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标准》测试项目竞赛办法
附件3: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竞赛办法
一、2万米混合接力赛
(一)比赛方法:
每队男、女运动员各10人,每名男运动员完成1200米跑、女运动员完成800米跑,男女交替进行接力比赛。
(二)竞赛规则与相关要求: 参照田径比赛规则与要求执行。
二、30人×1分钟跳绳赛团体赛
(一)比赛办法
1、运动员调整绳长至适宜长度,听到开始信号后开始跳绳。动作规格为正摇双脚跳绳,每跳跃一次且摇绳一回环,计为一次。听到结束信号后停止。
2、裁判员报数并记录运动员在1分钟内的跳绳次数,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学部分)给出得分。计算个人得分之和得出全队总分,总分高者名次列前;如遇两队或两队以上得分相同,则比较得分相同队全部运动员跳绳总次数,多者名次列前;如再相同,则名次并列,平均分配得分,且无下一名次。
(二)竞赛规则及相关要求:
比赛过程中跳绳拌脚,除该次不计数外,应继续进行。
三、30人立定跳远团体赛
(一)比赛方法:
比赛时,运动员两脚自然分开站立,站在起跳线后,脚尖不得踩线。两脚原地同时起跳,不得有垫步或连跳动作。丈量起跳线后缘至最近着地点后垂直距离。以厘米为单位,不计小数。
(二)竞赛规则与相关要求:
1、每人试跳三次,记录其中成绩最好一次。
2、发现犯规时,此次成绩无效。
四、男子30人引体向上团体赛
(一)比赛办法
1、运动员跳起双手正握杠,两手与肩同宽成直臂悬垂。静止后,两臂同时 用力引体(身体不能有附加动作),上拉到下颌超过横杠上缘为完成一次。记录引体次数。30名运动员依次完成。
2、裁判员报数并记录运动员引体次数,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学部分)给出得分。全队比赛结束后,计算个人得分之和得出全队总分,总分高者名次列前;如遇两队或两队以上得分相同,则比较得分相同队全部运动员引体总次数,多者名次列前;如再相同,则名次并列,平均分配得分,且无下一名次。
(二)竞赛规则及相关要求:
1、引体向上时,身体不得做大的摆动,也不得借助其他附加动作撑起,否则,不计数。
2、两次引体向上的间隔时间超过10秒停止比赛。
五、30人仰卧起坐团体赛
(一)比赛办法
1、运动员仰卧于垫上,两腿稍分开,屈膝呈90度角左右,两手指交叉贴于脑后。另一同伴压住其踝关节,以固定下肢。受试者坐起时两肘触及或超过双膝为完成一次。仰卧时两肩胛必须触垫。裁判员发出“开始”口令的同时开表计时,记录1分钟内完成次数。1分钟到时,运动员虽已坐起但肘关节未达到双膝者不计该次数,精确到个位。
2、裁判员报数并记录运动员完成次数,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学部分)给出得分。全队比赛结束后,计算个人得分之和得出全队总分,总分高者名次列前;如遇两队或两队以上得分相同,则比较得分相同队全部运动员完成总次数,多者名次列前;如再相同,则名次并列,平均分配得分,且无下一名次。
(二)竞赛规则及相关要求:
1、如发现运动员借用肘部撑垫或臀部起落的力量起坐时,该次不计数。
2、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应向运动员报数。
3、受试者双脚必须放于垫上。
六、40人排球垫球团体赛
(一)场地
在排球场上进行,比赛区域为3米×3米。
(二)比赛方法
1、运动员在规定的比赛区域内原地将球抛起,个人连续正面双手垫球,要求手型正确、击球部位准确、达到规定的高度,球落地即为比赛结束,按次计数。
2、裁判员报数并记录运动员垫球次数,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学部分)给出得分。计算个人得分之和得出全队总分,总分高者名次列前;如遇两队或两队以上得分相同,则比较得分相同队全部运动员垫球总次数,多者名次列前;如再相同,则名次并列,平均分配得分,且无下一名次。
(三)比赛规则及相关要求:
1、运动员每次垫球应达到的高度,男生为2.43米,女生为2.24米。
2、比赛过程中如出现以下现象均只作为调整,不计次数:(1)采用传球等其他方式触球;(2)比赛区域之外触球;(3)垫球高度不足等。
3、每名运动员比赛两次,记录成绩最好的一次。
七、30人掷实心球团体赛
(一)比赛方法:
使用2千克的实心球。比赛时,运动员站在起掷线后,两脚前后或左右开立,身体面对投掷方向,双手举球至头上方稍后仰,原地用力把球投向前方掷出。丈量起掷线后缘至球着地点后缘之间的垂直距离。记录以米为单位,取一位小数。
(二)竞赛规则与相关要求
1、每人投掷三次,记录其中成绩最好的一次。
2、运动员需原地投掷,不得助跑。
3、实心球必须从肩上方投出。
4、如两脚前后开立投掷,当球出手的同时后脚可向前迈出一步,但不得踩线。发现踩线等犯规时,则此次成绩无效。
注:比赛所需器材(跳绳、垫子、实心球等)由体育部统一准备,各学院练习时如需要,可在渭水校区体育器材室登记借用。
第二篇:太阳能测试标准
1、太阳电池:由太阳光的光量子与材料相互作用而产生电势,从而把光的能量转换成电能,此种进行能量转化的光电元件称为太阳电池(Solar Cell),也可称之为光伏电池。
2、伏安特性曲线:受光照的太阳能电池,在一定温度和辐照度以及不同外电路的负载下,流入负载的电流I和电池端电压V的关系曲线。
3、开路电压:在一定的温度和辐照度的条件下,太阳能电池的正负极不接负载,处于开路状态,此时太阳能电池正负极之间的电压就是开路电压。
4、短路电流:在一定的温度和辐照度的条件下,将太阳能电池的正负极短路,此时测得的电流就是短路电流。
5、最大功率:太阳电池正常工作或测试条件下的最大输出功率,通常用Pm表示。
6、最大功率点:在太阳电池的伏安特性曲线上对应最大功率的点,又称最佳工作点。
7、最佳工作电压:太阳电池的伏安特性曲线上最大功率点对应的电压,通常用Vm表示。
8、最佳工作电流:太阳电池的伏安特性曲线上最大功率点对应的电流,通常用Im表示。
9、最佳工作负载:太阳电池的伏安特性曲线上最大功率点对应的负载,通常用Rm表示。
10、转换效率:太阳能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与照射到电池上的太阳能功率的比值,通常用η表示。
11、填充因子:太阳电池的最大功率与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乘积之比,通常用FF表示。
12、短路电流温度系数: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被测太阳电池温度每变化1℃,太阳电池短路电流的变化值,通常用α表示。
13、开路电压温度系数: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被测太阳电池温度每变化1℃,太阳电池开路电压的变化值,通常用β表示。
14、光谱响应:光谱响应表示不同波长的光子产生电子-空穴对的能力。定量地说,太阳电池的光谱响应就是当某一波长的光照射在电池表面上时,每一光子平均所能收集到的载流子数。
15、辐射光谱:太阳辐射经色散分光后按波长大小排列的图案。太阳光谱包括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几个波谱范围。
