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雅安大理石产业发展
论雅安大理石产业的发展
雅安市素以西蜀重镇著称(俗称雨城),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处于成都平原向康藏高原的过度地带,距省会成都市约130km。全区多山,山地面积占幅员面积94%。雅安市被地质学家称为“石材王国”。俗语有云,中国的石材在西南,西南的石材在四川,四川的石材在雅安。雅安也是中国四大石材基地之一,也是我国石材产业发展的生力军。雅安石材资源概述
四川省雅安市位于川藏、川滇公路交会处,距成都120公里,是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结合过渡地带、汉文化与民族文化结合过渡地带、现代中心城市与原始自然生态区的结合过渡地带,是古南方丝绸之路的门户和必经之路,曾为西康省省会。
四川省雅安地区的天然石材资源非常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天然石材产区和出口基地,享有“石材王国”的美称。雅安地区蕴藏着各种石材资源,以红色花岗石和“蜀白玉”大理石为主,其中大理石以中国红、石棉红最佳,汉白玉洁白无暇,材质优良,结构细密均匀,加工后色泽清润、光亮透人。
四川雅安地区辖八县一市,其中六个县产出优质红色花岗石石材,从北至南为宝兴、芦山、天全、汉源、荥经、石棉,已经发现的红色花岗石品种繁多。如芦山太平乡的磨光板材色如鸡血的“中国红”;天全紫石关、昂州地区的鲜艳肉红色的“天全红”;荥经三合、新庙等乡的色调高雅的“三合红”、“新庙红”、“亚洲红,’;石棉丰乐的颜色枣红、色调华丽的“石棉红”。这些红色花岗石石材以优良的品质、良好的性能和特殊的美感而驰名中外。目前雅安地区开发利用的花岗石可分为红、绿、黑等系列数十个品种,地质总储量约50亿立方米以上,其中高档花岗岩有以下3个系列。值得注意的是,雅安地区红色花岗石石材中有呈鸡爪纹的微型图案,成为我国出产石材的独特现象。雅安石材的荒料成本、荒料锯解加工成本大大高于其它国产石材,荒料到毛板成材率、切割成材率大大低于其它国产石材,所以总成本高不少。
在雅安石材众多产地中,境内的宝兴县是最重要的产地之一。宝兴县位于四川西部,雅安市北部。宝兴的大理石名品有“宝兴白”、“青花白”、“青花灰”、“东方白”、等,花岗石上品有“中国绿”、“宝兴墨晶”、“菜花黄”、“翡翠绿”、等。名贵石材品种达30余种,总储量逾30亿立方米,其中尤以“宝兴白”大理石最为著名,世人赞为:“天下第一白”,有储量大,纯度高,品质优,白度好,易开采的特点,权威机构评价为:“是罕见的优质大理石矿藏,是具有高度开发价值的工业用碳酸钙原料基地”。宝兴石材可雕塑,可加工板材,可生产碳酸钙系列产品,能综合开发,灵活变向,快速适应市场。
随着经济的发展,作为一种古老而又新颖的建筑装修材料,石材也正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建筑装饰中。据业内人士估计,四川及周边市场的石材年消费量可达100亿元以上,石材工业的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四川拥有可观的经济规模和庞大的市场容量,但长期以来四川石材行业供需方之间缺乏有效的桥梁和平台,导致供需双方之间的交流不是很畅通。按照目前这个产业的发展状况来看,急需整合各方资源,建立一个市场秩序规范、竞争良性、供应链齐全有效、集中管理的石材专业市场。雅安是石材资源重要基地,但是长期以来因为没有形成规模发展和有效的管理,致使整个石材产业在行业内
影响力甚微。
雅安石材现状
目前雅安市大理石矿山均采用露天开采,公路运输开拓方式,采矿方法为饰面石材凿岩预应力劈裂采石法、饰面石材机械锯切采石法、饰面石材凿岩爆裂采石法,生产大理石荒料后的边角余料用于生产雕塑工艺品、重钙粉。骨干矿山均采用饰面石材凿岩预应力劈裂采石法、饰面石材机械锯切采石法,经人工选矿后,采用空压机风钻钻孔后预应力劈裂对荒料整形,通过挖掘机排荒、修公路、吊装荒料,矿山机械化程度较高。经粗略统计,雅安市饰面用大理石矿山理论荒料率多在25%~40%之间。所有骨干矿山均有大理石板材加工厂,部分矿山还有雕塑工艺品厂,重钙粉加工厂。其他矿山均采用饰面石材爆裂采石法,经人工选矿,采用风钻钻孔后预应力劈裂分割荒料,通过人工排荒,三角葫芦吊装荒料,矿山机械化程度不高,资源回收率较低。雅安市大理石矿山经过20多年的开发,产业特色明显,已具备一定的总体规模,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矿山企业小型分散,缺少上规模、上档次的现代化骨干企业,从发展眼光看主要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矿山总体规模小,开采方式粗放,平台开采少,科技含量低,开采工艺落后,致使大量的完整的矿体遭到破坏,生态和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经济效益不高,与目前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背道而驰。矿山生产受市场因素影响大,抗市场风险能力差。
2.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程度低。主要原因是大部分矿山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和资金实力,停留在原矿采掘,设备陈旧,有些矿山采富弃贫,采易弃难,造成资源浪费,资源回收利用率偏低。
3.采场布臵缺乏统一规划,布局不合理。主要原因是地勘投入不足,资源储量不清,后备资源储量不足,严重制约发展后劲,采场规划缺乏相应的基础资料。老矿山遗留问题多,资源整合难度大。
4.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矛盾日益突出。因采矿和加工活动引发的环境污染、地质灾害等对社会、经济的危害日益突出。
雅安市加工企业布局分散,企业设备老化,自主创新意识不够,增长方式粗放,集约化生产程度低,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低,发展缺乏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碳酸钙行业在生产技术上存在差距,尤其是在重质碳酸钙的生产设备方面差距较大,单套设备装臵规模较小,自动化程度较低,环保设施也很不完善,对产品的应用研究不够重视,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原材料供应紧张。由于矿业秩序整治和“申遗”,宝兴县核心区内的矿点及许多不合法的大理石矿山被依法予以关闭,片石产量大幅下滑,导致碳酸钙产业原材料的供应不足。企业资金不足,融资困难。一是多数企业规模小,档次低,难以提供相应的抵押担保;二是企业缺乏优势项目,银行放贷风险较大;三是无规范的融资担保体系。企业缺乏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专业化技能人才,管理者自主创新意识不强、经营理念落后、管理混乱,缺乏科学的、长期的发展规划,难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多数企业布局散乱,规模小,档次低,设备陈旧,结构单一,市场信息相对闭塞,新产品开发能力低,知名品牌少,企业缺乏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意识。难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规模优势。
