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古代经典

时间:2019-05-15 03:52: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诵读古代经典》,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诵读古代经典》。

第一篇:诵读古代经典

诵读古代经典,濡养国学情怀 吉林舒兰二十中 张茗春

初中阶段是学生记亿力较强的时期,学生在这一阶段应大量阅读和背诵优秀作品,为以后学习工作和精神成长打基础。经典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她内容广泛,语言精辟,思想深邃。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使学生阅读经典,亲近书籍,享受阅读的乐趣,对于帮助学生打好语言文字功底,增强文化底蕴,陶冶高尚的情操,获得智慧的启迪,提升人文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经典阅读,也能推动书香班级建设,形成书香校园。

一、指导思想:

为丰富校园文学生活,陶冶高尚情操,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经典的兴趣,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在日益复杂的语言环境中开辟一方净土,奠基学生丰盈的精神家园,实现文以怡情,文以载道,文以继薪,特开展本活动。

二、活动主题及目标

主题:诵读古代经典,濡养国学情怀 目标:

1、通过经典诵读,使师生认识并了解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思,最终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2、通过经典诵读,可以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思维能力。

3、全校形成诵读经典的热潮,使校园充满浓郁的书香韵味,推动校园书香文化建设。

三、活动设想

1、根据年级特点确定诵读的内容。七年级以古诗文经典名句为主要内容;八年级以诗词为主要内容,九年级以古文为主。

2、坚持常规与活动相结合。每天利用晨读、课前三分钟进行诵读,形成习惯。在班级和学校两个层面开展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

3、加强指导,做好诵读材料的补充和审定工作。

4、活动时间为2010年9月7日——2010年11月17日

四、活动开展

1、编读。指导学生以小组(每班四组)为单位,按内容要求查阅收集古诗文经典句作,并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汇编某一主题的古诗文:勤学篇、励志篇、报国篇、修身篇,班级汇编,出一期手抄报或是钢笔书法展示。

2、诵读。年级将班级所选诗文汇集到一起,做好选定和补充,印发成册,每生一本,利用晨读、课前三分钟、课后作业的形式进行常规诵读。要以周为单位做好计划,每周班级要评出3-5名诵读之星。

3、赏读。为加深对古诗文内容的理解,领悟情感及思想,以“我最喜欢的一句话、一首诗、一篇文章”为题进行班级的研讨交流,在此基础上,每班推选出五篇稿件参加校征文比赛。学校将获奖篇目集中出一期校刊。

4、赛读。(1)分年级进行文本形式的知识竞赛。

(2)进行班级展示竞赛,由校领导到班按诵读内容进行抽检,每班十人,班级推选两人,抽查八人。两项加在一起为活动总成绩。

(3)举行一次主题为《古诗文经典伴我成长》的演讲比赛。

5、总结表彰。对次活动突出的班级、年级进行表彰。

五、活动保障

1、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召开专项会进行工作布置安排。

2、教导处、政教外联合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做好校、班活动的安排。

3、资金投入。印刷、奖品要有专项资金。

第二篇:诵读古代诗词

观看了章艳老师的公开课视频《爱莲说》和张春老师的《基于“爱莲说”的解读》我对章艳老师通过朗读和质疑讨论来疏通文意有深刻的体会:

一、通过朗读圈点勾画注明疑难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章艳老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圈点勾画出疑难字词,采用小组讨论、质疑问难的方式加以解决。如让学生掌握实词:濯清涟、蔓枝、亭亭净植和一些虚词的用法。这样学生的被动接受转化为自主探究,自然学得主动,学的踏实。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积极领悟和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动力。

二、通过朗读疏通文章大意

教学千法,朗读为本。章艳老师通过对朗读的指导,采用跟读、译读、朗读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质疑,疏通文章大意。整个过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有次序成梯度的把文章大意展现在学生面前,很好的践行了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我深受启迪。我在教学中通过主动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去学习文言文,结果学生只知道字面意思,而不懂文章大意,事倍功半。

三、通过朗读体味文章内涵

《爱莲说》一文区区119个字,但寓意极深。章艳老师根据语文课标的要求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指导学生朗读体味文章。学生多次诵读后能初步了解文章的含义,但对于托物言志的写法和独特新颖的方式的认识无疑是不足的。章艳老师让学生读出作者内心对联的赞美,读出作者对世俗的鄙视与无奈,学生自然体会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今后,我一定用新课标的精神指导教学,以章艳老师的课例为榜样,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知识的接受者为知识的探索者,不辱使命,去迎接语文教学的新天地。

