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佛文化
旅游规划中再造“佛文化”新内涵
佛教文化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到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习俗等方面,并渗透到文学艺术、天文地理等领域,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旅游既是一种经济现象,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现代旅游是一种大规模的各种文化的交流,它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对宗教文化所起的作用,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已越来越受到有关方面的关注,所以,佛教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是密切的,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开发佛教文化资源,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旅游业的发展,也有利于佛教文化的继承、传播、交流和研究。佛教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可想而知,佛教文化作为当今时代的旅游发展广阔前景,使旅游业又获得了一个更高层次的提升。
鲁山大佛选址位于河南鲁山县赵村乡境内,紧临311国道,西靠石人山国家名胜风景区,东临昭平湖水上公园,南依秘洞山庄,是河南省伏牛山旅游重要的集散地,天然温泉旅游的轴心,景区占地11700亩,灵韵香色,庄严祥和。
佛像座北朝南,总高151米,其中金刚座高25米,莲花座高20米,佛佛高108米,佛像从金刚座至上共分16层,总建筑面积约20000平方米。
吉祥钟重量108吨,实测达116吨,均属中国大钟之最,也是世界最完整的外击式青铜钟中最重的,是一项新的世界记录。
本人认为规划设计贵在思路,设计竞赛不是内容的竞赛,而是概念的竞争。把握好总的概念,在作规划时就如鱼得水了。因此在鲁山佛泉文化旅游区的规划设计中,鲁山大佛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佛教场所建设项目,它必须能够紧密围绕其本身固有的文化精髓,通过打造文化与旅游并存、内涵与外延协调的产品链,形成规模与细节兼顾的空间组织和赢利模式,以可行、可操作、可消费、可创造综合价值为目的。出于对以现代手法传承传统文化,满足现代游客对历史进行感知体验的考量,本次规划首先提出了“佛 泉 胜 境”的理念,以大佛为核心,以“ 人性化”的佛祖精神为主线,将整个旅游区定位为“世界佛教圣地,未来的世界文化遗产”,在有序的空间内,通过景观、建筑的打造,实现文化展示与环境体验的功能,成为佛泉文化体验旅游区。在车马尘嚣的尘世中,“佛泉文化”将渲染出空山灵雨的意境,为人们提供膜拜佛祖,熏习佛法,洗净心灵,修身养性的机缘。在情绪化的感受中,休闲旅游功能也油然而生。
在规划上,根据项目的发展定位、空间肌理和游人活动的需要,本项目总体规划形成“一轴一带、一山一都”的空间格局,拉动形成“七区”。最种形成“佛光普照于世界,法水长流于全球,佛山九祈度三界,泉都百浴洗尘嚣。”
呈现网络化布局,含蓄而有序,庄严而休闲。
一轴:世界佛教文化观光朝圣主轴
作为景区的脉络,首先应该成为一流的精品朝圣地,成为广大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要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突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将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具有强烈震撼力的佛教文化景观以及现代人乐于接受的其他方式加以表现,达到文化内涵与表现形式,有形与无形的完美结合。同时,通过互动体验的过程,让游客参与其中上,引发人们心灵的深深震撼。
因些在把大佛山朝圣之旅规划为:许愿行道(九祈)――朝佛大道(七净)――六度莲花(六度)之旅。形成佛教园林序列,在开放的环境中,体现朝圣佛祖全身心的体验过程。以此,通过设计佛法传播的佛教文化脉络,成为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佛教文化景观,展现佛法弘扬的轨迹和佛文化的精深内涵。
世界大佛朝圣区:
以佛泉寺、礼佛坛和大佛为三核心,尽量保护其生态环境的同时修筑一条朝圣通廊,把三核有机的衔接起来。使其不仅成为保存灵物、接纳布施,储藏经像的清净圣地,也成为有情众生烧香拜佛、祈祷诵经、学习佛经寻求慰藉寄托的活动场所。
