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 何 培 养 学 生 诵 读 古 诗 词 的 兴 趣
如 何 培 养 学 生 诵 读 古 诗 词 的 兴 趣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名篇佳作,美不胜收。早在先秦,孔子就说过:“不学诗,无以言。”唐代开始我国就以诗取士,读诗诵诗成了儿童启蒙教育的必修内容。诵读诗词,是汉语言特点本身所选择的语文教育优秀传统。为了激活传统,继往开来,让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真正站在五千年文化的历史巨人肩上,面向世界,开创未来。为此,在县教研组的带领下,我们全县小学生开展“课外中华古诗词诵读”活动,让我们的小朋友们在一生学习、工作压力最轻,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祖国传统文化的乳汁。我们选择以历代公认的优美古诗词150首作为教材,来教导儿童反复熟读,进而鼓励其背诵。充分发挥其记忆力的特长,背诵最有价值的诗词,趁他们心性纯净时,常常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潜移默化其气质。它们将随其人生经验的成长,而茹吐芬芳、绽放光明,能扶持他克服人生的逆境难题。长期的诵读薰习将在默默中养成他阅读古文的能力,则中华文化智慧的宝藏,将任其悠游探取,深信必可陶冶他的性灵,开阔他的心胸,端正他的品行。这种书多读一本即有一本的受益,乃至多读一句亦有一句的功效。
书声琅琅,继往开来。一代新人的成长,将不仅仅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学滋养——“天下为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曲”的操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这一切,都将成为新一代中国人重建人生信念的重要精神资源。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呢?下面本人谈谈自己的做法和想法:
一、指导学生在理解品味古诗词中,体会古诗词的魅力。
中国的诗,尤其唐诗更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千百年来一直传诵不衰。古诗用词准确、凝炼,诗句的精深华妙充分表现了汉语之美的多种形式:歌江山美,吟边塞情;或悲凉慷慨,或缠绵宛转;有豁达,亦沉郁。因此,必须指导学生在理解品味诗词的过程中体会古诗词的魅力,激发诵读古诗词的兴趣。常用的方法如下:
(1)赏析法。
组织学生收听诗文诵读及赏析讲座,观看配画、配乐诗诵录像。学生从讲授者口中,从动人的画面上,从轻响的乐声中,想像着、体味着、感受着诗文的艺术魅力。欣赏法犹如一把金钥匙开启学生理解诗文的大门,又似一只温柔的手撩拨着孩子情感之弦。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学生在欣赏中对古诗词的描绘进行再造想像,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了诗文的意蕴,从而增进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
(2)评析法
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它主要是对诗词在选材、立意、遣词等方面进行评价,提高他们对内心体验的倾吐能力,增强对诗词的理解。
(3)自查自悟法
它是指学生在背诵的过程中,自行查阅资料,通过询问、调查、收集、阅读等手段,来理解、感悟古诗词的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蕴含的哲理等。为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自行理解、领悟的积极性,可以开展一些激励性活动,如“资料展示会”、“自主学习心得交流会”等。同学们进阅览室、跑书店、问老师、问家长、听讲座……积极性都很高,不仅获得了不少知识,还能够“旁征博引”,表达自如。
二、指导学生掌握积累古诗词的方法,体会诵读古诗词的乐趣。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著名学人邓拓说过:“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的。”可见,积累有多重要。小学生只有熟读、背诵、摘记大量的古诗词,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词的精华,得到古诗词的浸润,从而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多背古诗词呢?布鲁纳认为,学习就是发现,就是掌握学习方法。我们认为必须在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指导中训练学生掌握背诵古诗词的方法。:
(1)表演背诵法。
古诗词不是无情物,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背诵时,加上适当的语气和动作,边背诵边表演,会增进对古诗词的理解,从而与古诗词的情感产生共鸣,促使学生背得快,记得牢。
(2)归类背诵法。
它是根据古诗词所描绘的景色、或叙述的事件或抒发的感情等进行分类背诵的一种形式。这样能促使学生从某种角度上把握古诗词的脉搏,从而达到流畅记忆的目的。例如,按四季时令进行分类,从《早春》、《春江花月夜》到《夏日》、《小池》;从《秋浦歌》、《秋思》到《冬景》、《江雪》。学生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朗朗童音背过了灿烂的春天,缤纷的夏天,金色的秋天,绚丽的冬天,大大调动了学生背诵古诗词的兴趣。此外,还可按诗的不同内容,如“言志”、“送别”、“劝勉”等,进行分类背诵,这样为大量的背诵奠定了基础。
(3)摘记背诵法。
有的人目视口诵记得慢,而过手一遍则能很快记住。因此不妨试试摘记背诵这种方法。先将优美的诗词摘记在一个本子上或读书卡片上,有空时经常拿出来看一看,读一读,读到能背下来时也不要停下来,应再读几遍,这样才能记得牢。即使熟读成诵后也不能置之不理。因为根据遗忘的规律,背诵后忘得最快的是开头十几天,因此隔三差五还要复习一下。
(4)综合背诵法。
这是融多种形式为一体的背诵方式。为了调动学生背诵古诗词的兴趣,我们常常采用此法,有同桌赛、小组赛、男女生赛,有限时背、师生背、快慢背、轮换背、接龙背,亦有据画背、听记背、问答背等。多种形式综合背,灵活且富有变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背诵古诗词的积极性。