第三篇:继续教育论文一小学古代诗歌诵读教学

浅谈小学古代诗歌诵读教学

忙开完小教师:唐德娇

摘要:诵读是对小学生诗歌启蒙教育最基本,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其作用不仅使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体会诗歌的语言和韵律美,还能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本论文关键词:小学;古诗;诵读;教学

诵读是我国古代语文学习的优良传统,是传统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学工作者应充分重视这一方法的运用。

一、诵读是对小学生诗歌启蒙教育最基本,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最早的诗歌是人们口头吟唱的,诗歌中的音乐因素和其他文学体裁相比,有着更为积极的意义。音乐性是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音乐美又被称为韵律美、声韵美,表现为押韵、平仄、句数、字数、停顿节奏、双声、叠韵、叠字等语音特征的有规律的反复所形成的听觉上的审美感受。

周振甫在《论诵读》中总结了诵读的种种好处,他说:“读时分轻重缓急,恰好和文中情事的起伏相应,足以帮助对文章的了解,领会到作者写作时的情绪;懂得音节和情绪的关系,到写作时,自会采取适宜的音响节奏来表达胸中的情意。”清代程廷祚认为:“古者之于诗,有诵有歌,诵可以尽人而学,歌不可以尽人而能也。”近人黄仲苏认为:“诵就字义言,则为读之而有音节者……”朱光潜说:“歌重音乐的节奏而诵重语言的节奏。”综合各家的理解,我认为诵读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反复地读,熟练到脱口而出,自然成诵。方智范分析到:“诵读是我国语文教育优秀传统中一种有益于积累、有效提高语文能力的好方法,应当适当提倡。诵读是反复朗读、自然成诵,尤其适用于优秀诗文等声情并茂的作品。诵读比简单的朗读更有助于从作品的声律气韵入手,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又不象朗诵那样具有表演性。这一方法有助于积累素材、培养语感、体验品位、情感投入,达到语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目的。”

二、诵读的作用是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体会诗歌的语言和韵律,并受到情感的熏陶

20世纪30年代初,夏丐尊等专家说:“读,原是很重要的,从前的人读书,大多不习文法,不重解释,只知在读上用死工夫。他们朝夕诵读,读到后来,文字也自然通顺了,文义也自然了解了。……”近来学生们大家虽说在学校里“读书”或“念书”,其实读和念的时候很少,一般学生只做到“看”而已。我认为语言学科,不该只用眼和心,须于眼和心以外,加用口及耳才好。读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萧涤非说:“律诗本是一种具有音乐性的诗体,诗人完成一首律诗,往往不是用笔写出来的而是用口吟出来的。对于一首律诗特别是象《秋兴八首》这样的七律的鉴赏,更需要下一点吟咏的工夫。这倒不是单纯为了欣赏诗的音节的铿锵,而是为了通过抑扬亢堕的音节来更好地感受作者那种沉雄勃郁的心情。前人评《秋兴八首》谓„浑浑吟讽,佳趣当自得之‟”这虽然是针对律诗的特点而言,其实何尝不可以看作诵读古代诗歌的共同特色。这种方法似笨拙,实巧妙。它可以使古典作品中的形象、意境、风格、节奏等都铭刻到自己的脑海中,一辈子也磨洗不掉。因而才可能对它们耳熟能详,而理解得十分透彻。

三、展开诵读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诗歌特点予以指导

首先,诵读强调实践性,注重读的过程,遍数多是其基本要求。课程标准从“过程和方法”的维度出发,强调古代诗歌的启蒙教育应突出实践性,在反复的诵读实践中模仿、尝试诵读方法的不同变化,再积累诵读的经验。这个过程不同于以会背为目标的检测。南宋朱熹说:“读之,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叶圣陶说:“吟诵的时候,对于研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所以他要求:“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担,一遍一遍地读来入调,一遍一遍体会亲切,并不希望早一点能够背诵,而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

其次,诵读还要强调诵读的目的性。诵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朗读。“用普通话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列在了每个学段阅读目标的第一条。朗读是指放声读。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诗歌特点予以指导,使学生明白读的目的和要求,表达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和心理变化,注重对具体读法的指导,注重停顿、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不同、思想感情和心理变化之间的微妙关系,即课程标准所说的“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一些专家对此也有一些精辟的论述。如朱自清认为,“熟读的工夫是不可少的。吟诵与了解极有关系,是欣赏必经的步骤,吟诵时对于写在纸上死的语言可以从声音里得其意味,变成活的语气。”在朗读时,“要能分辨语气的轻重;使声音有缓急,合于原文意思的发展。”这些论述是有指导意义的。再次,诵读的训练要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随着理解领悟能力的增强,学生的诵读技巧会越来越高,老师必须根据这些特点确定不同学段的诵读的不同要求和训练方法;组织课堂的诵读实践要适应学生的趣味,采取多种训练方法给学生示范和引导。

