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摘要: 我国的发展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不例外。在部分农村地区仍存在教学观念落后、教学质量低下等问题,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一定的阻碍作用。尤其是小学阶段作为学生知识的起步阶段,也是智力快速发展的阶段,其教育质量需要教育行业的加强重视。语文课程作为一项基础性学科,其教学质量的保证是十分重要的。但大多数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只注重“读写”,而忽略“听说”与文字感悟能力的培养,对农村小学生的发展起到了不利影响。本文将结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问题;改进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大,新课标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其丰富的情感与思维,倡导从教学中塑造优秀人格,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灌输式的教育层面上。新的教育观念需要充分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就现阶段农村小学语文的课堂情况而言,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极低,严重缺乏师生之间的交流环节,学生对于英语课的参与紧紧局限在了“听”课上,教师也缺少对课文中情感因素的挖掘,把教学重心集中在“读写”上。而英语作为一门应用型与感悟型语言课程,对交流能力与感悟能力的要求非常高,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将使英语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因此,如何针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地区优质小学语文教师资源匮乏。我国的教育模式正逐渐向素质教育转型的阶段,虽然国家近几年加大了对新课标的推广与对优秀语文教师的培养力度,但优秀小学语文教师数量仍较少。尤其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许多语文教师考虑到生活环境与薪资待遇问题,而选择在城市就业,这也使得真正进入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学人才寥寥无几。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较低,教学能力低下,无法满足小学语文教育的需求。
2.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方式落后。虽然我国的教育模式正逐渐向素质教育转型,但传统应试教育的理念仍深入人心[1],大多数人都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采取忽视态度。对于农村学校来说,大多数学校将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教育水平的唯一标准,将考试分数作为检验学生素质高低的唯一指标,认为教出高分学生的老师就是好老师。对学生来说,将考出好成绩作为自己入学的唯一任务,只重视考试内容的学习。对学生家长来说,大多数家长一直向孩子灌输“考大学才是农村孩子唯一出路”的想法,只注重孩子的成绩,缺乏对孩子素质培养与情感教育的重视。综上所述,传统老旧的教育模式已紧紧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各个群体都对语文小学中的情感培养与思维发散教育进行了选择性的忽略,严重阻碍了农村小学生的成长发展。
3.资金投入不足。一套完整合格的语文教育需要有教学素材、多媒体与专业的语文教师作为必要因素,而这些因素都需要资金的投入。在农村地区,由于经济的相对落后,使得小学语文教育的资金无法保证,也使得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水平的“硬件设施”不够完善。因此,对于农村地区的小学语文教育情况来说,资金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二、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学问题的改进措施
小学阶段正处于智力水平与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科学的教育手段将对智力发展与情感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2],此外,先进教育理念的引入将有利于学生感性思维的培养与情感的激发,并且对受教育者的学习情况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1.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人员的专业素养。第一,要培养语文教师建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学校需组织相关人员的定期培训工作,充分学习新课标教学内容,及时进行教学经验总结,不断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人员的专业素养,并引导教师创新更多有意思的教育形式,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提高学生上语文课的积极性。在聘用相关人才时不仅要考虑其学历,更应该考虑整体素养,严格把控考核标准[2],这是因为落后的教学理念必定会对工作造成影响。
2.加大对语文教学中教育素材与教育设备的资金投入。充足的资金投入是提高语文教育质量的保证,专业的语文教育人才、完备的语文教育素材不仅能够一定程度上丰富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还能提高语文教育的专业性及教学效率。例如将资金用于多媒体教学设备、课外语文读物的购买及优秀语文教师的奖励资金。
