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奢侈品消费比较及文化差异分析

时间:2019-05-15 04:03: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西方奢侈品消费比较及文化差异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西方奢侈品消费比较及文化差异分析》。

第一篇:中西方奢侈品消费比较及文化差异分析

【作者】 【摘要】2013年,全球奢侈品市场总容量仍将达到的2170亿美元,预计全年增长率达到11%。中国人买走全球47%的奢侈品,2013年奢侈品消费总额将达1020亿美元,约合6000多亿人民币,成为全球奢侈品市场无可争议的最大客户。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奢侈品市场还是相当的火热?本文通过了解奢侈品市场的现状,比较中西方奢侈品消费的差异,并分析奢侈品消费中的文化差异。【关键词】奢侈品

消费差异

文化差异

目录

目录..................................................................................................................................................2 第1章.比较中西方奢侈品的消费差异.......................................................................................3 1.1.现状分析.........................................................................................................................3 1.2.差异分析.........................................................................................................................3 1.2.1.消费者背景差异....................................................................................................3 1.2.2.消费年龄差异........................................................................................................3 1.2.3.消费观念差异........................................................................................................3 1.2.4.消费动机差异........................................................................................................4 1.2.5.消费对象及品牌差异............................................................................................4 第2章.奢侈品消费中的文化差异...............................................................................................5

第1章.比较中西方奢侈品的消费差异

1.1.现状分析

2013年,全球奢侈品市场总容量仍将达到创纪录的2170亿美元,预计全年增长率达到11%。中国人买走全球47%的奢侈品,2013年奢侈品消费总额将达1020亿美元,约合6000多亿人民币,成为全球奢侈品市场无可争议的最大客户。其中,中国奢侈品市场本土消费仅约280亿美元,预计增幅3%,境外消费进一步增长,将达740亿美元。与此同时,2013年中国高资产人群的海外购买奢侈品的倾向同去年相同,仍然是愈加明显,尤其以身价过亿的富豪为甚,51%的过亿富豪倾向于境外消费。

1.2.差异分析 1.2.1.消费者背景差异

中国消费者普遍年轻化,月收入3000元至6000元的白领阶层成为主要的消费群体。而在西方国家,奢侈品消费主要是来自中产阶层,年收入在3-10万的美国中产阶级约占总人口的80%左右,他们并不认几件皮包或腕表是件奢侈的事,并且这群中产人士更乐忠于物质上的消费来缓解工作中的压力,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同时,中国的奢侈品消费人群靠自己的实力和财富来消费的只占据4成,其余6成的人群是靠家庭的财富在消费,这部分人主要是30-35岁之间的年轻人,极大多数是炫耀,攀比的心态在作祟。而西方的消费者一般是靠工资收入进行奢侈品消费。

1.2.2.消费年龄差异

欧美发达国家的奢侈品消费主力是40~70岁的中年人和老年人,而中国则是以年龄在25~40岁的青年人为主,40岁以上中老年占奢侈品消费人群比例还不到30%。

1.2.3.消费观念差异

中国消费者更注重奢侈品的社会符号价值,而西方消费者相对注重奢侈品个人取向上的消费价值;中国消费者注重奢侈品的显性公众意义,“面子消费”居多,而西方消费者相对注重拥有奢侈品的个人含义。

中国人消费奢侈品只关注商品本身的奢侈,形式上和欲望的满足。消费的对象上也主要集中在一些高档的汽车、手表、高档服装、化妆品、黄金、钻石等物品上。在西方发达国家,许多有能力消费的人群对奢侈品的消费却大相径庭,他们主要将奢侈消费集中在生活、旅游、房产这三个方面,而其他的物品只要满足使用即可。

1.2.4.消费动机差异

1.2.4.1.个人消费动机差异

中国奢侈品消费中存在着投资需求,因为自从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中国的经济开始下坡路。而面对着楼市的不稳定,股市的不景气,很多中产阶级更愿意购买奢侈品来实现奢侈品的保值增值。而西方消费者购买奢侈品一般是自我馈赠、自我享受、自我肯定的一种方式。主要是用于自身的收藏,主要用于在奢侈消费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品味和修养。

1.2.4.2.社会消费动机差异

奢侈品真正内涵是艺术性、先进的工艺水平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价值,代表了一种生活格调。中国国消费者在进行奢侈消费时,以“面子消费”为主,虚荣动机比较严重。同时,中国消费者在选择和消费奢侈品时,存在更多的从众动机,以规避消费风险和迎合大众口味,中国消费者注重拥有物的公众意义,而西方消费者相对注重拥有物的个人含义。中国消费者更注重炫耀性价值,注重于对奢侈品品牌的追求,而西方消费者相对注重个人取向的消费价值;

1.2.5.消费对象及品牌差异

中国的奢侈品消费是以商品实物为主,仍停留在奢侈品消费的初级阶段,享受性服务占比重较小。西方消费者则更倾向于个性化、体验式的奢侈服务,享受精神型消费重于物质型消费如在阿联酋的迪拜帆船酒店提供超五星级的服务,用户可预定通过直升机接送进驻酒店。很多时候,对于多数中国奢侈品消费者而言,要买就买款式经典的、LOGO明显的,使得一看便知是某种奢侈品。相反,西方奢侈品消费者更崇尚精英消费,消费较为内敛,人们倾向购买符合自己个人风格的款式,选择具有设计感的,以及历史悠久具有内涵的品牌。在西方奢侈品文化的冲击下,由于年轻人不像中老年人那样多地替未来做准备,他们信奉“能挣会花才是现代化”的观点,使得他们成为高收入群体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成为高消费群体。

