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申论可用历届领导人引用经典诗词
作文素材之盘点历任国家领导人引用过的经典诗词、名句(1)★温家宝总理引用过的经典名句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引用背景:2003年,温总理说:“在我当选以后,我心里总默念着林则徐的两句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就是我今后工作的态度。”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于右任《望大陆》)
■引用背景:2003年03月20日,国务院新当选的总理温家宝回答记者有关两岸关系的提问时说:“说起台湾,我就很动情,不由得想起了一位辛亥革命的老人、国民党的元老于右任在他临终前写过的一首哀歌:„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这是多么震撼中华民族的诗句。”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礼记?大学》)
■引用背景:2003年03月20日,温总理在回答记者有关农村问题时说:“中国古代《大学》一文说,生财有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现在在农村倒过来了,„食之者众,生之者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自《孟子?告子下》)
■引用背景:2003年两会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要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我总记得一句古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前人给我们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是摆在我们面前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还要我们继续进行开创式的工作。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kuǎ)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晚清黄遵宪《题梁任父同年》)
■引用背景:2003年6月29日,温家宝在香港礼宾府出席CEPA协议签字仪式后发表演讲,并引用晚清著名外交家和诗人黄遵宪的诗祝愿香港。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白居易《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
■引用背景:2003年10月1日,陕西省13万民众受灾于洪水。在看望了灾民后,温家宝以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诗句告诫当地官员,要时时惦记着百姓的疾苦。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台湾丘逢甲《春愁》)
■引用背景: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温家宝总理就两岸问题答记者问时,引用台湾近代爱国诗人丘逢甲的诗作。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管子·形势解》)
■引用背景:2004年两会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去年在这里我曾把社会主义比作大海,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就是说社会主义只有吸收人类一切先进的文明成果才能使自己不断发展。今天我在这里又想把社会主义比作高山,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社会主义只有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自己,才能不断进步。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汉代政论家王充《论衡》)
■引用背景:2004年3月4日,温家宝在看望政协经济界、农业界委员时,引用汉代政论家王充著作《论衡》中的这句话,阐述其治政思想。
▲
1、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引用背景: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有一位朋友问我,你能不能用一两
句诗来概括一下你今年和今后的工作。我想起两位伟人的诗:一句是毛泽东主席的“雄关漫
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一句是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安不忘危,治不忘乱。(《周易-系辞下》)
■引用背景: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温家宝答中央电视台记者:一个聪明的民族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特别是在困难中学习。因此,重要的不是成绩,而是经验、教训和启示。对今年的工作,我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安不忘危,治不忘乱”,要有忧患意识,看到前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才会停止沸腾。(台湾文学家钟理和《原乡人》)
■引用背景: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温家宝答台湾联合报社记者:明年是《马关条约》签署110周年,这里我想起了1896年4月17日,一位台湾诗人用血和泪写的28个字的诗,他的名字叫丘逢甲……我还想引用一位台湾著名的乡土文学家钟理和的话。他说,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才会停止沸腾。
▲行百里者半九十。(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五》,解释为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走了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难,愈要认真对待。)
■引用背景:2005年两会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行百里者半九十”。绝不能半途而废,当然我们将更加注重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注重采用经济机制的调节和经济手段的调节。
▲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司马迁《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引用背景:2005年两会温家宝总理答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记者:记者先生,你可以翻开1861年贵国制定的两部反分裂法,不也是同样的内容吗?而且随后就发生了南北战争。我们不愿意出现这种情况,我们不愿意出现这种情况。中国有一句古话,“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同胞兄弟何不容?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
■引用背景:2006年两会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
▲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新唐书魏征传》)
■引用背景:2006年两会温家宝总理会见记者前说,清醒就是要认识到我们已经取得的成绩,只是在现代化的进程迈出了第一步,今后的路还更长,更艰苦。形势稍好,尤需兢慎。思所以危则安,思所以乱则治,思所以亡则存。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引用背景:2006年11月13日温家宝总理“同文学艺术家谈心”时提到。
▲德为善政,政在养民。(《尚书》)
■引用背景:2006年11月13日温家宝总理“同文学艺术家谈心”时提到。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引用背景:2006年11月13日温家宝总理“同文学艺术家谈心”时提到。
▲引用六段诗章:
1、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左宗棠23岁时在新房门口贴一副对联)
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3、“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郑板桥的《竹》)
4、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朝哲学家张载座右铭)
5、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
6、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德国哲学家康德《实践理性批判》)
