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之际 幼儿护肝有讲究.docx

时间:2019-05-15 03:52: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春之际 幼儿护肝有讲究.docx》,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春之际 幼儿护肝有讲究.docx》。

第一篇:新春之际 幼儿护肝有讲究.docx

谈谈各型肝炎与孕育

乙肝女性孕育可以与不可以

甲肝甲肝可发生于妊娠各期。注意休息和饮食调理,一般可在1个月内康复,无须中止妊娠。但孕妇患甲肝易致流产、早产及产后出血,因此,妊娠晚期应加强监护。

乙肝孕妇患乙肝(或隐性感染)时不仅症状比较重,易转为慢性甚至是重症肝炎,使早产率增加60倍,死胎率增加30倍,还易发生产后出血,使乙肝孕妇的死亡率增加到8%以上。因此,患有慢性肝炎的妇女一旦怀孕,宜及时中止妊娠。在加强监护基础上,病情较轻者方可继续妊娠。另外,“大三阳”孕妇分娩时,通过胎盘发生母婴垂直传播者占80%以上,故于分娩后24小时内(最好是在6小时内),给新生儿注射高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30微克),以后还要按规定时间注射两针(各30微克)。若母亲健康情况尚佳,可予母乳喂养。孩子1岁后,还应加强注射1针乙肝疫苗(10~30微克)。

丙肝

孕妇合并丙肝的后果比乙肝还要严重,而且目前尚无丙肝疫苗可供预防注射,即使侥幸分娩,也难免发生母婴垂直传播。因此,一旦发现孕妇合并丙肝,应果断采取措施中止妊娠。所幸的是,丙肝发病率很低。

丁肝

丁肝常与乙肝狼狈为奸,或同时感染,或在乙肝基础上合并感染。孕妇一旦得了丁肝,或与乙肝同时感染,更容易出现流产、早产、死产、产后出血、重症肝炎、肝昏迷等,因此,应尽早中止妊娠。

戊肝其传播方式、临床表现等类似甲肝,但病情一般不呈现慢性化过程,少数戊肝患者的肝功能异常时间可长些,甚至迁延数月。急性重症戊型肝炎比甲肝多,且颇青睐孕妇。一旦孕妇患上戊肝,很容易转为重症戊肝。有资料显示,在戊肝死亡病例中,孕妇占66%,孕妇戊肝早产率为55.2%,死胎率31.2%,晚期妊娠合并戊肝者还容易引起肝肾综合征和产后出血,故应密切监护,必要时中止妊娠。必须指出,目前尚无戊肝疫苗可供预防注射,而戊肝在不少地区一年四季均有小规模流行或散在病例出现,因此,喜欢旅游的孕妇每到一个新的旅游地区,应特别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此外,巨细胞病毒、EB病毒、疱疹病毒、HIV病毒等均可偶然引起病毒性肝炎。鉴于多数医院还难测定这些病毒标志物,故难作出诊断,只能在排除甲乙丙丁戊庚等型肝炎后予以考虑。

相关;妊娠合并肝炎一日食谱关注:乙肝对后代的影响

网址:www.xiexiebang.com 第 1 页,共 2 页

网址:www.xiexiebang.com 第 2 页,共 2 页

第二篇:常见保肝护肝药物总结

常见保肝护肝药物总结 核心提示:常见保肝护肝药物有哪些?肝脏是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脏器,对于一些肝损伤严重的肝病患者,适当的吃一些保肝护肝药物可以调节肝功能,但应遵循乙肝用药原则。否则过分强调保肝护肝药物的应用,不仅会造成经济上的浪费,还会增加肝脏负担。

常见保肝护肝药物有哪些?肝脏是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脏器,在重要生物合成、生物转化、解毒、分泌、排泄、免疫各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于一些肝损伤严重的肝病患者,适当的吃一些保肝护肝药物还是可以的,但应遵循乙肝用药原则。否则过分强调保肝护肝药物的应用,不仅会造成经济上的浪费,还在一定程度上加重肝功能的负担。

那常见的保肝护肝药物有哪些?

一、降酶药:肝炎灵、百赛诺、联苯双酯、甘草甜素

百赛诺、联苯双酯:基本为单纯降血清肝酶药物,停药复升。

肝炎灵:是山豆根提取物,另含少许苦参,临床降酶效果较著,但易停药后复升。苦参尚有弱抗病毒作用(但氧化苦参碱含量最高者为另一药:博尔泰力)

甘草甜素:促进胆色素代谢,降低转氨酶,同时具有抗炎、抗过敏、免疫调节及保护膜结构等作用。肝功能好转后应逐渐减量,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应慎用。

二、退黄药:思美泰、茵栀黄、门冬氨酸钾镁、熊胆胶囊、熊去氧胆酸

思美泰:即腺苷蛋氨酸,在体内转甲基和转硫基生化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对于维持肝细胞膜完整性、流动性具有意义。用于治疗非梗阻性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炎,退黄作用显著,同时有促进肝功能恢复的作用。因含琉基可能增加硫醇含量,肝性脑病时慎用。

三、其他保肝护肝药物:凯西来、还原型谷胱甘肽(阿拓莫兰、古拉定)、磷脂酰胆碱(肝得健、易善复)、水飞蓟类(益肝灵、水林佳)

凯西来(硫普罗宁):为2-琉基丙酰基甘氨酸,提供活性琉基基团,故能够促进肝脏功能恢复。因琉基有可能增加硫醇、甲硫醇产生,故肝性脑病时慎用。

水飞蓟类:对细胞膜结构及细胞代谢有稳定作用,能对抗肝细胞的坏死,减轻脂肪变性,促进蛋白合成,抑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升高,可用于治疗各型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

四、改善肝脏供血的药物:丹参、凯时(PGE1)

丹参:有活血化瘀、养血安神之功效。近年来研究发现,丹参能改善肝内微循环、降低血液黏滞度、降低肝门静脉压力、调节免疫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抗肝纤维化并使早期形成的肝纤维溶解及抗肿瘤的作用。可作为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及淤胆型肝炎最基本药物之一。

五、帮助肝脏减轻负担和增加肝脏营养的药物

肝脏承担着造血、排毒、新陈代谢的功能。当患者的肝脏不堪重负时,就会引发全身的一系列疾病。附一肝泰乐(葡萄糖醛内脂)、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等均能帮助肝脏减轻负担。

肝脏的营养主要有葡萄糖、芳香氨基酸、肌苷。因此如果保肝药中还有这些元素均可以增加肝脏营养,起到保肝护肝的作用。

保肝护肝药物治疗乙肝好吗?

长沙方泰肝病医院专家表示,保肝药物也许对于一些患者来说具有很好的疗效,但却不能阻止病毒对肝脏的进一步损害,更重要的是保肝护肝药物并不能清除乙肝病毒,只是暂时的抑制病毒。最重要的是,长期使用保肝类药物或用药不当还可能发生病毒变异耐药的危险,加剧肝脏损害和病情的严重程度。因此专业的肝病医院一般建议患者在使用药物前先进行病毒变异耐药检测,通过该项检查可以知道患者肝脏损伤程度、病情发展情况以及对药物的敏感度等,科学的判断病情选择最好的乙肝药物治疗。

最后专家提醒:过多的保肝护肝药物不仅对肝细胞的保护及修复无增强作用,反而会增加肝细胞的负担,因为多数药物都是经肝脏代谢的,因此护肝药的应用不是越多越好。乙肝患者在服用药物时最好在乙肝病毒变异耐药检测的基础上,有专业肝病医生的指导下用药,避免乱用药物导致病情复杂恶化。

治疗乙肝最好的药物推荐北京东方肝泰911生物疗法

治疗乙肝最好的药物推荐北京东方肝泰911生物疗法01067975957

北京东方肝泰肝病医学研究院是一所治疗肝病的专业医院,也是我国首家成立的肝病研究型机构。对肝病治疗的问题有着深刻的研究和一整套的诊疗服务,该院采取的911生物疗法在临床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治愈了无数的肝病患者。

治疗乙肝没有特效药

肝病专家强调,当然,防止意外发生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危险消灭于萌芽,对乙肝患者而言,就需要积极治疗,乙肝治疗需要到正规大医院进行肝功能和病毒DNA检查,针对检查结果,对症施治。目前,全世界治疗乙肝最权威的治疗方法是911生物疗法,它是最新乙肝治疗方法,该治疗方法已经国内多家大医院的临床实践,最新乙肝治疗方法转阴率比传统乙肝药物治疗高3-5倍,有效率比传统药物治疗乙肝高4-6倍。

911生物疗法打破药物治疗乙肝的局限性

据北京东方肝泰肝病医学研究院专家介绍,生物工程技术与基因工程技术是目前国际上最具应用前景的高科技治肝技术,它摆脱了药物治疗的传统模式,采用体外光波技术,利用生物磁场效应分离肝脏中的乙肝病毒,根据索引出的病毒繁殖复制模版配对相对应的生物针剂,全面彻底的清除人体内乙肝病毒。特有的生物活性成分达到了修复受损肝细胞与提高患者免疫力的作用,达到最终的治愈目的。

911生物疗法治疗肝病安全见效快

首先,911生物疗法引进了国际最先进的高效电磁病毒分离治疗仪,达到了检测治疗的一体化,达到科学规范的标准。通过体外光波技术,在对人体无任何影响的情况下,进行深度检测与治疗。生物活性药物为纯天然的活性成分,对机体没有任何副作用,也不会如药物般使患者出现免疫耐受性的状况。生物活性成分易于与人体细胞的有机结合,直达病毒核心,清除杀死人体内的乙肝病毒,迅速瓦解肝炎病毒对肝脏的继续损害,3个疗程即可达到治愈目的。

