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大推荐制资料
推荐学生上北大理由五花八门
2009-11-29 09:57 来源:华龙网―重庆晚报 共 0 条评论 关键字:海门中学,推荐理由,自主学习能力
39所获得校长实名推荐资格的学校中,绝大多数已经公布推荐名单,而且北京大学已经开始对这六十几名的推荐生进行初审。邵林博有多项科技小发明,在参加一次竞赛论文答辩时,一名中科院院士曾写信到学军中学,称赞他“资质不错,很难得。
39所获得校长实名推荐资格的学校中,绝大多数已经公布推荐名单,而且北京大学已经开始对这六十几名的推荐生进行初审。不过,在各中学网站上找到了推荐北大人选的公示,其中列举的推荐理由五花八门。
文科生里他理科最好,理科生里他文科最好
匡超,南京示范大学附中学生,在北大公布推荐学校名单后两天,匡超就成为南师附中校长王占宝的推荐对象,也成为实名推荐学校中获推荐的第一名。匡超是年级第一,班长,多次在省物理数学竞赛中获奖,学校对他的评价是文科生里理科最好,理科生里文科最好对此,匡超自己认为这确是他的一个现状,可以说是优点,也可以说是一个缺点,他在专业未来方面很矛盾、很矛盾。
14岁女生“作文篇篇都是满分”
洪欣格,无锡天一中学只有14岁的小女生,是推荐名单中年龄最小的,她被校方称赞为自主学习能力非常突出,作文篇篇都是满文作文,她还高分通过了雅思、托管、SAT等考试。洪欣格对自己参加面试还是很有信心的,不过她也知道,加分后她也要有一定的高考成绩才能进入北大。洪欣格说,她进入北大之后可能会出国念研究生,或者在北大念研究生,她个人认为这两个选择差异不会太大,再之后她就可能自己出去创业。
中科院院士称赞他“资质不错”
邵林博,杭州市少年科学院的院长,奥运火炬传递手。在进入北大推荐名单之前,就读杭州学军中学的邵林博就已经是媒体关注的人物了。
邵林博有多项科技小发明,在参加一次竞赛论文答辩时,一名中科院院士曾写信到学军中学,称赞他“资质不错,很难得。”
柔情侠女出版12万字武侠小说
海门中学的朱臻慧此次也进入了推荐名单,根据媒体报道,朱臻慧不仅外表俊美俏丽,还是全校理科生中的顶尖高手,她出版了12万字的武侠小说《在江湖》,目前她正创作续集。此外,朱臻慧还曾经为一个“爱”字即兴精彩演讲20分钟。
成绩很重要,特长是蹊径
从推荐名单看,不少学生的推荐理由都另辟蹊径,加了一些闪光点,例如个性娴静、养殖花木,对F1很感兴趣,偶像是舒马赫等等。但是被推荐的学生,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学习成绩优异,有特长。学习成绩大多是年级前三名,3/4以上的学生担任学生干部,七成以上的学生有音乐、美术、英语等特长,而约有六成的理科生获得过全国性的物理数学等竞赛的奖项。
而从整体上看,女生略多于男生,理科生略多于文科生。按照计划,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将组织专家审核推荐学生申请资料,确定初审名单,并报上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11月30号公示。央视
校长推荐制为何选不出偏才
校长推荐制为何选不出偏才
www.xiexiebang.com 2009年11月29日 作者:刘畅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刘畅
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学校长实名推荐上北大”的消息一经传出,立即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此后关于此事的任何一点进展,都被放在媒体的聚光镜下。某种程度上,“推荐什么样的学生”已演变成“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的社会命题。此次推荐考验着各方的智慧、胆识,也给人更多的思考空间。
有网友追问:“如果韩寒还在读高三,他会在推荐之列吗?”当年,韩寒在中学时代就以小说《三重门》震动文坛,被誉为“天才少年”。而在应试教育标准之下,韩寒又是学习成绩并不优秀的“另类少年”。从目前各地校长推荐的进展来看,韩寒恐怕还是无缘北大。部分具有推荐资格的校长表示,他们只敢推荐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还有的校长表示,绝对不敢推荐偏才、怪才。照此,韩寒无疑属于偏才、怪才之列。而中学时数学才考16分的钱钟书,恐怕更是令今天校长们望而却步的偏才了。
回顾推荐的整个过程,偏才、怪才没在推荐之列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缺乏偏才、怪才的评价标准。怎样的人能算得上偏才、怪才?在众口难调、难以名状的情况下,一旦偏才、怪才被推荐,可能将招致严重的公正性质疑;二是部分学校担心浪费推荐名额。被推荐者终究还要接受高考的检验,如果“偏”得厉害,很可能会出现北大降30分后,也不能被录取的情形,中学校长不愿冒此风险;三是面对巨大的舆论压力,谁也不愿意第一个“吃螃蟹”;四是偏才、怪才也是很难找的,像韩寒这样的偏才可能“十年一遇”,像钱钟书这样的偏才可能“百年一遇”,并不是每个校长手里都捏着一大把偏才。
选不出偏才、怪才,“校长实名推荐上北大”的试验就失败了吗?笔者认为,推荐制至少给了韩寒、钱钟书这样的偏才上大学的可能。推荐制本身就是一种改变应试教育现状的积极尝试,不管稚嫩与否、成熟也罢,非议也好、赞成多寡,都应该加以鼓励。要学会在质疑声中推进改革,要以大胆的创新精神直面教育沉疴,只有在中学、大学一以贯之地鼓励特长、个性、创新,教育才能真正给国家发展、科技进步带来希望,进而带来推动我们时代持续前进的不竭动力。
透视北大实名推荐制
2009-11-29 08:55 作者:栗占勇 共 0 条评论 关键字:北大,实名,学生压力
记者发现,“中学校长实名推荐”有可能成为北京大学影响重点高中的法宝,将进一步影响中学教育的均衡发展。北京大学作为百年名校,对全国各地的高分考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这是北大实施“中学校长实名推荐”而各地中学竞相申请的基础。