■引用背景:2006年11月13日温家宝总理“同文学艺术家谈心”时提到:前不久,访问欧洲前,我接受欧洲几大媒体记者的采访。其中,英国《泰晤士报》记者问到,你晚上经常读什么书?掩卷以后,什么事情让你难以入睡?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很困难。我说:你实际上是在问我,经常读什么书,思考什么问题,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那么,我引用下面的六段诗章,来回答你的问题。我引用的第一例是左宗棠23岁时在新房门口贴的一副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第二例是屈原《离骚》中的诗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第三例是郑板桥的《竹》:“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第四例是宋朝张载的座右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第五例是艾青1938年写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第六例是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里的话,后来作为他的座右铭,死后刻在墓碑上:“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我没有想到,记者把这六段诗章,连同采访内容用两个版登在《泰晤士报》上,而且中国的五段诗句全部用中文,把作者、文章、年代都注释得清清楚楚,还用半块版登了一幅屈原的水墨画像。
第二篇:国家领导人引用诗词
【前言】前天花费一个晚上,昨天下午从三点一直坐到晚上近九点,今天上午又忙一个小时,总算把温家宝总理历年讲话中引用过的经典文化中的名句基本整理完毕。纵观温总理任期这十年的讲话,尤其是每年的两会答记者问,引经据典成为各大媒体记者竞相报道的焦点之一。记者们都是文人,文人嘛,热衷于玩文化,所以,遇上这么一个学富五车的文化总理,正好暗合了记者们的口味。于是,这十年,温总理的博学多才,通过媒体的信号放大,传遍了中国,影响了很多人,这对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从这个角度看,如果开个玩笑,我认为,温总理任期十年最大的贡献,除了搞经济,就是传播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为了把这笔文化财富全景式地展现给大家,我不惜时间,苦坐电脑前,做“地毯式轰炸”搜寻,用了“竭泽式捕鱼法”,搜罗温总理的历届答问原文和其他讲话资料。我想,争取做完这件事后,让后来需要查阅温总理引用经典文化名言资料的人,不再重复我的辛苦,所以,我宁愿辛苦一点,即使不能一网打尽,至少也是超越前人了。
★温家宝总理引用过的经典名句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引用背景:2003年,温总理说:“在我当选以后,我心里总默念着林则徐的两句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就是我今后工作的态度。”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于右任《望大陆》)
■引用背景:2003年03月20日,国务院新当选的总理温家宝回答记者有关两岸关系的提问时说:“说起台湾,我就很动情,不由得想起了一位辛亥革命的老人、国民党的元老于右任在他临终前写过的一首哀歌:‘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这是多么震撼中华民族的诗句。”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礼记·大学》)
■引用背景:2003年03月20日,温总理在回答记者有关农村问题时说:“中国古代《大学》一文说,生财有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现在在农村倒过来了,‘食之者众,生之者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自《孟子·告子下》)
■引用背景:2003年两会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要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我总记得一句古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前人给我们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是摆在我们面前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还要我们继续进行开创式的工作。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kuǎ)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晚清黄遵宪《题梁任父同年》)
■引用背景:2003年6月29日,温家宝在香港礼宾府出席CEPA协议签字仪式后发表演讲,并引用晚清著名外交家和诗人黄遵宪的诗祝愿香港。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白居易《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引用背景:2003年10月1日,陕西省13万民众受灾于洪水。在看望了灾民后,温家宝以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诗句告诫当地官员,要时时惦记着百姓的疾苦。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台湾丘逢甲《春愁》)
■引用背景: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温家宝总理就两岸问题答记者问时,引用台湾近代爱国诗人丘逢甲的诗作。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管子·形势解》)■引用背景:2004年两会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去年在这里我曾把社会主义比作大海,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就是说社会主义只有吸收人类一切先进的文明成果才能使自己不断发展。今天我在这里又想把社会主义比作高山,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社会主义只有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自己,才能不断进步。▲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汉代政论家王充《论衡》)■引用背景:2004年3月4日,温家宝在看望政协经济界、农业界委员时,引用汉代政论家王充著作《论衡》中的这句话,阐述其治政思想。
▲
1、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引用背景: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有一位朋友问我,你能不能用一两
句诗来概括一下你今年和今后的工作。我想起两位伟人的诗:一句是毛泽东主席的“雄关漫
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一句是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安不忘危,治不忘乱。(《周易-系辞下》)■引用背景: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温家宝答中央电视台记者:一个聪明的民族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特别是在困难中学习。因此,重要的不是成绩,而是经验、教训和启示。对今年的工作,我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安不忘危,治不忘乱”,要有忧患意识,看到前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才会停止沸腾。(台湾文学家钟理和《原乡人》)■引用背景: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温家宝答台湾联合报社记者:明年是《马关条约》签署110周年,这里我想起了1896年4月17日,一位台湾诗人用血和泪写的28个字的诗,他的名字叫丘逢甲……我还想引用一位台湾著名的乡土文学家钟理和的话。他说,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才会停止沸腾。
▲行百里者半九十。(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五》,解释为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走了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难,愈要认真对待。)■引用背景:2005年两会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行百里者半九十”。绝不能半途而废,当然我们将更加注重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注重采用经济机制的调节和经济手段的调节。
