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者:一个最简单的创业案例(5篇)

时间:2019-05-12 11:42: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掘金者:一个最简单的创业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掘金者:一个最简单的创业案例》。

第一篇:掘金者:一个最简单的创业案例

我楼下住了个年轻人,失业很久了,因为大家每天在楼下一起打球的原因而混熟了,他每天跟我抱怨说,不想找工作,想自己出来做老板。

我问他:你有足够资本吗?

他不好意思的说,我现在连下个月的房租都成问题了。

我有点吃惊,你那点钱该如何运作?就问他,那你想如何创业?你的目标有多大?

他说反正我是不想上班,可是我现在又没钱,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我说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来让你成为老板:

我住的地方是一个有三栋楼的小区,这是一个本地人盖的,专门用来出租的,每个房间都装了台200卡式电话。

我说,你以前是做电话卡这行的,那你应该熟悉那些200卡的进货渠道和进货价格吧?

200卡进货价钱6折,外面的多卖8-9折,你自己进一批卡过来,按照7折卖给我们这里的住户。一张面值30元的卡,进货价钱18元,卖出去21元,每张赚3元,我们这里一共有150户,按照每户每月用一张卡来计,如果你可以完全占领这里的市场,则每月可以赚450块。

你可以利用你以前在公司上班的同事及朋友,让他们支援你,可以小批量进货,这样你就不用很多钱就可以开始这项业务了。

然后你印刷一些宣传单张,这里的住户你大部分认识,有很多还很熟,你的价钱又比外面便宜,你还可以送货上门,他们没理由不买你的卡吧?

有天我和他去逛我家附近的家谊超市,发现那里正在举行限时特卖活动,哈密瓜1元/500G,早熟梨0.99/500G。我说,你有没有注意到菜市场的哈蜜瓜现在零售卖2.5元到3元/斤,早熟梨卖2元到2.5元/斤,你有没有看到我们的路口经常有人弄个板车在卖水果(广州管这种人叫走鬼),如果你能够把这些特价水果买回去在楼下路口按照2元和1.8的零售价去卖(市价2.5元和2.2元),在价钱上马上可以打败其它的对手,而且你还没有压货的风险,是否可以马上卖掉?你也不用付运费。周边有家谊、易初莲花、好又多三家超市,他们基本上每天都会有特卖活动,你收集好他们的这些讯息,到时走路去大量买进就可以了(超市虽然限量每人不可超过5斤但事实上你多买些也没事),每天不是最少有10-20元钱进帐?

做这些你根本不需要很多资金,你现在也拿不出很多资金。但是加上上面那个200卡项目,你是否马上就有两个项目在手了呢?你马上就是创业者,就是自由的老板了,而且风险不高,基本上算是白手起家,每个月就有最少一千元的收入,不仅你现在的房租无忧,还少有赢利,把这些钱存下来,就是你的资本原始积累了。

这两件事情我只当是跟他说说而已,后面我也就忘记了。那么后来怎样呢?

两个月后他打电话给我,说一起吃饭,再看到他吓了一跳:他后面真的这样做了,坚持了两个月,每个月的收入还不错。

他现在已经把他的200卡业务拓展到我们住的整条街道里,每天都会发些传单到那些地方,那里有很多类似的装有200卡的房屋。

他已经开始成为那条巷子里所有的走鬼的水果供应商,他赚了点钱后,脑袋灵活,他就去跑水果批发市场,因为与那些走鬼都混得很熟,他是先从走鬼们那里拿到水果的订单后再去批发市场进货,避免了压货从而水果烂掉的风险,他自己踩3轮车在凌晨拉回来,以此来节省运费。

又请了个亲戚准备在菜市场开个水果摊,他的摊不是开在市场里面,而是在外面的一个露天地方租了块地,他的家乡在江西,那里盛产水果,价钱和广州相比差好多倍,他借了点钱加上最近赚的钱,把整车整车的柚子拉来,堆在那里以便宜的价钱,像特卖一样来快速销货。卖完一车马上再用第一车赚的钱去买第二车货。他现在除了以很便宜的价钱向周围的走鬼们批发他从家里拉来的水果外,每天的零售利润已经让他可以进帐颇多。

这个真实的故事还没有结束,因为还没到结束的时候。我相信他有可能日后会做得很大。

故事没结束,惭愧的我却从中看到了以下的问题:

1)他没钱还想创业,这简直是不太可能的任务。

创业是需要些基本条件的。钱尤其是最主要的条件。

2)从一开始与他聊天的时候,我仅当这些是说说而已,我也不当回事情,可是他却留心了,而且去做了。

脚踏实地,善用讯息,马上去做,我想这是没钱的创业者的基本功。

3)当他去做200卡项目的时候,做的是利用现有的资源----住的楼里家家都要用的东西;都是邻居,客户关系容易建立;供应商是以前的朋友,可以获得最低价支持和减少库存的压力。

在创业之前建立良好的人脉关系,那怕是你以前公司里搞清洁的阿姨,永远不要轻视你手里的每件事情,你身边的每个人;善于利用你之前的资源,日后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销售先从你身边熟悉的人和事情开始。

4)他做水果的时候,是利用特殊的机会(超市限时特卖活动)来获得最好价钱和进货机会(去批发市场需要一定数量才划算,而且有压货的风险,对没钱的他是不太现实的),然后以接近100%的毛利来卖出,还没有库存压力。

白手起家需要良好的观察力,在最简单的东西中发现商业机会。还需要机会。

销售其实是件很简单的事情,低价买进,高价卖出就可以了,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但是要有你的竞争力(如价钱好,产品独家等等),我们很多时候是把简单的事情弄得太复杂。找对正确的产品和通路,用合适的方式卖给合适的人就可以了。关键在如何整合这当中的关系和资源。

5)他稳定下来后,就开始想办法做大(由零售转向批发),培养客户资源(所有的走鬼都向他拿货),想办法控制成本(自己亲自拉货回来)来提高价钱竞争力;再想办法来自己做通路(租用地方快速销售)直接面向最终客户,减少中间环节赚取更多利润。

聪明的创业者会稳健的在本行业中不断寻找做大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他会开始自己慢慢地培养行业资源,并利用各种差异来寻求获得利润的机会。

创业者会做专自己的行业。如果不了解自己所从事的行业,讲得不好听给你100万,你未必知道你应该把钱往那里投,专业是成功的要义。

这个年轻人是我认识的很多朋友中的一个,也是让我最欣赏的一位,他没有念过多少书,他最初的目标很简单,每个月可以有1000块钱存进银行,然后他也不想上班,想自由的做。然后,他现在终于实现他的目标了。

虽然我们很多在阿里上混的朋友(呵呵,我也有点)可能有点不屑于这样没层次,底级的创业方式,我们整天在这上面喊打喊杀的,他却以一种简单的方式迅速的完成了他的梦想。

与其临渊慕鱼,不如退而结网。

磨利你的鱼钩,多挖几条蚯蚓,在太阳底下低头,默默干活。

你说呢?

第二篇:掘金者:55岁创业

每天坐35W车上下班,车站总有一个卖报纸的老汉。老汉穿着整洁,看上去精神矍烁。看起来每天的生意都不错。

有一天下班时间不算晚,买了他一份杂志,便和他闲聊了起来。

“老师傅,生意不错吧!”

“嗯,还可以,过得去吧!”

“看您成天忙忙碌碌的,收成一定不错吧!”

“呵呵,还不错吧!反正养老婆和供孩子读书基本没问题了!姑娘,别看我普普通通,我家女儿可是在南大读书哩!学费贵着哩!”

“哟,老师傅,你真行啊!一般人可没您这么大能耐呢!”

“呵呵,姑娘你可真会说话。不过你倒没说错,我吧,不动不摇,一个月4000块是没有问题的啦!”

老汉打开了话匣子,和我聊了起来。

但是,经过几天蹲点发现,车站固定的卖报人已经有了两个。(营销环境论证)。其中一个卖了很长的时间了,另一个好象是车站一位驾驶员的熟人。(对竞争对手进行初步分析)。如果不做任何准备就直接进场卖报,一定会被人家赶出来的。于是老汉打算从车站的管理人员下手(制定公关策略)。开始,老汉每天给几位管理人员每人送份报纸,刚开始人家跟他不熟,不要他的报纸。他就说这是在附近卖报多余的,车站管理员也不是什么大官,一来二去也就熟了。老汉这时就开始大倒苦水,说现在下岗了,在附近卖报销量也不好,一天卖不了几份,而马上女儿就要参加高考了,高昂的学费实在是无力负担,女儿学习成绩那么好,如果让她不读了真的对不起她了……(与公关对象接触,并博取同情)。人心都是肉做的,车站管理员就热心帮他出主意:那你就到我们车站来卖报嘛。我们这边生意蛮好的,他们每天都能卖几百份呢。