大理石产业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要实现工业强市战略,必须从实际出发,立足大理石资源优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发展大理石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为重点,以工业集中区建设为突破口,以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为支撑,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快工业增长方式转变,从而提高雅安市大理石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带动力,实现市场、科技、资源、环
境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在资源上要进一步加强大理石调查与勘查,搞好资源储备。统一规划和整合现有资源结构与布局,提高利用率,促进矿产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改善矿山生态环境状况,促进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产品加工业的调整方向是延长产业链,从粗加工逐步向精加工发展,在深加工上做文章。调整产品结构,着重发展重质碳酸钙,努力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朝着超细化、高纯化(1260目以上)的方向发展,提高重质碳酸钙产品的档次,使其产品的规格品种向多元化、专用化方向发展,打造西部最大的重钙基地。
立足优势,优化结构,做大、做强大理石产业。坚持科学开采、综合利用与保护环境并重,强化全市矿业的统筹规划,加大矿业布局的调整力度,整合资源,积极扶持一批骨干企业的发展,合理调配资源。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优势产业竞争力,同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共轭人才支撑,提高员工素质,加强人才培训。同时应该积极引进先进投资企业和一流国际顶尖技术,形成产业集中区,围绕石材建立一个石材产业园区。石材产业园区通过集中石材厂商,达到产业聚集效应,可以极大节约土地和企业经营成本。更为重要的是,产业园还首次在业内引入“循环经济”概念,统一对石材废料资源实施综合利用,变废为宝。
通过品牌石材企业的入驻与园区的互动,可以使得整个产业提档升级,实现经济效益的大大提高。但同时,因为企业的集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也会形成一定规模的量,这样可以统一回收,为企业再次创收,大大提高了企业对环保投入的积极性。“而这种边角废料靠分散经营的小企业是完成不了的。
我们也坚信通过各企业在相关政府的引导下,雅安石材产业将会越做越大,也希望各企业将建立一个环境友好型,生态绿色型的对社会有责任的可担当的现代企业,把四川雅安石材做大做强,树立良好的石材品牌形象,争做行业的领头军。
第二篇:论广播电视事业繁荣和产业发展(范文)
论广播电视的事业繁荣和产业发展
摘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广播电视作为文化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公共文化基础事业和重要的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肩负着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重任。在文化体制改革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广电行业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贯彻落实党的文化强国战略,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积极深入地推进广播电视的创新,推动广播电视事业繁荣和产业发展。
关键词:广播电视十七届六中全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创新体制机制
一、加快广播电视的发展,顺应时代和实践的要求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政党的精神旗帜。当今社会,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实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广大人民的热切愿望。面对当今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大潮,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对文化发展的要求,面对社会文化多样活跃的态势,要从政治高度、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广播电视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全会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广播电视要顺应时代的要求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实践,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更深刻的认识、更开阔的思路、更有效的政策、更得 1
力的措施,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坚持正确导向,有效引导社会舆论,坚持尊重规律、整体规划、版块谋划、打造品牌,以创新的思路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紧紧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这条主线,坚持团结和谐、昂扬向上的基调,唱响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主旋律。树立品牌意识,打造一批知名品牌栏目和节目,培养有影响力的品牌制作机构。加强节目创新,组织和培养核心品牌,形成打开市场的拳头产品,努力形成品牌优势。狠抓内容生产,推出一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可持续发展的节目。
(二)、丰富广播电视节目内容,保障人民视听文化的需求