3.鼓励对小学语文教育方向人才的培养。充足的小学语文教育人才数量是保证语文教育事业长足发展的重要因素,相关专业人才数量的增多也能从一定程度上加强行业内的竞争,进而促使优秀人才的产出,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整体质量水平。具体措施如下:第一,扩大小学语文教育专业的招生量;第二,加大对优秀老师的奖励制度,加强行业吸引力;第三,在培养教育者的过程中,突出对情感教育素质的培养,并加强师范学校对学生心理学方面的学习,全面提升情感教育水平[3];第四:提高对农村教师的福利补贴与薪资待遇。
4.加强对新课标教育理念的宣传,从思想上深化大众对新课标教育的认识。思想观念是左右人们行为的根本源头[4],因此从思想上使大家接受并支持新课标教育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方式,从学校领导层、学生家长及学生自身强化全面发展的理念,建立一套真正合格的教育体系的概念显得尤为重要。思想上的重视程度提升将对先进语文教学理念的建立起到思想上的基础性作用。
总结:
在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世界范围内的知识与科技竞争日渐激烈,教育事业已越来越受到国家和人们的重视。农村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需越来越多得受到人们的重视。农村地区因其自身发展较为落后的原因,使得优秀教师的流入量较少,先进教育理念的普及程度也存在严重的不足。只有从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人员的专业素养,加大对语文教学中教育素材与教育设备的资金投入,鼓励对小学语文教育方向人才的培养,加强对新课标教育理念的宣传等四个方面进行努力才能真正改变现阶段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育质量低下的现象。
参考文献:
[1]郑玉杰.浅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学时代, 2014(22):21-22.[2] 黄喜梅.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俪人:教师, 2015(22):37-37.[3] 王德玉.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教育科学:全文版:00302-00302.[4]郑方平, 郑婷婷.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1, 27(6):29-29.
第二篇: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农村小学教育成长的轨迹,通过授课、听课、评课等一系列频繁规范的教研活动,促使教师加强课程改革理论的学习,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新的方法和对策。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教学的功能发生了重大转变,知识的传授不再是教学的全部,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我曾兴奋地说,新课程真好!然而,在兴奋之余,理性思考,总觉得完美中有些许缺憾。目前,在各级教科所的引领下,在农村各学校组织开展听课评教的实施中,我们许多教师已经开始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开始用批评与反思来探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赋予农村教研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以真的精彩。我谨以个人体会谈谈农村小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语文教师自身的素质不高,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的决定因素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是支持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重要力量,也是农村基础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但目前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令人担忧。有相当多的教师是“文革”中的中师、初高中毕业生,实际文化专业知识没有真正达到相应程度,也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知识水平有限,吸取知识的速度慢、渠道窄,跟不上小学语文教材的变化和时代的要求,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破罐破摔”,丧失敬业精神,对教学疲于应付,因而不能很好的胜任教学任务,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在教改中,不少教师对课改大纲和教材所规定的小学语文教学目的、要求、任务都理解的不透彻,对课改调整意见不了解,有的虽然知道做了哪些调整,但又不能与教学挂起钩来。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已有定论的教材处理中的一些老问题,还是未能很好地解决,教学效果自然难尽人意。
(二)农村语文教师教学理念滞后,是影响了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效果关键
