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国际法的渊源(写写帮推荐)

时间:2019-05-15 04:06: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二节:国际法的渊源(写写帮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二节:国际法的渊源(写写帮推荐)》。

第一篇:第二节:国际法的渊源(写写帮推荐)

第二节:国际法的渊源

一.定义:

 “渊源”是指法律体系在技术层面运作的规定。那种作为理性或道德的最终渊源不包括在内;那些更加功能性的渊源,例如图书和杂志,也不包括在内。

 渊源大致可以分为形式渊源和实质渊源 二.国际法的主要渊源:

 国际条约  国际习惯  一般法律原则

 确定法律原则的辅助方法(司法判例或公法家学说) 国际组织的决议

 《国际法院规约》第三十八条:

一、法院对于陈诉各项争端,应依国际法裁判之,裁判时应适用:

(子)不论普通或特别国际协约,确立诉讼当事国明白承认之规条者。

(丑)国际习惯,作为通例之证明而经接受为法律者。

(寅)一般法律原则为文明各国所承认者。

(卯)在第五十九条规定之下,司法判例及各国权威最高之公法学家学说,作为确定法律原则之补助资料者。

二、前项规定不妨碍法院经当事国同意本“公允及善良”原则裁判案件之权。三.习惯:

1.习惯形成的两个条件:国家实践和主管确信

2.两种倾向:一种是强调国家实践,另一种是强调主观确信 3.习惯作为一个重要的国际法渊源在国际法中存在的意义:

a)习惯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创造过程; b)习惯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c)“即时”习惯法的存在; d)习惯是“民主的”,反映了国际体系的特点; e)习惯的不精确性也意味着灵活和模糊;

四.实质性事实:对国家特定实践的性质,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持续的时间、一致性、重复和一般性。

 案例一:国际法院1950年“庇护案”(the Asylum case):该案涉及的秘鲁人托雷发动政变失败,被秘鲁政府追捕。哥伦比亚驻利马大使馆允许他进入使馆庇护,但秘鲁政府拒绝办法允许托雷离开该国的安全证件。哥伦比亚将该问题提交国际法院。

国际法院宣称,习惯规则必须“与经过相关国家一贯并一致实践通过的惯例相符”。但该案中,国家实践太不确定,而且是相互矛盾的,不能构成有权单方面确定相关罪行的“一贯并一致的惯例”。

 案例二: “英挪渔业”案(the Anglo-Norwegian Fisheries case)中,针对挪威测算领海宽度的方法,英国声称的习惯规则是,直线基线只可以划在从湾口的一端到另一端距离不到10英里处,作为测算领海的基线。法院强调指出,在某个习惯形成之前,国家实践某种程度的一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法院驳回了英国的主张,指出国家的实际实践并未证明产生了任何这种习惯。

 案例三:在“尼加拉瓜诉美国”案(Nicaragua v.United States)中,法院强调相关的实践不一定必须与所声称的习惯规则“绝对严格一致”。为了推演出习惯规则的存在,法院认为国家的行为一般应该与该规则一致就足够了。一般应把国家与该规则不相符的行为作为违反该规则处理,而不是承认其为一个新规则的表现。 “即时习惯法”

形成的条件——在新的国际法律领域中,由于相关情势的新颖性、没有相反的规则需要处理以及国际关系中极有必要维持一种规则意识,习惯可能通过国际实践迅速得以确立。比如说:外层空间人造卫星轨道没有主权这项原则在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后迅速形成。五.国家实践:

1.“国家实践”与国家权力和作用及其国际地位的关系

a)在任何特定领域,实践的时间长短和实践的普遍性与促成新的习惯法规则形成的国家(权力的相关性)相比,其重要性处于次要地位 例如:

英国在其权力鼎盛时期对19世纪海洋法和捕获法的发展有着非常突出的影响;

苏联和美国对外空法的影响非常大。2.国际实践中的“不作为”

英国一直不进攻法国? 乍得一直未将人送上月球?

3.不作为可以创造一个习惯的条件:

(1)只有当习惯规则是建立在意识到放弃是一项义务时,国家的放弃才是对该项习惯规则的默认;

(2)默认必须建立在对所援引规则完全知晓的基础之上。4.国家实践的内容:

包括行政行为、立法、法院判决和国际生进行的缔约的活动,以及其他相关机关和个人从事于国际领域的活动。5.国家实践的证据:

(1)报纸、历史记录、官方证言、官方出版物、领导人回忆录、关于法律问题、外交往来和国家法律顾问的官方手册。

(2)联合国大会的决议、政府对国际法委员会起草的草案所做出的评论、国际司法机构的判决、国内法院的判决、条约和国家组织份一般实践。(3)国家的国内法在某种情形下可以形成习惯规则的基础。

 案例四:美国最高法院1871年审理的“斯科舍”案(the Scotia case)中,一艘英国船舶在公海上将一艘美国船舶撞沉。法院认为,由议会法案确立的英国航行程序构成相关国际习惯的基础,因为其他国家以几乎相同的措辞进行立法。因此,由于没有展示正确的信号灯,美国船舶有过错。法院还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仅仅是主张,而没有实际所从事的实质行为,就不能构成国家实践。六.法律确信: 如果认为某国的行为在法律是一种义务,那么这种法律确信或信念是将惯例转变为习惯的因素,并使其成为国际法规则的一部分。

 案例五:在“荷花号”案中,常设国际法院审理法国船只“荷花号”与土耳其船只“泊兹——科特号”在公海的碰撞事件。船上的几个土耳其人淹死,土耳其声称是因为法国船上的瞭望员失职。当“荷花号”到达伊斯坦布尔时,该法国官员因杀人罪被捕。案件焦点在于土耳其是否有权对法国官员进行审判。法国认为,存在一种习惯法规则,该规则规定被告的船旗国(法国)在这种情形下有排他的管辖权。因为在类似情势下,这种国家在以前的刑事诉讼中放弃了管辖权,从而推论出实践中存在漠视同意,这种实践因此成为法律习惯。

法院驳回了此种主张并宣布:即使放弃提起刑事诉讼的实践事实上是可以证明的,这种实践也不等于习惯。只有这种放弃是基于国家意识到放弃是一种义务时,才可能说是国际习惯。七.抗议、默认与习惯法的变化:

习惯法是通过提出主张、在相关问题上有特别利害关系的国家不提出抗议以及其他国家的默认这种模式确立起来的。 国际法院意见:

1.在“缅因湾”案中,国际法院的一个分庭将默认界定为“通过单方行为表达的默示承认,另一方可能将其解释为同意,并且是建立在善意和公平原则基础之上的。2.“英挪渔业”案中,国际法院指出,由于挪威总是反对将该规则适用于挪威海岸,在任何情况下,因此,该规则看来对挪威不适用。