总之,诵读是和情感体验、语言积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指反复多遍,最终烂熟于心的读。学生吟诵诗歌,抑扬顿挫,韵味无穷,有意识地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不仅可以感受到汉语言音律的美,诗歌意境的美,形象的美,还可以积累语言,受到熏陶和感染。与朗读相比,诵读更强调个人体验,更强调内化。诵读是古代诗歌启蒙教育的贯穿始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曾祥芹,《阅读技法系统》,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2.135 <2>程廷祚,《诗论十五》,道光丁酉年刻本《青溪文集》卷二 <3>黄仲苏,《朗诵法》,上海,上海开明书店,1936.126 <4>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二卷),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119

<5>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64

<6>夏丐尊,《叶圣陶.文心》,上海,上海开明书店,1948(再版,107)

<7>中国教育大系,《历代教育论着选评》<上>,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909

<8>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13-15

<9>王余光、徐雁,《中国读书大辞典》,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213

第四篇:七年级上《诵读欣赏》(古代诗词三首)教案

七年级上《诵读欣赏》(古代诗词三首)

教案

1.能理解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3.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情趣。

重点:1.能理解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难点: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情趣

作家赵丽宏在《为你打开一扇门》中告诉我们:“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这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而我国古代的古诗词更是文学作品中的精华,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古代诗词的世界,一同领略古代文化的美。

1、自由朗读课文。指导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2、师生评价,正字正音。

3、找出疑难问题。

1、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㈠.分别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三首诗词。

1.《次北固山下》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呢?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这两句写得好吗?你是怎么认为的呢?

3.《赤壁》中作者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可谓是以小见大,别出心裁。试找出用两个美女的命运象征国家命运的诗句。

4.《浣溪沙》表达了作者什么?

㈢.集体朗读三首诗词。

《次北固山下》

1.镇江的北固山在作者的笔下是格外的美丽,于是诗人乘舟来到北固山下,展现在眼前的是山青水碧。通过诵读你认为写景的诗句是哪几句呢?那么抒情的诗句又是什么呢?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呢?

2.你认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两句写得好吗?想一想为什么呢?

3.古人写诗都非常注意锤炼字句,有人认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就是一个典范,你以为呢?

《赤壁》

1.你知道“赤壁之战”吗?你能绘声绘色地描述这个故事吗?你一定行!

2.作者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地慨叹,可谓是以小见大,别出心裁。你认为作者用两个美女的命运象征国家的命运诗句是哪两句呢?

《浣溪沙》

1.找找看,词的上阕作者向我们描绘了哪些美丽而又幽静的景物呢?

2.你知道吗?好的作品都能以景传情,情景交融。词的下阕作者转而抒情,联系作者的经历,你认为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1.《次北固山下》抒发了王湾刻骨的思乡之情。可以说思乡是中国文学的主题之一,无数的乡愁陪伴着无数的诗人,同时无数的诗人创造了无数的乡愁诗。乡愁丰富了我们的情感世界,乡愁诗丰富了我们的文学世界。思乡实际上已经成了一个“结”,一个套在炎黄子孙身上的“结”。下面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大诗人余光中笔下的乡愁吧。乡愁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作者巧妙地借用“距离”让读者由远而近,再由近及远,远近间乡愁毕现,远近间体味出乡愁的无奈,远近间主题实现,远近间才真正品味出乡愁的内在。因为本诗真正要表现的不是缠绵悱恻,也不是儿女情长,而是作者一腔的悲壮爱国情怀。

2.课后到图书馆找几首首表现思乡主题的诗,并把它背下来。

第五篇:古代名人轶事

古代名人轶事

古代名人轶事<茶墨之争>

宋代著名书法家、文学家、政治家苏东坡既爱饮茶又擅长书法,一日司马光问他:“茶以白为贵,墨却以黑为贵;茶以身重为好,墨却以身轻为好;茶讲究在新,墨却讲究在陈。人们对茶与墨的追求正好相反,而您恰好喜好这两样东西,这是为何?”苏东坡巧妙答说:“上好之茶与妙品之墨都有陶然清香,这是他们共有的品德;茶与墨坚结实在,这是他们同具有的节操.贤哲和君子都有共同的品德和节操,一个长的皮肤黝黑,一个却长得白皙,这其实是同一个道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茶墨之争的故事。