农村语文教师,特别是贫困山区的教师,由于长时间住在农村,信息闭塞,新的教学理念引不进来,从而导致了农村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滞后。很多教师认为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识字,就是基础知识训练,缺乏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忽视了语文教学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不少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没有站在课标的高度,把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教学的重点。主要表现在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思路格式化。目前,许多教师仍延续着“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这就导致学生最害怕课后的想像性习题或开放性问题,不知怎样处理,存在着“课标教材一变再变,教学方法一成不变”的状况。
(三)教学资源不足,硬件、软件设施不全,是阻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瓶颈
与城市学生相比,农村小学实施课程改革,资源缺乏是当前面临的硬问题。尽管近几年农村小学办学条件有了较大的改观,但与需求相比,相差甚远,达标学校凤毛麟角。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农村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所采用的还是最原始的教学方式:一本教材,两支粉笔,一本教参,根本没有其它辅助教学设备和辅助教学手段。学生学习除了教材外,很少有课外补充学习材料。课改以来,在城市学校,有太多的资料补充,太多的媒体演示,在农村这些教学辅助只能是望尘莫及,城市的这些“先进教法”传到了教学仪器不先进的乡村学校,搞得乡村学校的教师晕头转向、无所适从,严重影响语文教学效果。比如语文课“北京亮起来了”,为什么图中街道上的车灯,一边是红的,另一边是黄的呢?由于山区学生没有红绿灯的概念,在课堂上没有多媒体演示,学生无法观察事物的本身,影响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改进措施(一)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只有采取措施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把自己变成汩汩不断的泉眼,才能为学生的心田注入新的清泉,才能适应新课改及素质教育的各种要求,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学得更多,从而使他们走出农村,走向世界,去领略外面的精彩。但如何在现有经费不足的条件下,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我们自身素质呢? 首先,教师要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积极多读书,读好书。语文教师,必须加强自身学习,只有我们的知识丰富了,才能挖掘出教材的内涵,才能在语文课堂上游刃自如,表达清晰、准确、完整,才能讲得浅显易懂,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热爱学语文。今天,不少农村语文教师已从“脑力劳动者”蜕化为“体力劳动者”,一本教案用了几十年,不翻新,无变化。在他们的书架上,除了教科书和参考书,恐怕很难找到其他书。我们要弥补自己文化水平和专业上的不足,就必须用知识武装自己,知识从哪里来?主要是从书本上来,所以我们必须多读书,不仅要研读教育理论论著,也要读其他方面的书籍,平时可以自己购买一些书或向校图书馆、县市图书馆借阅,了解教科书上没有的内容,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师者,应该多才多艺,具有杂家风格。
其次,实行城乡教师交流制度,促进学校之间的教学交流,保证农村教师听取优质课,向同行取经,尽量缩小学校之间的师资水平差距。我们可以经常听取优质课,虚心向同行学习、取经,学习他们的授课方式,揣摩他们的授课技巧,有条件的也可以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卫星电视,观看优质课堂教学录像,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增长见识,增进技能。学校每年必须保证一定数量教师进修培训,为支教老师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采取更多优惠政策鼓励城区教师到农村小学支教。
再次,加强教师培训,拓宽“充电”空间,加强基本功的训练。
通过校本研修、定期培训、外出考察、实践探索等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尤其要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作用,努力提高教师艺术教育水平,保证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提高学校素质教育的质量。
最后,加强师德建设,培养教师敬业精神,增强责任意识。
(二)因地制宜,大胆进行教学创新
有些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经常抱怨:农村的孩子多受地域的影响,视野不开阔,知识面窄,个性孤僻。诚然,这些都是事实,但是在新课改的今天,农村孩子的课堂不再是那几十平方米的教室,他们拥有的是新型的农村大课堂,我们农村小学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理念,仔细研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具体要求,熟悉教材的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将新课改的精神贯彻落实到备课、讲课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中。只有转变了教学理念,从农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才能有动力大胆去创新,将一些先进的教学方式、教学思路一点一滴地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给学生多一些自由的空间,他们就会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和进步,将来也会展翅翱翔,而我们的教师也会在这个实践过程中一同成长,逐渐变得成熟和充实,教师的教学理念更新,才能切实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
