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
大礼堂
始由中央大学首任校长张乃燕筹款兴建,英国公和洋行设计,1930年动工,因经费困难而中辍。继任校长朱家骅请得拨款,由建筑系教授卢毓骏主持续建,于1931年竣工。大礼堂造型庄严雄伟,属西方古典建筑风格。正立面用爱奥尼柱式与山花构图,上覆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铜质大穹窿顶,顶高34米。堂内三层,面积共4320平方米,可容2700余人。1965年添建两翼,2544平方米。数十年来,海内外校友均视礼堂为母校之象征。1994年4月,台湾中大校友余纪忠先生捐资107万美元修葺大礼堂,使其焕然一新。2002年百年校庆之际,在大礼堂前增建百年校庆纪念碑和涌泉池,寓师生对父母养育之恩、母校培育之恩、社会携助之恩当涌泉相报。
图书馆
即孟芳图书馆。1921年,东南大学成立时向社会募捐图书馆经费,经校长郭秉文奔走,终获江苏督军齐燮元捐助,独资建馆并置配套设备。1922年立基,1923年落成,耗资16万银元。建成后,以齐父之名命名为孟芳图书馆。张謇题匾。其两翼及书库,系1933年扩建,总面积3813平方米。图书馆建筑造型为西方古典建筑风格,比例匀称,构图稳实,风格隽雅,入口爱奥尼柱廊及墙面装饰细部极为精美,是国内近代建筑的优秀作品。
体育馆
20年代中国大学最著名的体育馆之一。1921年郭秉文主政东南大学时筹建,1922年立基,1923年落成。面积2317平方米。该主楼耗资6万银元,游泳池及配套设备4万银元,堪称当时国内高校之最。体育馆建成后,不仅作为体育健身之所,亦为集会、讲学之处。英国哲学家罗素、美国教育家杜威、印度诗人泰戈尔等,均曾在此作过讲演。
健雄院
曾名口字房、科学馆、江南院。口字房始建于1909年,楼二层,作办公室、图书馆、实验室用。1923年毁于火灾。后得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捐助,于口字房原址合资兴建科学馆。1924年破土,1927年建成,面积5234平方米,为培养理科人才重要基地。数十年来,师生中仅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的便有竺可桢、吴有训、严济慈、李四光、童第周等5位。美国科学院院士吴健雄亦曾就读于此。1952年院系调整,成立南京工学院后,为纪念并入部分系科的江南大学,科学馆更名江南院。1992年学校九十华诞,更名为健雄院。现为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所在地。
中山院
中山院,初建于1922 年。原为南高附中教学楼。楼高三层,教室18 间。因学校历史上曾名第四中山大学,中央大学期间即命名该楼为中山院,属文学院。1952年为建筑系系馆,1958年为教学楼。1982年拆除重建,新楼于次年落成。面积7433平方米,与东南院有平台连通。现为学校主要教学楼之一,也是学校电化教育中心。
东南院 东南院,曾是中央大学法学院所在地。1928年,国立中央大学成立,将社会科学院改称法学院。1932年至1937年间,中大法学院即设于此,为二层楼房。因学校曾名东南大学,且该楼地处校部东南隅,遂以东南院名之。1952年院系调整,成立南京工学院后,东南院作教学用房。1982年拆除重建,新楼于次年落成。面积2799平方米,与中山院有平台相通。
金陵院
曾是中央大学医学院附属牙科医院所在地。1935年,中大奉令主办国立牙医专门学校,设牙医专科,筹建牙科大楼,1937年建成,面积3567平方米。抗日战争胜利后,牙科大楼改为大学医院,附属于中大医学院。随后,医学院和医院迁至丁家桥二部,牙科大楼改为医学院的牙科医院,在四牌楼本部,后改称口腔医院。1952年院系调整,成立南京工学院后,口腔医院迁出。为纪念院系调整时并入部分系科的金陵大学,命名该楼为金陵院。现为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所在地。
前工院
前工院,初建于1929年中央大学期间,时为两层教学楼。抗战胜利后,工科发展迅速,工学院成为全校学院中之最大者,乃将该楼划归工学院使用。1952年院系调整,于四牌楼校址成立南京工学院,遂命名该楼为前工院。1987年拆除重建。面积10700平方米,为四牌楼校区主要教学楼之一。
中大校友会堂
中大校友会堂,原系校友集资捐建,于1947年落成,一层砖木结构,面积302平方米,为小型会议及活动场所。1986年改建成三层楼房,面积1950平方米,为校友会等单位之办公、会议及活动场所。
