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陈晓华副部长在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陈晓华副部长在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加强对新形势下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的指导”,这次座谈会就是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围绕《农业部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的意见》,听取各地对做好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的意见。下面,我谈点看法。
一、充分肯定试验区对推动农村改革发展发挥的积极作用
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和不竭源泉。30多年来,农村改革极大调动了亿万农民积极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极大改善了广大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使农业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改革使农民有了经营自主权和个人财产权,促进了农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培育了农村要素市场,推动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农村改革使乡镇企业率先走上了市场经济的道路,原料从市场中来,产品到市场中去,充分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打破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创造性探索。农村改革促进了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调整,改变了传统的工农、城乡关系,开启了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新征程。可以讲,农村改革为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积累了宝贵经验。
随着农村改革进程,1987年中央《把农村改革引向深入》文件中明确提出了“有计划地建立改革试验区”的要求,此后经国务院批准,在全国建立了30个试验区,涉及21个省市区160多个县级单位。20多年来,试验区围绕农村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出了20多个试验主题和上百个试验项目,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为改革探索了路子。作为农村改革的先行区,起到了为全局改革投石问路的作用。20多年来,试验区为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和破解农村发展难题率先探索,创造了许多“最早”:最早提出建立以土地为中心的社区股份合作制,最早开始探索山地流转办法,最早启动粮食购销体制改革,最早推行乡镇企业股份合作制,最早把家庭承包经营引入草场制度建设,最早把“大包干”引入国有农场改革,等等。这些“最早”的创新,为深化农村改革探索了路子。
二是为发展注入了活力。试验区建设之初并没有特别的优惠政策,正因为如此,试验区的经验才更具普遍性、示范性,可以在不同层次和地方借鉴。试验区探索的各具特色的扶贫方式,为全国扶贫工作提供了新鲜经验和成功范例;试验区探索的国有农场和国有林业体制改革经验、退耕还林生态建设经验等等,都在全国得到推广。这些改革实践,对于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是为决策提供了参考。通过试验区,探索解决重大问题的有效办法,为中央和地方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试验区率先开展的粮食购销体制改革试验,对形成早期全国的“稳购、压销、提价、包干”的粮改方案和此后进行的购销同价改革起到了重要作用;试验区“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经验,写进了1993年的中央农村工作文件,在全国予以提倡,对于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起到了重要作用;试验区开展的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试验,丰富了人们对股份合作制是公有制一种重要实现形式的认识,被党的十五大所肯定;试验区开展的“农村税费改革”,为中央制定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方案提供了重要参考。不少实践探索,经过总结提炼,成为党的农村方针政策的重要内容。
20多年来,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的经验在于:
一是坚持把改革与发展密切结合。发展出题、改革求解,从生产实践和发展需要出发进行改革探索。试验选题主要针对农村发展亟待解决的政策性、体制性以及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的难点问题,通过制度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二是坚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试验区建设坚持理论指导实践的原则,并根据实践的新鲜经验不断丰富和完善理论,注重把理论的引导与群众的实践创造紧密结合起来。
三是坚持把多样化与规范化相结合。试验区建设既有统一的部署,又从实际出发,允许地方大胆探索;既强调重点突破,又要求综合配套和协调推进。既积极推广地方和群众创造的实践经验,又注重把经过实践检验是正确的措施上升为法律、法规和政策,把改革试验成果制度化。
四是坚持把点上的试验与面上的改革相结合。试验区建设既强调点上试验的突破和创新,又注重点上的试验与面上的改革相适应、相协调、相配套。
这些经验对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20多年来,试验区还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数据,构建了一个从内容到布局比较完整的改革试验体系,这为深化理论和政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更重要的是试验区培养和造就了一支理论素质较高、政策水平较强、操作经验较为丰富的干部队伍,为推进农村改革提供了人才支撑。许多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不畏风险,艰辛努力,做出了很大成绩。在此,我代表农业部向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期,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农业农村正在发生新的变革。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农村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十二五”时期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提出了明确要求。我国农村改革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当前农村改革与过去比有许多新特征。过去的改革是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水平较低情况下进行的,主要是通过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和引入市场机制来调动经营主体的积极性;现在的改革是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的情况下进行的,需要通过调整国民经济收入分配格局和建立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来调动经营主体的积极性。过去的改革是在物质相对短缺情况下进行的增量改革,相关利益主体大都能得益,比较容易形成改革共识;现在的改革是在物质相对丰裕条件下对既有利益格局的调整,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取向不同,不均衡、不协调的问题比较突出,推进改革的难度加大。过去的改革是在农业农村经济运行相对封闭状态下进行的,以农业农村内部的单项改革为主,改革容易推进、容易成功;现在的改革是在开放背景下进行的,农业与国民经济和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关联度不断提高,改革涉及的范围更广,需要整体考虑、统筹推进。过去的改革主要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点上突破、面上推广;现在的改革更加注重顶层设计、统筹规划,需要上下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与过去的改革相比,新形势下的农村改革深层次问题更多,两难问题更多,更具有艰巨性、复杂性。
农村改革的新形势,要求继续发挥农村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超前探索的积极作用,做好这项工作意义重大。
1.加强新形势下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央“三农”工作部署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不懈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要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强对新形势下的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的指导。温家宝总理和回良玉副总理对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批示。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的精神,切实抓好贯彻落实,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
2.加强新形势下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是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很重要的任务是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通过试验区创新农业经营制度,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分工分业,有利于提高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专业化水平;通过试验区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规模经营主体,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通过试验区探索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完善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业聚集,有利于提升农业生产经营集约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3.加强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是鼓励和引导各地探索创新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各地推进改革的积极性很高,探索试验的要求也很强烈,这种精神应当肯定和鼓励。但在推进改革试验过程中,到底试验什么、怎么试验、通过什么方式进行试验,以及如何对试验区进行指导,如何推广试验成果等重大问题,特别是涉及到突破某些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准确把握和正确引导。当前一些地方的探索试验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加以引导和规范,以利保护好、发挥好基层和群众的积极性。
三、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形势下的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
根据今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批示要求,为加强对新形势下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的指导,经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联席会议研究,并经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农业部正式印发了《意见》。《意见》下发后,各地各有关部门都认真组织学习,积极研究贯彻落实《意见》的具体措施。做好试验区工作,我认为很重要的是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必须坚持试验区工作的基本原则
《意见》提出的“四个”基本原则,大家要准确理解、始终坚持。
第一,试验区要坚持以超前探索、创新制度作为首要任务。各地在确定思路、制定方案、选择项目、研究措施时,要在已有改革实践基础上,把政策调整、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作为试验区建设的首要任务,体现超前性,突出创新性。
第二,试验选题要坚持重点突出、配套协调。一方面要尽可能围绕一个试验主题,确定重点项目,突出关键内容,实现重点突破;另一方面要注重推进相关领域的配套改革、协调运行,突出改革试验的综合效应。
第三,试验区工作要充分发挥好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中央层面将通过试验区工作联席会议,总体把握方向,加强制度设计、指导运行管理。各地特别是省级主管牵头部门,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切实加强对试验区工作的指导,协调有关部门支持试验区工作,搞好试验区和试验项目的运行管理。
第四,试验区要准确把握政策、严格控制风险。试验区和试验项目要按照规定的程序严格审批,数量要精,质量要高,要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各有关部门要允许经过批准的试验项目突破相关领域的政策和体制,但要严格控制范围,只能在经过批准的区域内和内容上进行,切实做到封闭运行、风险可控。
(二)紧紧围绕试验主题确定试验项目
《意见》根据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的部署,拟定了六个试验主题,提出了明确的试验项目内容。这是试验选题和确定试验项目的基本依据,大家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
