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赏析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赏析
陆游
僵(jiāng)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shù)轮台。
夜阑(lán)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县)人。南宋大诗人。绍兴(高宗赵构年号)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打击,被除名。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曹任镇江、隆兴通判(地位略次于州、府长官)。乾道六年(1170)入蜀,任夔州通判。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金,充实军备;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
陆游是我国古代诗人中创作数量最丰富的一个,今存尊9000余首。内容极为丰富,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感情。《关山月》《书愤》《示儿》等篇一直脍炙人口,文章也很出名。作品辑在《陆游集》中。
【解题】
这首七言绝句选自《陆游集》卷二十六。
陆游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此诗作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十一月四日当时诗人已经68岁,虽然年迈,但爱国热情丝毫未减,日夜思念报效祖国。诗人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在现实中已不可能实现,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触景生情,由情生思,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感情深沉悲壮,凝聚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激情。原题有两首诗,这是其中的第二首。
【注评】
僵(jiāng)卧孤村不自哀,僵卧:挺直躺着,形容年迈,行动不灵便。僵:僵硬。孤村:孤寂荒凉的村庄。不自哀:不为自己悲哀。○自身凄凉孤苦而壮心不已。
尚思为国戍(shù)轮台。
尚:副词,还,仍然;表示事情的继续或残存状态。思:想着,想到。为:介词,为,为了;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戍轮台:守卫边疆。戍:防守,守卫边疆。轮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县,汉武帝时曾在那儿屯田驻兵,这里借用来指代边疆。○“尚思”二字表明“为国戍轮台是夙愿,由来已久,年虽老而情志愈笃,照应上句“不自哀”。
夜阑
(lán)卧听风吹雨,夜阑:夜深。阑:残尽。卧听:躺着听。风吹雨:风雨交加,和题目中“风雨大作”相呼应;当时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风吹雨”也是时局写照,故诗人直到深夜尚难成眠。○写诗人忧思之深。
铁马冰河入梦来。
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冰河:冰封的河流,指中原地区的河。○忧思之深,化而为梦,可见精诫。照应第二句“戍轮台”。
【简析】
这首诗以“痴情化梦”的手法,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向读者展示了诗人的一片赤胆忠心。
诗的开头两句,意思紧密相联:“僵卧孤村不自哀”述访了作者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尚思为国戍轮台”是对“不自哀”这种精神状态的解释,前后照应,形成对比。“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作者此时凄凉的境遇。“僵”字写年迈,写肌骨衰老,“卧”字写多病,写常在床蓐(rù,草垫子):“孤”字写生活孤苦,不仅居处偏僻,而且思想苦闷,没有知音;“村”写诗人贫困村居,过着荒村野老的凄苦生活。四字写出了作者罢官回乡后处境寂寞、窘迫、冷落的生活现状。笼罩着一种悲哀的气氛,让人十分同情。但接下去“不自哀”三字情绪急转,又现出一种乐观豪放之气。诗人对自己的处境并不感到悲哀,贫病凄凉对他来说没有什么值得悲哀之处;诗人自己尚且“不自哀”,当然也不需要别人的同情。他需要什么呢?他需要理解,理解他终生不渝的统一之志,理解他为这个壮志奋斗的一生,理解他的满腔热血、一颗忠心,就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的精神状态。这两句诗是诗人灵魂和人格的最好说明山河破碎,国难当头,自有“肉食者谋之”,诗人何必多此一举呢?另外,诗人不正是因为“喜论恢复”、热心抗敌才屡屡受打击,最后罢官闲居的吗?作为一个年近七旬的老人,他一生问心无愧,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尽到了自己的责任,而今后国运如何他可以毫不负责。其次,虽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诗人作为年迈多病的老人也已不能承担报国杀敌的义务了。作为一个既无责任也无义务的七旬老人仍有“为国戍轮台”的壮志,这就不能不让人肃然起敬慷慨扼腕。相比之下,那些屈辱投降的达官贵人和苟且偷生的人,他们承担着责任和义务却无心复国,不就十分渺小和可鄙了吗!“夜阑卧听风吹雨”紧承上文。因“思”而夜阑不能成眠,不能眠就更真切地感知自然界的风吹雨打声,由自然界的风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由国家的风雨飘摇自然又会联想到战争的风云、壮年的军旅生活„„这样听着、想着,辗转反侧,终于幻化出一幅特殊的梦境:“铁马冰河”。