16、辐射通量:在规定的时间内,投射在地球某一单位面积上太阳辐射能的量值,通常用kW.h/m2表示。
17、辐射强度(辐照强度):通常成为光强,在单位时间内,垂直投射在地球某一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量,通常用W/m2或kW/m2表示。
18、太阳能电池组件:具有封装及内部连接的、能单独提供直流电输出的、不可分割的最小太阳能电池组合装置。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或送往蓄电池中存储起来,或推动负载工作。
19、标称工作温度NOCT:在标准参考环境(SRE),敞开式支架安装情况下,太阳电池的平均平衡结温。
20、太阳能电池标准测试条件STC:太阳能辐照强度1000W/m2,电池温度25℃,大气质量AM1.5。
21、标准工作条件SOC:
22、太阳常数:地球大气外位于日地平均距离R0处,垂直于光线的单位面积上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通量。
23、大气质量:大气对地球表面接收太阳光的影响程度。
大气质量为零的状态(AM 0),指得是在地球外空间接收太阳光的情况,适用于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等应用场合。
大气质量为1的状态(AM 1),是指太阳光直接垂直照射到地球表面的情况,其入射光功率为925W/m2。相当于晴朗夏日在海平面上所承受的太阳光。这两者的区别在于大气对太阳光的衰减,主要包括臭氧层对紫外线的吸收、水蒸气对红外线的吸收以及大气中尘埃和悬浮物的散射等。
在太阳光入射角与地面成夹角θ时,大气质量为AM=1/cosθ
当θ=48.2%时,大气质量为AM 1.5,是指典型晴天时太阳光照射到一般地面的情况,其辐射总量为1kW/m2,常用于太阳能电池和组件效率测试时的标准。
24、标准太阳电池:用于校准测试光源的辐射强度。
25、光谱失配:
26、光谱失配误差: 光谱失配误差来源:
(1)太阳模拟器的光谱和标准太阳光谱不完全一致
(2)被测太阳电池的光谱响应和标准太阳电池的光谱响应不完全一致。
改善方法:设计光谱分布和标准太阳光谱非常接近的精密型太阳模拟器,从而对太阳电池的光谱响应不必再提出要求
27、太阳模拟器:用于模拟太阳光谱和辐照度的人造光源。
28、脉冲太阳模拟器:是在工作时输出辐照度稳定不变的太阳模拟器。
29、稳态太阳模拟器:在工件时并不连续发光,只在很短的时间内(通常是毫秒量级以下)以脉冲形式发光。
30、“BIPV”(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与建筑物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和安装并与建筑物形成完美结合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也称为“构建型”和“建材型”太阳能光伏建筑。它作为建筑物外部结构的一部分,既具有发电功能,又具有建筑构件和建筑材料的功能,甚至还可以提升建筑物的美感,与建筑物形成完美的统一体。
31、“BAPV”(Building Attached Photovoltaic):附着在建筑物上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也称为“安装型”太阳能光伏建筑。它的主要功能是发电,与建筑物功能不发生冲突,不破坏或削弱原有建筑物的功能。
第三篇:纸箱测试标准
关于纸箱的测试标准
一、外观质量:
1、印刷质量:图案、字迹印刷清晰,色度一致,光亮鲜艳;印刷位置误差大箱不超过7mm,小箱不超过4mm;
2、封闭质量:箱体四周无漏洞,各箱盖合拢后无参差和离缝;
3、尺寸公差:箱体内径与设计尺寸公差应保持在大箱±5mm,小箱±3mm,外形尺寸基本一致;
4、盖折叠次数:瓦楞纸箱摇盖经开、合180度往复折叠5次以上,一、二类箱的面层和里层、三类箱里层裂缝长度总和不大于70mm;
此外,要求接合规范,边缘整齐,不叠角,箱面不允许有明显损坏或污迹等.二、纸箱耐压强度及影响因素
纸箱耐压强度是许多商品包装要求的最重要的质量指标,测试时将瓦楞纸箱放在两压板之间,加压至纸箱压溃时的压力,即为纸箱耐压强度,用KN表示。
1、预定纸箱耐压强度
纸箱要求有一定的耐压强度,是因为包装商品后在贮运过程中堆码在最低层的纸箱受到上部纸箱的压力,为了不至于压塌,必须具有合适的抗压强度,纸箱的耐压强度用下列公式计算:
P=KW(n-1)
式中P----纸箱耐压强度,N
W----纸箱装货后重量,N
n----堆码层数
K----堆码安全系数
堆码层数n根据堆码高度H与单个纸箱高度h求出,n=H/h
堆码安全系数根据货物堆码的层数来确定,国标规定:
贮存期小于30d取K=1.6
贮存期30d-100d取K=1.65
贮存期大于100d取K=2.0
2、据原料计算出纸箱抗压强度
预定了纸箱抗压强度以后,应选择合适的纸箱板、瓦楞原纸来生产瓦楞纸箱,避免盲目生产造成的浪费;
根据原纸的环压强度计算出纸箱的抗压强度有许多公式,但较为简练实用的是kellicutt公式,它适合于用来估算0201型纸箱抗压强度。
3、确定纸箱抗压强度的方法
由于受生产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影响,最后用原料生产的纸箱抗压强度不一定与估算结果完全一致,因此最终精确确定瓦楞纸箱抗压强度的方法是将纸箱恒温湿处理后用纸箱抗压试验机测试;对于无测试设备的中小型厂,可以在纸箱上面盖一木板,然后在木板上堆放等量的重物,来大致确定纸箱抗压强度是否满足要求;
4、影响纸箱抗压强度的因素
1)原材料质量
原纸是决定纸箱压缩强度的决定性因素,由kellicutt公式即可看出。然而瓦楞纸板生产过程中其他条件的影响也不允许忽视,如粘合剂用量、楞高变化浸渍、涂布、复合加工处理等。
2)水分
纸箱用含水量过高的瓦楞纸板制造,或者长时间贮顾在潮湿的环境中,都会降低其耐压强度。纤维是一种吸水性很强的,在梅雨季节及空气中湿度较大时,纸板中水分与大气环境的湿平衡关系很重要。
3)箱型
箱型是指箱的类型和同种类型箱的尺寸比例,它们对抗压强度有明显的影响。有的纸箱箱体为双层瓦楞纸板构成,耐压强度较同种规格的单层箱明显提高;在相同条件下,箱体越高,稳定性就越差,耐压强度越低。
4)印刷与开孔
印刷会降低纸箱抗压强度。包装有透气要求的商品在箱面开孔,或在箱侧冲切提手孔,都会降低纸箱强度,尤其开孔面积大,偏向某一侧等,影响更为明显。
5)加工工艺偏差
在制箱过程中压线不当,开槽过深,结合不牢等,也会降低成箱耐压强度。
三、纸箱动态性能试验
对于一些特定商品的包装,如陶瓷、玻璃制品、电器、仪器等,还要检验纸箱对商品的缓冲性能,即模拟运输、装卸,振动,跌落等试验;
1、跌落试验
将包装商品以后的纸箱按不迥姿态从规定高度跌落,检验达一定次数后纸箱内包装商品的善,或纸箱踊损时跌落的次数。
2、斜面冲击试验
将纸箱旋转在滑车上,然后将其从一定高度的斜面上滑下,最后撞击在档板上。它类似于运输过程中的紧急刹车情况。
3、振动试验
将纸箱包装商品后置于振动台上,使其受到水平、垂直方向的振动作用,或者同时受到双向振动,经一定时间后检查商品情况或商品纸箱破坏时经过的时间。
4、六角鼓回转试验
将纸箱放入装有冲击板的六角回转鼓内,按规定转数、次数转动,然后检验商品、纸箱破损情况。
上述动态实验都是破坏性的,提高纸箱和商品的抗破坏能力是在包装商品时使用缓冲衬垫、隔板或其他保护措施。此外有些包装纸箱还需作喷淋、耐侯等实验,可根据双方合同协定。如何测试纸箱动态性能?