▲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司马迁《史记 淮南衡山列传》)■引用背景:2005年两会温家宝总理答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记者:记者先生,你可以翻开1861年贵国制定的两部反分裂法,不也是同样的内容吗?而且随后就发生了南北战争。我们不愿意出现这种情况,我们不愿意出现这种情况。中国有一句古话,“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同胞兄弟何不容?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引用背景:2006年两会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
▲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新唐书魏征传》)■引用背景:2006年两会温家宝总理会见记者前说,清醒就是要认识到我们已经取得的成绩,只是在现代化的进程迈出了第一步,今后的路还更长,更艰苦。形势稍好,尤需兢慎。思所以危则安,思所以乱则治,思所以亡则存。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引用背景:2006年11月13日温家宝总理“同文学艺术家谈心”时提到。▲德为善政,政在养民。(《尚书》)
■引用背景:2006年11月13日温家宝总理“同文学艺术家谈心”时提到。▲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引用背景:2006年11月13日温家宝总理“同文学艺术家谈心”时提到。▲引用六段诗章:
1、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左宗棠23岁时在新房门口贴一副对联)
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3、“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郑板桥的《竹》)
4、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朝哲学家张载座右铭)
5、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
6、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德国哲学家康德《实践理性批判》)
■引用背景:2006年11月13日温家宝总理“同文学艺术家谈心”时提到:前不久,访问欧洲前,我接受欧洲几大媒体记者的采访。其中,英国《泰晤士报》记者问到,你晚上经常读什么书?掩卷以后,什么事情让你难以入睡?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很困难。我说:你实际上是在问我,经常读什么书,思考什么问题,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那么,我引用下面的六段诗章,来回答你的问题。我引用的第一例是左宗棠23岁时在新房门口贴的一副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第二例是屈原《离骚》中的诗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第三例是郑板桥的《竹》:“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第四例是宋朝张载的座右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第五例是艾青1938年写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第六例是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里的话,后来作为他的座右铭,死后刻在墓碑上:“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我没有想到,记者把这六段诗章,连同采访内容用两个版登在《泰晤士报》上,而且中国的五段诗句全部用中文,把作者、文章、年代都注释得清清楚楚,还用半块版登了一幅屈原的水墨画像。
▲去问开化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艾青《窗外的争吵》原诗为:春天:别以为大家怕你,到时候你就得走,你不走大家轰你,谁也没办法挽留。用不到公民投票,用不到民意测验,用不到开会表决,用不到通过举手。去问开化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去问南来的燕子,去问轻柔的杨柳。)
■引用背景:2007年温总理答人民日报记者问:解决民生问题还要让人民生活得快乐和幸福。这就要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在社会推进公平与正义。记者也许问,什么叫快乐?我可以借用艾青诗人的一句话:“去问开化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代刘禹锡的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引用背景:2007年温总理答记者问:台海两岸和平发展是大势所趋,是任何人无法改变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出自《荀子哀公》,原文是:且丘闻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引用背景:2007年温总理答记者问:第三,要实行教育和惩治并举的方针,让每个干部和领导者懂得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对于那些贪污腐败分子,不管发生在哪个领域,涉及到什么人,不管他职务多高,都要依法严肃惩处。▲好雨知时节。(杜甫《春夜喜雨》,原诗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引用背景:“好雨”和“瑞雪”
2007年12月28日,一场小雪飘落北京城。与福田首相会谈结束后共同会见记者时,温家宝总理说:“今年4月,我对日本进行成功的融冰之旅,到东京时下雨,我说‘好雨知时节’。今天福田访华正好碰上一场瑞雪,‘瑞雪兆丰年’。”
▲行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世。(出自《明太祖宝训》卷六)
■引用背景:2008年温总理答记者问:5年已经过去了,行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世。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也是人民书写的。一个领导者应该把眼睛盯住前方,把握现在,思考未来。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出自《宋史·王安石列传》)■引用背景:2008年温总理答记者问:5年前,我曾面对大家立过誓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今天我还想加上一句话,就是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出处未详)
■引用背景:2008年温总理答人民日报记者问:我常常一边看网,脑子里就想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群众之所以用这么大的精力来上网写问题、提建议,是要政府解决问题的。
▲
1、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南宋末年诗人画家郑思肖《德佑二年岁旦诗》:“力不胜于胆,逢人空泪垂。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旗。”)
2、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鲁迅《题三义塔》:奔霆飞焰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引用背景:2008年温总理两会上回答台湾工商时报记者提问时这样说:我是一个爱国主义者,我脑子里总是在想,“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
1、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诗经·大雅·文王》云: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大意是说:周文王禀受天命,昭示天下:周虽然是旧的邦国,但其使命在革新。后因以“维新”称改变旧法而推行新政,如维新派、维新运动等。)
2、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唐代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的“纤秾”中写道: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窈窕深谷,时见美人。碧桃满树,风日水滨。柳阴路曲,流莺比邻。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引用背景:2008年两会温总理回答新华社记者提问:我想集中回答一下关于解放思想这个问题。一般的道理大家都知道。我想从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历史上讲一点自己的看法。我一直很重视两句话:一句话来自《诗经》,一句话来自《诗品》,就是“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取火莫若取燧汲水莫若凿井。(出自《淮南子·览冥训》,原文为“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凿井”,就是说你想要得到火不如自己去钻木,想要得到水不如自己去凿井。)
