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比赛套路

时间:2019-05-15 04:57: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陈式太极拳比赛套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陈式太极拳比赛套路》。

第一篇:陈式太极拳比赛套路

比赛套路

1、太极起势

2、金刚捣碓

3、懒扎衣

4、六封四闭

5、单鞭

6、金刚捣碓

7、白鹤亮翅

8、斜行

9、搂膝

10、拗步

11、斜形

12、搂膝

13、拗步

14、掩手肱拳

15、金刚捣碓

16、撇身捶 肘劲17青龙出水

18、双推手

19、肘底看拳20、倒卷肱

21、白鹤亮翅

22、斜形 正

23、闪通背

24、掩手肱拳25裹鞭炮 26三肘 27批架子 28金刚捣碓 29收势

第二篇:新编杨式太极拳比赛套路28式

新编杨式太极拳比赛套路28式

(华园

李亚萍)

1.起势 2.揽雀尾 3.单鞭 4.提手上势 5.白鹤亮翅

6.搂膝拗步(3)7.海底针 8.扇通背 9.翻身撇身锤 10.白蛇吐信 11.进步搬拦锤 12.右蹬脚 13.左右打虎式 14.回身右蹬脚

15.双风贯耳 16.玉女穿梭

17.野马分鬃(2)18.云手(3)19.单鞭 20.蛇身下势 21.上步七星 22.退步跨虎 23.转身双摆莲 24.弯弓射虎 25.进步搬拦锤 26.如封似闭 27.十字手 28.收势

第三篇: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动作分解提示

开封府太极拳辅导站整理

教练:申为民【国家武术六段、省一级拳师】

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分解提示

一、起式

1.并脚直立 2.开步直立

二、右金刚捣锥

1.转体掤捋 2.转身右捋5.举拳提膝 6.震脚砸拳

三、揽扎衣

1.左转托掌 2.分掌划弧

四、右六封四闭

1.转体旋腕 2.下捋掤挤

五、左单鞭

1.转体推收 2.转体提勾

六、搬拦捶

1.转身变拳 2.转体横击

七、护心捶

1.转体栽拳 2.跃转抡击

八、白鹤亮翅

1.擦脚插掌 2.收脚分掌

九、斜行拗步

1.转体绕臂 2.踏脚擦步

十、提收

1.扣脚合手 2.收脚收手

十一、前趟

1.擦步下捋 2.转身旋掌

十二、左掩手肱捶

1.提膝刁收 2.擦脚合臂

十三、披身捶

1.转身撩拳 2.外旋举拳

十四、背折靠

十五、青龙出水

1.转体绕臂 2.转体旋臂擦脚平推擦脚合臂掤刁上托屈膝擦脚划弧翻拳马步合臂左转提勾提膝推按马步分掌转身旋掌撩掌收拳虚步撩掌 马步展臂 虚步双按 马步展臂、转体横击 弓步展臂 弓步冲拳 马步崩拳

3.4.3.4.3.4.3.4.3.4 3.3.4.3.3.3.4.3.4.开封府太极拳辅导站整理

教练:申为民【国家武术六段、省一级拳师】

十六、斩手

1.摆脚翻掌 2.震脚切掌

十七、劈架子

1.屈蹲旋掌 2.翻身推按

十八、翻花舞袖

十九、右掩手肱捶

1.擦脚合臂 2.转身旋臂 3.弓步冲拳

二十、左六封四闭

1.下捋掤挤 2.虚步刁托 3.二

十一、右单鞭

1.转体推收 2.转身提勾 3.二

十二、云手(向右)

1.收脚旋掌 2.开步推掌 3.5.旋掌平摆 6.提膝横击 二

十三、云手(向左)

1.踏震旋掌 2.开步推掌二

十四、高探马

1.转体旋掌 2.马步分掌 3.二

十五、右连珠炮

1.转身捋掤 2.撤步刁托 3.5.跟步前推 二

十六、左连珠炮

1.撤步左捋 2.退步刁托 3.5.跟步前推 二

十七、闪通背

1.屈膝收掌 2.弓步穿掌 3.二

十八、指裆捶

1.转身旋掌 2.擦脚合臂 3.二

十九、白猿献果

1.转体左捋 2.转体掤臂 3.三

十、双推手

1.落脚旋掌 2.虚步双推 三

十一、中盘

1.转身挫掌 2.翻转挫掌 3.擦脚翻掌 4.屈膝擦脚 4.插步旋掌 4.插步旋掌 4.转身推掌 跟步前推 4.跟步前推 4.拧腰旋掌 4.转身旋掌 4.提膝冲拳 翻转挫掌 4.虚步双按 马步展臂 开步旋掌 开步旋掌 撤步刁托 撤步刁托 转身推劈 弓步冲拳 转身穿掌

