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泸沽湖摩梭人的走婚习俗20[合集5篇]

时间:2019-05-15 04:42: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泸沽湖摩梭人的走婚习俗20》,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泸沽湖摩梭人的走婚习俗20》。

第一篇:1泸沽湖摩梭人的走婚习俗20

泸沽湖摩梭人的走婚习俗

李达珠

民族学资料:

泸沽湖摩梭人自称“纳”或“纳日”,是自称“纳”的纳人族群分支。“纳”为摩梭语“一大片”、“广而深沉”和“黑色”之意。纳族群分布在川滇康藏交汇的广袤区域,因民族识别等原因,如今他们有的划为摩梭人,有的加入蒙古族,有的被称为藏族。

根据摩梭古老的达巴《迁徙送魂经》记叙和汉文古籍《史记》等记载,摩梭人源于远古时期从大西北河湟流域南迁的古羌人,是五帝时期的耗牛羌;先秦至两汉时期的笮人,汉末时,昔日笮夷改称摩沙夷,并有麽些、摩挲、么西、摩梭等多种同音异写。唐时,古定笮即今盐源定为昆明县,摩梭人同时兼称“昆明族”,摩梭一称沿袭到民主改革时,之后,四川的摩梭人被定为“蒙族”,人口普查和身份证登记时,蒙族之间加了个“古”字,即“蒙古族”,而云南省人大则将其定为“摩梭人”。

何谓“摩梭”?观点有三种:著名学者方国俞认为,摩梭为摩梭自称为放牦牛人“摩尔亨”的转音;李绍明认为,摩梭为旄牛夷的音泽;傅于尧则称,摩梭、麽些等皆为摩梭语“不懂”、“不知道”之意,盖因不懂民族语的汉族史官问不同汉语的摩梭人为何民族时,便以“摩梭”作答,史官以为“摩梭”是其族称而讹至今,从那以后,摩梭人就被“不知道”和“不懂”。汉末时部分摩梭人从古定笮盐源迁往泸沽湖定居至今。

川滇交界的泸沽湖地区摩梭人至今盛行全球罕有的“走婚制”,同时兼有娶嫁婚、男子入赘和走婚男女同居的多种 婚姻形态,因而家庭形态也形成完全实行走婚的“母系家庭”、部分娶嫁或入赘的“母系父系并存家庭”和完全实行娶嫁的父系家庭。是人类婚姻家庭的一大奇观。

走婚是泸沽湖地区摩梭人的主要婚姻形态。1993年,华西医大公共卫生学院安排了卫生经济、精神、遗传、妇科等专家与笔者一起,深入四川泸沽湖镇500多户摩梭人共三千多成年男女进行调查研究,对相关疾病和卫生经济进行普查,并与当地汉族、纳西族和彝族进行比较研究。同时对摩梭三千多成年男女的走婚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当地摩梭男女实行走婚者达90%,其中91%的女性认为走婚更好,男性中有70%认为走婚好,其他各项指标都优于对照组。

“走婚”,摩梭人称“肖波吉”或“著乌著咪吉”是摩梭男女按照习俗制度和规则建立“走婚”关系后,女方原居母家,以男方到女方家半上门方式实现的婚姻,或称以男子的“走”来实现的婚姻。走婚的形式是男不娶,女不嫁,由男子夜间到女方家上门,次日凌晨归回自己家中,男女彼此各居母家,不共同组建家庭,彼此也不是对方家庭成员,但双方家庭因有走婚关系建立了姻亲“比子则嘿”或“夸志乌则”而有紧密关系,并按相应规则履行权利和义务。

建有走婚关系男女配偶的互称“阿肖”或“肖波”有的称“阿夏”,是音译的差别,“肖波”或“阿肖”只是在非正式场合下使用的昵称,为情侣之意,一般不用,平时多以“处咪罕处巴”(妻和夫)代替。

正规的“走婚”制并非杂乱无章,更不是朝秦暮楚,而 是有它自己的规矩和一套较为严密的制度,这些程序和规则从走婚形成之初待续至今天,是严格遵循的规则。走婚的“游戏规则”包括建立走婚关系的程序、条件、禁忌、平时生产生活、生老病死等过程中彼此应遵循的守则、姻亲称谓制度等。解除走婚关系也有各种不同的方式。现分别介绍如下:

(一)“佐佐嘎”程序

“佐佐嘎”是建立走婚关系必须履行的手续和首要条件,是建立走婚关系的代称,其意为调换东西,即由走婚男人请媒人带上礼物到心仪的女方家中调换东西的程序,而非男女私下交换定情物。当男女在生产劳动、聚会、公共祭庆礼仪、跳舞等过程中相互接触认识而相互倾慕,或经人介绍等,由男方请一媒人(通常是女性)带上给女人的衣服、裙子、头帕和给对方家里敬火铺神的茶、酒等礼物到女方家中,并给女方母亲说明来意,介绍男方情况,但女方的母亲不会擅自决定,而是要征求女儿的意见,如果女儿同意便收下礼物,并拿男方带来的礼物敬火铺神。女方也要送一件衣服、一条花腰带和麻布裤子让媒人转赠男方,如此,关系才算确立,成为公开“合法”走婚的公认条件。少数男女先私下交换定情物,秘密走访,如果合得来便找人行正规的“佐佐嘎”手续,如果合不来便不再往来,但这种情况比较罕见。

(二)建立走婚的条件

建立走婚关系以情为主,主要看男女双方的意愿,女方的意愿更得到尊重,走婚不收彩礼、不办婚礼,无包办、无买卖,不看门第,不看钱财,但要看人品、才貌。彼此年龄 相当,年龄悬殊多在3~5岁,很少超过10岁的。另外,双方家中是否有家族遗传的恶疾,在选择上也有重要影响。

当然,在摩梭人中,也存在部分风流男女,假借“走婚”之名,不经过“佐佐嘎”手续便私下幽会,秘密走访,如有些学者所称的“临时阿肖”“短期阿肖”之类。但需要指出的是,未经任何手续、违背摩梭约定俗成的制度规则而进行的秘密走访属于“非法”的“走婚”,属于婚外情或逢场作戏的私情而不敢公开。摩梭人不会承认他们的“婚姻”,也没有正式的称谓关系,双方家庭没有姻亲关系(“比子则嘿”或“夸志乌则”),所生子女也只能称“潮若潮木”,即私生子女等。因此,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

