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媒体的转型——创业黑马成长案例[全文5篇]

时间:2019-05-15 03:22: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个媒体的转型——创业黑马成长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个媒体的转型——创业黑马成长案例》。

第一篇:一个媒体的转型——创业黑马成长案例

从一本杂志到“学习型社群”

——创业黑马成长案例

案例发生时间:2008年9月到2016年3月

案例事实:牛文文和他的团队从一本名为《创业家》的初创杂志起步,逐渐发现并聚集了一大批中国最有活力的创业者,沿着“社群产品化,产品服务化,服务众包化”的路径,在公关、培训、投融资撮合等领域不断探索,共同缔造了创业者社群——黑马社群,并最终成为一家线上线下相结合并逐步移动化,致力于解决创业公司成长过程中核心需求的创业服务提供商。“黑马”们的成长案例,也成为关于创业的知识、智慧、影响力和资本得以积累、传承的关键载体。

核心逻辑:

·媒体蜕变:以创业者的身份出发,寻找了不起的小人物——黑马。·从传媒到孵化:“找出来”、“推出去”、“配得上”、“能成长”、“能成交”。·从传媒到社群:可积累,可复制,走向移动化,闭环的最终形成。

张九陆

3月北京,惊蛰刚过,朔风未远,从这个月的月初开始,一个以“学霸”为主题的“点名”活动在创投圈内迅速升温,俞敏洪、江南春等业内大咖,李连杰、李亚鹏等社会名人,均不期而至,截止3月6日12:00,不到一周内,有超过21万人次参与,178883人投票,被点名的创业者人数突破900人。韩后创始人王国安、疯狂老师创始人张浩、大姨吗创始人柴可„„这些被推选的“学霸”,在20天后,与数千名来自全国的创业者一起,接受了一场名为“黑马运动会”的思想与体能双重考验,又是一番热闹。

热情、成长、创业、正能量、参与感„„创业者,是今日中国正在加速成长的一个群体,代表了当前经济版图中积极的一面,充满活力、目光远大。作为这此次活动的推动者,创业黑马和其创始人牛文文对此驾轻就熟,“黑马运动会”如今已是第三届,与年终的“创业社群大会”一样,伴随着“黑马”影响力的扩大,每一年都变得更加一票难求。

这也是一个从创业者的成长中收获的故事。七年前,牛文文从一本名为《创业家》的初创杂志起步,开始“寻找了不起的商业小人物”,逐渐发现并聚集了一大批中国最有活力的创业者,他们沿着“社群产品化,产品服务化,服务众包化”的路径,在公关、培训、投融资撮合等领域一路摸索,终于与原来的客户们融为一体,共同缔造了中国最大的创业者社群——黑马社群。如今,受黑马社群影响的创业者数量已超过100万人,付费社群成员近2万人,其中不乏估值十亿美金以上,或在国内外上市的“独角兽”公司。这一过程中,公司也在发展壮大,更名为创业黑马,变成了一家线上线下相结合并逐步移动化,致力于解决创业公司成长过程中核心需求的创业服务提供商,近三年主营业务收入连续突破5000万、1亿、1.5亿元大关,来到2亿人民币的门槛前。

回望众多仍然挣扎在影响力下降泥潭中的新老媒体,以及面临日益严峻挑战的传统创业孵化器,这一成长与蜕变的经验,显得尤为宝贵。

一本杂志的蜕变:为创业者代言

《创业家》杂志创刊于2008年,选择这一时机,其实并不幸运。

当时正是美国次贷危机肆虐之后,中国经济也非常困难,延续多年的“为沃尔玛打工”模式已后继乏力,以“低价、出口”为特征的众多企业广告主陷入困境,伴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的崛起,多数商业杂志举步维艰。

在创办《创业家》杂志前,牛文文是《中国企业家》总编。以“一个阶层的生意和生活”为号召,把该刊物带到了商业杂志的顶峰。作为一名曾经的“副局级干部”,他在创业之路上,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写什么?”是继续抓住他以前的客户和采访对象——那些功成名就的企业家们——不放,还是找到另外的价值点?

他隐约意识到,中国正需要一场伟大的商业变革,为经济注入创新与转型的原动力。在《创业家》杂志的创刊号上,牛文文这样写道:“引领中国走向下一个30年的,将是那些能够创造出新的技术、新的商业模式的新兴企业,是在阿里巴巴、分众这样的新一代企业身上。”作为一个商业观察者,他隐约看到了新时代的曙光,“更多在路上的企业家,还在聚光灯之外默默耕耘,他们的价值和创造还没有得到社会的充分认知。”

于是,牛文文和团队做出了其创业路上的第一个重大抉择:在占据主流传媒的大公司、大企业家相关内容,与草根的小公司创业者相关内容之间,选择了后者。

然而,这一选择明显更为艰难。任何媒体,都必须有钱、有大量读者才能生存,其时,所有的商业杂志,无非是两个收入来源:企业广告,或者组织会议、论坛等公关活动营收,杂志发行基本上全是赔本的。当时的创投环境也远没有如今成熟宽松,初创企业很“穷”,他们也许会买几本杂志,但掏钱打广告、做公关却实在无能为力。而且小公司的故事并不容易博人“眼球”,一家新生的媒体,如果不进行大量资本投入很难快速扩大影响力。

牛文文和团队想到了互联网手段,互联网能够帮助他们快速找到那些对创业者感兴趣的人,通过与门户网站、网店等网络渠道的合作,特别是在微博等新兴社交媒体上的大量互动,《创业家》很快就低成本扩大了影响力,拥有了大量读者。

然而,在最初的成功之后,牛文文和团队很快就发现了传统媒体的局限。传统媒体主要价值在于提供资讯服务,这一点上,当时所谓的“互联网媒体”其实也没有例外。正如另一位媒体出身的互联网创业者,猪八戒网创始人朱明跃几年后在黑马营中分享时所说:“所谓‘流量加广告’的方式,和我们报社的发行量加广告的商业模式,我认为没有半点区别。而且,所谓‘羊毛出在猪身上’的免费加增值模式,这些概念我们传统媒体通通都玩过了。”

单纯资讯模式在创业者群体面前价值也非常有限,创业者多半并未经过“生死关”,这就使得宣传报道的距离和定位难以把握,有时候,针对一个公司做了很多报道准备,但过不了多久,这个公司已经消失了。而且创业公司的数量众多,在这样的“蚁群”中找到有广泛影响力的新闻点也是一个难题。

与他们笔下的创业者们一样,牛文文和他的团队第一个任务是“活下来”。“创业家的面前永远是千难万险,他要做的事永远是披荆斩棘”,这是联想创始人柳传志为《创业家》题写的创刊词,点出了创业者最重要的特性,而这也成了关于《创业家》杂志成长的预言。

牛文文坚信:“如果草根创业者是有未来的,那么我们就是有价值的。”《创业家》的价值来自创业者的成长。既然创业者的需求不可能通过简单的资讯服务来满足,那么就改变商业模式,利用线下和线上的传媒来建立用户入口,通过线下的重度服务来真正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获得成长。