大功告成了!有了车站管理员的许可,老汉光明正大的进场了。当然,老汉不会忘记每天孝敬管理员每人一份报纸(公共关系维护)。

可是,这场是进了,可一共三个卖报人,卖的可是同样的报纸。老汉冥思苦想一番(进行营销策略分析),有了!另两个卖报的都是各有一个小摊点,在车站的一左一右。老汉决定,不摆摊,带报纸到等车的人群中和进车厢里卖。(差异化营销,渠道创新,变店铺销售为直销)。卖一段时间下来,老汉还总结了一些门道:等车的人中一般中青年男的喜欢买报纸、上车的人中一般有座位的人喜欢买报纸并喜欢一边吃早点一边看(消费者分析)、有重大新闻时报纸卖的特别多(销售数据分析)。

于是,老汉又有了新创意。每天叫卖报纸时,不再叫唤:快报、晨报、金陵晚报,三毛一份,五毛两份。而是换了叫法,根据新闻来叫。什么伏明霞嫁给53岁的梁锦松啦、汤山投毒案告破啦、一个女检查长的堕落啦、非典疫情新进展,病毒研究有重大突破啦什么的(对产品进行分析,挖掘USp独特的销售主张)。果然,这一招十分见效!原先许多没打算买的人都纷纷买报纸。几天下来,老汉发现,每天卖的报纸居然比平时多了一半!

同时,老汉还凭借和车站管理员的良好关系,让同样下岗的老婆在车站摆了个小摊,卖豆浆。旁边卖早点的摊点已经有十来个了,带卖豆浆的也有4、5家。而老汉不同,老汉只卖豆浆,而且老汉的豆浆是用封口机封装的那种,拿在手上不会洒出去。比人家多花了500多块买的一台封口机,豆浆价格比别人贵一毛钱。因为座车吃早点的人通常没法拿饮料,因为怕洒。有了这个封口豆浆,这个问题就解决了。(针对目标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开发边缘产品)。结果,老汉老婆的豆浆摊生意出奇地好!

这样做了大约半年左右,车站的一家报摊由于生意不太好就不卖了,于是老汉就接下这个地方支起了自己的报摊。但老汉又有不同:买了政府统一制作的报亭,气派又美观。(有统一的VI,有助于提升形象)。老汉的经营品种也从单一的卖报纸发展到卖一些畅销杂志(产品线延伸)。销量更上一层楼了。老汉还会根据什么杂志好卖搞一些优惠,比如说买一本《读者》送一份《快报》什么的,因为杂志赚的比较多。(促销策略,用利润空间较大的产品做买赠促销,并选择受欢迎的赠品)。老汉的女儿周末在肯德基打工,经常带回来一些优惠券,于是,这又成了老汉促销的独特武器!买报纸杂志一份,赠送肯德基优惠券一份。(整合资源,创造差异化)

……

就这样一直做了两年,老汉的卖报生意有声有色。每月的收入都不低于4000元。现在,老汉又有了新的目标,就是附近的有线电厂小区。老汉打算在小区出口的小胡同里再开一家新的报亭(利用成型的管理和共享的资源,走连锁经营路线),把女儿将来读研的钱也挣到手!

和老汉的一席谈话,收获颇多。卖报卖出这样的经营哲学,这位老汉可才是真正的实战派营销人。是否给我们各位工作带来点启发呢?

第三篇:掘金者:你适合创业吗?

“我适合创业吗?”是我经常问自己的问题,也是经常跟其它也在创业的朋友们议论的问题。

在前面我已经谈过创业者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心、百折不挠的毅力和冷静的思维能力,但这些素质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先天具备,需要在艰苦漫长的创业过程中逐步练就形成。如何能练就这些良好的素质呢?我以为是需要一种天赋的,那就是乐观向上的处世精神。很多人都会说自己是乐观派,但我所说的乐观不是嘻嘻哈哈,也不是盲从盲动,更不是麻木不仁的。

