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铜仁地委 铜仁地区行署

时间:2019-05-15 03:22: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共铜仁地委 铜仁地区行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共铜仁地委 铜仁地区行署》。

第一篇:中共铜仁地委 铜仁地区行署

中共铜仁地委 铜仁地区行署

关于加强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实施意见

(铜党发[2011]3号)

为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根据中共贵族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意见(黔党发[201018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1)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扣“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和工业化、城镇化带动主战略,围绕“构建两带两禄蠹梅,推进六个跨越”发展战略的实施,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积极“走出去”、“引进来”,大力吸引外来投资,促进全区经济建设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2)目标任务:“十二五”期间,全区引进区外到位资金年均增速40%以上,确保完成招商引资总额1762亿元,力争实现1900亿元。其中,利用外资10亿美元以上;完成进出口总额10亿美元以上。力争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50%以上。

二、扩大区域交流合作,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3)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抓住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发挥我区劳动力、土地、矿产、农产品、水能等资源优势,重点符合产业发展导向和市场导向和市场需求,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有利于资源节约利用和生态保护的生态型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吸引加工贸易企业向我区 转移,聚焦工业产业,开发现代农业,带动商贸物流配套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4)加强对外区域协作。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拓展与泛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环北部湾、湘重庆经济圈等重点招商区域和周边省市地区的联合协作,加强与香港、澳门和台湾的经贸往来,扩大港澳台和区外客商在我区的投资规模。加强武陵山区域协作,发挥生态资源、矿产资源、文化资源、农业资源优势,建设武陵山特色优势资源综合利用区。

(5)扩大对外贸易规模。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机遇,积极开拓东南来市场,扩大我工区新型材料、农副产品、特色旅游商品出口规模。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支持出口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科技含量,推动资源型产品向精深加工转变。充分利用中小企业和西部发展资金,支持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举办商品展览展销,打造名优出口品牌。

(6)积极开展内外合作与交流。加强与区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企业的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共识机制,引智研究开发特色产业、特色产品,加强与发达地区的合作,建立共同推动双方优势生产要素配置的合作机制;扩大在外招商专门机构设置范围,选派招商骨干到发达地区、商会及重点企业学习、培训和挂职锻炼,进一步开拓视野、广交朋友、掌握信息,为促进招产引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三、加强贽引资基础平台建设

(7)加强项目库建设。紧扣“十二五”规划,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带动战略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率先突破为主线,重点围绕新型材料、新能源、建材、特色加工业、精细化工、装备制造、商贸物流、服务业、专业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旅游资源综合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开发、营养健康产业开发、生物制药、农副产品加工及农业

产业化经营等产业工卡的编制,充实、完善产业项目库,尤其要规划编制一批产业链条长、产业幅度宽、带动能力强的重点项目;项目库每年新增项目500个以 上,项目资金2000亿元以上,其中,重点项目投资额达到1000亿元以上。纳入项目库的项目,其建设内容、建设时间、效益分析、联系单位等基础信息必须完整,重点项目规划、环境评估、土地自用等前置条件必须明确,达到可谈、可签约的深度。跨区域整合资源配套的产业项目,统一由地区行业主管部门牵头负责,报地区招产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审定。

(8)加快产业园区建设。加快全区产业园区规划和建设,以乌江特色产业经济带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特色农产品和劳动力优势,布局农产品加工、生物制药、营养健康食品、劳动密集型产业园。以玉铜松工业循环经济产业带建设为重点,发挥优势矿产资源和现有工业基础条件,依托交通区位优势,而已先进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精细化工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园,推进工业聚焦发展。各县(市、特区、开发区)至少要建设 一个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产业园区;千方百计吸引外来投资者到园区内兴办企业,把园区建设成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要多渠道、多形式扩大引资范围和规模,增强园区发展后劲,努力使园区成为各级的主要经济增长点。

四、突出招商引资重点领域

(9)着力抓好新型工业化项目招商。以锰、钒、铝加工为主的新型材料工业,以核能、生物质能为主的新能源工业,以水泥、石材为重点的建材工业,以绿色(有机)食品、民族医药、旅游商品和烟酒为重点的特色加工业,以锰、汞、钡、钾系列产品为重点的精细化工业,以内河船舶、锰业设备制造为主的装备制造业等重点,加强与国内(外)500强、民营企业、500强和中央直属企业的对接联系,力争“十二五”期间全区完成工业项目投资75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750亿元。

(10)着力抓好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及城镇化项目招商。围绕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水利体系、电力保障体系和城镇产业支撑体系的构建,采取股份制、特许经营、拍卖、BT、BOT、TOT等方式加大招商引资,整合社会资源切实加大对交通、水利、电力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快城镇专业市场、保障性住房、路网、供排水、垃圾处理、工民用燃气、教育、耳麦反腐蚀配置,着力优化发展条件,确保“十二五”期间完成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及城镇化项目投资750亿元。

(11)着力抓好文化旅游产业项目招商。围绕梵净山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这个核心,以梵净山环线生态养生健康产业项目建设为突破口,以十里锦江、九龙洞、松桃苗王城、江口黑湾河、印江团龙、松桃冷家坝、石阡县尧上等景区景点的综合开发为重点,突出生态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特色优势,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扩大文化旅游产业项目招商,力争“十二五”期间全区完成文化旅游产业项目投资200亿元。

(12)着力抓好农业产业化项目招商。以生态畜牧养殖及加工、生态茶种植及加工、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及加工、油茶基地建设及加工、竹基地建设及加工、无公害蔬菜种植及加工、花生种植及加工、烤烟种植八大产业为重点,大力引进和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延长产业链,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力争“十二五”期间全区完成农业产业化项目投资150亿元(含农产品加工企业投入)。

(13)着力抓好民生类项目招商。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民生项目招商,鼓励多元化办学、多元化办医、多元化办公益事业,常州推动金融保险、信用担保、科技创新等机关报兴产业招商,动脚民营酱投资商业性或互助性的银行或信用担保机构,力争“十二五”期间全区完成各类民生事业项目投资50亿元以上。

五、创新招商方式,增强招商引资实效

(14)实行小分队上门招商。组织精干队伍,针对跨国公司和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知名企业、商会特别是上市公司及投资机构的发展动态及投资意向,选准目标,有计划、有重点地走出去,带着项目直接上门招商。

(15)坚持以商招商。充分发挥各类商会联系广泛、信息的优势,加强与他们的沟通与交流,发挥商会在推介项目、引进项目的桥梁作用、发挥已落户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鼓励支持他们推介铜仁、联系项目,以上户引大户,以大户连大户,形成“引进一个、建好一个、带来一批”的蝴蝶效应。同时,要大力鼓励在外经商办企业的铜仁籍人士回乡创业。要建立商会信息库、外来投资企业数据库、客商资源库和铜仁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要案库,为实现以商引商打好基础。

(16)推动驻点招商。在重点区域城市,采取小分队驻点或设立驻外办事处等方式招商,时时关注企业转移新动向,动员企业向我区转移。充分发挥行署驻外机构的职能作用,明确招商职责、分解引资任务。也可在经济比较发达、海外关系比较多的省市选择一批有实力、有影响的国内外中介组织和自然人,按照国际惯例签订委托代理招商合同,尝试代理招商。

(17)强化网络招商。统筹铜仁网站与地区招商引资信息网站建设,加强与辆外知名网站、招商引资网站实现链接,扩大网络覆盖面,优化提升网络招商服务功能。将招商项目库、投资者信息库、引资企业数据库、产业园库纳入招商引资网络平台建设,适时更新、动态管理,实现网络招商。

(18)积极推行飞地招商。要充分利用我区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优势,编制以产业转移为主要内容的园区规划,推行“飞地经济”模式,实行以园区为载体的飞地招商。积极与周边毗邻城市、对口帮扶城市以及长三角、泛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和商会等合作组织进行对接,约定产业发展方向、经营管理期限、权利义务等,以我方提供土地的方式,实施“飞地经济”和共同建设的模式,建立飞地园区或共管园区,实现基础共建、产业共有、利益共享的经济发展模式。对区内而言,要通过优化资源整合和要素配置,实施“飞地经济模式”,建立“飞地工业”和利税分享机制,以实现共同招商、加快发展的招商新格局。