(三)男方的首次走访

男女一经建立走婚关系,男方在首次走访女方的当晚,通常要带上一个要好的朋友或媒人,并带上给女方家中的见面礼物,如茶、酒、糖之类的东西,兼或带点给女方的衣物。女方家中要盛情款待,同时要把男方带来的茶或糖果分成若干份,给村内每户送一份,以此委婉地宣告她家某个女儿有了“肖波”,这也是习俗社会认可的条件之一。临睡前,由女方母亲或姐妹将男子送到女子卧室。

男方走访女方的开初阶段,由于摩梭人的“害羞文化”,通常回避女方家的男性,如女方弟兄、舅舅或父亲,所以晚出早归,以免见面时尴尬,随着时间推移,可逐步随便起来,但也有一开始就不回避者。

在履行“佐佐嘎”手续时,如果女方母亲未经女儿许可 自行做主收下礼物,而男方又非女儿心仪之人,当男方走访时,女儿都会逃到要好的女友家或亲戚家,以示拒绝和反抗。经过几次,母亲只好让媒人把男方的礼物带走,并以好言致歉。

经过“佐佐嘎”建立的走婚关系大都稳定,较少离异。

(四)走婚男女双方家庭在平时的规则

男女一经建立走婚关系双方家庭因有走婚关系而成“比子则嘿”即姻亲家庭(走婚亲家),故在红白喜事、生产劳作、修房建屋等方面都要互相帮忙,一方有困难时对方要帮助,逢年过节相互拜节,生病时要看望等,尽应尽之责。“比子则嘿”随走婚关系的建立而建立,也随走婚关系的解除而解除。

(五)走婚生育中的规则

1、女方孕期时男方应尽之责

走婚女方怀孕后,尤其到了临产期,男方家的女人要不时前来看望,并为孕妇生产煮甜酒备用。对于劳力单薄的女方家来说,还会受到男方家的倾力照顾。

2、小孩出生后女方家的守则

摩梭人在小孩出生时和出生后的第三日(摩梭人称“所哈莫斯”)要举行两个重要仪式,也就是诞生礼暨起名仪式和“所哈莫斯”仪式(祈祝仪式),都由达巴或喇嘛主持。在这两个仪式中都要祭祀神灵和祖先。女方家在每次举行仪式后,都要及时分一部分祭祀神灵后的祭品(摩梭人称“巴舍巴哈”)带到男方家,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给孩子的父 亲和家人道喜共贺;二是为了祭祀男方家的神灵和祖先。

3、女方在产裖期间男方家的守则

一是送一坛甜酒和若干鸡蛋,招待村内年老的妇女,每家一名。

二是送鸡、蛋、腊猪腿、猪肘或宰羊等给产妇提供营养食品。

三是男方的母亲或姐妹不时到女方家看望产妇,并做些需要帮忙的事情。

4、男方举办满月酒庆贺礼

满月酒,摩梭称“若哈舍”,小孩满月时,男方家必须举行的庆贺宴。第一个小孩的满月酒相当隆重,届时,男方家宰猪杀羊或杀牛,驮上丰盛的食物前往女方家中,举行盛大的宴会,招待女方全村老少和别处的亲朋好友。女方家则当日一早请达巴和喇嘛念经祈祷、祭祀神灵和祖先,并在宴会结束后,给男方家馈赠礼物致谢。第二胎及之后的小孩满月时,只是以甜酒、鸡蛋招待村内妇女。满月酒是对小孩满月的庆祝,绝非“认子仪式”。

(六)小孩成丁礼规则

小孩年届13岁举行成丁礼时,女方家除派人带上拜年的礼物外,外加一份为小孩举行成丁礼时祭神祭祖用的祭祀物,并携行过成丁礼的孩子到父亲家拜节拜礼,给父亲家神灵和长辈磕头施礼,父亲家则将带来的祭祀物一部分祭祀自己家中的神灵和祖先,一部分由家庭成员分享。父亲家还特意给行过成丁礼的孩子赠一份贵重礼物,如具有纪念意义的 金银铜器,或送一头母畜供对方家庭发展畜牧。

除了有父子关系的孩子举行成丁礼时要拜礼外,双方家庭的其他孩子举行成丁礼时,也同样要拜礼,只是送的礼物略轻一些。

(七)走婚生子女的姓氏

走婚生子女一律随母而姓,从母而居,但父亲对子女要尽应尽之责。

(八)生老病死中的规则

只要双方走婚关系存续,一方家庭只要有妇女生小孩或有病人时要看望;一方家庭有人去世,另一方家庭要去帮忙、奔丧。请达巴、喇嘛念经安抚亡魂和超度“打绕棺”,并给达巴、喇嘛和参与丧事的人送“份子”(钱、酒、内和粑粑等)。

如果双方解除了走婚关系,双方家庭其他成员去世不再奔丧外,对于男方而言,其去世后,子女必定要去奔丧超度亡灵和协助对方家庭。和男方感情深的子女,如果有父亲家庭其他成员去世也要去帮忙,但不奔丧和超度。

(九)走婚禁忌规则

摩梭人走婚不是任意乱“走”的。各种程序、规则约束的走婚制度,无论血缘关系、亲属称谓关系等都清清楚楚,因而在建立走婚关系时都有相应的禁忌,以免矛盾纠纷和乱伦等。走婚有三大禁忌:走婚道德禁忌、乱伦禁忌和血缘禁忌。

1、走婚道德禁忌 经过“佐佐嘎”建立走婚关系的男女,不能同时与另一人再有“佐佐嘎”而与之走婚,或建立多重的走婚关系,更不能朝秦暮楚,今天“走”这个,明天“走”那个,否则有违走婚规则而受众人谴责以致闹纠纷,社会也不承认他们的这种“非法关系”。那些明知故犯者只能秘密进行,一旦发现现则关系破裂而分离。

2、乱伦禁忌

走婚的乱伦禁忌包括弟兄姊妹、父女、舅父与甥女、伯叔父与侄女、姑母与侄子、同父异母子女等之间的任何婚配或私通,否则违反摩梭伦理道德,被人斥之为“亨乌了托久”(乱伦)或“盘夸洪玉亨”(脸上长毛的,引申为畜生)或“务波”(牲口)。达巴经典则认为,出现乱伦是鬼作祟,并立下乱伦必死的咒语,很难生存下去。