六中全会提出,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广播电视作为建立在新技术基础上、现代传媒族群中极为重要的媒介,以其特有的传播特征和方式,建构了当今社会交往的特殊形态,催生了当代社会崭新的生存方式,发挥着引导社会、教育人民、促进发展的作用,在文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广播电视的进步反映着社会的文明进步,广播电视的发展推动着人的全面发展。这就迫切要求广播电视努力生产更多更好的视听产品,提供更加良好的听广播、看电视的条件,保障人民基本视听权益,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加快广播电视的创新,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文化的供给应该通过创新与创造进一步解放文化生产力,重视文化资源的深度发掘,使文化市场产品更丰富、更具竞争力。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广播电视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社会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当前,广播电视的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按照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要求,对广播电视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冷静审视和反思,清醒认识存在的问题、差距和不足,进一步解放思想,自觉摒弃不适应市场化取向改革的思想观念,大力推动加快广播电视发展的观念、体制机制、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的创新。
(一)、推进广播电视观念的创新,实现赶超跨越的目标
广播电视的生命力和活力就在于创新,观念的创新是基础、是核心,只有观念创新了,才会有创新的精神、创新的自觉和创新的行动。
坚持与时俱进的创新观。把转变观念贯穿于创新的全过程,坚决破除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牢固树立居安思危、奋发图强的理念;坚决破除因循守旧、狭隘封闭的思想,牢固树立改革创新、开放合作的观念;坚决破除惧怕困难、畏首畏尾的思想,牢固树立敢想敢干、敢于负责的观念;坚决破除盲目攀比、急功近利的思想,牢固树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观念。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不断强化实践探索意识、改革创新意识,以创新的观念认识新的情况,以创新的思路解决广播电视遇到的新问题。在信息渠道多元化的情况下,广电媒体实现事业繁荣和产业发展就必须牢固树立创新观念,以创新促繁荣,以创新促发展。
树立创新的文化发展观。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化发展方向,引导广播电视从业者更加自觉地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作为基本价值取向和首要任务;自觉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自觉地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借鉴世界文明成果基础上进行文化内容和文化形式的创新。坚持以发展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始终做到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壮大文化产业,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
深化对广播电视的再认识。全面领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论断,进一步深化对广播电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发展方向、发展动力、发展思路、发展格局、发展目的的认识。按照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要求,用新的发展观念和思维方式,进一步完善促进科学发展的思路和推进改革开放的措施,推动广播电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推进广播电视体制机制的创新,增强内部活力
电台、电视台作为党的重要新闻媒体和重要的公益性事业单位,体制机制创新是推进广播电视工作创新的关键环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进一步增强深化广播电视体制改革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推动体制改革取得新的实质性进展。
稳步推进广播电视的内部体制的改革。在加强宣传主阵地建设的前提下,积极稳妥推进制播分离。在确保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和新闻类、时政类等节目制作播出的前提下,把文艺、娱乐类等节目的制作分离出来,以市场化方式运作。电台、电视台的影视娱乐等节目制作与销售传输单位,可逐步转制为企业。制播分离、转企改制,必须为广播电视的主业服务、受主业控制,加快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管理体制。
全面推进广播电视的内部机制的改革。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就要增强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协调性,进一步完善节目评估体系、选拔任用制度、奖罚制度等内部机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激发广大广播电视从业者支持参与改革、投身广播电视事业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
(三)、推进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增强广播电视的吸引力
六中全会提出,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必须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立足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激发文化创作生产活力,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要坚持正确创作方向,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推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广播电视行业要更加准确地把握社会文化生活的特点和人民群众的期待,在内容上和形式上进行文化的积极探索和大胆创造,满足不同群体、不同层次人们的视听文化需求。