为了生存,《创业家》团队进行过多少次试错,如今已无法穷举。在创业初期,牛文文凭借热情和以前积累的信任,曾获得了一笔风险投资,渡过了最初的艰难岁月。发展过程中,2009年办起了第一次创业定制活动,2010年办起了第一期黑马成长营,2011年办起了第一届黑马大赛,2012年线上综合服务平台i黑马(www.xiexiebang.com)网站上线,2013年1月黑马会成立,都堪称里程碑式的事件。其中最关键的节点,则是下定决心“寻找了不起的小人物”的那一刻,所谓“小”就是不知名,“了不起”就是“新”,即颠覆性、有成长性。他们给这群创业者取了一个更形象的名字——“黑马”。

“黑马”虽然不像大公司一样有钱,但他们更有活力,他们的成长,会带来非常多样化的需求;“黑马”创业虽然难免会出现失败者,但他们的数量更多,最终的成功者也会更多;“黑马”虽然很难有明星效应,但发掘创业明星、成就明星,也恰恰能给媒体带来更大价值。

要想从创业者身上挖掘价值,必须与其打成一片,牛文文首先革新了自己,变成一名真正的草根创业者。实际上,也正是创业者这一服务对象的生存特性,塑造了牛文文团队延续至今日的整体做事风格,那就是,与不确定性为伍,注重眼下,注重实效,每做一项重要活动,都要力争在短时间内动员尽可能多的内部外部资源,“每一天都像打仗”。万科创始人王石早在《中国企业家》时代起,就与牛文文有过深度交往。2014年,他再次来到中关村创业大街的黑马会楼下时,在微博上发出了如此感慨:“当年的老牛是一个为人诚恳、处事谨慎的谦和书生,五年前创办创业家及黑马营后,风格却为之一变,已俨然成为宇宙大战中的光明斗士、生猛海鲜。”

围绕着找出和推出“黑马”创业者,《创业家》团队逐渐建立起一个线上线下结合在一起的服务体系,初创业者虽然打广告不多,但做活动,宣传推广自身产品的需求却很强烈。像克莱斯勒和红牛这样以创业者群体为目标客户的广告商也开始找上门来。2012年4月,线上综合服务平台“i黑马”网站建立,这些服务有了强大的线上用户入口。公司团队服务于创业者,让创业者为自己代言,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节奏和做事方法。到2013年,他们总结了此前的经验,归纳出《创业家基本法》的三大原则:“1.一切从用户出发,做用户数量足够大,活跃度足够高的黑马社区。2.我们承认自己是专业度不够的小人物,但我们是最热心的黑马服务员。3.我们单一产品很难做成最牛,但产品组合能够为用户提供最大价值。”

可以说,这构成了创业服务的最基础的三条原则。

2015年年底,《创业家》传媒更名为“创业黑马”,,《创业家》作为一本纸质刊物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正式停刊,一本杂志,终于与它所服务的中国高成长性创业者人群彻底融合在了一起。这一年,创业黑马主办的创业公关活动参与者超过3千人,定制大赛参加者超过2万人,年底的创业社群大会更是出现了人山人海,“想上个厕所都要挤二十分钟”的盛况,让“创业大街的咖啡凉了”之类流言不攻自破。

实战商学院:从传承到裂变

在与创业者们接触的过程中,牛文文发现,创业看似风光,实则充满艰辛和危险。而当创始人感受到危险或犹疑时,其实是无法与周围人分享的,永远会有一种“四周都是万丈深渊”的孤立感。但是,这种感觉可以在“同类”群体中得到消解,不同经历的创业者们聚集在一起,坦诚相见时,用一位黑马的话说,就像“丑小鸭找到了白天鹅”,不但可以互相鼓励,还能够带来新的启发。

牛文文想,是否可以某种固定的形式将创业者聚拢到一起,“让创业者不再孤独”?

《创业家》团队也发现,创始人群体有着强烈的学习需求。过去十几年来,关于创业公司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取得成功,国内外正在形成各种各样的创业理论与实践体系,比如雷军所说的“专注极致口碑快”互联网七字口诀,以及国外的“从0到1”“精益创业”等理论,这些原则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却挑战了传统的管理学原理,甚至构成彻底颠覆,创业者们非常需要这些知识,却无法在传统商学院中学到。

于是,2010年,牛文文与团队决心栽下一棵小树,办一所“实战商学院”,这就是黑马成长营。黑马成长营创立之初,确立了十五字宗旨——“找出来”、“推出去”、“配得上”、“能成长”、“能成交”。其中,“找出来”,“推(广)出去”这是传统杂志的惯常做法,但“配得上”、“能成长”、“能成交”这九个字,则迈出了走向创业培训的崭新一步。

这就是五年后年营收近九千万元,累计培训人数超过3000人的创业黑马学院的起点。

创办之时,黑马成长营其实并非被外界广泛看好的“杀手级业务”。业内一直有一种说法,“成功创业者是天生的,创业者是不能被教育的”,对创业培训的价值存在质疑;另一方面,几乎就在同一时间,来自美国硅谷的亚杰商会在中国发起了“摇篮计划”,清华紫光前副总裁彭志强也创办了盛景网联,都在向中小企业提供创业指导,此后,还有中欧商学院开办的“中欧创业营”等等。与这些机构相比,黑马成长营的背景并不深,品牌效应尚未彰显,课程理论体系也并不眩目。但与其他机构不同的是,黑马成长营是一个源自草根的创业项目,与所有的草根创业者一样,探索、耕耘、奔走、试错,以辛苦为天职,质疑中成长,其价值在随后的日子中慢慢体现,并最终成为国内最大、最成功的专业创业培训机构。

2010年9月25日,黑马成长营第一期开营,20名营员都来自于《创业家》杂志过去两年所报道的对象。

牛文文在过去的职业生涯里,积累了与上一代商业领袖打交道的丰富经历,非常了解中国式创业过程及创业者人群的心理,他希望为中国商业的代际传承搭建一座桥梁。从拜访用友软件,王文京亲自授课开始,这20名营员相继拜访了王石、史玉柱、江南春、何伯权等一批知名商业领袖。“打通大和小”,就这样在黑马营里发生,并成为黑马营最重要的文化之一。“最初大家兴趣不大,但一听说可以见王石,个个踊跃”,有一期营员回忆。

为了保证创业者们能学到真东西,黑马营从一开始就树立了“不端、不装,有点二”的创业文化氛围,在不同代际的创业者之间,努力创造一种新型的师徒关系。

2013年的创业家5周年年会上,黑马导师、乐百氏创始人何伯权回忆自己与黑马营的合作时说,“我最大的价值就是分享失败经验。”这位知名企业家兼投资人表示,“在创业过程中,我们也犯了很多错误,甚至是上亿元级的,假如不能让年轻人避免类似失误,那就太可惜了,我最大的满足就是看到很多创业者虽然走得很痛苦,但都慢慢有了希望,这令人很开心。”

这种风格让营员们得到了更大的收获。“何伯权老师让我少走了不少弯路”,乡土乡亲创始人赵翼说。这位黑马营二期营员,20多岁的农大毕业生,最终得到了何伯权的投资。在他眼中,何伯权就是他的“Mentor+天使”。

2011年以后,随着各国经济刺激计划的推行,中国的创投行业迎来了又一个高峰。当时有名的创业服务机构一般都把资源向履历光鲜的互联网创业者倾斜,这也很容易理解,因为明星显然更容易吸引各方关注。此时,黑马成长营面临又一次选择,是跟风创投机构在创业者中构建一道“窄门”,还是在保持对明星创业者的关注的同时,向更多草根创业者敞开大门?