3、血缘禁忌

姨表、叔伯弟兄姊妹间严禁建立走婚关系和其他婚配,即禁止同一母系血缘成员、父系成员之间的任何婚配或私通。否则,同样会被人谴责和耻笑。

正因为摩梭人无论走婚还是娶嫁婚都有一整套严格的“游戏规则”和禁忌约束,所以总体人口素质普遍高于当地其他民族,根据1993年华西医科大学对四川泸沽湖镇近4000名摩梭人健康素质的调查,几乎没有或因近亲婚配带来的遗传性疾病。

(十)走婚关系的解除方式

影响走婚关系的稳定和导致走婚关系破裂的因素有: ①感情淡漠,关系疏远,脾性不和,举止不良,对对方失去兴趣。

②有第三者插足,即在和自己有建立走婚关系后,发现或听说对方另有他人。

③男方没有本事,或女方冷淡,照顾不周。

④男方对女方和子女不能尽必要的义务,漠不关心,或不能想女方所想,急女方所急等。

⑤没有生育能力。

⑥走婚距离过远,交往过少。

⑦男方好吃懒做,经常酗酒并与女方家人吵闹,在社会上名声不好,让女方觉得失去脸面。

一旦出现上述某个因素或综合原因而影响走婚关系时,便成为解除关系的理由。解除走婚关系比较简便,有口头式解除、回避式解除、警告式解除、退礼式解除、免除拜节式解除等多种方式,由男女自行解决,无须双方家庭参与。解除关系后无子女抚养和老人赡养的问题,也无财产纠纷。

走婚促成的摩梭“母系大家庭”和“母系父系并存家庭”泸沽湖摩梭人不同的婚姻形态决定了他们的家庭形态。

1、母系大家庭:母系大家庭是泸沽湖摩梭人的主要家庭形态,其成员由一个或多个外祖母后裔组成,人口少则10人左右,多达几十人,一般多在十几二十人,都以母系血缘为中心,家庭成员男不娶,女不嫁,一律实行走婚,一到晚上,自家的男人走出去,别家的男人走进来,与其建立的阿肖走婚,次晨归家。所生子女皆属女方,血缘按母系算,财 产由家庭成员共继共享。

家中“舅掌礼仪,母掌财”,由一个能干公道的女人当家,摩梭人称其为“达布”。称谓上,称外祖母为“阿依”、舅公为“阿普”,母亲为“阿巴”或“阿咪”,姨母为“阿咪”,舅舅为“阿乌”,外甥为“惹乌”、外甥女为“惹咪”,子女为若母,孙男为“汝乌”,孙女“汝咪”,称兄和姐为“阿木”,弟称“格日”,妹称“果咪”;走婚子女称父为“阿达”或“阿波”,称姨母走婚男为“阿波”(叔父)。姨母生子女均视为一母所出。

母系家庭房屋与其婚姻家庭相适应,为母系四合院,分母屋、经堂、花楼和畜圈(草楼),母屋是全家议事用炊,举行各种家庭礼仪待客的中心,夜间供老年男女和小孩睡,花楼为成年女性卧室,经堂作为念经烧香之地,畜圈楼,上堆草,下关牲畜,院门草楼中间。

2、母系父系并存家庭:是指一家之内既有走婚成员,又有娶嫁或入赘而出现母系血缘成员和父系血缘成员的母系父系血缘成员并存家庭,如走婚父母根据需要同居建立家庭而共同抚养子女,形成父系家庭后,子女又实行走婚,或有男无女家庭,为延续家庭香火,其中一男娶妻,其他男子走婚,或有女无男家庭,因劳力需要,让其中一女之走婚男上门,其他女子仍走婚,因而在一家之内,融不同血缘成员为一家,不同婚姻形态并存而不悖的人类婚姻家庭奇观。成员间和睦共处,平等相待,不分彼此。这种家庭约占36%,家中同样由一位能干的女“达布”当家,称谓上有母系称谓 和父系称谓。家屋庭院亦如母系家庭。

3、娶嫁婚及其父系家庭:完全实行娶嫁婚而形成父系家庭的过去仅发生于长子世袭土司职位的土司家庭,有男无女的百姓家庭和坚持娶嫁婚的少数人群,根据1993年的统计,约占10%。摩梭人的娶嫁婚十分复杂而隆重,需要经过说媒,“秋多企”即祭锅庄神、订亲、送彩礼、迎亲,举办隆重复杂的“仕布突”婚礼、回门等多种程序和仪式。根据摩梭古老的达巴经史诗、汉代至清代以来有关摩梭人的记载,民间老人的说法和至今保留的古代摩梭婚礼“仕布突”礼等,表明娶嫁婚才是摩梭人的婚姻原态,只因彩礼过重、土司实行“五畜租税制”收婚税,加之土司少爷收施媒礼等,不堪重负的摩梭人只好采取“走婚”这类自己发明的婚姻制度(参见后面“走婚制的形成和存续之谜”内容)。

泸沽湖摩梭人“走婚”的形成与存续之谜

泸沽湖地区的摩梭人因何实行人类罕有的走婚制并存续至今?学界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母系社会遗俗:多数学者认为,由于泸沽湖地区因环境封闭,生产力落后而使当地社会仍处于原始的母系社会形态,使原始的“群婚”、“乱婚”、“对偶婚”等保留了下来,将“走婚”与“群婚”、“对偶婚”等同。但有以下几个问题难圆其说:

1、为什么比泸沽湖更封闭,生产力更落后的地区无一例外地早已进入父系社会,而仅有泸沽湖地区保留了“母系社会”?

