浸泡消毒或清洗后熏蒸消毒。ICU内使用的外科器械必须彻底灭菌。

7.进入ICU要求更换衣鞋,戴帽子和口罩,外出时必须加隔离衣,更换外出鞋。所用衣、帽、口罩应每天换洗,以保持清洁。

闭环管理制度13

2022年9月10日,商州区在全域核酸检测中发现两名无症状感染者。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异常严峻复杂,为尽快阻断疫情传播,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现就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广大居民要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规定,做到非必要不外出,尽量避免前往公共场所;不聚集、不扎堆,不信谣、不传谣,加强个人防护,自觉佩戴口罩,主动参加核酸检测,进入公共场所严格执行戴口罩、扫码、查验等措施。

二、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要看好自家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工作人员带头实行单位—居住地“两点一线”上下班,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

三、各企业、项目工地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实行闭环管理,加强职工健康监测和人员筛查,做好环境清洁消毒,督促员工做好个人防护。

四、商场超市、农贸市场、公共交通、药店诊所以及各小区、社区(村)要加强出入口管理,严格执行“一扫三查”(扫场所码,查验健康码、行程卡及核酸检测证明)。对未落实专人查验、查验信息不严格的,从严追究责任。

五、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严格执行疫情防控各项规定。对拒不执行疫情防控各项规定的`,将严肃追责问责。

全民支持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请广大群众以实际行动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对恶意散布谣言、故意隐瞒、不按要求报备、无故不参加核酸检测、拒不配合落实防控规定等造成疫情传播风险的,由公安机关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严肃追究责任。

闭环管理制度14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防控重大疫情期间入境人员集中隔离酒店的管理和服务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防控重大疫情期间入境人员集中隔离酒店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18466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9193 疫源地消毒总则

GB 50365 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标准

WS/T 396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隔离人员

重大疫情期间,与传染病病人有密切接触、来自疫区或根据法律法规要求需要在指定场所接受医学观察和隔离的人员。

3.2入境人员

集中隔离酒店重大疫情期间,临时被征用为隔离人员用于医学观察和隔离的场所。

4 入境人员集中隔离酒店管理

4.1 入境人员集中隔离酒店选址要求

4.1.1 入境人员集中隔离酒店应相对独立,易于组织和安保管理,远离人口密集区和学校、养老院等重点防控场所。酒店应具备完善的污水污物处理设施,具有独立化粪池,污水、粪便收集排放系统工作正常,必要时可在三级化粪便池第三格或排水缓冲池投放消毒剂。

4.1.2 优先选择楼层较低的建筑作为入境人员集中隔离酒店。

4.1.3 应具备客房、餐饮服务,具备水、电、电视、网络信息等基本生活需要保障。优先选择客房可开窗自然通风,或使用分体空调的酒店、客房。

4.1.4 应具备单人单间条件,房内配备独立卫生间,卫生间有可正常使用的排气扇。

4.2 入境人员集中隔离酒店设施保障要求

4.2.1 分区管理 应尽可能根据隔离人员入住时间、口岸来源、宗教风俗及语言等特点,合理划分住宿区域。应合理设置区域,分为生活区、物资保障区和医学观察区,其中医学观察区按要求划分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

4.2.2 水电管理

4.2.2.1 应建立水电供应后勤保障工作机制。

4.2.2.2 生活饮用水水质应符合 GB 5749 的要求。

4.2.2.3 由后勤保障相关负责人及工程人员 24 小时值班,应及时处理水电供应故障。

4.2.2.4 入境人员集中隔离酒店内局部停水、电时,酒店管理方应排工程人员及时检修。酒店内大面积停水、停电或全部停水、停电时,立即查找停水、电原因,并向酒店管理方及酒店专班报告情况及事由,由酒店管理方落实措施。

4.2.3 空调通风管理

4.2.3.1 应加强场所通风。首选自然通风,外窗保持适度开度,同时保证排气扇正常运转,确保室内空气流通。 4.2.3.2 原则上不使用空调。确需使用时,场所负责人应充分了解场所的空调通风系统类型和供风范围后,按规定要求开启空调。

4.2.3.3 使用空调时,空调通风系统还应满足 GB 50365 的要求。

4.2.4 网络设施建设 应加强入境人员集中隔离酒店的信息网络服务。完善酒店的宽带网络及相关基础设施,为隔离人员提供优质的网络服务,确保网络安全稳定,提升隔离人员满意度。

4.3 入境人员集中隔离酒店消毒及垃圾处理管理

4.3.1 消毒管理

4.3.1.1 应建立消毒台账。明确消毒工作责任人,建立消毒工作记录台账,做好消毒记录。

4.3.1.2 应根据国家、省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有关要求,科学选择消毒产品,进行规范消毒。

4.3.1.3 应勤开门窗,保持通风,每日 2 次对入境人员集中隔离酒店公共区域采用含氯消毒剂消毒。

4.3.1.4 使用机械通风时,应确保所有设备正常运转,新风口、新风机房、新风口过滤网和送风排风管道保持清洁,对整个供风设备、开放式冷却塔和送风管道等进行定期清洗消毒,清洗消毒技术要求参照 WS/T 396 执行。

4.3.1.5 应优先使用单体空调,如无条件,使用集中空调时,关闭回风通道。风机房、回风滤网处采取物理方法对空气消毒,安装高强度紫外线灯进行空气消毒。

4.3.1.6 公共厕所的清洁消毒和日常保洁,每 2 小时定期对公厕内所有便器洁具、各类扶手和把手、触摸式冲水按钮、洗手水龙头等重点部位消毒一次,并做好相关消毒记录。厕所内应保持良好通风,必要时可加装排气设备,强制排气。配齐洗手液、手纸等用品,确保洗手设备正常运行。清洁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公厕各厕位的巡查,确保便器内外整洁,粪便及尿液不残留,收集垃圾扎紧袋口,与生活垃圾一同处理。

4.3.1.7 对需要保持运转使用的'厢式电梯,应加强日常管理和预防性消毒。电梯轿厢内不使用空调,加强通风换气,每日消毒不少于 3 次,并做好消毒标识,并配备卫生抽纸供乘坐人员按电梯按钮。

4.3.1.8 观察人员居住的客房原则上退房时清理,台面、门把手、电话机、开关、热水壶、洗手盆、坐便器等日常可能接触使用的物品表面,应用含有效氯 500 mg/L~1000 mg/L 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或喷雾,作用时间不少于 30 分钟,后用清水洗净。