东方净玻璃世界:
竹林精舍――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成佛后,居住的地方以摩揭陀国的王舍城和拘萨罗国的舍卫城的时间为最多。在王舍城外有一个竹林,是频毗婆罗王献给佛和僧众居住的,后人称为竹林精舍。该景点的设计即以此为依据,对佛文化的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和为今后高僧、高级信众和佛教研修者提供修行、弘法、住宿的场所。在作为特殊的佛教景观艺术的同时可以发挥“主题文化艺术清修堂”的双重功能。外观体现原始佛教建筑古朴风格,周围广布竹林,内部饰以精美雕塑和绘画的佛教艺术作品。
西方极乐世界:
西方极乐世界是佛国最大的净土,这里无任何悲痛与苦恼,居民可享种种快乐,所以称“极乐”。塔是佛教标志性建筑之一,构造东南西北中5个主塔为主形成塔林主体结构,从而构造出“五方五佛”的大德塔林万年福地景像。
一带:沙河温泉滨河休憩度假水带
根据沙河丰富的温泉资源与中原地区的历史文化紧密的结合在起,打造一个滨水旅游休闲水带。我们把泉道称之为一种以泉为媒的沐浴文化,借鉴中国传统的“茶道”思想,以鲁山温泉的独特疗养价值为基础,以“禅意生活”为主线,融入现代时尚的康体养生文化,给到访鲁山的宾客、游人提供一种健康、时尚、远离尘嚣、怡然自得的不同形式、不同级别、不同主题的温泉休闲养生空间。
国宾会议接待区
以时空隧道的概念形式,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温泉特色康体休闲文化结合在一起,分别设置六个主题各异的休憩接待区。主要内容包括:唐式华清宫、日式御所、泰式忘忧宫,可供消费者依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三个主题休憩接待区在地理位置上依谷而建,相互独立,但又通过中心VIP会所相互联合,形成一条国宾级温泉休憩、会议接待区。
中原物色服务区: 本景区定位为中部崛起的标志性景区,而河南自古就是中原文化的发源地,地域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因此设立该项目将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和整个景区的项目开发良好的融合在一起。在旅游综合接待区中开发一个主题商业街区,将中原文化的代表性内容融入街区中,以满足游客的吃、住、游、购四大需求。整个街区可主要以下内容: “东京梦华”中州老字号商街
“洛阳纸贵”文房四宝国粹街
“杜康停车”九州美食文化街
“铜雀春深”特色山水剧场
“禹铸九鼎”铜玉瓷器古玩街
“勾栏瓦子”奇技绝活娱乐街
田园康体度假区:
结合现代社会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可设立以慈孝、忠孝为主题的文化度假村,度假村中心是母爱广场为核心,在广场一边分设母爱文艺作品陈列馆、母爱景观大道等配套项目,在另一边可设以中国孝文化铭言碑廊、“二十四孝”壁画长廊、当代孝子楷模事迹陈列馆等项目来展示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孝文化。
滨河观光休闲区
充分利用沙河的水资源,在沙河中设计漂流障碍物,体验亲水活动的刺激。并且在沙河的特定区域设置舞台和亭、廊、榭休闲观光场所与灯光的完美结合,增加游客的视觉冲击感。
综上所述,鲁山佛泉旅游区的终极目标是,成为二十一世纪佛教新圣地、未来的世界文化遗产,使鲁山大佛与世界遗产相得益彰,以其年轻的历史承载厚重的文化,在几十年或者更长一段时间之后,以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价值纳入<<世界遗产名录>>。
本人深受启发,总结出在规划过程中的以下几点经验:
1.根据情景,形成思路
做规划设计不能不考虑当地的实情,也不能不考虑当地的资源,实际上,到了现场,情景是客观存在的。按照资源挖掘特色,按照特色在规划师、设计师的头脑里形成情景。总体来说,根据情景,将资源、特色、空问逐一分析,就形成了一个基本根据,在这个基础上,形成思路。
2.创设情景,探索创新 以现有的资源形成情景,只是对应现状,但从规划的角度讲,要求立足现在,规划未来,因此在一定意义上不能完全根据现在的情景,而需要创设未来的情景。就是要设立主要故事、主题人物,形成主题文化,最终创设新的情景。这个新的情景在一定意义上是虚拟式的,能不能形成新的创新点,景区规划的灵魂是什么,最终在感性上都依赖于这个情景,这也需要不断进一步创设新的情景,以拓宽创新的天地。
3.模拟情景,创设规划
从技术手段来说,形成效果图,本身就是情景规划的方法。反过来,从情景规划的角度,方法可以有多种,比如写一个脚本,先构思一个故事,塑造人物,在构思的过程中,就包括了每经过5分钟、15分钟,将到达什么地点。围绕故事的主题,模拟出总的情景。在模拟的过程中还需要研究变化,市场情景的导向在这里发挥作用,研究不同的变化情况,就会形成不同的模拟情景。现在的技术手段比较发达,可以采取多种模拟的方式,这些模拟方式一是作为商业战略的分析工具,二是要从旅游者需求出发,模拟情景,以形成新的规划。
