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和职员对绩效考核都不满意,怎么办
企业和职员对绩效考核都不满意,怎么办
如何增强绩效考核管理有效性,防止鸡肋现象,是目前中国绩效管理最头痛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企业管理咨询实践经历,有如下几点见解:
一、策略面:找准适合自己情况的绩效管理模式
所有企业的问题试图用一种模式去解决,是行不通的。绩效管理模式应根据每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发展阶段和管理成熟度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确定。绩效管理模式可以分为四种,而且一般是按从一到四的渐进模式发展:
1、接受绩效模式:
对于一些从未进行过绩效管理或不具备条件(如一些国企)的企业,在初次建立绩效管理阶段,应以“形成管理习惯,培育绩效文化”为重点设定绩效管理模式。这个模式的要点在于不追求考核的精准和管理的规范,重在让员工尤其是管理层养成定期做计划、做考核、敢于公开自己的考评结果等习惯。检验的标准就是员工能否按要求及时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能否区分员工业绩的优劣。
2、绩效考核模式:
对有绩效文化(执行文化、透明文化)而管理基础薄弱或以生存为主的企业,可优先采用绩效考核模式。这个模式以“指标设计精准,绩效考核严格”为重点,检验标准是“企业想要什么,考核指标能否反应企业需求;考核制度能否说到做到,没有特殊”。
3、绩效管理模式:
对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而对管理要求较高的企业,应建立以“规范PDCA循环,落实绩效管理”为重点的绩效管理模式。这个模式更倾向于发挥绩效管理在促进员工成长方面的作用,检验标准是能否找准企业和员工个人的“短板”并能持续改善之。
二、设计面:系统、全面设计绩效管理方案和流程
教科书和大部分咨询机构在企业导入绩效管理体系的时候,只是注重绩效管理体系的内部循环(绩效计划、绩效考核、绩效辅导、结果应用)却对绩效管理体系的系统思考不足。这也是为什么每家绩效管理制度和方案一样,结果都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个层面问题的解决依赖逻辑上更高一个层次问题的解决。绩效管理本质上是一个企业的战略、组织和文化的反映。在管理咨询实践中,我们发现中国众多中小企业乃至部分大型企业绩效管理有效性不强的主要原因,表面看起来都是指标设计不合理、考核流于形式等问题,实质是缺少三个体系的支撑:
1、执行监控体系。
在监控主体上,公司层面一般应以与各部门无任何利益冲突的战略发展部、总经办等部门负责日常工作,同时,这些部门的人员有懂业务,给予充分授权;在监控方法上,要高效率开好定期的经营管理例会、做好述职和考核等内容。
2、计划管理体系。
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过去企业家习惯依赖直觉和经验进行决策,依靠个人能力和魅力进行管理的时代将渐行渐远。为什么老板很忙,员工不知道干什么?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是管理没有秩序和计划,都是在打乱仗。一个好的公司级年度经营计划应以落实战略为导向,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以传递上下游需求为重点。
3、数据报表体系。
没有量化就没有管理,也就没有考核。从日常实践中,企业应建立和完善以下三类数据和报表体系。一是工作进度报表,尽可能以数据和事实呈现;二是财务报表,重点是要透过财务数据分析管理的改进点;三是人力报表,动态监控人均效能、员工能力提升、心态稳定等信息。
三、执行面:既不一味僵化执行,也不允许随意搞变通
个别管理咨询公司在导入绩效管理咨询项目效果不佳后,往往简单得出结论是企业的执行力不行。企业却也满肚怨气:“你的东西看起来好,但是执行不下去。有本事,你们咨询公司的人在我企业干一年试试?”其实,管理咨询方案设计与执行天生是矛盾的。设计追求系统和逻辑,强调治本;执行以解决眼前问题为导向,注重治标。如何化解这一矛盾?要学习借鉴华为任正非的“灰色理论”。在执行绩效管理体系中,就是要秉持“既不一味僵化执行,也不允许随意搞变通”的宗旨,把握三个重点、坚持两个原则。三个重点:
1、在接受绩效模式下,推行绩效管理工作就是要通过反复宣传和灌输,让企业全员上下形成绩效管理的意识和习惯,关键是考核对绩效管理的态度是否端正。
2、在绩效考核模式下,推行绩效管理工作要一手抓考核指标的设计与更新,一手抓结果应用,确保绩效管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3、在绩效管理模式下,绩效管理执行的重点是做强人力资源部门(考核技术的开发和使用、主导绩效管理推动地位的确立)、培训好各级考核者。两个原则:
1、问题导向,顺势而为。无论是考核指标选取和设定,还是考核方式、结果应用等问题,只要是大部分员工不同意的,都要重视,并在现实条件不具备推行情况下,就要退而求其次。因此,绩效体系设计和执行最好是同步进行,一边设计一边执行,在执行中优化设计,切忌科班和理想化。
2、突出重点,适当妥协。
