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恩一直以来”阅读理解答案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感恩
一直以来,“感恩”在我的心中是“感谢恩人”的概念。“恩人”者,乃于已有大恩大德者。而在美国的一次遭遇却让我悟出了感恩的另一层意味。
那是在洛杉矶的一家旅馆。早晨,我在大堂的餐厅里就餐时,发现自己的右前方有三个黑人孩子,在餐桌上埋头写着什么。在就餐的时间、就餐的地方,这三个孩子却没做与吃饭有关的事。我难以按捺心中的好奇,试探着走过去。在这些孩子的允许下,我坐在他们的身旁。看到我这样一个肤色不同的外国人到来,他们没有一丝扭捏,而是落落大方地和我谈了起来。这三个孩子中有一个约摸十二三岁戴着眼镜的男孩子是老大,女孩八九岁是老二,另外一个小男孩五六岁是老三。从谈话中我了解到他们和母亲是暂时住在这家酒店的,因为他们正在搬家,新房还未安顿好。
当问他们在做什么时,老大回答说正在写感谢信。他一副理所当然的神情让我满脸疑惑。这三个孩子一大早起来写感谢信?我愣了一阵后问到:“写给谁的?”“给妈妈的。”我心中的疑团一个未解一个又生。“为什么?”我又问道。“我们每天都写,这是我们每天必须做的功课。”孩子回答道。哪有每天都写感谢信的?真是不可思议!我凑过去看了一眼他们手上的那沓纸。老大在纸上写了有八九行字,妹妹写了有五六行,小弟弟只写了二三行。再仔细看其中的内容,却是诸如“路边的野花开得真漂亮”“昨天吃的比萨饼很香”“昨天妈妈给我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之类的简单语句。我心头一震:原来他们给妈妈的感谢信不是专门感谢妈妈给他们帮了很大的忙,而是记录下他们幼小心灵中感觉很幸福的一点一滴。他们还不知道什么叫大恩大德,只知道对于每一件美好的事物都应心存感激。他们感谢母亲辛勤的工作,感谢同伴热心的帮助,感谢兄弟姐妹之间的相互理解„„他们对于许多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其实,“感恩”不一定要感谢大恩大德,“感恩”可以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如果我们囿于这种“不如意”之中,终日忐忑不安,那生活就会索然无趣。相反,如果我们像这些孩子一样,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感觉平凡的美丽,那我们就会以坦然的心境、开阔的胸怀来应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让原本平淡的生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1.三个黑人孩子写感谢信的目的是什么?(用第三段中的原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个孩子除感谢妈妈、同伴、兄弟姐妹外,还感谢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所遇之事,“我”的感情有哪些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理解„“感恩‘不一定要感谢大恩大德,’感恩‘可以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生活中应该”感恩“的太多太多。读罢此文,你最想感谢的是哪些人和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 答案 1.记录下他们幼小心灵中感觉很幸福的一点一滴。
2.“每一件美好的事物”,包括大自然。
3.好奇、疑惑、不可思议、心头一震。
