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和文化与中国梦相结合

时间:2019-05-15 03:51: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将和文化与中国梦相结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将和文化与中国梦相结合》。

第一篇:将和文化与中国梦相结合

将和文化与中国梦相结合

【核心提示】实现中国梦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符合中国文化。无论从传统还是现实角度,将和文化与中国梦相结合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讯(记者邓之湄)为深入学习总书记对“中国梦”的有关论述精神,贯彻落实十八大关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部署要求,5月18日,“和文化与中国梦”高峰论坛在京召开。论坛主要研讨以“和”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与深刻内涵,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思想文化支撑。该论坛由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人民政协报社、海南省三亚市政协共同主办。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人民日报社总编辑杨振武、海南省政协主席于迅出席开幕式。周铁农发表开幕讲话,王伟光为论坛做开题演讲,杨振武和于迅分别致辞。

周铁农在讲话中表示,和文化与中国梦,融合了传统文化意蕴和时代发展精神,兼具重大理论价值和重要现实意义。和文化与和合精神在历史的演进中贯穿,在中国梦的内涵中得到新的升华与发展。中国梦凝聚了国家、民族和个体的期待,容纳了多元社会思潮和多样价值诉求,统合了国家发展目标与世界和人类进步的趋势。中国梦本身就是一个和合的梦。

在谈及理解和文化与中国梦的意义时,周铁农指出,第一,它有助于加深对中国国情和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以贤能、礼让、和睦、秩序超越对抗与斗争,一向是中国传统政治逻辑的灵魂。当代中国的政治格局和发展道路,也是最符合中国国情需要、最能光大和合文化精神的选择。第二,它有助于加深对中国国际战略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认识。要超越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思维方式,超越大国崛起的既有路径,以和合精神共同应对挑战,共赢发展。第三,它有助于加深对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识。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构想,彰显了和合精神及对人与自然间更加理想、融洽关系的追求。

王伟光在开题演讲中表示,实现中国梦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符合中国文化。无论从传统还是现实角度,将和文化与中国梦相结合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和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文化讲包容,讲慈善,讲核心,讲主义,几千年来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为人处事。将实现世界、国家和民族的和谐发展作为自身奋斗目标,对很多中国人来说是自然而然的事。其次,从中国多灾多难的近现代史而言,和文化是中华儿女从苦难中形成的宝贵经验。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独立、民族自强后的一种燃醒。正因中国百年的切肤之痛,我们提出中国梦的实现一定要走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道路。再次,从中国当前现实出发,和文化是凝聚各方力量实现中国梦的思想源泉。为什么习总书记提出中国梦能得到13亿中国人民发自内心的一致拥护?主要因为它将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等变成人民听得懂的语言、摸得着的未来。在信息化时代,文化学者不能再用高深的语言说话,人民需要最通俗、朴实的语言来憧憬未来。此次论坛中一些文章,来自草根,既有新意又通俗,让和文化接了地气,体现了中国梦的“三个共享”精神。

来自国内多所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如何践行“五和”理念、开展文化慈善等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

发布时间:2013-05-21 10:15:00

第二篇:中国梦与文化自信

中国梦与文化自信

摘要: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本质上就是中华文化的复兴,而一个国家的崛起必先对其自

身的文化有高度的认同和自信。文化自信是对自身优秀文化的肯定和信仰,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中国梦滋养着文化自信,而充分的文化自信是助推中国梦实现的必要条件。站在民族复兴的新起点上,正确认识文化自信和中国梦的关系,对于实现文化自强,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顺利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正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伟大的梦想需要伟大的精神文化作为支撑。中国梦不仅是物质雄厚之梦,精神强大之梦,也是文化兴盛之梦。正如总书记所说:“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本质上就是中华文化的复兴,而一个国家的崛起必先对其自身的文化有高度的认同和自信。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滋养文化自信的根基。

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有其既有的传统、固有的根本。抛弃自己的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就会丧失自身的文化特质。悠远浩博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反映着中华文明永恒的价值特征,积淀着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和民族特有的精神标志,成为中华民族川流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是人类文化河流中唯一没有干涸、没有断流的文明,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透露出的大气盘旋的民族自信和文化底蕴,为周边地区带来过长期的稳定与繁荣,深刻地影响着周边人民的思想和生活,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包含着发愤图强、刚健有为的奋斗精神;民唯邦本、本固邦宁的治国理念;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爱国情怀;正道直行、诚信求是的道德准则;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责任意识;仁者爱人、义者利他的宽容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生态度;恪守中道、因地制宜的处世之道;天人合一、物我两亲的精神境界;大同之世、天下为公的理想追求。这些中华文化的基本特质作为构筑中国梦的精神文化元素,充分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对自身精神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不断进步的动力,使中华文化能生生不息的传承发展,积累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使得中华文明历经千年而不断,文化之生命能绵延长久而不坠。