(19)积极开展会展招商。要积极组织参加国内外大型投资、经贸洽谈会和产品展销会,充分利用我区举办的各种大型节会活动,搭建载体平台,开展节会招商。

六、实行招商引资扩大开放优惠政策

(20)财政政策。对外来投资企业注册地在我区的鼓励类和优势产业企业(房地产企业除外),投资额(指一次性恩宠资产投资额)在1000万元(含1000万元.)以上的,从企业投产运营之日起3年内,企业所交纳的地方所得税收增量部分,由地区和项目所在县财政按照收放比例采取技改投入等形式全额补贴给企业,支持企业发展;项目投产运营第3至第5年,以减半方式扶持。对区内实施的所有产业项目,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律按收费标准的下限收取;对一次性投资5000万元以 上的产业 项目,由同级财政将行政(事业)性收费地方所得部分(除国家明文规定提取的费用外)的70%奖励补贴给企业。

(21)用地政策。除房地产业以外,对投资额在1000万美元或2亿元人民以上项目,由地级优先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并以“点供”方式优先供地。

1、在工业园区以内的项目,按照《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进行出让,投资1亿元人民币(含1亿元)以上,每亩投资额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年纳税额不 低于10万元人民币的项目,土地价款实行全额奖励;投资5000万元人民币(含5000万元)以上每亩投资额不低于80万元,年纳税额不低于每亩6万元人民币的项目,按取土地价款的50%进行奖励;对投资2000万元人民币(含2000万元人民币)以上,每亩投资额不低于60

万元人民币抽纳税额不低于每亩5万元人民币的项目,按收取土地款的20%进行奖励。

2、在工业园区和城镇规划区以外的国家鼓励类、用地集约的工业项目,农、林、牧、渔业产品加工项目,以及文化旅游产业、社会事业发展项目,在确定土地出让底价进按所在土地类别相对应《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10%-50%执行。

3、对在城镇规划以内,投资额度大、产业带动强、税收贡献多的特殊项目,实行“一事一议”。

(22)信贷政策。积极引导、支持银企合作,鼓励金融机构扩大对招商引资项目的信贷投放,鼓励外来投资者贷款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积极向上级争取授信新模式和增加授信规模,规范和简化企业贷款业务操作流程,实施差别化贷款。款地区财政每年整合1000万元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资金,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完善对金融机构的目标考核办法和激励机制,对投放招商引资项目贷款作出较大贡献的金融机构予以表彰和奖励。

(23)产业配套政策。对新落户本区的产业类项目,政府负责捆绑项目资金、整合资源要素予以倾斜扶持。建立国家项目资金配套社会融资新机制,放大投资倍数,扩大投资规模。在项目建成投产后,由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协助企业包装策划项目,多渠道争取政策性发展资金,扶持企业提升融资能力,表叔增强酱实力。每年地、县争取或安排产业发展基金优先和重点扶持农业产业化加工型企业、商科技企业、规模农业种植及养殖业等企业发展。

七、加强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环境建设

(24)下放地级项目审批权。凡是辆其他省区市能够提供的优惠条件,我区都能提供;凡是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外商投资权益,我区都能保护;凡是按国际惯例需要由政府解决的问题,我区都能解决。地直有关部门要进一步下放各类引资项目在投资规模、建设、规划、环境评估、建设用地等方面的审批、核准、备案权限;对各类行政审批事项进行集中清理,本着简政放权、提高效率的原则,对县(市、特区)具备审批条件的事项,下放或委托下一级机构执行。

(25)优化投资软环境。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发挥行政服务中心的“一站式”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大对各行政服务中心窗口的授权力度,坚持杜绝“体外循环”、“多头办理”的问题。对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园区内项目及港澳台外资等,各级行政服务中心要根据客商的申请积极提供绿色通道服务和引导代理服务,最大限度地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办事效率。项目建成投产后,项目负责部门要明确专人提供“保姆式”服务。要积极推进政府、企业和公民的诚信体系建设,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社会风气,坚决治理“三乱”、“吃拿卡要”等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对外来投资者的投诉要随报随查,回复率达到100%,对典型的案件要公开暴光,切实为外来投资者创造服务周到的投资创业环境、亲商安商的生产生活环境、和谐安全的社会治安环境。

(26)加强硬环境建设。加快推进以交通、水利、电力、通信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夯实发展基础、改善发展条件,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供环境支撑,为推进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搭建要素配置平台。围绕交通干线和重要节点城市,加快物流园区建设,新建一批现代物流基地,为产业发展提供配套服务。

(27)营造更加浓厚的招商氛围。区内各宣传媒体要紧紧围绕招商引资工作主题,加强导论引导,多角度、多形式、多层次地宣传铜仁的优势资源、招商政策和发展环境,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大力宣传各地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成效和经验,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招商、支持招商、服务招商、参与招商的良好氛围,为招商引资舆论提供自认支持和精神动力。

八、健全招商引资扩大开放保障机制

(28)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把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招商引资工作党政“一把手”负责制。要强化领导,明确职责,精心实施,确保招商引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地区成立招商引资扩大开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研究协调处理有关招商引资扩大开放工作重要事项,制定年度发送投资环境、招商引资、搞好协调服务的目标任务。

(29)建立领导带头招商引资责任制。制定出台领导干部带头招商考核奖惩办法,明确领导干部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出现和任务,按年度进行考核。对招商引资任务完成、成绩突出的领导干部,依照办法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当年没有完成目标任务的,要予以通报批,连续2年没有完成目标任务的,要进行诫免谈话;连续3年没有完成任务的将适时调整工作岗位。

(30)建立项目跟踪协调督促机制。按照有意向的项目不签约不放松、签约的项目不进资不放松、进资项目不开工不放松、开工的项目不投产不放松的要求,地区招商引资扩大开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要定期组织召开重点项目协调联席会议或现场办公会,及时解决重点项目推进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为重大、重点招商项目落户、建设、投产搭建绿色通道。对利用外资在1000万美元以上—,内资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项目,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上报,实行领导挂牌联系制度,采取“一事 一策”、“一企一策”的办法重点跟踪、重点服务和重点督促、确保项目引得进、建设快、发展好。

(31)加大财政投放。地、县财政要把招商引资工作专项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地区财政每年预算安排1000万元招商引资专项经费,用于招商引资前期工作的开展。各县(市、特区)财政也要预算安排招商引资专项经费,每年不得少于300万元。

(32)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地区招商引资扩大开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年初将招商引资任务分解到各县(市、特区)及地直机关工作部门,并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重点工作考核,年度考核结果与各级各部门工作绩效挂勾,并作为干部考核任用的重要依据。

九、全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以本《意见》规定为准,其他已出台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作废。

第二篇:根据中共铜仁地委

根据《中共铜仁地委、铜仁地区行署关于铜仁市党政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中共铜仁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铜仁市党政机构设置的通知》文件精神,设置铜仁市农业办公室(铜仁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铜仁市扶贫开发办公室),为市委、市政府议事协调机构的常设办事机构。

一、职能调整

(一)划出的职能

粮食丰收、粮食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工程的组织实施交市农业局。

农业生产信息搜集、农情联系工作交市农业局。

(二)划入职能

组建协调全市农村经济信息网络建设。

负责全市农业产业化建设,制定规划,拟订措施。农业扶贫开发工作的相关职能。

二、主要职责

根据以上职能的调整,市农业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地委、行署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农业、农村经济和农业综合开发与农业扶贫开发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强与涉农部门的联系,向市委、市政府提供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并提出建议。

(二)参与研究全市农村经济发展战略,总体布局和产业政

策,参与拟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和计划,协调、指导扶持发展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一。负责拟定龙头企业考核评选标准和龙头企业的筛选、推荐工作。

(三)编制全市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开发项目实施和管理办法;负责项目的审查、申报和项目实施的检查、督促、验收等工作财政共同负责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扶贫开发资金的回收、使用等工作,会同金融部门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开发专项贷款项目的立项和监督检查工作;协调解决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开发工作中出现的重要问题。

(四)制定全市以工代赈和财政扶贫资金建设基本农田工作规划和措施,协调有关部门制定和落实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规划。负责基本农田建设计划下达,资金分配、组织实施和检查验收工作。

(五)组织指导开展农民技术培训、“绿色证书”培训,农业综合开发培训,农业扶贫开发培训工作,负责全市农村固定观察点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农科教“千百尤工程”。

(六)协调全市农村经济信息网络建设以及运行中出现的重要问题;参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与法制建设工作。

(七)承办地委、行署、市委、市政府及省、地农业办公室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市农业办公室设3个职能科(室):

(一)办公室(农田基本建设)