北京东方肝泰肝病医学研究院以其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服务在全省范围内名声鹊起。医院秉承“明德至善、博学至精、聚萃鼎新、福泽民众”的办院宗旨,以创办全面应用高新技术的现代化医院为目标,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此项技术的成功研究是我国在医学领域的重大突破。此次在成功应用于肝病治疗,是一个革命性进步,标志着我国在治肝技术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据统计2011年北京东方肝泰肝病医学研究院共接诊全国肝病患者5万余例,治愈率达85.2%以上,给广大肝病患者带来了福音,2012年为响应国家号召再次解决全国肝病患者看病难,看病贵,治得好病,治的起病的问题,在国家红十字总会,中华慈善总会,中国肝病防治基金会,国家疾控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北京东方肝泰肝病医学研究院现再次担任国家肝病基金会委托举办“万人肝病康复工程”,国家肝病基金会将在2012年增加1000份救助指标,共发放4000份救助指标到我院,凡拨打全国肝病救助专线010-67975957获得救助指标的患者,即可享受国家肝病救助金4000元,还可享受最新生物乙肝转阴针剂,费用一律减免15%。

现在的乙肝治疗药物比较多,常用的是西药治疗乙肝,像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干扰素等都是常用的治疗药物,还有一些保肝降酶药等,但是乙肝治疗用药不能乱用,用药之前一定要结合病情做全面的检查,然后才能对症治疗,建议你先去江西正规医院做个检查,推荐你去武警江西总队医院肝病治疗中心做检查,那里不但有先进的检测设备,而且武警江西总队医院肝病治疗中心还是省市医保定点单位,为乙肝患者提供最好的检查和治疗服务。3.有效抗乙肝病毒药物:

3.1a-干扰素:

1992年,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批准a-干扰素应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兼有抑制病毒复制及免疫增强功能,推荐剂量为每次皮下注射5百万单位,每周3次,疗程至少6个月。此类药物目前有进口药物“干扰能”、“罗绕素”、“惠福仁”及国产药物“赛若金”、“运德素”、“安达芬”、“因特芬”等。

疗效较好指标包括:治疗前血清HBVDNA水平低于200pg/mL,血清ALT在100U/L以上,肝脏组织学检查提示明显炎症活动,女性,病史中有急性肝炎历史,病毒持续感染时间较短,非母婴传播,非病毒变异。

可能不良反应有:感冒样症状,骨髓抑制(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数、血小板数下降),食欲减退,消瘦,脱发,精神抑郁等。

3.2拉米夫定:

拉米夫定(我国商品名为“贺普丁”)是美国FDA于1998年12月批准应用于治疗乙肝病毒的另一种药物,只有抑制病毒复制功能,推荐治疗方案为每次口服100mg,每天1次,疗程至少1年。

可能不良反应:目前尚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治疗9个月后需检查病毒变异,防止耐药情况发生

3.3泛昔洛韦:

泛昔洛韦(商品名为“丽珠风”)为另一类核苷类似物,作用机制类似拉米夫定,推荐方案为每次口服0.5g,每天3次,疗程至少4个月。

3.4免疫调节剂:

胸腺肽a1(商品名为“日达仙”)为免疫增强剂,通过增强对乙肝病毒的免疫作用而发挥抗病毒作用,一般与a-干扰素或拉米夫定联合应用,推荐方案为每次皮下注射1.6mg,每天1次,连续4天后改为每周2次,疗程4-6个月。

4.注意事项:治疗期间监测血清ALT、HBVDNA、HBeAg/抗-HBe,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治疗。

慢性肝炎治疗的成功不可能是毕其功于一役,无论是抗病毒治疗或是抗肝纤维化治疗,都要进行1年以上时间。治疗方案一旦确立,患者应该认真执行,如果疗程不到就擅自停药就有可能造成前功尽弃。目前尚无一种药物能够在短时间内将肝炎病毒统统消灭,最好的抗病毒药物也只能有限度地抑制肝炎病毒,通过长期抑制肝炎病毒,阻止其复制过程,最大限度消耗病毒储备。抗纤维化治疗更是需要长期用药,通过中药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达到降低胶原合成,抑制纤维化的贮脂细胞增殖,达到抗肝纤维化目的。这个过程是十分缓慢的、循序渐进的。绝不能擅自频繁更换治疗方案,治疗要有耐心,中间环节出现任何问题,都要和专家商量解决。

目前许多乙肝联合治疗并没有获得公认,疗效并没有得到提高,但是一经联合治疗,费用就会大幅度攀升,这样并不可取,例如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并不提高疗效。

数百种保肝降酶药物中,甘利欣注射液、肝得宁、肝炎灵的疗效好,同时价格低廉,适合广大患者使用。同一种药物,各地批发价、零售价等相差较大,需要货比三家,选择真货且价格便宜者。如果治疗方案已经确定,疗程时间较长,药物价格偏贵,患者可以通过药品生产单位或某些正规批发单位,联系到货真价实的药物。乙肝治疗现状知几多? << 乙肝文章排行榜

2008-9-19

39健康网社区

我要评论(0)

美国Hollinger报告,乙肝病毒呈全球性分布,据统计,世界上大约有3.5亿HBV慢性携带者。每年大约有100万人死于HBV引起的疾病。

有效治疗的目标是:①抑制病毒复制和清除病毒;②减轻症状;③减轻炎症,改善肝功能;④预防进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⑤提高病人的生存率。目前有很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方法,包括抗病毒药、免疫调节、细胞因子、抗纤维化、反义寡核苷酸、核酶等。治疗有效的定义为,用非PCR技术检测,HBV DNA从血中持久清除,HBeAg阴转、出现抗HBe,ALT值降至正常。当感染由复制期转为整合期时,通常的结局是缓解而非治愈。在美国,干扰素和拉米夫定是目前唯一批准用于治疗乙肝的药物。

干扰素 最近一项15个研究的荟萃分析,评价了干扰素的疗效。与未治疗的对照组相比,HBsAg阴转率高6%,HBeAg阴转率高21%。HBV DNA阴转率为20%(检测阈为1.5~30.0pg/ml或50~100万拷贝/ml)。如用PCR检测,则HBV DNA阴转率将降低。干扰素每日5MU或10MU每周3次或隔日1次是较好的治疗方案。治疗有效的预测因子是治疗前病毒负荷量低(HBV DNA80%。

如延长拉米夫定治疗时间(>6个月),有15%~30%的病人HBV YMDD位点出现突变,这导致拉米夫定疗效下降。对拉米夫定有效的最好预测因子是基线ALT水平高于正常值上限两倍,而ALT正常患者的疗效并不比对照组好。HBV DNA水平不是HBeAg阴转的预测因子,治疗20周内病人HBV DNA降至1万拷贝/ml以下者,有效的可能性较大。

最佳剂量为100mg/日,尽管较大剂量(300mg/日)可使HBV DNA下降更快,但是治疗3~6个月后,HBV DNA清除率和HBeAg阴转率相似。一项亚洲的研究显示,延长拉米夫定的疗程至3年,可使HBeAg阴转率升至65%。

联合治疗 在近期的一些研究中,干扰素(10MU)每周3次,共16周,加拉米夫定每日100mg,24周,有效率达29%;与之相比,单用一种药的有效率为18%~19%,但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

反义寡脱氧核苷酸和核酶 反义寡脱氧核苷酸通过在HBV DNA的正反义两链之间形成杂交,而阻断基因的表达。在最近一项研究中,反义寡脱氧核苷酸使Pekin鸭DHBV的复制与基因表达受到长期抑制。核酶代表抑制病毒复制的另一种分子机制,它们是反义寡脱氧核苷酸催化剂,后者能在特定位点切割RNA。

免疫调节 急性HBV感染的临床转归依赖于宿主抗病毒反应的质量和强度,确切地说,感染肝细胞内的HBV可能是被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清除的,其可能机制为:①抗原活化CTL直接杀死HBV,并导致感染肝细胞破坏;②CTL分泌细胞因子(IFN-γ和TNF-α)通过非细胞溶解方式清除HBV导致病毒破坏(不破坏肝细胞),通过抑制病毒复制和基因表达清除大量肝细胞内的HBV。耐受是病毒特异性的而非普遍的免疫抑制。许多实验研究提示CD8+、MHC Ⅰ型CTL能从感染的细胞中清除病毒。因此,可用T细胞HBeAg抗原决定簇疫苗治疗慢性HBV感染者。

胸腺素α-1可增加内源性IFN-α和γ水平,同时也增高IL-2,它还可增加IL-2受体的表达,增强CD3、CD4、CD8和NK细胞的增殖与活性。在感染HBV的鸭肝细胞,胸腺素α-1似乎可减少病毒的复制,特别在病毒蛋白表达水平。其安全性很好,但需皮下注射。综合4项研究结果表明,183例患者治疗6个月(1.6mg每周2次)后36%的病人HBeAg和HBV DNA转阴,ALT降至正常。相比之下,111例未治疗对照组病人仅19%的病人有效。庄辉:我国乙型肝炎防治现状及目标

发表者:赵建学(访问人次:497)庄辉:我国乙型肝炎防治现状及目标

我国属乙型肝炎高地方性流行区。据 1992 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约 1.2 亿,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 3000 万例,每年死于肝硬化和肝癌等乙型肝炎相关疾病人数达 30 余万例。乙型肝炎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危害人民健康、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和谐和稳定的重要因素,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江苏省中医院肝病中心(感染科)赵建学

一、预防

我国卫生部于 1992 年将乙型肝炎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2001 年 12 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将乙型肝炎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要求各省市自治区从 2002 年起,除收取少量手续费外,给所有新生儿免费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按照 2005 年 3 月制订的计划免疫条例,自 2005 年 6 月 1 日起,所有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完全免费。经过近15 年的努力,我国一般人群尤其是 15 岁以下儿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明显下降。

据 2002 年全国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5 岁以下儿童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率已由原来 9.7% 降至 3.2%。但按卫生部提出的到 2010 年 5 岁以下儿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 1% 以下、总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 7% 以下的目标,仍有一定差距。

主要问题是:①目前我国只实施对新生儿的乙型肝炎疫苗免疫,而对广大儿童和高危人群仍未制订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策略;②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只用乙型肝炎疫苗免疫,而未用乙型肝炎疫苗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免疫;③目前我国乙型肝炎疫苗的剂型较单一,不能满足不同类型高危人群免疫的需要;④对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效果的评价体系尚不够完善。

因此,在预防方面:①急需研究符合我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点的最佳免疫策略;②研制应用于不同人群的新剂型乙型肝炎疫苗;③研制免疫针次少但效果更好的新型乙型肝炎疫苗;④建立标准化的乙型肝炎疫苗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检测方法和体系,正确评价我国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保护效果及其免疫持久性。

