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红色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与升级
《红色旅游概论》课程论文
题目:论红色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姓名:学号:班级:成绩:
xxx
论红色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精神上的追求。因此旅游业在这样的环境下快速发展起来。而红色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不仅受到的游客的关注也得到政府的支持。近年来随着红色旅游的发展,红色旅游的发展不足也逐渐的凸显了出来。因此红色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其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主要提体现在以体验式旅游、发展以服务业为主得第三产业上,并在其宣传方式,产品设计等方面改进。
关键字:红色旅游,创新,升级
一、红色旅游涵义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特殊旅游的一个分支,并且在中国这个特殊的国情下,其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此外红色旅游的基本内涵主要是指红军革命精神和烈士鲜血,这两点是红色旅游的主要体现。而红色旅游是集参观、体验、学习和教育为一体,是具有经济、社会和文化三大主题功能的专项旅游活动,因此红色旅游的发展极为重要。而在2002年,高舜礼认为“红色旅游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各个历史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吸引物,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和接待旅游者进行学习缅怀或参观游览,从而实现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一种旅游活动”。可见红色旅游的概念是随着地理空间,学科领域的差异而是多解,其涵义也是多重的。
二、红色旅游发展的必要性
(一)、经济效益
我国目前的红色资源旅游地主要是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100个经典景区和30条精品线路。这些景点的的开发都给当地带来的经济效益,促进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这对于全国大部分革命老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具有重要意义,当地可以通过发展红色旅游,把当地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等优势转为经济优势,从而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实现了精神文化财富向经济财富的转化。不仅如此,同时也为当地提供了就业岗位,促进就业,为推
第二篇: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报告
新县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报告
新县位于大别山腹地,鄂豫皖三省结合部,是全国著名、河南唯一的将军县。全县有国家级重点革命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重点革命文物保护单位16处,市县级重点革命文物保护单位72处,还有360多处革命遗址、遗迹和纪念地,红色资源得天独厚,红色文化源远流长。新县立足红色资源优势,利用国家实施“1231红色旅游”工程有利时机,依托新县作为河南文化综合改革试验区这一平台,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使新县红色旅游呈现出蓬勃发展,方兴未艾的态势,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展示了新县良好形象。
一.新县红色旅游发展现状
(一)构建红色旅游产业格局。新县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这里先后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多支主力红军队伍,留下了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战斗足迹,走出了许世友、李德生、郑维山等90多位共和国将军和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新县立足当地的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以红色文化为龙头,和红色旧址为依托,实施“红色引领绿色带动”发展战略,把红色旅游产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主导产业来培植发展,壮大红色旅游产业。新县聘请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等知名旅游规划设计单位,编制《新县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