内容上的创新。在内容上,广播电视产品要旗帜鲜明地讴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讴歌火热的现实生活;同时,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充分展现时代风貌,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创造出更多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广播电视产品。创造出站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广播电视产品。创造出经得起实践检验、人民检验、历史检验的优秀广播电视产品,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思想上的启迪、身心上的愉悦、审美上的享受。
形式上的创新。在形式上,广播电视产品在发扬光大文化品种的基础上,不断为传统的表现形式注入新的元素,催生新的品种。推进方式方法的创新,适应群众的接受能力,总结群众的丰富创造,广泛进行实践探索,不断推出人们喜闻
乐见的新形式,不断创造社会广泛接受的新方法。大力推动现代科技在广播电视领域的广泛运用,改进和提高表现力。实现题材、品种、风格和载体的极大丰富,使广播电视更具吸引力、感染力。
(四)、推进传播手段的创新,丰富广播电视表现形式
广播电视的影响不仅取决于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广播电视是信息发布、文化传播的主渠道,在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处于特殊地位。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广播电视传播体系。要作为战略重点,遵循传播规律,丰富传播手段,不断改进创新,努力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提升广播电视主流媒体影响力。要站在科技发展的最前沿,充分运用先进技术手段改造传统生产经营和传播模式,推进制作传输技术升级改造,不断丰富生产方式与表现形式,增强广播电视的表现力、吸引力和影响力。
三、加快人才队伍的建设,推动广播电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六中全会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要造就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实现广播电视又好又快发展,关键靠人才队伍,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建设,着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广播电视队伍。
(一)、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养
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业务学习培训、高等院校进修、先进广电部门实习等多种形式,不断加强对现有从业人员的培养,着力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要建立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培训计划和目标,不断提高在岗人员的业务能力,培养一批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优秀经营管理人才、专门技术人才,推动广播电视节目质量的提高和事业的发展。
(二)、积极引进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
随着人民群众文化水平、欣赏能力的提升和广电设备的换代升级,对从业人员能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加强培训现有人员的基础上,要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引进一批既懂宣传和技术、又懂经营和管理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发挥他
们领军人物的作用。引进不是目的,而是以点带面,通过引进高端人才,带动和提升广电队伍的总体层次,增强广播电视的竞争力。
(三)、逐步建立适应新形势的人才队伍结构
广播电视的繁荣和发展离不开团队的共同努力,所以,必须建立适应新形势的人才队伍结构,实现节目、技术、经营、管理等均衡发展。既要培养引进有一技之长的专门人才,也要培养引进身兼数技的复合型人才,并逐渐提升高素质人才的比例,满足广电宣传、精品创作、技术维护、经营创收、行政管理、党风行风等各项工作的需求,实现一流的工作状态,一流的工作水平、一流的工作业绩。
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当今,受众需要获得可靠的消息、具有指导性的评论、包含文化内涵的报道以及可以满足精神需求的文化产品。广播电视更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与时俱进,善于把握和引导受众的需求,加大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的力度,保持对受众的吸引力和对舆论的引导力,推动广播电视的事业大繁荣和产业大发展。
第三篇:论中国电影产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论中国电影产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公共事业管理专升本201114074耿杰
中国2011年这一年马上就要走上年末,马上成为历史的记忆,但是这一年确实不平凡的一年,在中国的电影行业,中国的电影产业有创下了新的辉煌。当第20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在安徽合肥落幕,评选出第2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18项大奖得主那一刻时。电影,又一次成为海内外中国人瞩目的焦点。从2003年中国电影开始产业化的步伐以来,中国电影的高速发展令人振奋着。