牛文文和他的团队选择了后者。他们努力营造一种“天地碰撞”的氛围,让草根创业者得到同样的成长机会。有趣的是,几年以后回过头来看,这些草根的所谓“地派”创业者,往往取得了比当年风光一时的互联网新贵们更高的成就,比如韩后创始人王国安、酒仙创始人郝鸿峰、疯狂老师创始人张浩等等,他们的成长案例,不但成为黑马成长营自身价值的最好背书,也让黑马成长营渐渐可以摆脱对企业家大佬的依赖,为创业黑马学院下一步的裂变式成长提供了更丰富的实战案例积累和师资资源。

经过多年积累,创业黑马学院形成了包括六大核心模块的“搞定自己”、“搞定模式”、“搞定资本”三搞定课程体系,以及“重度垂直”为代表的一整套思维、方法和工具,在国内率先完成了创业知识体系的初步构建工作,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在线商学院”体系也正在形成。

“产品组合”的优势开始显现。以黑马成长营为核心和种子,配合集团公司在传媒、投融资等多方面服务资源,华为、腾讯、小米等名企合作训练营,硅谷、以色列等海外游学营,以及各种EDP班和黑马连营等新项目也渐次展开,创业黑马学院实现了可复制、可积累的规模化成长,报名的创业者数量成几何级数增长,事实证明,创业者是可以被教育的。

除此之外,因为“黑马”的品牌效应和创业者集群效应,黑马创业者更容易得到资本和传媒的关注。2015年底结业的黑马十期140名营员,在一年的学习期间中共有59人实现融资,总额超过了50亿元。2016年,黑马们的成长态势更猛,据不完全统计,黑马营12期167位营员在开营不到 3个月 时间里,企业融资、并购、新三板上市、四板挂牌及已申报IPO已达 23笔,其中“俺来也”、“魏老香”等项目融资额均在亿元级别。

“黑马”们的成功反过来又为学院的发展拓宽了道路。从2013年到2015年,在集团的总体业务收入构成中,尽管创业公关业务总收入发展到原来的2.5倍,但创业辅导培训业务的占比仍由33.40%、49.04%,一路提升到了51.86%,成为集团的第一收入来源。

投融资对接:给草根创业者更多机会

事实上,投融资服务并不是创业黑马的一项业务,而是一个贯穿其业务体系的重要服务目标,和对“能成交”这三个字的具体诠释。如果说,创业培训业务为《创业家》传媒的蜕变提供了价值基础,那么,推动创业者与资本的对接,则进一步延展了为创业者服务的价值链条。

在中国的创业界,一直存在两种公司,一种基于传统商业逻辑,发展资金来自自身滚动积累;另一种则是近几十年内首先由美国兴起,多为互联网创业者,用风险投资者的资金,志向远大,快速“改变世界”。牛文文分别称之为“地派”、“天派”。他发现,实际上,无论“天派”“地派”都需要投资者,钱不但能节约创业的时间,带来资源,也能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2011年6月30日,第一届黑马大赛开赛。这是继黑马营之后,当时的创业家传媒举办的又一个创业者海选活动。在黑马大赛平台上,创业者可以向投资人展示自己的项目,获得投资机会与成长建议。

早期,对于许多创业者来说,黑马大赛是他们获得投资者关注的最主要平台。与由投资者组织的路演活动不同,黑马大赛更为中立与开放,其参赛者与来自黑马营导师和传媒大客户的企业家、投资人以及黑马同学们也有更多的互动。

海归博士唐磊是第一届黑马大赛参赛者的一员。他的创业项目是一款静脉显像仪,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注射。他的项目进入了黑马大赛前六强。随后,唐磊也加入了黑马营,成为第四期营员。在唐磊寻找投资的关键时刻,黑马营一期师姐曹晓春支持了他,向其创办的执鼎医疗投入了千万元资金。随后,曹晓春为这家公司的成长付出了更多心力。根据她的建议,执鼎医疗重新设计了公司治理结构,并将公司搬到了曹晓春的创业板上市公司泰格医药所在的杭州。

2013年黑马大赛冠军安翰光电也来自于医疗器械行业,这是一家胶囊胃镜公司。在大赛现场,这家公司就受到了赛富创始人阎焱等多位投资人的青睐和指点,而其导师——美年大健康创始人俞熔也开放旗下体检机构的渠道资源,助力安翰光电的成长。

更多的投资者加入进来,他们不但包括风险投资机构,还有黑马成长营的导师、大师兄,已上市公司的老总,大型企业和银行的投资部门负责人,甚至还有政府机构提供的创业资金。创业家传媒作为中立的组织者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撮合创业者和各种类型的投资人实现沟通。

创办两年后,黑马大赛已成为创业企业展示与交易的第一平台。到2013年第三季度,共有348家参赛企业获得438笔融资,融资总额达112.86亿元,平均单笔融资金额达2576.7万元。

到了2014年,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国各地蔚为时尚,黑马大赛也逐渐成长为创业企业的成长平台、展示平台和交流平台,在创业群体中获得广泛认可,具备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

同时,《创业家》传媒也面临着一次新的抉择: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创业者看中了黑马平台提供的投融资机会,此时,是像各风险投资机构当时正在做的一样,忽视大多数创业者,挑选出几个高大上的代表,帮他们烧钱打市场?还是与更多的草根创业者在一起,对接社会各方的资源,降低创业与风险投资的难度参数,让符合传统商业逻辑,会赚钱的创业者有更多与资本携手的机会?