确定“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这一试验主题,目的在于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探索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持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方式方法,探索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和农业经营方式转变、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政策措施。
确定“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这一试验主题,目的在于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要求,探索建立坚持和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建立和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和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最大限度地保护耕地和农民土地权益的制度规则和政策措施。
确定“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这一主题,目的在于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通过强化政策措施、创新体制机制、完善管理制度,探索完善城乡平等要素交换关系、健全“三农”投入长效机制、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率的体制框架和有效途径。
确定“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这一主题,目的在于通过探索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满足农民和农业农村发展多样化的需求。
确定“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这一主题,目的在于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探索建立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确定“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这一主题,目的在于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健全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探索建立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保障农民民主权利等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各地要围绕《意见》确定的试验主题和试验项目内容,结合地方实际和改革创新需求,深入调查,认真研究,理清思路,选择主题,确定项目,制定方案,按《意见》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申报。
(三)切实加强试验区运行管理
根据《意见》要求,农业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运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大家要按照《管理办法》的要求,切实加强试验区运行管理。需要强调的是:
1.健全试验区工作机制。为统筹协调和指导新形势下的试验区工作,中央层面已经建立了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直接领导下的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部门责任。联席会议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按照《意见》和《管理办法》的要求,根据部门职责分工,对主要涉及本领域的试验任务,牵头负责业务指导与支持工作,对试验区有关工作适当放权,对试验区有关项目建设优先给予支持。
各地也要健全试验区工作机制。经批准设立试验区的省(区、市),要建立试验区工作组织协调机制。经批准设立的试验区,要指定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试验区工作。
2.不断优化试验区布局。《意见》已经明确要对现有的试验区进行全面梳理,凡是符合条件、适合承担新的改革试验任务的试验区,地方又有积极性的,要在按规定报批后保留试验区资格,并安排新的试验项目。凡是不符合条件、不适合承担新的改革试验任务的试验区,不再统一布置改革试验工作,不再保留试验区资格。
刚起步时,试验区的总量要控制,数目不宜太多,不要求每个省都申报,不一定在每个省都安排。在此基础上,不断适应农村改革新的形势和要求,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逐步增加新的试验区和试验项目。
3.处理好与其他改革试点的关系。目前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已先期在农村部署开展的改革试点工作,应继续按照原有的部署和安排进行。今后,各领域的改革试验任务部署,尤其是局部安排试验试点项目,应充分利用农村改革试验区这一重要平台,尽可能把农村各领域的改革试验纳入试验区中,以利各项改革协调推进,发挥试验区的综合效应。
4.积极做好试验区和试验项目申报准备工作。试验区建设和试验项目安排,要严格按照《意见》和《管理办法》规定的程序报批。这次座谈会只对申报工作做进一步研究,不做明确规定。各地可先按文件精神做些准备。需要强调的是,申报试验区和试验项目,必须按要求提供高质量的试验方案,试验内容和试验措施要注重突破性和创新性;必须符合《意见》的要求,明确试验主题,突出重点项目;必须严格控制数量、提高质量,注重代表性和典型性。
5.规范试验区和试验项目运行管理。农村改革试验区办公室要按照《管理办法》的要求,对试验项目实行全程跟踪管理,做到前期报方案、年度做总结、过程有监测、完成要验收、成果须上报;要建立健全试验区考核评价机制,制定考核评价办法,组织做好考评工作,为试验区实行有进有出、动态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各试验区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按批复的试验方案和确定的试验任务,落实项目责任,做到项目任务落实到点、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实施措施落实到位。
第二篇:陈晓华副部长在全国农经体系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
陈晓华副部长在全国农经体系建设
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0年6月22日)
这次座谈会的任务是,总结交流农经体系建设的做法和经验,研究加强农经体系建设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努力开拓进取,农经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近些年,各级农业部门立足做好新形势下的农经工作,努力推进农经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强化职能履行,夯实农经体系基础
适应建设现代农业、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新要求,各级农业部门强化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指导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加快培育土地流转服务组织。普遍依托基层农经机构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为土地流转提供政策咨询、信息发布、合同签订、价格评估、纠纷调处等服务。新疆等16个省区党委政府及农业部门下发文件,要求强化基层农经体系,加强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浙江省已在54个县、810个乡镇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在9036个村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站点。
—1— 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新要求,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推动建立乡村调解、县市仲裁、司法保障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处体系。上海、山东、重庆等25个省(区、市)下发文件,就仲裁机构设立、仲裁队伍建设、工作经费保障等提出明确要求。到今年3月底,全国共设立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1150个,明确仲裁委日常工作机构人员4818人,聘任仲裁员8791名。有的地方还单设了日常工作机构,有的地方增加了人员编制。
适应推进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新要求,各级农业部门在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推进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中,进一步强化集体经济管理职能,不断充实基层农经队伍。截至2009年底,乡镇普遍建立了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实行会计委托代理的村占全国行政村总数的78.7%。福建省98%的乡镇建立了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62%的乡镇建立了集体资产招投标机构,94%的乡镇实行了村公有资产的计算机网络监管,推进三位一体的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监管平台建设。山西省通过推行村会计委托代理制,增加了乡镇农经机构的编制和经费,改善了工作条件。
适应转变农业经营方式、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的新要求,各级农业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强化对合作社发展的指导、扶持和服务。江西、青海等30个省(区、市)就支持和促进合作社发展下发文件,明确了农业部门指导合作社发展的职能,加大了对合作社的扶持力度。有的专门设立了机构,有的增加了人员编制,有—2—
的强化了服务手段。在指导合作社发展中,培养和锻炼了一支辅导员队伍。北京、山西的部分区县还专门成立了合作社指导服务中心。
此外,一些地方还结合转变政府职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开展农业保险、农村金融、供求信息、惠农资金核发等服务,丰富了农经工作内容,促进了农经体系建设。
(二)推进法制建设,强化农经体系保障
近些年国家相继出台了《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各省(区、市)也积极推进地方立法进程,普遍出台了《农民负担管理条例》,有的还出台了《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条例》,天津、贵州等16个省(区、市)制定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河北、黑龙江、甘肃等4个省制定了《农村集体财务管理条例》,内蒙古等8个省(区、市)制定了《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条例》,安徽、四川、海南等18个省(区、市)制定了《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办法》,辽宁、湖北等9个省(市)制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办法》等地方法规。
通过加强相关立法和执法,以法的形式明确农经机构职责,赋予农经系统职权,为加强农经体系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吉林省先后出台了5部地方法规和3部政府规章,把农经管理职能法定化,强化了农经机构的执法主体地位,为稳定和健全农经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湖南省通过贯彻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目前已争取仲裁工作人员编制261名。江苏、陕西等省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办法》中合理划分了农业部门和工商部门在合作社登记中的职
—3— 权。山东省在《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办法》中明确赋予基层农经机构行政处罚权。
(三)创新工作机制,增强农经体系活力
加强部门协作配合。减轻农民负担方面,国务院建立了减轻农民负担联席会议制度,各级地方政府成立了减负工作领导小组。农业产业化方面,国务院批准建立了由农业部牵头的全国农业产业化联席会议制度,各省(区、市)也相应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或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各级农业部门还参与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联席会议、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村务公开协调小组等。这些工作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农民负担监管、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和农村财务公开等工作。不少地方还围绕推进农经专项工作,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工作小组等议事协调机构,建立了工作协作机制。在与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中,既推进了农经工作的深入开展,又扩大了农经系统的社会影响,为加强农经体系建设赢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各地围绕挖掘自身潜能,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切实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工作考核、表彰奖励、业务培训等制度。浙江全面建立农经系统工作责任制,明确省市县乡四级农经人员岗位责任,建立工作考核制度,定期开展表彰活动。宁夏建立了农经工作目标责任制,实行多部门联合考核,对先进单位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予以表彰奖励,并优先安排建设项目。有些地方还将农经工作纳入对地方政府考核的内容,强化了地方政府对农经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力度。