二、治疗

大量的研究证明,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可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降低病毒载量,改善肝功能,减缓肝脏的炎症、坏死和纤维化,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传染性,并可减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率。国际上已研发和正在研发多种抗乙型肝炎病毒的药物。目前主要有以干扰素类为主的免疫调节剂和针对 HBV DNA 多聚酶的核苷(酸)类似物两大类,虽有一定疗效,但尚不满意,多数患者不能被治愈。干扰素虽可使少数患者 HBsAg 消失或血清学转化,但费用较高,需要注射,且有一定不良反应;核苷(酸)类似物则作用于 HBV DNA 聚合酶,只能抑制病毒复制,不能彻底清除病毒和 HBV cccDNA,且长期应用易导致病毒耐药变异,如拉米夫定治疗 1、2、3、4、5 年时,其耐药变异发生率分别为 24%、38%、49%、67% 和 70% ;阿德福韦酯治疗 1、2、3、4、5 年时,其耐药变异发生率分别为 0%、3%、11%、18% 和 29%[6]。因此,亟待开发新的更有效且耐药发生率低的抗病毒药物。

HBV 感染的彻底清除最终要通过机体免疫系统发挥作用。但人感染 HBV 后,病毒通过一系列机制抑制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因此,在研发新的抗病毒药物的同时,应研究 HBV 对机体的免疫抑制机制,并发展新型有效的免疫疗法,以进一步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近年来,国内外发展了 CIK 细胞疗法、DC 疫苗疗法、基因疫苗疗法和治疗性蛋白疫苗疗法等新的免疫疗法,已有良好的基础,显示免疫治疗结合抗病毒药物治疗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是,对这些治疗方法的应用研究还不够充分,缺少大规模的长期临床验证。对现有的治疗药物也缺乏良好设计的联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研究,尚无适合我国乙型肝炎患者特点的并经过优选的治疗方案。

我国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性疫苗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目前已有 4 种乙型肝炎治疗性疫苗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在重型乙型肝炎治疗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建立了一套治疗技术和规范,在救治重型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降低病死率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人工肝和肝移植技术的广泛应用,显著提高了重型乙型肝炎(肝衰竭)和肝癌患者的生存率。

因此,目前在乙型肝炎的治疗方面,要进一步优化现有抗病毒药物的治疗方案,预防病毒耐药变异的发生; 研发作用于不同靶点的新型抗病毒药物; 研发新的免疫疗法,如 CIK 细胞疗法、DC 疫苗疗法、基因疫苗疗法和治疗性蛋白疫苗疗法等;研发治疗性乙型肝炎疫苗;研究治疗重型肝炎(肝衰竭)的新策略、新技术和新方法,进一步提高重型乙型肝炎(肝衰竭)疗效,降低病死率。

三、乙型肝炎自然史及转归

关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自然史及临床转归的资料,主要来自欧美国家和我国台湾和香港等地,多为小样本回顾性研究,仅个别为前瞻性研究。我国大陆有关乙型肝炎自然史即临床转归的报道很少。

与发达国家和非洲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我国大多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是在新生儿或婴幼儿时期感染,易引起对 HBV 抗原的免疫耐受,治疗效果相对较差,易发展成肝硬化和(或)肝癌。我国流行的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欧美国家也不同,主要为 C 型、B 型和 B/C 混合型感染。不同基因型可能与抗病毒治疗的应答率和预后有关。但我国尚缺乏系统的大样本前瞻性研究,对乙型肝炎病毒不同基因型,亚型及准种的临床意义也缺乏了解。因此,有必要开展以社区人群为基础和以医院临床病例为基础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自然史和转归研究,以便为深入了解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优化现有治疗方案、制定合理的治疗策略及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四、发病机制

人感染 HBV 后,一般可分为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和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免疫耐受期的特点是 HBV 复制活跃,血清 HBsAg 和 HBeAg 阳性,HBV DNA 滴度较高(>105 拷贝 /ml),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正常,肝组织学无明显异常。免疫清除期表现为血清 HBV DNA 滴度 >105 拷贝 /ml,但一般低于免疫耐受期,ALT/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持续或间歇升高,肝组织学有坏死炎症等表现。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表现为 HBeAg 阴性,抗-HBe 阳性,HBV DNA 检测不到(PCR 法)或低于检测下限,ALT/AST 水平正常,肝组织学无明显炎症。但在青少年和成人期感染 HBV,一般无免疫耐受期,一开始即为免疫清除期,表现为急性乙型肝炎,其中仅 5% ~ 10% 发展成慢性。但其确切的发病机制仍不了解。今后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研究:① 研究乙型肝炎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中的免疫应答规律及机制,研究抗病毒免疫应答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与肝癌的相互作用;②研究儿童和成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非活动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急性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毒固有免疫、机体免疫耐受和免疫病理学损伤的分子和细胞机制;③通过大样本采样检测和分析,系统揭示 HBV 基因型、亚型、前 C 区或 S 区变异、宿主免疫和遗传因素与乙型肝炎慢性化、重症化的关系。

五、诊断

近年来,虽然我国乙型肝炎诊断试剂的品种和质量有很大提高,但其灵敏度、特异度和重复性与国外同类试剂比较,仍有一定差距。对我国市面上销售最广的 3 个厂家乙型肝炎酶联免疫试剂盒的检测显示,其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均较高,灵敏度最低者仅为 58.3%,特异度最低者为 62%。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性和定量试剂盒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对新一代乙型肝炎诊断试剂研究尚处于研发阶段。虽已开展对基因型、亚型和耐药变异检测试剂的研发,但尚无正式批准的试剂盒。因此,今后,①全面提升我国现有的乙型肝炎常规诊断试剂盒的水平,使其真正达到国际先进水平;②研制新一代乙型肝炎诊断试剂,包括化学发光免疫试剂盒;③研制 HBV 基因型、亚型和耐药变异检测试剂盒;④研究预测乙型肝炎重症化的检测技术和方法;⑤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发具有高通量特点的高效组合筛查诊断技术,全面提升乙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六、技术平台和示范基地

国际上,许多国家已建立了国家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肝组织、病毒和细胞等资料库,以及各种乙型肝炎实验室检测中心等技术平台,对乙型肝炎预防、诊断、治疗及相关研究的持续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我国肝炎病例资源丰富,研究队伍庞大,但隶属于不同的部门和地区,资源整合和共享存在一定难度。至今,我国尚无国家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肝组织、病毒和细胞等资料库,也未建立国家级乙型肝炎病原学检测的技术平台。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化检测方法,因此,我国一些乙型肝炎的研究结果难以相互比较,从而阻碍了乙型肝炎预防、诊断和治疗的规范化研究。例如“十五”期间,在我国开展的一些大型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的临床试验,由于我国缺乏国家级乙型肝炎实验室检测平台,我国患者的血清和肝组织标本不得不送至国外实验室检测。因此,为了使我国乙型肝炎的防治研究规范化和持续发展,并与国际接轨,亟待建立国家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肝组织、病毒和细胞等资料库,以及乙型肝炎检测、诊断和治疗的技术平台。乙型肝炎防治进展

2011年01月19日18:32 来源:好医生网站

北京大学医学部

庄辉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60亿人口中,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癌)。

我国属HBV感染高流行区。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一般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为7.18%。据此推算,我国现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3 000万例[2],每年因HBV导致的肝硬化和肝癌死亡约30余万例,新发乙型肝炎病例约50~100万例。因此,本病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危害人民健康、阻碍社会发展、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已经成为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也是我国在建立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过程中,需要优先解决的一个重大健康问题。

一、流行病学

全球约1/3人口有既往或现行感染HBV的血清学证据。但世界各国HBV流行率地区差异较大,在发达国家慢性HBV感染流行率低于1%,HBV总感染率为5%-7%,多数为高危成年人群感染,包括静脉内滥用毒品者、有多个异性伴侣者、男同性恋者和医务工作者;在东南亚和非洲次撒哈拉地区慢性HBV感染流行率高达8%以上,主要是围生期或幼儿期传播。由HBsAg和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双阳性母亲所生婴儿发生围生期传播的危险性最高,于6月龄时约70%-90%发生HBV感染,其中约90%发展成慢性[3];HBsAg阳性但HBeAg阴性母亲所生婴儿发生围生期传播的危险性仅为10%-40%,其中约40%-70%发展成慢性。HBsAg 阳性(HBeAg阳性或阴性)母亲所生婴儿,如在围生期未感染HBV,在幼儿期感染HBV的危险性较高。全球肝癌患者中,75%以上由HBV所致。

目前已有安全有效的乙型肝炎疫苗可供预防。我国通过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特别是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的计划免疫,HBV感染率明显下降,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点也发生了较大变化:① 人群HBsAg流行率明显下降,一般人群HBsAg携带率已由1992年9.75%降至7.18%,即由高流行区降至中流行区水平。15岁以下儿童的HBsAg携带率下降更为明显,1-4岁儿童为0.96%,5-14岁为2.42%,15-19岁为7.21%。② 人群HBV标志物模式改变,15岁以下儿童的抗-HBc阳性率明显下降,而抗-HBs阳性率则显著上升,年龄越小,变化越为突出。如1-4岁组抗-HBs阳性率由1992年15.75%升至72.25%;抗-HBc阳性率由1992年30.08%降至3.76%。但15岁以上人群变化较不明显。③

HBV围生期和水平传播减少,如1岁以下婴儿HBsAg阳性率由1992年9.02%,降至0.69%; 5岁儿童HBsAg阳性率由11.7%降至1.2%。④ 急性乙型肝炎发病率下降,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1995年0-4岁和5-9岁儿童的乙型肝炎发病率分别为0.6/10万和3.4/10万,2001年分别降至0.4/10万和0.8/10万。⑤

HBeAg 阴性乙型肝炎比例上升,由1992年68.1% 升至70.5%。⑥ 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广西报告,10-19岁组的肝癌死亡率1969-1988年为5.7 /10万,1996-2001年降至 0.4 /10万。