核心提示:
一方是赫赫有名的北京大学,一方是全国39所名牌中学。这些中学的校长只要实名推荐,高中生就能直通北大的面试考场、降低分数线30分录取,在莘莘学子向北大拼搏的道路上,这些学生可以一跃跳到北大的校门口。
近期,北京大学推出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成为社会热点,在社会各界的争议中一步步实施。最初,中学校长能否公正推荐、应推荐什么样的学生,成为备受热议的话题。随后的具体操作显示:绝大多数中学仍以分数论英雄,并没有钱钟书、吴晗那样严重偏科的学生,实名推荐制度遭遇尴尬。紧接着,包括北京大学的老师在内,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北京大学推出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是以高考改革的名义抢生源。
记者发现,“中学校长实名推荐”有可能成为北京大学影响重点高中的法宝,将进一步影响中学教育的均衡发展。
1北大实名推荐制遭遇尴尬
北师大二附中的王娜同学无疑是2010年高考的幸运儿。距离高考时间还有半年多、同学们还在为高考日夜拼搏的时候,她所在的中学获得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的资格,而她成为校长实名推荐的学生。这意味着,她可以直接参加北大的面试,如果没有问题,她可以获得北大分数线降低30分录取。对于高考分数一分压倒一批的现实来讲,她可谓一跃跳到北京大学的校门口。
今年,北京大学推出“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全国39所中学的校长获得推荐资格。对于被推荐的学生报名资料,北大将安排专家进行审核,合格者将免于笔试而直接面试,面试合格者在高考录取时将享受北京大学一批次录取线下降30分录取的政策。
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中学校长能否公平推荐?应推荐什么样的学生?这些问题随后受到媒体的追问。
《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实施方案及流程》中称,这一新政的目的是“为不同类型优秀学生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据报道,获得实名推荐资格的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认为,值得推荐的学生应该是可能成为像钱钟书、吴晗这样在某些方面表现出过人才华的特殊人才,而不是一般意义上“均衡”发展的优等生。因为在他看来,“校长实名推荐”并非名牌大学为了争抢优质生源想出的新花招,而是对现有录取制度的探索和补充。
争议声中,39所中学的校长开始实名推荐,面对媒体、公众和众多考生、考生家长的监督,校长们推荐时表现出极端的慎重。绝大多数中学校长推荐时仍以分数论英雄,不敢推荐偏才、怪才。
南京师大附中推荐的学生是匡超,该中学一名领导称,“推荐匡超上北大是最没有争议的,他三年前进校的成绩是全校第一,现在还是全校第一。”武汉二中推荐的学生是宋轶凡,宋的学科成绩均衡,总分基本上都是年级第一名。
有人质疑掌握实名推荐权力的中学校长,为何不推荐偏才、怪才,而推荐门门优秀的高分学生。有的中学校长解释称,推荐学生压力太大,不敢荐偏才、怪才。而有教育界人士发现,“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并不是为偏才、怪才而设立的,北大只是低于分数线30分录取,这对于钱钟书、吴晗那样的人才也难以考入。
2以改革之名抢生源?
北大推出“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声称“为不同类型优秀学生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而有关人士发现,这一说辞可能只是北大推出新政的一个旗号――― 抢生源。
11月24日,羊城晚报发表文章《校长推荐制疑似提前“掐尖”》,其中写道,目下不少省市校长推荐人选相继出炉,几乎均为全校成绩最优者。有论者据此诟病:所谓的校长实名推荐制并非为“不拘一格降人才”而来,其真正目的是东家――― 北京大学用一纸诚信协议提前将重点省市“状元苗子”收入囊中,在与其他学校的生源竞赛中提前“抢跑”罢了。
11月25日,有媒体报道,北大教师称校长实名推荐意在争夺生源。11月27日,《北京大学老师承认校长推荐制系为抢夺优生资源》的文章称,校长推荐制最后选拔出的学生仍然向分数看齐。这次事件的结果将是,北大收获的仍是传统“优等生”,这仅仅意味着北大比清华、港大在抢生源上早走了一步。
据报道,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是应对清华“五校联考”的“制胜奇招”。就在北大推出“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前不久,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5所著名高校招生部门刚刚决定,在2010年实行“五校联考”。通用测试部分,由这5所大学共同出题,高校特色测试和面试由各校自主决定,通过者,高考录取中享受该校30分的优惠。这一轮考试里,每个学生可以选择两所学校。
北大一位老师透露,北大如此迅速地出台“校长实名推荐制”,绝不仅仅是对自主招生政策进行探索,“像北大、清华、复旦这些名校,生源争夺由来已久,为了减少„五校联考‟可能对北大造成的生源影响,北大也马上公布了„中学校长推荐制‟。”有人说,这是北京大学之所以短时间推出“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原因,有人甚至称,这是一种阴谋。对于媒体这样的报道,北京大学官方并没有出面进行解释。
北大在中国具有特殊的位置。它不仅仅是一所培养高等人才的学府,还在中国的政治界具有非凡的地位。北大的一举一动,广为媒体和公众注意。
3北大影响重点高中的法宝?