协助本办领导处理机关日常工作,制定机关工作计划、总结和各项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负责机关文秘、政务、督办、会务、档案、保密、信访、财务、机构编报、干部人事、劳动工资、教育培训、公产管理、后勤服务、目标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案议案办理和农村经济信息网络建设工作。调查研究涉及农业、农村、农民的重大问题;负责制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和计划,负责起草全市农村经济运行情况报告;负责指导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负责农村小康建设具体工作;负责农民技术培训,“绿色证书”培训工作;负责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全面工作;参与农村政策法规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制定全市以工代赈和财政扶贫资金基本规划和计划,负责编报基本农田建设实施方案;负责基本农田建设计划下达、资金分配、组织实施、检查验收和考核评比工作;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和农业生产救灾工作。

(二)农业综合开发科

制定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规划和计划,建立、落实项目管理制度;负责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审查、筛选、申报、组织实施、检查督促、竣工验收;编制资金分配方案,协助财政部门抓好有偿资金的回收工作。研究拟定扶持农业产业

化经营龙头企业有关政策措施、发展规划和计划,负责多种经营项目的审查、申报、组织实施、检查验收及跟踪管理工作;负责绿色工程和特色产业项目库建设,会同金融部门做好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贷款项目的立项和督促检查工作。

(三)农业扶贫开发科

负责制定全市的扶贫开发工作规划及计划,建立、落实扶贫项目管理制度;负责扶贫开发项目的筛选、申报、组织实施、检查督促、竣工验收工作,会同财政、金融等部门做好扶贫资金的发放和回收工作。

四、人员编制

市农业办公室机关行政编制8名,其中:主任1名,副主任2名;正副科长4名。机关后勤服务人员核定事业编制2名,由财政全额预算管理。2007年市农业办公室机关行政编制10名,其中:主任1名,副主任2名;纪检书记1名,正副科长4名。机关后勤服务人员核定事业编制2名。

1997年:

党组书记、主任:侯华森

副主任:任明礼、杨元浦、舒永发

1998年:

党组书记:侯华森

主任:杨胜良

副主任:任明礼、周金保、2003年:

农办党组成员、党组书记兼扶贫办主任:刘云鹤 主任:刘克亚

农办党组成员、副主任:龙桥顺

2004年:

农办主任、党组书记:刘云鹤

副主任:龙桥顺

2006年:

农办党组书记、主任:刘钦必

副主任:龙桥顺、罗明星

第三篇:中共毕节地委办公室文件

中共毕节地委办公室文件

毕地党办发[2009]18号

中共毕节地委办公室 毕节地区行署办公室

关于切实抓好2009年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建设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石漠化综合防治工作的意见》(黔党发[2008]9号)、《中共毕节地委 毕节地区行署关于加快推进石漠化综合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毕地党发[2008]26号)和全国、全省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搞好2009年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建设,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做好2009年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008年,国家在全国100个县启动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我区8个县市全部被纳入试点范围,在2008年—2010年的三年试点期中,国家将投入我区资金2.4亿元,通过充分的准备,我区于2008年12月全面启动了试点工程建设,目前大部分县基本完成了2008工程建设任务,初步探索出一些综合治理石漠化的有效模式,但也存在发展不平衡、建设标准不高、工程措施关联性不够、重点不突出

棚圈63575平方米、青贮窖11948立方米,购买饲草机械613台;坡改梯288.91公顷,建设田间生产便道26.61公里、机耕道1.57公里、引水渠12.09公里、排涝渠4.61公里、河道整治0.6公里、输配水管道1 2公里、谷坊17 座、蓄水池103口、沉沙池70口、高位蓄水池3口、高位进水池1口,维修山塘1口。(各县市建设任务见附表)

三、突出工作重点,全面提高石漠化综合治理水平

(一)把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产业作为治理石漠化的重要抓手。要把防治石漠化与特色林果产业、草食畜牧业、中药材产业、茶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突出抓好中轻度石漠化坡耕地林草结合,形成坡耕地适当稀植特色经果林木、林下种草、割草养畜、畜粪入沼、沼液沼渣追果树的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对将石漠化耕地退耕还林(草)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多方筹集资金,对退耕农户给予适当补助,以解决农民的当前生计问题,避免农民套种玉米等高秆作物给林(草)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二)加强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属政府投资公益性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建立健全项目法人、招标投标、合同管理、工程监理、项目公示、竣工验收、工程竣工决算和档案管理与信息报送等制度。各项目实施单位必须严格按照上级批准的初步设计组织实施石漠化治理工程,不得擅自降低标准和工程质量,未经批准,不随意变更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贵州省招

区的种子和苗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使用本行政区域内培育的种苗。种苗供应者应根据项目实施单位通知,在实施单位与监理单位人员共同监督下起苗。各县种苗管理机构和工程监理人员要加强监管,对种苗供应者从起苗、分级扎把到苗木出圃到达造林地的全过程进行跟踪,确保苗木种源和质量。对脱离监管,种苗供应者擅自起运的苗木,项目实施单位一律不得使用。对循私舞弊、把关不严,造成假苗、劣苗坑农害农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党纪、政纪和法律责任。

(四)强化监管,确保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资金安全。石谟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资金属于国家基本建设投资,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使用。中央资金要保证用于工程建设所需物资、材料、种苗等的购置及机械作业费和劳务费,不得改变其用途。各县、市财政必须设立石漠化资金专户,完善报账手续,实行专户储存,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截留、挪用。各级财政部门要将项目建设配套资金和工作经费纳入本级公共财政预算,确保及时足额到位,满足工程建设需要;审计部门要监督石漠化综合治理专项资金的使用,及时对石漠化治理工程资金实施审计监督,对发现的问题依法依规进行处理,确保资金安全。

(五)整合资源,精心打造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点。各级管理和建设单位要牢固树立精品意识,以规划为基础,以小流域为单位,在不改变资金管理渠道和使用方向的前提下,整合基本农田建设、水利水保、草地畜牧业、茶产业、特色经果林等项目资金,集中力量打造一批石漠化综合治理精品示范点,作为总结治理模式,展示治理成果

(二)强化部门协作。涉及工程建设的发改、林业、农业、水利、畜牧等相关部门要强化合作意识,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尽其职,齐抓共管,共同推进工程建设。在同级政府的领导下,发改部门具体负责工程建设综合协调;林业部门具体负责封山育林、人工造林的技术指导、检查和监督;畜牧兽医部门具体负责草地建设,草食畜牧业发展中的棚圈和青贮窖建设、饲草机械购置的技术指导、检查和监督;水利部门具体负责坡改梯及配套田间生产道路、引水渠、排涝渠、拦沙谷坊坝、沉沙池、蓄水池等坡面和沟道水土保持设施建设的技术指导、检查和监督;农业部门要采取改田改土、良种良法等农业综合措施,改变传统耕作习惯,并做好沼气池建设等农村能源发展工作。各级防治石漠化管理中心要组织编制好规划设计,加强工程建设过程监督与检查,搞好信息统计上报和档案管理,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项目所在乡(镇)政府具体负责配合县级防治石漠化管理中心实施和落实本行政区域内石漠化综合治埋工程任务,并按“一事一议”原则组织本行政区域内受益群众投工投劳。

(三)强化目标考核。要建立健全目标考核制度,将石漠化综合治理纳入目标考核重要内容,对工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每年由地委、行署给予表彰奖励,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取消评奖资格,项目第一责任人、项目法人责任人考核不得评为优秀等次。

(四)强化队伍建设。尚未组建防治石漠化实施管理机构的,要认真贯彻落实毕地党发:[2008]2 6号文件精神,立即组建县级防

第四篇:中共毕节地委 毕节地区行署关于开展作风建设年、环境建设年、项目建设年的实施意见

中共毕节地委 毕节地区行署关于开展作风建设年、环境建设年、项目建设年的实施意见

日前,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开展作风建设年、环境建设年、项目建设年的决定》(黔党发〔2010〕14号),从现在起到2011年底,开展全省作风建设年、环境建设年、项目建设年(以下简称“三个建设年”),这完全符合毕节地区实际。开展“三个建设年”,对于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毕节试验区建设系列重要指示和重要部署,有效解决当前影响加快发展的作风建设、环境建设和项目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大力实施“工业强区”、“城镇化带动”战略,推动实现“强区升位、跨越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现就我区开展“三个建设年”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开展“三个建设年”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十次全会和全区工业发展大会精神,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以“转变作风、提高效率、服务基层、推动跨越”为主题,紧紧围绕推进我区“强区升位、跨越发展”目标,把开展“三个建设年”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做试验区人、为试验区添光彩”主题教育、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工作重点,采取有力措施,加快转变机关作风,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扎实推进项目建设,为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1、服务发展,务求实效。坚持用发展实际来检验成效,力戒形式主义,不作表面文章,不搞运动式的大轰大嗡。扎实推进机关简政、放权、让利、开绿灯、出政策,提高效率、服务基层,深入实际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不断改善投资环境、优化发展环境,促进项目建设取得实效。