在欧美国家,主要集中在房屋、汽车、家庭旅游的消费上,注重生活质量和情调。

第2章.奢侈品消费中的文化差异

用奢侈品来显示身份和获得认同,是奢侈品消费的主要目的,而从本质上来讲,妄用奢侈品来提升尊严则是一种文化自卑。

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具有家族、关系、权威三个取向。而关系取向有关系形式化、关系依赖性、关系的互依性、关系宿命观和关系决定论的特点。关系形式化强调人与人在社会关系中来界定自己的身份,中国人会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人物关系。中国社会是人与人之间联系紧密的集体社会,人们十分关注社会和他人的评价,在文化价值体系上更加偏重社会取向的集体主义价值观。这就决定了中国消费者在购买奢侈品时,更多关注的是外部的社会性的需求而非内在自我的需要,着眼于通过拥有和消费某种奢侈品来炫耀财富,显示身份、地位等,虚荣大于品位,从而获得其他人的社会认同与尊重。关系决定论说明对待不同关系的人有着不同的处事方式和处事态度。因此,在中国社会中,“关系”一词是相当重要的。所以在奢侈品消费动机中,送礼动机(社会动机)是重要的动机。由于在中国人的价值观中,礼品层次体现了一个人的权力价值。奢侈品具有昂贵和稀有示象征意义昂贵、稀有、象征性强等特点,使得奢侈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区分个人所属的社会阶层,满足了中国人送礼收礼的心理。

权威倾向中包含权威敏感、权威崇拜、权威依赖。权威崇拜和权威依赖使得中国人购买奢侈品不是她的使用价值,而是,而是受权威依赖性和权威崇拜的影响,为了向特定群体靠拢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该群体的标准,满足群体利益的需要。他们有着高度的社会等级观念,将奢侈品更多的看作是一种社会工具,使自己归属于某个社会阶层和等级,从而获得社会认同和自我价值的体现。

欧洲文化主张民主自由的思想,是一种信仰,一种人文价值的体现。他们对艺术的热忱,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信仰的追求,使得他们看重的是作品的内涵和理念而不是作品本身。他们认为设计师是奢侈品的精神核心,他们认为一个好的奢侈品品牌是需要通过历史文化的积淀的。美国文化是一张手清教徒影响颇深的文化,他们认为靠自己双手积累起来的财富才会是真正的财富。因此,占总人口的约80%的左右美国中产阶级是奢侈品的消费的主要群体,他们的年收入在3至10万美元左右,他们乐忠于物质上的消费来缓解工作中的压力,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此外,美国文化是一种儿童文化。他们在行为处事方面可能会更加注重自身的需要和要求,主张个性独立,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自我存在意识的体现。所以他们的奢侈品消费一般是自己喜欢、自我享受的,是自我馈赠的方式。他们对奢侈品选择上会偏向个性化的产品。总而言之,西方成熟消费理念主张通过奢侈品消费获得自我享乐经验、追求产品中的个人意义、会按照自己的品味和标准来判断产品的好坏,即追求个人导向”的这部分消费者。

第二篇:中西方奢侈品消费文化之比较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永别了,武器》的意象分析 2 英语新闻标题的前景化 3 英汉产品简介的对比分析 4 浅析哈克贝利的叛逆精神 从礼貌原则的角度对比英汉女性称谓语 6 中国英语在中国文化输出中的作用 7 浅析《飘》中斯嘉丽的女权主义 8 正面解读《名利场》中的蓓基-夏泼 The Struggle of Women—On the Image of Mary in The Grass Is Singing 10 从《纯真年代》的女性角色看旧纽约的女性地位 11 英汉基本颜色词对比研究 红色,英汉词汇差异的文化理据 13 试析《野性的呼唤》中的生态观 无法挽回的毁灭--欢乐之家女主角莉莉的悲剧 15 论商务英语信函写作的语篇衔接与连贯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Anne of Green Gabl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ceptional Aesthetics 17 从文化视角看中西方的礼节差异 18 论《爱玛》中简奥斯丁的社会理想 Modern Views on Marriages in Wuthering Heights 20 从《一间自己的屋子》看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女性主义意识 21 论《奥兰多》中双性同体观 论散文翻译中的风格再现——以朱纯深、张培基英译《匆匆》为例 23 从《蝴蝶夫人》到《蝴蝶君》的蜕变 24 论女性主义对翻译标准的影响 高中英语听、说、读教学活动中写作融入模式的初探 26 控制学对英语家教影响的实证分析 27 欧•亨利短篇小说的特点 28 广告翻译中的功能对等 29 中西称谓文化的对比研究 克林顿总统就职演说之体裁分析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性格分析

An Analysis of Symbolism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33 《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梦的破灭 34 论模糊限制语在广告中的语用功能 35 浅谈《红楼梦》诗词的文化意象翻译

华兹华斯的浪漫主义文学在《嘉莉妹妹》中的再现 37 Consumerism in The Great Gatsby 38

浅析英语习语的翻译原则和方法 40

对《最蓝的眼睛》黑人的悲剧命运的分析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On the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of Entertainment News Reports Viewed from the Stylistic Perspective 43 浅谈英文原版电影与高中英语教学 44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文化对比分析 45 论英语广告中隐喻的翻译