1规划》等方案,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加强对红色旅游产业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红色旅游发展局面。其次坚持保护开发和持续发展并重的原则,整合资源,打造精品,在保护革命文物旧址的同时,利用革命旧址遗址,建设红色旅游景区景点。新县以许世友故居为中心,打造许世友将军故里景区;以郑维山故居为中心,打造红四方面军将士纪念馆景区;以吴焕先故居为中心,打造箭厂河革命旧址群景区。同时整合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鄂豫皖首府革命烈士陵园,建成红色首府精品景区。又建成鄂豫皖苏区将帅馆、河南省检查博物馆等一批红色旅游亮点工程,形成了遍布城乡,点面结合,布局合理的红色旅游产业分布格局。
(二)打造红色旅游产业品牌。在发展红色旅游产业的同时,新县规范红色旅游发展,优化服务,加强宣传,提升形象,培育打造“红色首府 将军故里”红色文化品牌,通过品牌建设促进红色旅游发展,带动经济社会进步。一是实施红色景区提升工程,规划实施首府旧址红色文化旅游核心区改建工程和升级创建工程。在首府路等景区景点修建大型停车场,设立游客接待中心,建成红色旅游用品商店,设置游客导游图,实施景区美化、绿化、靓化工程。并建设县城至许世友将军故里红色旅游精品公路,建设县城至吴焕先故
居至郭家河红色旅游精品公路,打造将军故里红色旅游精品线。其次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拉长旅游产业链条,完善旅游服务功能,规范经营服务管理,对红色景区景点的从业人员进行全员培训,要求讲解员、导游员统一着装,持证上岗,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水平。同时健全景区景点、宾馆饭店等场所公共信息图形符号,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并加强宣传、制作电视专题片,参加旅游推介会,开展区域合作,融入大别山红色旅游区域协作联合体,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通,产品共推,合作共赢,打造了红色文化品牌。
(三)推进红色旅游产业发展。近年来,新县红色旅游产业发展迅猛,参观游客与日俱增。目前,新县已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原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原中纪委书记贺国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莅临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和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考察指导工作。全县有国家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6个。在国家“1231红色旅游”工程中,新县被列入全国12个红色旅游区和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中的第21条(武汉—红安—麻城—新县—信阳),新县首府路和航空路革命旧址群、将军故里景区、鄂豫皖苏区革命博物馆、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被列入全国100个重点建设的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十
一五期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555.2万人次,旅游相关收入14.88亿元。2013年一年,到各个红色景区景点参观游览游客就达201.6万人次,旅游及相关收入达9.07亿元,新县直接间接从事旅游业人员达3万余人,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进步。旅游业已成为新县富民强县的一项支柱产业,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新县红色旅游开发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旅游开发起步晚,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与国内成熟的红色旅游景区相比还存在一定距离,主要表现在:一是资金投入不足。由于财力限制,新县红色旅游资金投入不足,给文物保护、景区开发、道路建设、宣传营销等工作带来诸多制约。二是文物保护形式严峻。由于维护经费不足,目前除国保单位和少数省保单位得到一定程度的维修保护外,多数文物保护单位均不同程度的出现房屋陈旧老化、房顶坍塌、墙垣不整等现象,基本处于无力维护状态。三是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目前新县红色旅游景区景点从业人员素质与外地成熟红色旅游景区存在一定差距,从业人员培训时间短、次数少,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三、意见和建议
(一)强化资源整合。坚持红色旅游一盘棋发展战略,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将旅游资源按照红色文化游、生态资源
游、历史文化游和民俗文化游等多种类型进行相互组合,使新县红色景区连城线、形成片,着力做强热点,辐射温点,带动冷点,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整合推出精品旅游产品和线路,形成互补互动的旅游新局面。
(二)加强区域协作。不断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市场共建、共同发展”原则,积极推进跨地区、跨景区、跨旅行社合作,实现无障碍旅游,形成一种全开放外向型的大旅游格局。