4.特定情景,特定规划
一类情况是特殊的情景,比如某个资源非常独特,就构成一个特定的情景,需要特定的规划。然而,在一般的资源条件下,如何来构造特定的情景呢?这就需要规划的专业化。比如同样是温泉,以民族文化为特定情景,就可以形成特殊的规划设计。总之,特定情景,特定规划,需要研究特殊资源、特殊需要,使规划能够专业化、细分化。
总之,旅游规划与体验设计,最终达到的目标有两个方面:第一,从旅游者的体验出发,要达到全身心的感受;从规划设计者出发,要达到全方位的创造。第二,创新需要创意,创意需要追求差异,差异产生特色,特色产生吸引力,吸引力提升竞争力。
第二篇:礼佛文化月活动开幕式主持词
礼佛文化月活动开幕式主持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贵宾: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上午好!今天,春光明媚、佛光普照,在这样美好的季节,我们在古城南京、在栖霞古寺举办2011“金陵礼佛文化月”活动,以供奉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法会为中心,开展系列佛教文化活动,继承并弘扬佛教文化的精神,净化人心、启迪智慧,爱国爱教,与时俱进,实践人间佛教,增进社会和谐。
去年6月12日,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中国佛教协会亲自主办,社会各界人士热情关注、积极参与,海内外众多高僧大德云集南京,就在这里,举行了庄严隆重的“佛顶骨舍利盛世重光”法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今天,2011〃金陵礼佛文化月活动在栖霞古寺盛大开幕,使广大信众有幸再次瞻礼尊胜佛顶、感应舍利以及刚刚迎请的诸圣舍利,三宝俱足,因缘更加殊胜。今天国内三大语系高僧又亲临盛会,各界人士不远万里前来瞻礼佛顶骨舍利,利益众生。通过为期一个月的系列活动,我们将展示南京 1
佛教的悠久历史、舍利文化、祖庭古刹、佛教艺术、刻经技艺和学术文化等。按照佛教传统如法如仪供奉佛顶骨舍利,为世界和平、国家富强、人民安乐祈福。
现在,请允许我向大家介绍今天出席开幕式的高僧大德: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南传佛教云南大佛寺住持祜龙巴庄勐长老; 中佛协副会长、上海玉佛寺住持觉醒法师;
中佛协副会长、镇江焦山定慧寺、金山江天禅寺住持心澄法师; 中佛协副会长、江西佑民寺住持纯一法师;
中佛协副会长、湖北弘化禅寺住持正慈法师;
中国佛教协会秘书长王健先生;
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卢浔先生、演觉法师、南传佛教都罕听法师、藏传佛教雍和宫住持胡雪峰喇嘛;
中国佛教协会教务处主任长顺法师;
中佛协咨议委员会副主席苏州灵岩禅寺住持明学长老;
中佛协咨议委员会副主席常州天宁寺住持松纯长老;
中佛协咨议委员会副主席无锡祥符寺住持无相长老;
还有来自省内外著名寺院的住持前来祝贺,他们是扬州大明寺住
持能修法师、南通广教寺住持俊才法师、连云港海宁寺住持昌鉴法师、扬州高明寺住持文龙法师、镇江隆昌寺住持心平法师、泰州光孝寺住持法空法师、射阳息心寺了尘法师、苏州吴中包山寺贯彻法师、还有来自供奉佛指舍利的寺院法门寺监院智超法师等。
今天参加开幕式的领导有:
国家宗教局一司匡盛先生;
江苏省宗教局副局长沈祖荣先生;
江苏省旅游局副局长汤永林先生;
市委常委、市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长 钱继红女士;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许慧玲女士;
市人大副主任黄煌先生;
市政府副市长陈刚先生;
市政府副市长徐珠宝先生;
河北省政协常委、香港旭日集团副董事长杨勋先生;
市政协副主席刘建先生;
市政府秘书长魏克先生。
现在,首届礼佛文化月开幕式开始。
(1)首先,敬请南京市佛教协会会长、栖霞寺住持隆相法师致辞。
谢谢隆相法师的致辞。
(2)现在,敬请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苏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心澄法师致辞。
谢谢心澄法师的致辞。
(3)中国佛教协会对南京佛顶骨舍利的重现于世非常重视,去年亲自主办了盛世重光大典,今天,中佛协会长传印长老因公务不能前来,特发来贺电,下面请中佛协副会长、上海玉佛寺住持觉醒法师宣读贺电王秘书长宣读贺电。
谢谢传老热情洋溢的贺电。谢谢觉醒大和尚。
(4)台湾佛光山开山长老星云大师去年亲自参加佛顶骨舍利盛世重光庆典并致辞,听说南京举办2011金陵礼佛文化月活动,也发来贺电。下面我来宣读星云法师贺电:
谢谢星云大师的贺电!