根据不同同绩效考核管理模式和企业实际存在的问题,咬住关键问题不放松,同时对一些次要问题学会选择和忽略,不追求形式上的规范和完美。
第二篇:工商管理大学生对企业绩效考核的社会调查
调查提纲
一、2月24日至2月28日,收集****物业发展有限公司简介、宣传图片等资料,了解该公司经营规模及项目建设现状
二、3月3日至3月7日与****物业发展有限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接洽联系,了解该公司组织架构与分工、现有员工数量及分配、岗位描述情况、现有绩效考核体系构成及运行情况
三、3月10日至3月14日
与****物业发展有限公司各部门相关人员讨论对该公司绩效考核体系运行的想法与感受,收集各自的思想与建议
四、3月17日至3月20日与****物业发展有限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讨论分析企业在制定及运行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做出调查报告。
企业绩效考核的思考
内容提要:
通过对****物业发展有限公司绩效考核体系现状的调查,分析其绩效考核体系在实施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其在制度制定上与实际脱离以及实施中执行不力、监督不力,致使绩效考核未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针对该公司的现状,结合该公司的经营目标,提出改进的建议。由此,得出体会:企业制定并运行绩效考核体系时应注意的问题。
附说明:
根据学校的要求及本专业课程大纲和本次“管理学科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社会实践细则”的要求,按照学校的布置,我于2003年2月24日至3月20日在****物业发展有限公司,就该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体系制定与运行情况做了社会调查,后经学校老师和指导老师的多次指导和反复修改,完成了此篇调查报告。通过这次社会调查让我更加清楚了过去所学《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管理的内容,并且体会到做好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重要性,有效的、可行的绩效考核将对公司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起到莫大的激励作用,并因此推动公司的发展。
——对****物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调查
在企业竞争愈发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如何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的管理效率得到了众多企业的重视。而问题的集中点之一就是如何进行有效的绩效考核。日前,笔者对****物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绩效考核进行了调查。
一、****物业发展有限公司绩效考核体系现状
****物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初,是一家由****技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民营企业,注册资金2000万元,主要经营房地产开发,现开发项目有**大学科技园示范园、南坪渝南佳苑、青杠别墅区、巴南佳和钰茂经典苑等,其中只有南坪渝南佳苑(约50000万平方米)将于2003年3月底正式开盘销售,其余项目皆处于开发阶段。公司现有机构设置为“六部三室”,共有人员70人,月工资总额达13万元。显而易见,公司目前的经营现状是以投资开发为主,效益回收为辅,人力资源成本高,使得公司在资金运作上将承担较大的压力。公司针对以上情况,从2002年9月起实施了一系列的制度订立、规范管理的改革,希望通过有效的、可行的规定和考核促进公司成本控制、效益创造等的改善,鼓励先进,淘汰懒惰,使公司运作进入一个良好的循环。
公司现行的绩效考核体系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针对公司高级管理层,即公司分管副总。公司执行董事长在年初与每一个分管副总签订《目标责任书》,规定其分管工作须达到的标准和年内须完成的指标,到年底一次性考核兑现,完成指标则奖励,未完成则处罚,分别针对不同的指标规定不同的奖惩数额。第二部分则是“一事一考核”,即针对临时突发的须限时保质保量完成的事项,指定具体负责人,列出完成时间进度表,做到则奖励,未做到则处罚。第三部分则是针对基层员工,采取月考核制。公司针对每类工种,制定出考核明细表,要素包括“德、能、勤、绩”,月末由部门负责人按照考核明细表中所列内容逐一评分和谈话确认,并根据最终得分决定其当月薪金的额度。
二、****物业发展有限公司绩效考核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公司制定以上一系列的绩效考核制度,目的是为了通过对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的考核,使工资奖金与绩效挂钩,以此激发员工,改善工作业绩。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存在着种种问题:
(一)考核两极化
公司制定的绩效考核体系包含了对高级管理层和基层员工,但却遗漏了中层管理干部,即部门经理与主管。中层管理干部仅作为绩效考核的执行者,却不是被考评对象。而绩效考核本身首先是一种绩效控制的手段,也是对员工业绩的评定与认可,它具有激励功能,使员工体验到成就感、自豪感,从而增强其工作满意感。另一方面,绩效考核也是执行惩戒的依据之一,而惩戒也是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绩效不可缺少的措施。中层管理干部从绩效考核体系中脱离出来,使得其工作缺乏监督控制与激励,造成中层管理干部积极性受抑,惰性增长,且易造成互相推诿,逃避责任,工作阻滞的现象,影响公司运作的连环性,继而影响到公司的发展。
(二)公正性较差
在该公司的绩效考核体系中,由直接
第三篇:中小型企业绩效考核存在问题和改善
一、文献综述:
绩效管理作为整个企业激励体制的基础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已受到普遍关注。现代企业制度中,员工的绩效考核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核心问题, 它对提高员工素质, 加强劳动管理,激发工作积极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实施绩效管理,但许多企业均遇到一个同样的问题,就是绩效管理的方案迟迟推行不下去,结果企业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做了一堆的无用功,造成员工害怕、经理反感,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伤透了脑筋。这是因为绩效管理常常会不自觉地陷入误区,导致设计出来的绩效管理体系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如果事先能够明确绩效管理可能陷入的误区,就可以采取措施尽可能地加以避免。
一、绩效考核基本理论概念
(一)什么是绩效
人们通常将绩效理解为工作的成绩和效率,这是不全面的,绩效最根本的含义应当是工作的效果,是对企业价值创造及未来发展的最终贡献。成绩和效率可以量化,而效果则难以进行量化,通常只能进行主观评价,对绩效的考核包括定量内容与定性评价内容两方面。
(二)什么是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通过对企业战略的建立、目标分解、业绩评价与业绩分析,并将绩效成绩用于企业日常管理活动中,以激励员工绩效持续改进并最终实现企业战略以及目标的一种管理活动。另一种定义说绩效管理是为了达成组织的目标,通过持续开放的沟通过程,形成组织目标所预期的利益和产出,并推动团队和个人做出有利于目标达成的行为。后一种定义强调了绩效管理的核心是沟通。
(三)什么是绩效考核
所谓绩效考核,是一种正式的员工评估制度,它通过系统的方法、原理来评定 和测量员工在职务上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效果,它是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之间进行管理沟通的一项重要活动。绩效考核的结果可以直接影响到薪酬调整、奖金发放及职务升降等诸多员工的切身利益,其最终目的是改善员工的工作表现,在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同时,提高员工的满意程度和未来的成就感,最终达到企业和个人发展的“双赢”。
二、绩效考核的作用
(一)达成目标
绩效考核本质上是一种过程管理,而不是仅仅对结果的考核。它是将中长期的目标分解成、季度、月度指标,不断督促员工实现、完成的过程,有效的绩效考核能帮助企业达成目标。
(二)挖掘问题
绩效考核是一个不断制订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PDCA循环过程,体现在整个绩效管理环节,包括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要求达成、绩效实施修正、绩效面谈、绩效改进、再制定目标的循环,这也是一个不断的发现问题、改进问题的过程。
(三)分配利益
与利益不挂钩的考核是没有意义的,员工的工资一般都会为两个部分:固定工资和绩效工资。绩效工资的分配与员工的绩效考核得分息息相关,所以一说起考核,员工的第一反应往往是绩效工资的发放。
(四)促进成长
-1-
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单纯地进行利益分配,而是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成长。通过考核发现问题、改进问题,找到差距进行提升,最后达到双赢。绩效考核的应用重点在薪酬和绩效的结合上。薪酬与绩效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是两个密不可分的环节。在设定薪酬时,一般已将薪酬分解为固定工资和绩效工资,绩效工资正是通过绩效予以体现,而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也必须要表现在薪酬上,否则绩效和薪酬都失去了激励的作用。