学生掌握了背诵古诗词的方法,就有可能在实践中乐此不疲,而且还有可能成为一种爱好。
三、指导学生在运用古诗词中,增强诵读古诗词的乐趣。
如果说,我们倡导学生背诵古诗词,积累语言材料是为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打下的一个厚实的起点,那么将这些材料内化、运用则是我们追求的另一种境界。熟读、理解、背记了的古诗词,不能老让它们关在学生的脑海中,要引导它们出来走一走。让学生在“温故而知新”中感觉古诗词运用时更有乐趣。
(1)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古诗词。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古诗词源于生活,引导学生把在生活中观察到、体验到的东西用古诗词进行表达,能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与感悟。如春游时来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扫墓遇雨时吟句“清明时节雨纷纷”;风筝飞舞的日子,说句“忙趁东风放纸鸢”;新同学来了“笑问客从何处来”……让诗走进我们的生活,见景吟诗,见物吟诗,表情吟诗,叙事吟诗,等等。为了有意识的引导和激励学生用古诗词,可利用每堂课前1分钟进行生活用诗汇报会,对用得好的学生给予嘉奖。这样孩子们会越来越喜欢用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感情。同时,还可以开展主题班会,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吟诵自己喜爱的古诗词或在自制的赠言卡上写上“言志”、“送别”、“劝勉”的诗词。让古诗词在悄然无声中走进学生们的生活,那些背诵过的古诗词犹如一汪清泉流淌在学生们的心间,激荡着他们的情感,升华着他们对生活的认识。
(2)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运用古诗词。
古诗词走进了学生的生活,有心的学生便发现生活中处处是“诗”。在他们的文章中竟然出现了诗词的踪影。从而启发他们把古诗词写进文章里,可以在写景中用,在叙事中用,也可以在抒情和议论时用;可以是对诗词的引用,也可以是对写作技巧的运用。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据诗词作文,即以诗词的意境为基础,诱发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为古诗词续编故事、扩展情境、改写白话文等。如此一来,大家才发现“诗到用时方觉少”。此外,在习作中运用古诗词,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因为他们在运用时,会给诗词创设一种新的写作氛围,赋予一种新的表达内容和感受,而且从诗词原先的意境中跳跃出来,从更新、更广的角度去理解、品味古诗词。这样在习作中运用好古诗词,不仅使学生的作文有了创新,而且形成了古诗词诵读的良性循环,真可谓“一举两得”!
四、指导学生在古诗词交流中,激发诵读古诗词的乐趣。
无论是借助于教育上的什么巧妙措施,我们都应该抓住两个字——“成功”。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因此,对学生诵读古诗词,可用多种形式组织学生交流。学生在交流中不仅可以相互学习,更重要的是可在同学的赞赏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诵读古诗词的乐趣。
下面介绍几种交流方法:
(1)“采蜜”本交流法。
这是一种最广泛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同学间定期交换“采蜜”本,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评比、相互称赞,把每一个同学的“采蜜”本作为全班同学的共同财富。
(2)黑板报交流法。
在班级的黑板报上开辟“优美诗词赏析专栏”,选登同学们摘抄的优美诗词。利用晨会课之余,齐声诵读。
(3)手抄报交流法。
把“优美诗词共赏析”作为手抄报的主题,出刊好后,交流、评比手抄报时,着重交流手抄报上的优美诗词。最后,将评比出来的优美手抄报,展览于学习园地,让同学们观摩、赞赏。
(4)读书笔记交流法
这是一种非常有趣而且有创意的方法。读古诗词,理解诗意是最大的障碍。如若不解地死背,不能体味到诗词的韵味,不仅易忘,而且兴趣亦会随之大减。根据儿童爱画画和爱幻想的特点,我们不妨将读书笔记变通一下,将诗词变成图画,变成童话、趣事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虽是王维的见长,但古诗词中许多诗句都具有这一特点。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理解的诗意自由、随意地涂画,在涂画中见景生情。此外,儿童是天生的童话大师、幻想家。让学生把诗词译成一则则有趣的童话、故事,幻想成奇趣的事,这也不失为一种创作,而且很受学生欢迎。将这样的读书笔记定期交流,评比优秀。学生的积极性更大,也为诵读古诗词提供诱因。
以上的做法,只要持之以恒,相信一定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有强大的内驱力。可兴趣这位老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请到的,要让学生在拾取一点一滴的小乐趣中萌生对古诗词诵读的兴趣。相信感情可以培养,兴趣也同样靠培养。
第二篇: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兴趣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兴趣
睢宁县李集中心小学 张辉
中国是诗的国度,以《诗经》、《离骚》、唐诗、宋词、元曲等为代表的诗词文化源远流长,意蕴悠远,内涵丰富,名篇佳作、不胜枚举,彰显泱泱大国的文化精髓,它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诵读古诗词,可以使师生耳濡目染于圣贤的智慧思想之中,在汲取中华文化精华的同时,培养其的高雅气质,使其终生受益。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如何激发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兴趣,引领学生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畅游呢?我认为,诵读古诗词的关键是动之以趣、晓之以情、践之以行。