二、自然史

HBV感染的自然史一般可分为3个期,即免疫耐受期、免疫反应期和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5]。免疫耐受期的特点是HBV复制活跃,血清HBsAg和HBeAg阳性,HBV DNA滴度较高(>105拷贝/ml),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正常,肝组织学无明显异常。免疫反应期表现为血清HBV DNA滴度 >105拷贝/ml,但一般低于免疫耐受期,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持续或间歇升高,肝组织学有坏死炎症等表现,称为HBeAg阳性乙型肝炎,由HBV野毒株感染所致,表示HBV感染早期。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表现为HBeAg阴性,抗-HBe阳性,HBV DNA检测不到(PCR法)或低于检测下限,ALT/AST水平正常,肝组织学无明显炎症。在青少年和成人期感染HBV者中,仅5%-10%发展成慢性,一般无免疫耐受期。早期即为免疫反应期,表现为活动性慢性乙型肝炎;后期可为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肝脏疾病缓解。无论是围生期和婴幼儿时期,或是在青少年和成人期感染HBV者,在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的HBV感染者中,部分患者又可再活动,出现HBeAg阳转;或发生前C或C区启动子变异,HBV再活动,但HBeAg阴性,两者均表现为活动性慢性乙型肝炎,后者称为HBeAg阴性乙型肝炎,近10年来,HBeAg阴性乙型肝炎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在许多国家HBeAg阴性乙型肝炎占多数,一般与较严重的肝病有关,其自发减轻的发生率很低,对抗病毒治疗的持续应答率较低[6]。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随访研究表明,5年肝硬化累计发生率为8%-20%,5年肝失代偿累计发生率20%,代偿性肝硬化患者5年累计存活率味0-86%,失代偿肝硬化患者的预后较差,5年存活率为14%-35%。近年来,全球肝癌发病率升高,已升至第5位最常见肿瘤,约占全球所有癌症的5%。HBV携带者的肝癌年发病率为0.2%-0.6%,但肝硬化患者的肝癌年发病率可高达2%。

三、治疗

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批准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抗病毒药物有以下7种:普通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2a)、恩替卡韦、替比夫定和替诺夫韦等。除替诺夫韦外,其余6种药物已被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正式批准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

普通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抗增生和免疫调节作用,用其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已有多年。对15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荟萃分析结果表明,普通干扰素组HBV DNA检测不到率和HBeAg转阴率均高于安慰剂组(分别为37%:17%和33%:12%)[10]。普通干扰素耐受性差,从而影响其治疗期限。长期随访研究证明,对普通干扰素有应答者具有远期治疗效果,HBsAg转化率进行性升高,预后改善,发生肝失代偿和肝癌的危险性降低,生存率提高。

拉米夫定是第一个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口服抗病毒药,已在全世界广泛应用。但其耐药发生率高,治疗1年时耐药发生率为23%,2年为46%,3年为55%,4年和5年分别为65%-71%。

阿德福韦酯是第二个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口服抗病毒药,其耐药发生率低于拉米夫定,治疗1年和2年耐药发生率分别为0和3%,5年时增至29%,但治疗1年时HBV DNA <1000拷贝/ml患者,4年时耐药发生率仅为4%[14, 15]。阿德福韦酯每日10mg,其病毒抑制率不及拉米夫定。治疗1年时,HBeAg阳性和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 DNA检测不到率分别为21%和51%。

恩替卡韦是一种强的抗HBV药物,每日0.5mg恩替卡韦治疗1年时,HBeAg阳性和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检测不到率分别为67%和90%,拉米夫定分别为36%和72%[18, 19]。恩替卡韦的HBeAg转换率为21%,与其他口服抗病毒药相似,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长期随访表明,治疗4年后累计HBV DNA检测不到率为90%,耐药发生率很低,初治患者用恩替卡韦治疗4年时,累计基因耐药发生率仅为1.2%;但对拉米夫定耐药患者用1mg恩替卡韦治疗4年时,累计基因耐药发生率可高达35%。因此,对拉米夫定耐药患者用恩替卡韦单药治疗不是最佳选择。

替比夫定是一种新的强抗HBV药物,每日口服600mg,治疗1年时,HBeAg阳性和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检测不到率分别为60%和88%,HBeASg血清学转换率为23% [22]。其耐药发生率低于拉米夫定,治疗1年后HBeAg阳性和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耐药发生率分别为5%和2%。治疗24周时HBV DNA检测不到的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于92周时耐药发生率分别仅为4%和2%;24周时HBV DNA高于104拷贝/ml的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于92周时耐药发生率可高达30%-60%。

替诺夫韦不同于阿德福韦酯,含有一甲基基团。2002年被批准用于艾滋病治疗,2008年被美国FDA正式批准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最近研究表明,用替诺夫韦每日300mg治疗48周,对单一HBV感染患者的病毒抑制率明显较高,HBeAg阳性和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 DNA检测不到率分别为76%和93%,而阿德福韦酯仅为13%和63%[24]。接受替诺夫韦治疗的各组患者中,均未发现有基因耐药和因耐药引起的病毒学突破。最近报告的替诺夫韦治疗96周资料表明,HBeAg阳性和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 DNA检测不到率分别为79%和91%。目前,替诺夫韦尚未被我国SFDA正式批准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治疗。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2a每周只需注射1次,使用方便,且效力较高,国外已取代了普通干扰素。与普通干扰素比较,聚乙二醇化干扰素降HBV DNA较快,HBeAg转换率较高。有2次临床试验报道,应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2a单药治疗、聚乙二醇化干扰素?-2a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和拉米夫定单药治疗48周,停药后随访24周,该3组HBeAg转换率分别为32%、27%和19%,血清HBV DNA <400拷贝/ml发生率分别为19%,20%和7%[27, 28]。4年随访研究表明,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2a治疗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于治疗停止后,其持续应答率(HBV DNA <400拷贝/ml)为18%,这些患者HBsAg阴转率持续增高(每年增高10%以上),这与普通干扰素长期随访研究结果一致,说明聚乙二醇化干扰素?-2a不仅有抗病毒效果,还有免疫调节作用;既可抑制HBV复制,也可清除被HBV感染的肝细胞[29]。最近研究表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聚乙二醇化干扰素?-2a的耐受性较丙型肝炎患者好,其常见的IFN相关副作用和抑郁症发生率较低[30]。新近报告的一次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在治疗早期,对聚乙二醇化干扰素?-2a有病毒学应答的患者,其血清HBsAg水平明显下降,提示定量检测血清HBsAg水平可作为聚乙二醇化干扰素-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持续病毒学应答及以后HBsAg消失的预测指标。2007年2月我国SFDA批准聚乙二醇化干扰素-2b可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治疗。

四、展望

目前我国只实施对新生儿的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策略,今后将增加对儿童和高危人群的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策略;应研制用于不同人群的新剂型乙型肝炎疫苗,以及免疫针次少、效果好的新型乙型肝炎疫苗;建立标准化乙型肝炎疫苗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检测体系,正确评价我国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保护效果及其免疫持久性。

与欧美和非洲国家不同,我国大多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是在新生儿或婴幼儿时期感染HBV,因此易发生对HBV抗原的免疫耐受,治疗效果相对较差,且易发展成肝硬化和/或肝癌。此外,我国流行的HBV基因型与欧美国家不同,主要为C型、B型和B/C混合型。不同基因型对干扰素治疗的应答率不同[。我国尚缺乏系统的大样本前瞻性研究,对HBV不同基因型,亚型和准种的临床意义也缺乏了解。因此,有必要开展以社区人群为基础和以医院临床病例为基础的HBV感染自然史和转归研究,深入了解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并为优化现有治疗方案、制定合理的治疗策略和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在治疗方面,今后应进一步优化现有抗病毒药物的治疗方案,预防病毒耐药变异的发生,提高疗效;研发作用于不同靶点的新型抗病毒药物、新的免疫疗法和治疗性乙型肝炎疫苗;研究治疗重型肝炎(肝衰竭)的新策略、新技术和新方法,进一步提高重型乙型肝炎(肝衰竭)疗效,降低病死率。

乙肝治疗的最新进展DCI细胞免疫诱导疗法

乙肝治疗有了最新进展。对于乙肝,国内目前最有的治疗措施是“最新乙肝疗法”,最新乙肝疗法-DCI细胞免疫诱导疗法不同于以往的治疗方法。该生物疗法可使乙肝治疗用药量大大减少,局部用药浓度高,局部药效显著,全身毒副作用小。

乙肝是由乙肝病毒(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如不及时治疗,可逐渐进展为肝硬化、肝癌,甚至死亡。因此,对于乙肝患者来说,积极有效的抗乙肝病毒治疗是阻止疾病进一步发展的根本手段。

慢性乙肝感染可分为四个不同阶段:即免疫耐受、免疫清除、低复制和再激活4个时期。在免疫耐受期,患者肝组织学病变一般为正常或较轻,短期预后也较好。积极有效的治疗可使病情逆转,维持长期应答,但也会由此产生一些副作用或导致耐药的危险。决定慢性乙肝患者是否开始治疗,需权衡各自的利益与风险。

随着现代医学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诞生了对抗乙肝病毒的最新技术-生物体细胞治疗技术,可以利用细胞载体运转,将高浓度的药物成分送入细胞核内,有效杀灭肝细胞内和血液内的乙肝病毒,可以在短期内实现对乙肝病毒的彻底清除。

DCI细胞免疫诱导疗法,从打破人体免疫耐受、修复人体免疫系统入手,激发人体产生抗肝炎病毒的抗体和内源性干扰素,达到清除肝病病毒、逆转肝纤维化发展进程,治疗各种肝病的目的。能够有效地打破肝脏免疫耐受,抑制肝炎病毒的复制,帮助患者建立健全的机体免疫应答关系,彻底清除体内肝炎病毒,成功阻断肝病患者向肝硬化、肝癌的发展。

DCI疗法是采用抽血/回输方式,无任何机体创伤、不适。回输的免疫细胞来源于患者自身,用自己的细胞治疗自己的肝病,回输后不会产生排斥反应。对正常无感染的肝细胞不会滥伤无辜,对肝细胞不会造成严重损害。最新乙肝疗法-DCI细胞免疫诱导疗法最大的特点就是方便,快捷,精确,迅速,绿色治疗乙肝,使人体在最短的时间内摆脱肝病重获健康。

