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

时间:2019-05-15 03:09: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

第一篇: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

上海凯钲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

1.目的

建立并维持程序以鉴别与评估所有作业或活动的安全卫生风险,并对鉴别出的安全卫生风险以登录和区分,列出重点和优先次序,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对风险加以控制。2.范围

一切具安全卫生风险的作业或活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尘毒、噪声、触电、腐蚀、燃烧、爆炸、打击、坠落、碰撞、铰辗、刺割等危险因素,以及可能的对供应商的要求。3.权责

3.1由安全主任会同各部门安全负责人定期对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并针对性地制定预防整改措施;3.2各部门相关人员给予协助、配合; 3.3相关部门负责落实预防整改措施;

3.4安全主任对各项预防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实施监督、检查,并评核其有效性;3.5社会责任委员会进行稽查,并对不符项提出整改要求。4.程序

4.1成立鉴别与评估小组

4.1.1安全卫生风险的鉴别与评估由社会责任及安全卫生管理代理人负责。

4.1.2成立由社委会、该作业或活动的部门主管、直接参加人或代表组成的安全卫生风险鉴别与评估小组。

4.1.3小组成员需对该作业或活动有深入的认识或经验,以及具备对风险和作业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4.1.4对具重大风险和影响者,如公司内部缺乏合适的分析评估人员时,需聘请或咨询外部有关专业人士。

4.2确定鉴别与评估风险的准则

4.2.1根据公司生产经营实际情况,确定适宜的鉴别与评估风险的准则。

4.2.2安全卫生风险不仅针对人员健康伤害,也包括造成生产、财产损失及环境冲击。4.2.3在鉴别与评估安全卫生风险的过程中,须考量下列各相关项:

a.化学性危害,包括吸入、皮肤吸收、误食或错误注射有毒害之烟雾、蒸气、液体、粘液等。

上海凯钲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b.物理及机械性危害包括噪声、振动、辐射、温度、压力、雷射、微波、紫外线、坠落、撞击、机具切割、夹、卷等。

c.生物性危害,包括病毒、细菌、原生虫、昆虫等。

d.人体工学性危害,包括疲劳、作息周期的影响、超时工作的负荷、单调重复性的工作、在固定的速率中工作、精神性和其他的压力。

4.2.4在执行鉴别与评估安全卫生风险时,必须考虑下列事项所导致的不利情况: a.正常操作条件。

b.异常操作条件,包括停、开车的情形。c.突发事件、意外事件以及潜在的紧急状况。d.过去、现在以及规划的活动。4.3先期安全卫生审查

4.3.1审查的目的,在于涵盖所有的安全卫生风险,了解公司安全卫生状况,以做为建立安全卫生管理系统的基础,同时提供明确的数据与结果,作为日后持续改善安全卫生绩效的基准。

4.3.2审查必须涵盖五类关键课题: a.法令规章之要求事项。b.重大安全卫生风险之鉴别。

c.所有现行社会责任及安全卫生管理措施与程序之检视。d.以往突发事件调查结果回馈之评估。e.利害相关者(员工、工会等)之观点。4.4鉴别与评估的方法

4.4.1按照“物(不安全状态)—人(不安全行为)—环境—管理”进行分类,采用查核表、访谈、直接的检查与量测、以往的稽核结果、危害与可操作分析、假设状况分析、失误模式与影响分析等方法来进行分析与审查。识别生产过程中存在或潜在的危险因素,包括危险设备、危险物质和危险工种;4.4.2 将存在危险因素的工作分成若干顺序的步骤,并对每个步骤进行安全分析, 识别出每一个工作步骤的危险源、危险部位、起因物和致害物;4.4.3对这些潜在危险可能造成人员受伤、财产受损和生产延误的风险程度进行深入的分析、评估;通过审查,对各类作业或活动进行筛选和分类,对鉴别出的风险予以登录,并列出重点和优先次序。

上海凯钲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4.4.4 根据公司阶段性政策、作业或活动特性、成本/效益分析和技术面的取舍,对具安全卫生风险(尤其是具显著风险者)的作业或活动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以控制或降低其风险,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整改措施;4.4.5找出受到或可能受到危险因素伤害的人员,对这些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以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并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相关部门按照整改预防措施认真落实整改,以消除、减少和限制潜在的危害。

4.4.6注重对相关资讯、文献和案例的搜集、整理和分析,为后续设计、改造、控制及鉴别与评估安全卫生风险提供借鉴与指引。

4.4.5.1对已经鉴别与评估出的具重大安全卫生风险(高于某一特定程度,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生产停顿、超过一定金额的财产损失或对环境产生重大危害)的作业或活动,每半年重新评估一次;如在日常运作或检查中发现风险有增加的趋势,则应适时进行重新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

4.5 鉴别评估的频率

4.5.1引入新的具危害性的作业或活动,或者作业或活动重要构成要素发生变更,有关责任人应及时将情况报社委会,由社委会组织鉴别与评估小组适时进行风险鉴别与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措施。4.5.2每年对中度及以上风险重新鉴别与评估一次。

