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互联网如何展开对传统媒体的三轮冲击?-微信应用
互联网如何展开对传统媒体的三轮冲击?
互联网媒体的兴起一波接一波对传统媒体给予了冲击,每一次都没有最终导致传统媒体的消亡,但却在事实上在不同的重点领域,在不同的程度上对传统媒体产生了深远影响。
那互联网媒体对于传统媒体的冲击到底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借用互联网发展的几个热门关键词,在这里将互联网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总结为1.0、2.0、3.0三个阶段,在这里抛砖,请各位大侠指正。
冲击波1.0时代:网络渠道与UGC的兴起
这一时代,以互联网门户、互联网新闻门户新浪等的兴起,从传播介质以及传播渠道主导权的角度对传统媒体产生冲击,直接导致的结果有两个,一个是将原来的所谓大众媒体不自觉改名为“传统媒体”,另外一个就是将大众媒体的传播渠道垄断地位打破,硬生生开辟了一个属于大众的,可数量化,可交互的全新电子传播渠道。
这一时代的典型特征可以用一场急雨来形容,突入起来的冲击曾经让传统媒体措手不及,也曾经让他们选择了用联合封杀的方式来应对挑战,最终未能对抗过历史的潮流,也学起了互联网媒体的做法,开启了传统媒体新媒体探索,所谓的传统媒体新媒体部门纷纷成立,媒体新闻
网站不断兴起„„
如果说对于传统媒体渠道垄断地位的影响和冲击是冲击波1.0的话,那么诸如论坛、博客、微博等互联网产品,通过UGC的模式,各大互联网巨头(以四大门户为首)又利用“认知盈余”的力量,借助“平台”的优势,开始对于传统媒体内容生产主体的地位产生的挑战可以概括为冲击波1.5时代。
在这个阶段,互联网媒体在交互、互动、用户中心以及“UGC”的理念指导下冲破了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的主体地位,而将传统媒体变身为自己的内容供应商,并且还不是主要供应商,并随着UGC内容的数量增多,质量提高,逐渐将被专业化压抑许久的草根阶层解放出来,爆发出惊人的力量,成就了互联网媒体绝对核心的媒体地位和影响力,第四媒体、第五媒体的说法也渐渐成为一种流行和社会共识。
总结冲击波1.0(包括)1.5时代的基本特征,互联网媒体从业务层面影响着媒体作为一个业务主体,在专业性和渠道影响力方面的地位,其实并没有触及传统媒体作为企业属性经营核心地位的部分,换句话说就还没有从根本上影响到其商业模式的根基——广告收入,或者说影响的程度远没有对业务层面影响来得那么凶猛,或许传统媒体应该感到庆幸(苦笑),但是一轮冲击过后,又一轮冲击跟后就到。
冲击波2.0时代:广告主与内容人才的双重流失
随着互联网对于传统媒体渠道垄断地位以及内容生产主体地位的冲击和影响,使得传统媒体在经过长期经营,并在业务层面上作为媒体身份在社会上形成的传播影响力逐渐减弱;加之随着互联网产业的迅猛发展,进入百姓生活的互联网产品和服务俘获更多的受众,也使得互联网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逐渐变得显著,以至于大大挤占了传统媒体在其心目中的地位,这一影响的直接后果就是,作为敏锐观察百姓大众喜好趋向的广告主,第一时间将其关注的中心从传统媒体的身上转移的互联网大平台之上,也带来了冲击波2.0的到来,那就是互联网对于传统媒体作为盈利性企业的根基——商业模式的影响,广告主的青睐减弱,直接导致的是广告收入的下降,一种釜底抽薪的状态„„
润物细无声的影响,伤筋动骨的影响,正是来自于冲击波1.0时代的后续跟进,正如地震中,伤亡惨重的时刻往往是在强震后的余震。
与此同时,营收的减少,导致传统媒体如需保持曾经的阔绰生活成为了一种不可能,内部体系的从业者更是蠢蠢欲动;在另外一面,随着互联网工具化水平的发展提高,开放平台的成熟,一种叫“自媒体”的“吸血鬼”又将曾经的传统媒体内容生产主体中的主角吸引到了墙外,在对传统媒体商业模式结构的同时对传统媒体的人才根基产生了冲击。
此时此景用“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来描述传统媒体当下窘境最合适不过了。
如果说冲击波1.0时代代表着影响的过去时,冲击波2.0时代代表着影响现在时,那么冲击波3.0时代,代表未来的冲击又在何方呢?
