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童心感恩
“童心感恩·软陶义卖”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此次义卖活动,让全园幼儿从小树立关爱他人的意识,培养幼儿乐于助人、奉献爱心的良好品质,体验奉献带来的快乐.2.丰富幼儿园校园生活,增加幼儿的社会体验与交往能力。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大胆交流。
3.筹集爱心基金,给特殊学校的孩子送上一份爱心。
二、活动对象:
1.前期准备由幼儿园全体师生、及家长参与。
2.以中大班为代表,各班甄选20样软陶作品参与义卖活动;
3.活动当日由大班幼儿代表、幼儿园家委会成员及全体教师共同参与义卖活动。
三、活动准备:
1.幼儿园准备:
①幼儿园发出活动倡议,邀请家长积极参与,为幼儿树立爱心榜样。②与相关单位联系,对活动当天的场地、交通、安全、宣传做好安排。③横幅,桌子,照相机等。④制作各种爱心话语。2.各班级准备:
①11月1日——11月17日,中大班准备义卖物品。
②11月20—24日以年段为单位,甄选出年段代表性作品并定好价格,贴好标签,要求价格合理。
③大班年段准备好义卖宣传海报,采用各种方法吸引民众关注的目光。④大班年段选出四十位“爱心小天使”参与义卖活动。
⑤提醒家长代表为幼儿带好一定的零用钱,邀请家长积极参加本次活动。3.义卖宣传准备
①平面宣传:横幅宣传(在义卖的适合场地悬挂横幅)、宣传板宣传(大班年段制作主题突出的宣传板)。
②立体宣传:(与团县委联系,对义卖活动进行宣传)义卖前期活动要求:
活动前幼儿经验准备(主要针对大班幼儿)
①谈话活动《爱心义卖》
②游戏活动:爱心义卖(在活动中老师要引导幼儿去欣赏别人的作品,同时也要幼儿学会大胆展示自己的物品,推销自己的物品)
③发动家长力量,教幼儿认识钱币。
四、活动时间
2017年11月25日(周六)上午8:30——11:00
五、活动地点:县政府广场
六、活动过程
1.周六上午8:30之前教师布置好义卖展台,义卖物品根据价格或作用进行归类摆放,8:40统一开始活动。
2.允许前来购买的顾客进行还价,以公道的价格将物品卖出。
3.活动中所有服务人员要求对顾客做到微笑服务、优质服务,让顾客买得称心。4.义卖结束后,由各班班主任与家委共同清点本班义卖款项,并汇总。5.义卖款汇总后,由林枫园长和特校张校长进行交接.七、活动提示
1.各位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关注和处理好交易过程中出现的意外问题。
2.在活动中还需要提醒孩子保持卫生,不乱丢纸屑,各展台活动后搞好场地清洁。
3.活动过程同时提醒家长代表共同关注幼儿安全,防止自行走失。4.活动结束,老师负责清理好活动区卫生及物品归还。
第二篇:童心感恩
“童心感恩”文艺汇演晚会主持词
主持:
开场
(杨):我们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到这里,(辉):送去五月的芬芳,(王):迎来六月的时光,(申):我们的心儿像怒放的花朵,荡起一片欢乐的海洋。
(赵):在这幸福美好的日子里,(辉):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带着关怀和希望同我们欢聚一堂。
(杨):让我们带着这颗感恩的心,向长期帮助和支持我们这些孩子的爱心人士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礼!(敬礼)
(王):世上千金易得,唯有爱心无价。
(申):感谢爷爷奶奶们对我们的呵护和牵挂,(赵):感谢热心的叔叔、阿姨对我们的关爱与帮助。
(辉):能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我们无比幸福,无比欢畅。
(王):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我们快乐地成长。
(申):我们沐浴着爱的阳光雨露,享受着人生的欢乐与幸福。
(赵):亲爱的党,为我们创造优美的学习环境,(辉):慈祥的老师,带我们品尝知识的琼浆,(王):热心的人,伸出温暖的双手,解除我们生活的困难。
(申):所有关心和帮助过我们的好心人,我们一定把你们牢牢地记在心上,(赵):是你们赋予我们搏击长空的力量,(辉):是你们给予我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合):我们一定像勇敢的海燕一样去搏风击浪,用我们的双手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杨):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申):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
(合):大家晚上好!