(三)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添置教学设施,改善教学手段
各级政府要根据《义务教育法》,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逐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尤其是对乡镇中心小学及规模大的完小,要尽量按国家规定的标准配齐教学仪器和电教设备。学校领导也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多方筹措资金,添置教学仪器,努力改善教学手段。
据上所述,我们必须从农村实际出发,弄清病因,对症下药,针对师资、生源、教学的现状,扎扎实实做一些基础工作,把农村语文教学改革的研究工作落实到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效上。
第三篇: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这几年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也踏上了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在这改革的浪潮中,作为小学教师,我们都亲身体验了农村小学教育成长的轨迹,通过学习和参与本课程一系列频繁规范的教研活动,促使教师加强课程改革理论的学习,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教学的功能发生了重大转变,知识的传授不再是教学的全部,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我曾兴奋地说,新课程真好。然而,在兴奋之余,理性思考,总觉得完美中有些许缺憾。目前,在各级教科所的引领下,在农村各学校组织开展听课评教的实施中,我们许多教师已经开始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开始用批评与反思来探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赋予农村教研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以真的精彩。的方法和对策。
农村语文教师自身的素质不高,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的决定因素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是支持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重要力量,也是农村基础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但目前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令人担忧。有相当多的教师是“文革”中的中师、初高中毕业生,实际文化专业知识没有真正达到相应程度,也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知识水平有限,吸取知识的速度慢、渠道窄,跟不上小学语文教材的变化和时代的要求,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破罐破摔”,丧失敬业精神,对教学疲于应付,因而不能很好的胜任教学任务,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在教改中,不少教师对课改大纲和教材所规定的小学语文教学目的、要求、任务都理解的不透彻,对课改调整意见不了解,有的虽然知
道做了哪些调整,但又不能与教学挂起钩来。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已有定论的教材处理中的一些老问题,还是未能很好地解决,教学效果自然难尽人意。
农村语文教师教学理念滞后,是影响了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效果关键农村语文教师,特别是贫困山区的教师,由于长时间住在农村,信息闭塞,新的教学理念引不进来,从而导致了农村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滞后。很多教师认为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识字,就是基础知识训练,缺乏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忽视了语文教学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不少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没有站在课标的高度,把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教学的重点。主要表现在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思路格式化。目前,许多教师仍延续着“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这就导致学生最害怕课后的想像性习题或开放性问题,不知怎样处理,存在着“课标教材一变再变,教学方法一成不变”的状况。
教学资源不足,硬件、软件设施不全,是阻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瓶颈与城市学生相比,农村小学实施课程改革,资源缺乏是当前面临的硬问题。尽管近几年农村小学办学条件有了较大的改观,但与需求相比,相差甚远,达标学校凤毛麟角。据我所知,多数农村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所采用的还是最原始的教学方式:一本教材,两支粉笔,一本教参,根本没有其它辅助教学设备和辅助教学手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语文教学之所以重要,一是工具性,通过语言文字去认识、去分析、去理解;二是思想性,文道结合;但目前语文教学却不能令人满意,把问题概括起来,是“多慢差费”。内容繁杂,师生负担重是“多”;效率低下是“慢”;小学毕业,学了六年语文,不会写文章的比比皆是,语文教学质量低是“差”;领导费神、教师费心、学生费力是“费”。我听了一些课,和其他教师进行了交谈,颇受教益。现将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想法和大家谈谈,以期与更多的老师达成共识。