2、据《永北直隶厅志》载,泸沽湖地区摩梭人并非石器时代以来就生活在当地的原住居民,而是在汉末时,为避免战乱和獠部落的攻击,摩梭祖先尼月鸟率领六个部落从盐源迁徙到泸沽湖“妥靖吐蕃在他们领土上定居”,至元代已有31代父系子孙,他们更不是“走婚”走进泸沽湖的。

3、但凡了解摩梭人走婚真相的人和略知人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摩梭人的走婚与经典的人类学著作和人类学泰斗摩尔根等学者对“群婚”、“乱婚”、“对偶婚”所下的定义相去甚运,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4、摩梭古老的达巴《创世纪》史诗和《结婚经》,以及传承至今的摩梭娶嫁婚程序和隆重的“仕布突”婚礼见证了摩梭人早期的婚态和礼仪。尽管摩梭人后来普遍实行“走婚”制,但有娶嫁婚者,古老的“仕布突”婚礼是必不可少的,否则认为,夫妻死后,在阴间不再成为夫妻。

5、摩梭《达巴经》记叙和清代及其以前的汉文古籍所载摩梭史实均为娶嫁婚的父系制的内容,难觅“走婚”或类似走婚的内容。

……

第二种观点:因反抗过重的彩礼和施媒礼和土司的婚税而出现“走婚”制

根据老人们讲述,过去摩梭人娶妻,按其所处的社会等级,平民百姓送的彩礼为四、五等彩礼,即一至三匹骡马、一至三头牛、一至三两银和一至三件布,由于彩礼过重,平民百姓难以承受,加之土司对百姓的税收多如牛毛,百姓结 婚也要上礼交税赋,此外,前所土司的跛脚少爷还立了一个规矩,媒人每说成一桩婚姻要交施媒礼,媒人只好将施媒礼分摊到男女双方家庭,凡此种种,百姓苦不堪言,男子因此娶不上妻,女子也嫁不出去,有情人难成眷属,只好暗中往来。后来摩梭人将其规范,土司也认可这种新型婚姻,形成了走婚制,并深受广大百姓的欢迎而在泸沽湖地区摩梭民间流行起来,延续至今。

究竟是什么力量让泸沽湖摩梭人的走婚制在当地及其周围其他民族娶嫁婚的重重包围之下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存续下来,且在“文革”中极“左”路线的高压政策下强行婚改也难以改变?其存续大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免除了过重的彩礼、婚税、施媒礼,以及繁杂的结婚程序,“仕布突”婚礼带来的人力物力财力负担;二是避免了婆媳、妯娌、翁婿之类的矛盾,被调查的女人们都说,娶来的媳妇毕竟是人家辛苦养大的,但难免磕磕碰碰,说重了伤感情,说轻了不到位,总不象自己养的女儿说话那么方便;三是亲情与爱情兼顾,男女白天在自家劳动,照顾家人,晚上男人到女方家上门相聚,有事相互帮忙。同时由于走婚家庭大多人口多,分工明确,避免了农村小家庭那种田间劳作、喂牲畜、做家务、带小孩、打柴、放牲口等劳力缺少而发生的种种矛盾和为一些琐碎事情而争吵的现象;四是摩梭人及其达巴文化中的尊母崇母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子女不愿意离开母亲及其温馨的母系家庭;五是摩梭人因走婚而创造了格姆女神走婚的故事,并反作用于摩梭走婚制,人们常 说女神都走婚,何况凡人;六是走婚以情为重,建立走婚关系阿肖结交方便,离异自由,感情合则聚,感情破裂则散,不因彼此不合而勉强维持,尤其对女人而言,离异后没有像小家庭变故那样的压力,且子女与自己在一起,有弟兄姊妹共同抚养,也没有因离异而带来的纠纷或种种麻烦。

泸沽湖摩梭人的走婚制原本是一种文明、和谐、新奇的婚姻形态,但由于受到对走婚制无知的某些披着学术外衣,打着学术旗号的商业化学者的妖魔化、腐俗化,把正规的走婚制与逢场作戏的儿女私情、婚外情同质化,与原始的群婚、乱婚、对偶婚等同化。把个案当普遍,以偏概全,加之媒体的渲染,走婚制完全被扭曲,应当加以澄清,还其本来面目。

(作者系泸沽湖畔的摩梭人,现为盐源县人大退休干部、凉山州泸沽湖摩梭文化研究会会长、凉山州政府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暨非物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专家。通讯地址:盐源县卫生局家属院

第二篇:婚丧习俗

一、传统中式婚礼习俗

三书:按照中国传统的礼法,指的是礼聘过程中来往的文书,分别是:

“聘书”:订亲之书,在订婚时交换;

“礼书”:礼物清单,当中祥列礼物种类及数量,过大礼时交换; “迎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接新娘过门时用。

六礼:是指由求亲到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续。分别为:

“纳采”:俗称说媒,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 “问名”:俗称合八字,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 “纳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婚事初步议定; “纳征”:又称过大礼,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举行订婚大礼;

“请期”:择吉日完婚,旧时选择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日,不喜选三,六,十一月,三有散音,不选六是因为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姻缘,十一月隐含不尽之意。

“亲迎”:婚礼当天,男方带迎书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安床:在婚礼前数天,选一良辰吉日,在新床上将被褥,床单铺好,再铺上龙凤被,被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意喻新人早生贵子。抬床的人、铺床的人、撒喜果的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好命人”——父母健在,兄弟姐妹齐全,婚姻和睦。儿女成双,自然是希望这样的人能给新人带来好运。

闹洞房:早时规定,新郎的同辈兄弟可以闹新房,老人们认为“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并能为新人驱邪避讯,婚后如意吉祥。

嫁妆:女方家里的陪送,是女方家庭地位和财富和象征。嫁妆最迟在婚礼前一天送至夫家。嫁妆险了衣服饰品之外,主要是一些象征好兆头的东西,如剪刀,寓意蝴蝶双飞;痰盂,又称子孙桶;花瓶,寓意花开富贵;鞋,寓意白头偕老;尺,寓意良田万顷等等。当然各地的风俗语和讲究都不一样。

上头:男女双方都要旱灾行的婚前仪式。也是择定良辰吉日,男女在各自的家中由梳头婆梳头,一面梳,一面要大声说: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

撑红伞:迎亲的当天,由新娘的姐妹或伴娘搀扶中娘家门,站在露天的地方,姐妹或伴娘在新娘头顶撑开一把红伞,意为“开枝散叶”,并向天空及伞顶撒米。

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婚嫁习俗。如今已有些被人淡忘或忽略,但其最传统的婚礼流程依然呈现在美满幸福的吉祥状态,无论在中国举办何种形式的婚礼,中式婚礼流程都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我们。