对于一些特定商品的包装,如陶瓷、玻璃制品、电器、仪器等,还要进行:
1,纸箱跌落实验将包装商品以后的纸箱按不同姿态从规定高度跌落,检验达一定次数后纸箱内包装商品的状况,或纸箱破损时跌落的次数。
2、斜面冲击实验将纸箱旋转在滑车上,然后将其从一定高度的斜面上滑下,最后撞击在档板上。它类似于运输过程中的紧急刹车情况。
3、振动实验将纸箱包装商品后置于振动台上,使其受到水平、垂直方向的振动作用,或者同时受到双向振动,经一定时间后检查商品情况或商品纸箱破坏时经过的时间。
4、六角鼓回转实验将纸箱放入装有冲击板的六角回转鼓内,按规定转数、次数转动,然后检验商品、纸箱破损情况。
纸箱:外观:无破损,受潮,图案标识清楚。
尺寸:依你们的要求,瓦楞层数:一般5层。
PE袋:
外观不可有下列缺点:(1)不可有杂物、脏污混入(2)不可有破损、裂痕,毛边
第四篇: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项目测试方法-
2018年湖北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上
报
------解读《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
测试政策及各项目测试方法
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测试方法
1、身
高/体重
身高是反映学生生长发育水平的常用指标,与体重配合使用,可以有效地评价学生身体的匀称度与营养状况。该指标的测试适用于小学至大学的各个年级。
1)测试方法
身高计靠墙放置在平坦地面上,立柱的刻度尺面向光源; 测试人员检查立柱是否垂直,测试仪器的连接处是否紧密且有无松动,若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
对机械身高计进行检验。常用方法是使用“标准钢尺”放置在身高计底板上,检验身高计刻度。
对电子身高计,测试人员打开电源开关,将水平压板移至挡板处,按“按键”,显示90.0表明身高计已进入工作状态。
测试时,受试者赤足,背向立柱站立在身高计的底板上;躯干自然挺直,头部正直,两眼平视前方。保持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呈水平位。
①机械身高计:测试人员单手将水平压板沿立柱向下滑动至受试者头顶。
②电子身高计:受试者按要求站立在身高计底板上,水平压板沿立柱下滑至受试者头顶。显示屏显示身高数值。
③记录成绩:以厘米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2)常见错误
※受试者头顶上的发辫、发结未放开,饰物未取下,应让其放开发辫、发结,取下饰物后再测。
受试者头过低或过高,耳屏上缘与眼 眶下缘未呈水平位;
或足跟、骶骨部及两肩胛间未与立柱 相接触;
穿鞋站立于身高计上,应纠正后再测(3)注意事项
测试前,受试者不得进行剧烈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
测试人员读数完毕后,要将水平压板推回到安全高度,以防碰坏水平压板或碰伤受试者。智能型身高计的水平压板是自动升降的,测试人员不要强行将其停止或上下移动。测试时,严禁拔卡。
二、体重
体重是反映学生身体重量的常用指标,体重常与身高配合使用,可以有效的评价学生身体的匀称度营养状况。该指标的测试适用于小学至大学的各个年级。
(1)测试方法
采用电子体重计或杠杆秤进行测量,不允许使用弹簧式体重计。体重计应放置在平坦的地面上。
①测试前,应对体重计进行检验。灵敏度检验的方式是将备用的100克标准砝码加到体重秤上,如果显示屏上显示的读数增加了0.1千克,表示仪器灵敏度符合测试要求。
②测试时,男性受试者身着短裤,女性受试者身着短裤、短袖衫,赤足,自然站立在体重计中央,保持身体平稳。③读数,以千克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记录员复述后进行记录。电子体重计,受试者按要求站立体重计,停留3-5秒后,显示屏显示体重数值,测试人员记录数值;智能体重计,按照语音提示测量,测试数据将自动写入IC卡内。
三、肺活量
肺活量是指人在尽最大努力吸气后,再尽最大努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是反映学生肺容积和通气功能的常用指标。肺活量的大小与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胸围及体育锻炼程度有关。该指标的测试适用于小学五年级至大学的各个年级
1、肺活量测试采用肺活量计进行。应放在平稳的桌面或专用支架上
②使用前,用标准气体容量测试器进行肺活量计的检验。
③测试应在通风良好的房间内进行。
④使用电子肺活量计时,测试人 员打开电源开关,待显示屏上的闪 烁信号定格在“0”时,表明肺活量 计进入了工作状态。
⑤测试时,受试者呈自然站立位,手握文式管手柄,使导压软管在文式管上方,头部略向后仰,尽力深吸气 直到不能吸气为止。然后,将嘴对准口嘴缓慢地呼气,直到不能呼气为止。此时,显示屏上显示的数值即为肺活量值。测试2次,记录最大值,以毫升为单位,不保留小数。2次测试间隔时间不超过15秒。