DCI技术特点

特异性:针对性地清除肝病毒或被感染的异常细胞,具有靶向作用的免疫杀伤反应,对正常细胞无任何损伤作用。

高效性:精确杀灭肝病毒,使患者在短时间内达到治疗目标,极大减缓和阻止肝纤维化、肝硬化进程。

安全性:提取自身细胞培养回输患者体内,不会产生排异反映,无病毒变异耐药产生,安全有效。

精准性:通过科学分型检测,诊断患者乙肝病毒基因的个体差异、病毒的变异、病毒DNA水平等,制定针对性极强的个性化治疗方案,使抗病毒的疗效得到保证。

持久性:由于特异抗原与具有记忆功能的免疫细胞充分接触,免疫系统具有了长久的免疫记忆,有效防止复发或再感染。

北京治疗乙肝医院:http://www.xiexiebang.com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丁3号(月坛公园北门对面)

咨询电话:400-622-5588,010-65850999 从患者的血液提取单核细胞,在诱导因子的作用下使之转化为DC细胞(树突细胞)和CIK细胞,然后把培养的细胞输回体内,提高免疫力,进行丙肝病毒的杀死,达到治疗的目的。DCI细胞免疫治疗是运用人体内功能最强大的免疫细胞----DC、CIK细胞,两者联合起来,对病毒进行精确性,主动式清除,不损伤正常肝细胞。DCI细胞免疫治疗是通过采血的方式,从血液中采集出DC和CIK细胞,在体外此用特殊的培养,扩增会输到患者的的体内.乙肝大三阳治疗最新进展

2011-11-11 18:05:38 来源: 网易 有0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0)

乙肝治疗最新进展是很多医生和患者比较关注的,最新研究表明,核甘类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或阿地福韦,可试用于治疗病毒携带者(16岁以上者),密切观察3个月,如果乙肝病毒复制指标(e抗原HNV-DNB)阴转,可持续用药1-2年。

深圳博爱医院肝病科专家指出,乙肝大三阳的治疗应根据病情进行治疗,乙肝大三阳可以出现于乙肝的不同发展阶段,治疗方法和措施却有所不同:

1、乙肝病毒携带者表现为大三阳,肝功能始终正常,大多可以稳定在这一阶段,预后良好,一般不须治疗,此时用药较难奏效,多主张调养和随访相结合,劳逸相结合,不主张过多用药治疗和一味要求三阳转阴,各种抗病毒药物可能都难以有所作为。严格地说,病毒携带者尚不属于病人范畴,所以药物治疗也可暂不考虑。

2、慢性迁延性乙肝病人表现为大三阳,肝功轻度异常,B超提示慢性轻度肝损害。治疗法则以抗病毒为主,辅助药物为保肝降酶药。治疗目标是肝功长期介质正常,乙肝病毒复制指标阴转,疗程为1-2年。

3、慢性活动性乙肝表现为大三阳,病情较重,血清胆红素、转氨酶升高明显,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显著。此时治疗法则以保肝防止肝坏死和抗病毒并举,保肝降酶药配合抗病毒药物,治疗目标是肝功逐渐趋于平衡,乙肝病毒复制指标逐渐阴转。肝功平衡后,可减少或停止药物,坚持抗病毒。

4、肝硬化病人表现为大三阳,代偿期或静止期的肝硬化病人(B超提示肝硬化,但肝功检查基本正常)。治疗法则以抗病毒和抗肝纤维化并举,治疗目标是病毒复制指标阴转,肝纤维化程度减轻。失代偿期或活动期的肝硬化病人表现为大三阳,主要治疗法则不是抗病毒,而是控制及防止并发症(腹水、胸水、出血、感染等等)、恢复肝功,待病情平衡后再考虑抗事宜。

5、肝癌病人表现为大三阳,首要原则介入及外科治疗,病情平衡后再考虑抗病毒治疗。

深圳博爱医院中医肝病科对于乙肝大三阳的治疗有了最新进展,肝病科专家结合患者自身病情,根据乙肝大三阳的不同发展阶段,加上乙肝大三阳在患者体内病毒存在情况、以及对肝脏的损害程度,采取“中西医联合抗病毒疗法”,精准检测,因人施治,兼顾抗病毒疗效与解决耐药性,运用西药+中药国方+中医穴位治疗三法合一的联合疗法,更全面、多途径地深入机体,更快清除病毒。其中,在西药抗病毒时,利用中药国方通过调和机体平衡,能有效防止可能产生的耐药性。此外,乙肝大三阳患者害怕的“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的病变,也能通过中医穴位治疗得到很好的解决,极大地减轻了乙肝大三阳患者的经济负担和身体负担。

乙肝病毒治疗的最新进展

2010-09-25 11:44:25 责任编辑:海峡医界网主编 来源: 浏览次数:205

近年,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药物的研究进展较大,如核酸类似物不断发展,免疫调节药物的研究不断深入等。我国己批准拉米夫定、阿德福韦(adefovir,ADV)酯、恩替卡韦及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ylatedinterferon,PEG-IFN)等新药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医师有较多的选择,因而美国、欧洲、亚太地区及我国相继修订指导原则,为临床医师临床诊断时提供参考。对乙型肝炎的探索在不断进展,对有些问题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一、治疗的目标:是抑制病毒复制还是清除病毒?

过去由于检测手段的限制,对乙型肝炎的自然史了解不够,判断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病毒学疗效时,以HBeAg/抗-HBe转换及分子杂交法测定HBVDNA阴性为目标。就目前所知,上述情况多数仍处于病毒复制状态,肝内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closedcircularDNA,cccDNA)仍为阳性,特别是近年采用核酸类似物治疗后,常为以后复发的根源。近年新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己将治疗目标改为最大限度抑制或清除HBV,较过去己有很大进步,但究竟是抑制病毒还是清除病毒?怎样才算清除病毒?可能为今后研究的目标之一。目前己认识到,要达到乙型肝炎治疗的总体目标,彻底清除病毒是关键,这是当前治疗乙型肝炎的一个难题,也有人认为是一个不可能达到的目标。目前抗病毒治疗的应答标准要求在血清HBeAg/抗-HBe转换及血清HBVDNA转阴(PCR法)后,仍须维持治疗3-6个月或更长时间,希望达到持续抑制病毒的效果。实际上多数病例肝内病毒尚未完全清除,根据近年对乙型肝炎长期随访的结果,血清HBeAg/抗一HBe转换后,患者仍有可能演变为肝硬化及肝癌,显然不能以血清HBeAg/抗一HBe转换作为治疗终点。乙型肝炎引起肝硬化后,血中病毒量很低,病情仍在活动,可发展为肝衰竭及肝癌,早期采用核酸类似物治疗后,病毒复制被进一步抑制,病情可以显着改善,说明肝内少量病毒仍可能对人体引起危害。所以要达到持续抑制病毒的效果,必须清除肝内cccDNA。当前采用的核酸类似物治疗可以使肝内cccDNA减少,但不能清除cccDNA,目前尚无可靠反映肝内cccDNA水平的临床指标,有学者认为和cccDNA最相关的是血清HBsAg水平。Perrillo健议将抗病毒治疗的目标定为HBsAg消失或HBsAg/抗-HBs转换,但这是不容易达到的目标。我国乙型肝炎患者不管采用何种抗病毒药物治疗,HBsAg/抗-HBs转换率均较低,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当然HBsAg/抗-HBs转换也不一定反映肝内cccDNA彻底清除,慢性乙型肝炎经过抗病毒治疗后HBsAg/抗-HBs转换后,可能体内还存留少量cccDNA,如单纯抗-HBc阳性供体器官移植仍可传播HBV,HBsAg阴性患者化疗后病情复燃,在隐匿性HBV感染者肝内仍可发现cccDNA病毒复制中间体及HBV整合基因等,都说明血清HBsAg/抗-HBs转换不能作为治疗的终点,虽然目前尚未发现直接作用于cccDNA的药物,彻底清除体内HBV还是有可能的,而且应该成为今后深入研究的方向。

二、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

根据HBV在体内复制过程,可以寻找有效抗病毒治疗的靶位,HBV感染的第一步为病毒和肝细胞的特殊受体结合,脱壳后病毒穿入细胞质,其穿透和脱壳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和细胞膜融合无关,或许为受体介导的内吞饮作用。第一个关键步骤为病毒基因松驰环状DNA(relativecentrifugalfieldDNA,rcDNA)转变为cccDNA及转录为病毒的微型染色体,主要依靠宿主的酶,并以此为模板转录为所有的病毒mRNA。第二个关键步骤为通过逆转录作用复制病毒基因。复制启动时,先将前基因组RNA(pregenomicRNA,pgRNA)和逆转录酶包装入核心蛋白内,成为复制复合体,病毒多聚酶N端蛋白和pgRNA的S''''''''端独特的RNA附加体结合,酶活化后启动HBVDNA合成,先合成负链,继而合成部分正链。在胞质中装配成完整病毒释出,部分病毒基因进入细胞核内形成cccDNA。据此,抗病毒治疗可从下列环节着手。

1、病毒结合点:病毒进入细胞前和肝细胞膜结合的位点,目前尚不完全清楚,过去报道至少有10种分子和肝细胞的受体有关,如免疫球蛋白受体、白细胞介素-6受体、转铁蛋白受体及无涎液酸糖蛋白受体等。最近Owada等认为肝细胞上无涎液酸糖蛋白受体有重要意义,HBV前S-1涎液酸糖蛋白经神经氨酸酶作用后,可以和肝细胞上相应受体结合进入肝细胞。体外试验显示神经氨酸酶水平和感染性相关,而涎液酸球蛋白有阻断作用。Chong等报道HBV前S-2富含甘露糖寡糖,可以和血清中甘露糖结合凝集素结合,后者类似补体Clq,可以活化补体系统加强吞噬细胞作用及清除病毒,而在肝硬化及肝癌患者血中甘露糖结合凝集素水平较低,可能和遗传因素有关。今后探索阻断其和肝细胞结合或加强其和人体补体系统结合或许为新的治疗途经之一。