中大院
原名生物馆。1929年落成,面积2321平方米,造型为西方古建筑风格。门前矗立四根爱奥尼柱,与上部山花联成一体,和图书馆相仿,且两楼东西呼应,相得益彰。自南高至中大,为生物学系办公楼,我国生物学鼻祖秉志教授曾在此楼办公。1952年院系调整成立南京工学院后,为院办公楼所在地。1957年扩建两翼1728平方米。以学校历史上曾为中央大学,遂又更名为中大院。现为建筑学院所在地。
工艺实习场
建于1918年。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早的工艺实习场所,我国最早的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含锻工场、木工场、金工场和铸工场。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教育家杨杏佛曾任实习工场主任。几十年来,东南大学经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变更为国立中央大学,期间历经八年抗战之苦,西迁重庆之累,但工艺实习场一直得以保留并不断发展。
南高院
南高院,原名一字房,始建于1909年,造型庄重朴实。东西两层,中部三层,居中钟楼四层,呈金字塔形。1933年修建,因学校前身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故名南高院。自南高、东大至中大初期,该楼一直为学校行政中枢,校长室向设于此。中央大学后期,为教育学院教学、办公楼。五十年代时曾为南京工学院院办公楼。1963年拆除重建。面积5032平方米,现为学校科研基地。
吴健雄纪念馆
吴健雄(1912-1997),举世闻名的杰出女性物理学家、世界物理学界的传奇人物,被誉为“核子物理女皇”、“中国的居里夫人”。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在其母校――东南大学校园内建造吴健雄纪念馆。这是经中国政府批准的中国第一个华人科学家纪念馆。2002年5月31日,在这位女科学家诞辰90周年之际,东南大学举行了隆重的开馆仪式。吴健雄纪念馆建于东南大学大礼堂西南侧,总投资约2000万元,整体4层,地下一层,建筑面积为2129平方米。纪念馆造型庄重朴实、简洁明快。纪念馆不仅展示了吴建雄的生平业绩,而且陈列了由吴健雄亲属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捐赠的大批遗物,包括吴健雄生前所获得的奖章、奖状、证书、聘书,有关文件、书籍,友人赠送的书画、物品以及吴健雄和其丈夫袁家骝先生生前的日常生活用品等。
李文正楼
李文正楼,我校杰出校友、著名实业家、印尼力宝集团董事长李文正博士出资捐建。竣工于2004年。由我国著名建筑大师、中国科学院院士齐康教授设计。位于校园北端,遥对鸡鸣寺,与校南大门、大礼堂同一轴线。大楼总建筑面积29597平方米。造型美观,气势恢宏,是四牌楼校区最新的标志性建筑。该楼目前主要作为我校电子信息等学科的教学、科研和实验之用。丁肇中教授领衔的AMS研究中心及中国工程院韦钰院士领导的学习科学研究中心均坐落于楼内。该楼的建成,将极大地推动我校宇宙探测、信息电子等学科的发展。
逸夫建筑馆
逸夫建筑馆,香港著名爱国人士邵逸夫先生捐资500万元港币和国家教育部、东南大学筹资4238万元人民币共同兴建。位于四牌楼校区内中大院东侧,健雄院南侧,前工院北侧,东临成贤街。逸夫建筑馆为科研办公综合楼,东南大学建筑设计院设计,2000年竣工。建筑面积为16873平方米,其中地上15419平方米,地下1454平方米,层数为主楼地上15层,裙房3层,地下一层。使用单位主要有土木、交通、建筑等学科的部分单位。
河海院
“河海院”的命名,渊源于1915年“河海工程专门学院”(今河海大学)成立,因当时校舍无法着落,遂与国立南京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今东南大学)协商,“河海工程专门学院”租用该校口字房(今健雄院)、一字房(今南高院)及部分平房(今河海院)做校舍。1927年6月,河海工科大学奉命与东南大学等校合并组成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河海工科大学并入中央大学工学院,校址迁至河海院。“河海院”是河海大学的发源地之一。1955年,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将老楼拆除重建,由南京市建筑工程公司承建,砖混结构,建筑面积1699.42平方米,使用面积1311.80平方米,于1956年4月竣工,当时工程总价柒万零柒佰贰拾壹元玖角伍分贰厘。河海院现在是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热电工程设计研究所等单位所在地。