肺活量计计量部位的通畅和干燥是仪器准确的关键,导压软管必须在文式管上方,以免唾液等杂物堵住通气道。
每测试10人及测试完毕后,要用干棉球及时清洁通气管内部。
50米跑可以有效的反映学生移动速度、反应速度、灵敏素质及神经系统灵活性,是评价学生速度素质的常用指标。其成绩与体育锻炼程度有关。该指标的测试适用于小学至大学的各个年级。
①50米跑应在平坦地面进行,地质不限。测试时,需使用发令旗,口哨和秒表。测试前,应在平坦地面上画长50米、宽1.22米的直线跑道。设一端为起点线,另一端为终点线。
②发令员站在起点线的侧面,在发出起跑信号的同时,挥动发令旗。计时员位于终点线的侧面,视发
令旗挥动的同时,开表计时;当受试者胸部 到达终点线的垂直面时停表。(2)常见错误
受试者踩、跨起跑线、抢跑或途中串道,应召回重跑。(3)注意事项
测试前,受试者需做充分的准备活动 ;
受试者穿运动鞋或胶鞋,不能穿钉鞋、皮鞋、凉鞋参加测试; 测试时,如遇风,一律顺风跑。
五、立定跳远
立定跳远是反映学生下肢爆发力及身体协调能力的常用指标,其成绩与体育锻炼程度有关。立定跳远测试适用于初中至大学各个年级。
立定跳远采用丈量尺在沙面与地面平齐的沙坑或土质松软的平坦地面上进行测试。
起跳地面要平坦,不得有凹陷,起跳线至沙坑近端距离不得小于30厘米。
(1)测试方法
受试者两脚自然分开,站在起跳线后,双脚原地同时起跳。丈量起跳线后缘至最近着地点后缘之间的垂直距离。测试3次,记录最好成绩;
以厘米为单位,保留1位小数。使用智能立定跳远测试仪时,要将测试传感器摆放到平整的场地,受试者选择合适的起跳点,按动作要领测试,起跳落地后从测试区正前方走出,测试结果自动存入主机(2)常见错误
受试者起跳前两脚尖触线、过线或起跳时有垫跳、助跑、连跳等动作,应判犯规,须重跳。(3)注意事项
测试前,受试者需做充分的准备活动。发现犯规时,此次成绩无效,3次均无成绩者,须再跳,直至取得成绩为止。可以赤足,但不得穿钉鞋、皮鞋、凉鞋参加测试。
六、引体向上
引体向上是反映学生上肢肌肉力量和耐力的常用指标,其成绩与体育锻炼程度有关。该指标的测试适用于初中至大学各个年级的男生。
(1)测试方法
引体向上采用高单杠或高横杠进行测试,杠的粗细以受试者手能握住为准。
受试者面向单杠,自然站立;
然后跃起正手握杠,双手分开与肩同宽,身体呈直臂悬垂姿势。待身体停止晃动后,两臂同时用力,向上引体;
引体时,身体不得有任何附加动作。
当下颌超过横杠上缘时,还原,呈直臂悬垂姿势,为完成1次。(2)常见错误 受试者反手握单杠,应纠正。
下颌达不到横杠上缘,或引体时,身体有摆动、屈膝、挺腹等动作,该次不计数,立即纠正,继续测试。(3)注意事项
测试前,受试者需做充分的准备活动 ;
受试者向上引体时,两次引体向上的间隔时间超过10秒即终止测试;
受试者身高较矮,自己不能跳握杆时,测试人员可以提供帮助。测试时,应有相应的保护措施,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七、1 分钟仰卧起坐
一分钟仰卧起坐是反映学生腰腹部肌肉耐力水平的常用指标,其成绩与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程度有关。该指标的测试适用于小学三至六年级的男女学生,初中至大学各个年级的女生。
(1)测试方法
一分钟仰卧起坐测试采用软垫或专用床体,秒表进行测试;
测试应在平坦、整洁 的场地进行,地质不限
使用电子仰卧起坐测试仪时,受试者仰卧于测试板上。测试人员根据受试者躯干和下肢的长度调节托膝架和搁脚板位置,使受试者屈膝呈90°。
(2)常见错误
受试者仰卧时,两肩胛没有触垫、双手没有抱头,膝关节没有屈曲成90度、借用肘部撑垫或臀部起落的力量完成起坐时,该次不计数,立即纠正后,继续测试。
(3)注意事项
测试前,受试者需做充分的准备活动。
受试者双脚必须放于软垫上。
测试过程中,测试人员应向受试者报数。
八、1 分钟跳绳
跳绳是一项人体在环摆的绳索中做各种跳跃动作的运动项目,能有效地综合反映学生身体的灵敏性、协调性、动作节奏感,以及下肢肌肉力量与心肺功能等,其成绩与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程度有关。该指标的测试适用于小学各个年级。
1、测试方法
1分钟跳绳采用秒表、发令哨和长度不等的跳绳进行测试。
测试应在平坦、整洁的场地上进行。
测试前,受试者将绳的长短调至适宜长度,双腿并拢,呈自然站立。测试时,2人一组,其中,1名为受试者,1名为计数员。当听到开始信号时,受试者采用前脚掌起跳,同时,手腕完成弧形摆动,身体以“正摇双脚跳”的方式完成循环跳跃运动。
受试者每跳跃1次且摇绳 1周,计数员计为1次。
受试者当听到结束信号 时,停止跳跃运动;同时,计数员停止计数。
记录:测试单位为次/分。
(2)常见错误
受试者采用正摇单脚跳、双腿交替跳或行进跳等方式跳跃,该次不计数,立即纠正,继续测试。
(3)注意事项
测试前,受试者需做充分的准备活动;
受试者穿运动鞋或胶鞋,不能穿钉鞋、皮鞋、凉鞋参加测试;
跳绳应软硬、粗细适中,避免对学生造成伤害。小学低年级学生参加跳绳测试时,应由教师计数。
测试过程中若跳绳拌脚,则该次不计数,但可继续进行测试
九、50米×8往返跑