3.开封府太极拳辅导站整理

教练:申为民【国家武术六段、省一级拳师】

5.绕臂擦脚 6.马步提手 三

十二、前招

1.转体旋臂 2.虚步摆掌 三

十三、后招

1.收脚旋掌 2.虚步摆掌 三

十四、右野马分鬃

1.转体绕臂 2.提膝绕臂 3.马步穿掌 三

十五、左野马分鬃 1.提膝旋掌 2.马步穿掌 三

十六、摆莲跌叉

1.转身旋掌 2.转身捋按 3.5.震脚跌叉

十七、左右金鸡独立

1.提膝穿掌 2.落脚踏按 3.5.提膝穿掌 三

十八、倒卷肱

1.退步穿掌 2.马步展臂5.退步翻掌 三

十九、退步压肘

1.左转身旋掌 2.右转摆掌四

十、擦脚

1.转身右捋 2.盖步叠臂 3.四

十一、蹬一根

1.转身叠腕 2.撩掌踹脚 四

十二、海底翻花 1.屈膝旋臂 2.提膝翻臂 四

十三、击地捶

1.落脚落掌 2.提脚举拳 3.四

十四、翻身二起

1.翻转举拳 2.上步抡拳 3.四

十五、双震脚

1.跳步分掌 2.屈蹲按掌 3.四

十六、蹬脚

1.收脚收掌 2.蹬脚推掌

收脚摆掌 4.擦脚摆掌 4.退步推掌 4.收脚压肘分掌拍脚 弓步栽拳 腾空拍脚 震脚托按 独立摆脚 收脚收掌 马步展臂 退步横击 3.3.4.开封府太极拳辅导站整理

教练:申为民【国家武术六段、省一级拳师】

十七、玉女穿梭 1.落脚穿掌 2.腾空架推 四

十八、顺鸾肘

1.擦脚合臂 2.马步顶肘 四

十九、裹鞭炮

1.提膝栽拳 2.翻身绕臂 3.落脚裹臂 4.马步分拳 五

十、雀地龙

1.转体绕臂 2.扑步穿拳 五

十一、上步七星

1.弓步穿拳 2.虚步架拳 3.五

十二、退步跨虎 1.撤步分掌 2.丁步举掌 五

十三、转身摆莲

1.转身旋掌 2.提膝分掌 3.五

十四、当头炮

1.落脚推掌 2.转身收拳 3.五

十五、左金刚捣锥

1.变掌平捋 2.虚步撩掌 3.五

十六、收式

1.屈蹲十字手 2.落掌并立

旋腕外撑 4.变掌翻转 落脚摆掌 4.独立拍脚 转体掤击 震脚砸拳 开封府太极拳辅导站 2017.02.19

第四篇:陈式太极拳发展历史

陈式太极拳发展历史 2007-01-23 11:34

一、陈家沟历史推源

要弄清太极拳的来龙去脉,须弄清陈家沟的历史演变。陈家沟的历史要上溯到中国元朝末年。元朝的统治者为了维护其腐朽统治,实行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更引发了元末农民大起义。安徽凤阳人朱元璋率众投奔红巾军,攻占集庆,并于1367年派兵北伐,强渡黄河,统一了中国,但镇守在河南怀庆府的元将铁木耳却堵住朱元璋的北伐部队。

双方在黄河北岸怀庆府属地交锋,一连打了多日,难分胜负。朱元璋心中十分恼火,便把火气迁怒于怀庆百姓身上。他称帝后,山西的一批皇杠在怀庆府温县境内耿庄附近一座桥上遇劫,几个溃逃的明兵向上禀报,说是被怀庆府百姓打劫。朱元璋闻讯大怒,又记起他在怀庆境内受到元将铁木耳拼死抵抗的老帐,认为怀庆府内没良民,遂密令明将常遇春率兵血洗怀庆府,在怀庆府所辖的沁阳、温县、孟县、武陟县等地先后三次实行残酷的血腥屠杀,致使方圆数百里人烟几绝,万顷良田荒芜。

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朱元璋又下令由山西省洪洞县向怀庆府属地移民。移民中有一青年名叫陈卜,祖籍本在山西泽州郡东土河村,时因家乡连年遭灾,逃荒到洪洞,与妻儿一起被裹入移民队伍带入怀庆府境内,在温县城东北10公里处落了脚,将此村取名陈卜庄。由于陈卜庄地势低洼,常受涝灾,明洪武七年,陈卜合家迁往常阳村。此村位于陈卜庄东南、西清风岭上,南临黄河,北负一岭,旱涝保收。因其西有柿沟,东有赵沟,北有正北沟,三面环沟,随着陈氏家族人丁繁衍,常阳村易名为陈家沟,直至建国后陈家沟所用的婚丧嫁娶用具上还写着“古常阳”的字号。陈家沟距今温县县城正东约5公里,仍以陈姓为主,村中居民现达2600余人。