(5)南京市委、市政府对佛教事业非常重视,为佛顶骨舍利供奉瞻礼提供了强有力的安全保障,为构建宗教和睦、社会和谐营造
了良好的氛围,下面我们敬请南京市政府副市长陈刚先生致辞。
感谢陈刚市长的致辞。
“2011〃金陵礼佛文化月”活动开幕式就进行到这里。下面活动分两部分进行:一是请各位法师参加“恭请佛顶骨舍利法会”;二是请主席台的贵宾参加礼佛文化活动展示,将由引导员引领,依次参观金陵刻经处技艺展示------参观供佛书画展------10:10进入法堂瞻礼(佛顶舍利、感应舍利、诸圣舍利)------参观佛教工艺美术品展------参观金陵素食展示。
第三篇:佛文化休闲旅游区规划建议书
兴教寺文化旅游区发展规划建议书
专业:旅游管理
学号:1042113
3姓名:薛艳琴
目录
一、兴教寺概况
二、兴教寺现状(资源现状、保护利用现状)
三、存在问题
四、解决方案
五、资源评价
六、旅游资源形象定位
七、发展战略
八、功能分区及空间布局
九、规划建议
一、兴教寺概况
兴教寺,也称护国兴教寺,位于西安城南约20公里处,长安区杜曲镇少陵原畔,是佛教法相宗的祖庭,也是唐代高僧、著名翻译家、旅行家玄奘法师遗骨最终埋葬地和佛教人士游览和瞻仰玄奘遗迹的胜地。公元669年,因玄奘法师迁葬此处立塔建寺,肃宗赐额“兴教”,唐末因战乱被毁,至今几度枯荣,历尽沧桑,后经多次修葺,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两次拨款整修。1982年以来,又进行了全面修缮、增建。1983年,兴教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寺院依塬俯川,掩映在苍翠松柏林中,环境幽美,殿宇雄伟,走进山门,前有钟、鼓二楼。正面是大雄宝殿,西跨院是塔院,矗立着玄奘舍利塔和他的两个弟子园测、窥基三座砖砌方塔。东跨院是藏经院,珍藏着多种版本的古代经书,其中尤以玄奘从西天取回的贝叶经被视为稀世珍品。
二、兴教寺现状
1.资源现状现兴教寺主要建筑有:山门、钟鼓楼、大雄宝殿、法堂、禅堂、藏经楼等。大雄宝殿内供奉明代铜佛像和缅甸赠送的白玉石刻弥勒佛像各一尊,并有彩色宗教故事画。藏经楼陈列有关玄奘大师的画像和书画,以及周恩来、尼赫鲁等领导人瞻仰玄奘墓地的照片和《大藏经》等数千册经书及用巴利文写的《贝叶经》残片。慈恩塔院建有并列的三座舍利塔。
2.保护利用现状现兴教寺主要建筑有:山门、钟鼓楼、大雄宝殿、法堂、禅堂、藏经楼等。但由于时间长远、久经风雨、保护不到位等原因,殿房、藏经楼和塔院等都有不同的损坏,周围村民和相关部门对整个兴教寺的宣传和保护都不够,使得兴教寺各处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和破坏。
三、存在问题
1.管理制度制度不完善,缺乏统一的管理体制;
2.人才缺乏寺院景区的管理与其他景区有着很大的不同之处,因此需要特别的管理人才;
3.管理方法和水平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的科学性水平不高,许多现代技术设备和手段也运用得不理想;
4.交通问题未纳入全市旅游线路的景区景点网络,市区内没有可以直达到寺院的专用旅游车,道路条件差,可进入性差;
5.环境保护不到位寺内没有垃圾处理站,景区门口即是垃圾焚烧场,影响景区形象,且不利于环保;
6.景区产品营销景区内无专门的人员和机构对其进行宣传营销,对游客进行咨询和指导,对于寺院活动也没有很到位的宣传;
7.无特殊的旅游纪念品,也没有形成相应的旅游产品市场。
四、解决方案
1.加强寺院管理机制建设,定制景区管理章程,注意整个制度的完整性以及各制度之间的统一性和一致性;
2.大力培养宗教景区管理人才,开放式吸引高素质人才;
3.从意识和制度上确立管理过程的程序性要求,增加景区管理的科学性和技术性,提高景区管理质量;
4.注意与西安市旅游衔接,积极纳入全市旅游线路的景区景点网络,改善道路可进入性,在道路上设置指示牌;
5.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提升景区环境质量和形象;
6.做好景区产品营销,设置专门的人员机构对景区进行宣传营销、对游客进行咨询和指导,大力宣传寺内的歌宗教文化活动一吸引游客,与周边旅游区实现产品互补、客源相通的联合营销格局;
7.设计特别的旅游纪念品,整合本地旅游产品市场。
五、资源评价
1.该资源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拥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佛教文化价值,可以在兴教寺周边区域实施综合利用。
2.长安区是佛教文化大区,大乘佛教八大宗派的四大宗派祖庭都在长安,兴教寺是佛教法相宗的祖庭、玄奘法师遗骨最终埋葬地,且为丝绸之路多国联合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中重要的文物点,佛文化内涵丰富,而且它作为长安区佛教文化协会所在地,对于体验佛文明、感悟宗教精神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3.兴教寺地处秦岭北麓,风景优美、民风朴素、自然资源丰富、环境质量好,适合发展以兴教寺景区为核心,建设一个以旅游、文化、商贸、园林观光、休闲度假、宗教体验为一体的的、文化旅游综合体。
六、旅游资源形象定位
法相兴教,山韵休闲
七、发展战略