—4—
推进农经工作项目化。各地抓住国家加大“三农”投入力度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专项资金,强化履职手段。2009年,全国省级农业部门安排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资金5.2亿元,其中超过5000万元的有北京、江苏、浙江等省市;各级地方财政安排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146亿元,其中省级财政专项扶持资金超过1亿元的有内蒙古、吉林、江苏、河南等12个省区。一些地方还安排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农村土地流转、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农经信息化建设等。云南省结合“数字乡村”工程,落实项目资金1.5亿元,促进了全省农经系统信息化建设。北京市市级财政累计安排1.6亿元,推进农村管理信息化建设,强化了农经工作经费保障,改善了农经系统办公条件。
(四)推动参公管理,深化事业单位改革
2006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农村经营管理系统不再列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等行政管理职能列入政府职责,确保履行好职能”,给农经事业单位参公管理带来了契机。各级农业部门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多方争取支持,推动县及县以上农经事业单位参公管理,取得了很大进展。
到2009年底,在全国86个省级农经机构(包括农民负担、农业产业化、农民专业合作)中,事业单位28个,其中已实行参公管理的17个,占事业单位总数的61%;在466个地级农经机构中,事业单位280个,其中已实行参公管理的126个,占事业单位总数的45%;在2951个县级农经机构中,事业单位2267个,其中已实行参公管理的
—5— 538个,占事业单位总数的24%。
从各地进展情况看,新疆自治区县及县以上农经事业单位全部实行了参公管理。地级农经事业单位参公管理比例达到80%以上的有湖北、湖南、广西、陕西等省(区),辽宁地级农经事业单位全部实行了参公管理。县级农经事业单位参公管理比例达到70%以上的有湖北、湖南、广西、重庆等省(区、市)。广东地县两级农经工作主要由行政机构承担。
概括起来,各地加强农经体系建设的经验主要有三条: 一是坚持围绕中心抓体系。农经工作是党和政府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只有紧紧围绕农村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围绕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谋划推动农经工作,坚持服务“三农”抓体系,才能赢得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才能推进农经体系的巩固和发展。
二是坚持改革创新抓体系。不断创新是农经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牢牢把握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破解体制机制难题,始终赋予农经工作时代特征,才能保证农经事业不断前进,才能促进农经体系的巩固和发展。
三是坚持积极作为抓体系。有为才能有位。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弘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切实履行好各项农经职责,取得卓有成效的业绩,才能真正成为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和农民群众的贴心帮手,才能保证农经体系的巩固和发展。
二、准确把握农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切实增强农经体系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6—
(一)准确把握农经工作的新形势新变化
目前,虽然农经工作“三大管理、三项指导”的总体格局没有改变,但其工作内涵更加丰富,服务对象更加广泛,管理方式更加多样,承担的任务更加繁重。准确把握这些新变化,对加强农经体系建设、做好农经工作至关重要。
随着中央对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提出的新要求,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持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的基础已由承包合同管理发展为土地承包物权管理,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正成为经常性工作。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快速发展,推进了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了传统农业改造,成为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的重要内容,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的重心已由抓承包管理转为承包与流转管理并重,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正成为经常性工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的颁布实施,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处工作步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调解和仲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正成为经常性工作。同时,在城镇化、工业化加快发展的形势下,侵害农民土地权益问题时有发生,表现形式多样、涉及范围广泛、利益关系复杂,维护农民土地权益的责任更大、任务更重,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的领域已扩展到参与维护农民土地权益的诸多方面。
随着国民收入分配向“三农”倾斜,公共财政向农村覆盖,农民负担监管工作由重点“治重、治乱”转入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的新阶段。
—7— 监管内容由税费和劳务扩大到面向农民的筹资筹劳、各类涉农收费、集资摊派和补贴补助补偿落实情况等,监管范围由面上监管调整为突出重点领域和重点地区监管,监管方式由注重事后查处转变为源头预防、事中监管与事后查处并重,形成了农民负担监督与管理、预防与治理有机结合的监管机制。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新形势下,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成为村民参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主要形式,加强对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监管与指导、推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建立新形势下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有效机制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
随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日益加强和农民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由注重财务管理转变为更加注重民主理财、民主监督,由注重集体资金管理转变为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由注重集体直接经营资产转变为引入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现代经营方式经营资产,由注重财务收支审计转变为财务收支审计和专项审计并重,形成了“三资”管理、委托代理、审计监督三位一体的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机制,指导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任务也越来越重。
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进入新阶段,合作社已成为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的重要载体。中央和地方对发展合作社越来越重视,财政、税收、金融、流通等政策支持力度越来越大,扶持合作社加快发展的责任越来越重。合作社发展的数量越来越多,经营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内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8—
亟待健全,引导合作社规范发展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合作社的类型更加丰富,领域不断扩大,土地股份合作、资金互助合作、合作社自办加工企业以及合作社间的联合与合作等,都对指导合作社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组织形式,龙头企业已经成为农产品市场供给的重要主体和政府调控市场的重要对象。龙头企业数量由少到多、规模由小到大、区域由点到面,发展方式由单个企业扩张向企业集群集聚,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点,由扶持单个企业发展转为壮大主导产业、培育区域经济增长点。龙头企业生产加工的农产品占市场的份额越来越高,对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影响越来越大,指导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方式,由注重单个环节向产加销全产业链监控转变,由注重单个企业运行向全产业发展调控转变。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数量越来越多、程度越来越深,龙头企业降低交易成本的愿望越来越强,引导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方向,由企业直接带动农户转为企业通过合作组织等辐射带动农户,由企业和农民单纯购销关系转为产权联合的紧密型关系。
(二)切实增强农经体系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我们既要看到农经体系建设取得的积极进展,也要清醒地看到,与中央的要求和承担的重任相比,还存在一些不适应和薄弱环节。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经体系不够健全,乡镇一级比较薄弱。目前,全国有近4180个乡镇既无农经机构又无农经人员,约占乡镇总数的11%。有1142个
—9— 乡镇虽明确了承担农经职能的机构,但没有专职人员从事农经工作,约占乡镇总数的3%。综合设置机构承担农经职责的乡镇20044个,约占乡镇总数的54%,其中不少存在着人员配备不足、岗位职责不清等问题,影响了农经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是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刚刚起步,农经事业单位改革的任务还很艰巨。县及县以上农经职能多由事业单位承担,机构性质与承担职能不匹配,职责任务与工作职权不相称。虽然近几年在推动参公管理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有76%的县级农经事业单位没有参公或转为行政机构。下一步,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要求,深化农经事业单位改革的任务还很重。
三是工作经费缺乏保障,工作手段比较落后。基层农经机构的工作经费普遍没有纳入财政预算,有的甚至连工资都难以及时足额发放。办公条件比较艰苦,履职手段比较落后,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县乡,有的连基本工作都难以开展。据调查,只有1/3的县级农经机构有工作用车,乡镇农经机构基本没有;平均每个农经机构县级仅有1.5台计算机,乡镇仅有0.5台;有的乡镇农经机构办公场所相当简陋。
四是创新意识有待增强,工作水平有待提高。与农经事业发展、农村改革实践、农民群众期待相比,农经队伍建设还存在着不适应。有的地方和有的同志,存在着传统思维惯性,满足于既有经验和成绩,开拓创新意识不够强;有的疏于经常性学习,提升自身能力意识不够强;有的研究新情况不够深,解决新问题办法不够多,甚至存在畏难情绪,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不够强。
—10—
各级农业部门要正视农经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立足于新形势下农经系统肩负的重大任务,切实增强农经体系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三、加强组织领导,采取积极措施,扎实推进农经体系建设 农经体系是贯彻执行党的农村基本政策的重要力量。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经体系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对农村改革发展和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以推进农经事业单位改革为重点,以加强农经队伍能力建设为关键,以确保农经职能有效履行为目的,加快建设系统完整、责权统一、运转顺畅、充满活力的农经体系,为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维护农民经济权益,做好新形势下的农经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加强农经体系建设,要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紧密结合,在政府机构改革中健全农经体系;要与开拓创新农经工作紧密结合,在加快发展农经事业中壮大农经体系。当前,要着力推动以下工作。
(一)全面落实乡镇农经职能
乡镇农经工作处在整个农经工作的最前沿,是将农经任务落到实处的关键。近几年,不少地方反映,一些乡镇撤并了农经机构,有的没有明确农经职能承担机构,有的没有明确农经岗位职责,影响了农经工作的正常开展。按照现行法律政策规定,农村土地承包及合同管理、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农民负担及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监管,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等,都是乡镇政府必须履行好的职责,也是农经机构的日常工作。在乡镇机构改革中,应当按国务院文件要求,切实把