4.5.3根据重新鉴别与评估结果,维持对重大安全卫生风险登录表之更新。4.6 安全委员会负责本程序的制订、审查和修订。

第二篇:剖宫产术后并发症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

剖宫产术后常见并发症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

1、产褥期感染增加

此是剖宫产最常见的并发症。术后发病率与剖宫产术式、手术次 数、产程长短、破膜时间长短及有无宫内感染和抗生素应用有关。

术后感染多以盆腔急性炎症出现,如未能控制,感染可扩散发生腹膜炎和盆腔血栓性静脉炎,严重者可发生败血症及中毒性休克。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做好围手术期准备,及时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围手术期合理应用抗生素,术中加强无菌操作,有助于减少产褥期感 染的发生。

2、子宫切口愈合不良

影响子宫切口愈合的因素有: ①全身因素: 如患者营养状况、是否存在引起子宫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是否合并影响切口愈合的慢性全身性疾病等;②切口类型: 子宫下段横切口优于子宫体部各类切口,但如在子宫下段与体部交界处切开也妨碍切口愈合;③操作: 缝合过紧过密影响子宫局部血运。防治: 加强孕妇围手术期管理,纠正贫 血及低蛋白血症;缝合不宜过紧过密;注意手术时机的把握。

3、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

多发生在产后 1 周至数周,目前认为出血的原因除胎盘附着部位复旧不全、感染、胎膜胎盘残留及子宫内膜炎外,主要由于子宫切口愈合不佳所致。常因术中子宫切口出血,缝合过紧过密,影响局部血运,影响愈合,引起晚期产后大出血。处理原则是加强宫缩,控制感染,无效时可施行子宫动脉栓塞术,但子宫切除的几率仍然很高。

因此关键在预防。

4、肠梗阻

多见于术后动力性(麻痹性)肠梗阻和非动力性(机械性)肠梗阻,前者由于手术麻醉及镇痛影响肠蠕动恢复或进食过少发生低钾血症所致;后者则为增大的子宫影响肠管正常排列位置或术后粘连所致。剖宫产术前肠胀气会增加肠梗阻的发生几率。术中操作注意防止肠粘连,术后早期活动及饮食,促进肠蠕动,是减少肠粘连的有效方法。

5、盆腔、下肢静脉血栓栓塞

妊娠期血液多呈高凝状态;增大子宫的压迫使盆腔及下腔静脉血流缓慢;剖宫产麻醉时,下肢静脉扩张,血流缓慢,手术操作损伤血管壁;术后产妇卧床时间相对较长、肢体活动少、止血药物应用等,均可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增加下肢、盆腔血液循环,对于高危人群合理使用肝素类药物抗凝,均有利于防止血栓形成。

6、围生期子宫切除发生率增加

文献报道剖宫产术后子宫切除发生率,为阴道分娩后子宫切除的 23倍。主要原因包括不能控制的子宫出血、子宫复杂裂伤并感染。对于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患者,术前应详细制定救治措施,术前发现凝血功能异常,提早纠正,尽可能减少子宫切除的几率。

7、剖宫产对母体的远期影响及防治

⑴盆腔粘连

盆腔粘连是剖宫产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粘连的形成与腹膜纤维蛋白沉积和纤维蛋白溶解能力之间的不平衡有关,腹膜的炎性反应、异物反应、对腹膜的剥离、缝合等,均可使纤维蛋白溶解能力下降,导致粘连。术中减少组织损伤,缩短手术时间,避免组织干燥;关腹前吸净腹腔积血,以防血液中纤维蛋白析出引起粘连。手术切口部位应用透明质酸,术后加强抗炎、抗感染可减少盆腔粘连的发生。保守治疗无效可考虑手术松解粘连。

(2)子宫内膜异位症

包括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和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多见于早产剖宫产、子宫体部剖宫产,术时将微小子宫内膜碎片遗留种植于腹部切口,继续生长而成。彻底切除病灶是本症最好的治疗方法。预防则需在剖宫产手术时保护切口,创面充分冲洗,减少内膜细胞局部停留。多数学者主张缝合子宫时,不要穿透子宫内膜。

(3)再次妊娠时子宫破裂

再次妊娠时子宫破裂是剖宫产术后潜伏存在的严重并发症。现在 有剖宫产史的妇女再次妊娠的比率呈上升趋势,对于这部分妇女,当再次妊娠时经阴道分娩是其发生子宫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病例试产,严密观察产程,避免宫缩剂的应用,注意子宫下段有无固定压痛,做好输血和手术 准备,适时终止试产,有助于防止再次妊娠时子宫破裂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4)再次妊娠时前置胎盘、胎盘植入

剖宫产后子宫内膜有退行性变,再次受孕后底蜕膜往往发育不

良、血供减少,使胎盘面积扩大,前置胎盘发生率增高。因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处内膜局部常有缺损,受精卵在缺损处着床,绒毛侵入肌层造成胎盘植入。前置胎盘、胎盘植入 的发生对妊娠及分娩全过程,均可能造成较大影响。

