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学堂乐歌的特点及意义(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5 03:22: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论学堂乐歌的特点及意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论学堂乐歌的特点及意义》。

第一篇:浅论学堂乐歌的特点及意义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

2009届本科毕业论文

浅论学堂乐歌的特点及意义

院(系)名称 专 业 名 称 学学指导

教生

名 号 师

音乐学院 音乐学 赵艳 050914053 高彩荣讲师 2009年5月

完 成 时 间

目录

前言

一、学堂乐歌的产生背景

二、学堂乐歌的创作特点

(一)学堂乐歌的题材特点

(二)学堂乐歌的曲调创作特点

三、学堂乐歌对中国音乐教育的贡献

(一)学堂乐歌改变了乐歌课的现状

(二)学堂乐歌促进了一批音乐家的出现

(三)学堂乐歌促进了学校音乐教材建设

(四)学堂乐歌促进了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 结语 浅论学堂乐歌的特点及意义

赵艳

音乐学院 音乐学专业 学号050914053

指导教师:高彩荣讲师

摘要:学堂乐歌是产生于清末民初专供学生集体演唱的学校歌曲。这些歌曲虽然在音乐创作上还不够成熟,但正是它们把音乐课引入了学校教育,促使了一批音乐教育家的产生,也促进了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关键词:学堂乐歌;题材;曲调创作;音乐教育

前言

学堂乐歌是清末民初新式学堂开设的音乐课中所唱的歌曲,它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产生的新生事物,乐歌的题材选择符合当时的社会需要,能真实地反映当时社会的新思想。它的曲调以日本和欧美为主体,也有中国人自创作品,还有选用中国民间曲调填词的。自从学堂乐歌时代开始,中国才有了系统的音乐教育,因此学堂乐歌是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系统化的开端,它的发展为我国的音乐教育开辟了道路。首先将乐歌课引入学校;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音乐教育人才;促进了音乐教材建设,并使我国的音乐教育走向了专业化道路。

一、学堂乐歌的产生背景

学堂乐歌通常是指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供学生集体演唱的学校歌曲。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从此中国不再是闭关自守的国家,而是和世界发生了越来越密切的联系,但是中国处于被动地位,受到各个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国家性质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面临着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任务,而百姓既要反帝,又要反封建,为使自己获得人身自由,尤其是广大女性要求男女平等和人身自由。

面对这种局势,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于1898年发动了维新运动,他们倡导废科举,办新学。在此期间,维新派领袖曾向光绪帝上书,提出要在新式学堂里开设“乐歌课”,最后失败了。此后,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仍然坚持主张在学堂开设乐歌课,并向广大群众传播新内容的乐歌。“梁启超在《饮

[1]冰室诗话》中说:盖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之一要件。” 3 直至1902年,音乐课才开始在学校里出现。

正是此时,沈心工、李叔同等一批音乐教育者正好从国外学成归来,他们怀着满腔热情投入到我国初创的音乐教育这场革命中去。

二、学堂乐歌的创作特点

(一)学堂乐歌的题材特点

学堂乐歌是顺应时代需求而产生出来的新音乐,因此成为当时社会的一种新风尚。学堂乐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决定了乐歌题材的广泛性。

1、反映“富国强兵”、“救亡图存”的爱国题材的学堂乐歌

音乐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为时代服务。近代中国受到世界上所有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瓜分,它们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更有甚者,有的国家还试图独占中国,他们在经济上掠夺中国,在政治上支配中国,使我国丧失了领土和国家主权,中国逐步沦陷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面对民族危机,救亡图存就成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所以学堂乐歌以“富国强兵”、“救亡图存“的爱国题材为主要内容,目的是唤醒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这也是历史的要求。

何日醒 夏颂莱作词

一朝病国人都病,妖烟鸦片进,呜呼吾族尽,四万万人厄运临。饮吾鸩毒迫以兵,还将赔款争,宁波上海闽粤厦门,通商五口城。香港特相赠,狮旗猎猎控南溟,谁为戎首,谁始要盟,吾党何日醒。

这首歌词是夏颂莱写的学堂乐歌歌词。从内容上来看,它描述了近代以来中国不断地被帝国主义侵略瓜分的史实,目的是激励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救亡图存,来抵御帝国主义的侵略。这首歌曲是一首著名的爱国题材的歌曲。

因为学堂乐歌是在学校唱的歌曲,其宗旨还是为当时社会服务的。如:

中国男儿 石更词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睡狮千年,睡狮千年,一夫振臂万夫雄。„„

这首歌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振兴中华的渴望,号召人们团结起来集中反抗列强的侵略和压迫,以实现富国强兵、救亡图存的信念,同样是属于爱国题材的歌曲。这一题材的歌曲在当时数量最多、影响最广。《汉族历史歌》、《扬子江》、《黄河》 4 在思想内容方面都属于这一类题材,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要求国富强兵、以抵御列强的欺凌,充分表达了人们图强奋发、复兴民族的强烈愿望。

2、赞美共和体制,赞美中华民国,反对帝国主义爱国运动的歌曲题材

辛亥革命取得成功之后,中国彻底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与此同时,乐歌的创作也有了进步。此时歌曲中出现了许多欢呼共和体制,赞美中华民国,反对帝国主义爱国运动的歌曲题材。

如:

美哉!中华 沈心工词

美哉 美哉!中华民国,大平洋滨、亚细亚陆。取精用宏,地大物博。宜工宜商、宜耕宜牧。奋发有为,无求不得。美哉 美哉!中华民国,奋发有为,无求不得,美哉美哉,中华民国。

从歌词内容看,它是赞美中华民国地大物博、宜工宜商、无求不得,体现了人们对自由和共和的美好向往。当时属于这类题材的歌曲作品还有:《黄河》杨度词;《请君对镜》沈心工词;《采莲曲》沈心工词曲;《春游》李叔同词曲;《留别》李叔同词曲等。

3、呼吁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的乐歌题材

清代的封建文化专制制度,严重地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人们没有言论自由,女性的地位尤为低下。民国初孙中山号召全国人民行动起来,解放思想,冲破封建专制主义的罗网,同时中国的大门被打开,西方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涌入中国,这对几千年来的封建思想产生很大的冲击,中国人尤其是女性受到这一思想的影响,她们要求女性解放和男女平等,乐歌中也有这类题材。

如:

免女权 秋瑾

我辈爱自由,勉励自由一杯酒。男女平权天赋就,岂甘居牛后。愿奋然自拔,一洗从前羞耻垢。若安作同寿,恢复江山老素手。

这首乐歌是较有代表的呼吁妇女解放的乐歌,歌词倡导自由和男女平等,同时还把妇女解放和民主革命相联系,鼓励妇女“回复江山老素手”,告诉女人要依靠自己,号召她们要自强、自立,争取自己应得的地位,充分表达了革命者尤其是女革命者崇高的革命理想。