—11— 这些职责落到实处,明确具体承担机构,确保有人管事、有房理事、有钱办事。独立设站的,要继续办好经管站;实行综合设置机构的,可以积极协调机构编制部门,争取加挂农经站牌子并落实农经职能,明确农经岗位,切实做好农经工作。尚未明确农经职能承担机构的,要尽快落实承担机构,保证必要力量从事农经工作。
(二)积极参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性政府的重要内容。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2011年前要完成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2012年前要完成乡镇机构改革,2013年前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加强依法行政和制度建设。事业单位要推进分类改革,主要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转为行政机构或将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转为企业;主要从事公益服务的,强化公益属性,整合资源,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政府监管。下一步,县及县以上农经事业单位,包括已经实行参公管理的单位,也面临着参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问题。各级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尽早考虑,争取主动。已经部署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地方,农业部门要积极参与改革,根据农经事业单位主要承担行政职能的实际,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正确划分农经事业单位在分类改革中的类别。尚未部署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地方,可继续争取农经事业单位参公管理,同时认真梳理农经事业单位所承担的行政职能和公益性职能,为今后参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打好基础。
(三)以扎实的工作推进体系建设
—12—
有为才能有位。农经体系建设不能就体系谈体系,要围绕工作抓体系、抓好工作促体系。当前,特别要抓住六个方面的有利时机,促进农经体系建设。一是抓住扩大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的有利时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管理工作力量;二是抓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有利时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服务工作力量;三是抓住《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实施的有利时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工作力量;四是抓住扩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财政奖补试点的有利时机,巩固农民负担监管工作力量;五是抓住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利时机,完善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工作力量;六是抓住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的有利时机,强化指导扶持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工作力量。
(四)着力加强农经队伍能力建设
加强农经队伍能力建设是农经体系建设的关键。做好新形势下的农经工作,要着重在提高履职能力上下功夫。一是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要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认真学习法律,严格遵守法律,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尊重和保护集体与农民的合法权益。在认真贯彻落实现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同时,各地要加快制定《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法律的地方配套法规,努力推进农经其他相关立法。二是提高开拓创新能力。不改革没有出路,不创新没有前途。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刻把握农经工作的新变化,切实增强改革创新意识,使农经工作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要善于总结经验,注重从实践创造中寻求破解工作难题的办法。
—13— 要加强调查研究,围绕农经工作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选择一些重大课题,组织内外力量攻关,完善工作思路,提出政策建议。三是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建设学习型组织是提高农经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是农经体系建设的战略任务。要建立经常性的学习制度,充实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要建立干部培训制度,制定培训规划并纳入考核范围。特别要重视基层农经干部的培训,努力为他们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部里将结合专项业务培训,加大培训力度,扩大培训范围。四是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农村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现代农业建设进入关键时刻。这都要求我们着力解决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理清城镇化进程中集体产权利益分配等复杂利益关系,提高分析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破解改革发展中的难题,努力调整和完善生产关系,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此外,在国家加大“三农”投入力度的新形势下,各地要积极争取财政、发展改革等部门的支持,落实农经工作经费保障,提高农经工作项目化水平。部里也将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尽力为开展农经工作创造条件。
(五)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农经体系建设,对体系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特别是涉及机构、编制、经费、项目等,主要领导要亲自出面,加强沟通协调,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妥善解决改革和建设中的难题。在工作布局、力量配备和项目安排上,要统筹生产经济发展和体制机制创新工作,进一步创造有利于农经职能履行的工—14—
作手段和环境。切实加强农经体系建设工作指导,注意总结交流农经体系建设的好经验和好做法,通过表扬先进、典型引路、工作带动、协同推动等促进农经体系建设良性发展。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农经工作宣传力度,营造支持农经体系建设的良好外部环境。
—15—
第三篇: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在全国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在全国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
话
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在全国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1-05-05 16:21:14|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十一五”农经工作,研究分析“十二五”面临的形势与任务,部署安排当前重点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十一五”时期农经工作取得的成效
“十一五”时期,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方针政策,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大力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各项任务,农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制度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围绕保持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大力推进承包合同、确权登记、土地流转、纠纷调处“四位一体”的管理制度建设。推进二轮延包后续完善,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加快土地承包确权颁证工作。加强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目前,全国已有800多个县市设立了土地流转有形市场,1.2万多个乡镇设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开展土地承包仲裁试点,探索建立乡村调解、县市仲裁、司法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处机制。开展土地承包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加强土地承包法律政策执行情况监督检查。推动出台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18个省(区、市)制定颁布了《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办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律体系基本建立。到2010年底,全国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2.07亿份,占承包农户的90.8%,比2005年增加3.3个百分点。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87亿亩,占家庭承包面积的14.7%,比2005年提高10个百分点。全国设立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1405个,聘任仲裁员1.13万名。目前,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总体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健康有序。
——减轻农民负担成果不断巩固。全国取消农业税后,适应减负工作重点由“治重、治乱”向巩固成果、有效防止反弹转变的新形势,按照标本兼治、防治并举的要求,加强农民负担管理,推动监管法规建设,探索建立农民负担监管长效机制和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长效机制。强化工作责任,按照中央要求,推动地方各级坚持主要领导负责制和部门责任制,保持高压态势。认真落实和完善“五项控制制度”,加强涉农收费监管,全国清理取消了一批涉农收费项目,从源头上控制了农民负担的增加。组织开展行业性、区域性农民负担问题重点治理,五年来,通过专项治理,减轻农民负担62.51亿元;通过部省联合开展对102个县(市)的综合治理,减轻农民负担10.32亿元,查处有关责任人员410人。开展经常性的检查监督,查处了一批违规违纪问题,清退了多收或不该收的款项。加强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指导与监管,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25个省份完善了实施办法。与有关部门共同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2010年试点省份达到27个,近三年各级财政共投入奖补资金477亿元,带动村级公益事业总投入1800多亿元,促进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五年来,农民负担大幅减轻,总体保持较低水平,没有发生因农民负担引发的重大恶性案件和群体性事件。
——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深入拓展。以落实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任务分工为契机,着力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积极推动资产财务管理工作从单纯抓财务管理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转变,从重点抓资金管理向全面加强资金、资产、资源管理转变,从注重指导集体直接经营资产向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现代经营方式转变,村级集体经济运行机制探索迈出实质性步伐。制度建设取得新突破,制定下发了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和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等文件,各地也出台了相关法规或办法,初步形成了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的制度体系。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深入开展,基本构建起村级民主监督、乡镇会计监督、农村审计监督、网络实时监督、责任落实监督“五位一体”的村级财务监管体系。目前,有98%的村实现了财务公开,78.7%的村实行了会计委托代理,超过90%的村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每年都对近40万个单位进行了审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全国有23个省(区、市)的1.98万个村开展了产权制度改革,量化集体资产总额2528亿元。通过加强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强化了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壮大了集体经济实力,增加了农民财产性收入,促进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