(三)设立新县红色文化产业园区。根据新县红色资源的特点和分布情况,以“鄂豫皖红色首府”和“千里跃进大别山”为主体,将县城至许世友将军故里沿线红色景区景点、箭厂河乡红色旧址进行统筹规划,打造集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文化交流、红色文化演艺、红色文化商品开发等功能为一体的红色文化产业园区,推进新县红色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第三篇:转型升级 创新发展
转型升级 创新发展
为加快推进国际旅游休闲中心而奋斗
——2013年杭州市旅游工作回顾与2014年旅游工作思路及举措
一、2013年旅游工作回顾
2013年是我市旅游业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从全国形势来看,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旅游法》、国务院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这对于杭州依法强旅、旅游强市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全市上下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旅游行业艰苦奋斗、奋发有为,鼓足精气神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我们也客观看到,受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国内雾霾、禽流感疫情以及高温天气、政府三公消费控制等多重因素制约,旅游经济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一年来,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全市旅游业主要发展指标仍取得较好的业绩。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603亿元,同比增长15.19%;国内旅游人数9409万人次,同比增长14.23%;国内旅游收入1469亿元,同比增长17.29%;入境旅游人数316万人次,同比下降4.57%;旅游外汇收入21.6亿美元,同比下降1.87%。归纳2013年旅游工作,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旅游拉动消费成效显著。从2013年10月1日起,我市发行杭州通〃旅游消费卡成为全市涉及面最广、工作最为繁重、影响力最深远、也是举全市之力最重要的一项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的创新举措。截至去年底共销售旅游卡10万张,实现充值18.9万次,充值金额1.39亿元,实际消费33.7万人次,2旅”、“文化演艺之旅”、“运动休闲之旅”、“购物之旅”和“茶文化之旅”等旅游线路,千方百计抢占高铁游市场。
三是《旅游法》宣贯落实迅捷。我市及时制定《学习宣传贯彻<旅游法>实施方案》,启动《旅游法》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依据《旅游法》制订了《旅游合同》(范本),并印发行业广泛推广实施。对需要“立、改、废”的法规制度进行全面梳理,研究制定贯彻实施《旅游法》的政策措施、配套文件,制定印发《 旅游法自由裁量规则》,组织开展《旅游法》专项执法和“一日游”专项检查,全年共实施行政处罚5起,发出责令改正(限期责令改正)通知书25份,查处违规带团导游148名,IC卡扣分438分。全年受理旅游投诉1266起,办结率、反馈率、满意率98%以上。坚持不懈推进旅游目的地常态化联合执法,对重点区域欺客宰客行为保持高压整治态势,杭州连续三年保持全国游客满意度调查前8位。
四是旅游投资保持百亿规模。去年全市实际完成投资117亿元。按项目类别看,宾馆酒店22.96亿元,大型综合体44.05亿元,商贸购物14.25亿元,特色街区和自然景区分别达11亿元,旅游基础设施6.8亿元,历史古迹2.3亿元,温泉养生0.85亿元。按区、县(市)来分,萧山区34.39亿元,江干区14.48亿元,淳安县12.28亿元,桐庐县11.27亿元,上城区10.4亿元,下城区、滨江区也超过4.5亿元,西湖风景名胜区3.52亿元,其它区、县(市)均在2亿元左右。按项目实际投资额来看,超亿元的项目有26个,其中像湖滨国际旅游综合体、萧山湘湖景区建设工程、杭州国际博览中心、桐庐县潇洒休闲运动公园旅游综合体等旅游项目投资力度大,前景十分看好。去年有10个旅游大项目已完成全部项目投资。我市还推进了一批示范性、创新性较强的新业态项目,有力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如尚城1157旅游综合体、武林路时尚女装街277皇后公园、杭州西山光明寺运动休闲公园、塘栖古镇保护与开发项目、深澳古村落旅游开发项目、河桥古镇慢生活街区、青芝坞休闲旅游慢生活特色街区、湖边邨精品酒店、“隐居西湖”民宿等,成为创新、融合及协同发展的典范。在今年1月12日由中国科学院等机构联合发布的《中国城市旅游投资竞争力研究报告》中,杭州获得观光旅游投资竞争力城市排名第三名,休闲旅游投资竞争力和综合旅游投资竞争力城市排名第一名。