从《老人与海》中看海明威的人生哲学 47 关于英语口语纠错的研究与建议

试析《珍妮姑娘》中女主人公的悲剧根源 49

女性社会价值的深情呼唤—小说《到灯塔去》中拉姆齐夫人和莉丽人物形象的对比研究 51 从传统消费观念看中美文化差异 52 可口可乐产品推销中的中国元素分析

爱伦坡短篇哥特式小说体与干宝《搜神记》

William Wordsworth’s Romantic Nature in Daffodils 55 中西方在养老孝道方面的差异

中英颜色词内涵对比分析——《骆驼祥子》个案分析 57

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探讨消极情绪的语言表达 59 对比分析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区别 60 Christ Love in Uncle Tom’s Cabin

The Tragedies of Meggie and Fee in The Thorn Birds 62 中式菜谱英译策略研究 63

《论语》中“仁”的翻译研究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中西商务翻译中文化差异导致的不对等翻译 66 论《黄墙纸》中女主人公女性主义思想的局限性 67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喜福会》

Analysis on Paul Morel’s Life Passa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wrence’s Unconscious 69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角色扮演 70 中英日委婉语语言特征

从寂寞到超然—索尔•贝娄的《赫索格》中书信体的内心独白 72 论《黑夜中的旅人》中主人公的信仰冲突与融合

The Loss and Gain in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Translation 74 从中西文化差异的角度浅析商宴之道 75 对《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重新解读 76 中美商务交往中的语用失误分析 77 教师在英语自主学习中的作用

爱伦•坡的《乌鸦》中的浪漫主义分析 79 中美大学创业教育的比较和启示

Cultural Influences on Business Negotia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81 论《重返巴比伦》中女性的身份的自我建构 82 英语阅读有效教学活动设计研究 83 分析广告英语中的修辞手段 84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幽默翻译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论语》中“仁”的翻译研究(开题报告+论)86 中国奢侈品的营销之道

中西方礼貌原则及其差异对比研究 88 中国纺织业出口现状和对策 89 音意兼译—外来词中译之首选法

从功能派翻译理论中目的论的角度谈广告翻译 91 高中生英语阅读教学中合作学习理论的运用

论杰克•伦敦的个人经历和信仰对《野性的呼唤》主人公巴克命运的影响

Translation of Gududeqiu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Qian Zhongshu’s Realm of Sublimation 94 Passion & Religion —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Scarlet Letter and The Thorn Birds 95 从懒和熵的视角论《去十九号房间》中苏珊的罪 96 从中英语言中的幽默表达看中西方思维差异 97 论《教授的房子》中圣彼得教授对自我的追求 98 男权制度下的悲剧——论《德伯家的苔丝》

An Analysis of the Tragic Fate of Mary Turner in The Grass Is Singing 100 麦都思眼中的中国宗教形象

英语商业广告以及公益广告的语言特点比较

诠释《儿子与情人》中儿子、母亲、情人之间的关系 103 论中英情感隐喻的异同点

由《麦琪的礼物》看欧亨利写作特色 105 希思克厉夫—一个拜伦式英雄 106 从功能对等理论谈汉语成语的英译

奥古斯丁在《忏悔录》中对于新柏拉图主义的应用

On the Ways to Develop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Autonomous Ability 109 从生态视角解读《瓦尔登湖》 110 中外汽车文化对比研究

《傲慢与偏见》中婚姻观对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 112 Racism in Heart of Darkness 113 宗教在世界战争史中扮演的角色 114 《呼啸山庄》的悲剧分析

The Comparison of the Two Main Characters in Daniel Defoe’s Roxana and Emily Zola’s Nana 116 英汉颜色词翻译

试析《推销员之死》中威利•洛曼的美国梦 118 On Human Nature in Frankenstein 119 英语习语的文化内涵 120 产品说明书的翻译技巧

Problems Occured in the Process of the Chinese Learning English and Its Possible Solution 122 中世纪的典雅爱情:本质、渊源和影响

Influences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on Ezra Pound 124 试析《啊,拓荒者》中的生态伦理观 125 浅谈商务谈判语言的特点

《喜福会》所表现的中美文化的冲突和兼容 127 从关联理论看商务信函的礼貌策略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Beowulf: A Christianity Guided Pagan Epic 129 论《龙年》中呈现的中国文化 130 英汉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论《都柏林人》中的情感瘫痪 132 中英隐私禁忌语对比分析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任务型活动设计 134 福克纳《我弥留之际》中达尔形象解析 135 《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中的生与死 136 浅析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 137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调查

唯美主义与奥斯卡•王尔德的《道林•格雷的画像》 139 小说《老人与海》中曼诺林的象征意义

A Comparison of Western and Eastern Privacy Concepts 141 英语中介语无标志被动语态的错误分析

温和的反叛者——论《小妇人》中的女性群像 143 在归隐中相遇—论梭罗与陶渊明的诗意人生 144 文化因素对英汉互译的影响

浅析《小妇人》中乔的女性意识及其成长过程 146 从《百舌鸟之死》探析美国种族冲突 147 《老人与海》中词语修辞格的运用 148 The Westernization of Chinese Wedding 149 《还乡》中哈代的自然观

广州及上海旅游景点公示语中英翻译错误及纠错对策 151 从《汤姆叔叔的小屋》看斯托夫人的宗教矛盾心理 152 浅析《儿子与情人》中的恋母情结 153 浅谈汉英时间隐喻的文化异同 154 中美时间观文化对比研究

155 从目的论的角度浅析美国电影字幕翻译 156 A CP-based Analysis of Humor in Friends 157 爱伦坡侦探小说中恐怖气氛的营造方法 158 翻译的对等性研究及其应用