2、阻断病毒逆转录酶的作用HBV复制过程中,多数环节依靠宿主的酶活性,仅在个别逆转录合成过程中依靠病毒自身的DNA多聚酶(逆转录酶作用)。所以阻断病毒逆转录酶的作用为当前抗HBV治疗的主要环节,核酸类似物经细胞激酶作用后成为三磷酸化合物,可以选择性竞争抑制病毒多聚酶的活性,它整合入病毒DNA后由于其糖分子上缺少3'羟基结构,因而中断了DNA链的延伸。核(普)酸类似物大致可以分为3类:(A)L-核酸类,包括拉米夫定(lamivudine)、FTC(emtricitabine),特必夫定(telbivudine,L-thymidine,LdT),托西特定(torcitabine,L-deoxycytidine)及克拉夫定(clevudine,L-FMAU)等;(B)无环核酸磷酸盐,以dAMP类似物为代表,如ADV、特洛福韦(tenofovir)和其他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药物;(C)脱氧鸟普类似物,其中以环戊烷取代脱氨核糖的恩替卡韦及阿巴卡维(abacavir,为carbovir的前体)以及其他类似产物。后者包括diaminopurinedioxolane,为dioxolaneguanine的前体。上述分组对研究药物交叉耐药性有一定帮助。

拉米夫定及FTC主要抑制病毒逆转录酶的功能,它们可以和dCTP竞争,成为HBVDNA负链延伸的终止者。ADV可以阻止dATP和病毒引物段结合,抑制病毒逆转录酶的引发作用,也抑制负链的延伸。恩替卡韦可以同时抑制病毒的引发作用及负链延伸作用。克拉夫定主要抑制HBVDNA正链的合成。LdT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了解。

3、病毒开放阅读框架(ORF)转录的阻断:采用核酸作用靶RNA研究己有25年的历史。早期主要用反义寡核普酸及核酶,近4年,对小分子干扰RNA(siRNA)的研究进展甚快,采用22ntdsRNA引入细胞内,其反义片段和互补RNA结合形成RNA诱导的静止复合物而被降解。目前对其发展持非常乐观态度,首先它是自然存在细胞中的高效反义机制,其次它也是植物和昆虫的先天性抗病毒机制。对HBV的siRNA研究,己从细胞水平进入动物试验,且证明可显着抑制病毒蛋白表达及病毒复制,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保持有效的基因传输,提高靶向性及稳定性,有无可能引起抵抗性及毒性和安全性等。我国对siRNA研究起始较早,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多篇有关文章,说明国内同行己认识到其重要性,是一个可喜现象,如能针对问题的难点多做一些工作,预计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大的成绩。如果采用当前的方法应用于临床,由于siRNA在血清中不稳定和肝脏不易摄取,每分钟将要输入8L液体,所以还缺乏可行性,近来Morrisey等,采用化学方法改造siRNA,稳定性及效率均有提高,在血清中半衰期可达2.5d。在小鼠体内同时注射HBV质粒,可降低血清HBVDNA4log,但肝内摄取量<1%,临床需用较大剂量(10mg/kg)。脂质体SNALP包装化学修饰siRNA注射后体内分布为:肝内占28.1%,脾内占8.2%;血浆内半衰期6.1-12.4h,肝内半衰期11.2-15.1h,不引起体内免疫应答及肝损害。剂量己减少近30倍,为今后进行临床试验提供了可行性。

4、抑制病毒包装:苯丙酸胺衍化物AT-61和AT-131均可显着抑制RNA包装,但不影响HBVRNA形成及HBV多聚酶活性.它的作用机制可能和宿主的伴随蛋白(chaperoneprotein)作用或抑制其功能,如热休克蛋白90。苯丙酞胺为非水溶性,生物利用度很低。由

于苯丙酞胺衍化物和多聚酶作用无关,对耐药毒株仍有效,有无临床应用前景,取决于如何克服其毒性。

另外,如异芳香双氢嚓啶,为一组非核酸类HBV复制抑制物,如Bay41-4109,Bay38-7690,Bay39-5493。感染细胞和接触后可增加核心蛋白降解,影响HBV病毒包装蛋白形成,在HBV转基因鼠体内可显着抑制HBV,药效及毒理试验结果提示有进一步临床应用研究的前景。LY582563,2-氨,6-芳香硫-9磷甲氧乙酞漂吟(2-amino-6-arylthio-9-phosphonomethoxyethylpuirine)结构和ADV类似,有较强抗病毒作用,毒性较低,对拉米夫定耐药株有效,正在进行临床试验。

5、免疫调节治疗:彻底清除HBV感染,关键在于清除肝内cccDNA。但如何清除肝内cccDNA,目前尚未发现有效办法。机体免疫仍为清除cccDNA的主要手段。在猩猩人工急性感染HBV后,早期cccDNA的清除主要依靠非溶细胞性的细胞免疫机制,后期则通过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溶细胞作用,真正要控制体内残余cccDNA,还有待建立较有效和持久的HBV特异性细胞免疫。目前,治疗性疫苗仍为研究热点之一。曾经采用的复合重组疫苗(preS/S)未能获得肯定效果,HBV/佐剂MF59在少量病例应用中曾引起病情复燃,13例中11例出现HBsAg/抗-HBs转换,但未见进一步验证结果报道。合成寡核普酸CpGDNA在转基因鼠体内获得HBsAg/抗-HBs转换及肝内HBV下降。应用脂多肤疫苗(CY1899)含破伤风类毒素获取的T淋巴细胞协助细胞位点及HBV核心的CTL位点(aal8-27),免疫19例患者,可出现特异性细胞免疫,但未能清除HBV感染。

乙型肝炎DNA疫苗引起广泛关注,曾先后于小鼠、转基因鼠、北京鸭体内进行试验,均证明有较强的细胞免疫反应及抗体应答,对土拨鼠试验注射3针后不能激发抗体应答,但可抵抗病毒攻击,并出现抗体反应。在猩猩体内试验证明可引起持续的高抗体应答。Bourgine等报道,对10例慢性HBV携带者进行HBVDNA疫苗1期临床试验,每例接受4次肌内注射DNA疫苗后,可以出现HBV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注射3针后,HBV特异性产生干扰素Y的T淋巴细胞反应增强,5例血清HBV水平下降,1例完全消失,但效果不十分理想,有待进一步改进。自限性急性乙型肝炎常具有高强度、多特异性、多克隆性T淋巴细胞免疫,目前仅限于包壳蛋白的DNA疫苗难于达到要求。有人采用HBV核心蛋白的基因作为载体制备疫苗,可插入相应目的基因,或可作为制备DNA疫苗借鉴。抗病毒DNA疫苗包含细胞因子DNA,具有协同和佐剂作用。另外,肝脏是一个免疫器官,局部免疫应答和全身免疫应答有差异,HBVDNA疫苗是否需要提高靶向性或者对抗局部CD25抑制性T淋巴细胞功能也值得考虑。最近在DBV感染鸭进行DBVL蛋白DNA疫苗试验,在部分动物中证明其可以抑制DBV,甚至清除cccDNA,和拉米夫定联合应用可以显着提高其抗病毒效果,对今后的临床研究或有一定参考价值。Yang等用5个质粒构建了多个S、S1/S2、Core、POL及IL-12等DNA疫苗,分别联合拉米夫定治疗52周,疫苗每月1次,共12次;与单用拉米夫定治疗者对比,停药52周后随访,联合治疗组12例中6例HBVDNA不能测出,而对照组仅19%不能测出;并且发现联合治疗组HBVDNA阴转者6例和未阴转者6例HBV特异性细胞免疫显然不同,认为HBV特异性干扰素Y分泌性T淋巴细胞对判断疗S效有重要意义。

三、对抗病毒药物耐药性机制

1、抗HBV治疗耐药的病毒学机制:HBV对核酸类似物耐药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耐药性的产生主要由于病毒发生基因突变,产生构型和静电位的改变,从而影响核酸类似物整合入病毒DNA发挥其对病毒的抑制作用。A类L型核酸类似物由于结构类似,组内药物有交叉耐药性,可降低HBV对恩替卡韦的敏感性,但对ADV及特洛福韦无影响。相反,对ADV和(或)特洛福韦耐药的毒株,对L-核酸类似物及恩替卡韦无交叉耐药性;拉米夫定产生耐药几率最高,每年累积出现耐药株占14%-20%,突变部位为rtM204V、rtM204I及rtM204S。上述突变株复制能力较低,rtM204V/S常伴rtL180M/C及rtV173L变异,可能为代偿作用,rtL180M/C变异本身不构成对拉米夫定耐药,但和rtM204I/V/S并存时可加强其复制能力及耐药性。FTC、克拉夫定和拉米夫定可产生交叉耐药性,恩替卡韦在此耐药基础(rtM204V/rtL180M)上出现rtM250V及rtI169T或AT184G,rtS2021可出现耐药性。

ADV出现耐药性较迟,每4年约2.5%患者出现耐药。出现rtN236T或伴rtA181V/T可导致治疗失败,也可见于rtL80V/I、rtV84M、rtV214A等突变部位。最近发现耐拉米夫定病例有可能易于出现ADV耐药株。特洛福韦耐药者见于rtA194T突变病毒感染,但特洛福韦长期治疗效果较ADV为优,特别对拉米夫定耐药株感染。

2、抗HBV治疗耐药的细胞学机制:核酸类似物抗HBV治疗使病毒滴度下降后,肝内有些肝细胞仍有HBV活跃复制,说明有些细胞因子影响了疗效,但其机制不清。核酸类似物细胞膜转运可能与基质特异性、离子依赖性及抑制因子的敏感性有关。核酸类似物首先要进入肝细胞内经过磷酸化才能发挥作用。其磷酸化过程缓慢,而且其激酶具有基质特异性,静止状态肝细胞内磷酸化激酶活性低,但分解核酸类似物的活性高。有些糖蛋白具有泵出核酸类似物的作用,如MRP4及MRP5可以排出ADV和特洛福韦,但是否能引起耐药则不清楚。另外还有一些细胞内的核酸外切酶也可以影响核酸类似物的效果,如肿瘤抑制蛋白P53具有核酸外切酶活性等。