50米×8往返跑是400米跑的替代项目,是有效反映学生灵敏及耐力素质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其成绩与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程度有关。该指标测试仅适用于小学五、六年级学生。
(1)测试方法
在距起终点线和折返线0.5米处的跑道中央,各设立一高度为1.2米的标杆。
受试者至少2人一组,采用站立式起跑;当听到起跑信号后立即起跑,全力跑向折返线;在到达折返线时,按逆时针方向绕过标杆后跑回起、终点线,再按逆时针方向绕过标杆后跑向折返线,为完成一圈;共跑4圈。
使用智能往返跑测试仪测试时,需将测试传感器 摆放到测试场地的起终点线上。
受试者在起点作好准备后,按下按键,计时开始;按 测试要求的往返次数完成 测试,此时显示屏即显示 完成往返跑的时间和次数。(2)常见错误
受试者踩、跨起跑线、抢跑,折返时碰杆或手扶杆,应判犯规,须重跑。
测试中数错圈数,须重跑。
受试者测试完毕后立即坐卧休息,扶起慢走。
(3)注意事项
测试前,受试者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受试者穿运动鞋或胶鞋,不能穿钉鞋、皮鞋、凉鞋参加测试
十、坐位体前屈
坐位体前屈是指人体在相对静止状态下,躯干、髋、膝等关节可能达到的最大活动幅度,是有效地反映学生关节灵活性以及韧带和肌肉的伸展性与弹性的常用指标。其成绩与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程度有关。该指标的测试适用于小学至大学的各个年级。
(1)测试方法 坐位体前屈采用坐位体前屈测试仪与软垫进行测试。
测试前,将坐位体前屈测试仪与软垫放置在平坦地面上。
电子测试仪,打开电源开关。将游标推到导轨的近侧端,显示屏上显示出“-20.0厘米”数值时,仪器进入工作状态。
智能型坐位体前屈测试仪时,按照语音提示进行测量,测试数值将自动写入IC卡,并语音提示结果。
受试者共测试2次,测试人员记录最大值,以厘米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2)常见错误
单手向前或双臂突然发力向前推动游标;身体前屈时,受试者膝关节弯曲或足跟与挡板分离,应纠正,并重测。
(3)注意事项
测试前,受试者需做充分的准备活动。
每次测试前,测试人员都要将游标推到导轨近端位置。测试人员要正确记录受试者测试数值前的“+”、“-”号。
十一、400米、800米(女)、1000米(男)跑
400米、800米和1000米跑是学生耐力素质的常用指标,可以有效地反映学生心血管、呼吸系统的机能及肌肉耐力。其成绩与体育锻炼程度有关。400米跑适用于小学五、六年级,800米跑适用于初中至大学各个年级的女生,1000米跑适用于初中至大学各个年级的男生。
测试在400米、300米、200米田径场跑道进行,若场地不正规,必须丈量准确,跑道线要清楚。
记录以秒为单位,保留小数点后1位。
小数点后第2位数,按非“0”进“1”的原则进位。成绩依分、秒填写,填入方格中。
第五篇:项目测试经验总结
项目测试经验总结
说明:以下项目测试经验是我在原来公司工作中的实际经验,拿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我相信之前的项目测试工作中有不少可以改进的地方,还希望大家多多交流。
项目测试经验
——Judy Shen
本文是对我近几年测试工作经验的总结,并以简报的方式在研发中心内进行分享及交流。测试团队介绍
在介绍我们之前项目测试工作之前,需要首先介绍一下之前我所在团队的组织架构及测试人员在项目中的工作。
我们的测试团队属于质量改进中心下的测试部,它和研发团队属于两个不同的中心。测试团队有6个人,从图一可以看出来,一个人可以参与多个处于不同阶段的项目测试工作。
图一 测试团队组织架构
参与项目的测试人员以测试组的形式进入项目,测试组和需求组、开发组并列。每个测试组有一个测试组长负责项目测试工作。项目经理不直接面对测试组成员,而是通过测试组长进行任务安排、协调、沟通。测试部经理知情测试人员的项目测试工作,项目测试组的工作汇报均需要抄送给测试部经理。如图二所示:
图二 项目组织架构(旧)
上面说到的是旧的测试人员工作模式,在去年年底,为了有效利用公司测试人员资源,我们开始了测试外包的尝试。这里的测试外包模式是指,测试组不进入项目,而是由项目组将测试工作以一个项目的方式分包给测试部,由测试部根据项目组提供的信息,进行计划、执行测试,并按照项目要求提交测试成果给项目组。
这个模式还在探索中,如图三所示,测试部经理直接负责项目的测试工作,测试组的工作情况抄送给项目经理。这种模式需要进行独立核算,包括成本估算、预算、结算等。但是这种模式的整体思路还不是很成熟,从这个组织架构上大家也可以看出来,很多东西还没有理顺,所以一直都处于尝试过程中。后面提到的内容,如果没有特殊说明,都是在旧的模式下进行的。
图三 项目组织架构(测试外包方式)
我想不可否认,大家都认为测试人员应该是测试技术上的专家,但是,测试人员是否需要熟悉并擅长一定的业务呢?不管答案是什么都没有关系,但是我认为一个好的测试人员不仅是测试专家,他同时也是业务专家。有一些测试人员,因为系统的业务知识很复杂,就一头扎进去,几乎全力去学习业务知识,测试技术的学习和研究没有跟上,结果不是设计出大量冗余的测试用例,就是很多方面没考虑到,面对客户的不当请求,也没有底气说测试应该怎么做,弄得做起项目来辛苦异常,个个苦不堪言!
