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的艺术特点
论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的艺术特点
【摘要】国一些著名的声乐作品如《木兰从军》、《母亲河》、《孟姜女》等均是出自我国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王志信先生之手,他自20世纪80年代起就创作了大量的民族声乐作品,并广为大众所传唱。王志信对与现实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艺术的不懈追求成为他创作作品的源泉,它的作品不仅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也兼具了独具特色的时尚风格我,这也正是其作品获得多项创作型比赛大奖及被各个级别声乐比赛参赛者所青睐的主要原因。在他所创作的声乐作品中,他所选用的题材也是多样的,但其主旨表现都是对人民生活或人民的思想和愿望的真实反映。并且由于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精湛的内容及广泛的影响,很多高等艺术院校都将其作品选编入教材。
本文通过对王志信代表性作品进行系统的概括与归纳,总结出其作品的主要创作来源,并阐明在其声乐作品中所突显的艺术特点。
【关键词】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艺术特点;题材特点
引言:
民族声乐的发展历程随着不同的时代对其也有不同的定义,声乐艺术起初的发展源自于广大群众在某一特定的生活环境或是劳动人民在劳动生产过程中随兴而作的歌曲,它在人们口头流传形式的作用影响下,通过对其进行加工整理而成为用来表达歌唱者情感的声乐艺术。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传统的民歌演唱与当下人们的审美意识已显得格格不入。因此,要想得到观众的认可,创作者在创作民族声乐作品时就需要在传统民族声乐仅以叙事为主要表现方式的基础上加以创新,通过融入新元素进行再创造。而王志信的声乐作品便是这一变化的代表,他在创作作品时注重作品的表现手法,并大胆的将一些传统民歌,历史或现实故事以及曲艺素材作为创作题材,演唱时加入钢琴伴奏等独具现代时尚风格的元素,给观众呈现出个性化的听觉体验。
一、王志信主要民族声乐作品简介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王志信作为中国音乐界著名的作曲家之一,从1967年到2006年就创作了达一百多首声乐作品,他的作品对于声乐爱好者来说具有重大意义,并且其创作的民族声乐作品对我国甚至国际声乐界都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他的具体作品有:在对伟大无私的母爱进行歌颂方面有《送给妈妈的茉莉花》、《老母亲的故事》、《游子吟》等;在对民间故事、原始民歌以及戏曲借鉴的改编方面有《七律二首送瘟神》、《木兰从军》、《孟姜女》、《昭君出塞》、《牛郎织女》、《桃花红、杏花白》、《兰花花》等;在对祖国统一的殷切期望方面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盼归曲》等;在表现人民大众的思想情感方面有《苗家和毛主席心相连》、《解放军和咱一条心》以及《军垦战士之歌》等;在对自然风景的描述方面有《云雾山中》、《梅花吟》、以及《我的草原》等;在对改革开放新生活进行歌唱方面有《丰收的月亮》和《山歌越唱越快活》等等。在王志信先生从事艺术创作四十余年的期间,他所创作的各种形式的民族声乐作品数不胜数,在这些作品当中很多曾获得了全国性的作品奖。
二、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创作来源 2.1以独具民族特色的传统民歌为素材
传统民歌盛起于民间,它是对人民大众社会生产、生活在各个不同时期的反映,并通过民间口头流传的形式在发展。传统民歌本身蕴藏着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它是我国几千年优良传统与思想文化的完美衬托。在历史的发展书卷中,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古老民歌以及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这些广泛的素材对于音乐创作者进行作品创作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而王志信在将传统民歌运用到声乐歌曲创作时,发现由于传统民歌主要是由大众口头创作,它的曲调简单重复的特点使得演唱者在声乐水平的发挥方面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他在创作作品时弥补了这一不足,在保留传统民歌曲调原貌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和创新,代表作有《孟姜女》、《兰花花》、以及《桃花红 杏花白》等等。2.2以民间或神话传说为素材
我国民歌、戏曲和曲艺演唱中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以叙事为主,王志信在创作民族声乐作品时充分利用了这一点,将民间及神话传说中的故事素材运用到其中,传承了传统音乐“叙事性” 的特点,发挥了民间艺术中用以叙事的手段技法。这类作品的代表有《木兰从军》、《牛郎织女》以及《昭君出塞》等,它们至今都被广为传唱,是在我国声乐界中对传统女性优秀品质的很好的表现延伸的代表作品。
2.3以革命历史或现实故事为素材
王志信先生对于祖国的热爱之情是毋庸置疑的,而他将自己对祖国的这番满腔热情全都表现在自己所创作的作品当中,他通过选用革命历史事件型的题材并将其融入到作品当中,从而表达对改革开放美好新生活的喜悦心情,以及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之情。这一方面的主要声乐作品有《烽火狼牙山》、《卢沟晓月》等。在现实故事题材的运用上,王志信总是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来观察社会,关注现实,从而创作出了很多揭示社会与人生的声乐作品。如1990年**喇嘛在一些反华势力的煽动下大搞“西藏独立”,从事分裂祖国的破坏活动,而王志信就是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做出了《我的珠穆朗玛》这一作品;还有,当香港、澳门都已回归祖国怀抱,而台湾却仍未完成统一,为表达出希望台湾早日回归,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强烈愿望,王志信先生通过以唐代诗人王伟的著名诗句为题写出了《遍插茱英少一人》一作。2.4以景物为基调创作抒情作品