■引用背景:2009年两会答记者问:我深知这场金融危机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克服困难也不能脱离国际经济的影响。但是我们懂得一个道理,那就是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凿井,就是说你想得到水不如自己去凿井。▲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南宋陆游《游山西村》)
■引用背景:2009年两会答记者问:我真希望中国经济能早一天复苏。那时,中国的经济经历一场困难的考验,将会显示出更强大的生命力。有些事情正像你所说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要行动,而不能坐等。
▲明年春色倍还人。(唐代诗人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全诗是: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引用背景:2009年两会答记者问:我希望我们这次记者会能够开成一个提振信心和传播信心的会,我想这应该是每位记者的良知和责任,也是人们的期望。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我期待着明年中国和世界都会变得更好。▲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引用背景:2010年温总理答记者问: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我将以此明志,做好今后三年的工作。
▲人或加讪,心无疵兮。(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坚定自己的信念,不要随便因为别人的诽谤或者其他言语而改变自己的志向,做一个意志坚定的人,不要同流合污。出自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子刘子自传》,原文为:“不夭不贱,天之祺兮。重屯累厄,数之奇兮。天与所长,不使施兮。人或加讪,心无疵兮。寝于北牖,尽所期兮。葬近大墓,如生时兮。魂无不之,庸讵知兮。”)
■引用背景:2010年温总理答记者问:中国有一句古语,人或加讪,心无疵兮。但毕竟你还给了我一个澄清真相的机会,因此,我首先应该感谢你。
▲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意思是:兄弟间虽然有一些摩擦,但还是一脉相连的亲缘。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如是,则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引用背景:2010年温总理答记者问:我知道商签协议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是正因为我们是兄弟,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问题总会可以解决的。我去台湾的愿望依旧是那么强烈,因为我认为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凝聚力,不要因为50年的政治而丢掉5000年的文化。
▲时进则进,时退则退,动静不失其时。(出自《周易艮卦 彖传》。原文为:“彖曰: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敌应,不相与也。是以‘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也。”意思是:《彖传》中说:艮,意为“止”。时机适合停止休息就停下来,时机适宜行动就采取行动,无论动还是静都不不失时,前途就会光明。艮卦讲“止”,而这个“止”就要“止”得其所。阴阳上下相互敌对排斥,不能相互应和。因而,外物才不能侵其身,在庭院中行走见不到人,没有伤害。)■引用背景:2010年温总理答记者问:我们必须密切关注今年国内外经济形势的走向,因时而动,就是说时进则进,时退则退,动静不失其时。这需要十分谨慎和灵活。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因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原诗是: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引用背景:2010年温总理答记者问:不畏浮云遮望眼,只因身在最高层。我们应该从这样的高度来把握两国关系。奥巴马总统入主白宫以后,中美关系有个良好的开端。
▲政如农工,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意思是:从政就像农民种地一样,下种以后,刮风下雨,阴天阳时,无不上心。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朝夕而行之,行无越思,如农之有畔,其过鲜矣。”)■引用背景:2011年温总理答记者问前陈述:我的任期还有两年,我深知这两年的工作不比任何一年要轻松。政如农工,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
▲入则恳恳以尽忠,出则谦谦以自悔。(出自元代张养浩《为政忠告》书,又名《三事忠告》。原文为“臣之於君也,入则恳恳以尽忠,出则谦谦以自悔,凡所白於上者,不可泄於外而伐诸人,善则归君,过则归己。”意思是:臣属对于君上,拜见时要忠诚尽职,离开时要谦冲内敛.凡是向君上汇报的事,决不能泄露于外,并在别人面前夸耀自己。有功归君上,有错归自己。)
■引用背景:2012年温总理答记者问:在最后一年,我将像一匹负轭的老马,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松套。努力以新的成绩弥补我工作上的缺憾,以得到人民的谅解和宽恕。入则恳恳以尽忠,出则谦谦以自悔。我将坚守这个做人的原则,并把希望留给后人。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出自《孟子·滕文公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引用背景:2012年温总理答记者问:我秉承“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信念,为国家服务整整45年,我为国家、人民倾注了我全部的热情、心血和精力,没有谋过私利。我敢于面对人民、面对历史。知我罪我,其惟春秋。▲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出自《庄子·渔父》,汉·王充《论衡·感虚篇》)■引用背景:2012年温总理答记者问:我2009年在这里讲了《富春山居图》的故事,精诚所致,金石为开。我高兴地得知,这幅分离很久的《富春山居图》终于在台北合璧展出,这反映出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震撼力。▲情天再补虽无术,缺月重圆会有时。(台湾诗人林朝崧诗)
■引用背景:2012年温总理答记者问:我想起了台湾割让以后,台中有一位诗人叫林朝崧,他曾经写过一句诗,叫“情天再补虽无术,缺月重圆会有时”。我相信,只要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努力,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的大业一定能够实现,这是整个中国人的骄傲。
▲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出自黄石公《素书》)
■引用背景:2012年温总理答记者前陈述: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蔓延、发展,关键是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我将在最后一年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永远和人民在一起。
第三篇: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
中共一大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来自中华网社区club.china.com/
会议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3人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任书记,张国焘组织主任,李达任宣传主任。
中共二大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南成路辅德里625号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选举了党的中央执行委员会。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国焘、高君宇当选为中央委员,邓中夏、向警予当选为候补委员。陈独秀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中共三大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央执行委员会选出陈独秀、毛泽东、罗章龙、蔡和森、谭平山(后因谭平山调任驻粤代表,9月补入王荷波)5人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任委员长,毛泽东任秘书,罗章龙为会计。其余4名中委分派:李大钊驻北京、谭平山驻广东、项英驻湖北、朱少连驻湖南。中央局下设组织、宣传、妇女等部门,毛泽东负责组织,蔡和森、罗章龙、瞿秋白负责宣传,向警予负责妇女工作。