纪晓岚对对联

清朝大学士纪晓岚一次奉旨巡查,乘船过一个河道。走到一处很窄的地方,正好与一大船相遇,互不相让。纪晓岚就呵斥对方让路。没想到对方是当朝的一员战功赫赫的老武将。对方也不示弱,正在僵持着。那个老武将听说是纪晓岚大学士,就提出了对对联的要求。武将出上联,纪晓岚对下联,如果对上了,老武将自己让路,对不上,他纪晓岚让路。纪晓岚一听连说行,没问题。武将的上联是:两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橹速,暗含三国的文臣鲁肃。帆快,暗指刘邦手下的武将樊哙。整句话是说”文臣不如武将。)纪晓岚也看出来了这副对联的巧妙,就是一时对不上。急得一头汗也没对上,只好认输,给武将让路。纪晓岚闷闷不乐乘船到达了目的地。刚一下船,欢迎他的场面特别热闹。有锣鼓,有唢呐,有吹笛的,有吹箫的。他突然来了灵感,想到了下联:八音齐鸣,笛清哪如箫和。(笛清,暗指,西汉武将狄青。箫和,暗指刘邦手下的文官,有名的宰相萧何。整句话说武将不如文臣。)正好对上句,可惜纪大学士当时没对上,输了一回,总算知道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了。

东晋诗人陶渊明,热爱田园生活,喜爱读书。他写了一首《杂诗》:“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好好读书。唐代文豪韩愈在一首读书诗中写道:“读书患不多,思人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指出在治学的过程中,要“多读、多思、虚心、躬行”。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写有一首留芳千古的《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他劝诫人们要勤奋学习,不要错过读书的好时光。

晚唐诗人杜荀鹤,酷爱学习,他写有一首优美的《闲居书事》诗:“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对读书情有独钟,他写过多首关于读书的诗。其中有千古流传的《冬夜读书示子聿》诗:“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诫儿子,只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还是片面的,更重要的是要亲身实践。

宋代哲学家朱熹,写有一首富有哲理的《观书有感》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把读书和人的知识更新比喻得非常形象生动。

明代大剧作家汤显祖,著有《牡丹亭》,是我国戏剧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他在《正觉寺示弟儒祖》诗中写道:“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 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写有劝人们读书要专一,切忌糊思乱想的《怜思诗》:“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南思北想无安着,明镜催人白发多。” 明代诗人于谦喜爱读书,认为读书能得到美好的精神享受:“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清代诗人袁枚,博学多才,他的一首读书诗提醒了人们,读书要求理解,切莫囫囵吞枣:“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蠹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

清代诗人萧抡谓写有《读书有所见作》诗:“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忠告人们要热爱读书,读书要持之以恒,并将其道理表达得淋漓尽致。

下载诵读古代经典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诵读古代经典.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代名人名言

    古代名人名言 古代名人名言1 1. 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 《史记、循吏列传》2. 故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 《唐、欧阳询,艺文类聚》3. 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

    古代诗歌散文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 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作品中不属于骈文的是( )。 B.《祭十二郎文......

    古代爱情诗

    篇一:中国古代十大纯美爱情诗 中国古代十大纯美爱情诗一,《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

    古代名人名言

    古代名人名言 1、人为刀俎,我为鱼肉。2、前事不忘,后事之师。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5、失之东隅,收之桑榆。7、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8、运筹帷幄之中,决......

    古代感谢信

    古代书信的格式图古代感谢信常时可颂: 对晚辈: 潭安 潭祺 潭祉勋鉴 道鉴 大鉴 英鉴 伟鉴 雅鉴 惠鉴 对身居高佼、有功功勋以及事业绩者,可用“ 对教师: 事情正文写好后,......

    古代应用文

    目录 条据 请假条 留言条 借条 收条 领条 欠条 启事 请柬 书信 感谢信 贺信 表扬信 推荐信 求职信 请托信 决心书 建议书 申请书 倡议书 公文 通知 通报 报告 请示 批复 函......

    古代传统文化

    古代传统文化 1、简介 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琴棋书画、三教九流、三百六十行、四大发明、民间禁忌、精忠报国、竹、民谣、黄土、长江、黄河、红......

    古代元宵节

     古代元宵节:偷菜偷灯偷女人 宋代洪皓《松漠纪闻》载,人们从契丹人那承袭放偷习俗后,有妇女明目张胆地率领婢妾到他人家趁主人迎客之际偷窃物件。主人发现后,提家用茶食糕点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