4.3.1.9 地面表面应用 500 mg/L~1000 mg/L 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湿式拖地。

4.3.1.10 客房织物(如毛巾、衣物、被罩等)应用 250 mg/L~500 mg/L 的含氯消毒剂浸泡 1 小时,或采用煮沸 15 分钟消毒。应对耐热的物品,如食具、茶具等用远红外线消毒碗柜消毒。

4.3.1.11 应对耐热的物品,如复用食具、茶具等可煮沸 15 分钟或用 250 mg/L~500 mg/L 的含氯消毒剂浸泡 30 分钟后用清水漂洗干净。也可用远红外线消毒碗柜消毒。

4.3.1.12 呕吐物、排泄物、分泌物可采用加盖容器收集,加含氯消毒剂按终浓度有效氯为 10000 mg/L~0 mg/L 混合作用 2 小时后排下水道。如呕吐物、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物直接污染地面,应随时消毒,可用含过氧乙酸的应急处置包直接覆盖包裹污染物,作用 30 分钟,同时用消毒湿巾(高效消毒剂成分)或有效氯 500 mg/L~1000 mg/L 的含氯消毒剂的`擦(拖)布擦(拖)拭可能接触到呕吐物的物体表面及其周围(消毒范围为呕吐物周围 2 米,建议擦拭 2 遍)。

4.3.1.13 隔离人员被确定为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转移至医院或其他隔离场所后,应由专业人员对原隔离场所及可能被污染的区域、设施参照GB 19193进行全面彻底的终末消毒。

4.3.1.14 污水在进入市政排水管网前,应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后污水应符合 GB 18466 的要求。

4.3.2 垃圾处理管理

4.3.2.1 生活垃圾的处置按生活垃圾应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4.3.2.2 每天应至少收集一次垃圾,必要时及时清理。

4.3.2.3 工作人员(垃圾收运人员)应按隔离要求做好个人防护,每日上、下班要测量体温,工作后应注意洗手和消毒。

4.3.2.4 工作人员收取垃圾时,应不与被隔离人员聊天闲谈等接触。

4.3.2.5 工作人员收取垃圾时,应不直接用手或者其他部位直接接触垃圾及其他物品,包括门框、门把手等。

4.3.2.6 垃圾桶等工具和物品应每次收取垃圾后或定时进行消毒处理。

4.3.2.7 入境人员集中隔离酒店所有垃圾均应当装入黄色医用垃圾处理袋内,按医疗垃圾要求,每日定期集中回收处理。酒店所贮存垃圾可根据实际贮存量每 2~3 天由医疗废物处置单位用专车进行回收处置,并做好日期、数量、交接双方签名登记工作。

4.3.2.8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运送医疗废物,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的规定,使用符合相关要求并有明显医疗废物标识的专用车辆。

4.3.2.9 运送医疗废物的车辆使用后,应在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场所内对车厢及时进行消毒和清洁,应专车专用,应不运送其他物品。

4.3.2.10 入境人员集中隔离酒店从事生活垃圾或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应进行与疫情防控相关知识的培训。

4.4入境人员集中隔离酒店安全及应急管理

4.4.1 安防安保管理

4.4.1.1 应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管理责任。

4.4.1.2 应综合考虑合法性、防护距离、建筑安全、消防安全、防汛安全、环境保护等要求。

4.4.1.3 应确保室内各类设施的安全,尤其高楼层窗户、阳台、天井等应加强封闭式安全防护。

4.4.1.4 应在低楼层预留给评估存在高风险的隔离人员使用的特殊房间,监控不留安全死角。

4.4.1.5 应在酒店出入口、员工通道、各入住楼层及监控设备等重要位置建立 24 小时值班制度。

4.4.1.6 不准许外卖、快递等无关人员随意进出集中入境人员集中隔离酒店。

4.4.2 食品安全及应急管理

4.4.2.1 应实行集中统一、非接触式配餐。餐食(含外卖)由工作人员配送至各隔离房间门口的桌椅上后,隔离人员自行取用。

4.4.2.2 应重点检查入境人员集中隔离酒店供餐单位的食品经营主体资格、食品安全制度落实和从业人员管理、场所卫生和设备设施、食品加工过程控制、餐饮具清洗消毒,食品和食品原材料的采购、贮存、经营和使用情况。

4.4.2.3 对发现食品安全隐患的,应优先督促餐饮单位及时落实整改,落实主体责任。

4.4.2.4 条件允许可实行个性外卖订餐。

4.4.2.5 应加强对入境人员集中隔离酒店周边在第三方平台外卖餐饮单位的线上巡查,并组织人员加强入境人员集中隔离酒店周边外卖餐饮单位的厨房卫生状况、操作加工流程、餐具消毒等情况进行排查,排除外卖供餐隐患。

4.4.2.6 应对外卖订餐做出温馨提示,告知慎使用易引起中毒的食品品种,签网购及外卖订餐免责承诺文件。

4.4.3 消防安全及应急管理

4.4.3.1 应制定入境人员集中隔离酒店消防应急预案。

4.4.3.2 应定期开展火灾演练。

4.4.3.3 应确保酒店消防设施保持完好有效。

4.4.3.4 应每 2 小时开展一次消防安全巡查。

4.4.4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4.4.4.1 根据应急管理要求,应制定和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做好随时处置突发情况准备。

4.4.4.2 发生刑事、治安案事件时,应第一时间组织现场安保力量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了解情况并向上级报告,组织力量增援,会同有关部门做好事件后续处置工作。

4.5 入境人员集中隔离酒店人员管理

4.5.1 隔离人员管理

4.5.1.1 应对隔离人员实施单人单间管理(除特殊人员需要陪护人员同住等)。

4.5.1.2 应为隔离人员发放医用外科口罩,督促其与工作人员接触时佩戴口罩,注意个人卫生。

4.5.1.3 不准许隔离人员离开房间和相互探访。

4.5.1.4 原则上不得探视,若必须探视时,应要求探视者严格按照规定做好个人防护。

4.5.1.5 客房内配备必要的清洁用具(扫把、抹布等),指导隔离人员自行清洁打扫。

4.5.1.6 应每天早晚为隔离人员测体温 1 次,并询问其健康状况,记录在册。

4.5.1.7 观察期间人员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应当立即转运至属地定点医院进行诊治。

