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孩子青春期的变化与家长的技术
中国首席情感教育专家 美好人生,从“心”开始!
孩子青春期的变化与家长的技术
社会工作者、心理工作者、医生和研究青少年的专家,都会谈到“青春期”的概念,一般会把孩子从少年到成年这个阶段定位为“青春期”。现在孩子成熟都比较早,青春期会从十一岁半到十四五岁,女孩比男孩早一点,有近半年到一年的差别。提出青春期的概念,是为了在青少年教育上起作用,但实际上,过多的关注青春期,反而使青春期的问题变得明显,因为人的视觉有一种创造力,关注什么,什么就变得明显,容易被扩大。在50年或60年以前,没有提青春期的概念,国际上也没有谈到青春期,但很多青少年都在健康成长。现在有了这个概念,医生、青少年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便开始对青春期的孩子作研究,总结出了很多问题。
研究认为,青春期的孩子常有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逆反,孩子和爸爸妈妈之间的关系会突然恶化,过去非常依恋,跟爸爸妈妈都很亲密,现在爸爸妈妈碰他的头不行,进他的房间不行,碰他的东西也不行,他开始为自己的权力较劲。这样的孩子在社会上常常有攻击性,有敌意,带有批判性,看什么都不惯,都觉得不好,不完美。实际上,这样的孩子有完美主义的内心追求,只不过是以否定一切的方式来表现的。
第二个问题是双向性,青春期的孩子藐视权威,又盲目崇拜,两个倾向同时存在。比如说,很多追星族都是青春期或者青春后期的孩子,他们内心藐视权威,否定一切,又盲目崇拜;他们有时有极端的道德感,喜欢谴责,有时又极端无视道德,会做一些违背公众道德的事;他们勤奋,同时又懒惰,遵守纪律,又破坏纪律。在遵守纪律和破坏纪律里都找到快乐,在盲目崇拜和否定权威里都能享受到快乐。其实,孩子的成长动力正隐藏在这种双向性的矛盾中,不管破坏还是创造,孩子都充满激情,这是快乐的动力。
第三个问题是追求神秘主义,有的孩子会神神怪怪的,喜欢看侦探片、鬼片,嘴里会谈迷信,包括宗教、十字架,甚至有些孩子会把两个笔捆成十字架,做祷告。追求神秘主义的背后是对世界好奇,从书本和父母教导中看到的世界太过乏中国情感婚姻家庭网
情感援助热线:02885575518 *** QQ:1197951161 www.xiexiebang.com 中国首席情感教育专家 美好人生,从“心”开始!
味,孩子通过追求神秘来自娱自乐。当然,其中也存在很多自我暗示的、夸大自我的、获得超能力的、成为权威人物的青春期梦想。
孩子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矛盾的现象呢?
这是因为人有两个世界,一个是内心世界,一个是外部世界,青春期的孩子生活在两个世界的边缘。小的时候只是跟父母或者小学同学接触,跟现实的接触有限,他的感觉更多来自内心世界,基本上,主要情感、生活都依赖家庭,而家庭本身就是和社会有边界的。在进入青春期后,孩子要开始社会化了,他知道家庭待不住了,他要到社会去寻找朋友、情感、事业,要学习,要成功。因此,青春期就成了边界地带,在这个边界地带,孩子有一半是内心的,有一半是外在的,两方面一直混杂在一块儿,这就是他的双向性的来源。
因此,心理学一般认为青春期更好的说法叫“过渡期”,过渡期是流动的概念,它表示孩子正在走过一个阶段,处在过渡的过程中,而不是已经形成了结果,它有时间性,不是永远的,更不是定型的。
家长如何面对青春期的孩子
技术一,要表现出适当的无知。
孩子十岁前,妈妈扮演的是一个无所不能的角色,是孩子强有力的后盾,给孩子安全感很重要。孩子十二岁青春期来了以后,这样就不行了,孩子十五岁后如果还表现出无所不能,什么都懂,孩子都要听我的,就极其糟糕。首先要把自己从权威的角色上放下来,应该说:“妈妈不太知道你们现在想什么,要做什么,你需要妈妈什么样的帮助,详细告诉妈妈好不好?”