王志信经常会到全国各地去采风,在这一过程中,他了解到了各地及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日常生活方式,并将他们作为作品创作的素材,从而进行一系列借物抒情歌曲的创作,并且这类风格的作品在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中居于多数。如用茉莉花来表达伟大母爱的《送给妈妈的茉莉花》,它通过用清香的茉莉花为衬托,来叙述与母亲之间点点滴滴的回忆,进而表现无私的母爱;还有通过云彩、槐花、梅花、迎客松、飞鸟等来表现大自然美好景色及游子思念故乡情感的《彩云赋》、《槐花海》、《梅花吟》、《迎客松》、《鸿雁》等。
三、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的艺术特点 3.1作品主体多为影响较广的民歌音调
通过对王志信作品《孟姜女》、《兰花花》、《桃花红杏花白》等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他的作品有选用最有普遍影响的传统民歌音调作为主题创作,将其原貌完整地保留在了所创作的作品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发展,变化及创新。如在创作《兰花花》这一作品时,王志信抓住这一陕北民歌具有高度叙事性和抒情性的特点,保持歌曲原有的歌词和民歌旋律,运用戏曲唱腔的手法对其进行创新改编,最后通过转调、节拍和速度的变化,再结合一定的音乐手段创作出这首歌唱性和戏剧性较强的艺术歌曲。
3.2通过节奏、节拍及速度的变化表现作品内容
王志信的作品《木兰从军》、《母亲河》、《牛郎织女》等表现出了极强的节奏、节拍、及速度的变化,这也是王志信民族使用作品的特点。节奏的变化是用来表现某些特殊的气氛,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王志信通过借鉴戏曲中的“紧打慢唱”这一手法将作品的伴奏音乐和演唱速度形成反衬。而节拍的变化与重音循环规律的变化是直接联系的,在表现体裁性特征和风格意义上也具有显著的效果。如作品《木兰从军》中4/4 拍、3/4 拍和 2/4 拍等这些节拍的变化和内容的自然转换充实了这一大作。至于速度的变化,在王志信的声乐作品中它是在随着艺术表现的需要而发生着变化。歌曲中速度的变化有逐渐加快,逐渐减慢以及快慢的交替等表现形式,它们所创造的效果也是有所不同的。前者会使观众形成紧张和压迫感,中者则会让听众感到轻松自如,而后者的效果是形成观众情绪的张弛更替。
3.3作品表现时尚化
王志信在民族声乐作品创作中运用了传统的和声、配器手法以及很多西洋的技法。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很多如无调性的音乐、十二音体系等现代音乐以及现代手法的氛围,他主张作品创作要以表现内容为主,要采用一切技术、手法并将其融入到作品当中。典型作品有《牛郎织女》、《昭君出塞》及《母亲河》等,在这些作品中,如果纯粹运用传统的民族和声,就很难表达出作品所想要表达的意境,因此,王志信通过加入运用时尚化的技巧,将音乐的民族性与时代性进行完美的有机结合。
四、总结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文化艺术活动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丰富了大众的精神世界。如今,民族声乐这一艺术活动已在我国蓬勃发展起来,以王志信先生为代表性人物的民族声乐作品对中华民族声乐发展进入国际舞台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由以上对王志信声乐作品的探讨,我们也可以知道他的作品选用题材大胆新颖,在对音乐形象的塑造中融入了时代元素,并在继承我国传统音乐精华的基础上加以拓展创新,将传统人物传说故事在新的时代精神中寓于全新的生命力,充分表现出作品的民族性、时代性、科学性与艺术性。正是由于王志信声乐作品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演唱难度,就要求演唱者在演唱其作品时,必须具备有扎实的基本功,以及较好的演唱修养与声乐技巧,并能够善于分析存在于民族声乐作品本体间的内在联系。王志信的很多代表性声乐作品都被部分高等艺术院校在声乐教学中加以运用,各类声乐比赛中也可以听到演唱者演唱他的作品,他的大胆创新的声乐作品成为我国民族声乐发展道路上的先驱,相信在这些优秀作家的积极贡献下,我国的民族声乐发展将会踏上更高的台阶,并屹立于世界声乐艺术之林。
【参考文献】
[1] 冯志莲著.《民族声乐作品创作的新收获——王志信近年作品初探》;[J]《人民音乐》 2002 年第 4 期.[2] 李莎.浅析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的基本特征[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8,(06):111-113 [3] 柳旭辉《民族艺术歌曲的探索者一浅议王志信歌曲的创作特点和艺术特色》[C]《河西学院学报》[J].2003年第3期
[4] 刘湘.传统与现代碰撞出的火花——王志信的三首民歌改编曲主要音乐特征剖析[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7.(03)
第二篇:声乐作品的艺术处理与演唱
声乐作品的艺术处理与演唱
声乐演唱是一种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它综合了演唱者的脑力、体力想象力和表现力。表演者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力、感受力、想象力和表现力将随着人的文化底蕴的提高不断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并得以升华。
一、要深入分析作品
认真地分析作品的词和曲,这是演唱好任何音乐作品都首先要做到的,但对演唱好艺术歌曲而言,我们还要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各作曲家的个人创作风格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和研究。
1.要分析作品的时代背景
很多艺术歌曲都带有浓郁的时代特色,饱含丰富的时代气息,可以说,一首优秀的艺术歌曲,就是以音乐形式对那个时代精神的浓缩和凝结。古典主义音乐崇尚理性、重视规范、要求感情的节制和形式,古典时期的作品声音力度不是很大,强弱的幅度对比也不是很强烈„„在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就着重强调自我主观意识的表达,作品多以理想事物、古代神话传说和幻想故事为题材,强调音乐与诗歌、戏剧、绘画等其他艺术的结合,注重音乐的标题性和诗情画意,重视吸收民族民间音乐的素材体现民族性。
2.要分析作品的民族特色
