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一法一条例”贯彻落实情况的整改实施方案

时间:2019-05-15 03:11: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环境保护“一法一条例”贯彻落实情况的整改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环境保护“一法一条例”贯彻落实情况的整改实施方案》。

第一篇:环境保护“一法一条例”贯彻落实情况的整改实施方案

织金县司法局

关于环境保护“一法一条例”贯彻落实情况的整改方案

根据中共织金县委办公室 织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对毕节地区环境保护“一法一条例”贯彻落实情况整改内容进行责任分解的通知》(织委办字[2011]208号)要求,为确保我局牵头整改的内容落实到位,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整改内容: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强环境保护。

二、整改措施:

(一)将《环境保护法》、《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纳入县乡“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年度计划,并切实抓好落实。(有文件、会议等资料印证)。

(二)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加强对《环境保护法》、《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的宣传。

1.制作《环境保护法》、《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录音光碟,发放到个乡镇,要求乡镇利用广播或宣传车进行宣传。(有光碟、有宣传图片印证)。

2.指导各乡镇在醒目位置悬挂环境保护宣传标语1幅以上,并经常利用小标语进行宣传。(有宣传标语图片印证)。

3.各司法所每季度出《环境保护法》、《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宣传专刊1期,将《环境保护法》、《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纳入每学期法制课内容。(有宣传图片印证)。

4.将《环境保护法》、《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的宣传纳入“法律六进”活动的主要内容。(有文件、有开展活动图片印证)。

〇一一年十月二十六日

第二篇:高新区“一法一例”贯彻落实情况汇报

高新区“一法一例”贯彻落实情况汇报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4年关于对我市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广东省海域使用管理体例》(以下简称“一法一例”)情况开展执法检查的通知精神。现就我区“一法一例”贯彻落实情况作出以下汇报:

一、贯彻实施的基本情况

我区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海域使用的管理工作,所以对“一法一例”的贯彻落实工作认识到位,工作积极,措施有力,坚持依法行政,海洋功能区划、海域权属管理、海域有偿使用三项基本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基本结束了海域使用“无序、无度、无偿”的状况,海域管理逐步规范,相关制度日趋完善,功能区划逐渐明晰,海域开发建设日见成效,海洋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海域资源的配置朝着规划用海、集约用海、生态用海、科技用海、依法用海方向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强化宣传教育,提高依法用海意识。一是认真贯彻海域法律法规。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广东省海域使用管理体例》,强化法律宣传,增强全社会依法用海意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海域使用管理法律法规和各项海域使用管理工作。并利用宣传车、横幅、印发宣传资料、举办海域使用 1

管理法律法规培训班和咨询活动等宣传形式,扭转海域国有观念淡薄,“祖宗海”、“门前海”等错误观念。组织专业人员深入村开展宣贯活动,做好释法服务。

(二)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海域使用管理。一是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海域。按照《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要求,结合我区发展实际,管委会对全区的海洋功能区作了科学规划,将全区海域做了具体区划,做到科学开发与依法保护并举。一是规范管理,严格实施确权发证制度。二是加强海域管理。严格规范海域使用审批程序,做到依法审批,有偿使用。自2002年以来,配合市海监支队多次开展海域使用专项整治行动。三是加强海洋监察力度。联合相关部门开展经常性执法大检查,加大对未办证、超面积使用海域、欠缴海域使用金等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

二、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群众依法用海意识淡薄。由于历史原因,一些村认为对祖祖辈辈赖以谋生的海域拥有天然所有权,存在祖宗海、门前海、自家海等旧观念,对依法有偿用海意识淡漠,个别地区甚至存在抵触情绪。受此观念影响,无证养殖、违规用海现象仍然存在,一些人在海域使用中无理要求补偿,并导致了一些信访诉求事件。

(二)海域空间资源粗放利用和不合理利用现象依然存在。一是在“一法一例”实施前,海域使用方式主要是发包

出去用于养殖。由于资源状况不同,加之缺乏统一规范的操作,海域发包问题非常复杂,如发包主体主要是村委会,承包方多为个体户;承包合同缺乏法律规范,承包双方在海域资源使用上的责权利不清。二是在海域确权中,存在“办小证,用大海”现象,造成海域资源浪费;三是盲目用海,特别是港区的网箱、蚝排等养殖未经批准不按海洋功能用海,严重影响港口功能和航运安全。

(三)没有专门的执法队伍,海洋执法薄弱。阳江高新区是阳江市政府的派出机构,行使市一级管理权限,高新区没有专门的海监执法队伍和设备船艇,平时的海洋执法主要依靠阳江市海监支队。阳江港港区自2006年至今曾多次开展清理拆除非法养殖设施工作,由于没有一个确定的监管部门或队伍,导致死灰复燃。

(四)海域管理人员不足,专业人才队伍尚未完全形成;大量的实践经验还未能上升为理论,难以为政策制定提供充分的技术支撑;

三、几点建议

海洋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海域、滩涂、海岛是发展的重要资源,贯彻落实好“一法一例”,依法规划、保护、开发、利用海域资源对于我市发展蓝色经济带和临港产业,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要进一步增强海洋国土意识,推进“一法一例”

深入贯彻实施。一是要提高法律意识。主动抓好法律法规的社会宣传,注意把握法律宣传的重点环节,增强全社会的海洋国土意识和海洋保护意识,积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把海洋的开发、利用、管理、保护提高到与陆地同等重要的位置,自觉依法用海、依法维权、依法执行海域有偿使用制度。二是要坚持明确职责、加强协作、权利限制相结合,进一步理顺海洋综合管理体制。调整好海洋与渔业、规划、国土资源等涉海部门在海域开发利用活动中的关系,共同保护利用好海域资源,积极为蓝色经济带发展服务。三是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尽可能简化相关手续、缩短工作时限、提高工作效率,依法确权,重视加强海域使用金征收工作。

(二)要依法管海用海,规范海域管理和使用。一是要不断完善海域管理制度体系,加强执法监督制度建设。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加强海域管理领域的廉政建设。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严格执行海域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在维护海域使用秩序中树立海洋管理的法治权威。二是要严格遵守海域法律法规。依法审批用海,规范申报审批程序,严格执行公示公告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三是要坚决查处违法用海、违规批海。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继续深化专项执法行动,对重点违法问题开展专项打击。

(三)要坚持科学集约发展,保护好海洋生态。一是要坚持科学规划,进一步优化海洋开发利用布局。积极配合市做好阳江市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全面提升海洋功能区划的科学性、前瞻性。严格执行海洋功能区划制度,实行功能管制和规模控制双管齐下,规范各类海域开发利用活动。优先保障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和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项目用海。二是要以加快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为目标,处理好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的关系。优化用海布局,调整用海结构,改变传统的分散用海、粗放用海方式,实现海域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解决各类用海矛盾,促进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三是要建立健全海域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充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提高海域资源利用效率。四是要坚持生态保护,努力实现海域资源可持续利用。按照整体、协调、优化和循环的思路,进行海域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维持海洋生态平衡,实现海域使用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积极鼓励生态用海活动与海洋生态修复、建设的有机结合,确保海域使用的生态安全。完善海洋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和反应机制,提高应对海洋灾害的处置能力。

(四)要以人为本,不断提升海域管理科学化水平。一是要着力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和监视监测。健全科技支撑体系,着力提高海域管理科学决策水平。推动海域管理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提升海域监管科技含量。坚持科技兴

海,加大对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用海项目的支持力度。二是要加快海域管理人才培育和引进。切实加强海域监察执法队伍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三是要改善执法装备和管理手段。切实保障海监执法经费和装备需要。

第三篇:浙江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

浙江省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督察的决策部署,切实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力度,根据中央第二环境保护督察组的反馈意见,制定本整改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紧紧围绕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在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设美丽浙江”目标要求,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根本,以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为契机,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高标准落实督察整改意见,高质量整治环境突出问题,全力实施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行动计划,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不断开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境界,为我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以下称“两个高水平”)提供更优质量的生态公共产品。

二、基本原则

(一)属地为主,分级负责。强化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是本地本部门环境保护和督察整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坚持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自觉将环境保护和督察整改工作同本地本领域本行业发展紧密结合,加

强统筹协调,落实整改责任,强化督促检查,层层传导压力,形成上下联动、条块结合、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整改工作格局。

(二)问题导向,分类处置。对照督察反馈意见,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逐一研究制定整改措施,逐项明确整改目标、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实行表格化、清单式管理,做到条条有整改、件件有着落。对能够立即解决的,立行立改、早见成效;对需要阶段性推进的,明确阶段性目标和时间节点,拉条挂账、限时销号;对需长期努力的,持续发力、务求实效。

(三)着眼长效,标本兼治。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突破与渐进相促进,既解决好督察反馈意见指出的问题,又注重解决其他关联性问题;既解决好个性问题,又注重解决普遍共性问题;既解决好面上问题,又注重解决深层次问题。在抓好集中整改的同时,着眼常态长效,将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和工作机制,巩固形成制度规范加以落实,切实提升工作质效。

(四)统筹兼顾,全面推进。坚持把督察整改与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大决策部署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实施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我省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持续推动绿色发展等工作结合起来,与完成我省“十三五”规划以及各项生态环保专项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结合起来,以督察整改— 2 —

为契机,系统施策、综合治理,全方位推进美丽浙江建设。

三、工作目标

(一)保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把督察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转化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实际成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到2020年,力争全省设区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彻底消除劣Ⅴ类水体,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1%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

(二)率先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通道,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强省富民发展的新优势,走出一条具有浙江特点的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之路。充分发挥环保倒逼机制作用,以环境硬约束出清落后产能,加强准入把关、标准引领,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大力实施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行动计划,加快把生态经济、美丽经济培育成为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新引擎。

(三)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到位。根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我省归纳梳理出46项整改任务,逐一建档立案,明确目标、倒排进度、落实责任、限时销号。2018年年底前完成整改任务27项,占整改任务总数一半以上;2020年年底前完成整改任务42项;需要长期努力的4项整改项目,确保按照时间节点取得实质性成效。坚持动真碰硬抓整改,做到原因不查清不放过、问题不处理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放过、责任不落实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放过,确保整改质

量。

(四)建立健全长效治理机制。结合督察整改工作,认真分析易发问题的重点领域,聚焦共性问题的关键症结,总结经验,建章立制,为高水平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浙江提供制度保障,巩固和深化督察成果。重点抓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各项任务的落实,深化环保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强化法制保障,突出标准引领,构建起具有浙江特色、系统完整的环境保护工作和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

四、主要措施

(一)坚定不移地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1.勇当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排头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决策部署,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贯穿于浙江“两个高水平”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按照总书记对浙江提出的“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新要求,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八八战略”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更高标准、更高水平推进美丽浙江建设,在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开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境界,建设美丽中国示范区,当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排头兵。

2.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坚持各级党委、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负总责,健全完善管发展必— 4 —

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的工作责任体系,强化压力传导和责任落实,构建层层抓落实、责任全覆盖、考核动真格的工作格局。严格执行河(湖)长制和湾(滩)长制、环境保护督察、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等制度,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履行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全面实施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制度,各级政府每年向本级人大或其常委会(乡镇人大主席团)报告生态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2018年,省市县三级全面开展生态环境状况报告;2019年,力争实现乡镇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制度全覆盖,形成政府自觉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主动接受人大监督的常态化机制。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和责任导向,把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责任落实到各地各部门,纳入美丽浙江建设考核目标责任体系,确保整改落实到位。

3.健全完善生态环保督察考核机制。全面推进省级环境保护督察,将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作为省级督察的重要内容,推动落实整改主体责任、补齐生态环境短板。加强省级环境保护督察与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的衔接互补,每两年左右对各设区市督察一遍。健全完善生态环保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将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作为各级政府的环保责任红线。严格落实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二)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1.深入实施碧水工程。制定实施“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碧水行动计划,以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为核心,坚持标本兼治、源头防治,全域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全面开展工业园区(工业企业)和城镇生活小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2020年年底前,力争30%以上的县(市、区)和开发区建成“污水零直排区”。研究制定水环境功能区达标方案,对水质不达标断面实施“一点一策”管理,切实提升水环境质量。巩固“清三河”(清理黑河、臭河、垃圾河)和剿灭劣V类水成果,积极开展美丽河湖建设,推进大运河文化带等的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推进地方特色涉水行业整治提升,着力推进农业农村水污染防治,强化畜牧业转型升级和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深入开展近岸海域污染防治,严格实施《浙江省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对全省主要入海河流和入海溪闸实行总氮、总磷排放总量控制;进一步深化直排海污染源整治,2018年完成100个入海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提升。强化港口码头水污染防治,2018年起全面实施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监管制度。到2020年年底,钱塘江、曹娥江、甬江、椒江、瓯江、飞云江、鳌江等7条主要入海河流入海断面水质达到功能区控制目标要求,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水污染防治考核目标要求。

2.持续推进蓝天工程。制定实施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坚持以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持续稳步改善为核心,实施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突出重点、精准施治,统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 6 —

各项措施。加快推进能源结构调整,推进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对新上耗煤项目实行煤炭减量或等量替代,积极推进工业园区集中供热。深化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治理,全面开展“散乱污”企业排查和清理整顿。重点推进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工业行业以及重点区域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综合整治。加强工业园区异味扰民问题整治。强化燃煤发电和热电机组烟气超低排放治理设施运维管理,深入推进钢铁、水泥、玻璃等行业及工业锅炉的废气清洁排放改造。进一步提升油品品质,加强油品质量监督检查,积极推广应用清洁能源运输装备。实施《浙江省船舶排放控制区实施方案》,深入推进港口、船舶大气污染防治。建立健全施工场地扬尘管理机制,大力实施装配式建筑,着力提高城镇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禁止秸秆露天焚烧。加快推进清新空气(负氧离子)监测网络体系建设,强化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

3.着力推进净土工程。深入实施《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突出“遏制、稳定、改善”的总基调,保障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2018年年底前查明农用地(以耕地为主)土壤污染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2020年年底前,掌握重点行业在产企业用地和关停企业原址中的污染地块分布及其环境风险情况。2020年年底前,基本建成覆盖全省耕地的土壤环境监测网络。推进农用地安全利用,划定全省优先保护、安全利用

和严格管控三类耕地范围,分类实施受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用途管控和治理修复。加强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形成动态更新的全省污染地块名录,2018年启动100个重点污染地块和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实施《浙江省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减排计划(2017—2020年)》,到2020年,全省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较2013年下降10%以上。

(三)着力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提升污水和固体废物处置能力

1.强化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建设。针对督察反馈意见指出的部分地区生活污水处理短板问题,举一反三,加快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十三五”期间全省新增污水处理规模330万立方米/日。有序提升污水处理标准,在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面实现一级A排放的基础上,分类分区域推进实行更严的污水处理排放标准,2018年启动100座城镇污水处理厂清洁排放技术改造。加大城镇污水配套管网建设改造力度。在建或拟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严格做到配套管网长度与处理能力要求相适应,确保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使用。积极实施老旧管网改造,城镇生活小区、城中村、建制镇建成区深入开展雨污分流改造,确保能分则分、难分必截。到2020年年底,所有设区城市、县城、建制镇实现截污纳管和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基本形成收集、处理和排放相互配套、协调高效的城镇污水处理系统,设区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县城达到92%以上,建制镇达到70%以上。

2.提升生活垃圾处置能力。围绕督察指出的生活垃圾处— 8 —

理能力及渗滤液不规范处置等问题,积极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化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扎实开展垃圾源头减量、回收利用、处置能力提升、标准和制度建设、文明风尚等五大专项行动。完善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细化制定垃圾前端投放、中端收运、末端处置等专项规划。加快实施静脉产业基地建设行动计划,发展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等静脉产业,推进省级静脉产业试点基地建设。全面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到2018年年底,设区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面分别达到80%、50%以上。科学规划设施能力,按照适度超前、安全环保原则,坚持焚烧为主、填埋补充,加快建设一批垃圾处理项目,实现县以上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和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到2020年年底,城镇生活垃圾总处理能力达到7.6万吨/日,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2%以上。开展治理设施提升改造,2018年年底前,基本完成不达标垃圾焚烧发电厂和垃圾填埋场环保治理设施升级改造,实现垃圾渗滤液和垃圾焚烧废气有效收集、规范处置、达标排放。

3.加强危险废物处置和监管。针对督察指出的部分地区垃圾焚烧产生的飞灰等危险废物处置问题,持续推进实施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规划,逐年抓好规划项目落地。到2020年年底,所有设区市均具备基本满足各类工业危险废物利用处置需求的相应能力。建成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建成覆盖固体废物从产生、运输到处置全过程的信息化监控平台。在完成超期贮存危险废物存

量清零任务的基础上,实施超期贮存危险废物的动态化清零,确保产生的危险废物得到及时妥善清理,严防超期贮存的环境风险,严打非法转移、非法倾倒、非法处置等违法行为。

(四)强化重点领域专项整治,着力解决“老大难”环境问题

1.深入实施污染源全面达标整治行动。全力整改督察指出的部分行业企业超标排污问题。全面排查评估超标排放企业情况,结合企业的日常监管、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等,掌握超标排放企业清单及存在问题,督促超标排放企业开展自查,全面系统分析存在的环境问题。在排查评估基础上,督促超标排放企业制定整改计划、明确时限、及时整改,超标排放问题及整改情况向社会公开。经整改能够达标排放的企业,纳入达标排放企业名单;问题严重、达标无望的,予以依法关闭,到2020年年底,实现各类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加大惩处力度,对无证排污、偷排偷放、数据造假、屡查屡犯企业依法严肃查处,责令停止排污。

2.深化推进饮用水水源风险隐患整治行动。围绕督察指出的部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存在违法违规项目问题,严格落实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要求,依法依规推进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优化管理,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加快全面清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筑、建设项目和农家乐等,提高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水平,完成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清理整治工作。强化饮用水水源保护— 10 —

区环境应急管理,加强对道路、水路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管理,落实水源保护区及周边沿线公路等必要的隔离和防护设施建设。推进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采取污染整治、生态修复与建设、水源集雨区范围内退耕还林和农药化肥减量增效等综合性措施,有效改善水源水质,到2020年年底,除嘉兴市外,其他设区市的县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加强供水安全保障,优化饮用水取水排水格局,科学实施引水工程,积极推进城市应急备用饮用水水源地建设,建立健全城镇供水安全管理制度,切实提高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

3.全面开展落后产能整治提升行动。围绕督察指出的部分区域性、行业性污染问题及落后设备淘汰问题,深化推进“脏乱差”“低小散”企业排查清理和整治提升,坚决打破拖累转型升级的坛坛罐罐,淘汰落后产能。严格落实国家16个部委出台的《关于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的指导意见》,加强环保、能耗、安全、质量等各类专项整治和常态化严格执法,依法加快出清不符合国家、省产业政策的落后产能。进一步加大高污染燃料锅炉淘汰力度,开展煤气发生炉专项整治。全面实施以“一从严三加快”(从严对标整治、加快入园集聚、加快改造升级、加快产能合作转移)为主要内容的“低小散”块状行业整治提升专项行动。到2019年,每年淘汰落后产能涉及企业1000家以上,淘汰和整治以“四无”(无证无照、无安全保障、无合法场所、无环保措施)为重点的“低小散”问题企业(作坊)10000家以上,新

增小微企业园150家以上。到2019年年底,全省“低小散”问题企业(作坊)得到整治,小微企业园区集中度显著提高,发展质量明显提升。

(五)加大生态建设和保护力度,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1.严格生态红线管控。在重要生态功能区、陆地和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生态脆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等区域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全面保护全省生态环境,切实维护生态安全。按目标要求,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建立基本单元生态红线台账,形成全省生态保护红线一张图。依托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加强全省生态保护红线的监管。研究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将各设区市党委和政府推动生态保护红线工作纳入美丽浙江建设考核体系。

2.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力度整改督察指出的违法围填海、海水养殖污染等问题。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实行严格的围填海总量控制制度,严格控制围填海工程及其规模,严肃查处违法围填海行为。编制实施市、县域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划定禁养区、限养区,明确水产养殖空间,依法落实管控措施。深入开展浙江渔场修复振兴暨“一打三整治”(依法打击涉渔“三无”船舶和违反伏休规定等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全面开展渔船“船证不符”整治、禁用渔具整治和污染海洋环境行为整治)专项执法行动,加强海水养殖污染综合防治,深化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加大滨海湿地、河口、海— 12 —