——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法快速发展。这是近年来农村改革的一大亮点,也是农经工作的一个突出亮点,极大地拓展了农经事业的发展空间,为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发挥了重要作用。法律法规框架基本形成,推动出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制定发布了合作社示范章程和财务会计制度,11个省(市)出台了地方配套法规。扶持政策体系初步建立,推动出台了财政、税收、金融和涉农项目、产业支持等一系列扶持政策,30个省(区、市)专门出台了促进合作社发展的文件。示范社建设扎实推进,启动了示范社建设行动,颁布了示范社创建标准,推动了合作社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全国县级以上示范社达到5万多家。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合作社人才培养纳入《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采取多种形式培训合作社人员100多万人次;制定下发了合作社辅导员工作规程,逐步壮大辅导员队伍。“农超对接”广泛开展,各地组织各类产销对接活动5000余场次,有1.4万家合作社与超市实现对接,对保供给、稳物价发挥了积极作用。2010年底,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37.91万家,实有入社农户达到2900多万户。
——农业产业化经营迈上新台阶。围绕实施农业产业化提升行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服务指导,推动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推进企业联合与合作,发展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引导龙头企业向优势产区集中,推动企业集群发展;修订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监测和认定办法,开展第四批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工作,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达到894家。不断健全支持政策,全国农业产业化联席会议下发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发布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农产品初加工范围,提高部分农产品出口退税率;分别与农行、农发行下发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并与农行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每年为龙头企业提供1200亿元意向性授信额度;协调证监会优先支持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龙头企业创办领办合作社,推动企业与合作社有效对接,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采取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紧密型联结关系。积极推进产销衔接,组织龙头企业参加各种展销展示会,帮助龙头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组织集中学习、参观考察和专题培训等形式,培训龙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3.2万多人次。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实施强村富民工程,加快示范村镇建设,培育壮大农村主导产业。龙头企业经受住了金融危机等种种风险挑战,不断发展壮大。2010年底,全国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达到25万个,带动农户1.07亿户,当年户均增收2100多元,分别比“十五”末增长84%、23%和59%。
其他农经工作也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为农经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推进,队伍素质逐步提高。统计工作得到加强,决策服务水平稳步提升。调研工作更加深入,把握形势能力增强。宣传工作力度加大,社会影响日益扩大。
回顾“十一五”时期的农经工作,我们进一步加深了以下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是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十一五”时期,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这几年,我们围绕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始终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积极推动调整完善农村分配关系,充分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生产力发展。实践证明,坚持生产力标准,农经事业就大发展;偏离这一标准,农经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因此,农经工作不能就生产关系抓生产关系,必须把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作为推动工作的根本目的,把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
二是必须不断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十一五”时期,我国现代农业建设扎实推进。这几年,我们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丰富了双层经营体制内涵,促进了传统农业改造和现代农业建设。在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中,农经工作内涵更加丰富、领域不断拓宽,农经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实践证明,只有紧紧围绕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农经工作才能不断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活力。
三是必须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十一五”时期,是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这几年,我们从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强农村土地承包、农民负担、集体资产财务管理,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农经系统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中,提高了自身地位,促进了事业发展。实践证明,只有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农经工作才能赢得农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才能得到党委政府的关心和重视。
四是必须着力推进制度建设。“十一五”期间,中央提出推进改革创新、强化农村发展制度保障。这几年,我们围绕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着力加强制度建设,初步形成了以《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为骨干、相关配套法规规章为补充、一系列监督管理制度为基础的农经法规制度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农经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农村改革发展进入重在制度建设的新阶段,我们要充分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更加注重基层的实践创造,及时把一些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总结上升为制度和法律,这既是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的需要,也是抓好农经工作的根本。
二、准确把握“十二五”时期农经工作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和十一届全国人大批准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描绘了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确定了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也对农经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科学谋划,全面落实。
(一)认清“十二五”时期农经工作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同步推进“三化”的重点难点在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任务繁重,农经工作责任重大。
一是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中,维护农民权益的任务越来越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这既为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大物质技术支持,也对巩固农业基础和维护农民权益带来了严峻挑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农村土地、资金和人才等要素外流难以避免,给农村经济社会带来深刻影响。如果处理不好,农业生产就可能出现萎缩,农村社会就可能出现凋蔽,农民权益就可能受到侵害,甚至会加剧工农失调、城乡失衡,这方面国际上的教训十分深刻。我国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中,要切实防止这些问题的发生,不能重蹈覆辙。从实践看,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违背农民意愿,损害农民土地权益,侵占集体财产权益,增加农民负担等现象时有发生,表现形式各异,涉及主体多元,利益关系复杂,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难度加大。
二是在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进程中,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我国农业发展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的关键时期。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和外出务工,务农劳动力老龄化、妇女化、低文化和农业生产经营粗放等问题日益突出,农业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低等局限日益凸显,迫切需要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加快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少、龙头企业规模小、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需要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积极培育专业大户,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强做大龙头企业,增强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推动家庭经营向提高集约化水平转变,统一经营向提高组织化程度转变。
三是在农村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农村社会管理不断加强和创新过程中,加强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责任越来越大。我国正处在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转型时期,生产要素加速流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群众诉求差异多样,农民群众对集体经济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意识越来越强,对各级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越来越高,给新时期农经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撤乡并村、撤村建居过程中,迫切需要保障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财产权益;在推进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和加快城镇化进程中,迫切需要保护农民和集体土地等权益;在集体事务管理中,迫切需要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要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总结基层创造的好做法、好经验,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深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健全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处机制,完善村民一事一议议事程序,积极推进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二)明确“十二五”时期农经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农经工作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和谐稳定的大局,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以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为主线,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管理指导,提升能力水平,着力提高家庭经营集约化水平、统一经营组织化程度,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按照上述总体要求,农经工作要着力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在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上下功夫。