每年高考分数公布后,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等名校的生源争夺战异常激烈,成为一种公开的秘密。一个高校能接收多少高考状元,也成为人们谈论此高校的话题。面对高考状元、高分考生,北大、清华这样的名牌大学施出各种招术,明争暗抢。他们争夺高分生源的一个办法是,利用高中给学生施加影响。
记者发现,“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不仅仅是争抢几名实名推荐的学生,而有更潜在的影响。这一新政可能成为北大影响重点高中的法宝,使北大在争夺生源上更加主动。
北京大学作为百年名校,对全国各地的高分考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这是北大实施“中学校长实名推荐”而各地中学竞相申请的基础。中学申请“中学校长实名推荐”资格,而能否被批准,掌握在北京大学的手里。对于什么样的学校有实名推荐资格,什么样的学校没有,北大并没有公布可操作的严格的标准。
在这种情况下,北京大学在每年高考分数公布后争夺高分学生(尤其是争夺高考状元)时,可以给中学施加更大的影响,而中学对高分学生(包括高考状元在内)的大学填报有着重要影响。
从总体上来讲,获得实名推荐资格的中学都是名牌中学。反过来,这种实名推荐资格将影响中学的招生。更多的优秀初中毕业生想方设法进入具有实名推荐资格的学校,具有实名推荐资格的中学可以接纳更优秀的学生,这对于中学来讲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有教育专家指出,北大利用自己的名牌高校声誉,与名牌中学形成一种利益共同体,试图打造中国的精英教育。而中国的一个现实是,名牌高校、名牌中学已经拥有太多的教育资源,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可能更加助长教育失衡,助长本来已严重的择校风,而无助于中国中等教育的均衡发展。
4实名推荐制的未来
在公众和媒体的关注下,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回归到到高校招生的本来面目。
从现实来讲,“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未来之路有3条。第一条道路是坚持下去,北京大学每年接受中学校长的实名推荐,按现在的程序执行下去。这种制度虽然有“抢生源”之嫌,但从现在的情形来看,单纯地抢生源并不是一件违法违规的事情。即使是为了抢生源,它也可能在相对公平的条件下实施下去。现在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显示,北大可能不会招收到怪才、偏才,但也不会招收到综合素质特别低的学生,因为其中有北大组织的专家面试,又有高考分数的保证。
同时,有专家质疑,这一制度极容易引起权力寻租,北大在审查中学的实名推荐资格时,由于没有严格的标准,容易产生权力寻租、腐败问题;中学校长在实名推荐学生时,也由于没有可操作的公开标准,同样容易产生权力寻租。从这个角度上讲,制度必须完善,程序必须公正,这是实名推荐制存在下去的根基。
可喜的是,各名牌高中陆续推荐出的学生,各界并无太大质疑,实在是因为校长们推荐的这些学生,在各方面确实优秀,得到推荐的殊荣,可谓名至实归。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新时期恢复高考以后,中国高考制度为选拔人才、培养人才发挥重要作用,对中国的快速发展功不可没。但是,近几年来,高考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有的人认为,高考导致应试教育膨胀,导致人才的高分低能,难以选拔、培养创造性人才。
但是,中国统一高考制度如果改革,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去改?改革的方向是什么?直到现在,中国教育界尚没有统一的说法。有的人认为,不能完全推翻现在制度而马上推行一种全新的模式,高考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必须提前谋划好每个可能的细节,对于大的改革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北大、清华等高校的自主招生改革、保送生制度备受媒体关注。有人称,中国在进行一种渐进式的高考改革,为“一考定终身”式的高考突围。从现实来讲,中国人口众多,更多的人还是要通过高考走入大学校门。教育部在此前的新闻发布会上虽然明确表示支持北大的实名推荐,但是同时表示高考在中国短时期内不会取消。
目前,北大将于今日对推荐生进行初审,并于下周一公示初审合格学生名单。推荐生若经过初审,将可免笔试直接参加自主招生面试。据北大此前公布的“流程详解”介绍,面试话题涉及课本知识、生活常识、新闻时事等多个方面。大部分试题都是开放性的,考生不用死板应答。
魏晋时期,官吏选拔依赖“九品中正制”,有名望的人组成一个班子给官员打分;而今,掌握各省优势教育资源的高中校长,也可以向中国最高学府举荐学生。在高考改革中,北大的实名推荐制无疑将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实名推荐制在高考改革历史上会起什么作用?可以稍等数年,看看这些跨过高考独木桥的学子在北大的表现是生龙活虎还是泯然众人,就知道了
第二篇:北大校长实名推荐制
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
日前,北京大学招办正式公布了获得2010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中学以及校长姓名,在这13个试点省份中包括北京、天津和重庆三个直辖市,其余10个省份获得推荐资质的中学也多集中在省会城市。(11月17日《新京报》)
时评:谨防校长手中的推荐权集体沦丧http://www.xiexiebang.com
2009年11月27日 15:29
红网
近日天北京大学发布公示:全国共39所中学具有北京大学2010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资质。11月19日《扬子晚报》报道,南师附中王占宝校长要举荐给北大的学生叫匡超!目前正在接受“公示”。成为江苏校长实名推荐上北大“第一人”。
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一直备受争议,全国39所中学校长成为首批吃螃蟹者。仅仅两天后江苏产生了校长实名推荐上北大“第一人”。公众不仅对制度本身,更是对由此造成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提出种种顾虑和担心。比如如何确保中学校长实名推荐的公正、公平。公众甚至担心一些校长利用推荐权进行不正当交易以谋取私利。