中共四大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新当选的中央执行委员共9人: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国焘、项英、瞿秋白、彭述之、谭平山、李维汉;候补执行委员5人:邓培、王荷波、罗章龙、张太雷、朱锦堂。在随后举行的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陈独秀被选为中央总书记兼中央组织部主任,彭述之任中央宣传部主任。张国焘任中央工农部主任,蔡和森、瞿秋白任中央宣传部委员,以上五人组成中央局并驻中央局。
中共五大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
陈独秀、蔡和森、李立
三、李维汉、瞿秋白、谭平山、张国焘7人为中央政治局委员;苏兆征、张太雷、陈延年、周恩来4人为政治局候补委员。陈独秀、张国焘、蔡和森、瞿秋白4人(后又增补李维汉)为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陈独秀继续被选为总书记。周恩来为秘书长(未到任前,由蔡和森代理)。
中共六大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
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包括苏兆征、项英、周恩来、向忠发、瞿秋白、蔡和森、张国焘7名正式委员和关向应、李立
三、罗登贤、彭湃、杨殷、卢福坦、徐锡根7名候补委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由苏兆征、向忠发、项英、周恩来、蔡和森5名正式委员和李立
三、徐锡根、杨殷3名候补委员共8人组成。向忠发任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兼中央常委主席。20日,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中央组织机构的设置和常委的分工。周恩来任常委秘书长兼组织部长,蔡和森任宣传部长,杨殷任军事部长,苏兆征任工委书记,李立三任农委书记,张金保任妇委书记。
中共七大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大会选出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林伯渠、彭德怀、康生、陈云、陈毅、贺龙、徐向前、高岗、张闻天、彭真15人组成主席团,选举任弼时为大会秘书长、李富春为副秘书长。
八 大
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总书记邓小平,组成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政治局常委的主要任职:
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共中央军委主席,国防委员会主席
刘少奇: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周恩来:国务院总理、外交部部长,全国政协主席
朱 德: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陈 云:国务院副总理
邓小平:国务院副总理,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增选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林彪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新增加的政治局常委主要任职:
陶 铸: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央文革小组顾问
陈伯达:中央文革小组组长,中央宣传部顾问
康 生: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文革小组顾问
李富春: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
九 大
1969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林彪;
中央政治局常委:毛泽东、林彪、陈伯达、周恩来、康生。
政治局常委的主要任职:
毛泽东:中央军委主席
林 彪: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部长
陈伯达:中央文革小组组长
周恩来: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主席
康 生:中央文革小组顾问。
十 大
1973年8月,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周恩来、王洪文、康生、叶剑英、李德生;
中央政治局常委9人,按姓氏笔画为:毛泽东、王洪文、叶剑英、朱德、李德生、张春桥、周恩来、康生、董必武。新当选的政治局常委的主要任职:
王洪文:中央军委办公会议成员
叶剑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军委办公会议成员(主持),国防部部长
李德生:中央军委办公会议成员,沈阳军区司令员;
朱 德: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张春桥:中央军委办公会议成员,总政治部主任,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市革委会主任 董必武: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1973年3月复出的国务院副总理、总参谋长邓小平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批准时任沈阳军区司令员的李德生辞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请求。这样,政治局常委一增一减,仍为9人。
十一大
1977年8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中央委员会主席华国锋,副主席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组成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
政治局常委的主要任职:
华国锋:中央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
叶剑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部长
邓小平: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第一副总理,总参谋长
李先念:中央军委常委、国务院副总理
汪东兴:中央军委常委,中央办公厅主任。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增选陈云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八大中央副主席、政治局常委陈云时隔十余年后重进政治局常委,并当选为新成立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
1980年2月,十一届五中全会决定增加政治局常委人数,选举胡耀邦、赵紫阳为政治局常委;
十二大
1982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耀邦;
中央政治局常委:胡耀邦、叶剑英、邓小平、赵紫阳、李先念、陈云
政治局常委的主要任职:
胡耀邦:中央总书记
叶剑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中央军委副主席
邓小平:中央军委主席,中央顾委主任,全国政协主席
赵紫阳:国务院总理
李先念:主持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工作(1983年6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陈 云:中央纪委第一书记。
十三大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赵紫阳;
中央政治局常委:赵紫阳、李鹏、乔石、胡启立、姚依林。
政治局常委的主要任职:
赵紫阳: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
李 鹏:国务院副总理(1988年3月在第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务院总理)乔 石: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书记,中央政法委书记
胡启立:中央书记处书记
姚依林:国务院副总理。
1989年6月,十三届四中全会决定撤销赵紫阳的中央总书记、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和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的职务;选举江泽民为中央总书记;增选江泽民、宋平、李瑞环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免去胡启立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职务。