(5)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部位妊娠

目前认为可能由于剖宫产引起切口处内膜间质蜕膜缺乏或有缺陷,受精卵在此着床时,滋养细胞可直接侵入肌层并不断生长,绒毛植入甚至穿透子宫壁,发生子宫破裂出血。剖宫产子宫瘢痕部位妊娠临床上很难诊断,子宫切除率和患者病死率均较高。当有剖宫产史的妇女再次妊娠要求人工流产时,应先作超声检查了解孕囊位置是否在剖宫产切口处,其血流是否丰富。若考虑有可能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时,则采用甲氨 蝶呤等药物治疗或子宫动脉栓塞术。出血不止则行子宫切除术。

总之,剖宫产术并发症的防治,预防胜于治疗。一方面产科医务人员要更新服务观念,提高产科整体质量,提高医务人员的助产技能,提供人性化高质量服务,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干预,使自然分娩成为安全幸福的过程;另一方面提高手术质量和手术技能,促进包括麻醉、医生、护士的整个手术团队配合建设;同时加强围生期孕妇的保健工作,开展健康教育,使孕产妇及其家属对妊娠、分娩的基础知识和分娩方式有所了解,在知情基础上选择分娩方式,减少社会因素性剖宫产。只有如此,才可能使剖宫产这一技术,应用得高效而必要,达到最 大限度保障母婴的安全,最大限度减少母婴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

第三篇:食品安全与风险评估

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及相关应对措施

提到食品安全,没有人觉得陌生,但食品安全到底是怎么回事,与食品安全相关的问题又有哪些,或许能讲清楚的人并不多。现在大家都在谈“食品安全”,那么食品安全到底是什么意思?与食品安全非常接的两个概念是“食品质量”和“食品卫生”,这三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尤其是“食品安全”与“食品质量”。人们概念认知的不清晰,导致将所有“食品问题”等同于“食品安全问题”,这对社会的稳定是极为不利的。

食品安全指的是食品(食物)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要求,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导致消费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中国有一句人们耳熟能详的古话,叫做“民以食为天”。“吃”一直是百姓生死攸关的大事,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对食品质量安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外对食品设置的技术贸易措施越来越多,其指标越来越严;科学技术的发展也给食品安全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因此,人们在强调“民以食为天”的同时,又在呼吁“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我国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

食品安全问题具体表现为人体健康问题。但食品安全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独立的问题生的一系列复杂问题的集中反映。可以认为食品安全问题是诸多社会矛盾的反映,治本的方法在于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模式。

实际上食品安全问题一直都是存在的,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的有毒有害物质的发现,以及食品科技的发展,食品安全问题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于是就引起了消费者和政府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近年来发生的疯牛病、禽流感等等。人们发现很多动物疾病也会传染到人类,这使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更加关注,消费者对食品的生产、加工、贮藏、运输和营销过程都表现了空前的兴趣。

1.微生物、寄生虫、生物毒素等生物污染

在整个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都可能因管理不善而使病原菌、寄生虫滋生及生物毒素进入人类食物链中。微生物及其毒素导致的传染病流行,是多年来危害人类健康的顽症。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资料,在过去的20多年间,在世界范围内新出现的传染病已得到确认的有30余种。此外,我国海域辽阔,海洋中寄生吸虫及其他寄生虫种类繁多,这些自然疫源性寄生一旦侵入人体,不仅能造成危害,甚至可导致死亡。人类历史上一些猖獗一时的传染性疾病如结核病、脑膜炎等,在医药卫生及生活条件改善的情况下,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现实证明人类在与病原微生物较量中的每一次胜利,都远非一劳永逸,微生物和寄生虫污染是造成食品不安全的主要因素,也始终是各国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努力控制的重中之重。

2.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物在食品中的存在,有其自然背景和人类活动影响两方面的原因。其中,无机污染物如汞、镉、铅等重金属及一些放射性物质,在一定程度上受食品产地的地质地理条件所影响,但是更为普遍的污染源则主要是工业、采矿、能源、变通、城市排污及农业生产等带来的,通过环境及食物链而危及人类健康。在人类环境持续恶化的情况下,食品中的环境污染物可能有增无减,必须采取更有效的对策加强治理。

3.农药与兽药残留

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对食品安全性产生的影响,已成为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焦点。我国有机氯农药虽于1983年已停止生产和使用,但由于有机氯农药化学性质稳定,不易降解在食物链、环境和人体中可长期残留,目前在许多食品中仍有较高的检出量。

4.其它:转基因食品及放射性污染

目前,放射性物质对食品污染导致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放射性物质不仅对直接受污染的食品造成危害,而且会沿着食物链继续产生影响,最终对人体造成损害。因此,食品的放射性污染必须作为重要危害的因素进行控制。此外,随着辐照保藏技术在延长食品保存期中的应用,放射剂量和残留等问题也应该作为重要的控制因素。

