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生跌倒坠床后处理流程
跌倒/坠床的防范措施
1.保持通道无障碍、地面防湿滑、适宜的照明等,必要时提供轮椅或保护性约束措施等。
2.医院通过在易跌倒/坠床区域有醒目的提醒标识、书面宣教材料、墙报、口头宣教等方式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预防跌倒/坠床风险的宣教,共同预防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
3.在湿性拖擦地板时,嘱患者小心,在湿滑地面放置“小心跌倒”标识。
4.配备卫生间呼叫铃等设施。
5.加强巡视,使用床栏保护存在躁动或跌倒/坠床高风险患者。6.后勤保障部、护理部应定期对设备维护、环境安全等进行巡视,消除安全隐患。
患者不慎发生跌倒/坠床时的应急处理
1.护士立即报告医师、护士长,并评估患者的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及受伤情况并妥善安置; 紧急情况立即予处理如吸氧、建立静脉通路等。待医师到场后遵医嘱予进一步诊疗处置。
2.了解患者的跌倒/坠床经过、损伤情况等,并记录于病历中,跌倒/坠床伤害程度分级: 2.1.无伤害
2.2.Ⅰ级伤害:只需稍微治疗与观察的伤害,如:挫伤、擦伤、不需缝合的皮肤小裂伤。
2.3.Ⅱ级伤害:需冰敷、包扎、缝合或夹板等的医疗或护理的处置或观察的伤害,如:扭 伤、大而深的撕裂伤或小挫伤等。2.4.Ⅲ级伤害:需医疗处置及会诊的严重的组织或功能损害,如:骨折、意识丧失、精神 状态改变等。此伤害会严重影响病人疗程及造成住院天数延长。
3.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安抚工作。
4.通过医院“不良事件上报系统”进行呈报,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分析定性,医院质量改进办 公室备案。
5.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组织科内或科内讨论,分析事件发生经过、防范及整改措施。
2018年2月2日
第二篇:防跌倒坠床流程 文档
防跌倒/坠床流程
入院评估,确定高危人群(视力障碍、心血管系统疾病、下肢功能不良、认知不良、服用镇静剂等)
地面放置、床边悬挂警示标识
保持病房光线充足,地面干燥、无障碍物
采取各种安全防护措施,如安置护栏、适当约束等
向家属及患者宣教关于防跌倒/坠床的知识
教会患者掌握坐起站立、起床的正确方法
将呼叫器、助行器、便器等物品放于患者易取处
主动协助需帮助的患者完成日常活动
关注患者新入家属,及时沟通,宣教关于防跌倒/坠床及其他注意事项
巡视病房,在护士交接班、晨会期间、治疗期间保证病房巡视不间断
班班交接,做好记录
第三篇:跌倒、坠床管理制度
(二)跌倒、坠床管理制度
1.根据《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表》进行评估,住院患者是否存在跌倒、坠床危险因素,如存在危险因素,要及时制定防范措施,床头挂“防坠床”标识牌,并做好交接班,评估总分值≥5分者确定为重点监控对象报告护士长。
2.提供安全就医环境,易跌倒处放置醒目防跌倒的警示牌等。做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对新入院患者进行安全教育,易跌倒患者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3.对跌倒、坠床中、高危患者重点巡视并做好床旁交接班,做到班班重视。
4.对意识不清并躁动不安的患者,应使用床栏并有家属陪伴。对于极度躁动的患者,可应用约束带实施保护性约束,但要注意动作轻柔,经常检查局部皮肤,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
5.在床上活动的患者,嘱其做力所能及的事,如有需要让护士帮助。教会患者一旦出现不适症状,最好先不要活动,应用呼叫系统告诉医护人员,给予必要的处理措施。
6.一旦患者不慎跌倒或坠床时,即按应急预案处理并及时通知医师,配合医师对患者进行检查,根据伤情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并及时上报护士长。填写《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登记表》,逐级上报,一般24小时内上报,严重者应立即报告。
7.护士长要组织科室人员认真讨论,分析发生原因,提出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护理部定期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分析,不断完善护理管理制度。
第四篇:跌倒坠床管理制度
患者跌倒/坠床管理制度
1、加强安全意识,及时发现存在导致患者跌倒、坠床的高危因素,其中包括:
(1)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精神异常,肢体活动受限,视觉障碍的患者;
(2)体质虚弱,需搀扶行走或坐轮椅患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且无
人看护患者;年老和婴幼儿无约束或无效约束患者;
(3)服用特殊药物,近期有跌倒史(1周内)、已晕厥、黑蒙为主要症状者、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者;(4)病室地面潮湿或有积水未设防滑标志等;(5)患者穿的鞋底易滑跌等;
2、对具有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患者,护士应对病人或家属进行安全教育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3、对有跌倒、坠床的危险因素的患者,需实施逐级上报和监控。
4、加强病情观察及预防跌倒、坠床措施的落实,并加以记录。
5、各护理单元对已发生“患者坠床、跌倒”事件的,立即通知值班医生、病区护士长、科护士长,并向护理部汇报备案。
跌倒、坠床管理制度
1.根据《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表》进行评估,住院患者是否存在跌倒、坠床危险因素,如存在危险因素,要及时制定防范措施,床头挂“防坠床”标识牌,并做好交接班,评估总分值≥5分者确定为重点监控对象报告护士长。
2.提供安全就医环境,易跌倒处放置醒目防跌倒的警示牌等。做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对新入院患者进行安全教育,易跌倒患者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3.对跌倒、坠床中、高危患者重点巡视并做好床旁交接班,做到班班重视。
4.对意识不清并躁动不安的患者,应使用床栏并有家属陪伴。对于极度躁动的患者,可应用约束带实施保护性约束,但要注意动作轻柔,经常检查局部皮肤,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
5.在床上活动的患者,嘱其做力所能及的事,如有需要让护士帮助。教会患者一旦出现不适症状,最好先不要活动,应用呼叫系统告诉医护人员,给予必要的处理措施。
6.一旦患者不慎跌倒或坠床时,即按应急预案处理并及时通知医师,配合医师对患者进行检查,根据伤情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并及时上报护士长。填写《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登记表》,逐级上报,一般24小时内上报,严重者应立即报告。
7.护士长要组织科室人员认真讨论,分析发生原因,提出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护理部定期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分析,不断完善护理管理制度。
第五篇:跌倒坠床防范措施
跌倒坠床防范措施
(一)对于有意识不清并躁动不安的患者,应加床档,并有家属陪伴。
(二)对于极度躁动的患者,可应用约束带实施保护性约束,但要注意动作轻柔,经常检查局部皮肤,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
(三)在床上活动的患者,嘱其活动时要小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有需要可以让护士帮助。
(四)对于有可能发生病情变化的患者,要认真做好,健康教育,告诉患者不做体位突然变化的动作,以免引起血压快速变化,造成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引起晕厥等症状,易于发生危险。
(五)教会患者一旦出现不适症状,最好先不要活动,应用信号灯告诉医护人员,给予必要的处理措施。
(六)一旦患者不慎坠床或跌倒时,护士应立即到患者身边,通知医生迅速查看全身状况和局部受伤情况,初步判断有无危及生命的症状、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等情况。
(七)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根据伤情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并及时上报护士长。
(八)加强巡视至病情稳定。巡视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
(九)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变化,认真做好交接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