从39位获资质校长名单的公布到江苏推荐上北大“第一人”的产生,笔者觉得,先前公众的一些担心多余了。一些校长纷纷表态,他们将慎重行使推荐权。我也相信,在舆论的旋涡中,这39位校长不大可能拿自己的声誉和前途作人情,校长会极其慎重的行使这一推荐权。江苏校长实名推荐上北大“第一人”匡超同学也是众多荣誉载身:高一时就获得南京市英语电视口语大赛一等奖;08、09年都拿到省物理竞赛一等奖,今年获得了保送资格;08年省数学竞赛三等奖、09年又拿了二等奖!这样的儿女可谓实至名归无可争议。
笔者倒是担心,为了平息各方猜疑,避免不必要的争议,所谓“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到头来仅仅是一种形式,根本不是校长实际意义上推荐的结果。此前南师附中校长王占宝表示,向北大推荐的名单,校长只是个代表,但并不是校长一个人说了算,而是学校领导集体研究的结果。江苏省启东中学校长王生接受记者采访时同样表示,他不会滥用这个权力,而是采用公开透明的三轮“海选”方式产生。
其实获得“中学校长实名推荐”资质的39所中学,都是各地著名的中学,也是每年高考北大清华等名校的主要生源母校,相对于这些学校中有的一届可以有10多位毕业生考取北大清华,这1个名额的推荐权,实在有限。如果全国这39所中学校长都有同样想法,因顾及太多也实行集体协商制,将本来具备进步意义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衍化成毫无新意的“集体协商”和“名校保送”。则与北大的试点初衷相背,也是推荐制试点的最大败笔。
“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最大意义就在于,靠校长的独特眼光来“发现”,用校长的学术声誉为“担保”,开创了著名高校录取的新模式。笔者希望,获得北京大学2010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资质的39位校长,独立的、慎重的、负责的行驶自己名义下的推荐权,而不是将名单拿到桌面上由集体研究决定,否则很可能造成手中的“推荐权”集体沦丧。
2高校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应慎行
我国的高考制度如果算上科举制,可谓是岁月淹远,更是积弊重重,古往今来上千年,从未绝迹,而今尤甚,且为祸非浅,长期为国人所诟病。近十数年来,要求高考改革的呼声不绝于耳。
对古时候的高考作弊,我们知之甚少,只能从一些书籍以及电视剧中窥知一二,但是,现代的高考弊端,许多有识且有心之士已作了比较详尽的归纳,大致有
1、高考一卷定终身;
2、高考不能体现学生能力;
3、高考湮灭新课程改革的成果;
4、高考制约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5、高考增加了学生、教师的负担;
6、高考进行文理分科,学生知识面狭窄,综合能力差„„这么几条。这些弊端,也确为众多十年寒窗苦读书的学子因此不能高第,以及本身就厌恶高考的人深恶痛绝。
为了消除这些积弊,做到高考的公开、公平、公正、透明,许多希望能够把普天之下具有真才实学的学子统统网罗于自己门下的名校也是费尽了心机,近几年,已经有许多高校相继推出了“自主招生”的制度,且据说实施以来,还是颇见成效的。
不过,要说在高考改革的问题上,最有魄力的还得数北京大学,11月8日晚,他们正式对外公布了此前流传甚久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实施方案。自2010年起,凡浙江、北京、天津、重庆、黑龙江、吉林、江苏、河南、湖南、湖北、广东、陕西、新疆等13个省市获得北大“实名推荐”资质的中学校长,可按分配名额推荐优秀学生。使校长及知名人士的推荐信便可获得一流大学的招生面试资格一说,从此不再是纸上谈兵。
但是,自“校长推荐制”流传以来,就备受争议,此次正式实行,会是一剂“选才良方”还是一张“腐败温床”,赋予校长决定一些学生命运的权力,对教育会起到怎样的积极作用,又会带来怎样的问题„„这些可能更容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3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别苦了农村孩子
日前,北京大学招办正式公布了获得2010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中学以及校长姓名,在这13个试点省份中包括北京、天津和重庆三个直辖市,其余10个省份获得推荐资质的中学也多集中在省会城市。(11月17日《新京报》)
北大推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拿出相当一部分名额录取新生的做法,受到了国家教育部的肯定。但是,主要集中在师资力量强、教学环境优越的省会重点中学,而这些中学里的学生几乎全部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因此这一推荐等于苦了农村孩子,显然是不公平的。
农村中学虽然在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上远远不及省会中学,但这并不会影响到这些学校就没有品学兼优的超常特长生,越是条件艰苦的地方,往往越会孕育出为中华崛起励志图强的好苗子,他们的成长更应当值得我们的名校关注,尤其是那些身处劣境的农村娃,更应该得到扶助和关爱,我们在推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中,为什么竟将这些农村娃给忘了呢?
“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既然是试点,目的是要对多年的应试教育死读书发起挑战,把选拔优秀苗子的权力交给中学校长,为什么就不能兼顾到农村中学呢?把进名校的推荐权交给省会城市中学的校长,必然会伤及广大农村娃的利益。农村娃为什么就享受不到城里孩子同样被推荐进名校的阳光雨露呢?将首批“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学校主要圈定在省会城市中学,确实引起了众人的丝丝忧虑。是农村娃达不到品学兼优进名校的条件吗?显然不是。北大校长周其凤在北京论坛(2009)举办期间接受采访时曾表示,素质要全面考量,一个所谓的高考状元的素质不一定比一个农村的孩子素质更高。既然农村孩子具有这种高素质,那我们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为什么还要将他们关在推荐的大门之外呢?