二、我国当前食品安全问题解决对策

面对当前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我国已经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并采取了多项措施来保障食品的安全。同时,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工商局和卫生部门也加大了对生产企业、市场食品的监督抽查力度。目前已形成了全国上下重视食品安全,狠抓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并取得了许多阶段性成果。从整体上看,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有很大的改进,但要进一步解决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素质

对全民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利用一切媒体宣传食品安全科普知识、科学种植养殖知识等;二是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使国民珍爱我们的环境,使每一个人在办每一件事时,都要从保护我们的环境出发。三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诚信、公德的宣传教育,加强社会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的建设,形成诚实、诚信的社会氛围,只有全民素质提高了,食品安全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2.完善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规和标准,提高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技水平研究并提出既符合WTO有关原则,又适应于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技术法规、标准,制订配套性、系统性、先进性、实用性均较强的质量标准和相关技术标准,加快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步伐,全面提升国家的食品安全的标准化水平。还要不断提高国家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为国家食品安全控制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3.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目前我国涉及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仍不完善,部分法律法规也不符合国际规则,为此要加强有关法律法规的立法工作,构建既符合国际惯例,又充分反映我国实际状况和发展需要的法律法规体系。要对我国现行有关推行农业标准化和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的法律法规进行全而整理、修订,去除违背国际规则、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和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环境要求的部分;根据我国实际需要,借鉴国际经验,针对我国农业标准化和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之处,进行填补、充实、立法。

4.加大监督力度,坚决打击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

加强食品市场的监管力度,从源头、生产、流通、销售各环节控制食品的污染,加大对涉及食品安全事件责任企业和责任人的惩罚和打击力度,健全市场管理和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和不安全食品的强制召回制度,确保消费者吃上放心安全的食品。各级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要经常对农产品和食品实行监督抽查,增加抽查的次数和覆盖面。对制假、售假不法行为,从严、从重予以打击,造成一种高压态势,使不法分子不敢铤而走险。

总之,食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管理不善,可能危及到人民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大范围的食品安全事件能引起社会恐慌及**,在一定时期,还能上升为政治问题,近些年国外煽起的反对“中国制造”事件可见一斑。做好食品安全工作,是上起政府,下至每个国人的职责。推进食品整个生产链的标准化,食品企业不仅要依法办事,更要铭记道德准则。保证食品安全功在社会,利在全民。

第四篇: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食品贸易的国际化,食品安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断扩大,食品安全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当前, 如何保证食品的安全,维护消费者权利,促进食品贸易健康发展,是各国必须思考解决的问题。所以,对食品安全进行风险评估与管理是相当有必要的,这是合理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手段,可为食品安全决策提供系统和规范的科学数据。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食品安全也是一门专门探讨在食品加工、存储、销售等过程中确保食品卫生及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隐患,防范食物中毒的一个跨学科领域。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指对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所进行的科学评估,包括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风险特征描述等。

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是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选择和实施适当的管理措施,尽可能有效地控制食品风险,从而保障公众健康。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发展趋势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是目前国际通行的食品安全防范方式,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刚刚起步。风险评估是风险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的食品科技体系主要是围绕解决食物供给数量建立起来的,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相对较少,目前还没有广泛地应用与国际接轨的危险性评估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食源性危害关键检测技术和食品安全控制技术还比较落后。

如何进行风险管理

(1)风险管理应当采用一个具有结构化的方法,它包括风险评价、风险管理选择评估、执行管理决定、以及监控和审查。(2)在风险管理决策中应当首先考虑保护人体健康。(3)风险管理的决策和执行应当透明。

(4)风险管理应当通过保持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估二者功能的分离,确保风险评估过程的科学完整性,减少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之间的利益冲突。

(5)风险管理决策应当考虑风险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如有可能,风险的估计应包括将不确定性量化,并且以易于理解的形式提交给风险管理人员,以便他们在决策时能充分考虑不确定性的范围。(6)在风险管理过程的所有方面,都应当包括与消费者和其他有关团体进行清楚的相互交流。在所有有关团体之间进行持续的相互交流是风险管理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五篇:(财务风险控制)实验室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

(财务风险控制)实验室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

实验室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程序

一、检验职业感染的现状

经血、呼吸道、粘膜传播疾病直接危害着检验工作者身体健康。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约有1.3亿人携带HBV,HBV表面抗原(HBsAg)的携带率为8%-20%;自90年代以来HCV感染也呈上升趋势,其感染率为3%。目前艾滋病感染在我国的流行已进入增长期。在无偿献血人群中检出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等病毒感染占有一定的比例。经调查显示,针头和玻璃碎片是主要锐器致伤因子,经常接触针头者发生锐器伤的危险是不经常接触者的23倍。多种传染病是通过血液传染的,而血液检验中的职业暴露大多数来自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验操作和标本采集过程中,意外被带病原体的血液污染破损的皮肤或被病原体感染的针头、血常规采血针、采血玻璃管、吸头等锐器刺破皮肤,呼吸道吸入气溶胶也是传播方式之一。因此,检验人员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危险。