沈心工作词的《女子体操》、《缠足苦》,冰蓝作词的《天足乐》等,都要求妇女解放。但是,明确的要求男女平等的乐歌在当时不是很多,况且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人能大胆的提出这个问题,也是很不容易的。

另外有相当一部分乐歌是反映当时学校教育生活的,意在向学生、青少年们进行各种学科教育的内容。

(二)学堂乐歌的曲调创作特点

学堂乐歌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第一批创作歌曲,它的创作处于近现代音乐文化的起步阶段。随着西方音乐的传入,一些先驱作曲家受到西方作曲技法的影响,尝试着自己作词作曲,同时也受到了维新运动和维新思想的影响。

[2]在曲调方面,学堂乐歌可以堪称“拿来主义”的典型。也就是将外国的乐歌曲调与中国的语言文字相结合。具体可分为以下四种形式:(1)选用日本歌曲曲调的学堂乐歌;(2)选用西洋欧美曲调的学堂乐歌;(3)由中国作曲家自己创作的学堂乐歌;(4)选用中国民间歌曲曲调的学堂乐歌。中国学堂乐歌的最初创

[3]作宗旨是:“音调虽仍其旧,而歌词务求其新”。

1、选用日本歌曲曲调的学堂乐歌

清末民初,有许多留日爱国者归国,带来许多日本曲调的歌曲。由于当时中国古老的传统音乐难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为了改变中国无人能写新乐的局面,学堂乐歌就借用日本歌曲的曲调,由中国人填上新词而成。

乐歌《何日醒》是借用《樱井诀别》的曲调有所改变。《何日醒》将原曲的2/4拍子改为4/4拍子,音符由八分音符改为四分音符,并且把所有的附点节奏改为平均的四分音符的节奏,在感觉上速度放慢了一倍,基本上是一字一音,节奏比较容易把握,因此曲调变得简洁,易于人们演唱。

《今从军》仍然是《樱井诀别》的填词歌曲。这首歌曲曲调跟原曲调一样,拍子还是2/4拍,但是在所有的八分音符中都加入了附点节奏,因此,和原曲相比,《今从军》有一种进行曲的感觉,富于弹性,充分体现了从军队伍的节奏。尽管不同的歌词采用了相同的曲调,但是词曲的结合非常紧密、协调。

除此以外,还有许多歌曲采用日本曲调,依声填词,如《扬子江》就是日本歌曲《铁道唱歌》的填词歌曲,《耕牛》是《风车》的填词歌曲等。这些填词歌曲大多都是附点节奏,刚劲有力,更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抵御外敌侵略的斗志。

2、选用西洋欧美曲调的学堂乐歌

当时的乐歌曲调也有很多采用欧美旋律写成,这与以日本曲调填词的歌曲构成了当时学堂乐歌的主体。

乐歌《送别》是李叔同借用美国民歌《梦见家和母亲》的曲调填词而成的。此曲曲调婉转流畅、舒缓,歌词通过描写景物,抒发了作者难以离别的感情,拍子仍然是4/4拍,此曲结合,更加深了离愁别绪的情感。李叔同不满足直呼慷慨的爱国口号和宣传鼓动的辞藻,而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寄托内心直朴的感[4]受。

另外,沈心工的《采莲》曲是德国民歌《花开》的填词歌曲。《花开》原是“三部合唱”,沈心工只借用了此曲的第一声部,拍子仍然是4/4拍。李叔同也借用了这首民歌的曲调作了《采莲》曲,他仍保持了原曲的“三部合唱”的形式,拍子由原来的4/4拍变为2/4拍,音符的时值缩小一倍。沈心工和李叔同的《采莲》曲的相同点在于都是一字一音。

当时中西文化交流逐渐增多,采用法国、英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的曲调创作的乐歌也很多,这也正是我国学堂乐歌的主要创作手法之一。

3、由中国作曲家自己创作的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乐歌的作者开始对选用国外的曲调填词的创作手法感到不满,加之中西交流逐渐增多,西方的作曲技法也传到了中国,他们开始考虑采用西方作曲技法,结合传统音乐自己作词作曲。

如:《黄河》

沈心工是乐歌创作的第一人,《黄河》由他作词作曲。这首乐歌以黄河为题材,曲调由作者自己创作,曲调与歌词紧密结合,基本上是一字一音,铿锵有力,充分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沈心工的学生、近代音乐家黄自在《心工唱歌集》中评价这首歌说:“这个调子非常的雄沉慷慨,恰切歌词的精神。国人

[5]自制学校歌曲有此气魄,实不多见。”

沈心工的另一首歌曲《采莲曲》、李叔同的《春游》等都是自己作词作曲的乐歌。中国作曲家从一开始就不断地学习西方的优秀文化,学习他们的作曲技法,他们付出了十分艰辛的劳动,终于创作出真正属于自己国家的乐歌。

4、选用中国民间歌曲曲调的学堂乐歌

选用中国民间歌曲的曲调创作乐歌,体现了乐歌创作的民族性。《茉莉花》是一首全国流行的民间小调,又名鲜花调。

《飞艇》、《红梅》两首乐歌曲调相同,都是借用民歌《茉莉花》的曲调,有所改变。拍子由原来2/4拍变为具有宽广、抒情性质的4/4拍子,所有音符的时值扩大了一倍,在乐曲的最后又加上了一个小节,收束在降E大调的主音上,增强了终止感。乐歌《从军乐》的曲调就是广泛流传的民间小调《梳妆台》的填词歌曲,但是这类填词乐歌的数量不多。学堂乐歌和民间音乐的密切联系,[6]也充分体现了民族性。

二、学堂乐歌对中国音乐教育的贡献

学堂乐歌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出现的新生事物,研究学堂乐歌的创作特点,有助于更深入地认识学堂乐歌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

(一)学堂乐歌被引进学校,从此学校开设乐歌课成为现实

维新派领袖梁启超在十八岁就开始接触西学。他在《劝幼学》中对西方的儿童音乐教育就深有领悟:“两人之为教也,先认字,次造句,次成文,不系等也。„„必习音乐,使无厌苦,且和其气血也;多为歌谣,易于上口也;多

[7]为俗语,易于索解也。”

他在《饮冰室诗话》中表示:“„„今不从事教育则已,苟从事教育,则

[7]唱歌一科,实为学校中万不可阙者。举国无一人能谱新乐,实社会之羞也。”