二、陈氏太极拳的起源

陈氏始祖陈卜全家定居清风岭上的常阳村后,勤劳耕作,兴家立业,为了保卫桑梓不受地方匪盗危害,精通拳械的陈卜在村中设立武学社,传授子孙习拳练武。

陈卜及其后代六世同堂,计有二世陈刚、三世陈琳、四世陈景元、五世陈堂、六世陈宗儒(独子思贵)等人。到七世开始分家立业。其中一支为七世陈思贵、八世陈抚民、九世陈王庭和陈王前兄弟… …。

陈王庭(约1509年)又名陈奏庭,系明末文庠生、清初武痒生,文武双全,曾只身闯玉带山,劲阻登封武举李际遇叛乱,为清廷在山东平定盗菲立过战功,在河南、山东负有盛名却不被清廷重用。陈王庭报国无门,收心隐退,在耕作之余,依据自己祖传之一百单八式长拳,博采众家精化,结合易学上有关的阴阳五行之理,并参考传统中医学中有关经络学说及导引、吐纳之术,发明创造出了一套具有阴阳相合、刚柔相济的新型拳术,包括太极拳五路、炮捶一路、双人推手及刀、枪、棍、剑、锏、双人粘枪等器械套路。

从现有的陈王庭的《长短句》中,可以了解当时的一些情况:

“叹当年,披坚执锐,扫荡群氛,几次颠险!蒙恩赐,枉徒然,到而今年老残喘。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闲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趁余闲,教下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欠官粮早完,要私债即还,骄谄勿用,忍让为先。人人道我憨,人人道我颠,常洗耳不弹冠。笑杀那万户诸侯,兢兢业业,不如俺心中常舒泰,名利总不贪。参透机关,识彼邯郸,陶情于渔水,盘桓乎山川,兴也无干,废也无干。若得个世境安康,恬淡如常,不悔不求,哪管他世态炎凉,成也无关,败也无关。谁是神仙?我是神仙!”

陈王庭老年能够造拳,还与一个叫蒋发的武林高手是分不开的。王庭公早年闯玉带山李际遇山寨时,曾结识李际遇部下一名战将蒋发,此人武艺也相当精湛,传说脚快如飞,可百步追兔。李际遇被清政府镇压后,蒋发落难投奔了陈王庭,以陈王庭为友为师,自己甘愿为仆为徒,关系甚密,使陈王庭造拳有了切磋的对手,所造太极拳可以在实践中得以检验,不断修正。

三、陈氏太极拳发展简史及其演变

自陈王庭在16世纪创造一至五路太极拳、一路炮捶后,又创造了刀、枪、剑、锏等器械套路。刺枪术和八杆四杆术对练套路中运用太极拳术的缠丝劲,开辟了长兵器阴阳变换、刚柔相济的先河。太极双人推手的创建,成为一种综合性的技击实践方法,既不会伤人,又可实际检验武功。

分门别类的太极拳自成体系后,陈家沟太极拳之风顿开,当地歌谣:“喝喝陈沟水,都会跷跷腿”,“会不会,金刚大捣碓”。尚武之风甚盛。

陈氏十四世陈长兴(1771-1853),字云亭,著《太极拳十大要论》、《太极拳用武要言》、《太极拳战斗篇》等。他打破门规局限,将陈家沟的独得之秘--太极拳传于河北永年县的杨福魁(露禅),在太极拳史上开始了第一次大发展大普及时期。

陈氏第十四世陈有本(1780-1858),字道生,受业其父,太极拳炉火纯青,当时精于太极拳者多出其门,著名的有陈仲甡、陈季甡、陈清萍、陈耕耘等。他除完整保留并传下了祖传拳架外(后人称小架或小圈),且不受其限,多有创新。他在教授族侄陈耕耘时(因其父陈长兴常年在外保镖,而求教于陈有本),为使耕耘早日功夫上身,将架型予以放大,突出爆发力,创出了独具特色的大架拳法(后人也称为大圈)。大架拳法后由陈耕耘一支传下,传到十七世陈发科广授门徒,使大架拳法得以光大海内。

陈氏第十五世陈清萍(1795-1868),入赘温县陈家2.5公里处赵堡镇,他在祖传太极拳(小架)套路基础上进行修改,形成了一套小巧紧凑,逐步加圈,由简到繁,不断提高拳艺技巧的练习套路。后人称其所传太极拳为赵堡架。

陈氏第十六世陈鑫(1849-1929),字品三,具文采。他感到陈氏太极拳虽经历代口传亲授,然文字著作较少,不利广泛传播。为阐发祖传太极拳学说,闭门著述,费时十二年,完成《陈氏太极拳图画讲义》四卷、《陈氏太极拳易象数》六卷,全面整理陈氏世代积累的练拳经验。著述以易理说拳理,引证阴阳、经络学说,以缠丝劲为核心,以内气为统帅,为陈氏太极拳理论宝库中一座引人瞩目的丰碑。他还著有《陈氏家乘》、《三三六拳谱》等拳术著作。