159 《乞力马扎罗的雪》中的象征手法解析 160 魔幻现实主义在《所罗门之歌》中的应用

161 The Causes of Maggie’s Death in Maggie: A Girl of the Streets 162 《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冲突

163 通过语境与潜台词解析情景喜剧的幽默——以《老友记》为例 164 英汉形状类量词的隐喻认知分析 165 中西方礼貌用语对比分析

166 比较约翰·邓恩与艾米丽·迪金森诗歌中奇思妙喻的艺术效果 167 叶芝诗歌中的象征主义手法

168 The Symbolism in The Scarlet Letter 169

170 浅析卡夫卡《变形记》中的异化现象 171 斯佳丽的性格分析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172 中英诗歌及时行乐主题比较

173 伍尔夫《一间自己的房间》的女性主义解读 174 关于《哈利波特》中对种族主义批判的研究

175 从《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看女性身份的遗失和找寻

176 A Comparison of the Dragon Culture in the East and the Sheep Culture in the West 177 Terror of the Soul-Analysis of Features in Poe’s Gothic Fictions 178 “师道尊严”对当代中国英语教学的负面影响 179 本哈德•施林克小说《朗读者》“平庸的恶”现象研究 180 On the Disillusion of Gatsby's American Dream 181 An Analysis of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Nature and Civilization in Wuthering Heigh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criticism 182 《黑暗之心》的人性探究

183 从功能对等理论谈中国小吃名英译 184 从关联理论看《阿甘正传》的字幕翻译 185 论宋词词牌名的翻译

186 从文化内涵的角度看汉语动物习语的英译 187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

188 浅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部分重要象征物 189 从心理学角度试析简爱性格的对立性 190 析《狮子和宝石》中拉昆来失败的原因 191 海明威《印第安人营地》新解 192 中西文化中婚礼的对比研究

193 相同之爱,不同诠释——从美剧《吉尔莫女孩》看东西方母女关系之异同 194 对《汤姆叔叔的小屋》中人物的圣经原型解读 195 英文商务索赔信的人际意义功能分析 196 中西方家庭观比较研究

197 中西方奢侈品消费文化之比较

198 An Analysis of Trademark Translati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 199 《阿甘正传》承载的美国青年价值观 200 《蝴蝶梦》中的哥特式元素

第三篇:比较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会计1002B

白永清

2010110306133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的比较

摘要:各个国家都拥有自己的文化,饮食文化也不例外。在国与国愈来愈密切联系的今天,为了加强中西方国家之间的交流,我们必须在文化方面进行了解和学习,只有这样才可以彰显彼此之间的尊重,加强国与国之间的和谐交流。中西方的饮食文化各有长短,我们希望通过比较,促进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取长补短,相互交流,促进人类的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饮食文化 差异 用餐器具

我们知道,各个国家都拥有自己的文化,当然,饮食文化也不例外。现如今,世界文明在不断地进步,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连地球都被称为地球村了。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加强中西方国家之间的交流,我们必须在文化方面进行了解和学习,只有这样才可以彰显彼此之间的尊重,促进国与国之间的和谐交流。这里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要谈谈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1、饮食观念的差异

中国民间有一句俗话——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所以,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对“味”的追求往往大于对“营养”的追求,从餐桌上各式各样的菜色中就不难看出。这种价值理念的差别形成了中餐过分注重饭菜色、香、味的特点。西方烹调讲究营养而忽视味道。基于对营养的重视,西方人多生吃蔬菜,不仅西红柿、黄瓜、生菜生吃,就是洋白菜、洋葱、西兰花也都生吃。营养性和美味性就是他们的出发点和目的地。他们全力开发和研究食物在不同状态下的营养差异,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

2、烹饪方式差异

中国饮食文化中,“蒸、煮、焖、炖、煨、烧、爆、烤、煎、炒、烹、炸、拌”等烹饪手法样样精妙。而西方烹调讲究规范,烹调的全过程都严格按照科学规范行事。在实践操作中按科学要求或菜谱对调料的添加量精确到克,操作简易,时间精确,但是却需要很多仪器,例如:天平秤、液体量杯、定时器、刻度锅等等。在西方发国家烹饪原料的严格分类标准,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保证了食品的质量。

3.餐具的差异

中国人的餐具主要是筷子、辅之以匙,以及各种形状的杯、盘、碗、碟。西方人多用金属刀叉,以及各种杯、盘、盅、碟。其中盘又有菜盘、布丁盘、奶盘、白脱盘等;酒杯更是讲究,正式宴会几乎每上一种酒,都要换上专用的玻璃酒杯,分工非常明确。筷子与刀叉作为东西方最具代表性的两种餐具,影响了东西方不同的生活方式,代表着不同的两种智慧。游修龄教授认为,刀叉必然带来分食制,而筷子肯定与家庭成员围坐桌边共同进餐相配。西方一开始就分吃,由此衍生出西方人讲究独立,子女长大后就有独立闯世界的想法和习惯。而筷子带来的合餐制,突出了老老少少住在一起的家庭单元,从而让东方人拥有了比较牢固的家庭观念。[1]

4.用餐礼仪差异 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西方奉行分餐制。首先是各点各的菜,想吃什么点什么,这也表现了西方对个性的尊重。上菜后,人各一盘各吃各的,各自随意添加调料,一道菜吃完后再吃第二道菜,前后两道菜绝不混吃。

中国的大多数宴会上将长幼有序、尊重长者作为排座的标准。中餐的进餐礼仪体现一个“让”的精神。宴会开始时,所有的人都会等待主人,只有当主人请大家用嘴时,才表示宴会开始。当有新菜上来,主人一般请主宾和年长者先用以示尊敬。