这些话充分表明了梁启超对在学校开设乐歌课的重视。民国前,在女子初、高两级学堂开设“乐歌”课,但只属于“随意”科范畴。直至1912年民国成立后正式规定:中小学开必设“唱歌“课,将乐歌列为正式科目每周上课1小时。由此可见,正是从学堂乐歌时代开始,学堂才真正有了乐歌课,同时,将乐歌引入学堂,也促进了青少年身心健康地发展,并对以后的音乐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学堂乐歌促进了一批音乐教育家的出现

随着学堂乐歌成为学校的一门正式科目,促使了一大批音乐教育家的出现。当时维新派看到,日本强于我国是因为日本学科建设全面,还设艺术一科,因此他们主张效仿日本,也开设艺术一科。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就出现了一大 8 批从事音乐教育的教师。他们大多曾到国外留学,学习了西方的音乐教育模式。当时主要的音乐教育家有沈心工、李叔同等人。此外,积极地扶持、关心乐歌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有梁启超、王国维、杨化龙等人。

1903年,沈心工回国后,便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当中。他先后在南洋公学及其附属小学、上海龙门师范学校、上海务本女塾、上海南洋中学等处任教乐歌课及音乐课,长达近25年。

而李叔同是在1910年回国,一回来他便开始在天津工业专门学校、直隶模范工业学堂任教。1912年,他离开天津,到上海、杭州一带,先后任教于上海城东女学、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教职。与此同时它还参加了许多份报社工作。

在短短的几十年里,他们就为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做出了显著地贡献,培养出了不少音乐家和美术家:丰子恺、黄自、黎锦晖、刘质平、吴梦非、李鸿梁、曹聚仁等。

(三)学堂乐歌促进了音乐教材建设

学堂乐歌之前的学堂没有唱歌课,就更不用说音乐教材了。1912年,虽然在新式学堂设立了正式的乐歌课,但是还没有正规的音乐教材。面对这种情况,在学校任教音乐课的沈心工就开始一边教学一边创作,编写了不少乐歌。从1904年,沈心工自己先后出版了《学校唱歌集》(1904~1907,共3集)、《重编学校唱歌集》(共6集,1912)和《民国唱歌集》(共3集,1913)。他所编写的乐歌,大多是自己作词,编配曲调。这些唱歌集中的乐歌好多都成为学校的音乐教材。沈心工对我国音乐教材的编写所做的贡献是十分突出的。

曾志忞也致力于学堂乐歌的编写。1903年4月他编印的《教育唱歌集》其中有16首是由他编写的。

沈心工和曾志忞都是我国最早从事乐歌编写的重要作曲家,他们所出版的歌集,都曾作为学校乐歌课的教材。

(四)学堂乐歌促进了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

学堂乐歌的产生为中国新音乐文化的建立与发展做了铺垫,在这一时期,乐歌都是作为学校学生集体歌唱的,即集体歌唱形式形成了,这就为以后群众歌曲创作奠定了基础。

1927年11月,蔡元培和萧友梅共同创办了上海国立音乐院,标志着中国音乐已经进入培养专业音乐人才的新阶段。随后在国内又建立了一系列新的音乐教育机构。如:1930年建立的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音乐系和私立京华美术专科学校音乐系,1932年成立的私立广州音乐学院、杭州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以及山东省立剧院音乐系等。

乐歌创作时期,中西方的音乐交流较多,西方的音乐传入中国,如一些音乐理论知识、记谱法、乐器演奏法等都成为音乐教育的内容。中国还吸收西方的作曲技法创作艺术歌曲,并在声乐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李叔同在《昨非

[2]录》中就提出“唱歌发音宜平,忌倾斜”等。从某中意义上说,学堂乐歌是中国艺术歌曲和声乐教育的开端。

结语

学堂乐歌的创作,无论是在题材上,还是在曲调创作上都是多种多样的。虽然清末民初学堂乐歌的创作还不够成熟。,但却充满了对传统势力的反抗和爱国主义的激情,它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极大的震动,为中国近代音乐创作奠定了基础,对中国音乐教育的未来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是学堂乐歌的出现,促进了中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促进了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对现代音乐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时涌现出了一大批的音乐家,他们参与教育事业,促进了中国教育的大发展。同时还创作了非常丰富的乐歌,如李叔同创作的《送别》、《春游》等,至今仍传唱不衰。

参考文献: [1] 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2次修订版)[M]人民音乐出版社、华乐出版社,2002:(29)

[2] 王菊香,论“学堂乐歌”对我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影响[N]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69~71 [3] 冯芸,乐歌与我国的音乐教育[N]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3,(6):89~90 [4]

钱仁康,学堂乐歌考源[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5 [5] [6] [7] [8] [9] 吴钊、刘东升,中国音乐史略(增订本)[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336 朱琨,“学堂乐歌”—新式学堂音乐教育的开端[J]音乐天地,2006,(4):54 余甲方,中国近代音乐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210~211 苗建华、鸿昀,中国音乐初步[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 杨芳蕾,浅谈“学堂乐歌”时期的歌曲创作,[N]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8,(3)“163~164 [10] [11] [12] 郭立群,学堂乐歌对音乐教育的贡献[J]消费导刊,2008,(21):214 王梅、康慧丽,学堂乐歌初探 N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5,(3):56~58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M人民出版社,2005 11

第二篇:学堂乐歌教案

《学堂乐歌》---包丽霞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02日 点击数: 187 次 字体:小 大

授课年级:高中二年级 授课教师:包丽霞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从学生喜欢的校园歌曲入手,引出《体操兵操》、《黄河》、《祖国歌》这三首学堂乐歌,通过欣赏、学唱,感受歌曲的情绪,了解20世纪初“学堂乐歌”对我国近代音乐所产生的影响。这三首歌从曲式结构、主题思想来看并不难,通过赏析让学生知道学堂乐歌主要是采用“拿来主义”创作而成。了解沈心工、李叔同为学堂乐歌作出的贡献。让学生学以致用,采用“拿来主义”即兴创作歌曲。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聆听《体操——兵操》、《黄河》和《祖国歌》、《送别》,感受、体验歌曲的情绪,做到听与唱的完美结合。

二、过程与方法:在老师的引导下,用“拿来主义”为自己喜欢的曲调重新填词,尝试自己创作歌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培养学生大胆表现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赏析、体验“学堂乐歌”中的代表作,并了解其对我国近代音乐所产生的作用。

难点:分析“学堂乐歌”的风格及特点。教学准备:

内容、视频音乐搜集、图书、上网查找资料、制作课件、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举例说明同学们喜欢的校园歌曲