湾以及重要渔业水域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滩涂资源,切实加强滩涂围垦区生态保育建设。加快海岸防护工程和海岛防护林体系建设,强化区域用海用岛规划、海岸线保护统筹、海湾海岛修复和沿海绿色长廊、洁净海滩、滨海生态走廊建设,开展全省海岸线整治修复三年行动。强化海洋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积极建设海洋生态建设示范区。到2020年年底,全省海洋保护区数量达到18个左右,面积达到管辖海域的11%以上,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

3.切实加大生态修复力度。继续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加强河湖水系连通及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开展河道生态示范工程建设。加强湿地保护与修复,严厉查处违法利用湿地的行为,启动湿地修复与提升工程,逐步恢复湿地生态功能,切实遏制面积萎缩、功能退化趋势。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全面加强对复垦和沿海滩涂、重点港湾湖库、海域海岛及海岸线的生态修复。加大废弃矿山治理力度,全面开展绿色矿山建设,逐步改善矿山生态环境,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4.推进美丽中国示范区建设。大力实施大花园建设行动纲要,高标准建设美丽城市,深入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深化推进部省共建美丽中国示范区建设,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两山”实践创新基地、节水型城市和食品安全城市等建设,积极推进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建设,深化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文明城市、森林城

市建设。到2020年,省级以上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比率达到50%。扎实推进湖州、衢州、安吉“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

(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完善长效治理机制 1.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落实中央关于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改革部署,按要求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积极抓好省以下监测监察执法管理制度改革,构建责任清晰、规范履责的监管格局。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坚持和深化河长制,全面推行湖长制,推进湾(滩)长制国家试点。加大环境违法行为联合惩戒力度,坚持环保执法与司法监督、公众监督、媒体监督相结合,实现省市县三级公检法驻环保联络机构全覆盖。推进排污许可制度改革,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等制度,强化排污者责任,打造环保执法最严省。

2.按照“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推进环评审批改革,强化产业园区规划环评,进一步落实“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约束,促进区域产业合理布局,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力度打破信息孤岛,实现环保数据互通共享,强化“最多跑一次”信息支撑。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撬动环保管理模式创新,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3.大力实施绿色发展财政奖补制度。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财政收费制度,将主要污染物排放财政收费返还比例与各地环境质量分值(按照水质优良率、空气质量优良率、PM2.5— 14 —

等指标计算)挂钩。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实行生态环保财力转移支付资金与区域绿色指数挂钩分配制度。实行“两山”建设财政专项激励政策,通过竞争性分配方式确定扶持范围。完善生态补偿制度,探索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开展省内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不断优化生态补偿方式。

4.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通过在全省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进一步明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范围、责任主体、索赔主体、损害赔偿解决途径等,建立健全鉴定评估管理和资金保障运行机制,逐步建立符合地区实际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配套制度体系,争取到2020年,初步构建起责任明确、途径畅通、技术规范、保障有力、赔偿到位、修复有效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5.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快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革,健全全面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生态环境治理修复成本的资源环境价格形成机制。扎实做好环境保护税开征各项工作,确保环境保护税法平稳顺利实施。建立健全环境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深化水权、林权、土地、排污权、用能权、碳排放权等配置方式改革。

6.积极构建环境治理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市场化治污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和污染源在线监测第三方运营,完善推广政府社会资本合作治理模式。加强对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支持,全面推进湖州、衢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经验,以绿色金融改

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推进全省绿色金融发展。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委、省政府已成立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由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全面负责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和整体推进,下设省整改协调小组和3个专项工作组,具体负责协调推进、督促落实等工作。各设区市、各有关单位成立相应整改工作机构,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负总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同时参照本方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报送省整改协调小组。

(二)提升监察能力。强化环境监察职能,按照国家要求建立健全环境监察体系,加强对环境监察工作的组织领导。结合省以下监测监察执法管理制度改革,加强环境监察机构建设和队伍能力建设,建立环境监察专员制度,实现环境监察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三)严格督导检查。建立层层跟踪督办机制,督导单位负责对相关整改任务的督促指导,各设区市负责对本地区整改工作的督导检查,省整改协调小组加强对各设区市、各单位督察整改工作的统筹调度和督查督办,确保整改落实无死角、零盲区。省整改协调小组根据整改进展情况,结合前期信访交办件办理情况,组织开展专项督查、明察暗访和“回头看”等,强化跟踪问效,对措施落实不到位、进度明显滞后的,予以通报、督办、约谈,压紧压实整改责任。

(四)严肃责任追究。对中央第二环境保护督察组移交— 16 — 的11个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问题,逐一厘清责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浙江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等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具体处理意见征得中央第二环境保护督察组(国家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同意后,予以落实,并向社会公开。同时强化问题整改责任追究,对整改措施不力、敷衍应付、弄虚作假、问题反弹的地方和单位,依法依纪严肃追究责任。

(五)强化信息公开。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作用,多渠道、多媒体跟踪报道整改落实情况。全省整改方案和整改情况及时通过中央和省级主要媒体向社会公开,各地各单位实施方案和整改落实情况在当地主要媒体或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开。对整改不力、问题突出的地区和单位,通过媒体报道等形式加大曝光力度,充分发挥公众和新闻媒体等社会力量的监督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的格局。

附件:浙江省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具体问题整改措施清单

附件

浙江省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 反馈意见具体问题整改措施清单

一、浙江省环境保护工作统筹还不够,工作开展还不够平衡,一些领域还存在短板。省委、省政府强调较少的一些工作,一些地方和部门抓得就不够有力。有的地方和部门环境保护责任意识不强,压力传导不够到位,对一些工作存在放松要求、工作不实、监管不严等问题

责任单位: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各设区市党委、政府。

整改时限:立行立改,长期坚持。

整改目标: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强化压力传导和责任落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整改措施:

1.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扎实推进生态环保各项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切实将环境保护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生态环保工作汇报、研究生态环保突出问题、制定生态环保重要举措。

2.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要决策部署,将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环保目标任务,纳入每年省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和省政府重点工作责任分工方案,逐级分解到各地各有关部门,列入重点督查和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内容,强化督导考核。

3.全面推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制定实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办法,在全省全面推开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切实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严格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强化执纪问责。

4.按照浙江省环境保护督察方案,以省委、省政府环境保护督察组名义,开展省级环境保护督察,每两年左右对各设区市督察1遍。通过督察,层层压紧压实属地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及时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5.全面推进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制度。2018年年底前,省市县三级全面推行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制度,各地选取部分乡镇开展生态环境报告试点;2019年,力争实现乡镇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制度全覆盖,推动各级政府依法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对禁止新建燃煤小锅炉提出了明确要求,浙江省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时也明确禁止新建每小时20蒸吨以下高污染燃料锅炉,并明确由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牵头负责。但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能源局等部门推诿扯皮,工作不落实,新增燃煤小锅炉问题

突出。2014年以来全省新增每小时2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940台,其中每小时10蒸吨以下有829台,仅金华市就新增315台。全省仍有240台煤气发生炉,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应于2011年底前淘汰,但至督察时仍未淘汰到位,环境污染和隐患突出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省经信委、省环保厅、省质监局,各设区市党委、政府。

督导单位: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整改时限:2018年9月底前。

整改目标:2017年11月底,各设区市全部淘汰改造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940台违规新增燃煤锅炉;2018年3月底前,做好已淘汰改造新增燃煤锅炉的验收核实工作。2018年9月底前,淘汰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240台煤气发生炉、所有一段式固定煤气发生炉(配备高效烟气治理设施且排放达标的化工原料制气等特殊工艺除外)、机械行业直径1.98米以下水煤气发生炉。全面排查违规新增燃煤锅炉和落后煤气发生炉,发现一台,淘汰改造一台。

整改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成立由主任任组长、副主任(省能源局局长)任常务副组长、3位副主任任副组长的整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整改督导组、履职监察组、宣传报道组3个专项工作组,组织工作专班,专门负责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相关意见的整改落实。

2.全面部署落实。下发《关于迅速落实中央环保督察组— 20 —

意见坚决淘汰非法新增燃煤锅炉的通知》《关于开展落实中央环保督察意见整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召开燃煤锅炉、煤气发生炉淘汰工作推进会,要求各地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倒排时间,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一地一策、一炉一策,加快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保质保量完成整改任务。

3.强化部门协同。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牵头做好整改工作,会同各地各部门按时间节点推进整改落实,组织开展督导检查验收。省经信委按照职能和国家产业政策,依法依规加强工业领域落后产能和落后设备的淘汰工作。省环保厅依法将高污染燃料设施纳入全省环保检查重点内容,加大违规设施的查处力度。省质监局负责对燃煤承压锅炉淘汰改造的安全监察,指导、督促各地新增燃煤锅炉办理注销手续,督促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做好技术支持工作。

4.加强信息化管理。实行淘汰一台、核实一台、注销一台、上报一台制度;设立举报电话和邮箱,随时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举报。加强数据库建设,在高污染燃料“五炉”数据库基础上,新设“新增燃煤锅炉”和“煤气发生炉”两个子系统,强化信息采集审核、签字确认,完善数据闭环管理,确保信息及时、可靠、完整、准确。

5.严格复查验收。发展改革、经信、财政、环保、质监等有关部门及专家组成5个小组,由各部门各带1组,分地区地毯式全面进行复查验收。对出现淘汰工作不落实或不彻底、边淘汰边新增、淘汰后又重新启用及数据不实等情况,— 21 —

加强督查执法。按照全省面上抽查30%、被抽查县(市、区)100%全面检查的方式开展验收工作,确保淘汰到位、台台过关。

6.完善长效机制。省直部门各司其职,压实各地相关部门责任,切实履行职责。加强部门协同和日常监督检查机制建设,尤其是对燃煤改生物质等容易出现反复的项目,加大复查力度和密度,坚决杜绝再次出现边淘汰边新增、重新启用等情况。推进我省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工作,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对新上耗煤项目实行煤炭减量或等量替代,进一步加大高污染燃料锅炉淘汰力度,加快实施设区市建成区每小时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淘汰改造。

三、《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近岸海域汇水区域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需在2017年底前全面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长三角区域提前一年完成。但浙江省工作方案要求长三角区域的宁波、舟山、台州、温州等城市于2017年底前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导致提标改造工作滞后,影响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改善。截至2016年底,上述4个城市仍有48家污水处理厂未按国家要求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其中宁波市6家,占全市总处理能力的41.6%;温州市22家,占75.6%;台州市11家,占40%;舟山市9家,占29% 责任单位:省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环保厅,宁波市、温州市、舟山市和台州市党委、政府。

督导单位: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

整改时限:2018年12月底前,基本实现出水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整改目标:2018年6月底前,42座污水处理厂完成一级A提标改造,关停1座。2018年12月底前,3座污水处理厂完成一级A提标改造。其余2座污水处理厂2018年12月底前基本建成,2019年6月底前实现一级A排放。

整改措施:

1.加快建设投运。对已实施提标改造的44座污水处理厂,加快推进工程建设进度,加快设备调试运行,2018年6月底前,42座污水处理厂出水达到一级A标准;2018年10月底前,其余2座出水达到一级A标准。同时,加快推进异地新建的3座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改造,其中1座于2018年6月底前建成投运,2018年12月底前出水达到一级A标准;其余2座于2018年12月底前基本建成,2019年6月底前出水达到一级A标准。

2.强化长效管理。加强已建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管理及纳管工业企业等重点排水户的日常监管,对存在影响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的违法行为,依法严厉查处,确保污水处理厂安全运行、稳定达标。

3.严格目标考核。严格实施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将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整改任务纳入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实行现场检查和定期通报,全面解决污水处理厂水质提升行动中的各项问题。

四、在推进工作中,特别是在解决一些“老大难”环境问

题过程中,一些地方力度不够,工作不实,导致有关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杭州桐庐县在富春江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建有12幢别墅,占地面积2836平方米。桐庐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在2013年以来开展的多次检查排查中,均未上报上述违法违规项目,也未进行清理整治。杭州萧山区政府及相关部门2013年以来在钱塘江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违规审批“滨江东方海岸”等商业或地产项目,现场督察时两个项目主体工程已基本建成,造成不良影响。嘉兴市不仅没有对新塍塘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原有5个商业地产项目进行清理,又于2014年违规审批占地面积达8000平方米的嘉德别墅项目。目前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违法项目占地达7.12万平方米

——杭州桐庐县富春江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有12幢别墅问题。

责任单位:杭州市委、市政府。

督导单位:省环保厅、省水利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建设厅。

整改时限:2018年12月底前。

整改目标:消除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环境风险隐患。整改措施:

1.依法拆除保护区内违法违规项目。2018年6月底前,依法拆除位于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范围内的12幢别墅。

2.由于现有取水口在富春江航道附近,结合桐庐县千岛湖配水配套引水工程,在2018年12月底前完成县城自来水— 24 —

厂取水口调整上移,依法依规同步开展县城自来水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调整。

3.举一反三,对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进行排查,清理关停不符合规定的建设项目,严格查处可能污染水源的违法行为。

4.加强保护饮用水水源宣传,健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巡查、发现、报告、整改制度。

——杭州市萧山区钱塘江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违法违规项目问题。

责任单位:杭州市委、市政府。

督导单位:省环保厅、省水利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建设厅。

整改时限:2018年9月底前。

整改目标:消除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环境风险隐患。整改措施:

1.立即停止网迅硅谷科技园待建1号楼建设(建筑面积24270平方米)。

2.建立生态保护屏障,2018年4月底前,拆除网迅硅谷科技园配套房8600平方米,复绿8700平方米,东方海岸区域复绿14000平方米。堤塘护栏加装隔离网。

3.继续加强日常监管,禁止在保护区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有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

4.依法依规开展钱塘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优化技术论证工作。因项目所在区域建有百年一遇的防洪堤塘,陆域上的— 25 —

水不会进入钱塘江,根据区划技术导则,做好钱塘江(闻堰段)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划调整和萧山分区规划调整,2018年9月底前完成。

——嘉兴市新塍塘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违法违规项目问题。

责任单位:嘉兴市委、市政府。

督导单位:省环保厅、省水利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建设厅。

整改时限:2018年12月底前。

整改目标:消除新塍塘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风险隐患,确保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安全。

整改措施:

1.2018年6月底前,封闭保护区内雨水排放口,确保雨水不直接排入保护区内河道。希尔顿酒店、嘉盛龙庭、越秀春天商务楼、中瑞商厦4个房地产项目临河道一侧砌筑隔离堤坝物理隔断工程,2018年6月底前开工建设,2018年9月底前完成建设。

2.完善新塍塘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防护隔离设施。

3.在石臼漾水厂与石臼漾水源生态湿地间建设原水输水管线,将石臼漾水厂取水口上移700米至石臼漾水源生态湿地出水口,改河道取水为湿地取水。2018年6月底前开工建设,2018年12月底前完成建设。依法依规开展新塍塘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优化技术论证工作,优化调整新塍塘饮用水水— 26 —

源保护区(昌盛中路以东)区划。

4.加强保护区的日常监管,建立定期巡查和水质监测制度,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措施。五、一些地区清理违规项目滞后问题也比较突出。2016年7月浙江省审计发现台州市玉环县里墩水库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有74家排放废水企业,但台州市直至督察进驻时才组织开展综合整治。衢州市黄坛口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有11家农家乐、二级保护区有5个度假村,温州瑞安市赵山渡水库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有6家农家乐,绍兴新昌县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有5家农家乐,直至督察进驻时才着手清理

——瑞安市赵山渡水库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有6家农家乐问题。

责任单位:温州市委、市政府。

督导单位:省环保厅、省水利厅、省农办。整改时限:2017年8月底前。

整改目标:拆除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农家乐,消除环境风险隐患。

整改措施:

1.2017年7月,瑞安市成立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由副市长任组长。对库区农家乐进行全面排查整治,2017年8月,已全面关停6家农家乐,拆除有关经营设施。

2.建立长效机制,加强日常巡查,防止已拆除农家乐死灰复燃。启动市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优化调整工作。

——新昌县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有5家农家乐问题。责任单位:绍兴市委、市政府。

督导单位:省环保厅、省水利厅、省农办。整改时限:2018年6月底前。

整改目标:彻底清理新昌县长诏水库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农家乐。

整改措施:

1.实施整治关闭。2017年7月,新昌县成立了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对库区农家乐进行摸排整治。2017年8月10日,已全面关停5家农家乐,拆除农家乐厨具设施。

2.消除环境隐患。2018年2月底前,做好5家农家乐关停的后续处置工作,注销相关证照;6月底前,5家农家乐所在建筑,除必要的供水和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用房外全部拆除,消除环境隐患。

3.持续加强监管。强化各部门各单位监管责任,持续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宣传,加大巡查执法工作力度,坚决防止库区内农家乐死灰复燃,确保新昌县长诏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规范有序。

——衢州市黄坛口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有农家乐和度假村问题。

责任单位:衢州市委、市政府。

督导单位:省环保厅、省水利厅、省农办、省旅游局。整改时限:2018年6月底前。

整改目标:拆除黄坛口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农家— 28 —

乐,实施牛头湾自然村搬迁工作,关闭二级保护区内的度假村,消除饮用水水源环境安全隐患。

整改措施:

1.制定方案明确任务。2017年10月底前,已制定实施《衢州市黄坛口饮用水水源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明确整改措施、责任单位、完成期限,成立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和专项工作组,负责整改推进工作。

2.实施牛头湾自然村搬迁工作。2017年11月底前,已制定出台黄坛口乡牛头湾自然村整村搬迁工作实施意见和失地农民保险、耕地补偿、园地流转专项基金等配套政策。加快推进一级保护区内农家乐关闭和牛头湾自然村整村搬迁工作,截至2017年12月底,已关闭黄坛口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11家农家乐,完成一级保护区内牛头湾自然村搬迁农户房屋腾空工作,并拆除部分房屋。2018年6月底前完成所有房屋拆除。

3.妥善处置度假村。2017年11月30日前,已关闭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月亮岛、湘思岛、太阳岛、水月湾、卧龙山庄等5个度假村。2018年6月底前,拆除5个度假村内的餐饮、住宿设施,对5个度假村内的违法建筑予以没收或拆除,对于合法的建筑物由国有公司予以收购和管理。

——玉环县里墩水库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有排放废水企业问题。

责任单位:台州市委、市政府。

督导单位:省环保厅、省水利厅、省国土资源厅。

整改时限:2017年12月底前。

整改目标:完成涉水工业企业搬迁,消除环境风险隐患。整改措施:

1.2017年12月底前,里墩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74家涉水企业已全部搬迁处置到位。

2.实施里墩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工业企业退出生态补偿办法,对搬迁企业进行生态补偿。第一批补偿资金已于2017年12月31日拨付至水源保护区所在街道,经公示后将陆续发放到村集体和企业。

3.发挥街道和供水、供电、市场监管、水利、环保等单位联动作用,会同库区各行政村加强日常巡查,防止企业新增及回流,严肃查处顶风作案的企业。六、一些突出环境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浙江龙盛、闰土等11家染料化工企业在道墟镇填埋12.48万吨危险废物,存在环境隐患。绍兴上虞区政府对此重视不够,长期以来没有妥善处置。2016年11月,绍兴市政府将其列入全市重大环境隐患整治清单,要求尽快整治到位。但上虞区政府直至2017年3月环境保护部现场检查后才开始治理

责任单位:绍兴市委、市政府。督导单位:省环保厅、省农业厅。整改时限:2018年2月底前。

整改目标:彻底清理危险废物,全面查处农场违法问题,开展污染场地生态修复。

整改措施:

1.加快实施清理工程。2017年12月底前,已完成危险废物开挖清理工作,对清出的危险废物及疑似污染土壤全部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规范化处置;基坑中土壤经检测全部达到修复目标值并完成阶段性验收。

2.立即责令农场停业。2017年8月28日,已责令农场停止营业;2017年9月底前,已拆除农场违法建筑,清除场地上有关种植物,收回及撤销农场有关补助资金和所获荣誉。

3.启动生态修复工程。2018年2月底前,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完成生态修复主体工程建设,实施局部覆土回填和生态修复,确保监测指标合格。

4.加大执法监管力度。进一步落实危险废物处置全过程动态监控措施,严厉打击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填埋等违法行为;同时,对该场地环境实施长效监管,严禁场地范围内种植非生态修复有关农作物。

七、杭州市余杭区杭徽高速公路留下至汪家埠段通车以来,一直未按要求设置声屏障等降噪设施,长期噪声扰民。近年来,余杭区政府又陆续在杭徽高速两侧开发建设住宅和学校,噪声敏感点不断增多,群众反映不断,问题始终没有解决。直至2017年8月督察组进驻前,余杭区才启动该路段声屏障安装方案的设计工作