一、从改变教育教学方式入手,培养学生诵读的兴趣
1、自主式。即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小组交流合作等形式理解内容浅显易懂的古诗词,如:《静夜思》、《古朗月行》、《春晓》等。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的古诗文,教师可以在疑难处适当地加以点拨,扮演好合作者、引路人、导师的角色,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古诗词的意思。
2、赏识式。学生学习古诗词有良好表现时,要及时地给予肯定与鼓励,让学生感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喜爱,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喜欢诵读的动力。逐步树立学生学习古诗词的信心。
3、直观式。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直观的事物学生既容易理解也容易记住。古诗词时空跨度大,语言精炼含蓄,意蕴深沉,这些都给学生学习古诗词设置了巨大的障碍。对于一些很难理解的古诗词宜采用直观手段辅助教学。如在教学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再现送别画面,并通过语言描述、音乐渲染等手段,营造了大诗人李白与孟浩然依依难舍的动人情境。在充满诗意的情境中,孩子们很快进入角色,仿佛自己就是李白,正伫立江边,深情地目送友人远游,学生的情感被激活,产生移情效应,他们思绪飞越时空,神游文本,与圣贤心心相通,充分激活了原本凝固的语言。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培养学生诵读的兴趣
1、创新诵读形式,不断开展诵读比赛。善于发现和总结,把一些好的、快乐的学习方法推广应用。如:表演背诵法、熟读成诵法、吟唱结合法等等。每学期开展“经典诵读比赛”、“亲子诵读活动”、“诵读擂台赛”等。通过以上开展的各项活动,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诵读中华古诗文的快乐,从而对“国学经典”产生浓厚的兴趣。
2、开展诗词游戏。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小学生喜欢做游戏的心理出发,将学习积累古诗词融入游戏活动中,既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在轻轻松松中积累了古诗词。适合开展的游戏有:①对诗。前一个学生背诵一首诗中的上一句,指名另一人接着背诵出这首诗,背出者胜一步,可接着自己出一句,让其他学生继续背。②古诗、成语配对。很多古诗诗句涵义与成语涵义一致,让学生将诗句与成语配对,看谁配得多。③古诗词接龙。即先出示要求,例如,背诵唐代诗人写的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文,或是背诵送别诗,或是出示诗人的名字,要求学生背诵他的诗等等,学生按要求接背。
3、开展师生共读活动,要求所有语文教师、青年教师参加诵读活动,学校于期中前后举行青年教师国学诵读比赛。
4、“讲一讲”活动。经常组织学生开展班级、年级、校级“三级”讲故事比赛。让《推敲》、《黄鹤楼送别》、《每逢佳节倍思亲》等经典小故事,使学生受到熏陶。
5、“古诗词创新活动”初步尝试。为了配合我县创建江苏省“诗词之乡”活动,我校成立了“取虑诗社”,广泛吸纳学生为我校诗词协会会员,要求会员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每月创作两首诗歌,择优刊登在校刊上。我校还开展了“据诗作画”的动手做创新体验活动。如:古诗文中有很多像《村晚》、《山行》、《江雪》、《清明》等写景名篇,学校就组织“为古诗文配画”的活动,并举办了古诗文配画特色画展。另外,还举行古诗文手抄报比赛。一张张图文并茂的手抄报在孩子们的精心设计下诞生。
6、结合传统节日,开展古诗词诵读活动。我国传统节日很多,有关传统节日的古诗词也非常多,如苏轼的《水调歌头 中秋》、杜牧的《清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诵读这些古诗词,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还可以使他们接受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是开展古诗词诵读活动的好内容。学生在不同的节日诵读不同的古诗词,不仅兴趣高涨,而且记得扎实,体会地深刻。
7、开展古诗词诵读、创作活动,激发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结合我校“国学与教育”课题研究,和我县争创“诗词之乡”活动,多开展古诗词诵读、创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古诗词文化的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培养学生对诵读古诗词的兴趣。
三、营造浓厚的诵读氛围,激发学生诵读兴趣
1、每天利用晨会前(7:40—7:45)进行5分种的古诗词诵读。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可
表演,可吟诵,可配经典音乐读,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背诵量目标。常言道:“书读百遍,其意自见”长时间地诵读诗词,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学生、陶冶学生的情操,学生诵诗的兴趣倍感增加。
2、每天定时间(下午预备前五分钟)播放古诗配乐朗诵,或者是国学经典音乐,让学生听其声,悟其容,感其情。
3、开展学习型家庭建设。引导、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开设“家庭经典时刻”,要求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每天在孩子放学后、睡觉前,抽出一定时间,与孩子一起学习,家校合作,共同引导孩子进入古诗词的殿堂。
4、学校和班级文化建设要努力体现古诗词教育特色。如:在教室内悬挂“中华著名诗人像”(如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李清照等),在校园围墙上书写唐诗宋词经典篇,让学生在校园内处处都能见到古诗词,读背古诗词,在耳濡目染中培养背诵古诗文的兴趣。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创建一个充满古诗词浓厚氛围的校园环境,使学生置身其中,随时受到传统古诗词文化经典的熏陶和感染。正所谓:“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