新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排名为:江泽民、李鹏、乔石、姚依林、宋平、李瑞环。
十四大
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
中央政治局常委: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朱镕基、刘华清、胡锦涛
政治局常委的主要任职:
江泽民: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1993年3月在第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
李 鹏:国务院总理
乔 石:中央党校校长(1993年3月在第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李瑞环:(1993年3月在政协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全国政协主席)
朱镕基:国务院副总理
刘华清:中央军委副主席
胡锦涛:中央书记处书记。
十五大
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中央政治局常委: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尉健行、李岚清。政治局常委的主要任职:
江泽民: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李 鹏:国务院总理(1998年3月在第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朱镕基:国务院副总理(1998年3月在第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务院总理)李瑞环:全国政协主席
胡锦涛: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1998年3月在第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副主席)
尉健行: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书记,全国总工会主席
李岚清:国务院副总理。
十六大
200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中央总书记胡锦涛;
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黄菊、吴官正、李长春、罗干。
政治局常委的任职情况:
胡锦涛,国家主席,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
吴邦国,全国人大委员长
温家宝,国务院总理
贾庆林,全国政协主席
曾庆红,国家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黄菊,国务院第一副总理、吴官正,中央纪委书记、李长春,中央精神文明委主任、罗干,中央政法委书记
十七大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常委是: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有力武器。全党同志要大胆使用、经常使用这个武器,使之越用越灵、越用越有效。
●查摆问题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把正确的认识落实到行动上。要防止一些同志产生对照检查就是“闯关”的思想,不能以为过了这一关就可以万事大吉了。
●教育实践活动越往后,越要坚持标准,决不能虎头蛇尾,决不能用自我感觉代替群众评价。
●在作风问题上,起决定作用的是党性。作为党的干部,必须永不动摇信仰,做到坦荡做人、谨慎用权,光明正大、堂堂正正。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一剂良药,是对同志、对自己的真正爱护。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需要勇气和党性,不能把我们防身治病的武器给丢掉了。
●作为共产党人,有话要放到桌面上来讲。批评要出以公心、态度诚恳、讲究方法,要实事求是、分清是非、辨别真假,切忌从个人恩怨、得失、利害、亲疏出发看事待人。
●党内生活要交心,党内同志要做诤友、挚友。领导干部在一个班子共事,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勤沟通、多补台,一把尺子待人、一个标准行事,在党性原则基础上,不断增强能够掏心见胆、并肩奋斗的真正的团结。
第四篇:历届领导人经典语录
要缓和、不要紧张,要对话、不要对抗,要和平、不要战争,这是朝鲜半岛南北双方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强烈愿望和呼声。胡锦涛
实现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既要持之以恒、坚定推进,也要照顾到不同国家国情,尊重各国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多样性。胡锦涛
对中国人民而言,没有什么比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更为重要。相信经历过南北战争的美国人民,不难理解统一对一个国家多么重要和珍贵。胡锦涛
中国和世界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已经形成利益交融的局面。中国越发展,给世界带来的机遇和作出的贡献就越大。胡锦涛
我们要积极开展人文交流与合作。阿拉伯有句谚语:“一棵无花果树看着另一棵无花果树,就变得硕果累累”。中华文明与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加强对话与交流,相互学习和借鉴,可以使本民族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繁荣兴盛。温家宝
中国讲友好,也讲原则,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在涉及主权、统一及领土完整的问题上,中国决不退让,决不妥协。温家宝
信任源于交流,合作带来共赢。温家宝
第五篇:中共历届领导人
中共历届领导人
目录
第一届(1921.7-1922.7)...............................................................................................................2
中央局书记陈独秀...................................................................................................................2 第二届(1922.7-1923.6)...............................................................................................................2
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陈独秀............................................................................................2 第三届(1923.6-1925.1)...............................................................................................................2
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陈独秀............................................................................................2 第四届(1925.1-1927.4)...............................................................................................................2
中央总书记陈独秀...................................................................................................................2 第五届(1927.4-1928.6)...............................................................................................................3
中央总书记
陈独秀............................................................................................................3 第六届(1928.6-1945.4)...............................................................................................................3