二、传统中式婚礼流程

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婚嫁习俗。如今已有些被人淡忘或忽略,但其最传统的婚礼流程依然呈现在美满幸福的吉祥状态,无论在中国举办何种形式的婚礼,中式婚礼流程都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我们。

基本流程:

亮轿:花轿停在新郎家门口,向四邻昭示。发轿:新郎来到新娘家,迎娶新娘上轿。

起轿:轿夫起轿,两面开道锣鼓喧天,前往新郎家。中途颠轿:意在挡煞。

娘下轿:地铺红毡,新娘鞋不能沾地。

三箭定乾坤:射天,祈求上天的祝福;射地,代表天长地久;射向远方,祝愿末来和生活美满幸福。

过火盆:象征日子红红火火。跨马鞍:马鞍上放苹果,寓意平平安安。拜堂: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掀盖头:用秤杆挑下新娘的盖头。喝交杯酒:象征一对新人自此合二为一。敬茶改口:怍称对方父母为“爸妈”。进入洞房:上枣和栗子,寓意“早立子”

三、传统中式婚礼用品

我国传统的婚礼仪式,是喜悦的寓典礼,所以称为庆典。结婚典礼全部使用体现吉祥的婚礼物品来装饰。如张贴大红喜字,给新娘遮上红盖头,穿上大红袄,新郎胸前佩上大红绸等等。这些红钯的吉祥物品不但给婚礼带来喜庆的气氛,同时也暗示着新婚夫妇婚后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

汉民族传统婚礼

《礼记·昏义》中的“昏”,原文作“昬”,得名于先民的亲迎礼于黄昏时进行,此时,日月渐替,含有“阳往阴来”之意,讲究天人合一的华夏先民选择了这么一个微妙的时刻,巧妙地诠释了婚义,同时也给这个仪式带上了神圣虔敬的情愫。

后来,当“昏”字加上了“女 ”字偏旁写作“婚礼”的时候,亲迎便不再限于静谧的黄昏了,当然这一仪式的神圣意识也逐渐淡去。

昏礼属于嘉礼之一,嘉礼以亲万民。周制昏礼是后世婚礼的范本,后世的婚礼在各种异族文化的交流中有所发展,也融合了不少新的习俗,不过从纳采至亲迎、合卺而入洞房,即使内涵风韵数易其容,但基本仪制的结构没有明显变化。

相传中国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开始。《通鉴外纪》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从此,俪皮(成双的鹿皮)就成了经典的婚礼聘礼之一。之后,除了“俪皮之礼”之外,还得“必告父母”;到了夏商,又出现了“ 亲迎于庭”“亲迎于堂”的仪节。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六礼婚制作从此 为华夏传统婚礼的模板,流传至今。

第三篇:谁在异化摩梭人故事

前几天,我有一位朋友从云南丽江旅游回来,说起旅游团队里的男团员和导游对摩梭人的污辱,他如鲠在喉。

朋友是位文化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些研究。我不了解“摩梭人”,朋友告诉我,摩梭人居住在丽江境内,有一千多户人家,他们至今仍然保留着母系社会的遗俗,母系制的婚俗有一个特点,就是“男不娶妻子、女不嫁丈夫”,而是以“走婚”的形成繁衍后代。

就是这个“走婚”让许多人对摩梭人产生了丰富的联想,认为他们对性的问题是随便的。

朋友所在那个旅游团的导游是个男的,在游完丽江古城后,就开始渲染摩梭人这种奇异的婚俗习惯,还鼓动男团员和当地的女孩“套瓷”,说不定会有一个淳朴而美丽的当地女孩与你度过一夜。

在许多人误读,以及导游的鼓吹下,摩梭人的这种几千年来不事张扬的婚俗,被无限地放大,成为导游和猎奇者的“无限联想”。摩梭人的婚俗被妖魔化,被异化,在游客心目中,摩梭人就是对性随便的人。

而摩梭人的反抗是微弱的,他们无法面对这股汹涌而来的旅游浪潮,也无法反抗这些缺少起码文化修养的游客眼中带有污辱神色的眼光。

他们该怎么办?他们的尊严用什么来护卫?

朋友说,他们太弱小了,就像沉默羔羊。

第四篇:栾城婚丧习俗

省亲

古时叫归省,即女儿出嫁后,在节日或闲暇时期回到娘家探亲。栾城早有此俗。正月初

二、初

三、初四,女儿带领子女到娘家拜年,礼品贵重,以示不忘父母养育之恩。娘家称女婿为娇客,酒宴极丰盛。初六,弟弟到姐姐家拜年,为回拜之礼,弟弟再次邀请新婚姐姐、姐夫到自家过节。清明节前,女儿都要回娘家上坟,表示对祖先的思念和缅怀。麦收之后,农活不多,趁此清闲之际,女儿多回娘家探视,互庆麦收。十月初一为寒衣节,女儿们要回娘家上坟焚化纸钱、纸剪彩衣,让已故亲人在九泉之下免受饥寒之苦,极富人情味。

婚丧

(一)婚嫁

解放前,通过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定亲完婚,称为明媒正娶;换亲、转亲、娃娃亲、指腹亲、童养媳、纳妾、殇婚、冥婚等均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

1.定亲 明媒正娶的婚姻礼仪最为隆重。结亲注重门当户对,年龄相当,属相和谐,方位吉利。先换小帖,男方向女方赠送聘金或聘礼,即为定亲。到成婚年龄,送娶帖,请媒人等。女方家境贫寒者,由男方付给女方购置嫁妆费,预购陪嫁品。结婚日的前一天,男方长辈召集本家人员商议安排结婚事宜;派人到女家联系娶亲注意事项,以免娶亲过程发生争端,商定娶亲路线;同时,待嫁姑娘要请人将脸上茸毛用股绳绞掉,叫做“开脸”.表示处女生活结束,新生活开始。开脸由长一辈的婶娘或舅母担任,她们须是夫妇双全,子孙昌盛的全福人。待嫁姑娘身后垂一条大辫子,结婚后梳纂盘于脑后。