(五)人员激励
通过绩效考核,把员工聘用、职务升降、培训发展、劳动薪酬相结合,使得企业激励机制得到充分运用,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对员工本人,也便于建立不断自我激励的心理模式。
二、论文提纲
一、绩效考核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1、绩效考核是制订人力资源规划的依据
2、绩效考核是决定员工调配和职位变动的依据
3、绩效考核是进行员工培训的依据
4、绩效考核是确定劳动报酬的依据
5、绩效考核有利于形成高效的工作氛围,促进员工职业发展
二、我国企业绩效考核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企业绩效考核制度的不健全
2、绩效考核体系不完整
3、绩效考核指标不够细化
4、没有把绩效考核与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保持一致
三、我国企业绩效考核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科学的进行工作分析
2、明确定义合理的绩效标准和考核方法
3、合理的选择考核者和考核信息
4、对考核者如何避免有关心理偏差的培训
5、进行绩效沟通和绩效反馈
四、我国企业绩效考核存在问题的解决建议及对策
1、设计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
2、制定合理的考核评价指标
3、克服绩效考核中的主观偏差
4、加强员工的参与度,提高考核的公平性
5、塑造健康的绩效考核文化,提高员工的认识度
三、参考文献
〔1〕熊苹: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现状及对策[J],商业时代,2006(7)。
〔2〕吴丽亭:中小企业绩效管理初探[J],机械工业信息与网络,2007(4)。〔3〕贾晓辉: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4年。〔4〕余泽忠: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
〔5〕方振邦:绩效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5,1。
-2-
〔6〕叶向峰等:员工考核与报酬管理[M],北京,企业出版社,1999。〔7〕Ackerman v.Western Electric Co.In c,1988,860F2d1514。
〔8〕[ 加] 加里/ P0 莱瑟姆,肯尼斯韦克斯利,绩效考评[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0,1。
〔9〕赵曙明: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10〕付亚和,许玉林: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2009-03-01/电子工业出版社。-3-
第四篇:企业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企业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摘要】 随着企业的改革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是企业的主体,人在管理中居于主导地位。绩效考核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在企业经营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凸现,但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对绩效考核仍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进一步增进对绩效考核工作的整体了解,客观分析并总结企业绩效考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已成为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的当务之急。有鉴于此,本文对绩效考核在企业中的实施现状进行了分析,剖析了企业绩效考核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此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关 键 词】绩效考核 问题 对策
