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韩国将实行五年计划解决人口老化问题
韩国将实行五年计划解决人口老化问题
据外媒近日报道,韩国总统朴槿惠将宣布一项五年计划,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解决人口老龄化与低生育率问题。
韩国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因为人口老龄化与就业人口缩减而面临巨大的下滑压力。根据预测,2020年后的十年间,韩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将下滑一个百分点至2.2%,之后还会再减少至1.4%。现在每名韩国妇女平均只生育1.23个孩子,而上世纪70年代则平均生育4.21个孩子;与此同时,韩国年龄介于15至64岁人口在明年达到3700万高峰后,将会开始逐年下降,这些数据都对提升劳动生产力不利。韩国政府表示,要扭转人口结构改变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未来几年非常关键。
据分析,五年计划蓝图内容可能包括为寻求生育治疗的夫妇提供各种支援措施、大力鼓励青年结婚,以及把老龄化转变为有利于医疗及休闲企业的商机等。与此同时,韩国政府还计划为雇用年长员工的公司提供各种补助津贴,让他们以较低薪资继续聘用年长雇员。明年韩国政府也将颁布一项新法令,让大型企业的员工可以工作到至少60岁。
第二篇:中小学生将实行统一学籍管理 一生一号解决转学问题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热点:
中小学生将实行统一学籍管理 一生一号解决转学问题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教育部今天上午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工作。
可能很多人会问中小学生是不是建立全国统一的学籍,跟自己有没有太大的关系,事实上是这样吗?
随着这些年我们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很多的人开始出外务工,人员的增多,临的辍学、失学等情况都会有所增加。籍号的话,之前提到这些问题也许就会迎刃而解了。还有孩子的体育运动技能、艺术特长、统一的体现在这一个学籍号当中。
从2009年,2010年的时候开始在全国部署,要到了今年,也就是在马上开始的新学期,如果他转学这个学籍号也会跟着走。变动、丧失或者环节等方面面对这样一些问
不得重复建立学籍,学校和学生主管一个人有两个学籍或者是三个学籍系统都能够查出来,及时记录学生的基本信息和学习情况,也为了确保数据更防止出现学生在原新学校不辞而别,在新学校无从登记和无法统计(记者 刘玉蕾)
第三篇: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导入:
讲授新课前,先引导学生回忆建国初期为巩固政权、恢复国民经济,人民政府所做的各项工作。然后指出,人民民主专政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与发展,为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国家,1953年党提出了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由此导人新课。讲解新课: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 1.教师指导学生明确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概念。过渡时期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历史阶段。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中国的唯一经济基础,所以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过渡时期即告结束。在人民民主政权得到巩固,国民经济情况好转的前提下,及时提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总任务、总路线问题就急切地摆在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面前了。提问学生总路线的内容,学生概括:“一化三改相当长”。实际包括两个任务,一是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二是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学生分析“一化”和“三改”之间的关系?学生谈到工业化为农业、手工业等的发展提供产品,社会主义改造调动人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工业化的发展。教师进一步提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原理来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要条件。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方针任务。
提问学生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的关系?学生指出,一五计划是根据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制定的,它是实现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的一个重大步骤。学生概括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一是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建设,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打下基础;二是继续发展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建立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继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把其分别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
然后,教师指导学生根据“一五”计划的方针任务总结“一五”计划的主要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基础。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重要原因是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为了使我们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实现现代化,需要尽一切努力首先使重工业有较大、较快的发展,关于农、轻、重比例失调问题不要涉及。教材的小字部分对这一问题作了具体而生动的补充,可组织学生阅读。但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并不是孤立地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的各部门是密切联系、互相制约的,必须统筹兼顾,全面安排。
二、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明确时间、地点、内容。
1954年9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到会代表1211人。会议的任务是:制定宪法;制定几个重要法律;通过政府工作报告;选举新的国家领导人。
2.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然后结合课文思考题思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为什么?”。这是我国第一步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这部宪法最基本的特点:一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二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三是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宪法从法律上规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方向,它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具有极广泛的群众基础,得到举国一致的欢迎和拥护。教师小结时着重指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届一次会议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表明由政协会议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由“共同纲领”代替宪法的过渡状态已经结束。历史意义由学生进行总结。
三、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1.国家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首先向学生明确指出:三大改造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之一,是一场用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代替旧的生产关系的革命。学生阅读分析国家对农业、手工业改造的必要性:土改以后,我国农村是个体经济的大海,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个体经济,是分散、落后的,有很大的局限性。广大农民从实践中体会到,要脱离贫困,只有联合起来走社会主义大道。