陈氏第十七世陈发科(1887-1957),字福生,是近代陈氏太极拳的代表人物,对发展和传播陈氏太极拳做出了杰出贡献。自1929年至1957年一直在北京授拳,以其刚柔相济,采、挒、肘、靠、拿、跌、掷、打兼施并用,技击精妙著称。他以与人为善、武德高尚而受到世人敬仰。他教授徒弟很多,有顾留馨、洪均生、田秀臣、雷慕尼、冯志强、李经梧、肖庆林等。其子照旭、照奎、女豫霞,拳艺很好。

陈氏第十八世陈照丕(1893-1972),字续甫。1928年秋,应北平同仁堂东家乐佑申和乐善同兄弟二人之邀,在北平授拳。有同乡李敬庄(字庆林)为其在《北平晚报》(1928年10月)刊发文章宣扬拳艺名扬北平武界,曾立擂台7天,大获全胜。后被中华民国南京市市长请往授拳,拳踪广远。著有《陈氏太极拳汇宗》、《太极拳入门》、《陈氏太极拳图解》、《陈氏太极拳理论十三篇》等。所授弟子中王西安、朱天才、陈小旺、陈正雷功夫惊人,被海内外赞誉为陈式太极拳“四大金刚”。照丕先生武德高尚,诲人不倦,是陈氏太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

陈家沟拳械套路有:老架一、二路(炮捶);新架一、二路(炮捶);小架一、二路以及五种推手法、太极单刀、双刀、单剑、双剑、双锏、梨花枪、白猿棍、春秋大刀、四杆、八杆、十三杆等。

陈氏太极拳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演变,派生了杨、吴、武、孙四大流派。

杨式太极拳:杨福魁(1799-1871),字露禅,河北永年人。陈家沟陈德瑚在永年开中药铺,杨因家贫卖身到药铺为仆,后随陈德瑚回陈家沟家中做杂活。陈氏十四世陈长兴在陈德瑚家设武学,见杨聪明伶俐,殷勤做事,诚恳为人,且爱拳术,与陈德瑚商议后,收其为徒。露禅用功练拳,常常深夜苦练,因乏时在长凳上打盹休息。因长凳窄,一不小心便摔掉下来。他醒后继续演练,如此七年之久,终于练成,遂拜别恩师与掌柜,离陈家沟回乡。

他回到河北永年县后,经别人推荐,到北平教授拳术,打败无数名家高手,名声大震,被请入清廷皇宫与王府中授拳。由于所学者皆为贵族子弟,金枝玉叶,不适合大体力运动,随使其动作简化,姿势柔和,不纵不跳。后经其三子健候修改为中架。再经其孙澄浦修改而成为现在流行的杨式太极拳。其特点是拳架舒展,动作柔和,绵里藏针,姿势顺达。

杨澄甫(1883-1936),在北平、上海、广州享有盛誉,著有《太极拳使用法》、《太极拳体用全书》等,是杨式太极拳一代著名宗师。

吴式太极拳:杨露禅在清王府教拳时,满族人全佑从其学拳,后又学于杨班候。全佑传其子鉴泉,后鉴泉从汉性吴,名吴鉴泉(1870-1942)。其拳架以柔化著称,推手守静不忘动,具有架式大小适中、柔和紧凑的特点。吴鉴泉曾在上海开办拳社,拳徒甚众,逐步形成现代流行的以柔化见长的吴式太极拳。

武式太极拳:武禹襄(1812-1880),河北永年人,初学于同乡杨露禅大架套路,后慕名至陈家沟,求陈长兴教拳。陈长兴介绍他向十五世陈清萍学拳,陈清萍的架小而紧凑合,加圈缠丝,是陈式太极拳小架套路的支流。武禹襄在杨式大架、陈式小架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现代的武式太极拳。后传其甥李亦畲(1832-1892),李再传郝为真(1849-1920),郝为真传其子月如、少如。月如以教拳为业,武式太极拳开始外传。其特点是动作轻灵、步法敏捷、紧凑缠绵。

孙式太极拳:孙禄堂(1860-1930),河北完县人。先学形意拳,精意理,兼习八卦。著有《形意拳学》、《拳意述真》等,在北平有“活猴”孙禄堂美称。他从郝为真学习太极拳,将形意、八卦、太极拳融为一体。形成现代的开合鼓荡架高步活、独具风格的孙式太极拳。

太极拳

【解释】

中国拳术之一,早期曾称为“长拳”、“棉拳”、“十三势”、“软手”。至清朝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6年),山西武术家王宗岳著《太极拳论》,才确定了太极拳的名称。“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词》,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一的意思。