四、加强方法指导,保证诵读质量。
1、诵读式。古诗词诵读活动,它的载体是古诗词,它的关键点是诵读成诵。诵读诵读,必须坚持一个基本的关键的原则是:“不求甚解,只求熟读”。对于一些古诗词,教师不必逐字逐句的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可以先让学生自由地大声地朗读,“不求甚解”地读,把诗句的字音读准,读到琅琅上口。例如学习《凉州词》,可以采用“三读”的阅读方法,一是读通。即准确认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二是读懂。即通过自读自悟、小组交流讨论了解大意;三是读好。即根据自己对古诗文的理解带着感情读出诗的节奏美,韵律美。如果让学
生在诵读时,适当地加上表情和动作,边背诵边表演,这样做既激发了学生的诵读兴趣,又增进了对古诗文的理解。
2、想象入境法。即让学生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诗文的意境之中,达到“披文而入情”,将诵读过程变成欣赏佳作的过程。
3、联系扩充法。即将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相近的古诗词联系起来诵读,以形成一个知识组块。这样做,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在对比诵读中强化了记忆效果,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读背古诗词的兴趣。
4、写“读书笔记”法。作读书笔记不仅能提高阅读古诗词的效率,而且能提高科学研究和写作能力,更激发了学生对古诗词的探索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给学生的诵读活动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让学生的心灵真正地植根于中国古诗词文化的沃土上!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精髓,浸润其间,可以使学生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陶冶其情操,提高其语文素养。如果我们持之以恒地组织学生课外阅读古诗词,是学生养成每天诵读的习惯,多措并举,让学生会读、好读、乐读、在兴趣盎然中读,就一定能使学生爱上古诗词,使学生的生命在诗歌的滋养中得以鲜活的成长。
第三篇:古诗词诵读
六年级上古诗词积累
明日歌(明)文嘉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明日歌》是明代著名才子文徵明的儿子文嘉所作。诗人以通俗流畅的语言,明白如话的句子劝勉人们要珍惜时间,勿虚度年华,莫荒废光阴。
【译文】
明天又一个明天,明天何等的多。如果我们一生做事都要等待明天,一切事情都会错过机会。一般的人苦于被明日牵累,春去秋来衰老将到。早晨看河水向东流逝,傍晚看太阳向西坠落。人一生有多少个明天?请你听取我的《明日歌》。
《观沧海》 曹操(三国)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海》是建安十二年(207)九月曹操北征乌桓,消灭了袁绍残留部队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划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是建安时代描写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国古典写景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
【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画家温泽辉书画作品。观沧海
庆幸得很呐!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作于763年(唐代宗广德元年)春。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他的部将李怀仙斩其首来献,安史之乱结束。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律。
【译文】
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乍听到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回头看妻儿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由得欣喜若狂。白日里引吭高歌而且须纵情饮酒,春光无限我与妻儿一同返回故乡。立即动身穿过了巴峡再穿过巫峡,然后经过襄阳再转向那东都洛阳。
黄鹤楼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龟虽寿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是东汉著名文学家、军事家、政治家曹操创作的一首乐府诗,作品富于哲理,阐发了诗人的人生态度。笔调兴会淋漓,有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写这一组诗时,曹操刚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乌桓,踌躇满志,乐观自信,充满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译文】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结的时候。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我非常高兴,要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已亥岁感事(唐)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
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译文】大片的水域江山都已绘入战图,百姓想要打柴割草度日而不得。请你不要再提封侯的事情了,一将功成要牺牲多少士卒生命!