俗语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铁马冰河入梦来”正是诗人日夜所思的结果,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英雄气概。这也是一代志士仁人的心声,是南宋时代的民族正气。岳飞有“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的词句;辛弃疾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情;张元干有“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同样魂牵梦萦的语言。„„这些不朽的精神构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魂”。
【字词句基础知识举要】 僵
“僵”是个形声字,从人殭声,与“偃”同义,是向后仰倒,而“前仆后继”的“仆”是向前倒,与此词倒的方向相反。后来引申用来指“不动不朽”,即“僵硬”的意思,后来此义又造“殭”字表示,但人们仍习惯用“僵”字。诗中“僵卧孤村不自哀’’的“僵”是“僵硬挺直”的意思,形容不
戍
“戍”是个会意字,从人持戈,本义是“守边”。所以,古代的边防战士称“戍卒”;也指一般的驻扎、守卫。诗中“尚思为国戍轮台”一句,可理解为“防守”、“守卫”。
阑
“阑”是个形声字,从门柬声,本义是“门遮”,即“门的遮蔽”,门前的栅栏。后来引申为•“栏杆”,“栏”字始作“阑”,后加“木”为“楣”,简化为“栏”。阑由“遮止”的意思引申为“残尽”、“停止”的意思。诗中“夜阑卧听风吹雨”中的“夜阑”是“夜将尽”的意思,形容彻夜难眠。现在成语有“夜阑人静”。
第二篇:古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赏析
古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赏析
原文: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
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注释:
僵卧:直挺挺躺着。这里形容自己穷居孤村,无所作为。僵:僵硬,僵直。
孤村:孤寂荒凉的村庄。不自哀:不为自己而感到悲伤,不为自己哀伤。
尚:副词,还,仍然;表示事情的继续或残存状态。
思:想着,想到。为:介词,为,为了;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
戍轮台:在新疆一带防守。戍(shù),守卫。轮台,现在的新疆轮台县,汉代曾在这里驻兵屯守。这里泛指北方的边防据点。
夜阑:夜深。阑:残尽。
卧听:躺着听。
风吹雨:风雨交加,和题目中“风雨大作”相呼应;当时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风吹雨”也是时局写照,故诗人直到深夜尚难成眠。
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冰河:冰封的河流,指北方地区的河流。翻译:
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
深夜里,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赏析:
这首诗是绍熙三年(1192)十一月陆游退居家乡山阴时所作,是年六十八岁。这首诗的大意是:我挺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自己并不感到悲哀,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就梦见自己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同陆游的许多爱国诗篇一样,这首诗充满爱国豪情,大气磅礴,风格悲壮。当诗人在六十八岁高龄,一身病痛,孤独地躺在荒凉的乡村里,他会想起很多往事。人生匆匆近百年,回首过往,感慨颇多,幼年时的理想,青年时的挫折,中年时的抱负,老年时的失意都会像过眼烟云一样在心头闪现。
少年时在家庭中父亲对自己的爱国主义熏陶,和自己“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气,青年时科举考试时因才华过人而导致被权臣除名的挫败,中年时,短暂军旅生活的体验和出任朝廷重臣的踌躇满志,老年时作为主战派,受投降打击排挤独居乡村的凄凉寂寞,都会带着深深的山河破碎家国飘摇的烙印,一齐向心头袭来。
当时,金人南侵,宋朝丢失了大半壁江山,诗人由于主张对金作战而被罢官回乡,僵卧孤村,失意之思,经历之悲,病体之痛,家国之愁,似乎已穿越岁月时空,飘飘悠悠,在身边蔓延。然而,诗人并没有沉浸在悲愁中,诗人笔锋一转,写出了“僵卧孤村不自哀”,这“不自哀”三个字,便把个人之失,一己恩怨,小我之痛,暂且放在一边。是啊,在山河破碎,家国沦落,半壁江山尽陷金人的铁蹄之下面前,个人的得得失失又算得了什么呢?接着一句“尚思为国戍轮台,”一扫低落的情绪,磅礴之气,报国豪情便跃然纸上。
这种磅礴之气报国豪情伴随了陆游的一生,当南宋皇帝偏安江南,朝中士大夫纷纷在江南的小桥流水中风花雪月、吟诗颂词之时,陆游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北伐,无时无刻不在渴望着祖国的统一,虽屡受投降派的谗毁排挤,始终矢志不移。
如今眼看家国飘摇,山河破碎,虽已病痛缠身,保家卫国的理想不渝,爱国激情始终在胸膛内涌荡,铁马冰河的梦想会在病痛的头脑中出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诗人在风雨洒落的夜晚,做梦都在想着,一身戎装,骑着战马,跨越北国冰封的河流,同敌人在疆场厮杀。对于一个伤病缠身的老人,在将近古稀之年,犹有如此豪迈的梦想,真是可歌可叹。在他的这种豪迈的梦想之下,激荡的该是怎样的激情与豪情?