天地之间,世界之上,万物与机缘,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树木花草,山岳楼台,看似静止,无不在渐渐老化。俗语说,只有“变”是不变的。太极拳就是要把种种变化,在拳演练出来。动静开合,刚柔快慢,上下左右,顺逆缠绕,忽隐忽现,虚虚实实,绵绵不断,周身一家,一动无有不动,显时气势充沛,隐时烟消云散,以意带力,到点融化于全身,做到劲断意不断,然后再轻轻启动,挥洒自如。一意一念,一举一动,随心所欲,都在自我控制之中,以达到养生防身的效果,这就是太极拳。

【起源】

关于太极拳的起源,众说纷纭,大致有唐朝(公元618~907年)许宣平、宋朝(公元960~1278年)张三峰、明朝(公元1368~1644年)张三丰、清朝(公元1644~1911年)陈王廷和王宗岳等几种不同的说法。但现在多数拳家亦以现传各式太极拳俊源出陈式太极拳之说为本。据中国武术史学家唐豪等考证:太极拳最早传习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姓家族中。陈氏太极拳的创编人是陈王廷,他是一位卓有创见的武术家。

【来源】

太极拳的来源有下列 3个方面:

①综合吸收了明代名家拳法。明代武术极为盛行,出现了很多名家、专著和新拳种,太极拳就是吸取了当时各家拳法之长,特别是戚继光的三十二势长拳而编成的。

②结合了古代导引、吐纳之术。太极拳讲究意念引导气沉丹田,讲究心静体松重在内壮,所以被称为“内功拳”之一。

③运用了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和中医经络学说。陈式太极拳要求按经络通路,螺旋缠绕,以意行气,通任督二脉,练带脉、冲脉。各式传统太极拳也皆以阴阳五行学说来概括和解释拳法中各种矛盾变化。

【基本方法】

太极拳以“棚、捋、挤、按、•瘛 •、肘、靠、进、退、顾、盼、定”等为基本方法。动作徐缓舒畅,要求练拳时正腰、收颚、直背、垂间,有飘然腾云之意境。清代拳师称“拳如大海,滔滔而不绝”。同时,太极拳还很重视练气,所谓“气”,就是修炼人体自身的精神力,这是太极拳作为内家功夫的特点之一。

【练拳要领】

①静心用意,呼吸自然,即练拳都要求思想安静集中,专心引导动作,呼吸平稳,深匀自然,不可勉强憋气;

②中正安舒,柔和缓慢,即身体保持舒松自然,不偏不倚,动作如行云流水,轻柔匀缓;

③动作弧形,圆活完整,即动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转换圆活不滞,同时以腰作轴,上下相随,周身组成一个整体;

④连贯协调,虚实分明,即动作要连绵不断,衔接和顺,处处分清虚实,重心保持稳定;

⑤轻灵沉着,刚柔相济,即每一动作都要轻灵沉着,不浮不僵,外柔内刚,发劲要完整,富有弹性,不可使用拙力。

太极拳对人体各部位姿式的要求如下:头——保持“虚领顶劲”,有上悬意念,不可歪斜摇摆,眼要自然平视,嘴要轻闭,舌抵上颚;颈——自然竖直,转动灵活,不可紧张;肩——平正松沉,不可上耸、前扣或后张;肘——自然弯曲沉坠,防止僵直或上扬;腕——下沉“塌腕”,劲力贯注,不可松软;胸——舒松微含,不可外挺或故意内缩;背——舒展伸拔,称为“拔背”,不可弓驼;腰——向下松沉,旋转灵活,不可前弓或后挺;脊——中正竖直,保持身型端正自然;臀——向内微敛,不可外突,称为“溜臀”、“敛臀”;胯——松正含缩,使劲力贯注下肢,不可歪扭、前挺;腿——稳健扎实,弯曲合度,转旋轻灵,移动平稳,膝部松活自然,脚掌虚实分清。

打太极拳要求松静自然,这使大脑皮层一部分进入保护性抑制状态而得到休息。同时,打拳可以活跃情绪,对大脑起调节作用,而且打得越是熟练,越要“先在心,后在身”,专心于引导动作。这样长期坚持,会使大脑功能得到恢复和改善,消除由神经系统紊乱引起的各种慢性病。太极拳要求“气沉丹田”,有意地运用腹式呼吸,加大呼吸深度,因而有利于改善呼吸机能和血液循环。通过轻松柔和的运动,可以使年老体弱的人经络舒畅,新陈代谢旺盛,体质、机能得到增强。太极拳近百年来所以在国内外逐渐得到推广,就是因为它具有防病治病的功用,对神经衰弱、心脏病、高血压、肺结核、气管炎、溃疡病等多种慢性病都有一定预防和治疗作用。病情严重的患者,要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锻炼。