有着样的说法:“软件测试人员要两条腿走路,左腿是测试技术,右腿是业务知识。只有两条腿的健壮差不多,走路才稳当。”出于这种思想的考虑,在原来的测试团队,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学习、研究方向,一个是技术方向,一个是业务方向。例如:
技术方向:
功能自动化测试 性能测试 单元测试 测试管理 业务方向:
物流业务 智能交通 知识管理
但这种方式在工作开展上有些困难。如果公司认为测试人员应该绝大部分时间用在项目测试工作上,那么测试团队既要研究测试技术,又要挤出时间学习业务知识,在操作上是比较困难的。在我们以前的测试团队的工作中,有一部分工作时间是用来进行部门建设的,部门建设工作中包括前面说到的技术研究、业务学习,还有就是部门搭建所需要进行的一些工作(如部门制度建设)。当时公司允许我们团队有30%的工作量投入部门建设上。将部门建设工作分开,主要是用于统计部门成本和测试成本用的。
前面说到了测试人员是以测试组身份进入项目开展测试工作的,但不是每个成员上去都从事同样的工作。在进入项目组工作时,每个测试人员所充当的角色是不同的,项目的测试角色划分为以下四种,如表一所示。在实际工作中因为测试人员数量有限,所以经常是一个人担任多个角色。
角色 职责 测试管理员
负责测试项目的管理 测试过程问题的处理与反馈 系统/性能测试组织和计划 测试过程状态报告 测试设计员 测试需求的描述
系统/性能测试用例的设计 测试工具、方法的引入 测试执行员
根据需要开发测试脚本
按照测试用例、测试脚本执行测试 项目测试工作指导 测试监督与度量员 测试度量
测试过程问题的汇总与反馈 开发产品的质量抽检与评定
表一 测试角色划分
了解了原来测试团队的分工之后,下面介绍一下测试团队的工作内容。原来的测试团队承接的工作内容包括:
承担系统测试、用户测试、性能测试;
进行测试技术研究及培训
其中,测试技术研究,属于提高团队工作技能的工作,在整个部门范围内进行,这里属于部门建设工作;对于项目中的测试人员有可能需要进行,如果项目采用新的测试技术或者测试工具,那么就需要项目测试组成员研究测试技术了,这部分属于项目测试工作。
培训,是指把内部研究的成果在团队内使用,在适当的时机在公司内传播。我们测试团队在2004年开展了21次内部培训,7次公司级培训。因为每个人各有研究重点,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是团队内部培训的讲师。
说到测试工程师的工作内容,那么就涉及到测试工程师该做的和不该做的。当然这和公司对测试人员定位有关,这里仅指以前的组织。要说该做的,那么我们需要先明确为什么我们要测试?这是因为存在“系统错误很多、系统不是客户想要的东西、系统实现没有遵照系统需求”等这样的背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测试,但是又因为开发人员自己测试自己的东西,难免测试不全面,所以产生了测试工程师这个角色。因此,测试人员他该做的,就是测试软件产品和用户需求不一致的地方,并尽可能多的发现缺陷,能够向项目经理汇报软件质量状态。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测试人员经常主动或被动的去做了一些不该做的事情。例如说,测试人员认为自己或者测试能够保证软件的质量,以及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接受了决定软件是否发布的这个权利。
为什么测试无法保证软件的质量,是因为项目的质量,需要项目组的所有成员共同努力,才能达到质量保证的目的。单纯靠测试工程师的力量,是无法实现软件质量保证的目的。
为什么测试人员不适合承担决定软件是否发布的权利,是因为软件的发布,是需要项目组各个小组负责人等相关人一起对系统现在的缺陷、质量状况进行评估后,由项目经理(或者与会者)做出是否发布的决定。在这个过程中,测试工程师可以提供测试数据、系统当前质量状态报告给与会者参考。当然,我知道这两点会有很多人不认同,但是没有关系的。我接触的同行中对两点经常有争论。但是,有一些质量大师等权威人士还是全部或部分赞同这两个观点的,如:菲利普.克劳士比曾在他的书中提到软件质量的保证需要全员努力,需要过程的控制的,而不是某个英雄可以保证软件质量的等。项目测试工作
做了背景介绍后,下面我介绍之前项目如何开展测试工作的。
因为测试过程是整个测试工作的一个纲要,所以首先得从测试过程讲起。
2.1 测试过程
测试过程,我们包括四个环节:测试计划、测试设计、测试执行、测试分析。
图四 测试过程
2.1.1 测试计划
测试计划主要是进行描述测试需求、分析制定测试计划工作。在制定测试计划时,经常有人认为测试计划是在整个项目计划制定之后才开始进行测试计划的,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测试计划和项目计划是互相影响的。举个例子。假设项目有进行性能测试的需求,但是测试工具又需要学习,那么我们在测试计划中就需要预留这部分的时间,还有,测试用例的评审,也需要预留时间。或者,如果某部分比较复杂,可能测试需要的时间会较多,或者需要测试的次数会比较多,那么可能要求开发组先安排这个核心模块的开发,这样需要调整开发计划的顺序。所以,测试计划和项目计划是互相影响的。在测试计划环节还包括测试需求的描述,主要是确认需求是可测试的,并将需求细化为具体的可测试点,保证测试设计时可以根据测试需求编写测试用例,而避免遗漏测试点。我们的测试需求需要得到业务分析人员的评审,测试计划要得到项目经理的审批认可。对于测试计划,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的每个测试阶段工作计划中,我们需要定义本阶段测试需要进行的次数。每一轮测试是一个完整的测试周期,按照这里介绍的测试过程进行。通常我们是一天一轮测试,最多是两天一轮测试。通过这种方式,减少了测试和开发之间的空挡时间,即测试等开发,开发等测试。例子如图五所示:
图五 测试迭代例子 肯定会有人疑问,如果一个系统很庞大的话,怎么能在一两天内完成测试呢?是的,如果系统比较大的话,确实没法在一两天内完成所有测试点的全面测试,有可能需要一周或更长的时间,但是这样的话,就出现了测试、开发互相等待的情况了。所以,在我们制定的测试阶段计划时,需要指明本次测试的测试重点,测试范围。我可以这一轮测试进行A、B模块基本功能测试,第二轮测试进行C、D模块基本功能测试,第三轮测试,进行主要业务流程测试,第四轮测试,关注负面测试。在我之前的实践中,发现这种方法还是比较有效的。可能大家也注意到了,这个例子是另一个项目的。没错,在今天提到的移动的这个项目中我们没有按照这种策略进行测试,弄得当时我们测试小组工作很累,很被动,经常是开发说测试我们就要马上开始测试,而缺乏计划。实施这种方法后,测试的计划性就比较强,测试不用总是被打扰。
2.1.2 测试设计