青春期的孩子要建立自己的权威、尊严,往往尝试着攻击家庭的成员。我们要做一个选择,既然孩子不再想当孩子了,自己就要慢慢从家长的角色中引退,在某些家庭,父母也可以来扮演孩子。青春期孩子的价值观有些看起来是很荒诞,但是要倾听他、尊重他,孩子就会逐渐变成大人,他慢慢会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
中国情感婚姻家庭网
情感援助热线:02885575518 *** QQ:1197951161 www.xiexiebang.com 中国首席情感教育专家 美好人生,从“心”开始!
如果家长采取查书包、偷听电话、偷看日记等方法,结果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孩子为了讨好父母继续扮演孩子的角色,产生了心理学上称为“退行”的现象,放弃成长的权利,变得幼稚化。这样的孩子即使能考上清华北大,也是生活中的弱者,只能当一个普通的人。为什么?因为他放弃了成长的权利,他的情商差。另一种是孩子选择反抗,因为他觉得如果我不能挫败父母,我就长不大。很多孩子逃学不是因为不喜欢学习而是为了反抗父母,父母希望他好好学习,他就不好好学习,看父母怎么办。因为他知道只有这样才能挫败父母,父母可以替代他做决定,但无法替代他学习。当然,并不是孩子有意识这样想,而是他不上学引发父母改变了权威的角色,愿意开始倾听并满足孩子一些心理需求的现象,引发了孩子从这个事件的象征意义中得出上面的判断,大约有10%的孩子会这样做。
技术二,对孩子好奇、保持兴趣。
兴趣是什么?兴趣是对孩子欣赏的态度,不管孩子做什么,都要让他感觉到你对他有兴趣。如果在一个部门当领导,对大家保持兴趣、好奇,就会是受欢迎的领导,如果满脸都是价值判断、好恶,别人跟你在一起就会觉得不舒服。父母要把价值深藏起来,给孩子一个彼此冲突、矛盾、多样的价值混乱时期,不要忙着帮孩子找到所谓正确的道路,那样可能适得其反,孩子失去自我的判断力与鉴别力,不能形成自我的价值倾向,结果是觉得是在为别人活着,为别人学习。让青春期的孩子品尝逆反情绪给他带来的痛苦与麻烦,好奇地、用欣赏的眼光分享他自我选择的价值观、美感、哲学概念与逻辑。当然,幼稚在所难免,但这些幼稚的思想打着孩子自己的标识,属于他自己的天地。尊重这些就是尊重孩子。
家长能做的是提醒孩子社会规则:“你内心如何看世界是你的权利,面对客观现实的时候要按规则办事。”这样做就可以帮助孩子形成内心与现实的边界意识,让孩子可以在两个层面来接纳自己。成年人很多心理痛苦正来源于搞不清内心与现实的边界在哪里。
技术三,学会对孩子示弱。
中国情感婚姻家庭网
情感援助热线:02885575518 *** QQ:1197951161 www.xiexiebang.com 中国首席情感教育专家 美好人生,从“心”开始!