2.婚礼结婚日,新郎头戴礼帽,身穿礼服,插花披红,在乐声中给父母长辈行礼,三声起身炮响迎亲队伍排开,执事在前,依次三眼枪、七面鼓、八面锣、飞龙、飞风、飞虎、飞豹各旗紧跟,金瓜钺斧朝天镫,旗牌伞扇红蓝轿。新郎乘红轿,娶客乘蓝轿。栾城有“姑不娶,姨不迭”之说,娶客多是姐姐,姐姐娶来的媳妇发家。过村过街.鸣锣开道,唢呐高奏。好事人凑热闹,路中横放一长条板凳,上备茶烟,乐队暂停行进,吹奏答谢。遇寺观庙堂都要放炮,以驱妖邪。迎亲仪仗队到女方村,派人到女方家中递一投亲帖,以防错迎。女家送亲者把嫁妆抬装上车,一长辈妇人端一盏四捻棉油灯(现为蜡烛),手拿一把新笤帚,向轿内上下左右边照边扫,象征将轿内所藏妖邪统统驱除。新娘全身着红装,头顶蒙头红,腰柬照妖镜,足穿黄套踏轿鞋,内放4枚制钱,以免怀孕媳妇看新娘时“冲喜”。老年妇女向嫁娘身上比划一下,把娘家的财气、福气都留下来。新娘的兄弟用木椅抬新娘入轿,哥哥弟弟押轿,保障新娘一路平安。新郎换乘蓝轿,男女双方主事人互相行礼,动身起程。男方人等在前方引路,女方嫁妆车辆随后行进。三声炮响,笙管齐鸣,绕走新路,入男方村必须进东门,新郎、娶客先到家中。新郎不卸衣帽,从天地桌上取弓箭,到洞房冲四角放箭,射杀魑魅魍魉。新娘红轿来到男方门前,陪客等向女家人等行礼,迎到家中入席,男方将陪送嫁妆卸下搬进洞房。届时年长妇女手端一盘,上放一小口瓶,插一束绒花。新娘接过小口瓶,绒花插在头上,寓意“守口如瓶,荣华富贵’’。新娘下轿倒毡,红毡铺地,脚不踏土。路上放一马鞍,新娘在马鞍上登一下,意为“平安吉祥”。天地桌上放一斗一升,意为“指日高升”,新娘进门过日子不难,另放一个“圣子”①,意为新娘将来生子成为圣人。新郎、新娘并肩立在天地桌前,司仪高唱赞礼: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引入洞房。行到洞房门口,房顶上撒落谷秕杂草,意为给新人撇下金银富贵。新娘上炕冲墙角脸朝里坐稳,脱下黄套鞋,换上婆家预备的新衣。宾主入席就座饮茶,酒宴开始,陪席者把盏劝酒,小心奉陪,殷勤款待。宴中,男方家长和新郎分别到各席为来宾斟酒,表示谢意。最后一道菜是丸子,芥末肺,暗示莱已上“完”,是“末了”一道菜,酒宴即将结束。席毕,女方送亲者道谢,相互行礼,告别上车。女方回到家中,再次设宴招待送亲者,酬劳乡亲。女方走后,男方众乡亲有“闹喜钱’’之风,给新郎父母长辈等在脸上涂抹锅底黑,讨要喜钱,渲染喜庆气氛。栾城有“不过三天没大小” 之俗,众乡亲家人,不分男女老幼闹洞房,直到深夜。入睡前,新娘把鞋放在新郎鞋上,预示女方不受气。新娘将身上藏带的甘粮(糖饼)递给新郎,表示甜蜜团圆的生活开始.

回复 16楼2011-01-06 14:17举报 | 酒怡

人中龙凤11 3.上坟、拜当家、回庄第二天,新娘上坟祭祖,到同姓家族给长辈行礼“拜当家’’,同时,女方家族长辈同辈邀请乡里主事人到男家接女儿,俗称“回亲”或“回庄’’。男方恭候,将女方人迎至家中,以丰盛席面,款待来宾。宴罢,新郎、新娘同到新娘家中。第三日,男方将新郎、新娘接回。

①圣子,织布机上缠线机具。

4.特殊婚俗婚嫁一般习俗如上,但也有特殊情况,略述如下:

趁亲 男女双方两家相距太远,就采取“趁亲”这一方式。嫁娘、送客及有关家人,于日早晨,乘细车或大车,到距男方较近处落脚暂停(女方亲戚家),新郎乘轿到此处迎娶。

压轿 旧时,栾城老光棍娶妻,或者丧妻再娶,一般只用一台轿,新郎多不坐轿,但迎

亲途上不能空轿,于是借一小男孩坐入轿中,叫做“压轿”。迎亲到女家,男孩出轿,换乘马

车,新娘坐轿娶回家中。男孩多为娶客幼子。

叔接嫂 这是古代“兄终弟及’’的遗风。有的兄长去世,嫂子年轻,膝下有子女。为了不使家庭破裂,母子离散,财产外流,在亲族的撮合下,嫂子不再改嫁,与小叔子(未婚)结婚。孩子不改嘴。小叔子承担养活一家大小的义务。

休妻 旧时,当夫妻二人感情不合时,女方只能忍气吞声,苦度时光,以泪洗面,不得提出离异,而男子则可以找借口,写休书,把妻子休回娘家,断绝夫妻关系,这叫“休妻”。此风解放后自行消迹,按法律提出离婚。

1950年5月1日,新中国颁布了《婚姻法》,提倡婚姻自由,不准包办.定亲形式有两种:一是父母之命跟婚姻当事人自主相结合,经人介绍,双方同意,见面相亲,没有异异议可定亲;-是机关、学校、工厂、农村,男女双方一起工作、学习、劳动,互相认识,互相帮助,互相爱慕,成为恋人,建立在自觉、自愿基础之上,就是“自由搞对象”。结婚需到当地乡政府领取结婚证书,而后举行结婚仪式,礼仪较简单。70年代,彩礼少,迎亲乘马车或自行车。80年代,人民生活富裕了,未过门媳妇一年三次登门见公婆。结婚购置家具之风渐盛,有立柜、写字台、梳妆台、圆桌、靠椅、收音机、缝纫机。近年,档次逐渐上升,席梦思床、组合柜、双卡录音机、双缸洗衣机,双门电冰箱、大彩电。结婚讲排场,比阔气,迎亲使用汽车3~5辆,高级香烟,高级糖果,大操大办,大吃大喝。但是,婚姻新风不断时兴,举行集体婚

礼,旅行结婚,男到女家结婚落户,女方不要彩礼,婚礼日数由两天改为一天等,越来越为人们所欢迎接受。

回复 17楼2011-01-06 14:25举报 | 酒怡

人中龙凤11

(二)丧葬 丧葬有喜丧①、苦丧②、小口③、孤女④之分。从死亡到埋葬,整个过程叫过白事。栾城习惯称老人病故叫“老”了人。丧主全家停止一切其他活动。’

② 高寿人的丧事。① 中年人的丧事. ② 未成年人的丧事,③ 未许配人家女子的丧事.