4.在公平和成本面前,北大“校长实名推荐制”能走多远
近日,北大试行的“校长实名推荐制”已成为热议话题,在现行的高考制度面前,北大此举“赢得”的关注,其实在情理之中。就目前而言,人们关注的中心无非有三个,一是校长能否做到公平,因为真正了解学生的不是校长,而是班主任与任课老师,但他们却无权推荐;二是校长能否排除权力因素,做到阳光操作;三是全国共有39所中学的校长获实名推荐资格,这对一些落选名校是否公平。
可以看出,人们关注的焦点都集中在北大此举能否做到公平上,很少顾及其它,对于一些对“校长实名推荐制”具体操作还不明确的公众来说,出现上述的担忧无可厚非。例如,“校长实名推荐制”是否就是校长一人说算的制度,应该还没有最后定论,可是人们却急于指责北大了,说校长一人说了算太危险。不过,笔者今天(11月18日)中午看央视新闻频道得知,杭州一间已经获得推荐权的中学校长说,他们学校推荐出来的学生并不是由校长一人说了算,而是组成一个相关的推荐小组,由学生、老师、家长组成,通过层层考察,综合评估,最后校长只是签名而已。这样一来,那些担忧校长不识英才的人就不必再担忧了。
不过,笔者又有了新的顾虑,不就是向北大推荐一名学生嘛,用得着如此折腾吗?如果北大“校长实名推荐制”需要经过如此折腾才推荐出一名学生,成本未免太高了。这与北大试行“校长实名推荐制”的良好初衷就显然是背道而驰的。
如果推荐一名学生不需要过多成本,可以由校长说了算,如果为了维护推荐的公平,不能单单由校长说了算,不妨向杭州这个中学学习,组成推荐小组,但是这个小组的运作却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这不是一个推荐制度抽愿意看到的事实。那么,在公平和成本面前,北大“校长实名推荐制”究竟能走多远?
其实,这反映出了一个北大必要面对的事实,那就是在中国教育这块有些扭曲的土地上,并不是国外的经验都能照搬的,如果不顾及中国的教育事实,中国的社会事实,匆匆出台一项水土不服的政策,结果也许早已揭晓了。正如武汉大学前校长刘道玉所言,北大近几年改革时用“乏善可陈”来形容,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不了了之,大力引进海外人才又造成丑闻。这次的“校长实名推荐制”同样面临诸多困难,也许走不了多远。
北大校长实名推荐制有点嫌贫爱富
北京大学8日晚正式对外公布了此前流传甚久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实施方案。凭知名人士的推荐信便可获得一流大学的招生面试资格,“从此不再是纸上谈兵”。按照此方案,部分地区中学校长的一纸推荐信一旦通过北大相关部门的审核,其推荐的学生便可以免考,直接进入面试阶段,合格者在高考录取时享受北京大学一批次录取线下降30分录取的政策。(据11月10日《东方今报》报道)
“校长实名推荐制”的适用对象,除“综合素质优秀”者,即“学科特长突出的高中毕业生”,也就是俗称的“偏才、怪才”,那么隐含的逻辑,也就应体现出“英雄不问出处”的风貌。
但是根据实施方案,招生不仅并非直面学生,除了看校长——当然其是否具备识才能力及公心也是一个问题;也还要看学校——“北大自主招生专家委员会根据中学的办学条件、生源质量等因素,对递交申请的中学进行评审。评审通过的中学获得参加北京大学‘实名推荐’的资质”——拿坊间话语来说,也就是一般非中学“名校”是给排斥在外的,并不是所有的“学科特长突出的高中毕业生”都能有望分上一杯羹。那么,这“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究竟是在招学生?还是在招学校呢?如此方案,能够说是合理、公平的吗?
我想起当年清华国学研究院的报考资格要求:一,大学毕业生;二,“各校教员或学术机关服务人员”;三,“各地自修之士,经史小学等具有根柢”——亦即具有同等学历者。——所以,录取者中既有毕业于北大的高才陆侃如先生、由北大研究院国学门转入的杜纲百先生等;又有只具小学学历、倚靠自学的王力先生、卫聚贤先生、罗根泽先生、裴学海先生等——当然后者以学历论是其中的最低端者;至于具中等学校学历者,也就更不必说了。清华国学院的存续时间只是短短四年,却铸就辉煌,以高成材率至今为人称道;除了名师的因素外,与招生选拔上的“不拘一格”——“只推真才”也有着莫大的关系!——试问如王力先生、卫聚贤先生、罗根泽先生、裴学海先生等,在当时又有何“县立中学出身”可言?“省立中学出身”可言呢?
年初中国科技大学前任校长、中科院院士朱清时先生曾抨击社会上的“惟名校”现象——“小学而要名校,中学而要名校„„一路名校‘分数驱动’把学生逼上快车道”,直言“当今社会的心态有些浮躁„„追求考高分的名校教育其实最不利于出人才。名校高分压力使很多优秀人才被扼杀!”,并哭笑不得于“自己明明是成都一所普通中学——成都十三中的毕业生,可当地的媒体却问也不问,想当然地认为他是成都最好的中学——成都七中的毕业生,并且让这一错误说法见诸报端。公众也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2月2日《中国青年报》报道);而今看来,北京大学不仅未能免俗,且还在对社会上的非理性“惟名校”之风起到着助推作用。
时评:打破校长推荐僵局关键在北大http://www.xiexiebang.com
2009年11月27日 15:28
红网
“非不能也,是不敢也!”南开中学校长宋璞个人也想推荐偏才,但因为受到诸多限制,他不得不采取以分数来作最后定夺,第一次搞这种实名推荐,感到压力非常大。外界对校长的猜忌,公众对学校的不信任,都让他感到难以按照自己个人的意见自主进行推荐。而巴蜀中学校长傅唯泉也表示想推荐偏才,但之所以没有,一是因为这届没有,二是唯考试分数“最能搁得平”。(11月22日《重庆晚报》)
随着被推荐学生的陆续出台,人们的期待逐渐落空,多少有些失望。无一例外的,几乎所有被推荐学生的成绩都是优秀的,而校长们的推荐程序虽然有所不同,但成绩都是其中最重要的标准。这等于是学生通过校长推荐后再考北大,和自己参加考试区别不大。今年的推荐倒像是走了个过场,这说明在一定程度上,推荐制陷入了僵局。
一旦学生愿意被推荐后,就必须承诺填报志愿时,一定要填报北京大学。因此有家长表示,校长实名推荐,并不能选出什么特别的人才,只不过是北大的一个提前掐尖计划而已。窃以为,事实应不至如此,北大没必要打着改革的名号来掐尖,同时也说明,至少有一部分人对于改革是半信半疑的。
也可以看出,校长们都很小心,也就是说在此事上,他们是有顾虑的,毕竟推荐要阳光化,就好的一面来说,这对于防止潜在的作弊、暗箱操作是积极有益的,但坏的一面也在于此,因为太过小心瞻前顾后,难免缩手缩脚明哲保身。作为改革的初始摸索阶段,这也属情理之中,但如果没有进一步的动力或力量,恐怕结果不容乐观,有泡汤的可能。
要想让改革能继续前行,打破校长们的顾虑就很有必要,而这又不能在校长身上下功夫,关键还是在于北大。
北大当然不能只招天才、偏才,但普遍意义上的人才,不管是通过高考还是自主招生,以北大的实力,是不难招揽的。因此改革的重点就应该放在怎样网罗因高考流失的人才上。
从此前北大公布的实施方案上可以看出,虽然有往这方面的努力,但方案中的描述是不足的,主要思路还停留在高考的选拔方式上。因此,要打破僵局,就要转换思路,将选拔偏才作为主要,宁可没有也不让校长们推荐普遍意义上的人才,这样被推荐学生可能会减少,但质量更有保障;再者,告诉人们只要偏才,可以打消人们的疑虑,相信北大改革的决心;另外也应改进方案,如放宽校长推荐资格,面向更广的范围,灵活使用降分优惠等等。以事实、制度和决心来赋予校长们大胆的力量。
这个僵局能否打破,改革能否前行,就要看北大以及北大们将会怎么做了,要大胆、要挺住!