二、革命文化精神是文化自信构成的主要元素。

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不仅仅是以古代的辉煌成就为基点的,还需要近代和现代的文化成就来巩固和加强。1840 年鸦片战争后,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与瓜分,民族危亡迫在眉睫。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强烈的文化自信心被严重损害了,面对着内忧外患的危亡境地和五千年未见之大变局,要想挽救亡国灭种的危机,绵延民族生命,唯有救亡图存。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壮大,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成为追寻中国梦的领导力量。在28 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坚定的革命信仰进行着不懈的奋斗,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最终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以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为主体的精神链条,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文化精神。

三、适合我国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是文化自信的核心要素。马克思主义是全党和全民族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那么,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核心的先进文化,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推进的文化支撑。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立足和平发展的时代背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起来,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新飞跃。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因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对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国革命文化的继承发展,它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提供创新活力,对于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实现中国梦的前提是具备高度的文化自信。

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要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要加一个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时代变化中能自觉保持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心理认同和坚定信念,同时又能正确看待世界文化的理性心态。它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是实现中国梦的内生力量。蕴含着中华文化基本特质的“三个自信”和文化自信相辅相成,共同造就了中国梦。文化自信是“三个自信”的粘合剂,是“三个自信”的基础。文化自信的意义在于以下三点:

(一)文化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生力量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灵魂,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对国家发展进程的影响,与经济、政治相比更为深远。当今世界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融合的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中国改革开放30 多年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之所以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是因为我党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文化如同生命,需要不断的发展创新,才能保持其生命力,封闭固守的文化只会止步不前,最终消亡。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标志,是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只有对自己的文化充满自信,才能勇于探索,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

(二)文化自信是实现人民生活幸福的思想保证

中国梦旨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人民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民生活的幸福安康,是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在社会生活层面,人的全面发展和生活幸福,不仅体现在物质生活的极大充裕上,还应该当是精神文化生活的富有。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构建人民自信的社会主义文化,是与中国梦的价值目标相契合的,是实现人民幸福梦的思想保证。要实现人的自由发展和精神富有,作为社会主体的人要通过社会主义优秀文化的教化熏陶,需要通过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将之内化为一种人文精神、人文素养。这种人文精神和素养在社会文化生活中表现为独立的人格、理性的精神和自觉性的道德意识。物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瘠亦不是社会主义,人民的幸福生活是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极大丰富。文化自信作为一种精神生活能力,要着力改善人民的精神文化风貌,提高人民的文化生活质量。

(三)文化自信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保障

中国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融通的。在文化全球化时代,秉持和平发展理念的中国梦是中国人的共同理想和期盼,反映了人类追求自由、幸福的终极目标,展示了人类文明的共同发展趋向。中国梦的实现,不仅要依靠中国人民的勤劳奋斗,也需要世界范围内的支持和认同。这就要求中国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推动文化走出去,对外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我们需要以开放兼容的胸怀融入世界文化体系,以“拿来主义”的文化自信,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对外来文化进行吸纳、借鉴,丰富中华文化的时代内涵。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对外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近年来,中国孔子学院在全球的开设,“熊猫外交”的开展,中国优秀文艺作品的输出,就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具体方式,也是中国文化在面向世界时自信的表现,也将是中国实现文化强国梦想的重要标志。

综上所述,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国梦奠定了精神基础,文化复兴的中国梦注入了中华文化的精神血脉,伟大的梦想需要伟大的精神文化作为支撑。国家的崛起高度认同自身的文化,促使所有的中华民族儿女们凝聚成一个坚不可摧的集体,以五千年生生不息的璀璨文明蕴含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力量。每个人都以中华民族为荣,最大限度地为实现国家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文化的复兴,每个人都为中国贡献出自己,相互促进,互相不离不弃,增强国家的凝聚力。中国梦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涵养着国家民族的文化自信,民族的团结的促进国家的强大,实现中国梦,振我中华!