各位细读如上1700字,无非是奔着这最高潮的3.0,在这里先推荐下我的一篇文章《“走向两极”——靠谱的传统纸媒转型思路》,文中提出了我对于传统媒体未来转型方向的看法,那就是“一极走向媒体,走向高端;一极走向服务,走向社区,而中间作为大众媒体属性的公共传播部分,必须并且也不得不交由包括互联网媒体平台在内的新生传播实体去经营。”
这里已经非常明确了大众传播的部分交由互联网媒体平台去经营,这也是冲击波1.0和2.0时代影响中,互联网媒体取得的阶段性的成果,或者说战果,抢占到手的地盘,而留下了仅有的两个方向给传统媒体选择,或许大家感觉这意味着互联网影响的“第二只靴子”也落地了,一切应该归于平静了,然而却未必(仅从个人的角度去大胆推演的)。
冲击波3.0时代,一个产业光环的褪去
未来的传统媒体或许可以通过包养的方式来在未来找到一条适合
自己发展的道路,无论是给政府或者是给企业财团,但是这远远不是尽头,这最后的一条路上也充满了危机,因为互联网大鳄,尤其是BAT这样的巨头依然在路上阴魂不散,给传统媒体冲击波3.0的影响,那就是彻底褪却传统媒体产业光环,将媒体的需求降为最低,最终让媒体无路可走。
请听我出此判断的依据。
在未来,一种“2B自媒体”(大家应该知道怎么念了吧),请记住这个我发明的新名词,未来,随着各大互联网巨头所搭建的社交平台、工具平台、媒体平台、商务平台的日趋成熟完善,功能不断被发掘,其为更多包括自媒体作者在内的草根力量提供了更多实现其媒体理想或者创富梦想的可能性,这或许是“认知盈余1.0”时代,草根力量被最大限度的发掘。
然而,随着这种趋势的继续向前,当借助互联网巨头(诸如BAT)所搭建的开放平台的使用者,从自媒体作者扩展到自媒体组织,或者是传统的组织,诸如通过新浪微博平台进行传播的自媒体组织——杜蕾斯,通过微信开放平台进行服务提供的自媒体组织(企业)——招商银行、南方航空,以至于这几天通过微信“风铃”平台进行传播的——青岛啤酒、酷派、奔驰汽车,再诸如通过iOS客户端进行传播的耐克跑步鞋„„
这时,被冲击的或许就是传统媒体这个行业,而且是去中心化的,直接绕过的,这影响可谓颠覆性„„
这或许可以概括成为“认知盈余2.0”时代的特征。
林林种种的“2B自媒体”(非准确定义应该是,一种以传统意义上的企业类的营利性组织而非个人,通过开放的网络平台支撑,旨在扩大企业组织的品牌影响并实质性促成产品的销售和客户服务的达成,而运营起来的带有媒体或者媒介属性的自媒体产品。)的兴起,带来的是一波又一波的企业组织自办全媒体传播平台的热潮,这种热潮不再简单表现为曾经企业纷纷建设自己的互联网网站,以及建设独立的电子商务网站,而是集传统自建网站完成品牌传播和自建电子商务网站实现实质销售为一体。更有甚者的是,连公司的CRM系统建设和客户系统平台建设需求腾讯微信平台都为你考虑到了,如果微信平台再将诸如“明道”、“纷享销客”的产品再集成进去,一个成本低廉,操作性强的企业媒体传播和销售平台就这样建成,此时的企业对于传统媒体的广告需求、信息传播需求还有多大呢?确实无法估计,或许只有时间能够告诉你我。
如此总结下来,传统媒体曾经的渠道垄断、内容生产、行业地位都随着互联网平台的成熟以及服务对象(客户)利用互联网工具和平台的意识和水平的提高,而不断被冲击和影响,并且终于在某一天,随着一个集大成的平台和工具(诸如微信平台)的诞生,使得这种影响导致最
坏(对于传统媒体来说)的结果,其作为行业存在或者产业存在的光环逐渐减弱„„
:
呙哎呚
微信投票刷票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
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
湖北大学 肖笛