牛文文和团队再一次选择了后者。黑马大赛进行了又一次升级,以行业为基础,深入到全国各个地方,与当地机构合作,一般由政府创业支持机构、投资机构、行业协会等推荐企业参加,为创业者引入更专业的投资人及产业资源。大赛过程中,公司还专门设立了黑马创交会环节,为优秀的创业项目对接风险投资基金提供便利的渠道。

实际上,传统的风险投资机构即使想要服务于更多的草根创业者,也是力所难及的。因为初创企业需要的融资额度虽然一般不大,但却很着急,可大的VC和市场投资机构调查决策一般要拖3个月甚至半年时间。对于一家初创企业来说,这很可能是致命的。而且传统风险投资烧钱的模式成本极高,这也使他们更专注于寻找本来就极为稀少的“独角兽”公司,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弥补大量失败投资带来的损失。

在这方面,创业黑马的综合服务优势就显示出来了,通过i黑马综合平台的线上入口,以及黑马大赛、创业培训、以及内容服务等多方面信息提供、资源整合能力和沟通、培养渠道,投融资的过程可以极大缩短,创业者的成长性和投资的成功率也可以大大提升。

2015年12月8日,黑马创业社群大会上,有五个项目进行了现场路演,其中既有像“万有音乐”这样的时尚原创音乐服务平台,也有像大兴安岭“森林雪猪”这样的草根项目,既有天使轮,也包括A轮和pre-A轮项目,最终由真格基金创始合伙人徐小平领衔的4名主评委,以及14家知名投资机构组成的强大领投人阵容,现场即为其提供融资约人民币936万元,显示出黑马投融资服务平台的服务能力。

2015年一年时间,在整个黑马社群中,发生了 836起融资 事件,融资总金额达609.63亿元,另有 42家黑马企业登陆新三板,17家黑马企业被BAT等大买家并购、投资„„“黑马”已经成为资本青睐的乐土。

闭环的形成:从传媒到社群

当创业家传媒的成长案例发展到这里,我们已经可以发现,从创业初始,就有一个松散的创业者社群,一直若有若无的存在着。与所有的媒体一样,《创业家》有一个发行数据库,也会把一些采访对象的联系方式积累起来,最初的两年下来,《创业家》已经累积了一个有数百家企业的“黑马库”。后来,又加入了一些黑马成长营的营员、导师,以及参加黑马大赛的比赛选手,再加上一些喜欢读i黑马网站文章的注册用户,订阅《创业家》杂志的VIP用户等等,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创业公司的创始人,有着相类似的知识诉求、社交需求和相近的价值取向。

到了2012年,牛文文和团队已经意识到,这个创业者群体是一笔宝贵的资产,而在单纯的服务之上,如何推动这个群体通过更为紧密地连接、更强地发生互动来形成一个社群,是一件更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

2013年1月20日,“黑马会”在深圳正式成立。“黑马会承载的使命是聚合那些最具成长潜力的黑马力量,帮助更多的黑马企业成长、壮大,并推动他们成为未来中国商业格局的缔造者”,在黑马会成立仪式上,牛文文强调,黑马会是黑马创始人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圈子,将成为推动中国商业创业创新力量最具影响力的组织。

这是一个不同于黑马营的组织,里面的创业者多半更加早期,彼此间也并非同学,但他们所蕴藏的能量,丝毫不亚于那些接受过层层筛选的黑马营营员。这一点,在2014年3月,一场靠各地黑马会员“众包、众筹”而成功举办的黑马运动会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首届黑马运动会,是牛文文联合徐小平、蔡明、赵文权等诸多大佬一起发起的“史上最不靠谱的运动会”,通过热热闹闹的比赛,一举将黑马会做成全国最热闹的社群之一。这次运动会也同时带来几个副产品:黑马营讲师团的壮大、黑马分行业社群的成立、黑马品牌的互动热度等。最关键的是这一役让《创业家》脱胎换骨成为一个具备互联网“众筹众包”思维、并掌握了互联网方法和工具的公司。

接着,黑马会在中国互联网创业最著名的一条街——中关村创业大街上正式挂牌,并在全国各地生根开花。加上同一时期牛文文“重度垂直”移动互联网创业知识体系的对外传播,创业黑马开始成为众多创业者学习移动互联网创业的标杆。

2014年9月,“黑马”陈海滨和戴赛鹰的“三个爸爸”空气净化器产品众筹案例,更成为业内的经典。他们借助黑马社群的力量,仅用一个月时间就众筹1122万元,完成了品牌从0到1的积累。如果说,“小米”的成功开创了互联网营销冲击传统产业的先河,但雷军本人过往的光环使他具有获取粉丝的先天优势,因而难以被复制。那么,“三个爸爸”品牌的建立,则完全靠社群力量和精准的战略设计,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粉丝经济的真正典范。

此后,黑马社群的发展成果在接下来的黑马创交会、黑马社群大会和又一届黑马运动会中再次得到巩固。仅仅三年时间,黑马会就变为包含13个行业分会(含新三板分会)、30多个地方分会,以及近万名付费创业者会员的庞大社群。与此同时,黑马社群的服务也在向移动互联网化的路径前进,并结合以微信群为核心的移动互联网络构建了立体式会员组织,“万马在线”社群分享,“黑马连营”在线报名等活动如火如荼。

至此,创业黑马的庞大架构终于形成闭环:以创新创业领域资讯信息和深度报道服务为用户流量入口,以策划组织线下活动为用户沉淀机制,通过以i黑马网为主的线上服务平台和以黑马大赛、定制活动、创业黑马学院为主的线下服务平台相结合,能够向创业者提供包括会员服务、创业辅导培训、公关推广服务、各类资源对接服务等在内的全方位、多样化综合服务。在此基础上,公司通过社群运营,将创业者、投资人等在内的创业群体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可以为创业者对接多元化的创业优势资源提供便利渠道,有效发挥生态系统的协同效应。

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该生态系统分为三个层次,其中底层由数量众多的创业者、潜在创业者构成,中间层为接受公司创业服务的创业群体,以“黑马会”会员和创业黑马学院黑马营营员为主,顶层由成功创业者、投资人和知名企业家构成,核心为接受过公司创业服务并最终实现创业成功的创业群体。中间层作为该生态系统的核心群体,是连接底层群体和顶层群体的桥梁,起到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作用。一方面,底层群体通过公司媒体平台和活动平台进入生态系统的中间层;另一方面,中间层群体中的“黑马会”会员以及创业黑马学院营员通过接受公司提供的多样化服务与顶层群体进行有效互动,获取顶层群体分享的成功经验,提升经营能力,最终获得成功进入生态系统的顶层。

在这一体系下,由中间层通过公司提供的服务进入顶层的成功创业者,认同公司的发展理念,乐于与生态系统内底层、中间层群体分享创业经验,愿意提供资金等其他创业资源支持,帮助新一轮的创业者成长,他们也成为社群下一步发展的关键力量——学霸。

从黑马营、黑马大赛到黑马会,通过上述生态系统内成功创业公司帮扶系统内其他处于成长过程中的创业公司的反哺机制,创业黑马构建了可以自循环发展的创业生态系统,极大的提升了服务创业者的能力。

在社群的运营中,牛文文和团队也发现,要想满足创业者日益增长的深度服务需求,及公司平台化战略的实施,必须高度依赖移动技术支持。如今,创业黑马正在通过开发系列的移动端产品,将公司整体产品与服务体系与移动互联网有机结合,移植到移动互联网上,实现服务平台的移动化,从而大大提升公司服务的灵活性与精确度。

从杂志到社群,从线下到线上,再到移动互联网服务,从芸芸众生到独一无二,从乏人问津到门庭若市,至此创业黑马与众多大喊转型却死抱广告模式的传统媒体彻底分道扬镳,在创业服务的蓝海中,走出了一条“黑马”的路径。

图:创业黑马的多层次创业服务业务体系

权力的转移:创业服务,生生不息

时间来到2016年,创业服务的大环境已是沧海桑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政府的基本指导方针,“互联网+”搅动全社会;BAT等互联网巨头开始更关注生态营建,变成了大买家;互联网“小巨头”纷纷合并,中小创业者中的颠覆式创新不断涌现;资本市场风水轮转,创业板开板、新三板扩容,天使投资潮汹涌而来„„创业者迎来了春天,尽管有时乍暖还寒,但终究是春天。

2008年《创业家》创刊时,牛文文希望,中国每年出现100万创业者就好了。到了2014年,仅在腾讯开放平台上,创业者数量就达到了500万,同比增长400%,2015年这一数字进一步翻倍„„

如此众多的创业者,身上已经承载着一个国家发展模式转型的重担,那么,他们最需要的又是什么?