太极拳在技击上别具一格,特点鲜明。它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为此,太极拳特别讲究“听劲”,即要准确地感觉判断对方来势,以作出反应。当对方未发动前,自己不要冒进,可先以招法诱发对方,试其虚实,术语称为“引手”。一旦对方发动,自己要迅速抢在前面,“彼未动,己先动”,“后发先至”,将对手引进,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转移对方力量,乘虚而入,全力还击。太极拳的这种技击原则,体现在推手训练和套路动作要领中,不仅可以训练人的反应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体素质,而且在攻防格斗训练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流派】

目前,太极拳有陈式、杨式、孙式、吴式、武式五种流派。明末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的老拳师陈王庭初创太极拳,世代相传。河北永年人杨露禅从学于陈家沟陈长兴,并与其子杨健侯、其孙杨澄甫等人在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发展了“杨式太极拳”。清末河北永年人武禹襄在杨露禅从陈家沟返乡后,深爱其术,从学杨于陈式老架太极拳,后又从陈清平学赵堡架,经过修改,创造了“武式太极拳”。河北完县人孙禄堂,从师李魁垣学形意拳,继而学于李魁垣的师傅郭云深,又从师于程廷华学八卦掌。后又从师郝为真学太极拳,之后参合八卦、形意、太极三家拳术的精义,融合一体而创“孙式太极拳”。

随着历史的发展,武术逐渐从战场搏杀转为体育健身,太极拳正是如此。100多年前,太极拳家在《十三势行功歌》中就有“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的提法。太极拳经过长期流传,演变出许多流派,其中流传较广或特点较显著的有以下5派。

陈式太极拳 又分老架和新架两种,老架是清初陈王廷所创,原有 5个套路,又名十三势,另有长拳一百单八势 1套,炮捶1套。从陈王廷起,经过300多年的传习,积累了不少经验,对原有拳套不断加工提炼,终于形成了近代所流传的陈式太极拳第 1路和第2路拳套(图1)。这两套拳动作都是经过精心编排的,其速度和强度不同,身法、运动量和难度也不尽相同,但都符合循序渐进和刚柔相济的原则。陈式第 1路拳套现有83式,主要特点如下:①缠丝劲明显,要求处处留心源动腰脊,用意贯劲于四梢(即两手和两足尖),动作呈弧形螺旋,缠绕圆转并要做到“一动内外俱动”;②刚柔相济,柔中寓刚,亦即能打出一种似刚非刚,似柔非柔、沉重而又灵活的内劲;③动作要和呼吸运气相结合,不仅做到“气沉丹田”,而且在练动作的同时进行“丹田内转”,有时也可在呼气时发声(如呵、哂、嘘、吹),以加大劲力;④快慢相间,亦即在动作转换处要快,一般行拳时要慢;⑤拳路架子可分高中低 3种,体弱有病者可以练高架子,青壮年体健者则可练低架子。陈式第2路拳套原名炮捶,现有71式,主要特点如下:①震脚发劲的动作更多;②动作比第1路快、刚,爆发力强;③“窜蹦跳跃,闪展腾挪”的动作较多,气势雄壮。第 2路只适于青壮年练,流传不广。陈式新架套路也有两种,一种是陈有本(陈家沟拳师)编创的,顺序与老架同,架式较老架小,转圈也较老架小,去掉了原有的某些较难的动作,陈家沟村人称之为“小圈拳”,把老架称为“大圈拳”。这种拳后来又传至陈鑫,他著有《陈氏太极拳图说》,阐发陈氏历代积累的练拳经验。新架另一种套路是由陈有本的弟子陈青萍创编的,特点是小巧紧凑,动作缓慢,练会后逐渐加圈,以至极为复杂。因为是在河南温县赵堡镇首先传开的,故人们称为“赵堡架”。陈式太极拳是古老的拳种,其他流派的太极拳(如杨式、吴式、武式、孙式)都是在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杨式太极拳 河北永年人杨露禅(1800 ~ 1873),幼时在河南温县陈家沟陈姓家为雇工,学习太极拳,壮年返里传习太极拳,因他能避开并制服强硬之力,当时人称他的拳为“沾绵拳”、“软拳”、“化拳”。杨露禅去北京教拳,清朝的王公贵族多向他学习。他武技高超,当时人称“杨无敌”。后来,杨露禅为了适应一般练拳人的需要,逐渐删改原有发劲、纵跳、震足和难度较高的动作,并由其子修订为中架子,又经其孙杨澄甫一再修订,遂定型为杨式大架子,由于练法平正简易,故成为现代最为流行的杨式太极拳(图2)。杨氏祖孙 3代,在北京负有盛名。1928年后,杨澄甫到南京、上海、杭州、广州、汉口等地授徒,其拳式遂流传于全国各大城市。杨式大架子的特点是舒展简洁,动作和顺,刚柔内含,轻沉自然,锻炼步骤由松入柔,积柔成刚,刚柔相济,能自然地表现出气派大,形象美的独特风格。其架式也有高、中、低之分。可以按照学拳者不同年龄、性别、体力条件和不同的要求适当调整运动量。因之,它既适用于疗病保健,又适用于体力较好者用来增强体质,提高技术。1957年根据杨式太极拳整理成《太极拳运动》(88式),1963年又出版了《杨式太极拳》一书。