4.我们应该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感受平凡中的美丽,那我们就会以坦荡的心境、开阔的胸怀来应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让原来平淡的生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5.示例:我最想感谢是我的妈妈,是妈妈,每天照顾我的生活;是妈妈,每天教育我好好做人。
第二篇:感恩的心阅读理解答案
篇一:感恩的心阅读理解答案 篇二:感恩的心阅读理解答案 篇三:感恩的心阅读理解答案
感恩的心 ①“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 谁在下一刻呼唤我?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 ②这是我几天前刚学会的一首手语歌《感恩的心》。很美的音乐,很美的歌 词,却只能用无声的语言来表达它深刻的内涵。③有一个天生失语的小女孩,爸爸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和妈妈相依 为命。妈妈每天很早出去工作,很晚才回来。每到日落时分,小女孩就站在家门 口,充满 期待地望着门前的那条路,等妈妈回家。妈妈回来的时候是她一天中 最快乐的时刻,因为妈妈每天都要给她带一块年糕回家。在她们贫穷的家里,一 块小小的年糕就 是天上的美味了呀!④一天,下着很大的雨,已经过了晚饭时间了,妈妈却还没有回来。小女孩 站在家门口望啊望啊,总也等不到妈妈的身影。天,越来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女孩决 定顺着妈妈每天回来的路,自己去找妈妈。她走啊走啊,走了很远,终于在路边看见了倒在地上的妈妈。她使劲摇着妈妈的身体,妈妈却没有回答她。她以为妈妈太 累,睡着了,就把妈妈的头枕在自己的腿上,想让妈妈睡得舒服 一点。但是这时她发现,妈妈的眼睛没有闭上!小女孩突然明白:妈妈可能已经 死了!她感到恐惧,拉过妈妈的手使劲摇晃,却发现妈妈的手里还紧紧地攥着一 块年糕??她拼命地哭着,却发不出一点声音?? ⑤雨一直在下,小女孩也不知哭了多久。她知道妈妈再也不会醒来,现在就 只剩下她自己。妈妈的眼睛为什么不闭上呢?那是因为不放心她吗?她突然明白 了自己该怎样做。于是擦干眼泪,决定用自己的语言来告诉妈妈:她一定会好好 地活着,让妈妈放心地走?? ⑥小女孩就在雨中一遍一遍用手语“唱”着这首《感恩的心》,泪水和雨水 混在一起,从她小小的却写满坚强的脸上滑过??“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 一生,让 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 惜??”她就这样站在雨中不停歇地“唱”着,一直到妈妈的眼睛终于闭上?? ⑦我给孩子讲完这个故事,发现她的小脸上已经挂满了泪珠。她真的很伤心,不 停地抽泣着。她说小女孩真可怜,她的妈妈真可怜。我不知道她能不能明白这首 歌的真正涵义,但是我相信到某些特定的时刻,她一定会想起这首歌,想起这个 小女孩。1.选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3 分)2.第④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 分)3.文中两次引用《感恩的心》歌词,分别有什么作用?(4 分)4.文中的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 分)5.你怎样理解选文最后一句话?(4 分)我不知道她能不能明白这首歌的真正涵义,但是我相信到某些特定的时刻,她一 定会想起这首歌,想起这个小女孩。感恩的心: 1.我给女儿讲述了一个天生失语的小女孩在雨中用《感恩的心》告慰死去的妈 妈自己会坚强生活的故事,期望女儿能够像小女孩一样坚强、懂得感恩。(3 分)2.景物描写(自然环境描写)(1 分),交代了当时的天气(1 分),烘托了小 女孩焦急、担忧的心情,暗示了故事的结局(2 分)。3.开头引用歌词是为了引出下文(2 分),第⑥段引用是小女孩借歌词表达自 己的心声,突出了小女孩坚强、感恩的性格特征(2 分)。4.懂事、体贴、坚强、感恩(答出三点即可得分,一点 1 分)5.女儿也许现在还不能明白什么是感恩(1 分),但“我”相信当她遇到困难、挫折或者苦难时(1 分),她会想起这首《感恩的心》,想起那个故事中的小女 孩,心存感恩,坚强地面对一切(1 分)。