当代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土地、厂房、机器、资金已不再是国家、地区和企业致富的根本资源,唯独人力资源才是企业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人力资源是决定经济增长的第一资源,人是企业的主体,人在管理中居于主导地位。绩效考核作为一种有效的企业管理手段,在评价与激励组织成员,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和提高企业市场地位等,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当前多数企业绩效考核实行中存在困难,绩效考核与发展战略相脱节,绩效考核目标不明确、考核时间僵化,各级管理者和组织成员的参与度不够,考核的可量化指标不科学,考核指标脱离岗位职责,绩效评价未形成有效的反馈机制等,使企业绩效考核工作形同虚设,没有把考核的真正作用发挥出来,组织成员产生逆反心理,达不到考核的预期目标,甚至还导致不少人力流失。因此,本文从目前企业绩效考核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企业的绩效考核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对策并设定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是有必要的。
一、绩效考核的重要性
绩效考核是由考核者对被考核者的日常职务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并在事实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目的进行评价,达到培养、开发和利用组织成员能力的目的。绩效考核也称绩效评价,对组织成员现任职务状况的工作绩效,以及担任更高一级职务的潜力,进行有组织的、定期的并且是尽可能的客观评价,是组织绩效管理循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管企业针对组织成员采取什么样的绩效评价方法,绩效评价的最终目的都是通过对绩效评价结果的综合运用,推动组织成员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一)实行绩效考核可以促进分配制度的改革
要充分认识到实行绩效考核的重要性,本着对企业发展负责的态度,积极探索实施绩效考核。要广泛征求和听取被考核者的意见,避免在分配制度改革中走弯路,减少由于分配制度中不合理因素带来的失误。实施绩效考核的目的和着眼点在于激励,激励员工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使事业发展更快、经济实力更强。
(二)实行绩效考核可以提高管理工作水平
绩效考核是以业绩、成就评价为主,被考核者实际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及对企业的其他贡献,成为绩效考核唯一可以界定的凭据,其评价结果直接与企业、部门及员工的薪酬利益挂钩。绩效考核包括设计考核指标、确定参照值、培训考核人员、考核后的反馈和考核结果的运用等。其中,将考核结果与奖励分配挂钩,是考核结果运用的重要方面。
(三)实行绩效考核可以改善劳动关系
绩效考核在带来利益分配差异性的同时,也带来劳动关系的变化,被考核者与企业、部门之间形成一种新型的用工关系,体现的是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在这个前提下,实行绩效考核可以调节被考核者利益与考核者利益的关系,衡量被考核者的业绩取决于管理层决策的正确与否,衡量管理层的业绩往往是以被考核者的业绩、成果为基点。最公平的利益分配原则,就是被考核者与管理者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努力实现工作目标、实现双赢。
二、企业绩效考核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绝大多数企业已经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很多企业也利用到了绩效考核的结果。但是真正能够将绩效考核工作的作用完全发挥出来的企业却比较少。目前企业中较为典型的绩效考核模式通常包括:工作分析、目标、标准设定与管理、绩效考核过程管理和绩效反馈等几个步骤。通过对部分企业的调查表明,在绩效考核的操作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一)绩效考核的目的不明确
绩效考核的目的是通过绩效考核要解决什么问题。考核的目的直接影响到考核的实施,目的不同必然带来实施方法上的差异。对绩效考核定位的模糊说明考核缺乏明确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考核而进行考核,这样做就使考核流于形式,考核结束后,考核的结果不能充分利用起来,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结果也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很多企业把绩效考核与组织成员薪酬联系作为唯一目的,其实“薪酬与绩效结合”应该是绩效考核的副产品,它是保证绩效管理能起到效果的重要手段,而不应该是绩效管理的主要目的。绩效考核最终的目的是用来帮助职工提升绩效,进而达到提升企业绩效的目的。
(二)考核的主观性太强