吴式太极拳 满族人全佑,清末河北大兴人,初从杨露禅学太极拳大架子,后来拜杨露禅次子为师学小架子,以善于柔化著名(图3)。其子始从汉族改姓吴,名鉴泉。吴鉴泉继承和传授的拳式连绵不断,不纵不跳,适应性较广泛。由于吴氏对拳式有所修改,后人就称之为吴式小架子。成为现代流传较广的吴式太极拳。

吴鉴泉在北京、上海传拳较久,他打拳式正招圆,舒松自然,虽架式小巧,但有大架功底,由开展而紧凑,在紧凑中自具舒展,推手时端正严密,细腻熨贴。1958年曾出版《吴式太极拳》一书。

武式太极拳 清末河北永年人武禹襄,从杨露禅学太极拳,得其大概,后又学新架太极拳,并在舞阳县得《太极拳谱》,于是以练拳心得归纳锻炼要领为《身法十要》。武式太极拳特点为身法谨严,姿势紧凑,动作舒缓,步法严格,虚实分明,胸部、腹部的进退旋转始终保持中正,用动作的虚实转换和“内气潜转”来支配外形,左右手各管半个身体,出手不过足尖(图4)。武式太极拳于民国初年传入北京,后又传入南京、上海。1963年曾出版《武式太极拳》一书。

孙式太极拳 清末河北完县人孙禄堂,酷爱武术,先学形意拳,后学八卦掌,勤学苦练,功夫深厚,民国初年始学太极拳,参合各家之长,融会贯通,遂创孙式太极拳,并著有《太极拳学》。孙式太极拳的特点是进退相随,舒展圆活,动作灵敏,转变方向时多以开合相接,故又称“开合活步太极拳”(图5)。1957年曾出版《孙式太极拳》一书。

上述 5式太极拳的风格、姿势虽不相同,但套路结构和动作顺序基本一致,练拳目的皆为健身治病。5式太极拳除拳套外,又各有推手和器械套路练法,如太极剑、太极刀等。

【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太极拳发展很快,打太极拳的人遍及全国。当前,仅北京市公园、街头和体育场就设有太极拳辅导站数百处,吸引了大批爱好者。卫生、教育、体育各部门都把太极拳列为重要项目来开展,出版了上百万册的太极拳书籍、挂图。太极拳在国外,也受到普遍欢迎。欧美、东南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都有太极拳活动。据不完全统计,仅美国就已有30多种太极拳书籍出版,许多国家成立了太极拳协会等团体,积极与中国进行交流活动。太极拳作为中国特有的民族体育项目,已经引起很多国际朋友的兴趣和爱好。

太极拳是我国的国粹,它综合了各家拳法之长,结合导引吐纳,采用腹式呼吸,能在练拳时汗流浃背而不气喘,动作畅通气血。它也融合了以阴阳为基础的经络学说,成为内外双修,身心并练,将意识、呼吸、动作三者结合为一的内功拳法。动作以松柔入手,练劲养气,可缓可快,柔中寓刚,刚中有柔。陈式太极拳以缠丝劲为灵,杨式太极拳则以抽丝劲为主,皆以内劲为统驭,形成刚柔相济,内外相合,上下相通,形意结合,阴阳互交。陈式太极拳由明末河南温县陈家沟陈王庭所创。后来经过杨露蝉、全佑、吴鉴泉、孙禄堂、武禹襄 等各路名师发展,自成流派,又派生出杨式、吴式、孙式、武式等等各式太极拳。

太极拳适合任何年龄、性别、体型的人练习。经常练习太极拳,对於身心健康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一种简单而又高深的运动,练气、蓄劲、健身、养生、防身、修身,一辈子受益无穷。

1988年,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组织有关专家,按竞赛要求,将陈式、杨式、吴式、孙式编制成规范的“四式太极拳竞赛套路”。

2000年5月,中国武协启动太极拳健康月活动,决定将每年的5月定为太极拳月。

2000年7月,在国际武联执委会支持中国的5月太极拳月活动,并将5月定为世界太极拳月。

五式太极拳简介

当今最流行的陈式、杨式、吴式、孙式和武式太极拳,其特点风格也有所不同。目前,以陈式和杨式太极拳流传较广。

陈式突出特点是动作古朴,其中有发劲动作。

杨式太极拳的主要特点是架式舒展、绵缓柔和,给人一种气势不凡、大气磅礴感觉。

吴式太极拳是在杨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特点是在动作姿势上,身体上下成一线,更突出了柔和。