我是主持人×××…
(杨):今晚由×××主办,×××承办的“童心感恩”文艺汇演将为大家呈现一个感恩的舞台,一个充满希望的舞台。莅临今晚我们会场的各位领导和来宾有:
下面有请:(县领导)给我们致辞;
接下来有请:(来宾)上台讲话;
接下来有请:×××讲话;
(辉):请欣赏我们给大家带来的节目第一篇章:地球是我家
(辉):小鸟在广阔的天空中自由飞翔,(王):花儿沐浴着明媚的阳光。
(申):我们是新世纪稚嫩的小苗,(赵):在父母的呵护下茁壮成长。
(辉):在学校这个和谐、温馨的大家园里,(王):老师带领我们走进知识的殿堂。
(申):人间的真情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赵):我们在爱的海洋里徜徉。
(合):同学们,让我们心存感恩,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用勤劳的双手把未来开创,让祖国的明天更加辉煌!(申):请欣赏第二篇章:爱灌幼苗育成长
捐款
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情切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鼎力帮助下,×××的民族教育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不断提高,在校孩子们的生活学习条件得到不断改善,学校成为了孩子们又一个温暖的家。近年来,×××的政府资助生入学以后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纷纷捐款捐物,教大的改善了孩子们在校的学习生活条件,同时也把感恩的种子播撒在了这些孩子们的心中。今晚我们将在这里为其中的一部分代表颁发证书,他们是:×××。下面有请:×××........上台领取证书,有请××× 上台为他们颁发证书。
接下来×××还将在我们的晚会现场进行捐赠,他们将向×××的政府资助生捐赠×××。在这里我们代表所有受赠的孩子们向以上进行捐赠的企业和个人表示衷心的感谢,真诚的祝愿好心人一生平安!接下来有请我们的小主持人继续为大家主持精彩的文艺节目。
(辉):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高高飘扬,(王):万里河山披满金色的霞光。
(申):祖**亲迈着矫健的步伐,带领华夏儿女走向小康,(赵):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辉):两弹一星,使中国人民挺起了脊梁,(王):神舟飞天,让中华勃发出震惊世界的力量。
(申):北京奥运,使地球村的人们对东方大国刮目相看。
(赵):上海世博,让雄伟的神州美名远扬。
(合):让我们携起手来,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用灵巧的双手编织美好的梦想,让祖国的明天更加辉煌、灿烂!(赵)请欣赏第三篇章:祖国妈妈我爱你
结束
(杨):今晚我们在这里把爱传递,用舞台呈现孩子们的快乐和天真,明天我们还将和孩子们一同迎来他们的节日;
(辉):“六〃一”是幸福和甜美的画卷,(王):“六〃一”是歌声与鲜花的海洋。
(申):“六〃一”是祖国妈妈给我们的礼物,(赵):“六〃一”是党和人民对我们的殷切期望。
(王):因为有了大家的关爱和帮助,我们的孩子们才能在校园中尽情畅游知识的海洋。在这里,我们再次对关心和帮助这些孩子们的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表示我们最衷心的感谢!
(申):我们一定不辜负爷爷奶奶们对我们的期望,做新世纪的少年;
(辉):像雏鹰一样展翅翱翔,实现梦想。
(王):我们我们一定不辜负叔叔阿姨们对我们的期望,超越自我,铸造辉煌,(赵):让新一代的风姿在我们身上闪光!
(杨):由×××主办、×××承办的 “童心感恩”文艺汇演,到此结束!
(王):在这里我们也提前祝所有的小朋友们“六一”节日快乐,学习进步!
(合):再见!