2、突出重点,正面引导。切实抓住影响和制约作风建设、环境建设、项目建设的突出问题集中加以解决。注重以正面引导、正面鼓励为主,自查、自纠、自励、自进,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调整、自我改进。

3、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从基层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认真查找整改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抓正反两方面典型,鼓励先进,鞭策落后,纠建并举,边查找、边整改、边立制,建立和完善从源头上实现转变作风、提高效率、服务基层、推动跨越目标要求的体制、机制和措施。

4、协调推动,总结完善。作风建设是保障,环境建设是基础,项目建设是支撑,三者相互关联、辩证统一。党委、政府要统一领导实施,牵头单位要抓好组织落实,做到上下互动,左右联动,齐抓共管,形成推进“三个建设年”的强大合力。注重在推进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不断深化。

二、开展“三个建设年”的目标要求

(一)在作风建设上。教育和引导广大机关干部增强宗旨意识,自觉当好人民公仆;增强开放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责任意识,认真履岗位职责;增强效率意识,努力做到锐意创新;增强务实意识,着力提升工作质量;增强纪律意识,确保政令畅通;增强大局意识,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增强团结意识,促进和谐共事。使影响发展的作风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努力形成“工作创一流、目标争第一”的良好氛围和干事创业、增比进位、创先争优的良好局面。

(二)在环境建设上。通过政策清理和政策创新,营造开放透明的政策环境;加强诚信教育和制度建设,营造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规范行政权力运行,营造公平正义的法制环境。促进环境建设制度化、规范化,使我区成为办事手续最少、办事效率最高、办事成本最低的地区之一。

(三)在项目建设上。2011年,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0亿元,力争完成1000亿元,其中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40%左右;投资率达到75%以上;人均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万元。我区列入省重点项目和地区重大项目完成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40%以上。抓好招商引资工作,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确保实现400亿元,力争达到500亿元,外商直接投资和省外到位资金分别增长35%以上。

三、开展“三个建设年”的主要任务和实施步骤

(一)主要任务

1、关于作风建设年。主要在全区各级机关单位中开展,重点是县以上机关单位和领导干部。要通过开展“履职守纪”教育,进一步明确本部门推动发展的职责任务,提高履职尽责的自觉性;开展“作风问计”活动,切实找准本部门及干部职工在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作风建设重点;开展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项目的“三服务”承诺,针对基层群众、服务对象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切实为基层群众和服务对象办实事;深化“六型机关”创建,在各级领导干部及机关单位中开展“帮助学习领会精神、促进思想统一,帮助理清发展思路、促进科学发展,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增比进位,帮助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和谐稳定”的“四帮四促”活动,努力创高质量服务、创高效率服务、创高水平服务,争当优质服务单位、争做优质服务标兵、争抓优质服务项目,切实解决机关单位和干部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加快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2、关于环境建设年。围绕“办事手续最少、办事效率最高、办事成本最低”的目标,抓好政策清理,废除一批影响和制约发展的政策制度,完善和创新一批政策制度,为加快发展提供政策支撑。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一批行政审批事项,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全面推行告知承诺、并联审批、网上预审、联动审批、协同审批、绿色通道等6个行政审批制度,切实为企业和服务对象减轻负担。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促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加强重承诺、重合同、重公德、守信用教育,推进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管理,加大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全面落实问责制度,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优化我区投资发展环境。

3、关于项目建设年。按照积极主动谋划一批,千方百计争取一批,全力以赴建设一批,着眼长远谋划一批的思路,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在项目谋划储备、项目开工建设上取得突破;加快“3+9”工业基地和工业园区建设进度,优先保证工业园区的用地指标,建立良好的基础设施保障平台和高效的园区管理服务平台,为企业入驻创造条件,在发展工业园区建设、产业集群上取得突破;用好国家有关部委联系毕节地区的优势,加强协调和沟通,积极落实配套资金,努力争取国家投入份额,在拓展融资渠道,推进招商引资上取得突破;发挥统一战线对口帮扶、联系面广的优势,积极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创新银企合作机制,确保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需求;进一步建立健全重点项目建设管理机制,实行“一个重点项目,一名地级领导,一名部门责任领导,一套工作方案,一抓到底”的管理机制,及时帮助重点项目建设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在重点项目建设管理上取得突破。同时,大力发展非公经济,鼓励全民创业。切实加快我区经济发展速度、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水平,形成发展支撑。

(二)实施步骤

分三个阶段进行:

1、动员部署阶段(2010年11月至12月)。主要任务是成立领导机构,制定工作方案,开展宣传动员,安排部署工作。

2、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1月至12月)。作风建设年和环境建设年的主要任务是排查存在问题,落实工作任务,切实抓好整改;项目建设年的主要任务是完成项目前期工作,向上争取项目和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推进新项目开工,加快在建项目进度,竣工投产一批项目,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3、考核总结阶段(2011年12月至2012年1月)。主要任务是对“三个建设年”目标任务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考核、总结和奖惩。

四、切实加强对“三个建设年”的领导

(一)落实领导责任。“三个建设年”分别设立领导小组,由地委、行署主要领导负总责,专职副书记总协调,分管牵头单位的地委、行署领导担任组长,在牵头单位下设办公室开展相关工作。根据机关工作职能,作风建设年由地委组织部牵头组织实施,环境建设年由地区纪委、地区监察局牵头组织实施,项目建设年由地区发改委牵头组织实施,其他相关职能部门要通力协作,形成合力,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各县(市、区)党委(党工委)、政府(管委会)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制,确保协调有力,扎实推进。

(二)精心组织实施。各级各部门要按照本实施意见的要求和《毕节地区开展作风建设年实施方案》、《毕节地区开展环境建设年实施方案》、《毕节地区开展项目建设年实施方案》(三个《方案》见附件)的安排,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各项建设要坚持服务发展、扎实推进,有立有破、破中有立,活动展开就要见成效,在一年内见到大成效。地直部门及各级领导干部要在“三个建设年”中走前列、作表率,带头转变作风、改进工作、提高效率。

(三)强化督促检查。地、县两级要将各级各部门开展“三个建设年”情况纳入“双考双评双挂钩”动态跟踪考核内容,严格进行考核。各牵头单位要加强对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本意见的督促检查,及时了解活动开展情况,总结交流经验,研究解决问题。对搞形式、走过场、掩盖问题的,要及时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对群众和企业反映强烈、项目建设进展迟缓、满意度测评结果差的,要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采取取消单位评优评奖资格,对单位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对领导班子进行组织调整等措施。对扎实推进建设年各项工作、措施具体有力、年终考核全面完成建设年各项目标任务的,要进行表彰奖励。

(四)营造良好氛围。各级党委宣传部门要加强对“三个建设年”宣传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和手段,大力宣传开展“三个建设年”的目的、意义和要求,特别是要大力宣传我区在开展“三个建设年”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各级各部门也要结合实际抓好本部门开展“三个建设年”的宣传报道工作,努力为开展“三个建设年”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五)加强信息反馈。各县(市、区)、地直各部门“三个建设年”办公室要认真履行职责,在精心组织实施、有效开展督促指导的基础上,要及时向地委、行署“三个建设年”办公室报送简报信息,反馈有关活动,便于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各县(市、区)、地直各部门要根据本实施意见精神,结合实际及时制定“三个建设年”工作方案,分别报地委、行署“三个建设年”办公室备案。

附件:1.毕节地区开展作风建设年实施方案

2.毕节地区开展环境建设年实施方案

3.毕节地区开展项目建设年实施方案

中共毕节地委 毕节地区行署

2010年12月1日

附件1

毕节地区开展作风建设年实施方案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作风建设年、环境建设年、项目建设年的决定》(黔党发〔2010〕14号)精神,按照地委、行署的统一安排部署,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一)总体要求

紧紧围绕“转变作风、提高效率、服务基层、推动跨越”主题,按照建设“团结、务实、勤奋、廉洁”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要求,以推动“强区升位、跨越发展”为目标,以干部群众满意为标准,以治庸治懒、提能增效、狠抓落实为重点,深入整治作风建设方面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倡导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之风,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之风,团结民主、和谐共事之风,艰苦奋斗、廉洁从政之风,树立各级机关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通过抓党风促政风带民风,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更好更快发展提供良好的作风保证。

(二)工作目标

开展作风建设年,要达到以下目标要求:

1、增强加快发展意识。牢固树立“工作创一流、目标争第一”的思想,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增强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紧迫感,切实把思想、心思、力量集中到发展上来,主动为发展谋思路、出对策、强服务。