中国电影产业经历了从2003年到2011年九年的改革,从最初的不断翻拍古装电影、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传统素材,被外国电影利用和重视,《花木兰从军》、《成吉思汗》、《末代皇帝》等故事和历史史实被外国人拍摄成电影,备受各个国家观众的喜欢,并在中国赚得了大利润,到现在的中国电影产业凭借自己的实力高速发展,票房屡创新高,各种新模式、新企业、新渠道不断涌现。中国电影家协会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刘浩东说,“在中国的文化产业领域里,电影产业是发展和增长最快的、最有亮点的;这几年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速度,在世界电影史上,也是从来没有过的。”业界普遍认为,中国电影产业目前仍然处于上升态势,未来几年内也仍将保持发展、繁荣的景象。并且影视传媒产业目前已经成为我国整个文化产业中的支柱产业与核心内容。中国电影产业不断屡创新高,这一可喜可贺的成绩离不开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电影人的努力的。以下几个方面讲述了中国电影产业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首先,中国电影产业的大力发展益于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扶植文化产业的政策发挥效力,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又为电影产业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经济环境;长久以来,政府对于电影行业采取“自由发展”的态度,确实激励了不少电影企业的发展,培养出一批行业“领头羊”。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其次,我国电影业自身经过多年的产业化与市场化推进,产业模式与类型化生产初现端倪,产业体系与市场结构基本形成,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电影人的发展电影产业的模式。第一,电影在题材、创作手法、类型上有了很大突破,开始朝着多样化的模式迈进。近几年中国电影在题材选择上出现多样化,喜剧、爱情、校园题材、军旅题材、主旋律题等等,各式各样题材电影出现在荧幕上,且从2009年开始《非诚勿扰》、《十全九美》、《爱情左右》、《风云决》等在喜剧类型方面有了全面突破,《超强台风》、《千钧一发》、《破冰》等主旋律题材的电影有了积极的探索。《李米的猜想》、《即日启程》等文艺片建立了个人化写作与戏剧性故事冲突的统一。
一个明显特点是,除了大投资影片对市场的支撑作用外,一大批中等投资规模的影片成批涌现,在主流市场上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杜拉拉升职记》、《越光宝盒》、《全城热恋》、《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决战刹马镇》、《人在囧途》、《海洋天堂》等影片的热映,标志着中国电影市场正在由大片垄断向多层次、多类别、多样化发展转变,中国电影市场的种类结构正在走向成熟。
第二,小成本电影的发展。
从电影改革初期,中国的小成本电影一直都是惨淡景象,如贾樟柯的电影,葛优的电影《气喘吁吁》,赵本山的《落叶归根》等等,但是,随着电影市场的发展,小成本电影似乎越来越受观众的喜爱。从柏林电影节、戛纳电影节到东京电影节,获奖的国产片中小成本电影比重越来越大。第20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特别为“制作成本低于800万元的数字、胶片电影”设立“最佳”奖,专家呼吁“为‘小片’搭建平台”。业内人士认为,中小成本电影正在迎来发展春天。
2006年导演宁浩、300万元投资的《疯狂的石头》大获成功,为中小成本电影开辟道路。而后5年,已有20多部中小成本电影获得国际大奖,其中包括大众熟悉的《疯狂的赛车》《孔雀》等。国内市场上映的影片如《爱情呼叫转移》《十全九美》《李米的猜想》等也通过好口碑创造不俗票房。最近广受影迷喜爱的《钢的琴》就是一部总投资仅600万元人民币的中小成本影片。男主角荣膺第23届东京电影节影帝,影片并入围本届金鸡百花节“最佳故事片奖”。但是最成功还是今年上映的《失恋33天》
一部《失恋33天》彻底改写了“国产中小成本电影=小众电影=没票房”的历史规律,某种意义上成为今年电影市场的“最大赢家”。根据娱乐咨询公司艺恩数据统计,截至12月11日,《失恋33天》累计票房达3.5165亿元,引领国内中小成本电影票房收入。今年7月上映的另一部中小成本影片《孤岛惊魂》,也意外地成为票房“黑马”,用500万元的投资博回了8935万元的票房,爆冷内地电影市场。
不少视频网站负责人表示,丰富的当代文化元素和针对现代人群设定的剧情,使得今年的中小成本电影更具高人气,在视频网站播放的点击率甚至超过了部分商业大片,成为视频网站的主要消费内容。
第三,中国特色节日档期刺激电影市场
自2008年开始,五一长假取消后,全年一共有7个大、小长假,包括元旦、春节、清明、五
一、端午、中秋和国庆。新的假日格局出现后,中国电影市场在影片的档期分布上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2010年的电影市场月月有超亿元票房的中外大片撑市,热门影片排期
均衡,中小影片搭配上映。除贺岁、暑期、国庆等几个票房产出较高的传统档期之外,以往十分低迷的3月中旬到4月中旬影市,以及介于暑期档与国庆档之间的9月,由多年形成的淡季变为旺季。传统非优质档期的市场潜力得到了进一步挖掘,市场供求趋于平衡,平均每个月上映20部以上的国产新片,使许多原先空白的市场空间得到了填补和拓展。在2010年的最后一个月,中国电影市场日票房纪录、周票房纪录、月票房纪录皆遭刷新。《大笑江湖》、《赵氏孤儿》、《让子弹飞》、《非诚勿扰2》四部大片携手瓜分12亿元,成就有史以来票房最高的贺岁档纪录。全年除6月受世界杯分流观众,致使只收5亿多元票房外,2010年全年其余月份都在6亿~12亿元之间高位运行。这种持续高速发展的态势,在国际影史上都十分罕见。
“欧美电影市场早已根据观众需求,针对不同节假日细分市场档期,并根据每一个档期的观众口味制作拍摄不同影片。除了复活节、感恩节、万圣节等重要的节日档期,就连父亲节、母亲节、儿童节等节日,片方也都会准备合适的新片上映。”根据节日选择合适影片上映的形式在中国最明显得是体现在影片《失恋33天》,该影片在11月11日光棍节前后上映,一部小成本的电影收获了大票房。但目前国内电影业的档期规划,除了引进欧美市场的概念外,还应该开发更多适应中国本土观众需求的档期。我国在本国特色传统节日档期安排上应突出传统节日的影片。
第四:走出去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电影也随之走向国外,如前几年《千里走单骑》、《卧虎藏龙》、《无极》、《英雄》等华语大片在国外大放异彩,是民族文化走出去的典范。近几年中国电影展映活动所到之处,也均产生热烈反响。全年累计63部次影片在25个电影节上获得89个奖项,《团圆》、《观音山》、《钢的琴》等影片都在国际A类电影节获得重要奖项。除版权预售、音像、新媒体分销等方式外,中国电影企业开始借助资本运作进入国际电影市场。博纳影业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橙天嘉禾入股好莱坞传奇影业等,为中国电影“走出去”提供了新的思路,对进一步加大电影业的融资力度、丰富融资手段、促进与金融业的广泛合作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除了影片走出去之外,中国在拍摄影片上也开始和外国优秀电影人合作,如今年上映的《巴黎宝贝》和《金陵十三钗》。邓超饰演的《巴黎宝贝》拍摄于法国巴黎,采取法国式的喜剧风格,为这部中国影片大放光彩。著名导演张艺谋的新片《金陵十三钗》更是“孤注一掷”,以6亿元的投入冲开大片包围,一举成为中国历史上投入最高的电影。片方介绍,这部电影的演职人员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的克里斯蒂安·贝尔,英国的爆