4.5.1.8 隔离人员应在隔离房间内单独就餐。

4.5.1.9 不准许隔离人员私自购买来源不明的外卖食品。

4.5.2 工作人员管理

4.5.2.1 工作人员应当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工作服、一次性手套,与隔离人员保持 1米以上距离。与隔离人员近距离接触,应当佩戴 N95 口罩。所有人员工作后应当注意洗手和消毒。

4.5.2.2 在打扫、清理、布草房间时,应穿工作服,佩戴 N95 口罩,戴一次性工作帽、医用手套和长袖防水手套。清理后及时洗手和消毒。

5 入境人员集中隔离酒店服务

5.1 生活服务

5.1.1 日常服务

5.1.1.1 应提供隔离人员所用的日常物品(包括布草床品、衣物、洗漱用品、茶具、餐具等)。

5.1.1.2 应根据隔离人员数量配备足够的工勤人员,提供适当的客房服务;做好区域清洁卫生和物品消毒等工作。

5.1.2 餐饮服务

5.1.2.1 应做好隔离人员的日常餐饮保障,集中配送饮食。对外籍穆斯林等有特殊宗教信仰或饮食习惯的人员,应合理解决有关清真餐、素餐等需求。

5.1.2.2 宜体现人文关怀和城市特色,供餐品种宜多样化,可兼顾各种口味,增加具有地方特色的配餐服务。

5.1.2.3 可实行个性外卖订餐的,宜提供附近优质餐馆备选。

5.1.3 清洁卫生服务

5.1.3.1 应定期为隔离房间提供清洁服务,宜每 3~5 天 1 次。

5.1.3.2 隔离人员所用日常物品应相对固定,一客一换、污染时更换,与其他人员物品分开。

5.1.4 物品消毒服务 应做好隔离人员的物品消毒工作。

5.1.5 垃圾处理服务

5.1.5.1 入境人员集中隔离酒店每个房间在卫生间和生活区应各放置一个专用加盖垃圾桶,桶内均套上医疗废物包装袋(或垃圾专用袋)。

5.1.5.2 隔离房间内所产生的垃圾及其他物品,用医疗废物包装袋(或垃圾专用袋)装好并扎紧袋口放于房内或门口统一收集,确保无破裂、无渗漏、无垃圾外漏。

5.1.6 信息反馈服务

5.1.6.1 应建立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应保持服务台 24 小时值守,及时提供必要的生活服务。落实岗位职责,尽力满足合理的特殊生活需求。

5.1.6.2 应注重心理健康管理。应保持电视、网络、电话的畅通,及时解答关于隔离政策的疑问。应结合精神卫生服务资源,根据实际情况,对入境人员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心理辅导。

5.1.7 网购服务 外卖及网购快递到店后必须经工作人员现场开封验视,确认安全后方可送至旅客房间。如不同意开封验视或物品存在潜在危险,工作人员代签收后暂寄存在酒店前台,退房时归还给旅客带走。

5.2 医疗保障服务

5.2.1 医学观察服务 应安排医护人员24小时值守,为隔离观察人员及时提供医疗服务。

5.2.2 心理健康服务

5.2.2.1 应热情和真诚对待每位接受观察的人员,协助其适应隔离环境。

5.2.2.2 应做好思想准备,理解观察人员出现的情绪反应。

5.2.2.3 应运用内部广播、宣传手册、面谈等多种方式,向观察人员宣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心理健康知识。

5.2.2.4 当观察人员需要帮助的时候,应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5.2.2.5 应协助观察人员联系家属,获得支持。

5.2.2.6 应关心医学观察人员现实需求,完善观察场所的配套设施,缓解观察人员的焦虑情绪。

5.2.2.7 当观察人员出现无助、焦虑、恐惧、抑郁等负性情绪,或者失眠问题,应提供心理评估和心理咨询服务。

5.2.2.8 应监督正在巩固维持治疗的精神疾病观察人员服药。当药物不足时协助提供药物。

5.2.2.9 当观察者出现悲观厌世、烦躁易怒、言行紊乱、明显睡眠问题时,应及时邀请精神科会诊,提供药物和心理危机干预。

5.2.3 精神障碍医疗干预服务

5.2.3.1 应严格按照重大疫情防控相关文件要求,做好隔离人员的医疗保障和心身健康风险评估工作。

5.2.3.2 应严格按照有关要求设置医疗保障点,配置医务人员和医疗设施设备。

5.2.3.3 应建立健全集中隔离场所值守方案和应急预案,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重要岗位 24 小时值班及交接班制度。

5.2.3.4 应采取定点执勤和按时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各个部位巡查,发现被隔离人员异常时,第一时间按照应急预案和流程办理。

闭环管理制度15

为进一步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避免发生院内交叉感染。根据常态化下疫情防控要求并结合目前的疫情防控形势及实际情况,现就我院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管理规定如下:

一、患者入院管理

(一)急诊患者管理

1、急诊发热患者必须经过发热门诊诊疗,排除新冠肺炎后分流到相应科室;期间未能排除新冠肺炎患者在发热门诊留观、经院内会诊、转定点医院等措施进行管理。

2、急诊及重症非发热患者进入病区后入住过渡病房,及时检查新冠肺炎相关指标,排除新冠肺炎后过渡到普通病房。

(二)非急诊患者管理

非急诊患者住院前必须进行核酸检测,待检查结果阴性后入住普通病区。

二、患者及陪护家属管理

1.医院将全面禁止探视。为避免因大量人员聚集到医院而导致不必要的感染风险,除工作人员、患者及一位陪护外,其他人员一律不得进入院区。

2.来院人员出入医院时请自觉做好防护、全程佩戴口罩,配合进行体温监测,提前准备好“安康码”,扫码进入医院。自觉保持一米以上安全社交距离,避免人员聚集。

3.体温高于37.3C或疑似有流行病学史、境外返乡、来自国内中高风险地区等重点监测人群,请主动到发热门诊进行检测筛查。

4.门诊就诊患者严格执行“一患一诊室”。

5.住院患者非必要,不陪护,根据病情确需陪护者,严格执行“一床一陪护”。陪护人员要求固定,须持有3天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单”方可进行陪护,更换时必须进行核酸检测。