注意:两种习惯冲突或共存的情形。八.区域和地方习惯:

基于尊重区域法律传统的需要,国际社会的某些部分或某些国家之间会发展出仅对特定一群国家具有拘束力的规则。

 案例六:在“印度领土通过权”案中,葡萄牙主张存在着为往返葡萄牙而从印度领土通过的权利。法院支持这种主张,驳回了印度关于两个国家之间不能确立地方习惯的反对意见。法院宣称,本案中过去存在着允许自由通过的连续并一致的实践,而且该实践被各方接受为法律,并产生了权利和相应的义务。从更一般的意义上说,法院发现在两个国家之间明确形成的一种实践,即已经被当事方接受为调整他们之间的关系的实践。为了确定它们的权利和义务,法院必须赋予该实践以决定性效果。这种特殊的实践必须优先于任何一般规则。九.条约:

 条约有各种不同的名称,包括公约(Conventions)、国际协定(International Agreements)、协约(Pacts)、总文件(General Acts)、宪章(Charters)、规约(Statutes)、宣言(Declarations)和盟约(Covenants)等等。 所有这些术语都指同一类似的合意行为,即一种成文协议的创造,通过该协议参与国约束它们自己以某种特定方式行事或它们之间建立特定关系,还规定了一系列参与国承诺遵守的条件和安排。

 条约的约束力赖以建立的基础是约定必须遵守(PactaSuntSevanda)这项习惯法原则。

 条约可区分为具有普遍或一般意义的“造法性条约”和仅适用于两个或少数几个国家之间的“契约性条约”。 条约通常只对缔约国产生效力。 条约对非缔约国产生效力的情况:

1.当条约反映习惯法时,非缔约国是受约束的。这不是因为它是条约规定,而是因为它是对一项或多项习惯国际法规则的确认; 2.某些条约试图建立某种“体制”,该体制在必要时也对非缔约方适用,如《联合国宪章》第2条第6款。

*造法性条约可能构成某项规则的基础。条件是其他国家、条约的缔约方和非缔约方符合了一致的行为和法律确信这两个必要条件。

*契约性条约本身不是造法性文件,因为它们只是少数国家之间缔结的,而且涉及有限的事项,但它们可以作为习惯法规则的证据。十.一般法律原则:  自然法学派的观点:自然法的概念被认为是国际法律体系的基础,并是检验实在法规则合法性的方法。 实证法学派的观点:一般法律原则是对国际法基本原则的重申,例如和平共处,这些规则可以在条约和习惯法中找到。 折中的观点:一般法律原则的确构成了一种独立的法律渊源,但范围相当有限。

 案例七:既判力原则

在“行政法庭”案中,法院处理解雇联合国秘书处的职员以及联合国大会是否有权拒绝执行相关法庭作出的裁决的问题。法院认为,根据牢固确立并得到普遍承认的法律原则,这种司法机关作出的判决是具有既判力的,并对争端各当事方具有拘束力。 案例八:禁止反言原则

在“喀麦隆诉尼日利亚案”中,禁止反言的含义被明确,法院在该案中强调,只有当喀麦隆通过其行为或声明不断清晰地表明她同意只能通过双边途径解决提交法院解决的边界争端时,才能构成禁止反言。由于存在对这种态度的以来,尼日利亚因改变立场而蒙受损失或受到某种损害,这也是构成禁止反言的必要条件。 案例九:善意原则

在“核试验”案中,国际法院宣称:调整法律义务的创设和履行的基本原则之一,无论渊源为何,是善意原则。特别是在许多领域国际合作越来越必不可少的时代里,信任和信心是这种合作固有的。与条约中的约定必须遵守的规则以善意为基础一样,以单方面行为承担的国际义务的拘束性也是以善意为基础。

 案例十:公允原则

1937年“缪斯河改道”案中,涉及荷兰和比利时之间的争端。郝德森法官指出,被视为公允的原则长期以来是作为国际法的一部分对待、并被法院适用的。根据《规约》38条,如果公允原则与该条款是相关的,法院可以将其作为它必须适用的国际法的一部分,它是有某种程度的自由的。值得注意的是:

*相关的法院并不是对案件适用抽象的正义,而是从可适用的法律中寻求公平原则和解决方法的渊源。

*法院将公允作为一种减少不公平的方法,而不是作为带有重塑性质的破坏法律规则的工具。十一.司法判例:

主要包括常设国际法院和国际法院的判决,国际仲裁裁决和国内法院的判决。十二.学说:

1.在自然法鼎盛时期,其关键作用的是分析学和法学家的意见,而国家实践和法院判决的作用则具有较低的价值;

2.随着实证主义的兴起以及随之而来的对国家主权的强调,条约和习惯取得了主导国际体系规则的统治地位,法学著述的重要性开始下降。十三.其他可能的国际法渊源:

(一)联合国大会的决议

(二)软法,如各种宣言、联合声明、君子协定、最后文件等

(三)国际法委员会编撰的草案,以及发布的报告和研究成果

(四)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国际法协会、国际法研究所的文件

(五)国家的单方面行为 十四.渊源的等级与强行法:

(一)条约与习惯

1.后法优于前法

当同样的规则同时出现在条约和习惯中,不能推定后者被前者所取代,他们可以共存。2.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二)一般法律原则、司法判例、学说

司法判例和学说具有次要的功能,一般法律原则具有辅助习惯和条约的作用,这些渊源处于第三的地位。

(三)强行法

定义:全体国家的整个国际社会所接受并公认为不许损抑且仅有以后具有同等性质之一般国际法规律始得更改之规律。

十五.关于国际强行法:

1.国际强行法的检验标准是国家普遍将该命题接受为法律规则,并且压倒性多数的国家,无论是否有思想意识和政治上的分歧,都将其承认为强行法规则;

2.只有在习惯或条约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强行法规范的基础;

3.现存条约如果与一个正在出现的强行法规则冲突,该条约于该规则出现的日期终止,并非自始无效,而且条约创设的任何权利、义务和法律情势不受影响,条件是它们的继续存在与新的一般国际强行法不发生抵触; 4.违反强行法的保留也可能是违法的。

第二篇:渊源六一

渊源“六·一”

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理事会议,中国和各国代表愤怒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分子和各国反动派残杀、毒害儿童的罪行。为了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为了改善儿童的生活,会议决定以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从此以后,每年的6月1日,各国儿童举行集会,庆祝自己的节日。

在此以前,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就有儿童节。1925年,国际儿童幸福促进会倡议建立儿童纪念日,英国、美国、日本等国积极响应,先后建立了自己国家的儿童节,英国规定每年的7月14日为儿童节,美国规定5月1日为儿童节。日本的儿童节很特殊,分男女儿童节,男儿童节5月5日、女儿童节3月3日。我国在1931年也曾经规定4月4日为中国儿童节。自从1949年确立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以后,世界各国纷纷废除原来的儿童节,而统一为“六一国际儿童节”。我国政府1949年12月宣布:以“六一国际儿童节”代替原来的“四四儿童节”,并规定少年儿童放假一天。