科技的进步诞生了新媒体,人们把从前看报纸的时间拿来刷微博,看电视的时间改成了看网络电视。新媒体具有的多样性、实效性深深吸引着受众,它不受地理限制,将第一时间获取新闻传播给受众,它交互性强,一个问题可以引发全民讨论,人们可根据喜好选择想看的栏目资讯。当人们把实现转移向新媒体时,传统媒体必然受到冲击。报刊、广播电视这样单一的传播渠道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由于受众流失,广告也大大减少,传统媒体面临巨大考验,在新媒体的冲击下迎来了新一轮变革。
一.新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的变革
对于新媒体,传统媒体从业者抱着两种不同的心态,一种是威胁论,事物有新旧交替,认为传统媒体已死,不再有未来,一种是乐观派,认为传播注重的是内容,而传统媒体拥有精干的队伍从事新闻和文化产品的生产,应该扬长避短。简单来说,威胁论是从渠道角度出发,传统媒体渠道单一,而渠道正是新媒体的优势,这就有了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的变革。而新媒体由于成军晚,缺乏过硬的技术,制造的内容粗糙,不具备权威性,使得传统媒体得以发挥特长。
其实,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一直都在相互影响,相互取经。传统媒体在冲击下向新媒体转变,最有代表性的当属湖南广电集团,在保证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制作一流的情况下,向下发展芒果TV、金鹰网、芒果粉丝圈等,逐步构建全媒体网络生态模式。以互联网思维经营媒体,《我是歌手》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节目全程由经理人控制生产流程、制造原理、观众反应,从单纯的节目制作,发展成粉丝效应商业链,这些是在经理人的推动下完成的。《我是歌手》还引起了一个现象,让许多不看电视的人重新回归银幕,大家守在电视前看直播,人们同步用手机在微信上讨论,带动社交网络进行图文直播。这说明了好的内容在媒介传播中的重要性,值得许多传统媒体思考学习。
然而,受新媒体打击最大的当属报业集团。网络的渗透,新媒体信息的迅速传播,使得报纸失去时效性。人们一打开手机就能受到最新的实时资讯,对比之下,刊登前一天新闻的报纸成了“旧闻”。在严重的市场冲击下,报纸开始了革新,其中最成功的当属南方报业集团,旗下有南方周末报系、南方都市报系、21世纪报系,主打深度报道,开辟独到的评论视角。抓住网络时讯不能进行深度评判的弱点,站在更高的地方审视事实新闻。南方报系还进行了内部办公结构的整改,借鉴西方媒体,采用集约型采编形式,核心的11人负责最终内容的把握,其他人曾网状散开,例如,负责体育新闻的团队,从外采到内编呈一条流水线,整理过后送往内容中心,由11人决定是否发布以及内容的调整。这种模式加快新闻生产的速度,生产的新闻有分量有深度。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南方报系采取资源整合方式,开辟南方报刊网站、手机应用、电子杂志业务,实行跨媒介多元化跨位置发展战略。在互联网时代找回受众,把产品定位在学生、各行业精英,对准受众精确投放广告,取得更显著的成效。在另一边,培养互联网读者,依靠南方报系老牌影响力,将互联网潜在消费人群转变成显性,维持报业更长远的发展。
新媒体具有信息发布和更新的及时性、群言性、开放性;传统媒体在信息的选择性以及内容的权威性、公信力和信息的原创性等方面的优势。两者取长补短,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