武式太极拳的主要特点是从技击的要求出发,左手只管左边防护,右手仅管右边攻防;同时强调内气的潜转与动作的起承转合。

孙式太极拳多用开合式,强调活步。

第五篇:王二平陈式五十六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教学

王二平陈式五十六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教学

体育频道 > 体育列表 > 武术

视频: 王二平陈式五十六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教学您还没有安装flash播放器,请点击这里安装67:25太极拳世界冠军,太极王子王二平教学陈式太...jmz100614,230544:01王二平陈式太极拳五十六式竞赛套路教学太极小小草24,703507:1156式陈式太极拳 王二平再回首200888200,0103305:52带字幕陈式56式太极拳 演练 王二平想飞的鱼zpy101,9691757:33陈式太极拳56式讲解贺铭轩163,1664667:08陈氏太极拳56式分解教程(上)凤阳凤祥洋子92,9801267:25陈氏太极拳 56式 王二平rowerluo244,9156008:04陈式太极拳教学精编十三烟水渺渺4,052222:0556式陈式太极拳教学力腿铁拳310,7854403:598岁女孩儿演练陈式太极拳56式 荣获金...太极君儿9,8701468:30陈氏太极拳基本功(完整)公安太极342,9266201:15李德印陈氏56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全套分解教...gaogao452120,205105:39陈式太极拳56式 丁杰太极散人295,2838708:38王道荃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56式-陈氏太极...太极养心斋19,3021451:19陈式太极拳56式-陈正雷之女陈娟lfq66778870,3132061:29陈氏太极拳56式分解教程(下)凤阳凤祥洋子37,454505:56霍东利老师表演的56式太极拳(超精彩)廖氏如晨145,9389706:55马畅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小虫卵卵143,79812047:44李德印陈式56式太极拳教学上集牛歌20,447005:12王玺雯 陈式太极拳56式_Mzg2MzY...阿玄小艺31,77824视频标签 查看更多

李德印太极拳套路王道荃霍东利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56式陈式太极拳五十六式太极拳教程太极教学太极教程

下载陈式太极拳比赛套路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陈式太极拳比赛套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段位制陈式太极拳六段套路及动作分解教学(汇编)

    段位制陈式太极拳六段套路及动作分解教学 1:金钢起势 17:单鞭 2:单鞭 18:懒扎衣 3:穿心肘 19:劈身捶 4:右野马分鬃 20:护心拳 5:背折靠 21:退步懒扎衣 6:开合穿掌 22:进步肘底捶 7:下......

    陈式太极拳历代传人简介

    陈式太极拳历代传人简介 陈氏太极拳创始人--陈王廷 陈王廷(1600—1680),字奏庭,太极拳创始人。自明洪武初年,陈姓由山西洪洞县迁至常阳村(即今陈家沟)时算起,为陈家沟陈氏第九世。......

    学习陈式太极拳需要懂得九条理论

    学习陈式太极拳需要懂得九条理论 一、三节的规矩①上节(头→颈)头是人的司令部,控制着全身的一举一动。在太极拳中,头部要保持自然直立,不可歪斜。颈部肌肉要保持松弛、下垂的状......

    关于陈式太极拳呼吸问题的感悟

    关于陈式太极拳呼吸问题的感悟 (2012-03-07 10:47:04) 转载标签:陈式太极拳 呼吸 鼓荡 内劲 杂谈 ▼ 分类: 太极文化-杂谈 近一段时间自己在新浪微博上发表了一些关于陈式太......

    陈式太极拳协会成立仪式串词

    陈式太极拳协会成立仪式串词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拳友,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激动和喜悦的心情,在这里隆重集会,热烈庆祝垫江县陈式太极拳协会成立,我代表......

    陈式太极拳小架学练细节回顾

    陈式太极拳小架学练细节回顾 李建设老师赐教 一、预备式 两脚分开与肩宽并平行站立,全身放松,两臂自然下垂,两手轻帖大腿,腿微曲,肩微扣,中正安舒,眼平视。 预备式非常重要,但往往被......

    学练陈式太极拳需注意的几个要点

    学练陈式太极拳需注意的几个要点 编者按:本文作者(倪祥章)系中国武术七段,上海市老体协武术委员会教练,上海市陈式太极拳协会副会长。有多年陈式太极拳的比赛和教学经验,其所教学......

    陈式太极拳研究会2010年度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新疆陈式太极拳研究会2010年度工作总结 2010年是新疆陈式太极拳研究会取得长足进步和丰硕成果的一年。一年来,研究会在自治区武术管理中心、自治区武术协会及领导的正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