集俗语竹枝词(清)佚名
公门里面好修行,半夜敲门心不惊。
善恶死对头终有报,举头三尺有神明。
这首《竹枝词》是集民间俗语而成的。意思是说在公门里做事(做官)的人,在公门里要好好修行,行事只要公道端正,即使半夜有人敲门,问心无愧,一点也不惊。一个人在世,为善为恶,到头来总是有报应的。
此词所集四句,用来劝世的,劝人要行善,尤其是在公门里做事的人,更要好好修行,莫要弄权使势,为非作歹。
醉太平无名氏
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哀哉可怜。
【译文】
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哀哉可怜。
采桑子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此词从江楼月联想到人生的聚散离合。月的阴晴圆缺,却又不分南北东西,而与人相随。词人取喻新巧,正反成理。以“不似”与“却似”隐喻朋友的聚与散,反映出聚暂离长之恨。具有鲜明的民歌色彩。全词明白易晓,流转自如。风格和婉,含蕴无限。
词作鉴赏
这首词写的是离别之情。上片写他宦海浮沉,行踪不定,南北东西漂泊的生活,经常月下怀念君(指他的妻子),只有月亮来陪伴他。本词中表面上说“恨君”,实际上是思君。表面上说只有月亮相随无离别,实际上是说跟君经常别离。下片借月的暂满还亏,比喻他跟君的暂聚又别。这首词的特色富有民歌风味。民歌是感情自然流露,不用典故,是白描。
过零丁洋(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
我一生的辛苦遭遇,都开始于一部儒家经书;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整整四年的困苦岁月。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就像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动荡不安,就像暴雨打击下的浮萍颠簸浮沉。想到前兵败江西,(自己)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至今还让人惶恐心惊;想到去年五岭坡全军覆没,身陷敌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叹自己的孤苦伶仃。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躯,死得其所,(让我)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
第四篇:培养学生读书兴趣
沐浴书香
伴我成长
阅读能力是学好各门学科的基础,阅读能力强的学生不一定考第一,但各门功课都不会差。学生对书籍的思考越多,他的内心由于书籍而激发的喜爱感越强,他学习起来就越容易。阅读是学生获得幸福的基础。喜欢学习的孩子在学校里会感到幸福,而讨厌学习的孩子在学校里就会痛苦。从小学到高中毕业,不论能不能上大学,这十多年的学校生活是大部分孩子都要经历的,不爱学习的孩子如何忍受这漫漫的岁月?所以,语文老师的首要任务是让孩子喜欢阅读。
一、全班共读同一本书。阅读不是一朝一夕的,它需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逐渐培养,只有持续阅读才能形成习惯。每天午餐过后到上午自习正好有一段时间可以组织孩子安安静静地读书,每天的阅读时间要求不高,一般是20分钟,但是要保证坚持读,一个班的学生阅读水平差异很大,识字量大的孩子在阅读中会感到“跳一跳摘桃子的”快乐阅读,水平不高的孩子会感到很困难,读书容易半途而废。因此我们会经常组织能力强的孩子大声读书给同学听,既是对爱读书的孩子的一种奖励,也是对读困生的帮助,这样的读与听都是快乐的。
老师也积极的参与其中。每当我们给孩子朗读时,就会发送一个“愉悦”的信息到孩子的脑中,甚至将之称为“广告”亦不为过。我们推销的东西叫“阅读”,而朗读故事是一种令人愉悦的推销方式。孩子们喜欢看动画片,一次,我听到他们在讨论《神探柯南》,就告诉他们会破案还不算有大智慧,能运筹帷幄的人才是有勇有谋的,于是,我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和简笔画,给孩子们讲了孙膑不平凡的一生和几个《三十六计》中的小故事。没过几天,接到一位家长的电话:“武老师,《三十六计》买哪个版本的好?孩子听了你讲的故事喜欢的不得了,吵着要。”
二、双管齐下。“双管”指家长和老师“双剑合壁”,让孩子的读书之路走得更坚定。此招重点是个氛围问题,决定孩子将来的,首先是家庭。负责任的父母,能够给予孩子的,决不仅是孩子生活所需要的衣、食和漂亮玩具,而是能留给孩子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师则是学生的榜样。父母和老师都不读书,你还能要求孩子吗?各班每天的家庭作业都有一个共同的内容:读书半小时。为了培养这个习惯,我们经常以发短信的形式与家长沟通,得到家长的支持,让家长监督,在家校联系表上对孩子进行评价。同时我们 “诱惑”家长和孩子共同体味亲子阅读的幸福,让家长们和孩子们在一起分享读书之乐。三一班王一诺是个语言能力、记忆力很强的孩子,她经常向我炫耀周末妈妈又给她买了什么书:“我妈妈给我买了《时代广场的蟋蟀》,还买了《夏洛的网》、《窗边的小豆豆》”这个羞涩、天真的小女孩一聊起书就滔滔不绝。和她妈妈交谈发现父母十分重视对孩子的培养,和孩子相处像朋友一样平等,经常和孩子谈心,买书舍得花钱,而且有给孩子讲睡前故事的习惯,现在每到读书时间,孩子读一段,妈妈读一段,有时还能指出妈妈发音的错误。大道至简,道法自然。从“爱”出发的父母都是教育家,在亲子共读之路上,他们一定会走得更稳更快。