原有的考核评价主观性太强,由于考核者不愿与被考核者面对面地讨论,往往是将考评表格填完之后,就直接送到评审部门待审。这样,被考核者不知道自己业绩的好坏,考核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还成为滋生“干多干少一个样” 的思想温床。从而,绩效考评也就没有起到其应有的激励和改进作用。有些企业把考核结果简单地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等,但究竟如何清晰而又准确地使用这些等级,才能让被考核者心服口服,大部分企业还没有制定出准确的计算考核标准,考核者往往是根据自己的印象、主观判断进行评分,难免受到个人喜好因素的影响。
(三)被考核者对考核工作的不理解
绩效考核前,企业的上下级沟通不及时。管理者不够重视,被考核者也不会理解和配合,普遍有抵触情绪,认为考核会影响到自身收入,就是搞下岗政策。所以在实施考核前,要宣传到位,使被考核者了解考核的真正用意,明确考核目的,让被考核者明白考核只是一种管理手段而已。
(四)可量化指标所占比重较低
绩效考核的重点是“绩”和“效”,但是不少企业绩效考核避重就轻,往往过分强调德、勤,对实际工作绩效且可以量化的“绩与效”简略带过。选择和确定什么样的绩效考核指标,是考核中的一个重要的且难以解决的问题。许多公司所采用的绩效指标通常一方面是经营指标的完成,另一方面是工作态度、思想觉悟等情况。能够从这样两方面去考核是很好的,但是对于如何科学地确定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以及如何考核的指标具有可操作性,许多企业则考虑的很不周到。还有的公司的绩效指标,在任务绩效方面仅仅从经营指标去衡量,过于单一化,很多指标没有囊括进去。在周边绩效中,所采用的评价指标多为评价性的描述,而不是行为性的描述,评价时多依赖考核者的主观感觉,缺乏客观性,如果是行为性的描述,则可以进行客观的评价。这样的标准,不仅模糊性大而且执行偏差也大。结果,评先进变成评“人缘”,选拔干部变成搞平衡,存在着轮流坐庄现象。并且,综合标准有千篇一律的倾向——不论是高级领导人还是初、中级员工,往往都用一个标准去评价,没有顾及人才有能级差异的客观现实。
(五)考核周期的设置不合理
考核的周期是指多长时间进行一次考核。多数企业是一年进行一次考核。这与考核的目的有关系,考核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分年终奖金,那么自然就会使得考核的周期与奖金分配的周期保持一致。事实上,从所要考核的绩效指标来看,不同的绩效指标需要不同的考核周期。对于任务绩效的指标,一般需要较短的考核周期,例如一个月。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在较短的时间内,考核者对被考核者在这些方面的工作有较清楚的记录和印象,如果都等到年底再进行考核,恐怕就只能凭借主观的感觉了;另一方面,对工作的产出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有利于及时地改进工作,避免将问题积攒到年底来处理。对于周边绩效的指标,则适合于在相对较长的时期内进行考核,例如半年或一年,因为这些关于人的表现的指标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需较长时间才能得出结论,不过,在平时应进行此简中的行为记录作为考核时的依据。
(六)绩效考核结果与奖惩脱节
对于不少企业来说,绩效考核主要是为了完成上级提出的任务和要求。因此,在考核过程中,工作态度不认真,考核形式单一化,草草收场了事,之后将绩效考核结果束之高阁。从总体上看,绩效考核结果几乎不会对被考核者最终的报酬和未来职位的升迁产生任何影响。奖罚的力度与绩效考核结果不相符,对于绩效显著的被考核者不能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而对绩效差的被考核者惩罚力度不够,这样必然导致被考核者工作积极性不高,从而失去了绩效考核的目的。
三、完善绩效考核的对策
如何走出企业在绩效考核方面的一些困境,使绩效考核真正有效,需要从以下几个重点的方面着手。
(一)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目标
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目标,因为考核目标是全年考核的基础,考核目标必须符合5个标准,即:一要目标具体、明确;二要可衡量;三要考核方案可行;四要考核方案易于执行;五要有明确的考核时间表。要满足上述5个标准,考核部门就需要多跑、多问、多摸底、多思考,避免闭门造车现象的发生。比如目标计划的制定必须与企业、部门的目标一致,制定目标计划必须与被考核者反复沟通推敲,在执行时如发现有不妥之处,必须立即修正。对不同类型的部门分析设计不同的评价内容,如对业务部门应侧重于任务指标的完成情况,尽量做到量化考核;而对管理部门则要通过工作分析确定工作信息,建立高度客观的工作标准,侧重工作效率、完成结果等方面的考核,使评价过程的关注点从被考核者的工作态度转移到工作业绩上,以减弱考核过程中主观因素的消极影响。
(二)使考核双方保持相对独立
要想使考核结果不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就必须做到如下几点:(1)要保证考核者与被考核者或被考核部门之间的相对独立性,杜绝出现考核者与被考核者之间存在隶属关系的情况。(2)要防止晕轮效应,在评定时,评定者每次只就一个评价维度对所有的被考核者进行评定,然后再进行下一级的评定。(3)控制或消除评定中的宽松和严厉倾向,可以控制评定结果的分布状况,比如要求有一定比例的“优秀”,一定比例的“不合格”,这样迫使评定者评定标准较一致;也可以降低评定量表本身的含糊性,尽量遵循客观事实的评定标准,使评定遵循特定的要求。(4)减少评定中的趋中倾向,要让评定者认识到区分被评价者和评定结果的重要性。必要的时候,组织也可以明确要求评定者尽量减少选择中间等级的次数。(5)摆脱对比效应,采用诸如关键事件法之类的技术,全面考察被评价者在较长时期内的行为表现和工作业绩。