西方排座位的标准则是女士优先、尊重妇女。在安排座位时,如果是男女共同参加的宴会,则由男女主人共同主持,必须将男女宾客分开列成两个名单,通常的座位安排形式是:男主人与女主人正对面,男主人的左右两侧为女主宾,接着按时针方向朝外侧排列。还应注意两点:一是男宾常依地位而不是根据年龄安排;二是夫妇座位应在同一边但不相连。另外,如果男女结伴同时赶赴宴会,那么男士应为女士开门,让女士先行;当主人把女宾客领进大厅时,首先由男主人邀请第一女主宾入席,并帮她拉椅子、入座,女主人则同男贵宾最后进入。在上菜与进餐时,应首先从左侧给女主宾上菜,然后按顺序分送给其他女士,最后给女主人;接着,再按同样的顺序给男士上菜。当女主人及其他女士拿起餐巾、刀叉开始进餐后男士们才能开始。进餐结束后,必须等女主人起身离席,其他人方可离席,且仍然要为女士拉椅子,让其先行。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中西方的饮食文化各有长短。如今,中餐已开始注重食物的营养性、健康性和烹饪的科学性;西餐也开始向中餐的色、香、味、形等境界发展。随着信息的交流,中西饮食文化也在互相渗透,人们将会享受到更美味、更快捷、更营养、更健康、更绿色环保的食品,这是与人民大众息息相关的,更是我们所密切关注的。

[1]蒋艳.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原因分析及其研究意义[D].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

第四篇: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比较分1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比较分析

【摘要】中国与西方国家在对饮食的认识、饮食内容以及饮食特点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关键词】营养、中餐西餐、餐桌礼仪

一、中西方不同的饮食社会风俗

饮食与文化密切相关,不同的名族缔造了不同饮食文化,所以饮食习俗也反映了名族的观念、意识和文化。中国与西方国家在对饮食的认识、饮食内容以及饮食特点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1、中西方饮食观念的差异

西方早期传统的饮食习俗,并没有营养学这个概念。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人们认识到,缺乏某种维生素,既影响人的正常生长,又可能引发特异性病变,即维生素缺乏症。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西方科学家经过反复实验,终于人工提取或合成出了维生素,以供人们在缺乏维生素时直接服用。他们强调食物的营养价值,注重食物的维他命,蛋白质的含量多少,是否能被全部吸收,却很少关注食物看起来是不是很漂亮,好不好吃。(1)中国的传统饮食则具有“平衡”的特点,而且多为经验型。在古代,人们根据自己的亲身实践,将各种食物分为温、热、凉、寒四种属性,又称“四气”。还按味道分为辛、酸、甘、苦、咸“五味”。中国传统饮食的“平衡”,就是根据各种食物的属性和“五味”,对不同食物进行搭配,实现“四气”和“五味”的“平衡”。

西方人又将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用于指导人们日常的膳食结构和营养搭配。如根据各种食物的酸碱性等,合理均衡地搭配和食用蔬菜、水果、谷物、肉类等,以使酸碱中和,有利于人的健康。中国有这么一句话“夫为医者,当需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2)中国传统的几大特色菜,都以色、香、味、形俱全而深受国际友人的喜爱,并享誉全球。

2、中餐与西餐

饮食观念的不同,使西方饮食倾向于科学、理性,中国饮食倾向于艺术、感性。在饮食不发达的时代,这两种倾向都只有一个目的,即充饥。而在饮食文化充分发展之后,这两种不同的倾向就表现在目的不同上。前者体现为对营养的重视,后者表现为对味道的讲究,这是我上述中所提及到的。

在中国感性明显胜于理性,中餐烹调倾向与艺术性,且因季节和各地气候、民俗的不同而异彩纷呈,由此亦形成鲁、川、粤、闽、苏、浙、湘、徽八大菜系。中餐每一种菜肴的制作,都有主料、辅料、调料、烹调方法的具体要求,但烹制者也会因食客的需要,而做一些增补、省减。中餐菜肴的原料种类很多甚至可以说是包罗万象。西方食品的营养成分一目了然和绝少艺术氛围的特点,明显地区别于中国饮食的艺术境界。西餐的烹调方式单一,烤、炸煎等烹制方法能适用于各种食物的制作。

农耕民族通常以谷类为食,倾向于安居乐业、和平与安定,强调以和为贵,反对侵略和攻击。而从事畜牧业产的民族,常常是在残酷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他们善于捕猎,富于攻击性,形成了争强好胜和乐于冒险的性格特征。这两种近乎相反的民族特性反映在饮食中,就很自然地体现在餐具的选择以及食用方式上。

3、中西方的餐具差异

筷子与刀作为东西方最具代表性的两种餐具,筷子和刀影响了东西方不同的生活方式,代表着不同的两种智慧(3)在中国使用筷子,还有颇多的规矩需要注意。用筷子夹菜用餐时,要注意这些问题:一是不论筷子上是否残留着食物,都不要去舔;二和人交谈时,要暂时放下筷子,不能一边说话,一边舞动筷子;三不能把筷子竖着插到食物上面。把筷子用来夹取食物之外的东西都是失礼的。