2、提高机关效能效率。大力推进机关职能转变和效能建设,尽力为发展“简政、放权、让利、开绿灯、出政策”,努力达到行政干预最少、服务质量最优、发展环境最好,办事提速、增效,服务求好、创优。

3、切实服务基层和群众。强化宗旨意识和群众意识,提高服务基层和群众的本领。完善联系基层和群众的制度和机制,为基层和群众创造高效快捷的办事环境。

4、有效解决突出问题。全面履行机关职责职能,着力解决机关作风建设方面的突出问题,切实提升领导干部履职能力,机关作风、服务和效能的满意度有新的提高。

5、促进发展成效明显。紧紧围绕服务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制定发展措施,破解发展难题,形成干事创业、增比进位、创先争优的良好局面。

二、主要工作任务

“作风建设年”主要在全区各级机关单位中开展,重点是县级以上机关单位和领导干部。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开展“履职守纪”教育,提高服务发展自觉性。在12月底前,各级机关单位要采取集中学习、分散学习、实地参观等形式,广泛开展单位职能职责和个人岗位职责教育,重点是抓好对领导干部履行工作职责和遵守工作纪律的教育,进一步明确本部门推动发展的职责任务,提高履职尽责的自觉性。纪检监察、组织部门不定期对各级领导干部履行岗位职责、执行规章制度、遵守工作纪律等情况进行抽查。从2010年12月起,各机关单位每月都要对干部履职情况、办事效率、服务态度进行总结讲评,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二)开展“作风问计”活动,明确作风建设重点。在12月底前,各机关单位要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表、电话问询、实地走访、网络互动等方式,进行“作风问计”,广泛征求基层群众和服务对象对机关作风建设的意见、建议,切实找准本部门及干部职工在履行职责、联系群众、服务态度、行政审批、办事效率、项目管理、勤政廉洁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各机关单位纪检监察部门要通过开通投诉举报电话等形式,接受基层群众、服务对象反映问题和意见,并对反映的问题每周进行一次汇总。各机关单位要对征求到的意见建议和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梳理归纳和分析研究,分轻重缓急建立工作台账,明确解决的办法、措施、时限和责任人,采取措施及时进行整改,整改结果要向有关服务对象反馈。

(三)开展“四帮四促”活动,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根据省委的要求,按照地委的统一部署,积极参加“帮助学习领会精神、促进思想统一,帮助理清发展思路、促进科学发展,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增比进位,帮助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和谐稳定”的“四帮四促”活动,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凝聚加快发展的力量。

(四)开展“三服务”承诺,切实为基层群众和服务对象办实事。“三服务”,即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项目。各机关单位要根据部门职能职责,明确“三服务”工作联系点,建立对基层、企业、项目等服务对象的定点服务制度,明确定点服务责任,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撤退、项目不落地不撒手,切实帮助基层和企业办实事。地、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要牵头组织相关职能部门成立联合工作服务小组,深入到基层一线,主动为重点企业、重点园区、重点项目提供服务,做到手续齐全立刻办、时间紧迫加班办、情况不熟帮助办、有利发展积极办、积极创造条件,尽最大可能为基层和企业提供便利。各机关单位要建立完善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对办事推拖扯转、吃拿卡要、不作为乱作为、工作不在状态等情况,根据情节轻重,采取批评教育、限期改正、调整工作岗位、免职等方式,进行严肃处理。要按照职能职责,对地方、企业等基层单位反映的困难和问题,积极主动加以解决,办一批基层和群众急需解决的实事。对不认真办理和解决问题,基层和群众不满意的,要追究责任。各县(市、区)、地直各部门各单位服务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工作情况,每月向地区作风建设年办公室(设在地委组织部)报送一次。

(五)深化“六型机关”创建,为加快发展提供优质服务。进一步加大机关作风明察暗访、曝光问责力度,坚决治理“庸政”行为和干部“走读”现象。进一步规范机关干部的行政行为,加强机关文化建设,切实解决一些机关干部说得多、做得少,不作为、乱作为,怕担责、求平稳,思想旧、守成规,作风飘、不务实等问题。各机关单位每个季度对自身建设情况进行自查,认真分析存在问题原因,对工作不负责任、服务态度差、办事效率低,基层群众和服务对象不满意的,要严肃处理。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实行公开办事和公开承诺。各机关单位要建立公开办事和公开承诺制度。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推行党务公开,特别要把办事内容、办事流程、办理责任和办结时限等向基层群众和服务对象公开。公开承诺要具体,既要便于操作,也要利于监督,既要有对服务态度、事项办理的承诺,也要有对存在问题整改的承诺。要进一步深化政府“十件实事”承诺,探索部门实事办理承诺。公开办事和公开承诺都要以适当方式向基层群众和服务对象进行公布,接受监督。

(二)开展作风建设民主评议。2011年2月、8月,地区作风建设年办公室将采取“向上点评”、“向下征评”、“横向邀评”的方式,对各机关单位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情况,分别进行民主评议,评议结果反馈给评议对象,并提出整改要求。

(三)开展作风建设满意度调查。2011年5月,作风建设年办公室采取向服务对象发放问卷、电话抽查等方式,对“窗口”部门进行作风建设满意度民意调查。2011年11月,委托第三方对各机关单位作风建设情况进行作风建设满意度民意调查。对满意度调查排名靠后的县市区和单位,要认真分析原因,并作出整改的公开承诺,党委组织部门将根据整改的情况,向党委提出组织处理的建议。

(四)加强督促检查和责任追究。地区作风建设年办公室将组建督导组,有针对性地开展督查工作。对督查中发现问题需要整改的,有关单位必须在15天内上报整改方案,60天内上报整改结果。对整改不力或者弄虚作假的,按照《毕节地区党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问责暂行规定》,严格进行问责。

(五)努力“创三高争三优”。各机关单位要紧密结合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努力“创高质量服务、创高效率服务、创高水平服务,争当优质服务单位、争做优质服务标兵、争抓优质服务项目”。作风建设年办公室要建立评比排位机制,采取网上评比、群众评议、满意度调查、明查暗访等方式,定期对作风建设的情况进行综合评比。对排名靠后的,取消单位评优评奖资格,责令认真整改并予以通报批评;连续排名靠后及位次倒退的,要查明原因,追究责任,情节严重的要对领导班子进行组织调整。2011年12月,作风建设年办公室将组织开展评选活动,对在作风建设年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六)加强宣传报道。在区内主流媒体和网络开设专栏,对开展作风建设年进行宣传报道,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附件2

毕节地区开展环境建设年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作风建设年、环境建设年、项目建设年的决定》(黔党发〔2010〕14号),切实解决我区发展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强力推进毕节试验区“强区升位、跨越发展”,确保“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实现,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省委十届十次全会和地委、行署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以深入推进 “六型机关” 创建为载体,严肃整治影响全区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营造作风转变、效能提升、服务高效的发展环境,为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二)工作目标。通过开展环境建设年活动,实现各级各部门在履行职责和改革创新上有新的突破,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上有新的提升,人民群众和投资主体对地方和部门工作的满意度上有新的提高,环境建设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轨道,努力形成团结奋进的政治环境、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开放有序的市场环境、宽松便利的投资环境、公正公平的法制环境、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建立起优化发展环境的长效机制,不断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二、工作内容

(一)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1、按照“三个最”的目标抓好行政审批事项清理。行署法制办牵头,地区监察局、地区编委办、行署政务服务中心配合,按照“办事手续最少、办事效率最高、办事成本最低”的总体要求,搞好全区行政许可事项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集中统一审查、清理和公告,对行政许可事项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再授权、再下放、再精简。凡是不符合行政许可法规定的一律取消;凡是国务院和省政府明确取消的事项一律取消;凡是已经不适应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事项一律取消;凡是能够下放到县(市、区)办理的事项一律下放;凡是能够转移给社会团体、行业协会及市场中介组织的事项一律转出,力争减少30%以上的行政许可项目和30%以上的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地、县(市、区)直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政务服务中心窗口的授权力度,凡面向企业、群众,为社会服务的行政审批项目及相配套的管理与服务事项,要全部进驻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解决“体外循环,两头办理”的问题,确保进驻事项当场办结率整体达60%。此项工作于2011年8月底前完成。

2、推行七项行政审批制度创新。行署政务服务中心牵头,地直各进驻部门配合,推行“网上预审制度”、“联动审批制度”、“协同审批制度”、“绿色通道制度”,此项工作于2011年1月底前启动实施。地区工商局牵头,地区公安局、地区交通运输局、地区商务局等相关部门配合,推行“告知承诺制度”、“企业注册登记前置并联审批制度”,力争对外承诺办理时限比法定时限缩短20%,此项工作于2011年2月底前启动实施。地区发改委牵头,地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地区城乡规划局、地区环保局等相关部门配合,推行“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制度”,最大限度缩短审批办理时限,提高工作效率,此项工作于2011年3月底前启动实施。