中央政治局主席兼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主席向忠发...............................................................3 第七届(1945.4-1956.9)...............................................................................................................4
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 毛泽东........................................4 第八届(1956.9-1969.4)..............................................................................................................4
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4 第九届(1969.4-1973.8)...............................................................................................................4
中央委员会主席
毛泽东....................................................................................................4 第十届(1973.8-1977.8)...............................................................................................................5
中央委员会主席 毛泽东........................................................................................................5 第十一届(1977.8-1982.9)...........................................................................................................5
中央委员会主席
华国锋(1977.8-1981.6)....................................................................5 胡耀邦(1981.6-1982.9).......................................................................................................5 第十二届(1982.9-1987.10).........................................................................................................6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胡耀邦(1982.9-1987.1)......................................................................6 第十三届(1987.10-1992.10).......................................................................................................6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赵紫阳(1987.11-1989.6).....................................................................6 江泽民(1989.6-1992.10).....................................................................................................6 第十四届(1992.10-1997.10).......................................................................................................7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江泽民....................................................................................................7 第十五届(1997.10-2002.10).......................................................................................................7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江泽民.................................................................................................7 第十六届(2002.10-2007.10).......................................................................................................8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胡锦涛..................................................................................................8 第十七届(2007.10-2012.11).............................................................................................................8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8 第十八届(2012.11-)............................................................................................................8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8
第一届(1921.7-1922.7)
中央局书记陈独秀
中央局委员 陈独秀 张国焘 李 达
第二届(1922.7-1923.6)
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陈独秀
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陈独秀邓中夏蔡和森张国焘高君宇
第三届(1923.6-1925.1)
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陈独秀
中央局委员 陈独秀蔡和森谭平山毛泽东罗章龙(1923年9月谭平山代表中央驻粤工作,王荷波接替谭平山进入中央局)
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陈独秀、蔡和森、李大钊、谭平山、王荷波、毛泽东、朱少连、项英、罗章龙等候补中央委员:邓培、张连光、徐梅坤、李汉俊、邓中夏
第四届(1925.1-1927.4)
中央总书记陈独秀
中央局委员 陈独秀 彭述之 蔡和森瞿秋白张国焘
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陈独秀 李大钊 蔡和森 张国焘 项 英
瞿秋白 彭述之 谭平山 李维汉 候补委员:邓 培 王荷波 罗章龙 张太雷 朱锦堂
第五届(1927.4-1928.6)
中央总书记 陈独秀
中央政治局常委 陈独秀张国焘蔡和森
中央政治局委员 陈独秀 蔡和森 李维汉 瞿秋白 张国焘 谭平山
李立三 周恩来 候补:苏兆征 张太雷
注:1927年八七会议上,选举产生了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
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 瞿秋白 李维汉 苏兆征
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 苏兆征 向忠发 瞿秋白 罗亦农顾顺章
王荷波 李维汉 彭湃 任弼时 候补:邓中夏 周恩来 毛泽东 彭公达 张太雷 张国焘 李立三
第六届(1928.6-1945.4)
中央政治局主席兼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主席向忠发
中央政治局常委 向忠发 周恩来 苏兆征 项 英 蔡和森 候补:李
立三 杨殷徐锡根(六届四中全会增补王明为中央政治局常委。1931年6月,向忠发被捕叛变,此后,由陈绍禹(王明)代理总书记。不久,由于陈绍禹到苏联组织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在上海组成了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有秦邦宪、张闻天、卢福坦、主要负责人为秦邦宪(博古)。六届五中全会改选了中央政治局。常委成员有秦邦宪(博古)、张闻天、周恩来、项英等。1935年1月遵义会议决定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中央领导工作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的责任。1943年3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由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三人组成中央书记处、推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