第三篇:国际法试题

1、19世纪,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将国际法传到中国。

2、国际法习惯由(重复类似行为)和(法律确信)两个因素组成。

3、关于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理论分为(一元论)和(二元论)两大学派。

4、关于承认有两种学说,分别是(宣告说)和(构成说)。

5、国家的自保权包括(自卫权)和(国防权)。

6、从形式上,国家分为(单一国)和(复合国)两种。

7、(《世界人权宣言》)、(《经济、社会、文化国际公约》)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组成国际宪章。

8、专属经济区的宽度为从基线量起不超过(200)海里。

9、按条约性质将条约分为(造法性条约)和(契约性条约)条约,按条约的主体数目将条约分为(双边条约)、(有限制的多边条约)和(一般性的多边条约)。

二、判断题

1、既存国家对新国家是否作出承认由该国自行决定(T)

2、主权管辖的范围和领土的范围重合。(F)

3、公海水域下覆海底是国际海底区域。(F)

4、由于空气空间和外层空间都位于国家领土上空,因而都受国家主权专属管辖。(F)

5、违反国际法的条约相对无效。(F)

三、单选题

1、近代国际法产生于(B)世纪.A.16

B.17

C.18

D.19

2.国际关系史上第一个正式使用国际法名称的学者是

(B)。

A.沃尔夫

B.边沁

C.奥本海

D.宾刻舒克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导(C)

关系的原则。

A.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

B.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

C.一切国家之间

D.社会主义国家之间

4.决定一个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的标准,是这个人的(C)。

A.血统

B.种族

C.国籍

D.宗教信仰

5.陆源污染是沿海国主权管辖下的事情,应由

(A)制定法律和规章作出规定。

A.沿海国

B.联合国

C.国际会议

D.国际组织

6.条约草签的法律意义是(A)。

A.表示全权代表对条约的认证

B.表示承受条约的法律拘束

C.表示谈判结束

D.表示要批准条约

7.联合国负责国际法编纂工作的主要机构是(D)。

A.联合国大会

B.安全理事会

C.秘书处

D.国际法委员会

8.甲国因故驱逐了乙国驻甲国使馆的一名外交官后,乙国也驱逐了甲国驻乙国使馆的一名外交官,乙国的行为属于(A)。

A.反报

B.报复

C.制裁

D.对外国人的刑事处罚

9.国际法的调整对象是(A)。

A.国际关系

B.主权关系

C.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关系

D.国家与民族之间的关系

10.国际法基本原则构成国际法的(A)。

A.法律基础

B.理论基础

C.政治基础

D.思想基础

11.按照国家的结构形式,国家可分为(C)。

A.单一国和附属国

B.身合国和政合国

C.单一国和复合国

D.独立国和附属国

四、多选题

1.国际组织是国际法主体,因为它们(ACDE)

A.有在一定范围内缔约的能力

B.是由国家组成的组织

C.有在一定范围内参与国际关系的能力D.有直接提起诉讼或采取其他合法手段保护自己的权益的能力E.与国家一样具有固有的国际权利和义务

2.对新国家的承认一般发生在下列哪几种情况?(ACE)

A.合并

B.添附

C.分离

D.割让

E.独立

3.国家领土由_________构成。(ABCD)

A.领陆

B.领水

C.领空

D.底土

E.外空

4.承认和建交的关系是(AE)

A.承认是建交的前提

B.建交不等于承认

C.断绝外交关系构成对承认的撤销

D.建交不以承认为前提

E.承认不等建交

5.下列学说中哪些是关于国家承认的性质的(CE)

A.一元论学说

B.二元论学说

C.宣告说

D.不承认主义学说

E.构成说

6.国际法基本原则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

C

D)。

A.各国公认

B.具有民主进步性质

C.构成国际法的基础

D.具有普遍约束力

E.联合国大会通过

7..现代国际法的主体包括(ACD)

A、国家

B、跨国公司

C、国际组织

D、争取独立的民族

E、国际关系中个人

8.条约无效的原因中有(ABCD)

A.违反国内法有关缔约权的规定

B.与强行法冲突

C.诈欺

D.强迫

E.违反国内法

9.专属经济区是(BE)

A.领海的一部分

B.沿海国管辖范围内的海域

C.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

D.公海的一部分

E.沿海国享有某些主权权利的海域

10.双边条约生效的有以下几种情况(ABD)

A.签署之日起生效

B.批准之日起生效

C.交存批准书之日起生效

D.交换批准书之日起生效

E.交存加入书之日起生效

五、名词解释

国际习惯:在长期国际交往中形成的各国重复类似的行为而具有法律拘束力的结果。

国际习惯分为重复类似行为和法律确信。

Extradition(引渡)指被请求国应请求国的请求,将其境内遭受请求国逮捕、通缉或者判刑的人,移送给请求国审判或处罚的行为。

历史性海湾

是指沿岸同属一国,湾口宽度远远超过24海里,但在历史上一直被认为是沿岸国内水的海湾。

反报与报复

反报是指一国对他国不礼貌、不友好或不公正但不违法的行为以同样的或类似的行为作为的回报;报复是指一国对另一国的国际不法行为采取与之相应的措施作为回应。

Asylum(庇护)是指每一个国家对于所有在它的领土内的人,不管是本国人或外国人,都行使属地优越权。一国公民因政治原因向另一国请求准予进入该国居留,或已进入该国后请求准予在该国居留的行为。

六、答题

简述国家的基本权利

国家基本权利是指国家固有的和当然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独立权、平等权、管辖权和自保权。

(一)独立权

独立权是国家自主地处理本国的内外事务,排除任何外来干涉的权利。

(二)平等权

平等权是国家不管强弱、大小都平等参加国际社会的关系的权利。

(三)自保权

自保权是国家保卫自己的生存和独立不受侵犯的权利。

(四)管辖权

1、属地管辖权:是国家对其领土内一切人、事、物享有完全的和排他的管辖权。

2、属人管辖权:是国家对一切具有本国国籍的人,而不问其居住在国内还是国外实行管辖。

3、保护性管辖权:是国家以保护本国重大利益为基础对外国人在外国的犯罪行使管辖的权力。

4、普遍性管辖权:是国家对国际法规定予以惩罚的行为行使管辖的权力。

(五)国家主权豁免

国家主权豁免,是指国家根据国家主权和国家平等原则不接受他国管辖的特权。它包括

1、诉讼豁免

2、诉讼保全豁免

3、强制执行豁免

简述《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原则

联合国宪章规定了七项基本原则,包括会员国主权平等,善意履行宪章的义务,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禁止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集体协助,确保非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不干涉内政。