测试设计,主要是根据需求、设计文档进行的测试用例设计工作。如何从需求导出测试用例并设计测试用例,是整个测试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关系到测试执行效果。但是在刚开始时,系统没有界面,所以我们只能根据系统用例搭建测试用例的初步框架,能写多少写多少。随着对系统的理解深入,加上后面也开发了系统原型,我们就可以不断完善测试用例。即使是在测试阶段,我们仍不断修改测试用例。测试用例我们分为两种,一种是内部测试用例,项目组内部使用;一种是验收测试用例,偏重于业务,供客户使用。项目组内部用的测试用例例子如图六所示:
图六 测试用例例子(项目内用)
从图中大家也可以感觉到项目组内部使用的测试用例在维护上比较不方便。因为我们的需求并没有做到很细,加上需求本身就是变化的,所以我们的测试需求经常修改,一旦测试需求新增、修改、删除时,测试用例要相应进行调整。这就造成了1)定位测试用例比较不方便,2)测试用例编号修改不方便,3)阅读、执行测试用例不方便。所以,我在2004年底开始准备在团队内自主开发一个测试用例管理系统。
2.1.3 测试执行
在测试执行阶段,主要进行测试的执行工作。如果项目有需要编写或录制测试脚本的话,那么也在这个阶段进行。测试执行结果是在原有测试用例的副本上编写实际执行结果而形成。在东南融通,它是把这个活动单独为“测试实施”环节。
2.1.4 测试分析 在测试执行结束后,我们开始对测试执行结果进行测试分析并编写测试报告。测试报告的编写上,主要的内容在于对投入的资源、测试结果、缺陷进行分析,并对整体测试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对于资源的分析,包括各个测试任务投入的人力情况、实际工作量与计划工作量的对比,并进行分析。测试结果分析,可以通过对测试需求的覆盖情况、测试用例的覆盖情况及测试用例执行结果情况进行统计,并进行分析。缺陷分析,可以通过对严重性、优先级、模块缺陷数、缺陷修复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并分析。例如,对系统缺陷进行统计后,发现存在比较多的可用性问题,如修改操作员所属的组后,无法登录系统等。整体情况的总结可以从测试充分性、软件质量情况、测试活动情况、经验教训等方面进行总结。
测试分析中有个很重要的活动是对测试活动和测试过程进行经验教训的总结。因为测试经验教训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团队有专人负责对每个项目测试报告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汇总,目的是让后面项目测试工作可以吸取前面项目测试的经验,避免犯前面项目测试工作同样的错误。注:本测试过程对于每个阶段的测试活动、每一轮测试活动、测试团队承接的各种测试类型均适用。
也就是说,每一轮测试之前,测试组组长都需要准备测试计划,确定测试执行重点、目标、测试内容等,选取测试用例,并按照预先选取的测试用例执行测试,测试执行结束,需要进行测试汇报。
2.1.5 测试准则
在测试过程中有个很重要的内容是:测试准则。
在实际执行中,我们不难碰到以下类似情况:提交测试的系统经常在测试执行初期,就出现页面访问失败或者正常功能失效的情况;测试人员不知道提交测试的版本改了什么内容或者新增了什么功能,改了哪些缺陷,导致经常碰到开发人员说测试人员提交的某些缺陷所对应的功能不属于本版本集成内容等等。存在这些情况的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在项目策划阶段时,测试组未就测试准则和项目组达成一致意见,或者已经达成一致,但是并没有严格执行。我们今天要讲的测试准则,主要是针对前者,后者属于管理层面问题,不在我们的考虑范围内。
设置测试准时需要注重实用性。测试准则,通常包括测试进入、暂停、恢复、退出准则。这些测试准则的例子如表二所示:
进入准则 暂停准则 恢复准则 退出准则
含义
描述开始执行测试的时机
描述系统在什么情况下暂停全部或部分测试工作。描述系统恢复测试的必要条件。
描述测试退出的条件,有正常退出,也有非正常或意外的退出。集成测试
测试环境已经准备好; 已经完成提交测试的模块内容; 主要功能无页面点击错误; 测试所需的文档资料已经完整。测试环境被破坏; 主要功能页面点击错误。测试环境重新搭建好;
主要功能不会出现页面点击错误的情况。完成已提交内容所能完成的测试 系统测试
测试环境已经准备好; 系统基本业务流程能走通 无任何功能的页面点击错误; 测试所需的文档资料已经完整。测试环境被破坏; 系统基本业务流程不通; 任何功能的页面点击错误。测试环境重新搭建好; 系统基本业务流程可以走通; 页面点击错误问题解决。测试内容已经完成;
阻塞测试的内容(即测试暂停的产生原因)在短时间内无法解决。内部确认测试/UAT 测试环境已经准备好; 系统正常功能已正确实现; 业务流程能走通。测试环境被破坏; 系统业务流程不通; 正常功能未正确实现;
用户很容易重现的严重缺陷产生。测试环境重新搭建好; 系统业务流程能走通; 正常功能实现; 需要解决的缺陷解决。测试内容已经全部完成;
PM根据测试报告,认为系统可以满足客户的要求; PM要求修改的缺陷已经全部修复; 到了时间,系统必须发布。验收测试
测试环境已经准备好; 客户要求的功能都已经完成。业务流程可以走通。测试环境被破坏; 发现需要修改的缺陷。测试环境重新搭建好; 修改完需要修改的缺陷。
所有要求的测试用例和测试程序都已经执行,并且没有发现新的必须修改的缺陷 性能测试
测试环境已经准备好; 系统的功能正常实现; 不存在影响系统流程的缺陷。测试环境被破坏; 系统流程存在缺陷; 被测试功能存在缺陷;
程序的版本更新,存在影响系统功能实现的缺陷。测试环境重新搭建好; 解决影响性能测试的缺陷。
所有要求的测试用例和测试脚本都已执行; 完成性能分析工作。
表二 测试准则例子
恢复测试时,一般是需要把前面测试内容重新进行测试,因为会花费较大的工作量,所以测试组长在决定暂停测试时需要很慎重。
在表二显示的集成测试的退出准则中写到“完成已提交测试内容所能完成的测试”,这里的“所能完成的测试”是指,在当前版本所能进行的测试内容,如在系统刚集成时,可进行界面测试,基本模块的基本功能的测试。
上面的测试准则的例子,也不是很恰当及规范,至少缺少了数据度量部分,这里只是拿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这部分内容我一直认为是很重要的,如果做的不好,测试组的负担会很重。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测试准则,是在制定测试计划时沟通确定的,它需要和相关人沟通,且得到项目经理审批通过的。
测试准则是固定的,实际处理方式是灵活的。在实际测试过程中碰到同样的问题,是否继续测试,或者需要暂停测试,处理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这是需要根据项目所处阶段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
下面举个例子,这个例子是经常性的一种情况。假设在测试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阻塞性错误(流程无法继续往下走等类似情况),是否继续进行测试呢?