示弱就是要善于在孩子面前装傻。如果孩子游戏打得好,你要说:“宝贝,妈妈好笨啊,这种事情都不会,你能不能教教妈妈?”孩子肯定会特别高兴,当你慢慢地表示出对游戏感兴趣的时候,孩子也许就会慢慢失去对游戏的兴趣。原因是孩子玩游戏的潜在意义是在有限的环境里寻找与父母分离的空间,如果母亲也要玩,孩子的兴趣就会大减,当然严重依恋游戏的孩子除外。
我遇到过一个咨询者,他女儿是哈韩族,家里摆满了韩国的东西,韩国影星的照片贴得到处都是,女儿染着黄头发,吃韩餐,学韩语。一有韩国歌星演唱会,女儿旷课也要去听。父亲是一个公司的部门经理,非常着急,问我怎么办。我就向他建议,你也装着是哈韩族,也把韩国明星照片贴在卧室里,也放韩国歌星的歌,也装着学韩语。结果他女儿就把韩国明星照片收起来了,头发又变成黑色的了,为什么?因为孩子需要和爸爸妈妈有区别,他一放韩国歌星的歌,女儿就特烦,“怎么又放韩国的歌啊?!”知道为什么?孩子其实是在表现逆反情绪,爸爸不让我哈韩,我偏喜欢,看你怎么办。这表示她在长大,有了全新的自我,如果我们不压制她,反而认同她,她逆反的动力就会终止。
技术四,不管孩子提出什么不合理的、荒谬的要求,决不能马上驳斥他。对孩子提出的不恰当的要求,要说:“你的想法不错,很有意思啊,不过我能问一下你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能告诉我你进一步的计划是什么吗?你能告诉爸爸妈妈能帮你做些什么吗?”这样的提问可以帮助孩子澄清自己的想法,如果你拒绝他,他反而会坚持。当你坐下来听他计划的时候,他就会发现自己什么计划都没有,需要的只是爸爸妈妈认同、接受他的想法,不一定要实施。如果这时驳斥他,他反倒一定要实施。家长可以先说“yes(是的)”,时机成熟的时候再说“maybe(也许)”,尽量不说“no(不行)”。很多青春期的孩子会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过分的要求,其实真正的目的不是要实现要求,而是要看爸爸妈妈的反应,是不是真的在意他,尊重他。
家长是孩子长期与全方位的教师,家长是孩子的榜样,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进行的。家长作为孩子经常、直接的模仿对象,他们和孩子的每一次交往都是在教育孩子,其言谈举止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中国情感婚姻家庭网
情感援助热线:02885575518 *** QQ:1197951161 www.xiexiebang.com 中国首席情感教育专家 美好人生,从“心”开始!
着子女。可以说,家庭教育中言教固然重要,但身教的影响更大,因为家长的言谈举止不仅是子女的行为榜样,而且关系到言教的效果。
家长不仅在家庭教育中发挥着无以替代的作用,也成为孩子心目中对他们影响最大、最崇拜的人!
如何看待孩子往往决定了如何对待孩子!
鼓励是改善亲子关系的重要方法之一,给予孩子锻炼的机会,是对孩子的信任!
总之,中国情感婚姻家庭网
情感援助热线:02885575518 *** QQ:1197951161 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孩子青春期,家长怎么办?
孩子青春期,家长怎么办?
家长自身也面对着生存危机,压力也大,自己也有好多问题需要应对。加上有些家长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某个阶段遗留没有解决好的“心结”和痛苦,当孩子也到了这个年龄段时,就会陷在自己也无法理解的情绪和困惑之中,难免带着自己的想法去要求孩子。
比如,有位母亲当年曾因为给喜欢的一个男孩子写信而受到严厉处分,就对14岁的女儿采取多种措施严加防范,女儿完全没有了自己的空间,感受不到家的温暖的女孩,只好选择了封闭自己,不与任何人说话,包括自己的父母。
对孩子成长中的问题认识不足,家长习惯孩子听话可爱,像鲜花一样,笑脸始终向着长辈开放。进入12—18岁的少年,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一个寻找自己内部空间的过程,因而对家长不再言听计从,甚至还会对着干。心理医生将此阶段的孩子比喻为枝叶无序疯长甚至还带刺的“野草”。习惯了“除草”的父母本能要将他“连根拔去”,亲子矛盾由此而生。
反抗其实是孩子长大的标志,说明他对事物有了评判能力,我们没有必要惊慌反倒应该高兴才是。青春期的孩子在重新在学习走路,学习做人,“学步”过程中难免摔跤,这时,他需要的是指点和引导,而不是教训和责骂。倒是那些“长不大的孩子”才应引起父母的格外关注。父母的任务不是消灭叛逆的“野草”,而是要学会精心地培育“野草”。因为自家的“野草”,修剪得当一样赏心悦目,天底下所有孩子都有这个过程,接受这个变化事实,家长的心理负担会可能会小得多。
家长该怎么办?