(08年河西区质量调查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感恩的心① 《韩诗外传》有这样一则故事:春秋时,楚庄王和群臣夜宴。忽然灯灭了,就有人在暗中拉楚王妃子的衣裳。楚王的妃子扯断那人的帽带,并把这件事告诉了楚王。楚王就命令群臣都扯断帽带,然后再点燃灯。以后楚与晋国作战,有一个人抗击敌人特别勇敢,楚王问他,他说:“我是以前那个在殿上被扯断帽带的人。”② 每当读到这则故事,在佩服楚王气度的同时,总为古人的义气所感染。以楚王的身份,一怒之下,被扯断帽带者定当人头落地。好被扯断帽带者夜宴过后,醒来自会胆战心惊,但毕竟楚王并不知晓,过去也就算了。可在他心里,这是别人对自己的恩德,不报答就永远也不安生。③ 也许是古人特别注重以德报德的缘故吧,于是留下了许多千秋佳话。从“衔环”“结草”的神话传说到“士为知己者死”的刺客游侠,无不秉承同样一个内涵。对于一个稍有道德的人,做出以上事情,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人心都是肉长的,当别人有恩于我们的时候,总该想着如何报答才好。④ 前不久看过一则报道:一位母亲花了十六年时间寻找两个女儿的救命恩人,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亲口对恩人说一声“谢谢”。有人问辛辛苦苦找了这么多年,值得吗?朴实的母亲眼含热泪:“如果没有恩人,两个女儿早就没了,可人家连让我说一声谢谢的机会都没有,我这一生心里不安啊!”或者,这位母亲并没有财力去报答那位救了自己女儿的恩人,但还有比这种执着了十六年的心更让人感动的吗?还有这么一家人,意外收到了三十万元的馈赠,正当家人疑惑的时候,汇款者出现了。原来,他在十多年前曾是一个流浪儿,一位好心的老婆婆可怜他,给了他十元钱,并劝告他男儿要有志气。乞儿很感动,留下了老婆婆的地址。后来乞儿洗心革面,终于发家致富。他说,我之所以有今天,全凭老太太一句话啊!然而,老太太早已不在人世,善良的家人尽管家境不好,依然不肯收下这笔钱。老太太的儿子说:“如果我收下了这笔钱,就违背了母亲的意愿了啊!”经过协商,用这笔钱为村里修了一座敬老院。这是何等感人的报恩方式啊!⑤ 然而,并不是任何事都那么称心如意。我不能说人心不古,然而不讲奉献只有索取心态的人还是占有不小的市场;甚至,做了好事反被嗤笑为“傻帽”的也不在少数。久而久之,人的心就冷淡了,除了自己,心里想的还是自己。如果人人都这样,还何谈感恩呢?还有更让人心寒的事,有的人自己住华屋丽室,弃父母于不顾,这样的人连牲畜也不如了。⑥ 或许,真是改革开放了的缘故,总有那么些惹人眼球的东西一股脑儿从国门溜进来。以节日而论,传统的节日一个个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偏偏西方的什么“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还有更多的什么鬼节之类的流窜进来,唯独没有想过把“感恩节”引过来。也许,上面的这些节日更有情调,更能满足人们的戏谑心理,更足以赚足腰包,满足个人的私欲。而如果没有一颗感恩的心,所有这些都将是徒劳的。⑦ 还记得几年前火爆过的一首歌《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这本是最正常不过的事。然而,即使是劝导,也难让老人们如愿。宁肯陪同情人“欧洲八国游”也不愿带着父母到市郊走一走的还少吗?连父母养育之恩都不放在心上的人,就更谈不上对别人报恩了。⑧ 其实,报恩有时是最简单不过的事:一个微笑,一声谢谢,一个善意的举动„„都不过是举手之劳,只要心存感激,做起来并不难。但我们看到的常常是:别人帮了什么忙,因为事情小,觉得不足挂齿,也就看作是理所当然;别人给你让个座,连一声谢谢也懒得说出口。听上去都微不足道,不值得这么斤斤计较。