责任单位:杭州市委、市政府。

督导单位:省交通运输厅、省环保厅、省信访局。整改时限:2018年4月底前。

整改目标:加快杭州市余杭区杭徽高速公路留下至汪家埠段噪声敏感点声屏障安装工作,降低噪音对沿线群众的影响。

整改措施:

1.2017年9月底,已完成隔声屏障安装的设计、安全评估、高速路政和高速交警等相关审批工作。2017年12月中旬,已完成庭院深深、乐山红叶、五常翡翠湾3个居住小区投诉点的隔音屏安装工作。

2.加大施工力量投入,加强施工安全防范措施,全力推进杭州市余杭区杭徽高速公路留下至汪家埠段噪声敏感点声屏障安装工作。2018年3月底前完成声屏障主体安装工作,4月底前完成相关工程验收。

八、湖州市经济开发区三天门固废处置中心长期臭气扰民,督察组进驻期间,针对群众举报的问题督促有关方面核查后发现,该企业在三天门大银山违规掩埋约300吨病死猪,群众反映强烈

——湖州市经济开发区三天门固废处置中心长期臭气扰民问题。

责任单位:湖州市委、市政府。督导单位:省农业厅、省环保厅。整改时限:2018年6月底前。

整改目标:督促企业加强整改,依法达标排放;举一反三,健全监管机制,完善监管体系。

整改措施:

1.编制整改提升方案。2017年9月,已对三天门固废处置中心(湖州市星鸿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处置有限公司)收集、运输、贮存、焚烧等全流程开展检查,查找问题症结。成立驻企指导组,指导企业制定整改提升方案,督促企业加快对软硬件进行全面整治提升。

2.加快开展整改。2017年12月底前,三天门固废处置中心已完成医废焚烧炉及车间全密闭负压安装、更新布袋除尘、除臭设备、新增燃烧机和两级喷淋安装等工作,并正常运行;完成炭化炉及车间密闭负压工程、废气设备处置工程整改等工作;停用原有工业危险废物焚烧炉。

3.强化信息公开。督促企业加大对生产工艺、污染物治理以及监测数据等信息公开力度,接受社会监督。

4.依法开展责任追究。2017年12月底前,已对相关部门和人员履职情况开展调查,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处理。

5.加强危险废物监督管理。2018年1月底前,已制定提升危险废物管理水平防范环境风险的若干意见;2018年6月底前,全面摸清底数,落实长效管理机制,提升危险废物管理水平。

——三天门大银山违规掩埋约300吨病死猪问题。责任单位:湖州市委、市政府。督导单位:省农业厅、省环保厅。整改时限:2017年12月底。

整改目标:抓好现场处置和生态修复;举一反三,健全病死动物收集、处置监管体系。

整改措施:

1.迅速处置,生态修复。截至2017年9月8日,掩埋点已全部开挖清理完毕。开挖期间,加强环境监测,做好全程动物防疫消毒灭源工作,防止发生次生影响。2017年9月下旬,已完成对大银山相应区块的生态修复工作。

2.立案调查,严肃问责。对偷埋病死猪的违法行为立案调查,相关人员已移送检察机关;2017年12月底前,已对相关部门和人员履职情况开展调查,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处理。

3.举一反三,强化监管。2017年12月底前,已制定进一步加强病死猪无害化等长效化管理制度措施,调整优化病死动物收集体系,加强乡镇收集场所设施设备和信息化建设,提升病死动物收集、处置监管水平。

九、宁波鄞州区政府2014年承诺在电镀集聚区企业投产前对泰安学校实施搬迁,截至2017年6月,该园区已有12家企业陆续投入生产,但政府承诺的学校搬迁至今未落实

责任单位:宁波市委、市政府。督导单位:省环保厅、省教育厅。整改时限:2018年2月15日。

整改目标:按时完成泰安学校整体搬迁工作。整改措施:

1.科学制定学校搬迁方案。泰安学校搬迁新址距离鄞州电镀集聚区约2公里,符合卫生防护距离要求。学校总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已落实相关附属工程及运动场建设场地。

2.紧扣2018年第一学期投入使用目标,倒排落实学校建设工期。2018年1月10日前,已完成现场施工;2018年2月15日前,完成学校验收及搬迁。

十、2011年温州鹿城区政府承诺,2012年底前搬迁“后京电镀基地”卫生防护距离内的62户居民,但直至督察进驻时才启动相关工作

责任单位:温州市委、市政府。督导单位:省环保厅、省建设厅。整改时限:2018年6月底前。

整改目标:完成后京电镀基地卫生防护距离内62户居民搬迁。

整改措施:

1.温州市鹿城区成立由1位副区长任组长、多部门共同参与的督查工作组,加强对后京村旧村改造工作的督查。

2.2017年9月,已启动改造范围土地征收工作,12月底已完成入户丈量、建档等工作。2018年3月底前,完成房屋年限认定、旧房评估等工作。2018年6月底前,完成旧房腾空和拆迁工作。

十一、浙江省产业发达,各类特色行业企业众多,工业污染监管难度大、任务重,加之一些地方监管不到位,局部污染问题仍然时有发生

责任单位:省环保厅、省经信委,各设区市党委、政府。督导单位: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整改时限:立行立改,长期坚持。

整改目标:严把环境准入关,深化污染整治,加快推进“低小散”企业整治提升,持续加大环境监管执法力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整改措施:

1.切实加强环境准入关。强化产业园区规划环评,推进各类开发区(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区、工业园区、特色小镇等)规划环评工作,促进区域产业合理布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建立项目环评审批与规划环评、现有项目环境管理、区域环境质量联动机制(即“三挂钩”机制),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即“三线一单”)约束。组织开展我省大湾区区域环评工作,积极从生态环保方面为全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

2.深化区域性行业性污染治理。深入实施金属表面处理(电镀除外)、砂洗、氮肥、有色金属、废塑料、农副食品加工等6个行业的整治提升。严格落实《浙江省挥发性有机物深化治理与减排工作方案(2017—2020年)》,加强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开展涉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散乱污”企业排查和清理整顿工作。各地结合地方产业特点,按照关停一批、提升一批、入园一批的要求,制定实施排查整治计划。

3.加快推进“低小散”块状行业整治提升。深化“低小散”“脏乱差”企业(作坊)治理,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大力推动落后产能淘汰退出,加快建设小微企业园、标准厂房,— 36 —

整合提升小微企业集聚片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2018年,淘汰落后产能涉及企业1000家以上,淘汰和整治“低小散”“脏乱差”问题企业(作坊)10000家以上,新改扩建标准厂房1000万平方米以上,新增小微企业园150家以上,推动中小微企业入园提升发展。

4.持续加大环境监管执法力度。进一步深化环保执法与司法联动,2018年12月底前实现省市县三级环保部门与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联络机构的全覆盖,合力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组织开展“蓝天保卫、护水斩污、清废净土”专项执法行动,对违法排污者实施严惩重罚。

十二、2013年新的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后,绍兴市政府承诺实施印染废水“分质提标集中预处理”项目,依托绍兴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现有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提标改造,并建设深度处理设施,以便将相关区域一百余家印染企业生产废水全部集中处理后,达到新排放标准要求。但绍兴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在提标改造过程中弄虚作假,未建设深度处理设施,仅对加药系统进行改造,以化学需氧量达标代替全部污染物达标排放,导致2016年以来60万吨/日污水处理线一直超标排入杭州湾。对此问题,有关部门于2016年7月向绍兴市及柯桥区政府作了汇报,但没有引起重视。绍兴市环境保护局为使该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通过考核,擅自改变监测评价标准和在线监测点位

责任单位:绍兴市委、市政府。督导单位:省环保厅、省建设厅。

整改时限:2018年9月底前。

整改目标:绍兴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出厂废水实现全面达标排放。

整改措施:

1.实施应急管控。加强源头管控,纺织染整企业排放废水严格执行《纺织染整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2012),其他行业废水按行业要求达标排放;进一步加密监督监测,对超标纳管企业落实限停产和污水限排应急管控措施,倒逼企业达标排放。同时,对绍兴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投加系统及管线等设备实施改造,提升污泥回流比达到100%以上,提高污水碱度,实现废水稳定达标排放。

2.加快建设工业污水处理单元脱氮工程。设计建设60万吨/日的工业废水脱氮工程,2017年11月开工,确保于2018年9月底前建成投入运行,实现工业污水处理单元稳定达标排放。

3.规范废水排放监测。严格按照《纺织染整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表2所列污染物项目和后续标准修改单(环境保护部公告2015年第19号、第41号)要求,开展绍兴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和所有纳管纺织染整企业排放废水监督性监测评价,并按规定上报监测数据。2018年4月底前将工业废水二期、三期处理设施出水管整合为1个排污口,安装在线监测设施,并与环保部门联网,作为监控绍兴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工业废水排放的点位,未整合前,在二期、三期排污口每日分别采样进行手工监测和评价,并建立相应台账。

4.对有关责任问题进行调查核实,依法依规查处并追究责任。

十三、绍兴市上虞区大量工业废水超标纳管问题十分突出。2013年以来,上虞水务集团对纳管企业只收费、不监管,导致企业超标纳管成为常态。2016年纳管废水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最高浓度分别高达21700毫克/升、825毫克/升和922毫克/升,使承接废水的上虞区水处理公司难以稳定达标排放

责任单位:绍兴市委、市政府。督导单位:省环保厅、省建设厅。整改时限:2017年10月底前。

整改目标:强化工业废水纳管监管,实现绍兴市上虞区水处理公司出水水质稳定达标排放。

整改措施:

1.强化工业废水超标纳管监管。2017年6月底前,已建立工业企业废水超标纳管联合监管机制,依法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2.强化分质提标工程日常运行管理。2017年10月底前,已完成废水分质提标工程和在线监测监控设施的提升改造并投运,加强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和出水情况的全过程监管、监测,确保稳定达标排放。

十四、金华市行业性、区域性污染问题突出,相应监管工作没有到位,群众反映强烈。金华东阳市涂膜产业集聚区23家企业中有18家未配套有机废气治理设施,废气直排,— 39 —

周边群众长期投诉;东阳市有含喷漆工艺的家具企业1392家,但仅198家建有废气治理设施,污染问题突出;永康市655家五金涂装企业中,300家未建废气治理设施,群众反映较多

责任单位:金华市委、市政府。督导单位:省环保厅、省经信委。整改时限:2018年9月底前。

整改目标:全面完成18家涂膜、1194家家具、300家五金涂装企业的整治提升,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推进行业转型升级。

整改措施:

1.制定方案,集中整治。制定东阳涂膜和红木家具行业、永康五金行业整治提升方案,实行“一厂一策”管理,从源头控制、废气收集和末端治理等方面全力推进整治。确保2018年3月底前完成涂膜企业污染整治,2018年6月底前,完成80%的家具、五金涂装企业污染整治,2018年9月底前完成家具、五金涂装企业污染整治。

2.整合兼并,促进转型。坚持高进低退、扶优扶强和“三个一批”(提升改造一批、搬迁入园一批、淘汰关停一批)的原则,鼓励涂膜企业整合兼并,做大做强,推进小微园区建设,实现红木家具和五金涂装行业集聚发展,加快行业性、区域性特色产业转型升级。

3.加强监管,防止反弹。继续保持高压监管态势,持续加强区域性特色行业监管力度,结合“双随机”抽查与全省“蓝— 40 —

天保卫”“护水斩污”等专项执法行动,全面开展整治情况“回头看”,对未经许可擅自恢复生产、整治后治理设施仍不正常运行和违法排污的企业严格依法查处。

十五、受自身陆源污染源和长江携带入海污染物影响,2016年近岸海域劣四类海水比例为60%,海水优良率比例不足四分之一,杭州湾、象山港、乐清湾、三门湾4个重要海湾水质全部为劣四类,杭州湾是全国水质最差的海域之一。水体富营养化严重,近岸海域已成为全国赤潮发生最频繁的区域之一

责任单位:省海洋与渔业局、省环保厅,相关设区市党委、政府。

督导单位: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整改时限:2020年12月底前。

整改目标:2018年,全省入海河流全流域及入海口(溪闸)实行总氮、总磷浓度控制。到2020年,主要入海河流(溪闸)断面水质总氮浓度达到总量控制要求,重要海湾入海河流断面水质达到国家考核要求,入海排污口达标排放,改善水体富营养化状况,保持近岸海域海水水质5年均值稳定向好态势。

整改措施:

1.综合整治入海陆源污染。制定实施《浙江省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开展全省近岸海域,特别是杭州湾等重点湾区新一轮污染综合整治。深入开展入海排污口整治提升工作,在全面清理两类排污口的基础上,定期公布入海排

— 41 —

污口信息以及直排海污染源达标情况,接受社会监督。进一步深化直排海污染源整治,2018年,完成100个入海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提升。强化执法监管和监测,到2020年,直排海污染源实现在线监测全覆盖,直排海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加强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沿海地区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建设,引导园外企业向园区内聚集,进一步削减入海排污口。强化陆海统筹,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总氮总量控制。

2.强化近岸海域水质监测。2018年起在全省近岸海域布设300个以上水质监测站点,每季度开展监测;在杭州湾、象山港、三门湾、乐清湾4个港湾布设30个以上水质监测站点,每月针对重点指标开展监测。加强主要入海河流和重点入海污染排污口的监督监测,及时发布监测信息。

3.在做好本省陆源污染源治理的基础上,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委和长江周边有关省份开展长江流域污染的联动联治,以切实减少近岸海域的入海污染物。

十六、浙江省海洋生态保护不力,对海洋开发利用统筹不够,违法围填海、违规养殖、入海排污等问题比较突出

责任单位:省海洋与渔业局、省水利厅、省环保厅,相关设区市党委、政府。

督导单位: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整改时限:2020年12月底前。

整改目标:违法围填海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违规养殖问题得以整改,入海排污口全面整治,达标排放,海洋生— 42 —

态保护工作持续发力。

整改措施:

1.严格落实《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浙江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浙江省海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等,统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严守海洋生态红线,全省沿海全面实施湾(滩)长制,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滩面巡查和污染源整治,启动海岸线整治修复三年行动计划。严格落实围垦项目的用海审批和确权制度。

2.加强执法监管。2018年组织沿海各地开展违法围填海活动大排查,依法查处违法用海行为;加强日常巡查,按照属地负责原则,督促各地自2018年起对辖区内的海岸线每月组织巡查1次,及时制止违法行为。

3.规范海水养殖。2018年6月底前,督促温州市和台州市依法完成乐清湾海域的乐清、玉环、温岭3个市的超规划养殖清理整顿,乐清湾海域无争议浅海和滩涂的养殖证核发。督促台州市完成超规划养殖清理整顿。督促宁波市取缔杭州湾新区和慈溪市范围的杭州湾湿地海洋保护区内的违法养殖(含杭州湾新区范围内的违法养殖),完成宁海县超规划养殖的清理整顿;2018年12月底前,督促温州市和台州市全面完成乐清湾海域的乐清、玉环、温岭3个市的无争议海水养殖区域的养殖证核发。督促台州市和宁波市(含宁海、慈溪)分别完成2.57万公顷和2.09万公顷范围内无争议海水养殖区域的养殖证核发。2019年6月30日前,摸清上述范围内有争议海水养殖区域情况,因地施策,全面完成— 43 —

养殖证核发工作。通过加强监督执法,落实依规持证,构建长效管控机制,确保违法违规养殖不回潮不反弹。

4.严控入海排污。深入实施《浙江省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坚持治旧控新,加强入海排污口环境监管,将全省入海排污口信息在相关门户网站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加强协同监管,环保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开展入海排污口专项督查行动,依法查处非法排污行为,定期通报直排海污染源达标情况,纳入各类考核督查,2018年,完成100个入海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提升。强化执法监管和监测,到2020年,直排海污染源实现在线监测全覆盖,直排海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加强现有排污口整合力度,能纳管的一律纳入污水处理厂处理,逐步消减入海排污口数量。

在上述整改工作的基础上,持续推进“一打三整治”行动和海水围塘养殖尾水的生态化治理以及海洋生态建设示范区建设等工作。

十七、宁波市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大量实施围海造地工程,侵占沿海湿地。近年来,宁波市北仑区、象山县、宁海县、杭州湾新区未经审批,实施7个重点填海围垦项目,违法围填海面积1.03万公顷

责任单位:宁波市委、市政府。督导单位:省海洋与渔业局。整改时限:2019年12月底前。

整改目标:严格落实依法用海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要求,通过可行的工程措施和手段,尽可能恢复海域自然属性、— 44 —

湿地功能和原海域审批用途。

整改措施:

1.全面查处论证。责成宁波市北仑区、象山县、宁海县、杭州湾新区管委会的7个项目立即停止违法行为,2018年6月底前全面查处违法违规问题,并按照“一事一策”的要求完成工程性整改措施技术论证。

2.分类实施整改。对象山黄沙岙、道人山及宁海下洋涂3个项目中改变养殖用途的部分,海水可以自然进入等有条件恢复养殖功能的,分别于2018年12月底前、2018年12月底前、2019年12月底前恢复原养殖审批用途;高滩等区域无法恢复养殖功能的部分,维持现状,不再进行违规开发利用。

对象山水糊涂二期项目中未取得海域使用权的部分,通过拆除部分堤坝,退还多围面积的措施,于2018年12月底前最大限度恢复海域自然属性。

对杭州湾新区十二塘项目,于2018年2月底前全面完成区域内非法养殖取缔工作。通过新建闸门措施增加纳潮量,于2018年12月底前最大限度恢复海域自然属性。对属于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的梅山七姓涂项目,2018年9月底前完成《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管理办法(试行)》出台前及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到期前,符合要求的历史已成陆区域的排查、梳理,严格按国家海洋局意见处理。不符合上述条件的,督促属地立案查处。

对杭州湾新区建塘江两侧围涂项目,于2018年12月底

— 45 —

前拆除中隔堤,2019年6月底前在横堤上开堤建闸1座,最大限度恢复湿地生态功能。

3.严格管控要求。2018年6月底前,制定关于加强围填海管控的意见,严格执行国家围填海管控办法、海域使用管理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以及《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和浙江省海洋生态红线等规定和要求,落实地方政府属地责任和有关部门监管责任。对不符合围填海管控规定和要求的围填海项目,坚决不予受理和办理。建立健全并落实海域使用动态管理制度、海岸线巡查制度、湾(滩)长制度,切实加强海域海岸线日常巡查和监视监测,严厉打击违法用海行为。

十八、温州市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大量实施围海造地工程,侵占沿海湿地。温州市及苍南县、乐清市、平阳县等地政府和瓯江口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先后组织实施5个滩涂围垦项目,在未取得海域使用权的情况下,违法填海2305.5公顷

责任单位:温州市委、市政府。督导单位:省海洋与渔业局。整改时限:2018年12月底前。

整改目标:对5个滩涂围垦项目,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和国家海洋局具体实施意见,严格依法查处违法围填海行为。

整改措施:

1.开展精准排摸。对5个围填海项目中尚未确权的海域,— 46 —

全面停止围填海活动。2018年6月底前完成5个区域围填海项目的排查、梳理,对《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管理办法(试行)》出台前及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到期前,符合要求的历史已成陆的区域,严格按国家海洋局意见处理。对不符合上述条件的,立即进行立案查处。

2.严处违法用海行为。对未经过区域用海规划审批的浅滩一期违法围填海行为立案调查,2018年6月底前处罚到位。同时,加强4个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内的海域动态监视监测和执法巡查工作,坚决制止违法用海行为并依法查处。

3.加强沿海湿地保护。严守海洋生态红线,确保海洋生态红线区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全面推进湾(滩)长制工作。开展红树林种植、增殖放流、滩涂贝藻养殖、浅海藻类养殖等,加快恢复滩涂湿地功能。未取得合法审批手续前,不得违法开发。

4.强化长效监督管理。进一步贯彻落实海岸线分段包干定期巡查制度,强化属地监管,加强日常巡查,每月组织巡查1次,持续开展“海盾”专项行动,严肃查处违法围填海行为。

十九、国家规定重点海湾和重点河口区域禁止围填海。但督察发现,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2015年7月以来在重点河口海湾违规审批44宗围填海项目,共564公顷

责任单位:省海洋与渔业局,宁波市和嘉兴市党委、政府。

督导单位: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

— 47 —

整改时限:2018年12月底前。

整改目标:对标《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按照国家海洋局的统一部署与规范,划定重点海湾、重要河口区域等重要海洋生态空间,报国家海洋局审查。划定方案公布之前,对直观判断在重点海湾、河口的围填海项目,暂停受理和审批。