二.传统媒体应对新媒体的途径
建立自身的网络体系,在转型过程中,传统媒体应该结合新媒体技术,开辟出一个全新的、系统的跨媒体经营方式和营销方式是十分重要的。这里的网络体系,不是简单的指建立网站,和官方社交软件,对于企业内部的制度,我们也要进行新一轮的改革,借鉴先进理念,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改革。扩宽渠道的同时,加强媒介影响力。传统媒体在开辟新媒介道路的同时,发挥传统媒体的采编实力,整合报业、广播、电视等资源,提升自我优势,实现利益最大化。当品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后,才能使传统媒体的生命得以延续、生长。
最后,还是要创新,创新是一个企业源源不断向前的根本力,对于媒介而言,内容制作上更要新颖大胆,角度要更独特,赋予时代的意义。例如,这几年大热的《舌尖上的中国》,从美食出发记录着中国人的点点滴滴,两套纪录片切入点都能打动人心,引起观众的共鸣,《舌尖》从策划到播出都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依托于传统媒体强有力的采编背景。与其他美食节目不同,对国内,弥补了国人对饮食文化的不了解,也对准国外游子的思乡之愁,更重要的是,给想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观众打开了窗口。舌尖的成功也证明了传统媒体在内容上的优势,其素材丰富,内容制作精良,也得到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这表明想要吸引受众的眼球,必须是眼前一亮的东西,在制作内容时有匠人思想,把细节做到完美,在选题时要蕴含深意,引发观众思考。
与此同时,运用新媒体技术,扩充市场占有率,吸引受众目光。媒介自始至终都是传播文化,输出信息的渠道,今天最流行的,最吸引观众眼球的或许是微博、微信,但过个十年,出现了更新颖的媒介,微博、微信和电视、报纸一样,又被划分成“传统媒体”,时代在变,科技在进步,人们的观念在更新,但不变的是,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局面,都会需要媒介来提供信息,需要媒介来弥补精神上的缺失。
第三篇:【作文猜想】“互联网+”,微信红包冲击传统化
【作文猜想】“互联网+”,微信红包冲击传统化
一、作文素材
今年春节,中国人之间最热的话题是微信红包,两者甚至实现了对接合作,仅除夕一个晚上,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10.1亿次。此现象的背后,是中国移动互联网的突飞猛进,也是中国互联网产业锐意创新的体现。微信红包的走红,对中国打造文化“新常态”有着积极借鉴意义。
更关键的是,受“微信红包”的启发,之后各种“打车红包”、“流量红包”也开始流行,抢红包成为中国企业黏住用户的一个必备手段,也成为2014年绕不开的关键词。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互联网+”是什么?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简单地说就是“互联网+XX传统行业=互联网XX行业”,虽然实际的效果绝不是简单的相加。“互联网+”的例子很多,比如,传统集市+互联网有了淘宝,传统百货卖场+互联网有了京东,传统银行+互联网有了支付宝,传统的红娘+互联网有了世纪佳缘,传统交通+互联网有了快的滴滴,而传统新闻+互联网有了柴静《穹顶之下》病毒式的传播。
二、构思点拨