这是怎样的一个梦啊,没有和平,有战场、厮杀、呐喊,他也许曾梦到过李广站在冰河边长啸,也许曾梦到过卫青在最前线厮杀,可能还梦到过霍去病在敌区的纵深处驰骋,这些令匈奴丧胆,在疆场上建功立业的人,是他追寻的榜样。
在他心中,大丈夫不能像李广、卫青、霍去病一样建功立业,青史留名,若得以快马扬鞭,纵横北国冰河,收复失地,虽不能留名千古,亦无憾。
是梦,而非梦,这是诗人现实中的理想在梦中的体现。
然而眼睁睁地看着“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纵然有万千豪情,满腹才华,却不能在现实中施展,收复失地的理想不能在现实中立足,这又是一种怎样的悲哀?是怎样一种让人抑郁不乐的心情?
在荒凉孤村的夜晚,听北风萧萧,淫雨洒落,铁马冰河只能在梦中相见,空有一腔抱负而不能施展,如此以来,家国之愁又多了一层,无法收复旧山河的惆怅又增添了几分,风雨飘摇中的南宋王朝似乎更加岌岌可危。
整首诗,作者的满腹愁绪就这样通过大气的笔触一一展现,现实的理想就这样借助厮杀的梦境去实现,较少卿卿我我,无病呻吟。就连自身的病痛,大自然的凄风苦雨,也在老而不衰的爱国激情中,在铁马冰河的梦想中,变轻变淡,最终成为一种似有若无的陪衬,使得整首诗洋溢着一种豪迈悲壮的风格,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种豪迈悲壮之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永远给人以鼓励和激励。
这首诗在我国古代所有的爱国诗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古典诗歌史上写下了积极厚重的一笔,也以豪迈和悲壮的风格为浩如烟海的诗歌海洋增添了独特的色彩,并以其永恒的魅力永远影响着后人。
第三篇: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赏析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赏析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赏析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夹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语文
数学
英语
科学
音乐
体育
美术 信息技术
思想品德 语文
数学
英语
历史
地理
物理 音乐
体育
美术
化学
生物
日语 俄语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思想政治 语文
数学 英语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日语
俄语 音乐
体育 美术 数学B版 信息技术
教师中心
学生中心地图
中语论坛
活动中心网刊栏目
《人民语文》
当前位置:首页>>初中语文>>教师中心>>个人专辑>>中语室专辑>>熊江平>>文学教学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赏析
陆游 【作者介绍】 见《游山西村》。【解题】
这首七言绝句选自《陆游集》卷二十六。
陆游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此诗作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十一月四日当时诗人已经68岁,虽然年迈,但爱国热情丝毫未减,日夜思念报效祖国。诗人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在现实中已不可能实现,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触景生情,由情生思,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感情深沉悲壮,凝聚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激情。原题有两首诗,这是其中的第二首。【注评】
僵(jiāng)卧孤村不自哀,僵卧:挺直躺着,形容年迈,行动不灵便。僵:僵硬。孤村:孤寂荒凉的村庄。不自哀:不为自己悲哀。○自身凄凉孤苦而壮心不已。
尚思为国戍(shù)轮台。
尚:副词,还,仍然;表示事情的继续或残存状态。思:想着,想到。为:介词,为,为了;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戍轮台:守卫边疆。戍:防守,守卫边疆。轮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县,汉武帝时曾在那儿屯田驻兵,这里借用来指代边疆。○“尚思”二字表明“为国戍轮台是夙愿,由来已久,年虽老而情志愈笃,照应上句“不自哀
”。
夜阑(lán)卧听风吹雨,夜阑:夜深。阑:残尽。卧听:躺着听。风吹雨:风雨交加,和题目中“风雨大作”相呼应;当时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风吹雨”也是时局写照,故诗人直到深夜尚难成眠。○写诗人忧思之深。
铁马冰河入梦来。