语文教学的现状 :
一、效率低下
1、无目的的读书,枉费了时光,违背了“读有所思,边思边读”的要求。
2、一篇课文,第一自然段有二、三百字,又读、又分析,搞了半节课,估计作者当年写这段文字也不过几分钟。
3、学生毕业了,写过上百篇文章,可手里没有一篇自己满意的文章。
二、无学科特点
1、把语文讲成政治。
2、把语文讲成历史。讲《草船借箭》从“三顾茅庐”讲起,差一点讲到了“三国归晋”了。
3、作文教学太注重“思想性”了,连评语也劝诫学生“要珍惜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将来为……”说了很多,唯独不见对“写法”的指导。
三、繁琐、“八股”
1、借一本学生的书,几乎课本的空白处写满了字,“密匝匝蜂酿蜜”,翻到《在仙台》,竟看不到原文。如果说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里说字缝里透出两个字“吃人”,那么这学生几乎没缝的课本里也透出两个字--“残酷”。
2、分段、段意、中心思想,搞了半节课也没搞清楚,这个说三段,那个说五段,三段说三段的依据,五段讲五段的理由,老师还一再发动争论呢。恐怕作者当年写这篇文章时,也没有搞得这么细。
3、把文章分成若干段落,然后一段一段地读,一段一段地讲,谁也不管谁,象卖豆腐,卖完就完成任务。忘记了文章是个整体,忘记了“欣赏项链”,说“姑娘的眼睛真漂亮”,你要把两只眼睛单独拿出来—谁也不敢看。
四、单调、僵化
1、新书发下来,学生往往先看语文书,能看得眉飞色舞,还给同桌讲讲,等老师把课题往黑板上一写,这个兴趣却已荡然无存。
2、八十年代为克服满堂灌搞启发式,于是老师工于设计思考题,思考题设计结束,课就备好了。于是出现了满堂问,满堂乱问,甚至出现了老师说上半句学生接下半句的现象,“惨不忍睹”。课堂上很热闹,细一想,比满堂灌还坑人。有人提议把思考题写黑板上,以防“乱问”,实际呢,黑板的当然要问,黑板以外的也要问,一点没耽误,学生苦不堪言。
3、我碰到过这样一个学生,一年级时字写得很漂亮,老师也帮助炫耀,后来越写越难看,我曾经提醒他慢点写,他说,上次生字词从第1页写到30页,现在都从第1页写到52页了,我问,书一共多少页,他说,我不敢往后看了。听说有个学生一晚上写五篇作文,说有人要来检查了。
4、也是这个学生,上小学时作文写得不错,我有时从头到尾全看完,挺天真,挺情趣;到了六年级我就不愿看了,没什么意思,到后来一点看的念头都没有了。
五、忽略“主体”
1、语文教学讲析太多太抽象,以致学生“读时了了,掩卷茫然”,这种现象相当严重。结果是用“分析”这把解剖刀把活脱脱的形象肢解成若干苍白的条块,诸如中心、段落、思想内容、甚至写作特点之类。本来应是“书声琅琅,弦歌一堂”的学堂变成了教师一人的自我讲演乃至锻炼口才的讲堂。
2、老师备课时选一些词语搞个板书设计,课堂上就引导学生一个一个地把这些词语按老师事先编排的顺序说出来,然后写在黑板上。不说对不写,什么时候说对什么时候写,写完了,课就该结束了。
3、老师让学生用一个词说出烈日下劳作的感受,学生先后说出了“艰难”、“艰苦”、“艰辛”、“困苦”等,均未过关,直到一“高才”生说出“痛苦”,老师才欣喜若狂。“痛苦”的滋味学生是不是已经体会到了。
六、缺乏训练
1、学了《刘胡兰》,学了《我的战友邱少云》,说你把刘胡兰的故事、邱少云的故事讲一遍,讲不了。
2、当年老师是怎样上语文课的,已全然忘记,只感觉我们的语文知识是多看多写练出来的。
3、差语文教师了,这班语文课就随便找个教师上一上,照着课本念一念,布置完作业就走。结果这班的语文成绩并不差。旁白:教与不教一个样。
七、朗读教学令人担忧:
1、朗读的时间不充分。
在不少阅读课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忽视朗读训练,繁琐的分析,多余的提问,占去了学生朗读课文的时间。即使读,也是为讲这一段,而让学生读这一段,我认为,这种为讲而“读”,不是读的训练。
2、朗读的目的性不明确。
甲生读了乙生读,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估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
3、朗读的面窄。
不管是检查性的朗读还是讲析、答问之余的所谓感情朗读,教师往
往盯住几个尖子,读来读去,就是那四五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坐着当听众,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现状,怎能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又怎能落实素质教育中最基本的一分子——会读。
4、只求形式不求实效。
据调查,一般一节课朗读安排了三—四次(相对环节而言,非指读的人次),但有安排却未到位,有形式却无多大实效,往往是琅琅书声骤然响起,不到1分钟,又在教师的示意下戛然而止,朗读成了课堂教学的一种点缀。
针对这些现状,提出如下改进意见:
一、回归“主体”
1、“教室”应该变成“学堂”。中国古来就称学生读书之处为“学堂”,后来班级集体授课称“教室”,应突出“主体”(学生)的一个“学”字。“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求学生“能够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把尽可能多的思考、判断、归纳、赏析等机会还给学生,备课就要下功夫研究学生的活动。教师的责任主要是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当好导演。
二、强化训练
1、要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听说读写的训练课,实践课。学语文就是学习语言,能正确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
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与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2、语文课堂必须加大写的比例。(考试时作文30分啊!)