创业者的乐观态度首先应该表现为他会用平常心看待创业,明白创业也是一种职业,创业者和打工者没有贵贱之分;其次,要乐意去挑战困难,能理解困难是必然的,困难并不是针对创业者的,不会怨天尤人,更能明白不经历风雨,如何能见到彩虹的道理;第三,把过程看得比结果更美好。不会去做苦行僧,能在创业过程中获得快乐感和成就感。创业者真的不应该是苦行僧,因为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所得到的快乐不是所有人都能得到的。在这个过程中,创业者会不断地挖掘自己的潜能去挑战市场的千变万化;还是在这个过程中,创业者会跨越一个又一个难关,并一次又一次获得成功的快乐;更是在这个过程中,创业者将不断地赢得世人的掌声,因为,他们为后人铺平了前进的道路。

在我遇到的创业者中大概有三类。第一类是有美好愿望,并希望通过创业让自己的人生更辉煌,他们对所开创的事业非常执着;第二类是一些不喜欢打工、不喜欢受制于人、不喜欢大公司复杂人际关系的朋友,他们似乎终身注定要独往独来;第三类是对创业感到好奇,报着试试看心态的一些朋友。

我认为这三类人都具备创业的初始动力,但要在艰苦、漫长的创业过程中形成并保持创业者所需要的素质绝非易事,多需要不断地完善自我。我建议大家先想一个问题:你快乐吗?如果答案是YES,那我祝你成功。如果答案是NO,那我也祝贺你,祝贺你及早地发现了自身的弱点,那就尽快调整吧!

要敢于放弃

放弃对于每一个创业者来说都是件最痛苦不堪的事情。然而,我认为在适当的时候放弃是一种成功。因为,适时的放弃能让你腾出精力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能让你避免浪费有限的资金以便东山再起。

说放弃令人痛苦不堪即表现在它犹如割肉般痛苦,还表现在实难把握放弃的时间,掌握这个度是非常困难的。我以为,当你确认现有的资金无法让你支撑到新的资金注入时,应该果断地放弃。如果你一定要坚持到弹尽粮绝,那麻烦就会更大,千万别去赌天上会掉下馅饼来;当市场发生重大变化使你的核心竞争力大大降低,而你又无法拿出应对措施时应该放弃,别让自己死的太惨,如果那样,也许你连东山再起的机会都没了。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也跟许多创业者一样,曾盲目地坚信“胜利往往就来自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的格言,尽管把企业成本一压再压,甚至连个人的生活也被降到不能再低,但最后还是被迫放弃。事后回想起来觉得实在是幼稚和无知。说幼稚是指违背了“生意不是赌博”这个基本原则,明知无望还赌能出现奇迹;说无知是指不完全理解创业的真实目的所在。其实,创业是为了“第一桶金子”,而这第一桶金子出自哪个项目并不重要,商场上的机会比比皆是,只要你有心,放弃一个肯定还会找到另一个。非你不娶、非我不嫁的理念属于爱情,不属于生意。还有,说放弃并不等于抛弃,只要不是在伤痕累累、弹尽粮绝时放弃,你完全还有可能东山再起,你还可能以另一种方式重新开始。说句好听的话,放弃不过是你把拳头收回来,准备再一次出击而已。

创业的成功者的资料我也看过不少,看看他们的创业历程,发现很少有人是在最初的项目上一次成功的,基本上都经历了许多次坎坎坷坷,进行了多次的业务转型。这是因为实际情况总是跟创业者的初创时的主观意愿有一定的距离,需要不断调整和转变,而这每一次调整和转变都意味着一次放弃,最终转变到市场机遇与企业资源相对吻合的状态。但随着市场的变化,他们还会转变,还会放弃,转变不断、放弃不断,其实,这就是做生意的基本法则。所以,放弃不等于失败,可能还是一种成功。

是做起来再想,还是想好了再做?