随着互联网发展深化而必然出现,与近年移动互联网的“去中心化、流量向场景转变、社群商业出现”一脉相承;而在中国春节期间借助中国传统的“红包”、“春晚”这一形式爆发,则更集中体现了中国互联网在文化与意义方面的价值与可能——中国互联网将比西方更具潜
力与后发优势——科技来源于文化,丰富的中华文化与悠久传统将为中国互联网赶超发展提供强劲的爆发力与源源不断的动力。
“互联网+春节”造就了全民的狂欢,深刻的影响和改变了传统节日,从互联网的意义层面看,这种改变终将回归人的本身,是良性的;而中国丰富的文化、人本的哲学与传统节日,则为“互联网+”提供了无数的结合点,这正是2015春节红包的里程碑意义,也是互联网在中国更具发展潜力和爆发力的可能——科技与文化终将殊途同归,而根源于丰富的文化土壤更能盛于久远。
今年春节“红包闪耀中国”。微信红包在今年春节的走红,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礼仪在新科技时代的生命力,也说明了红包可以更好、更正面融入普通市民生活,更启示当下及未来中国文化发展之路——必须回归人性、贴近生活,才能受到市场和民众的欢迎。
拥有极高物质条件后,在享受了富足生活的美好之后,他们开始了纸醉金迷、醉生梦死的浮华生活。豪宅、名车、众人的追捧,都让明星感到生活平淡,于是他们开始追求新的刺激,享受更加迷幻的快乐,开始沉浸在虚妄的、颓废的享乐中,他们的日子过的奢靡空洞。信仰缺失,生活目标淡化,道德沦丧,再加上年少成名,功名利禄唾手可得,这一切导致了极度的空虚,便用毒品来填补空虚,孰不知短暂的欢愉失去了身心的健康,触犯了国家的法律,违背了做人的道德,伤透了父母朋友、粉丝的心,多年苦心经营的光辉形象完全破碎。道德信仰的缺失是内因,过多的名闻利养是外因。
毒品之害,尽人皆知。禁毒铁律,如剑高悬。贵为一市之行政长官的市长,熟谙律政、明理知法,当然知其不可为。官员的人格修养,具有引领示范作用。夙夜在公、一心为民,老百姓会交口称赞;谋略高超、勇于开拓,老百姓会欣然夸赞;儒雅好学、亲切和蔼,老百姓会心仪点赞。然而,“市长吸毒”,会产生多大的负面效应?!“不妄求,则心安;不妄做,则身安。”官员、明星都应该如此。
第四篇:互联网微博新应用
互联网微博新应用
“关注产生力量,围观改变世界。”
微博走下网络,开始与社会现实广泛对接,它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影响便开始逐步显现出来。微博开始全面渗透进社会各领域。“微公益” “微政务”“微商务”“微空间”“微卖场”。“微商城”“微电影”“微营销”“微人才”“微求职””“微应聘””“微小说””“微文学”“微直播”、“微访谈” „„。一时间“蔚然成风”,似乎加了一个“微”字,就是时尚和前卫的代名词。
6311万,这是2010年底中国微博用户数。1.95亿,这是2011年6月底中国微博用户数,半年激增两倍多。如今,中国微博用户已超过4亿。„„ 短短两年多的时间,这种140个字的娇小身材的互联网产品,已从互联网的新秀跃升为互联网的基础应用之一,以微变革的力量,打开了一个大时代之门。微博正在成为继手机、邮箱、QQ或MSN之后的人与人之间的又一个联系工具,成为个人身份的重要组成部分,微博出现在个人名片上、“加微博”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沟通新方式。微博应用的范围也在不断拓展,信息的发布与获取、社交拓展、社会事务讨论、政府问政网民、商业营销、社会公益„„
“没个微博,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这句话可能出自大学生、追星族、办公室白领之口„„随着微博的名声鹊起,微博已成为凝聚年轻人的磁场。