农业合作化的过程由学生归纳。从临时的互助组发展到初级社,再发展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形式,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从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成为完全的社会主义性质。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经历大致的过程。2.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本目是难点,主要由教师讲解为主。教师应首先指出,我国所进行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指对民族资本进行改造。其必要性在于:在国民经济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相比,是先进的经济成分,与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相比,却是落后的成分。社会主义经济越发展,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同生产力发展的矛盾就越尖锐。因此在过渡时期不可能长期保存资本主义经济。改造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经之路,它经历了由低级(统购包销、加工订货)到高级(公私合营)的发展过程。公私合营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是过渡到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的最好形式。最后产生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即按行业将公私合营、私营企业统管起来。其中,赎买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创举。
3.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三大改造完成,使我国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了。
四、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
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由学生归纳总结。
结合小字部分及教材图画、图表,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几个方面。教师指出第一个五年经济建设计划的完成,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一五计划成就表 项目
主要成就
工业
东北
沿海地区
华北和西北
农业
交通运输业
铁路
桥梁
公路
人民生活水平
小结全课:
突出我国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一五”期间的巨大成就,为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条件。课后作业:学生分组完成画地图,“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建设主要成就示意图”,在班内进行交流和评比。
第四篇: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教案示例之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教案示例之一
教案示例之一
第2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北师大附中 高级教师 杨子坤
(一)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与主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二、要求学生认识: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是中国民主革命历史总结。它是全国人民大团结的盛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开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通过对“中国新民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基本经验”的分析和概括,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总结历史经验的能力。
重点难点
一、本课重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主要内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二、本课难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学设备
录相《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录相《开国大典》。(幻灯片、图片也可以。)
教学要点(板书)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1.新政协筹备会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2)会议的主要内容
二、开国大典
1.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2.开国大典
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1.国内意义
2.世界意义
3.基本经验
(二)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以1948年下半年到1949年上半年(也就是解放战争的第三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军事上和政治上所取得的胜利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指明)在军事上:(1)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主力决战,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伟大胜利,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2)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下达进军命令,解放军百万雄师渡江作战。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垮台。接着,人民解放军在各个战场上,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继续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解放全国人民。在政治上:(1)土地改革在解放区全面展开,翻身农民为了保卫胜利果实,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2)为迎接人民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总之,随着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基本胜利,成立新中国的条件已经成熟了。
讲授新课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1.新政协筹备会
1948年4月30日,中国共产党在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中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个号召提出之后,立刻得到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少数民族,海外华侨热烈的响应和拥护,并准备派代表同中国共产党共商国家大事。从1948年8月起,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华侨代表,分别从全国各地及海外陆续进入解放区。当时接待民主人士的地方主要有两个:一是中共中央东北局所在地哈尔滨;一是中共中央统战部所在地河北省平山县李家庄。同年11月25日,中共中央的代表与已经到达哈尔滨的民主人士,对于成立新政协筹备会及新政协的性质、任务等问题,获得了共同的协议。明确指出:这次新政协与旧政协最根本的区别是“一切反动党派及反动分子必须排除,不许参加。”由于人民解放军迅速地取得决定性的胜利,1949年上半年解放了北平、天津、南京、上海、武汉。太原等全国的中心大城市,国民党政权基本上已被推翻,剩下的只是消灭其残余势力的问题;同时,全国解放后如何用最大力量来恢复与发展人民经济文化教育等事业及巩固国防的问题,已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于是,新政协的筹备工作,更为加速进行。七届二中全会以后(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迁到了北平,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的代表也相继到达北平。