“车到山前必有路”这是中国一句很古老的格言。也正是受这句格言的影响,多少踌躇满志的创业者,在憧憬和冲动的驱使下踏上了创业之路。最近,我还读过一篇文章,分析清华的一些创业企业很多都没有制订商业计划书,并引用一个对10年前美国成功的初创企业大部分也都没有详细商业计划书的调查结果,来证明初创企业可以没有商业计划书的观点。

不要把商业计划书与VC必然地联系起来。一位网友在给我的回复中说到:“商务计划书首先应该是给自己看的”,我非常赞成这句话。办企业不是“过家家”,虽然你不能对市场有很详细的调查数据,你也无法准确地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但你总应该对自己所有的资源、已知的市场情况和初步的竞争策略做一个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一个初步的行动计划,否则,你会很容易偏离方向。所以,不能把商务计划书认为就是圈钱用的。

我们大家可能都有一个体会,有时尽管对某件事情自认为已经想得很清楚了,但当提笔时却常常发现写不下去,特别是做技术的朋友更是有这种体会。这是因为写作是一个理清逻辑和思路的过程。我一向认为,写不出来就一定是没想好。

就算你没时间或来不及写市场分析、竞争策略等内容,但基本的费用预算是必须要做的,否则,资金的分配就可能不合理,就会发生浪费,特别是在资金极为紧张的创业期间,没有钱就什么事情都做不成了。

创业之初,创业者除了要编制基本的商业计划书外,还应该对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关系做出明确的约定,通常采用股东协议的方式。我相信“共苦”几乎是所有创业者都能做到的,但“同甘”却有不少人做不到。类似的现象我遇见过几次了,相信我们大家可能都见过不少。记得当年我曾经为深圳的一家由几个同学合办的企业做融资,前期进展都很顺利,但就在正式签约之前不久,这几个同学为了各自的利益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而且手段很恶劣。事件平息后,他们发现再也联系不到这个投资人了。后来,他们又找到了IDG,然而,IDG的谈判人员也在商谈了两周后突然都消失了,在反复追问

因后,据说IDG有关人员给了他们一句话:这个行业很小,发生了什么事大家都知道的。

第四篇:掘金者:我的创业告白

去年五月始,我与三个伙伴创立了一家小顾问公司,一年半时间里勤劳经营,人员分分合合,业绩上上下下,到目前为止赔了不少钱,而且不知往哪里去。从血泪家史中,与同学们分享一些心得。(我宁可称其为心得,而不是教训,因为痛苦实在是一种养分。)

1、MBA可能是一种障碍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这可能是几世纪的误导。知识不是力量,如同汽油不是动力。能否产生力量,关键看你是什么人,开的是什么车。在这方面,知识远不如权力甚至美貌来得更为直接。糟糕的是,过多、过早的理论学习会成为一种本能天性的障碍,而懦弱的天性无法驾驭庞大的知识。就好比刚过了儿童期,便只会戴着有色眼镜看世界一样。

以我本人的经历为明证:公司开业之初曾考虑过“客户开发模式”,后来决定在写字楼、车辆、CI等方面进行投资包装,树立专业公司的形象,同时雇佣十余名销售人员进行“扫楼”,直接进入中高端市场。(合伙人当中有两位具备多年的客户资源)。一年半之后,我们意识到了当初的决策有问题,或者说运行一段时间后出现隐患未及时调整。再深入剖析,发现我们似乎违背了商人“量入为出”的基本原则,以及缺乏对市场反应的敏锐嗅觉,不能应时而变。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总之面对问题时,我们(至少我)倾向于用别人教给我们的理论框架分析问题,分析得越透彻越放心,结果可能离本象越远。

我现在相信,任何伟大的决策不会是分析调研的结果。调研再充分,最后的一刹那还是靠直觉。就好比1945年阴霾的日子里艾森豪威尔决定是否登陆,或者李建军描述的孟良固之战一样(真是一篇好文章)。

让我担心的是,长年精于企管理论学习的我们,是否正逐步被戴上一幅眼镜,而逐步放弃自己的商业本能,或喜欢总结理论,在抽象为理论的过程中忽略了事实的全貌。理论学家和实践学家本来就是两路人,我们读很多企业家的自传像韦尔奇,他们的概括逻辑能力都偏弱,不是吗?

几年前的我,对农民企业家多少有些不屑一顾。现在倒觉得,在中国的民营经济发展的萌芽阶段,先富起来的很可能是农民。有点夸张,不过至少农民种庄稼,懂得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办企业非常务实,少些浮躁,心态懂得知足,耐力比较持久。而我们这些城里的“精英人士”呢?看看我们每天接触的那些传媒时尚,口口相传的故事,宣扬的英雄传奇,都是什么样的人物。

没错,这些东西影响了我。当我去年创办公司时,曾预想通过两、三年的经营走上壮大与致富。现在我明白了,这个时间表要大大延长,也许五年,也许十年。我没有准备。我知道了,靠借贷、吸引投资、特殊的政府关系发家会很快,但只有少数人能够那样,不是我们,我们多数人只能像农民这样,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甚至要先学会,只耕耘,不收获。