(三)提高被考核者对绩效考核的支持度
根据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考核实践来看,被考核者在考核中处于被动或弱势状态,因此,对大多数人而言,都不乐意被考核。因此,如何提高被考核者参与的积极性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对于被考核者抵制考核的问题,更多的是与考核的目的有关。传统的考核办法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过多地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比较,有时即使许多人的绩效都不错,但由于绩效被评为优秀的总是那么几个人,这样考核就难以调动多数人的积极性,反而会由于评定方法的主观而引起许多人对考核产生抵触情绪。要改变这一状况,就需要把考核的目的从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比较更多地转向每个人的个人发展诊断。要注重每个被评价者自己与自己比,肯定成绩,找出差距,从而不断提高,这样对每个被评价者都有激励作用。对于企业的管理层来说,有时他们之所以觉得考核没什么用处,往往在于他们没有把考核与人力资源管理结合起来。事实上,当我们把考核与人员培训、安置和晋升结合起来的时候,就会发现考核是不可或缺的。只要认真地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考核,就不会有没有用的考核方法,而只有不想利用或不会利用考核结果的人。
(四)提高可量化指标比重
工作分析是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也是确定可量化指标的前提。它可以确定绩效标准,然后把被考核者实际的工作绩效与理想的工作绩效进行比较从而进行绩效考核。在设计绩效考核表之前,要对所要考核的组织成员的工作有一定的了解,可以查阅其岗位说明书,也可以让其填写岗位调查表或采取访谈的方法。只有这样,管理者才能了解该岗位需要什么样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工作量如何、工作态度如何等等。有了这些可量化指标就可以减少主观因素对业绩考核的影响。在编制绩效考核表时考核者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不会走过场。
(五)及时进行绩效反馈
企业对被考核者的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手段,考核目的不应终止于考核结果,它是新的绩效管理的开始。绩效反馈与面谈所采取的措施是建立在分析考核结果基础上。通过绩效考核结果挖掘更深层次的原因,提出有价值的综合性改进意见。有效的绩效考核反馈与面谈不仅能使考核者切实了解实现目标的进展情况,更能通过经常性的面谈,探讨绩效考核中问题的原因所在,从而帮助被考核者客观的、有针对性的制定绩效改进计划,达到改进被考核者绩效,共同确定下一绩效管理周期绩效目标。同时,肯定被考核者成绩、提高被考核者满足感,能使被考核者更努力地工作。
(六)建立绩效考核与薪酬有效联系机制
管理者应当充分发挥企业自身的优势,通过考核、反馈、职位说明书等相关方式,在短时间内消除企业中的“大锅饭”、“平均主义”等思想。通过考核使企业的管理者更加清楚了解被考核者的知识、技能及不足,对其进行相应的培训、晋升、调动等职业发展规划,帮助被考核者发挥潜能,改进现有工作绩效。遵循公平性原则,以绩效考核的结果决定薪酬调整方向,以绩效薪酬(浮动薪酬、奖金和年薪)作为浮动薪酬,力求建立“业绩定岗、岗薪相配、弹性工资、按劳取酬”的绩效挂钩薪酬的制度。
客观地分析并把握当前企业改革进程中在绩效考核领域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并做出合理的解释与规划,是提高企业管理平台的必备条件。同时也应看到,绩效考核本身就是现代企业管理实践与理论研究的难题之一,不存在绝对完善的考核模式,企业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不断完善考核体系谋求对问题的逐步解决。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及时准确地采用适当的方法和技术手顶把绩效考核做实做好,从而充分发挥绩效考核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巨大作用,促进企业不断发展。
第五篇:企业实施绩效考核的前提条件和注意事项
企业实施绩效考核的前提条件和注意事项
企业推行绩效考核需要具备哪些前提?一般而言,以下四个方面的条件是实施考核前必须要具备的:
1、有清晰并可操作的企业发展战略与目标