整改措施:

1.根据44宗围填海项目均依据国务院批复的现行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审核审批,其中1宗为国家中心渔港改扩建项目情况,以及其他在标准海塘内侧历史已成陆区域及国家批准的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内的情况,严格落实渔港改扩建项目按批复要求仅用于渔港配套设施,加强对该海域使用权不得出租和转让用于经营性项目的监管;标准海塘内的项目落实属地责任,禁止一切越过标准海塘的施工活动;对国家原批准的区域建设用海规划,按国家海洋局新的规定执行。

2.根据2017年国家海洋局《贯彻落实〈围填海管控办法〉的实施方案》,国家海洋局2018年将组织地方划定重点海湾和重点河口等禁止围填海域,纳入红线管理。积极争取国家重点海湾、重要河口区域等重要海洋生态空间的划定试点,配合国家制定划定标准,按国家海洋局的统一部署,划定重点海湾、重要河口区域等重要海洋生态空间,报国家海洋局审查。划定公布之前,对直观判断在重点海湾、河口的围填海项目,暂停受理和审批。

3.严格执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围填海管控办— 48 —

法》,严格落实2017年10月印发的浙江省海洋生态红线划定方案的管控要求,加强用海项目的审查,不符合管控要求的一律不批。

二十、杭州湾是我国重要河口海湾,浙江省将其划为杭州湾湿地海洋保护区。2013年,宁波市杭州湾新区管委会在未取得海域使用权的情况下,在杭州湾湿地海洋保护区开工建设“建塘江两侧围涂工程”,该项目由宁波市发展改革委核准,在未取得用海预审意见的情况下同意围涂5347公顷。目前杭州湾湿地海洋保护区内违法围海达3560公顷

责任单位:宁波市委、市政府。督导单位:省海洋与渔业局。整改时限:2019年6月底前。

整改目标:严格执行国务院批准的《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和国家林业局批复同意的浙江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最大限度恢复湿地生态功能。

整改措施:

1.责成杭州湾新区管委会立即停止违法行为,2018年6月底前全面查处违法违规问题。

2.拆除长3524米、顶宽10.8米、底宽18米的中隔堤,2018年12月底前完成。

3.增加纳潮量。在建塘江工程横堤合理位置开堤建闸1座,最大限度恢复湿地生态功能。具体方案于2018年6月底前完成论证,2018年12月底前项目开工,2019年6月底前完成工程施工。

— 49 —

4.实施湿地生态修复工程。严格按照《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的管理要求和浙江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在湿地生态环境不可逆转的高滩区域部分,维持现状,开展湿地生态修复工作。

5.严格管控要求。2018年6月底前制定关于加强围填海管控的意见,严格执行国家投资项目管理及用海预审管理规定、国家《围填海管控办法》以及湿地保护等规定和要求,将项目用海预审意见纳入投资项目管理程序和要求。

6.加强巡查监管。发展改革部门加强对围填海项目的稽查;海洋与渔业部门建立健全并落实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制度、海岸线巡查制度、湾(滩)长制,切实加强海域海岸线日常巡查和监视监测,严厉打击违法用海行为。

二十一、浙江省各级海洋部门未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要求及时制止违法围填海行为,也未要求恢复海域原状,仅对少数违法行为进行行政罚款

责任单位:省海洋与渔业局,沿海有关设区市党委、政府。

督导单位: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整改时限:立行立改,长期坚持。

整改目标:进一步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和国家海洋局具体实施意见,规范执法,及时制止、依法查处违法围填海行为。组织全面排查,落实属地责任,督促分类处理。

整改措施:

— 50 —

第四篇:怀柔区贯彻落实北京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方案

怀柔区贯彻落实北京市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

整改工作方案

根据《北京市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的要求,结合北京市第一环境保护督察组提出的意见建议,为确保我区环境保护整改工作落实到位,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原则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为指导,切实抓好北京市环保督察反馈意见问题的整改。坚持生态立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对北京市环保督察反馈意见问题整改工作做到“四突出、四到位”,即:突出针对性,把问题梳理到位;突出科学性,把目标安排到位;突出操作性,把措施制定到位;突出实效性,把责任落实到位,全面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着力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为建设幸福美丽现代化新怀柔提供有力的环境支撑。

二、总体目标

(一)明确目标,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认真贯彻落实《怀柔区污染防治工作2018年重点任务台账》,构建责任明晰的“大环保”格局,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加强扬尘污染防治,深化重点行业污染治理,进一步推进能源清洁化,实现空气质量目标;严格落实河长制,提升水污染防治水平,强化城镇生活污染治理,推进农业农村污染防治,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完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立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强化空间布局管控,防范建设用地新增污染;确保大气和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总体清洁,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

(二)实施清单制,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坚持问题导向,对北京市环保督察反馈意见归纳整理出五方面问题,主动认领,实施清单制,坚决整改到位;对确定的整改措施,定期督查,挂账督办。各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整改工作第一责任人,进一步细化明确具体责任科室、责任人、整改目标、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逐项挂账、督办落实、办结销账。同时,进一步强化措施,切实解决影响可持续发展和损害群众利益的环境突出问题。

(三)举一反三,加快完善长效机制。坚持目标导向,结合具体问题整改,全力以赴深化环境治理,全面清理违规建设项目,严格环境执法监督管理,并举一反三,加快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从加强组织领导、严肃责任追究、强化责任落实、严格督导检查、及时公开信息等5个方面强化工作保障,全面做好北京市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工作。以“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工作计划为统领,立足怀柔发展战略定位,坚持以疏解整治与优化提升并举、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原则,着力疏解非首都功能,优化怀柔新城发展布局;着力推进城市综合整治,提高和谐宜居水平;着力强化区域生态涵养功能定位,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新区;着力提高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通过整体谋划、系统推进、强化责任担当,重点实现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取得明显进展,城乡环境秩序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城市建设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三、组织领导 成立怀柔区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强化整改落实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长:常

区委书记

卢宇国

区长

长:姜泽廷

区委副书记

迟行刚

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

朱家亮

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

刘久刚

区委常委、区委政法委书记、区委

办公室主任

崔占辉

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察委

主任

于海波

区委常委、副区长

鲍晓健

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李志遂

副区长

王 赤

副区长、公安分局局长

肖 坤

副区长

焦宝军

副区长

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环保局,主任为副区长李志遂,副主任为区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福利、区政府办公室主任高永革、区环保局局长鲁颖彤,联络人为区环保局副局长郭义军;办公室下设督查督办组、资料文件组和宣传舆情组,工作组实行组长负责制,组织各组成员落实好市环保督察办和区领导小组交办的任务,工作组内部职责分工由组长提出具体方案。

(一)督查督办组

长:张海利

区环保督察一组组长 副组长:张洪涛

区委督查室主任

王之帆

区政府督查室主任

谭玉军

区环保局副局长

成员:区环保督察一组、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区环保局

工作职责:

1.负责督察督办问题清单中承办单位的整改情况; 2.负责对承办单位整改情况进行现场核查; 3.负责对核查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反馈。

(二)资料文件组

长:陈宝明

区环保督察二组组长 副组长:缐佳鑫

区委办公室副主任

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成员:全区各有关部门相关人员 工作职责:

1.负责收集汇总区委、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和镇乡街道推动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决策部署、机构设立、协调调度情况;

2.负责收集汇总配套的机制、方案、措施制定实施情况; 3.按照市环保督察办督察要求,报送相关材料。

(三)宣传舆情组

长:樊晓娟

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副组长:石金虎

怀柔报编辑部主编

单冬云

区委机要密码局局长

杨桂霞

区广电中心副主任

彭亚娟

区网信办副主任

景海文

区政府信息中心主任

鲁泰吉

区环保局党组书记

成员:区委宣传部、党委信息中心、区政府信息中心、区广电中心、怀柔报、区网信办、区环保局

工作职责:

1.在怀柔报、怀柔电视台、怀柔信息网开设专题、专栏,及时报道我区环保督察整改工作进展、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

2.联系市级媒体,积极向市级媒体提供有关整改相关情况的宣传素材;

3.按照市环保督察办统一安排,公开督察整改方案、整改进展阶段性报告;

4.做好督察整改期间相关新闻舆情和网络舆情的收集分析工作,及时报送相关部门和领导。

四、工作机制

(一)建立定期调度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周安排1次工作调度会,通报各项工作进展情况。遇有重大问题或紧急事项时,可随时召开专题协调调度会,各责任单位对会议决策的事项要认真贯彻执行。

(二)建立联系人及信息报送制度。各责任单位要明确1名主管领导作为具体联系人,负责每周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整改落实进展情况,包括安排部署、措施落实、协调调度等,所报情况须经本单位行政一把手审核把关。

(三)建立责任落实制度。各责任单位要制定整改方案和措施清单,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亲自抓、负总责,逐级传导压力,层层抓好落实。对涉及多个部门的整改任务,建立健全协调联动机制,切实形成推进整改落实工作的强大合力。同时,举一反三,全面查找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中存在的其他问题,并制定有效措施,尽快补齐短板。

(四)建立跟踪督办制度。各责任单位要建立整改落实事项督查督办机制,定期跟踪督办、核实情况。领导小组办公室将联合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区环保督察组加大对各责任单位整改落实工作的督查力度,定期督办进展情况。对未按要求完成整改任务的,区监察委将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

五、保障措施

(一)切实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各责任单位要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每季度至少研究1次环境保护工作;各责任单位每月至少研究1次环境保护工作,切实解决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

(二)严格落实“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要求。按照《区委、区政府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职责》(京怀办发〔2016〕34号)要求,坚持怀柔科学城筹备办、示范区管委会、各镇乡街道党委、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环境质量负总责,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对本行政区域内环境保护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各责任单位要主动担当,担负起环境保护的份内责任,按职责要求履职尽责,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要求,进一步明确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环境保护责任,向社会公开的同时,建立严格的督办制度,督促有关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对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监督检查,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的环保工作氛围。

(三)强化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按照《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建立健全和落实《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压实各部门、各级党委政府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将环保责任落实到人。将整改清单落实情况纳入全区政府系统绩效考核体系,强化考核激励和日常督导,及时掌握领导干部环保责任落实情况,对存在失职失责行为的建立负面清单。以北京市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指出的问题为依据,区监察委、区环保督察组会同相关部门,对全区各责任单位落实整改任务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相关问题线索进行调查核实,严格依规依纪进行处置,确保整改任务按时保质完成。

(四)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持久战。深化大气污染防治,严格落实《怀柔区蓝天保卫战2018年工作计划》,不断巩固大气污染防治成果。聚焦水体污染治理,全面落实河长制,做好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强化土壤污染治理,严格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切实加强对危险废物重点产生单位和集中处置单位的监管。

(五)构建生态管控机制。利用网格化体系,充分发挥各类协管员作用,推动管理重心下移、专业职能和力量下沉,建立权责清晰、覆盖城乡的生态环境监管体系,打通环境执法“最后一公里”。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生态补偿、生态环境绩效评价考核等相关制度,逐步形成适应生态文明理念要求的目标体系和奖惩机制,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六)加强环境监管力度。开展餐饮油烟专项整治、工业污染治理、扬尘污染治理等重点区域和领域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保持执法高压态势。加强流动源监管力度,将高排放重型柴油车治理作为重中之重,在汤河口检查站、重型柴油车较多的路段设立卡控点位,严查尾气超标排放车辆,提高检出率。组织开展辐射工作专项检查,彻查辐射安全隐患,有效推动辐射安全监管工作落实到位。提升环境风险防范与化解能力,妥善应对突发环境事件。

(七)搭建科技环保管控机制。加强环保工作科技支撑力度,与北京市环科院等科研院所搭建良好的沟通合作平台,聘请专家就提升怀柔环保科技化水平进行研讨,从政策、制度、技术层面为怀柔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支撑,对环境治理出谋划策。建立信息化管控,整合市、区两级环境在线监控数据,加强精细化管理,实现精准治污、科学治污,研究探讨预警机制、水环境承载能力评估、监测体系等,提升环保科技化水平,用科技助力环境管理实现“精治、共治、法治”,不断提升全区综合环境质量。

附件:怀柔区贯彻落实北京市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具体问题整

改措施清单

附件

怀柔区贯彻落实北京市环境保护督察 反馈意见具体问题整改措施清单

一、水环境保护方面

(一)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清理整治滞后

1.到2017年底怀柔区区级水源保护区调整和乡镇、村级水源保护区的划定仍未完成。

整改目标:完成怀柔区镇级、村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工作。

整改措施:

2017年,区环保局已经开展此项工作,目前已经完成镇级、村级划定方案,征求过相关部门的意见,区领导多次组织召开研讨会。目前待经区政府审定方案后,报市环保局审核,市环保局审核通过后,由区政府上报市政府。

牵头单位:区环保局

协办单位:区水务局、市规划国土委怀柔分局、相关属地政府

完成时限:2018年12月31日

2.区相关部门2017年11月才完成区内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初步评估,保护区内违规项目的清理整治进展缓慢。

整改目标:完成怀柔水库一、二级保护区和水源八厂二级保护区内违法项目清理整治工作。

整改措施:

(1)根据国家生态环境部开展的《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方案》及市环保局对应开展的《北京市地表水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方案》,我区已经制定《怀柔区地表水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方案》,并印发至各相关单位,目前正在开展怀柔水库一、二级保护区内违法违规项目的清理整治工作。

(2)区环保局尽快根据怀柔区市级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内需整治的项目编制整治方案,由区政府印发至相关单位,根据职责分工,进行整治。

(3)排查河道水域岸线范围内的违法建设情况,建立专项工作台账,按照部门职责对河道水域岸线内涉及的各类违法建设进行立案,完成调查取证工作。

牵头单位:区经济信息化委、区环保局、区水务局、区农业局

协办单位:区种植中心、区商务委、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工商分局、市规划国土委怀柔分局、区旅游委、怀柔镇政府、桥梓镇政府、雁栖镇政府、怀北镇政府、杨宋镇政府、北房镇政府

完成时限:2018年12月31日

3.怀柔水库一、二级保护区还有随意倾倒建筑渣土和厨余垃圾的情况。

整改目标:怀柔水库一、二级保护区范围内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实现规范管理,杜绝随意倾倒现象。整改措施:

(1)结合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区创建工作,在农村地区健全完善生活垃圾分类系统,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工作,年底前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全覆盖目标。

(2)加强检查、监督、指导,依据考核方案,加强该地区检查力度,严格考核评分,督促属地镇乡加强巡查、及时对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乱倒现象进行整改。

(3)协调区环卫中心充分发挥专业作业队伍职能,加大对保护区内生活垃圾收运频次和力度,防止发生生活垃圾设施满冒、遗撒等问题。

(4)加大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力度,正确引导,教育广大群众,使之充分认识生活垃圾对环境、水源的潜在影响,增强自觉参与垃圾分类的意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牵头单位:区城管委、区城管执法局 协办单位:怀柔镇政府、桥梓镇政府 完成时限:2018年12月31日

4.怀柔水库二级保护区内北京京怀维康餐饮具消毒中心污水未经处理直排入雨水管网,需进一步加强城乡居民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

整改目标:加强执法和监管,确保合法排放。整改措施:

区水务局、区环保局等部门加强执法,对违法行为进行立案调查和处罚,封堵违法排污口,由违法企业进行抽运,处理达标后排放。

牵头单位:区水务局、区环保局

协办单位:区城管执法局、区城管委、区经济信息化委、区食品药品监管局、桥梓镇政府、怀柔镇政府

完成时限:2018年9月30日

5.怀柔水库一、二级保护区内还有村庄和住户,水源保护与发展的矛盾难题有待破解。

整改目标:研究相关政策,协调解决发展与保护关系。整改措施:

科学调整水源保护区,对保护区内违法违规项目进行清理整治,争取市政府对生态涵养区的政策支持。

牵头单位:区水务局、区环保局 协办单位:怀柔镇政府、桥梓镇政府 完成时限:长期

(二)农村污水处理工作推进相对缓慢

6.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低,目前,全区仍有130个村污水尚未治理。

整改目标:全力推进农村治污项目,持续提高覆盖率。整改措施:

全力推进农村治污项目,力争年内完成怀柔区城带村和民俗旅游村污水治理工程(PPP项目)、怀柔区北房镇东部5个村庄污水治理工程,项目前期来年春季具备动工条件。

牵头单位:区水务局 协办单位:相关属地政府 完成时限:2018年12月31日

7.农村污水处理站运行维护不善,全区115个建设村级污水处理站的村中有79个村不能正常运行。

整改目标:加大现有污水处理站升级改造力度,逐步实现专业化公司运营维护。

整改措施:

(1)2018年内完成2017年村级污水处理站升级改造工程,重点对怀沙河流域23座村级污水处理站升级改造。

(2)全力推进2018年镇村污水处理厂站提标扩容改造,工程,对61处镇村污水处理厂站进行升级改造,力争2018年内完成前期工作,来年春季具备开工条件。

(3)所有完成改造的污水厂站,力争完成一处安装远程监测一处,移交北京排水集团一处。

牵头单位:区水务局 协办单位:相关属地政府 完成时限:2018年12月31日

8.应急处置措施有待加强,怀柔区对尚未建设污水处理站的村庄污水采取了临时收集,抽运至区污水处理厂处理的应急措施,但污水收集罐建设覆盖不全面,罐车抽运不及时,农村生活污水直排和溢流问题依然存在。

整改目标:提升农村污水处理率。整改措施:

督促各镇乡针对未建污水处理设施和污水收集罐的村庄,尽快安排资金,具备管网收集条件的村庄采取污水收集罐抽运。牵头单位:区水务局 协办单位:相关属地政府 完成时限:2018年12月31日

9.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推进缓慢。怀柔区2016年没有新建村级污水处理站,2017年仅建了4个,农村污水治理的进度与水环境改善形势要求相比还有差距。

整改目标:全力推进农村治污项目,持续提高覆盖率。整改措施:

全力推进农村治污项目,力争年内完成怀柔区城带村和民俗旅游村污水治理工程(PPP项目)、怀柔区北房镇东部5个村庄污水治理工程,项目前期来年春季具备动工条件。

牵头单位:区水务局 协办单位:相关属地政府 完成时限:2018年12月31日

(三)民俗旅游和水产养殖对地表水水质影响较大 10.按照《北京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要求,红军庄市级考核断面自2016年起应稳定达到II类水体标准,但受到民俗旅游和水产养殖排污影响,旅游旺季各月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情况。

整改目标:不断提升红军庄周边餐饮、养殖等企业的污染防治意识和环保管理水平,对环境违法企业加大打击力度,确保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污染物达标排放。通过建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治理农村污水,改善怀沙河水质。

整改措施:(1)区环保局加大红军庄周边餐饮、养殖等企业环境监察力度,加大监测频次,确保达标排放。

(2)区水务局协调属地镇政府加快拆迁进度,合理安排工期,加快施工建设进度。2018年底完成怀沙河流域农村污水治理工程中三岔、铁矿峪、洞台、大榛峪、兴隆城、白木6个行政村和渤海所得水湾、八道河岭、六渡河磨石峪3个自然村污水治理任务,新建管网55公里,污水处理站9座;2018年底完成北京市怀柔区2017村级污水处理站升级改造工程,升级改造龙泉庄村、渤海所村、六渡河村、口头村、孟庄村、兴隆庄村、卧龙岗村共计7个村的污水处理站14座,总处理规模由425t/d扩容至1680t/d。将红军庄、郭家坞两个村原有9处污水处理站改为新建污水提升泵站7座,总规模3060 t/d。对污水进行收集,统一接入市政管线,共铺设污水管线6217m。

牵头单位:区环保局、区水务局

协办单位:区农业局、区旅游委、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工商分局、渤海镇政府、桥梓镇政府、怀柔镇政府

完成时限:2018年12月31日

(四)畜禽养殖污染较为严重

11.禁养区划定滞后,禁养区内保留的个别养殖场,未按照环境影响报告及其批复要求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导致污水处理站运行不正常。

整改目标:禁养区内保留的养殖场完成整改并达到《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指南》(环办水体〔2016〕99号)标准。整改措施:

按照环保要求,完成整改工作。牵头单位:区农委、区农业局

协办单位:北房镇政府、区水务局、区环保局 完成时限:2018年12月31日

12.已清退养殖场遗留粪污清理不及时。桥梓镇北京旺生健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北京乾坤绿源种养殖合作社遗留粪污到督察期间还未清理,污染隐患未消除。

整改目标:已完成整改。整改措施:

对此类问题举一反三,及时督导镇乡政府对腾退畜禽养殖场户开展遗留污染物清理工作,将畜禽粪便、污水等进行收集、清运,防止畜禽废渣渗漏、散落、溢流、雨水淋失,防止恶臭气体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

牵头单位:区农业局 协办单位:桥梓镇政府 完成时限:2018年9月30日

13.个别现存养殖场违法排污问题严重。怀北镇北京华都种养殖有限公司,未经环保批准投入生产,利用渗坑排放生产污水。杨宋镇福先养鸭场污水直排、粪便随意堆放,污染严重。

整改目标:达到环保相关要求。整改措施:(1)北京华都种养殖有限公司已经停产整顿。(2)杨宋镇政府已对福先养鸭场进行腾退。牵头单位:区农业局

协办单位:区环保局、怀北镇政府、杨宋镇政府 完成时限:2018年12月31日

二、大气污染治理方面

(五)煤改清洁能源工作落实不彻底

14、区审计局专项审计结果表明,截止2015年全区共完成无烟煤炉具更换和改电23772户,完成率偏低。个别村用户购买的无烟煤炉具安装率低,还存在无烟煤和烟煤混烧现象。

整改目标:已完成整改。整改措施:

2015年底至2016年1月13日,各镇乡政府对辖区内存放、销售、使用的烟煤进行全面清理,区政府聘请第三方进行检查验收,对达到“三无”目标的村给予5—10万元奖励,全区范围已基本达到无堆放、无销售、无使用的“三无”目标。

截止2016年,全区优质燃煤替代已实现全覆盖。牵头单位:区农委 协办单位:相关属地政府 完成时限:立行立改

15、区农委未按照2016年区清空计划要求制定平原地区农村散煤清洁能源替代5年行动计划,目前平原地区还有部分村庄使用清洁燃煤。

整改目标:已完成整改。整改措施:

2018年,全区继续实施农村地区村庄“煤改电”工程,平原地区村庄冬季取暖基本实现“无煤化”,剩余的11个村庄全部为规划拆迁村。

牵头单位:区农委 协办单位:相关属地政府 完成时限:立行立改

16.茶炉大灶、经营性小煤炉清理不彻底。庙城镇刘两河村、雁栖镇下庄村、陈各庄村、杨宋镇张各庄村、泉河街道与龙山街道交界的城中村仍存在使用经营性小煤炉的现象;东大街村胜源泉洗浴燃煤茶浴炉未整改并存放散煤3.5吨;雁栖开发区北京鑫亚陆工贸有限公司2017年9月26日仍在使用燃煤设施。

整改目标:加大巡查力度,确保实现动态清零,防止死灰复燃或反弹。

整改措施:

(1)对已经完成经营性茶炉大灶拆除的商户,进行巡查监管,防止反弹。

(2)对台账外新增的茶炉大灶进行登记,要求及时整改拆除,并实行村级监管、巡查队监管、网格监管的动态监管模式。

(3)加强宣传引导,提高村民环保意识。

(4)陈各庄村幼儿园南院、下庄村果园内燃煤锅炉,乐园庄村一经营户使用烧柴锅炉,已于2018年1月3日整改完毕,炉具全部拆除;东大街村胜源泉洗浴燃煤茶浴炉已于2018年1月11日完成清理整治,查抄散煤3.5吨,拆除燃煤茶浴炉并移走;北京鑫亚陆工贸有限公司已于2017年9月底前将燃煤设施拆除,后续属地将加强监管,进行定期巡查,防止反弹。

牵头单位:怀柔科学城筹备办、示范区管委会、各镇乡街道 完成时限:2018年9月30日

(六)空气重污染应急工作还需加强

17.工业主管部门停限产措施制定偏松,监督检查不到位,发现问题不及时,减排效果不明显。2017年应急停限产台账中仅包含18%的大气重点源单位,一厂一策措施可操作性差,2017年停限产措施均为限产,且大部分企业采取降低生产速度的方式减排,无法进行量化监管。

整改目标:修改完善空气重污染期间监管措施,及时调整更新停限产工业企业名单。

整改措施:

(1)完善“空气重污染应急”工作制度。根据辖区实际情况,进一步研究制定完善严格且可行的管理措施,对企业分类管理,精准施策,确保减排效果显著。

(2)全面摸查辖区内工业污染企业。通过细致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制定应急停限产企业名单,指导企业制定并落实自身应急预案。

(3)实时调整停限产企业名单。根据市级部门要求,结合企业状况,及时剔除长期停产和转型升级的企业,新增污染加重、能耗加大的企业。

(4)加强监督检查。在空气重污染期间,联合属地单位,对企业现场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拍照签字留痕;及时发现存在的各种问题,现场提出整改标准、时限、复查日期。

牵头单位:区经济信息化委

协办单位:区环保局、相关属地政府 完成时限:2018年7月30日

(七)移动源污染管控存在差距

18.区城管委2015、2016两年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环卫车占比分别为17.7%和20.6%,未完成区清空计划中占比达到40%和45%的要求。

整改目标:完成环卫车购置16辆任务以满足城区作业能力需求,有效提升整个城区环卫作业质量和大气质量

整改措施:2018年8月底前,将完成环卫车购置16辆任务以满足城区作业能力需求,其中新能源、清洁能源车14辆、国五二排放水车2辆,新能源、清洁能源车将达到107辆,占比将达78%,有效提升整个城区环卫作业质量和大气质量。同时,2018年9月底前再购置清洁能源车14辆,国五二标准水车3辆,用于平原镇乡主街路机扫和洒水降尘工作。

牵头单位:区城管委

完成时限:2018年9月30日

19.2016年区清空计划淘汰343辆低速货车任务仅完成98辆。

整改目标:已完成整改。整改措施:按照职责分工,区交通支队联合相关部门,认真组织开展低速货车结构调整工作,已完成淘汰任务。

牵头单位:区公安交通支队 完成时限:立行立改

20.外埠进京大货车监管工作有差距。汤河口检查站工作、生活保障不到位,交警执法力量不足,无法做到24小时全勤值守。超标处罚率低。

整改目标:做好各驻站单位办公、值守保障工作。配齐交警执法警力,实施24小时全勤值守,加大检查力度,提高超标处罚率,超标处罚率达到市局要求。

整改措施:

(1)对汤河口检查站各类设施和条件进行梳理统筹,合理安排各驻站部门办公、值守需求。截止5月,各驻站部门已经全部进驻检查站,有独立的办公房间,住宿满足值守条件。5月,在汤河口检查站组织召开各部门协调会,对做好站内工作进行了部署。将围绕各驻站部门的办公、值守需求,继续做好工作、生活保障。

(2)加大执法力度,各部门密切配合,形成车辆拦截、检测、处罚流水作业工作机制,提高超标车辆的处罚率。

(3)检查站增配交警2人,减轻民警工作压力。(4)加强生活保障,实施替班就餐、就近出警工作模式,保证24小时在岗。

牵头单位:区交通局、区公安交通支队、区环保局 完成时限:2018年12月31日

(八)“散乱污”企业排查整治不彻底

21.区行业主管部门统筹不够,任务台账不清晰,怀柔区2017年上半年150家“散乱污”销账记录中有21家重复;现有部分工业大院内企业未排查上账,北京聚源德印刷有限公司等2家于2016年关停的企业仍列入2017年下半年台账。

整改目标:梳理规范“散乱污”台账,加强对工业大院企业排查治理。

整改措施:

(1)区经济信息化委重新梳理2017年上半年上报的“散乱污”台账,将重复企业从台账中删除,重新建立台账,并加强台账管理。

(2)区环保局对2018年新增的涉污“散乱污”企业进行梳理,实现动态清零。

(3)根据市经信委工作要求,抓好工业大院清理整治,我区于2018年—2020年完成工业大院清理整治工作。

牵头单位:区经济信息化委、区环保局 协办单位:相关属地政府 完成时限:2018年12月31日

22.整治标准不明确,有的违法“散乱污”企业一直正常生产。整改目标:对涉污“散乱污”企业进行动态清零。整改措施:

按照今年的涉污“散乱污”动态清零工作要求,区经济信息化委与区环保局一同对涉污“散乱污”企业进行动态清零。抓好“散乱污”企业清理整治“回头看”工作,加强检查执法力度。

牵头单位:区经济信息化委、区环保局

协办单位:区安全监管局、市规划国土委怀柔分局、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工商分局、区城管执法局、区公安消防支队

完成时限:2018年12月31日

23.“散乱污”企业整治不彻底,60%以上未实施两断三清,已完成整治的部分企业还存在焊接废气无组织排放现象。

整改目标:对涉污“散乱污”企业进行动态清零。整改措施:

按照今年的涉污“散乱污”动态清零工作要求,区经济信息化委与区环保局一同对涉污“散乱污”企业进行动态清零,抓好“散乱污”企业清理整治“回头看”工作,加强检查执法力度。

牵头单位:区经济信息化委、区环保局

协办单位:区安全监管局、市规划国土委怀柔分局、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工商分局、区城管执法局、区公安消防支队

完成时限:2018年12月31日

24.验收把关不严,已经通过验收的部分工业企业到督察期间仍未按要求安装污染治理设施;在上报已完成整治的438家台账中仍有部分企业未按时通过验收。

整改目标:完成“散乱污”台账中的企业整治。

整改措施:438家台账中有28家未按时通过验收的企业,区经济信息化委通过“散乱污”企业清理整治回头看、动态清零工作对28家企业进行检查并验收。牵头单位:区经济信息化委、区环保局

协办单位:区安全监管局、市规划国土委怀柔分局、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工商分局、区城管执法局、区公安消防支队

完成时限:2018年12月31日

(九)工业污染防治有待加强

25.个别列入淘汰退出目录的企业未按期完成淘汰退出,应于2015年底取缔的沙峪口搅拌站2017年9月才正式关停,应于2016年退出的北京塞北金属加工铸造厂到2017年8月才退出。

整改目标:严格执行淘汰退出目录,严防已淘汰企业异地重生和类似企业入驻。

整改措施:

(1)严格执行淘汰退出目录要求,加速淘汰污染较大、能耗较高、工艺落后,不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工业行业和生产工艺,以及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设备。

(2)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加大监管力度,建立管控机制,会同各属地政府定期对已淘汰企业复查,坚决防止问题反弹。

牵头单位:区经济信息化委 协办单位:相关属地政府 完成时限:2018年9月30日

26.全区有多家汽车配套企业和喷烤漆维修项目的企业,一些企业的污染防治设施和环保管理水平还不能满足不断提升的环保要求。整改目标:不断提升辖区内企业的污染防治意识和环保管理水平,对环境违法企业加大打击力度,确保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污染物达标排放。

整改措施:

(1)3月起,区交通局在全区一、二类汽修企业中开展“机动车维修企业规范化管理”专项行动。针对企业的烤漆房、危废库污染排放问题加强监督管理。按照环保部门要求,督促企业完善危废库的标志标识,对维修废物进行了分类存储,与有回收资质的公司签订《废品危险品回收协议》。下一步,按照市环保局、市交通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动车维修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工作方案》的工作安排,区交通局加强与区环保局的工作协调,做好宣传教育,提升企业负责人的环保管理水平。

(2)区交通局、区环保局、区经济信息化委对汽修企业开展专项整治,将违法企业列入信用体系黑名单。

(3)区经济信息化委加强政策解读力度,加大对企业教育指导,要求企业贯彻落实各项环保要求。加强一般制造业退出力度,推动污染较大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退出。及时发现企业可能存在的违法违规现象,会同相关执法部门进行认定并依法处理。

牵头单位:区经济信息化委、区交通局、区环保局 协办单位:相关属地政府 完成时限:2018年9月30日

(十)扬尘污染较为突出

27.扬尘污染防治履职不到位,2017年对发现的工地扬尘问题向执法部门移送率不高;建筑工地监控系统未与城管部门联网,未形成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拆迁拆违工地、裸露沙土堆扬尘问题较为突出。

整改目标:有效管控施工扬尘和违规夜间施工,以精细化管理为重点,在本内实现视频系统对接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施工工地远程视频监控采取施工工地源头管控,加强非现场处罚案件办理,实现施工工地扬尘污染防控达到“六个百分之百”。发现问题责令立行立改,对拒不整改或限期未改的及时移交执法部门,情节严重的上报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工地监控系统实现与城管等部门联网共享;规范拆除工地扬尘管理。针对裸露地面,采取临时覆盖、长期绿化、硬化铺装等方式,避免扬尘污染问题发生。

整改措施:

(1)区城管委严格落实属地责任,认真梳理裸露地面台账,不断增强裸露地面扬尘治理的体系化和精细化,大力推进裸露地面扬尘污染控制工作。

(2)结合“2018蓝天保卫战”工作要求与“属地吹哨、部门报到”工作相结合,利用网格管理的优势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所有谁管理,谁施工谁防治的工作原则,抓好裸露地面精细化管理。

(3)建立督查考核机制,采取区级检查、镇乡街道自查方式,区级建立考核机制,加强自查和督查检查,并进行排名通报。

(4)区住房城乡建设委成立施工现场扬尘治理专项组,每月对施工现场扬尘治理情况进行检查,并对各项目扬尘治理情况进行打分,对于未达标的项目,要求立行立改,对拒不整改或限期未改的,约谈项目三方负责人,将违法违规行为描述和图像资料移交区城管执法局,情节严重的上报市住房城乡建设委。

(5)区住房城乡建设委推广规模以上工地内主要硬化道路进行定期机扫,以参建单位向环卫中心购买服务的方式,切实降低施工扬尘。

(6)区住房城乡建设委申请区财政支持,升级改造视频监控系统,与城管、环保等执法部门建立视频监控共享机制,加强执法信息沟通。

(7)规范拆除工地扬尘管理,严格执行拆除工地交底制度,加强部门、属地联动,做好拆除现场扬尘治理工作。

(8)全面加强施工扬尘执法工作,严控施工工地扬尘污染行为,特别是对未落实工地周边围挡、物料堆放覆盖、土方开挖湿法作业、路面硬化、出入车辆清洗、渣土车密闭运输“六个百分之百”要求的等易产生扬尘的违法行为,严格依法处罚,发现问题立即责令施工单位停工整顿、确保问题整改到位不反弹。同时,依托各属地的综合执法中心,通过联合执法,提高处罚额度,重污染天气高限处罚等措施,对违法行为发现一起处罚一起。

牵头单位:区住房城乡建设委、区城管委、区城管执法局 协办单位:相关属地政府 完成时限:2018年12月31日

28.道路扬尘防治不力。2017年怀柔城区的机械清扫覆盖率不足50%,乡镇基本为人工清扫,道路扬尘控制效果差;平原镇乡施工工地周边道路积尘较多;雁栖南一街道路破损严重,陈各庄村雁栖镇八路道路未硬化,扬尘控制措施不到位。整改目标:继续加大对门前三包和背街小巷的机扫作业面积。按公路保洁标准开展分局管养县级(含)以上公路的保洁工作,确保公路尘土负荷量低于0.3g/m2。

整改措施:除去绿化带和一部分“门前三包区”无法开展机械保洁作业外,将继续加大对门前三包、背街小巷机械清扫保洁力度。

(1)2017年已购置蜗牛车6台,2018年又购置了24台(6月底前到位),将实现背街小巷、门前三包机械作业全覆盖。

(2)2018年7月底前,新购置机扫车10辆、水车2辆、高压洗地车4辆,完成“一扫两保”机械作业能力配置定额数,通过精细管理和考核,提升机械作业质量。

(3)购置机扫车5辆、高压洗地车4辆、水车8辆,用于平原镇乡主要街道机扫作业和洒水降尘空气质量保障工作,增加乡镇机扫作业率,提升镇乡环境质量。

(4)公路分局按公路保洁标准开展分局管养县级(含)以上公路的保洁工作,对于各穿村段公路及平原镇乡施工工地周边公路加强保洁作业,必要时增加洒水降尘措施。

牵头单位:区城管委、公路分局 协办单位:相关属地政府 完成时限:2018年12月31日

29.部分镇乡、街道落实属地政府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具体任务,“三查、十无”“六查、六落实”“六掌握、六报告”等日常管理要求不到位。

整改目标:严格落实属地政府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具体任务,“三查、十无”“六查、六落实”“六掌握、六报告”等日常管理要求。

整改措施:

(1)各镇乡街道制定并完善本辖区环境保护网格化机制体制,并严格按照“三查、十无”“六查、六落实“六掌握、六报告”等大气环境管理要求落实好各项大气污染防控措施。

(2)提高辖区网格人员队伍的能力,加大巡查力度。牵头单位:杨宋镇政府、庙城镇政府、雁栖镇政府、怀柔镇政府、怀北镇政府、北房镇政府、桥梓镇政府、九渡河镇政府、汤河口镇政府、泉河街道、龙山街道

完成时限:2018年12月31日

三、城市环境精细化管理方面

(十一)生活垃圾监管存在漏洞

30.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实施方案(2013—2015年)》要求应于2015年年底建成的焚烧厂,到2017年年底才点火试运行,导致垃圾填埋场长期超负荷运行。

整改目标:加快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调试,尽早运行。整改措施:

(1)加快完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调试工作,进入试运行阶段。

(2)聘请第三方中介机构对焚烧发电项目进行专业化监管,提高监管水平。

牵头单位:区城管委 协办单位:怀柔国资公司 完成时限:2018年9月30日

31.行业主管部门情况不明,监管不力,填埋场污染监控设施维护不善,6眼地下水监测井中两眼长期无水且未及时调整。填埋气收集处理不彻底。全区有33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未得到处理。

整改目标:完善填埋场监控设施设备及检测手段,加强填埋气收集处理,减少异味扰民现象。加强地下水检测,防止发生渗滤液泄露问题,完成33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工作。

整改措施:

(1)填埋场做封场处理,完善气体收集、倒排和处理工作,降低异味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及时公开厂区周边大气监测数据,方便群众监督。

(2)加强污染监控日常巡查、设施检查工作,确保运转正常。

(3)加强地下水监测,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检测结果。(4)2018年对33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进行勘察、评估工作、2019年底前完成整治等相关工作。

牵头单位:区城管委 协办单位:相关属地政府

完成时限:2019年12月31日完成33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工作

(十二)建筑垃圾和渣土车监管不力

32.部分拆迁工地及农村自建房拆迁垃圾未进入正规消纳场,采用废弃鱼塘、沙坑填埋,存在污染隐患。整改目标:改变拆除垃圾的处理方式;完善检查考核制度,从实际工作出发,切实解决农村拆除垃圾的乱倒、乱卸,污染环境的问题。

整改措施:

(1)加快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临时处置场建设,进行资源化处置。

(2)依据考核方案、检查标准,加强检查力度,严格考核评分。

牵头单位:区城管委、区城管执法局 协办单位:相关属地政府 完成时限:2018年12月31日

33.部分正规渣土车不能实施有效在线监控,此外还存在无资质车辆运输渣土的行为,建筑垃圾清运不及时和向河道倾倒的问题时有发生。雁栖镇陈各庄村和庙城镇焦高路北侧拆迁垃圾清运不及时,苫盖不严;区环卫中心清运队院内建筑垃圾未苫盖,现场露天破碎,扬尘污染严重。渣土车的联合监管机制还不健全,还存在推诿扯皮现象。

整改目标:对辖区内取得经营资质许可企业车辆实施有效在线监控;健全机制,杜绝推诿扯皮现象发生;及时清运建筑垃圾,防止乱倒乱卸。

整改措施:

(1)将不在线车辆要求运输企业限期整改,到期未整改的,约谈、扣分。

(2)进一步完善健全渣土车联合监管机制。(3)加强检查力度,依据考核方案、检查标准,加强该地区检查力度,严格考核评分,督促属地镇乡加强巡查、及时整改;加强宣传、正确引导。

(4)开展渣土车联合执法,严厉打击无资质车辆运输渣土的行为。

牵头单位:区城管委

协办单位:区城管执法局、区公安交通支队、区住房城乡建设委、区环保局、区交通局、公路分局、区公安治安支队、相关属地政府

完成时限:2018年12月31日

(十三)医疗废物处置存在风险隐患

34.区卫生计生委在医疗废物管理和日常监督工作中存在个别村级医疗机构(村卫生室和诊所)采用自行焚烧后就地填埋的方式处置医疗废物的现象。

整改目标: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要求,对村级医疗机构的医疗垃圾集中处置。

整改措施:

(1)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暂由村卫生室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回收其产生的医疗废物,交区环卫中心收运后交北京润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集中处置。