如今微博已经成为时下最火的网络营销平台,各大企业也都纷纷踏入微博营销这个领域中,微博营销中的基础就是粉丝。粉丝数量超过一百,就相当于一本内刊;超过一千,相当于布告栏;超过一万就是一本杂志;超过十万,那就是一份报纸;超过百万就是全国性报纸;超过千万那就是电视台。可见粉丝的力量是强大的。
“微博已成为企业一种新的代言方式,需要专人维护。”该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李经理说。这家企业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招聘,也面试过一些人,但总感觉不满意,“有的虽然是计算机专业,但不精通微博,或不擅长营销,不懂餐饮业也不行。
微博托管正成为一些企业最新的营销手段,背后的操盘手大多是90后微博控。在郑州,这一新兴行业虽没北京上海等城市火爆,资深微博操盘手月薪也能拿4000元。每天上午7点到9点,都是最忙的时候,因为这个时间,是粉丝刷屏的高峰期;下午4点到6点,则迎来另一个高峰期。
依托于微博的各类公益活动动正如火如荼,微公益”的作用日益彰显。微公益的勃兴所展现出的是社会公众“聚沙成塔”的热情和力量。事实上,随着微博现实性和社会性的增强,公众对社会事务的参与也不断增强。
近年发生一系列重大事件中,微博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这背后,正是公众参与的力量。微博独有的传播特点,使其迅速成长为网民表达意见的新途径。通过键盘和鼠标参与社会事件、表达
自身诉求,成为越来越多中国网民习惯的社会参与和政治生活方式。
当然,在商业领域,随着微博用户群的激增,各种微博营销模式也不断涌现,各类“微商务”已开始试水。腾讯微博先后推出了打通微博与QQ空间、IM等众多平台的企业级微博营销产品“微空间”,以及转播降价的倒贴式营销的“微卖场”。
新浪微博面向企业用户的“微商城”也已上线,并推出了微币、微号业务,试水小额支付和付费微博账号业务,据市场分析机构瑞信预计,仅微号业务就将为新浪微博带来3100万美元的收入。
京东商城、麦考林、淘宝、凡客诚品等一批电子商务巨头纷纷在新浪微博开设微商城。微商城是基于当前很受欢迎的微博这一社会化平台的一种商业运用,微博在当前的火热是一个商机,基于微博的传播速度,及其简便等优点,为商家提供一个平台,在这个更简便的、方便的平台里进行更为现代的电子商务。同时利用微博这个平台为电商企业在品牌建设、销售促进、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微商城是一种新的社区购物模式,会带来更多的流量和订单 微商城里提供了一个购物的切入口,购买时买家从微博点击进入购物页面。基于微博庞大的粉丝量建立,大量的转发率形成的网状传播,微商城开通后,必定会带来一定的流量和订单。
“微电影”并无明显的商业属性——微电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30秒—300秒)放映、“微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规模投资”的视频短片。
微博提供了一个平台,让群星展示出他们褪下光环之外的样子,五花八门的微博简介,就是明星自荐书,“陈奕迅所长”怎么来的?微博女王姚晨为何自称卤蛋?杨幂为何自喻狐狸„„陈奕迅一人开了两个微博,一个简介很文艺范儿,一个简介很正式。其中一个微博叫“吹神”,顾名思义,就是吹呗,他是出了名的话痨。7月份过生日时,陈奕迅又开通了另外一个微博,名为“陈奕迅所长”,他认为自己是神经研究所所长,还专门请人设计了LOGO,做了好看的背景图。他说两个微博都会更新,谁让自己就是“神经*”呢!