(杨):请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上台同孩子们和演职人员合影留念。
第三篇:解读童心
解读童心
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
【摘 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要“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要求:“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解读儿童,是教育幼儿的基础和出发点。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儿童的言语、行为、作品蕴涵着大量的信息,这是了解他们的绝好机会。我们要关注儿童的言行,在活动中了解他们;站在儿童的立场和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解读儿童的作品、记录,聆听“100种语言”。通过观察、倾听、交流、分析、参与、提供材料等有效策略,准确解读儿童,真正走进了孩子的内心世界,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关键词】解读
角度
策略
【正
文】 案例描述:
娃娃家,小女孩佳佳盯着桌上的玩具草莓看,好一会儿,她把玩具草莓拿到手中,翻去转来很仔细地看(大概是想看看它是不是真的),然后,试着把它往嘴里送,这时老师走来了,大声说:“玩具是假的,不能咬。”佳佳听了老师的话,似乎吃了一惊,她放下玩具,慢慢走开了。
在学具活动中,教师请小朋友拿出了老虎、狮子、老鹰、黄鹂鸟、大雁、熊猫,进行分类找朋友,然后分别请小朋友说说自己是怎么分的。罗鑫站起来说:“老师,鸭嘴兽和狮子是朋友。”这时,教师说:“我的问题是把桌上的这些动物分类,它们哪些是好朋友,听好问题再回答。”说完,她又选择别的孩子回答问题了。
在“我和老师在一起”的主题绘画活动中,孩子们画出了他们和老师在一起的情景。王诗韵画的是和老师一起参观小学,画面上有高大的校门、橘色的教学楼、绿绿的大树,中间是老师和她手牵手。但老师发现,画中老师和小朋友的衣服都没有颜色,于是,就走过去说,“来,再给她们穿上漂亮的衣裳”。诗韵小声说:“参观小学那天,我们两个就是穿的白衣裳……”。老师又说:“全是白色不好看,来,涂上颜色,这样好看些!”诗韵不情愿地拿起油画棒开始给衣服涂色。
……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儿童的言语、行为、作品蕴涵着大量的信息,这是我们了解他们的绝好机会,但是从以上的案例可以看出,在解读幼儿的教育实践中,老师还不太会解读儿童,观察并准确的分析判断儿童行为的能力较差,对儿童的行为领悟力不强,观察了解儿童的技能并捕捉教育契机的能力不够,导致我们失去了很多很好的教育契机,使我们的教育无的放失、隔靴搔痒。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教师要“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觉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获得满足和成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指出:教师要“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只有了解儿童,才能实施有效的教育,能否恰当地解读儿童,直接决定着教育的效果。
那么,从哪些方面去解读儿童、怎样解读儿童呢?
一、解读的角度
(一)关注儿童的言行,在活动中了解儿童。
1.通过儿童在一日活动中的行为表现,了解儿童的个别差异。案例:拼图
徐玉航和罗竹雨来到了益智区,在拼图材料前,徐玉航很快选好了一幅城堡拼图回到座位,他一下子把拼图卡从盒子中全部倒了出来,然后随意拿了一块图卡,边试边拼图。开始还比较顺利,拼了几块之后,他似乎遇到了困难,找不到合适的图块,于是开始拿图块一块一块地摆、试,不合适又换,换了多次,没有找到合适的,他停了一会儿,又去别的活动区了。罗竹雨先后拿了几幅图,最后选择了喜洋洋拼图。她先看了一会儿图,然后选择了边缘有直线的图卡,先拼四周,她边看边比划,很快就拼了一半,大概形状已经出来了。但这时她遇到了困难,手里的一块图卡左摆、右摆,怎么都拼不对。又换了一块图卡,还是拼不对。这时,她停了下来,从旁边的材料桌上找到了这幅拼图的原图,然后坐下对照着原图又认真拼起来。活动结束时,罗竹雨完成了她的拼图,徐玉航的拼图一直没有完成。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到,虽然是相同的拼图活动,两个孩子所表现出的认知经验、发展水平、学习方式、学习品质是不同的。徐玉航对拼图没有太清晰的概念,随意地选择材料,试探性地进行拼图,他的观察、推理能力以及坚持性、专注程度等还暂时不能帮助他完成拼图任务。罗竹雨一开始就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推理能力较强,可能也有一定的拼图经验,在拼图的过程中非常专注,不怕困难,积极想办法,大胆尝试,最终获得了成功。通过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我们可以了解幼儿的差异。作为教师,只有理解和尊重了幼儿发展中的个别差异,才能真正做到了解幼儿,采取有效的措施,支持和引导他们向更高水平发展。
2.通过儿童的语言,了解他们想法、兴趣、需要和原有经验、水平等。案例:走近小学——我心目中的小学
幼小衔接是大班的一个重要内容,今年的幼小衔接选什么内容好呢,为了了解孩子们对小学的认识、想法,我向孩子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心目中的小学是什么样子的?
●“上课不能乱讲话”
●“老师很凶的,作业做不完会被批评的” ●“上课不能上厕所”
●“上小学不能迟到,每天要很早起床”
……
通过提问、交谈,我了解到孩子们对小学的学习生活有一定的认识,但存在着片面性,尤其对小学规则比较惧怕,在了解了孩子们的真实想法后,我确定了我们班幼小衔接的重点,那就是——怎样让幼儿以一种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入学规则、认同入学规则?