【设计思路:通过校园歌曲的摄入,引起学生对20世纪初学堂乐歌的兴趣,感受一下那个时代校园歌曲的魅力所在 】

二、讲授新课

学堂乐歌:清末民初,兴办新学,当时的新学校称做“学堂”。在新学堂中开设“乐歌”课,这些音乐大多采用欧美及日本的曲调填词而成,编成新的歌曲,他们教唱的歌曲在社会上广为传唱,一时成为社会新风尚。后来,人们把这个时期的学校歌曲统称为“学堂乐歌”。在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设计思路:让学生知道中国在什么时期、什么状况下,产生了学堂乐歌,学堂乐歌的由来。】

(一)、赏析歌曲《体操—兵操》思考、回答如下问题:

1、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思想?几段体?(号召儿童来做兵队操,强身健体,保家卫国。)

(一段体。中国第一首学堂乐歌。诞生于1903年的上海。)

2、试着学唱一下歌曲,关注旋律、节奏、歌词有什么特点? 旋律简单、节奏鲜明、歌词浅显易懂。

3、唱一下歌曲,请找出这首学堂乐歌的主题乐思。5 5 6 6 | 5 5 3 | 【设计思路:高中的学生已经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通过歌曲的分析、学唱,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学堂乐歌之父

沈心工(1870-1947):原名庆鸿,字叔逵,笔名心工,上海人。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01年任南洋公学附属小学教师。后赴日本短期考察。1902年11月在东京留学生中创办“音乐讲习会”。1903年回国任教。在日本时即开始写乐歌。创编《心工唱歌集》。

代表作品:《体操─兵操》,又名《男儿第一志气高》《黄河》《革命必先革人心》《竹马》《铁匠》《雁字》《卖布》《赛船》等。

【设计思路:介绍人物及其作品,让学生知道沈心工就是学堂乐歌之父,为中国的近代音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赏析歌曲《黄河》引导学生欣赏且思考下列问题:

1、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思想?

表达了炎黄子孙“誓不战胜终不还”的爱国情感。

2、歌曲为几段体?

两段体

3、学唱歌曲、听下面两条旋律,判断《黄河》中运用哪一条旋律? 1 1 1 1│22 21 2 ─│55 56 5 33│34 3 ─│ 1 1 1 1│2.2 2.1 2 ─│5.5 56 5 3.3│3.4 3 ─│ 这首歌曲是第一首国人自己谱曲填词的学堂乐歌。

4、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旋律?

加重语气,突出歌曲情绪。

【设计思路:通过对比考查学生的听变能力、节奏感,知道音乐语言对歌曲的情绪起着关键的作用,让学生知道《黄河》是第一首国人自己谱曲填词的学堂乐歌。】

(三)、聆听《送别》这首曲子,该曲根据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词而成。引出曲作者李叔同。

现代唐伯虎---李叔同(1880-1942)音乐家、戏剧活动家。1905年出版《国学唱歌集》。1906年出版我国第一部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1912年任浙江省立师范学校音乐、图画课教师。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法号弘一。代表作:《春游》、《祖国歌》《西湖》、《春景》、《送别》《忆儿时》、《早秋》等。

【设计思路:让学生知道大家熟悉的《送别》是采用“拿来主义”填词而成,近距离的认识李叔同。】

(四)、赏析歌曲《祖国歌》教师介绍学堂乐歌另外一种常见形式即“现曲填词”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

1、结合谱例欣赏《老六板》和《祖国歌》,(展示课件谱例),对比这两首曲子记谱上有何不同?

一个2/4拍,一个4/4。一个速度快,一个速度慢。两者旋律相似。

2、学唱歌曲旋律、对比《老六板》与《祖国歌》有何异同点?歌曲表达了什么精神?

根据民间曲调老六板填词而成。

歌词唤醒广大民众的爱国情怀,号召国民传承民族精神,同仇敌忾,为和平而战,为胜利欢呼。

【设计思路:同样是“拿来主义”,但《祖国歌》是作者根据我们本民族自己的民间曲掉老八板填词而成,也是我国学堂乐歌中为数较少的以民族民间音乐来填词的歌曲之一。这一内容对激发学生爱国情感,起到了深远的意义。】

三、拓展与研究

学生露一手:让学生根据杜牧的《旅宿》这一诗词,采用“拿来主义”或自己创作旋律。

老师露一手:用月亮之上的旋律填词而成。

【设计思路:让学生采用“拿来主义”即兴创作歌曲,既考验了学生平时的知识积累、团队合作精神,又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通过校园歌曲为线索,引出学堂乐歌,通过《祖国歌》《体操兵操》《黄河》这三首歌曲的欣赏、学唱,了解学堂乐歌产生的背景及对我国近代音乐所产生的影响。沈心工、李叔同两位作曲家为学堂乐歌作出的杰出贡献及带来的深远影响。学堂乐歌的特点“拿来主义”;更可喜的是让学生学会用“拿来主义”进行即兴创作。

第三篇:学堂乐歌详案

百年中国梦—学堂乐歌

上课之前,我想先给大家听一首歌曲,感受一下这种音乐形式大家熟悉吗。播放《中国男儿》,这是什么类型的歌曲啊,你们感觉情绪上怎么样,激昂亢奋的,那我们来看他的歌词有什么特点呢,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吗,不是,感觉离我们年代很久远,有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在里面,是的,这首中国男儿已有百年历史了,当年周恩来、蔡和深、陈毅、在海外勤工俭学时都爱唱这首歌,可以说,百年前这就是一首非常流行的校园歌曲了。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们的中国工农红军把这首歌重新填词,创作了歌曲《工农兵联合起来》(唱工农兵联合起来,向前进,万众一心)并被广泛传唱,1964年,这首歌被收入大家很熟悉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音乐,他是如何产生的,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呢?今天啊,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走进百年音乐学堂梦。

说到百年音乐,我们回忆一下一百多年前的中国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一百多年前大概是中国的清末民初的时代,大家一定看过不少这个时代的影视作品吧,我们回忆一下,清朝末年,那时候的人们是一种什么形象呢,和我们现在一样吗,不一样,男子留着长辫子,穿着什么,长袍马褂,女人呢裹小脚,整个人感觉是比较活泼还是呆板的,呆板的,那人们的精神世界呢,识字吗,大部分人是目不识丁的,少数识字的接触的也是四书五经,他们要做官,要考试,考什么,八股文旧文化,老夫子的感觉比较迂腐,当时中国各个阶层都在吸食一种毒品,鸦片,鸦片的盛行让中国人的体质怎么样。,体弱多病,严重下降,一度被外国人叫做东亚病夫,加上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中国面临亡国的危险。