1949年6月,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发起者中国共产党,和赞成这个主张的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民主人士、国内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共计23个单位,134人组成了以毛泽东为主任的“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新政协筹备会于6月15日在北平宣告正式成立。并举行了第一次全体会议。筹备会决定设立6个小组,分别进行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准备工作。经过三个月的积极筹备,各方面都已基本就绪。新政协筹备会于1949年9月17日召开的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一致通过将新政治协商会议改称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看录相《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片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21日至30日在北平隆重举行。出席会议的代表共662人,其中包括各单位代表510人,候补代表77人,特邀代表75人。代表着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及国外华侨。从代表的广泛性来看,这是一次全国人民大团结的盛会。它实际上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因此会议宣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行使国家权力。就是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后,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还将对中央人民政府的工作起协商、参谋和推动的作用,并对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内部各阶级、各党派的不同要求和矛盾起调节作用。
(2)会议的主要内容
(以上简表用小黑板或投影向学生展示。)
①大会制定和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当时它是一部根本大法,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共同纲领》确定,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共同纲领》还规定了符合当时中国国情的基本国策。它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民族、外交的总原则。
《共同纲领》是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表现,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具体体现,是建国初期的施政方针。
②大会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56人。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选举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可根据《教参》简介李济深、张澜、高岗的情况。)
③大会还确定五星红旗为新中国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把北平改名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新中国采用公元纪年。这些决议都是经过筹备会和大会充分讨论、并吸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后才确定的。
④大会一通过决议,在天安门前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9月30日,在大会闭幕的那一天晚6点,举行了奠基典礼。
二、开国大典
1.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国家领导人宣布就职,委员会推选林伯渠为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会议决定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2.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首都北京30万人民在天安门广场参加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典礼。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让学生朗读课文)
(看录相片《开国大典》或有关幻灯片、图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这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获得的无比辉煌的胜利。这个胜利,推翻了长期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使中国广大劳动群众成了国家和社会的主人。这个胜利,必将使过去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繁荣昌盛的新中国。1949年10月1日这个日子,作为一个伟大、光辉的节日而载入人类史册,向全世界宣告一个强大的人民新中国已崛起在世界的东方。
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1.国内意义
(1)中国人民进行了100多年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新民主主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结束了被压迫奴役的悲惨命运,成了国家的主人。
(2)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代。
2.世界意义
(1)使占世界1/4的人口摆脱了殖民主义的统治,大大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
(2)使亚非拉美人民增强了民族解放斗争的胜利信心。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原因(即基本经验)
(1)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有一支由党领导的革命军队,开展武装斗争。
(3)组织了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共同战斗。
(4)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
本课小结
这节课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建立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新中国的诞生,是100多年以来的人民革命斗争、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革命斗争的辉煌成果。从此,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便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中国的历史开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布置作业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其主要成就是什么?
2.《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和基本经验?
第五篇:将解决公务员工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将解决公务员工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2014年03月06日 20:29 来源:新华网
全国政协委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何宪6日表示,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还处在研究阶段。改革应当重点研究解决工资结构、地区差距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原标题:人社部副部长何宪:将解决公务员工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新华网北京3月6日电(记者刘敏)全国政协委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何宪6日表示,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还处在研究阶段。改革应当重点研究解决工资结构、地区差距等四个方面的问题。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将“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何宪是在参加完小组讨论会后作上述表述的。
何宪指出,一是要解决工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使得基本工资占主体,优化工资结构。二是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形成合理的地区之间工资关系,建立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增长机制。三是工资分配上要注意向基层倾斜,稳定基层工作的干部队伍。四是处理好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保险的关系,做好这方面的衔接。
针对大家对公务员工资水平的不同看法,何宪指出,还将尽快研究、建立公务员与企业同类人员工资的调查比较制度。