会员国主权平等是最基本的原则;善意履行宪章义务是对第一项原则的落实;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是对国际和平交往的要求;禁止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及集体协助是联合国宗旨的体现;确保非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为确保世界和平所需;不干涉内政原则是将矛盾和冲突消灭在摇篮中、彻底根除不利于和平的隐患的静态原则。

简述国际条约的概念及其特征

国际法条约按性质分为造法性条约和契约性条约,按主体数量分为双边条约,一般性多边条约和有限制多边条约

国际条约:国际法主体之间依据国际法就其权利和义务关系进行约定而形成的书面协议。

特征:①条约主体为国际法主体②条约必须符合国际法③条约规定的是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④条约通常以书面形式缔结

条约的生效有三种方式:签字(草签是必经程序)、批准(签字和草签都起了认证作用)、互换条约

七、论述题

试述国际法的法律性

①有社会就有法律。第一,法律并不限于国内法;第二,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制定方式都是由主体制定的,国内法由主体间接制定;国际法则是由主体直接制定,它们两者的制定程序都是追求程序的合理性,判定结果则都是实力者意志的体现。

②国际法在实践中被当作法律来遵守,各国在宣言、宪法中均承认国际法对其有约束力,在违法时国际法可以做出合法解释,并且通过国际法可以找到法律的平衡点,使得双方相互依赖并得利,而各国违反国际法时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③强制力和强制措施是两回事。强制力是规则的内因,是本质属性。强制力是一种实力,而强制措施则表现为一种权利,二者是非成比例关系。

④总的来说,法律的存在与被破坏是两回事。国际法的法律性并不因此而遭到否认,国际法具有法律性。

八、案例分析

——湖广铁路债券案

1979年11月,由美国公民杰克逊等九名持券人向美国阿拉巴马州地方法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提起诉讼,要求偿还他们所持有的中国清朝政府于1911年发行的“湖广铁路债券”本息。美国地方法院受理了此案,即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被告,通过地方法院邮寄将传票和起诉书副本送达给我国外交部长,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传票送达后20天内对原告起诉书作出答辩,否则将进行“缺席审判”。对此,中国政府根据国际法原则曾多次向美国政府申明中国立场,但美国阿拉巴马州地方法院仍于1982年9月1日无理作出“缺席审判”,要求中国政府向原告偿还4130余万元。

1、美国阿拉巴马州地方法院对此案是否有管辖权,为什么?

无管辖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美国享有豁免权。这是因为,国家主权豁免是国际法的一项重要原则,其根据是联合国宪章所确认的国家主权平等原则。国家与国家之间是完全独立和平等的,任何一个国家不能对另一个国家行使管辖的权利,一个国家的法院没有经过国家同意,不能受理以外国国家作为诉讼对象的案件(杰克逊他们提起的诉讼请求依据的是美国1976年的《国有主权豁免法》)

。中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无可非议地享有司法豁免权。

2、此案涉及哪类继承问题,联系该案阐述其具体内容?

债务继承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推翻国民党政府而建立的新政府并且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这是代表国家在国际上先事的机关,因此,我国政府在处理旧政府的债务时,也坚决适用“恶意债务不予继承”,这是久已公认的国际法原则.“湖广铁路债券”实属恶债.因为这次借债是1911年,清朝政府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和镇压中国人民的辛亥革命,勾结在华划分势力范围的帝国主义列强决定加快修建铁路,由于财政危机只能向帝国主义借债,因此,我国政府理所当然地不予承认这一债务,这完全符合国际法原则,而且也为国际法实践所证明的.3、该案结果如何?有何国际影响?

本案由于中国坚决站在维护国家主权的立场上,坚持国际法的原则,最后并没有有按照美国法院的“缺席判决”执行.1987年3月9日,美国最高法院作出裁定,驳回了美国债券持有人的复审要求,撤销了不利于中国的判决.这不仅是我国在国际关系中坚持国际法原则的重大胜利,也对其他国家带来很大影响.因为美国搞的一种试探,如果在这个问题上突破,也就在国际法上开了一个先例,这样,美国,法国,德国等都会跟着来要求偿还旧债券,所以这个案子不是孤立的。

“湖广铁路债券”案涉及以下两个国际法问题:

(一)国际法上的继承问题

国际法上的继承是一个重要的法律问题。它是一个国家或新政府如何处理旧国家或旧政府在国际法上的权利义务问题。在这里,只涉及到新政府的债务继承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推翻国民党政府而建立的新政府并且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这是代表国家在国际上先事的机关,因此,我国政府在处理旧政府的债务时,也坚决适用“恶意债务不予继承”,这是久已公认的国际法原则。“湖广铁路债券”实属恶债。因为这次借债是1911年,清朝政府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和镇压中国人民的辛亥革命,勾结在华划分势力范围的帝国主义列强决定加快修建铁路,由于财政危机只能向帝国主义借债,因此,我国政府理所当然地不予承认这一债务,这完全符合国际法原则,而且也为国际法实践所证明的。

(二)国家主权豁免问题

国家主权豁免是国际法的一项重要原则,其根据是联合国宪章所确认的国家主权平等原则。国家与国家之间是完全独立和平等的,任何一个国家不能对另一个国家行使管辖的权利,一个国家的法院没有经过国家同意,不能受理以外国国家作为诉讼对象的案件。中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无可非议地享有司法豁免权。美国地方法院以一个主权国家作为被告诉讼,行使管辖权,作出缺席判决甚至以强制执行其判决相威胁,这是完全违反国家主权平等的国际法原则,违反联合国宪章。对于这种将美国国内法和美国法院的管辖强加于中国,损害了中国主权,损害中华民族尊严的行为,中国政府理应坚决拒绝。

现在,本案由于中国坚决站在维护国家主权的立场上,坚持国际法的原则,最后并没有有按照美国法院的“缺席判决”执行。1987年3月9日,美国最高法院作出裁定,驳回了美国债券持有人的复审要求,撤销了不利于中国的判决。这不仅是我国在国际关系中坚持国际法原则的重大胜利,也对其他国家带来很大影响。因为美国搞的一种试探,如果在这个问题上突破,也就在国际法上开了一个先例,这样,美国、法国、德国等都会跟着来要求偿还旧债券,所以这个案子不是孤立的。

第四篇:国际法模拟题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2013年03课程考试

《国际法》模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现代国际法不承认国家有(A)。

A域外庇护权B领土庇护权C领水庇护权D领域庇护权

2.(D)不能行使紧追权。

A军舰B 军用飞机C政府船舶D民用商船

3.所谓“最惠国待遇”是指(D)的待遇。

A高于本国国民B 等于本国国民C高于第三国国民D 等于第三国国民

4.外交团是(A)方面的团体。

A外交礼仪B外交使团 C领事D私人

5.现行的国际海底开发制度实行(C)