世界上任何民族的音乐都有既明显又与众不同的特点。我们应该借助语言学、民族学、历史学和地理学等学科的科研支持,更好地分析和演绎不同国家、民族风格作品。德国艺术歌曲的演唱含蓄、内向、诗意,声音要求圆润、情绪变化幅度小,情感更加细腻,小动作多„„意大利的艺术歌曲演唱就比较倾向于热情洋溢,大起大落,感情很外露夸张,因此,意大利风格的艺术歌曲演唱需要更多的热情浪漫,声音的变化和幅度可以强烈些。我国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黄自为代表的艺术歌曲的风格内向、典雅、小巧精制、文人气比较浓。
3.正确理解歌词的含义
歌唱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思想感情,每一首歌都有鲜明的主题和中心思想。当我们演唱一首作品时,首先应了解歌曲所表达的含义及曲作者的表达意图。对作品的理解越深刻,感受就越强烈;感受力越强烈,想象力则越丰富;想像力越丰富,那么表达的能力则越强、越生动、越完美。每一部作品都有属于它自身的情感的含义,在演唱作品之前,最重要的就是先理解每句歌词的含义,只有理解了作品的内容,和作者想要充分表达的思想感情,才能更好的演唱出作品的含义。
二、内心情感在作品中的运用
声乐演唱必然要贯穿情感,通过对艺术歌曲歌词的分析和研究,确定作品的主题思想,准确把握演唱时的情感基调,才能淋漓尽致地表现艺术歌曲意境,塑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歌唱艺术不是塑造生活中触手可得的实体形象,也不是通过科学试验或说明概念来表情达意,而是通过独特的音乐元素,借助声音技巧塑造形象、抒发情感,以此引发欣赏者的情感共鸣。
1.要展开场景想象
场景想象即想象作品描述的场景,并把自己置身于当时的场景,设身处地的感受。如由刘麟填词.王志信作曲的艺术歌曲《昭君出塞》就是一首非常优秀的作品。这首歌曲的歌词写得精炼.旋律凌婉壮丽、荡气回肠。把王昭君这位不满二十岁的弱女子为了国家的和平民族的安宁远嫁异族的和亲壮举刻画褥栩栩如生.催人泪下。塑造了一位深明大义,才貌双全,为民族团结而作出重大贡献的女英雄形象。
2.要进入角色
艺术歌曲的表演和其他表演创作一样,始于想象,从阅读作品、熟悉角色开始,演唱者都需要进行艺术想象,以便最终进入角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歌曲,就具有浓郁的蒙族民歌辽阔、抒情、悠扬的特点。在演唱这首歌曲时,首先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出蒙族民歌的特点,同时老师对该民族某些典型的地区性或民族性音乐风格或特点给我做了详细的讲解。引导我们想象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绿浪碧波,牛羊成群的美丽景色,这样就容易使我唱出歌曲的风格。演唱者不仅要完美的运用发音,更要有令人沉醉的情感抒发。
3.要把握好作品高潮的处理
歌曲作品一般因篇幅较小而容量有限,但同样有可能存在着情绪的起伏和变化。在有些歌曲,特别是创作歌曲中,作者为了使主题更为突出,安排了一个情绪的最高点,即“高潮”,它通常都安放在全曲后部或结尾。高潮是歌曲情绪最集中、最具表现力的重点,在演唱时处理高潮应该根据自己的条件,在声音力度上给高潮的出现留出充分的余地以突出高潮。在演唱艺术歌曲过程中,要让几个音乐符号去让观众感动,让观众明白作品所表现的内涵,是离不开演唱者对音乐形象的塑造的。例如:贺绿汀的《嘉陵江上》这首歌高潮前的“我必须回去,从敌人的枪弹底下回去”,到“把我打胜仗的刀枪,放在我生长的地方”,一句比一句的感情表达强烈,每一句尾处感情延留虽然是强的,但语势和感情先现要求时,下句先现只能利用休止和气口,不能侵入上句句尾。
三、要反复锤炼作品
要演唱好艺术歌曲,需通过不断的“打磨”过程,找到最佳的艺术感觉。
1、表演在演唱中的正确发挥
表演可以促进艺术想象的完成。艺术想象力是艺术创造中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心理功能,它始终和形象思维、情绪情感等心理过程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和互相作用。在声乐演唱中,表演可以促进艺术想象的完成。演唱者对声乐作品内在形象思维的想象必须通过表演来实现。表演诱发想象力,想象力推动表演,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的。表演者通过艺术想象力的功能,依据作品提供的想象材料结合自己对生活的积累进行表演。让自己在想象的环境中生活,在这种状态中表演者通过自己真实的体验获得真实情感,从而把作品完美的表现出来,可以促进声情并茂。
2、演唱技巧在声乐作品中的运用 歌曲演唱的技术性处理在演唱中也很重要。所谓“技术性处理”主要指在老师指导下学生演唱时运用不同的速度、力度、各音色的变化对比以更好地取得作品所期望的艺术效果。
速度就是乐曲进行的快慢。不同的音乐形象、风格往往与适当的速度相配合。速度加快可以使情绪趋向热烈、紧张,反过来速度放慢可以产生松驰、缓解的感觉。速度对表现不同的意境、表达人的复杂感情具有重要的意义。速度的划分较细,多数歌曲都标明了速度的要求。
力度也称强弱,它是音乐表现的物质基础。在音乐表现中,声音力度的强弱和音乐意境、反映的自然现象、人的思想感情有关,那麽处理歌曲时,就应顺其自然的艺术规律,恰如其分地运用声音的力度来表现。声音的力度变化,在歌曲演唱中有很强的表现力。在歌曲处理时,必须做到自然、合理。
音色指声音的色彩。对歌曲音色的处理,既是表现歌曲感情的需要,又是音乐表现的需要。不同音色的运用可以产生不同角色的感情色彩。人类语音音色具有鲜明的情感色彩,在歌曲艺术的表现上具有特殊的魅力。我们要充分利用歌唱音色表现情感的这一特性,恰如其分地进行音色处理,使歌曲演唱更富于艺术感染力。不同速度、力度和音色的运用常常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结合互为补充的,与旋律、节奏等其它音乐因素有机地交织在一起而组成有思想内容的乐曲。处理歌曲作品,首先应从歌曲内容出发,使音乐处理同歌词内容的表现紧密结合,做到处理贴切、恰如其分使其为歌曲表现的情感而服务。
真正做到处理好每一部作品,不仅仅需要对作品进行分析,情感的表达,更重要的是牢牢抓住声乐表演的根——生活,老老实实向生活学习;苦练基本功,扎扎实实学习表现技巧;感受文化、感受生活、提高素质修养;依据作品的思想内涵合理设计情境、心态、眼神情态、表演举止,运用丰富的声音色彩,展现作品的风格特色,排除一切与演唱无关的因素,融入作品,把“以情化声,声情合一”作为自己追求的表演境界。真正理解作品传达的思想内涵,当歌者头脑中的思想情感与之相碰撞时,爆发出火花般璀璨的艺术灵感,才能引领观众进入艺术情境,充分调动观众的生活情感积累,把观众的情感积累调动到不得不发的最高峰,激发痛快淋漓的情感宣泄,最大限度地引发内心共鸣,达到预期的审美目的,赢得观众发自内心的喝彩。
第三篇: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及其风格特点.