逸夫科技馆
逸夫科技馆,香港著名爱国人士邵逸夫先生捐资500万元港币和国家教育部、东南大学筹资1500万元人民币共同兴建。建筑总面积为10,000多平方米。逸夫科技馆布局规整,造型简洁。馆内设园林式庭院,幽静舒适,亲切宜人;楼内设学术报告中心,设备齐全,功能完备,可承办大型学术会议。目前,该楼主要由部分重点实验室及工程研究中心使用。
榴园宾馆
榴园位于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西北隅,建成于1994年。著名建筑学家、中国建筑设计大师、中科院院士齐康教授主持设计。外观简洁别致,与比邻的逸夫科技馆构成一和谐的整体。榴园层高十二层,共有按三星级旅游饭店标准设计和建造的各类客房178间套和与之配套的大、中、小会议厅,中西餐厅、宴会厅及各种娱乐设施。榴园装备有中央系统冷暖空调、程控电话、可控音响和自动消防系统。榴园周围环境幽雅,交通便利,学校经常在这里举办国际会议、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李瑞清塑像
李瑞清(1869-1920),字仲麟,号梅庵,两江师范学堂监督,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美术家、书法家。2002年东南大学建校100周年之际,为纪念这位中国美术教育的先行者、东南大学创办者,特邀南京大学教授、东南大学艺术学系兼职教授吴为山塑铜像一尊。该塑像现竖立于梅庵斜对面的草坪之上。
杨廷宝塑像
杨廷宝(1901-1982),字仁辉,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工学院建筑系教授(1940-1982),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一级教授,蜚声中外的建筑学家、教育家。2002年东南大学建校100周年之际,为纪念杨廷宝先生,特邀南京大学教授、东南大学艺术学系兼职教授吴为山塑铜像一尊。该塑像现竖立于孟芳图书馆前。
钱钟韩塑像
钱钟韩(1911-2002),国立中央大学、东南大学教授(1945-2002),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杰出的教育家、科学家,我国热工自动化学科奠基人。2002年东南大学建校100周年之际,特邀南京大学教授、东南大学艺术学系兼职教授吴为山塑铜像一尊。该塑像现竖立于孟芳图书馆前。
第二篇: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环境因素分析
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选址的环境因素分析
根据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及新校区选址的实际情况 ,新校区选址的环境因素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土地位置、土地面积及形状、基础设施、自然环境及环境污染五项内容。
(1)土地位置
新校区位于开发区南部的九龙湖畔,机场高速路以东,宁溧路以西,南京市二环路以北,地势开阔、交通便利、环境优美,距四牌楼校区约20公里。江宁区现已有河海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校区,南汽菲亚特、熊猫爱立信等国内知名的大学和企业在区内落户;正在开工建设的IT工业园、外贸工业园、台湾机电工业园、纺织工业园等产业园区也吸引了众多的客商入驻,目前是南京三个开发区中引进资金最多、成长最快、发展势头最好的开发区。江宁区更是南京市未来发展的主要区域,九龙湖校区所处的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南京市区与禄口机场之间。区内路网纵横、山清水秀、基础设施完备、区位优势明显。