第三篇:北大校长实名推举制
北京大学8日晚正式对外公布了此前流传甚久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实施方案。凭知名人士的推荐信便可获得一流大学的招生面试资格,从此不再是纸上谈兵。
自此,北大便成了众矢之的。一时间教育业界风起云涌,“教育公平、“有利尝试”众说纷纭,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度”究竟是怎么回事,凤凰网教育频道为您解析。
中新网12月1日电 昨天晚上6点,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公布了初审合格的2010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推荐学生名单。开始为期5天的公示。据统计,名单一共包括39所中学的90名学生。
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发布的公示称,北大招办安排了相关学科的专家组对推荐学生报名材料进行了审核。如公示对象存在相关问题,公众可通过书面方式向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反映。
武大前校长刘道玉痛批北大“校长实名推荐制”
称改革初衷无可厚非,但此举隐藏几大不公平,可以预见会失败
“北大进行改革,初衷无可厚非,但推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不可取,这是在出昏招,因为这种做法没有抓住高校改革与高考改革的本质问题。”昨日下午,著名教育家、武汉大学前校长刘道玉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痛批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
隐藏几大不公平
“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最大问题是隐藏着不公平,中国高校不公平现象本来就已很严重,北大此举一推行,将加剧教育不公平现象。”对于“北大招生新政”,刘道玉指出其症结所在。他还一一分析其隐藏的不公平。
首先,只有39所学校入围对其他学校来说不公平,他反问:“全国这么多中学,仅给39所学校校长推荐权,这对其他学校公平吗?再说这么多高中都集中在大中城市,对其他地方也不公平。”
其次,他认为对众多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不公平:“其他学校学生怎么办?难道这些学生就不优秀?”刘道玉还指出,校长实名推荐,“不直接、不科学、不权威”,因为真正了解学生的是班主任与任课老师,但他们却无权推荐,“是校长了解学生,还是老师了解学生?这是一种官本位思想的体现。当然,校长可能说会听取班主任的意见,但意见跟推荐是两回事。”刘道玉说。
“优秀学生可以降低30分,而一般学生却参加高考?”刘道玉认为这也不公平,“既然你是最优秀的学生,你还怕考试?高招录取时1分就可压一批人,降低30分是什么概念?” 照顾偏科生不能成为借口
“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也被许多人解读成偏科生的福音——一些偏科的学生将通过此种方式进入大学就读。不过刘道玉认为,这不能成为“校长推荐制”的借口,“我们要考虑偏科学生的特殊性,因为其中确实不乏一些杰出人才,比如吴晗被清华录取时,数学就得了0分。但是,通过降分录取不可取。”
对于偏科生,刘道玉认为应该通过特殊的办法来考核。“首先要有一个考试来衡量其是否偏科,其次要对其擅长的科目进行考试,证实他确实是杰出人才。”
强行推行肯定失败
对于北大此次的招生改革,刘道玉很不客气地指出,“如果北大明智的话,现在就应该戛然而止,如果一意孤行,肯定会失败。希望北大充分听取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意见,不要盲目推行一项根本不可能取得成功的改革。”
高中校长推荐学生上大学,在国外非常普遍,但不是某一个人或一个小圈子少数人的特权,而是教育名家与中学校长的一项基本权利。刘道玉认为,北大此举却有“特权化”现象倾向,“这里面有权钱交易、走后门等隐患。”
应要求完全自主招生
刘道玉还抨击了现行自主招生制度:“我一向反对少数几个人享受免试,因为优秀学生减分或免试,成绩平平的还参加高考,进一步加剧了教育不公平。”但他并非反对改革,而是反对“不公平的改革”。他认为高考改革势在必行,北大应要求完全自主招生:“如果有改革精神,就应该要求完全自主招生,或者联系几所高校,单独考试,自主录取。”
他谈及北大近几年改革时用“乏善可陈”来形容,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不了了之,大力引进海外人才又造成丑闻,“作为中国大学的‘大哥大’,北大应在教学改革、提高高校学术水平上起带头作用,但是很遗憾,至少现在还没有看到。”
刘道玉还说:“真正的教育改革要有卓识与胆识。卓识让人知道问题在哪,应该做什么;而胆识表现出来的则是迎难而上。北大这次改革就缺乏卓识。”
今日,首批北大推荐生名单将初审确定,下周一(30日)将在北大招生网上进行公示。昨日,记者了解到,北大已经承认,此举是应对清华五校联招,提前抢夺优生资源。