在项目初期,进行单个或多个模块的测试时:因为可以执行界面测试及熟悉系统,我们可以接受该版本,继续进行测试。这就属于已提交测试内容所能完成的测试。在项目测试初期,要求不可过于严格。
系统测试:基本流程必须走通。如果基本业务流程(主干)不能走通,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灵活处理。(是否暂停测试或继续测试?)如果是整个流程的初始节点失效,没有这个节点的数据,后面所有节点均无法进行,那么这种情况下就只能暂停测试。如果说是分支流程出现阻塞,那么可以考虑继续测试,然后在测试报告中说明该分支未测试。此时不暂停测试,主要是考虑重新集成一个版本的性价比,也就是是否值得重新集成。
发布前的确认测试:一旦有阻塞性缺陷,马上停止测试。
2.2 测试实施过程
上面说的是测试过程。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实际的测试工作。
我们的测试组一般是在项目启动时进入项目组的。在项目立项时,项目经理会向测试部经理申请测试资源。经过评估衡量后,测试部经理会安排一个测试人员作为项目测试组长。当项目启动时,测试组长进入项目,开始了解项目用户需求,起草项目测试计划。在到了一定阶段,例如测试设计阶段,测试部经理会根据项目规模,项目在公司的重要性以及团队其他人员工作负荷情况,安排其他人进入项目组。一般来说,我们一个项目是2~3名测试人员。在项目进入维护阶段时,则是一个测试人员跟进项目。
测试组长根据项目情况及项目阶段计划,定义项目本阶段测试次数。项目经理参考测试组长提供的测试次数建议,以及项目开发的情况,和项目组各个小组负责人沟通后,定义了系统本阶段版本集成时间。在我们的项目里,有一个开发人员兼职做集成人员。在指定的版本集成时间之前的一段时间,各个开发人员将他们的程序提交配置库,由集成人员进行集成(不同语言有不同的集成方式)。集成后,集成人员会进行简单的自测,验证是否集成成功。如果集成成功,就在服务器上给该版本程序打上标签。如果集成不成功,那么返工给相应开发人员修改并重新集成,如此反复直至集成成功。集成成功后,集成人员会提交一份集成说明给测试组长。集成说明内容包括:集成版本路径、版本标签、修改内容、新增内容等。测试组长则根据预先准备好的测试计划开始测试。在开始测试时测试组长会通知项目组,告诉他们测试开始,请勿更新测试环境。测试结束后,也会通知项目组测试结束。
这里要很注意一点的是,对于数据库的更新也需要采用同样的管理,即数据库维护也是需要进行统一管理,避免出现客户环境和测试环境不一致的情况。
在正常情况下,开发组是在预定的集成日期的当天晚上集成,测试组第二天上班后开始测试。如果遇到特殊情况需要当天集成当天测试的话,我们的开发人员会等到测试组发出测试结束的通知后,才离岗。
如果在完成计划的测试次数后,系统质量仍不稳定或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话,那么测试组长将和项目经理沟通,相应增加测试次数。
关于测试用例的执行,我不知道公司现在是采用怎样的一种方式的。在我原来的团队中,测试用例的主要作用是保证系统功能的测试覆盖率,避免某些功能因为测试周期长而导致测试遗漏。但是我们也采用经验法、试探法、转换思维的方式进行测试,所以,我们一般使用测试用例执行3~4次测试。这可能和我们的测试用例设计能力有关。
在缺陷管理上,整体流程基本类似,但是在缺陷分配上,我们测试人员是直接分配给项目缺陷分配专员,缺陷分配专员一般是由业务分析员担任。缺陷分配专员对缺陷进行分析后,再进行缺陷的再分配。对于缺陷分配专员处理为不修改的缺陷,测试人员需要进行确认。如果测试人员不认可缺陷分配专员的处理意见,可以同他进行沟通,或向相关人员(如项目经理)提出自己的意见,最终以项目经理的意见为准。在系统阶段确认测试前的2~3天,测试组长会将系统未解决的缺陷清单给项目经理确认,并要求项目经理提供缺陷应对方案。缺陷应对方案在系统发布时,作为项目发布说明的附件。
我们是采用公司自主开发的缺陷管理系统进行缺陷管理的,使用excel、word进行其他测试工件的编写的。
如何搭建一个高效的测试团队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做好测试工作,首先需要建立并维护一个高效的测试团队。然而,许多小型软件企业却将测试作为产品面临发布时的一个小“插曲”,往往临时抽调几名程序员对产品的功能粗略测试一下即交付客户(甚至在进度和成本不足时首先砍掉这一块)。这种仓促完成的产品通常质量问题很多,所以我们首先应抛弃小企业惯常的思维模式,不计较一时一地之利益,立足长远,着手组建高效测试团队。
第一步:招募测试人员
在国内的软件企业中有一种普遍做法,那就是把那些刚涉足软件行业的技术新手或业绩不突出的开发人员安排去做测试工作。笔者认为这绝对是一种欠妥当的行为。事实上,对一个系统进行有效测试所需要的技能绝对不比进行软件开发所需要的技能少,测试从业者甚至可能面对许多开发人员都不会遇到的技术难题。那么,测试团队需要招募什么样的成员呢?这里,笔者总结了以下两点:
首先,测试人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自信心、外交能力、迁移能力以及怀疑精神。
其次,测试组成员应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或者技术学习能力。
当然,新招募的测试人员不可能像上面说的那么理想。关键是他们是否热爱测试这项工作,对相关的工作内容是否感兴趣以及他们的学习能力如何。
第二步:测试团队制度建设
良好的制度可以规范测试团队的工作开展,同时也便于对团队成员进行业绩考评。相反,则很有可能导致人心涣散,滋长负面风气。建设良好的测试团队制度,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汇报制度 团队成员汇报本周工作情况及下周工作计划、遇到的问题以及需要提供的帮助,培养团队成员的汇报及计划习惯。
工作总结制度 成员每个阶段汇报上阶段工作经验和教训,并在部门例会上交流、分享经验及教训,避免同样的问题重复出现。
奖惩制度 对于贡献突出的成员予以奖励,对于业绩差的提出批评,有效地保持测试团队的工作热情。
测试件审核制度 对测试件进行审核,去粗存精,鼓励测试人员使用和提出改进,保证提交到测试团队知识库的测试件的质量。
会议制度 定期召开部门例会,讨论、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并提供部门内的学习的平台。
目前,已有不少软件企业推行给测试人员区分级别的制度,奖优罚劣。这无疑是一个好的做法,但成员业绩的具体考评办法,目前尚无可供参考的标准文件,所以笔者建议应尽量做到公正客观,以免挫伤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
第三步:测试团队内部的职责分工
明确测试团队内部各类测试人员的职责分工可以使测试团队内部各类测试人员能集中精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特定岗位必需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同时也使得测试团队的管理更科学,真正做到“用其所长,避其所短”。
第四步:测试流程建设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建立适合本单位的测试流程:
1.测试团队负责人员根据对公司现有测试状况的了解,及个人的测试经验,起草测试流程及相关的模板;
2.通过一到两个项目的实践,记录测试流程草稿中的问题及不足之处; 3.根据实施经验,完善测试流程,得到测试流程初稿,并起草相关实施指南; 4.选择一个到多个项目,实践上述测试流程初稿及实施指南,记录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5.根据上述实践工作的反馈,组织修改测试流程初稿及实施指南,并把修改后的测试流程继续应用到项目实践中去,根据反馈进一步完善成熟;
6.测试流程及其相关文件基本趋于稳定状态时,可以考虑发布测试流程(含测试流程、模板、表格、指南),并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第五步:团队成员能力的逐步提高
有了明确、合理的职责分工后,需要针对这些分工对团队成员进行有意识的引导,稳步提升团队成员的技能。测试团队负责人需要负起监督和促进员工能力提升的任务。监督和促进测试团队成员能力提高,主要做好如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提倡资深测试人员在测试团队内部进行经常性的培训和测试经验交流,通过该渠道帮助资历浅的测试人员大幅提升业务技能,做到新老员工之间的知识传播和继承。二是,测试团队应充分利用好测试件知识库,对于纳入到测试团队知识库的测试件应充分消化和学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鼓励测试团队成员对这些测试件提出改进性意见。
三是,测试人员除了需要注重自身的测试技能提升,在条件许可的情况还应适度开发部门的基本知识,这样能减少与开发团队协同工作时的领域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