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员义工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党员义工存在的问题
姜珍妮
1.还没有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目前还有大部分的人对义工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把义工服务等同于一般的做好事,偏重于轰轰烈烈的临时效果。部分义工本身对于义工服务意识不明确,服务中盲从现象比较多。
2.发展的组织化程度有待提高。党员义工队伍还没有形成规模化,社会化格局,组织化程度不高。规模偏小,人数偏少,服务面狭窄,服务时间偏少,达不到全面服务群众的目的。3.服务活动缺乏资金物质支持。尽管党员义工活动都是以“尽己所能,不计报酬,服务社会,帮助他人”的态度来践行奉献精神的,都是纯义务,无报酬的,但义工活动的开展必定要涉及到一些必备资金、物质来作为支撑。但是目前解决的渠道不宽。
4.对党员义工培训力度不够。党员义工服务活动涉及很多专业性较强的领域,要求志愿者应具备多方面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而多数党员义工满腔热情,面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服务项目却束手无策,帮不上忙。同时,由于没有固定的培训经费来源和支撑,导致培训活动难以正常开展,都是“临时抱佛脚”,“蜻蜓点水”似的培训,不深入。此外,由于缺乏有相应培训资质的培训机构承担培训任务,导致一些培训,也是进行零散的、单方面的技术技能培训,难以形成大规模“组团式”的培训,难以提升党员义工的服务素养。
5.对党员义工的激励机制不够健全。虽然可能制定了相应的激励机制,但是在形式和内容上还是不够健全,基本上仅限于发放荣誉证书,没有和党员义工的切身利益挂钩,比如在招考公务员、事业人员招考、企业录用、干部任用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激励手段没有形成,同时其他各行业部门缺乏应有的配合和具体的配套措施,激励效果不明显。使部分党员义工因为种种原因而放弃服务,不能够长期坚持下去。
针对党员义工存在问题提出的建议
汪泛
1、加强对党员义工的培训和思想教育。通过对党员义工的思想教育,提高其对义工服务的重视程度和自觉性。让义工服务成为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活动。在义工服务的过程中党员义工也需要及时反省,在服务群众与反省自身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党性修养和思想觉悟。
2、积极组建有规模、有组织、社会化的党员义工队伍。使党员义工真正发挥其的社会服务能力。
3、首先社会各方面应从思想上提高对党员义工的重视,可以成立相关部门专门对党员义工进行管理。正式部门成立之后可以通过向社会做慈善人士筹款的方式募集资金,同时成立相应的基金会确保每一笔资金的正确使用。
4、正式的党员义工的管理部门成立之后,相关部门就可以集结不同专业领域的党员义工,根据专业进行分类并建立完整的党员义工名单库,当遇上专业性较强的群众服务项目时,就可以及时调动有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党员义工,为群众提供专业高效的服务。党员义工基金会建立好后,也可以组织对党员义工进行深入的、专业性的培训,以提高整支队伍的服务能力。
5、可以制定一套完整的对党员义工的激励机制,对表现特别突出、服务意识特别好的优秀党员义工予以开会表彰。在会议上强调党员的带头先锋作用,鼓励党员义工向表现优秀的同志学习,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也可以将党员义工的服务与党员义工的切身利益挂钩,比如在招考公务员、事业人员招考、企业录用、干部任用等方面对优秀的党员义工予以优先考虑。此外,还可以借用媒体的力量表彰优秀的党员义工,积极传递社会的正能量,激励更多的党员加入党员义工的队伍。
第二篇:督导存在问题和建议
三、督导结果
1、宣传情况,广播宣传1天共1次,悬挂标语2幅,张贴宣传画3张。
2、保存好乡卫生院下发的疟疾防治工作分配计划。
3、使用规范门诊日志
4、发热病人进行登记,内容完整
5、血片采集登记、符合三热病人采集
6、按时间完成当月血检任务
7、血检送检单填写规范、内容完整、采集对象真实
8、采集血片及时上交。
三、存在问题
1、乡、村三级人员和经费均投入不足,给此项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较为难度,特别是村级卫生人员的报酬低。
2、基层卫生组织条件差,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村卫生室人员不能得到全面系统的业务培训,给此项工作的指导和开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3、外出打工人员较多,管理混乱。四,建议
1、村医多进村入户、多与村干部联系。
2、加大宣传力度。
3、加强业务学习。
本次得到了乡人民政府,各村支两委的大力支持,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下一疟疾防治工作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第三篇: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 规划管理体制不尽统一。
由于原城乡规划局从建设委员会独立时间较短,沿沿原来的管理体制。未能将城市规划和原
居巢区范围内二城镇进行统一—管理,存在规划只管理原巢湖市城区内的规划,且不包括经济开发区和民营经济园区规划,只是例行发证。规划编制和项目管理由开发区和民营经济园区管理,城市规划控制区之外的—湖及各乡镇由原居巢区城乡建设局管理,城区内么人建房由原区规划分局——及批后管理,市规划局审批,经济技术开发区不但管理区内的工业项目,还对行政区规划内的经营性项目,温泉度假区规划及项目进行统计管理。管理体制不烦的问题建议成立规划管理机构统一管理。
2.规划编制基础资料缺乏。
自2005年6月之后至今来再进行地形测绘的城市规划区内原来地形图参数资料不能反映城