第三篇:中国当代文化和教育与实现中国梦

中国当代文化和教育与实现中国梦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他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于是“中国梦”一词正式进入官方词汇并迅速走红。

一、文化建设

1978年,一句“不管黑猫还是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把中国领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今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平稳的发展,创造了和平崛起的世界奇迹。可是相比经济建设上的成就,文化的发展简直不堪一提,社会拜金、商家一味逐利、监管腐败等社会文化问题严重。

如今给我们“普及化学知识”的不只有书本,还有注了水银的刀鱼、将猪肉变成牛肉的“牛肉膏”、菜肴调色的化学色素,再加上此前的“三聚氰胺”牛奶、洗虾粉、浸泡血旺的福尔马林溶液,还有什么“陈馅月饼”、明矾瓜子、敌敌畏火腿„吃东西本来也就是一顿饭的事,现在却成了一辈子的事——吃不准,这辈子就过去了!这都是经济与文化发展不平衡造成的恶劣后果。

国外很多名牌,比如LV、爱马仕、凯恩莱博等,这些产品不就是几张皮几块布么?在市场上少则几千,多则上万。这些品牌包凭什么卖得这么贵?而中国为什么就没有这样的品牌呢?其实归根结底还是文化,其实人家卖的不就是文化么?可见文化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的重要性。

江泽民曾指出:“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竞争。”这一论述表明,文化力量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综合国力中的软实力。由于文化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部分,因此,谁能够占据文化发展的制高点,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在这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权。

二、人才培养靠教育

教育关系到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关系整个民族的振兴。我们的自然资源人均占有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物资资本人均也是很少的,而我们要实行追赶战略、跨越战略,主要是要靠人才,要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的素质,基础是教育。

大家都知道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并且是一个多火山、地震和海啸的国家。可就是这样一个国家,竟然能在二战后短短几十年迅速崛起,GDP位居世界第三。靠的正是科教兴国。在大型纪录片《大国崛起》中有一段话这样来描述日本对知识的渴望和重视:“一支近百人的政府使节团从横滨港出发,前往欧美各国,使节团包括49名明治高官,这个数字几乎是当时政府官员总数的一半。为了支出这次庞大的出行,成立刚刚三年的明治政府拿出了当年政府财政收入的2%”从这足以窥视日本对教育都重视程度。中国在发展经济、文化的同时也万万不能轻视了教育。

“中国梦”是一个中华各族人民长期努力,共同奋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发展先进的文化与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只有实现文化强国、人才强国,中华民族才算得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世界强国。

第四篇:中国梦-文化

中国梦 我的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好!

我的演讲题目是《中国梦 我的梦》。

说道梦想,这是个多么让人憧憬、让人向往的词,它包含的不仅仅是人们想要达成的愿望,更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我的心中,也有一个梦,一个文化大繁荣的梦。

8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习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的新辉煌。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对我国传统文化,对国外的东西,要坚持古为今用。他还指出,要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发展步伐,着力培育文化优势,壮大文化力量,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想到这里,我一次次的思考,作为一名年轻的文化工作者,我能否像无数前辈一样在和谐社会建设这座大厦上留下我的足迹?想到这里,更觉得肩上的担子重了,但同时,仿佛也看见了不久的将来,我国的文化事业更上一个台阶,人们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这,便是我小小的梦想:将我自身年轻的血液,融入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这个格局中,推进文化强区的建设,让文艺的奇葩开满祖国每个角落!说道这里,我不禁想起了无数的先烈,为了共和国的简历和崛起在战火中倒下,用他们的一腔热血验证了文化人的最终追求,是他们用自己的一生奉献将名字镌刻在人民的心中,一步步的践行着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得本质要求。是他们让共和国文化人,这令人景仰的名字,这令人肃然起敬的名字,也同样在当得文化事业上熠熠生辉。

作为文化工作者,我们的生命就是再现我国灿烂辉煌的文化风采,如何将自身的追求与社会的需求有机结合起来,为国奉献的心是急迫的,年轻的血液是滚烫的,但现实的状况要求我们冷静下来,一步步、一点点将这充满激情的斗志融入到实际工作中。如今,工作几年的我更加体会到现实的要求有多么迫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吃穿住行的富足,更多的是要求精神文化领域的涉足,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抓住文化发展第一要务,不断转变文化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基层文化创新,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文化发展的突出问题,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二要抓住服务群众这个核心,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利放在首要位置,多提供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同时,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和主题地位,激发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三要创新文化发展方式,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同时,注重创新的力量,不断提升文化的持续发展能力,积极探索新时期文化工作的特点,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积极发展各种健康有益文化,促使文化更加多姿多彩。

四要兼容并包,丰富文化市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人员结构出现多样化,不同层次的人群有不同的文化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到兼容并包,给多种文化创立良好的土壤,统筹兼顾,增强文化发展的均衡性,使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相互促进,良性互动。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不变,一十高悬的日月星辰,另一个就是深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祖国情怀。