让孩子们感受到读书带来的喜悦。孙老师在班上经常开展各种活动,一周五天,每天一个内容:我是小主播、童话王国、科学之光、脑筋急转弯、儿童诗欣赏……请同学们根据兴趣随意报名,提前一周准备,每天下午第一节课前5分钟展示。还可以在月底进行竞赛,老师把各种小问题写在纸条上,装进纸盒里,全班分成三大组进行较量,活动分为必答题和抢答题,凡是回答正确的发一颗糖„„各种活动有的会让孩子一支独秀,更多的则是满园春色,毕竟我不是要让他们比个高低,我所关注的是让孩子们在游戏中,竞赛中体验读书的快乐。
四、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我们经常会听到家长这样的抱怨:书读了不少,却一问三不知。这时因为孩子们大都喜欢默读,虽然快,却囫囵吞枣,生字该不会还不会,根本没读懂。孙趁华老师要求学生在家读书时要出声,带着字典读书,不认识的字标出来注音,用记号笔画出生动的词、句、段。并反复出声诵读,进行扎实的基本功训练,随着年级的增高,指导孩子在书上进行简单的批注。
五、养成日有所诵的习惯。有的孩子读了许多书,但作文写得不好。不是孩子不聪明,而是“日有所诵”的习惯没有养成。谁有这样的习惯,谁就是未来的胜利者。我们的经典诵读就是很好的文学积累。白洋老师每周在黑板上抄两首古诗,在每节课上课起立后诵读一遍,然后再讲课,这就分散了学生回家背诵的压力,日日读,一周足可以背熟。我们班遇到节气或传统节日,适当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例如:白露节,就读读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在中秋节来临之际,引领孩子们一起读李商隐的:《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诗词灌溉了伟大的民族,抒写了辉煌的历史,浓缩了几千年的文明成果,绵延五千年人文精神的种子,被播撒在幼小的心灵之中,奠定了他们较为厚实的人文底蕴。
六、制作读书卡。在学生读完书后,鼓励学生制作读书卡。包括书名、作者、我喜欢的词语、我欣赏的句子、主要内容、我的感受。阅读的过程本身就是读者、作者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此过程之中读者会有所习得(积累了什么),有所判断(评价人物、事件),有所感悟。在对收集上来的读书卡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首先,在“好词好句”积累一块,百分之九十的学生态度端正,书写工整,积累的词句准确,可用价值很高,如:德高望重、美不胜收、姹紫嫣红等。再次,在“我的感受”一块,有对文本的理解,如“老鹿王无私地把自己毕生经验手把手地传授给斑比,还多次在斑比遇到危险时出手相救,在别人最需要帮助时悄无声息的给予帮助。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有对写作方法的积累,如“我们要像作者一样去抓住动物特点写动物”;“我感受到作者通过卡洛斐的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他害怕的心理”等。有对人生的体悟,如“读了这一章,我明白了,在遇到困难时,往往会激发我们最大的潜力”;“我们要像莫格里一样勇敢、坚持不懈。”。还有情感的真切流露,如“我们每个人都要相信自己,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不屈不挠的面对各种困难和逆境。”;“朋友之间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争论不休,要谦让”。阅读是心灵的窗户,学生的这些出自肺腑的话语,使我们看到了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收获,他们的知识逐渐丰厚起来,他们的情感逐渐丰富起来,他们的个性逐渐丰满起来。一幅幅灵动的画面,使我们如临其境,赞叹不已。主动的创造怎能不优于被动的接受呢?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学的愿望,缺少这种力量,教育的任何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因此,让阅读兴趣持久的关键,在于要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感受到阅读过程中的成功体验。
一句话,千招万招,只要让孩子体味读书之乐就是好招。更有“无招胜有招”,那就是
—和孩子们一起去读书吧!