从目标管理角度来说,组织的目标是由各个部门、各个员工支撑的,只有各个部门、各个员工的任务完成了,组织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所以对员工绩效的考核实际上是对组织目标的控制。反过来,只有企业有了明确的发展战略和组织目标,各部门、员工才会有明确的考核目标,考核才能做到有据可依,员工的行为才会可控。另外,企业的发展战略还要可操作,否则仍然是一纸空文。所以,绩效考核的首要前提是企业要有可操作的发展战略。没有清晰可操作的企业发展战略和目标,你的绩效考核就无法实施,再好的方法和工具也是枉然。
2、组织结构合理,岗位职责清晰,业务流程顺畅
企业组织结构体现了结构沟通方式,沟通流程,成员角色,成员分工,成员职责。形成企业严密的结构分工,使得组织成员明白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和谁做,做到什么程度,做多少,向谁汇报。
目前,企业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组织结构不合理,岗位职责不清,权责不明,造成业务流程不畅,影响企业的有序发展。如360度考核,对于员工来讲,需要弄清他的上级、下级、内外客户是谁,然后分别给予不同的权重进行考核,如果员工对和哪些部门、人员发生业务关系都不明了,考核的质量肯定会打折扣。如团队目标管理考核,很多目标的完成是众多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如果没有规范的岗位体系,考核时就不可能精确的衡量不同员工的目标与绩效。
同时,绩效考核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考核员工对岗位职责的履行程度,尽管在实际操作中岗位职责是与分解后的企业目标结合起来考核的,但每个员工的岗位职责都是公司整体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岗位的KPI指标也更多的是从其岗位职责里提炼的,如果描述不清晰或不明确,你是很难去衡量员工的履职好坏的。
3、制度方面公平合理,体现效率
制度在于规定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体现公平,公开原则。包含成员在公司应该获得的回报,也就是说,企业中每个工作岗位需要的是能够胜任这个角色工作的人,对于熟练的成员回报要多一些。
4、内外客户对各岗位有清楚的要求
对于360度考核而言,一个重要的维度是内部和外部客户的评价意见。在很多企业的实际操作中,由于很难对客户意见做详细的统计,这一项通常被弱化或采用民主评议的形式给出。实际上,对很多岗位而言,内外客户的意见是非常重要的考核指标。所以,在规范的绩效考核体系中,客户对某岗位的要求是一定要明确的,只有这样,这些岗位上的员工才知道该怎么去满足客户的要求,从而符合自己的岗位要求。
5、对员工的表现有详细的记录
绩效考核一方面需要有目标,另一方面需要知道员工的具体表现,这就要求企业有较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对员工平时的表现有详细的跟踪记录,如考勤记录、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各种汇报报表、表扬信、奖惩记录、事故报告、关键事件等。这样在考核时才能作到有据可依,否则,再切实的绩效目标也不能公正的考核员工。
那么,结合以上五个绩效考核实施的前提条件,制订和推行完善的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和方案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总结如下:
1、绩效考核必须紧扣公司战略,这个是根本出发点。
2、一定要获得高层的全力支持,如果高层主管不支持,再好的结果得不到落实,考核实际是还是会流于形式。况且,高层主管不支持也很难取得合理的考核结果。
3、要让全体员工主动参与,各种指标的制订都离不开各层次员工的积极参与,否则制订合理的考核指标只能是一句空话。
4、结果为主,兼顾过程考核,结果的达成是与很多因素相关的,为了更全面的进行考核,一般都采用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既要看最终的结果,也要看其努力的程度。
5、注重考核方法的客观性和综合应用,也就是尽量采用多种绩效考核方法结合进行,如KPI结合360度考核,考核指标尽量量化,做到客观公正。
6、考核结果与薪酬调整相结合,考核结果一定要与薪酬相挂钩,这样才能真正起到震撼作用,员工才会真正重视考核。不然就无关痛痒,考核不考核都一个样的话,那考核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7、必须要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培训,不管是考核前还是考核后,沟通都应该是贯穿始终的。只有进行有效的沟通,才能真正起到绩效考核应有的导向作用,让员工清楚自己的绩效为什么是那样,今后该如何改进或发扬。绩效考核本身也是需要培训的,不管是绩效考核的理念还是具体的考核技术,都需要让相关人员明白。
总之,一句话,绩效考核是一柄“双刃剑”,考核实行的好,能解决很多实际问题,考核实行的不好,负作用是很多的。不能盲目地推行,要结合企业实际,具备或营造一定的条件、在合理的时机和氛围下去推行,才会有效果。不然,基础工作没做好,就匆忙上马,就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