在现有基础上,应做好有短、中、长期规划的总体规划。建议短期规划为五年,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各为十年。
1.在短期内做到启动规划初期建设项目,建立兴教寺初期发展细部规划,提升、整治、引导兴教寺佛文化休闲旅游区的硬件设施以及周围诸如农家乐等相关产业的积极发展。该阶段为形象塑造、品牌调整阶段,应重新设计形象口号,重点加强在本地周边和本省的品牌推广活动加强与周边其他旅游景区的整体包装和联合宣传、共享市场并注意与西安市旅游衔接,积极纳入全市旅游线路的景区景点网络;
2.中期时段过度较长,旅游形象建设进入品牌及形象的巩固,重点突出“文化兴教,山韵休闲”的旅游形象口号宣传,进一步加强城市旅游营销能力和效率,以拓展国内其他重要客源市场并吸引国外游客,重点推荐宗教文化和休闲康乐类的旅游产品
3.在长期发展规划里将兴教寺佛文化休闲旅游区建设成西安、关中乃至全省宗教朝拜体验、休闲文化康乐度假首选的旅游目的地,成为集自然观光、历史文化、生态探究、文化体验、宗教朝拜、休闲度假、康乐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形成具有民俗、会展、商务、节庆等的系列旅游产品,建设多方利益主体积极参与、协商一致的文化、生态、宗教、城市与旅游的综合协调治理结构,进一步健全整体旅游建设,大力提升旅游品牌形象,在巩固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大力开拓国外市场,特别是来陕的外国游客;与周边旅游区实现产品互补、客源相通的联合营销格局。
八、功能分区及空间布局 功能分区:宗教朝拜区、文化体验区、度假疗养区、民俗风情区、康乐娱乐区等,将自然与宗教、佛文化与民俗文化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给旅游者带来特别的体验。空间布局:以殿房、藏经楼和塔院三部分为格局的“一心两翼”式布局,纵向以钟鼓楼、大雄宝殿、卧佛殿等供奉佛家人物的殿堂为中心,两边三藏塔院和藏经楼为两翼。
九、规划建议
1.做好实地考察,深度挖掘文化内涵,杜绝假丑恶文化现象;
2.征求周围居民意见,尽可能避免破坏居民生活;
3.规划开发不得以损坏当地环境为代价;
4.景区管理要统一、科学,用人要以才为准;
5、将环境利益、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相统一发展。
第四篇:佛文化与企业文化
静虑 2010-01-08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如果有一个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又能与科学相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对照佛教的基本目的、理念及其精髓,我们会发现,作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和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的思想和理论内蕴丰富,博大精深。按照黄念祖居士的话来说,佛教是哲学而超越了哲学,是宗教而超越了宗教,是科学而超越了科学。对于佛教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定义,我们会发现佛教的很多理念和观点对于我国的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
与其他宗教相比,佛教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承认人自身的伟大,从人本身去寻求真知。佛教既没有中国传统道教的出世观,也没有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原罪说。正是这种以人为本的思想,才使佛教几千年来生生不息,被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庶民所接受。但佛教文化与企业文化有什么关系呢,要说清这个问题,首先要定义好什么是佛教文化,什么是企业文化。
从上述所说不难看出,佛教是不同于其他宗教的一种讲求以人为本的宗教派别。我们一般认为宗教是相信和崇拜超人和超能力的,而佛教认为佛陀其本身只是人类的一员,他将他的觉悟、成就及造诣,完全归功于人的努力与才智。人,而且只有人才能成佛,并且每个人都有成佛的潜能。修行的目标就是明心。因此佛教文化可以定义为一种“强调以人为本的,用以规范人的思想、行为的一种强有力的规则体系”。