如何唤醒病态中的中国,为了改变,为了自强,一些有识之士便开始漂洋过海出洋留学,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去学习去改变去尝试,我们学习外国开展洋务运动,试图发展经济,政治上呢,康有为梁启超,有同学说尝试了戊戌变法,改革图强,但结局都已失败 告终,挫折中人们发现原来真正难以救治的是萎靡不振的精神和文化,一个没有精神信仰的民族是无法想象和教化的,如何改变,如何唤醒,这时期的中国急需要新鲜的血液。这时候,(轻声播放送别旋律)我们得音乐人希望用一种全新的音乐唤醒中国人民麻木的情感,唤起中国人民的血性,他们尝试拿西方的曲调填入中国的歌词,进行音乐创作,这种音乐开始走进新式学堂,慢慢生根发芽,人们亲切的把这种音乐叫做学堂乐歌。

这首歌曲大家熟悉吗,什么歌,《送别》,这首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啊?大家直观感觉这首歌曲的旋律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中国的,老师啊也和大家一样有着同样的感觉,这首歌特别的亲切,很有中国特色,但是啊,这首歌的旋律还真不是中国的,(外国的,大家的音乐感受力非常棒啊,这首歌曲虽然听起来非常亲切,但是确实一首外国的旋律,),他是1911年学堂乐歌代表人物李叔同选用美国作曲家奥德为的《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重新填词的一首典型的学堂乐歌。也就是说,选曲填词就是我们学堂乐歌一个非常重要的创作手法,李叔同为什么会选择奥德为的这首歌曲进行填词呢,这种选曲填词真的事我们想的那样简单吗,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这首歌曲既然大家那么熟悉,老师想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到《送别》,你印象最深刻或者说你最先想到的是哪一句呢,开头两句,是这两句吗,老师带你们唱,(53516155123212)老师啊,和大家的感受是一样的,我们看开头用了怎样的魔力让我们印象如此深刻呢,我们来看一下这一句用了几个音符,我们数一下,重复的不算啊,12356,大家有知道这个是什么的吗,没关系,老师告诉大家,这就是我们中国的五声调式,可能很多同学问什么是五声调式呢,简单地说就是我们的民族音乐一般是用五个音作为主音,12356,也叫宫商角徵羽,他广泛存在于我国古代和民间音乐中,而西方的音乐一般是用七个音作为主音,也就是我们熟悉的1234567,也叫七声调式,广泛存在于西方音乐中,所以这首曲子的开头恰恰就是用了我们中国的五声调式,非常符合我们中国人的听觉系统,所以我们才会感觉特别亲切深刻。所以你们说李叔同选择奥德为是偶然的嘛,不是,他是经过挑选的。也就是说这种拿来主义是经过思考充满智慧的。那我们继续看他的歌词有什么特点,(课件打出歌词),选曲非常用心那填词呢,(唱)你想到哪些情境和画面呢,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还有什么晚风拂柳。还有呢夕阳。还有呢,一壶浊酒,长亭古道晚风夕阳浊酒,是不是送别的场景啊,中国文化对所有送别场景的联想,一首短短的歌词全部包括了,是不是非常用心啊,也就是说对于刚刚剪了大辫子的民众,李叔同在歌词的选择上是继承古风的,但是你们感觉他的歌词是纯粹的文言文吗,不是,这就是李叔同的用心之处,古风中透着白话文的味道,在清末民初那个特殊时代,适应各个阶层的耳朵,古风和白话文的结合这也是学堂乐歌一个非常重要的歌词特点.挑选中国味道的旋律,创作中国味道的歌词,这些浓浓的中国味道让这首歌成为了一首百年经典,二十多年前,电影城南旧事把这首歌选为电影的插曲,这个剪着一刀齐童花头的小姑娘小英子的形象更让这首旋律红遍的当年的大江南北。什么是经典啊同学们,一首百年前的旋律响起时,大家能够异口同声的像刚才一样说出他的名字,这就是经典,一首歌曲可以横跨百年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谁做到了,学堂乐歌的《送别》就做到了。

那致敬经典最好的方式是什么啊,(想唱就唱。)就是大声把他唱出来呗,其实学堂乐歌最早就是在新式学堂里以合唱的形式出现的,现在让我们做好作正,调整呼吸看指挥,下面的时间我们就让我们用最深情的演唱像经典致敬。

非常美得旋律啊,大家都表现的非常棒,李叔同就这样把西方的曲调和中国的歌词巧妙嫁接在一起,那这种选取填词的音乐是不是只有《送别》这一首呢,当然不是,有很多,而且一直就在我们身边,比如第一首边看学生边弹,《小星星》《两只老虎》

特别是《两只老虎,》原来啊是一首欧洲儿歌,传入中国后,北伐时期填入新词,成为当时风靡一时的歌曲《打倒列强》,我们看一下,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这首歌曲啊,在当时极大地鼓舞了北伐战士,对北伐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3

由此看来啊,这种选曲填词啊受不受时代限制的,所谓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我们现在就可以来一个我的课堂我做主来即兴创编一下,我们现在是高中阶段啊,主要任务是什么啊,学习,学习是为了什么呢,报效祖国振兴中华是不是,好,那让我们把他变成歌词,怎么学习,努力学习,干吗,振中华振中华,未来属于我们未来属齐奋斗齐奋斗。让我们完整的唱一下。是不是很有意思。

所以啊这种选取填词给当时中国的音乐赋予了新鲜的血液和生命力,这种音乐像一股清风滋润着人们的心灵,陶冶着民族的性情,让我们的国人在歌声中也慢慢变得鲜活起来。

但是盛开在别人枝头的鲜花能开的长久,开的鲜艳吗,不能,中国得音乐文化想要获得持久的发展,想要真正的枝叶茂盛,仅仅依靠嫁接一定是不行的,于是伴随着另一位学堂乐歌的代表沈心工的黄河,我们的学堂乐歌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小声播放旋律,旋律结束正好我唱开头)让我们打开课本177页,看着歌词听着老师的歌声一起来感受这首歌曲带给我们的情绪吧。

还是送别那种依依惜别之情吗,不是是刚劲有力的。我们看谱子,旋律上用了几个音呢,还是五个吗,七个,七声调式,这一次,沈心工没有拿来西方现成的曲调,而是学习运用了西方的作曲理论创作了我们自己的歌曲,给国人带来全新的音乐感受,那么自我创作就成为学堂乐歌又一非常重要的创作手法。

这么有力量的旋律是如何做到的呢,我们来看节奏上有什么特点,你们感觉歌曲节奏是一成不变还是有变化的,什么变化,前面排列比较松,后面相对紧密,随着老师的节奏我们一起在来感受一下旋律,哪里更能感受到那种紧迫感啊,前面还是后面,后面,也就是说既有一字一音的坚定从容,也有相对紧密的抗争奋进,那么这种力量究竟来自哪里呢,我们来看音符右边的这个小圆点大家认识吗,你们在小学初中的课本上都学过的,有知道的吗,这个圆点叫做浮点,浮点的巧妙运用增添了作品的表现力,特别是这个附点 4 八分音符,我们连起来听一下这种节奏像什么,是不是像急促的马蹄声,马蹄声的浮点八分音符的进行曲节奏带给我们激烈和紧迫感