九龙湖校区周边毗邻主要公路,且北接南师附中,南临工业园区,扩建难度较大,另外,校园南门外为南京绕城高速公路,大型货车较多,车速较快,容易造成学生交通事故。
(2)土地面积及形状
九龙湖校区占地面积相对庞大,形状为规则的矩形,便于进行远期规划建设,并且与其他形状相比各建筑间的平均路径较短。九龙湖校区地势平坦,无明显凹凸,以中心圆环为最高点,标高为10米,其内环道路和周围地形标高为9米左右,因此起伏不大,但仍以中心为最高点,有利于中心景观带及其他经管设计,但土质多为疏松沙土,土质不好,不利于植被生长,从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九龙湖校区植被成活率不高。
(3)基础设施
九龙湖校区,位于开发区南部的九龙湖畔,机场高速路以东,宁溧路以西,南京市二环路以北,地势开阔、交通便利,距四牌楼校区也仅约20公里,学校之间设有直达校车,方便快捷。学校东门、西门、北门均有多班公交直达地铁站,学生老师的出行也很方便。九龙湖校区所处的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目前南京三个开发区中引进资金最多、成长最快、发展势头最好的开发区,区内路网纵横、基础设施完备,水电、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都充分满足校区发展需要。
这些都为学校今后充分发挥以工为特色、多学科综合的优势,与企业和社会形成良性互动,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外部环境。
第三篇:东南大学江宁校区住宅区景观设计说明
东南大学江宁校区住宅区景观设计说明
住宅区的建设方兴未艾,创造一个高品质的住宅社区,帮助人们塑造一种新的生活意识,更是住宅区发展的趋势。用爱心帮助人们释放终日的疲劳和紧张,用灿烂的阳光、树林去培育和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住宅区的品质和空间素质,是景观设计的目的。住宅区的景观特色,区域性的体现,文脉感的发掘以及与现代化社会的有机融合是此次景观设计的关键。
一、项目概况及现状条件分析
1.工程概况东南大学江宁校区住宅区(以下简称江宁住宅区)位于江宁开发区西北部,占地342亩,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1560套住宅。按住宅区规划设计说明,容积率0.91,建筑密度14.97%,绿化率77.08%,是一个低密度,高绿化的纯住宅小区。
2.规划依据
(1)东南大学江宁校区住宅区规划设计
(2)东南大学江宁校区指挥部“关于对住宅区景观设计方案的调整意见”。
(3)国家及地方有关设计规范。3.区位条件 江宁住宅区位于机场路以西,秦淮西路以南,麻田路以北,将军北路以东,距江宁开发区中心(百家湖)2.5公里,其北侧为“左岸名苑”别墅区,西侧为香港运盛房地产开发的美之国花园商场,西与东侧分别是金陵饭店和万科集团开发的高档房地产项目。地理位置相当重要,是整个江宁高尚住宅区集团中重要的一链,是东南大学进入江宁区的第一站,也是南京大都市延伸发展的重要一站。
4.自然条件此区四季分明,属季风气候。动机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年均气温,最低气温,月均最高气温,日均最高气温,年降雨量,降雨期一般集中于5—7月。场地大部分为平地,地形平坦,地貌类型单一。唯其东南侧有一土丘。5.人文资源东南大学是一所蕴含百年历史文化的传统名校,自1902年三江师范学堂发展至今,已形成自身殷实的校园文化底蕴,求实创新的校风,开放能动的开拓精神,科学理性与人文浪漫的情怀等校园品质,给作为校园延伸的江宁住宅区注入丰富的文脉精神。
二、规划设计原则及目标
1.规划设计原则江宁住宅区景观规划设计,是为在满足现代生态学、美学和场所的精神特征的理想生活家园外,探索住宅空间环境与景观文化意境结合的表达方式,使之不仅满足业主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更为业主提供广阔的沟通平台和人性化的情感空间。
(1)因地制宜,凸显地方特征。通过采用适地适树的种植原则,及地方材料的选用,突出地方性特征。用地的条件和特征是景观设计的素材来源。(2)以人为本,满足多方需要住宅区景观应对不同人群的多方面需求作出积极响应,以环境和空间特征对人实现主动的接应,争取最大程度的亲和,使之成为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共存”思想的户外空间。