1.小殓趁尸体柔软温和之际,由同族亲人先给死者穿寿衣,而后停放在灵床上。死者面盖黄纸,脚绊麻绳(绊脚绳),左手握手帕和铜钱,右手拿“打狗棒”和“喂狗饼”。烧倒头纸,亲人尽情大哭。放炮告知乡亲死了人。

2.报丧孝子到本族各家报丧,在主事人带领下,找主管红白事的村干部(官人儿)叩头请求主办丧事,然后派入分别奔赴各亲戚家报丧,通知在外地工作的亲属回家奔丧。女儿到婆家“告孝”,进门先给土地神磕头,然后见公婆磕头告孝。

3.守灵黄昏,到五道庙烧纸,回家后孝子孝孙在灵床两边守灵。乡亲们纷纷前来,向死者家属表示安慰,追思死者德业,放X角钱,在本上留名签到,轮流守灵,直到天亮。用白纸糊住门上对联,以示悲哀。有的为死者树置位牌(灵位),写明死者名讳、官职、生卒年月时辰,寿考等;有的绑扎糊制引魂幡(现为花圈)、哭丧棒、纸车、纸马等;女的帮助缝制孝服,扎制黑纱袖章,张罗大锅饭菜。

4.吊丧 乡亲中妇女三三两两去吊哭,_进死者家门边哭边走,在灵前烧纸叩头,以示悼念;富户、长者停放时间长,贫户、年轻者停放时间短,停放三、五、七天不等。在此期间,亲朋好友,前来吊孝哭灵。不论比死者年龄大小,吊孝者向死者行叩拜礼。门口唱小戏,亮架子,晚间放焰火放电影。子夜时分,到十字路口烧送纸车、纸马,把饭菜撒在地面做为祭品,为亡魂送行。

5.上祭殡葬选定单日。众乡亲前来上祭,行到门前,吹鼓手吹起喇叭(或燃放爆竹),专人接祭品,领到灵前,烧纸叩头,悼念死者。祭品有蒸食(大卷)、胪食(饼干、点心)、高升(两响)、挽幛等,另外还要上祭礼;至亲祭品有蒸食一桌、供菜四碗、鱼一条、白公鸡一只,猪头一个,孝布高升若干。

6.大殓棺内糊白纸,铺谷草,撒五色粮,孝男孝女身穿重孝,依次撤下“垫背钱”,死者到阴府有吃有穿。抬尸出门,众孝子齐喊“过门”,要亡魂跟着走。入殓后,给死者“整容’’(净面)、“掩头”、放随葬品。加盖钉棺,众孝子喊“躲钉”,紧接嚎啕大哭。大殓一是必须等死者家属全部到齐,最后看死者一眼;二是如果死者是女人,必须等候娘家人到来,省察尸体,表示同意方可进行。如今,在举行葬礼前一天先将遗体火化,次日即埋骨灰盒入坟,或放到骨灰堂。

7.出殡长子扛引魂幡,次子手持青瓦一块(有的为陶盆),其他孝子手拿哭丧棒,长子已故由长孙打幡。孙辈以下打彩色哭丧棒,谓之“花花孝”。众乡亲将棺材抬放架子中固定,孝子由人搀扶,男的左转三遭.女的头蒙搭头,前后相扶,右转三遭。孝子按照辈份大小依次跪伏架子或灵车前,感谢父老乡亲们的帮忙。乡亲们抬起架子,次子把青瓦(陶盆)向棺头摔碎。送葬队伍起行,一人提斗先行,内盛青瓦、米饭、打狗棒、喂狗饼,边走边撒纸钱,为亡魂买路。孝子在前,孝女在后.架子居中,一路放炮,奏哀乐。到达茔地?孝子再次看坟穴,把米饭、打狗棒、喂狗饼放置穴底,灵棺入穴,棺盖上放下写有“入土为安”字样的青瓦。男女孝子绕坟逆向各转三圈,孝子校正灵棺方位,抓土放墓穴中,掘基人埋土哑坟。

引魂幡插在坟头,哭丧棒插在坟头周围。孝子摆放祭品祭悼。出殡后,家中留守人将灵搬出,把柴草清理到门口,在停灵处烧纸磕头,送亡魂“享清福去”。待挖墓人回来,点燃门口柴草,将镢头、铁锨在火上烧烤,以驱凶化吉。

当夜,丧主宴请乡亲以及送挽幛者以示感谢。

回复 18楼2011-01-06 14:57举报 | 酒怡

人中龙凤11 8.复三及烧七纸第二天上坟添土为“复三”。孝男孝女身穿重孝,携带祭品到坟上烧纸、放鞭炮,痛哭致哀。添土后将引魂幡打倒,此后每七天一次到坟上烧纸,一直烧到七个七纸,以示悼念,女儿双七不米,只烧单七纸。唯有烧“犯七’’(五七)纸,从家到坟,沿途插小三角白旗。依据死者年龄决定插旗数量,即50岁插50个,52岁插52个。100天烧百日纸,埋葬一周年烧周年纸。

9.其它葬俗 栾城旧时还有一些葬俗:

浮厝①(材丘)栾城旧时,郊野多有浮厝。外地人病卒,一时无力运柩返回故里,选择高旷地,暂时用砖把棺柩砌住,寄存于此,有了机会再运回故里。

合葬 夫妻二人,丈夫先死入茔缀穴;妻子后死,在丈夫墓旁再挖一穴,二人并排埋在一起,叫做“并骨”;妻子先死,暂时寄埋于地头,丈夫后死,将妻子骨殖装入一小棺,正式入茔与丈夫并骨,叫做合葬。