对于企业文化,我们通常理解为企业的一种共有的价值体系,可以用以规范企业人员多数情况下的行为,是一个强有力的不成文的体系。也就是说,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并为企业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守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是团体意识、行为规范、思维模式和共同愿景的总和。通过对于佛教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定义,可以看到佛教与企业文化的许多共通点。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企业文化越符合民族的文化,越能够扎根久存。在具有深厚东方文化传统的中国,在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及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如果同时考虑我国人文背景的特异性,立足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深挖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源宝库,将西方管理理论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有机地契合起来,堪称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一条新的出路。佛教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立和完善企业文化可以发挥重要的借鉴作用。以下即是就佛教文化对于企业文化的积极意义所作的阐述。
一、佛教传达了一种圆融的辩证法思想
佛教的众多经典中,都强调此岸与彼岸、现象与主体、全体与部分,乃至一多、大小、长短,隐显、成坏等等对立与差别之间是相通互融的。禅宗主张的人即佛、佛即人、世间即出世间、烦恼即菩提等也是一种圆融无碍的思想。这些辩证法思想不仅开导了我们的思维方法,拓展了人们的思维空间,而且提高了人们的思维能力,也为人们认识整个世界提供了一个全心的视角。
佛教的圆融无碍观作为一种观点、一种方法、一种境界,体现了对待诸矛盾大而容之、圆而通之的精神,在当今多极化的社会里,仍然需要这种智慧和情神境界。在企业文化中,圆融同样是极其重要不可或缺的。在企业文化中,圆融包含两个重要思想:
1、在企业政策方针确定之后,重要的是我们的执行,但在实际运用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需要创造性执行,不能僵化,需要适度的灵活。
2、在团队内部建立一种团结合作的思想,一个圆融的团队才是真正有执行力又不乏温情的团队。
二、佛教揭示了“诸行无常”这一永恒发展变化的规律
“诸行无常”说的是一切有为法,皆生灭变异,不可长往。“诸行”讲的是范围,意思是“一切”;“无常”是这句话的中心,意思是世界万物(包括人的生命)每一刹那都处在生灭变异之中,没有什么东西是常存不变的,相反,它们都是瞬息化、流变不止境的。无物不变、无时不变、无处不变,变化普遍存在于一切时间和空间。世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对于企业来讲,一方面要将这种“诸行无常”的发展变化观运用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当中。我们所处的市场环境在时刻变化着,市场需求在变化、竞争对手在变化、经济环境在变化、宏观政策在变化、世界格局在变化、小环境变化、大环境也在变化。面对这纷繁复杂的变量,就要求我们的企业管理能够因时而变,因势而变,以变应变,以变制变。海尔总裁张瑞敏曾说过:“每天我都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另一方面,要将这种“诸行无常”的发展变化观借鉴到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的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人的心理因素的多重性和外部环境的千变万化,价值观念的培养是一个微妙的具有柔性的心理过程,没有统一的标准模式可以遵循。
三、佛教提出了“诸法无我”的大智慧和大境界
佛教认为,天地宇宙包罗万象的一切东西,其演化与运行遵循着自有的诸多大法,可谓“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些法有的至深至奥,有的至简至明,有的亘古不变,有的应运生灭。但无论怎样变化,万物都不可能脱离大法。要达到“合于诸法”就必须首先进入“无我”——这是从第二个方面来看待“诸法无我”——因为“无我”而“法现”,因为“有我”则“蔽法”。佛法又讲“无我利他。普济众生”。实际“无我”是人生的一种大境界和大智慧。
古人说:“由无我,方能经世;由利生,方见无我。”这句话的前半句意思是,心中破了“我相”,方能治理国事、世事(世事中当然包含着企业管理中的文化建设)。这句话的后半句意思是:怎样才知道已经“无我”了呢?看看他所作所为是否已经利益众生和他人(为客户和社会创造了价值)便知。从企业文化和管理角度,“诸法无我”给予我们三个方面的借鉴:
1、现实的市场是客观存在的,并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所以我们应探究市场的发展规律和需求,从而设定我们的战略方法和战术手段,而不能主观的臆断和盲目决策。
2、在与客户和消费者的各种形式的沟通中,应以对方为中心。在现实生活中,调查证明2/3的人在处理和判断问题时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所以我们只有“无我”的心态,才有“利他”的结果,才能使客户接受我们产品的同时,接受我们和我们的企业文化。