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冰河:冰封的河流,指中原地区的河。○忧思之深,化而为梦,可见精诫。照应第二句“戍轮台”。【简析】
这首诗以“痴情化梦”的手法,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向读者展示了诗人的一片赤胆忠心。
诗的开头两句,意思紧密相联:“僵卧孤村不自哀”述访了作者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尚思为国戍轮台”是对“不自哀”这种精神状态的解释,前后照应,形成对比。“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作者此时凄凉的境遇。“僵”字写年迈,写肌骨衰老,“卧”字写多病,写常在床蓐(rù,草垫子):“孤”字写生活孤苦,不仅居处偏僻,而且思想苦闷,没有知音;“村”写诗人贫困村居,过着荒村野老的凄苦生活。四字写出了作者罢官回乡后处境寂寞、窘迫、冷落的生活现状。笼罩着一种悲哀的气氛,让人十分同情。但接下去“不自哀”三字情绪急转,又现出一种乐观豪放之气。诗人对自己的处境并不感到悲哀,贫病凄凉对他来说没有什么值得悲哀之处;诗人自己尚且“不自哀”,当然也不需要别人的同情。他需要什么呢?他需要理解,理解他终生不渝的统一之志,理解他为这个壮志奋斗的一生,理解他的满腔热血、一颗忠心,就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的精神状态。这两句诗是诗人灵魂和人格的最好说明山河破碎,国难当头,自有“肉食者谋之”,诗人何必多此一举呢?另外,诗人不正是因为“喜论恢复”、热心抗敌才屡屡受打击,最后罢官闲居的吗?作为一个年近七旬的老人,他一生问心无愧,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尽到了自己的责任,而今后国运如何他可以毫不负责。其次,虽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诗人作为年迈多病的老人也已不能承担报国杀敌的义务了。作为一个既无责任也无义务的七旬老人仍有“为国戍轮台”的壮志,这就不能不让人肃然起敬慷慨扼腕。相比之下,那些屈辱投降的达官贵人和苟且偷生的人,他们承担着责任和义务却无心复国,不就十分渺小和可鄙了吗!“夜阑卧听风吹雨”紧承上文。因“思”而夜阑不能成眠,不能眠就更真切地感知自然界的风吹雨打
声,由自然界的风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由国家的风雨飘摇自然又会联想到战争的风云、壮年的军旅生活„„这样听着、想着,辗转反侧,终于幻化出一幅特殊的梦境:“铁马冰河”。
俗语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铁马冰河入梦来”正是诗人日夜所思的结果,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英雄气概。这也是一代志士仁人的心声,是南宋时代的民族正气。岳飞有“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的词句;辛弃疾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情;张元干有“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同样魂牵梦萦的语言。„„这些不朽的精神构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魂”。【字词句基础知识举要】 僵
“僵”是个形声字,从人殭声,与“偃”同义,是向后仰倒,而“前仆后继”的“仆”是向前倒,与此词倒的方向相反。后来引申用来指“不动不朽”,即“僵硬”的意思,后来此义又造“殭”字表示,但人们仍习惯用“僵”字。诗中“僵卧孤村不自哀’’的“僵”是“僵硬挺直”的意思,形容不 戍
“戍”是个会意字,从人持戈,本义是“守边”。所以,古代的边防战士称“戍卒”;也指一般的驻扎、守卫。诗中“尚思为国戍轮台”一句,可理解为“防守”、“守卫”。阑
“阑”是个形声字,从门柬声,本义是“门遮”,即“门的遮蔽”,门前的栅栏。后来引申为·“栏杆”,“栏”字始作“阑”,后加“木”为“楣”,简化为“栏”。阑由“遮止”的意思引申为“残尽”、“停止”的意思。诗中“夜阑卧听风吹雨”中的“夜阑”是“夜将尽”的意思,形容彻夜难眠。现在成语有“夜阑人静”。
2006-10-17
下载:
【上一篇】《浣溪沙》赏析 【下一篇】《陋室铭》赏析
第四篇: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案
1.导入
师:同学们,毛主席曾在《沁园春-雪》中这样写道:“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是啊,古往今来,无数中华儿女为了巨龙的腾飞谱写出一首首壮丽诗篇。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小学中已学过陆游的一首诗《示儿》
2.师: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便是宋代爱国诗人陆游的名作(板书课题)写这首诗时,他已年近70。3.师:通过四个活动来学习这首诗。
4.师: 时空隧道之门已打开让我们一起进入去看看诗人,他的处境如何?