五是“美丽杭州”建设初显成果。为全面贯彻落实城乡统筹战略,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美丽杭州”建设的战略部署,由我委牵头起草并由市政府印发实施《“美丽杭州”旅游休闲三年行动计划(2013年—2015年)》。《计划》围绕全市旅游休闲业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乡村旅游产品品质、打响最美杭州品牌、丰富旅游休闲产品、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共推淳安先行先试六大方面共推出了31条工作举措。一年来,乡村旅游品质提升明显,淳安县成功创建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西湖区蒋村街道成功创建浙江省旅游强镇(乡、街道),玉泉社区(青芝坞特色村)成功创建浙江省特色旅游村;临安成功创建清凉峰省级旅游度假区,富阳市新沙岛景区成功创建4A景区,桐庐县江南古村落、余杭区良渚玉文化产业园成功创建3A景区,余杭塘栖、临安太湖源、河桥古镇、江干钱江新城创4A已通过省旅游局初审;全市新增“三江两岸”绿道119公里,建成驿站10处,建成旅游码头13个,主城区绿道北线贯通。
6少了收入反而增加了,那更是能耐。他还指出,旅游业要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消费群体、企业和政府都要从观念上做出一些改变。为贯彻中央领导的指示精神,最近国务院正在起草“促进旅游消费意见”,这些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更加重视旅游业的综合作用。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去年12月27日召开的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作出《全面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的决定》。《决定》作出“围绕推进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建设,形成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的体制机制”重大决策,成为“十大举措”(简称“杭改十条”)之一。全会要求,加快推进旅游与时尚、休闲、会展、特色产业等融合共生,培育消费新增点,拉高消费贡献度。要求2014年要制定出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向旅游观光、休闲保健、文化体验、商务会展“四位一体”转型,着力提升旅游国际化水平。这些重大决策充分体现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杭州旅游业的远见和决心。
㈡拓展空间,探索当前旅游业发展出路。综观旅游业发展势头好的旅游目的地,一个共同的特征,旅游市场能适应旅游消费结构和消费特征的变化,尤其在少数人高端消费被遏制和公务活动锐减的消费时代,无论是政府管理者还是旅游经营者都要适应这一时代变化。谁在经营模式上调头快,谁就能抢占市场份额。具体表现在:一是旅游目的地将更加开放。随着散客化、自由行、自驾游、城市旅游和智慧旅游时代的到来,游客越来越多的进入目的地公共场所,参与到老百姓的常态生活中,城市和乡村开始成为散客与本地居民共享的生活空间。二是旅游者品味要求将越来越高。散客化、自助化、智能化等趋势将会进一步增强,休闲游将会得到显著增长。三是旅游维权意识日益增强。游客对城市旅游综合环境也更为敏感,对公共服务和商业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四是旅游新业态成为市场主角。高端宾馆饭店将持续受到影响,新型民宿业、主题酒店、特色餐馆、乡村旅游成为新宠;传统旅行社业也将因在线旅游业务的扩张而受到影响。旅游景区将凸现换代升级。五是旅游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政府将从政策指导、资金扶持、技术指导、综合协调等方面推进杭州市旅游全域化发展。
㈢找出差距,明确当前旅游业努力方向。旅游业是杭州的优势产业、龙头产业和战略性支柱产业,近十年来,杭州旅游业立足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旅游发展在许多方面成为全国标杆型城市,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一定要正视自身的差距和面临的挑战。一是发展理念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往存在重游客人数轻人均花费、重项目投入轻产品升级、重营销投入轻绩效评估、重GDP增幅轻游客体验感受。二是产业融合的差距。体现在旅游与商贸、旅游与文化、旅游与会展的融合度还不高,产品融合的叠加效应不明显。三是项目投入的差距。随着政府旅游项目投入的减少,民营企业后续投资的乏力,我市在如何吸引企业家来杭旅游投资方面还缺乏紧迫感。四是产品结构的差距。来杭游客基本消费(交通、食宿)仍占据总花费的66%,拉动社零增长的非基本消费(购物、娱乐)比重处于旅游消费结构的国际最低警戒线,休闲度假产品的开发速度远远滞后于观光产品。五是环境容量的差距。杭州近郊、远郊的游客分担率严重不足,旅游旺季严重影响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美誉度,而周边素有江南文化底蕴的旅游吸引物没有很好的开发利用。
10体验、商务会展“四位一体”旅游产业发展体系。在行业管理层面,认真贯彻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和全省旅游工作会议精神,将旅游部门原有的行政管理职能逐步放权于市场、放权于基层、放权于协会(中介组织),同时不断提高行业协会自身建设。在机关层面,优化机关内部机构设臵,改变行业指导方式,改进营销推广方式、改进旅游统计方式、改进调查研究方式、改进专项资金使用方式、改进办展办节方式等,建设服务型机关。在企业层面,推动国有旅游企业改组改制、兼并重组、上市融资,支持市商旅集团建立混合型旅游产业集团。扶持民营旅游企业发展,组织旅游行业民营企业参加各类经贸交流活动,为民营企业开拓市场提供服务。