意在抢夺优生资源近日,北大一位老师透露,“中学校长推荐制”是为了应对清华“五校联考”的权宜之计。所以,前天教育部在例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也坦言,“中学校长实名推荐上北大”其实不是改革。
据《瞭望东方周刊》报道,北大“校长实名推荐制”是应对清华“五校联考”的“制胜奇招”。就在北大推出“校长实名推荐制”前不久,清华大学、上海交大、中国科技大、西安交大、南京大学5所著名高校招生部门刚刚决定,在2010年实行“五校联考”。通用测试部分,由这5所大学共同出题,高校特色测试和面试由各校自主决定,通过者,高考录取中享受该校30分的优惠。
“这一轮考试里,每个学生可以选择两所学校。我们在29个省市都设了考点,学生也不用奔波。”清华招办相关人士认为,这跟以往清华实行的自主招生政策没有本质的不同。
生源争夺由来已久
然而,北大很多人对“五校联考”的看法却不同。北大一位老师透露,北大如此迅速地出台“校长实名推荐制”,绝不仅仅是对自主招生政策进行探索,“像北大、清华、复旦这些名校,生源争夺由来已久,为了减少‘五校联考’可能对北大造成的生源影响,北大也马上公布了‘中学校长推荐制’。”
录怪才需另造条件
“中学校长推荐制”首批试行的13省市39所中学,已经把优生材料提交给了北大招办。记者了解到,为显公平,河南实验中学将学校纪委引入推荐过程中,并且“面试全过程都有录像,以保证选拔过程的公开、透明”;深圳中学以公开、透明的公开答辩方式,从7名学生中选出3人进入校长推荐名单;重庆巴蜀中学则独树一帜,请来市公证处两位工作人员现场公证。
而北大招办承认,对那些偏才、怪才的学生,只有在某一学科超常,并得到北大相关学科专家认可,北大招办才可能会创造条件让这类学生入学。
近日,北京大学本科招办最终确定了39所中学具有2010年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资格。其中北京地区的有中国人民大学附中、北京四中、北京大学附中和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4所。在公众的狐疑与观望中,校长推荐制进入了实质性的操作阶段,39所中学的确定,揭开了北京大学自主招生的最新序幕。
犹记得日前北大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消息,公众质疑声四起,究竟哪些中学、哪些校长获得推荐资格?获得推荐资格的中学会不会局限于名校?这些校长靠得住吗?
如今来看北京大学公布的中学及校长名单,不免黯然。先前的担忧并非多余,所有获得推荐资格的学校都是名校,在39所中学分布的13个省市区中,北京有4所中学获得推荐资格,校长有权力推荐的学生名额高达12-16名,名列13个省市区之首。
应该说,名校生源优质,更有资格获得推荐的资质,但问题是,那些名不见经传的一般学校,就没有可供推荐的栋梁之材?那些地处偏远、办学质量不那么过硬的中学,就没有可造之材?此外,北京在高等教育资源上占有优势,录取分数线低于其他地方,重点大学本地化也备受诟病,何故北京获得的推荐名额依然最多?
培根有一句名言说得很对:“只要维持公平的教育机会,贫穷就不会变成世袭,就不会一代一代世世代代地穷。”在当下,我国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这一点连新任教育部长袁贵仁都不否认。而真正的教育公平,不止是受教育的公平,还包括受推荐的公平。对那些无缘享受教育优质资源的学子来说,无论是师资还是学校硬件等方面与名校皆有差距,在这种殊为不易的求学环境中,不坠青云之志,他们同样也需要被推荐的机会,如果北京大学忽视他们,只青睐名校,容易加剧教育不公。同时,作为社会公正的“调节器”之一的教育,如果“嫌贫爱富”,还会加速公众的社会不公正感和被剥夺感。
当然,校长推荐制正在试水阶段,在推行中会逐步改进,自主招生作为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需要不断完善。对其苛责,实际上表达的是一种真诚的期待。我们希望校长推荐制不只是名校的盛宴,更愿意看到,自主招生能越走越远,能在捍卫教育公平与扩大高校自主权、选拔优质人才中找到平衡。
近日,北大招生办发布消息,今年将在包括我省在内的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实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由校长推荐综合素质优秀或学科特长突出的高中毕业生,在审核通过后,直接领取北大自主招生面试“直通证”,高考录取线下降30分。
八成家长担心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度“靠关系”
高三家长、学生怎么看北大招生新政“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呢?有八成受访家长反对这一新政,认为“推荐生”将变成校长和学校的“关系生”。
“北大自主招生采用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让校长一人来推荐很可能造假。”甚至有家长质疑,“这不会滋生更大的教育腐败吗?”