(二)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1、行署法制办牵头,地区监察局、地区编委办、地区发改委、地区工能委、地区财政局、地区商务局、地区工商局、地区公安局、地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有关部门参加,结合行政许可事项的清理公告情况,进一步梳理审核地直部门的行政职权,编制统一的行政职权目录,于2011年6月底前向社会公告。

2、地直各相关部门根据行政职权目录,细化明确本部门行政权力运行流程,于2011年7月底前向社会公告。行署法制办、地区监察局负责业务指导和督促落实。

3、地直具有行政处罚权的部门要全面推进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于2011年9月底前将省、地细化后的处罚标准及程序等内容向社会公告。行署法制办、地区监察局负责业务指导和督促落实。

(三)进一步清理整顿收费秩序

1、着力规范收费行为。地区物价局牵头,地区财政局、地区工能委、行署纠风办、行署法制办等部门参加,对地直部门、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开展一次专项清理规范收费工作。全面清理整顿行政事业性收费、经营服务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罚款项目。对涉及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有上下限幅度的,一律按下限标准执行。国家和省取消的收费项目一律取消。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对重复收费项目的合并。严禁擅自越权设立各类行政事业型收费、向企业摊派和无偿占用企业的人、财、物。各县(市、区)、地直各部门要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地区物价局会同财政局认真审核各县(市、区)、地直各部门自查自纠情况,并将取消的收费项目向社会公布。坚决纠正存在的问题,严肃查处乱收费等违法违规行为,认真研究制定规范收支行为、强化自我约束的治本措施。各县(市、区)、地直各部门开展专项清理工作的情况于2011年3月20日前上报地区环境建设年领导小组办公室。

2、着力加强“收支两条线”管理。地区财政局牵头,地区审计局、地区监察局等部门参加,继续深化以“收(罚)缴分离”为主要形式、以“省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系统”为管理平台、以“收支两条线”为主要内容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工作,将非税收入逐步纳入预算管理。实行财政综合预算,实现政府税收与政府非税收入的统筹安排。2011年9月底以前对全区执行“收支两条线”的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继续开展“小金库”问题专项治理,从源头上规范收费行为。

(四)进一步推进投资体制改革

地区发改委牵头,地区监察局配合,建立健全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公示制和专家评议等制度,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推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逐步建立决策、执行、监督三者统一的项目管理运行机制。进一步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逐步缩小政府对投资项目的核准范围,健全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制和备案制。进一步简政放权,扩大县级对投资项目的核准及备案权限,严禁以审批代替核准、以核准代替备案。基本建设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权限下放工作于2011年3月底前完成。

(五)进一步推进市场诚信体系建设

1、推进市场诚信体系网络化建设。地区工商局牵头,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地区检察分院、地区公安局、金融机构等相关部门配合,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以开展市场诚信记录、促进市场信用信息共享、扩大市场信用信息供求、建立信用奖惩机制为重点,逐步完善全区市场诚信体系,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2011年5月底前,完成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初审、审核和信息录入。2011年10月底前,建成规范的诚信体系网络数据收集平台和网站,及时向社会发布市场主体诚信信息,并制定有关诚信体系建设长效机制。

2、健全完善“三项制度”。地区发改委、地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地区国土资源局、地区工能委牵头,进一步健全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制度,加强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设计、开工到验收的全过程监督。建立和完善土地审批、供应、使用等管理和矿业权管理综合监管平台,进一步完善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进一步加快产权交易市场建设,促进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权转让进场交易,防止国有资产流失。2011年8月底前,依托行署门户网站建立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信息共享平台。

3、加强政府采购规范化管理。地区财政局牵头,地区审计局、地区监察局等部门参加,开展对全区《政府采购法》执行情况的检查,重点检查政府集中采购项目的执行情况、政府采购方式的确定、政府集中采购机构的工作情况等。严肃查处规避政府采购的行为,排挤歧视供应商的行为,与供应商恶意串通破坏政府采购的行为等,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政府采购环境。此项工作于2011年11月底前启动实施。

(六)进一步提升政府行政效能、权力运行的公开透明度

1、建好毕节地区政府绩效评估系统。地区监察局牵头,地区电子政务办、地区考核办等有关部门配合,主要从行政审批、重大项目审批、行政执法、政务公开、政府采购、政府非税收入、信息资源共享等五个方面,确立绩效评估指标,设定量化标准,并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实现对各县(市、区)、地直各部门行政效能建设情况的综合评估,促进各级各部门行政效能的提高。此项工作于2011年7月底前完成。

2、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机制。行署办牵头,制定《毕节地区政府信息公开实施细则》,明确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保密审查,监督保障等配套措施。组织地直相关部门重新梳理本部门政务公开事项及流程,完善公开机制,提高公开质量和效果。此项工作于2011年2月底前完成。

3、建好政务公开电子监察系统。地区监察局牵头,地区电子政务办、地区考核办等有关部门配合,通过网络系统,及时准确公开财政预决算、部门和单位二次预算分配的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工程建设招投标、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以及住房、环保、征地、拆迁、食品药品安全、收费项目等情况。重点督促各县(市、区)、地直各部门动态公开涉及企业的行政审批、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执行情况、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情况,督促卫生、教育、供电、供水、供气等具有公共服务职能的单位公开服务承诺和收费事项,并建立和完善群众评价体系,提高服务水平。此项工作于2011年7月底前完成。

(七)进一步深入开展三项活动

1、开办《优化发展环境》电视专栏。地委宣传部牵头,地区监察局配合,开办《优化发展环境》电视专栏。围绕依法行政、廉洁高效、便民利企、文明执法、制度建设、务实节俭、窗口建设等方面,认真解答群众关心的问题,更直接地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发展。此项工作于2010年12月10日启动。

2、开展政风行风评议活动。行署纠风办牵头,地区考核办、地区督办督查局等有关部门配合,按照分类别、分层次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政风行风评议活动。各县(市、区)聘请政风行风监督评议员对县(市、区)直单位进行评议,地直单位聘请政风行风监督评议员对本部门内设机构、下属单位进行评议,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坚持自查自纠,边评边改,促进政风行风的进一步好转。此项工作于2011年7月底前完成。

3、深入推进“六型机关”创建活动。地区纪委牵头,地委组织部、地委宣传部、地区考核办、地区督查督办局等部门参与,深入推进学习、服务、效能、法治、责任、廉洁型“六型机关”创建活动。采取明查暗访、考核测评、通报问责等措施,创建群众满意机关、群众满意窗口、群众满意基层单位,使机关及工作人员工作纪律明显增强、服务态度明显优化、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公众对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八)进一步推进“平安毕节”创建

地区综治办、地区公安局牵头,深入开展以扫黑除恶为龙头的严打整治斗争,加强社会矛盾源头预防,创新以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为重点的人口管理机制,积极推进车辆、出入境、户籍管理等“窗口”建设。继续加强“平安和谐三区”(矿区、库区、工区)创建工作。加强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和校园周边治安秩序整治,深化以城市城镇报警监控系统为重点的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工作措施和经费保障。依法严厉打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侵害企业公平竞争权以及对企业实施敲诈勒索等犯罪行为,创造平安有序的社会治安环境。

(九)进一步加大案件查办力度

1、完善投诉举报机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广泛公布优化发展环境专项举报电话,明确专人负责受理涉及发展环境的信访举报。建立完善各级各部门信访机构间的联系沟通机制。充分发挥信访举报、执法纠风在收集案件线索中的主渠道作用。通过制作告示牌和连心卡、设立监测点、增设举报箱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完善问题发现机制和投诉举报机制。注重从新闻舆论。建立完善举报奖励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鼓励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依法监督、举报和投诉。公布专项举报电话和落实专职人员工作于2010年12月8日前完成。

2、建立联系服务企业制度。地区纪委监察局牵头,制定《毕节区纪检监察机关联系服务投资企业制度》。对职能部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越权执法、滥用权力、吃拿卡要等行为,严肃追究部门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此项建立联系制度工作于2010年12月底前完成。

3、查处损害发展环境的案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检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专门的监督机关要健全完善案件协查机制、整合办案力量,把查处涉及发展环境的违法违纪行为作为查办案件的重点,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一查到底,严肃处理。对性质恶劣、情节严重、涉案范围广、影响面大的案件,要依法从严惩处,并公开曝光。