㈡突出重点,突出旅游与休闲、文化、会展的融合。这既是杭州旅游产业融合的重点,也是杭州产业融合的特色与优势。从今年起到2017年,通过部门携手、市县联合,推出一批示范性强、附加值高、辐射力强的旅游产业融合扶持项目。一是推出7条休闲特色街区。重点打造建国南路中医街(上城)、新安江“双江”特色休闲街、临安锦北美食休闲特色街、中国御茶街(江干)、皋亭山休闲旅游特色街区、孩儿巷婴童特色街和运河塘栖特色街区群。二是大力培育会奖旅游市场。力争聘请杭州市会奖旅游大使50名,容纳1000人以上的会议场所10个;召开国际会议20个以上(ICCA组织统计标准)。三是做强旅游演艺市场。重点提升“宋城千古情”、“吴越千古情”、“印象西湖”、“西湖之夜”旅游演艺品牌,新创“良渚印象”、“径山禅茶”、“新安江之夜”大型旅游文艺节目;重点开发“杭州丝绸文化之旅”特色旅游产品,推动龙头文化休闲旅游企业上市,培育4-6个品牌市场演出团体。四是建设旅游产业融合基地。重点推进千岛湖啤酒休闲园、建德汽车越野运动基地、余杭运动休闲集聚区、萧山达利丝绸产业园、千岛湖游艇帆船俱乐部、富阳龙门山休闲综合体、浙江省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富阳)、临安珠宝玉石特色产业基地。五是提升杭州特色节庆品牌。重点举办西湖龙井开茶节、咖啡西餐节、足浴文化节、天目源茶文化节、西子美丽节、亲子杭州休闲文化节、杭州骑游大会、西湖登山节、横渡钱塘江、开步节等十大特色节庆品牌。希望各相关区、县(市)和有关部门根据市里确定的重点项目,进一步提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相关行动计划。
㈢拉高标杆,推进“国际游客无障碍旅游区”建设。就杭州而言,没有旅游国际化就没有城市国际化。今年将围绕国际散客旅游无障碍建设标准,不断提升杭州旅游城市品质。一是开辟更多的国际航线。年内力争开通直达美国航线,争取杭州对持有第三国签证的外籍人士实行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二是扩大杭州旅游消费卡的使用覆盖面。为方便散客自由出行和小额支付,深度体验杭州,杭州旅游消费卡要扩大使用商家,包括更多的社会餐馆、民宿、超市、娱乐场所,同时向五县(市)延伸。三是优化旅游公共交通体系。建设和完善五县(市)旅游集散中心,实现杭州旅游集散中心与五县(市)旅游集散中心线路互通、客源互送、业务互联;完善火车东站城市旅游综合服务配套设施,提供游客汽车租赁、咨询等多功能服务;完善星级饭店汽车租赁服务体系。加快区域内公共交通设施建设,314立重要会议来源渠道的营销机制。四是放大国内投入。重点做大做强高铁旅游市场;积极启动2014“美丽中国游”和“中国旅游日”活动;继续打造推广“三江两岸”黄金旅游线;加强国内专题市场营销;实施好“中国智慧旅游年”相关主题活动。今年要充分借助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的契机,主动牵头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建立旅游营销联盟,推出中国大运河旅游线路并争取纳入国家重点推广旅游线路。
全年市场营销将更加强化“一盘棋”理念。一是抓资源整合。近年来市县携手在央视投放大杭州广告取得不错的效果。今年要加强市本级与区、县(市)及旅游企业的三方合作,努力形成上下联动、合力促销的良好局面,发挥资金的最佳效应。二是抓活动的整合。旅游节庆在旅游市场宣传推广中一直发挥着比较重要的作用,以往每年举办的旅游节庆活动达100多个,但也存在着内容同质、时间重叠、特色不明显、市场效果欠佳的问题。我们要借助规范和清理各类庆典活动的大好契机,保留并提升主题明确、特色明显、成效共享的旅游节庆项目,努力打响杭州旅游节庆品牌。三是抓平台的整合。要善于“借梯登高”、“借船出海”,利用好文化、新闻、商务、外事、农业、体育等部门平台,强化旅游与历史、商品、工艺美术、新闻、体育、商务等元素的融合,放大旅游市场营销的综合效应。
㈥转变职能,推进旅游行业标准化建设。旅游部门要弱化“管理”职能,强化“服务”意识,要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旅游新业态引导和服务标准的制定与规范。这几年,杭州住宿业新业态发展势头良好,旅游部门要不断创新理念与手段,关注连锁经济酒店、主题酒店、民宿、青年旅舍等社会酒店的成长,建立社会酒店联系制度,出台社会酒店服务规范。标准化建设是转变政府工作方式、竭诚服务企业的有效手段。市委《关于全面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的决定》中,明确要求“探索现代旅游业发展标准化新机制,创新全要素旅游目的地标准化建设和管理模式”。全市将逐步成立政府层面的旅游标准化推进领导小组、专家层面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民间标准化培训辅导推进机构,指导和支撑杭州旅游标准化建设、机制及其管理模式的创新。今年将突出“美丽中国之旅——2014智慧旅游年”主题,以智慧旅游为载体,标准化建设为内涵,打造杭州旅游标准化建设网页,宣传智慧旅游与标准化工作。同时推广国家级千岛湖景区旅游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省级西溪湿地旅游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的成果;启动深澳古村落景区旅游服务业、旅行社服务网点标准化等试点工作,年内至少各培育一个国家级、省级旅游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