3、在企业内部,我们以“无我”的精神,对待企业、工作和同仁,就能形成积极进取、团结敬业的氛围。
四、佛教对僧团队伍的管理功能与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自我功能有相似之处
佛教僧团队伍作为一个组织能历几千年而不衰,经数十代而不竭,这与佛教用清规戒律管理佛门弟子以及它组织完备的丛林(即寺庙)制度有关。作为一个团体组织,它向它的成员传达了人人成佛的理想目标,指出只有按照“众恶莫做,众善奉行”的思想行事才能修成正果,并在日常的行为规范上有严格和详尽的规定。另外作为佛教传播的基地(寺庙)也建立了严格的组织机构。纪律严明、上下明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这种严密完备的组织方式及严格的规章制度保障了佛教历经几千年流传到今而不衰落。作为现代企业,从佛教的组织和管理中可以得到的借鉴是:必须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必须组建合理的组织机构,建立完善的操作规程、职务说明书、行为准则等规章制度来规范和知道员工的日常工作,要有“规矩”来管理企业员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同时规矩的建立不是摆花架子,还需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对任何违反规章制度的人员要严格惩戒,不能姑息。只有这样才能使员工工作有章可寻、有的放矢,并以此建立责任心和自我反省能力,促进有质量的工作成果,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
这是因为,作为现代企业,其成员来自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地区,甚至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他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行为方式、不同的风俗习惯和不同的目标。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推进,跨国经营越来越普遍。企业的经营日益国际化,企业的成员也日渐国际化。个性和文化各异的人们聚集在同一个企业,企业成员的差异前所未有地变大,这给企业管理带来挑战,加剧了企业成员之间的摩擦、排斥、对立、冲突甚至对抗。这大大加大了企业沟通协调的成本,不利于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企业文化通过建立共同的愿望,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寻找和扩大观念共同点,不断强化企业成员之间的合作、信任和团结,使之产生亲近感和归属感,实现价值观的认同和融合,达成共识,使企业具有一种巨大的耐力和凝聚力,从而协调企业全体成员齐心协力共同行动。最后,佛教用每一个人都能成佛的理念激励着每一个崇信佛教的人们,与佛教及寺庙组织共同成长。作为现代企业要善于从佛教中吸取精华,为我所用,提升企业组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总之,企业要顺应瞬息万变的市场,提出企业发展的愿景,用圆融无碍的辨证观,将实现企业的社会价值,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成长定为己任,丰富和完善企业文化,去掉“我执”,在实现企业目标的同时,实现员工个人发展的目标,实现企业与社会、企业与员工双赢、多赢的局面。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成为百年企业,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立于不败之地,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当然,佛教拥有庞大的教义体系,因而全面研究、学习和应用佛教知识对于普通人而言并非易事。何况佛教自印度传人中国,已有一千九百年的历史,佛教的根本精神,常常因为民间固有的民俗加上神道怪诞的传说而湮没。一提到佛教,往往令人联想到巫婆神汉和牛鬼神蛇的低级迷信。在现实生活中,确实也存在相当数量的迷信和盲目崇拜现象,使理性的判断不能清醒地发挥作用。这是我们在借鉴佛教文化时应该引起注意和加以剔除的。参考文献:
[1]南怀瑾,南怀瑾选集第八卷(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原理,(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3]李新庚、熊钟琪,管理学原理,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 [4]李映辉,唐代佛教地理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刘林红
第五篇:母爱如佛
母爱如佛
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如果这是真的,那么多少亿万次的回眸换来今生我们成为母子?