3、语文书、工具书、练习本、笔,应确定为语文课上的“文房四宝”。
4、语文课上学生或朗读、或背诵、或复述、或赏析、或练写,全员“操练”起来。
5、要搞大面积的训练,凡是小范围的或个别的训练一定要压缩时间。
6、学生的齐读一定要过关,这是大面积训练。要克服唱读和等距离读。把课文读对、读顺、读好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要求,要看得出指导的过程和读的能力通过的过程。读得不充分的课,看不出学生朗读进步的课,绝对不是好的阅读课。
7、要重视复述的练习,也可搞一些“简要复述”或创造性复述等。
8、要把语文基础知识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可搞“课前一练”等形式。“课前一练”可搞一些名段、名句的背诵,课前一分钟演讲,写作知识及文学知识的训练,语言文字游戏等。
三、提高效率
1、果断地砍掉或改善那些烦琐的教学程序:泛泛地分段、归纳段意和中心;频繁地大量地解释词语,甚至要求学生背下来;大量地忽略语言文字的对“思想性”的纠缠不休;无目的的读书等等。
2、利用好解题,完成分段,段意和中心的归纳。标题是文章的窗口,标题虽不是主题,但与主题关系密切。
3、作文要修改,教师要讲评,要培养学生自己能修改作文的能力。不能写一遍,评上几句就放置不管,每学期每个学生至少要写出几篇像样的文章。
四、抓住重点
1、语文教学要搞“一课一得”,不能搞面面俱到,有失才有得。
2、阅读教学就是要抓住重点部分进行训练。
3、作文教学要把重点内容写具体,这是成败的关键,别的地方没处理好是写作技巧问题,重点部分不具体,文章不存在了。
五、把握特色
1、把握学科特色,语文要研究语言文字,要研究语言文章,要研究语言文学。语文课程改革“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强调语文学习是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学习方式。对语文教育规律的把握突出体现在重视积累和对文章的总体感知,淡化分析性操作,不要求学生背诵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加强对诵读、积累、感悟、熏陶的要求,避免繁琐的分析和机械重复的练习。”这些要求都切中时弊,体现了全新的语文教育观。
2、话要先说得对,然后去研究如何说得好;文要先写得清楚,然后去追求写得生动、形象。
3、要树立远大语文教学观,课堂学习只是语文教学活动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学习语文,就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而必须由课堂扩大到社会。
4、向学生推荐有益的课外读物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冀,应纳入教学轨道。
第四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摘 要:尽管近年来英语热的现象遍布全国,但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我们工作和学习需要交流的基本工具,它的学习却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尤其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更是存在诸多问题。然而,小学语文教学是农村基础教育的关键内容,也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主要构成部分,因此,农村语文教育状况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从而采取有效措施,以使农村语文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问题;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0-005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0.035
在新?n改背景下的农村小学语文教育已经获取了长远发展,也正在逐渐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探索全新的教学方式和策略。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向农村语文的学习和教学都提出了新要求。对此,教师应当以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培养为重点。虽然大多数教师都在认真贯彻落实新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但在这一过程探讨实践当中依然出现部分问题,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用理性的心态面对,给语文教学以活力生机。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目前面临的问题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普遍素质偏低
因为受到各种客观环境因素限制,造成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不高,继而影响到教师团队的整体素质。第一,从现实情况来看,很多教师仅是普通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并未接受过较为专业的教学指导和教育。第二,就教师的知识背景水平而言,因为受到自身因素的影响,在接收和吸取先进知识和技能方面较为迟缓,无法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也就不能较好地跟随教材的革新和时代变化的要求。另外,尽管教育改革和创新已经拉开了序幕,但许多农村教师却难以全面掌握语文教学改革大纲中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要求,因此便无法有效地将新课改的理念应用于语文教学课堂中。
(二)农村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滞后