A单一开发制B 协商开发制C平行开发制D 自由开发制

6.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国一致”原则是在(D)确定的。

A 1941年“大西洋宪章”B 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

C 1944年华盛顿“橡树园会议”D 1945年“雅尔塔会议”

7.过境通行制度适用于(C)

A内海B历史性海湾C国际航行的海峡D 群岛水域

8.将争端提交由一个若干人组成的委员会。并由其查明事实。提出报告和建议促使当事国

达成协议。解决争端的方法称为(D)

A 斡旋B 调停C 调查D 和解

9.在国际法历史上,最古老的国际法渊源是:(A)

A国际习惯B国际条约C一般法律原则D国际法院判例

10.当国家参加的国际条约与《联合国宪章》规定的会员国义务发生冲突时,(B)

A 国际条约的义务应优先履行B 《联合国宪章》的义务应优先履行

C 适用“后法优于先法”的原则D 适用“先法优于后法”的原则

11.国际法上的承认在承认国和被承认国之间引起一系列法律效果,因此(D)

A 承认仅仅是单方面的行为B 承认意味着建交

C承认不具有溯及力D 承认只表明了建交的愿望,并不等于建交

12.根据国际实践,排除行为不法性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A)

A事先同意B报复措施C平时封锁D武装干涉

13.中国和印度之间的边界属于(A)

A 传统习惯边界线B 自然边界线C 确定边界线D 条约边界线

14.按照《海洋法公约》的规定,群岛国群岛直线基线最长不得超过(C)

A24海里B100海里C125海里D200海里

15.庇护权在国际法上(B)

A.是个人的权利;B.是国家的权利;

C.是个人根据国际法得到的权利;D.是国家的义务。

第1页(共6页)

16.国家领土是国家主权所支配的地球的特定部分,具体包括(A)

A.陆地领土B.陆地领土上空无限高的空间

C.驻在国外的本国使馆D.在海外的本国军舰

17.第一个对大陆架提出主权要求的是(A)

A.美国总统杜鲁门B.马耳他外长帕多

C.1958年《大陆架公约》D.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18.专属经济区的法律地位是(D)

A.属于领海B.属于公海

C.属于沿海国领土之一部分D.属于特殊类型的水域,与领海和公海都不同

19.第一个关于空中犯罪问题的国际公约是(D)

A.《芝加哥公约》B.《蒙特利尔公约》C.《海牙公约》D.《东京公约》。

20.《关于蒙特利尔公约的议定书》主要规定的是什么问题(C)

A.国际航空飞行中发生犯罪行为的管辖权问题B.空中劫持问题

C.在机场中发生的暴力行为问题D.航空运输的具体问题

21.有关外层空间活动的条约和实践表明(D)

A.外层空间属于“无主物”B.国家主权及于外层空间

C.外层空间适用国际法上的“先占”原则

D.外层空间属于全人类的共有物

22.表示缔约国同意承受条约拘束力的方式为(C)

A.协商B.谈判C.签署D.草签

23.使馆内协助馆长办理外交事务的高级外交官,在未设公使的使馆中,其位置仅次于馆长的是(A)

A.参赞B.秘书C.武官D.随员。

24.按照《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规定,下列人员中应享有各项外交特权与豁免的有(A)

A.外交人员的家属B.行政技术人员C.服务人员D.私人仆役。

25.对于国有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一国实行国有化给其他国家和国民带来损害,应该给予补偿

B.实行国有化是现代国际法所认可的C.一国实行国有化并由此给他国及国民带来损害,虽然构成国际不当行为,但可以免除国际责任

D.在《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和《各国经济和权利义务宪章》中都有关于国有化的规定

26.将争端提交由一个若干人组成的委员会。并由其查明事实。提出报告和建议促使当事国达成协议,解决争端的方法称为(D)

A.斡旋B.调停C.调查D.和解

27.国际组织的部分会员(D)

A.必定是该组织的会员国B.可以参加该组织的全部活动

C.比正式会员承担更多的义务

D.在其参加的机构内享有正式会员的权利并承担同样的义务

28.1907年《海牙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公约》及《联合国宪章》都把(B)作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首要方法加以规定。

A.协商B.谈判C.调停D.和解。

二.多项选择题

1.国际法与国内法的不同体现在(ABCD)

A 主体不同B 强制实施方式不同

C 渊源不同D 调整的对象不同

2.近代国际法发展的标志是(BD)

A 1789年法国大革命

B 维斯特伐利亚会议

C 第一次世界大战

D格老秀斯《战争与和平法》的发表

3.构成国际法上国家应具备的要素包括(ABD)

A 定居的居民B 确定的领土

C 一定数量的军队 D 国家主权

4.在国际法上,庇护权是(BD)

A 个人的权利

B 国家从其属地优越权引申出来的权利

C 个人有受庇护的权利

D国家给与个人庇护的权利

5.安理会在维持国际和平与制止侵略方面的职权包括(ABCD)

A 建议经济制裁B 断交C 采取封锁等武力行动D 建议停止交通电信

6.使馆馆舍不得侵犯包括的内容有(ABCD)

A 使馆馆长的寓所不受侵犯

B 使馆馆舍不受侵犯

C 使馆馆舍所属土地不受侵犯

D 使馆档案及设备不受侵犯

7.条约在下列哪些情况下为第三人创设权利和义务(ABD)

A 第三国同意接受该项权利

B 第三国书面明确接受该项义务

C 条约当事国有为第三国确定该项义务的明确意图

D 创设权利不必经第三国明示同意

8.国际罪行应包括(ABCD)

A 战争罪B 反和平罪

C 反人道罪D 空中劫持罪

9.国家主权具体体现为(CD)

A.属人优越权B.属地优越权C.对内最高权;

D.对外独立权E.国家主权平等

10.能够引起国家承认的情况有(ABCD)

A.合并B.分离C.分裂D.独立E.新政府产生

11.国家的基本权利有(BCE)

A战争权;B自卫权;C管辖权;D主权;E平等权。

12.对于合法进入一国的外国人在该国境内的权利有(ADE)

A.进行诉讼的权利B.参加选举的权利

C.该国宪法中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

D.参加继承的权利E.参加民事活动的权利

13.属于可引渡罪行的有(ABCDE)

A.劫持航空器罪B.海盗行为C.战争罪D.破坏和平罪E.贩毒行为

14.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中可以(BCDE)

A.主张主权

B.以勘探和开发、养护和管理海床和底土极其上覆水域的自然资源为目的的主权权利

C.对区内从事经济性开发和勘探活动有主权权利

D.沿海国对区内人工岛屿和设施的建造和使用有管理权

E.沿海国对区内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保护和保全有管理权

15.《海牙公约》采取混合原则,确定下列哪些国家有权对空中劫持犯罪行使管辖权(ABCDE)