所以我在向农民学习,学习他们的老实、踏实、务实,无论将来是自己创业还是打工。农民播种时要深耕细作,搞经营也一样。想想以前在企业做marketing的时候,方案虽然漂亮,但是否真的有效?至少我没有做过销售,去一线品尝一下建立关系的艰难,也就不能形成对客户真实的体验,再漂亮的方案恐怕也经不起推敲。这样个人发展会十分受限。我现在相信“实践出真知”。一个理财投资专家,假如他自己从未炒股,家庭帐目亦不十分清楚,那千万别相信他;一个社会心理学家,假如他不能妥善处理自己与家人同事的关系,他的书也不要买。(可惜现在社会上这样的专家、作家、学家太多了)。如果我现在回到企业去做营销,我会认真地补上销售这一课,至少要大大加强与客户的直接接触;如果我去做人力资源,我会把许多时间花在与人的交流上,真正去了解他们所思所想;如果我去做企业战略……如果我不能对企业的内在情况、市场情况与竞争对手有直观体验,我还是不要做的好。

我在向农民学习,还包括他们的忧患意识。从我出生到从清华毕业,我其实没遇到过生存的危机,没有品尝过从不被人尊重的逆境中崛起,甚至在高考时都没有“拼命过”,孤注一掷地全心投入。而这种从底层环境锻炼造就的内驱力非常重要。因此上帝非常公正,他给了挣扎于底层的人一种自发向上求生拼搏的意志,同时也给了那些背景优越的人太多的退路,让他们在退路中糜烂了自己的潜力。想来当年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可能也缘于毛主席对此的高瞻远瞩吧。

行业没有贵贱之分,工作没有高低之分。不幸的是,在我创业的时候,我对此的认识很局限,认为自己的方向必然是搞些咨询或新产品开发等。我从来没有想尝试与人合伙开一家汽车修理厂或家政服务公司等。当然理由很充分,前者才能发挥我在理论方面的优势与经验。

其实所有的行业都是一样的,经营都不容易,但一定有钱可赚(否则它为什么会存在?)。所以,一家IT软件公司未必比一家餐馆高雅,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未必比一家生产打火机的厂家赚钱,或者换句话说,一个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合伙人未必比一家经营洗脚桑拿的老板更有前途。

相反,正是大批良好背景智商较高的人都去阳春白雪了,所有在那些下里巴人的行业里竞争会少一些,管理的优势可能会凸显一些。举两位成功人士为证:我在新华社的前任领导现在在深圳跟人合伙做牙刷,做了很多品牌牙膏的OEM(附赠牙刷),据说还开发了许多采用新材料、造型新颖的产品;一位以前学美术的朋友在通州开了一家汽修厂,做得不错又买了二十亩地。

以前没有经营“下里巴人”的另一个理论支持是:这些行业接触的人档次太低,无法对话。而现在对此的感受也今非昔比。干任何行业,你都需要面对并征服一些与你生活背景不同的群体。如果我选择干餐饮,我会面对众多从农村招工的姑娘小伙,培训他们的确不易;但是我选择了干房地产策划,却要面对一群号称北京最油的“油条子”们聚集的开发商,适应这些人的交际方式向他们要钱又谈何容易!正是都不容易,方显英雄本色。我的那位曾是画家的汽修厂老板,现在可以轻松在外面应付客户而不需内部管理,一度他的厂子出现危机却有几名铁杆员工坚持要留下来陪他;而我们公司呢,公司一倒,员工早已准备好下家,临走前还不忘记追索欠下的佣金。与他相比我们是失败的。差别在于能力、涵养、待人、留人。无论这件事业是雅是俗,是曲是难,是苦是累,都没有干不好的事业,只有干不好事业的人。而且这种做人、待人再做事的能力需要从基层培养。好比曾庆红,四十多岁以前还处于最基层的单位与工人打交道,但现在运筹大局摆平关系的能力十分出众;而一些从小在深宅大院出来的“太子党”能扶起来的反而有限。

第五篇:掘金者:一个成功者的成功学实践

题记:仅仅讲述一个曾流落街头的贫苦青年经过不懈的努力成长为一家集团公司总裁的故事,就能引起常人莫大的好奇和钦佩了。更不用说这个人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西南地区从广告业起步将他领导的企业从零做到了1.7个亿。