中央政治局委员 苏兆征 项英 周恩来 向忠发 瞿秋白 蔡和森 张
国焘 候补:关向应 李立三 罗登贤 彭湃 杨殷 卢福坦 徐锡根
第七届(1945.4-1956.9)
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 毛泽东
中央政治局委员 毛泽东 朱德 刘少奇 周恩来 任弼时 陈云 康生
高岗(55年开除党籍)彭真 董必武 林伯渠 张闻天 彭德怀林彪 邓小平
中央书记处书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 陈云(1950年10
月27日任弼时逝世后中央决定由陈云代理任弼时的书记工作)
第八届(1956.9-1969.4)
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
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刘少奇 周恩来 朱 德 陈云(1956年9月中共八
届一中全会选举)林彪(1958年5月中共八届五中全会选举)
中央政治局常委 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1956年9月
中共八届一中全会选举)林彪(1958年5月中共八届五中全会选举)
注:八届十一中全会改组领导机构,选举毛泽东、林彪、周恩来、陶铸,陈伯达、邓小平、康生、刘少奇、朱德、李富春、陈云 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第九届(1969.4-1973.8)
中央委员会主席 毛泽东
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林彪(1971年9月13日林彪反革命集团发动武
装政变失败。1973年8月中共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永远开除林彪、陈伯达的党籍以及对黄
永胜、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等的处理的决定)
中央政治局常委 毛泽东林彪陈伯达周恩来康生
中央政治局委员 毛泽东 林彪 叶群 叶剑英 刘伯承 江青 朱德 许
世友 陈伯达 陈锡联 李先念 李作鹏 吴法宪 张春桥邱会作周恩来姚文元康生黄永胜董必武谢富治 候补:纪登奎 李雪峰 李德生 汪东兴
第十届(1973.8-1977.8)
中央委员会主席 毛泽东
第一副主席华国锋(1976年4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
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周恩来 王洪文 康生 叶剑英 李德生(1973年8
月中共十届一中全会选举)邓小平(1975年1月中共十届二中全会选举。1976年4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撤销邓小平的党内外一切职务)
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 毛泽东 王洪文 叶剑英 朱德 李德生 张春桥
周恩来 康生 董必武邓小平
第十一届(1977.8-1982.9)
中央委员会主席 华国锋(1977.8-1981.6)
胡耀邦(1981.6-1982.9)
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1977年8月中共十
一届一中全会选举)陈 云(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选举)赵紫阳 华国锋(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选举)
中央政治局常委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十一届五中全会
增选胡耀邦、赵紫阳为政治局常委,并重新设立中央书记处。胡耀邦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十一届六中全会同意华国锋辞去中央委员会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职务的请求,胡耀邦任中央委员会主席,赵紫阳、华国锋任中央委员会副
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由中央委员会主席和副主席组成,即:胡耀邦、叶剑英、邓小平、赵紫阳、李先念、陈云、华国锋)
第十二届(1982.9-1987.10)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胡耀邦(1982.9-1987.1)
代理总书记赵紫阳(1987.1-1987.10)(十二届七中全会确
认1987年1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关于接受胡耀邦辞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职务的请求和推选赵紫阳代理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的决定)中央政治局常委 胡耀邦 叶剑英 邓小平赵紫阳 李先念 陈云
1985年9月24日中共十二届五中全会增选和调整后的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胡耀邦 邓小平、赵紫阳、李先念、陈云。
中央政治局委员 万里习仲勋王震韦国清(壮族)乌兰夫(蒙古族)
方毅 邓小平邓颖超(女)叶剑英 李先念 李德生 尚昆 杨得志 余秋里 宋任穷 张廷发陈云赵紫阳 胡乔木 胡耀邦 聂荣臻 倪志福 徐向前 彭真 廖承志
1985年9月24日中共十二届五中全会增选和调整后 中央政治局委员万里、习仲勋、方毅、邓小平、田纪云、乔石、李鹏、李先念、杨尚昆、杨得志、吴学谦、余秋里、陈云、赵紫阳、胡乔木、胡耀邦、胡启立、姚依林、倪志福、彭真
第十三届(1987.10-1992.10)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赵紫阳(1987.11-1989.6)
江泽民(1989.6-1992.10)
中央政治局常委(1987年11月—1989年6月)赵紫阳 李鹏 乔
石 胡启立 姚依林(1989年6月—1992年10月)
江泽民 李鹏 乔石 姚依林 宋平李瑞环 中央政治局委员 万里 田纪云 乔石 江泽民 李鹏 李铁映
李瑞环 李锡铭 杨汝岱 胡耀邦(1987年11月—1989年4月)姚依林 秦基伟 杨尚昆 吴学谦 宋平赵紫阳(1987年11月—1989年6月)
胡启立(1987年11月—1989年6月)候补:丁关
根
第十四届(1992.10-1997.10)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江泽民
中央政治局常委 江泽民 李鹏 乔石李瑞环朱镕基 刘华清
中央政治局委员(按姓氏笔划为序)丁关根 田纪云 朱镕基 乔石刘
华清 江泽民 李鹏 李岚清 李铁映 李瑞环 杨白冰吴邦国 邹家华 陈希同 胡锦涛 姜春云钱其琛 尉健行 谢非 谭绍文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按得票多少为序)温家宝 王汉斌
第十五届(1997.10-2002.10)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江泽民
中央政治局常委江泽民 李 鹏 朱镕基 李瑞环 胡锦涛 尉健行 李岚
清
中央政治局委员(按姓氏笔划为序)丁关根 田纪云 朱镕基 江泽民
李 鹏 李长春 李岚清李铁映 李瑞环 吴邦国 吴官正 迟浩田 张万年 罗 干 胡锦涛姜春云 贾庆林 钱其琛 黄 菊 尉健行 温家宝 谢 非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按得票多少为序)曾庆红 吴仪(女)第十六届(2002.10-2007.10)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胡锦涛
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黄菊、吴官正、李长春、罗干
中央政治局委员(按姓氏笔画为序)王乐泉、王兆国、回良玉、刘淇、刘云山、李长春、吴仪、吴邦国、吴官正、张立昌、张德江、陈良宇、罗干、***、胡锦涛、俞正声、贺国强、贾庆林、郭伯雄、黄菊、曹刚川、曾庆红、曾培炎、温家宝 候补: 王刚
第十七届(2007.10-2012.11)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
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
中央政治局委员习近平、王刚、王乐泉、王兆国、王岐山、回良玉(回族)、刘淇、刘云山、刘延东(女)、李长春、李克强、李源潮、吴邦国、汪洋、张高丽、张德江、***、胡锦涛、俞正声、贺国强、贾庆林、徐才厚、郭伯雄、温家宝、***(2012年4月10日撤职)
第十八届(2012.11-)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
中央政治局常委习近平李克强 张德江 俞正声 刘云山 王岐山 张高丽
中央政治局委员习近平、马凯、王岐山、王沪宁、刘云山、刘延东、刘奇葆、许其亮、孙春兰、孙政才、李克强、李建国、李源潮、汪洋、张春贤、张高丽、张德江、范长龙、孟建柱、赵乐际、胡春华、俞正声、栗战书、郭金龙、韩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