西餐餐具主要有刀、叉、匙、盘子、玻璃杯等,摆放方法比较复杂,高级的西式宴会摆台是基本统一的。共同的原则是:垫盘局中,叉左刀右,刀尖向上,刀口向右,盘前横匙,主食靠左,餐具靠右,其余用具酌情摆放。酒杯的数量与酒的种类相等,摆放方式是从左到右,依次摆烈性酒杯、葡萄酒杯、香槟酒杯、啤酒杯。这些餐具上的差距也体现出中西方文化间的差异,并不是单单了解这个差异,重要的是在餐桌上无论是中餐还是西餐可以做到别冒犯他国,给双方是尊敬与礼貌。

4、中西方饮食材料的差别

中国饮食文化主要起源于农耕文化,农耕文化决定了中国饮食结构以农作物为主,肉类为辅。而且中国地域广阔,土地肥沃,种植技术较高,自然粮食作物产量多和种类丰富,相反动物的养殖较少,故食粮食较多。中国人的膳食结构就是以粮、豆、蔬、果、谷类等植物性食料为基础,主、副食界线分明.主食是五谷,副食是蔬菜,外加少量的肉食.因此中国人在备餐时,饮食是以植物为主、动物为辅.主食主要是大米和面食,饮料主要是茶和酒水。

西方饮食文化主要起源于畜牧文化,畜牧文化决定了西方饮食结构尤其偏重于肉类与乳制品。西方国家因气候因素不适合农作物的种植.故以畜牧业为主,农业为辅。动物的养殖技术较高,肉类产量较多,农业产品主要是小麦,葡萄等,故饮食以动物为主。西方人的饮食结构上,也以动物类菜品居多,主要是牛肉、鸡肉、猪肉、羊肉和鱼等,具有“三高(高蛋白、高脂肪、高热能)”特点。因此肉食在饮食中比例一直很高,到了近代,种植业比重增加,但是肉食在饮食中的比例仍然要比中国入的高.因此西方备餐时的饮食主要是以动物为主、植物为辅,主食是面包和肉类(牛、羊、鸡肉)。饮料主要是咖啡,葡萄酒和牛奶。这种饮食来源的差异,是导致中西方饮食特点个别的一个重要原因。

5、用餐礼仪的差异

在礼仪方面,中西之间更显不同。在中国古代的用餐过 就有一套繁文缛节。《礼记·曲记》载:“共食不饱,共饭不择手,毋放饭„„毋固获,毋扬饭„„卒食,客自前跪,撒饭齐以授相者,主人辞于客,然后客坐。”这段话大意主要是:大家共同吃饭时,不可以只顾自己吃饭。如果和别人一起吃饭,必须检查手的清洁。不要把多余的饭放回锅里,不要专占着食物,也不要簸扬着热饭。吃完饭后,客人应该起身向前收拾桌上的盘碟,交给主人,主人跟着起身,请客人不要劳动,然后客人再坐下。这些礼仪有的在现代也是必要的礼貌。

在西方宴席上,主人一般只给客人夹一次菜,其余由客人自主食用,若客人不要,就不再劝人家吃,也不按中国人的习惯频频给客人劝酒、夹菜。吃东西时不发出响声,但客人要注意赞赏主人准备的饭菜。若与人谈话,只能与邻座交谈,不要与距离远的人交谈。懂得这些后就不怕自己在一些场合中献丑了。

6、中西方的座次安排

在中国的餐桌礼仪中: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长者入座。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声音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客人应该等主人邀请才可坐下,主人必须注意不可叫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座位,此为一大忌。

在美国的餐桌礼仪中,女主人宣布晚宴准备就绪后,男主人便会引领客人依次入座,而女主人则走在最后面。原则是以男女分隔而坐,男主人优先入座,其位置在女主人右边,而女主客在男主客的右边,其他夫妇则以对角方式就座。这样的就座方式显示出了美式宴会的开放及活泼,希望能借由宴席上座次的安排来增进彼此间的熟稔同时也可使用餐话题多样化。

二、中西方饮食文化的相互影响及思考

中西方文化背景不同,自然会有饮食观念上的差异和饮食方式的不同。如果拿历史来比较,自然中国的历史久远。但在饮食这点中西方各有各的确错误。中餐讲究的是健康,西餐讲究的是营养,但是西餐的快餐有讲究到营养吗?只是解决了在工作繁忙的时间问题。所以中国也在走向一个快餐的时代,追随这个快节奏的步伐。文化差异就动与静,要的不是个人或集体的评价,而是需要一个“零势面”。(4)我们需要用我们正确的姿态去看待事物的对错。由此我们可以结合中西方饮食方面的优点去改善营养与卫生上的问题。并且在中西方餐桌礼仪上有不少相似和不同之处,了解西方餐桌礼仪对于我们提高自身的素质有着很大的帮助。总而言之,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对中国文明的发展和更好地与人交往发展也能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杜莉.中西饮食文化比较——四川科技出版社.2004(2)《千金药方》

(3)李倩.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论文.2015(4)李倩.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论文.2015

第五篇:中西方文化差异

东西方传统文化的美与丑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日益频繁。在各种中西方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文化冲突的事例屡见不鲜。因此,我们有必要找出其中深层次的原因,客观的认识并分析中西文化差异,这些对我们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身为建筑学专业一名大三的学生,彻底剖析清楚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今后的学习生活,课程设计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关键字:中西方文化差异

碰撞交流

价值观

审美观

语言文化

建筑

绘画雕塑

饮食文化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是优势民族,也没有哪一种方化是劣等文化。中西方文化之所以能传承至今天仍然保持其鲜活的生命力,生生不息,历久弥新,必然有其存在的价值与独特性。因此,我们不能片面的断定哪一种文化是好的,哪一种文化是差的,这种行为是武断的。然而,对于中西方文化美与丑的认识,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看法,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种认识和见解都代表着个人的审美情趣。