㈦主客共享,启动2014年杭州旅游进社区活动。以“乐游杭州〃和谐社区”为主题,以便民、惠民为目标,针对杭州、上海、南京市场,全面构建规模化、信息化,操作性和延展性强的社区旅游服务网络,全面提升旅游社区服务功能,实现旅游信息、产品、服务机构进社区。鼓励支持品牌旅行社走进社区服务市民,号召社区居民走出家门,参与到更多的文化旅游活动。主要包括政府支持引导,面向社区居民开展旅游活动;组织县市旅游进社区;引导旅行社与社区进行对接,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民旅游服务;整合旅游、民政系统公共服务资源;派发各类旅游宣传手册;联手华数在条件成熟社区服务中心增设
718-
第四篇: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升级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调整加快推进的大背景下,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升级成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进而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抓手。广东省中山市以发展产业集群为着力点,积极推动“中山制造”向“中山创造”、“中山服务”转型,“中山产品”向“中山质量”、“中山实力”升级。
促进产业组织优化和服务社会化,将产业链延伸到研发和销售环节。抓住产业链上的研发和销售环节,逐步实现三个延伸:一是将主导企业的质保体系延伸到配套企业,提高配套协作企业的产品质量,促进产业链协调发展。二是把产业链从产品制造过程逐步延伸到产品设计、原材料供应、生产、销售、服务的全过程。三是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技术中介机构、金融机构将服务延伸到产业集群和产业链中,在集群内建设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创业服务中心、教育培训中心,提高产业集聚的层次。
促进传统产业新型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提升产业集群发展层次。一是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采用高新技术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传统产业集群加快由委托加工向自主设计加工、自主品牌生产转变,推动传统产业集群由低成本型向创新型转变。二是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鼓励企业采用先进信息技术,提升工业设计水平。大力推广应用先进制造技术,引导企业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标准,主动接轨国际制造业标准体系,推进产品国际标准认证,支持企业参与国家和国际标准的制定和修订。鼓励科研院所和产业集群加强产学研联合,积极吸引跨国公司、优势企业设立制造基地、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和地区总部。加快发展产业关联度高、产品链条长、带动能力强、技术含量高的装备制造业,做大做强特色现代产业集群。三是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健康医药、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引导生产要素向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集聚,着力构建特色鲜明、配套完备的高技术产业群。
促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转变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一是按照生态产业链进行规划布局和建设改造,建立产业集聚区内物质能量循环利用网络。二是通过推行清洁生产、资源节约利用等,推动产业集群向资源节约和生态环保方向发展。对于排放集中、污染严重的产业集聚区,探索集中治理方式,推广节能减排共性技术,降低污染治理成本。三是提高资源集约利用水平。结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求,制定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和单位面积产出标准,对占地少、能耗小、产出高的产业项目优先安排用地。倡导“零用地”招商,提高工业用地建筑容积率,严控无项目厂房建设。统筹管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相关排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四是加快发展生态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积极创建生态镇、生态村和生态社区,大力改善人居环境。
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全面融入全球产业体系。一是更加主动而有选择地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国际分工地位,促使产业集群沿着提高附加值之路升级。重点引进价值链高端项目,推进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实现外资企业本土化,弥补本地产业集群在核心技术方面的不足。同时,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二是创新区域合作协调机制,加强与港澳和珠三角其他城市的经济协作,共同构筑优势互补、产业配套、资源共享、环境共保的发展新格局。充分发挥传统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通过合理分工,在全区域内优化配置生产要素,鼓励和引导出口导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将部分劳动特别密集、对劳动力成本特别敏感的生产工序和环节向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的地区转移。