由某个需要进行微博营销的任务发布者(称为任务主,简称任主),在特定的任务发布网站进行发布任务,并提供微博的内容和链接,同时标明任务价格。对该任务有兴趣的网友可以承接任务,在按照任主的要求转发、评论后,将任务结果的链接和截图发送给任主,任主确认后将发放“酬劳”。
“微营销”指通过微博平台组织市场活动,打破地域人数的限制,实施互动营销。狭义地说,微博营销就是“微营销”。企业应用“微营销”需做到:
1、运用微博成为“企业人”,形成鲜活、生动的形象;
2、讲究“微内容”策划,个性化;
3、打造“关系链”,强化及有效运用关系链的价值和作用;
4、实施“微传播”运用微介质,透过微内容,影响微群体;
5、达成“湿营销”,通过互动、交流、沟通等手段,增加与粉丝客户的粘性,即粘性营销。
写微博的技巧:先关注别人,积极参与热门的话题,加强互动,贴标签,保持活跃。开头要吸引眼球,中间内容要有条理,结尾最好还能点亮主题。对自己微博的主题定位要明确,让粉丝能找到你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微博内容中插入图片,有时候适当加入视频或音乐都可以增加微博的转发量。
【围脖必知词汇】童鞋(同学)、鸡冻(激动)、神马(什么)、稀饭(喜欢)、木有(没有)、帅锅(帅哥)、酱紫(这样子)、银(人)、汗(惭愧)、灰常(非常)、汗(吃惊)、表嘛(不要嘛)、打酱油的(路过)、给力(带劲)、菌男(俊男)、霉女(美女)、囧(无奈)
编辑:csscgzQQ:397020181Email:csscgz123@qq.com
关键词:互联网 微博 网络 上网 微博控 网络营销 电子商务
第五篇:移动互联网与广告营销——微信
移动互联网与广告营销
——以微信为例
一、查找附近的人:【基于LBS的广告营销——草根式广告赚钱】
我们知道,基于地理位置服务(LBS)的超精准广告正在逐渐向手机渗透,并将最终为移动广告市场带来巨大商机。LBS能够通过移动终端和移动网络确定用户的地理位置,并能再确定使用者位置的同时,向用户推荐该地理位置附近能够提供的各种服务,例如位置签到、周边搜索、位置游戏和信息推送等。
倘若营销人员在人流最旺盛的地方后台24小时运行微信,如果“附近的人”使用者足够多,随着微信用户数量的上升,营销人员可以利用这个免费广告位进行包括用户分组、地域控制在内的精准消息推送,最终实现高到达率的推广,除此之外,用户也可以利用这个免费的广告位为自己做宣传,甚至是打广告。
·成功案例:【K5便利店微信签名栏新店推广】
营销方式:目前互联网广告的展现形式以泛媒介推广为主,基于该模式广告费用高,且有效到达率偏低。相比之下,基于LBS应用的位置定位模式,将使其广告推送做到相对精准投放,成本更低。通过地理位置定位,用户可以方便地查询附近的餐饮、购物、休闲娱乐等商户信息,同时还能下载商家提供的电子优惠券,查看消费者点评,购买团购券,以及通过手机签到获取商家优惠等。
K5便利店新店开张时,利用微信“附近的人”和“打招呼”这两个功能,成功把开业酬宾信息推送给附近的潜在客户。此次K5便利店利用微信签名栏营销对新店进行推广,活动相当成功。
二、微信消息推送:【互动式推送微信,精准营销】
一对一的推送比较适合客户服务,由于微信具有一对一交流和语音、视频通信的特性,因而从理论上讲微信很适合用于客户服务,此外,还可以进行销售促销,因为销售促销推送的是具体产品信息,所以一对一的精准推送比较有优势。但是品牌开公众账号还需要注意两点:第一,推送的内容质量要尽量高,用户体验也要尽可能好;第二,把握好推送信息的时间段和频次,频次太高会让人反感,频次太低会被人遗忘,而在不恰当的时间段推送营销效果也不好,所有务必要把握好推送时间。
·成功案例:【星巴克《自然醒》:互动式推送微信】
当用户添加“星巴克”为好友后,用微信表达心情,星巴克就会根据用户发送的心情,用《自然醒》专辑中的音乐回应用户。
在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当中,星巴克堪称是最成功的典范,他们利用微信(以及线下的上千家门店)完成了大量的品牌与用户的互动,当中很多项目都给用户留下了印象。