上面的例子也可以看出,通过开放的问题也是解读儿童的重要途径。
(二)站在儿童的立场和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我们不要用成人的观点看儿童,而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极力寻找儿童言行的逻辑,努力地理解他们的一言一行。
案例:
区角活动时,小雨在科学区守着一堆材料却没有观察和记录,而是把一些木块、石头、塑料等材料放入水中,然后不停的把它们舀出来、再放进去,我看见了,对他说:“把这些东西放在水中,看看会有什么发现?”“哪些东西在水里会沉?哪些东西在水里会浮?把你的发现记下来好吗?”。交代完,我到别的区角转了一圈,回来后,发现小雨还在做相同的动作,并且一副笑眯眯、美滋滋的样子。“这孩子在干什么?”我暗暗在想,这次,我换了种问法,“小雨,在玩什么?”,“我在炸油糍(一种油炸食品)”,原来小雨是在科学区里
做起了炸食品的游戏。在了解了孩子的真实想法后,我并没有怪他,而是在餐厅投放了新的材料,满足了小雨的需要。
我们不能轻率地对孩子的某些“违反常规的行为”定性,而应真诚地相信每个孩子的行为都有自己的理由。我们应设法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看到他们真实的需求和动机,满足幼儿的需要,避免误解或伤害幼儿。
案例:自然角里,种植了许多植物,有花生、红薯、豆苗、蒜,孩子们非常关注,每天浇水、观察和记录。有一天,小朋友来告状:“张老师,杨佳佳把自然角里的花生、红薯全部拔出来了”。我过去一看,自然角里一片狼藉,花生、红薯被抜了出来,散落在架子上、地上,杨佳佳手里还拿着一株花生苗。我急了,大声喊:“杨佳佳,你不知道这样他们会死吗?”杨佳佳低着头,一副怯怯的样子。看到孩子这表情,我意识到自己太着急了,于是,我缓和了语气问:“是你抜的吗?为什么这么做?”杨佳佳看了我一眼,说:“老师,你不是说花生、红薯长在土里吗?我想看看它们长出来没有,是不是真的长在土里?”哦,原来孩子不是捣乱,只是想亲自看看花生、红薯是不是长在土里,而这不正是孩子学习的特点吗?我差点错怪了他。
孩子在认识事物时,常常用自己独特的、不同于成人的眼光,他们总是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良好的动机去探究周围的世界。我们要寻求儿童真实的动机,不要急于批评或制止他们,而要真诚地询问,耐心地倾听和观察,了解孩子的真实意图。
上面两个案例让我感到,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有多么重要!只有深刻解读儿童,了解儿童行为、语言背后的想法和感受,发现他们真正的需求,我们的指导才会有的放矢!才能实实在在落实《纲要》、《指南》的精神。
(三)解读儿童的作品、记录,聆听“100种语言”。
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能熟练地用语言表达他们的思想,他们往往通过绘画、制作等多种形式表达他们眼中的五彩世界。因此,解读儿童的作品,也
是了解孩子的重要方式。
案例:我的家乡
在“我的家乡”的绘画活动中,婷婷画了个像三角形一样的东西,我问她画的是什么?婷婷让我猜,我说是“一张蹦床?”“不是”“一张大桌子?”“不是”“这是我设计的翠屏山天桥。”婷婷得意的介绍说:“它从两边是上,一边下,就像我们幼儿园的滑滑梯一样。上楼梯慢,滑滑梯快,所以是两条梯子上,一条滑梯下,这样就不会挤了。”交流环节,我请小朋友来猜猜婷婷画的是什么,然后请她亲自介绍她设计的翠屏天桥,最后,我把她的设计做了个简单的文字说明,放到了作品展示区,不时引来孩子们更多的的讨论。
案例:在“我的家乡”主题建构活动中,小朋友对搭建什么展开了讨论。孩子们讨论得正起劲时,我发现洋洋在角落里摆弄着什么。我走过去一看,洋洋用积木搭了好几个比较高大长方体一样的东西,排成了一排,上面还放上了一些竹枝。洋洋见我过来,很高兴地向给我介绍,“张老师,你看我搭的烧烤架子。” 原来孩子搭建的是这个,我开始还以为是房子或公园里的长廊呢,“那这些竹枝是什么呢?”“这些(竹枝)就是菜呀,我搭了四个了,我还要搭,我要搭烧烤一条街。”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每个儿童都会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充满稚气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认识、想法,这些独特的“作品”,是我们走近儿童、解读儿童的最有力的中介之一。我们必须重视儿童的作品,通过作品,解读儿童活动时的设想、意图,加深对每个儿童发展的理解。
二、常用解读的策略
上述解读儿童的角度、内容的案例中,同时也蕴藏着许多解读儿童的策略。
(一)观察。“观察,不是只是看到幼儿在干什么,而是感受到幼儿要干什么和想什么”。观察是透过教师的感官知觉儿童的历程,是教师用心体会儿童行为背后的真相。我们不仅需要敏感的眼睛、耳朵,而且需要敏感的心灵,进入儿童的内心,体察儿童的心声。我们可以根据观察的目的、对象和内容,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读懂儿童。