第五篇:创新发展 积极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2
(三)生态化趋势。海滨度假旅游的生态化趋势一方面源自旅游者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追求,另一方面则源自度假区生态环境的退化。摆脱城市生活的负效应,回归自然、放松身心是海滨度假旅游者的主要动机之一。对我国上海市民周末度假旅游意向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回归大自然、野趣浓、环境幽静”为目的者占到了51.2%,由此可见,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一种吸引物,对海滨度假旅游意义重大。同时,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引入也是海滨度假旅游生态化发展的一大动因。80 年代中后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生态环境是海滨度假旅游乃至整个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根基。环境、设施、服务将被视为海滨度假旅游产品整体框架的一部分,海滨度假旅游产品的生态含量也将越来越高。
(四)休闲化趋势。美国未来学家甘赫曼将人类社会发展的第四次浪潮预言为“休闲时代”,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休闲体验将成为旅游者消费需求的一大特征,而海滨度假旅游区所具有的良好环境、丰富内容又能为游客休闲提供特殊的经历与体验。为适应这一市场需求,我国海滨度假旅游区在未来发展中将不断增强旅游产品的休闲性功能,增加休闲设施和服务,使旅游者在享受大自然所赐的同时还能享受到民俗、文化、艺术等无限的休闲乐趣,这也将大大延长游客的平均逗留时间并提高重游率。
(五)创新化趋势。创新是发展的源动力,海滨度假旅游本身就是为适应不断变化的旅游市场需求而在持续创新的作用下出现的高级旅游形式。而随着市场的成熟化程度逐渐提高,必将出现一系列新的需求特征,海滨度假旅游为求得持续稳定的发展,就必须根据市场变化做出及时的创新与调整,以实现综合竞争力的提升。近年来我国海滨度假旅游发展中的一些新特点,如从无主题旅游向主题性旅游转化等充分表明了这一趋势,对海滨度假旅游的创新主要表现在规划开发、经营模式、产品设计、营销管理等方面。
二、对蓬莱旅游转型升级的一点建议和思考
(一)“三位一体”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蓬莱素有“人间仙境”的美誉,可很长一段时间,仅蓬莱阁一枝独秀,根本留不住游客。我们不得不认清与国内知名景点和著名景区的差距。因此,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助力开发旅游“富矿”,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开拓扩容、拉长、提升“三位一体”的新思维。扩容即整合开发旅游资源,放大旅游版图;拉长即有效链接吃、住、行、游、购、娱要素,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即以文化为根魂,丰富提升旅游内涵品质。
(二)增加旅游业的文化内涵
以神仙文化、海洋文化、精武文化、葡萄酒文化等为核心,全域开发旅游产业,实现旅游业从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的转变。将旅游业作为四大主导产业之一,着眼整个地区旅游要素,全域开发旅游产业,规划建设历史文化休闲游憩区、海滨度假旅游区和葡萄酒文化体验区三大功能区,着力打造“朝阳产业”集群。
(三)规范管理,提升服务,营造蓬莱渔(农)家乐发展新环境
我市北部濒临大海,南部山水环绕,自身条件得天独厚。目前,蓬莱市渔家乐业户发展到350户,对于丰富旅游接待产品结构、缓解旺季住宿压力、富民增收、促进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缺乏统一的引导管理,无照经营、管理松散、素质偏低、条件较差等问题经常出现,这与蓬莱优秀旅游城市形象不相符。南部农家乐也是星星点点,没有规模,缺乏监管。制定基本标准和鼓励措施,选择条件良好、服务优良的渔(农)家乐业户,评定星级渔家乐、挂牌推荐,建立渔(农)家乐旅游项目信息源库和诚信档案,升级改造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完善指示路牌、分布路线图等基础配套设施,实现渔(农)家乐科学发展、规范管理、提档升级,营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
(四)加强扶持,做大做好生态旅游
以生态旅游为主题,利用城乡差异来规划、设计、组合农业资源以引起旅游者特别是城市居民的消费欲望,满足旅游者吃、住、行、游、购、娱的需求并体验新型农业技术与生态农业等具有大自然情趣的一种旅游形式。我国典型的乡村生态旅游景区有:云南罗平的油菜花节、云南元阳哈尼族人所建的“哈尼梯田”等。观光农业景区有:北京郊区观光农业带、上海浦东虹桥观光农业区等。我市气候宜人,风景优美,依山傍海,物产丰富。特别适合开展采摘、垂钓、骑马牧羊等生态旅游项目。但生态旅游起步较晚,发展缓慢。目前在建的大辛店镇鹰迴山农牧开发,由于缺乏资金、政策支持发展较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