(3)以绿为主,倡导生态建设。以多层次的绿化生态环境组织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交融的生态空间,提倡多种乔木,合理搭配花灌木及地被。以生态环境意识为指导,使行为环境与形象环境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尊重自然生态环境。
(4)贴和时代,彰显现代社会生活文明特质。作为生活在现今社会环境中,景观设计在思想及形式上应符合现代人的思维模式和审美情趣,体现住宅区中人与自然的重新思考和定位。
(5)放眼未来,注重可持续发展。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全球主题,节约能源,保护自然生态,尽量采用生态技术。
2.景观规划设计目标
立足于住宅小区的景观空间,通过自然条件的改善,人文环境的设立以及绿化空间的形成等多元素交织和介入,实现绿色自然的人居环境,构建出一个意趣生动,内蕴丰富的人与自然及文化的多角度、多层次的交往空间及休憩场所,让繁华都市的人们回到有自然意味的家中平静地获得甜蜜,使之不仅有平静浮躁心灵的功能,还兼有陶冶情操的作用。
三、总体构思 1.总体景观环境整合
江宁住宅区以校区文化的延伸作为精神线索,以绿地、自然、阳光的人居环境为主题,对小区的中心绿地,各组团的绿地环境进行统一规划设计,以达到充分整合环境资源,提升小区环境品质的目的。江宁住宅区将山、林、风、景四方面的环境进行整合。
·山:结合现有地貌条件中的山丘,充分利用竖向高度,使景观具有强烈的控制性和空间层次的叠落,给人以丰富的视觉形象和城市山林的美景。
·林:结合绿化树种的多样性,常绿和落叶乔木的对比特征和丰富的季相变化,以乔木、灌木,低矮灌木,草皮四个竖向层次全方位的反映自然生态特征,满足绿色自然阳光家园要求。
·风:注意各空间的穿透与连通,形成空间走廊,较好地解决环境小气候的问题,为住宅小区赋予强烈的自然环境的色彩。
·景:设计景观时考虑到全方位、多角度的视觉空间效果,处处有景、步步有景,步移景异,为住宅小区打造出高品质的园林化美丽家园。
2.景观设计的空间脉络结构
(1)整个江宁住宅区在总体景观布局上由一心三纵两横的空间脉络结构组成,形成“点、线、面”有机组合的各式景观空间。
· 一心:“面”的景观绿化,指住宅区东南侧的小山丘,依其地势特征及景观形象,命名为枫鸣山,山上广植高大枫场,形成绿荫蔽日的山野景象,以象征志向高远之人聚集之地。此区以自然风貌为主,山路蜿蜒,草茂林深,是整个江宁住宅区的中心绿地。此区有凭栏拾梦,红叶叙秋,林森鸟鸣景点。
· 三纵:指由住宅围合而成的南北向的狭长景观空间,是住宅区内人们主要的交往空间和景观共享空间。这部分景观空间由绿化和硬地交错而成,同时设置众多小品建筑,并赋予其不同喻意,为不同人群的多方面需求提供不同的活动场所。既有自然美景的再现,又有阳光居室的感受,是可赏、可玩的优美景观空间。根据位置、形式、内容的不同分别设置野岭滴翠、青枫绿屿、风华正茂、翠碧连廊、香榭遐思、环野戏石、琴音鸣石、横林戏沙、飞泉映月、翠园幽曲、雅乐畅春等众多景点。
· 两横:指住宅小区内东西向两条主要道路及其形成的绿带,它不仅将三条纵向的景观环境空间相互连接,还是园区内主要的交通空间,为方便到达任一组团的住宅提供了便利条件。此区以行道树为骨干,穿插小广场和小型集中绿地。其间有吟林花苑,翠龙入海,楸林绿巷,碧野芳庭等景点。
四、设计手法及景观特征 1. 设计手法与实践
(1)寻找视线的延伸线,最大限度地扩展小区内部空间渗透力。景点紧靠视线的延伸线,让人们感到小区景点的丰富多样。(2)大量运用错景、对景等设计手法,让小区内各景点能够相互借用,多层次地烘托小区的庭园气氛。
(3)充分运用小区现有自然地形及空间的多样组合,完成对小区景观的多元化定位及多功能约定。
(4)在优势地点采用“水”的动态处理手法,增添小区园林的活力。2. 景观特征
(1)对比统一景点处理——突出虚实对比、动静对比、人工与自然的对比;植物配景——突出季节对比,色彩对比。造景材料——突出强烈的质感对比。软硬体处理——建筑物等硬体规划的排列与环境软体自由曲线美的对比。
(2)生态设计,运用植物、地被、天然块石等自然要素对主题景观进行衬托,使环境更具亲和力,更具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3)景观空间丰富,有曲线、有直路,有精致的小庭,又有开敞的沙地,有木质的场地,又有儿童活动的软土,不同的景观空间留给人们不同的空间感受,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五、种植设计