解放后,殡葬改革,用架子抬灵柩入葬者逐渐减少,改用灵车拉灵柩入葬。1975年,县建立火葬场,实行火葬,将骨灰盒埋葬入穴。墓穴型小,多用砖砌,骨灰盒入葬后,上面盖一水泥板.送葬多用拖拉机,花圈代替了引魂幡,殡仪店寿衣、寿鞋、苫单一应俱全。丧葬也向商品服务转化。

第五篇:宁乡婚丧习俗

宁乡婚丧习俗

外国语学院2008级日语一班周方

20084032037

一、结婚:

结婚,俗称“红喜事”。“五·四”前,婚姻却是由父母包办,媒人撮合,新娘、新郎要到拜堂成亲时揭开新娘红绸头盖才相见。“五·四”运动之后,媒人引男方到女方这见面,称之“相亲”,家长去对方了解情况,称之为“擦亲”。再经过“合八字”、“传庚”、“报日子”、“启媒”、“迎亲”“接亲”、“拜堂”等程序,方成大礼。旧时接亲用花轿,且有闹轿风俗,即轿夫担轿子摇摆得厉害,若新娘给了红色或礼物,则轿子抬得很平稳。因此,新娘上轿前,一般在轿顶挂上瓷器,作为赠轿夫的礼物,预防轿夫摆轿。现在接亲多用小车,而且为了讲求气派车队数量越多越好。接亲时还要一对未婚女子同去,婚礼之时有闹“家爷”即“家翁”的习俗,“家爷”俗称“烧火铑”,戏闹时将家翁脸画成大花脸,头上带着特制的高帽子,身背大杈,手提铜锣,由好友们押着游街,边走边敲锣边喊“烧火佬”宣言,其气氛热闹非凡。洞房花烛夜,客宾谈笑取乐,俗称“闹房”,依俗“三日不分大小”,除孕妇(俗称“四眼人”)忌进洞房,不拘礼节,但忌说不吉利的话。闹洞房时,有“赞茶”节日,新郎、新娘抬着茶盘送茶,俗称“抬盘茶”,宾客须赞茶后才能接饮,如:“要我赞,我就赞,来年生个胖娃娃„„”。

举行婚礼俗称“办喜事”。亲友备礼祝赞谓之“吃喜酒”。婚宴上,新娘娘家人称之为“大亲”,由新娘父母坐主宾席,俗称“坐大边”、“坐上头”,任何尊长都须让位作陪,俗称陪“大亲”,俗有“娘亲舅大”之称,因此舅舅也要坐大边。婚宴菜肴不能上草鱼。婚礼第三天新娘偕新郎回娘家省亲,叫“回门”,“回门”时娘家备酒席宴请亲朋,新郎称之为“新客”被让入上坐。举行婚礼之时,茶水也非常讲究,有专门泡茶的人,“大亲”进门第一道茶为红姜茶,第二道为芝麻豆子茶,第三道为红枣乔饼芝麻茶,第四道为桂圆汶鸡蛋。新中国成立后婚礼旧俗基本废除,只要两情相悦,便可登记结婚。

二、丧葬:

丧葬,旧时称“白喜事”。办理丧事,有报丧,入殓、祭奠、出殡、送葬等程序。孝子必须披麻带孝,迎接吊唁的亲友时,孝子必须双膝下跪。请道士做法时称做“道场”。亲友备奠礼吊唁称“打道场”。治丧期间,就餐不请客,谚称“人死饭甑开,不请自己来”,餐桌上不能上甜菜,以示吊唁,以豆腐为主菜,俗称吊丧为“吃豆腐”。送葬称“上山”,灵枢上路做上山道场,有乐队、狮子等相送,鼓乐、鞭炮齐鸣,旗幡飞舞,热闹非凡。新社会易风易俗,提倡葬事从简,提倡火葬。

下载1泸沽湖摩梭人的走婚习俗20[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1泸沽湖摩梭人的走婚习俗20[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婚人致词

    证婚人致词尊敬的各位长辈、尊敬的各位领导、新郎新娘的各位亲朋友好,大家中午好! 今天是一个大喜的吉庆之日,也是XX先生、XX小姐的新婚志喜之期,我们大家相聚一堂,共同见证一对......

    春节习俗:走会

    走会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民间歌舞表演,主要集中在春节至灯节前后,在某亦称香会,1949年后改称花会。每逢年节或遇喜庆大典以及山坛庙会,它便成为最有组织、最为热烈的街头歌舞表演。......

    走进摩梭人的神秘世界.doc(5篇)

    龙源期刊网 http://.cn走进摩梭人的神秘世界作者:王贞虎来源:《发明与创新(学生版)》2010年第08期美丽的泸沽湖位于四川盐源县和云南宁蒗县的交界处,方圆约40公里。由于这里风......

    正婚人致辞

    各位来宾,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  今天是 先生和 小姐的新婚吉日,我作为新郎、新娘的亲友,受新郎、新娘的委托,担任他们的证婚人,为此感到十分的荣幸,在这庄严而神圣的婚礼仪......

    证 婚 人 致 辞

    证 婚 人 致 辞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亲朋好友: 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怀着兴奋的心情,欣然担任了先生与小姐结婚典礼的证婚人,在这神圣而又庄严的婚礼仪式上,能为这对珠联璧合、佳......

    证 婚 人 致 辞

    证 婚 人 致 辞 各位来宾: 今天,我受新郎新娘的重托,担任先生与小姐结婚的证婚人感到十分荣幸,在这神圣而又庄严的婚礼仪式上,能为这对珠联壁合、佳偶天成的新人作证致婚词而感到......

    义乌人过年习俗

    过 年 义乌人过年 春节即过大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据民间老人讲,义乌十分看重年夜饭,吃喝讲究。一是馒头,预示新年大发,二是年糕,寓意为一年比一年高。同时,鱼也是必不......

    安溪人婚嫁习俗

    安溪人婚嫁习俗 安溪婚俗繁且杂,要一一详尽不易,本人现按其流程将其分为以下六大阶段: 一、初识阶段——相亲。 虽说现如今提倡自由恋爱,男女青年皆较为开放,但是在安溪这地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