市建设情况,乡镇几乎没有比例尺较出的地形资料,建议尽快进行测绘,以满足规划编制和建设管理需要。
3.城市及市区内矿山开采对山体及城市周边环境破坏较为严重,建议应封闭矿山,禁止开采
并进行环境恢复。
4.城市监察管理在原规划局,建议按合肥市管理模式由综合执法局统一管理。
规划编制建议:
1.巢湖市概念性总体规划尽快编制,重新明确城市性质、规模、发展方向。
2.巢湖市近期建设规划在概念性总规之后明确近五年规划建设范围。
3.尽快完成《高铁沿周边地段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以利于正在建设的高铁项
目衔接配套。
4.编制概念性总规之下的各专项规划及重点片区控规。
5.尽快编制自2010年以后因路桥大会战而拆迁需安置的安置点修建性规划及审批(由于
及需安置的面积较大,户数较多,具体由原城投公司实施与管理)。
第四篇: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人力资源建设相对滞后。
一是人员编制和总量不足。全县卫生系统共核定事业编制2277名,实有人员2813人,在编人员1831人,临聘人员982人,其中:县属单位编制1177名,在编851人,临聘人员610人(其中:县医院编制800人、在编504人、临聘409;中医院编制260人、在编250人、临聘153人;保健院编制45人、在编42人、临聘46人;疾控中心编制50人、在编48人、临聘2人;卫生监督所编制14人、在编14人);基层单位编制1100人、在编970人、临聘372;全县总临聘人员占到总人员的三分之一以上,因编制紧,无法解决人员身份问题。随着医改的推进,县医院按照三甲医院1000张床位标准应配人员编制1600人;中医院按照二级综合医院300张床位标准应配人员编制450人;疾控中心按《重庆市卫生资源配置标准》每千人配置0.14人下限指标应配人员编制126人;保健院《重庆市卫生资源配置标准》每千人配置0.12人下限指标应配人员编制108人;卫生监督所《卫生部关于切实落实监管职责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的意见》规定每万名常住人口配备1-1.5人标准应配人员编制75人;基层单位按照《重庆市卫生资源配置标准》每千人配置
1.4人指标应配人员编制1300人。全县总的编制和人员数量严重不足。
建议:为适应医改工作的要求和工作任务的有效落实,按照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和要求,增加核定医疗卫生机构的编制数量。特别要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倾斜,适时以灵活的方式解决临聘人
员入编问题。
二是人员结构不合理。在人员配置上县属单位人员数量超过了50%以上;在学历结构上本科及以上学历只占23.7%,专科学历占39.8%,中专及以下学历还占36.5%;在职称结构上高级职称占7.4%,中级职称占24.1%,初级职称及以下占68.6%;在年龄结构上41-45岁占14.4%,46岁及以上占28.1%,人员配置不平衡、学历偏低、职称偏低,年龄结构老化,人员素质不高致全县服务能力不足,服务水平不高。
建议:灵活进人渠道,保持各医疗卫生机构每年及时招录各类专业技术人员。适时调整招录方式,考试招聘不分具体招聘单位报名,考生根据考试总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选择招录单位。完善人才培养方式,建立专项培训基金,支持对基层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到县级医院免费培训。
三是人才引进难。近几年来虽引进了一些卫生人才,但高层次人才、学科带头人、专业人才总量偏少,与相邻区县同级医院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政府虽出台了《梁平县高层次人才奖励办法(试行)》,但落实政策还有一定难度,主要是承接高层次人才载体不多、留住人才环境不够优、机制体制不够灵。到校招收的大学本科毕业及研究生到单位工作不到半年或一年自动辞职,有的在外地进修学习回来才刚刚发挥作用,因薪酬较低,被上级医院挖去。致使招聘培养成本高,效率低。再加上岗位设置不够合理,使专业技术人员职称上不去。又加上,全市各区县竞相挖人才,已引进的部分也面临外流之忧。
建议:在人才引进方面,进一步细化高层次人才奖励措施,便于灵活和可操作性,建立对于引进到基层卫生院普通高校全日制本科生、中级以上职称、临床医学及急需专业人员给予一定的引进费,对到偏远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在转正定级确定工资时参照老少偏穷地区标准提高薪级工资标准。拓宽接纳载体,以优势项目为载体,形成优势项目带动人才引进培养的态势。形成项目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有效对接,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第五篇:行政处罚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关于行政处罚的现状和建议
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报送行政执法情况的通知》(豫政法„2011‟40号)要求,现将我市行政处罚的现状和建议报告如下:
一、行政处罚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通过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应当说市县两级政府所属行政执法部门都能树立依法行政、执法为民的思想,严格履行法定职责,办理行政处罚案件都能遵循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程序合法,手续完备,处理恰当,但是我们在对行政处罚案卷评查过程中发现,行政处罚程序及实体处理上仍存在不少瑕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政处罚的威信和依法行政进程的推进。
(一)行政处罚的证据存在瑕疵。有的询问笔录、调查笔录等在改动处未经被调查人捺手印,在尾部没有被调查人签字(即无“看过,同我说的一样”或者“以上情况属实”的字样),有的未注明调查时间、地点;有的行政机关在实施没收、扣押后没有制作没收、扣押清单,即使有没收、扣押清单的也未记载扣押物品的品名、数量、状态或者没有当事人签字确认;有的行政处罚案卷,只有询问笔录,没有其他证据;有的将照片作为证据,但未用文字加以说明,使人