请自觉遵守医院相关规定,正确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避免扎堆。

第五篇:医务人员闭环管理制度

医务人员闭环管理制度

医务人员闭环管理制度1

一、总体要求

(一)坚持属地管理,加强组织领导。各地电影放映场所要严格按照属地党委和政府统一部署,在各地电影主管部门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二)坚持常态防控,健全应急机制。开放营业的电影放映场所,要继续把疫情防控放在首位,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做好防控方案,制定科学可行的具体措施,明确应急处置流程,并根据当地疾控部门最新指导意见及时进行动态调整,确保安全。

(三)落实防控主体责任,做到精细化防控。电影放映场所要严格执行疫情防控规定,健全防控工作责任制和管理制度,落实本场所防控应急预案,把防控责任细化到个人。

二、员工健康监测和管理

(四)做好员工健康管理。要按照当地要求做好员工健康管理,掌握员工出行轨迹等情况,对途经中高风险地区人员实行居家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员工上岗前要检查体温,出现发热(体温高于37.3度)、呼吸道症状时,要暂停工作、及时报告并就医。

(五)强化疫情防控培训。员工应当减少不必要的外出,避免前往人群聚集场所。放映单位应劝导员工春节期间避免离粤,并对员工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培训,确保员工具备必需的防控和处置知识与能力。

(六)严格岗位工作规范。指导员工做好个人防护,正确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减少人员聚集,加强对员工用餐和工作会议的科学管理。

三、场所防控管理

(七)配备防护用品。电影放映场所要配备口罩、手套等防护物资,并在洗手间配备洗手液及消毒用品,为员工和观众提供必要防护保障。

(八)保持良好通风。加强电影放映场所营业前和营业过程中空调通风系统的运行管理,保持电影放映场所空气清新。

(九)加强清洁消毒。

1.大堂、影厅、卫生间、走廊、疏散通道等公共区域,每日不少于2次喷雾消毒。

2.售取票机、商品售货区、自动贩卖机、公共区域座椅、入口闸机、卫生间等重点区域,每日不少于5次擦拭消毒。

3.影厅座椅扶手、3D眼镜等观众直接接触物品,每场消毒一次。

4.做好垃圾分类处理,防疫用品类垃圾应定点投放,日产日清。

(十)加强防疫宣传。电影放映场所应通过设置提示牌、摆放宣传品、使用电子显示屏、播放映前公益广告片等多种方式,加强疫情防治知识科普宣传,使员工和观众充分了解掌握防治知识、支持配合防控工作。

四、观众进出管理

(十一)做好入场检测。电影放映场所应配备测量体温设施设备,并安排专人值守。扫验健康码,检查体温,未戴口罩和体温37.3度以上者不得进入。在电影院入口配备手消毒剂,引导员工和观众做好手卫生。

(十二)调整售票方式。全部采取网络实名预约、无接触方式售票;原则上每场上座率不得超过75%,并由省电影局在疫情防控部门指导下进行动态调整。

(十三)建立值守制度。安排专人做好现场管理,监督进入影院区域的工作人员和观众必须佩戴口罩,对号入座;电影放映期间不得饮食。

(十四)合理安排场次。电影放映场所减少放映场次,延长场间休息时间,对影厅充分清洁与消毒;不同影厅错时排场,避免进出场观众聚集。

五、设施设备管理

(十五)做好运行前检查。清洁打扫放映机房,设定合理的温度与湿度区间,对供电、排风、光源、还音、冷却等系统进行彻底检查,及时排查隐患。

(十六)加强维护保养。做好放映窗口、设备表面、放映镜头、空气滤尘网、冷镜及光管、散热金属网格等部位或器件的专业清洁工作。定期进行试放映,防止器件老化。保证耗材的充足储备。

(十七)坚持正确操作。在使用放映机、服务器和还音系统等设备时,严格按照规定流程进行操作。

六、突发情况处置

(十八)加强沟通联动。建立疫情应急沟通机制,加强与当地疾控和电影主管部门联动,发生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十九)做好发现疫情时的应对处置。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的电影放映场所,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做好现场管理,配合疾控部门采取隔离措施,加强密切接触者追踪、疫点消毒等工作,并及时关闭场所。

(二十)一旦出现疫情由低风险调整为中、高风险的地区,该地区各类电影活动一律停止,直到调整为低风险地区后,再按疫情防控相关规定恢复开放。

医务人员闭环管理制度2

一、闭环管理工作要求

1.发热门诊所有工作人员应实行闭环管理,包括医、护、技、药剂、检验、保洁和安保人员等。

2.进入闭环管理的工作人员必须完成全程新冠病毒疫苗接种。

3.闭环管理工作人员必须经过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化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4.发热门诊工作人员入口设置门禁,人员进出实行登记管理。

5.不允许在隔离区域内用餐,如发热门诊、隔离病区等。

6.闭环管理工作人员需要轮转到其他非闭环管理岗位前,根据当地疫情防控管理要求可隔离7天或14天,并在隔离期间按照要求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排除感染后方可返岗上班。

二、工作人员集中居住点管理要求

1.闭环管理人员实行封闭管理,工作科室与居住地两点一线出行。

2.安排通勤车点对点接送工作人员,乘坐人员上下车有行程时间记录。

3.通勤车司机不参与其他转运工作。

4.集中居住点应做好生活保障和物资保障工作,集中居住人员以无接触式收取快递等外来用品。

5.对集中居住点实行督导检查,建立抽查工作台账。

三、闭环管理人员健康监测

1.闭环管理人员根据当地疫情指挥部的要求定期做核酸检测,并可根据上级文件要求随时调整检测频次。

2.如个人健康状况有异常时,个人或监测人员应立即报告科室负责人及感控科。

3.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立即按照《新冠肺炎职业暴露处置流程》处置并进行风险评估,做好隔离观察及跟踪工作。

四、强化工作人员感控知识培训

1.严格落实工作人员的相关培训,及时传达国家及省市最新工作指引和要求。

2.培训对象应覆盖闭环管理全体工作人员,培训内容针对不同岗位特点设定,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

3.因疫情形势变化和医疗救治需要,部分人员需要从普通岗位调整到闭环岗位时,必须经过严格培训、演练和考核,并实施核酸检测,排除新冠肺炎后方可上岗。

4.所有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个人防护用品的穿脱流程及注意事项、清洁消毒方法和职业暴露应急处置等技能。