璀璨的中国文化

灿烂的西方文化

既让要说中西方文化的美与丑。首先来说一下生活中人们对“美”与“丑”的评价标准。人们对美丑的认识与职业,经历,文化素养,价值观等诸多方面有关,一个人随人生阅历的增长,对美丑的认识也会发生变化。总结一下,美与丑的关系包括以下几点:

1、美与丑相对的,缺少了任何一个就没有了比较。

2、美与丑是个人的审美,并不是所有人的审美。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我觉得那些韩剧真心一点也没意思,金秀贤,李敏镐一点也不帅,而大多数女生觉得他们很帅。

3、美与丑并不矛盾。因为美与丑有很多种,一个个体上既可以存在美,也可以存在丑。例如一个人外表丑而心灵美。

4、美与丑有区别:因为有区别,我们才能够分辨什么是丑、什么是美,从而有了美、丑这两个词。.没有美何以见丑,没有丑岂能显美.这个哲学问题太宽泛了,我在这里就不展开论述了!

知道了美与丑的评价标准,那么现在就来谈谈我对东西方传统文化差异性的认识和其间美与丑的个人看法,可能有些见解比较偏面,还请大家见谅。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民族知识、经验、价值、信仰、习惯、制度、宗教、等级和时空观念的总合,指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整个生活方式。中西方文明在各自的发展历程中,由于自然环境、历史条件、地理位置和社会现实的不同,形成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深深印上民族精神的烙印,是民族灵魂最生动的写照。虽然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不同文化愈来愈呈现“文化全球化”的趋势,然而千年的文化积淀非一朝一夕所能改变,中西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文化传统强劲的连续性决定了二者间在各个维度上的差异都仍然是巨大的。下面我就从从语言文字、建筑、绘画雕塑、饮食等方面具体进行论述。

1、语言文字方面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以汉语和现在国际社会比较流行的英语为例,中国人的思考速度比美国人的思考速度快。因为,中国人的“声音的种类”比美国多。曾有人比较过,用英语和汉语背诵乘法口诀的速度:汉语用了30秒,英语用了45秒。因此,两人同时背诵乘法口诀。30秒的时候,汉语使用者一定想到了九九八十一,而英语使用者肯定想到不了这里,可能也就是七七四十九。这就说明了:声音种类多的语言的使用者比声音种类少的语言的使用者思考速度快。普通话的声音种类多于英语,所以,中国人的思考速度比美国人快。现在,英语单词的数量,已经超过百万了。惊人而可怕,普通人一辈子也记不完的。而这些单词都可以用四千个汉字表达。真庆幸,我们生在中国而不是美国。而且,汉语采用象形会意的文字符号,尽管由于经历历史演变而与词义的直观联系变得模糊了,但仍然留下文字理据性的痕迹。每一个文字背后都隐藏着一段动人的故事。而且,由于汉语独特的魅力还演变出各种文化,如书法,篆刻,剪纸,服饰等,剪纸艺术

刺绣艺术

篆刻艺术

服饰艺术 内容非常博大精深,因此,就语言文字来说,汉语相对英语来讲具有相当的优势,真心佩服我们先祖无与伦比的聪明才智。

2、建筑方面

作为一名建筑学的学生,我们已经在过去的两年多的时间里详细学习了《中国建筑史》和《外国建筑史》,我想我们对中西方建筑的总体特征了解的还是比较多的。从根本上说,中西方建筑艺术的差异首先来自于材料的不同:传统的西方建筑长期以石头为主体;而传统的东方建筑则一直是以木头为构架的。这种建筑材料的不同,为其各自的建筑艺

西方帕提农圣庙

中国传统建筑

术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西方由于崇尚力量,建筑总体上都建的雄壮有力,而中国比较注重灵活美观,所以建筑比较轻巧,相比西方比较笨重的形体,我认为中国建筑优美的线条,精美的做工更胜一筹。

在造园艺术上,西方古典园林表现为一种人工的创造。园林中所有的景 物,无论是建筑物还是山水树木都有人工穿凿的明显印记, 其楼阁亭台排列整齐, 花木修剪成形, 水源理成喷泉,一切都很规整。比较有代表的是法国的凡尔赛宫园林。造园手法以几何直线为主,它与中国古典的皇家园林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它完全是人工雕琢的,极其讲究对称和几何图形化。

凡尔赛宫庭院示意图

中国古典园林风格是崇尚自然, 在造园的过程中”自然”一直是中国园林进 行艺术创作的最高原则和审美标准。中国古

典园林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机地融为一体, 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自然条件, 模拟大自然中的美景, 力求再现大自然中各种事物、景物的造型和气势。中国古典园林无论是北方御园还是江南私园都很强调顺应自然,巧妙设置的山水树木、亭台楼阁, 显现出浓郁的自然韵味。所以就造园手法来说,随让各有优点,我还是欣赏中国融自然与山水的造园手法

3、绘画雕塑方面

要谈中西方绘画中美学的差异,必须要从它们的根源说起。中国绘画脱胎于工艺装饰艺术,古代中国绘画三大体系中的院体画、文人画、民间画都不同程度地传承了装饰艺术的典型特质,即平面性与装饰性的审美趣味,画者将表现对象依照自己的理解进行美化加工,而非追求写实的准确性。而西方绘画则溯源于古希腊艺术,古希腊人善于捕捉微妙的比例关系,精于数学与哲学,力求明白准确,追求心灵健康与肉体完美。他们的艺术也力求逼真、写实与理想的结合,从他们的雕塑中就可以看到这点:雕塑多以最美的人体为摹本,表现自编神话中的众神,形体极为精准,比例亦臻于完美。如柏拉图所说:“艺术是摹本的摹本”。