(二)倾听。“关注儿童并以行动来倾听他们的声音,是关注幼儿、了解幼儿的最好方式”。通过倾听,我们可以了解孩子更多的真实想法。老师在倾听时,不仅要非常专注、仔细地倾听儿童的感受、想法,同时还要通过自己的语言、眼神、肢体动作等对儿童的这些感受、想法作出适时、适宜的反应,切忌一心二用,心不在焉。
(三)交流。儿童的真实想法有时会隐藏在对话中,通过提问、交流,也是了解他们的重要方式。老师要善于建立接纳、关爱和支持的环境,和儿童进行平等、自然的、无拘无束的交流。只有这样,孩子才会畅所欲言,让我们获得许多“意外之喜”。
(四)分析。教师不仅是一位观察者、倾听者,更要是一位分析者、思考者。在观察、倾听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对儿童的言行进行分析和思考,反思和解释儿童的行为,在儿童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调整改进教育措施,促进孩子富有个性的发展。
(五)提供材料。老师可以为儿童提供条件和相关的材料。如提供材料、帮助儿童建立、布置一些展示区,让他们将各种表达表现的资料充分展示出来,也可以提供相关的视频、照片、图书等,通过这些相关材料,引发儿童对已有经验、经历的回忆、表达,帮助我们了解孩子。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参与儿童的活动,如扮演某个角色,或创设某个情景等,在参与儿童的活动中,进一步引发儿童的表达和表现,了解他们。
总之,恰当地解读儿童,努力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是教育孩子的基础和出发点。在对儿童进行指导前,教师一定要准确、动态地解读儿童。既要理解儿童的行为、了解他们的内心,更要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个性特征及其所处的具体情境进行全面的分析,准确地解读他们的发展水平、发展状况。只有这样,才能实施积极有效的指导,真正促进孩子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第四篇:走进童心
我与教学比武
--走进童心,有效沟通
万全二小陈章新
建设一个团结友爱、平等互助、积极向上的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古人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思想。成功的教育必须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走进童心,实现师生平等对话,有效的沟通,这样我们就能尽情享受与儿童相处的快乐,师生形成合力,共同营造和谐融洽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一、师生一体,平等对话。
教育教学过程,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心灵碰撞的过程,更是学生沐浴教育爱的过程,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镜头一:融入学生
体肓活动开始了,今天练习双人跳绳,班上有39人,为使孩子们都不落单,于是,老师我与其中一个配合,练习双人跳绳,这时旁边的几个孩子发现了,情不自禁地停下跳绳,帮老师数数。渐渐地,加入数数的人越来越多,以致于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为我和这位同学数数,其中还夹杂着响亮的加油声„„
场上一片欢腾。
随后,全班学生两人一组,认真、投入地练习双人跳,不时有人跑到我跟前,乐滋滋地汇报自己一次一次刷新的成绩。
每天的校园生活丰富多彩,体锻、游戏、唱歌„„在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的同时,教师若一味地板着一副面孔,站在一边维持秩序,发号施令,师生间的关系仅剩单纯的管与被管的关系,久而久之,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将渐渐疏远。
教师何不换一个角度看待问题,每一次活动,都能融入学生,与学生们开心、投入地一起活动,成为学生活动、游戏时的伙伴,这样能在第一时间内及时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为师生间顺畅沟通,做好铺垫。
镜头二:分享快乐
课堂教学比武,比武的老师因连续几天的胃肠炎,身体虚弱、浑身乏力。当这位老师走进教室,全班学生热烈地为她鼓掌。这位老师不禁情绪为之一振,精神抖擞地完成课堂教学。
课后,老师买来一袋礼物放到讲台上准备分发给学生时。于是,师生间有了这样的一段对话:
“老师,你先挑一个礼物。”
“老师也要礼物吗?”