1.传播途径

检验人员感染疾病的一般传染途径有:

(1)皮肤破损:带有HIV、HBV、HCV、梅毒等病原体的血液,长时间接触小伤口、溃疡、擦伤等破损皮肤,将会造成机体的感染。

(2)穿刺:由于针头、刀片等对皮肤的意外损伤,使带有病毒的全血、血清或血浆进入皮下或循环系统,造成感染。这种针头意外损伤是职业性HBV和HIV感染最重要的原因。带有HIV的针头意外穿刺皮肤后,HIV感染的可能性在0--0.9%之间,平均为0.4%。而对于HBV,这个可能性在6%-30%之间,平均为18%。有学者进行了相应的统计推算,每1000个艾滋病病人,每年会产生1例由于针头意外造成的职业性HIV感染;而每1000个乙肝患者,每年会产生45例类似职业性HBV感染。由于HBV在人群中的感染率比HIV高得多,在一定人群中,每年产生的因针头意外造成的职业性HBV感染比HIV多得多。

(3)粘膜:由于试管未封闭、离心意外等造成的血液飞溅,带有病原体的血液与口腔、鼻腔黏膜或眼结膜等接触,可以造成感染。还有被HIV、HBV、HCV、梅毒等病原体污染的电话、仪器、工作台面等接触,也可以造成感染。

(4)吸入含病原体的气溶胶引起感染:在采血窗口或发放化验单时,直接与病人面对面接触交谈,易感染呼吸道疾病。此外,能引起气溶胶的操作或事故有离心、溢出或溅洒、混合、混旋、研磨、超声以及开瓶时两个界面的分离等。

2.危害因素

(1)血源性危害:调查研究发现,检验人员被针刺伤占第2位。最常见危害较大的职业传染病有以下3种:

1)乙型肝炎:

HBV是检验人员面临传播危险性最大的血源性疾病,HBV在血液中的浓度可以高达108-109拷贝/ml,检验人员感染率较高。HBV主要传播途径是经血液的传播,病毒携带者血液中HBV的浓度很高,针刺伤时,只需0.004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

2)丙型肝炎:丙肝病毒(HCV)在血液中的浓度在102-103/ml左右,主要经血液传播,因此通过注射、针刺、含HCV血液污染的伤口和其他密切接触传播。丙型肝炎大多数患者的症状不明显,往往不容易被发现,可表现为流感样症状,有时会造成比HBV更严重的后果。

3)艾滋病(AIDS):近年来我国AIDS的流行对检验人员造成了日益严峻的职业性感染威胁。HIV在血液中的浓度通常在100-104拷贝/ml,被HIV污染的锐器刺伤而感染的比率为0.3%。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最新资料显示,截止到2000年底美国医护人员中已有57人被确诊感染了HIV,其中实验室技术人员19人。

(2)呼吸道、接触及节肢动物叮咬危害因素

病原微生物感染: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特别是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内操作的任何疏忽、失误都可能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常见感染:结核分枝杆菌、肠道致病菌等。

3.防护措施

(1)增强检验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及防护行为: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危害,检验工作人员应主动地从多方面了解关于HBV、HCV、HIV等相关的知识,了解各种病毒的传播方式,使自己知道采取什么样的防护措施。医院和检验科应高度重视,定期加强教育,让检验工作人员都意识到自我防护的重要性,自觉地养成良好的习惯。

(2)规范操作程序:各类医疗废物、垃圾必须分类放置,及时消毒后,再由卫生清洁人员取走。特别注意对损伤性医疗废物的及时处理。严格防止感染或致病因子外泄而污染环境。要严格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检验科应制定一套有关卫生防护的规章制度,人人都应自觉遵守。如在实验室内禁止吸烟、吃东西、接听手机;在免疫学检验室和细菌室工作,要戴口罩和手套。防止各种液体飞溅,必需避免手或皮肤直接接触,若有意外污染应及时消毒、冲洗并擦干飞溅出的液体。在离心机停止转动前时,不要打开顶盖,以减少气溶胶的产生。更不要用手去使离心机减速,避免机械损伤的发生。

(3)避免锐器损伤,熟练掌握锐利器械的使用:感染性的各种针管、吸管、吸头、试管、玻片等用后及时放在专用容器内;用过的针头不要套回针帽,避免刺伤。锐器损伤后立即挤出伤口处的血液,用肥皂水和流水清洗伤口,2%碘伏消毒后纱布包扎,可套橡皮指套

(或橡皮手套),下班前洗手再重新消毒包扎,并准确记录上报,确认损伤器械是否来自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以使受伤者及时得到监测和治疗。