5师:陆游满怀爱国之心,率领将士们在沙场驰骋,却处处受到当权派的排挤,最终被罢官归隐。壮志难酬之际,亲眼目睹南宋王朝面临强敌入侵,国土沦丧,政权摇摇欲坠的处境,将满腔爱国热忱和悲愤之情化为豪壮诗句.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这首诗歌。——(课件出示古诗,进入模仿秀活动 生试读 师范读)
6.,师:这短短的28个字浓缩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读到之人无不为之动容。让我们一起去聆听诗人的心声和诗人进行心灵的碰撞。师:
1、为什么作者是“僵卧”?
2、为什么作者在“孤村”?
3、作者没有自哀,那么他在“哀”什么?
4、作者“思”的是什么,表现什么情怀? 7.师: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诗人在风雨洒落的夜晚,做梦都在想着,一身戎装,骑着战马,跨越北国冰封的河流,同敌人在疆场厮杀。写的是梦境,下面我们进入牛刀小试的活动
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把自己印象深刻的梦境写出来 8.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陆游的诗歌;了解了陆游的忧;感受了陆游的思。一位老人年迈之时,想着为国戍轮台,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弄潮儿,该怎么做,老师认为曹操《龟虽寿》中的诗句可以作答
9.作业搜集有关 “爱国主义”题材的诗
第五篇:教案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重点难点]
1、重点:背诵默写诗歌。
2、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中华文化丰厚博大,而古诗便是这文化长河中的一颗瑰宝。今天我们继续再学习一首陆游的古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板书课题)写这首诗时,陆游已年近70。
2、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是用什么方法学习古诗的?(知诗人 明诗意 悟诗情 诵古诗)师:本节课我们继续运用这种方法学习古诗。
二、知诗人,初步朗读。
1、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有关陆游的资料,谁来介绍一下。
2、要想学懂这首诗,还需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谁课前有所了解?
陆游自(1189)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此诗作于(1192)十一月四日。当时诗人已经68岁,虽然年迈,但爱国情怀丝毫未减,日夜思念报效祖国。诗人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在现实中当然已不可能实现,于是,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触景生情,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
3、指名朗读。除了读正确还要读出节奏。
4、学生练习朗读,指名汇报朗读效果
5、齐读,读出节奏。
三、明诗意。
1、师:这短短的28个字浓缩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读到之人无不为之动容。你们能借助课前预习以及自己的理解,在小组内讲讲这首诗的意思吗?
2、小组汇报。
3、带着你的理解一起朗读这首诗。
四、悟诗情。
1、出示图片。此时此刻,陆游拖着病体躺在冰冷的床上,他听到了什么?他会想些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
出示地图,了解南宋背景。
你感觉陆游是个什么样的人?
2、出示资料,感受陆游的爱国之情。
陆游是个爱国志士,从小就受到父亲的爱国主义教育,所以爱国热情深深扎根在他的心里。中年入蜀抗金,48岁时投身军旅生活,率领将士们在沙场驰骋。短暂军旅生活的体验和出任朝廷重臣的踌躇满志,使他对祖国收复失地的愿望更加强烈。
指名朗读,读出爱国的悲壮之情。
3、补充资料,感受内心强烈的悲愤。
老年时作为主战派,受投降派打击排挤,退居家乡,凄凉寂寞。看着山河破碎,国家飘摇却报国无门,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
这有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悲愤、痛心、渴望)
指名朗读。
4、诗人在六十八岁高龄,一身病痛,孤独地躺在荒凉的乡村里,他会想起很多往事。幼年时的理想,青年时的挫折,中年时的抱负,老年时的失意,都会像过眼烟云一样在心头闪现。他亲眼目睹南宋王朝面临强敌入侵,丢了半壁江山,政权摇摇欲坠,便将满腔爱国热忱和悲愤之情化为豪壮诗句——(课件出示古诗,学生读)
五、情感升华。
师:吟动人诗篇,品诗中深情。这首诗给了我们极大的震撼。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六、小结
师:同学们,如今我们的祖国经济腾飞,国力强盛,人民团结奋进。在这样和平安定的年代里,你们该怎么做呢?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努力学习,为振兴中华打好坚定的文化基础。愿同学们早日成才。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学反思
诗人陆游所处的南宋距今八百多年,那么如何引领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呢?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着重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结合写作背景,挖掘主旨。