于是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中西方绘画中最本原的美学差异:写意与写实。

中国绘画偏于精神性的写意,表达了画者对物象的理解及感受,表现物象最本质特征,并进行了理想性塑造加工。其精神性常常高于画本身的表达与技法,物象

中国水果画

西方水果画 作为抒情的媒介表达着作者的而西方绘画则偏于写实性地再于构思,技法展示遮蔽了画家层物象才能体味画家深藏的内心世界。而且西画常以故事性或场景性代替精神性,在立意上存在缺失。

就这两种风格而言,我个人都很喜欢,但中国画缺少明暗关系,画出来的人物山水都是平面化的,西方画透视学的应用使其更具有体型感,学了建筑

中国人物画

西方人物画

以后,特别是学了素描,水粉以后,我更喜欢西方的那种画风。但是毕加索的抽象画虽然被公认为传世之作,也许由于自己艺术修养不足的原因吧,个人完全欣赏不了,自然觉得没意思。

雕塑艺术是人类情感外溢的物化形态,是中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古代还是近代,雕塑的创造都体现着时代的文化精神,是人类主动的创造行为。从古希腊创立并奠定了以人为主题的雕塑形式后,一直到现代雕塑兴起的2500年

精神境界与人格追求。现对象,往往表

达重的精神表达,要透过层中,人像始终占据着雕塑题材的主导地位,涌现出众多优秀的人像雕塑作品。有单人的也有组合的,动作姿态丰富多彩,这与古希腊“人,乃万物之尺度”的观

念有着文化上的必然联系。相比之下,中国的雕塑显示了题材广泛的特点,不仅有人物,动物,虚构的动物(龙、凤、麒麟等),人与动物的合形(女娲、伏羲的人首蛇身),还有山水树林,云朵雾气,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生活场景,以及大量动物器物的造型。尤其在早期雕塑艺术中,各种题材并无明显主次之分,也

西方雕塑

中国佛像 无主辅之别。只是到了后期,特别是宗教雕塑兴起后,人像才得以充分发展。若单独一人像来说的话,我认为西方的雕塑表达的人物思想更深刻一些,人物刻画的比较细腻,相对来首有较强的表现力。

4、饮食方面

吃中餐时,围坐在餐桌旁的进餐人各取所需,各自根据各自的喜好选取相应的饭菜;餐桌上的任何一种饭菜都不属于任何一个食客,大家为了相同的目的在同一张餐桌旁,面对相同的饭菜各取所需,解决饥饿问题和生存问题。筷子的发明是我们祖先的又有一个创举。筷子利用杠杆原理夹取食物,可以促进手、眼协调能力,强化手的精细协调动作,促进视觉发育,还有健脑益智的作用,相比西方的刀子叉子要更方便的多。所以说筷子文化相对于西方的刀叉文化要先进的多。然而吃西餐时,每个食客只能吃各自的那一份饭菜,不同的饮食文化,归根结底就是文化的不同。

结束语:中西方传统文化的美与丑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的美与丑,对中西方文化美与丑的认识,更多的反应了一个人的审美价值。现在随着中西方交流越来越频繁,世界成了一个地球村,在面对文化差异这个问题都要采取积极的态度。还是那句话,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是优势民族,也没有哪一种方化是劣等文化,为了促进交流,我们都要对中西方的文化进行了解,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下载中西方奢侈品消费比较及文化差异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西方奢侈品消费比较及文化差异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与分析

    饮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一需要,也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之一。然而不同的文化背景,却有不同的饮食观念和饮食习俗,最终形成不同的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影响......

    中西方文化差异演讲稿

    中西方文化差异演讲稿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西方经济贸易交流的增多,中西方文化也开始更加剧烈的碰撞、交织。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成了现代许多专家研究的对象,而在日常生活......

    中西方美术文化差异

    中西方美术文化差异 中西方美术的最主要差异就在于透视,这是最根本的,中国绘画在创作上重视构思,讲求意在笔先和形象思维,注重艺术形象的主客观统一。造型上不拘于表面的肖似,而......

    中西方文化差异演讲稿

    中西方文化差异演讲稿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西方经济贸易交流的增多,中西方文化也开始更加剧烈的碰撞、交织。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成了现代许多专家研究的对象,而在日常生活......

    中西方法律文化差异

    中国法律文化在调节社会关系上,不论是家庭之间还是国家调整上,他们会更亲近于伦理社会规范而对法律没有亲近感。人没有任何独立和自由,社会所需要的只是服从和听命。这种伦理依......

    中西方文化差异浅谈

    中西方文化差异浅谈随着“地球村”的逐步实现,各国文化之间的交往也日益频繁,引发了跨文化研究的高潮。本文在研究文化的定义和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中西文化的总体差异,目的是促......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很德语材里都建?得到安心从。话的翻译,里时间的无序和?脑装生活常。每年要;的越退越严重看?高温炉设计独特?头立行贝,长果的话,疤痕当然,还要学习等。 脑连强;生今年大三。农的效分,皇......

    中西方文化差异短剧

    人物:两个留学生:Tom and Leo ,两个中国大学生:Minghao (明灏) and Dongjun(东俊),包子店主:uncle Wang(王叔叔) 地点:天津 时间:某一天中午 Scene 1 :飞机场,东俊和明灏在飞机场焦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