第五篇:将法制教育与各部门文化建设相结合

将法制教育与各部门文化建设相结合

十七届五中全会会议公报提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仅需要内容量化、体系完备的法律法规和完善的立法、执法、司法、法律监督制度,而且需要与现代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相适应的法治文化,以培养全体公民的的法治精神和法律信仰。法治文化是法治社会的重要精神支柱,是法治社会的内在动力。

新时期要大力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必须广泛动员和依靠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与各行各业的文化建设相结合,发挥各方面的联动作用,共同推进。

与机关文化建设相结合

当前,我国党政机关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土壤和条件在一些领域中依然存在,一些重大的违纪违法案件也时有发生。这其中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文化方面的原因无疑是很重要的——— 在思想、环境、习惯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种容忍或滋生腐败的“腐败文化”。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机关文化建设,把法治文化建设与机关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走文化发展之路,运用文化的教化、塑造与引领作用,营造良好的机关文化氛围。

一、通过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机关干部的法律修养。作为领导干部,要“先修身而后求能”,有了好的人品才会有好的官德,才会不为名利失心、不为权欲熏心。要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切入点,把“人人学习、终身学习”作为基本要求。要做到使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学习与工作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不断提升机关干部的自身素质。

二、通过加强“三观”教育,为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提供价值坐标。领导干部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正确对待权力。权力其实就是责任,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领导干部一定要强化责任意识,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正确用好手中权力,权为民所用。

三、通过加强廉政教育,使领导干部常怀律己之心。既要坚持传统的党课、培训班、报告会等形式,又要充分运用举办反腐败成果展览、现身说法说纪、开展诫勉谈话、看反腐警示专题片等有效形式,以及在机关开展“双严”(即严明党纪、严格自律)、“五廉”(即读廉政书、看廉政片、听廉政课、写廉政文、做廉政人)等活动,警钟长鸣,常惧法纪之威,增强拒腐防变能力。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相结合

文化是民族之根、民族之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文化具有其他社会要素无法取代的作用。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的是建立起一种适合于新农村建设的文化观念,为塑造新农民、建设新农村提供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要注重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精心组织群众文化活动,引导群众自娱自乐,提升农民群众的“精气神”,既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又陶冶农民的情操;既提升农民素质,又增强致富本领和法制观念,促进社会稳定。

通过定期组织农村文艺汇演,把“十七大”、“中央一号文件”、“美德在农家”活动等与农民实际结合,编成可演性强的歌舞、秧歌舞、三句半等节目,走村串户广泛宣传,提高群众掌握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能力,促进群众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和向往,彻底改变过去蹲墙根、打麻将、看黄片和赌博等不良现象,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针对农村中出现的封建迷信、陈规旧俗、赌博风气等陋习,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制定各种形式的村规民约,对农民道德建设起到很好地督促引导作用。在农村,封建迷信活动有所抬头(特别是在农村大集和庙会上),既劳民伤财,又败坏社会风气。通过村民大会制定村规民约,坚决抵制封建迷信活动。在农村哪一家有红白喜事,全村都要大吃大喝、铺张浪费,村民不堪重负,可谁也不敢带头破这个规矩。要通过村规民约,彻底革除这一陈年陋习。

与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相结合

社区的群众文化建设是一种非常具有社会性教育作用的建设,是提高群众文化品位及开展政治思想教育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对居民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行为方式以及人格理想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城市社区近几年来大力发展群众文化,培育了深厚的群众文化沃土。群众文化根基深厚,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为促进法治文化与群众文化有机结合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利用传统载体,寓教于乐促结合。充分利用文化公园、文化广场这些阵地,依托社区教育学院和各类群众艺术团,将法治文化与群众文化活动有机结合,吸引社区群众的广泛参与。一是在“法制歌曲大家唱”活动中,普法工作者积极搜集整理、创作法制歌曲,给一些脍炙人口的传统歌曲填上法制宣传的歌词,形成“老调新词”,在社区广泛传唱,“社区唱起法制歌,创造安居乐业的新生活”。二是在“法制书报大家读”活动中,法律书报成了大家的最爱,社区法律图书室也成为广大居民业余时间的好去处。三是在“法制影视大家看”活动中,将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和各地方电视台法治栏目的播出时间通知各单位,同时订购大量法制教育电视光盘免费供社区群众观看。四是在“法制故事大家讲”活动中,社区教育学院组织广大居民开展法制故事大家讲比赛,激发孩子们和老年人的兴趣,把进网吧的孩子和打麻将的老人都吸引回来,听故事学法律,让大家听得懂、记得住。