(2)与区环卫中心沟通协调,诊所已与区环卫中心签订《医疗废物委托收运代处置协议书》,最终交由北京润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集中处置。(3)2018年6月12日召开卫生计生委、区环保局、区环卫中心协调会,共同研讨解决医疗废物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

(4)提请区政府协调解决因区环卫中心车辆、人员及设备不足,导致的不能收运、集中处置上述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的问题。

牵头单位:区卫生计生委 完成时限:2018年12月31日

35.医疗废物集中收集签约率偏低、中转环节较多、包装和运输车辆欠规范。

整改目标: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要求,将医疗废物交由集中处置单位无害化处置。

整改措施:

(1)2018年6月12日召开区卫生计生委、区环保局、区环卫中心协调会,共同研讨解决医疗废物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

(2)针对签约率偏低、中转环节较多的问题,积极与区环卫中心沟通,协调解决社区站、村卫生室、诊所、门诊部、厂矿医务室以及偏远社区中心的签约、收运、集中处置问题。

(3)针对包装欠规范,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的培训和监督检查。

(4)为了解决医疗机构通过中转达到集中处置医疗而造成中转运输车辆及周转箱欠规范的问题,提请区政府协助解决因区环卫中心车辆、人员及设备不足,不能与村卫生室、诊所等医疗机构以及偏远社区中心签约、收运、集中处置医疗废物的问题。

牵头单位:区卫生计生委 完成时限:2018年12月31日

36.部分机构医疗废物贮存时间超过法定时限。

整改目标: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要求,对上述村级医疗机构的医疗垃圾集中处置。

整改措施:

(1)2018年6月12日召开区卫生计生委、区环保局、区环卫中心协调会,共同研讨解决医疗废物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

(2)针对签约率偏低、中转环节较多的问题,积极与区环卫中心沟通,协调解决社区站、村卫生室、诊所、门诊部、厂矿医务室以及偏远社区中心的签约、收运、集中处置问题。

(3)针对包装欠规范,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的培训和监督检查。

(4)为了解决医疗机构通过中转达到集中处置医疗而造成中转运输车辆及周转箱欠规范的问题,提请区政府协助解决因区环卫中心车辆、人员及设备不足,不能与村卫生室、诊所等医疗机构以及偏远社区中心签约、收运、集中处置医疗废物的问题。

牵头单位:区卫生计生委 完成时限:2018年12月31日

四、自然保护区监督管理方面

(十四)喇叭沟门自然保护区管理不善

37.喇叭沟门保护区自1999年成立以来,仅2007年编制过自然保护区规划,但部分内容未完全落实,且2015年到期后未及时更新;界碑界桩覆盖不全面,修复不及时;保护区内还存在旅游经营活动。

整改目标:2018年底完成自然保护区总规及科考的现场勘查工作。2018年7月31日前,完成界桩的修复和新安装工作。对白桦林景区在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的重点路口实施封禁。

整改措施:

(1)加强检查指导喇叭沟门自然保护区对总体规划、科学考察报告更新修订。2018年5月区园林绿化局已牵头喇叭沟门满族乡政府、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就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修订召开三方沟通会议。

(2)对相关专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能力。

(3)加强林地管理,对非法侵占林地、毁林现象严厉查处。(4)对自然保护区原有的45块保护宣传碑,4000根保护界桩及16000米保护围网破损处进行修复。

(5)计划在保护区内新安装界碑1500块,界桩2700根,保护围网4500米,实现界碑界桩全面覆盖保护区。

(6)继续督促自然保护区管理办公室对白桦林景区问题进行整改。2018年2月至5月已通过发函、现场检查等方式对自然保护区管理办公室提出整改要求。随后,喇叭沟门满族乡政府也就自然保护区问题专门召开会议研究部署。

(7)采取封禁,隔离措施。自然保护区管理办公室已计划于2018年8月31日前,安装警示标识牌35块,2019年3月前在景区内安装警告监控12处。

牵头单位:喇叭沟门满族乡政府、区园林绿化局 完成时限:2018年12月31日

(十五)怀沙河、怀九河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违规养殖清退有死角

38.保护区内还存在个别单位违法排污现象,渤海镇北京技农创业种养殖合作社在保护区河道内饲养肉牛180余头,粪污未经治理自然下渗。

整改目标:已完成整改。整改措施:

对此类问题举一反三,加强日常巡查,防止类似问题发生。牵头单位:区农业局

协办单位:九渡河镇政府、渤海镇政府、桥梓镇政府、怀柔镇政府

完成时限:2018年12月31日

五、环保责任意识方面(十六)思想认识仍需加强

39.部分领导干部对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和污染治理的紧迫性认识不足。一些单位主动作为意识不足。

整改目标:提升领导干部对环保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提升主动作为意识。通过问责倒逼责任落实,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主动履职尽责意识。

整改措施:(1)坚持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每季度至少研究1次环境保护工作,听取汇报,查找问题,切实解决区内环境问题。

(2)对问题多的领导干部进行谈话提醒,有计划地对基层干部进行环保知识、环保法律法规的培训。

(3)加强对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主动发现领导干部在污染防治工作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不履职尽责问题或其他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各相关单位需严格按照《北京市怀柔区国家行政机关向区监察局报送涉嫌违反行政纪律问题线索办法的通知》的相关要求,及时向区监察委移交问题线索。

(4)对环保督察组移交的或监督检查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约谈提醒,对相关问题线索直查快办,严肃问责,通过问责倒逼责任落实。

牵头单位: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监察委、区人力社保局

协办单位:各相关部门

完成时限:立行立改,并长期坚持(十七)绩效考核执行偏松

40.环保工作虽已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但执行过程失之于松,失之于宽。

整改目标:强化2018年大气、水、土壤绩效考核,确保各项污染治理工作落到实处。

整改措施:

(1)根据我区2018年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任务分解、水污染防治工作任务分解、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粪污分解,结合各单位工作实际,制定科学完备的绩效考核方案。

(2)严格绩效考核评分标准,对全年各部门、各属地未达到评分标准的工作逐一挂账,年底汇总,确保绩效考核结果真实有效。

牵头单位:区政府绩效办、区环保局 完成时限:立行立改

41.区内环保督察对督察出的问题没有及时,有效的整改。整改目标:确保区级督察工作取得实效。整改措施:

进一步细化区级督察方案,落实责任,解决一批突出的环保问题。

牵头单位:区环保督察组、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 协办单位:各属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十八)责任落实不够到位

42.行业监管有待加强。部门和属地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齐抓共管、履职尽责的工作机制还不完善,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的责任意识还不够牢。

整改目标:建立完善相关部门协同联动的环保执法体系,不断提高环境保护责任意识。

整改措施:

(1)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部门协同联动、密切配合的环保执法体系,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体系。

(2)加强实地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立行立改,督促各相关单位履职尽责,切实提高环保意识。牵头单位:区政府办公室 协办单位:各相关部门 完成时限:2018年12月31日

43.基层环保责任落实还不到位。网格化、河长制具体职责落实不到位、不规范,效果不显著,环保“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特别是对经营性小煤炉、扬尘、河道排污等问题巡查不细致、发现不及时、处理不到位。

整改目标:传导压力,压实基层环保责任。加强网格化、河长制管理,建立长效机制,完善管理体系,将环保责任落实到“最后一公里”。加强镇域内经营性小煤炉、扬尘、河道排污等问题管理,存在问题采取挂账销账处理方式。

整改措施:

(1)加强网格化管理制度,对网格员进行业务培训,了解掌握工作职能;充分发挥网格员职责,对镇域内环境保护问题进行巡查,建立工作日志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理;规范网格化队伍管理,严格考核制度,对不能履职的网格员进行更换,对严重失职的追究其责任。

(2)完善河长制管理制度,具体责任到人。充分发挥河段长和巡查人员的作用,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建立巡查制度,对巡查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采取挂账销账处理方式,进行督办。

(4)健全环保工作考核制度,加大对环保工作问责管理,对工作中出现严重失职人员依法追究其责任。

牵头单位:各属地政府 完成时限:2018年12月31日

第五篇:陕西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

陕西省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 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情况报告

2016年11月28日至12月28日,中央第六环境保护督察组(以下简称“中央环保督察组”)对我省开展了环境保护督察,2017年4月11日向我省反馈了督察意见。我省高度重视,坚持把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重大民生工程,高标准、严要求、高质量推进整改工作。从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中梳理出59个具体问题,截至2018年3月底,已经基本完成整改48个。剩余11个涉及工程方案调整和中长期整改问题正在加紧推进,均已取得明显进展。现将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进展情况予以公开:

一、提高站位,严格要求,切实扛起环保督察整改政治责任

中央环保督察是从战略全局高度对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次全面检验。我省牢牢把握环保督察要求,强化政治担当,扎实推进整改工作。

(一)深入领会中央精神。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后,我省积极配合,边督边改,查处环境问题1039件,问责处理 干部938人。督察反馈意见后,省委、省政府分别于2017年4月14日、18日召开会议,原原本本传达督察反馈意见,全面研究部署整改落实工作。通过深入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系列决策部署,特别是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我们深刻认识到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客观中肯、精准到位,完全符合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实际,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省委、省政府把做好环保督察整改工作,作为向党中央看齐、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现实检验,作为决胜全面小康、加快追赶超越的重要举措,对反馈意见诚恳接受、照单全收,对每一个具体问题都举一反

三、立行立改;对需要长期努力的,深查原因、建章立制、持续推动。

(二)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省委、省政府成立了以省长任组长和常务副省长、分管副省长任副组长的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省整改领导小组”),各地、各相关部门均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挂帅的整改工作机构,确保目标任务明确、安排部署具体、责任落实到位。省委、省政府把生态环境治理作为全省三大攻坚战之一,将环保督察整改纳入目标责任考核重要内容,先后召开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省政府党组会、整改工作推进会、专题 会等会议46次,专门研究部署和推进整改工作。省委、省政府领导28次现场检查、督办整改工作。省委书记胡和平亲自部署、亲自督办整改工作,先后主持召开全省环保督察整改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全省治霾工作会议、汉江河长工作座谈会、全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会议等,5次赴西安、延安、榆林等地督导整改工作;省长刘国中专门听取治污降霾工作情况并研究部署有关工作;时任省委副书记毛万春在省委、省政府每季度开至县级的工作点评会上,都把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作为重点内容予以强调;省委副书记贺荣专门部署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梁桂每月主持召开铁腕治霾工作推进会,多次协调推动秦岭和自然保护区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工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庄长兴专题协调安排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宣传报道工作;分管副省长多次主持召开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调度会、省级环保督察启动会,向全省13市(区)反馈省级环保督察意见,就做好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并赴所有市(区)现场检查督办。其他省级领导也都结合分管工作积极推动整改工作,以上率下带头督导问题整改,各地、各部门积极跟进,狠抓落实,确保了整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三)层层细化工作方案。省委、省政府制定了《陕西 省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对反馈问题逐项逐条提出整改目标、任务和措施,共梳理出具体问题59个,明确了238条整改措施。省整改领导小组制定了《陕西省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发现共性问题专项整改方案》《陕西省突出环境问题专项整治方案》,针对思想认识、责任落实、决策部署、环保投入、环境监管、考核评价、责任追究以及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突出问题,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严肃整改。各级各相关部门分级分层细化整改方案,传导压力和责任,坚持“一个问题,一套方案,一名领导,一抓到底”,形成了完整的整改工作目标措施、任务清单、责任体系和保障机制,并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省整改办”)逐市逐部门对接交办整改问题,按月调度进展情况,对重点问题跟踪督办、紧盯不放,确保了整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四)全面开展省内督察。把中央环保督察整改纳入省内环保督察重要内容,继2016年在榆林开展督察试点后,2017年分三批对12个市(区)开展了督察,实现了省内环保督察全覆盖。督察中,共与237名现任和退休市级领导、290名市级部门和部分区县主要领导个别谈话;走访市级部门和单位255个;对115个县(市、区,部分高新区、工业 园区)开展下沉督察和补充督察;共受理群众信访举报环境问题3782件,转办各地的环境举报问题全部办结,累计责令整改2257家,立案处罚812家、罚款5374.3万元,立案侦查22件,行政拘留20人,约谈1104人,实施问责1245人。通过省级环保督察,进一步传导了环保压力,推动了各级各部门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落实和突出环境问题的解决。

(五)人大政协同心合力。省人大常委会把中央环保督察整改确定为2017年监督工作重点任务,先后3次召开会议动员部署,有关领导带领省、市人大代表对重点地区、重点问题整改工作开展现场检查。2017年9月26日,省人大常委会专门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进展情况的报告》,有力监督和促进了问题整改。省政协组织开展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专项调研,助力整改工作。

(六)不断强化宣传引导。各级整改方案、整改进展、整改效果都及时向社会公开,全面接受社会监督。省委宣传部及时协调省级新闻媒体按照国家环保督察办要求,在《陕西日报》、陕西广播电视台、省政府门户网站和省环境保护厅门户网站开设了“环保督察整改进行时”专栏。省整改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宣传报道的 通知》,对市县整改宣传与信息公开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各市(区)在当地党报、电视台新闻栏目和政府门户网站都开设了专栏,每周报道整改情况,公布整改结果。通过媒体的持续宣传和信息公开,既推动了整改工作扎实开展,又增强了公众参与、监督、支持环保工作的热情。据不完全统计,整改实施以来,全省共报道与环保督察整改有关的新闻、信息3100余条,其中省级931条、各市(区)2100余条。

二、统筹谋划,精准施策,有力有序推进整改措施落地见效

聚焦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逐条逐项认真整改,切实强化各级党委政府及其部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属地管理责任,强化了全社会绿色发展理念。目前,全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更加坚决,履行环境保护职责的行动更加自觉,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机制全面形成,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逐步优化,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一)针对“环境保护推进落实不够到位”问题,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

1.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省政府党组会组织学习了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中央关于祁连山生态环境破坏问题通报和 《环境保护法》等,牢固树立保护优先的绿色发展理念,切实提高环境保护政治站位,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以领导干部为重点,抓好生态环保日常教育培训,筑牢绿色政绩观和实践观,在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所有主体班次中,常设“美丽乡村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陕西”“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等课程,举办生态环保主题的专题培训班、专题研讨班8期,2017年累计培训领导干部500余人次。省委组织部、省环境保护厅联合举办全省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与党委政府环保责任专题研讨班。2017年“三秦大讲堂”邀请知名专家进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专题讲座。通过培训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2.夯实党政同责,强化属地管理。省、市、县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研究生态环保工作频次明显增加,建立了定期听取生态环保工作汇报、研究生态环保突出问题、制定生态环保重要举措的常态机制。各地、各部门认真落实《陕西省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环境保护职责(试行)》,严格执行生态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基本构建起了“党政同责、政府全面负责、环保统一监督、各部门依法履职、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环境保护工作大格局。3.强化工作考核,严肃责任追究。进一步完善了生态环境保护考核评价体系,加大了绿色产业指标权重,增设了环境违法追责指标,制定了生态环保“一票否决”办法,2017年,共对10个市(区)环保工作6项指标进行了红灯预警、10项指标进行了黄灯预警。组织全省审计机关全面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试点,推动了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

4.加大环保投入,加快基础建设。印发《关中地区铁腕治霾专项行动奖补办法》,出台了城乡居民“煤改气”“煤改电”、秸秆综合利用及全量还田、燃煤锅炉拆改、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替换、黄标车提前淘汰等14项激励措施。2017年,省财政累计拨付环保专项资金21.9亿元,比上年增加2.6亿元,增长13.5%。(其中,省级财政预算安排15.5亿元,比上年增加4.6亿元,增长42.2%),有力支持了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及环保监测、执法能力建设等重点工作。

(二)针对“重点区域流域环境形势严峻”问题,全力推动大气和水污染防治行动方案落实,加快改善环境质量。

1.扎实推进铁腕治霾“1+9”行动。省委、省政府把治污降霾作为环保头号工程,制定了《陕西省铁腕治霾·保卫蓝天1+9行动方案》,成立了以常务副省长、分管副省长任 组长的铁腕治霾工作组,每月召开一次点评会议,每季度开展一次督政查企专项行动,强力推进“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六大措施落实。2017年全省共拆改燃煤锅炉1.1万台,削减燃煤944.55万吨;淘汰黄标车2.89万辆;组织建筑工地施工扬尘治理检查9740次,检查工程15856个,责令整改5506起,行政处罚578起,约谈企业38家;摸排“散乱污”企业4676户,清理取缔2874户;省级下达的挥发性有机物重点减排项目已完成71个,完成率为90%;完成餐饮业油烟治理项目27187个,完成率106%;全省下达汽车维修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项目3151个,已完成3149个,完成率99.9%。突出抓好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制定了《陕西省2017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和巡查执法、专项督察、预测预报、量化问责、宣传与信息公开等5个“史上最严”的配套方案,修订了《陕西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统一标准联防联控。2017年关中8市区平均优良天数198.3天,同比增加7.3天;PM10平均浓度11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2%;PM2.5平均浓度6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4%。10-12月,西安市优良天数达到44天,比2016年同期增加12天,重度污染以上天数7天,比2016年同期减少20天。

2.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全面推行河长制,8名省 级领导亲自担任河长,多次实地督导检查水环境治理和河长制落实情况;印发了《陕西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2017年实施方案》,修订了《陕西省渭河、汉丹江流域水污染补偿实施方案》《黄河流域(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增加补偿因子,提升补偿标准;对13个市(区)地表水环境质量及其改善情况正式公布排名;渭河流域共新增污水处理能力45.48万吨/日,陕南3市26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涉及安康市11座已有10座完工、1座完成招投标,商洛市6座中有5座已通水调试、1座正在建设,汉中市9座全部完成建设;进一步强化水环境质量考核,向水质变差的市县及时发出预警函,对水质恶化严重的市公开约谈。全省83条河流175个国控、省控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114个,占65.1%;Ⅳ~Ⅴ类47个,占26.9%;劣Ⅴ类14个,占8.0%;与上年同期相比,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上升10.4个百分点,Ⅳ~Ⅴ类下降6.5个百分点,劣V类下降4.0个百分点。渭河干流水质持续改善。汉江、丹江、嘉陵江及其支流共39条河流74个监测断面全部为Ⅰ~Ⅲ类水质,水质稳定保持优。

(三)针对“部分重点区域生态破坏较为严重”问题,大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治理,有效遏制局地生态恶化趋势。1.严守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红线。中央环保督察期间恢复了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组织编制了《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旨在统筹推进生态修复、污染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城乡建设、民生改善等重点任务。省级发改、环保、林业、国土等部门联合开展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执法检查,巩固整治成果,坚决杜绝乱批乱建乱开乱采现象。

2.扎实开展秦岭和渭北“旱腰带”开山采石综合整治。按照疏堵结合原则,加大开山采石企业的关闭整合力度,秦岭地区采石企业数量由2014年底的457个减少到目前的168个,渭北“旱腰带”地区采石企业数量由2014年底的353个减少到109个;扎实做好整合(保留)和新设矿山科学论证和生产验收等工作,严格整治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活动,妥善处理建设用料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3.严厉打击自然保护区内环境违法行为。深刻汲取祁连山生态破坏问题教训,在全省开展“绿盾2017”专项行动。目前,中央环保督察指出我省14个自然保护区存在的问题已基本整改到位。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3家采石场、12处采砂场、2家养殖企业均已关闭;全省61个自然保护区中,共排查问题87个,逐一制定整改方案,立行立改的47个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各类违法行为得到有效处 理。桥山自然保护区内停产的22个油井抽油设施已全部拆除;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现有6500亩土地全部弃耕,自然恢复湿地;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25个井场全部封井,井场植被已自然恢复。

(四)针对“陕北原油开采及陕南尾矿库环境隐患整治还不到位”问题,强化环境执法监管和整治力度,确保环境安全。

1.持续开展陕北石油管道泄漏环境隐患整治工作。与陕西延长石油集团、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进一步落实石油企业整治主体责任;对长庆油田分公司96项管道隐患治理项目进行挂牌督办,全部完成整改。2017年共发生原油管道泄漏事故5起,同比减少16起,原油管道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形势明显好转。

2.坚决取缔“边缘残次”油井。366口“边缘残次”油井全部拆除了就地明火加温脱水装置,对含油污水、污油泥按规定进行了处置。其中封堵油井152口,完成了油井关停、设备拆除、土壤监测,井场平整已达到复垦条件;214口油井全部停产整改,修建了雨水收集池、污油回收池和导水渠、导油槽。