首先 是转变观念,和孩子一起成长。时代不同了,对问题的看法不同,欣赏和追求的东西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这很正常,不能把你不了解的事物都视为“大逆不道”。要学会求同存异,在两代人的思想碰撞中寻找新的契合点。比如孩子“追星”“上网”的本身并无过错,他们需要榜样和情感寄托,需要了解外面的世界获取更多的信息,只是错在他们的“本末倒置”和处于失控状态,我们父母该做的是如何正确引导,而不是责怪和打骂,更不能“砸电脑”或把孩子关起来了事,这样反会加重他们的叛逆,使问题复杂化。
其次 学点沟通交流技巧,对叛逆期的孩子只能智取不能强攻。以我个人的体验,就是采取“退行”式的引导方法,即孩子多大我多大,很容易跟他们交上朋友。建立良好基础后,说的话一般他们都能听得进。
在家里创造一种先尊重对方接纳对方,理解对方的氛围,让他感到父母是最可信的人,当他说出实情后,耐心帮他分析原因,一起想办法应对,像朋友一样对话,了解他的需求哪些是合理的应该满足,哪些需要克制,这样,你的引导才会有的放矢。如果在你们的引导下,孩子可以对自己的许多事做出决定,那么他的反叛情绪就要好得多。
最后,建议家长们不要孤军作战和“摸着石头过河”,抽点时间学习养育孩子的知识,和其他家长探讨孩子教育的经验和教训,避免子女教育中的盲目性,尽可能地少走弯路,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同时自己的问题以及孩子的问题要及时寻求专业人员的心理辅导,千万别把所有烦恼都自己扛。
第三篇:家长怎样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
面对孩子青春期家长莫吝啬赞扬 要向孩子“索爱”
面对身心都在变化的青春期孩子,除了要多些赞扬、与孩子平等交流外,还应向孩子“索爱”。下面我就“家长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同家长进行交流。
据了解,某校有名女生在一次总分为50分的考试中,考了44分,全班第一。可武断的妈妈以为不及格,打了女儿一巴掌,并让女儿“滚出去”,委屈的女儿留下一封信后离家出走。
父母对孩子的爱不应该仅是“给予”而不“索取”,在这种环境下,父母的爱会在孩子心目中逐渐贬值,应该让孩子理解父母,可以尝试向孩子“撒娇”,让孩子懂得爱父母。
理解孩子,教其正确对待家长爱孩子的心都一样,为什么有的家长能跟孩子和谐相处,情同知己,有的却水火不容、形同陌路。面对孩子的青春期,父母要有心理准备,与其临风建屋,不如未雨绸缪。首先要了解孩子青春期特点,才能知道孩子叛逆的原因,对症下药。
孩子进入青春期,身体会发生变化,家长对孩子的变化要理解,并指导正确对待。女生第一次来例假、男生第一次遗精,作为家长,应该对孩子说:“恭喜你!你长大了。”
“哪个少男不多情,哪个少女不怀春?”这些都是很正常的身体发育特点,家长与其担心、制止男女生直接的交往,不如直接跟孩子谈“如何正确地和异性同学交往”。这样做是要孩子通过正规的渠道了解相关知识,而不是抱着好奇心从一些不健康的渠道去了解。
学会与孩子沟通 进入青春期,孩子的心理也会发生变化,他们开始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不喜欢被人命令。这个时期,家长要学会跟孩子沟通。
第一,尊重孩子,平等交流。家长要学会跟孩子聊天,不要认为孩子的世界很幼稚,对孩子的话题不感兴趣,不论孩子说什么,最好表现出很感兴趣,这样孩子才有跟你交谈的欲望。有些家长很忙,甚至没有时间跟孩子聊聊天。其实交流的方式很多,可以采取留言板、网络、电话等。但千万不能因为忙而不跟孩子交流。
第二,利用赞美,缩短心理距离。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赞扬,家长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如看孩子成绩单时,不要只盯着考得不好的科目,可先从优点看起。如孩子数学考得不好,语文考得好。可以说:“这次语文考得不错。”这时孩子自己会明白,这是说:“数学没有考好。”但如果说“怎么搞的,数学考得这么差!”这会打击孩子自信,也不利于亲子交流。
要向孩子“索爱”
不少家长在“爱”的问题上,只尽“给予”的义务,不讲“索取”。这时,家长们的爱就会贬值,孩子们会觉得父母的爱是应该的。要向孩子索爱,让孩子学会感恩。
过去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太低,如果孩子在饭桌上给自己夹菜就会感动万分,其实家长可以向孩子要求更多,俗话说“聪明妈妈会撒娇”,要让孩子觉得家长的不容易,也可以向孩子多要求一点,孩子自然也会多回报一些,重视孩子对家长的要求。