这既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也是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财产,也是不可替代的农业生产要素,土地承包管理工作既要维护好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也要依法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十二五”时期,要进一步巩固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搞好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确保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进一步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在依法自愿有偿和加强服务基础上,逐步健全村有站点、乡镇有中心、县市有市场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促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健康发展。进一步健全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加快土地承包仲裁机构和仲裁员队伍建设,推进仲裁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二是在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上下功夫。这是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迫切要求,是新时期农经工作的一项重大任务。要围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培育和壮大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十二五”时期,要进一步扶持发展专业大户,引导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鼓励农户增加资本和科技投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把推进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扶持促发展、完善制度促规范、服务农民强功能、拓宽领域增实力,推动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到“十二五”末,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机制更加规范,竞争能力显著提升,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入社农户达到45%以上。要推动农业产业化跨越式发展,促进产业化组织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由松散型利益联结向紧密型利益联结转变,由单个龙头企业带动向龙头企业集群带动转变,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创建产业化示范基地,培养急需人才,推进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到“十二五”末,农业产业化组织超过40万个,龙头企业达到20万家,带动农户1.3亿户左右。要深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按照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经营高效、管理民主、监督到位的要求,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增强集体组织服务功能。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从村改居、撤乡并村、村股份制改造、村征地补偿费分配等急需解决的问题入手,研究解决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地位、注册登记、成员资格、股权流转等涉法问题。三是在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上下功夫。这是农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二五”时期,要建立健全新形势下农民负担监管的长效机制,拓展监管领域,加强源头监管,强化制度建设,切实防止负担反弹,使农民负担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坚持实行多予与少取、治标与治本、预防与查处、全面监管与重点监管、统一政策与分级负责相结合,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地区和村级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负担的监管与治理,推动监管工作向农村公共服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以及惠农补贴政策落实等领域延伸。全面推开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积极引导与加强监管相结合,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监管制度,逐步实现一事一议管理项目化和信息化、资金筹集使用规范化、项目维护常态化,力争“十二五”期间惠及所有行政村。
四是在加强农经系统能力建设上下功夫。这是做好农经工作的保障。要围绕“十二五”农经工作的目标任务,切实加强能力建设,确保农经职能有效履行。以基层为重点,加快建设系统健全、责权统一、运转顺畅、充满活力的农经体系。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加大培训力度,深入调查研究,切实改进作风,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农经干部队伍。加快制定现有法律配套法规,努力推进农经其他相关立法,健全农经法律体系,推进依法行政。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推动落实经费保障,提高工作项目化水平,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努力创造有利于农经职能履行的工作条件和环境。
三、扎实做好2011年农经工作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将迎来建党90周年,做好今年工作非常重要。对今年的农经工作,部里已下发了工作要点,作出了全面部署,各地要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这里,我着重强调几点:
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方面:一是扩大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年初,农业部会同五部门下发了登记试点意见,上月底召开了视频会议,对登记试点作出了全面部署,各地要抓紧落实。二是研究提出完善土地承包的政策意见。今年要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组织有关地区和部门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尽快提出关于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政策含义的意见建议。同时,根据当前土地流转的新情况、新问题,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制定指导土地流转规范发展的意见。各地要严格执行土地流转法律政策,加强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确保土地流转规范有序。三是抓紧土地承包仲裁体系建设。今年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实施的第二年,也是仲裁体系建设的关键年。各地要加快组建仲裁机构,加强仲裁员培训,依法开展仲裁工作。四是配合开展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执法检查。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列入今年执法检查重点,拟于下半年开展。各地要切实做好准备,积极配合检查工作。
农民负担和一事一议监管方面:一是深入治理向村级组织摊派问题。今年要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向村级组织摊派的专项治理,研究建立向村级组织收费审核制度,切实防止和纠正以建设农村公益事业等名义摊派收费问题,确保村级组织公费订阅报刊限额制落到实处。二是扩大农民负担综合治理实施范围。部省联合选择一批农民负担问题严重的市县开展综合治理,省地两级也要分别选择一批重点县乡进行综合治理,严肃查处各种违规行为,切实解决区域性农民负担问题。三是加强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监管。适应全国全面推开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需要,部里将研究制定一事一议操作规范,各地要强化对筹资筹劳项目的审核和检查。要深入组织实施一事一议典型示范,加大典型经验宣传推广力度,以示范带动发展、引导规范。推动加大财政奖补力度,完善财政奖补办法及相关制度,引导财政奖补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四是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要组织专题调研,分析新的变化,总结新鲜经验,拓展工作思路,推动减负惠农政策落实,推进农民负担监管法规制度建设,与时俱进地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
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方面:一是研究制定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性文件。中央纪委十七届六中全会把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作为抓好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任务。今年中纪委、农业部、财政部将联合出台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性文件,要抓紧开展调查研究,把各地的好做法、好经验充分体现到文件中。二是组织开展“三资”管理制度落实和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情况督导检查。部里将在各地开展自查基础上,抽调相关人员,组织交叉检查。各地要按照统一安排,认真搞好自查,支持检查工作。同时,继续推进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加大财务公开力度,扩大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覆盖面,鼓励条件成熟的地方实行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切实加强审计监督。三是扎实做好村级清产核资工作。目前,已有9个省区开展了这项工作,其他地方要按照清查彻底、登记准确的要求,抓紧部署安排,尽快摸清底数,建立健全资产台账和资源登记,夯实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基础。四是研究出台深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的文件。在认真总结近些年各地试点经验基础上,研究提出指导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推动各地深入开展产权制度改革。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方面:一是全面开展示范社建设行动。今年部里将发布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名录,这有利于各地各部门对示范社给予重点支持。各地要按照有关安排,把符合条件的省级示范社推荐上来。要突出抓好合作社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部里将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制定下发加强合作社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的文件,各地要指导合作社抓好落实。二是大力开展“农超对接”。部里已把组织引导1万家合作社与超市对接列入今年为农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要通过组织展销展示会等多种活动把这件实事办好。三是做好合作社人才培养工作。今年将开始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拟在全国培养1500名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各地也要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争取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培训纳入相关项目中。四是推动完善扶持政策。重点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工商登记、税务登记等办法,研究制定支持合作社出资兴办加工、营销等实体以及支持大学生村官参与、领创办合作社的优惠政策,抓紧出台合作社“三品一标”认证费用的减免政策,研究支持合作社开展内部信用合作的办法。
推进农业产业化方面:一是研究制定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全国“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对此提出了明确要求。前不久,全国农业产业化联席会议专门作出了安排。要抓住这个机遇,在深入调研基础上,抓紧提出财政、税收、金融、进出口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尽早报国务院。各地要积极配合,共同把这件大事做好。二是启动实施农业产业化跨越发展行动。部里正在研究制定跨越发展行动实施意见,各地要研究制定具体措施。三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农业部已下发《关于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的意见》。各地要按照要求,做好示范基地认定申报工作。四是开展第五批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工作。各地要按照部里下发的申报通知要求,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做好组织申报工作。此外,部里将下发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镇认定管理办法,命名一批全国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镇,示范带动一村一品深入发展。