“未来学家”托夫勒写过一本书,叫《权力的转移》。他认为人类权力的转移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暴力;第二个阶段叫金钱;第三个阶段是知识。当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权力,最后要由知识来决定。

时至今日,第三阶段的曙光已经出现。在反映扎克伯格创业的电影《社交网络》中,他的名片上印着“I am the CEO,bitch!”——而且这个名片竟然是给投资人的。

此时,知识在这个权力结构当中已经超越了资本。真正掌握影响企业生死力量的人,不是手握金钱的的投资人,而是拥有知识的创业者,因为他们是真正用知识创造财富的人,投资人只是资金的管理者。

因此,此时创业最大的成本,不是资金,也不是资源,而是创始人的无知。如果创始人晚“悟道”一年,公司就会多付出一年的成本。

创业者最需要的是知识,而创业黑马最大的社会价值,就在于他们是那个将“知识”转变成“知识服务”的公司,无论公关传播、创业培训、创业融资服务,还是移动互联网上创业者社交需求,都与专业知识息息相关。一个又一个优秀企业家、优秀创始人的知识,通过创业黑马的社群,转化成了创业服务,然后又通过移动互联网化的社群来开发“知识经济”,这样一来不仅台上的嘉宾和“学霸”可以进行案例知识分享,台下的人未来也会形成自己的案例,直到有一天成为下一个“学霸”。

这是一个不断开枝散叶的参天巨树,关于创业的知识、智慧、影响力和资本得以积累、传承,生生不息。

而这一切的形成,源自于牛文文和他的团队在连续多次的选择中,都坚持与当时不被看好,被忽视、被质疑,但是数量众多的草根创业者在一起。牛文文说:在大机会面前,我们不做机会主义者。

镜头闪回到2016年3月27日,第三届黑马运动会上,数千名热情的创业者挤满了会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而那些让黑马们彰显身份的旗帜:北京分会、苏州分会、泉州分会„„则在会场的每个角落飘扬。《坚持》的歌声不时响起,这首歌由一位黑马营营员创作,起初是黑马营的营歌,现在则唱出了创业者的心声——“坚持、再坚持„„”

与千千万万的创业者为伍,坚持到底,当有一天回头相望,终无愧于这个时代„„这是一本杂志的蜕变历程,也是中关村一家普通创业公司的前进轨迹。

第二篇:黑马,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

黑马,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

乡亲们and同学们:

大家好!

貌似现在感谢信是每个黑马毕业后找到工作的首要任务了!我是5月份进的黑马,是9期的,其实感觉从我搭上飞机,落在北京之时这一切都好像做梦似的,我是90年出生的,属于90后了,我辍学的非常的早,在我上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就辍学了。

可以说我是一个标准的小学毕业生吧,当时我16岁,在我16岁到22岁的这6年我做过很多份工作,也做过很多种工作,从刚出来的学厨,到去电脑学校学办公,瓦工,水工,小工,电工,几乎工地上的活差不多都干过,当然服务员什么的我想是绝大多数 初高中毕业都必经之路的吧。

从08年开始我认识了我的女朋友,也可以说这时候差不多是我人生的第一个点吧,从认识到交往开始,就有了一些压力,和动力,还有为自己的人生和以后的生活考虑了,后来我们开始不满足于 一个月一人12千的薪水,于是我们摆过地摊,贩过蔬菜水果,也许是90后的冲动和不靠谱吧,我们都觉得这不是我们想要的。觉得有点浑浑噩噩。

这个时候我也开始很冷静的考虑过我想要什么,我该干些什么,如果还是这样我如何生活下去,还是直接带着女朋友回农村,种

点蔬菜水果过一生? 这个时候差不多是10年的过年了,那一段时间真的非常的难熬,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一样,有这种身负着很大的压力,或者有着想要给家人亲人更好的生活,或者看着身边的人十分的辛苦的时候而自己却无能为力的感觉,那种感觉你说不出来,不也不知道怎么办,就是一种很无力的感觉,这种感觉真的可以让人窒息。

其实很早以前我就有想做IT的行业,不过那时候不太了解,11年的时候我在做的是游戏代练,梦幻西游,可能很多人都玩过,不过运气挺好那个时候出了 生死劫任务(可能很多玩过的人都知道 这个任务在11年的时候差不多一个任务就200块钱)挺赚钱,但是我知道游戏不是一个长久的事情,那个时候我就开始对IT感兴趣了,我想 什么时候我也写一个软件一个游戏或者什么的多牛X,于是我就开始在网上疯狂的找着一些视频看,什么CC++ VB C# 几乎都有,不过视频都不全差不多都只能看到 if或者for循环就没有了,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也不知道是谁发给我的QQ邮箱,“不给1分钱即可入学,就业不做软件开发不给学费!不3k就业不给学费。。。” 这个的时候,我抱着看看的态度去了黑马的网站,黑马的论坛,当我看完毕向东老师差不多10天的视频的时候我就发现,其实这个就是我想要的,于是我陆陆续续的把我所有的游戏全部卖掉了。

记得在看视频和给我父母说我要学电脑学IT的时候,我父亲跟我说了这么一句话“你一个初中都没毕业的人,能学了吗?”我也考虑过这个问题,是啊,我初中都没毕业可以吗,我英文一点都不行,我怎么去学习,不过我回答我非常肯定“是的,我初中没毕业。不过起码我现在看的这些视频我都能明白 我都敲的出来,不管行不行 我需要试试,给自己一个机会”。于是就这样我陆陆续续的卖着游戏看着视频。其实一个月的视频我差不多4个月才看完的,也花了差不多3个月时间才清空了游戏。当我学完所有视频准备报名的时候我父亲又跟我说了一句话“你现在可以报名,如果你没报名上你会怎么办?”这个时候我很有信心的说了句“如果我没报名上我也去北京,我去北京的传智播客上学,那里没有考试的流程。我要对得起我自己!”。当我走完流程收到通知书的时候,我激动的整整一夜都没睡着觉,我激动的回家跟我父亲说的时候我父亲又问了我一个问题“你要是学完了,别人都找到工作,就你找不到怎么办?” 这个时候我也非常肯定的跟我爸说“你儿子既然能考上,找工作还是问题吗?而且就算找不到也没事,我去了,我能学到更多的东西,我以后就不会什么事都去干了,不会今天做的是水电工,明年干的是服务员了。”是的,来黑马之前可能很多人做的很多都是七七八八的一工作,什么行业的人都有,我也是这些乱七八糟工作者的一份子,当来到黑马之后我才发现,来黑马不仅仅学到的是技术,当看见身边一个又一个人都在努力的学习的时候,你会没有办法让自己停下来,这些不是一般的培训机构能给的,在这里能学到的还有各个同学身上的精神。黑马的四个月,我不知道我该怎么去表达它,我觉得他是我这22年来做过的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一件事情,如果非要表达的话我想用四个字去表达“痛并快乐着” 好吧五个字--!。