(十)进一步加大问责力度

由地区纪委监察局牵头,根据《贵州省关于损害发展环境行为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办法》,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关于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实行问责的暂行规定》,明确问责的范围、情形和程序,为优化我区发展环境提供制度保障。要认真落实问责暂行规定,对影响和破坏发展环境的地区和单位领导人员,严格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进行问责,问责落实情况及时向上级纪检监察机关报告。制定问责暂行规定工作于2011年2月底前完成。

三、工作步骤

本次环境建设年活动为期一年,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第一阶段:动员部署阶段(2010年11月—12月)

1、组建工作机构。成立毕节地区环境建设年工作领导小组,由地委、行署有关领导任组长、地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组织协调全区环境建设年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地纪委监察局,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及时成立环境建设年工作机构。

2、制定工作方案。制定全区环境建设年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步骤。各县(市、区)、地直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地本单位工作方案,于12月10日前报地区环境建设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3、召开动员大会。12月4日召开全区环境建设年动员大会,认真做好思想发动工作。12月10日前,各县(市、区)和地直各部门召开动员大会,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环境建设年活动。新闻媒体要切实加大宣传力度,迅速掀起优化发展环境的热潮。

4、搞好学习教育。采取集中学习、个人自学、专题辅导等多种形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及有关法律法规,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和地委、行署的部署和要求上来。

5、面向社会公开。把开展环境建设年工作实施方案、地区环境建设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专项举报投诉电话等在行署网站和新闻媒体上向社会发布,地直有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要在当地新闻媒体上作出发展环境建设承诺,接受社会监督。

(二)第二阶段:排查问题阶段(2011年1月—3月)

1、深入开展走访活动。各县(市、区)、地直各部门要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群众,采取召开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收集各种意见和建议,认真查找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影响重点工作推进的突出问题、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查找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和作风效能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排查损害发展环境的行为及案件线索。对查找出来的问题要边查边改,能够解决的要立即解决,同时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和方法。

2、认真开展测评活动。组织企业代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风政风监督员、群众代表开展对发展环境建设工作的公认度和满意度测评活动,对群众满意度不高的单位及突出问题进行排查,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建议,并将测评结果向社会公布。

(三)第三阶段:落实整改阶段(2011年4月—9月)

1、切实制定整改方案。各县(市、区)、地直各部门针对查找出来的问题归纳整理,认真分析研究,制定整改方案。整改方案要突出重点,明确责任和整改时限,既要有长远规划,又要有阶段性要求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办法。整改工作中,要将环境建设工作与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结合起来,围绕反腐败治本抓源头各项工作,围绕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认真落实各项改革措施。

2、认真开展“回头看”。整改工作结束后,各县(市、区)、地直各部门认真开展“回头看”,一看干部职工是否普遍受到了教育,发展意识、服务意识和依法行政意识是否有所增强;二看损害发展环境行为是否得到了及时纠正和处理;三看是否找准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漏洞,有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和改进工作;四看对发现的案件线索是否及时移交,涉案人员有没有受到恰当处理;五看是否针对体制机制和制度存在的弊端,提出改革完善的意见。

3、落实整改措施。认真梳理“回头看”的情况,对尚未整改的问题,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期限、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确保按时按标准完成整改工作。对虽已整改,但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强化整改措施,抓好落实。整改工作结束后,要认真总结工作中积累的好经验、好办法,并把一些成功做法和经验固定下来,建立健全约束、惩治、监督等长效机制。

(四)第四阶段:总结评估阶段(2011年10月—2012年1月)

1、严格实施考核评估。2011年10月,地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考核评估办法及标准,对各县(市、区)、地直各部门进行考核评估。各县(市、区)、地直各部门要认真总结优化环境、服务发展的成功经验、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形成工作总结于11月10日以前报地区领导小组办公室。11月15日至25日,地区领导小组办公室结合活动期间督促检查情况、案件查处情况和各县(市、区)、地直各部门上报工作推进情况和测评情况等,充分发挥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新闻舆论监督、专门机关监督以及工商联等社会各界的监督作用,采取城调队调查统计、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对各县(市、区)、地直各部门开展活动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估,并将结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机关目标考核。

2、搞好总结和迎检工作。对各县(市、区)、地直各部门考核结束后,认真搞好总结和自查。地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全区开展环境建设年创建工作进行总结,对工作成效明显的予以表彰,工作滞后的予以通报。11月30日以前向省领导小组办公室总结上报全区工作开展情况,充分做好准备工作,迎接省的考核评估。

附件3

毕节地区开展项目建设年实施方案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作风建设年、环境建设年、项目建设的决定》(黔党发〔2010〕14号)精神,按照地委、行署的统一安排部署,为切实发挥项目带动、投资拉动在“加快发展、加快转型、强区升位、推动跨越”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要求

牢固树立抓项目、抓投资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把加快项目建设、保持投资较快增长、优化投资结构作为解决发展速度慢、发展方式粗放两大关键问题的重要抓手,创新体制机制和方法方式,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1、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依托我区的区位、资源优势,以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快谋划和实施一批带动力强、示范作用显著的大工程、大项目,努力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2、上下联动、紧密协作。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对我区项目建设的支持,建立地、县(市、区)组织推动项目建设的联动机制,上下联动,通力协作,多上项目,上好项目。

3、广泛发动、社会参与。在全区营造齐心协力抓项目、抓投资、全力以赴谋发展的良好氛围,激发社会各界广泛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力拓展项目建设领域,创新项目建设机制,拓宽项目融资渠道。

4、统筹兼顾、持之以恒。以项目建设为载体,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统筹保增长和保民生,统筹资源开发利用和节能减排,统筹招商引资与激活本土经济,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项目建设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谋划、精心实施,常抓不懈、务求实效。

二、主要工作目标

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地委、行署推动投资快速增长的决策部署,把加快项目建设,促进投资快速增长作为全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突出重点领域,抓好薄弱环节,加强组织协调,完善工作机制,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和施工进度,谋划一批大项目,实现一批重点项目新开工,推进一批在建项目加快建设,确保一批收尾项目按期竣工投产。2011年,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0亿元,力争完成1000亿元,其中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40%左右;投资率达到75%以上;人均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万元。我区列入省重点项目和地区重大项目完成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40%以上。抓好招商引资工作,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确保实现400亿元,力争达到500亿元,省外到位资金增长35%以上。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快推进重大项目谋划。按照业主为主、政府促进、社会参与的方式,围绕实施工业强区战略,谋划一批带动力强的重大工业项目;围绕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谋划一批重大城镇基础设施项目;围绕交通、水利等需要进一步加强的重点领域,谋划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围绕交通、水利等需要进一步加强的重点领域,谋划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围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谋划一批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生态建设的重大项目;围绕实施十大民生工程,谋划一批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项目。把重大项目的推进作为项目办理的重中之重,按照特事特办的原则加快推进重大项目落地。

(二)全力抓好新项目开工建设。加快项目前期工作,落实好资金、土地和环评等保障条件,按照前期项目抓供地、供地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进度的原则,强力推动项目建设。

1、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地直有关部门要从现在起对项目办理有关制度和规定进行认真研究和梳理,加强与省直有关部门的对接,认真研究学习和贯彻落实省对项目审批权限下放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按照“能放则放、能简则简、能免则免”的原则,在不违反国家法律和有关政策规定的前提下,将能够下放的权限全部下放,尽力为基层、企业“松绑、开绿灯”;对依法必须保留的事项,要进一步精简工作程序,减少办事环节;在项目办理中,实行一次告知和限时办理制度,提高办事效率;建设、国土、环保、林业、文物、水保、人防等相关部门要同步落实简政放权的配套措施,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为加快项目建设创造条件。建立预防机制,把廉政教育作为预防项目建设腐败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项目负责人作为项目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必须确保建设优质工程的同时建设廉政工程、民心工程。项目建设单位要加大前期工作经费投入和项目前期工作推进力度。实施稳住、引进与培养并举的人才发展战略,高度重视人才在经济发展和大项目建设中的作用,形成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的新机制。重点培养一批项目建设急需的高级工程师和管理人员,吸引和聘用一批工程技术带头人、技术开发骨干和懂经济会管理的优秀人才。适时组织项目建设专业培训,不断提高项目建设有关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2、多渠道筹措项目建设资金。继续争取国家资金,围绕农业基础设施、水利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小城镇建设、社会事业、公检法司基础设施、高技术产业化、以工代赈等国家资金的重点投向,加大跑省进京力度,做好国家和省相关部门的汇报、衔接工作,努力争取上级更多的政策性资金支持。各县市区各部门要加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投入,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项目前期工作,已安排的要在原有基础上增加安排;要统筹安排财力,优化支出结构,地级和各县市区要将每年增量,并结合本级当年财力,重点用于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和国家、省安排的项目建设,确保项目建设资金按时足额到位;政府资金要更多地采取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引导和带动社会资金投入。按照“搭建大平台,实现大融资”的原则,充分整合政府掌握的资源、资产、资金和资本,把融资平台做实做大,增强融资平台的盈利能力、融资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加强银企合作,举办项目推介会,重点跟踪落实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已承诺的信贷额度,争取商业银行加大对我区项目建设的信贷支持,努力扩大信贷规模;做深、做细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使更多的项目达到金融机构放贷条件。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千方百计扩大民间投资。积极支持和帮助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直接融资方式,扩大债券融资规模。