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及其风格特点.[摘要]我国民族声乐是以民族语言为基础,以行腔韵味为特长,并与形体表演浑然一体的情,声、字、腔相映生辉的综合演唱艺术。“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是世界声乐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本文重点研究的是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及其风格特点。
[关键词]民族声乐 发展 风格特点
我国民族声乐是以目前我国音乐(艺术)院校中民族声乐专业为代表的,既不同于民歌、说唱、戏曲的演唱,又是在继承并发扬了这些传统演唱艺术精华与特点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欧美声唱法的歌唱理论和优点而形成的独树一帜的、具有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和时代精神特征的新民族歌唱艺术。中华民族声乐自上世纪20年代逐步形成,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门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包容了浓郁的民族特色的演唱艺术。其特有的艺术魅力一直深受中国人民喜爱,在今天也将带着它独特的风格韵味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一、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
(一)继承
我国传统声乐艺术有着灿烂的历史,其时间绵延之长、形式内容之丰富、文化内涵之深刻,在世界声乐史上也是非常罕见的。在几千年的演变和发展中,声乐演唱艺术经过了对传统民歌、诗经、楚辞、乐府歌舞大曲、唐诗、宋词、元曲、明清戏曲等的继承和创新,开始逐渐从众多的音乐艺术形式中分离出来。形成了专门的声乐演唱艺术形式。尤其是“五四”运动以后,欧洲传统声乐艺术开始传入我国,这种新的歌唱艺术形式的出现,使我们的民族演唱艺术更为丰富。我国民族声乐是在传统民歌、曲艺、说唱、戏曲中发展起来的,一直以来它的演唱方式深深扎根于民间音乐的沃土之上,演唱内容深刻体现着不同时代人民的心声,从而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1、民歌
民歌是与劳动人民联系最为密切、表现人民现实生活最为直接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以质朴的语言、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音乐形象生动而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生活、劳动、斗争和情感等方面的内容。由于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民歌的种类和演唱形式非常丰富,称得上是异彩纷呈,琳琅满目。随着时代的发展,广大音乐工作者在传统民歌的基础上,创作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和民族特色的新的音乐体裁,如秧歌剧、新歌剧等。
2、曲艺、说唱
曲艺是我国特有的艺术形式,是一种说唱艺术。主要通过语言来表现内容,因此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一直以来特别受到大众的欢迎。说唱的种类也很多,且带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如:“京韵大鼓”、“河西大鼓”、“河南坠子”、“山东琴书”、“陕北道情”、“四川清音”、“四川鱼鼓”、“东北二人转”等,它们在润腔、歌唱技法、演唱风格、发音部位及咬字吐字等的运用上,为民族声乐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推动了民族声乐的发展。
3、戏曲
中国戏曲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戏剧艺术。它是由原始的戏剧形式“参军戏”、“杂剧”、“大戏”等发展而来的,随着我国戏曲剧种的不断成熟,相互借鉴、吸收,在表演技巧和演唱方法上逐渐总结出用嗓方法,比如戏曲常称的“真嗓”、“大本嗓”或“小嗓”,即“真声”与“假嗓”。出现了不少有关演唱方法的理论文献,表演中强调以声传情,讲究语言运用中的语气、声调、语势,以达到语言的感人。由于地域环境的影响,也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北方嘹亮、豪放,南方婉转、细腻等。民族声乐继承了戏曲这种雅俗共赏的特点,并在表演、声腔、吐字、内涵、韵味、技巧、声音的装饰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的融合提高。使民族声乐日臻完美。
中华民族声乐对传统声乐艺术的继承是经过扬弃后继承的。同时它还需要吸收、借鉴欧洲声乐技法,学习姊妹艺术唱法,才能使这门艺术得以蓬勃发展。
(二)借鉴与创新
20世纪初以来,西方音乐逐渐渗入我国。学堂乐歌、歌舞剧、艺术歌曲等,一度盛行于我国的音乐生活中。新式音乐学府的出现,新式音乐教育的普及。西洋歌唱形式和方法的传入。为我国声乐文化增添了更为丰富的色彩。改革开放以来,港台地区及日本、东南亚地区的流行音乐广泛传播,为民族声乐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元素和审美情趣。
1、教学机构的建立
以美声为代表的西方歌唱方法在我国的传播,得益于我国最早的一批专业音乐教育机构的建立。特别是1927年的上海国立音乐院(后改名为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的建立,使美声(Bel Canto)作为一种歌唱方法纳入了中国音乐院校的教学课程,并在实际的音乐生活中产生着作用。这些院校先后聘请在华的外籍声乐教师,教授美声唱法。这在不同程度上对民族声乐存在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促进了我国民族声乐在教学体制、教学管理和教学形式等方面的发展。
2、歌唱家的贡献
20世纪初,西洋音乐和西洋唱法传入我国,新的声乐作品大量出现,郎毓秀、斯义桂、喻宜萱、周小燕等歌唱家,通过独唱音乐会或教学班,将新创作的歌曲和新编的民歌全部纳入音乐会和教学实践,形成了许多有价值的声乐理论和作品,为我国民族声乐的更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鲁艺培养了我国第一批富有民族风格的民歌歌唱家郭兰英、王昆等。从而使民族声乐更贴近民众,受人民喜爱。同时也形成了感情纯朴、韵味各异的演唱特色。特别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精神的贯彻,使得新民族歌曲不断涌现,民族歌手深造争先恐后,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民族声乐的歌唱水平和表演技巧。
3、音乐留学生归国及土洋之争
20世纪30年代开始,我国一批卓有成就的声乐人才赴国外学习,并先后回国,从事美声演唱和以西洋唱法为基础的声乐教学。与传统方法相比,在唱法、表演、教学等方面展开了中西方音乐文化的激烈碰撞。在这次激烈的碰撞中,土洋之间彼此了解、相互吸收、相互融合,使民族唱法在声音圆润通畅、声区统一、共鸣腔体打开、音域扩大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并且在声音技法、理论创新、艺术实践、人才培养、艺术处理、审美标准等方面,都促使了民族声乐向更科学、更多样、更系统的方向发展。
二、风格特点
任何一个民族的演唱风格。都与该民族的语音特点、语言习惯、人文地理、历史文化、审美理念等因素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特别是民族语言的音韵特点,更是决定歌唱艺术特色的直接因素。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都有表现民族情感的语言,不同的语言特点就决定了不同民族的演唱风格。
(一)声乐特点
1、音色自然、甜美、富有表现力