总体来说,青春期孩子对家长有十大要求:孩子在场,父母不要吵架;对每个孩子都要给予同样的爱;父母之间互相谦让,相互谅解;任何时候,父母都不要对孩子撒谎;父母与孩子之间要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孩子的朋友来做客时,父母要表示欢迎;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父母要尽量予以答复;在孩子朋友面前,父母不要讲孩子的过错;注意观察和表扬孩子的优点,不要过分强调孩子的缺点;对孩子的爱要稳定,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
第四篇:家长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
家长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
尊敬的各位家长:
青春期孩子如何教育 现在有很多家长对自己青春期的孩子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惶恐,甚至有的如临大敌。家长的反应很正常,因为青春期孩子总是憧憬成熟又留恋童年,追求完美又总有缺憾,拒绝灌输又渴望帮助。这样矛盾的心理,使得他们的行为在大人眼里是如此荒唐和无聊,而对孩子来说,意义却十分重大。
家长因为不了解孩子,对孩子横加约束,这使得家长与孩子矛盾重重,冲突不断升级。因此,家长应该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需求,才能正确教育孩子。合理的物质需求:物质需求是生活永恒的主题,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表面上还是在服装、零食、玩具及文具等方面有所需求,实质的需求却在悄然变化。刚刚进入青春期,追求个性化的孩子较少,更多是要求自己从众。从众让自己有安全感,融入同学的圈子里,不显山露水。随着年龄的增长,熟悉了周围的环境,了解了同学、朋友的个性,孩子们开始彰显个性,暗暗地在群体里比高低。这种比较有积极的意义,孩子获得了经验,给自己在群体中定了位。
男孩、女孩的书包上挂满了明星图片,谁的生日请大家去吃饭;很多男孩会在群体里学会抽烟、喝酒。女孩学会化妆、染发。其实他们是想通过这些仪式,向成年人看齐,在小群体里标榜自己、显示自己。而成年人却感觉他们是逞强。
朋友的交往需求:进入青春期前后,又是初中生活的开始,孩子们像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接触新的面孔、新的习惯、新的学习方式。这是我们看得到的变化,还有一个看不见的变化,就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思想和情感的转移。青春期之前,孩子心里依赖的是家长,进入青春期开始转移,转移到朋友身上,到青春期后期,转移到异性朋友身上,最后,固定在异性身上,成家立业,生儿育女,进入一个新的循环,这是人类成长的必经之路,是我们没有办法抗拒的力量。孩子开始交朋友,为了朋友,他们可以在学校门口等,可以和同学一起去逛街、去网吧。为朋友可以留在学校打篮球,甚至是去打架,不在乎回家晚了家长的脸色,即使招来家长的打骂也依然如此。对异性关注的需求:孩子进入青春期,与异性接触时有了微妙的变化。他们开始悄悄地关注异性。关注往往只是停留在外表上。男孩子也注意女孩子,偶尔也会在一起用调侃的方式谈论某些女生,即使有一种淡淡的喜欢,他们也知道自己在想入非非。男孩和女孩,都会很拘谨,这只是孩子们走出家庭的圈子、步入社会认识异性的最初的学习阶段。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越来越明白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异性,希望去接近他或者她。最开始的形式可以是打打闹闹,简单的问答,还可以是以班级活动为主题的工作式交流,很多孩子可以通过这样简单的交流,达到对异性的了解。获得帮助的需求:孩子进入青春期时,性格也变得外向起来,很容易受到事物的渲染,很容易冒失。他们独立处理问题的时候越来越多,遇到的事情越来越复杂。初出茅庐的他们,面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疑问和恐惧,他们真的希望自己身边有保镖,有“百事通”,有“机器猫”,当然,兜里再有很多钱就好了。