细一琢磨,还真让人不寒而栗。久而久之,人心变得麻木,感恩的心慢慢也就萎缩了。人人都失去了感恩的心,那该是一个怎样令人生畏的世界啊!⑨ 如果后人在编著现在这段历史的时候,也还能找到类似“衔环”“结草”这样感恩的事件栽入史册,该是多么令人欣慰的事啊!18.第②段“在佩服楚王气度的同时,总为古人的义气所感染”一句中的“楚王的气度”“古人的义气”在文中分别指什么?(4分)① 楚王的气度指: ② 古人的义气指: 19.文章开头引用《韩诗外传》的故事有什么作用?(4分)答: 20.第④段作者写了两个感恩的例子,请说明两者的不同特点,并简要分析令人感动的原因。(6分)① 不同: ② 原因: 21.简析全文在内容安排上的突出特点。(4分)18.气度:楚王听到妃子报告后,没有怒发冲冠,而是让当场的所有人都扯断帽带,让那个企图调戏妃子的人避免了难堪和杀身之祸。(2分)义气:那个企图调戏妃子的人心存感激,以后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以谢楚王对他的宽宥(宽容)。(2分)19.(1)赞美古人感恩的义气;(2)引出感恩的话题;(3)生动感人,引人入胜,激发读者强烈的阅读欲望。(4分,每一点给1分,三点都答对给4分)20.(1)不同:前一个事例,施恩重――救命之恩,感恩微――说声“谢谢”。后一个事例施恩微――一句话十元钱,感恩重――30万。(3分)(2)施恩没有轻重之分,只要有一颗诚挚的感恩之心,不管它感恩用什么东西用什么方式,都是令人感动的。
第三篇:怎样理解感恩
怎样理解感恩
人的一生中,小而言之,从小时候起,就领受了父母的养育之恩,等到上学,有老师的教育之恩,工作以后,又有领导、同事的关怀、帮助之恩,年纪大了之后,又免不了要接受晚辈的赡养、照顾之恩;大而言之,作为单个的社会成员,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多层次的社会大环境之中,都首先从这个大环境里获得了一定的生存条件和发
展机会,也就是说,社会这个大环境是有恩于我们每个人的。感恩,说明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有着正确的认识;报恩,则是在这种正确认识之下产生的一种责任感。没有社会成员的感恩和报恩,很难想象一个社会能够正常发展下去。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对许多事情都可以平心静气;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可以认真、务实地从最细小的一件事做起;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自发地真正做到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正视错误,互相帮助;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将不会感到自己的孤独……
人生道路,曲折坎坷,不知有多少艰难险阻,甚至遭遇挫折和失败。在危困时刻,有人向你伸出温暖的双手,解除生活的困顿;有人为你指点迷津,让你明确前进的方向;甚至有人用肩膀、身躯把你擎起来,让你攀上人生的高峰……你最终战胜了苦难,扬帆远航,驶向光明幸福的彼岸。那么,你能不心存感激吗?你能不思回报吗?感恩的关键在于回报意识。回报,就是对哺育、培养、教导、指引、帮助、支持乃至救护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并通过自己十倍、百倍的付出,用实际行动予以报答。“感恩”是个舶来词,“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给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感恩”是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一切的一切包括一草一木都对我们有恩情!