3、切实保障项目建设用地需要。加快地、县(市、区)、乡三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进度,积极争取国家、省增加我区建设用地和计划指标;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向重大项目和急需的公益性项目倾斜,优先支持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项目建设;预留一定比例的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专门用于重大项目建设。加强征地拆迁安置工作,完善征地拆迁工作机制,按照工作程序完善各项手续,做好有关征地拆迁工作的各项前期工作准备,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开展拆迁工作。做好被征地拆迁人员经济补偿及安置等工作,减少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差异,妥善解决好被征地人员的经济补偿和生产生活问题,争取群众对征地拆迁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维护社会稳定。

4、加快环评工作进度。各级环保部门要帮助指导项目业主依法依规做好环评报告书的编制工作,协助项目业主做好环评报告的申报、评审等工作,在规定权限和时限范围内简化程序、抓紧审批,同时积极帮助做好需要上级审批事项的申报和协调审批工作。要主动服务,提高办事效率,为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创造条件。

(三)努力加快在建项目建设

1、大力推进续建项目建设。加强项目建设各项工作,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每个项目都要有建设的进度时限和具体责任人,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抢工期、抓进度,形成尽可能多的实物工作量。

2、加快完成收尾项目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收尾项目建设的协调服务工作,使项目按既定目标加快建设,确保按期竣工验收,投产投运,尽早发挥效益。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紧紧围绕我区加快发展的重点领域,注重增强针对性,积极拓宽招商引资渠道。

1、谋划一批带动面广、关联度大、产业链长的项目进行招商引资,千方百计引进区外、省外、国内外有实力的投资者到我区投资兴业,特别是要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大力引进一批大企业、大项目。

2、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对口帮扶、联系面广的优势,积极“走出去”、“引进来”,大力推行以商引商、小分队招商、网上招商、面向央企招商等多种有效形式,加强以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成渝经济区、东盟、港澳台等地区及对口帮扶城市的经济合作,精心策划和组织招商引资重大活动,开展专业性、经常性的招商活动,努力争取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和各行业龙头企业到我区投资。

3、按照“有意向的项目不签约不放松,签约的项目不进资金不放松,进资金的项目不开工不放松,开工的项目不投产不放松”的要求,提高招商引资项目的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投产率。

4、建立招商引资目标“一把手”责任制,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地级领导干部和县(市)委书记、县(市)长(主任)主动带头招商,把招商引资作为硬指标、硬任务分解落实到个人,实行重点督办、严格奖惩。

5、落实和完善鼓励招商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措施,调动全社会招商引资的积极性。

(五)加强督促,严格考核。成立地区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地区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1、地区领导小组将全区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目标任务分解下达到各县(市、区)、各部门,各县(市、区)、各部门按照分解下达的目标任务同地区领导小组签订责任书。领导小组每月听取一次项目建设进度汇报,提出重点汇报项目推进情况、存在问题、加快推进的建议。项目责任单位、项目业主每月14日、28日向地区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半月进度报表,报告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项目建设进度、投资完成情况、工程形象进度等,地区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编制一期项目建设简报,通报项目建设情况。年中召开一次全区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会议,总结上半年项目建设工作,部署下半年主要任务和目标,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程;年末召开一次总结表彰大会,对全年项目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总结,提出下一项目建设方案。

2、将全区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目标任务列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点督查内容,对各级、各有关部门目标管理考核内容进行督查、督办。各县(市、区)、各部门建立相应制度,进一步加大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特别是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督促检查和考核力度。

3、每季度结束后20日内,由地区领导小组完成对各县(市、区)、各部门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工作目标任务进展情况的考核,考核结果在媒体上公布。开展强力舆论宣传,大力宣传重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先进经验、先进事迹和先进典型,进一步强化基层干部群众的大局意识、全局意识,自觉服从服务大局、支持保障大局,营造会战攻坚的良好氛围,使全区上下人人关心、支持和参与大项目建设,推进大项目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4、由地区督办督查局、地区考核办等部门组成专门督查队伍,定期或不定期逐项对项目的开工、竣工、时间进度、投资量和项目前期工作进度等方面进行督查,强化问责机制。对于影响项目建设的环节和无特殊原因完不成投资任务的单位,凡是负有责任的,属于单位的要对单位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实行问责,属于个人的要对有关人员实行问责。对不干事、不负责、不履行职责的,要严格追究责任。

四、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0年11月—2010年12月)。

1、地区发展改革委将2011年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分解任务按程序下达到各县(市、区)、地直各部门执行。

2、地区发展改革委编制完成2011年全区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名单按程序下达到各县(市、区)、地直各部门执行。

3、地区发展改革委提出全区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推进计划方案,按程序下达到各县(市、区)、地直各部门执行。

4、地区目标考核办制定完成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各项目标任务考核办法,经地区领导小组批准后执行。

5、地区招商办完成对全区招商引资目标任务的分解下达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1月—2011年11月)。

围绕目标任务,抓紧完成项目前期工作,推进新项目开工,在建项目建设,竣工投产一批项目,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2011年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0亿元以上;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开工率达到50%以上。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确保完成800亿元,力争完成900亿元

(三)总结考核阶段(2011年12月)。

地区领导小组对项目建设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考核,根据总结考核情况,地委、行署对各地、各部门实施项目建设年所取得的成效进行表彰,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县(市、区)和部门进行行政问责。

五、考核评比

(一)考核对象。地直部门、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二)考核内容。

1、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

2、全区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工作目标任务。

3、招商引资工作目标任务。

(三)考核办法。地区采取季度考核和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地直部门和各县(市、区)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分别进行考核(考核办法另行制定),对年终考核综合排位前三名的地直部门和各县(市、区)政府进行表彰。对因主观努力不够,完不成目标任务且排名靠后的县(市区)和部门进行问责。

第五篇:三连认真收看中共阿克苏地委

三连收看中共阿克苏地委(扩大)会议

情况汇报

12月26日上午10时30分,中共阿克苏地委(扩大)会议隆重召开,三连党支部组织全连干部、职工通过远程教育频道收看了会议开幕式。

会上,地委书记黄三平做了题为《勇于担当、乘势而上、跨越奋进,为全面夺取“两个率先”新胜利而努力奋斗》的主题报告。黄三平书记在报告中指出,本次地委扩大会议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认真总结2011年工作,安排部署2012年工作,全面动员地区各族群众牢固树立变化变革创新的理念,主动肩负“两大使命”,全力推进“两个率先”,充分发挥经济跨越式发展重要支柱和长治久安中流砥柱“两大作用”,以各项工作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会后,三连全体干部、职工就黄三平书记的工作报告开展集中讨论,一致认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强理论武装工作,进一步深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扎实推进理论普及工作,扩大理论宣传覆盖面加强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进一步深入开展,加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进一步提高连队整体工作。

大家还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此次会议精神为契机,立足本职岗位、努力工作,为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11年12月27日

加工厂干部职工认真收看中共阿克苏地委(扩大)

会议直播

12月26日上午,加工厂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收看地区召开的阿克苏地委扩大会议开幕式,会上地委书记黄三平同志做了题为:“回眸发展业绩,展望美好未来”的报告,地委书记黄三平强调,与会代表要统一思想、振奋精神、集思广益开好此次会议。黄三平书记在报告中指出,本次地委扩大会议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认真总结2011年工作,安排部署2012年工作,全面动员地区各族群众牢固树立变化变革创新的理念,主动肩负“两大使命”,全力推进“两个率先”,充分发挥经济跨越式发展重要支柱和长治久安中流砥柱“两大作用”,以各项工作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在认真收看了地委书记黄三平的会议报告后,大家表示,将认真学习领会地委扩大会议精神,创新工作思路,结合实际谋划今后工作,为加工厂的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2011年12月27日

下载中共铜仁地委 铜仁地区行署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共铜仁地委 铜仁地区行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