五、闭环管理期间后勤保障工作

1.闭环工作人员应实行合理排班,原则上连续闭环管理时间不超过2个月。

2.强化集中居住人员心理干预和疏导工作,舒缓心理压力,保障心身健康。

3.集中居住地点应选择环境舒适的场所。

4.各部门形成工作合力,做好一线抗疫人员的关心关爱工作,确保抗疫队伍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医务人员闭环管理制度3

现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中常见医用防护用品使用范围指引(试行)》(国卫办医函〔20xx〕75号)、《关于加强疫情期间医用防护用品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xx〕98号)和《关于印发不同人群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口罩选择与使用技术指引的通知》(肺炎机制发〔20xx〕20号)转发给你们,并提出如下要求,请一并抓好贯彻落实。

一、统一调度、分级管理。

树立疫情防控全区一盘棋意识,急需医用物资由自治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后勤保障组统一调度,并指导各盟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后勤保障组做好医用物资管理和使用工作。各盟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具体负责本地区医用物资管理和使用具体工作,严禁截留、挪用医用物资。实行日调度工作制,各盟市要按日统计急需医用物资储备、需求等情况,并及时上报自治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后勤保障组,杜绝冒报、漏报、虚报、迟报。

二、区别对待、精准调拨。

各盟市要制定医用物资分配办法或工作方案,按照“保应急、保重点、保薄弱”的原则,根据疫情防控工作性质和风险等级,区分不同工作场所和人员类别,精准调拨医用物资,切实把有限医用物资用在疫情防控关键点、紧要处。医用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当前特别紧缺医用物资,要优先保障新冠肺炎患者(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的收治医院和赴鄂医疗(护理)支援队需求。

三、高效使用、避免浪费。

按照国家有关临床诊疗、感染防控的规章制度、技术指南及行业标准等,规范高效使用医用物资,做到物尽其用。按照防护级别,合理分配医用物资,即不低配高用,产生风险隐患;也不高配低用,造成过度防护。

四、落细落实、履职尽责。

各盟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后勤保障组要细化工作措施,对医用物资区分种类数量登记造册,按日核对到货、调拨和库存等情况,做到账物相符。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特别是新冠状肺炎患者(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收治医院的主要负责人是本机构医用物资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要提高政治站位,亲自安排医用物资管理和使用工作。对违反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造成医用物资随意浪费的,按照相关规定严肃追责问责。

医务人员闭环管理制度4

一、基本要求

(一)制定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新型冠状病毒的病原学特点,结合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和诊疗条件等,建立预警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

(二)开展全员培训。依据岗位职责确定针对不同人员的培训内容,使其熟练掌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知识、方法与技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早控制。

(三)做好医务人员防护。医疗机构应当规范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储备质量合格、数量充足的防护物资,确保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到位。在严格落实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强化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的感染防控。

(四)关注医务人员健康。医疗机构应当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和班次安排,避免医务人员过度劳累。针对岗位特点和风险评估结果,开展主动健康监测。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医务人员健康地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五)加强感染监测。做好早期预警预报,加强对感染防控工作的监督与指导,发现隐患,及时改进。发现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时,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及时报告,并在2小时内上报信息,做好相应处置工作。

(六)做好清洁消毒管理。按照《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加强诊疗环境的通风,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进行空气消毒,也可配备循环风空气消毒设备。严格执行《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做好诊疗环境、医疗器械、患者用物等的清洁消毒,严格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的处理,严格终末消毒。

(七)加强患者就诊管理。医疗机构应当做好就诊患者的管理,尽量减少患者的拥挤,以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发现疑似或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时,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患者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不具备救治能力的,及时将患者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诊疗。

(八)加强患者教育。医疗机构应当积极开展就诊患者及其陪同人员的教育,使其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护知识,指导其正确洗手、咳嗽礼仪、医学观察和居家隔离等。

(九)加强感染暴发管理。严格落实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项规章制度,最大限度降低感染暴发的风险。增强敏感性,一旦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疑似暴发或暴发,医疗机构必须按照规定及时报告,并依据相关标准和流程,启动应急预案,配合做好调查处置工作。

(十)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或疑似患者产生的医疗废物,纳入感染性医疗废物管理,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进行规范处置。

二、重点部门管理

(一)发热门诊。

1、发热门诊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应当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等有关要求。

2、留观室或抢救室加强通风;如使用机械通风,应当控制气流方向,由清洁侧流向污染侧。

3、配备符合要求、数量充足的医务人员防护用品,发热门诊出入口应当设有速干手消毒剂等手卫生设施。

4、医务人员开展诊疗工作应当执行标准预防。要正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戴口罩前和摘口罩后应当进行洗手或手卫生消毒。进出发热门诊和留观病房,严格按照《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的流程》要求,正确穿脱防护用品。

5、医务人员应当掌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与临床特征,按照诊疗规范进行患者筛查,对疑似或确诊患者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及时报告。

6、患者转出后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进行终末处理。

7、医疗机构应当为患者及陪同人员提供口罩并指导其正确佩戴。

(二)急诊。

1、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引导发热患者至发热门诊就诊,制定并完善重症患者的转出、救治应急预案并严格执行。

2、合理设置隔离区域,满足疑似或确诊患者就地隔离和救治的需要。

3、医务人员严格执行预防措施,做好个人防护和诊疗环境的管理。实施急诊气管插管等感染性职业暴露风险较高的诊疗措施时,应当按照接治确诊患者的要求采取预防措施。

4、诊疗区域应当保持良好的通风并定时清洁消毒。

5、采取设置等候区等有效措施,避免人群聚集。

(三)普通病区(房)。

1、应当设置应急隔离病室,用于疑似或确诊患者的隔离与救治,建立相关工作制度及流程,备有充足的应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消毒和防护用品。

2、病区(房)内发现疑似或确诊患者,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按规范要求实施及时有效隔离、救治和转诊。

3、疑似或确诊患者宜专人诊疗与护理,限制无关医务人员的出入,原则上不探视;有条件的可以安置在负压病房。

4、不具备救治条件的非定点医院,应当及时转到有隔离和救治能力的定点医院。等候转诊期间对患者采取有效的隔离和救治措施。

5、患者转出后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对其接触环境进行终末处理。

(四)收治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病区(房)。

1、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应当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等有关要求,并配备符合要求、数量合适的医务人员防护用品。设置负压病区(房)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相关要求实施规范管理。