四、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新药

最近不断有新的核普酸类似物进行临床研究,克拉夫定的特点为半衰期较长(0.5-7d),但对拉米夫定耐药的双突变株无效。根据I、II期开放性临床试验的结果:采用10,50,100mg/d或200mg/d治疗28d后,血清HBVDNA水平分别下降2.5、2.7、3.0、2.61og,70%患者ALT降至正常,22%患者HBeAg消失,11%出现抗-HBe,100mg治疗组中6例出现一过性ALT升高至7.8×正常值上限(ULN)(20-186U/L),无肝衰竭征象。6个月后血清HBVDNA仍低于基线1log以上,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最近Lee等报道用克拉夫定30mg/d及50mg/d,分别治疗98例乙型肝炎患者12周,停药后12周随访,血清HBVDNA分别下降4.49log10/R4.45log10;24周随访,分别下降2.28log10及1.40log10。该药为抗HBV的长效制剂,合理剂量及疗程有待进一步研究。

最近开发的p-L-核酸类似物,LdT、LdC、LdA为代表,对HBV有抗病毒活性,但对拉米夫定耐药株无效。LdT和拉米夫定及维托西达定(valtorcitabine)结构相似,但其作用模式略有不同;维托西达定和拉米夫定主要抑制第一链(RNA依赖DNA)合成而LdT主要抑制第二链(DNA依赖DNA)合成。其中LdT的I、II期临床试验中,采用400,800mg/d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8d,血清HBVDNA降低3-4log;和拉米夫定联合治疗52周,单用或合用拉米夫定治疗时血清HBVDNA均下降6log以上,单用拉米夫定治疗下降4.6log,血清HBeAg消失在单用拉米夫定、LdT及合用者各为28%、33%及17%;YMDD变异率各为16、5%、10%。初步看来,LdT较拉米夫定有较强抗病毒效果,但未能促进HBeAg的消失。最近完成的II期临床试验显示,治疗1年后疗效和拉米夫定比较,HBVDNA降至200拷贝/ml者各为61%及32%(P<0.05),63%和86%患者ALT复常,早期(24周)出现明显病毒抑制者血清HBeAg转换率及ALT复常率较高,而耐受性较低。LdT耐受性良好,维托西达定疗效相似,采用维托西达定900mg/d治疗4周,血清HBVDNA可下降3.04log10。正在进行国际性II、III期临床试验以测定LdT单用及与维托西达定联合应用的效果;在1350例患者中的III期临床试验,比较特必夫定和拉米夫定的疗效和安全性。

特洛福韦为无环核普结构,和ADV相似,最初主要用于HBV合并HIV感染的患者,显示对抑制血清HBVDNA、降低血清ALT及血清HBeAg转换均有较好效果。以特洛福韦300mg和ADV10mg/d治疗24周比较,血清HBVDNA下降各为5log及3log,曾用不同剂量治疗186例乙型肝炎患者48周,均未见明显肾脏毒性。但另外也有原有肾功损害加重的报道。最近报道其对已发生拉米夫定及ADV耐药的病例仍然有效。

总之,各种有效抗病毒药物不断问世,对抗HBV治疗是一件好事,但是仍无任何一个药物可以单独解决乙型肝炎的治疗问题,其中大多数对HBV复制有明显抑制作用,但是多数患者HBeAg转换率不高,不易达到彻底清除HBV基因的目的,联合治疗及根据个体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治疗方案均有待深入研究。对于有免疫耐受的患者,迫切需要寻找有效治疗方法,以防止进展为肝硬化及肝癌。

最近,PEG-IFN已用于治疗乙型肝炎,包括分子量4.0X104(PEG-IFNa2a)及1.2X104(PEG-IFNa2b)两种,采用PEG-IFNa2a在亚太地区治疗196例患者,分为每周90、180μg或270μg及普通干扰素4.5MU,每周3次,治疗6月、12月时随访,以血清HBeAg消失,HBVDNA低于5.0X105拷贝/ml及转氨酶正常为完全应答,PEG-IFN180μg组为28%,较普通干扰素12%为优,HBeAg消失或转换率在PEG-IFN组为27%-37%,而普通干扰素组为25%,但HBeAg及HBVDNA水平下降则以PEG-IFN组较为明显。PEG-IFN不良反应较轻。对于干扰素和拉米夫定合用是否可以提高疗效,英国及美国曾用于治疗干扰素无效的病例,联合应用可能有一些好处,但无统计学意义。其后,进行多国协作研究治疗226例未接受过干扰素治疗的病例,联合治疗组的血清转换率为36%,较单用拉米夫定(22%)或干扰素治疗组(19%)为高,但以后在随访过程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意大利作者曾比较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24周和拉米夫定单独治疗52周的151例患者,其中20例曾用干扰素治疗无效者,联合治疗组血清HBeAg转换率(33%)较单用拉米夫定治疗组(21%)高。欧洲采用PEG-IFNa2b和拉米夫定联合治疗与单用PEG-IFN比较,共治疗266例,其中20例在亚洲完成,治疗12个月结束时,联合治疗组的HBeAg消失、HBVDNA<2.0×105拷贝/ml,HBV

DNAPCR未测出、血清ALT复常率均较单用组为优,6个月后随访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及单用组HBeAg消失率各为36%和35%,血清ALT复常率各为32%和35%,HBsAg消失者各为7例。显示加用拉米夫定不能提高PEG-IFN的疗效。

中药制剂在抗HBV治疗中也有一些好的苗头,如青篙素及其衍生物等有待进一步研究。

五、合理治疗方案的探索

根据抗病毒药物发展趋势,PEG-IFN具有疗效好,注射次数少,不良反应轻等特点,如能解决价格因素,有可能取代普通干扰素。新的核普(酸)类似物如ADV,恩替卡韦和特洛福韦均对HBVYMDD变异株有效,克拉夫定具有长效的特点,通过充分的临床试验后,均有可能在今后乙型肝炎的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由于目前抗HBV的药物疗效有限,很多着者都认为今后的发展方向为联合治疗。但上述3个建议中均未提到联合治疗的方案,主要由于目前临床研究资料还不够充分,也是今后研究的重点。Zoulim从实验室角度探索核酸类似物联合应用,试图从不同作用位点的药物联合,获得抗病毒的协同作用,采用amodoxovir、emitricitabine、克拉夫定联合应用并未获协同作用,也不能阻止在肝细胞内形成cccDNA,在临床试验中合用恩替卡韦、LdT可以显着降低血中HBVDNA负荷,但未能改善血清HBeAg/抗-HBe转换率,可能需作用位点区别较大的药物合用,如干扰素和核酸类似物等。目前报道:PEG-IFN和拉米夫定联合应用,似乎只有PEG-IFN的单一效果,其他核酸类似物联合治疗尚未获得肯定结论。目前所知,通过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经过细胞毒作用和细胞因子介导的非溶细胞性清除病毒,可以清除病毒cccDNA,采用核普类似物治疗后病毒负荷下降,可以出现特异性T淋巴细胞免疫加强,也为今后开展抗HBV的免疫治疗提供了基础,所以采用核酸类似物或PEG-IFN和治疗性疫苗合用或有一定前途。但也要注意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常有不同程度免疫耐受,而且要获得多克隆多特异性高强度的T淋巴细胞免疫可能还有一定难度。肝脏作为一个免疫器官进行研究己取得很大进展,但仍有大量问题有待进一步阐明,肝脏内免疫细胞和整体免疫系统有所不同,肝内有大量细胞,可能为先天性免疫及获得性免疫的中间体,肝脏内先天性免疫细胞(Kupffer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及窦状隙细胞及肝细胞均有抗原呈递作用,可产生细胞因子,直接作用于病毒,肝内抗原呈递细胞可以激发特异性免疫,也可以引起免疫耐受,其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肝内抑制性细胞CD4+CD25+T淋巴细胞及其分泌的IL-10具有免疫抑制作用,肝炎患者免疫应答功能低下,血清对特异免疫功能及干扰素形成均有抑制作用。最近报道,对严重肝病患者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时,常需大剂量(80μg)多次注射,也可能和肝病引起免疫抑制作用有关。最近Isogawa等在转基因鼠注射乙型肝炎特异性免疫细胞,发现其进入肝细胞识别抗原后,和肝细胞互相应答,先分泌大量干扰素,以后转为细胞毒性细胞,然后彻底清除病毒,认为细胞功能转换为决定病情转归的关键。由于乙型肝炎免疫发展过程中,先天性免疫向特异性免疫移行,非特异性免疫激活剂可以激活细胞等,特异性免疫也有作用,所以对一些细胞因子IL-

12、IL-

18、胸腺素等非特异性免疫调节药物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也有一些药物可以阻断病毒包装,如:Ly582563,Bay41-4109,siRNA等可以在不同位点阻断病毒复制,有可能在联合治疗中发挥作用。至于传统医药,经过认真临床对比研究,一定可以挖掘出很多有效药物。

第三篇:吃饭有讲究(教案)

10.吃饭有讲究(优质课教案)时间:2017年9月13日

地点:宁龙希望小学

教师:杨成权(宁龙希望小学)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吃饭讲究卫生,学习正确洗手方法。

2、教育学生在餐桌上要讲礼仪。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从小追求有文化品质的好生活。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水盆,毛巾,一次性餐具。

学生:与家人交流吃饭的卫生及礼仪,图片。教学活动

活动一 表演导入

1、我们每天都要吃饭,能告诉老师,你会吃饭吗?会吃饭的同学举手,同学们真棒,老师请三名同学来示范一下。

实物模拟:(老师先端出半盆水,然后拿出三副碗筷,让学生上台表演),提醒其他同学仔细观察。

2、引导学生发现先洗手后吃饭的同学予以肯定。

3、不洗手就端碗吃饭的,进行提醒。

活动二 干干净净吃饭好

1、从刚才的情景引出:吃饭之前要洗手。

2、请学生讲台前表演洗手。

3、老师指出学生洗手不干净。

4、让学生看图观察40页洗手的六个步骤。(同桌讨论:怎样洗手才干净)

5、请学生讲台前表演,并告诉学生科学的洗手方法洗手才干净。

6.(课件出示)正确的洗手方法

7、出示儿歌

老师边做手势边教学生朗读儿歌(见教材40页)。

小手是个宝,做事不能少。

饭前要洗手,千万别忘掉。

8、吃饭时还要注意那些卫生习惯呢?抽答学生,老师随机补充。

(洗脸、擦嘴、清洗碗筷、把桌椅擦干净等)

活动三 我在餐桌上

1.家里要开饭了,同学们该怎么做呢?