A.飞机登记国B.降落地国,降落时,犯罪嫌疑人仍在飞机上

C.若该飞机为未带机组的出租飞机,承租人的登记国或者居住国

D.犯罪嫌疑人发现地国E.根据本国法律行使刑事管辖权

16.关于外层空间的法律地位的说法,正确的是(ABCDE)

A.外层空间是地面主权国家所控制不到的区域

B.外层空间不能成为国家行使主权的对象

C.任何国家可以为和平目的而利用外层空间

D.各国不得占有外层空间

E.外层空间是任何国家不能主张权利的空间

三.名词解释

1.国际地役:是指一国根据条约承担的对其领土主权的特殊限制,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别国的需求或者为别国的利益服务。国际地役的主体是国家,客体是国家的领土,不构成国家领土组成部分的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不能作为国际地役的客体。

2.毗连区:毗连区是毗连领海并在领海以外,由沿海国对海关、移民和卫生等特定事项行使管制权的一带海域。按照国际法,毗连区的宽度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得超过24海里。

3.国籍:国籍是指个人(自然人)作为某一特定国家的成员而隶属于该国的一种法律资格或身份。国家的主要作用是在有关个人和特定的国家之间建立一种特别而稳固的法律联系。

4.国家承认:即对国家的承认,通常是指既有国家确认某一实体为国际法意义上的国家并表示愿意与之交往的行为。

5.庇护:是指国家允许因政治原因受外国追诉或迫害而前来请求避难的外国人在本国入境、居留并对之加以保护的行为。国家对外国人的庇护通常在本国领域内庇护。

四.问答题

1.简述《蒙特利尔公约》对危害国际民用航空安全犯罪的规定。

答:《蒙特利尔公约》第l条规定:任何人如果非法地和故意地从事下述行为,即是犯罪:

(1)对飞行中的航空器内的人采取暴力行为而足以危及该航空器安全;

(2)破坏使用中的航空器或使其受损坏,以致不能飞行或足以危及其飞行安全;

(3)用任何方法在使用中的航空器内放置或使别人放置装置或物质,可能破坏该航空器或使其受损坏以致不能飞行或足以危及其飞行安全;

(4)破坏或损坏航行设备或妨碍其工作,足以危及其飞行安全;

(5)故意传送虚假情报,从而危及飞行中的航空器的安全。

上述犯罪的未遂行为,或从事上述犯罪或从事这类犯罪的未遂行为的共犯即为犯有罪行。公约所称的“飞行中”同于《海牙公约》的规定。所称的“使用中”是指从地面人员或机组为某一特定飞行而对航空器进行飞行前的准备时起,直到降落后24小时止。使用期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延长到航空器在飞行中的整个期间。

2.简述国际法院的管辖权

答:国际法院的职权包括诉讼管辖权和咨询管辖权。

(1)诉讼管辖权。国际法院的诉讼管辖权是指国际法院审理争端当事国提交的诉讼案件的权利。

国际法院的诉讼当事国包括以下三类国家:1联合国会员国。联合国的会员国同时也是《国际法院规约》的当事国;2非联合国的会员国的《国际法院规约》的当事国;3其他国家,预先向国际法院交存声明,表明承认国际法院管辖权,保证执行国际法院的判决的国家。

国际法院受理的案件有:1各当事国提交的一切案件;2 《联合国宪章》或其他现行条约及协定中所特定的一切案件;3 根据《国际法院规约》提交的案件。

(2)咨询管辖权:联合国大会、安理会可就任何法律问题请求国际法院发表咨询意见,经联合国大会授权的联合国机关及其专门机构只有权请求国际法院就其职权范围内法律问题发表咨询意见。任何联合国会员国无权请求,亦不得阻止国际法院发表咨询意见。

3.简述国家对条约的继承规则。

答:条约的继承,是指继承国对被继承国签署的条约中规定的权利义务的继承,其实质就是被继承国的条约对继承国是否继续有效的问题。按照1978年《关于国家在条约方面的继承的维也纳公约》的规定,与国际法主体资格相联系的所谓“人身条约”,例如参加某一国际组织的条约,是随着被继承国主体资格的消灭而消灭的;政治性条约,如同盟条约、共同防御条约等,一般不继承;处理与所涉领土有关事务的所谓“非人身条约”,即“处置条约”,如有关边界的边境制度的条约,有关河流使用、水利灌溉、铁路交通的条约,有关中立化或非军事区的条约,特别是为当地利益而缔结的条约等,一般应予继承;经济性条约一般需要根据条约的内容来确定是否予以继承。该公约还规定,从殖民地或附庸国或被保护国获得独立的新国家不受原宗主国所签定的所有条约的拘束,这种主张从头开始的观点,后

来被发展成为所谓的“白板规则”(the clean slate rule)。也就是说,新独立的国家有权对原宗主国缔结的条约决定予以继承还是拒绝继承。

4.简述外交保护的概念和条件

答:外交保护泛指国家通过外交机关对在国外的本国国民的合法利益进行的保护。外交保护是国家的一项权利,可以由国家的国内外交机关或其外交代表机关来行使。有关国家在以抗议或追究国家责任等方式行使外交保护权时应当符合以下三个条件:

(1)本国国民的合法权益因所在国的国际不当行为而受到损害;

(2)受害人自受害之日到抗议或求偿结束之日须持续具有本国国籍,而且一般不

能具有所在国的国籍;

(3)受害人须以用尽当地救济(办法)且未能获得合理补偿;即所谓“用尽当地

救济原则”。

5.简述联合国的专门机构及其基本特征

答:联合国专门机构是根据政府间缔结的国际条约建立的,在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和卫生等特定领域内负有广泛责任,并根据与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缔结的协定与联合国建立联系的专门性国际组织。

其基本特征如下:

(1)他是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2)其职能限于经济、社会等某一特定领域;

(3)他是具有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4)他同联合国具有法律联系。

6.条约解释的一般规则?