第五篇:试论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试论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付慧平
摘要:老师们都很重视古诗词教学,可是目前古诗词的教学仍存在投入大,收获小的现象。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还大有文章可做。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教师自身具备较好的文学素养至关重要,其次是教师应该具备全新的教学理念。本文主要从导入新课、驾驭课堂两个方面谈了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文化长廊中最璀璨的明珠。对古诗词的学习,是每名学生不可或缺的必修课程。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学习古典诗词对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和写作能力以及个人修养等等方面,均具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每位老师都应义不容辞地去探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教与学是一种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关系,不同的教学方法,对教学的效果有着直接而重大的影响。下面,就这个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
一、导入新课有讲究。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共四十分钟,有经验的老师会把它分成八个五分钟,第一个五分钟相当重要,这五分钟学生的注意力是最集中的,好的导入有如乐曲的前奏、戏剧的序幕,以下几点做法使这第一个五分钟产生神奇的效果。
合理用好多媒体。利用课件展现画面,当学生被画面景色所陶醉时,再加上一段课前精心设计的旁白,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不仅把握了诗的基调,还让他们准确领悟诗意。
讲个有趣的故事。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演讲,把孩子们带入一个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之际,教师嘎然收声,设臵悬念。如教学李白的《赠汪伦》时,可先讲述:有一回,汪伦听说李白来了安徽,就修书一封。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早知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前访。见面后,李白方知“受骗”:所谓桃花,只是桃花潭,并无“十里桃花”;所谓“万家酒店”,只是店名,并无酒店万家。但李白哈哈大笑:“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于是,两人结为金兰之好。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七言绝句《赠汪伦》。———讲讲这个故事并不要费太多的功夫,然而对激发学生学习《赠汪伦》一诗的兴趣,却大有帮助。
3、配上抒情的音乐。古诗中的“一山一石,一花一鸟”都人化了,蕴含诗人深厚的内心情感。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认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可见古诗的魅力还是挺大的。真正有些文学功底的老师,当他看到一首好诗呈现在他面前的时候,他的内心一定无时不在涌动着浓浓的诗意,有一位老师教《舟夜书所见》,也许是因为它的语言优美形象,那“幽静、清新、素淡”的意境,给了老师以激情,在优美的古典音乐声中,只听见一个深情的男中音娓娓道来:“这是一个没有月亮的夜晚,周围一片漆黑,有位诗人乘着小船来到江中,他看见有只小船静静地浮在水面上,微弱的渔火倒映在水中。”就这么短短几句话,学生早已被带进了寂静、漆黑的情境中,他们的情感逐步与诗人的情怀产生了共鸣,陶醉在实实在在的迷人夜景之中,接下来的学习,孩子们当然很投入了。
潇洒露出一手。教师根据诗意,用简笔画的形式再现诗的画面。如有一位老师在教学《小儿垂钓》一诗时,拿起粉笔在黑板上扬扬洒洒地几笔就将一幅小儿钓鱼的画面色勒出来,一瞬间,一个天真活泼、聪明伶俐的可爱的儿童形象出现在学生的面前,他们一下子惊呆了,啊,老师多有才。还有一位老师在教②《虞美人》时,课堂一开始老师就唱起了邓丽君的那首歌:“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学生一个个目瞪口呆地望着这位“歌星”,从他们的眼眸里,有对老师说不尽的崇拜,一位亡国之君面对物是人非,复国之梦难圆的无限怅恨之情,从老师的歌声里若隐若现……在同学们雷鸣般的掌声中,老师不失时机地说:“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宝库中,有两颗璀璨的明珠,一颗是唐诗,另一颗就是宋词。词最初在唐、五代就已经出现了,至宋代达到全盛时期。五代时期最杰出的词人是李煜。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煜的绝命词《虞美人》……”孩子们迫不及待想学这首诗,用不着五 分钟的导入,就能紧紧地抓住孩子的心,不得不令人佩服这位老师的导入本领之高。
二、驾驭课堂要灵活。
古诗是各版语文教材的重要内容,但因历史、文化差异等诸多因素,学生学习起来确实有些困难,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不仅能学懂,而且还能真真正正地被语言优美、内涵丰富的古诗所吸引,所陶醉,老师是课堂的主导,老师的理念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效果。
怎样结合教师本人的性格特点以及学生的当前实际状况,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怎样把最简单的招术运用到出神入化的地步,怎样把意蕴丰富的诗词深入浅出地作恰如其分的点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悟,让学生在美妙的想象中陶醉,让学生在如诗如画的境界中久久地回味,让学生的朗读成为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一个个音符,这应该是我们每一位老师所追求的最美好的境界。要想达到这种境界,在平常我们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不要面面俱到。