2、对疑似或确诊患者应当及时采取隔离措施,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应当分开安置;疑似患者进行单间隔离,经病原学确诊的患者可以同室安置。

3、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接触隔离、飞沫隔离和空气隔离等措施。具体措施包括:

(1)进出隔离病房,应当严格执行《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的流程》,正确实施手卫生及穿脱防护用品。

(2)应当制定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的流程;制作流程图和配置穿衣镜。配备熟练感染防控技术的人员督导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穿脱,防止污染。

(3)用于诊疗疑似或确诊患者的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及护理物品应当专人专用。若条件有限,不能保障医疗器具专人专用时,每次使用后应当进行规范的清洁和消毒。

4、重症患者应当收治在重症监护病房或者具备监护和抢救条件的病室,收治重症患者的监护病房或者具备监护和抢救条件的`病室不得收治其他患者。

5、严格探视制度,原则上不设陪护。若患者病情危重等特殊情况必须探视的,探视者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做好个人防护。

6、按照《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规定,进行空气净化。

三、医务人员防护

(一)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强化标准预防措施的落实,做好诊区、病区(房)的通风管理,严格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二)采取飞沫隔离、接触隔离和空气隔离防护措施,根据不同情形,做到以下防护。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戴清洁手套,脱手套后洗手。

2、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戴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穿防渗隔离衣。

3、为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实施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如气管插管、无创通气、气管切开,心肺复苏,插管前手动通气和支气管镜检查等)时:

(1)采取空气隔离措施;

(2)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并进行密闭性能检测;

(3)眼部防护(如护目镜或面罩);

(4)穿防体液渗入的长袖隔离衣,戴手套;

(5)操作应当在通风良好的房间内进行;

(6)房间中人数限制在患者所需护理和支持的最低数量。

(三)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四)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隔离衣等防护用品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当及时更换。

(五)正确使用防护用品,戴手套前应当洗手,脱去手套或隔离服后应当立即流动水洗手。

(六)严格执行锐器伤防范措施。

(七)每位患者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清洁与消毒。

四、加强患者管理

(一)对疑似或确诊患者及时进行隔离,并按照指定规范路线由专人引导进入隔离区。

(二)患者进入病区前更换患者服,个人物品及换下的衣服集中消毒处理后,存放于指定地点由医疗机构统一保管。

(三)指导患者正确选择、佩戴口罩,正确实施咳嗽礼仪和手卫生。

(四)加强对患者探视或陪护人员的管理。

(五)对被隔离的患者,原则上其活动限制在隔离病房内,减少患者的移动和转换病房,若确需离开隔离病房或隔离区域时,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如佩戴医用外科口罩,防止患者对其他患者和环境造成污染。

(六)疑似或确诊患者出院、转院时,应当更换干净衣服后方可离开,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对其接触环境进行终末消毒。

(七)疑似或确诊患者死亡的,对尸体应当及时进行处理。处理方法为:用3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0.5%过氧乙酸棉球或纱布填塞患者口、鼻、耳、肛门等所有开放通道;用双层布单包裹尸体,装入双层尸体袋中,由专用车辆直接送至指定地点火化。患者住院期间使用的个人物品经消毒后方可随患者或家属带回家。

医务人员闭环管理制度5

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强,并且有一定的`致死率,严重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抵御该病毒的进一步传播,国家及省、市下达了一系列文件,全力阻击新型冠状病毒。对物资的采购和经费管控的相关文件层层下发,允许特事特办的前提下,也要做好相关登记手续及统计上报工作,以备检查。

一、疫情防控采购范围

采购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的货物、工程和服务。

二、疫情防控采购流程

以满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需要为首要目标,建立采购“绿色通道”,可以自行组织采购,紧急情况下可不执行政府采购法规定的方式和程序,采购进口物资无需审批或备案。批量或单项金额 100 万元以上(含 100 万)的项目,应当报备市新冠肺炎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保留相关采购资料备查,采购的物资符合有关资产管理规定的应按规定列入资产管理。

三、防控物资的管理

1、健全内控制度

医院严格各类防控物资的管理制度,健全内控制度,按照要求加强采购项目在采购过程中的材料和凭据管理,备注“疫情防控采购项目”留存备查,事后做好统计登记;完善验收、入出库、领用等手续。达到固定资产核算起点的,应及时登记确权并记入固定资产账、卡。

2、明确物资领用原则

医院各部门按照节约使用、科学使用的原则领用物资,做好负压病房、发热门诊、急诊科、呼吸科、感染科、检验科等重点科室的供应,尤其要确保有收治疑似病例的科室优先使用的原则进行。对于属于传染病防治应急储备品种的物资进行管控,做好物资领用的清查盘点。

3、启动消毒品应急预案

制剂科启动消毒品应急预案,做好相关物资验收、入出库、领用手续及统计登记,消毒液的领取应优先保障防治新冠病毒重点科室,对其余科室严格控制领用量。各临床科室根据自身情况酌情领用消毒剂,不得额外超量领用,领用量根据之前日常工作中的实际领用量为准。

4、药品管控及保障方案

疫情防控用药目录(以下简称“用药目录”)由医务部根据相关指南协同相关专家组成员共同制定。用药目录不受我院现有药品供应目录限制,在下一次药委会召开时向药委会报备。

药剂科根据用药目录清单负责采购保障供应,所有药品采购必须符合省、市药品联合限价阳光采购相关文件精神,不在采购平台的药品可根据福建省医保药采有关规定备案自主挂网采购。现平台挂网产品无法满足临床需求的,可在省级平台实行应急采购、零差率销售,同时向属地药械采购(医保)经办机构进行备案。

药剂科应当监测用药目录中药品库存情况,针对短缺或供应紧张的药品应当每日统计、上报,直至供应绝对稳定或疫情解除。短缺或供应紧张的`药品,药剂科可根据疫情治疗需求及供求信息,经上报分管领导同意,留存一定数量做为储备药品,以备临床治疗必须使用,该储备药品的启用必须经院领导或授权的职能部门同意方可用于临床。

列入用药目录中的药品根据医院现有库存及市场供应情况,医务部、药剂科可采取限制限科室使用方式以保障疫情防控需要。

为保障医务人员的安全,我院医务人员为预防需要相关药品时,经临床科室申请,医务、院感等相关职能科室同意并报院领导审批同意,药剂科可按审批药品清单及数量提供给相关申请科室,并按财务报销相关制度进行报销。