植物景观设计在整个景观环境设计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整个环境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1. 原则
(1)注重物种的多样性,充分考虑不同层次的林木的生长习性,形成乔、灌、地被、草的多层次,常绿与落叶树种相结合的多样绿化景观。(2)因地制宜,塑造多变景观。注重人在不同空间场所中的心理体验与感受的变化,从多方面着手,形成疏密、明暗、动静的对比,创造出丰富的植物空间围合形态。
(3)注重植物种植的文化性原则,通过植物配植和群体寓意,强化园林空间的景观感受,提升整体景观空间的文化品味。
(4)树种选择以适地适树为原则,注重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的结合,强调近期与远期兼顾的绿化效果及特色景观空间的形成。(5)有效地减少日后的维护成本。
2.目标:美化、彩化、香化、净化;四季有花,四季常绿,春花秋叶。3.分类
(1)车行道:以常绿乔木为主,下植耐荫常绿开花灌木,营造浓郁的带状景观。以香樟、广玉兰、杜鹃、金叶女贞等植物为主。(2)人行道:以落叶开花、观叶的大乔木为前景树种,常绿乔木为背景树种,营造人行景观路,达到春季观花,夏季遮荫,秋季观叶,冬季有充足的阳光的效果,以樱花、银杏、白玉兰、马褂木、合欢、榉树、栾树等为主。
(3)块状绿地的背景树以常绿树为主,雪松、香樟、女贞、广玉兰、杜英等。
(4)宅间景观:以落叶大乔木形成上层界面空间,常绿阔叶树种为背景树种,选择花色鲜艳的植物作为主要景观树种,同时通过不同组团间的植物搭配的不同,塑造不同的季节景观。以紫薇、海棠、西府海棠、丁香、月季、杜鹃、山茶、琼花、木槿等为主。
(5)地被花卉:采用可上人草坪与缀花草地相结合的形式,增加人们亲近自然的机会。主要景观植物有:百慕大、黑麦草、高羊毛、马蹄金、过路黄、萱草等。
六、景点设计
凭栏拾梦 林森鸟鸣 红叶叙秋 飞泉映月 翠碧连廊 香榭遐思 环野戏石 青枫绿屿 野岭滴翠 美丽的家园 风华正茂 翠龙入海 琴音鸣石 横林戏沙 吟林花苑 翠园幽曲 雅乐畅春 楸林绿巷 碧野芳庭
第四篇:镇江市四牌楼街道区域化团建材料
深化街道区域化团建
——形成“一体两翼,双轮驱动”的团建新格局
镇江市京口区四牌楼街道团工委
京口区四牌楼街道北滨长江,左接“天下第一江山”北固山,右连“江中浮玉”焦山,面积3.5平方公里,居民2.4万户,6.9万人。辖区商贸、商业发达,企事业单位众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青年日益呈现出需求多元化,群体分众化的特点,面对这一形势,要想保持和巩固以共青团为主导的青年工作格局,需要我们进一步重视和创新团组织工作。四牌楼街道团工委按照团市委、团区委的相关部署和要求积极实施区域化团建,创新团建工作模式,形成“一体两翼,双轮驱动”的团建工作格局,努力构建服务青年的特色化品牌。
一、科学设置组织架构,实现团建区域化
1.健全街道团组织架构。街道共有10个基层团组织,其中5个团委,4个团总支,1个团支部,共有团员436名,青年社会组织3个。按照街道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要求,我们在四牌楼街道党工委领导下,采取“编制内与编制外相结合、专兼职相结合”的方式,形成街道团工委班子9名专兼职团干部的组织格局,为街道区域化团建提供稳定的核心骨干队伍。
2.构建街道区域化团建。为实现区域内团组织共建、资源共享、阵地共用、工作联动,不断丰富和扩大团组织在青年工作中的活动力和影响力。四牌楼街道团工委在团市委的协调支持下,多次走访辖区范围内的市供电公司、镇江文广集团、安利中国镇江分公司、平安保险镇江分公司总部等团组织并达成共识,建立了
春影视角”、“青彩书画苑”,从看、读、写三个角度丰富了青年人业余生活;阳光青年服务岗依托社区办事大厅,设置“新镇江青年”服务点,提供创业就业咨询服务、技能培训服务、绿丝带法律咨询服务等;“青年网络e家”,形成了网上居委会“青年文明号”互动栏目、社区新浪微博互动平台、微信公众号等青年虚拟网络交流家园。贴近生活实际,力争聚之有行。阳光青年聚社成立以来,相关负责人本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青年”的原则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近期,组织青年观看《当幸福来敲门》引导青年树立积极的人生观;邀请青年在“全国节水宣传周”开展节水宣传,通过志愿服务奉献社会;开展青年乒乓球比赛增强青年体质;带领青年郊游,增进青年交流;开展女职工权益维护宣传……通过这些具体活动,充分发挥阳光青年聚社在引导、组织、服务、维护青年方面的作用。