农经基础工作方面:一是加强体系建设。去年部里召开了专门会议,下发了指导意见,要上下共同努力,抓好推动落实。二是做好统计工作。这是农经系统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各级都要高度重视,保证人员力量,改善工作条件。要增强农经统计的准确性、时效性,加强统计信息的分析运用,充分发挥统计的决策服务功能。三是加强调查研究。现在需要研究的重大问题很多,要高度重视调研工作。这里我想强调的是,要拓宽视野,把农经调研放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背景中去谋划,置于“三农”工作的大格局中去思考,这样调研所提出的政策建议,才能真正具有决策参考价值。四是抓好宣传工作。要充分利用多种渠道,采取有效形式,大力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以及各地在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等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进一步增强农经工作的社会影响力,营造多方关心、支持农经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
转发至微博
0人
| 分享到:
阅读
第四篇:徐光春在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徐光春在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09年08月20日13:44来源:《河南日报》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社区 网摘 手机点评纠错 E-mail推荐:
这次我和河南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曹维新以及省直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到信阳市来,主要调研考察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信阳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一个是信阳市农村改革发展情况。关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我就鸡公山文化旅游综合开发建设和南湾湖旅游产业发展问题讲了一些意见。关于农村改革发展,这两天我到罗山、潢川、商城、浉河、平桥五个县区进行了实地调研,从各个不同的层面了解了近期信阳市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农村土地流转、资金融通、生产合作、社会保障等方面取得的进展;今天下午,我们又召开全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工作座谈会,听取信阳市委、市政府的汇报和平桥区、罗山县、信阳市财政局、人行信阳市分行、潢川县孙铁铺镇江湾村土地信用合作社、固始县金谷农科种粮专业合作社草庙分社、息县项店镇、淮滨县兴发粮油制品公司等单位负责人的发言,进一步推进解决农村改革发展问题。综合两天来的所见所闻,感觉很有收获、很受教育、很受鼓舞。信阳市农村改革发展热情高涨、工作扎实、成效明显、前景看好,进一步坚定了我们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下面,我就如何进一步搞好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领会、正确掌握中央关于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的新精神
去年10月中央召开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既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纪念和总结,更是对新形势下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决策和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目标、新安排、新举措,为我们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武器、科学遵循、正确指南。根据全会精神,省委、省政府研究决定把信阳市作为全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这是基于中央有要求、河南有需求、信阳有追求的形势所作出的重大决策。中央有要求,就是中央对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新的部署。河南有需求,就是河南作为全国第一农业大省、第一粮食生产大省、第一农村人口大省,迫切需要通过进一步改革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信阳有追求,就是信阳市委、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在全会精神鼓舞下,迫切希望率先破解“三农”难题,为全省农村改革发展探路子、创经验。要把信阳市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好,首先必须深刻领会、正确掌握中央关于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的新精神,必须明确30年前的农村改革和30年后的农村改革在时代背景、工作任务、实现目标、农民要求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是更新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更大目标的改革发展。今非昔比,我们决不能用30年前的思想、方法来看待、处理30年后的农村改革发展,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始终学习好、把握好、领会好、掌握好中央关于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的新精神。中央新精神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要明确一个总体要求,把握五大原则。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是中央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的总的要求和总的指导思想,方向明确、内容丰富,明确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基本方向是什么、根本要求是什么,要坚持什么样的方针、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达到什么样的目的,等等。同时,《决定》还指出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需要遵循的五大原则。一是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二是必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四是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五是必须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始终把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这是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原则、工作原则。
第二,要明确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任务,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三大基本任务。一要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重点部署了“六大制度”建设的重大任务,即: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二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确提出了七个方面的重大举措,即: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扩大农业对外开放。三要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具体作出了八项重大安排,即: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强化农村社会管理。简言之,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的三大基本任务是推进制度创新、发展现代农业和加强农村公共事业。
第三,要加强党的领导,为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中央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入手,明确提出要为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我们只有把握好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农村改革发展的新精神,不断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才能确保农村改革发展的方向是正确的、措施是有力的、成果是实在的。你们提出“前有凤阳,后有信阳”的口号,反映了大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事实上,30年前安徽凤阳搞的改革和我们信阳现在的改革大不一样,凤阳当时的改革是在全党对推进农村改革的思想还不统一的情况下进行的,是有阻力的,发起搞家庭联产承包的农民是冒着风险按的手印,希望通过这样的经营形式来解决温饱问题。现在,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全党全社会改革的意识都很强烈。我们要在党的领导下更加讲究科学、更加振奋精神,通过改革改出发展成果来,改出富裕程度来,改出社会文明来,改出社会主义新农村来,改出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来。
二、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实践
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的农村改革发展是一个全新的实践。要推进新实践,必须把握好八个关键词。一是科学发展。科学发展是时代的主旋律,是我们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要求。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决策、来部署、来推进。二是土地流转。30年前改革的关键词是土地承包,30年后改革的关键词是土地流转。土地流转是根据现行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提出的新政策,也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新举措。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我们要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这一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通过土地流转来解决目前农村普遍存在的组织化程度差、规模化程度不高、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等制约农村发展的问题。三是合作经济。进行土地流转,把土地集中起来,为发展合作经济提供了最重要的前提。一家一户的经营方式已经不适应大生产、大市场、大目标、大发展的需要,发展合作经济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需要,是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的必然,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举措、新途径。四是现代农业。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就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商城县高科农机农艺服务专业合作社,以“机手+农机+基地+散户+跨区作业”的形式开展服务,为入社农户及种粮大户提供水稻耕、种、插、收的全程机械化、社会化服务,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平桥区洋河镇陆庙万亩生态茶园,按照土地流转政策将荒山经营权从农民手中租赁过来实行统一开发、统一栽种、统一采摘、统一炒制、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既解决了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的问题,又提高了农业组织化、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程度,使荒山变成了金山。这些都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现代农业的生动例证。五是富裕文明。评价我们农村改革发展成功不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农民有没有富起来、文明程度有没有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项目标里,既有“生活宽裕”的要求又有“乡风文明”的要求。在富裕农民的同时,必须推进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六是和谐进步。要通过改革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让群众真真切切地看到,文化广场有了、活动室有了、看病有保障了、城乡差距缩小了、家庭和睦了、社会和谐了。比如,这次调研中实地察看的罗山县楠杆镇田堰村,初步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养老保障体系,不但使农村老人有了基本养老保障,而且减轻了子女和政府的负担,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真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情。七是民主建设。发展基层民主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4+2”工作法是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推广“4+2”工作法是新形势下我省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要实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党务公开,使“4+2”工作法在全省农村得到普遍实行,进一步增强农民的民主意识,充分调动群众民主协商、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八是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保证,有党的领导才能确保农村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才能使农村改革发展取得真正实效。以上八个关键词,是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新实践的八个工作环节和工作内容,我们要注意从这八个方面去推进。