不明白你要证明什么;有的帐册复印件,未经提供者签注“与原件核对无误”字样并加盖印章确认。
(二)行政处罚的步骤存在瑕疵。有些行政处罚案件未经立案审批就进行调查,或者调查取证之后不制作、送达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还有的执法文书由他人代收,但不说明代收人与当事人的关系。
(三)行政处罚的告知存在瑕疵。执法时不出示执法证件;处罚书上告知当事人复议和起诉的期限也不是法律规定的时限;有的罚款几万、几十万元不告知听证权利,甚至还有先决定后调查的或者根本不调查就直接罚款的;一些执法单位未按照省政府要求在询问笔录、听证笔录、案件调查终结报告、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等行政处罚文书中体现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标准内容。
(四)行政处罚的执行存在瑕疵。个别基层执法单位要求行政相对人将罚款直接交到**站、**局,这说明这些单位没有执行罚缴分离制度;有的执法单位罚款收据不是正规票据,而是一张白条。
(五)执法的方式、方法存在问题。极个别执法单位,至今仍在暗地规定罚款、收费指标,完不成规定任务的要被扣工资、奖金,所以执法人员态度蛮横,乱罚款、乱收费,遇到老百姓申辩就采取恶劣手段,严重侵害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
二、行政处罚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剖析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
(一)部分行政执法人员对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执政为民的意识比较淡薄,工作缺乏主动性,责任不到位,作风不细致;
(二)一些行政执法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尚未完全掌握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在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上把握不准;
(三)部分行政机关执法人员存在重实体轻程序的现象,操作流程过于简单化,导致程序不当和违法;
(四)行政执法监督机制不健全,导致对违法行政行为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深化认识,提高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自觉性。行政执法机关要进一步提高对依法行政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把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统一到严格执法、理性执法行为上来。严格执法就是行政执法主体在执法过程中,从立案前的审查到案件执行完结,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程序、每一个步骤都应当严格遵守法律的规定,从行政执法理念到行政执法行为都应当符合法律的要求。行政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应当具有强烈的守法意识。理性执法就是具体执法人员操作的行政执法过程中需要理性,特别是要需要理性地处理好合法性与合理性冲突和自由裁量权行使两个问题。
(二)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知识的培训,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切实提高执法人员的职业素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行政执法队伍是解决行政执法中存在问题的最有效方法。提高行政执法人员在办理具体案件过程中的普法能力,是改善执法外部环境的有效途径。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具体的执法过程应当是一次普法教育的过程,而且是最直接、最具体、最能触击灵魂的普法教育,行政执法人员应当抓住这一机会进行普法教育,从而为改善执法环境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而行政执法过程中普法教育最直接的表现是执法人员本身素质的展现。
(三)坚持实体、程序并重,严把案件质量关。程序是实体公正的保障。行政机关不但要重视对案件处理实体上的适用,也要重视对案件处理程序上的把握。办理行政执法案件,一定要从事实上、证据上、处理的程序和结果上、适用的法律法规上严格把关,确保行政执法案件质量,以减少和避免在行政诉讼中败诉。
(四)落实责任,增强执法人员责任心。没有责任的行政执法机制,是不完善的执法机制,要解决行政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落实执法责任是一个可以选择的途径。在执法过程中落实责任,要让执法人员明确责任不是行政执法数量上的指标,更不是行政执法经济利益指标,而是行政执法效率上的指标,行政执法达到社会效果的指标。强化责任制考
核。执法监督机关和执法机关要建立行政机关责任人考核制度,把依法行政作为行政机关一把手政绩量化考核;要健全行政执法人员责任制,把执法人员工作的好坏与对个人的奖惩挂钩,增强执法人员责任心。
(五)落实监督制度,促使行政处罚权公平公正行使。严格落实行政处罚案件评查、重大行政处罚备案、行政处罚检查、违法处罚责任追究等行政执法制度;畅通行政复议渠道,发挥行政复议的行政层级监督作用,完善行政处罚投诉机制,发挥纪检监察部门行政效能监督作用,适时曝光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发挥媒体监督作用,促使行政处罚权公平公正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