“感恩”是一种认同。这种认同应该是从我们的心灵里的一种认同。我们生活在大自然里,大自然给与我们的恩赐太多。没有大自然谁也活不下去,这是最简单的道理。对太阳的“感恩”,那是对温暖的领悟,对蓝天的“感恩”,那是我们对蓝得一无所有的纯净的一种认可。对草原的“感恩”那是我们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叹服。对大海的“感恩”,那是我们对兼收并蓄的一种倾听。
“感恩”是一种回报。我们从母亲的子宫里走出,而后母亲用乳汁将我们哺育。而更伟大的是母亲从不希望她得到什么。就像太阳每天都会把她的温暖给予我们,从不要求回报,但是我们必须明白“感恩”。
“感恩”是一种钦佩。这种钦佩应该是从我们血管里喷涌出的一种钦佩。
“感恩”之心,就是对世间所有人所有事物给予自己的帮助表示感激,铭记在心;
“感恩”之心,就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阳光雨露,一刻也不能少。无论你是何等的尊贵,或是怎样的看待卑微;无论你生活在何地何处,或是你有着怎样特别的生活经历,只要你胸中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随之而来的,就必然会不断地涌动着诸如温暖、自信、坚定、善良等等这些美好的处世品格。自然而然地,你的生活中 便有了一处处动人的风景。
“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譬如感恩于为我们的成长付出毕生心血的父母双亲。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感恩可以消解内心所有积怨,感恩可以涤荡世间一切尘埃。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豁达地处理。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这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只知有自己,不知爱别人。所以,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感恩教育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的生活。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
“感恩”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现代社会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现,一个人连感恩都不知晓的人必定是拥有一颗冷酷绝情的心。在人生的道路上,随时都会产生令人动容的感恩之事。且不说家庭中的,就是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所遇之事所遇之人给予的点点滴滴的关心与帮助,都值得我们用心 去记恩,铭记那无私的人性之美和不图回报的惠助之恩。感恩不仅仅是为了报恩,因为有些恩泽是我们无法回报的,有些恩情更不是等量回报就能一笔还清的,惟有用纯真的心灵去感动去铭刻去永记,才能真正对得起给你恩惠的人。
“感恩”是尊重的基础。在道德价值的坐标体系中,坐标的原点是“我”,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一切的关系都是由主体“我”而发射。尊重是以自尊为起点,尊重他人、社会、自然、知识,在自己与他人、社会相互尊重以及对自然和谐共处中追求生命的意义,展现、发展自己独立人格。感恩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感恩是学会做人的支点;感恩让世界这样多彩,感恩让我们如此美丽!
“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的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让孩子知道感谢爱自己、帮助自己的人,是德育教育中重要的一个内容
第四篇:理解 感恩 孝道
《理解 感恩 孝道》
环节
一、情景剧表演
环节
二、自由发言、讨论
代沟是客观存在的,但绝对不是我们不听父母教育,冒犯父母的理由和挡箭牌。
环节
三、展示你所了解到的父母给子女无私的爱的故事和感恩父母的故事。
环节
四、配乐朗诵:《妈妈的唠叨彻底改变了我》、《妈妈,是您彻底改变了我》
环节
五、中华民族悠久的孝道文化介绍,孝道文化的核心是敬老养老
说到感恩就不得不说我们古代文化里的孝道,如果感恩是停留在情感上的话,孝道则上升为道德规范的层面上了,我们应该一次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问题
1、请你说说你身边或者你知道的印象深刻的孝道文化的正面和反面的实例,并做评论。问题
2、作为高中生的我们,现在该怎样做才是对父母尽孝了呢?
问题
3、今天我们光明中学求学,为了明天更好地尽社会责任,请你说说弘扬孝道文化的社会意义?
孝道文化,就是关于关爱父母长辈、尊老敬老的一种文化传统。孝道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孝道随着中国社会文明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和赋予新的内容。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孝文化,重建与现代文明社会相适应的新孝道文化,对融合代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营造孝亲敬老的良好社会氛围,发挥贤孝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社会意义。