三、加强领导、不断开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党。根据这些年我省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经验,我认为,当前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关键是要把握好“新、准、狠、稳”四个字。
新,就是要用新的精神、以新的思路来指引我们进行新的实践、开创新的局面。要进一步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寻找新途径、提出新办法、创造新经验。众所周知,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进步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工作中的很多办法都来自于群众。要充分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让群众自己发动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己服务自己,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发现好经验、好做法,用新思路体现中央新精神,用新实践开创农村新局面。
准,首先是要准确理解中央的精神,其次是要准确把握中央的政策,其三是要找准改革发展的突破口,其四是要采取准确的改革举措,选择准确的工作方法。“准”字很重要,抓住“准”字就能找到问题的要害、关键环节和突破口,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通过抓关键来推动全局。信阳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试点就抓得很准,比如,在解决农民看病难、农村养老保险、土地流转、农村融资难等问题上,都抓到了点子上、抓到了关键处。我昨天在浉河区林权交易服务中心调研时就说过:“林权制度改革很好,通过林权交易为农民开辟了更多融资渠道。干部不能以‘权’谋私,农民却可以以‘权’谋利,使死钱变活钱、小钱变大钱、虚钱变实钱。”
狠,就是要有力。看准了的、认清了的,就不犹豫、不手软,狠狠地抓、不懈地抓,抓出成效来、抓出经验来。改革就是要破旧立新,难免会有问题、有困难、有障碍、有矛盾。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力度,大胆改、大胆闯、大胆试,切实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消除障碍、化解矛盾。只要改革发展的举措是符合中央精神的,是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是符合广大农民意愿的,就要坚定不移地推进。
稳,首先是稳定人心。人心稳才能社会稳。改革不是为了让干部群众人心惶惶,而是为了给老百姓添福增财。只有解决好大家的思想顾虑,群众才会拥护、支持和赞成,并积极地参与到改革中来。其次是稳定政策。凡是有利于改革发展的政策都一定要坚持,决不能随随便便去改、三天两头去变。即使需要更改,也要向好的方向去改,向有利于农民群众利益的方向去改。其三是稳步推进。各地发展参差不齐,改革的情况错综复杂,要通过试点的方式探索行之有效的政策、制度、办法,然后再逐步推广,做到既积极又稳妥。省委、省政府之所以把信阳市确定为全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目的就是要在信阳这个地方探索路子、创造经验,然后在全省推开。就信阳的改革而言,也需要先行试点,比如你们试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养老保险,各个县的积极性都很高,都想进行尝试。你们先在罗山搞试点积累经验,再在全市推行,这样做就比较稳妥。
我们欣喜地看到,农村改革发展的曙光已经在信阳大地出现,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片曙光一定能够进一步汇集成农村改革发展的灿烂光辉,照亮全省农村改革发展的道路,使我们的方向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目标更加坚定。衷心希望信阳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的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把试验区的工作进一步推向前进,取得更大成效,既为信阳的发展增强新力量,也为全省发展做出新贡献。②
第五篇: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交流会精神传达
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交流会精神传达
2017年1月
一、会议概况
11月29日,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交流会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主持会议,安徽省省长王学军致辞,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央农办主任陈锡文等20多个国家部门的负责同志,全国58个农村改革试验区省级主管部门、试验区所在地党委或政府主要领导、试验区工作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我市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冯彤和市农业局局长、市委农办主任陈雄荣参加会议。会议安排了7个单位大会发言,汪洋副总理和韩长赋部长对7个发言单位进行点评。我市是第3个大会发言单位,冯彤常委代表云浮作了经验介绍。这是继2013年山东枣庄会议后,我市连续两年在全国农村改革有关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介绍。
二、汪洋副总理重要讲话精神
汪洋副总理在会议上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总书记关于农业农村发展“五新”(即是围绕建设特色现代农业,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的重要指示精神、李克强总理关于扎实做好农村改革 试点工作的要求,认真办好农村改革试验区,发挥好试验区的先行先试作用,不断把农村改革引向深入。
(一)充分认识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重大意义。充分认识搞好农村改革试点试验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第一,开展农村试验区工作,开展先行先试,发挥基层首创精神。第二,开展农村试验区工作,是确保农村蹄疾步稳的关键。第三,开展农村试验区工作,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第四,开展农村试验区工作,是依法推进农村改革基本方法。
(二)准确把握新时期农村改革的重点。
农村改革试验区是推进农村改革试点试验的综合平台。要紧紧围绕推进市场化改革和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以下五个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取得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第一,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统筹实施农村土地征收、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促进农村土地高效利用的办法。
第二,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随着宏观环境和农业农村情况的变化,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也需要调整和完善,一方面要继续强化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和投入力度,另一方面,要探索用足用好存量,提高农业投入精准性和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
第三,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随着新型经营主体的快速发展和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农村对信贷支持和风险保障的需求日 益强烈。要推广广东郁南农村金融改革实现“三赢”经验,探索建立金融支农的激励约束机制,丰富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类型,探索农村金融低成本运行模式和防范金融风险的有效办法。
第四,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初级阶段实际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要探索完善农村集体所有制,厘清农村集体产权的归属。要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运行机制,探索集体所有制的实现形式。要研究管理运营主体与产权归属主体的关系,建立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
第五,改善乡村治理机制。探索如何适应新形势,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巩固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的领导核心地位,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探索如何完善村民自治,更好地实现村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云浮以自然村为单位建立乡贤理事会充分发挥了村民自治作用的经验值得借鉴。要探索如何实现党的基层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和各类经济及服务组织有机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三)确保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向着正确方向前进。一是坚持和探索农村改革试验制度创新,坚守家庭承包、土地集体所有、民主权利三条底线。二是坚持重点突破和配套改革。三是坚持统一领导、地方为主。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四是坚持先行先试、封闭运行,农村改革试验区不是铁帽子,有退出机制,要深入调研,加强理论指导,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汪洋副总理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云浮的农村改革经验并给予高度评价,分别提及云浮三项现代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村金融改革郁南模式和乡贤理事会,认为这是现代农业发展方向。
三、韩长赋部长讲话主要精神
韩长赋部长对会议作了小结和点评,充分肯定云浮等地的做法经验,认为此次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会议实现了三个“第一”,第一次国家领导亲自部署,第一次中央20多个成员单位全部参加,第一次最多省份参会(除海南、青海、新疆没有试验任务之外,共有28个省份),其中10个省的领导参加。他要求与会人员认真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一要统一思想,增强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二要明确责任,切实做好农村改革试验区各项工作;三要完善制度,保证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有序推进。
四、我市的贯彻意见
(一)迅速组织传达贯彻会议精神。这次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交流会规格高、规模大,对做好今后农村改革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市作为全国首批农村改革试验区之一,要迅速组织市级农村改革试验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各县(市、区)负责农村改革工作的同志进行传达学习,把会议要求迅速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
(二)继续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要充分利用好全国农村 改革试验区这块牌子,围绕市委深化改革的部署安排,深入推进“四个一”为重点的农村综合改革。一是创新一套经营机制。将“公司+现代家庭农场”、“公司+理事会+农户”、“合作社+合作社”三项机制适度推广至农业主导产业和现代农业园区,并做好试验成果归纳总结。二是营造一个宏观平台,围绕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市目标,以县域为单元推进示范县建设,在硬件设施和机制建设等方面全面实现达标。三是打造一个微观载体。着力抓好生态文明村建设,做到点线面结合同步推进,认真落实今明两年的建设任务,督促建设进度,同时要抓好2014、2015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建设。四是强化一个信用支撑。贯彻实施省政府关于推进农村普惠金融“八项行动”,搭建农村金融发展平台,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增加对“三农”信贷投放,解决农村经济发展资金问题。
(三)加强与兄弟单位的交流学习。全国各地的试验区围绕各自课题在不同领域进行了先行先试,其取得的成功经验值得我市学习借鉴,并结合自身实际加以应用推广,全方位推进我们的农村综合改革。
(四)加大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要以这次会议国家领导和农业部领导充分肯定我市农村改革成果为契机,加大向上争取力度,争取省和国家有关部门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快推进我市农业农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