音色是民族声乐重要的审美原则。我国民族音乐注重对作品意境的描绘和表现,民族唱法追求音色的甜、脆、圆、亮,要求声音自然、结实、明亮,特别是与民族语言结合中讲究咬字、吐字的清晰准确,行腔圆润。代表了我国传统的审美情趣。我国近现代众多民族歌唱家如郭兰英、王昆、李谷
一、彭丽媛、张也、宋祖英、郭颂、吴雁泽、胡松华、蒋大为、阎维文、吕继宏、王宏伟等,无不具有此特色。
2、演唱个性的多元化
我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各个民族都形成了特有的演唱风格:一方面表现在地理环境的影响上,我国南方青山绿水,演唱表现出清秀、柔美的特点。北方四季分明,则表现出高远、粗犷的特点。另一方面还体现在民族语言的影响上。我国有56个民族,除了汉族在演唱中推广普通话以外,其它少数民族如:回族、藏族、蒙古族、维族、壮族、苗族、高山族、彝族等民间演唱团体都采用本民族的语言演唱,形成了“原生态”这种新型的民族声乐种类。每个民族中也由于歌手自身的个性而体现出多样的演唱特点。演唱个性化表现出民族音乐的成熟和它所特有的丰富内涵。
3、歌唱语言的艺术性
我国民族声乐特别强调歌唱语言的艺术性——“字正腔圆”,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诗为乐心。声为乐体。字为腔之质,腔为字之文。”指的就是传统声乐理论中所谓的“字正腔圆”。民族声乐十分注意发声与咬字的协调,要求在字准、字正的基础上,塑造动人的声腔,使歌唱情真意切,生动感人。要求“出字真、行腔圆、归韵清、收音准”:“字正者,吐字清新,发音准确也:腔圆者,行腔委婉圆润,合调也”。字音清楚,送音有力,语义明确。字正字真是吐字的基础,腔圆则是指演唱者元音响亮、甜美圆润、音质饱满。腔圆是在字正的前提下,使声音流畅而完美,富有艺术感染力。歌唱者只有做到“字正腔圆”。演唱艺术才能真正达到声腔委婉、圆润、饱满、准确、清晰、不折、不倒的境界。
(二)审美特点
1、音韵美
在我国丰富的歌唱语言中,音韵美是传统声乐作品和声乐表现独有的美学特征。行腔韵味是民族唱法的魅力所在,是歌唱艺术创造的核心。是歌唱家心灵的再现,是主观情思与客观意境的高度统一。歌唱是音韵美的直接体现,传统声乐的润腔技法中,讲究“字是骨头,韵是肉”,即在舒展的行腔中蕴含着饱满、鲜活的音韵动态。加上音乐丰富的变化手段能升华成洋溢着音乐美感的动人唱腔和形成浓郁醇香的行腔韵味。歌唱者根据旋律的音高、力度、音色进行表现,并能运用滑音、抖音、颤音等装饰性手法和各种不同的呼吸换气变化等对音乐旋律进行修饰,使旋律能达到完美的表情效果。在我国浩如烟海的优秀民族歌曲中。民族特色的音乐与民族特色的语言高度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明亮优美的曲调。也产生了独特的音乐美感。
2、唱腔美
声腔之美就是歌唱时以语言为中心,按自己特有的审美习惯和歌唱技巧对唱腔进行润饰和美化。是歌唱家情感和个性特色的结晶。韵味的体现要靠歌唱家对声腔的仔细揣摩,将民族语言*****有的音韵动态生发出来,并能根据词意中人或物的具体情感、神态,从声腔、旋律、节奏、音色以及气息变化等方面,取得连贯协调,还要对歌曲所表现的声音基本形象及音色、唱腔等进行精雕细琢,使演唱获得婉转而有情致。悠然而又神往的艺术效果,给观众以无穷回味,达到“韵在情深处,妙在不言中”之意境。
3、意境美
意境之美就是歌唱者的行腔韵味所达到的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使观众不但有声腔之美的回味,还能通过联想产生犹如身临其境的艺术感受。我国传统的艺术审美情趣也常常以意境高下、真切感人来衡量艺术表现的成败。正如传统声乐理论中讲:“音律美则音响感人,有意境则神色俱佳,重音律不重意境者,乐技,重音律有意境者,唱家之本领也”。意境寓于韵味中,韵味又白意境出。
总之,我国民族声乐文化历史久远,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通过不断的继承、借鉴、吸收和发展,已逐渐形成了一套有丰富的演唱形式、优秀的艺术作品、丰厚的理论文献、科学的训练方法、妙不可言的风格特点在内的方法和体系。通过对民族声乐的发展和风格特点的研究,对于更好的诠释和弘扬民族文化,理解和演唱民族声乐作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第四篇:声乐作品《黄水谣》的艺术赏析
系 别: 艺 术 系 专 业 方 向: 音乐表演 班 级: 7130101 学 生 姓 名: 赵 紫 藤 指 导 教 师: 高 天 牧 职
称: 助 教 年 月 日
毕业设计说明书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毕业设计
中 文 摘 要
《黄河大合唱》是我国跨时代的经典名著,《黄水谣》作为《黄河大合唱》的一部分,更是令人为之流泪。本文从历史和曲式结构两个角度,论述了歌曲,《黄水谣》的创作特点,从历史角度上看,通过回顾作者创作音乐得历史背景及过程,论述了作品的时代性与群众性;从作品的曲式结构上看,通过分析音乐曲式旋律,描述了作品的民族性与艺术性。通过本文对作品《黄水谣》的剖析,以及在演唱上的处理,来阐述声乐作品演唱情感的表现力。
关键词:《黄水谣》 演唱感情 演唱音色 演唱呼吸
Abstract Is the epoch-making classic of the Yellow River chorus, “including a communal” as part of the Yellow River cantata “, but also is for the tears, from the angles of history and formal structur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ongs, ”including a communal“ creative characteristics.From the historical point of view, by reviewing the author creating music history background and proces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work time and mass;Look from the works of formal structur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music melody melody, describes the work of nationality and artistry.Through the works in this paper, ”including a communal“, as well as the processing in the singing, to illustrate vocal music singing emotional expression.Key words: ”including a communal singing emotional singing sound singing breath
第2页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毕业设计
目 录
摘 要......................................................1 前 言......................................................4
一、作品分析...........................................................................................................................................5
(一)作品分析
1、歌曲创作背景......................................................5
2、作者介绍..........................................................6
(二)歌曲的创作特色
1、曲式结构..........................................................7
2、歌词文学..........................................................7
3、情感表现..........................................................7