(4)重视手部清洁:院内感染病原体传播最主要媒介是污染的手。戴医用乳胶手套可以为医务人员提供很好的保护。乳胶手套尽管不能避免针头造成的机械损伤,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皮肤与血液的接触。而且,当针头造成意外损伤后,乳胶手套还可以起到一种阻挡、封闭作用,减少进入伤口的血量,从而降低感染。正确的洗手方法可使手表面的暂居菌减少1000倍,用普通肥皂和清水擦揉15s以上,可清除暂居菌或降低其在皮肤上的密度,搓洗15s,手表面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下降77%,洗2分钟可降低85%;对铜绿假单胞菌效果更好,搓洗12s便可去除92%,洗2分钟可去除97.8%。

(5)职业暴露的局部处理:工作中职业暴露后现场急救处理非常重要,若黏膜暴露应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反复冲洗干净;皮肤意外接触到血液等污染物,应立即以肥皂和清水冲洗;若被血液污染的针头或仪器等锐器刺伤,对伤口进行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和流水清洗伤口,用70%酒精、0.2%-0.5%过氧乙酸、0.5%碘伏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带手套等,发生意外伤害暴露后要立即进行伤口局部处理,并立即报告预防保健部门,受伤者及患者进行HBV、HCV、HIV和梅毒等检测。依据检测结果尽快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减少职业感染率的发生。

二、实验室风险评估目的风险评估的目的就是确定实验室防护等级,建立生物安全防护机制,配备适当的防护用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评估的范围是科室所有涉及到的病原微生物,以及对化学、物理、辐射、电气、水灾、火灾、自然灾害和噪音等进行风险评估。科室管理机构要统筹安排。

评估的结论要十分明确,包括危险程度极低的微生物。

可以根据实验室工作特点、仪器使用,打包评估。

危害性评估始于实验室设计建造之前,实施于实验活动之中,在使用之后还需进行定期的阶段性再评估。

当发生实验室意外,或新发传染病,或严重疫情时,应特别注意要安排此项工作。

紧急、意外事故应对方案提供以下操作规范:

1.防备火灾、洪水、地震和爆炸等自然灾害

2.意外暴露的处理和污染清除

3.意外事故发生时的继续操作、人员紧急撤离

4.人员暴露和受伤的紧急医疗处理,如医疗监护、临床处理和流行病学调查。

三、风险评估内容

(一)生物因子危害评估

生物因子(biological

agents)概念:可能引起感染、过敏或中毒的所有微小生物体,包括基因修饰的、细胞培养的和寄生于人体的。

(1)危害评估内容包括生物因子已知或未知的特性,如生物因子的种类、来源、传染性、传播途径、易感性、潜伏期、剂量-效应关系、致病性、变异性、在环境中的稳定性、与其他生物和环境的交互作用、流行病学资料、预防和治疗方案等。

(2)制定评估报告:各种因素的风险发生概率程度、针对这些风险采取的预防措施以及风险发生后的补救方法。

依据2006年1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对医院检验科可能接触的病原体进行评估。

表1.细菌、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病毒分类名录

举例:

1、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一)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传播与致病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在空气、水、灰尘及人和动物的排泄物中都可找到。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行病学一般有如下特点:季节分布,多见于春夏季;中毒食品种类多,如奶、肉、蛋、鱼及其制品。此外,剩饭、油煎蛋、糯米糕及凉粉等引起的中毒事件也有报道;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鼻腔带菌率83%,所以人畜化脓性感染部位常成为污染源。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化脓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可引起局部化脓感染,也可引起菌血症、肺炎、伪膜性肠炎、心包炎、骨髓炎等,甚至败血症、脓毒症等全身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力强弱主要取决于其产生的毒素和侵袭性酶此外,金黄色葡萄球菌还产生溶表皮素、明胶酶、蛋白酶、脂肪酶、肽酶等。

(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物学特性

典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球型,直径0.8μm左右,显微镜下呈单个、成双以及排列成葡萄串状。无芽胞、鞭毛,大多数无荚膜,革兰氏染色阳性衰老、死亡和被白细胞吞噬后的菌体革兰染色呈阴性。菌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需氧或兼性厌氧,最

适生长温度35~37℃、最适pH7.4~7.6。

金黄色葡萄球菌有高度的耐盐性,可在10-15%NaCl肉汤中生长。可分解葡萄糖、麦芽糖、乳糖、蔗糖,产酸不产气。甲基红反应阳性,VP反应弱阳性。许多菌株可分解精氨酸,水解尿素,还原硝酸盐,液化明胶。

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对磺胺类药物敏感性低,但对青霉素、红霉素等高度敏感。

(三)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与诊断

1.标本采集采自不同感染部位的各种标本,包括血液、脑脊液、穿刺液;痰液、脓液、创伤分泌物、尿液、粪便和呕吐物等。

2.直接涂片镜检直接涂片检查在正常情况下呈无菌状态的体液标本如血液、脑脊液、穿刺液等,若有检出革兰氏阳性,显微镜下呈葡萄状排列、无芽胞、荚膜,直径0.5-1μm的球菌。即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3.分离培养可以选用普通营养琼脂平板、血平板和高盐甘露醇平板,血平板用葡萄糖肉汤增菌培养基。该菌在普通肉汤中呈均匀迅速混浊生长;若接种于琼脂平板上35℃过夜后可形成直径约2~3mm的厚菌落、湿润有光泽、呈金黄色不透明圆形凸起。若接种于血平板,菌落周围可形成明显的透明的β—溶血环。在高甘露醇平板上金黄色葡萄球菌生成淡橙黄色菌落,以此可与其他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相鉴别。