如接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医院承担的保健或紧急调用任务中如需提供药品的,可由保健办、医务部等职能部门根据有关规定提出申请,院领导审批同意后,药剂科按清单发放,并按财务报销相关制度进行报销。

5、保证物资储存量

相关物资归口管理部门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医院的库存及科室的需求量保证相关防护物资的储备量,及时向供货商催促供货。

四、严格资金使用和管理

医院严格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有关经费保障政策的通知精神,严格按照规定的范围、时限和标准发放疫情防治人员临时性补助,不得擅自扩大发放范围、时限和提高标准。

为确保疫情应对所需设备、药品、防护用品相关物资、基本建设、修缮和人员等资金保障到位,要做好疫情防控补助资金申请,及时跟踪财政补助资金到位情况,对接上级部门做好疫情防控经费支出补偿工作,按上级文件规定发放疫情防治人员临时性补助。

五、加强接受捐赠资金和物资管理

医院接受社会各界对本单位的主动公益捐赠获得的资金和物资,应严格按照省、市相关规定和要求进行管理和使用。

制定关于抗击肺炎接受捐赠的工作流程,成立接受捐赠工作小组,捐赠第一联系人将捐赠信息告知设备物资部,由设备物资部牵头负责接洽,填写《捐赠物资登记表》,协同保障保卫部、财务部、药剂科、制剂科、工会、监察审计室等相关部门做好登记统计工作。库房负责接收、发放物资。运营管理办公室、监察审计室对捐赠物资、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管。

1、物资捐赠流程

捐赠第一联系人→设备物资部→保障保卫部/客户服务部/工会

捐赠第一联系人将捐赠信息告知设备物资部,由设备物资部负责接洽,填写《捐赠物资登记表》(表1),会同保障保卫部、客户服务部、药剂科、制剂科、工会、财务部做好登记工作。保障保卫部、客户服务部、药剂科、制剂科、工会负责接收、发放相关物资和药品的使用。行政人事部(院办)负责捐赠回函的审核盖章。

2、资金捐赠流程

捐赠第一联系人→财务部

捐赠第一联系人将捐赠信息告知财务部,由财务部负责接洽,填写《捐款登记表》(表2),接收款项并做好登记工作。行政人事部(院办)负责捐赠回函的审核盖章。

六、确实做好相关数据统计、报送工作

医院建立健全相关统计数据台账,及时登记确诊患者医疗费用明细、疫情防控人员临时性补助发放情况、疫情防控物资采购情况;健全工作人员考勤登记,规范疫情防治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发放管理,完善审批制度和审批手续。

财务部统计汇总医务部、护理部、人事部上报疫情防治直接工作人员和其他参加疫情防控人员姓名、工作时间等台账信息,督促分院、社区设置台账,按规定标准及时发放疫情防控人员工作补助,待疫情结束后向市级财政申请结算。

统计确诊或疑似患者发生的医疗费用,做好患者医疗费用统计台账,确保财政按规定据实结算医院垫付的个人负担部分的医疗费用。

按要求及时报送疫情应对处置投入、物资需求情况等相关报表,务必及时、准确报送报表,不得弄虚作假、敷衍塞责。

加强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及风险防控。

医院加强防控经费和物资的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所有资金和财产全部纳入财务部集中统一管理,设置明细账目进行单独核算。医院运营管理办公室对新冠状肺炎疫情防控经费及物资管理的各类风险进行监督管控,保证工作有序开展。

七、风险防控

1、审查采购工作

医院参与采购活动的各部门在工作中要主动接受纪委、监察、审计、财务和群众的监督。医院纪委、监察审计室、运营管理办公室、财务部从下列方面对采购工作进行审查:

(1)采购活动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求。

(2)合同的`条款是否符合相关要求。

(3)检查采购范围、采购方式、采购程序的执行情况。

(4)对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检查。

(5)针对有关部门和人员的举报材料开展调查和处理。

2、坚持采购原则

参与采购的工作人员在采购过程中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遵守采购工作纪律,若有违反并造成损失的,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相应的纪律责任。

3、保证采购质量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采购要保证采购及时、质量过关、数量准确,验收工作需要留存凭证,并由具体分工的部门留存。

4、加强采购过程管理

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采购项目过程材料和凭据的管理,备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采购项目”留存备查,事后建立台账,做好统计登记。

5、按程序领用应急物资

各科室在领用应急物资应该按医院相关程序办理手续,科室做好应急物资的管控,使用过程中应本着节约原则,避免浪费。

6、杜绝违法违纪行为

任何部门和个人发现采购单位及采购人员存在徇私舞弊等违法违纪行为的,及时向同级财政部门或有关部门举报。

医务人员闭环管理制度6

为贯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切断疫情传播的途径,有效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可能性,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本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如下:

一、门诊患者管理要求

1、门诊患者、陪护等到院都必须正确佩戴口罩、测温、扫行程码、扫健康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确认无发热及呼吸道症状后方可进入医院门诊。

2、本院门诊实行预约挂号,就诊患者严格保持一米候诊距离,严格执行“一医一患一诊室”。

3、禁止医院职工将门诊患者带入住院病区就诊。

二、住院患者管理要求

1、住院患者入院前,需进行流行病学史调查,确认无发热症状及呼吸道症状后,并对入院患者和陪同人员进行核酸检测,或提交3日内我省公布的核酸检测医疗机构出具的核酸检测报告,确认检测报告阴性方可住院。

2、所有病房实行限制出入管理,患者住院期间不得随意离开医院,不能随意到其他住院患者病房,不聚集,不在公共区域逗留,更换口罩应丢弃在指定位置,谢绝一切探视,严禁无关人员进入病区。

3、严格执行患陪护,固定一名陪护人员,非特殊情况不能随意更换陪护。

医务人员闭环管理制度7

一、外科口罩

预检分诊、发热门诊及全院诊疗区域应当使用,需正确佩戴。污染或潮湿时随时更换。

二、医用防护口罩

原则上在发热门诊、隔离留观病区(房)、隔离病区(房)和隔离重症监护病区(房)等区域,以及进行采集呼吸道标本、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无创通气、吸痰等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时使用。一般4小时更换,污染或潮湿时随时更换。其他区域和在其他区域的诊疗操作,原则上不使用。