二、表演设计................................................8
(一)表演技术技巧处理.................................................8
(二)服装及音响设计...................................................8
(三)舞台的表演设计...................................................9
三、练习与排练方案
(一)各时间段的任务以及达到的效果...................................10
(二)练习计划安排...................................................10 结 论.....................................................11 参考文献...................................................12 附 录...................................................13
第3页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毕业设计
前言
本曲目是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的一部分,全曲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因此在歌曲的演唱中,情感的把握以及演唱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本文对《黄水谣》的创作背景、曲式分析、情感表达以及后期的歌曲演唱,从声乐角度进一步发现《黄水谣》的价值与意义。这首歌具有较浓的叙事性、抒情性,表达了苦难深重的黄河儿女进行反抗和怀抱对未来胜利的希望。歌曲苍凉、悲壮、质朴自然,感情深切。通过对作品《黄水谣》历史以及曲式的剖析,查阅资料,运用到文章中,丰富自己的阅历才能深刻、准确的理解作品内涵,准确把握歌曲背景、情感发展对比,唱出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情感。这首作品无论是从演唱还是前后情感处理,都是非常有难度的。我希望通过本次的表演能对自己的演唱水平和情感处理有一个整体的提高。
第4页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毕业设计
一、《黄水谣》作品分析
(一)作品分析
1、歌曲创作背景
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当时游走在抗敌前线的抗敌演剧队为一线部队带去话剧演出,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遇到很多事情这事他歌曲素材的来源。他途中度过狭窄的河流急弯,湍急的漩涡,触目惊心。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大浪涛涛,船夫们手中挥动着船镐,唱着有力的号子,勇敢的前进,毫不后退,绝不放弃。光未然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这所有的一切给他带来了心灵上的震撼和创作灵感1939年1月抵达延安后,他不断地寻找素材,前往当地寻找号子词谱,他一直酝酿着这部作品。终于,他怀着饱满的爱国热情历时几个月终于完成了这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该诗在当年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举国震惊。
2、冼星海简介
冼星海是一位音乐创作丰富的作曲家,一位作品风格充盈的音乐家,一位具有学术思想的音乐理论家,同时他还是一位爱国的诗人,是一位优秀的无产阶级战士。人民音乐家冼星海(1905―1945)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回顾他的创作、思想、为人,不能不想到毛泽东在他逝世时题写的挽联:“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同志致哀。”他无愧于毛泽东同志称之的“人民的音乐家”称号。
冼星海同志牺牲时年仅40岁,他为民族解放,为无产阶级斗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他短暂的一生为人民大众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著作。他的作品数量丰厚、取材多样、题材广泛,且极赋时代风格,民族风格鲜亮,艺术风格显露。他用这短暂的一生共创作了两百多首群众艺术歌曲、还有四部大合唱、同时拥有两部歌剧、两部交响曲、四部交响组曲,声乐独唱曲和大量的大型声乐套曲。冼星海先生为中华民族的音乐创作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中华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在中国音乐史乃至世界音乐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5页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毕业设计
(二)歌曲的创作特色
1、在歌曲整体的曲式结构上
《黄水谣》是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的第四乐章,是一首女中音演唱的独唱歌曲。起创作借鉴了民谣的形式,经过独具匠心的艺术处理,成为一首单三部曲式的新型民谣体歌曲。
这是一首单三部曲式歌曲,曲式上是分为带引子的A+B+A1的结构,A段式呈示段,B段是展开段,A1段是A段的短缩再现。中段在速度,街拍,音调上又明显的对比,再现是减缩的。歌曲的主调是E大调。A段可以看成为两部分。前部分1―22小节具有徵调式的色彩,后半部分23―30小节则有羽调式的色彩。该曲曲调明朗,旋律上面优美流畅。其中旋律级进上行及波浪音型,恰如其分地表现出黄河波浪翻滚的气势。
歌曲首句覆盖了全曲的音域(十三度),歌曲一、二句的开头和结尾都终止在同一八度的一个音上,同时歌曲的旋律和语言的四声的进行很协调。第一、二句也是全曲的基础旋律,它在下面的旋律进行中以不同的的形式,穿插在各个细节中,歌曲的第三句是旋律平缓的表达,第四句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音调欢快。这一句从音调上与第一、二句形成了曲式上的首尾呼应,是上面三句的综合概述,作为一个完美的开头,使音乐细节有了更多变化,使开头句的旋律结构更加的丰富多样,这样才能在开始前就把听众的心紧紧抓住。
A段旋律中八度的运用,更是将黄河水激浪高、奔腾不息向远方的气势通过大跳音程表现出来了,开始出现五度的大跳,而且歌曲的旋律进行开始向上进行,充满了激情。B段旋律变化不大,其中八度跳表现人们对敌人愤恨的情绪,当美好的家园再也不复存在,当幸福的家庭再也没有往日的容颜,这时仇恨和反抗充满了整个乐章。
2.在歌词上极富文学性
《黄水谣》歌词的文学性和艺术性结合的完美无瑕是能使歌曲传唱至今的重要的原因。该曲不仅旋律优美流畅,跌宕起伏使人难以忘怀,而且歌词生动形象更赋文学性,唱着歌曲使人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如同身临其境,使人感同身受,极富渲染力。
《黄水谣》第一段歌词中“黄水奔流向东方,河流万里长”生动形象地描绘
第6页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毕业设计
了黄河水大浪涛涛奔腾不息的壮观景象。“开河渠,筑堤防,河东千里成平壤”描绘着人们再通过自己的双手进行劳动的场景。安静祥和,不过这种平静在第二段中将不复存在。在第二段歌词中,词作家把笔峰一转描绘了衣服日本鬼子来到黄河岸边打破了老百姓平静生活的画面;通途展现了在入侵日军的铁蹄下往日的大好河山不复存在,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中,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在这首歌曲中,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把剧情淋漓尽致的变现了出来。
3、在歌曲的音乐情感表现上