有一成家长和高三学生表示赞同,“毕竟校长比大学的招生老师更了解学生的发展,这样增加了学生上北大的机会。” 另有部分考生和家长提出建议,现在考取北大、清华的考生越来越集中在大城市的几所重点名校。如果获得校长实名推荐资格的学校,也集中在这些学校的话,势必对教育的均衡发展不利,“创新招生制度是不拘一格揽人才,因此希望北大能给更多的学校这样的机会,甚至能照顾到偏远地区的学校。”
第四篇:北大招办 417人获得“实名推荐制”资格
北大招办
417人获得“实名推荐制”资格
新浪教育
12月27日,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在官方网站上正式公布了北京大学2013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候选学生名单。据了解,2013年共有405所中学申请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资质。经北京大学自主招生专家委员会评审,292所中学获得2013年推荐资质,共向北京大学推荐学生425人,其中424人初审通过进入面试,最终确定417人为北京大学2013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候选人。候选人在高考[微博]录取时分别获得不同幅度的政策优惠,最高可降至当地本科一批控制分数线录取。
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始于2010年。经过三年多的不懈探索和开发,今年,北京大学首次全面启动“元培综合评价系统”,对“实名推荐制”学生进行全方位系统深入的考察。这是一整套包含了独具特色的选拔理念、系统化的选拔标准、全面的考核内容、科学的选拔方式在内的一体化综合评价体系,目的是进一步打破“一考定终身”的窠臼,通过长期的过程性考核评价,为北大选拔更适合北大培养的优秀学生。
今年,每一位申请“实名推荐制”的考生,要接受12名以上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考核,包括初步审核评价、学科基础面试、综合面试、随机抽查笔试、体质测试等五个环节。在初步审核评价环节,每一份申请材料随机派发给8名专家匿名评审。每位专家根据北大独特的人才选拔评价标准体系,结合学生的个人兴趣、理想抱负、高中学业成绩、参与社会服务情况、获得各类奖励情况、个人特点和自述以及《优秀中学生素质养成手册》等方面在系统中独立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评审意见。学科基础面试环节中,每一位理科学生均需阅读数学和物理两篇英文文献,一小时后随机分别接受数学、物理专家一对一考核;文科学生则分别随机接受中文、历史两位专家一对一面试考核。在综合面试环节,两位专家结合学生申请材料提供的信息进行进一步的综合面试并提供学科规划指导。此外,所有考生均需参加体质测试,随机抽取的学生参加笔试抽查。综合上述五个环节的考生表现和专家评审意见,经北京大学自主招生专家委员会匿名投票,确定每一位考生最终获得的政策优惠幅度。整个选拔考核过程历时近一个月。
北大招办负责人表示,“综合评价系统”的实施,标志着北京大学已经初步形成具有鲜明北大人才培养特色的招生综合评价体系。新的评价体系不再简单地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而是根据北大人才培养特色和需求,结合中学校长推荐意见、学生的学业成绩及综合表现,把考察重点转向更为重要的发展潜能、兴趣、理想抱负、想象力、逻辑思考与批判性思维、领导力、社会责任感等要素上来,为各类具有不同特点和创新潜质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努力为北京大学建成世界上最好的本科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北大招办负责人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北京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事业的不断推进,北京大学的招生工作应当积极寻求确立自己的全球定位,在世界舞台上和世界一流大学一争雄长,为国家和民族选拔培养未来可能改变世界的灵魂人物。世界一流大学采用综合评价方式在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方面已经积累了上百年的丰富经验,中国大学也应具有更为积极的态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制度,但如何进行“综合评价”,需要各高校根据自己的历史传统、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探索。“综合评价”的核心是评价,关键是综合。考试,特别是笔试,不应当成为对学生评价的唯一指标;冷冰冰的分数,不应当成为活生生的富于创造力的学生的单一评价标准,必须通过综合的办法,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评价和选拔标准。今后,北京大学将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元培综合评价系统”,并应用于各类招生实践。
据悉,根据北京大学对在校学生的追踪调研,“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学生的学业成绩积点比其他学生平均高出0.18(积点最高值为4),在社会服务和获奖方面高出近20个百分点,在本科生科研方面高出8个百分点。实践证明,“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在北京大学的人才选拔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78%的“实名推荐制”学生在体质测试中合格。
第五篇:道德讲堂制度上墙资料
道德讲堂示范点所需准备的资料档案
每个讲堂特别是示范点要建立完善的台帐资料,包括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宣讲员名单、活动计划、宣讲资料、活动资料等内容,切实做好资料整理和立卷归档。
需上墙悬挂的制度:组织机构(参考图一)、《宣讲员守则》(附后)、《道德讲堂“六个一” 建设标准》(附后)、《道德讲堂“六字”活动模式》(附后)。
附:
1、《宣讲员守则》
2、《道德讲堂“六个一” 建设标准》
3、《道德讲堂“六字”活动模式》
宣讲员守则
一、宣讲员要在社区(区局)统一安排下积极开展宣讲活动。
二、宣讲主题要正确鲜明,具有时代性。能唱响和谐主旋律,弘扬社会文明正气,倡导好人有好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导向。
三、宣讲主题要积极向上,具有典型性。做到言之有人,讲之有情,道之有理。
四、宣讲员要发挥自身优势,经常到群众中去采撷和挖掘身边的优秀道德故事,用最鲜活、最生动、最可敬的凡人善举,在“道德讲堂”进行宣讲。
五、宣讲时要贴近群众的道德需求和心理需求,做到真实、真情、真诚,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使宣讲富有针对性、说服力和感染力。
六、宣讲员要通过参加培训、自我学习、广泛交流等方式,不断增强自身素质,提高宣讲水平,使自己成为“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高尚的人。
七、宣讲员要注意自身形象。
道德讲堂“六个一” 建设标准
1、形成一套规范有序、运作便捷的管理机制;
2、编印一批主题鲜明、故事真切的读物讲义;
3、建立一支认真负素、责质过硬的宣讲队伍;
4、选树一批来自群众、事迹感人的先进人物;
5、营造一种神圣清正、融洽热烈的环境氛围;
6、打造一批特点突出、成效明显的示范讲堂。
道德讲堂“六字”活动模式
1、听,听取先进事迹宣讲;
2、看,观看短片、情景剧表演等;
3、讲,群众自我宣讲道德故事;
4、议,讨论现象,评议行为;
5、选,由群众推荐选树先进人物;
6、行,引导群众在认识、接受先进人物的优秀品质后,群起效仿,转化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