破特效团队乔思·威廉姆斯,都是超一流的业内顶级人物。另有日本的美术指导、中国香港的服装造型指导、韩国的斯坦尼康摄影师等。种种高成本投入充斥了影片的各个细节。以上是电影发展的几个因素,正因为这些因素,国内电影各方面快速增长,电影作为产业的社会影响力迅速提升;社会资本对中国电影产业青睐有加,产业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未来应该发展一个“大电影产业”,已经成为业内共识。“大电影产业”就是超越影院的、“影院后”的电影产业,不只是一个影院市场,还应该包括影像、电视、视频、演员经纪等并带动其他媒介以及消费。电影产业必须跨行业、跨媒介、跨区域综合发展,大企业带动小企业发展,而且更加开放地跟国际合作,这些都需要国家的政策调整。整体来讲,在文化体制改革中,中国电影产业的改革最坚决,受益最早也最多,而要做好“大电影产业”,“还是要依靠改革开放,并且应该更改革,更开放”。
第四篇:论红色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与升级
《红色旅游概论》课程论文
题目:论红色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姓名:学号:班级:成绩:
xxx
论红色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精神上的追求。因此旅游业在这样的环境下快速发展起来。而红色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不仅受到的游客的关注也得到政府的支持。近年来随着红色旅游的发展,红色旅游的发展不足也逐渐的凸显了出来。因此红色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其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主要提体现在以体验式旅游、发展以服务业为主得第三产业上,并在其宣传方式,产品设计等方面改进。
关键字:红色旅游,创新,升级
一、红色旅游涵义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特殊旅游的一个分支,并且在中国这个特殊的国情下,其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此外红色旅游的基本内涵主要是指红军革命精神和烈士鲜血,这两点是红色旅游的主要体现。而红色旅游是集参观、体验、学习和教育为一体,是具有经济、社会和文化三大主题功能的专项旅游活动,因此红色旅游的发展极为重要。而在2002年,高舜礼认为“红色旅游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各个历史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吸引物,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和接待旅游者进行学习缅怀或参观游览,从而实现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一种旅游活动”。可见红色旅游的概念是随着地理空间,学科领域的差异而是多解,其涵义也是多重的。
二、红色旅游发展的必要性
(一)、经济效益
我国目前的红色资源旅游地主要是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100个经典景区和30条精品线路。这些景点的的开发都给当地带来的经济效益,促进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这对于全国大部分革命老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具有重要意义,当地可以通过发展红色旅游,把当地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等优势转为经济优势,从而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实现了精神文化财富向经济财富的转化。不仅如此,同时也为当地提供了就业岗位,促进就业,为推
第五篇:论产业集群发展及政策建议论文
摘要:产业集群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世界工业发展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现象,现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之一。云浮市是广东省最年轻的地级市,具有一定的特色产业发展优势,已初步发展了石材、不锈钢制品、水泥、硫化工等一批特色鲜明、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在此基础上,当地政府应科学引导,加快产业地区建设,实施品牌、人才等战略,壮大云浮产业集群。
关键词:云浮市;产业集群;发展状况;政策建议
所谓产业集群,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相关产品集中生产、专业化协作配套的企业在同一地理区域大量集聚的现象。它是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趋势,世界上有竞争力的产品和企业往往都是依托于一个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可以降低成本,也就是实现“规模经济”、“范围经济”,还可以“促进技术交流”、“促进创新”。在我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也就是产业集群发展快的地区,目前,广东和浙江地区,大约一半以上的经济是产业集群做出的贡献。云浮市产业集群发展状况
近年,广东省云浮市加快产业集聚发展,稳步推进产业集群优化升级,取得了喜人的成效。目前已初步形成几个产业集群雏形:
一是以云城区为中心的石材产业集群。云浮市是全国四大石材加工生产基地之一,石材生产能力、年销售量均居全国前列。作为“中国石材基地中心”和“中国石材流通示范基地”,全市有各类加工生产企业3000多家,从业人员lO多万人,年产石板材6000万平方米,工艺品250万套(件)以上,2008年行业总产值达60多亿元,产品市场涵盖珠三角和华东、华北、东北等地区,出口远销欧美、日本、澳大利亚等世界各大市场。3000多家石材企业中,资产500万元以上的有500多家,以该市云城区的云浮国际石材城企业为例,该企业经营面积达30万平米,总投资为3亿元,其内有石材商铺二千多家,分类设置板材、工艺品展区达10多个。2004年以来,云浮先后获得“中国石材基地中心”、“中国石材流通示范基地”、“广东省民族民间(石雕)艺术之乡”和“中国人造石之都”的称号;2006年云浮石材产业集群被认定为“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