当我们回首李践和他领导的昆明风驰广告集团所演义的传奇经历,赫然发现,与其说这是李践和他的同仁们的成功,还不如说是李践的成功学的成功,更不如说是李践身体力行地运用和传播成功学所结出的累累硕果。

李践和风驰的成功,警醒着我们:成功必有方法,失败定有原因。

笔者在心里埋下采访昆明风驰广告集团总裁李践的念头,很大一个原因是自己对成功学一直深深迷恋。多年前笔者曾在上海参加过成功课程的训练,后来又在某小型广告公司推广过成功学的一些方法……成功法则对人的积极作用,可能是笔者一生中最感震惊和最受折服的事情了。而今我们终于有机会全面深切地走近李践和他领导的风驰集团,去了解成功法则促使一个广告人及其管理下的广告公司快速和稳步成长的客观事实。

从零到1.7个亿的传奇

风驰广告集团的历史簿上会记下1992年11月28日这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在当时一文不名的穷小子--如今的风驰广告集团总裁李践,联合几个好友,成立了一间再小不过的广告公司。此后短短的三年时间里,风驰广告飞速发展壮大,仅到1995年就被评为中国广告“50家最大广告公司”。1996年风驰又组建了包括策划创意、企业及产品形象设计,广告发布、制作一体化的企业集团。1998年风驰吸收合并了昆明明星电脑公司及北京明星电脑公司,实现强强联合成立了风驰明星信息产业集团。这一年,风驰资产评估已到1.7亿元,被评为云南省“百强”民营企业和昆明“50强民营企业”。1999年,风驰更大举向网络进军,与昆明世博园计算中心联合建成了世博网站,世博会期间访问率达650万人次,在网络广告领域,树立起自己的形象。同年,风驰被全国工商联评定为中国民营“四百强”企业;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全国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并承担了一项国家99火炬计划项目和两项省级99火炬项目。

这就是云南广告界广为传颂的风驰公司从“0”到1.7个亿的传奇历程。

总裁曾流浪街头

2000年5月,李践先生来北京参加一个极高规格的研讨会。我们抓住时机,宴请这位成功学的“教父”和“信徒”接受我们烦不胜烦的专访。

笔者虽然研习风驰的资料很长时间,但面见李践则是第一次。这位鼎鼎大名的成功学理论家和实践家,修着一副北京人称之为“板寸”的大平头,谦和的气质很难令常人想到他曾是跆拳道的高手,也很难使笔者想到他领导的企业凌厉发展的势头。但在同他交流少许时间后,我自然地感触到,从他身上散发出一种无形的令人欣然向上的能量,很容易就被感染、被折服,被引领着向温暖的空间里遨游。

专访从笔者的好奇和疑问之处随意展开。

爱成:李总,听说您曾为乞丐?

李践:我是穷人的孩子,在童年的时候吃过一些苦。在农村长大,父亲在文革中是右派,母亲在文革期间把我送给了外婆,所以我在外婆身边长大。六岁时我要读书了,才回到昆明跟我的母亲。母亲在文革期间遭到了一些不公平的待遇,情绪受到了破坏和伤害,对我非常严格甚至非常苛刻。那时我妹妹已经出生了,母亲要求我这样一个孩子承担很多家务,包括做饭买菜,包括拖地板还有包括洗尿布,而且她非常认真。每天她给我妹妹换尿布的时候,都会把尿布拿到灯光底下去看,看洗干净了没有。如果没有洗干净,就会暴跳如雷,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会把我从床上抓起来暴打一顿。

家里较困难,加之母亲对我不太公平,正处在发育成长期的我,营养非常不良,有时在学校上课时就昏倒了。母亲还常常无缘无故地痛打我,不容我有解释的机会。有一次,我忍不了从家里跑了出来,没有饭吃,就到街头小店去(那时没有大餐厅都是小吃店),一对夫妇带着一个小孩子在吃面条,我就看着他们。当时我快饿昏了,我相信他们一定还会剩一点东西。那个孩子的母亲指着我说:你看这个大头没有吃的,你还吃不下,给他一块虾片……我飞快抓过虾片跑了出去,因为边上还有一个像我一样的小孩,我害怕他来抢。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块虾片。这是我到现在为止感到是最好吃的东西了。

爱成: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童年的这段人生阴影,会影响到您此后的成长。您刚开始走上工作岗位的情形是什么样的?