4.鉴别实验

(1)血浆凝固酶试验:血浆凝固酶分为结合型和游离型。前者结合在细菌的细胞壁上,能直接作用于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使之转化为纤维蛋白,环绕菌体而形成凝块。而游离型血浆凝固酶则在产生后被分泌到菌体外,不能直接作用于纤维蛋白原,但可以激活血浆凝血酶原,使之转化成凝血酶,后者再作用于纤维蛋白原使其转化为纤维蛋白。具体的测量方法也因此分为玻片法和试管法两种。

(2)耐热核酸酶试验:将24小时肉汤培养物沸水浴处理15min,用接种环划线刺种于甲苯胺兰-DNA平板,35℃培养24小时,在刺种线周围出现淡粉色者为阳性。本试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阳性。

(3)甘露醇发酵实验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发酵甘露醇。

(4)Staphaurex

胶乳凝集实验是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一种快速、简便的商品化直接凝集试验。

5.生化鉴定如上述,注意与其他凝固酶阳性的葡萄球菌的鉴别要点:PYR(吡咯烷酮-β-萘基酰胺)试验阴性;VP试验阳性;鸟氨酸脱羧酶试验阴性。

6.免疫学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对流免疫电泳方法可检测金葡菌的磷壁酸抗体。

7.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PFGE脉冲场凝胶电泳以及酶切图谱分析等。

(四)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防治及生物安全防护

1.细菌的防治

(1)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控制主要包括:

1)防止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食品,防止带菌人群对各种食物的污染。

2)防止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的生成。

3)无菌措施(如检查病人前后彻底洗手和消毒合用的器械)至关重要。无症状的鼻腔带菌者,除非所带菌株十分危险或被怀疑为暴发流行的传染源,一般不必隔离。

治疗包括脓肿引流,抗生素(重症病人需肠外给药)和全身支持疗法。培养标本应在开始治疗前或更换抗生素之前获取。抗生素的选择和剂量取决于感染的部位,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

医院获得的葡萄球菌和大多数社区获得的菌株,通常对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和抗假单胞菌青霉素有耐药性。大多数菌株对耐青霉素酶青霉素、头孢菌素、亚胺培南类、庆大霉素、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林可霉素和氯林可霉素敏感。

目前耐甲氧苯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菌株日益增多。MRSA菌株通常对耐β-内酰胺酶青霉素,头孢菌素和卡巴培南类有耐药性。这些细菌对氨基糖苷类和大环内酯类(红霉素,克拉霉素,阿齐霉素,林可霉素和氯林可霉素)的耐药性也很普遍。

虽然亚胺培南-西拉司丁或喹诺酮类对某些MRSA感染是有效的,但静脉注射万古霉素为首选。肾功能正常成人的通用剂量是每6小时静脉注射500mg或每12小时静滴注1000mg,至少在1小时内滴完。肾功能受损时,剂量应根据血清中药物的浓度加以调整,疗程视感染部位及病人的反应而定,但一般为2~4周。某些严重的或有并发症的感染,可能需要静脉给药治疗6~8周,然后再口服治疗1个月或更长时间。

可用于替代万古霉素治疗MRSA感染的药物有:TMP-SMZ,成人剂量为TMP10~15mg

/(kg.d)加SMZ50~75mg/(kg.d),分剂口服或肠外给药,每次间隔8小时或12小时,连续2~4周;利福平(600mg/d)口服或肠外给药;肠外给亚胺培南-西拉司丁(500mg每6小时1次)或美罗匹宁(0.5~1.0g每8小时1次。但利福平不要单独应用,因为细菌很易产生抗药性。在治疗异物相关性MRSA感染或浆膜腔MRSA感染时,利福平和氨基糖苷类是有用的辅助药物。邻氯青霉素,双氯青霉素,TMP-SMZ,环丙沙星及局部用莫匹罗星(mupirocin)可用于治疗MRSA

带菌状态,但MRSA对这些药物可产生抗药性。抗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RE)菌株的流行日益增加,这种菌株在实验室中可将引起抗万古霉素的基因转为凝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菌株,而在感染的病人中则转变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离株。可是这些葡萄球菌很容易对治疗这类感染的其他药物产生抗药性。杆菌肽,若有的话,可试用于治疗抗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感染。对这些病人应严格隔离,以防他们的细菌传播。

2.细菌的生物安全防护

根据《病原微生物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人间传播的微生物名录(待颁布)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三类,BSL-2。相关的防护事宜包括:

(1)操作要求

1)实验时,未经实验室主任同意,限制或禁止进入实验室。

2)不许在工作区域饮食、吸烟、清洗隐型眼镜和化妆。食物应存放在工作区域以外专用橱柜或冰箱中。

3)所有的操作过程应尽量细心,避免产生和溅出气溶胶。

4)对于污染的锐器,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包括针、注射器、玻片、加样器等。

5)注射和吸取感染材料时,只能使用针头固定注射器或一次性注射器(即注射器和针头是一体的)。用过的一次性针头必须弯曲、切断、破碎、重新套上针头套、从一次性注射器上去掉,或在丢弃前进行人工处理,要不将之小心放入不会被刺穿的、用于收集废弃锐器的容器中。非一次性锐器必须放置在坚壁容器中,转移至处理区消毒,最好高压杀菌。6)打碎的器皿不能直接用手处理,必须用其它工具处理,如刷子和簸箕、夹子或镊子。盛污染的针头、锐器、碎玻璃的容器在倒掉前,应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消毒。

7)所有的培养物、储存物及其它规定的废物在释放前,均应使用可行的消毒方法进行消毒,如高压灭菌。转移到就近实验室消毒的物料应置于耐用、防漏容器内,密封运出实验室。离开该系统进行消毒的物料,在转移前应包装,其包装应符合有关的法规。

8)溅出或偶然事件中,明显暴露于传染源时,要立即向实验室主任报告。进行适当的医学评估、观察、治疗,保留书面记录。

9)按日常程序、在有关传染源的工作结束后、尤其是传染源溅出或洒出后、或受到其他传染源污染后,实验室设备和工作台面应当使用有效的消毒剂消毒。污染的设备在送去修理、维护前,要按照相关的规定消毒;在离开设施转移前,要按照相关的规定打包运输。(2)安全设备

1)正确使用和保养生物安全柜、最好是二级生物安全柜、或其他合适的人员防护设施、或物理遏制装置。

2)确定可能形成传染性气溶胶或溅出物的实验过程,包括离心、研磨、匀浆、剧烈震荡或混匀、超声波破裂、开启装有传染源的容器、采集感染标本等。

3)涉及高浓度或大体积的传染源时,若选用密封转头或带安全罩的离心机,若转头或安全罩仅在生物安全柜中打开,则可在开放实验室内离心。

4)当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外处理标本时,需采取面部保护措施(跟镜、口罩、面罩、或其他防溅装置),以免传染源或其他有害物溅或洒到面上。

5)在实验室内,必须使用专用的防护性外衣、大褂、罩衫或制服。人员到非实验室区域时,防护服必须留在实验室内。防护服可以在实验室内处理,也可以在洗衣房中洗涤,但不能带回家中。

6)可能接触潜在传染源、被污染的表面或设备时,要戴手套。一次性手套不用清洗、不能重复使用,不能用于接触“洁净”的表面(键盘、电话等),也不应当戴着到实验室外。要备有带滑石粉的乳胶手套。脱掉手套后,要洗手。

(二)实验室工作岗位风险评估

例:1.标本运送岗位

2.免疫(HIV)检测岗位

下载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word格式文档
下载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海外上市的风险与评估

    海外上市的风险与评估 海外上市拓展了国内公司的国际化视野,同时也给寻求海外上市的国内公司带来如下诸多风险: 1、面临信息披露的压力:许多内地企业上市前的动作并不十分规范,......

    企业风险评估与危机管理

    風險的概念於19世紀末最早出現在西方經濟領域中,目前已廣泛應用於經濟學、社會學、工程科學、環境科學和災害學領域中。風險管理(Risk Management)是對風險進行識別、估計、評......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评估与管理

    王晓雯1张妍1昃伟2(1、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北京1000812、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北京100081)【摘要】 无论是在经济平稳发展时期还是金融动荡时期,流动性问题始......

    房地产评估的风险与防范

    房地产评估的风险与防范 房地产估价是一种社会中介活动,这种活动是因为社会信息的不平衡产生的,房地产评估工作的成果是以评估报告的形式体现的,房地产评估报告是全面、公正、......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工作制度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工作制度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规定,为做好中心食 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工作,确保监测与评估工作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食品......

    会计自我风险评估与对策

    自我风险评估与对策 摘要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国内会计人员正面临较大风险和巨大机遇。会计风险呈现出客观性、波动性、可控性等特点。对会计风险加以控制的主要......

    财产保险风险评估原理与实务

    财产保险风险评估原理与实务 专 业:编写单位:商业保险系财险教研室作 者:王健康审核人员:龙卫洋修订时间: 实 训 大 纲金融保险专业、保险实务专业2005年9月 1 《财产保险风险评......

    安全卫生风险鉴别与评估管理程序

    文件编号 : 版本 : ICTI 安全卫生风险鉴别与评估管理程序正文 制定核准人 : 日期: : 生效日期 : 2009/08/13 1.目的 建立并维持程序以鉴别与评估所有作业或活动的安全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