人们都说母爱深深,母爱如佛光一样时时刻刻笼罩着我们。我怎么从没有这样的感觉,因为我从一出生就失去了伟大的母亲,因为我从来就没有享受过什么母爱,我从一出生就是一个需要爱的可怜儿,所以我不懂什么母爱,更不懂什么母爱如佛,后来我才知道。
小时侯的日子感觉过得很快很快,一下子就长大了似的。也只记得一些童年的生活琐事,好象没有关于母亲的。也好想想想自己的母亲,头脑里却是一片空白。好不容易想起了一件又是那么让人心酸:记得上小学时,爷爷陪我到学校报名上学,那里有很多老师,他们的眼神让我害怕,让我矗立原地,让我不知所措,我只听到他们说我太瘦小了,还有甚者说我是一个没有娘的孩子„„于是我就和上学擦肩而过,看着同龄人欢笑着去学堂,我就继续在家“流浪”,过着放纵的生活。在家的那一年,村里又有了几个新生儿,常看到人们去庙里烧香拜佛,说是为喜得贵子而还愿,感谢母亲给了他们生命。好不容易上了小学,我却十分的调皮(父亲常年不在家)但又学习很是努力,这就深得所有老师的喜欢,我在学校也很是自由快乐。有时侯常听到同学门议论自己的母亲:下雨了,我母亲在门口等我,为我撑起一把伞;天冷了,我母亲在灯下给我赶织毛衣,怕我着凉;感冒了,是母亲依偎在我的身边,用她那温柔的双手抚慰着我;考试失败了,母亲会鼓励我努力下去,把我送上一条艰辛但充满希望的路;当我拿着奖状出现在母亲面前,我会看到母亲那苍老的脸上绽开了那久违的笑容„„听到这一句句令人羡慕的话语,我只有沉默,只感到内心一阵酸痛,一种无以言状的东西在增生,顺着眼帘轻轻的滑落。我也好渴望自己也有母亲也能得到这样的关怀。
等到上了高中,我以不太起眼的成绩升入了高中。高中生活的枯燥无味,身世的悲凉,再加上老师的冷嘲热讽,拳脚相加„„我开始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我开始厌恶周围的每一个人,厌恶周围的一切,我开始迷茫沉醉,我开始有家不归,我开始消极人生„„后来,我却有了天大的转变。
直到那一天,我犯了一个错误,我写给了她类似与上文的家书,我说我要走,我要远离这个学校,直到那一天我还埠知道她对我的关心,她对我的疼爱,我真是傻!回到家的那一天晚上,我睡得很香: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了一个很漂亮的女人,她说她是我的母亲,我漠然,因为我从没有看见过自己的母亲,但我却叫了她妈妈。她对我笑,她安慰我鼓励我,它要我回去上学,我点头答应了她,连我自己都感到莫名其妙。第二天我真的回到了学校。
回到学校,我收到了她的一封信,她说她愿意收留我,她愿意做我的妈妈,我感动,泪流。我好高兴,我好想飞,我有妈妈了!这些难道都是巧合吗,缘分吗?只有我知道,这是佛在帮助我,是佛让我没有与她擦肩而过,是佛让我门今生成为母子。(她很漂亮,我就常常偷偷的看她,这才有了几亿万次的回眸,换来了今生我们成为母子。)
她对我很好很好,有她的日子里,我时时刻刻感到温馨和幸福。有了她,我的世界里:花儿是那样红,水儿是那么绿,天空是那么蓝,她更是那么的美。她教会了很多很多,我不开始很努力的学习,只为了不让她的努力白费,为了不让她失望,为了她开心。她教会了怎么穿衣用度,我不再那么拉虎;她教会了我这样饮食健康,我不再那么瘦小;她教会了这样做人,我不在敌视周围的一切;她教会了怎么生活,我不再消极人生,不再有家不归„„有了她,我开始了自己新的旅程。
以前的我只懂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种友情的豪迈;以前的我只懂得“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这种爱情的真挚;以前的我没有母亲,不懂什么母爱,但是现在我真正懂得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种母爱的细腻:下雨了,我也可以很自豪的说,这是我妈妈给我送的伞;我冷了饿了,是我妈妈给我送的衣服做的饭菜;感冒了,是我妈妈在床边陪我输水,聊天说话;有好吃的食物和朋友分享时,我就对他们说那是我妈妈送的,他们会瞪大了眼睛,不段的夸赞:你妈妈真好!我听了,心里面美滋滋的。
从此以后,我将在妈妈“会当凌绝顶,一揽众山小”的激励下努力刻苦;我将在妈妈“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鞭策下不断前进;我将在妈妈“岸边的风景很美,别让船儿过早的靠岸”的诱导下更加努力,靠上理想的大学,报答母亲,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妈妈,我想对你说:有你的日子里,不管我是多么的卑微与落魄,我都不会再放弃自己,因为我知道,你永远是我可以停泊栖息的港湾,是吗?妈妈,一定相信儿子,儿子一定会成功!
妈妈,我爱你!妈妈,你就是我苦苦寻找所要侍奉的佛。妈妈,你知道吗:母爱如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