这种音乐表现手法,一百多年间在一些进行曲或豪迈激越的歌曲创作中被广泛运用,成就了无数的经典好歌,比如《当兵的人》《一二三四》等等,所以啊,当大家为这些经典鼓掌喝彩是,别忘了正是因为沈心工这样的开拓者,中国音乐才开始进入新的转型和发展。

这种全新的文化曲调下,我们看歌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也是西方的文化世界吗,(唱)黄河长城昆仑山,这是哪里的景色,是我们中国的大好河山,全新的文化曲调表达的却是一颗浓浓的中国心,我们再往下看,你们感觉这时期国人是一种什么状态,还在沉睡吗,没,哪一句感受到的,(思的十万兵。。)我们中华儿女不只醒了,还有了血性,有血性的中国男儿想干什么,(唱)想在乌拉尔山与敌人是不战胜中不还,我们中国民众有了信仰,那就是要恢复我们大中华的大国梦强国梦。这时期的学堂乐歌已经不仅仅是是一股清风,而是一种催人奋进的精神振奋剂,激昂有力的旋律让四万万民众充满了力量,让中国人的灵魂变得饱满而坚强,鼓舞着中国人民去反抗去战斗。1992年11月16日,《黄河》入选为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的第一首歌曲。

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大家会不会有一个疑问,用西方的曲调表达浓浓的中国情,我们可是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蕴,什么时候我们能用最中国的曲调去表达最真挚的中国心呢。李叔同的一首《祖国歌》便把这种美好变成了现实。播放《祖国歌》这首歌曲的旋律带给大家什么感觉,大家感觉上口吗,恩,旋律非常顺口顺耳,我们看一下谱子,这是几声调式,五声调式,其实这首曲子就是我们中国最最古老的旋律之一,叫做老六板。这一次,李叔同这次拿来了我们老祖宗自己的曲调进行改编创作,古曲新编也成为学堂乐歌一个重要的写作手法。

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老六板的谱子,老六板是中国的传统曲牌,一般有古筝琵琶等乐器演奏,现在老师就用古筝演奏一段原汁原味的老六板,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老师弹奏)从老六板中是不是可以感受他们千丝万缕的联系呢,这种古曲新编百年来一直影响我们 的歌曲创作,大家熟悉的男儿当自强就是来自于古曲将军令,还有周杰伦的中国风,词曲也都是来自古曲新编,所以啊,这种影响是贯穿百年,影响深远的。

这种铿锵中国音表达的是怎样的赤子情怀呢?让我们打开课本178页,(教师唱第一句)感觉怎么样?是不是特别的大气,从容,自信?似乎把中国几千年的底蕴都唱出来了。我们再往下看,作为中国人你感到最为骄傲的歌词是哪一句?国是世界最古国,民是亚洲大国民。是不是感觉特别自豪特别给力?斗争中的中国民众一定会经历挫折和失败,在面对失败和危亡的时候,听到这样的声音会怎样?会振作精神,会坚定信念,会鼓舞士气,会为复兴中国斗争到底。(教师唱)所以这首祖国歌被各个阶层的人民所喜爱。全国各地的人们争相把它当做教材。所以这一时期的学堂乐歌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还有一种民族自豪感和包容感在里面。所以刚才我们还在为沈新工感到骄傲,现在我们不得不为李叔同感到自豪,因为只有继承和发扬才是振兴我们民族音乐的必由之路。讲到这儿,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学堂乐歌走过的路……

100年后的今天,我们终于圆了我们的强国梦,我们强胜了,我们富裕了,我们站在世界东方之巅,前不久,央视播放了一部电视剧,叫做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再通俗歌曲琳琅满目的今天,导演最终选择了一首百年前的作品,中国男儿作为电视剧的主题曲。刚才我们听了第一段,现在让我们回顾追梦路程再听第二段,我相信此时此刻你们会有新的感受。(课件)听完第二段我们有什么感受?是不是觉得热血沸腾,无比自豪?我们看到了原子弹,看到了两弹一星的勋章获得者,钱学森,邓稼先,正是有了这些人才有了祖国的今天。百年前为了圆梦,学堂乐歌来到中国生根芽,百年后圆梦的我们依然选择学堂乐歌,因为当我们获得功伟绩的时候,学堂乐歌才是告慰追梦路上的最好声音了吧,100年对于历史来说可能只是沧海一粟,而一种歌曲形式如果能够历经100年的岁月洗礼,依然能够打动你我,我想足以能够书写一段音乐传奇了。百年音乐,百年学堂,百年乐歌,共圆一个中国梦!谢谢大家,下课!

第四篇:教学设计_高中音乐_学堂乐歌

湘教版·《音乐鉴赏》 第四单元 音乐与时代

第二节

蛰龙飞起舞东方

专题课

《学 堂 乐 歌》

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学堂乐歌 【教学目标】

1.了解学堂音乐的概念、艺术特征、代表人物其代表作品。2.通过其背景及意义熏陶,对中国新文化音乐教育运动历史的了 解,培养一种民族的责任感、爱国主义精神,实现音乐的情感与社会价值导向的统一。

3.通过本节课整体协调的表现,进一步实现从历史、文化、社会、音乐理论等多角度对学堂乐歌的理解欣赏的方法与创作技能、合作技巧。【教学重点】

体会了解“学堂乐歌”对我国近代音乐所产生的影响及意义。【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这个特殊时期音乐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教学过程】

课前音乐欣赏《童年》——罗大佑 【导入】

师:刚刚我们欣赏到的是由罗大佑演唱的《童年》,有哪位同学能够说出这首歌是什么类型的歌曲? 生:民谣、流行、通俗、校园……

师:同学们都给出了不同的答案,那么这首《童年》是一首校园歌曲。其实校园歌曲在百年之前就已经产生了。他就是我国近代传统音乐的开端——学堂乐歌。今天我们就从学堂乐歌表达的内容、特点以及对中国音乐发展的历史意义来学习第四单元“音乐与时代”第二节“蛰龙飞起舞东方”专题课:学堂乐歌。【新授】

1.首先我们先来欣赏一首学堂乐歌。(播放《送别》)

师:这首歌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他就是由美国作曲家奥德威作曲,李叔同填词的《送别》,这首作品的旋律取自美国民歌《梦见家和母亲》。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跟随着音乐演唱这首《送别》。在演唱的时候请同学们考虑:这首歌所表达的情感是怎样的?(播放《送别》师生共同演唱。)

师:我们演唱完了,那么有哪位同学来说一说《送别》所表达的感情是怎样的?