二是以新兴县为中心的不锈钢制品产业集群。新兴不锈钢产业已成为云浮市的支柱产业之一,2007年规模以上不锈钢企业实现产值41.7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37,7%。目前,该县有不锈钢餐厨具生产厂家42家,配套厂家38家,从业人员3万多人,其中年产值超5亿元的有3家,超亿元的有10家。不锈钢餐厨具95%以上出口欧美、日本市场,出口量占广东省同类商品的45%,产品在欧美市场上的占有率达到50%,成为全国最大的县级生产和出口不锈钢餐厨具基地,产品远销东南亚以及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荷兰、美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海关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国不锈钢餐厨具出口额排名前5位的企业中,第一、第三名均在新兴县。另据市场调查,现在欧洲平均每100人中至少有4人正在使用新兴县生产的不锈钢餐厨具,享有“新兴煲”的美誉。新兴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县级不锈钢餐厨具制品生产和出口基地,荣获“中国不锈钢餐厨具之乡”称号。新兴不锈钢制品产业集群与云浮石材产业集群一起于2006年10月被省经贸委认定为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
三是以云浮硫铁矿企业集团为龙头的硫化工产业集群。云浮硫铁矿是世界上硫铁矿储量最大的矿山,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硫铁矿生产和硫精矿出口基地,硫铁矿产量占全国的30%左右,已探明硫铁矿储量达2.08亿吨,居世界首位,有东方硫都之美誉。在硫资源开发方面,云浮市现有硫酸产能52万吨,在建硫酸产能60万吨。目前以云浮硫铁矿企业集团公司、宝利硫酸有限公司、金泰化工有限公司、惠江钛白有限公司等为主体的硫化工产业集群渐成气候,是广东、广西两省区硫酸供应的主要基地。作为该产业龙头企业的云硫集团公司从建成投产至2007年末已生产硫铁矿3489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8.4亿元,利税总额7.5亿元。目前,云浮市正与广东省经贸委合作,选择硫化工产业作为省市共建先进制造业的依托产业,通过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挥云硫集团龙头带动作用,积极调整产品和产业结构,延伸、拉长硫化工产业链,将硫铁矿就地加工成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将云浮市建成中国最大的硫铁矿制酸基地、华南地区最大的硫化工产业集群和广东省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四是以云安县为中心的水泥产业集群。云安县是广东省首个循环经济试点县,初步形成了水泥、石材、硫化工等三大循环支柱产业,拥有储量20亿吨以上优质的石灰石资源,埋有西江黄金水道和广东省内河第二大港六都港,毗邻世界储量和品位第一的云浮硫铁矿,是“石都”——云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东省火炬计划水泥特色产业基地,县城六都镇是广东省水泥生产专业镇,境内现有水泥企业7家,年水泥生产能力(新型干法)900万吨,年产值30亿元,在未来二、三年,该县将通过实施“水泥、油母页岩、电产业循环链”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力争全县水泥年生产能力达到1500万吨。
此外,云浮市的电力生产、罗定市的电子、云城区的机械制造和纺织、郁南县的环保型电池等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华润西江电厂、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美国艾默生电气公司的全资子公司雅达电子(罗定)有限公司、全国最大的电池生产企业555集团等等均是其行业中的龙头企业或佼佼者。云浮市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强
云浮市的产业集群多是以资源或传统主导产业为主,如硫化工产业和石材产业,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和创新能力不足,造成产业分工层次低,产品附加值低,资本积累速度慢,自我发展能力弱,产业创新和竞争力严重不强。
2.2 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差
在现有的产业集群中,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大多停留在低水平的往返式生产上,抗风险能力较差。例如云浮的不锈钢产业中的企业多为来料加工和订单加工及初加工产业,他们的特点是生产工艺简单,附价值低,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销路单一,一旦经济形势有变化,它们抵御风险能力很低。特别是在这一次横扫全球的金融风暴中,产品95%依赖外销的云浮不锈钢业就遭受了强烈的寒流。
2.3 集群发展欠成熟
严格地说,云浮市的多数产业集群并不是真正的产业集群,除了石材产业,大多数都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形成的,尚处在产业集群的初级阶段,用“块状经济”来称呼更为确切。主要表现在产业链不够明显,配套能力不足,虽然较多企业在同一区域、同一产业领域,但是没有形成彼此关联的专业化供应商、服务机构及相关产业的地理集聚。
2.4 产业园区聚集效应不大
工业园区的性质和特征决定了其是欠发达地区实现产业集群的基本载体。云浮市作为广东省的一个欠发达山区市,目前虽有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区、佛山顺德(新兴新成)产业转移工业园、罗定双东环保工业园等几个规模较大的工业园区,但基本上都处于初建阶段,园区内企业有限,有些园区更是简单地等同于一些无相关的企业、行业堆积或叠加,致使园区内部产业结构混乱,缺乏专业化特色,缺少营造产业集群的发展氛围,并没有充分发挥工业园区对产业集群发育发展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壮大云浮产业集群的思路对策
3.1 进一步强化集群理念,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虽然产业集群大都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自发形成的,但是,在引导产业集群合理有序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良好外部环境以及防止企业群退化甚至走向衰退等方面,政府政策的作明都是十分重要的。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不仅依赖于市场机制,而且还有赖于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调节。在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政府不仅要做“开明政府”,放手让其发展,更要做“高明政府”,加强引导、扶持、促进企业推进技术创新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开拓市场走多元化道路,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保护作用等。同时,产业集群是一个区域性的综合经济载体,同一、二、三产业发展密切相关,涉及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它要求政府有关部门联合行动,共同努力。政府应明确一个综合部门主管,负责对其进行目标定位、规划引导、政策扶持、项目建设、矛盾协调等组织管理工作。政府还应明确分管领导主抓产业集群的发展,做到加强领导、精心策划,使产业更加有序地扎堆、集聚、升级、扩散、辐射,更好地发挥倍数效应甚至裂变效应,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发展。