“要,当然啦!”
“老师,今天的课很成功,你功劳最大啊!”
“挑一个你最喜欢的吧!”
“孩子们,你们让老师太感动了!„„”
望着孩子们纯真的笑脸,为师者的我心中涌起一阵甜蜜的涟漪。
在班级活动中,师生应该是一体的,对于学生所喜欢的事情、学生参与的活动,班主任也应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其中,让教师的情绪带动学生的情绪,教师的激情感染学生的激情。
班主任不但要融入学生,还要与学生同欢喜,共欢乐,久而久之终将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当孩子们在分享快乐的时候,也会很自然地想到老师,想到与老师分享快乐。
二、扬长避短,优势互补。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班级工作中,熟悉每个学生的特点,有意识地将每个学生的优点、闪光点在群体中予以肯定、表扬,坚持正面教育,可以让每个孩子内心积极向上、向善的情绪得以充分发挥,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积极情绪互相传递,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并逐渐在班级形成习惯,形成趋势,形成风气。
镜头三:放大优点
一次班会课上,一位平时安静的男孩,唱起英文歌,全班为他鼓掌欢呼,借此机会我让这个孩子上台当小老师。从此,该生自信心大增,参与各种活动大胆了,朗读课文声音响亮了,课堂发言积极踊跃了„„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只是有的学生不善于表现,不能尽情展示。教师要有敏锐的眼光,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长处,并抓住契
机,让他得以发挥,这对学生个性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我们有理由相信,每个孩子在群体中都有一种积极向上、向善的内驱力,当每一个个体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群体的力量也就随之急速增长。
镜头四:捕捉亮点。
一个平日胆怯内向的男生,在课堂上声音响亮地朗读课文之后,全班同学先是安静了一瞬,紧接着不知是谁带头鼓起掌来,于是,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作为老师的我心里为之一振,涌起一股暖流,感到无比的温馨。
这掌声表达了群体对这位同学的欣赏、鼓励,同时也传递着孩子们之间的互相关心、互相鼓励的那份纯真的感情。借助课堂上的这种稍纵即逝的机会,教师一方面接借助掌声对这位同学的表现、进步,予以极大的肯定;另一方面,对群体的这种反应予以表扬、肯定。
这样,敏锐地抓住群体活动中学生发自内心的、温暖人心的瞬间反应,予以引导,个体的自信与群体的和谐、温馨的氛围都能借助这一瞬间闪现的亮点得以提升。
后记: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关爱学生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与精髓,关爱是一座桥梁,能沟通师生心灵。唯有实现师生心灵的有效沟通,才能营造和谐向上的班级氛围。
第五篇:美丽童心
美丽童心(18分)
22.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忍俊不jīn(禁)置若wǎng闻(罔)
23.外甥女看到“当猪被绑在板凳上嗥叫就死的时候”她会“无奈地放声大哭”,请联系她当时的心理状态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她的表现:声嘶力竭。她为什么会为猪被杀而放声大哭呢?在外甥甥女眼中小猪也是她的朋友和亲人,为小猪悲惨的处境焦急痛哭。(4分)
24.文章中的外甥女是“认真”、“天真”和“快乐”的,你认为它们具体表现在哪里?(6分)
认真表现在给爷爷家打电话时非常认真地问爷爷家猪和牛等动物的生活的情况。
天真表现在她喜爱那些小动物,把它们当作自己的小伙伴,为它们哭为它们乐。
快乐表现在看着她喜欢的小动物活泼自由的生活。
25.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与欣赏,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第⑸段“我似乎因该想象到她在爷爷家门口捧着一个塑料碗”一句意思是说我曾亲眼内看到过。B 本文主要人物是“我”,所以用了第一人称。C 第⑿段“我却还在无奈地说着一句永远不可能实现梦话。”表达出成年人对现状的无可奈何,但内心却又是如此渴望保持一颗童心。
D第⑾段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26.文章中可爱的外甥女有着“美丽的童心”,美在哪里?(3分)
“美丽”在天真里涵着我们久违的生命灵动。它保持着一个孩子纯洁的童真。这份天真是没有僵化的心灵,保护了动物们并获得了与其它非人生命的真正交流;这份天真是没有麻木的人性,能够同情动物们;这份天真是人依然是人的生命体的象征,没有被社会异化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