生:这首歌词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意境深邃。音乐起伏平缓,描绘了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晚景,衬托出寂静冷落的气氛。师:同学们回答的都非常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老师的理解:

(ppt展示)作品曲调婉转流利,幽扬入妙。他的作品充满了哲人的智慧、忧思和悲悯,充满了对生命的思索。歌词通篇用白描手法,长亭、古道、芳草、晚风、夕阳……都是离人眼中所看到的景物,景物依旧,人在别时,听起来就备感凄凉。

歌词紧扣主题,充满了对人生的无奈。“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两句周而复始,与回环往复的旋律相配合,加深了魂牵梦绕的离情别意。

2.师:学堂乐歌在早期就是这种依照外国的曲子来填词,来进行教唱。那他是怎样产生的呢?(ppt展示学堂乐歌的概念及产生的背景)

在鸦片战争后,出现了大量的新式学堂,并设立了音乐课。学堂乐歌由此孕育而出。

学堂乐歌是清末民初在学堂里教唱的歌曲,多为依曲填词。内容有富国强兵、抵御列强、破除迷信、妇女解放、科学文化知识等,是我国近代民主主义音乐文化的重要开端。

代表人物:李叔同、沈心工

师:下面老师将邀请同学来带领大家一齐了解李叔同和沈心工。生1:李叔同(1880—1942),学堂乐歌作者,音乐、美术教育家,早期话剧(新剧)活动家。1901年就学上海南洋公学。1905至1910年间,在日本东京上野美术专门学校学习西洋画和音乐。与曾孝谷、欧阳予倩等在日本创立了我国最早的话剧演出团体“春柳社”,在话剧《茶花女》、《黑奴吁天录》中扮演主要角色。

1942年病逝于福建泉州开元寺。其代表作还有《送别》、《西湖》、《春景》等。所作乐歌后来大部收入丰子恺所编《李叔同歌曲集》。

生2:沈心工(1870-1947),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国音乐教育家,他从日本学校的音乐教育中得到启发,一生致力于音乐教育,曾在日本留学生中组织了“音乐讲习会”研究乐歌创作,所编歌曲题材广泛、内容浅显易懂,且成为最早使用白话文进行歌词写作的音乐教育家。

其代表作有歌曲《体操─兵操》(又名《男儿第一志气高》)、《黄河》等,出版乐歌集《学校唱歌集》等;沈心工是中国近代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初创时期最早的音乐教师,一生作有乐歌180余首,多数是采用外国歌曲的曲调,少数采用中国传统民歌填词或专门作曲,为学堂乐歌运动做出了突出贡献。

师:刚才我们通过学堂乐歌的背景知道了描写的部分内容内容。那么我们接下来就通过欣、欣赏学堂乐歌,听一听反映这些内容的作品有哪些。3.通过欣赏作品,总结学堂乐歌的表达的内容。播放第一组作品:《黄河》、《中国男儿》 师:这一组表达了怎样的内容? 生:富国强兵,热爱祖国……

播放第二组作品:《女子体操》、《勉女权》 师:这一组有时表达了怎样的内容呢? 生:妇女解放,男女平等……

播放第三组作品:《始业式》、《夕会歌》、《春游》、《勉学》 师;第三组表达的是什么内容呢? 生:学习,上学……

播放第四组作品:《从军乐》

师:这一首短小的作品,从题目以及内容上就很直观的提示了我们,那它所表达的内容是? 生:变大了军队的生活,参军……

【合作探究】

师:同学们总结的都非常好,那么我们也了解了这些内容所对应的代表作品。我们再来欣赏两首作品,并结合我们所已经欣赏过的作品。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学堂乐歌有什么特点? 欣赏《男儿第一志气高》、《共和国歌》。

师:我们欣赏了,也讨论了有哪位同学能够说说学堂乐歌有什么特点?

生:内容比较短,根据国外的曲子来填词。反映的是生活中的内容…… 师:同学们回答的都非常好。我们来看一下大屏幕:

学堂乐歌的特点

一、选用欧美流行曲调填词(依曲填词)

二、用古典诗词体填写歌词,文白兼用。

三、内容朴实,作品篇幅短小,传唱度高。师:我们知道了学堂乐歌的特点了,也听了这么多的作品,对比一下我们现在所演唱的这些音乐。大家觉得学堂乐歌对我国音乐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生:

1、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

2、集体歌唱深入人心

3、西方音乐理论在中国传播;

4、培养了人才 师:很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

1、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贡献了一批早期的优秀声乐作品,开“新音乐”创作之先河。

2、使“集体歌唱”这一歌唱形式深入人心,为后来的群众歌咏运动打下了基础。

3、通过乐歌的传唱和学校音乐教育,西方基本音乐理论和技能开始系统地、大范围地在中国传播。

4、培养了中国近代音乐史上最早的一批传播和创建、发展学校音乐教育的人才,为后来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拓展】

* 欣赏电影《城南旧事》插曲《夕歌》并谈谈感受。

【知识梳理】

【情感寄语】

【下

课】

第五篇:走进学堂乐歌

《走进学堂乐歌——沈心工与李叔同》教学设计

音乐鉴赏教案 2010-04-19 23:44:43 阅读73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此课是选自高中人民音乐出版社的第二十六节《沈心工于李叔同》。我选择

这课的原因是: 学堂乐歌是清末民初新兴学校的歌曲,它的内容有反映“富国强兵,抵御外辱”,有宣传科学文明,男女平权思想,还有反映学生生活的,它的兴起与发展促使了中西音乐文化的交流。而沈心工和李叔同作为学堂乐歌的鼻祖,对学堂乐

歌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1、聆听《送别》、《祖国颂》、《体操-兵操》演唱歌曲《送别》,体验和

感受歌曲的情感和时代风格特征。

2、认识,了解沈心工、李叔同的生平及其代表作;通过校园歌曲《同桌的你》的对比,了解我国学堂乐歌的发展。

3、运用旋律,节奏,歌词等音乐要素分析学堂乐歌的风格特征,在探讨中,感悟学堂乐歌对当时社会的价值及对我国现代音乐教育中所产生的影响和抒发

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赏析学堂乐歌中的代表作,并了解学堂乐歌对我国近代音乐所产

生的作用。

难点:用音乐要素分析“学堂乐歌”的风格及特点。

教学方法:教师运用讲授法,直观教学法学生则运用探讨的方法来实现教学目的。教师应注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作品。由于本科学堂乐歌具有浓厚的时代性,所以可以从史学的角度,引导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时期来分析,认识音乐作

品的时代思想和社会价值。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词组连歌(给出一个词组来联想歌曲但是中间有个炸弹歌曲,这首炸弹歌曲就是今天我们上课的主题歌曲。(规定时间2分钟)。词组:离别 教师先唱周华健的《朋友》通过这个环节来导入到《送别》这首歌。激发学