当我4个月学完的时候,同学们拿到offer的时候我还在写的简历,当同学们好多找到工作了的时候,我还在四处碰壁的面试,当我从最初的理想薪水8k,9k到自己觉得6k 7k就干吧先入行再说的时候,我觉得我跟做梦一样,今天我收到8.5k的offer 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我想我可能永远都会记得这天的吧,9月27号,当面试的HR跟我说“我给你8.5k的薪水”的时候,我简直不知道如何去表达我的心情。(因为我要的是8k)。

我激动的问着方总,刘哥,我拿到8.5k的offer了 我问老方,我说“方总,着是真的吗?我自己都没有想过,其实我自己都不知道我为什么在那家公司填的是8k,我最近面试一直都填的7k,我觉得人家给我开到6k我就干了。着给我8.5k,感觉自己就跟做梦一样”。是的,拿到8.5k的offer的时候我又一次的失眠了,我知道这种心情的人可能不只我一个,不过我却知道,黑马我是来对了,着是我这22年来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了。

我不知道,还有多少徘徊在黑马门外,想进有不太敢进的人,我只说如果我没有看见黑马的广告,我没有进入黑马,我不知道我现在如何,可能还在 找着各种各样的视频,看着各种各样的编程语言吧,也可能继续做着 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做的工作,今天服务员,也许明天就是工地上的一个小工。人生不能没有想法,当你有了自己的想法的时候千万千万要把握住,去实现它,可能我们实现不了,但可能这就是你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而我非常的庆幸,我把握住了,一个初中都没毕业的小伙子。

最后我要非常感谢的是:老方,可能很多同学都没怎么见过方总,方总也没带过课,但是觉得我们必须要感谢他,因为他做的都是我们看不见的,他一次又一次都帮着黑马的同学,一次又一次的为黑马办着各种活动。一次又一次的为黑马提供者各种信息。这些很多同学只是知道,并不知道着是为什么吧。还要感谢我们的老王,虽然总整一些不提神的提神图片来忽悠我们,不过也是您的幽默,侃侃而谈让我们更好的融入黑马的生活,还有我们冷冷的 张泽华老师,您是带我们进入Android的重要老师,如果不是您,我想我很很难打下扎实的Android基础。当然也有后期更多项目老师了,很多可能大家都不记得他们的名字了吧,这些都是默默我们付出的人。我想还有咱们的大师兄刘哥了:谢谢您给我们的各种就业指导。当然还有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就是咱们的美女班主任,常老师咯。每一期都有头痛的学生吧,您辛苦了!

衷心祝福,黑马越办越好,也感谢黑马给我的机会。

一个特别能扯淡的学生

文章来源:黑马程序员,黑马论坛

第三篇:在黑马中成长的我

废话不多说,直入主题,我是黑马13期的成员,在班上成绩一般,再黑马度过了4个月的学习生涯,并于1月15日毕业,回家正好赶上过年,休息一个多月,于2月23日开始投简历,2月25日参加第一家公司的笔试+面试,直接通过,2月27日收到offer,试用期5K+,转正7K(南京),五险一金按全额缴纳。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奇迹,是4个月之前我想都不敢想的奇迹,但是黑马帮我实现了!

在来黑马之前,我有一年工作经验,从事ERP开发,待遇4K,五险一金最低基数。当时的我很迷茫,虽然在别人看来,大学一毕业就有了一份还算不错的工作,并且有一份在毕业生看来还算可观的薪水,但是,在我看来是完全不一样的。那时的我每天上班都在做同样的事情,按照公司的模板复制,粘贴,修改。工作非常的简单枯燥,难得主管派发一个简单的任务,也经常超时完成,常常让领导很不开心。那个时候即使只拿4K,都觉得自己根本值不了这个价,每天晚上睡觉都担心自己明天会丢了饭碗,感觉工作非常的压抑,也觉得自己前途渺茫,不知道下一步怎么走。因为自己能力有限,所以领导一般也不会给我派发什么有挑战的项目,所以可以说整整一年时间,自己都在浑浑噩噩中度过,几乎没有学到任何有用的知识,也不知道该往哪里跳槽,感觉自己也许这辈子也只能拿个生活费,混吃等死了。

热泪盈眶,感谢黑马!

这时,命运之神让我看到了一丝机会。一次几个同学吃饭,一个同学刚从北京回来,我以为他在北京混不下去了,所以回来混。他也和我卖关子,不和我说他的近况,后来看他总是坏笑,我就把他拉到厕所问他,最后在我的威逼利诱之下,他告诉我回来才找的工作,试用7K,转正8K,一下次把我吓到了,但看他样子又不像骗我,于是我打破沙锅问到底,才知道原来他在北京参加了黑马程序员的培训。他告诉我,北京的技术大牛很多,大家相互交流技术提高很快,我开始觉得有点邪乎,但转念一想,觉得大学确实没有学习到什么东西,培训一下也不是坏事,并且自己反正就拿4000块钱,就算被骗了,回来一样可以找一个差不多的工作,心动不如行动,于是我找他拷了基础视频,并且立即提出辞职,在家专心研究。在看基础视频的过程中,我被老师精湛的讲课技巧所折服,更加深深的奠定了我来黑马的决心,两个月后我便来到了北京中关村软家园,开始了再黑马4个月的学习生涯…..黑马的学习生活很清苦,但是很温暖。虽然北漂的日子没有家里舒适,但是老师高超的技术和班主任无微不至的关怀让你很快忘记了北漂的苦,并且在黑马,你会认识很多满怀激情,真诚相待的好哥们,大家一起学,一起玩,让你很快融入到黑马这个大家庭。黑马的老师很多,每个老师都会把他们技术最牛的一面展示给我们,并且传授给我们。而且当你有不懂得时候,无论是上课还是下课,你都可以大胆的问,每个老师都会给你不厌其烦的解答,直到把你教会,即使是下班时间,也没有半句怨言,这也是我对黑马最敬佩的原因之一。到了毕业的时候,黑马会进行大量的就业指导,并且会给一部分有困难的学生单独补习,而且会有专门负责的就业的老师给予内部推荐。这就是黑马,一个像家一样温暖的地方!

如今,现在摆在我面前的路已经和4个月前截然不同,路更宽了,起点也更高了.我相信,不管再大的挑战,我也能够凭借自己的毅力从容面对,更何况背后还有黑马这个大家庭能够给我始终如一的支持,即使是对已经毕业的学员,也会对其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给予帮助,这就是黑马!

感谢黑马的每一位老师,感谢班主任常洋姐,感谢一起在黑马奋斗的战友,感谢黑马!!