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主要内涵
1、敬亲。中国传统孝道的精髓在于提倡对父母首先要“敬”和“爱”,没有敬和爱,就
淡不上孝。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也就是说,对待父母不仅仅是物质供养,关键在于要有对父母的爱,而且这种爱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爱。没有这种爱,不仅谈不上对父母孝敬,而且和饲养犬马没有什么两样。同时,孔子认为,子女履行孝道最困难的就是时刻保持这种“爱”,即心情愉悦地对待父母。
2、奉养。中国传统孝道的物质基础就是要从物质上供养父母,即赡养父母,“生则养”,这是孝敬父母的最低纲领。儒家提倡在物质生活上要首先保障父母,如果有肉,要首先让老年人吃。这一点非常重要,孝道强调老年父母在物质生活上的优先性。
3、侍疾。老年人年老体弱,容易得病,因此,中国传统孝道把“侍疾”作为重要内容。
侍疾就是如果老年父母生病,要及时诊治,精心照料,多给父母生活和精神上的关怀。
4、立身。《孝经》云:“安身行道,扬名于世,孝之终也”。这就是说,做子女的要“立
身”并成就一番事业。儿女事业上有了成就,父母就会感到高兴,感到光荣,感到自豪。因此,终日无所事事,一生庸庸碌碌,这也是对父母的不孝。
5、谏诤。《孝经》谏诤章指出:“父有争子,则身不陷於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
可以不争於父”。也就是说,在父母有不义的时候,不仅不能顺从,而应谏诤父母,使其改正不义,这样可以防止父母陷於不义。
6、善终。《孝经》指出:“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儒家的孝道把送葬看得很重,在丧礼时要尽各种礼仪。
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历史作用
1、修身养性。从个体来讲,孝道是修身养性的基础。通过践行孝道,每个人的道德
可以完善。否则,失去孝道,就失去做人的最起码的德性。因此,儒家历来以修身为基础。在今天,倡导孝道,并以此作为培育下一代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融合家庭。从家庭来说,实行孝道,可以长幼有序,规范人伦秩序,促进家庭和
睦。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稳定则社会稳定,家庭不稳定则社会不稳定。故此,儒家非常重视家庭的作用,强调用孝道规范家庭。在新时代,强调子女尊敬和赡养老年父母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
3、报国敬业。孝道推崇忠君思想,倡导报国敬业。在封建时代,君与国有时候是同
一个意思。据此,儒家认为,实行孝道,就必须在家敬父母,在外事公卿,达于至高无上的国君。虽然其对国君有愚忠的糟粕,但蕴藏其中的报效国家和爱国敬业的思想则是积极进步的。
4、凝聚社会。儒家思想产生于乱世。孝道的思想可以规范社会的行为,建立礼仪的一些制度,调节人际关系,从而凝聚社会,达到天下一统,由乱达治。客观地讲,孝道思想为封建社会维持其社会稳定提供了意识形态,为中国的一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5、塑造文化。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于诸子百家,历代都有损益变化,但孝道的思想和传统始终统领着几千年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中华民族文化之所以能够同化无数外来文化,其根本原因在于孝道文化。中华民族文化之所以经久不衰,成为古代世界文明延续至今的唯一的古文明,其根本原因也在于孝道文化。客观分析中国传统孝道的消极作用
1、愚民性。中国历史上的孝道文化强调“三纲五常”等愚弄人民的思想,其目的是为
了实行愚民政策。孔子也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历代统治者也正是在孝道思想的掩盖下,实行封建愚民政策,利用孝道思想的外衣为其封建统治服务。
2、不平等性。儒家孝道思想中“君臣、父子”的关系以及“礼制”中的等级观念渗透着
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这利不平等的关系表现为上对下、尊对卑的单向性服从,虽然也有尊老爱幼的思想,但长永远在上,幼永远在下。无论是家庭生活、政治生活还是社会生活,充斥着扼杀平等的价值观念。
3、封建性。儒家思、想在本质上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思想体系,并成为几千年
来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意识形态。在封建阶级处于上升趋势过程中,相对于奴隶制来说,具有进步性。但是,在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封建阶级处于没落趋势时,儒家思想几乎成为封建阶级的最后避难所。
4、保守性。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从政治上来说,在封建社会后期演