2.密切联系青年社会组织。针对青年网络社会组织(80E家)、滨江青春鸟应急救援服务队、绿微客环保志愿协会,街道积极联系,使之成为团组织延伸手臂、增强活力的重要依托,切实提高街道基层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使共青团工作在青年身边实现有形化,提升青年对共青团组织的归属感。青年“80E家”,助力街道信息化建设。四牌楼街道80E家青年志愿者团队,成员50名,全部为35岁以下的街道80后的年轻团员干部,覆盖到街道各部门和社区,他们学历高、创新能力强,给基层工作带来了新力。如街道在全市率先试点了“网上居委会”工作,居民足不出户就能够享受到社区为大家提供的便捷信息服务,而开展和维护这项工作的正是这支80后团队。“滨江青春鸟”,服务街道突发应
触社会思潮、了解热点事件、获取海量信息、发表个人见解,以圈、群、吧、论坛等形式实现了群体聚集,思想意识受到网络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因此,四牌楼街道团工委高度重视和做好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工作,进一步用好用活新媒体来推进团的工作与建设。在原有街道网上居委会的基础上,社区新建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通过三次“键对键”做好正面网络宣传。“我键入”,由社区团组织负责人主动键入相关信息;“你键入”,即由青年在网上与社区团组织进行互动;“他键入”,引入第三方青年评论员,针对网络上相关问题做到客观公正评价,让社会正能量“随风潜入夜”,影响青年“润物细无声”。利用网络,更为快捷的联系青年,为青年提供服务。
四、扎实开展双向服务,凝聚青年常态化
通过区域化团建,重点利用好“阳光青年聚社”服务阵地,密切联系街道青年社会组织,利用“网格+网络”服务载体,开展双向服务。
一是服务好辖区青年。重点从青年工作技能提升和情感沟通入手,如组织青年参加SYB创业培训,提升其创业积极性;协调工会、人社局提供企业职工参加技能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注重情感表达,街道举办“新镇江青年”才艺展示活动、开展“大学生创意交流会”等等多形式的活动,让青年参与其中,有所收获,增进情感。
二是促进青年服务社会。搭建青年出力平台,回报社会,通过“滨江青春鸟”服务队,发动青年广泛加入,参与各类演习活动。搭建青年沟通平台,丰富情感,在“慈善一日捐”活动中,
第五篇:万州区牌楼街道办事处
万州区牌楼街道办事处
关于成立牌楼街道“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领导小组的通知
各科、室、站、所,各社区(村):
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为确保“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开展,经研究成立牌楼街道“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陈绍斌 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 副组长:黄 雄 街道党工委委员、副主任 程 滔 街道党工委委员 成 员:胡 静 综合科科长
王庆华 经济发展科科长(统计科科长)廖 英 社会事务科科长 吴文莲 城市管理科科长 李伟尚 移民科科长 邓光华 综治科科长 程进章 财政所所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经济发展科,由王庆华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联系电话:***)特此通知
万州区牌楼街道办事处
二〇一〇年二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