文章来源:黑马程序员,黑马论坛

第四篇:媒体策划经典案例

媒体策划经典案例:从科威特少女到鲍威尔报告

2003年2月5日,德国某电台在黄金时刻报道了鲍威尔在安理会的发言之后,随即插入了一个久为人们忽视、忘却、压制的消息,即一位科威特姑娘在美国国会公听会上哭诉伊拉克占领军在科威特所犯下的非人道罪行。播报员的旁白则是,“3天后揭发该姑娘根本是个在美国长大、多年来没到过科威特的女孩,这是一个罗织罪状的的典型例子。”

话说1990年秋天,萨达姆为解决与科威特之间的纠纷而征求美国的意见。美国驻伊拉克的女大使格拉斯皮(April Glaspie)却公开表示美政府对该两国间的争执不作任何干预。随后,伊拉克便放心地把军队开进科威特。由于科威特国防力量薄弱、无险可守,占领过程中基本上也没遭遇任何抵抗。待美国大张旗鼓、派兵遣将准备教训伊拉克这个侵略者、并为自己的出兵计划制造“合理性”时,就突然在全球媒体上出现了上述的镜头:一个15岁的科威特女孩声泪俱下、控诉她如何亲眼看到伊拉克军人拔掉早产儿保暖箱的通气管,由是导致数十名科威特婴儿的死亡。该消息“走漏”之后,举世震惊。

老布什在不同的演讲里也连续引用该“残酷事件”8次之多。此后……便获得了联合国安理会的军事制裁授权,逼退了伊拉克占领军,退兵协议达成后又全面消灭了科、伊之间高速公路(后称“高速死亡之路”)上正在撤退的万名伊拉克士兵,先后打死30多万伊拉克军民,把部分伊拉克领土划为禁飞区(无安理会授权),对伊拉克进行了可能是有史以来最长的侦查、销毁武器行动……。虽然,几天后媒体便发现该“见证人”不过是科威特驻纽约联合国大使的千斤,同时也揭发该“闹剧”完全是出自受人雇用的美国公关公司(Hill & Knowlton)的手笔,但是事后生人早已炸成死鬼,谁还自讨没趣地追究责任问题?!

不论如何,看到德国电视台的报道,笔者不由想到,媒体机构对许多事情毕竟是心知肚明,何时抖露或何时压制某条新闻完全是看一时的政治需要。不识时务者,如1999年的南斯拉夫电视台不就连续吃了两次飞弹,炸死了近20名媒体工作人员吗?!

走笔至此,忆及原本要谈的是鲍威尔先生在安理会上对伊拉克列举的一系列指控,其中,他特地赞扬了英国政府提供的一份“好文件”(fine document),因为该文件“详细描述了伊拉克的一系列蒙骗行为”。不幸,受宠若惊且多事的英国媒体人员顺藤摸瓜地发现,该政府“调查”报告竟然抄袭自一位美国加州学生12年前发表的论文。该论文总共不过19页篇幅,而政府大员们(或者又是某公关公司)却连带所有文法错误“借用”了10页之多。经媒体揭露后,英国首相也不得不在议会里公开承认这个大乌龙。

谈及此,不由得地对德国电视台预感佩服三分。其实许多媒体界人士兜里的类似丑闻、闹剧

多得不胜枚举,只不过时机不对,发表了也没人相信;或者,万一发表的时机赶巧,造成了“恶劣影响”,必然逃不过吃冷枪的厄运。

第五篇:一个程序员的成功转型

张慧勃:程序员的成功转型

从软件公司程序员到企业CIO,张慧勃完成了自己职业生涯中的成功转型。

到雅戈尔毛纺织染整有限公司担任信息部部长之前,张慧勃是北京一家软件公司的项目经理,编程的工作即使在他做了项目经理之后也没有放下,这给张慧勃做企业CIO也带来了很大便利。

作为领导,内行领导外行总是较为得心应手,而张慧勃在做好管理、信息化规划等份内的工作之外,他还是喜欢研究一些底层的信息化技术,很多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中的小补丁都是由他牵头开发的。

从昔日的程序员到企业CIO,张慧勃的转型让许多同行很是羡慕,因为中国IT业界很多年轻的程序员都在考虑自己的出路,与继续在软件企业工作相比,去企业做信息化一直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张慧勃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程序员生涯

张慧勃大学毕业后,就在吉林长春做起了软件开发的工作,那时,他还只是一个普通的程序员,与很多刚参加工作的人一样,他一开始也是老老实实做着自己的工作,而在经历了一个又一个加班写程序的夜晚之后,他同样对这种日复一日的生活产生了疑惑。

程序员,这个曾经让人羡慕而又让人趋之若鹜的职业,笼罩在它头上的光环早在几年前就开始暗淡了。曾经的办公室白领变成了IT民工,晚上加班写程序成了家常便饭,而这个行业独具的年轻化特点使之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吃青春饭的行当。

于是,每个从事这个职业的人都在想着哪一天能够转型,在他们看来,程序员是做不了几年的。

张慧勃显然也不例外,他也在为自己的未来谋划,相对于长春而言,北京软件产业的发展更让张慧勃心动。于是,他放弃了在长春的稳定工作,来到北京打拼。

在北京的一家软件公司,张慧勃从程序员做起,一直做到了项目经理。可是这种提升并不能让他满意,职位提升了,他所担负的责任也更重了。

最让张慧勃难以接受的是,他经常出差到外地进行项目的实施,一出差就是一两个月,有时候会更长。“那时候,我都不敢买什么东西,因为出差时间很长,买了东西用不上。”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三年多,张慧勃回忆起那段经历时,依然感觉有些疲惫,这种工作方式也对他的家庭生活产生了的影响。

不仅只有张慧勃如此,即使那些在著名跨国IT企业工作的项目实施顾问,他们也有类似的担忧,“虽然现在工资很高,可是工作强度大、节奏快,现在年轻还好,可是这总不是一个长久之计”。

ERP项目带来转机

正当张慧勃再次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发愁时,他接触到了宁波雅戈尔毛纺织染整有限公司,这家公司正打算上马一套ERP项目,需要一个项目的负责人。于是,张慧勃辞去了在北京的工作,做了宁波雅戈尔毛纺织染整公司的信息部部长。

这是一家生产各类精纺呢绒系列产品的全能型毛纺织染整企业,由于宁波雅戈尔毛纺织染整公司是由雅戈尔集团与外商合资成立。作为公司总经理,荆朝晖因此有了接触国际先进技术的机会,通过到合资伙伴的工厂参观,荆朝晖发现,在国外先进的工厂里,不仅有先进的自动化设备,更重要的是,他们引入了信息化的管理,这双无形的大手所起到的作用更为有效。

雅戈尔毛纺织染整公司的产品有80%出口、20%内销,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也促使荆朝晖有了加强管理、梳理流程,以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想法。

另外,由于公司隶属雅戈尔集团,因此,在企业管理信息化上,公司也要融入集团“数字化工程”之中,不论是外因还是内因,实施ERP项目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都变得十分必要。