李践:我1985年参加工作。在银行工作过一段时间。这中间我开始出来兼职当保安,洗盘子。在洗盘子的时候我非常投入,因为从小我就养成了认真的习惯。后来有个做夜宵的人问我一天工资多少钱?我说七块钱。他说他给我十块钱,让我跟他干,我又在夜宵摊上做了一段时间的伙计。后来又去修自行车……直到一天晚上遇到高中一个同学,他是高中毕业以后就去做生意,赚了一笔钱,带着他的女朋友。遇到我以后,非常看不起我,问我修单车打气多少钱?我说五分钱。补胎多少钱呢?我说三毛。他又问:一天赚多少钱呢?我说三、四块钱。他哈哈大笑说:你想发财想疯了。当时是在路灯底下,蚊虫飞咬,修单车很脏的。他说这样苦一个月就能挣一百块钱,还不够他吃一顿饭,所以他非常看不起我。我说人的成功不能用钱作为衡量标准。不过他的话给我一些刺激一些启发,我能不能做一些更有价值的事情呢?1992年我教武术的时候,认识了一个美国人,要学我的中国武术。他是韩国跆拳道的教练,他要和我交换。我想说跆拳道改变了我的一生,我原来的懦弱、自卑,没有自信心,从学习跆拳道后都有了根本的改变。跆拳道是韩国的武术,是在唐代从中国传过去的。中国武术强调的是战胜对方,跆拳道强调战胜自己,不强调战胜别人。因为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是自己的胆小、懦弱、害怕困难、害怕挫折、没有信心、没有勇气、没有人生目标和信念。人一旦没有精神,他将会连动物都不如。学习跆拳道,使我完善了自己的人格。所以我们强调精神,强调信念,强调目标,强调勇气,强调信心,强调认真,强调吃苦。跆拳道是通过严格的体育训练来达到精神上的修炼。我发现了跆拳道的价值。

下载掘金者:一个最简单的创业案例(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掘金者:一个最简单的创业案例(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掘金者:创业学悖论——解读17个创业神话

    创业过程最使人困惑的一面就是它自身存在的矛盾。由于这个过程具有高度动态、流动、模糊和混沌的特征,所以它不断地变化,常常出现一些似是而非的情况。看似没有潜力或潜力很......

    掘金者:超级推销员

    做推销员很容易,任何一个企业对前去应聘的推销员抱欢迎的态度;但做超级推销员就不容易了。美国的调查表明,超级推销员的业绩是一般推销员的业绩300倍。在许多企业,80%的业绩是20%......

    掘金者:信用就是财富

    人为什么要说谎?因为他有本能,他要趋利避害。 一个小孩子,如果他说要买文具,却把父母给的钱拿去买零食了,那是因为零食的诱惑力太大,而他不撒谎又没有其它的办法得到钱。同样,如果......

    掘金者:22岁BOSS,誓将创业进行到底

    "2002年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预计有280万人……每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都在大幅度增长,待业人数也触目惊心,2003年就有70万大学生被社会搁浅,毕业后就业困难。"郭俊峰暗自担忧。......

    掘金者:成功就是战胜自我!

    ●只有自己才能决定自己是否成功李践对成功看法的最大特色在于强调了成功的个性化。他指出,成功最直接的表现是"完成"或"到达",因为每个人成功的目标是不一致的,对目标的评......

    掘金者:职业规划10要素

    一、无论你现在或将来从事的职业是什么,对职业要负责这一点切切不可忘记。 简言之,就像一名牙科医生对他医治的患者要负责那样,你一定要对自己的职业认真敬业,勇承重担,兢兢业业,......

    掘金者:管道的故事

    一个比较老的故事,但是很有道理,推荐给大家细细品味。1801年,意大利中部的小山村。很久,很久以前,有二位名叫柏波罗和布鲁诺的年轻人,他们是堂兄弟,雄心勃勃。住在意大利的一个小......

    掘金者:成功可以很简单

    ----记中国联通数据与固定通信业务部部长田文科那一年,我听了师傅的话很多年后田文科反复想起刘传圣,这个当年他叫作刘师傅的人。当年,田文科听了刘师傅的话在西安城里爬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