这时候孩子们需要帮助。孩子们有很多的迷茫,希望有人帮助他们拨开迷雾,揭开谜团。他们仍然需要帮助。利用赞美,缩短心理距离: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赞扬,家长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如看孩子成绩单时,不要只盯着考得不好的科目,可先从优点看起。如孩子数学考得不好,语文考得好。可以说:“这次语文考得不错。”这时孩子自己会明白,这是说:“数学没有考好。”但如果说“怎么搞的,数学考得这么差!”这会打击孩子自信,也不利于亲子交流。
第五篇:家长如何教育青春期孩子
家长如何教育青春期孩子
一
理解孩子,教其正确对待
家长爱孩子的心都一样,为什么有的家长能跟孩子和谐相处,情同知己,有的却水火不容、形同陌路。面对孩子的青春期,父母要有心理准备,与其临风建屋,不如未雨绸缪。首先要了解孩子青春期特点,才能知道孩子叛逆的原因,对症下药。
孩子进入青春期,身体会发生变化,家长对孩子的变化要理解,并指导正确对待。女生第一次来例假、男生第一次遗精,作为家长,应该对孩子说:“恭喜你!你长大了。”
“哪个少男不多情,哪个少女不怀春?”这些都是很正常的身体发育特点,家长与其担心、制止男女生直接的交往,不如直接跟孩子谈“如何正确地和异性同学交往”。这样做是要孩子通过正规的渠道了解相关知识,而不是抱着好奇心从一些不健康的渠道去了解。
二
学会与孩子沟通
进入青春期,孩子的心理也会发生变化,他们开始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不喜欢被人命令。这个时期,家长要学会跟孩子沟通。
第一,尊重孩子,平等交流。家长要学会跟孩子聊天,不要认为孩子的世界很幼稚,对孩子的话题不感兴趣,不论孩子说什么,最好表现出很感兴趣,这样孩子才有跟你交谈的欲望。
有些家长很忙,甚至没有时间跟孩子聊聊天。其实交流的方式很多,可以采取留言板、网络、电话等。但千万不能因为忙而不跟孩子交流。
第二,利用赞美,缩短心理距离。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赞扬,家长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如看孩子成绩单时,不要只盯着考得不好的科目,可先从优点看起。如孩子数学考得不好,语文考得好。可以说:“这次语文考得不错。”这时孩子自己会明白,这是说:“数学没有考好。”但如果说“怎么搞的,数学考得这么差!”这会打击孩子自信,也不利于亲子交流。
三
要向孩子“索爱”
不少家长在“爱”的问题上,只尽“给予”的义务,不讲“索取”。这时,家长们的爱就会贬值,孩子们会觉得父母的爱是应该的。要向孩子索爱,让孩子学会感恩。
过去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太低,如果孩子在饭桌上给自己夹菜就会感动万分,其实家长可以向孩子要求更多,俗话说“聪明妈妈会撒娇”,要让孩子觉得家长的不容易,也可以向孩子多要求一点,孩子自然也会多回报一些。
四、重视孩子对家长的要求
总体来说,青春期孩子对家长有十大要求:孩子在场,父母不要吵架;对每个孩子都要给予同样的爱;父母之间互相谦让,相互谅解;任何时候,父母都不要对孩子撒谎;父母与孩子之间要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孩子的朋友来做客时,父母要表示欢迎;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父母要尽量予以答复;在孩子朋友面前,父母不要讲孩子的过错;注意观察和表扬孩子的优点,不要过分强调孩子的缺点;对孩子的爱要稳定,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
中学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青春期。到了初二,仿佛一夜之间,我们也许会发觉,孩子真的长大了,不再是我们眼里的懵懂少年了。他们变得敏感、叛逆,脾气也大得不得了,一说即跳。我与一些家长闲聊时,谈到这一点,他们大多无奈地摇头说,孩子进了初中后,就管也管不得了,往往是你一句话还没有说完就发脾气。我的孩子目前还没有这种情绪偏激的情况,但有时我想对她进行一些思想教育时,她也会嫌我唠叨,会不耐烦地说:“好了好了,知道了!”让我只有发愣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