答:条约的解释是指对条约的整体、个别条款或词句的意义、内容和适用条件所作的说明。关于其解释规则,有两种趋势:一是狭义地解释,即只以各当事国的意思和约文文字作解释;二是广义解释,即依条约的目的和宗旨作解释。《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系统地总结了以往的经验,宣布以下几项条约的解释原则:(1)依条约之用语按其上下文并参照条约的目的及宗旨所具有的通常意义,善意地加以解释。(2)对整个条约及其附件全面研究,并考虑缔结条约的所有有关文件进行解释。(3)如果按照上述方法所作的结论仍意义不明,可使用解释的补充资料,如缔约的谈判记录,条约的历次草案,讨论条约的会议记录等。(4)以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字写成的条约,除规定遇有解释的分歧时,应以某种文字为准外,每种文字同一作准。(5)作准文字以外的其他文字的译文,解释时只供参考。(6)如作准文本中的用语遇有分歧时,各方只受本国文字的约束,而且不得从对方文字约文的不同解释中作出对自己有利的解释。(7)在两种以上文字同一作准的条约中,解释分歧按上述方法仍不能消除的,应采用考虑条约的目的和宗旨下最能协调各约文的意义。

第五篇:国际法复习资料

国际公法复习资料1.8上午8:00-10:00

一、国家责任的免除

在国际关系中,一个国家的行为有时从表现看不符合其条约义务或其他国际法原则,可是由于某种客观原因或条约,其行为的不法性被排除,因而与此有关的国际责任也就被免除了。

① 同意

1.该行为不得逾越该项同意的范围

2.同意不得违反国际法基本原则所确立的国际义务,同意必须有效、明示、合法 ② 对抗措施与自卫行为

1.有针对性和适度

2.必须针对的是不法行为

③ 不可抗力和偶然事故

④ 危难与紧急状态

危难:代表国家执行公务的机关或个人,极端危难,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办法

紧急状态:国家生存和根本利益,为了应对或消除

条件:为了抗拒眼前一个重大的危害从而保护该国的根本利益而作出的;对于其对象国的根本利益不会产生危害1

二、毗连区

① 是领海以外邻接领海的一带海域,沿海国对某些事项行使必要的管辖。

1.防止在其领土或领海内违反其海关、财政、移民或卫生的法律和规章

2.惩治在其领土内违反上述法律和规章的行为

② 由于毗连区不是沿海国领土的组成部分,因此,沿海国不得在毗连区内行使完全的合拍他的属地管辖权。沿海国在毗连区内权利只及于一些特定的事项。

③ 毗连区的测算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得超过24海里。

④ 中国领海与毗连区法规定,中国有权在毗连区内,为防止和惩处在其陆地领土、内

水或者领海内违反有关安全、海关、财政、卫生或者入境出境管理的法律、法规的行为行使管制权。

⑤ 沿海国对毗连区的管辖不包括毗连区的上空。

三、无害通过权

指外国船舶(主要指商船)在不损害沿海国家的安宁及平常只需的条件下,可以再不事先通知或征得沿海国统一的情况下,连续不间断的通过其领海的航行权利。

① 所有国家,不论为沿海国或内陆国,其船舶均享有无害通过领海的权利,只限于船

舶。

② 通过指为赛过领海但不进入内水,或为了驶往或驶出内水而通过领海的航行。这种

通过应继续不停迅速进行,在遇到不可抗力或为求助遇险等情况时才可停船和下锚。

③ 无害是指不损害沿海国的和平、良好秩序和安全。

沿海国在领海的义务:

A.不歧视义务——不得对各国船舶实行歧视性的差别待遇

B.不收费义务——不得仅以通过领海为由向外国船舶征收费用

C.沿海国应当将领海内存在的航行危险情况妥为公布

Ps:外国军用船舶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批准。

四、外交人员的刑事管辖的豁免

外交人员触犯接受国刑律时,免受接受国当局司法管辖,接受国不得对他加以传讯、起诉或审判。这种豁免是绝对而无例外的。

对触犯接受过法律的外交代表,如系一般违法行为,通常有接受国外交机关向其事使馆发出通知提请注意或发出警告;如违法或情节较重的,便宣布其为“不受欢迎的人”,要求派遣国召回;当严重威胁接受国安全是,接受国可将其当场拿获并驱逐出境。

五、区分外交人员种类

① 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长

② 使馆人员:

外交人员(外交职员)是具有外交职衔的使馆人员,包括馆长和其他外交人员,如参赞、一、二、三等秘书,各种专员如商务、文化专员,陆海空军武官。

行政和技术人员:如使馆中的办公厅主任,译员,会计,打字员

服务人员(事务职员):汽车司机,传达员,维修工,清洁工

③ 外交团

六、全权证书

指已过或国际组织主管当局或主管机构所颁发,指派一人或数人代表该国或国际组织的谈判、议定或认证条文,表示该国或国际组织同意受其约束,或完成其缔结条约的任何其他行为的文件。

① 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外交部长在国家对外关系中的特殊地外,他们在进行谈判时

可以无须出示全权证书。

② 一国驻外使馆馆长代表本国议定与住在国的双边条约时,以及一国住国际组织或国

际会议的代表代表本国议定相关国际条约时均不需要出示全权证书。

③ 谈判开始时,双方全权代表相互交换全权证书,审查对方代表全权证书的真实性

和内容,特别是授权的范围。有时全权证书可以稍迟出示,但最迟在条约签字以前应该相互校阅。

七、国际争端的解决办法种类

① 强制办法:平时封锁、干涉、反报、报复、战争

② 非制办法:

政治解决办法包括谈判、协商、斡旋、调停、调查、和解等。

法律解决办法包括仲裁和法院解决。

八、国际法院的判决

国际法院的判决是终局性的。判决一经做出,及对本案及本案当事国产生拘束力,但是过必须履行、如有一方拒不履行判决,他方得向安理会提出申诉,安理会可以做出有关建议或决定采取措施执行判决。

正常极限与直线基线:

① 正常基线是以落潮时海水离海岸最远的潮位线,即低潮线。(使用海岸线较平直的国家)

② 直线基线:选取海岸或近海岛屿最外援的若干适当基点,用直线连接而成的折线。

通常直线基线划定的基线内海域面积要大于正常基线内的海域面积。(使用海岸线曲折的国家,如我国)

群岛基线:

群岛国可以划定连接群岛最外缘各岛和各干礁最外缘个点的直线群岛基线。群岛国的领

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宽度从群岛基线量起。

划定规则:

① 应当包括一个主要岛屿和一个区域,陆地水域为1:1到1:9之间

② 基线长度不应超过100海里。但围绕任何群岛的基线总数中至多3%可以超过该长

度。但最长不超过125海里。

③ 不应在任何位置偏离该岛的一般轮廓。

二、紧追权

沿海国当局如有充分理由认为外国船舶违反该国法律和规章时,可对该外国船舶进行紧追。紧追权的行使需在追逐国的内水、群岛水域、领海、毗连区内开始,只有追逐未曾中断,才可在领海或毗连区外继续进行。