2004年12月,雅戈尔毛纺织染整公司的ERP项目立项,2005年3月,ERP项目开始实施,张慧勃正是这个时候来到这里的。

由于毛纺产品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组织模式决定了毛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方式,而IT厂商针对细分行业的解决方案基本都不成熟,在张慧勃的参与下,雅戈尔毛纺织染整公司和北京中纺达软件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ERP生产管理系统。

迂回战略成就CIO

对于一个项目经理而言,不管是帮助客户实施信息化系统,还是作为企业信息化部门人员实施本企业信息化系统,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张慧勃一开始也是这么认为的,他就像做一个往常所接触的信息化项目一样在雅戈尔毛纺织染整公司实施起ERP项目。

不过,一切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简单。张慧勃首先碰到的最大问题便是人的意识问题,在雅戈尔毛纺织染整公司,有很多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老职工,这些人已经适应了原来的工作节奏,对于信息化的手段并不熟悉,这让张慧勃很是头疼。因此,在项目实施的早期,他做的都是信息化的普及教育工作。

另外,如何将那些老职工积累的丰富实践经验转化应用为信息化的手段,也是一个问题。为了使得ERP项目能够推进下去,一开始,张慧勃采取了迂回战略。他首先要求系统适应人的需求,这样一来,对于那些旧的流程只不过转化为信息化控制下的流程,流程本身并没有发生改变。

这样一来,公司的员工对信息化的接受度逐步得到提高,随后,张慧勃开始尝试让员工慢慢适应信息系统的变化,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张慧勃让公司的员工在潜移默化中适应了改变之后的规范流程。

“其实,这个过程还是很轻松的。”张慧勃说,因为过去他在IT企业做项目经理时,经常和不同的客户打交道,那时候他的身份是产品和服务提供商,对于他来说,客户都是上帝,因此,与过去相比,进入企业信息化部门负责信息化项目的实施反倒让张慧勃轻松不少。

做信息化上瘾

当公司的员工已经习惯利用信息化手段后,现在已经回不到原来的手工状态了,一旦系统出现问题,生产就会立刻停滞。“因此,做信息化就像吸毒,想停都停不了,开弓没有回头箭。”张慧勃调侃说。

比如,在公司的产品质量控制上,ERP项目可以做到实时的监控,每天张慧勃一上班,坐在他对面的生产主管的工作就是打开电脑,首先把ERP系统打开,然后监控整个生产的状况,如果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生产主管很快就能够发现,并要求工人去解决,如果是流程出了问题,他也能马上进行指导。不像原来,信息传递速度慢,对生产的管控也比较困难。

另外,过去做生产报表,一个月的报表要花好几个小时才能完成,打印出的报表也有一尺多厚,现在5分钟就可以把一个月的报表做完。

“做ERP,更多的是要坚持下去,不能没做几天,有了困难,就放弃了,这样只能是失败。”张慧勃说,从2005年系统上线开始,雅戈尔毛纺织染整有限公司实施ERP坚持了两年:磨合了一年,应用了一年。“现在流程已经很顺畅了。”

当然,做信息化也是有风险的,比如,在网络安全上,张慧勃就十分在意,他认为,一般的系统出错都是比较容易解决的,但是如果系统安全出了问题,就比较麻烦了。

另外,信息化还是要用得好才能发挥作用,为了规范系统操作流程,张慧勃正打算把系统中一些用得少的功能写出来,写成标准文档,乃至把整个ERP的操作流程也写出来,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企业自身的标准和文档,以便信息化更好地为企业所用。

抹不去的程序员精神

从程序员做起的张慧勃即使在当了企业CIO之后,依然没有丢下老本行,目前企业运行的ERP就是信息部和中纺达公司合作开发的。

在系统上线后,系统维护并不需要很多人,因此,张慧勃所在的信息部仅有三个人,一个做软件开发和维护,另外一个做硬件维护,作为领导,张慧勃是一个多面手。

这源于张慧勃的工作经历,最初,他的工作单位是一家小的软件公司,从项目开发到谈项目,再到交付项目、实施项目,以及后期的支持服务,这一整套软件工程的流程他在工作中都接触过。做程序员的经历还给张慧勃带来了另外一层影响。对于程序员这样的技术人员,他们身上都有一种特质,领导交待下来的任务,他们都会很踏实的干完,即使在规定时间内完不成,他们也会主动加班,因为他们已经沉浸在技术中。另外,做技术出身的人做事情比较负责、比较严谨。

从软件公司到企业,现在的张慧勃也有了自己的时间,不必再为了一个客户出差好几个月,在企业工作,加班的时候也不是很多。每天张慧勃八点半上班,下午四点半就下班了,他也因此可以去做许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打打乒乓球,锻炼一下身体,或者打打电脑游戏。“宁波市是沿海城市,生活环境也舒服多了。”张慧勃现在对自己的生活很是满意。

下载一个媒体的转型——创业黑马成长案例[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个媒体的转型——创业黑马成长案例[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富士公司转型案例

    富士公司转型案例 1. 公司发展史 在数码化浪潮的冲击下,富士胶片的主要产品摄影胶片的市场需求锐减。在克服经营环境的重大变化后,我们将当前视为企业的“二次创业”,并将我们......

    掘金者:一个最简单的创业案例(5篇)

    我楼下住了个年轻人,失业很久了,因为大家每天在楼下一起打球的原因而混熟了,他每天跟我抱怨说,不想找工作,想自己出来做老板。 我问他:你有足够资本吗? 他不好意思的说,我现在连下个......

    创业 磨砺 成长

    创业·磨砺·成长 ——解析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机遇与困惑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全民创业的时代已然到来,大学生村官作为“创客”成为创业群体中的一枝独秀。国家的优惠政策、广......

    一个多动症幼儿的成长与蜕变案例分解

    一个多动症幼儿的成长与蜕变 天竺山镇中心幼儿园 李佳 一、研究前个案分析 在我班上有一名“与众不同”的幼儿,从小班到中班一年半的时间里我一直任其班主任。他不受大家欢......

    一个媒体记者的自我修养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一个媒体记者的自我修养 作者:肥 龙 来源:《电脑游戏攻略ONLINE》2010年第18期 小时候很喜欢抄名言警句,长大了发现这种行为很无聊。别人的道路不一定......

    新媒体产业基地建设案例

    宁港新媒体产业发展规划 一、 将宁港集团的大战略解读为可执行中短期目标和结果,梳理集团战略在操作执行中的关键支点,以目标结果导向为原则, 倒退新媒体产业与结果或过程的关......

    媒体虚假报道案例分析

    虚假新闻分析 王迎雪(1118007159) 广播电视编导 媒体报道的应该客观事实,这是新闻界的一个共识。不过,随着市场经济和媒介竞争的加剧,虚假新闻开始作为很多媒体卖点之一,典型案例......

    房地产媒体软文案例[定稿]

    做新海新区最好的“纯”住宅 --------港利·锦绣江南大幕尚未开启已闻掌声如潮 港城发展看新海,新海发展看港利,位于新海新区核心地段——港利·锦绣江南,东倚国家级4A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