3.切实抓好陕南尾矿库环境安全隐患整治工作。按照“一库一策”要求,对陕南244座尾矿库逐一建立安全管理 台账。深入开展尾矿库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建立风险源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完善环境应急预案。商洛市2座“无主库”已完成治理,安康市15座“头顶库”9座已完成治理。15座未完成浆砌石排洪系统改造任务的尾矿库(1座和“头顶库”重合)中,汉中市3座尾矿库新建排洪隧洞已贯通,安康市4座正在施工,商洛市2座基本完成、2座已开工建设、3座正在进入招标程序。

(五)针对国家环保督察办移交的责任追究问题,认真做好调查,严肃追究到位。

省整改领导小组下设责任追究组,确定了“分级分类调查、纪委统一审核把关”的问责工作机制,由省纪委(监委)、省委组织部、省环境保护厅牵头,依法依规开展调查,分类甄别,查明责任。省委副书记贺荣亲自审定工作方案,先后多次听取汇报、专题研究并对责任追究工作作出批示。各级各相关部门依据《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规定,提出责任追究意见,共追究154名各级领导干部责任。

其中,厅级26人(正厅级11人,副厅级15人),占16.9%;处级74人(正处级48人,包括县委书记、县长9人,副处级26人),占48.1%;科级以下54人,占35%。给予党纪、政务处分共113人(党内严重警告6人,党内警告20人,行政记大过9人,行政记过37人,行政警告41人),占到总人数的73.4%;诫勉谈话35人,占22.7%;通报6人,占3.9%。

责令渭南市政府、汉中市政府、商洛市政府、韩城市政府、西咸新区管委会、省国土资源厅、省水利厅、省环境保护厅、泾阳县政府、淳化县政府共10个单位作出书面检查并切实整改。

(六)以整改为契机,坚持举一反三,用系统思维、法治思维和底线思维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健全长效机制。

1.不断完善地方生态环境政策法规体系。省人大常委会修订了《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对秦岭划定了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适度开发区的范围,严控开发房地产项目;修订了《陕西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集中的县(区)执行重点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公告》。省编办印发了《关于建立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的意见》。省高院、省环境保护厅联合出台了《关于建立环境保护司法审判与行政执法联动工作机制的意见》,加强环境保护司法审判与行政执法联动。省环境保护厅会同省质监局出台了《陕西省施工场界扬尘排放限值标准》,有效规范了施 工场地及堆料场地扬尘管理;省国土资源厅修订了《陕西省国土资源厅矿业权审批工作规则》,严格规范了矿业权审批;省水利厅制定了《陕西省河长制工作会议制度》《陕西省河长制信息共享制度》《陕西省河长制督查考核制度》《陕西省河长制问题清单制度》《陕西省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为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2.切实加大环境执法监管力度。各级环保及相关部门不断加大环境监管执法力度,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铁腕推进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先后组织开展了关中大气专项督查、关中城市挥发性有机物交叉检查、秦岭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检查,自然保护区专项执法检查、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工作“回头看”和主要流域水污染防治等多项执法检查,同时对《陕西省铁腕治霾·保卫蓝天1+9行动方案》实施情况开展经常性明查暗访。2017年,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14.29万人(次),检查企业4.5万余家,立案查处环境违法企业6139家,处罚环境违法企业3657家,处罚金额1.67亿元。公开曝光环境违法问题1237起,挂牌督办环境问题48起,约谈各级政府179家,约谈企事业单位434家。全省共执行《环境保护法》及四个配套办法办理案件数2227件,较2016年增加1023件,增长率85%。实施按日连续处罚案件85件,处罚金额947.86万元,排全国第4名,较2016年增加57件,增长率204%。实施查封、扣押案件1405件,较2016年增加794件,增长率为130%。实施限产、停产整治案件492件,较2016年增加179件,增长率57%。移送公安机关适用行政拘留环境违法案件218起,行政拘留173人。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27件。

3.加快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针对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问题,我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培育新动能、构筑新高地、激发新活力、共建新生活、彰显新形象”战略任务,各级各部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加快压减过剩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相继与阿里巴巴、华侨城、华润等签订战略投资合作协议,三星芯片二期、中兴智能终端二期、冠捷显示器等重大项目落地。2017年,全省完成煤炭去产能96万吨,房地产库存规模同比下降17.4%,国有企业杠杆率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全年降低企业成本43亿元。民营经济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开放型经济、生态环境等补短板力度不断加大。西电、彩虹等30户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智能试点示范,规上工业利润增长75%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1.6%左右。完成煤电超低排放改造566万千瓦,万元GDP能耗下降3.2%。

三、持续整改,巩固提高,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再上新台阶

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我省环保督察整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还存在个别地方和单位整改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够强、环保压力向下传导还不够到位、部分问题整改进度还不理想、齐抓共管合力仍显不强等问题,环境形势特别是关中地区大气环境还十分严峻,环境保护工作任务依然繁重艰巨。省委、省政府将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继续把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工作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政治任务,以更鲜明的态度、更坚定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持续不断抓实抓好整改落实,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确保反馈问题全面彻底整改到位。

(一)树牢“四个意识”,切实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进一步强化“不要污染的GDP”的发展导向,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严格落实生态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健全生态环保考核评价体系,坚决实行“一票否决”。严格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对违背科学发展要求、造成资 源环境生态严重破坏的,终身追责,以严格的追责问责倒逼生态环保职责的有效落实,真正使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二)持续深化整改,善始善终确保整改实效。严格对照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要求,按照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和时间节点深入推进,定期通报整改进展。对已经完成和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整改事项开展“回头看”,进一步巩固提升,坚决防止问题反弹;对整改未完全到位的事项,坚持机构人员不变、工作力度不变、措施手段不变、标准要求不变,采取专项督查、重点督办等方式,督促尽快完成;对需要长期整改的事项,加强考核评估和跟踪问效,不达要求不销号;对整改不力、进展缓慢的采取约谈、通报、督办、曝光、问责等措施强力推进,确保整改工作按计划、按要求完成。

(三)巩固整改成效,建立完善环保工作长效机制。以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为契机,着眼“源头预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举一反

三、标本兼治。对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整改做法,长期坚持并上升为制度机制;对制度有漏洞、效力不强的,及时修订完善,形成一整套务实管用的环保制度体系,不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化、问题整改长效化、执法监管常态化,切实从根本上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根据国家法 律、法规颁布实施情况,及时跟进研究,结合本地实际,突出重点领域、重点工作、重点环节,不断完善地方法规政策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加强科技标准体系建设,围绕重点流域、重点行业,研究制定更加严格的地方环保标准体系,用环保标准倒逼企业和地方主动治污。持续深化全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建设,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考核问责体系,努力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最严厉的追责保护生态环境。

(四)系统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持续有力改善生态环境。围绕“五新”战略任务,切实强化生态建设基础性战略性地位,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治理,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继续把治污降霾作为环保头号工程,扎实推进铁腕治霾“1+9”行动,大力推进以关中地区为重点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治。以秦岭、桥山为重点加强山体保护,巩固秦岭北麓治理成果。坚持柔性治水,恢复“八水绕长安”盛景。加强关中水系构建和黄河西岸生态整治,以河长制为抓手进一步加强渭河、汉江、丹江、延河、无定河等重点江河治理。加快实施土壤污染防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重金属污染和废弃化工场地治理。加快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持续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推进,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附件:陕西省贯彻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具体问题整改进展情况

中共陕西省委 陕西省人民政府

2018年5月15日 附件

陕西省贯彻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

具体问题整改进展情况

一、对环境保护认识仍有差距,责任和压力还存在上紧下松、逐级递减现象。有些地方领导仍然认为经济发展是硬任务、环境保护是软指标,因而在工作中一手硬、一手软,环境保护工作显得比较被动。

整改进展情况:已完成整改,长期坚持。

(一)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强化“不要污染的GDP”导向,坚持算大账、长远账、整体账、综合账,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落实好中央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

(二)深入开展绿色发展理念学习教育。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省政府党组会组织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思想、中央关于祁连山生态环境破坏问题通报和《环境保护法》等,把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及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和法律法规作为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的重要任务、各级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宣传教育的重要方面,不断提升环境保护意识。以领导干部为重点,抓好生态环保日常教育培训,筑牢绿色政绩观和实践观,在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所有主体班次中,常设“美丽乡村建设”等生态环保课程;开办《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陕西》《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等课程,举办生态环保主题的专题培训班、专题研讨班8期,2017年累计培训领导干部500余人次。省委组织部、省环境保护厅联合举办全省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与党委政府环保责任专题研讨班。2017年“三秦大讲堂”多次邀请知名专家进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专题讲座。通过加强学习培训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各级、各部门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更加坚决,履行环境保护职责更加自觉。

(三)将环境保护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2017年,省、市、县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研究生态环保工作频次明显增加,建立了定期听取生态环保工作汇报、研究生态环保突出问题、制定生态环保重要举措的常态机制。各地、各部门认真落实《陕西省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环境保护职责(试行)》,严格执行生态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基本构建起了“党政同责、政府全面负责、环保统一监督、各部门依法履职、全社会广泛参与”的良好环境保护工作大格局。

(四)完善环境保护考核评价机制。一是进一步完善生态环保考核评价体系,实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定《全省目标责任考核环保指标评价标准》,根据各市(区)近几年的环保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充分考虑各市(区)环境承载力、工作潜力和采取的措施、环境质量改善程度,细化量化工作规范。制定生态环保“一票否决”办法,明确了3种情形“一票否决”,目标责任考核直接确定为较差等次。二是修订目标责任考核红黄灯预警规则,对污染物减排任务完成结果小于或等于目标任务值90%,且大于或等于减排目标任务值60%的单位进行黄灯预警;对未达到目标任务值60%的进行红灯预警,并将结果作为目标任务考 核重要依据,督促各市(区)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完成指标。

(五)严格落实省委“三项机制”(干部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机制)精神,2017年,先后2次组织召开贯彻落实“三项机制”推进会,每季度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点评排序,督促各市(区)对在生态环境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对工作不力、发生问题的干部及时进行组织处理。

(六)建立常态化环境保护督察机制。围绕贯彻中省环境保护决策部署、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和落实环境保护责任等方面,开展省内环境保护督察,督导各市(区)和有关部门自觉贯彻中央环境保护决策部署,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把中央环保督察整改纳入省内环保督察重要内容,继2016年在榆林开展督察试点后,2017年分三批对12个市(区)开展了督察,实现了省内环保督察全覆盖。督察中,共与237名现任和退休市级领导、290名市级部门和部分区县主要领导个别谈话;走访市级部门和单位255个;对115个县(市、区)开展下沉督察和补充督察;共受理群众信访举报环境问题3782件,转办各地的环境举报问题全部办结,累计责令 整改2257家,立案处罚812家、罚款5374.3万元,立案侦查22件,行政拘留20人,约谈1104人,实施问责1245人。通过省级环保督察,进一步传导了环保压力,推动了各级各部门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落实和突出环境问题的解决。

二、西咸新区2014年1月由国务院正式批复,作为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的国家级示范区,本应成为践行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的标兵,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重开发、轻保护的问题。新区已上马大量项目,但规划环评至今未通过审查;环保基础治污设施建设滞后,未与新区建设相统筹;仅配备3名专职环保人员,且主要为审批项目服务,导致环境保护责任落实不到位,环境监管缺失。

整改进展情况:已完成整改,长期坚持。

(一)省委、省政府于2017年1月21日印发了《中共陕西省委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西咸新区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意见》(陕发〔2017〕3号),成立西咸新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委员会,统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协同创新。

(二)西咸新区为新区管委会和下属5个新城单独设立环保局和环境监察执法机构,两级环保系统落实编制186人。在空港新城太平镇、底张街办,秦汉新城窑店街办、双 照街办、周陵街办、南位镇、渭城街办、正阳街办,沣西新城钓台街办等成立环保所,进一步加强基层环保力量。

(三)西咸新区制定印发了《西咸新区各级党工委管委会及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试行)》(陕西咸党办发〔2017〕21号),夯实各级各部门环境保护主体责任。与各新城(园办)、新区各部门签订环保目标责任书,同时对22个街镇进行直考,将铁腕治霾工作作为专项工作考核,纳入对各单位年终考核及领导班子的考核。建立纪检监察、考核督察、环保检查联动机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2017年,全区收到生态环保的问题线索123件,立案39件,党政纪处分41人,组织处理117人次。

(四)西咸新区认真梳理权责清单,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承接落实了204项市级环保管理事项。严把环评关,严禁涉煤类、重污染类及落后产能类项目入区。对全区18家重点污染源周抽查、月巡查,强化环保监管,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五)《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已于2017年6月2日取得环保部审查意见(环办环评函〔2017〕859号)。

(六)西咸新区加快完善管网配套和污水设施建设,新 区规划到2020年建设污水处理厂15座、建设污水管网890.91公里。截至2017年底,已建污水处理厂6座,处理能力达到29.5万吨/日,实际日处理污水12.3万吨;在建污水处理厂4座,总处理规模36万吨/日;已建设污水管网579公里,城市建成区污水管网覆盖率达96.4%;对污水管网未覆盖区域,建成临时性污水处理设施9座,处理规模8450吨/日,实际日处理污水3200吨。

三、西咸新区沣东新城三桥和王寺街办等城乡结合部历史上形成的大量冶金、塑料、建材等小企业污染严重。行政区域内延长石油子午轮胎厂异味污染、陕西万泉咸阳环保电力公司超标排放等突出环境问题长期未得到有效处理,群众反映强烈。

整改进展情况:已完成整改,长期坚持。

(一)西咸新区坚持“生态立区、环保立区”,制订了《西咸新区贯彻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方案》(陕西咸党办发〔2017〕31号),强化责任落实。

(二)沣东新城三桥和王寺街办企业污染问题:一是集中清理取缔污染企业。西咸新区12个部门联合执法,采取明察暗访、突击检查等方式对该区域污染企业进行集中清理取缔。三桥和王寺街办共摸排各类污染企业339家,已清理 取缔317家,停产整治22家。其中,三桥街办摸排42家,已清理取缔30家,停产整治12家;王寺街办摸排297家,已清理取缔287家,停产整治10家。结合铁腕治霾,举一反三,联合开展“散乱污”排查清理,全区共摸排认定“散乱污”企业887家,累计整治534家,占摸排总数的60.2%。二是开展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取缔大古城村煤厂(占地约120亩),土地恢复原貌,种植7000棵白皮松、1600棵红叶石楠,并在空地种植草皮进行景观生态治理;建成投运处理规模150吨/日的大古城村一体化污水处理站,解决生活污水渗坑排放问题。大古城村、小古城村2017年7月启动拆迁工作,计划2018年6月底完成拆迁。目前已完成宅基地评估424户,拆除120户,拆除面积约54亩;完成集体土地企业评估277户,拆除95户,占地约378亩。

(三)延长石油子午轮胎厂异味污染问题:经查,延长石油子午轮胎厂异味来自密炼车间无组织排放废气。该厂新建了23条复合低温等离子光催化废气净化器及喷淋塔、油烟分离器、箱式离心风机等设备,对密炼车间废气进行收集和深度治理。经监测,排放废气达标,现场无异味,污染问题已解决。

(四)陕西万泉咸阳环保电力公司超标排放问题:2017 年3月,省环境保护厅下发《关于咸阳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综合处理厂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有关问题的通知》(陕环函〔2017〕153号),明确该厂试运行期间存在废气超标排放、污染地下水、飞灰中重金属二噁英类物质超标等问题,不符合竣工环保验收条件,该项目垃圾焚烧采用的硫化床工艺,排放废气无法达到国家现行排放标准且无改造达标的可能。针对上述情况,沣西新城对该项目进行24小时禁烧监控,项目自2017年3月起一直停炉禁烧,已于2017年9月底新选址建设生活垃圾焚烧项目,目前正在积极推进。

四、2015年和2016年,西咸新区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高居全省首位,最高时超过周边西安和咸阳两市30%以上;流经新区的5条主要河流,沣河和泾河部分时段水质恶化明显。

整改进展情况:已基本完成整改,持续改善。西咸新区以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为目标,进一步理顺体制,完善长效机制,加快构建“大水大绿”生态格局,切实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一)大气污染治理方面

1.超额完成煤炭削减任务。2017年,煤炭削减66.99万吨,超额完成省上下达54万吨煤炭削减任务。其中,规 模以上工业企业削减40.01万吨,完成率117.7%。散煤削减26.98万吨,完成率135%。

2.全面完成锅炉拆改。20蒸吨以下0.5蒸吨以上燃煤锅炉229台(合计775.11蒸吨)全部完成拆改。

3.铁腕落实扬尘治理。423个工地全部落实冬防“禁土令”。

4.积极推进“散乱污”清理取缔。共摸排“散乱污”企业887家,已完成整治534家,完成率60.2%,超额完成任务(任务要求为完成40%)。

5.大力推进重点污染源治理。西安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已完成1台220蒸吨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西安沣东热力有限公司完成2台锅炉的煤改气工作。3家工业企业和290家汽修企业完成有机废气治理。818家餐饮单位全面完成油烟治理。113座加油站中,89家已完成三次油气回收改造。

6.不断强化涉气重点污染源企业监管。新区12家涉气重点污染源全面完成了自动监控设施安装。冬防期间,对8家涉气重点污染源实行驻厂监管。

7.持续增绿推动生态治霾。制定了《西咸新区增绿美化三年行动方案》,计划实施330个增绿美化工程,新建和提升绿化面积10万亩,截至2017年底已经实施了110个项目,完成投资10亿元,新增绿化面积1.6万亩。抓住秋冬季植树的黄金期,计划实施增绿美化项目196个,其中107个项目已开工,项目完工后可新增绿化面积约6.7万亩。

8.完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和应急体系。完成新区预案修订,建立了与西安市“同体系、同措施、同响应”的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和联动机制。

(二)水污染防治方面

1.根据渭河干流支流考核断面监测结果通报,渭河西咸新区出境断面化学需氧量、氨氮、溶解氧三项考核指标均达标(考核指标为Ⅳ类水体,实际监测值达到Ш类水体),辖区内渭河水质明显变好。沣河入渭断面化学需氧量、氨氮、溶解氧三项考核指标均达标(考核指标为Ⅳ类水体)。泾河出境断面化学需氧量、氨氮、溶解氧三项考核指标除氨氮略超标外,其余均达标(考核指标为Ш类水体)。影响沣河、泾河水质的主要污染物氨氮浓度下降,水质逐步变好。

2.严格规范科学管河。一是健全机构严考核,成立新区新城两级水管理部门,建立四级河长体系,设立河长366名,其中渭河设四级河长36名;制定5项河长工作制度,将河长制纳入目标考核体系。二是强化巡查严执法,严格开展河道巡查,渭河各级河长累计巡河9800次,全区共开展联合31 执法12次,全部取缔渭河及其支流非法采砂、河道乱建等行为。三是持续整治严管理,对渭河及其支流“脏乱差”现象进行大整治,累计清理垃圾110万方。新区范围内所有河流落实保洁人员,实现保洁全覆盖。按照沿堤防两岸向外侧“城市段200米”要求,划定渭河红线,严格规范项目审批。四是编制完成渭河疏浚采砂规划,为建立封闭式工厂化生态型砂场打好基础。

3.点面结合强力治污。一是开展排污口截流封堵,流经辖区的渭河、沣河、新河、泾河、太平河等5条河流250个排污口已全部截流封堵。二是配套建设污水处理站5座,修建截污管网29.9公里,日减排污水约4.3万吨(截流至污水厂站污水约3.7万吨,通过整治取缔“散乱污”企业减排污水约0.6万吨)。三是全面整治取缔严重污染水环境的畜禽养殖场等“散乱污”企业。制定《西咸新区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完成禁养区养殖场(户)退养256户。

4.系统规划柔性治河。一是落实柔性治水、系统治水要求,对沣河沣峪口到入渭口全段进行实地调研,编制了《沣河水环境稳定达标及提升方案》,采用原位修复、泥水共治技术对沣河进行深度治理,治理完成后可使沣河水质由Ⅳ类提高到Ⅲ类。二是编制完成《西咸新区城市水系规划》,规

划以渭河为主轴,共治干支流,在新区渭河流域建设“九河十湖、蓝脉绿网”城市水系,形成45处水景21个湿地,构建河湖塘渠共生水网。三是2017年投资34亿元,实施16项生态治水工程,其中新渭沙湿地、咸阳湖南槽水面景观工程、钓鱼台湿地、沣渭湿地、秦汉渭河湿地等5项滩区治理工程已全部开工,2018年底建成,新增湿地8000亩,水面2000亩。