生内心中离别时伤心的情感。教师: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送别》这首歌把,这首歌是在电影《城南往事》

中获得巨大的成功的。介绍电影《城南往事》的故事情节,加深刚刚那种离别时伤感的印象。接着放电影《城南往事》英子毕业的情景,采取无声的方法。问:如果这里采用《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歌曲可以么?为什么?(主要让学生能深刻的体会了解到这首歌曲的情绪以及在电影中的作用)这样就直捣黄龙,这首歌的情绪是怎么样的?下面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小组长上来用四个字来概括,有人说:物在人非;有人说:凄凄惨惨。考虑到每个人的审美能力和理解音乐的能力也不同。

然后让同学们从速度,节奏,歌词上进行听辨。

简单介绍下李叔同的生平、代表作。

复听:《送别》,请学生起来读下《西厢记》片段,叫一对同学来扮演下一对热恋中的情侣对彼此的思念之情,通过表演来把音乐的情绪表现出来。教师总

结:

李叔同的歌词将《西厢记》中情人相别的内容上升,扩展到学子告别,朋友,师长,母校离别情绪,进而引申到对生命,自然,宇宙时间的思考。问:哪为同学能说下《送别》是什么类型的歌曲?是流行啊,或者是爵士还

是学堂乐歌。师:我们先来听下老师演唱的这段温州鼓词。放音乐《温州是个好地方》

维新变法产生后 中国样貌起变化 进步人士推乐歌 人民群众好高兴 一操再操天天操 身体健康为国家 学堂乐歌变思想 你说这是好不好,好不好?

师:“你们知道老师刚刚念的鼓词是描写什么的么?恩,是描写学堂乐歌的。”介绍背景(19世纪末,列强对我国进行瓜分,破坏我国主权,面对这种情况,许多进步人士,通过留学,将西方大量的思想带到中国的新式学堂中教唱。就这

样产生了学堂乐歌)上节课让每个学生回去查找资料:以及过去对学堂乐歌和那时期历史的了解,思考且回答问题-学堂乐歌的内容和历史意义。只有通过这种让同学们自己亲身的体验查找才能熟悉学堂乐歌的概念定和历史意义。查找的方式: A、网络资源:艺雅音乐在线网 中国音乐简史

(十二)——学堂乐歌的兴

起与发展 论文在线和久和中文社区网 学堂乐歌——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开端 B、参考书籍《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学堂乐歌曲集》

C、可以问自己年纪较长的长辈 D、组织参观博物馆,搜集前线资料

请学生站起来有感情的朗读下丰子凯先生在《趣味艺术》中的话语,来站在以前那个角度感受下那个年代里同为学生身份的丰子恺先生对“新乐歌”的感受。引导:老师有个忙,不知道大家能不能帮助老师?运用《祖国颂》的曲子,让同学参当诗人的角色,来体验和写出符合曲子情境的词。填词时要考虑:音乐的乐句与歌词的句逗相吻合。一字多音时要用连音线。尽量先以模仿原曲为主写作。可以自己遍歌词,也可以用古诗古词或其他现成的歌词。这个环节让学生亲自参当词作者的形象,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

现。展示学生的创作作品:选出结合较好的,给以表扬肯定,唱给大家听。一方面学生看到自己头次写的词的以肯定很兴奋,另一当面一个学生得到老师的表演其它同学也想在老师面前得以肯定,加以表扬。

接着让同学们来听下李叔同爷爷对这个曲子陪的词,来感受下和自己的异

同。师:我们知道,在学堂乐歌时期,另一位被称为“学堂乐歌之父”的就是沈心

工。

略带过沈心工的生平和简介。

闭幕倾听《兵操》说说表达了什么思想?接着来欣赏《同桌的你》。此处运用到同种题材类型的歌曲的纵向的空间的发展的方法。让学生分组,A:喜欢听《兵操》的同学B:喜欢听《同桌的你》的同学 来辩论下为什么喜欢所选的歌曲。教师总结:了解到随着时代的发展,歌曲所反应的主题也自然不同。通过辩论的方法来阐述学生对自己所钟爱的歌曲的观点,教师让学生了解到2首歌曲是没有可比之处的,只是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所反应的时代思想也是不同的。

在课堂结束前我设计了几个这节课上的知识点给学生回顾,让学生加深对本

科要点的印象。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学堂乐歌这个特殊的历史产物,认识了为我们学校音乐教育奠基的先人—李叔同、沈心工等老一辈音乐教育家。还尝试了选曲填词的创作。

最后让我们来欣赏下温州大学的校歌来结束本课把。

作者 yuyaobaoni(如有侵权,联系后删除,谢谢)

下载浅论学堂乐歌的特点及意义(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论学堂乐歌的特点及意义(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近代音乐的初期发展——学堂乐歌五篇

    我国近代音乐的初期发展——学堂乐歌 小编推荐>>> 教师考试面试备考指导|13个学科教案【汇总篇】(按住ctrl点击即可查看) 我国近代的历史文化发展是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相互交......

    乐歌的解释及造句

    【注音】: le ge【意思】:(1)音乐与歌曲。(2)有音乐伴奏的歌曲。乐歌造句:1、学堂乐歌的兴起是中国新音乐发展所经历的一种必然现象;2、我很爱当DJ,但是当你在一些夜店放歌的时候,她们常......

    人音版高中音乐说课稿 学堂乐歌说课稿(样例5)

    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模块《音乐鉴赏》第十五单元二十六节 《学堂乐歌》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学堂乐歌》是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十五单元“新音乐歌声初放”中第二十六......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及意义

    一、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 1、浓厚的主观浪漫主义色彩 :侧重于描写大自然的奇景和幻想出来的人物,表现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带有浓厚的虚构和幻想色彩,强调主观情感。抒发诗人豪放......

    羽毛球运动的特点意义[最终版]

    -、羽毛球运动的主要特点{ 一 )不确定性 在进行羽毛球运动时 , 从击球时的某一单个的击球手法和移动步法来看 , 是有一定规律的。但受对方击球后来球的方向有左有右、来球的......

    研讨会的意义和特点

    研讨会的意义和特点 这次大会在两会之后及时召开,意义十分深远。在闭幕式大会上,河南省高校图工委副主任张怀涛研究馆员用“两高”、“两广”、“两大”非常形象地总结这次研......

    上海自贸区的含义、特点及意义

    上海自贸区的含义、特点及其意义。 答:上海自贸区的含义如下: 1)从其涵盖的范围来讲: 上海自贸区是商务部于2013年8月22日通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贸易试验区。试验区......

    中国梦定义、特点、来源、意义

    中国梦,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指导思想。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