3.2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发挥产业集聚效应
工业园区是形成产业集群的有效载体。工业园是政府划出一块区域,通过优化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和硬环境,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大量企业进驻和发展,使工业园区内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产出远远高于非工业园区,这样就为形成产业集群和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准备了条件。另外,在工业园区内,容易形成产业配套,产业之间有着密切的物质和技术联系;企业间信息交流渠道畅通,交流手段和途径众多,企业间容易形成良好的信任和合作关系;容易形成有利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环境,创新的“产业空气”浓厚;容易形成被广泛认可的价值观和理念,从而构建区域文化。工业园区的这些优势,使到包括成本优势、市场优势、创新优势、扩张优势等方面的内容在内的产业集群效应也得以有效的发挥。因此,云浮在建设工业园区过程中,应该把本地的石材、水泥、不锈钢、化工等特色企业结合起来发展,把工业园区打造成为集研发、制造、创新于一体的产业集群,成为产业集群的核心区域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极。
3.3 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发挥区域品牌效应
区域品牌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它象征着该产业集群的历史与现状,是区域产业集群的代表。创出一个具有全国乃至世界影响力的地区品牌,是一个现代产业集群成功的重要标志。云浮依托本地资源发展的特色工业优势突出,石材、硫化工、不锈钢制品、水泥等产业集群初具规模,目前已有“中国石材基地中心”、“中国石材流通示范基地”、“中国不锈钢餐厨具之乡”等一批有一定竞争力的区域品牌。下一步,应该继续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做大做强现有区域品脾。一要继续办好“中国石材博览会”,进一步提升云浮石材在全国乃到世界的地位和影响,成为“国际石材之都”。二要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加快硫化工产业基地建设,形成年产值超百亿元的硫化工产业集群及中国最大的硫铁矿制配基地、华南地区最大的硫化工产业集群和广东省循环经济示范区,三要强化产品自主创新,提升不锈钢制品业企业及产品的竞争力。培育云浮不锈钢制品区域品牌,成为广东省不锈钢制品生产基地。五要科学规划水泥产业发展,打造百亿水泥产业集群,成为广东乃至全国的水泥生产大市。
3.4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发挥人才集聚效应
人才作为产业集群必备的竞争要素,是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和升级的基本条件。只有集聚大量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产业集群才能在全球化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产业集群的人才集聚效应,对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云浮的石材、水泥、不锈钢等产业的发展已基本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的初级阶段,在外部环境变化的条件下,产业要完成第二次创业,对人才要求也进入了更高层次。而人才缺乏问题也正困扰着云浮各个产业的发展。构筑现代化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队伍,是造就云浮现代化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的迫切要求。因此,当前必须结合云浮产业发展,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形成人才集聚。一要认真贯彻“人才不设防”的指导思想,制定优惠政策,大力引进各类人才,重点是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以良好的环境、优厚的待遇和较大的成长空间留住人才。二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人才、智力和项目相结合的引进机制,畅通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借助广东省每年举办的大型人才交流会,或自行举办人才招聘会,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中引进科技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行政管理人才,甚至是海外留学人员。鼓励企业引进高层次综合管理人才、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三要加强与高等院校、职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云浮市人才培养基地。推进人才培训的交流与合作,定期选派一批公务员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到其他地区,甚至是境外进行交流与培训,拓展现有人才的视野,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四要加强基础教育,特别是高中阶段的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扩大办学规模,为培养和创造高素质、高学历的专业人才奠定基础,为储备人才做准备。
参考文献
[1]潘小璐,中山市产业集群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1)
[2]沈咏一厦门市产业集群现状及发展对策[J],商业文化,财金视点,2007,(6)
[3]王慧琳,云浮地区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政策取向[J],考试用刊,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