农村语文教师尤其是贫困山区的教师,因为长久居住在农村地区,导致信息闭塞,难以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进而造成了他们相对滞后的教学观念,不能满足现实的教学需求。许多农村教师认为,语文教育就是教会学生识字,即最基本的语文知识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当中缺乏对学生情感态度、学习方式和价值观的有效指引过程。还有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并未立足课程标准的新高度,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语文能力与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当成教学的中心,具体表现为教学手段单一化和教学思路格式化。当前很多教师依旧延续着以黑板和粉笔为依托,采用单纯讲授的教学方式,造成了学生对于课后的开放型问题或者想象类习题无从下手,甚至产生畏惧心理。课标教材的千变万化改变不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这一状况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
(三)农村小学教学资源匮乏,设施不完善
阻碍农村小学语文教育革新的根源是教学资源条件的限制。农村地区贫穷落后,政府对农村教育投入不足。相较于城市教学条件,农村的教育资源与环境设施十分寒酸。对于许多偏远地区,由于道路交通和消息闭塞,甚至部分学校桌椅设施都达不到需求,再加上农村教师资源配备不齐全,经常发生更换教师的现象,这些都会对学生语文学习的连贯性与系统性产生直接影响,使学生的语文学习适应时间增长,而造成其语文成绩的下滑。尽管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农村教育的投入,但实际用于改善农村教学资源方面的却不多。
二、改进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
只有全面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才有助于应对语文新课改的各种挑战,有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语文学习。首先,教师应当加强敬业精神,强化自身的知识学习。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管理者与组织者,小学语文教师为了更好地传授知识,就应丰富自身阅历,开阔自己的视野,加强自身学习。同时,教师要积极挖掘课本更深层次的内容,在语文教学中保持明确清晰的思路,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其次,需要加强城市和农村教师的沟通交流,引导农村教师向城市教师学习教学方法,以此缩小城乡之间的教学水平差距。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选择去听优质的语文课程教学,学习经验,观察优秀教师的授课方式和技巧,并反复仔细地琢磨,逐步内化成自身的语文教学经验,以增进自己的职业技能。此外,学校应确保每年进行教师培训,促进农村语文教育良性发展。再次,应促进教师的基本功培训,使其专业化能力更加扎实,并鼓励教师外出考察,推动新课改深入实施。此外还需加强师德建设,培养与提高教师的责任感。
(二)不断创新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
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也应当进行对应的革新。如教师需要自觉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综合分析课改目标与要求,把握好教材内容,使课程改革的精神落实到课堂教学现实当中,这样才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另外,教师还应因材施教,将创新的教学理念融入教学模式之中,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只有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才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环节中。
(三)添置教学设施,改善教学手段
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教学的投入力度,逐步完善农村的办学设施和条件,特别是对乡镇中心小学在规模与质量的优化方面给予支持,直接为农村小学增添教学设施与资源,尽量依据国家规定的标准要求来配置教学设备与电教仪器等。学校领导也应依照语文教学的现实需求,多方筹集资金,添置课堂教学仪器设备,培养教师,改善教学手段。在这过程中要适当减少或节省资金投入的中间环节,达到教育投入的透明化。在加大对农村教育的经费投入同时,要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关注程度,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引导教师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利用多媒体资源,汇总学生语文学习当中的知识重难点,增强学习效果,提高效率。
三、结语
农村教育工作者必须立足于农村教学实际情况,针对农村师资、生源与语文教学的现状,扎实做好基础工作,将农村语文教育改革的研究任务落实在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实效方面,促进农村基础教育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军英.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J].学周刊,2015(2):180.[2] 王福英.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才智,2015(5):29.[3] 郑方平,郑婷婷.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6):29.[4] 尹立圆.关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对策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6(5):85.