紧追在被追逐船舶进入其本国或第三国的领海时必须终止。

紧追只能由军舰、军用飞机或其他有清楚标志可以识别的为政府服务并经授权紧追的船舶或飞机进行。

如果紧追不符合上述要求,追逐过要负责赔偿责任。

三、条约的保留

指国家或国际组织在签署、批准、接受、核准或加入条约时所做的单方面声明,其目的在于摒除或更除条约中若干规定对该国或国际组织适用时的法律效果。

① 保留应在表示接受条约约束时做出

② 保留可以采取任何措辞和名称,其性质属于单方面的声明

③ 保留的效果是排除条约中某些规定对提出保留的缔约方的约束力

Ps:并不是所有的多边条约都允许保留。《条约法公约》中规定3种情况

1.该项保留为该条约所禁止

2.该条约只允许做出一些特定的保留,而提出的保留不在其内

3.在不属于前两者规定的场合,该项保留与该条约的目的和宗旨不相容

保留的效果:

① 条约明文允许保留,一般不需要其他缔约国事后予以接受

② 如果从谈判国有线数目以及条约的目的和宗旨,可见该条约在全体当事国间适用全

部条约为每一当事国同意承受条约拘束的必要条件时,保留须经全体当事国接受 ③ 条约若是一个国际组织的组织约章,保留一般需经该组织主管机关接受

④ 略

一个国家根据条约对其领土主权所设置的一种特殊限制。该国的有关领土在一定范围内应为另一个国家的某种目的或利益服务。

① 积极地役:允许他国在本国境内建筑和经营铁路、设立税关、派驻武装部队、开采

矿藏,甚至通过军队。

② 消极地役:一国根据条约自行限制不在本国领土行使某种国家属地权,如不在特定

地区设防。

国际地役与国内地役:

① 国际地役往往基于不平等的条约关系,不同于国内法上的地役基于双方自愿的意思

表示。地役不应具有悠久的性质,而且事实上也不具有永久的性质。

② 国内发的地役以土地相邻未必要条件,而国际地役则否。

二、双重否决权

“安理会表决实行每一理事国一票。对于程序事项决议的表决采取9个同意票即可通过。对于非程序事项或称实质性事项的决议表决,要求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在内的9

个同意票,又称大国一致原则,即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都享有否决权。常任理事国的弃权或者缺席不被视为否决,不影响决议的通过。根据大国一致原则,只要一个常任理事国投反对票,议案就不能通过,常任理事国因此享有否决权。安理会在决定某一事项是否属于程序性事项的问题,也要由包括常任理事国在内的可决票决定,因此常任理事国享有两次否决的权利,称为双重否决权。

三、斡旋

是争端以外的第三方为促成当事国进行谈判或争端解决,采取和提供某些协助活动。第三国本身不参加谈判,也不提出任何解决争端的方案。斡旋和调停一般是第三方出于善意主动进行的,也可是应当事国一方或各方邀请进行的。争端当事方或第三方可以对有关的行动加以拒绝,但不应将这种行为视为不友好。斡旋和调停者可以是国家、组织或个人。

四、国际法院的管辖权

A.对人管辖:

联合国会员国、非会员国但为《国际法院规约》当事国、非会员国也非《规约》当事国,但按《联合国宪章》规定接受安理会所定义务的国家。

B.对事管辖:

① 自愿管辖:各国当事国临时商定同意将案件提交法院以解决争端,不限于法律

性质的争端。

② 协定管辖:争端当事国根据《联合国宪章》和对本国有拘束力的跳跃的规定,将特定的争端或事件提交国际法院管辖。

③ 任择性强制管辖:任意强制管辖,即国家随时做出单方声明,就与接受同样义

务的其他国家发生的某些性质的法律争端,承认国际法院的强制管辖权,而不需另行订立特别协议。

C.咨询管辖权

对法律问题提供权威性的意见:

① 国家不能请求国际法院发表咨询意见,也不能组织国际法院发表咨询意见 ② 任何个人包括联合国秘书长,也无权请求国际法院发表咨询的意见

③ 联合国大会、安理会,可以请求国际法院就任何法律问题发表咨询意见。(直接

请求权)

④ 联合国其他机关及各种专门机关,对于其工作范围内的任何法律问题,可以随

五、时以大会的授权,请求国际法院发表咨询意见。(无直接请求权)战时中立与永久中立

战时中立:指在战争时期,非交战国选择不参与战争、保持对交战双方不偏不倚的法律地位。

① 中立地位可以通过发表声明表示,也可以不发表声明而采取事实上遵守中利益无的方式

② 作为外交政策上的中立或中立主义是指一国对其他国家间的争端或对立所采取的一种超脱的政治态度。“不结盟运动”就是一种典型的政治中立做法。

③ 战时中立是临时和特定,起开始于非交战国声明其选择中立地位,或其事实上已经

开始的中立行为;战时中立结束于战争的结束,或中立国宣布结束中立地位开始参加张正。

永久中立的地位是根据国际条约确立的,它在平时和战时都必须履行其永久中立国的义务,不得任意选择或放弃其地位。

④ 战争法上的战时中立是国家的一种战时地位,而不是个人或团体的地位。

下载第二节:国际法的渊源(写写帮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二节:国际法的渊源(写写帮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际法考试

    名词解释1. 国际法: 又称国际公法,是在国际法交往中形成的,用以调整国际关系(主要是国家关系)的,有法律约束力的各种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的总称。 2.国家管辖豁免:又称国家......

    国际法论文

    论国际环境保护与主权原则的关系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几个世纪的科学技术和工业文明的高速发展,对于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害,损害生存环境的影响已不仅得到......

    国际法案例

    国际法案例 一、中日有关钓鱼岛主权纠纷案 (要案简介) 2003年1月1日,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政府已与声称拥有钓鱼岛所有权的国民签订正式租借合同,以年租金2 256万日元的价格租下......

    国际法案例

    75.庇护权案(哈雅·德·拉·托雷案) 哥伦比亚诉秘鲁 国际法院,1950年 【案情】 1948年10月3日,秘鲁发生了一起未遂的军事叛乱。次日,秘鲁当局发布命令,指控美洲人民革命同盟组织指......

    国际法案例

    1.湖广铁路债券案 1979年11月,由美国公民杰克逊等九名持券人向美国阿拉巴马州地方法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提起诉讼,要求偿还他们所持有的中国清朝政府于1911年发行的“湖广铁......

    国际法教学计划

    国际法教学工作总结周春丽 《国际法》国际法是法律事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统设课,是为适应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培养外向型法律人才服务的,主要讲授国际法中基本的概念、原......

    国际法案例

    一、【案例】对俄国人赔偿仲裁案(俄国诉土耳其案)(Russia v. Turkey Case) 在1879年2月的君士坦丁堡和约中,土耳其同意赔偿俄国国民在俄土战争期间遭受的损失26.5万土耳其镑。......

    国际法案例

    1. 美国参议院通过“西藏问题”修正案 案情: 一九八七年九月十日至二十八日,西藏**十四世喇嘛出访美国,在美国国会讲坛的发言中提出了所谓"五点和平建议": „„及时地着手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