三、乳胶检查手套

在预检分诊、发热门诊、隔离留观病区(房)、隔离病区(房)和隔离重症监护病区(房)等区域使用,但需正确穿戴和脱摘,注意及时更换手套。禁止戴手套离开诊疗区域。戴手套不能取代手卫生。

四、速干手消毒剂

医务人员诊疗操作过程中,手部未见明显污染物时使用,全院均应当使用。预检分诊、发热门诊、隔离留观病区(房)、隔离病区(房)和隔离重症监护病区(房)必须配备使用。

五、护目镜

在隔离留观病区(房)、隔离病区(房)和隔离重症监护病区(房)等区域,以及采集呼吸道标本、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无创通气、吸痰等可能出现血液、体液和分泌物等喷溅操作时使用。禁止戴着护目镜离开上述区域。如护目镜为可重复使用的,应当消毒后再复用。其他区域和在其他区域的诊疗操作原则上不使用护目镜。

六、防护面罩/防护面屏

诊疗操作中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和分泌物等喷溅时使用。如为可重复使用的,使用后应当消毒方可再用;如为一次性使用的,不得重复使用。护目镜和防护面罩/防护面屏不需要同时使用。禁止戴着防护面罩/防护面屏离开诊疗区域。

七、隔离衣

预检分诊、发热门诊使用普通隔离衣,隔离留观病区(房)、隔离病区(房)和隔离重症监护病区(房)使用防渗一次性隔离衣,其他科室或区域根据是否接触患者使用。一次性隔离衣不得重复使用。如使用可复用的隔离衣,使用后按规定消毒后方可再用。禁止穿着隔离衣离开上述区域。

八、防护服

隔离留观病区(房)、隔离病区(房)和隔离重症监护病区(房)使用。防护服不得重复使用。禁止戴着医用防护口罩和穿着防护服离开上述区域。其他区域和在其他区域的诊疗操作原则上不使用防护服。

其他人员如物业保洁人员、保安人员等需进入相关区域时,按相关区域防护要求使用防护用品,并正确穿戴和脱摘。

医务人员闭环管理制度8

一、反应迅速,建立应急防控机制

第一时间召集院领导班子讨论研究制定医院防控方案,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细化分工,明确岗位职责,统一协调联动。并召开全院大会进行工作布置,坚持全院一盘棋,统一部署,团结奋战,切实做好新冠肺炎预防与控制工作。取消一切形式休假,全体人员坚守岗位,要求所有医护人员履行职责,既要讲政治、讲大局,又要讲科学、讲规范。所有医务人员24小时待命,全面加强防控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二、细化分类,扎实作好精准培训

针对疫情防控进行分组,加强对一线疫情防控医务人员进行穿脱防护用品、发热患者的筛查、重点人群监测面访等业务培训,确保人人掌握疫情防控工作内容,提高医护人员个人防护意识,做好自身防护,保证开展防控工作安全。

三、严阵以待,落实预检分诊要求

加强发热门诊管理,重视入院防控第一关口,在医院入口设立体温筛查分诊处,对所有进入医院的人员进行全面筛查,24小时安排人员值守,使发热患者能够安全及时地得到分诊诊疗。

四、脚踏实地,做实疫情防控工作

全力做好辖区内崇州到集贤张石桥公交站车辆消毒,上下乘客及过往车辆排查工作。完成驻守崇州市安仁连接线高速路出口检测点防疫监测工作。扎实对本辖区外来(返乡)人员进行健康情况追踪排查面访,确保辖区群众的身体健康安全。

医院医护小组24小时驻守崇州市安仁连接线高速路出口检测点,对过往车辆逐一进行防疫检查。

医务人员对崇州到集贤张石桥公交站车辆进行消毒,上下乘客及过往车辆进行逐一排查。

对本辖区来崇人员健康进行追踪排查,耐心地为群众宣传、指导传染病预防知识。

五、加强协调,做好后勤物资保障

加强与卫健局协调,提前启动紧急补充购置防护用品及贮备工作,并实行专库存放、专人管理。各类防护用品做到规范领用,合理使用,重点保障一线医务人员防护用品发放,确保每一个口罩都去向分明,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通过实行周密的医护人员安全防护措施,将防止院内感染的各项防护措施到位,有效防止医护人员院内感染事件发生。

六、强化宣传,认真开展舆论引导

配合卫健康局发放新冠肺炎防控知识、规范口罩使用、手卫生相关知识等宣传资料,充分利用led显示屏、宣传栏等做好院内外的宣传和健康宣教工作,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以正确的舆论引导群众认识疫情,避免恐慌。

下载审计问题整改闭环管理制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审计问题整改闭环管理制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安全隐患闭环管理制度

    安全隐患闭环管理制度 一、为切实搞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强化隐患治理责任制的落实,彻底改善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全面建立上级部门、市煤炭局、乡镇煤管站......

    审计问题整改推进讲话

    审计问题整改推进讲话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各级人大常委会对审计查出突出问题整改情况监督的意见》,督促各部门认真对照审计查......

    问题整改情况汇报-审计整改情况汇报(5篇)

    问题整改情况汇报-审计整改情况汇报 整改情况汇报 三原县远程教育工作整改检查情况汇报 省远程办: 4月24日,省远程办对我县远程教育站点暗访后,我们对存在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和......

    审计问题整改工作暂行办法

    审计问题整改工作暂行办法 一、目的 为了促进审计发现问题和提出的建议及时整改落实,提升管理执行力和执行效率,问题整改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建立从问题发现到整改全过程的管理......

    隔离酒店闭环管理制度

    隔离酒店闭环管理制度 隔离酒店闭环管理制度1 1.隔离室位置应相对远离健康班级,通风、采光、保暖设施齐全。2.开窗通风,以保证室内的空气流通。3.对隔离室的.空气、环境物体表......

    安全隐患排查闭环管理制度

    安全隐患排查闭环管理制度 为深入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项目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闭环管理工作,提高安全管理水平,落实安全生......

    隐患治理闭环管理制度

    安全隐患排查整改闭环管理规定 (试行) 第一条 为进一步完善隐患排查整改闭环管理机制,落实隐患排查治理职责,及时发现消除事故隐患,规范隐患的排查、登记、整治、监督、销号全过......

    [整改]09工程审计问题整改报告

    09工程审计问题整改报告]会泽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关于会泽县09中西部新增中央预算、09无电第三批、09中西部第三批、08中西部新增中央预算等工程问题整改报告曲靖供电局: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