第一段歌曲进行平静而美丽,默默着流淌了几千年的黄河母亲依然奔腾着,那温柔、慈祥的双眼注视着两岸的儿女们,两岸炊烟袅袅,两岸的百姓在黄河母亲的保护下生活美满,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第一段音乐的情感很柔和,很美丽,很安逸。听者心中的共鸣呼之欲出。突然,进入第二段。这旋律、着情感讲还沉浸在安逸的享受的人们拉回现实。旋律低沉,悲痛的情绪刻画出人们在日军的侵略下,被迫离开家乡,妻离子散,流离失所。人们呻吟、痛苦、彷徨,背井离乡去那未知的远方。低沉的旋律,凄苦的情感,始终延续到第二段结束。伴随着低沉的旋律,歌曲进入到了第三段。第三段是前两段感情的延伸和对比,依旧是低沉的旋律开始,胆其中加入了飘渺的高声部,似乎是人们在向老天诉苦,物是人非,悲鸣贯穿着歌曲,使观众们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第7页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毕业设计
二、表演设计
(一)表演技术技巧处理
在民族声乐演唱中,艺术表现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必须抓住各民族的风格特点,创作出思想感情丰富、具有地域风情、艺术色彩浓厚的音乐形象。民族声乐扎根于广阔的原野,许多经典民歌经过代代相传延续至今,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丰富的情感抒发、生动的自然写实,而且独特的艺术风格、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也为人津津乐道。演唱者应该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丰富的想象力和演唱技巧,同时艺术处理也相当重要,它关系到整个歌曲的艺术水准和演唱者的艺术修养。歌唱的语言艺术效果的处理不但要符合汉语吐字归韵的规则,还要符合五音(唇、齿、牙、舌、喉)四呼(开、齐、撮、合)的规律。要根据民族声乐演唱中语言与音乐的关系、演唱语言的的发音规律来处理发声、共鸣、行腔,通过艺术的处理来表达歌曲的思想情感,使歌词的思想感情高于现实生活,内容更丰富,曲调更优美,更有艺术感染力。完美的歌唱艺术,不但语言要清晰真切、掌握正确的咬字吐字方法,还要使发声悦耳动听。每首歌曲的风格是不同的,在演唱的咬字吐字中各有特色。
(二)服装及音响设计
这首《黄水谣》要以亮色服装为主,来衬托整首歌曲的内容及风格,灯光我认为应该以变色灯光为主,音响的音量以适中为好,音量不宜过大,话筒的音质要好,这样才能更好的去完成这首歌曲。
(三)舞台的表演设计 表演过程中要注意情感的的表达,例如表情、眼神和手部动作。高潮部分注意表情与声音的控制,整个过程要注意歌唱的位置和气息,舞台的动作要灵活大气,表现第8页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毕业设计
出人民对战争的痛恨。
1、手势 声乐演员站在舞台上演唱是离不开手势的,因为手势是人类发明出来的另一种语言形式,在演唱时要求动作自然协调,做到手势能够随情而动,随歌而动,让动作看起来自然大方,其中,当演唱歌词第一句“黄水奔流向东方”时手臂可以打开上扬,表现出黄河磅礴的气势,第二段“自从鬼子来”高潮部分,双手放在胸前,表示对人民对战争的痛恨。
2、眼神 经常听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把人类各种复杂的乃至细微的感情都通过眼神给表达出来,本曲目是一个战争前与战争后的人民生活家园的对比,演唱时通过眼神的前后比对能够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情感,把观众带到抗战的环境下,引起共鸣。
3、表情 情于内而表于外,感情和表情是有直接联系的,真实的感情和表情是统一的,这首作品很明显的事抗战风格,描绘了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伤痛,妻离子散,所以他在后期情感上的是悲伤,愤恨的,对战争的深恶痛绝。
第9页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毕业设计
三、练习与排练方案
(一)各时间段的任务预期达到的效果
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把整首歌曲熟练掌握,练习舞台表演动作。
第二阶段:体会歌曲的情感,深入的了解歌曲,并带有情感的去练习。第三阶段:进入彩排时间,更加完美的表现出这首歌曲。
(二)练习计划安排
2015年12月深入了解作品背景与表达的情感,熟练掌握歌曲旋律、歌词。
2016年1月 着重歌曲重点难点部分,一点点深入分析细节难点。2016年2月 查看歌曲演唱视频,熟悉舞台歌曲表演。2016年3月 准备合适的演出服装及设备。2016年4月 反复彩排与练习。2016年5月 总结内容,完成设计。
第10页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毕业设计
结 论
通过这次毕业设计以及演唱《黄水谣》让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演唱中的很多不足,比如气息的不稳定,咬字的问题,以及情感的把握不到位,我相信通过对这首作品的设计自己在以后的表演方面能得到很大的提高,而且最主要的是通过这次设计让我了解到了这首歌曲的精髓,也通过对该歌曲深度了解,让我也进一步的对抗战有了很大的认识,在以后的学习和演唱中不仅要细细品味和研究,还要继续传承下去,将我们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第11页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毕业设计
参考文献
[1] 陈常.冼星海《黄水谣》的音乐分析与演唱处理.教师,2010.[2] 杜桂玲.歌曲《黄水谣》歌词的文学性.时代文学,2012.[3] 周姝.歌唱中情感的表达――以声乐作品《黄水谣》为例.2008.[4] 姜泰峰.浅谈《黄水谣》的歌唱处理.2010.[5] 殷秀梅、郑咏《黄水谣》的演唱视频.第12页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毕业设计
附 录
本文的顺利完成得到了老师与同学们的大力支持与帮助,顾在此特向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及所有帮助过我的所有老师和同学表示最真挚的敬意和谢意,同时在此也更要感谢我的专业指导老师高天牧老师,在她的孜孜教导下才有了我现在专业上的进步,她为人随和,热情,在教学上严谨细心,这都是值得我学习的,在论文的写作方面也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播,我的毕业论文才能顺利完成。
还要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的关怀让我成长,他们永远都是我的精神支柱,家永远是我最温馨的家。
最后还要感谢,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论文答辩的老师们,感谢老师们对论文提出的建议,使我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更好的去完成毕业设计。
第13页
第五篇:论如何培养学生声乐艺术表现力
论如何培养学生声乐艺术表现力
张舒红
沈阳师范大学音乐系
摘要: 歌唱是用优美动人的歌声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一门艺术。它要求歌唱者通过“声”把“乐”表现出来,并与听众交流达到情感上的共鸣。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歌唱时很难做到这一点,本文就对如何培养学生这种声乐艺术表现力做初步的探讨。
关键字: 歌唱艺术
艺术表现力
艺术修养 表现形式
捷克著名歌唱家亨利·费尔迪南·爱斯坦说过:“表情是歌唱的灵魂。因此,只有当声音加表情同样完美时,歌唱才可能被称为„艺术‟”。显然,只有声情并茂,声与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歌唱艺术。然而在声乐教学中,学生往往比较关注歌唱技巧的表现而忽略了歌曲情感的表达,这样学生演唱的声乐作品就缺乏表现力与感染力。声乐者,既要用“声”又要用“乐”,只有“声”而无“乐”就不能称为完整意义上的声乐艺术。那么我们应怎样使学生具有这种表现力呢?