图1 “我”和妈妈一起做饭前餐桌上的准备。提示学生一家人就餐时,自己可以主动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图2 “我”搀扶着爷爷走近餐桌,启示学生家人聚餐时,能尊老爱幼。

图3 “我”背对着餐桌打喷嚏,提示学生餐桌上的行为要有教养和礼仪。

图4妈妈为“我”夹菜时,我表达了感谢,展现了家人共餐时的温暖。

2.与同学交流:餐桌上还有哪些礼仪呢?

3.介绍中国传统用餐礼仪

国学小讲堂------吃饭礼仪(出示课件)

活动四 我在小饭桌吃午餐

小饭桌吃午饭,小朋友们该怎么做?(学生展开讨论)

学生进行模拟表演。

老师引导做到以下几点:

1.饭前要洗手,盛饭舀菜要排队。

2.吃饭时不讲话。

3.吃饭垃圾放在指定位置。

4.剩饭剩菜统一倾倒指定地方。

5.饭后放好碗筷或勺子。

活动五 总结巩固。

第四篇:养肝护肝:脂肪肝的自我检测

养肝护肝:脂肪肝的自我检测

可能很多人会说脂肪肝跟自己没有任何关系,但是你不检查可能就不懂,因为很多的疾病源于各种因素,并且先期的症状非常的不明显,所以一定要先学会自我检测,那么脂肪肝该如何自我检测呢?

疾病的先期表现按照医学上分为两种:症状和体征。我们把脂肪肝常见的症状和体征进行了归纳总结,广大读者可以对照以下相关的选项,对自己进行有效检测。

脂肪肝的症状表现

1.轻度症状患者大多无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偶有疲乏感,或仅觉近期腹部胀满感。根据文献记载,25%以上的脂肪肝患者临床多无症状,绝大多数脂肪肝是由集体、个人常规体检而确诊。

2.一般来说脂肪肝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出现一些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疲乏、消化不良、恶心、厌食、腹胀、肝区胀闷,甚或疼痛。

典型脂肪肝的症状是由于肝功能异常及肝内脂肪积蓄所引起,症状类似于肝炎。肝区疼痛常在安静休息或重体力劳动之后,或大量酗酒之后加重。症状轻重与脂肪肝病变程度不相一致,常因人而异。

以下是部分脂肪肝的典型症状。

(1)全身其他组织器官功能衰退:如果肝脏脂肪堆积,会使肝脏合成白蛋白的能力下降,白蛋白是维持组织器官功能的重要蛋白质。白蛋白低下的人,往往会出现上述所说的缺乏食欲,浑身乏力,容易患病的状况。

(2)肝区疼痛:肝区疼痛是脂肪肝的一个症状,但是很多疾病都可以引起肝区疼痛,例如慢性肝炎、胆结石、胆囊炎、肝区部结肠癌、肝区综合征等。因此,应该记住这句话:“有脂肪肝会发生肝区疼痛,但有肝区疼痛不一定都是脂肪肝。”出现肝区疼痛时,应该到医院看医生,以确诊引起肝区疼痛的病因。

(3)恶心、呕吐:恶心和呕吐的发生多与肝脏功能受损有关,当肝脏的代谢出现障碍之后,人就会出现食欲下降、乏力等症状,进而产生的恶心、呕吐。

脂肪肝的体征

1.肝大

中、重度病者由于脂肪堆积过多,肝脏可肿大。75%脂肪肝患者有肝大体征,4%患者出现脾大。由于脂肪肝多伴肥胖,腹壁脂肪较厚,触诊多不满意,较难以发现早期肝大体征,须借助于B超检查而确诊。

2.黄疸

黄疸是一种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15%脂肪肝患者有轻度黄疸,多是阻塞性黄疸,结合胆红素增多,持续数周。可随肝中脂肪减少而消退,胆囊造影正常。

3.轻度体液潴留

12%患者有轻度体液潴留现象,重症可见下肢水肿或腹水。可能与腹部脂肪积蓄,下肢静脉回流障碍和肝功能失调有关。当肝中脂肪减少时,体液潴留可纠正。

4.蜘蛛痣及门脉高压

8%病例有蜘蛛痣及门静脉高压。这一体征是暂时改变,脂肪肝治愈后,可完全恢复。

5.维生素缺乏症

有半数以上患者有各种维生素缺乏的表现,包括末梢神经炎、舌炎、口角炎、角膜干燥症、皮肤过度角化及皮下瘀斑等。

我们必须强调的一点是,做完自我检测是不能直接判断自己是否患有脂肪肝的。因为脂肪肝没有特定的症状,这其中的许多症状在其他肝病上也会出现。有了上述症状,说明你的肝脏很可能已经出现问题了。

自我检测出了问题,千万不要盲目恐惧或者私自用药。要做到及时就医,去正规医院做全面的检查,明确自己的病因和病情,制订正确的治疗方案。

新稀宝:专注营养保健品20年

第五篇:吃饭有讲究教学设计

《吃饭有讲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懂得餐桌上要尊老爱幼。2.在餐桌上乐于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学会文明礼让。

3.通过正确洗手,知道饭前要洗干净手的科学道理。

二、教学重点

通过正确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三、教学难点

乐于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懂得餐桌上要尊老爱幼,学会文明礼让。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小手不洗细菌多

1.听儿歌《小熊洗手》,听后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2.出示细菌图片,问:你看了有什么感受,打算怎么做? 3.出示小儿歌,师生一起拍手读。

小结:我们的手看起来很干净,放到显微镜下面,就会发现很多细菌,把手洗干净,我们的身体才会更健康,那么你们会洗手吗?

活动二:我会把手洗干净

1.指名学生演示一下平时是怎么洗手的。提问:同学们,这样洗手会把手洗干净吗? 那么怎样才是正确的洗手方法呢?

2.播放视频:正确的洗手方法。

3.出示洗手六步法图示,学生看图读一读。

4、教师示范,学生跟着教师做。

5、在示范的基础上,再找前边那名同学演示正确的洗手方法。

6、好,现在同学们都会洗手了,那么除了吃饭前要洗手之外,吃饭时还要注意哪些卫生习惯呢?

吃饭时,不要大声讲话;不要把饭菜洒在桌子上;不要在碗里拨来拨去、不直接吃到嘴巴里;含着食物说话;不要边看电视边吃饭;不要蹲着吃饭;端饭时,手不可以放到碗里;吃饭时,要用筷子或勺子吃;吃完饭,要马上擦嘴等。

现在我们把手洗干净了,该开饭了,那么在吃饭时你们会怎样做呢?

活动三:我在餐桌上

1.学生畅所欲言,说说吃饭时自己都做什么?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发言:帮助妈妈摆放碗筷,扶爷爷先上桌就餐,公共场所讲卫生,文明礼让。

3.你知道在餐桌上,还有有哪些礼仪吗?在公共场所要注意些什么? 课件展示书中图片,让学生了解文明用餐。如:长辈应该先上桌,吃自己门前菜,在公共场所吃饭要用公用筷子勺子给人夹菜,不能在餐盘里挑挑拣拣……

4.拓展:学习古代用餐之道,对学生进行吃饭礼仪教育。

小结:面对餐桌上的一些习惯,我们要学会辨别,对一些不良的习惯予以抵制。

全课总结:吃饭是一件大事,我们在做这件大事之前一定要讲究个人卫生,在餐桌上要注意文明礼仪。作业:回家把正确的六步洗手法教给爸爸妈妈,让我们全家都能干干净净吃饭,健健康康生活。

下载新春之际 幼儿护肝有讲究.docx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春之际 幼儿护肝有讲究.docx.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吃饭有讲究》教案(5篇)

    《吃饭有讲究》公开课教案 第一课时 城东小学 黄金凤 开课时间:2017年11月17日 星期五 第2节 开课班级:一年级四班 开课地点:五楼多媒体教室 一、教学目标 1.懂得饭前要把手洗干......

    施工工艺 客厅摆件有讲究

    家是一个心灵的憩园、休息的港湾,而客厅则是家庭活动的中心,是主人身份、地位与个性的象征,因此它的设计要美观大方、温馨可人,以重点营造家的环境。一、客厅摆件有讲究摆件可调......

    《吃饭有讲究》教学设计

    《吃饭有讲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吃饭有讲究》是统编《道德与法治》第一册教材中第三单元“家中的安全与健康”中的第二个主题。本单元共有四个主题,重点在培养学生具......

    进外企签合同有讲究

    去外企工作是很多人的梦想,因为进外企意味着高薪。但别以为去外企工作就是和外企直接签订劳动合同,劳动部门提醒,签订合同时,要注意雇主是否是国内的外事服务机构。根据我国现行......

    元宵节吃汤圆有讲究

    元宵节吃汤圆有讲究 元宵佳节,很多讲究习俗的人,特别是老年人都认为“不吃汤圆就不算过元宵”,但专家提醒:吃汤圆有讲究,尤其是一些特殊人群吃汤圆更要多加注意。“元宵节,吃汤圆......

    老年人生活起居有讲究

    老年人生活起居有讲究 人到老年,身体抵抗力减弱,各脏器的生理功能减退。因此要合理地安排好老年人的生活起居。 老年人应生活在和睦的家庭中,受到子女亲属的敬重才会精神愉快。......

    吃饭有讲究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吃饭有讲究》教学反思 宁夏吴忠市利通区高闸中心学校 汪黎婷 通过讲授《吃饭有讲究》一课,学生们学会了很多的知识,他们知道了吃饭应注意的基本礼仪,收到了......

    《吃饭有讲究》教学反思

    《吃饭有讲究》教学反思 宁龙希望小学杨成权 执教的课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中的主题二《吃饭有讲究》,“吃”的内涵十分丰富,一提到“吃”很多孩子就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