二、利用现代载体,网上互动促结合。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许多社区居民文化娱乐、学习知识、接受信息的方式和渠道更多的不是在课堂而是在网络上。针对这种情况,社区要积极探索开展网上群众文化活动的新路子。成立社区网站,实现社区网络化、智能化。在社区网站专门开辟“文化讲堂”和“律师在线”栏目,及时宣传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及法律知识,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解答各种法律问题。社区网站可以多层面、全视角宣讲文化知识,使文化教育的触角延伸加长。

三、开展主题活动,多措并举促结合。通过开展“树法制新风、建美好家园”活动,评选“法治文明标兵楼”,横向拓宽了法治文化与群众文化有机结合的社会参与面,纵向延伸了法治文化与群众文化有机结合的互动效应。“法治文明标兵楼”的创建目标为“五好”,即“学法守法好、邻里相处好、志愿服务好、楼栋协作好、群众反映好”。开展楼栋法治创建活动,使居民学法、知法、守法、护法的自觉性进一步提升,极大地促进了家庭和美、邻里和睦、社区和谐。

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校园是师生学习、工作的空间,校园文化体现在学校内部则形成其独特的校园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共同的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它是这一时空存在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我国的传统教育十分重视环境对人的教育作用,昔有“孟母三迁、择邻而居”之说。加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对学生的素质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学校法制教育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政治说教,更应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内涵,努力做到教书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如在教学楼和教室布置著名科学家和学者画像、著名的治学和教育的名言警语、催人奋进的标语等。校园环境文化会以一种无形的教育形式,随时随地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

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

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根本、以制度为导向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哲学的总合,是看不见的软件,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企业要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要改革发展,不断提高依法治企水平,离不开职工的积极参与。为此,企业应严格执行、认真落实与职工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职业病防治法》等;不断加大企务公开力度,积极拓宽职工参与公司民主管理的渠道。加强对《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的学习讲解和宣传教育,让职工明确自己与企业的劳动关系,在签订、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的过程中,认真履行有关程序和规定,完全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保证集体合同的较好履行;要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和职工劳动卫生职业病档案,加大劳动保护监督力度,有力地维护职工权益。职工在维权中熟悉了法律,提高了职工学法守法的积极性。“人管人累死人,文化管人管住魂”。制度是文化的最直接体现,是规范全体员工行为、明确任务措施、确立企业价值等的基础。企业要切实发挥制度在发展中的导向和保证作用,不断完善“依法为准、以人为本”的规章制度,以规范人的行为举止,让大家明白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怎样做才能更好,使大家有章可循、有章可依。

大力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将法律知识寓于文化思想传播之中,从而把法律知识转化为法律意识、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变法律知识的单向灌输为润物细无声的文化熏陶和教育,才能真正使法律意识、法治理念融入每一个公民的内心,成为每个公民文化心理的一部分,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自觉意识与追求。

下载将和文化与中国梦相结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将和文化与中国梦相结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将语文教学与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

    将语文教学与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 ——浅谈古诗词的教学 海口市遵谭中学 朱桂芹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涵盖了中国几千年来政治、经济、伦理、道德、文学、艺术等......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问题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问题相结合 班级:学号:姓名: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而创立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主要唯物主义角度所编写而成。马克思主......

    中国将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事业单位工资制度[五篇材料]

    中国将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事业单位工资制度 国务院日前公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7月1日起施行。条例指出,在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方面,国家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事业单......

    将“讲话”精神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共5篇)

    将“讲话”精神 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组织部长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研讨班开班仪式上强调,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具有十......

    将公司业务发展与个人职业发展相结合

    学知网(http://www.china-study.net)专注于提供优质的管理培训课程与服务。 简述绩效管理的问题和对策 1、前言 笔者在XXX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绩效考评管理工作,去年9月份,公司在......

    中国和老挝两国文化经贸合作将揭开新的一页

    中国和老挝两国文化经贸合作将揭开新的一页。记者从6月18日在深圳召开的“东南亚中老红木珍宝文化论坛”筹备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12月中旬,将在深圳举办的“东南亚中老......

    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

    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 青年者,国之魂。青年最富有梦想与朝气,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实现中国梦需要每一个中国人特别是广大青年的共同努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

    “中国梦”与

    “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差别2013-05-08 07:47 | 徐贲 来源:《中国企业家》 中国梦 美国梦 民议 “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差别文_徐贲 “要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就必然奉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