诗必有感而发,优秀的诗作都是诗人感情被现实生活激发点燃后抒写的。本诗作者满怀报国之志,却壮志难酬,被罢官归隐,年老体弱之际报国之心仍矢志不移。了解了时代背景,学生才能深入的体会作者的爱国热忱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二、引导学生发挥想像,体会诗的意境。
古诗中的思想感情一般表现得比较含蓄。教学时,必须启发学生逐句逐段地进入诗中所描写的意象中去感受,去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怎样才能进入意境呢?这就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现象,引发学生体验、感受、联想和想像,从而拉近古代和现代的距离,赋予古诗文以新的生命力,如鱼之江海中,自有无穷乐趣,而后发现情致理趣所在。所以教学中,我充分借助多媒体的感性渲染,启发学生大胆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诗人陆游的强烈爱国之心。
三、反复吟咏,从感性意象到达理性领悟。
学习古诗必须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首先要使学生对诗歌充分感知,通过诵读,在头脑中想像,逐步形成诗歌所表达的整体形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道理就在于此。感知阶段过后,则要使情景完美统一,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上升到对诗歌的理性认识。诗人深夜醒来,聆听着风吹雨打的声音,是什么心境?由此可能会想到什么?从而也能体会南宋王朝正处于风雨飘摇的危险处境,诗人忧国忧民,夜不能寐,学生的表情肃穆,朗读的语气也变得沉重起来。
不过很显然,以上几种方法不是相互孤立的。每一首古诗的教学都要综合应用多种方法,学生才会理解接受。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寻求最佳的教学思路,多角度、多层次地鉴赏,有的放矢,让学生发现作品的审美价值,从中悟出诗歌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教学法评价
张亚丽老师的“诵、品、赏”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法,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与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是值得肯定的。
一、诵是学习古诗的基础。
学习任何一首古诗都离不开扎扎实实地诵读,诵读是读懂、读透的前提。这一节课上,张老师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朗读,分别是:第一个层次是初步朗读——知诗人,这个环节的读,是让学生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味;第二个层次是再次朗读——明诗意,这个环节的读,让学生在读诗之后,小组内交流诗意,达成共识后再次朗读,在读中一次一次丰富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第三个层次是融情朗读——悟诗情,这一次朗读,教师融入了图片、资料,让学生体悟到陆游的爱国情感。可以说这三个层次的诵读,是逐步深入,逐步推进的,引领学生一次又一次将古诗读透彻、读丰满。而每次的读的形式有略有所不同,自由读、赛读、朗读、默读、互读、齐读等等,读的层次不一样,读的深度不一样,读的形式也不一样。这样的诵读既形式多样,不觉得枯燥无味,又使教学有效果,可以说张老师教学有方。
二、品是学好古诗的关键。这节课上,张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在充分地朗读之后,小组交流,品味古诗所蕴含的大意。在全班交流中,不断引导,纠正,让学生品悟到了古诗的大意。再有,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陆游躺卧在病床上衰老的样子,感悟陆游的志在千里;对比南宋与北宋疆土的地图,感悟陆游的拳拳报国之心;融入陆游军旅生活的资料,深入感受陆游与国家的感情之浓。这些图片和资料的补充,无不帮助学生品析作品,感悟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这些手段丰富了学生对人物的认识,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赏是感悟古诗文化精髓的有效途径。
中国的古诗犹如一幅优美的画卷,值得我们细细欣赏。而这首爱国诗篇少了优美,却多了一些悲壮,那么这样的诗该如何引导学生去欣赏?张老师定位陆游那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可贵品质进行深入挖掘,引导学生感悟陆游的精神可贵。由于当时的背景距离现在久远,学生很难触摸到人物的内心,甚至难以理解。教师在教学时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走近陆游的时代,走进陆游的心里。这节课,教师通过陆游及当时朝代背景资料,补充地图、人物图像,一次一次将人物形象和情感丰满地再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拳拳报国之志。这爱国情感不论是何时都是我中华民族的灵魂与精髓,值得学生品味、感悟、欣赏,所以最后,张老师还拓展了爱国诗句让学生去诵读、欣赏。整节课,学生逐步融入到了爱国的情感中,赏到了中华民族可贵的品质。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张老师的“古诗诵·品·赏”教学法,在教学探索之路上取得了一些成果,希望我们今后能在古诗教学中提炼出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推动语文教学改革发展,推动国学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