五、面对严峻的环境保护形势,西咸新区没有足够重视,2013-2015年,西咸新区52次党工委和主任办公会研究的217个议题,没有环境保护议题。

整改进展情况:已完成整改,长期坚持。

(一)西咸新区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和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论述,自觉贯彻中央环境保护决策部署,强化“四个意识”,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充分认清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感,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二)制定印发《西咸新区各级党工委、管委会及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试行)》(陕西咸党办发〔2017〕21号),贯彻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各级

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履行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显著提升,环境保护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三)西咸新区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党工委、管委会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部署。2017年累计召开19次党工委会议,其中15次涉及环保议题;召开18次主任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推进督察整改和环保工作;5次在新区相关大会上安排部署环保督察整改工作。制订印发了《西咸新区2017年“铁腕治霾保卫蓝天”工作方案》《西咸新区贯彻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西咸新区贯彻落实省委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西咸新区增绿美化三年行动方案》《西咸新区城市水系建设行动方案》《西咸新区2017-2018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等环保工作文件,不断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在治气、治水、治脏上下功夫,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整改成效。

(四)建立西咸新区环境形势分析点评会议制度,党工委主要领导每季度召开一次,新区管委会分管领导每月召开一次,研判形势,分析问题,找准对策,协调解决。从2017年11月份起,新区每周召开空气质量周调度会,总结分析各新城空气质量状况及重点工作进展,找差距,补短板,对症下药,猛药去疴。新区两级治霾办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34 强化数据分析,加强调度防控,全力以赴,坚决打赢冬防攻坚战。

六、现场督察发现,西咸新区每天有4万吨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排渗坑或河流。

整改进展情况:已完成整改,持续改善。

(一)提高污水处理能力。新区规划2020年前建设污水处理厂15座,已建污水处理厂6座,一期处理能力29.5万吨/日,实际日处理污水12.3万吨;在建污水处理厂4座,处理规模36万吨/日,一期处理能力10.5万吨/日。建成9座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规模8450吨/日,实际日处理污水3200吨。

(二)扩大污水收集范围。2017年建设污水管网106公里,全区累计建成污水管网579公里,污水管网覆盖率96.4%。

(三)封堵直排污水。渭河、沣河、新河、泾河、太平河5条河流250个排污口已全部截流封堵,配套修建截污管网29.9公里,日减直排污水约4.3万吨。

七、在督察谈话中,也有一些领导同志反映,关中地区大气环境问题2016年出现反弹,形势依然严峻。但一些地方领导认为主要是受地形、气象等因素影响,很少从自身工

作方面查找原因,缺乏工作压力。

整改进展情况:已完成整改,长期坚持。

(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剖析关中大气污染成因,认真查找自身工作方面存在问题,科学制定并落实治理措施。

(二)系统部署推进。2017年1月12日、3月1日,省委、省政府分别召开了铁腕治霾工作会议,出台了“1+9”行动方案。9月28日,时任省委书记娄勤俭专题调研大气污染防治并召开座谈会。10月10日,省政府召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会,时任省长胡和平出席会议并讲话,出台了《陕西省2017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省政府成立省铁腕治霾工作组,在省环境保护厅设立铁腕治霾办公室,对关中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协调指导、统筹推进。严格落实省委“三项机制”,将生态环境保护情况纳入追赶超越季度点评内容,强化各级党政干部抓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省政府逐月召开铁腕治霾工作组会议,对关中各市区和省级有关部门实施铁腕治霾“1+9”行动进行点评,并对相关工作安排部署。

(三)建立长效机制。出台了铁腕治霾专项行动奖补办法、治污降霾重点行业项目建设指导目录、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等16个配套政策文件。推行大气污染网格化管理,全省共划分一级网格13个,二级网格133个,三级网格1548个,四级网格19786个,网格划分率达100%。建立了铁腕治霾信息报送机制和工作动态调度机制。完成了省级和关中各地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修订工作,新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省政府已于2017年10月30日印发。

(四)强化督查问责。一是按照《陕西省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试行)》规定,夯实各级各部门及领导干部环保责任,督促履责到位。二是成立了省公安厅环境与食品药品犯罪侦查总队,强化联防联控的监管力量。三是建立了季度督查制度,省环境保护厅联合省级各部门成立督查组,连续四个季度在关中地区开展空气质量专项督查,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结合中央环保督察整改意见,对发现问题的辖区政府和有关部门,约谈82起,问责19起。

八、由于历史原因,关中地区重化产业比重较大,但近年来仍在大量新建扩建高污染项目,2015年火电装机规模、煤化工产能、水泥熟料产能分别较2013年增加约13.0%、17.7%和8.4%,不仅进一步加剧区域大气污染,也将为今后

产业结构调整带来沉重负担。省发展改革委还违反《陕西省能源行业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要求,违规核准华能铜川电厂二期和陕能麟游等2个火电项目,给当地大气污染治理和产业结构调整带来被动。

整改进展情况:已基本完成整改。

(一)依规从严核准和备案煤化工项目。省政府印发了《关中地区治污降霾重点行业项目建设指导目录(2017年本)》,严格控制新上耗煤项目。“十三五”期间将按照电源布局战略北移的思路,关中地区除热电联产以及资源综合利用电厂外,不再新上燃煤电厂。

(二)暂缓建设华能铜川电厂二期项目。2015年9月核准后,按照国家煤电有序发展要求,我省明确将该项目纳入“缓建”,2017年8月以省政府名义向国家能源局行文,确定取消铜川电厂二期扩建项目。

(三)陕能麟游项目严格执行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建设。明确陕能麟游火电项目按照超低排放和就近保障民生供热等要求设计建设。目前项目可研设计和现场施工都已按要求执行。除保障本地用热外,与相邻的甘肃省灵台县签订了《供热协议》,项目建成投运后将逐步扩大供热范围,替代并关停热电覆盖范围内的燃煤锅炉。

(四)印发了《关于坚决遏制钢铁违规新增产能打击“地条钢”规范建设生产经营秩序的通知》《关于建立防止“地条钢”死灰复燃长效机制的通知》等文件,对取缔“地条钢”工作细化部署、逐项落实责任。2017年,共取缔“地条钢”企业18户、“地条钢”窝点33个,全部按照“四个彻底”要求,拆除了中(工)频炉主体设备、变压器、除尘罩、操作平台及轨道等设备设施,违法违规产能已全部退出。

(五)开展建设项目清理整治,经排查,我省在项目立项、核准、备案工作中严格执行产业政策有关规定,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准入。关中地区共清理取缔或提升改造“散乱污”企业2907户;淘汰钢铁行业落后产能10万吨、水泥磨机164万吨、平板玻璃98万重量箱,对落后产能企业全面完成关停、关闭、取缔、拆毁等工作。

九、现场督察了解到,在党政领导干部绩效考核中,陕西省生态环保指标权重虽然较高,但考核不够严格。

整改进展情况:已完成整改,长期坚持。

(一)遵循《陕西省目标责任考核工作规定》,按照“突出重点、优选量化”原则,结合中省要求和重大任务部署,根据各市(区)功能定位、资源禀赋、发展现状对环保相关考核指标进行设置和分解量化,差异化设置提出

了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下降率,PM2.5浓度,单位GDP能耗,境内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化学需氧量、氨氮平均浓度上限等考核指标意见,以省委、省政府文件下达了《各市(区)和省直部门2017目标责任考核指标》。

(二)充分考虑近几年各市区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实际,以及各地区环境承载力、工作潜力、采取的措施和环境质量改善程度等因素,依据陕西省考核委员会《目标责任考核评价实施办法》,制定了《全省目标责任考核环保指标评价标准》,统一了衡量尺度,规范了评价标准,并在目标考核评价中予以实施。同时,制定出台了生态环保“一票否决”具体办法,明确标准细则,进一步加大生态文明工作的考核力度。

(三)在考核的方式方法和程序上,通过对环保工作实施季度考核点评、平时预警等方式,积极构建考结果与考过程、考与考平时相结合的综合性绿色考核体系。制定了《陕西省追赶超越季度考核点评环保工作成效指标评价办法》,结合目标任务特点,在季度考核点评中,强化目标任务的推进落实。在平时预警中,每季度根据考核信息管理系统的季度监控预警信息台账,对各考核对象指标完成较差的40 进行红黄灯预警,督促其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完成指标。2017年共对10个市(区)6项环保指标进行红灯预警,10项指标进行黄灯预警。

十、针对关中地区区域大气污染问题,陕西省未按文件要求对各市(区)政府进行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考核,对联防联控工作重视不够,工作紧迫性不强,没有有效发挥联防联控作用,尤其是重污染天气时应急管理标准不统一,没有形成有效治污削峰合力。

整改进展情况:已完成整改,长期坚持。

(一)依据《陕西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考核办法(试行)》,组织实施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考核。逐月公布关中67个县区空气质量前十和后十排名,媒体设立“铁腕治霾”、百姓问政等专栏和曝光台,实行了工地扬尘“红黄绿”牌制度,全社会共同参与、联动治霾、铁腕治霾、合力治霾的社会氛围正在形成。

(二)省政府成立了由常务副省长、分管副省长担任组长,省级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铁腕治霾工作组,印发了铁腕治霾“1+9”行动方案,即“铁腕治霾·保卫蓝天2017年工作方案”+关中地区煤炭削减专项行动方案、秸秆等生物质综合利用专项行动方案、“散乱污”企业清理取缔专项

行动方案、低速及载货柴油汽车污染治理专项行动方案、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整治专项行动方案、涉气重点污染源环境监察执法专项行动方案、燃煤锅炉拆改专项行动方案、扬尘治理专项行动方案、联防联治专项行动方案等9个专项行动方案。每月由常务副省长主持召开工作调度会议,进行点评和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切实解决治霾工作压力传导不够、层级衰减的突出问题,推动铁腕治霾取得实效。

(三)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和协调机制。印发了《陕西省铁腕治霾联防联治专项行动方案》《陕西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统一关中地区预警等级、响应启动门槛、响应措施和督导检查,健全区域之间协同互通的分析研判、会商应对、协调指导和信息公开机制。各市区出台了市级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对涉气重点污染源实行清单式管理,根据预警等级分别采取关停、限产、减排、限行等措施,不断提高区域联防联控能力,将重污染天气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四)以冬季重污染天气治理为重点,实施关中区域冬季重污染天气应急联动,开展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联合执法和专项督察。印发了《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7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的通知》(陕政函〔2017〕226号),配套印发《陕西省2017年秋冬季大气

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巡查执法方案》《陕西省2017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专项督察方案》《陕西省2017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量化问责暂行规定》《陕西省2017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空气质量预警预报和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会商方案》《陕西省2017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宣传报道和信息公开工作方案》等5个专项方案,强化压力传导、压实各级责任,督导各市、县(区)认真实施大气污染治理各项措施;进一步强化秋冬季空气质量预警预报和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会商工作,切实提升各项治理措施的时效性和精准性;通过信息公开、舆论引导,营造铁腕治霾良好舆论氛围,保障攻坚行动顺利开展,切实推动我省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五)2017年7月,环境保护部正式批复省环境监测总站为西北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2017年,新建省控六参数空气自动站14个、背景站3个、区域站3个、激光雷达立体监测系统和空气污染在线源解析站1个,初步形成了空气质量天地一体化立体监测网络。目前,我省空气质量预报时长从24小时扩展到72小时数值预报和168小时趋势预报,预报区域从全省13市区扩大到整个西北区域,2

443 小时预报准确率达76%。

十一、陕西省于2008年就出台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但总体保护规划至今尚未出台,有关部门未按要求编制专项保护规划,有关地市未按要求划定生态环境保护范围和适度开发区建设控制地带。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及其办公室于2013年撤销后,秦岭生态保护综合协调和齐抓共管机制难以有效落实。

整改进展情况:该问题整改时限为2017年5月-2018年12月,目前正在分步实施,积极推进。

(一)完善秦岭生态保护综合协调和齐抓共管机制,进一步夯实各级各部门秦岭保护工作责任。2016年12月,恢复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省发展改革委。

(二)完成了《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编制,正按程序报审。相关地市积极开展市级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准备工作。

(三)制定了《陕西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开展陕西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规划编制工作。编制完成了《陕西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规划(初稿)》,已报环保部审核。

(四)省发改、环保、林业、国土等部门联合开展秦岭

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执法检查,巩固整治成果,坚决杜绝乱批乱建乱开乱采现象。

(五)省编办印发了《关于建立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的意见》,正在组织秦岭区域各市县加强环境保护机构建设。

十二、秦岭矿产资源违规审批和违法采矿采石问题突出,部分区域生态破坏严重。

整改进展情况:已基本完成整改,长期坚持。

(一)印发了《2017省级部门“三保三治”行动计划工作要点》,加大关闭整治整合力度,开展采石矿山专项整治,全省采石矿山数量由2014年底的1523家减少到目前的582家,总体减少61.8%,完成了“2017年底采石矿山数量较2014年减半”的任务。其中秦岭地区,采石矿山数量由2014年底的457家减少到168家,减少了63.2%;采矿点(不含采石)818家,减少到目前的728家,减少11%。

(二)重新修订《陕西省国土资源厅矿业权审批工作规则》,提高矿产资源勘查开采门槛,严格落实秦岭保护区主体功能区划要求,各类保护区、秦岭北麓范围内不再新设矿业权。开展矿业权审批行为评估工作,全面清查评估2013年以来采矿许可证颁发情况,共核查审批新立登记的采矿权

246宗,其中秦岭地区核查新立采矿权136宗(省级32宗,市县104宗)。

(三)印发《陕西省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关于全面停止各类保护区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探矿权监督管理实施绿色勘查的通知》《陕西省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方案》。制定绿色勘查、绿色矿山标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技术要求和验收标准,明确新建矿山必须符合绿色矿山标准。对榆林、延安、铜川三市12个矿山企业开展保证金返还试点调研,渭北开山采石遗留问题整改的好做法进行推广。

(四)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详细调查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规划编制工作。已完成《陕西省矿山地质环境详细调查报告》编制工作,全省共调查矿山3970个,调查面积7448.72平方公里,查明了各类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现状,进行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综合评价,划分了106个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区、预防区、治理区,建立了陕西省矿山地质环境数据库,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对策。《陕西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和《秦岭北麓开山采石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专项规划》已编制完成,市县级矿山地质环境与治理规划编制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十三、省发展改革委减煤工作不实,全省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1000万吨减煤任务,仅完成295万吨,2015年300万吨减煤任务仅完成11万吨,导致关中地区燃煤总量居高不下;现场督察发现,咸阳市发展改革部门认定渭河发电、大唐渭河热电、陕西华电瑶池等3家企业2014年减煤25.67万吨,但实际增加燃煤18.73万吨。渭南市发展改革部门减煤工作也流于形式,部分减煤项目不实,减煤量重复计算。

整改进展情况:整改时限为2017年5月-2018年12月,目前正在分步实施,积极推进。2017年关中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减煤任务未完成。

(一)制定《关中地区重点企业煤炭消费预算管理暂行办法》,抓紧修订《关中地区热电联产(自备电厂)机组“以热定电”暂行办法》。

(二)加强煤炭削减,推进气代煤项目实施。省发改、统计、工信、住建、质监、环保等部门,分别对西安市、宝鸡市、咸阳市、铜川市、渭南市、杨凌示范区、西咸新区、韩城市煤炭削减情况进行督查。与延长石油、中国燃气控股集团、西安城投集团等企业研究煤改气项目推进计划,明确责任主体和建设内容、时间进度,对气化乡镇战略合作、煤改气项目合作加快推进。2017年关中地区减煤目标为1000

万吨,2017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燃煤削减目标是420万吨,实际削减280.47万吨,仍有很大差距;散煤削减目标是580万吨,实际已完成846.81万吨,完成目标进度146%,合计削减燃煤1127.28万吨。

(三)加大煤炭削减重点工程建设。一是实施燃煤机组(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大唐灞桥热电厂2×12.5万千瓦机组、西安西郊热电厂2×5万千瓦机组、西安国维淀粉厂4台5万千瓦以下机组、陕焦化工有限公司75蒸吨燃煤锅炉、蒲城清洁能源有限责任公司4台960蒸吨锅炉、韩城5台供热燃煤锅炉等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二是实施余热暖民工程:大唐户县第二发电厂新增余热供暖面积9万平方米、兴平化工厂新增余热供暖150万平方米、蒲城新增余热供暖310万平方米,国电宝鸡第二发电有限公司余热供暖工程、秦岭电厂余热供暖正加快推进。

(四)咸阳市2017年共拆除2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3746台,完成居民“煤改气”22498户、“煤改电”38752户、“煤改热”2886户。燃气锅炉完成低氮改造或监测达标54台;完成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项目530个;城区4331户餐饮企业全部安装油烟净化设备,清洁能源安装率、使用率均达到100%,对26家餐饮超标单位进行督办整改。取缔关闭黏

土砖厂473家,建成清洁煤配送中心11个。冬防期间咸阳市10个行业68家重点企业严格实施限停产及错峰生产。2017年累计削减散煤153.2万吨。

(五)渭南市制定了《煤炭削减和秸秆综合利用考核办法》开展对县市区的考核和监督检查。印发了《渭南市煤炭削减量核算办法》《渭南市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做好2017-2018年冬防期间重点用煤企业错峰生产的通知》《渭南市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冬防期间散煤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加大对规上工业和散煤的治理控制力度,推进减煤任务完成。2017年渭南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煤炭消费同比减少了141.1万吨,散煤削减205.6万吨。

十四、省发展改革委2013年3月违规备案陕西美鑫年产30万吨铝镁合金项目,在企业没有落实产能置换要求的情况下,2015年7月再次进行备案。目前,该项目正在建设,建成后每年预计新增耗煤350万吨。

整改进展情况:已完成整改。

依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部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的通知》(工信部产业〔2015〕127号)规定,制定了美鑫公司产能置换方案。一是将2011、2015年省内淘汰的2户企业共计6万吨电解铝产能指标用于置

换。二是将铜川铝业2014年已淘汰的9万吨电解铝产能指标用于置换。三是将铜川铝业现有15万吨电解铝生产线予以淘汰,其产能指标用于置换。

美鑫公司产能置换方案于2017年10月27日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网站向社会进行公告,接受舆论监督。公示期未收到任何意见及举报。按照产能置换工作有关原则、程序等要求,已完成了美鑫公司30万吨铝镁合金项目产能置换指标工作。

十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未按要求对全省涉水小企业淘汰情况组织排查,2016年仅督促地方淘汰5家相关企业。

整改进展情况:已基本完成整改。

(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和省环境保护厅联合印发《关于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的通知》(陕工信发〔2017〕265号),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的“10+3”企业排查摸底、清理取缔和“回头看”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二)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摸排方式,做到本辖区内排查工作全覆盖、不留死角。经排查确认,2016年全省摸排并清理取缔“10+3”企业31户(渭南1户、西安3户、宝鸡4户、汉中19户、榆林2户、商洛2户),50

下载环境保护“一法一条例”贯彻落实情况的整改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环境保护“一法一条例”贯彻落实情况的整改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集美区贯彻落实环境保护监督管理

    集美区贯彻落实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 “一岗双责”暂行规定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一岗双责”暂行规定的通知》(闽政[2010]1号)......

    一法两条例贯彻落实情况的报告

    **县“一法两条例”贯彻落实情况的报告 人大常委会: 按照...要求,县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一法两条例”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了认真检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

    一法一办法贯彻落实情况的汇报2

    XXX人民政府 关于贯彻落实“一法一办法”情况的汇报根据县人大常委会5月29日召开的“一法一办法”执法检查动员大会精神,我镇立即按照XXX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印发的《关于开展和......

    环境保护实施方案

    上河镇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方案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全镇环境质量,确保国家生态镇创建成果。根据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关规定和创建国家生态镇建设工作标......

    环境保护实施方案

    环境保护实施方案 第一章 总则 为保护施工场地及周边环境,防止环境污染及水土流失,建设环保绿色工程,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法》、广甘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环保管理相关文件、集......

    环境保护实施方案

    漫中发(2015)10号 山阳县漫川中学 新《环境保护法》学习宣传工作实施方案 各处、室、委、办、年级组: 为全面宣传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有关精神,提高全社会对新......

    环境保护实施方案

    黄河小学 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方案 环境是我们人类及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爱护地球,维护生态,保护环境既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又是我们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作为育人场......

    贯彻落实老人法总结

    贯彻落实《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工作总结 为了做好我院离退休职工(60岁以上老人)的工作,几年来,退管科在上级党委、对口部门的支持和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