三、二维码:【折扣式扫一扫——OTO营销】
将二维码图案置于取景框内,微信会帮你找到好友企业的二维码,然后你将可以获得成员折扣、商家优惠亦或是一些新闻资讯。对企业来说,在微信中,用户可以通过扫描识别二维码身份来添加朋友、关注企业账号。企业可以设定自己品牌的二维码,用折扣和优惠来吸引用户关注,开拓O2O的营销模式。值得一提的是,移动应用中加入二维码扫描,然后向用户提供商家折扣和优惠,这种O2O方式早已普及开来。类似的APP在应用超市中多到让你不知如何选择,而坐拥上亿用户且活跃度足够高的微信,价值不言而喻。
·成功案例:【大悦城微信:打造与消费者互动的优质平台】
2013年3月上旬,朝阳大悦城获得腾讯移动互联网微生活营销领航奖。作为北京唯一
上榜的购物中心,朝阳大悦城自2012年7月与微信微生活携手,共同开创移动会员体系,10个月后朝阳大悦城微信账号的粉丝达到15万,这15万会员中,有一部分是通过朝阳大悦城线下扫描加入,而另外的部分则是来自微信朋友圈分享、推荐以及其他线上形式加入。值得称赞的是,2012年7月1日,北京朝阳大悦城举行了开通微生活会员卡有奖活动。当时,朝阳大悦城的星巴克、西堤牛排、将太无
二、蜜桃餐厅等知名餐饮商家,Levi’s、玛花纤体、贝黎诗等近30家朝阳大悦城品牌商户成为商城微生活会员卡首批支持商家。
之后,朝阳大悦城举办了多场大型活动,如“哆啦A梦诞生前100年特展”、“开往春天的地下铁——几米异想之旅”,以及“百店新开,时尚升级”等。针对以上相关活动,朝阳大悦城都将微信账号作为首选互动平台对外发布包括图片、语音、文字在内的丰富信息,关注朝阳大悦城微信的用户,总是在第一时间即获悉朝阳大悦城的动态信息,这使得朝阳大悦城微信账号具备完善的信息发布功能。
四、微信公众平台:【互动式营销】
通过一对一的关注和推送,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向“粉丝”推送包括新闻资讯、产品信息、最新活动等信息,甚至能够完成包括咨询、客服等功能,成为一个称职的CRM系统。可以说,微信公众平台的上线,提供了一个基于过亿微信用户的移动网站。通过发布公众账号二维码,让微信用户随手订阅公众平台账号,然后通过用户分组和地域控制,平台可以实现精准的消息推送,直指目标用户。接下来则是借助个人关注页和朋友圈,实现品牌的病毒式传播。
·成功案例:【凯迪拉克微信公众账号运营】
凯迪拉克的微信公众账号基本上每天只发1条信息,信息以图文形式的活动内容为主,但也曾发送过原本用在广播上的30秒左右的语音信息以及莫文蔚的广告歌曲。
运营一周的成绩:利用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推过2次,拥有近470名听众。每条信息有20条左右的回复。也有听众会在微信上表达对品牌的热爱,整体还是非常有趣的。
2012年5月17日凯迪拉克推出#发现心中的66号公路#活动,其微信公众账号上每天会发一组最美的旅行图片给用户,以引起共鸣。其他的内容基本以车型美图为主,如海外车展、谍照等。凯迪拉克也利用账号发布实时内容,如2012年9月上海暴雨橙色警报时,就做了一个安全出行提醒。
五、开放平台+朋友圈:【社交式分享——应用营销】
社交分享在电商中一直是个热门的话题。微信除了异步通信的功能外,其4.0版本中“朋友圈”分享功能的开放,为分享式口碑营销提供了非常好的渠道。微信用户可以将手机应用、PC客户端、网站中的精彩内容快速分享到朋友圈中,并支持以网页链接方式打开。·成功案例:【美丽说APP:微信开放平台应用营销】
2012年4月24日,美丽说宣布成为首批登陆微信开放平台的应用之一,美丽说也是这批合作方中唯一一个以女性用户为主的应用。据了解,在用户使用美丽说APP时,可将自己喜欢的内容直接分享到微信中。与此同时,在使用微信时,用户也可以将美丽说中的内容分享给好友。由于微信用户彼此间具有某种更加亲密的关系,所以当美丽说中的商品被某个用户分享给其他好友后,用户通过微信把一件美丽说上面的商品一个接一个不断的传播开去,达到社会化媒体上最直接的口碑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