一、正确认识歌唱中的“声”
1、“声”在歌唱中的地位 “声”即歌唱中的技巧。这些技巧,是为我们表现声乐作品而服务的,使作品有血有肉地展现在听众面前。也就是说表现音乐是第一位的,而歌唱的技巧只是第二位的。因此我们要告诉学生:歌唱者是通过对这些技巧的运用,把词作家,曲作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充分而完美地揭示出来。并且让歌唱者把心灵深处流淌的东西,流进听众的心灵,使他们得到真正的艺术享受,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歌唱。
2、“声”的基础 气息是歌唱中基础的基础,是歌唱发声的原动力,它支撑着多种声乐技巧的使用,同时它本身也是常用到的表情表现方法。歌唱中的强,弱,快,慢,欢与悲,怒与惧等音乐和情绪的变化,都与气息的运用与控制分不开。没有气息就无法歌唱,更无法表现作品。因此,我们让学生认识到气息的重要性,并对他们的气息运用做出明确的要求:通过不断的练习来达到正确合理地运用呼吸,协调身体的各个器官,从而使我们用最少的气息,获得最美的音色、最大的音量、最宽的音域, 并能最持久地将声音保持住。
二、注重艺术修养
歌唱的表现需要有综合能力,声乐作品本身就有文学、音乐、表演的综合性。把词曲作家的书面无声音乐变成声情并茂的音响作品,需要演唱者细致的二度创作。二度创作不是改原作,也不是原封不动地机械照搬,而是在忠于原作的前提下,溶入歌唱者的理解、感受、想象和表达能力。歌唱者对作品的理解越深刻,感受就越强烈;感受越强烈,想象力就越丰富;想象力越丰富,表达的能力则越强,越生动,越完美。艾金认为:情调和含意是解释活动中的两个重要因素,一个是在音乐中所表达的心灵的情感,另一个就是表示在思想中所包含的诗意。它们是音乐、声音、语言三者结合起来的构成歌曲的一种戏剧性的音像。而歌唱艺术就是歌唱者把自己对歌词和音乐理解、感受和想象用优美动听的歌声表达出来,使人们听到歌声就知道歌曲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这一般称为“解释”。这就需要学生除了有歌唱方面技术与技巧外,还要在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方面狠下功夫。
三、对音乐形式的表现
歌唱是一种综合性活动,除了声乐条件之外,还要有敏锐的音乐感觉和全面的艺术修养,更需要具有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和生动的表现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是很重要的。但这种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循序渐进的进行音乐表现的训练。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这样的问题:有的学生在演唱声乐作品时,一味地模仿老师,而不去自己发掘作品的内容,缺乏创造性思维;而有的学生则大胆地、过分地处理作品,存在盲目性学习的弊端。鉴于这些问题,对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训练应着重解决以下5个问题:
1、节奏 声乐作品中的语言节奏和音乐节奏是紧密结合的,所以,对节奏 的正确把握,可以准确地表现内容,生动地表达感情,完整地体现音乐的魅力。
2、音准与音色 音准问题对歌唱者来说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起码的要求。而音色 则因人而异。每个人的嗓音条件都不同,有的亮,有的暗,表现出条件上的差异。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音色,启发学生认识到自身条件的特点及局限性,并根据其自身条件的特点因材施教。在对声乐作品的理解与表现上根据感情变化的需要,诱导学生处理好自己的音色。
3、强弱变化 强弱变化使音乐富有生命力,也是突出音乐性格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我们要告诫学生,要尊重作曲家在作品中标明的各种记号和表情术语,掌握并合理地运用到歌唱表现中去。
4、歌词的理解 对歌曲内容的理解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反复琢磨歌词的意思,并挖掘其深层的含义,把握情感发展的线索、层次及情境,这样才能把歌曲的内涵表现出来。
5、掌握作曲家的风格和作品的创作背景 作曲家的风格是相对稳定的,但由于时代的变换,作曲家在不同 时期对音乐的感受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在掌握作曲家的风格的同时也要对作品所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必要的了解。这样在增长我们的音乐知识的同时还可以丰富我们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方法。声乐表现力的培养和训练,不意味着轻视或排斥声音技巧的训练。离开了技术、技巧,艺术表现是无法实现的。越是成功的艺术表现,越是需要高超精湛的技术、技巧。声乐艺术是一门充满了创造力的艺术,只有你真正参与其中才能体会到它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