从理论上讲,大家都懂得,“古诗教学要重视反复吟诵品味古诗的语言美,要通过启发想象让学生感受古诗的画面美,要通过理解词句领悟古诗的意境美,通过探求意蕴理解古诗的哲理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引导学生多想象……”于是备课时,许多老师死搬硬套这些理论,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知识点,都备得很详细,甚至面面俱到。上课时,就一五一十地按这些步骤走。事实证明,这样做会弄巧成拙。如有一位老师教《忆江南》这首词,“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课文插图很美,只要老师引导孩子们细细地观察和感悟,不难想象出那如诗如画的江南美景,加上诗的内容浅显易懂,我认为老师没有必要花大多心思帮助学生理解。可是这位老师可舍得花功夫了,从反复读到逐句理解,再讨论,再到臵疑,表面上孩子们很积极,他们甚至很大声地朗读课文,然而没有一个孩子能发自内心地享受古诗词给他们带来的美感。学生所做的,都是在配合老师;老师所做的,是为了完成备课本上的每一个步骤。这样的课堂,就失去了活力,效果不大。
我们来看看另一位老师在教《忆江南》的情形。她的幻灯片是以江南美丽的风景图作背景,并配上优美的音乐播放,导入新课后,当孩子们被江南迷人的风景陶醉的时候,她落落大方地走到讲台中间,深情地说:“江南多美啊!江边的花开得那么热闹,开得那么旺盛,开得那么火红,让人回想起来多么亲切,多么温暖!江中的水是那么清澈见底,春天来了,江底绿油油的水草都看得清清楚楚,多么富有生机啊!让人回忆起来,是那么浪漫,是那么温馨!诗人离开了江南却在心里多少次地回忆那里的迷人风景,让人留连往返,让诗人记忆犹新……”她的举手投足,俨然一位资深的演员,富有磁性的嗓音,具有感染力的眼神,把全班同学领进了一个意境。孩子们的情感就像与诗人的情感融在一起。就在这时候,老师深情地朗读这首词。多么恰如其分的范读,就像一首动听的歌,让孩子们久久陶醉其中,又像一股甘甜的清泉,汩汩地流进了孩子们的心田……“同学们,你们也来读读吧!”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孩子们早就迫不及待,学生的思绪被老师带到了如诗如画的美丽的江南,可以想象得到,孩子们是怎样入情入境地朗读这首词的,从他们的眼睛里,从他们的幸福的笑容里,从他们抑扬顿挫的声音里,还从他们有创意的动作里,我们听出了他们对江南美景的由衷的赞美,我们仿佛触摸到了诗人离开江南后,凭着清晰的记忆再次自我陶醉的那颗美妙的心……没有烦琐的讲解,没有支离破碎的分析,孩子们却如痴如醉地学习,甚至达到一种出神入化的地步。
2、不要挖得太深。
新课标要求:小学古诗教学是让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热爱古代文化,学会朗读、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用学到的知识去丰富。小学生要求背诵70首古诗。诗的内容不外乎思恋家乡亲人,赞美热爱大自然、春天,歌颂友情等,同一类诗表达情感所表达的角度不尽相同,然其题旨却是相近,情感则是相通的。如教朱熹的《春日》、《四时田园杂兴》、《小儿垂钓》……教师教学这些古诗时,只要适当地引导,主要是要勾起他们与诗的内容相关的一些生活画面,或是相关的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情景,带着他们那种或是激动、兴奋、愉快,或是愤怒、伤感、痛苦的心情,入情入境地去朗读,读多了自然能对诗的理解会更透彻,读多了自然能背诵,在这样很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古诗词,学生有兴趣,有收获。
3、不要满堂“灌”。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是古代诗人写作的一大手法,诗人直抒胸臆或极强的渲染环境表情达意。教学时可通过分析诗句,点拨诱导和展示有关图画,或运用多媒体形象直观、逼真的教学手段,将抽象的文字符号还原成活生生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诗句,也可以让学生画一画、演一演、改一改等方式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千万不要急于求成,当学生还没有得到兴趣、灵感及感性认识时硬去思维,这样学生会丧失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是游离新课程理念的。
4、授之以渔。
在古诗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老师适时教一些学习古文的方法,能提高孩子们学习古诗的能力,学习能力强了,学习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学习的自信心也会随之树立起来。偶尔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让孩子互相交流,老师也给些建议,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找到真正合适自己的方法。平常我见到学生自己总结的方法有:知诗人,解诗意,看插图、悟诗情,画诗境,深情朗读再次想象入诗境……另外,在悟诗情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抓重点字”。古诗言简意骇,内涵却很丰富,往往一个字就能概括丰富的内容,体现诗旨。如《赠汪伦》中,一个“深”字就能体现出李白与汪伦的深厚友谊这一中心,突出了这一点,学生就不难体会出作者用比喻、夸张修辞手法的用意。学会抓住重点词去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感情,势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过教这些方法,只需老师引导一下就行,不用反复提问。在实践中,我发现这些方法学生掌握很快,因为和平常学阅读课文有相通的地方。
5、内炼真功。
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素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因素就是文学素养。没有一点诗情和诗意的人,很难算得上是一个高素质的人。老师们在诗的教学中,如果只要求学生读懂古诗,记一些名句及作者的出处,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几乎成空白,这样的现状,不是大家所期待的。如果一名老师,心中没有激情,生活中一定缺少诗意,他在教孩 子们学诗的时候,效果便会大打折扣。
回忆起刚刚走上讲台的那段日子,每次课堂的教学效果都是出奇的好,学生之所以能在古诗的学习中都能达到“无师自通”的境界,最主要原因是因为我本人非常爱诗。遇到学生过生日,还会即兴写首小诗当成礼物赠送呢!在孩子的心目中,我就是诗,每当学习古诗词,孩子们最积极。就这样,一个刚毕业的年轻教师,就凭着她对诗的真爱,对诗的执着,对诗的独到的领悟,紧紧地把握住了孩子花的季节,尽情地播撒诗的种子……如果一个教学经验丰富的人,能够爱诗,那他的孩子一定会迷上诗的。诗的意象负载了诗人的情感,传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而走入课堂的老师,他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同样负载着每一句诗的 “弦外之音,韵外之致”。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只要能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灵活科学掌握,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在宽松、愉快的环境氛围中学习古诗词,热爱、欣赏古诗词,古诗词这棵名贵的老树,一定会结出丰满的艺术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