第五篇:语文组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语文组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市局检查反馈现状
在响应市局强力推进教学改革,强化课堂意识,构建高效课堂的大背景下,我校结合导学案的推行,积极推进“三步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明显有了改观。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上日益活泼,教学手段不断更新,尤其是一些精心雕琢的展示课,容量大、节奏快、个性强、亮点多。然而,透过现象看本质,真正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上下功夫、能称之为高效课堂的课堂教学并不多见。不少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是将一篇课文演绎成一个展示教师才华的课堂表演,以教师本身的优良素质掩盖了语文教学学理上的贫乏。这表明语文教学的现有形态与应有形态之间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就组织教学的现状看,变味的灌输教学依然顽固地表现在我们的课堂上,表现在: “例子”并未当例子用,“听说读写”顾此失彼,人文就是爱国,活动就是探究;此外,还有主体性和主导性的关系问题,共性和个性的关系问题,积累、感悟和分析、训练的关系问题,教师角色转换的不适应,对语文教育目标设置的不具体,教学方法上的层次性不明晰,教学评价上的不灵活等问题,造成了语文教学的低效,让千千万万的教师和学生背上本不应该背负的负担,使得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语文教学存在的自我反思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教学必然会发生一场意义深远的变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语文教学的理论正处于新旧更替时期,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指导语文教学改革的大都是一些抽象的上位概念和理论,如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综合实践、创新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等等。这些理论是各门学科普适的共性理论,有的并不十分切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却不成文地演绎成直接指导语文教学的主流观点,导致语文课堂教学偏离了语文课程的母语教学本位目标,陷入了新的误区。
二是语文教学本身的复杂性和教学规律尚未得到充分的揭示。上世纪的语文教学尚有许多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新课程改革后又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新时期的语文教学既要解决老问题,又要探索新问题,就难免出现一些暂时的混乱现象。
三是语文学科固有的思想性、人文性等形象易感的外显特征,使语文教学不自觉地演变成了得意忘形式的一般性行为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未能有效触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世界,加上滥用多媒体技术,以外在的视觉画面刺激替代了文本阅读,使阅读教学变得内涵空泛,华而不实。
四是教学空间的封闭。学习语文不应只局限于小课堂内,封闭的教学空间只会降低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新课程理念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阅读教学方式,应建立开放的教学空间。如果依旧套走老路,不仅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更是不容乐观。
五是阅读兴趣的淡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阅读兴趣才会有阅读的欲望。然而教师一堂言的传统教学让学生被迫接受知识,不注重文章情感的培养,学生与文章情感产生不了共鸣,学习语文对学生来说也就毫无兴趣可言。教师对关键字词不加以引导、理解,学生在阅读中也就不能表现出对文章的情感,读起来平铺直叙,干巴巴。这样就极大地降低了学生阅读的兴趣,长久以来,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日益淡化。
六是阅读评价的缺失。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阅读评价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阅读教学中占了很大的比重。然而就阅读教学的现状看,阅读评价的缺失甚为严重。学生的阅读机会极少,阅读评价更是几乎为零,对于学生毫无激情的朗读,教师并没有给予评价及指导,阅读评价的缺失导致了学生阅读兴趣的丧失。
三、语文阅读教学的整改思路。
1、细化教学目标,明确每一课的教学具体目标,在详实可操作的教学目标下引领学生学习。
2、严格控制教师串讲和提问时间,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构建一个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心情舒畅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获得心灵的舒展,从而倾心去参与课堂实践。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以张扬,以积极的心态去学习、去思考,感悟语言文字的美感,从而实现阅读教学的最优化。
3、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享受自主选择的权利。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让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新的体验,就要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当好主角,把读书的时间、问的权利、实践的机会等让给学生,使学生在读一读、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或实验操作中,满足求知的愿望,巩固和运用语言文字,体味文章的喜怒哀乐,感悟语言文字带来的美感,受到教育和启迪。
4、教学是师生共同的活动,教师不但要善于与学生合作,还要善于鼓励学生与老师合作。阅读教学中,学生识字、写字,朗读课文,理解句子,交流问题,教师要予以认真关注,对学生成绩及时予以肯定,对不足或不完善或错误的地方,要委婉地指出,让学生及时纠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安排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通过倾听、交流、协作、分享,来实现问题的解决,实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广阔,情感交流更加充分,知识的建构更加充实。
5、结合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与社会生活、自然、历史、未来的对话。在阅读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扩大学习语文的空间,通过搜集处理、调查实践、表达交流、逻辑推理、知识构建、问题解决等方式,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学习语文,感悟生活;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愉悦感和充实感,形成对现实的认识,对价值观的顿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6、坚强小组合作化学习的指导,想方设法构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课堂,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小组学习方式、阅读的内容、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的伙伴;让学生自主地进行质疑问难,让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汇总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通过语文课的学习,有可能成为具有生活情趣的文化人。
总而言之,只有革新观念,积极改良课堂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自主地选择学习材料,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增强自己的语文素养,从而促成高效课堂的真正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