变成为统治阶级的思想武器,扼杀创新力量,强调对圣贤的思想理念的守成;在文化上就是文化守成主义,不思进取,给中华民族文化蒙上落后的色彩,而且,根深蒂固,即便是在今天,仍然难以肃清其保守性的影响。
① 了解父母各个方面(如:爸爸**的工作是什么?辛苦吗?爸爸妈妈最喜欢吃的食物是什
么、你了解爸爸**的身体健康状况吗?你爸爸**的生日是哪一天)②尊敬父母,对父母有礼貌,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不当面顶撞父母,不和父母发脾气 ③生活节俭,无浪费现象,不乱花钱,不向父母提过高要求 ④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减轻父母负担。⑤有心事主动和父母说,经常与父母聊天(多和父母沟通)⑥碰到一些比较重大的事情,要和父母商量,征求和认真考虑父母的意见.。⑦外出时,在征得父母同意后,应把去向和时间告知父母(未成年人保护法)⑧努力学好各门功课,经常主动向父母汇报自己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不让父母操心 ⑨父母亲有做得不对的地方要诚恳的指出(实话实说)
② 1.听父母的话,接受劝告。2.对父母有礼貌。3.体贴父母。4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不向
父母要超越家庭经济条件的东西,不为难父母。5.像孝敬父母那样孝敬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
③ 是的孝敬父母从点点滴滴做起的,并不是轰轰烈烈才是孝敬父母的。作家毕淑敏曾言孝
心无价。(出示幻灯片8:„„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者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在“孝”的天平上等价的。——毕淑敏《孝心无价》)
④ 感恩是一种品德,是一种生活态度 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只有学会了感
恩,生活才会快乐,生活中才会有真挚的情感。
第五篇:理解恩情,学会感恩
理解恩情,学会感恩
——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教学设计
佛山市第三中学 吴远见
一、活动对象: 高一(12)班学生
二、活动的背景: 我与学生家长电话沟通中,面谈时,很多家长都提到与子女的沟通问题,他们之间的共同语言很少。通过对全班同学进行的问卷调查,反馈的数据,令人痛心。什么是恩情?不少同学不会理解,还存在不少误区,更谈不上如何付出实际的行动去感恩,这一问题,在我们班相当突出。为此,我们举行了这堂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引导学生进行一次心灵之旅。
三、活动的目的: 设想通过本堂课使学生进行反思,理解恩情。恩情是父母师长及社会好心人的艰辛劳动的付出,是心和血汗的结晶,是默默无私的奉献。使学生情绪升华到如何付出行动去感恩。锻炼学生自己认识自己、调控自主活动的能力,演绎真实的故事从而增强自我体验,引起共鸣。
四、教育原理:
1、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稳定性与可变性的规律。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景中产生矛盾,提出要求解决或必须解决的问题。
2、班主任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发挥学生作用,强调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遵循矫正学生过错行为的心理策略,使学生进入醒悟阶段、转变阶段,并达到稳固阶段。
五、教育重点: 饮水思源,理解恩情,在我们的生活中,力所能及用实际行动感恩。
六、课前活动: 1.全班学唱“真的爱你”。2.主持人进行自我训练。3.学生自行排练小品。
4、对全班同学进行问卷调查,并整理好数据。
七、活动过程:
(一)引入主题:(老师导入)1.从我班具体的问题谈起,用一段影片使学生进入特定情景。
2.请2位同学做导游,引导学生作一次心灵之旅。
(学生主持)1.公布上次对全班同学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
2.同学的随笔进一步反映了围绕我班同学的困惑。
(二)深入主题: 1.学生做一个游戏测试,增强对父母的认识和理解。
2.欣赏同学自编自演的两个小品,请同学们一边欣赏,一边思考。(同学谈看法)
3.主持人点评。4.心理游戏。
同学谈内心感受。5.我想说:
学生:令你最有感触的恩情,并计划拿出什么行动去感恩。
家长或老师的心里话。
主持人点评
(三)活动总结:(老师总结)在两位优秀导游的引导下,我们回顾了人生历程,完成了一次心灵之旅,经历了童年对父母的眷恋,到现在与父母家长很少沟通的困惑,探讨了理解恩情并希望决定拿出实际行动去感恩。我相信,拨开乌云见晴天,谁都有过困惑,我们必须拿出实际的行动来解决今天的困惑。其实,爱和被爱是相互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千手观音”的主题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老师期待着同学们付出行动去感恩。
(四)合唱“真得爱你”
八、课后活动: 同学之间交换心得体会,全班出一期以“感恩”为主题的墙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